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前世今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前世今生

原文作者:韩斌

一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与一位作曲家、一个乐团、一个音乐厅有着密切的关联。

从19年现场不到两千人的听众到20XX年通过电视转播信号传播到七十三个国家、数十亿观众的收看,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在不到百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地覆天翻的演变。

有关新年音乐会的文章已经很多,我无意继续重复,本文说三件事:“老的小约翰”就是施特劳斯的晚年境况;“新的维也纳”是1850年之后启动新建的维也纳以及金色大厅;“新年音乐会前传”指的是1940年之前的来龙去脉。

这三件事息息相关:晚年的施特劳斯恬淡静默,不嗜热闹,转向轻歌剧写作,反而凸显出他以前在圆舞曲、波尔卡的创作地位。如果没有维也纳新城建设等一系列机缘,就不会有金色大厅的兴建。如果没有施特劳斯地位的提升而得到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重视,没有克劳斯在萨尔茨堡的大力推动,没有金色大厅,那么有可能今天我们只知道在萨尔茨堡有一场由当地市民乐队演奏的施特劳斯家

族作品音乐会。历史大体就是在这些偶然中产生必然,在必然中隐伏偶然。

老的小约翰

1894年,维也纳为小约翰·施特劳斯从艺五十周年举行了系列演出等活动,对于已经快七十岁的施特劳斯来说,这种热闹的纪念似乎来得晚了点。小约翰老了,离他生命的终点只有五年时间。晚年的施特劳斯几乎不在公共场合出现,他越来越少登台,也越来越少出来走动。1892年,他把在舍恩瑙的别墅出售,每

年夏天他就在伊什尔的温泉度过,他的风湿病很厉害,妨碍了他出行。

对于他究竟是一个舞曲作曲家,还是歌剧作曲家,或者是二流指挥家等等的评论,施特劳斯也变得越来越淡漠,虽然成名之路坎坷,但现在他很有钱了,这非常重要。他生命中最具活力的创作时代已经结束了,他也不再去想维也纳爱乐乐团会不会演奏他或者和他关系并不和谐的同名同姓的父亲的作品了。

晚年的施特劳斯把精力放到了一个他没有涉足过的领域——芭蕾。根据一个维也纳版本的现代灰姑娘故事(王子变成了一个商场的经理,辛德瑞拉成了做帽子的女工,维也纳人的想象力真是丰富)写芭蕾舞剧。1898年5月31日,小约翰·施特劳斯最后一次指挥一首他新创作的管弦乐曲《莱蒙德时代之声》,不过,说是新作,其实它仍然是一首精心润色后的“串烧”。他引用了老约翰·施

特劳斯、约瑟夫·兰纳和自己的老师德莱科斯勒作品中的曲调,这种手法对他来说驾轻就熟。

1899年5月22日,受马勒的邀请,施特劳斯到宫廷剧院指挥一场《蝙蝠》的慈善义演。七十四岁的施特劳斯从来没有在宫廷剧院指挥过,这次演出也没有按照惯例把轻歌剧放在早场来演。他的精力已经不行,只指挥了序曲(也挺累人)就退场到包厢里去看戏了,幕间休息的时候他干脆回家睡觉去了。据说就是在这一天,不太出门的施特劳斯偶感风寒,6月3日去世。

小约翰身后留下三处不动产和约合八十万克朗的各类动产,他把音乐之友协会列为总继承人,只要保证他第三位也是最后一任妻子以及妹妹等人的养老金就行了。不要以为这样做是纯粹慈善之举,他是为了避免交上那超过13%的税金,至死他也保持了施特劳斯家族代代相传的生意头脑。

新的维也纳

1848年,欧洲各国发生一系列革命,起先是法国二月革命,接着是德国三月革命,到了五月就轮到奥地利,结果是梅特涅被赶走,费迪南一世退位,弗朗茨·约瑟夫皇帝继位。新皇帝上台自然一番新气象,当时的维也纳老城已经破旧不堪,十六世纪时为了抵御土耳其人围攻的城墙和壕沟断壁残垣,弗朗茨皇帝实在看不下去。

随着国力渐渐强盛,一轮新的旧城改造计划终于酝酿成熟。1857年,弗朗茨皇帝颁布诏书,下令拆除所有老城墙、填平护城河,重新规划市政建设。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修建了环形路(又称戒指路),在原来壕沟的外围兴建了一条平行的货运路,疏导交通,同时广种树木,形成一道全新景观。在环形路的附近,除了豪华宅邸之外,还建造了不少文化工程,其中与如今的新年音乐会相关的当然就是“金色大厅”。[论文]

其实,维也纳金色大厅准确地说应当是“音乐之友社爱乐大厅”(Musikverrein)。金色大厅的具体位置是在国家歌剧院东南方,经过造型艺术学院和卡尔广场,大概过三条街就到了。十九世纪初,随着工商业的不断发展,维也纳中产阶级迅速崛起,他们希望在宫廷与贵族之外建立一个音乐社团,于是成立了“音乐之友社”,组织公开演出。但是,不久由于成员人数的不断增加,原先使用的图赫劳本音乐厅不敷使用,于是,丹麦著名建筑师冯·汉森在1867年到1869年设计修建了音乐俱乐部大楼,即今天的音乐之友社音乐厅。这座金碧辉煌的音乐厅为了保证音响效果,内部全部采用木质装饰,包括吊顶。此外,音乐之友社还有一个规模相对较小的可以演奏室内乐的音乐厅,名叫勃拉姆斯大厅(Brahms Saal)。之所以把“音乐之友社爱乐大厅”俗称为“金色大厅”,是由于在这座矩形的音乐厅里有三十二个镀金的女神雕像,此外还有相当多的镀金

装饰和小的雕像,金光熠熠,所以才有了现在这个别名。

按照传统,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成员都来自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而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驻地和主要排练场地都是在金色大厅。这座音乐厅的绝佳音响条件(仅举一例,空场中频混响达到秒,满场中频混响达到秒)、方便居中的地理位置等使它成为乐团、观众都喜欢的演出场所,在这里举办新年音乐会自然皆大欢喜。

新年音乐会前传

新年音乐会的雏形还是与小约翰·施特劳斯有关。当时他为维也纳歌剧院舞厅谱写了《维也纳气质》(),1873年4月22日他亲自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出了这首圆舞曲,维也纳观众看到了站在乐团面前边拉小提琴边担任指挥的施特劳斯,这种模式后来也成了他的金字招牌。也许今天我们已经不能完全理解这次音乐会的深远意义,因为在当时施特劳斯还被认为是一位通俗舞曲的作曲家,由他来指挥一个正规的交响乐队演奏一首圆舞曲在当时还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同年11月4日,恰逢国际博览会,施特劳斯在“中国世博会委员会”(清政府令总税务司赫德派广州海关副税务司英国人包腊代表参加)举办的音乐会上演奏了包括《蓝色的多瑙河》和他父亲以及约瑟夫·兰纳作品在内的一批乐曲,开创了一场音乐会全部上演施特劳斯家族成员作品(包括兰纳)的先河。1897年12月11日,在宫廷歌剧院举行的一场音乐会上,施特劳斯指挥乐队演奏了一首“串烧”《老的与新的维也纳的回忆》,把自己的作品、父亲的作品的主题都写在里面,很可惜这首曲子的手稿丢失了。

1894年10月14日,维也纳爱乐乐团为纪念施特劳斯从艺五十周年举行了一系列音乐会,此时的施特劳斯已经是功成名就,他欣然致电:“在此我要表达对这支著名乐团里的伟大音乐家们的热情感谢,为你们杰出的演释给我带来的快乐。”1899年小约翰·施特劳斯去世之后,人们对他的尊崇进一步升级。1921年,施特劳斯纪念碑在维也纳市立公园落成,著名指挥家阿图·尼基什指挥了包括《艺术家的生涯》《蓝色的多瑙河》《醇

酒、女人与歌》在内的施特劳斯作品音乐会,获得了听众的热烈欢迎。后来,许多指挥家开始模仿他成功的例子,也举办施特劳斯作品音乐会。1925年10月17日、18日,在小约翰·施特劳斯百年诞辰系列纪念音乐会上,魏因加特纳(Felix Weingartner)指挥乐团以《蓝色的多瑙河》作为压轴曲目,10月25日他指挥演奏了一场全部由施特劳斯家族作品组成的音乐会。至此,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历史地位已经毫无争议,他成为了奥地利国宝级的作曲家,他发展成熟的维也纳圆舞曲也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标志。

维也纳爱乐乐团与小约翰·施特劳斯的音乐历史渊源由来已久,但乐团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