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采集方法

土壤采集方法
土壤采集方法

回章首概述实验方法重点疑

点习题集锦相关资料

2.1.1 概述

土壤是一个不均一体,影响它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有自然因素包括地形(高度、坡度)、母质等,人为因素有耕作、施肥等等,特别是耕作施肥导致土壤养分分布的不均匀,例如条施和穴施、起垄种植、深耕等措施,均能造成局部差异,这些都说明了土壤不均一性的普遍存在,因而给土壤样品的采集带来了很大困难。采取1kg样品,再在其中取出几克或几百毫克,而足以代表一定面积的土壤,似乎要比正确的化学分析还困难些。实验室工作者只能对来样的分析结果负责,如果送来的样品不符合要求,那么任何精密仪器和熟练的分析技术都将毫无意义。因此,分析结果能否说明问题,关键在于采样。

分析测定,只能是样品,但要求通过样品的分析,而达到以样品论“总体”的目的。因此,采集的样品对所研究的对象(总体),必须具有最大的代表性。

所谓总体,是指一个从特定来源的,具有相同性质的大量的个体事物或现象的全体。

所谓样品,是指由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的一些个体所组成的。因为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因此样品也必然存在着差异。由此看来,样品与总体之间,既存在着同质的“亲缘”联系,因而样品可作为总体的代表,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非异质性的差异,差异愈小,样品的代表性愈大;反之也是这样。因此必须十分注意所采集的样品的代表性。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避免一切主观因素,使组成总体的各个体,有同样机会被选入样品,即组成样品的个体应当是随机取

自总体,而不是凭主观因素决定的。另一方面,在一组需要相互比较的诸样品(即样品1、样品2……样品n),应当有同样的个体所组成。

2.1.2 混合土样的采集

2.1.2.1 采样误差土壤样品的代表性与采样误差的控制直接相关。例如:在地块不到10亩的同一种土类的土壤上取9个点,分别采9个土样,分析其速效磷的含量,每个土样称取两个样品作为重复。土壤中的速效磷用浸提液浸提,吸取两份滤液作为重复进行磷的比色分析,测定结果和统计分析列于表2—1和表2—2。

表2—1土壤速效磷分析结果(P2O5mg·kg-1)

表2-2 土壤速效磷分析结果的方差分析

*表示达到5%显著水准;**表示达到1%显著水准。

从表2—2方差分析结果,说明样品间(即采样)的误差非常显著,这是由于土壤不均一所造成的,因此采样误差则比较难克服,一般在田间任意采若干个点,给组成混合样品,混合样品组成的点越多,则其代表性越大,但实际上因工作量太大,有时不易做到。因此采样时必须兼顾样品地可靠性和工作量,这充分说明代表性样品采集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称样误差主要决定于样品的混合的均匀度和样品的粗细。一个混合均匀的土样,在称取过程中大小不同的土粒有分离的现象,因为大小不同的土粒化学成分不同,给分析结果带来差异。称样的量越少,这种影响越大。一般根据称样的多少,决定样品的细度。分析误差是由分析方法、试剂、仪器以及分析工作者的判断所产生的。一个经过严格训练的熟练分析人员可以使分析误差降低至最低程度。从表2—2方差分析结果也证明称样和分析误差很小。(都没有达到差异显著水平)。

2.1.2.2采样时间

土壤中的有效养分的含量,随着季节的改变有很大的变化。以速效磷钾为例,最大差异可达一至二倍。

土壤中有效养分含量随着季节而变化地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无疑土壤温度和水分是重要的因素,温度和水分的影响表土要比底土明显,因为表土冷热变化和干湿交替较大。温度和水分还有它们的间接影响,例如冬季土壤中有效磷、钾均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温度降低,土壤中有机酸有所积累,由于有机酸能与铁、铝、钙等络合,降低了这些阳离子的活性,同时也有一部分非交换态钾较变为交换态。分析土壤养分供应状况是,一般都在晚秋或早春采集土样。总之,采取土样时要注意时间因素,同一时间内采取的土样分析结果才能相互比较。

2.1.2.3 混合样品采集的原则

混合样品是由很多点混合组成,它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平均数,藉以减少土壤差异。从理论上讲,每个混合样品的采样点越多,即每个样品所包含的个体数越多,则对该总体来说,样品的代表性越大。在一般的性况下,采样点的多少,决定于采样的土地面积、土壤的差异程度和试验研究所要求的精密度等因素。研究的范围越大,对象越复杂,采样点数必将增加。在理想的情况下,应该使采点的点和量最小,而样品的代表性又是最大,使有限的人力物力,得到最高的工作效率。

土壤分析结果,应代表一定面积耕地的养分水平。过去因受分析工作速度的限制,一般偏重于在少数代表性田块上采取混合土壤样品,来进行分析,把结果推广到大面积的农业生产上,例如几十公顷或几百公顷。少数田块上所采集的混合样品,往往不能代表一个农场或村或乡的肥料需求情况。有人做了这样的试验:在16公顷的农田上,采取了256个土样(每25m2采一个混合样品)进行磷素养分水平的分析,得到的速效磷,有161个是“极低”,69个是“偏低”,26个是“高”。

我们可以看到,就这16公顷农田的整体来讲,对于磷肥的需要性是很明确的。通过详细的数学分析,说明有80%的土壤在不同程度上缺少磷素,并且在一定耕作条件下,也可以提出这块农田的磷肥施用量。但是如果只抽出少数样品来判断,可以引起错觉的机会还是不少的。

近年来由于现代仪器的使用,分析工作的自动化,大大加快了分析工作的速度。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趋向于采取更多的土样,通过数学方法把大量数据加以统计,以获得更多可靠的有用资料。

2.1.2.4 混合土样的采集

以指导农业生产或进行田间试验为目的的土壤分析,一般都采集混合土样。采集土样时首先根据土壤类型以及土壤的差异情况,同时也要向农民作调查并征

求意见,然后把土壤划分成若干个采样区,我们称它为采样单元。每一个采样单元的土壤要尽可能均匀一致。一个采样单元包括多大面积的土地,由于分析目的不同,具体要求也不同。每个采样单元再根据面积大小,分成若干小单元,每个小单元代表面积愈小,则样品的代表性愈可靠。但是面积愈小,采样花的劳力就愈大,而且分析工作量亦愈大,那么一个混合样品代表多大面积比较可靠而经济呢?除不同土类必须分开来采样,一般可以从1/5公顷到几公顷。原则上应使所采的土样能对所研究的问题,在分析数据中得到应有的反应。

由于土壤的不均一性,使各个体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变异。因此,采集样品必须按照一定采样路线和“随机”多点混合的原则。每个采样单元的样点数,一般常常是人为地决定5~10点或10~20点,视土壤差异和面积大小而定,但不宜少于5点。混合土样一般采集耕层土壤(0~15cm或0~20cm);有时为了解各土种的肥力差异和自然肥力变化趋势,可适当地采集底土(15~30cm或20~40cm)的混合样品。

采集混合样品的要求:

(1)每一点采取的土样厚度、深浅、宽狭应大体一致。

(2)各点都是随机决定的,在田间观察了解情况后,随机定点可以避免主观误差,提高样品的代表性,一般按S形线路采样,从图2—1三种土壤采样点的方式可以看出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容易产生系统误差,因为耕作施肥等措施往往是顺着一定的方向进行的。

(3)采样地点应避免田边、路边、沟边和特殊地形部位以及堆过肥料的地方。

(4)一个混合样品是由均匀一致的许多点组成的,各点的差异不能太大,不然就要根据土壤的差异情况分别采集几个混合土样,使分析结果更能说明问题。

(5)一个混合样品重在1kg左右如果重量超出很多,可以把各点所采集的土样放在一个木盆里或塑料布上,捏碎、混匀、摊平,用四分法对角取两份混合放在布袋或塑料袋里,附上标签,用铅笔注明采样地点、采土深度、采样日期、采样人等,标签一式两份,一份放在袋里,一份扣在袋上。与此同时要做好条样记录。

2.1.2.4.1试验田土样的采集

首先要求找到一块会肥力比较均匀的田块,使试验中的各个处理,尽可能少受土壤不均一性的干扰。肥料试验的目的是要明确推广的范围,因此我们必须知道试验地布置在什么性质的土壤上。在布置肥料试验时所采集的土壤样品,通常只采表土。试验田的取样,不仅要了解土壤的一般肥力情况,而且希望了解封肥力的差异情况,这就要求采样单元的面积不能太大。

2.1.2.4.2大田土样的采集

对农场、村和乡的土壤肥力进行诊断时,先要调查访问,了解村和乡的土壤、地形、作物生长、耕作施肥等情况,再拟定采样计划。就一个乡来讲,土壤类型、地形部位、作物布局等都可能有所不同,确定采样区(采样单元)后,采集混合土样。村土地面积较小,南方各省一般只有一二百亩,土壤种类、地形等比较一致,群众常常根据作物产量的高低,把自己的田块分成上、中、下三类,可以作为村、场采样的依据。

2.1.2.4.3水田土样的采集

在水稻生长期间,地表淹水情况下采集土样,要注意地面要平,只有这样采样深度才能一致,否则会因为土层深浅的不同而使表土速效养分含量产生差异。一般可用具有刻度的管形取土器采集土样。将管形取土器钻入一定深度的土层,取出土钻时,上层水即流走,剩下潮湿土壤,装入塑料袋中,多点取样,组成混合样品,其采样原则与2.1.2.3节采样一样。

2.1.3 特殊土样的采集

2.1.

3.1 剖面土样的采集

为了研究土壤基本理化性状,除了研究表土外,还常研究表土以下的各层土壤。剖面土样的采集方法,一般可在主要剖面观察和记载后进行。必须指出,土壤剖面按层次采样时,必须自下而上(这与剖面划观察和记载恰巧相反)分层采取,以免采取上层样品对下层的土壤的混杂污染,为了使样品牟明显地反映各层次的特点,通常是在各层次最典型的中部采取(较薄土层可全层采集),这样可克服层次间的过度现象,从而增加样品的典型性或代表性。样品重量也是1kg左右,其它要求与混合样品相同。

2.1.

3.2 土壤盐分动态样品的采集[2]

盐碱土中盐分的变化比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还要大。土壤盐分分析不仅要了解土壤中盐分的多少,而且常要了解盐分的变化情况。盐分的差异性是有关盐碱土的重要资料。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不能采用混合样品。

盐碱土中盐分的变化垂直方向更为明显,由于淋洗作用和蒸发作用,土壤剖面中的盐分季节性变化很大,而且不同类型的盐土,盐分在剖面中的分布又不一样。例如南方滨海盐土,底土含盐分较重,而内陆次生盐渍土,盐分一般都积聚在表层。根据盐分在土壤剖面中的变化规律,应分层采取土样。

分层采集土样,不必按发生层次采样,而自地表起每隔10cm或20cm采集一个样品,取样方法多用“段取”,即在该取样层内,自上到下,整层地均匀地取土,这样有利于储盐量的计算。研究盐分在土壤剖面中分布的特点时,则多用“点取”,即在该取样层的中部位置取土。根据盐土采样的特点,应特别重视采样的时间和深度,因为盐分上下移动受不同时间的淋溶与蒸发作用的影响很大。虽然土壤养分分析的采样也要考虑采样季节和时间,但其影响远不如对盐碱土的影响那样大。鉴于花碱土碱斑分布的特殊性,必须增加样点的密度和样点的随机分布,或将这种碱斑占整块田地面积的百分比估计出来,按比例分配斑块上应取的样点数,组成混合样品;也可以将这种斑块另外组成一个混合样品,用作与正常地段土壤的比较。

2.1.

3.3 养分动态土样的采集

为研究土壤养分的动态而进行土壤采样时,可根据研究的要求进行布点采样。例如,为研究过磷酸钙在某种土壤中的移动性,前述土壤混合样品的采法显然是不合适的。如果过磷酸钙是以条状集中施肥的,为研究其水平移动距离,则应以施肥沟为中心,在沟的一侧或左右两侧按水平方向每隔一定距离,将同一深度所取的相应同位置土样进行多点混合。同样,在研究其垂直方向的移动时,应以施肥层为起点,向下每隔一定距离作为样点,以相同深度土样组成混合土样。

2.1.4 其它特殊样品的采集

群众常常送来有问题的植株和土壤,要求我们分析和诊断。这些问题大致是某些营养元素不足(包括微量元素),或酸碱问题,或某种有毒物质的存在,或土中水分过多,或底土层有坚硬不透水层的存在问题。为了查证作物生长不正常的土壤原因,就要采集典型样品。在采集典型土壤时,应同时采集正常的土壤样

品。植株样品也是如此。这样可以比较,以利诊断。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要采集表土中,也要采集底土样品。

测定土壤微量元素的土样采集,采样工具要用不锈钢土钻、土刀、塑料布、塑料袋等,忌用报纸包土样,以防污染。

2.1.5 采集土壤样品的工具

采样方法随采样工具而不同。常用的采样工具有三种类型:小土铲、管形土钻和普通土钻(图2—2)。

图2—2 采样工具

2.1.5.1小土铲在切割的土面上根据采土深度用土铲采取上下一致的一

薄片(图2—3)。这种土铲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运用,但比较费工,多点混合采样,往往嫌它费工而不用它。

图2—3 土铲取土

2.1.5.2管形土钻下部为一圆柱形开口钢管,上部为柄架,根据工作需要可用不同管径的管形土钻。将土钻钻入土中,在一定的土层深度处,取出一均匀土柱。它的取土速度快,又少混习,特别适用于大面积多点混合样品的采集,但它不太适用于很砂性的土壤,或干硬的粘重土壤。

2.1.5.3普通土钻普通土钻使用起来也是比较方便的,但它只适用于潮湿的土壤,不适于很干的土壤,同样也不适用于砂土。另外普通土钻容易混杂,也是其缺点之一。

用普通土钻采取的土样,分析结果往往比其它工具采取的土样要低,特别是有机质、有效养分等的分析结果较为明显。这是因为用普通土钻取样,容易损失一部分表层土样。由于表层土样往往较干,容易掉落,而表层土的有效养分、有机质的含量较高。

不同的取土工具带来的差异主要是上下土体不一致。这也说明采样时应注意采土深度、上下土体保持一致。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测试的一个重要环节,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是如实反映客观情况,是测土配方施肥的先决条件。因此,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和有代表性的土壤采样,并根据不同分析项目采用相关的采样和处理方法。为保证土壤样品的代表性,必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控制采样误差。 1、采样单元 采样前要详细了解采样地区的土壤类型、肥力等级和地形等因素,将测土配方施肥区域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要尽可能均匀一致。 由于我场地势平坦,肥力均匀,采样单元一般为200~300亩。采样单元应集中在典型地块,相对在中心部位。每个采样单元采一个混合样。为使采样更加方便快捷,对于土壤均一、地块形状规则的,亦可在采样单元内距地头100~200米面积为1~10亩的典型地段采一个混合样。 2、采样时间 在作物收获后或播种前采集(上茬作物已经基本完成生育进程,下茬作物还没有施肥),一般在秋收后。进行氮肥追肥推荐时,应在追肥前或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 3、采样周期 同一采样单元,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每季或每年采集1次,无机氮每个施肥时期前采集1次,土壤有效磷钾2~4年,微量元素3~5年,采集1次。植株样品每个主要生长期采集1次。 4、采样点数量 要保证足够的采样点,使之能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性。采样点的多少,取决于采样单元的大小、土壤肥力的一致性等,一般为7-20个点为宜。 5、采样路线 采样时应沿着一定的线路,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一般采用S形布点采样,能够较好地克服耕作、施肥等所造成的误差。在地形较小、地力较均匀、采样单元面积较小的情况下,也可采用梅花形布点取样,要避开路边、田埂、沟边、肥堆等特殊部位。 6、采样点定位 有条件的可采用GPS定位,记录经纬度,精确到0.01″。无条件的可在地图上标明采样点位臵,并记录样点名称、田块名称、固定参照物的距离和方位。 7、采样深度 采样深度一般为0-20cm,土壤硝态氮或无机氮的测定,采样深度应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的主要根系分布深度来确定。 8、采样方法

污染场地土壤调查布点及采样方法

污染场地土壤调查布点及采样方法 摘要:改革开放后,我国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环境的保护, 导致生态环境污染逐渐加剧,尤其是土地土壤污染问题,若是不采取有效的防治 措施,那么将会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土壤环境保护与治理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要对污染场地土壤进行有效的调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污染场地 土壤进行有效的调查布点和采样分析,使其能够有效提升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的调 查工作效率,为各项监测结果提供保障。 关键词:污染场地;土壤调查;布点采样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中需要对土壤环境污染的进行进行有效的调查,但是因土壤 环境污染涵盖污染种类和特征比较多,如数量较大、土地面积较大、毒害情况有所不同。为 了能够进一步改善污染场地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改善,需要对污染场地的 土壤进行有效的调查,并对风险问题进行有效的评估,使其能够针对问题进行有效的防治与 措施。 一、污染场地土壤调查目标 在进行调查工作时,首先要确定污染场地土壤的调查目标,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调查方法,使其能够精准分析土壤中污染程度和污染范围。在实际应用中将场地环境调查准则作为 主要依据,可以将土壤调查划分为三个环节:第一,识别污染物环节;其二,调查污染与分 析环节;第三,采样研究环节。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环境的土质情况采取不同的有效策略,使其能够确保土壤调查采样的有效性。再者,在进行土壤参数调查研究过程中,需要综合分 析土壤环境的有效性和复杂性,使其能够对相关土壤问题进行有效的调查与收集,同时还要 制定明确的土壤检测计划,使其能够确定污染场地内的污染为主要调查目标,在调查过程中 还要对土壤污染现状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将其与水质污染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其能够确定污 染场地的污染程度和污染类型。 二、污染场地土壤调查主要布点策略 (一)策略——准备环节 在进行污染场地土壤调查时,需要综合分析采样布点的合理性与精准性,并确保场地调 查的全面性,使其能够客观反映土壤污染的真实性。从当前土壤污染治理的现状能够看出不 同地区污染类别存在的差异性,而且有很多污染场地的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在一定程度 上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风险问题。因我国土壤污染治理工作起步相对来说比较晚,在某种 程度上无法对各类污染物进行有效的识别,而且还会影响最终治理结果[1]。因此,在土壤调 查布点时,要制定合理的方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且还要全面了解污染场地土壤的实际 情况和历史情况,并根据现状问题对周边地区进行有效的考察与分析,使其能够更好的分析 两地之间的关联性,同时还要对统计资料、环境监测数据信息以及地下管线图等情况进行全 面的分析和考量,使其能够促使土壤调查布点能够更加精准,以此能够为后续采样工作提供 良好的参考依据。 (二)策略——布点原则 在污染场地土壤采样布点中需要遵守以下原则:其一,在实际应用中应将全面覆盖与点 面进行有效的结合,并针对调查目标及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使其能够确保调查结果与实际

土壤背景值及其采样方法

---------------------------------------------------------------最新资料推荐------------------------------------------------------ 土壤背景值及其采样方法 土壤污染概念存在两种认识:一种是基于环境科学对土壤污染含义的解释,土壤污染概念存在两种认识:一种是基于环境科学对土壤污染含义的解释,指土壤环境中污染物累积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并对土壤功能和生态环境产生了有害影响,境中污染物累积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并对土壤功能和生态环境产生了有害影响,即以污染物含量及生态效应双重含义作为土壤污染与否及污染程度的评价标准;物含量及生态效应双重含义作为土壤污染与否及污染程度的评价标准;另一种理解则认为土壤污染程度是表征原始地质地球化学背景基础上叠加的外源污染作用强度,土壤污染程度是表征原始地质地球化学背景基础上叠加的外源污染作用强度,即以地球化学背景作为评价标准。 综上所述,学背景作为评价标准。 综上所述,土壤污染等级划分最理想的是通过不同污染等级能够反应人类活动不同强度、不同类别污染,又具有生态效应含义两个方面。 应人类活动不同强度、不同类别污染,又具有生态效应含义两个方面。 基准值具有地域性和成因性。 基准值具有地域性和成因性。 基准值存在一个基本单元,在这个基本单元内成因性与地域性达 1/ 7

到统一单元内成因性与地域性达到统一,基准值存在一个基本单元,在这个基本单元内成因性与地域性达到统一,区内元素服从正态分布,正态分布的期望值(均值)可以代表该单元的地球化学含量。 态分布,正态分布的期望值(均值)可以代表该单元的地球化学含量。 三是基准值是一个相对固定的值,不随时间变化而发生改变。 三是基准值是一个相对固定的值,不随时间变化而发生改变。 四是具有相对的代表性区域性的基准值由于以应用为目的,具有相对的代表性,四是具有相对的代表性,区域性的基准值由于以应用为目的,区域内无法以单一的函数确定地球化学元素的的分布特征。 无法确定有绝对代表性的数值,定地球化学元素的的分布特征。 无法确定有绝对代表性的数值,从而可能尽可能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数值作为其基准值。 土壤环境背景值与基准值有所不同,代表性的数值作为其基准值。 土壤环境背景值与基准值有所不同,它不仅含有自然背景的部分,还可能含有一定的面源污染物(如大气降尘等)。 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在一定的自然部分,还可能含有一定的面源污染物(如大气降尘等)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在一定的自然。 历史期间,一定的地域内土壤中某些原有或淮原有状态的物质丰度原有或淮原有状态的物质丰度[2]。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田土壤环境监测的布点采样、分析方法、质控措施、数理统计、成果表达与资料整编等技术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农田土壤环境监测。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8170—1987 数值修约规则 GB/T 14550—1993 土壤质量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 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17134,—1997 土壤质量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5—1997 土壤质量总砷的测定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6—1997 土壤质量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7—1997 土壤质量总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8—1997 土壤质量铜、锌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9—1997 土壤质量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40—1997 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 KI—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41—1997 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NY/T 52—1987 土壤水分测定法(原GB 7172—1987) NY/T 53—1987 土壤全氮测定法(半微量开氏法) (原GB 7173—1987) NY/T 85—1988 土壤有机质测定法(原GB 9834—1988) NY/T 88—1988 土壤全磷测定法(原GB 9837—1988) NY/T 148—1990 土壤有效硼测定方法(原GB 12298—1990) NY/T 149,一1990 石灰性土壤有效磷测定方法(原GB 12297一1990)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农田土壤 用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蔬菜、水果、纤维和糖料作物、油料作物及农区森林、花卉、药材、草料等作物的农业用地土壤。 3.2 区域土壤背景点 在调查区域内或附近,相对未受污染,而母质、土壤类型及农作历史与调查区域土壤相似的±壤样点。 3,3 农田土壤监测点 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累积到一定程度引起或怀疑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的±壤样点。 3.4 农田土壤剖面样品 按土壤发生学的主要特征,担整个剖面划分成不同的层次,在各层中部位多点取样,等量混均后的A、B、C层或A、C等层的土壤样品。 3.5 农田土壤混合样 在耕作层采样点的周围采集若干点的耕层土壤、经均匀混合后的土壤样品,组成混合样的分点数要在5~20个。 4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采样技术 4.1 采样前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 4.1.1 区域自然环境特征:水文、气象、地形地貌、植被、自然灾害等。 4.1.2 农业生产土地利用状况:农作物种类、布局、面积、产量、耕作制度等。 4.1.3 区域土壤地力状况: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层次特点、质地、pH、Eh、代换量、盐基饱和度、±壤肥力等。 4.1.4 土壤环境污染状况:工业污染源种类及分布、污染物种类及排放途径和排放量、农灌水污染状况、大气污染状况、农业固体废弃物投入、农业化学物质投入情况、自然污染源情况等。 4.1.5 土壤生态环境状况:水土流失现状、土壤侵蚀类型、分布面积、侵蚀模数、沼泽化、潜育化、盐渍化、酸化等。 4.1.6 土壤环境背景资料:区域土壤元素背景值、农业土壤元素背景值。 4.1.7 其他相关资料和图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资源调查规划、行政区划图、土壤类型图、土壤环境质量图等。 4.2 监测单元的划分 农田土壤监测单元按土壤接纳污染物的途径划分为基本单元,结合参考土壤举型、农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商品生产基地、保护区类别、行政区划等要素,由当地农业环境监测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划定。同一单元的差别应尽可能缩小。 4.2.1 大气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

土壤采样方法

采样前准备 1、工具类:铁铲、镐头、木(竹)片及适合特殊采样要求的工具 2、器具类:GPS、照相设备、卷尺、手提秤、样品袋、采样瓶等 3、文具类:标签、土壤比色卡、记录表格、铅笔、签字笔、胶带、锡纸等 4、防护用品:工作服、工作鞋、安全帽、手套、雨具、常用药品、口罩等 5、运输工具:运输箱、冷藏箱等 采样的分类 1、按采样方法分:单独样、混合样、分层样、剖面样 2、按采样阶段分:前期采样、正式采样、补充采样 3、按调查目的和土地利用方式分:土壤环境背景调查采样、污染土壤调查采样、土壤环境质量调查采样、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监测采样。 土壤样品采集方法 1、土壤单独样和土壤混合样 单对角线法:适用面积较大、地势平坦、土壤均匀 双对角线法:适用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均匀 棋盘式法:适用面积中等、地势平坦、土壤不均匀 蛇形法:适用面积较大、地势不平坦、土壤不均匀 2、分层采样:了解土壤污染深度情况 先挖一剖面,观察土壤分层状况,再分层采样 注意:从土壤剖面下层取样,每个采样点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均匀一致 3、剖面采样 先挖一剖面:150cm*80cm*120cm 深度:采集3层0~20cm、40~60 cm、100~120 cm 采样量:各取1kg土样 注意:一定是从剖面由底向上次序采样

单独样品:有机样品必须采集单独样。 单独样品要在坐标点取0-20cm土壤,先用铁铲三面切割一个大于取土量的20cm高的土方,再用木铲去掉铁铲接触面后装入样品袋。注意不要斜向切割,要尽可能做到取样量上下一致。 有机样品一般用250ml带有聚四氟乙烯衬垫的棕色采样瓶装样;为防止样品沾污瓶口,可用光洁硬纸板围成漏斗状,将样品装入样品瓶中;样品要装满样品瓶,及时放入样品冷藏箱, 4℃以下避光保存。需采集有机密码平行样的样点,要同点位增采2份密码平行样。 混合样品:采样点位确定后,根据实际情况划定采样区域,一般为20m×20m;(当地形地貌及土壤利用方式复杂时,可视具体情况扩大至100m×100m,坐标位置不变)采用双对角线法5点采样,每个分样点采样方法与单独样品采集方法相同,5点采样量基本一致,共计采样总量不少于2000g。 当土壤中砂石、草根等杂质较多或含水量较高时,可视情况增加样品采样 一个混合样品的重量在2 kg左右。如果重量超出很多,可用四分法进行缩分。 采样时间 1、耕地:在播种施肥前或在作物收获后采集 2、果园:在果品采摘后至下一次施肥前采集 3、其他用地类型不受限制 污染事故现场采样 在污染事故中,当液体倾翻污染物向低洼处流动,同时向深度方向渗透,并向两侧横向方向扩散时,土壤监测现场采样的要点包括: (1)采样点不少于5个,每个点分层采样。 (2)事故发点周围样点较密,采样深度较深,离事故发生点相对远处样点较疏,采样深度较浅。 (3)要设定2~3个背景对照点。 (4)各点(层)取l kg土样装入样品袋,有腐蚀性或要测定挥发性化合物时,改用广口瓶装样。含易分解有机物的待测定样品,采集后置于低温(冰箱)中,直至运送、移 交到分析室 土壤采样注意事项

土壤取样方法

土壤取样的方法 如何正确判断整个区域的养分充裕状况呢,这需要做正确的取土样进行检测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样本测试值的统计量,从而估计整个区域的养分状况。所以这个时候实地取出来的土样非常重要,如何采集的土样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呢,是能直接放映和代表整个区域的呢?取土的时候就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1、选择取土区域: 选择样区时首先须考虑样区在整个区域中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区域生态系统包括地理景观等时空格局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在以土壤养分循环为研究目的选择样区时,应以生态学和地理学的区域划分理论为基础,所确定的样区要能代表研究区域的完整地貌单元和生态群落结构.另外,人类活动也是影响区域生态系统中土壤养分循环过程的重要因子,选择样区时还须同时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代表性.从气候特征、地形地貌、生态系统类型、社会经济因素等多个层面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区,是由样区研究结果向区域推断的首要条件。2、保证取土样的随机性: 在大尺度上,区域土壤养分受地带性规律和时间性节律的支配,但在小尺度上,由于受土壤母质及耕作施肥非均匀性的影响,它们却表现为/随机分布0的特点.从理论上讲,区域中的样区、样区中的采样单元、采样单元中的样点数都是越密越接近真实值,但在实践中却不可能做到.利用统计学原理的随机性原则,可以用样点来反映其代表的采样单元,以采样单元来反映代表的样区,以样区来反映代表的区域.在选定的样区内按统计学要求设置适当数目的采样单元,根据每个样点都有相同概率的原则进行随机采样. 3、保证取土样的重现性 重现性是指在已定的样区内多次重复采样,结果都能获得相同的规律性.要保证研究区域结果重现性,必须统一区域内各样区的采样标准和方法,并有足够密度的样点,尽可能消除采样方法引起的人为误差.为便于样区内重复采样与样品化验结果的正确分析,在整个采样过程中,有必要对各采样单元的地理位置、土地利用方式、农艺管理措施等实地情况进行详尽的记载,尽可能全面地考虑区域生态系统中影响土壤养分循环的因素. 4、保证取土样的时间统一 由于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土壤和植物养分含量、植物生物量都存在季节性变化,各样区采样时间不一致易导致样区间结果缺乏可比性,也无法保证样区内土壤养分特征及循环规律与整个研究区域接近。保证各个样区采样时间的相对统一,是样区研究结果拓展到整个区域的关键之一。 土壤养分的状况对植物生长有着直接的关系,测土施肥方案的实施,也充分体现了土壤养分检测的重要性。目前德国STEPS有一款土壤养分速测仪,检测方便快捷,准确度高,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产品。 .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测试的一个重要环节,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是如实反映客观情况,是测土配方施肥的先决条件。因此,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和有代表性的土壤采样,为保证土壤样品的代表性,必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控制采样误差。 1、采样单元(严格按照已经给定大家的GPS定位为准,如果该点已经有建筑非农田,可以就近取土壤类型、种植作物一致的露天大田非大棚土壤,如玉米小麦是山东典型作物。如果就近实在没有作物地块,可以标注上是蔬菜地,如白菜地。非原始点位的,需要文字说明点位漂移的大致方位距离等) 点位漂移的另选取典型代表地块,采样地块的土壤要尽可能均匀一致。选取地势平坦,肥力均匀,采样单元一般为100平方米地块。采样单元应集中在典型地块,相对在中心部位,采一个混合样。 3、采样路线 采样时应“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一般采用S形(下图)布点采样,能够较好地克服耕作、施肥等所造成的误差。或者梅花采样即取四个角加中心点。田块选取要避开路边(有交通工具汽车尾气扬尘等污染影响结果的准确性)、田埂、沟边、肥堆等特殊部位。 3、采样点数量 一个样点至少采集6个点位的土壤,然后混匀。(要保证足够的点,使之能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性),混匀后,用四分法(见下图)将多余的土壤弃去。方法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混匀后放在盘子里或塑料布上、蛇皮袋上,剔除落叶石块等杂物后弄碎、混匀,铺成四方形,划对角线将土样分成四份,把对角的两份分别合并成一份,保留一份,弃去一份。如果所得的样品依然很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至所需数量为止。一个混和土样以取土1公斤左右为宜。 4、采样点定位(必须有,尤其是点位漂移的)

土壤取样方法

土壤取样方法 一、土壤取样布点的要求 1、50亩以上的连片基本烟田列入土样采集范围; 2、平原、坝区(平坝)每200亩采1个样; 3、丘陵区、缓坡地(坡度5-10度)每100-200亩采1个样; 4、山地(坡度大于10度)每50亩-100亩采1个样。 二、土壤取样的方法 1、取样 (1)样品选择采样单元相对中心位置的典型地块采集,地块面积占样点面积的5-10%。 (2)应根据具体采样地块的形状和大小,确定适当的采样路线和方法。长方形地块多用“之”字形或“S”形,而近似矩形田块则多用对角线形或棋盘形等采样法,要求既保证样点分布均匀,又使所走距离最短。采样严格掌握小样点的点数及其分布的均匀性。 (3)每个地块一般取10—15个小样点,制成一个混合样;而且每个小样点的采土部位、深度、数量应力求一致;采样时要避开沟渠、林带、田埂、路边、旧房基、粪堆底以及微地形高低不平等无代表性地段。若取样田块为未翻耕的烟地,则每个取样点应在垄顶两株烟之间。 (4)采样部位和深度:一般只采耕作层土壤,采样深度为0-20cm 左右。 (5)具体取样方法

将土壤充分混匀,挑出根系、秸杆、石块(应统计重量)、虫体等杂物以后,在田间用四分法弃去多余部分,最后保留公斤,然后装入20×25cm清洁棉布袋,放入和挂好内外标签,标签上应注明采样地点、地块编号、采样时间、采样人。 土样编号为烟区代码+年份(2位)+编号(4位),例如十堰郧西2014年第1号土样的编号为SYYX140001。如在野外来不及彻底清理,也应在室内资料整理送验前进行处理。每个小样点土条的长、宽、高和取土量力求完全一致(或者采用原来的编号规则)。 2、样点信息的采集 每一取样地块都要建立地块档案,在田间访问群众及时填写。地块档案的表格形式,主要项目应包括:GPS信息(经纬度信息、海拔高度)、地块编号、地块名称、土壤类型(精确到土属)、当地土名(群众俗名)、地形、坡度、灌排条件等。 土样样点信息表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整个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是影响土壤分析测试结果的重要环节。因为采样误差远大于分析测试误差。采集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是使测定结果能如实反映其所代表区域客观情况的先决条件。国外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机构对此十分重视,对土壤取样的方法、样品的制备、保存都有科学严格的要求。 在我国测土配方施肥中,一方面要严格土壤样品采集的方法和步骤,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另一方面,土壤样品的采集也要结合地块和农户信息调查的开展,建立相应的田块和农户信息数据库,这将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农业信息化和精准化奠定基础。 一、采样误差 1、采样误差控制 由于土壤性状在空间和时间上存在变异,为保证土壤样品的代表性,必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控制采样误差: (1)科学划分采样单元 采样前要对综合考虑采样地区的土壤类型、肥力等级和地形地貌等因素,将研究区域划分为若干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要尽可能均匀一致。 (2)保证足够多的采样点 为使混合样品能够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性,要保证足够多的采样点。采样点点数量取决于采样单元的大小、土壤肥力的一致性等。一个混合土样一般由15——20个样点组成。每个采样点的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均匀一致,土样上层与下层的采土比例相同。 (3)采用合理的采样路线按照“随机”的原则,采用S形布点,能够较好地克服耕作、施肥造成的误差。在地形变化较小,地力较均匀、采样单元面积较小的情

况下,也可采样梅花形布点取样。 (4)避开特殊部位采样点的分布要尽量均匀一致,避开田埂、沟边、肥堆等特殊部位。 二、采样步骤 (1)采样规划参考县级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划图等,做好采样规划设计,确定采样点位;实际采样时,严禁随意更改采样点,若有变更须注明理由。(2)采样单元根据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等因素,将采样区域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要尽可能均匀一致。按照农业部《测土配肥技术规范要求》,平均每个采样单元为100-200亩(平原区、大田作物每100-500亩采一个混合样,丘陵区、大田园艺作物30-80亩采一个混合样)。为便于田间示范追踪和施肥分区需要,采样集中在位于每个采样单元相对中心位置的典型地块,采样地块面积为1-10亩。采用GPS定位,记录经纬度,精确到″。 (3)采样时间在作物收获后或播种施肥前采集,一般在秋后;设施蔬菜在晾棚期采集。果园在采摘后的第一次施肥前采集。 (4)采样周期采样周期应根据测试项目和研究目的确定。同一采样单元,无机氮每季或每年采集一次,土壤有效磷、速效钾等一般2-3年,中、微量元素一般3-5年采集一次。 (5)采样深度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通常采集耕层土样,采样深度一般0-20厘米。由于耕层受人类耕作影响较大,更应注意取样的代表性。特殊测定项目如土壤无机氮测定,采样深度应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的注意根系分别深度确定。 (6)采样点数量每个样品采样点的多少,取决于采样单元的大小、土壤肥力的一致性等,采样要求多点混合,每个样品区15-20个点。 (7)采样方法每个采样点的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均匀一致,土样上层与下层比

农田土壤修复,看这一篇就够啦

农田土壤修复,看这一篇就够啦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农田土壤污染修复是改善农田土壤环境质量,保障粮食、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为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甚至“水缸子”安全提供基本保障,最终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示意图 一、如何评价农田土壤污染?目前,农田土壤污染大多采用1995年颁布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二级标准值作为评价指标,也有的采用土壤环境背景值的上限值来评价农田土壤污染情况。即:低于环境背景值上限值的可认为基本良好,农田土壤利用不受任何限制;高于环境背景值上限值、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值的,则表明还没有污染,农田土壤利用一般不受限制,但要分析和控制污染源;高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值的,则表示受到污染。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并采用土壤污染指数(实测值/二级标准值)法,进行农田土壤污染的分级评价:将土壤污染指数细分为1.0~2.0、2.0~3.0、大于3.0,分别定为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土壤污染程度分级补充材料:2016年3月10日,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发布《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三次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的函,在2017年5月环保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环保

部科技标准司司长邹首民回答南都记者提问时介绍,标准目前还在进一步修改,希望今年年底按计划出台。二、农田土壤修复技术有哪些?农田土壤污染修复主要以原位修复技 术为主,其可分为生物、物理和化学修复技术三大类型。示意图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土壤特定的微生物、植物根系分泌物、菌根和超富集植物等降解、吸收、转化或固定土壤的污染物,一般可分为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有时也包括动物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主要有换土法、热处理法。换土法是将污染土壤通过深翻到土壤底层(深层翻土法)、或在污染土壤上覆盖清洁土壤(客土法)、或将污染土壤挖走换上清洁土壤(换土法)将污染土壤与生态系统隔离;热处理是通过加热的方式,将一些有机物和具有挥发性的重金属如汞、砷等从土壤中解吸出来,或者进行热固定的一种方法。化学修复技术是向土壤中添加化学物质,通过吸附、氧化还原、拮抗或沉淀等作用与土壤中污染物发生反应,将污染物进行固定、解毒、分离提取的一种方法。三、农田土壤污染修复技术选择的原则是什么?农田土壤污染修复技 术选择主要有三个原则:(1)可行性原则一是技术上可行,选用的修复技术对污染农田土壤的治理效果比较好,能达到预期目标,能大面积实施和推广;二是经济上可行,治理成本不能太高,让农村、农户能够承受,便于推广,应尽量采用成熟度高和可操作性强的技术。(2)安全性原则尽可能选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分析结果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由于土壤特别是农业土壤的差异很大,采样误差要比分析误差大若干倍,因此必须十分重视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此外,应根据分析目的和要求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和处理方法。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 (一)采样时间 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随季节的改变而有很大变化。分析土壤养分供应情况时,一般都在晚秋或早春采样。同一时间内采取的土样,其分析结果才能相互比较。 (二)采样方法 采样方法因分析目的和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1.土壤剖面样品 研究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必须按土壤发生层次采样。 2.土壤物理性质样品 如果是进行土壤物理性质测定,须采原状样品。 3.土壤盐分动态样品 研究盐分在剖面中的分布和变动时,不必按发生层次取样,而自地表起每l0cm 或20cm 采集一个样品。 4.耕层土壤混合样品 为了评定土壤耕层肥力或研究植物生长期内土壤耕层中养分供求情况,采用这种方法。 (1)采样要求 在采样时,要求土样有代表性,因此需多点取样,充分混合,布点均匀,混合样品的取样数量应根据试验区的面积以及地力是否均匀而定,通常为5~20个点,采样深度只需耕作层土壤0~20cm ,最多采到犁底层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可适当增加采样深度。 (2)采样方法 根据地形、样点数量和地力均匀程度布置采样点。面积不大,比较方正,可采用对角线取样法;面积较大,形状方正,肥力不匀的地块可采用棋盘式采样方法(方格取样法);面 积较大,形状长条或复杂,肥力不匀的地块多采用蛇形取样法(折线取样法)见图1所示 图1 采样点分布 采集混合样品时,每一点采取的土样,深度要一致,上下土体要一致;采土时应除去地面落叶杂物。采样深度一般取耕作层土壤20 cm 左右,最多采到犁底层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土壤,可适当增加采样深度。 对角线取样法 棋盘式取样法蛇形取样法法

土壤取样

土壤取样 (一)田间取样的原则 尽可能使所采样品能最大限度地反应其所代表区域Ⅲ块的实际状况。否则,所取得的数据就失去了其应用价值。因此,田间取样要充分考虑。 1.取样的时间。土壤成土过程会造成土壤性状在时间上的变异。比如分析土壤肥力情况,一般适宜在晚秋或早春采样。 2.取样的选点与布点。土壤的不均一性特点,诸如地形变化、侵蚀状况、施肥措施以及人为活动对土壤产生的影响,是造成采样误差的最主要原因。一般情况下,采样误差要比分析误差高得多.为保证样品的代表性,采样前耍进行现场勘察和有火资料的收集根据,土壤类型、肥力等级和地形等因素将研究范围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要尽可能均匀一致;还要保证有足够多的采样点,使之能充分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性,采样点的多少,取决于研究范围的大小,研究对象的复杂程度和试验研究所要求的精密度等因素。 3.采集土样的工具与方法。要有效控制采样带来的各种系统误差和人为误差,要选择标准核实的采样工具,比如采集测定金属含量的土样.就不能选择金属制采样工具和样品存储袋;采集上样的方法须使在一个复杂的区内的任何一点上,均能取得所需深度的均一的、等体积的土壤样品。 (二)取样的具体方法

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对分析结果和土壤评价至关重要。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也有所区别。 1.表层混合样采集。 (1)采样方法。在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中,一般采集混合土样,即在一个采样区或工作块,把多点采集的土样混合成一个混合样,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分析量,另一方面可以把田间微量不均一性的影响减到最低限度。采样时应沿着一定的路线,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常用的方法有:对角线采样法、蛇形采样法、棋盘形采样法、梅花形采样法等。 (2)采样点数同的确定。要确定在一个采样区要采多少点才能达到精度的要求,决定于所要研究的性状的变异程度和要达到的精度。在一般情况下一个采样区内的采样点可在20—30个范围内。田块在0.5hm2以下时,可采10个样点即可。 (3)采样深度。对一般土地采样深度15—30em即可。对根深作物可取至50era的深度。 (4)采样量。l一2kg土量。 2.剖面土样的采集。 为了研究土壤基本理化性状,除了研究表土外.还要研究表土以下的各层土壤,这种削面士样的采集,一般可在丰要削面观察和记载后进行,在发生学层次不明显的土壤剖面采样中,为了减少人为判断剖面深度的误差,按照剖面深度(0—10em、10—20cm,20~40em,40-60era,60~lOOem)采样。当发生学层次明显时,土壤采集按发生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设计规范方案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包括土壤环境监测的布点采样、样品制备、分析方法、结果表征、资料统计和质量评价等技术内容。 一、准备工作 主要准备工具,器材,用具等。 二、布点采样 样品由随机采集的一些个体所组成,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为了达到采集的监测样品具有好的代表性,必须避免一切主观因素,使组成总体的个体有同样的机会被选入样品,即组成样品的个体应当是随机地取自总体。另一方面,在一组需要相互之间进行比较的样品应当有同样的个体组成,否则样本大的个体所组成的样品,其代表性会大于样本少的个体组成的样品。所以“随机”和“等量”是决定样品具有同等代表性的重要条件。 1.布点方法 1)简单随机 将监测单元分成网格,每个网格编上号码,决定采样点样品数后,随机抽取规定的样品数的样品,其样本号码对应的网格号,即为采样点。随机数 的获得可以利用掷骰子、抽签、查随机数表的方法。关于随机数骰子的使用 方法可见GB10111《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办法》。简单随机布点 是一种完全不带主观限制条件的布点方法。 2)分块随机 根据收集的资料,如果监测区域内的土壤有明显的几种类型,则可将区域分成几块,每块内污染物较均匀,块间的差异较明显。将每块作为一个监 测单元,在每个监测单元内再随机布点。在正确分块的前提下,分块布点的 代表性比简单随机布点好,如果分块不正确,分块布点的效果可能会适得其 反。 3)系统随机 将监测区域分成面积相等的几部分(网格划分),每网格内布设一采样点,这种布点称为系统随机布点。如果区域内土壤污染物含量变化较大,系

统随机布点比简单随机布点所采样品的代表性要好。 2.基础样品数量 1)由均方差和绝对偏差计算样品数 用下列公式可计算所需的样品数: N=t2s2/D2 式中:N 为样品数; t 为选定置信水平(土壤环境监测一般选定为95%)一定自由度下的t 值(附录A); s2 为均方差,可从先前的其它研究或者从极差R(s2=(R/4)2)估计; D 为可接受的绝对偏差。 2)由变异系数和相对偏差计算样品数 N=t2s2/D2 可变为:N=t2CV2/m2 式中:N 为样品数; t 为选定置信水平(土壤环境监测一般选定为95%)一定自由度下的t 值(附录A); CV 为变异系数(%),可从先前的其它研究资料中估计; m 为可接受的相对偏差(%),土壤环境监测一般限定为20%~30% 。 没有历史资料的地区、土壤变异程度不太大的地区,一般CV 可用10%~30%粗略估计,有效磷和有效钾变异系数CV 可取50%。 3.布点数量 土壤监测的布点数量要满足样本容量的基本要求,即上述由均方差和绝对偏差、变异系数和相对偏差计算样品数是样品数的下限数值,实际工作中土壤布点数量还要根据调查目的、调查精度和调查区域环境状况等因素确定。 一般要求每个监测单元最少设 3 个点。 区域土壤环境调查按调查的精度不同可从2.5km、5km、10km、20km、40km 中选择网距网格布点,区域内的网格结点数即为土壤采样点数量。

土壤样品的采集

土壤样品的采集 土壤样品的采集目的: 本次土壤样品采集,是为了调查滨河公园的建造土壤搅动较大,对后期病和公园的草坪和树木生长产生哪些影响而进行的土壤调查,判断土壤养分丰缺状况,为公园草坪树木的合理施肥提与维护供推荐意见,所以希望大家按照要求采集土壤样品,这样才会有代表性,数据有实用的价值。土壤样品采集的原则: 1.代表性:能够反映你的调查目的。 2.随机性:我们首先要对滨河公园进行地形和土地利用进行调查分析,取定土壤采样的方案,然后我们根据地形和栽培植物的根系特点设计采样地点和采样数目。 3.均匀性:采样点分布在锣鼓桥、彩虹桥河汾河大桥之间,根据植物和地形特点布点,要注意采样均匀分布在各种地块上,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有意义。 土壤采样方法: 1.采样点的选择:样点应根据地形和土壤的利用方式(草坪、树木)确定,尽量做到样点要具备代表性,对公园的土壤管理有实际意义。确定样点后,在每个样点内进行采样。 2.取样方法:根据地的大小,采用S型取样。取样点控制在10-15点,把

4.取样深度:采样深度:草坪土壤调查为0-20cm的土壤,灌木或者树木调查20-40cm。为了不破坏公园植被,我们采取土钻取样。 4.混合土壤样品的取舍:S型取10-15个点,混合后成为一个土壤样本。但是由于多点取样,土壤的量很大,我们不需要这么多的土,我们采用四分法将土壤减量。如图所示,四分法的方法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弄碎,去除石块,植物的大的根系等,充分混合并铺成四方形,划分对角线分成四份,取其中的对角的两份,弃另外两份。如果所得的土壤样品仍然很多,可反复进行,最后将土壤样品控制在1Kg左右。土壤样品袋可以选用干净结实的塑料袋。同时填写好土壤调查表以及做好标签放入土壤中,如果土壤很湿,将外部也要放一个标签,办法是可以用记号笔写在塑料袋子上。

绿化土壤检测取样方法、检测项目及质量指标

绿化土壤检测取样方法、检测项目及质量指标 一、地形主体构筑所用土壤(40cm地表种植土以下部分) 1、取样方法: 外购土壤的,每个检验批不得超过1000m3,且同一检验批应位于同一地点、同一地层(80c m)内。 土壤取样原则上应在现场进行,如确实需在场外改良后再进场施工的,可征得建设单位和质量监督机构同意后,在监理公司的见证下在土源所在地取样,且土壤的装运应经监理单位签认。 外购土壤取样应随机在土壤的5个部位各取100g,经均匀混合后组成一组试样。 绿化施工场内倒运土壤,按土壤分布范围每个检验批不得超过1000 m2,且应位于同一地点、同一地层(80cm)内。 每组试样至少取样5处混合后组成,且每个取样处在顶部、中部及底部3个不同部位各取100g,经均匀混合后组成一组试样。 2、检测项目及质量指标: 序号性状项目指标要求 1 pH值6.5~85 2 含盐量<0.12% 3 密实度>85% 二、栽植普通地被植物的绿化地表土(地表至40cm深范围内) 1、取样方法:

普通地被植物的绿化地表土每个检验批不得超过1000 m2,在绿化工程现场取样,且应位于同一地点内。 每组试样至少取样5处,且每个取样处在顶部、中部及底部3个不同部位各取100g,经均匀混合后组成一组试样。每个取样处在取样时应除去表面浮土。 2、检测项目及质量指标: 序号性状项目指标要求 1 容重 0.450 g/cm3~1.3g/cm3 2 总孔隙度>10% 3 pH值 6.5~8.5 4 含盐量<0.12% 5 有机质含量>10g/㎏ 6 全氮量>1.0g/㎏ 7 全磷量>0.6g/㎏ 8 全钾量>17g/㎏ 9 土壤渗透系数≥10-4cm/s 三、草坪坪床土(地表至25cm深范围内) 1、取样方法: 在绿化工程现场取样,同一地点同一时段施工的土壤为同一检验批,不同地点或不同时段施工的土壤为不同检验批。每个检验批按土壤分布范围每1000 m2随机取样5处。每个取样处在除去表面浮土后

农田土壤改良实施方案

农田土壤改良方案

————————————————————————————————作者:————————————————————————————————日期:

农田土壤改良方案 一、土壤板结、盐渍化加重 危害:在大部分菜区,都存在长期大量不合理施用化学肥料的现象,表现为:不但底肥化肥使用量大,而且追肥也是大量使用,这样就使得土壤团粒结构破坏严重,透气性降低,需氧性的微生物活性下降,土壤熟化慢,从而造成土壤板结。土壤板结对蔬菜的危害一是根系下扎困难,二是即使根系能扎下去,也会因土壤含氧量过低,出现沤根现象。土壤盐渍化是指长期过量施用化肥后,土壤中盐离子增多,妨碍蔬菜根系正常吸水,从而影响植株生长,严重时蔬菜就像种在盐水里一样,造成了腌根死棵。土壤盐害有轻重之分,初期地面有清霜而后发展到绿皮“青苔”,棚室内蔬菜尚为正常;中度时地面出现许多块状的红色胶状物,干后变为“红霜”,棚室内蔬菜生长到中期出现点片萎蔫;土壤盐分过重时地面出现白色结晶“盐霜”,棚室内蔬菜定植后根系特别少,后期死秧加重。 解决措施:目前解决土壤板结和盐渍化较好的措施是使用汽巴松土精,每亩地300克,使用时将松土精掺30~40公斤土撒施到蔬菜的根部附近,然后浇水即可。使用松土精后,通过松土精的物理作用,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使土壤疏松、透气,促进蔬菜根系下扎,保证蔬菜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 二、土壤菌群失调

危害:土壤中的生物菌有一部分是有益菌,在土壤中起比较好的作用,改良根系生长的环境;还有一部分菌属于有害菌,这些菌会引起许多的土传病害,造成死秧、死苗。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土壤中有害菌的数量越来越多,而有益菌得不到补充,这就导致了土壤菌群的失调。 解决措施:要想解决土壤菌群失调的问题,单靠使用杀菌剂来杀死土壤里面病菌的办法是行不通的,只能想办法补充土壤里面有益菌的数量,使土壤当中的有益菌和有害菌重新达到一个平衡,就不会影响蔬菜的长势了。目前补充土壤有益菌可使用家园益微增产菌,每亩使用500克+50克助剂(助剂的目的是养菌),掺土30~40公斤,根据地块情况,一个生长季节使用1~2次。 三、微量元素缺乏 危害:连作是蔬菜种植的普遍现象,然而连年种植蔬菜容易造成土壤养分的偏耗,特别是硼、锌、铁等微量元素,由此引发的缺素症越来越严重,大大影响了蔬菜的生长发育,产量减少、品质下降。 解决措施:补充微量元素一要选对产品,二是选好使用时间,三是掌握用量。无论是果菜类还是叶菜类,微量元素补充有3种办法: 1.底施:底施优力硼锌+瑞绿。优力硼锌补硼补锌,每亩用量为200克;瑞绿为EDDHA螯合态最稳定的铁肥,每亩地用量50克。在整地施肥时,把优力硼锌和瑞绿混合均匀,结合其他肥料共同施入。 2.冲施:冲施瑞培乐。瑞培乐里面含铁、铜、锰、锌、硼、钼6种微量元素,含量全,利用率高,使用量少,每次每亩追施100克

土壤取样1

1.田问取样的时问。土壤成土过程会造成土壤性状在时间上的变异。比如分析土壤肥力情况,一般适宜在晚秋或早春采样。(谈土壤测验中的田间取样赵东亮) 1采样准备 1.1采样器具的准备 采样前要准备好所用器具,包括铁铲、铁镐、竹片、木片等工具,卷尺、标尺、样品袋、标本盒、照相机等器材,样品标签、记录表格、铅笔等小型用品,以及工作服、雨具、防滑登山鞋、安全帽、常用药品等安全防护类用品。 1.2现场情况调查与资料收集 采样前调查和收集有关监测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植被、水文状况、气候、自然灾害、土壤类型、土地利用与农作方式。农药、化肥和各种工业与城市废物施用等有关情况与资料。调查和收集有关监测区域的社会环境情况与资料。调查和收集有关监测区域土壤的成土母质、层次特征、背景含量、肥力水平及污染状况等土壤质量情况与资料。 土壤剖面挖掘深度要根据调查目的和剖面实际情况确定,耕作年代较久的旱地和水田土壤,观察和取样到lm深度即可。果园土壤可观察取样1.5~ 2m深度。当地下水位较高时,挖至地下水位即可。山地丘陵土层较薄时,挖至母质风化层即可。土壤剖面坑的观察面是垂直、向阳的,坑的大小以方便取样观察为原则。土壤剖面样品采集,用剖面刀将观察面修整好,自上而下削去5cm厚,10cm宽呈新鲜剖面,准确划分土壤层次,分层按梅花法采样,自上而下逐层采集中部

位置的土壤,分层混合均匀,各取lkg作为样品,分层装袋记卡。(农业环境监测农田土壤取样要求秦中华) 田问取样的选点与布点。土壤的不均一性特点,诸如地形变化、侵蚀状况、施肥措施以及人为活动对土壤产生的影响,是造成采样误差的最主要原因。一般情况下,采样误差要比分析误差高得多,为保证样品的代表性,采样前要进行现场勘察和有关资料的收集根据,土壤类型、肥力等级和地形等因素将研究范嗣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要尽可能均匀一致;还要保证有足够多的采样点,使之能充分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性,采样点的多少,取决于研究范围的大小,研究对象的复杂程度和试验研究 (谈土壤测验中的田间取样赵东亮) 取样的深度及取样的方法 传统规定为耕地耕作深度通常是l5~20 am,荒地15 am,免耕农业7.5 am,如果测定可溶盐要深到30~ 120 am。取样的最基本要求是按随机原则,因此取样的路线要“之”字形折曲状,每行进l0—20步取一个土样,见图3一A。图3一B可能由于条施肥料引起偏差,图3-C样点太少,且偏于两端。仅样用的工具要满足以下条件: (1)每个样点的士芯体积相等; (2)使用方便,取样迅速; (3)达到要求的深度且上下截面积一致。因此,最好刖十钻取样,住没有七钻的情况下,用锹墩样时,先挖开相当于或略深于耕层的二十=坑,沿十坑边切下2 am厚的十片,在十片中间留下2厘米宽的十条,即形成2 ×2 cm的土芯为一个土样。如果是垄作地块,要考虑到在垄台、垄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