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弱势群体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农村)弱势群体的调查报告

伴随着改革开放深层次落实,中国走过了飞速发展的三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也逐渐融入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大市场。但是,不可否认,随着经济转轨和一系列重大的社会变革,贫富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农村弱势群体问题更加突出,弱势程度不断加深。

河南省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省,整体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农村就成为众多了弱势群体聚集区。针对此现象,我对河南省众多村庄里的一个普通村庄---楼陈村作了调查研究。

1、留守儿童

摘要:据新华社的报道显示,全中国约有1.2亿农民常年于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7000万留守儿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留守儿童的数量还将继续增加,并将会成为社会的一个大问题。仅依靠几亩薄田来维持家庭生活就显得捉襟见肘,进城务工成为广大农民工的出路。于是,留守儿童这一情况尤显得突出。而我所在的楼陈村就是一个鲜明的代表。

放假回家的最大感受就是空落落

的,村落不小,但是人特别少,最多的莫

过于小孩子。对于我这么大的同龄人,在

寒暑假里是很少见到的,同时走访了一个

仅有8岁留守儿童—小华。当我们走进小

华家里时,小华正兴致勃勃地和爸爸一起

贴们画。"一年之中最最期盼的就是过年。

放假了,有好吃的,新衣服,更重要的是

爸爸妈妈都会回家过年。"小华这样说。

每个人都应该有有一个父母陪伴的美妙的童年,小华的童年却只能在期待过年和父母见上一面中度过。之后,我们也访问了小华的爸爸,叔叔表现出来更多的则是,无奈。叔叔也想在养家糊口的同时,给予小华更多的关爱,但由于城市里的一些制度限制如户籍、教育等,加上生活消费水平高,像他们这样长年在外务工的人们也只好把子女留在农村接受教育,只能跟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孩子们跟家里老人在一起读书,生活,也由此带来一系列的儿童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儿童的教育和安全问题。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由于隔代的农村老人文化知识普遍偏低,与学校沟通又少,家务活又多,从而放松了对小孩的管教,家庭的不完整导致了对小孩教育或感情的缺失,使他们在学业、生活、身心、品德等方面都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习不积极、成绩不稳定、行为道德失范等,如果他们的这些性格缺陷不能及时得到纠正,不但不能成为国家的希望,还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问题由此产生,而且尤为让人关注。老人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教育理念较为落后,教育内容较为单一,教育方式相对粗暴,存在对小孩生活照管较差,对小孩的行为习惯、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引导少,孩子出现思想波动或心理障碍时,得不到及时的沟通治疗,缺乏心理慰藉等问题。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缺乏联系,使得父母与小孩沟通出现障碍,导致小孩与非留守儿童有较大差距。有的无法明白父母打工的意义,对父母产生消极情绪;有的因监护人安全意识不强,存在人身安全隐患;有的逆反心理较强,偏内向,

爱独处;有的过于顽皮捣蛋,滋事打架;因监护人知识不够,教育方法不当,缺乏正确引导,大部分存在严重厌学情绪,信奉读书无用论,认为不如打工赚钱。据统计,留守儿童大部分寄居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家里,而老人对孩子的教育、生活方式为包办代替的,在这些儿童表现为行为上懒惰、不做家务比例较高。法律知识弱,沉迷上网。

造成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也很多。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

爱,容易形成自卑孤僻的性格,这将为孩

子人格和情感的正常成长带来极大的伤

害。由于祖孙辈年龄上的差距,直接造成

两者之间心理、思想、行为等差异。教育

方式存在问题。一是说教多,在他们看来,

孩子需在在一刻不停地唠叨和提醒下才

能成长起来;二是包办,许多祖父母、外

祖父母出于对孩子的无限关爱,把学习之外的一切杂务都包办下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较差;三是溺爱,对孩子的教育多采取放任态度,有求必应,百依百顺,关爱有余,近于溺爱;四是专制,监护人往往从安全原因出发,对学生的行为采取简单地限制,不准学生外出玩耍,缺少正确引导。学校不够重视,政府、社会关怀不够等等都构成了'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

留守儿童的问题值得大家着力关注,他们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这是全社会的事。他们能否健康成长,不仅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更关系到全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小康目标能否真正全面实现。

2、孤寡老人

当人步入老年之后,身体各项机能下降,抵抗免疫能力较弱。与城市里的老人不同,没有各种各样的养老保障。对于一些子女不在身边或无儿无女老人而言,年老力衰,劳动能力下降,就意味着老无所依,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更是给孤寡老人带来严峻的考验。

对于农村的孤寡老人而言,为了生活而"奋斗"则成为他们生活的主题。考虑到此情况,我和朋友陈佩东走访了独自生活的陈大爷和孤寡老人王大爷。

王大爷今年80岁,无儿无女,是村里的五保户,国家的补助以及平时捡一些破烂卖的钱成为王大爷生活的经济来源。王大爷独自一人生活,住在两间又旧又破的老屋里面。而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则成为他的好伙伴,因为就是靠这辆三轮车,王大爷才能每天走街串巷捡一些破烂。王大爷还告诉我们,现在比以前好了很多。由于农村实行医疗方面的改革,看病时可以减免一些医疗费用,王大爷看病方便了很多。

随后我们又走访了独自生活的陈大爷。陈大爷今年76岁高龄,有两个儿子,均已成家立业。与王大爷不同,陈大爷物质生活还算充裕。由于两个儿子均到了城市生活,而老人则显得故土难离,不愿到城市生活,更不愿给孩子们添麻烦。于是陈大爷就成为广大农村里众多空巢老人中的一员。对于陈大爷而言,对子女,孙子孙女的思念就成了折磨老人的"病"。

亲眼目睹了这些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我们感慨万千。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将在未来人口中占据更大比例,生活在农村的老年人数量与日俱增。如何让"鳏寡孤独废嫉者皆有所养",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大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