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高效指导之选材组材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高效指导之选材组材1

作文教学

2008-07-26 16:06

高考作文高效指导之选材组材1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佳作华章需要鲜活的材料来充实。材料的质量决定着作文的质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作文的内容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内容充实”、“材料丰富”、“材料新鲜”。

因此,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和写作意图,我们作文从生活中、文本中,选择充实的材料就至关重要。而中学生学习紧张,课内外阅读时间有限,阅读面狭窄,阅读量远达不到《大纲》规定的150万字。学生知识储备不足,在考场上难免会出现才思堵塞枯竭的现象。怎样才能做到临考不慌张,写作有的放矢,有话可说?本文拟从话题本身出发,探究拓展写作空间的问题。

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一)、学生在作文选材上的“硬伤”

综合学生平日的写作实际及近几年高考阅卷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在选材上打不开思维,缺乏创新意识,总体上趋于传统和保守。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情形

①材料低幼化

一部分学生由于写作水平差,写作时选材总把思维拘于家庭、学校、班级等领域,定调于亲情、友情、爱情等主题上。记叙平铺直叙,没有细节,没有波澜;描写缺少修饰,形象不生动,意境不优美;抒情缺乏真实体验,显得干瘪、牵强;议论总是堆砌事例,触及不到问题的本质。

②材料陈旧化

由于学生阅读面狭窄,选材往往跳不出教材、文本和历史的积累,喜欢列举“英雄榜”、“英烈榜”,古今中外伟人、名人、死人等比比皆是;材料缺乏时代气息。

③材料单一化

800字左右的字数虽限制了学生自由发挥,仍还有一部分学生在选材时显得很单一,紧紧抓住原材料不放,或就原材料进行扩充,或以话题故事为原型杜撰,或对原材料就事论事,折腾不休。

④宿构现象严重

高考作文是严禁抄袭的,但话题作文的“三自”原则又为极少数学生投机取巧提供了可能。于是写作中偷工减料,把平时阅读中遇见的类似文章进行剪贴,文章呈现出一种“克隆”或“变相克隆”现象。

⑤选材杂乱,只为凑字数篇幅

一部分学生在选材时,全然不顾话题要求、写作中心意图,一味堆砌材料,只求凑成800多字。结果思路不清,中心不突出。

例如2006年湖南试题作文题《谈“意气”》,很多考生只会在文章中褒扬“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意气高昂”,批评“闹意气”等等人所共知的道理,不会多举富有鲜明时代特色且感染力较强的新事例,事例多是用滥了的名人轶事或眼下最“热”、人人熟知的新闻材料,很多考生作文材料“撞车”。文章出现了千人一面、千部一腔的现象,这些,都反映了学生作文素材积累不足、思维拓展不开的毛病。

(二)、以“话题”为轴心,化虚为实,拓展选材空间

在古诗词中,作者往往把乡愁、离恨、闺怨等抽象的东西,借助一定的景物来表现,在写作中大多采用借景抒情、借物寓理、托物言志等技法,化远为近,化大为小,化陌生为熟悉,化抽象为具体。这一切实际上都是“化虚为实”。这种方法,在作文的选材时同样适应。

所谓化虚为实,简言之就是把一个抽象、理性的话题、概念具体化,用现实生活、教材上的鲜活材料充实它。其具体方式有化远为近,化大为小,化陌生为熟悉,化抽象为具体。其化解角度有走进人群(个体),走进自然,走进现实生活,走进历史长廊,走进文化古典,走进名言警句等等。

总之,以“话题”为轴心,就是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逻辑维度,心理维度上化虚为实,拓展选材的空间。

试看下面的作文材料

“杂”的含义很多,有褒有贬。请联系生活或科学、文化、艺术等方面,以“杂”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杂”这个话题有极大的开放性,选材有很大的自由度。倘若无提示语,一般的考生可能无从下笔。要正确解读这个话题的内涵,必须有效地利用话题引语中的规定性文字。“含义很多,有褒有贬”,告诉我们对“杂”解读的情

感态度有三种褒,贬,褒贬结合。凭此你可以确定你的态度、感情倾向。“联系生活、科学、文化、艺术等方面”规定了我们选材有角度,运用排列组合的方法,至少有12种解构的角度。

对这个漫无边际的话题,我们不妨采用化虚为实的方法来选材,使之有章可循,有话可说,下面是化虚为实的示范

京、沪、穗等大城市五湖四海的人杂居在一起。(民族杂居)

单位机构臃肿,人际关系复杂,不利团结。

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

当今社会上出现的多个家庭组合现象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

高三学生高考在即,不能有任何杂念。

立于世,与他人不可分,应保持一颗“杂”心(宽容之心)。

机构臃肿庞杂,办事效率不高。

世界经济一体化,但政治文化多元化。

国际上地区矛盾冲突日益复杂化。

中国杂技艺术的命运探讨。

老北京胡同文化和现代欧式建筑文化的融合。

生物杂交技术的发展

鲁迅杂文与当代杂文研究。

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满汉全席)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反面材料)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博览群书)

从上述可知,化虚为实是作文多角度选材的一种有效方法,你可从现实生活中、文本中、想象中选择包罗万象的材料。

在高考中,采用这种方法,把话题分解,具体化,也是一种编写写作提纲的思维过程。你可以把头脑中闪现的灵感先分类写出来,再根据写作意图来选择典型素材。

二、话题作文选材应遵循的原则

1、思想健康,力避禁区

每年语文高考写作中都出现了一些考生作文思想偏激或消极的情形。思想健康与否直接影响作文的质量。“文以载道,”文章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思想,能体现你的道德价值取向。在考场上,为求稳妥,最好不要涉猎思想禁区、道德禁区、恋爱禁区。

2、新颖典型,力避陈腐

现实生活是最丰富的,当今社会,新事物、新现象、新信息、新问题层出不穷,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比比皆是。写作时要站在时代的高度来选材,要求新颖、典型。或挖掘历史素材的时代内涵,或抒写时代青年的风采,或展望美好未来前景等。千万别把眼光盯在历史有故纸堆上。

围绕中心选材是选材根本要求。但根据写作意图、话题指向来选择具有代表性、有说服力、有感染力、有针对性的材料是很难的。因此写作时要仔细审视现实生活,要认真甄别积累的知识素材。做到选材,以一当十,以少胜多。

3、贴近生活,避生就熟

中学生各自的背景、生活经历、兴趣爱好、阅读面各不相同,写作时对素材的把握不一样。有些学生总是眼高手低,总觉得这个素材不够典型,不够新颖,这山望着那山高。结果是浪费了时间,耗尽了真气,仍觉无话可说。欲“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倒不如放下架子,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出发,写自己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或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这样文章才能体现出真善美,才有个性。

总之,高考作文的选材料并不难,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素材来充实你的文章和观点。其实从“话题”本身出发,采用化虚为实的方法,向生活文本辐射,材料得来全不费功夫,你也不会为写作无计可施,无话可说而苦恼。试试,也许对你写作有一丝启迪。

三、作文选材方法指津

作文的选用材料,就是指材料不仅能给读者以新鲜感,而且能使读者感到生动有趣,这些材料包括新人、新事、新情况、新创造、新思想、新风尚、新经验、新观点、新认识等。那么怎样在作文中做到“正确的选材”呢?

(一)、挖掘生活的“源头活水”

1.注意扩大视野,多读书报,多关心时事,特别是关注与我们日常生活有关的热点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