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文赏析白居易《琵琶行》名家鉴赏(附作者简介)

初中语文古文赏析白居易《琵琶行》名家鉴赏(附作者简介)
初中语文古文赏析白居易《琵琶行》名家鉴赏(附作者简介)

《琵琶行》名家鉴赏

一、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在今陕西渭南境内)人。生于河南新郑。少年时期,避乱江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元和十年李师道、王承宗遣人刺杀宰相武元衡,居易上书请急捕贼,以雪国耻,为当政者所恶,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出任杭州、苏州刺史,又内召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太子少傅等职,以刑部尚书致仕。有《白氏长庆集》。

今存白居易诗近3 000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他对当时诗歌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主要是由于他的理论和实践,使诗歌得以突破大历十才子“流连光景”的狭窄范围,扩大了境界,能以社会政治重大问题为内容。他早年写了许多讽谕诗,其中最有名的如《秦中吟》10首,《新乐府》50首等,谴责宦官、藩镇互相勾结,危害人民和国家。他不顾自身的安全,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他之所以要写这许多讽谕诗是因为身居言官,理应将下情上达,希望朝廷采择施行,能调整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维护国家的统一,促进生产,有利于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在当时,他站在封建士大夫的立场,不可能否定唐王朝的统治,但是对黑暗面有所揭露,客观上对人民是有利的。他写“新乐府”时间在他的朋友李绅、元稹之后,成就却超过了他们,提倡新乐府运动的影响也远比他们大。在艺术标准上他又是以通俗平易为世人所称许的,他之所以称得上唐代大诗人之一的原因主要就在这里。

白居易从两个方面继承了前人的传统。他常以陈子昂、杜甫并提,因为陈子昂诗多兴讽,杜甫即事忧时。在二人中,他对杜甫学习得更多。讽谕诗正是从杜甫《新安吏》《石壕吏》等作品变化而出。另一类,他自己所谓“闲适”诗,受陶渊明、韦应物的影响也不小。他在诗中也常表示对于陶、韦诗风的企慕。

这两个方面在他全部生活中并行不悖,既有“兼济天下”的志向,又作“独善其身”的打算。照作者自己的想法,认为“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乃士大夫的“本等”,他在“兼济”时也决不会不要这种“本等”。同样,他在所谓“独善”时,也不会完全不关心封建统治。虽然这两种思想是互相矛盾的。

他在前期以写讽谕诗为主,但也有消极性的东西,在后期也写近于讽谕的诗(如寓言及政治讽刺之作)。但前期的闲适和后期近于讽谕的诗在当时所起的作用不大,只居次要地位。

白居易把叙事诗中《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列于“感伤类”。事实上,这些诗和讽谕诗中《新丰折臂翁》《卖炭翁》等篇的艺术手法很相像。刻画人物,形象特别鲜明突出,前后脉络联系,达到叙事诗的空前的熟练程度,开辟了歌行体的新道路。

白居易诗的风格,深入浅出,以平易通俗著称。尤其是古体诗,意到笔随,没有雕琢拼凑的痕迹。这种平易自然的诗,并不是摇笔便成的。宋代看到他的手稿的人早说:“香山诗语平易,疑若信手而成者,间观遗稿,则窜定甚多。”古代诗人少有能像白居易写得那样通俗化,也少有能像他赢得那样多的读者。元稹赞美白诗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

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自篇章已来,未有如是流传之广者。”这可能有些夸大,但决不会是没有根据的话。

(选自《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二、凭吊白居易诗四首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唐宣宗《吊白居易》

年光过眼如车毂,职事羁人似马衔。

若遇琵琶应大笑,何须涕泣满青衫。

──北宋·夏竦《题江州琵琶亭》

乐天当日最多情,泪滴青衫酒重倾。

明月满船无处问,不闻商女琵琶声。

──北宋·叶桂女《题江州琵琶亭》

枫叶芦花两鬓霜,樱桃杨柳久相忘。

当时莫怪青衫湿,不是琵琶也断肠。

──明·杨基《题江州琵琶亭》

三、两首描写音乐的唐诗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四、《琵琶行》赏析(袁行霈)

《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著名诗篇。诗的内容是写他和一位琵琶女的邂逅相遇、琵琶女的弹奏,以及他们两人各自的身世遭遇,带有很强的叙事性。故事是这样的:

在一个深秋的夜晚,几只客船停泊在浔阳江头,船篷里透出微弱的灯光。岸边的枫树上满是红叶,和水中芦荻的白花一起点缀着秋色。

这时,诗人送客来到江边。主客登船饮酒,想驱走离别的悲凉,但谁也提不起兴致,连一句可以解闷的话也说不出来。推窗望去,寒江茫茫,水波不兴,一轮明月浸在江心,越发显得凄清。忽然,从水上传来动人心弦的琵琶声,诗人和他的朋友都听得入迷了。顺着声音找去,原来是一位独守空船的妇人,在用琵琶排遣自己的寂寞和哀愁。于是,诗人移船相近,邀请她过来相见,并且拨亮灯火,重新安排了酒宴。这妇人带几分羞怯,推辞着,迟疑着,“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盛情难却,这妇人终于开始了弹奏。先是转轴、拨弦、调音,很利索的三两声,虽然未成曲调,却已是脉脉含情了。每一根弦、每一个音,都压抑着、幽咽着,显出沉思的样子,好像在倾吐自己的失意。她的弹奏自然,没有一点矜持,没有一点做作,也没有一点取悦于人的意思,只是借琵琶来诉说自己的往事和心中无限的感触。她轻拢慢捻,左手的指法很能传情;又抹又挑,右手的动作十分准确。先弹了一首《霓裳羽衣曲》,紧接着又弹了一首《六幺》。大弦嘈嘈,沉着而雄壮,宛如一阵急雨;小弦切切,细促而轻幽,宛如一片私语。嘈嘈切切交错着,就好像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一会儿像花下的莺语,宛转流走;一会儿像冰下的泉水,幽咽难通,曲调是多么富于变化啊!渐渐地,泉水冷涩,好像弦被折断了似的,声音凝结休止了。但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那弦外之旨,那若断若续的余音,似乎更能撩动人的情思,引起人的回味。忽然,如银瓶乍破,水浆迸泻;如铁骑突出,刀枪齐鸣。音乐又以极快的速度和极大的力度展开着,进入了高潮。这时她忽然用拨子一划,四根弦一起发出声响,好像猛力撕开丝帛一般,乐曲就在高潮中戛然而止了。周围的听众被琵琶曲深深打动,东船西舫全都像着了魔一样,沉浸在乐曲的余音里默默无言,只见江心的秋月闪着皎洁的清辉。

琵琶女思忖着、迟疑着,把拨子插入弦中,站起来整理一下衣裳,从刚才的激动中恢复了常态。随即说起自己的经历。她本是京城长安人,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岁就学得一手好

琵琶,列名教坊,属于第一部。她的演技曾使著名的琵琶师曹善才叹服,她的美貌又曾引起长安名妓秋娘的忌妒。每当她演奏的时候,住在五陵一带的豪门子弟都争着给赏钱,一支曲子弹下来不知道要得到多少红绡。他们如痴如醉,一边听一边打拍子,镶金镶玉的云篦不惜打碎,鲜红的罗裙也沾了酒污。就这样,一月又一月,一年复一年,在欢笑中轻易地抛掷了自己的青春,不知不觉已经衰老,那些醉心于她的公子哥儿便抛弃她另寻新欢去了。她的门前冷落,不得不委身于一个重利寡情的商人,跟他离开长安来到这浔阳江边。丈夫经常外出经商,抛下她一个人在江口守着空船,只有绕船的月光和寒冷的江水为伴。每当深夜梦见年轻时的生活,不禁妆泪纵横,从梦中哭醒过来。

诗人听了琵琶曲已经很受感动,听了她的自述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更是叹息不已。“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诗人感到自己的心和这琵琶女的心是相通的,忍不住也向她述说了自己不幸的遭遇。他说:“我从去年离开京城长安,被贬谪到浔阳,又患病卧床,心情十分凄苦。这里一年到头听不到丝竹之声,住的地方低洼潮湿,房子周围长满了黄芦苦竹,从早到晚听到的不过是杜鹃的啼血和猿的哀鸣罢了。每逢美景良辰往往取酒独酌,可是没有什么悦耳的歌曲可以佐酒,那些山歌村笛实在是难以入耳啊!今天晚上听到您的琵琶语,如同听到仙乐,两耳为之一新。请不要推辞吧,再为我弹奏一曲,我为您翻写一篇琵琶行。”那妇人久久地伫立着,听了这番话十分感动,重新坐下弹奏一支别的曲子。曲调急促而凄凉,满座的人都听得掉下了眼泪。其中谁的泪水最多呢?江州司马白居易的青衫都沾湿了!

这首诗的突出成就是在叙事方面。中国古代叙事诗不发达,比较著名的长篇叙事诗,在唐代以前只有《绵》《生民》《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等寥寥可数的几首。到唐代,杜甫的诗里叙事成分已明显增加。而到白居易生活的中唐时期,才集中地出现了一批叙事诗,如元稹的《琵琶歌》《连昌宫词》,李绅的《悲善才》,刘禹锡的《泰娘歌》,以及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在这批诗人里,尤以白居易的叙事技巧最突出,就拿这首《琵琶行》来说吧,其中就颇有一些值得总结的艺术经验。

首先是叙事与抒情的结合。在叙事的过程中,字里行间都渗透着对那女子的同情,深挚而隽永。诗人很善于刻画对方的心理活动,而在刻画对方心理的时候流露出自己的感情。例如邀请琵琶女相见的几句:“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把一个女子的迟移、腼腆,既难忍受独守空船的寂寞,又不便在夜间与陌生人相会的矛盾心情,十分细致地刻画出来了。又如“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这些叙述都使人感到诗人对这女子是很理解、很体贴、很同情的。诗中穿插的景物描写也很好地起到了渲染感情的作用。借“枫叶荻花秋瑟瑟”抒写惜别之情,借“绕船月明江水寒”抒写琵琶女的孤单与寂寞,借“黄芦苦竹绕宅生”抒写谪居卧病的凄苦与无聊,都是诗中画龙点睛之笔。

其次,《琵琶行》的叙事富于详略虚实的变化,脉络分明,曲折生动。诗从秋夜送客写起,由“举酒欲饮无管弦”引出琵琶声和琵琶女,这些过程都写得比较简单。接着一段音乐描写,一共用了22句,写得很详尽。把曲调的变化、弹奏的技巧、曲中的感情,淋漓尽致地描写出来。再下面又是简单的交代和过渡,只用四句诗说明音乐的效果和琵琶女放拨插弦、整顿衣裳的动作,便转到琵琶女叙述自己的身世。这一段又是22句,写得比较详细,特别是她在长安的欢乐生活,连细节都写出来了。接着是诗人的自述,贬谪以前在长安的生活一字不提,着重写谪居浔阳一年来的寂寞。在这一段话里,反复三次诉说没有悦耳的音乐,至

于其他种种的细节则一概从略了。在诗人这番话的感动下,琵琶女作了第二次演奏。关于这次演奏诗人改用略写、虚写,只用“凄凄不似向前声”这样一句话便交代了过去,随即结束全诗。

《琵琶行》对音乐的描写尤有独到之处。音乐形象是难以捕捉的,如何借助语言把它变成读者易于感受的具体形象呢?这是描写音乐时常常遇到的一个困难。但这个困难在白居易笔下似乎并不存在,他写得那样灵活,那样自如,使人读着他的诗仿佛亲耳听到了音乐一般。他是怎样取得这样好的效果呢?他运用了三种写法。

第一,是比喻,用一连串比喻反复形容。“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些诗句都是用生活中具体的声音作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各种不同的音乐节奏和旋律。“大珠小珠落玉盘”一句,用珠玉相击的声音摹拟琵琶这种弹拨乐器的音响效果,真是再恰切不过了。人们常以珠圆玉润形容歌声的婉转,“大珠小珠落玉盘”中的珠玉,也给人以圆润之感,使人联想到乐曲的和谐。

第二,写弹者与听者的感情交流。如“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满座重闻皆掩泣”等等,都让人感到那琵琶声中有琵琶女的形象,也有听者的共鸣。像这样声情结合,以情绘声,显然比单纯客观地描写声音,效果要好得多。

第三,不但写有声,而且写无声。如“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都是以无声衬托有声,用乐曲休止时的余韵来强调乐曲的效果。如同篆刻艺术的“计白以当黑”,戏曲艺术对舞台空间的运用,这种虚中见实的表现方法,是中国古代传统艺术的特点。

《琵琶行》写于元和十一年秋,白居易贬官江州的第二年。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刺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认为这是重大的“国辱”,首先上书请求捕贼。当时他的官职是赞善大夫,权贵们便指责他不应越职奏事。又诬蔑说,白居易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作赏花诗、新井诗,有伤名教。白居易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其实他得罪的真正原因,还是在于他写的那些针砭时政的讽谕诗,早已引起权贵们的忌恨。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这次打击给白居易的心灵留下很深的创伤,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体验了社会的残酷和世态的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正无处倾诉,恰巧遇到这原为倡女的商人妇,听到她的富有感情的弹奏,知道了她的悲凉的身世,诗人那压抑已久的感情便像开了闸的河水,一起倾泻而出。琵琶女和诗人,他们的社会地位并不相同,两人的遭遇也各有不同的具体情况,属于不同的社会问题。但诗人还是把她引为同调,引为知己,说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样深挚的话来,这说明诗人对被侮辱的女性抱着同情与尊重的态度。一个封建官僚能够这样是很不容易了。

(选自《唐诗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琵琶行》的原文及注释译文

《琵琶行》的原文及注释译文 (诗前小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 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 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 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 琵琶行。郑重作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六幺》又作《绿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1/9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注释 〔1〕左迁:贬官,降职。 〔2〕明年:第二年,指下一年。 (3)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 〔4〕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5〕倡女:歌女。倡,古时歌舞艺人。 〔6〕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 〔7〕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 〔8〕为:做。 〔9〕贾(gǔ)人:商人。 〔10〕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11〕快:畅快。 〔12〕悯然:忧郁的样子。 〔13〕漂沦:漂泊沦落。 〔14〕出官:(京官)外调。 〔15〕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 (16)迁谪:贬官降职或流放。 〔17〕为:创作。
2/9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的翻译及赏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的翻译及赏析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 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 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 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白居易琵琶行创作背景

白居易琵琶行创作背景 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琵琶行》(pí pa xíng)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为七言古诗。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下面是文学网小编Lynn整理的唐代诗人相关内容资料。(更多唐代诗人内容请关注文学网) 【原文】 《琵琶行》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不得志一作: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六幺一作:绿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歇一作: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银篦一作:云篦)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对《琵琶行》的赏析

对《琵琶行》的赏析 琵琶行 赏析 题解: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深秋。白居易 时年四十五岁,在江州任司马。州司马是州刺史的佐官,掌管军事,但白居 易此时是有虚职而无实权。白居易无辜遭贬江州司马后,开始还恬然自安,与三 五知己登山游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浔阳江头,他遇到一位来自京都、漂泊江 湖的琵琶女,往还之际,顿生强烈的天涯沦落之感。这首长篇叙事诗,正是有感 而发。正如《唐宋诗醇》所说:“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 意焉。比兴相纬,寄托遥深,其意微以显,其情哀以思,其辞丽以则。” 读这首叙事诗,不能忽略序言。序言不仅交代了时间、背景和写作原因,而 且巧妙地点明了全诗的主旨,为我们准确把握全诗的思想内容起到了提示作用。 序云:“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船中夜弹琵 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 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 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 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实际 上,这首长诗共六百一十六个字,“二”当为“六”字的传刻之误。宋人戴复古 在《石屏詩集》卷一《琵琶行》里已经指出:“一写六百十六字。” 诗题又作《琵琶引》。琵琶,弹拨乐器,原流行于波斯、阿拉伯等地,汉代 传入中国。 发展到隋唐, 已成为非常流行的乐器, 上至宫廷乐队, 下至民间演唱, 都常有它。作为文化范畴内的琵琶,从它问世之日起,就往往与伤悲事件相联。 “行”和“引”,都是古乐府的诗体,与“歌”体相近,故常称歌行体。 句解: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夜晚在浔阳江头送客人,秋风吹着枫叶和荻花,传来瑟瑟之声。开篇首句, 只寥寥七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时间(夜)、事件 (送客)全部概括其中,言简而意明。后一句作秋夜送客的环境烘染和渲染,使 诗一开头就带着凄冷苍茫的意味。“黯然伤神者,唯别而已矣”,在这里,秋夜 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从景中委婉传出。“浔阳江”,是长江流经江西九江的一
1 / 12

白居易《琵琶行》及注释

琵琶行 (唐)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迁(1)九江郡司马。明年(2)秋,送客湓(pén)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zhēng)铮(3)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4)。年长色衰,委身(5)为贾(gǔ)人(6)妇。遂命酒,使快(7)弹数曲。曲罢悯(mǐn)然(8),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9)憔悴,转徙(xǐ)于江湖间。予出官(10)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zhé)(11)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12)。命曰《琵琶行》。 浔(xún)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dí)花秋瑟瑟。 (13)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14)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15)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16)弦弦掩抑声声思(sì),似诉平生不得志。 (17)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18)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nícháng)》后《六幺》(《六幺》又作《绿腰》)。(正如《木兰诗》,“着我旧时裳 cháng”) (19)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20)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jiàn)关莺语花底滑,幽咽(yè)泉流冰下难。 (21)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bèng),铁骑(jì)突出刀枪鸣。 (22)曲终收拨(bō)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2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注:“白”古音读 bó) (24)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25)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há·ma)陵下住。

琵琶行赏析

题解: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深秋。白居易时年四十五岁,在江州任司马。州司马是州刺史的佐官,掌管军事,但白居易此时是有虚职而无实权。白居易无辜遭贬江州司马后,开始还恬然自安,与三五知己登山游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浔阳江头,他遇到一位来自京都、漂泊江湖的琵琶女,往还之际,顿生强烈的天涯沦落之感。这首长篇叙事诗,正是有感而发。正如《唐宋诗醇》所说:“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焉。比兴相纬,寄托遥深,其意微以显,其情哀以思,其辞丽以则。” 读这首叙事诗,不能忽略序言。序言不仅交代了时间、背景和写作原因,而且巧妙地点明了全诗的主旨,为我们准确把握全诗的思想内容起到了提示作用。序云:“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船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实际上,这首长诗共六百一十六个字,“二”当为“六”字的传刻之误。宋人戴复古在《石屏詩集》卷一《琵琶行》里已经指出:“一写六百十六字。” 诗题又作《琵琶引》。琵琶,弹拨乐器,原流行于波斯、阿拉伯等地,汉代传入中国。发展到隋唐,已成为非常流行的乐器,上至宫廷乐队,下至民间演唱,都常有它。作为文化范畴内的琵琶,从它问世之日起,就往往与伤悲事件相联。“行”和“引”,都是古乐府的诗体,与“歌”体相近,故常称歌行体。 句解: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夜晚在浔阳江头送客人,秋风吹着枫叶和荻花,传来瑟瑟之声。开篇首句,只寥寥七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时间(夜)、事件(送客)全部概括其中,言简而意明。后一句作秋夜送客的环境烘染和渲染,使诗一开头就带着凄冷苍茫的意味。“黯然伤神者,唯别而已矣”,在这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从景中委婉传出。“浔阳江”,是长江流经江西九江的一段。“荻花”,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水边,根茎都有节似竹,叶抱茎生,秋天生紫色或白色、草黄色花穗。“瑟瑟”,犹言飒飒、索索,草木被秋风吹动发出的声音。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主人下了马,走进客人的船中;举起酒杯想痛痛快快地饯别,却没有音乐助兴。枫叶获花,秋风瑟瑟,景是凄凉景;送客至江船,举杯冷落,情是寂寞情。“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遥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作铺垫。“管弦”,指管乐器与弦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闷闷地喝醉了,凄凄惨惨地将要分别;要分别的时候,茫茫的江面上,映着一轮明月。前句已将黯然低沉的情绪作了铺垫,后句进一步渲染环境,使心情显得更加沉郁感伤。全诗三次写到江月,各有妙用。这是第一次。“江浸月”,是说月影倒映在江中,就好像月亮浸在水中一般。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忽然听到江面上传来琵琶弹奏的声音;听着听着,主人忘记了回去,客人也不肯开船启程。“忽闻”,传达诗人正思音乐而音乐即来的惊喜。送者忘归,行者不发,暗示音乐的美妙动人。在茫茫江月的背景烘托下,有空谷足音之感。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依循着声音寻找,低声询问,弹奏者是谁?琵琶声停了下来,那人想要回答,却又迟疑不决。从“忽闻”、“忘归”、“不发”到“暗问”,均着力刻画人物心态,亦为说明音乐的感染力。“欲语迟”,是说犹疑之中暗含心事。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将船只移过去,慢慢靠近,邀请那人出来相见。大家添了酒,把灯拨亮,重新设宴。诗人写琵琶女的出场,是因闻声而动情,因动情而寻人。琵琶声的不同凡响,衬托出弹奏者的不同寻常,故听者赏慕,颇有知音相遇之感。“回灯”,添油拨芯,使灯光回亮。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行 琵琶行原文

《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以下是分享的琵琶行琵琶行原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琵琶行琵琶行原文 琵琶行 / 琵琶引 唐代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不得志一作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六幺一作绿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歇一作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银篦一作云篦)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及内容赏析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及内容赏析《琵琶行》白居易 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琵琶行鉴赏 论文

白居易《琵琶行》赏析 白居易尤为著名的是属于感伤诗的两篇长篇歌行,即《长恨歌》和《琵琶行》,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琵琶行》写于元和十一年秋,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的第二年。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刺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认为这是重大的“国辱”,首先上书请求捕贼。当时他的官职是赞善大夫,权贵们便指责他不应越职奏事。又诬蔑说,白居易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作赏花诗、新井诗,有伤名教。白居易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其实他得罪的真正原因,还是在于他写的那些针砭时政的讽谕诗,早已引起权贵们的忌恨。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这次打击给白居易的心灵留下很深的创伤,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体验了社会的残酷和世态的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正无处倾诉,恰巧遇到这原为歌妓的商人妇,听到她的富有感情的弹奏,知道了她的悲凉的身世,诗人那压抑已久的感情便像开了闸的河水,一起倾泻而出。琵琶女和诗人,他们的社会地位并不相同,两人的遭遇也各有不同的具体情况,属于不同的社会问题,但诗人还是把她引为同调,引为知己,说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样深挚的话来,这说明诗人对被侮辱的女性抱着同情与尊重的态度,一个封建官僚能够这样是很不容易了。 全篇是写诗人在寻阳江边送客时,遇到一个从京城流落此处的善弹琵琶的倡女。诗人听她弹琵琶感伤身世,也引起自身的贬谪之感。诗人与琵琶女虽有官、妓的悬别,遭遇却有类似点。他们都曾在京师,都曾有过盛时,又都经历了天涯沦落,“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所以写来楚楚动人。 诗分为四段: 从“浔阳江头夜送客”到“犹抱琵琶半遮面”为第一段,写江边送客而遇倡女,邀请过船弹奏琵琶。 “寻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寻阳”是当时江州的治所,今江西九江市。“寻阳江”即称寻阳北的一段长江。首句单刀直入,点明江边夜中送客,妙在次句环境的烘托。夜里,又是一片瑟瑟秋风,枫叶和荻花在风中摇曳,沙沙作响,色调黯淡,气象萧索,是主客凄凉伤别情绪的最好的衬托。“荻”是生长在水边的一种植物。“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当主人下了马,客人登上船,举杯饯别时,却连助兴的音乐也没有。“管”指管乐器,“弦”指弦乐器,“管弦”即泛指音乐。“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因为无乐,所以醉不成欢,分别本来触人愁怀,无乐就更使人感到心境悲惨。展现在面前的,只有那茫茫的江水,和水中那一轮孤独的明月倒影。这里把缺乏音乐点染得非常突出,为下文闻乐追寻做好了铺垫。“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正在感到无乐的孤寂时,忽然水面上传来琵琶的声音,真不啻空谷足音,于是主人不再上马归去,客人也不开船启行了,都为音乐所吸引,共同向那乐声追去。“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暗问”是黑暗中问询,因为是在夜里,弹者听到问声,把琵琶停下来,却欲答末答。“欲语迟”,人还没有出场,人物的身分、情态、心境已在这三个字中隐隐透露出来。“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将船靠近,邀弹者过船相贝,添洒张灯,重新整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到这里为止,我们看到的琵琶女,是她夜里在江船中独弹琵琶,听到询问声之欲应还休,受到邀请后千呼万唤才出来,出来之后还用琵琶半遮起面孔。她本是“长安倡女”,为什么如此忸怩作态起来了呢?原来今非昔比了。过去在长安是“妆成每被秋娘妒”,如今是“年长色衰”,委身为商人妇,漂泊于江湖间,不愿再在人前抛头露面了。在这些情态背后,隐藏着琵琶女盛衰升沉的复杂心绪,耐人寻味。至此,我们也就可以明白,诗人为什么无一语及其衣着相貌,专着意在情态上,正是为写琵琶女的沦落身世酿造气氛。 这一段笔墨藏头露尾,引人入胜。从“夜送客”引到“无管弦”,从“无管弦”引到“琵琶声”,

(完整版)白居易《琵琶行》赏析

白居易《琵琶行》赏析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拔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琶琵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题解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深秋。白居易时年四十五岁,在江州任司马。州司马是州刺史的佐官,掌管军事,但白居易此时是有虚职而无实权。白居易无辜遭贬江州司马后,开始还恬然自安,与三五知己登山游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浔阳江头,他遇到一位来自京都、漂泊江湖的琵琶女,往还之际,顿生强烈的天涯沦落之感。这首长篇叙事诗,正是有感而发。正如《唐宋诗醇》所说:“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焉。比兴相纬,寄托遥深,其意微以显,其情哀以思,其辞丽以则。” 读这首叙事诗,不能忽略序言。序言不仅交代了时间、背景和写作原因,而且巧妙地点明了全诗的主旨,为我们准确把握全诗的思想内容起到了提示作用。序云:“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船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

白居易《琵琶行》对照翻译

白居易《琵琶行》对照翻译 这篇佳作在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对照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元和十年,我贬官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天,到湓浦口送一位客人,夜里听见船上有弹琵琶的,听琵琶音调,铮铮然有京城曲调的韵味。问弹琵琶的人,原来是长安歌伎,曾经向穆、曹二位大师学过琵琶,年长色衰,嫁给了一个商人。我命令手下人摆酒,让她畅快地弹几支曲子。弹完后,她面容忧伤。她述说了自己年轻时的欢乐生活,又说如今漂泊沦落,悲愁苦楚,四处飘流。我出京做官二年,心气和平,舒适安逸,受她这番话的触动,这天晚上才感觉到了贬官的滋。于是写了这首七言长诗,吟咏给她听,赠送给她。全诗共六百一十六字,题名《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秋天的一个夜晚,我送朋友到浔阳江边,枫叶,芦花,在秋风中索索响个没完。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我和朋友下马登上了即将远行的舟船,举杯饮酒,可叹身旁没有歌妓弄管拨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酒喝醉了,仍没有乐趣,分别时这样凄惨,只见那初升的月亮沉浸在茫茫的江水里边。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忽然,江面上传来了阵阵琵琶声响,我听得忘记归返,我的朋友也无心开船。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我俩探寻琵琶声何处而来,低声问是谁奏弹,琵琶声停了,可是弹者想说却迟迟没有答言。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的原文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的原文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的原文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优质课教案

白居易《琵琶行》优质课教案 一、导入 《高山流水》: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伯牙的人擅长弹琴、作曲,他在汉阳江口弹琴时碰到子期在岸边细细倾听,并赞叹不绝。伯牙十分惊叹,这样一位夫打扮的人,怎么会欣赏我的琴声呢?他请子期上船,并问他:你喜欢听我弹琴,我现在弹一曲,请你说出曲子内容。说罢,伯牙弹了起来。子期听后说:妙极了!你弹出来的琴声像巍峨的高山一样,像流动的江水一样。伯牙惊叹不已。从此,他们成了知心朋友,后人因此用“高山流水”来称呼知音。被贬浔阳的在落魄失意之时也偶遇了一位知己,他被一位流落此地的琵琶女精湛技艺所折服,共同的遭遇使得两人在琴声中相互理解,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著名的《》由此写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 二、作家作品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坛代表人物。与诗人元合称“元白”,与诗人刘锡合称“刘白”。 而后,白居易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二是以《》、《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前者把当时社会病态的症结所在,几乎全部呈露在他的笔底。后者则有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细致的情节描写,和完整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当时号称“千字律诗”。 创作历程: (1) 前期(从入仕到被贬江州司马) 居易少年得志,官至左遗。写下了大量政治讽喻诗,针砭时弊。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卖炭翁》《观刈麦》等 (2) 后期(从被贬到死) 独善其身的时期,揉儒家的“乐天知命”、道家的“知足不辱”和佛家的“四大皆空”来作为自己明哲保身的法宝,悔恨自己“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力求做到“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以闲适感伤为主。有《长恨歌》、《琵琶行》。 关于歌、行、引

白居易琵琶行背后的故事

白居易琵琶行背后的故事 白居易 确实很后人留下了很多经典的作品,而且白居易在他的诗歌 当中还有一副关心天下苍生的情怀,还有类似《琵琶行 》这样“怜香惜玉”的文字,但是走出诗歌的成就,白居易恐怕很难成为一 个品质良好的文人。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叫做家伎, 就是古代豪门蓄养的歌妓, 最有名的两个就是 樊素和小蛮,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白居然还写过这样的诗词 :“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其中小蛮腰说的就是歌姬“小蛮”本人的腰。 当时白居易的官位是正四品, 只可以养女乐三人, 但是白居易家中歌舞升平 很是热闹,这些家伎需要当侍妾,还要当歌女舞女有时候还要当丫鬟,在白居易 的栽培之下, 她们的能力和品质都比其他人家的家伎好上不少, 于是白居易以此 为傲。 他自己在文章中曾表述过:“三嫌老丑换蛾眉”,10 年的时间内家伎都换 了 3 次,每到 3 年时间,他就觉得她们老了变丑了,需要有更年轻更漂亮的替换 掉这些人。可是白居易当时的年纪已经是风烛残年,漂亮年轻的家伎也不过才 17 岁 18 岁呀。 白居易白天出门的时候, 一般也会把这两个漂亮姑娘带在身边, 其他家伎换 了一批又一批,这两位算是元老。 他 60 多岁的时候得了疾病半身不遂,他把家里最值钱的一匹马要卖掉,让 樊素和小蛮嫁人, 但是那匹马生性烈狂叫不止不离去, 樊素和小蛮就表示她们也 不会离开白居易。但是在白居易 70 岁的时候,两个人一起离开了他,相信白居 易在诗歌方面的成就也和他风流倜傥的性情不无关系吧。 [白居易琵琶行背后的故事
]相关文章: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赏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赏析 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 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 沦憔悴, 转徙于江湖间。 余出官二年, 恬然自安, 感斯人言,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撚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韵译】 唐宪宗元和十年, 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 第二年秋季的一天, 送客到湓浦口, 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 听那声音, 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 探问这个人, 原来是长安的歌女, 曾经向穆、 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 后来年纪大了, 红颜退尽, 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 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 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 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 为《琵琶行》。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 我下马和客人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管弦。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循身轻轻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 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千呼万唤她才羞答答地走出来,还怀抱琵琶半遮着羞涩的脸面。 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示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 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 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 轻轻抚拢慢慢捻滑抹了又加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琵琶行》(诗词翻译赏析)

《琵琶行》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撚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琵琶行原文及翻译_0

琵琶行原文及翻译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白居易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自幼聪慧,5、6岁学作诗,9岁熟悉声韵。15、16岁时,立志应进士举,刻苦读书,口舌成疮,手肘成胝。29岁,进士及第。又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两人订交,约始于此,后在诗坛上齐名,并称“元白”。元和六年,白居易因母丧居家,服满返京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两河藩镇割据势力联合叛唐,派人刺杀主张讨伐藩镇割据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率先上疏请急捕凶手,以雪国耻。但却被腐朽的官僚势力攻击为越职言事,并捏造“伤名教”的罪名,将他贬为江州司马。这对他是个沉重的打击。元和十三年,改任忠州刺史。十五年,召还京,拜尚书司门员外郎,迁主客郎中,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因国事日非,朝中朋党倾轧,屡次上书言事不听,于长庆二年(822)请求外任,出为杭州刺史。后又做过短期的苏州刺史。在杭州时,曾修筑湖堤,蓄水灌田千余顷;并疏浚城中六口井,以利饮用。离苏州日,郡中士民涕泣相送。白居易从58岁开始,定居洛阳。先后担任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他在洛阳过着饮酒、弹琴、赋诗、游山玩水和“栖心释氏”的生活。时常与名诗人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他在舒适的晚年仍然时常想到人民。73岁时,还出资募人凿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行船。两年后病终。葬于龙门香山琵琶峰。诗人李商隐为撰墓志。白居易一生留下近3000篇诗作。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了“根情、苗言、花声、实义”的著名论点。白居易生前,曾对自己的诗文进行过几次编集,初名《白氏长庆集》,后改名《白氏文集》,共收诗文3800多篇,成75卷、抄写5部。唐末动乱,抄本散乱,又经辗转刻写,已非原貌。现存最早的《白氏文集》,是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刻本,仅71卷,收诗文3600多篇。 原文: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裂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衫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叫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首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期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

《琵琶行》赏析 教学设计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 福州二中语文组白杨青教学目标:感受情感美,感受人物命运的悲剧情感。 鉴赏音乐美,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绘音乐形象的写作特点。 学情分析:《琵琶行》面对的是高一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大多十七八岁,处于青春期的他们都对易受感染,喜爱音乐,将音乐描写作为重点来讲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但是他们对音乐的认识大多停留在感性层面,因而教师一方面要从音乐描写的旋律、气氛等方面对其进行点拨,使其认识达到一个理性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对音乐描写的手法等方面进行归纳讲解,并进行仿写训练,使学生学会音乐描写。 重难点: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绘音乐形象的写作特点。 理解作者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的感情融为一体。 教学过程: 一、诗歌的基本内容在上节课已梳理完毕,先让学生回顾诗歌内容,用四个数字串联全诗。 1、一段精妙绝伦的音乐描写 2、两个主要人物(琵琶女白居易) 3、在江边的三次闻曲 4、琵琶女与白居易经历的四种相同之处 二、感受白居易音乐描写的魅力 1、以袁枚《随园诗话》中“诗家两题,不过‘写景、言情’四字”。一句引出主题。让学生了解在古代诗歌作品中,写景言情、题画状物者比比皆是,唯以诗摹声者为鲜,而其中佳品更少。原因就在于音乐是诉诸人的听觉形象给人以听觉上的美学感受,但毕竟不是实体的存在,听曲虽真,却不如眼见为实。 2、用ppt展示两副学生习作,让学生互相点评。 在上一节课,让学生当堂聆听琵琶名曲《十面埋伏》,用文字来描摹乐曲。 3、点评完学生习作后,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白居易音乐描写的高明之处。

比喻:运用博喻的手法,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拟声词:增加诗歌语言的音乐感 气氛的渲染:以听众的静来凸显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 弹者与听者的情感交流:声情结合、以情绘声 留白之美:此时无声胜有声、大音希声 总结:诗人连续使用急雨、私语、珠落玉盘、花下莺鸣、冰下流泉、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等一系列精妙的比喻,把乐声从急骤到轻微,从流利、清脆到幽咽、滞涩,再到突然激扬的过程极为形象地摹写出来,可谓把乐声的无尽美妙与节奏的无穷变化描绘得至纯至真,把难以捕捉的音乐形象摹画得立体可感,动人心魄。 4、绘制乐曲的旋律图,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曲调的丰富变化和乐曲变化背后演奏者的情感变化。 第一部分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第二部分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青年时代的她,色艺超群,名噪京华,故而旋律清脆圆润轻快舒徐。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又进入第三部分沉思曲:“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故而旋律缓慢渐进无声。最后一部分是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