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考点归纳

[金融市场基础知识] [2020新大纲金融市场基础知识考点总结]

]

目录

第一章金融市场体系 (3)

第一节金融市场概述 (3)

第二节全球金融市场 (7)

第二章中国的金融体系及多层次资本市场 (10)

第一节中国的金融体系 (10)

第二节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 (21)

第三章证券市场主体 (26)

第一节证券发行人 (26)

第二节证券投资者 (28)

第三节证券中介机构 (35)

第四节自律性组织 (46)

第五节证券监管机构 (52)

第四章股票 (54)

第一节股票概述 (54)

第二节股票发行 (66)

第三节股票交易 (76)

第四节股票估值 (89)

第五章债券 (96)

第一节债券的概述 (96)

第二节债券发行 (118)

第三节债券交易 (129)

第四节债券估值 (138)

第六章证券投资基金 (143)

一、证券投资基金概述 (143)

二、基金当事人 (145)

三、证券投资基金的分类 (150)

四、证券投资基金的费用与资产估值 (155)

五、证券投资基金的收入、风险与信息披露 (159)

六、基金的募集、申购、赎回和交易 (163)

第七章金融衍生工具 (165)

第一节金融衍生工具概述 (165)

第二节金融远期、期货与互换 (167)

第三节金融期权与期权类金融衍生工具 (172)

第八章金融风险管理 (182)

第一节风险概述 (182)

第二节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 (185)

第三节风险衡量方法 (188)

第一章金融市场体系

第一节金融市场概述

一、金融市场的概念

金融市场是进行金融资产交易的场所。

金融市场反映了金融资产的供给制和需求者之间的供求关系。

金融市场包含金融资产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运行机制,其中最主要的是价格机制。

二、金融市场的分类

(一)按金融市场交易标的物划分

1.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又称“短期金融市场”“短期资金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及一年一下的金融市场。

(1)同业拆借市场,指金融机构之间以货币借贷方式进行短期资金融通获得的市场。

(2)票据市场,以汇票、本票、支票的发行、担保、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来实现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3)回购协议市场,指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交易的市场。分为质押式回购和买断式回购。

(4)货币市场基金(MMF),指投资于货币市场上短期(平均为

120天)有价证券的一种投资基金。

(5)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亦称大额可转让存款证,是银行印发的一种定期存款凭证。

(6)短期政府债券

(7)银行承兑汇票

2.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主要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基金市场。

3.外汇市场

4.金融衍生品市场

5.保险市场

6.黄金市场

三、金融市场的重要性

1.资本积累

2.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财富再分配、风险再分配

3.调节宏观经济

4.反映经济

金融市场历来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和“气象台”,是公认的国民经济信号系统。

四、金融市场的功能

1.资金融通功能

2.价格发现功能

3.提供流动性

4.分散和转移风险

5.降低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

五、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一)直接融资

1.直接融资定义

直接融资是指暂时闲置资金的单位与资金需求单位相互直接进行协议,或在金融市场上前者购买后者发行的有价证券,将资金提供给需求单位使用,从而完成资金融通的过程。

2.直接融资的特点

(1)直接性

(2)分散性

(3)信誉的差异性较大

(4)部分不可逆性

(5)相对较强的自主性

3.直接融资的分类

(1)商业信用

(2)国家信用

(3)消费信用

(4)民间个人信用

常见的直接融资方式有:股票市场融资、债券市场融资、风险投资融资、商业信用融资、民间借贷。

(二)间接融资

1.间接融资的定义

间接融资是指资金盈余者通过存款等形式,或购买银行、信托和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暂时闲置资金先行提供给金融机构,再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贴现和购买有价证券的方式把资金提供给短缺者,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

2.间接融资特点

(1)资金获得的间接性

(2)融资的现对集中性

(3)信誉差异性较小

(4)全部具有可逆性

(5)融资的主动权掌握在金融中介手中

3.间接融资的分类

(1)银行信用

(2)消费信用

(3)租赁融资,租赁融资是企业利用设备提供商或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垫付,以支付租金的方式取得贵重机器设备的使用权,以减少设备购置资金占用的一种资金融通方式。

第二节全球金融市场

一、全球金融市场形成及发展趋势

一般认为,有形的、有组织的金融市场首先形成于17世纪的欧洲大陆。

1602年,荷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形、有组织的证券交易所——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标志着现代金融市场的初步形成。1694年,英国成立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英格兰银行,标志着现代银行制度的确立。

1773年成立的伦敦交易所。

1790年成立美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所——费城证券交易所。

1817年成立纽约证券交易会,1863年改名为纽约证券交易所。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

二、全球金融体系的主要参与者

(一)主要参与者

1.广义政府

2.金融公司

包括存款吸收机构、中央银行、其他金融公司。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最特殊的参与者与中介机构,他们是金融市场上最大的买方和卖方,又是交易中介机构。

3.非金融公司

4.住户

5.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

6.公告部门

(二)世界经济与发展组织(OECD)

三、国际资金流动

国际资金流动是指资本在国际间转移的运动。

(一)按资本的使用期限长短划分

1.长期资本流动

长期资金流动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或未规定使用期限的资本流动。他包括国际直接投资、国际证券投资、国际贷款三者方式。(1)国际直接投资,设立一个新企业;合营;直接收购;收购外国企业股权;利润再投资。

(2)国际证券投资,在国际债券市场上购买证券,无实际控制权和

管理权。

(3)国际贷款,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国际银行贷款。

2.短期资本流动

(1)贸易性资本流动

(2)套利性资本流动,套利性资本流动是利用各国金融市场上利率差异与汇率差异进行套利活动而引起的短期资本流动。

(3)保值性资本流动,又称资本外逃。

(4)投资性资本流动

(二)按资本跨国界流动方向划分

可分为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

四、国际金融监管体系的主要组织

(一)金融监管体系

1.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

巴塞尔委员会的办公地点设在国际清算银行的总部所在地瑞士的巴塞尔。

2.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

3.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

(二)国际金融机构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2.国际清算银行(BIS)

3.世界银行,是世界最大的发展援助机构之一。

五、英、美、中国香港等金融市场结构和特征

(一)英国金融市场机构

伦敦银行间资金市场与L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香港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HIBOR,欧元区同业拆借利率EURIBOR,东京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TIBOR

伦敦黄金市场是全球最大黄金市场。

伦敦保险市场是全球第四大、欧洲第一大保险市场。

第二章中国的金融体系及多层次资本市场

第一节中国的金融体系

一、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历史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于1948年12月7日首次发行人民币。

1952年全国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成立,后并入中国人民银行体系。1953年-1979年我国实行中国人民银行统揽一切金融活动的“大一

统”金融体系。

1984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原有商业银行业务由新成立的中国工商银行办理。

1985年我国全面推行“拨改贷”政策。

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开业。

2003年4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标志者我国“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金融体系得以确立。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包括金融组织体系改革,金融要素价格体系改革,金融监管体系改革。

二、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

1.货币市场

1996年1月建立全国统一的停业拆借市场,目前已经形成包括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短期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市场和票据贴现市场在内的统一的货币市场格局。

2.资本市场

以债券和股票为主体的多种证券形式并存。

3.保险市场

4.外汇市场

1994年4月,中国在上海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5.黄金市场

2002年10月上海黄金交易所正式运行。

6.商品期货市场

1990年10月我国第一家商品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成立。目前我国成立了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郑州商品交易所。

7.金融衍生品市场

2006年9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成立,成为我国首家金融衍生品交易所。

2010年4月16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推出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

2015年2月9日,我国首个场内金融期权——上证50ETF期权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交易。

三、影响我国金融市场运行的主要因素

(一)经济因素

1.宏观经济运行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1)国内生产总值

(2)经济周期

(3)通货膨胀与利率

(4)汇率和国际资本流动

2.宏观经济政策

(1)货币政策

(2)财政政策

(3)收入政策

3.国际经济环境因素

(二)法律因素

(三)市场因素

(四)技术因素

(五)心理因素

(六)体制或管理因素

(七)其他因素

四、金融中介机构体系的构成

我国已经形成了多层次的金融中介机构体系,拥有以中央银行为主导、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跨国银行、农村信用社在内的多层次银行机构体系;拥有以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为主,以各类投资咨询中介、信托机构为辅的多元化投资中介体系;拥有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以及提供多种多样保险服务的保险中介体系。1.商业银行

(1)负债业务

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组织资金来源的业务活动,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和其他业务营运的起点和基础。

银行自有资金包括股本金、储备资金以及未分配利润。

银行外来资金包括存款负债、借款负债(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借款、

回购协议、国外市场借款)。

(2)资产业务

资产业务是指商业银行运用资金的业务。包括现金资产、贷款业务、票据贴现、投资业务等。

表外业务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能够引起当期损益变动的业务。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主要分为担保承诺类、代理投融资服务类、中介服务类、其他类。

2.证券公司业务

主要包括证券经纪业务,证券投资咨询业务,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业务,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融资融券,证券公司中间介绍业务,私募投资基金业务,另类投资业务。

3.保险公司业务

人身保险业务,财产保险业务,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与保险有关的其他业务。

五、我国金融市场监管体系

中国当期的金融监管体制为“一委一行两会”,即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保

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一)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

作为国务院统筹协调金融稳定和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议事协调机构。

(二)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也是国务院组成部门之一,主要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同时承担一定的金融服务职能。

职能:

1.发行的银行

2.银行的银行

3.政府的银行

4.管理金融的银行

(三)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2018年3月17日组建,依法依规对全国银行业和保险业实行统一监督管理。

(四)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国务院负责证券期货监督管理的正部级事业单位,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授权,对全国证券期货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监督管理。

六、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

(一)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的理论和国际经验

1.古典经济学认为货币是中性的,认为货币供应量不影响实体经济。

2.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指出通过利率对投资的诱导,货币能影响实体经济的产出。

3.20世纪90年代,伯南克和格特勒提出“金融加速器理论”。该理论认为金融市场上资金借贷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外部融资的代理成本等摩擦,这些摩擦会产生“加速器”效应并放大对实体经济产出的动态影响。

4.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表面,金融活动本身也是经济衰退或萧条的诱因。

(二)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障碍

所谓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实质就是有效发挥其媒介资源配置的功能。

1.利率、收益率曲线、汇率等尚未完全市场化。

2.中国金融体系是以银行业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为主,导致风险过度集中与银行,企业融资渠道单一。

3.刚性兑付是金融市场很多深层次问题的根源

4.金融监管与行业发展的关系没有理顺,监管政策始终倾向于本行业的发展。

5.资本市场的投融资关系没有理顺。

七、存款准备金制度及货币乘数

(一)存款准备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

超额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银行创造信用货币的基本前提条件。

商业银行可以进行存款创造,使存款成倍数增长。

(二)货币乘数

基础货币=社会中流通的现金+银行体系作为准备将的存款

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货币乘数是一单位准备金所产生的货币量。

货币乘数的公式:

理论上,货币乘数可以简单表示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倒数。m=1/r 现实中,完整的货币乘数公式为:m=(c+1)/c+r+e,m:货币乘数,r:法定准备金率,c:现金比率,e:超额准备金率

八、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的概念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

(二)货币政策的措施

控制货币发行,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推行公开市场业务,改变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再贴现率,选择性信用管制,直接信用管制及常备借贷便利等。

(三)货币政策的目标

1.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

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能够直接影响或控制的目标变量。

常用的操作目标有:基础货币,存款准备金,短期货币市场利率。

2.中介目标

中介目标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而设置的可供观察和调整的指标。

(1)货币供应量,我国的主要中介目标。

(2)银行信贷规模

(3)长期利率

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的选取需符合一下标准: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抗干扰性,适应性。

3.最终目标

(1)稳定物价,首要目标。

(2)充分就业

(3)促进经济增长

(4)平衡国际收支

(5)金融稳定

(四)货币政策的工具

1.常规性工具

(1)存款准备金率政策,货币政策最猛烈的工具之一。

(2)再贴现政策,最早拥有的货币政策工具。主动权在商业银行。(3)公开市场操作,发达国家运用的最多的货币政策工具。

2.选择性工具

(1)消费者信用控制

(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3)不动产信用控制

(4)直接信用控制

(5)间接信用控制

3.新工具

(1)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