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教案第三章文艺复兴文学

外国文学史教案第三章文艺复兴文学
外国文学史教案第三章文艺复兴文学

第三章文艺复兴文学

[学习要求]

学习本章,需要了解文艺复兴文学是近代资产阶级文学的开端,文艺复兴产生的文化背景和条件,掌握文艺复兴思潮的特点,人文主义文学的特点,文艺复兴文学创造的新体裁流浪汉小说,通俗文学的狂欢化精神,莎士比亚戏剧成就等。主要作家有薄伽丘、塞万提斯、拉伯雷、莎士比亚。

第一节文艺复兴文化

[学习提要] 本节是文艺复兴文学产生的文化环境,文艺复兴是一个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全面开展的思想文化运动,了解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文化对文学的影响,掌握人文主义文学特点。

一、文艺复兴文化特点

文艺复兴运动:十四至十六世纪,在欧洲许多国家,新兴资产阶级兴起了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就是文艺复兴运动。新兴资产阶级打着“回到希腊罗马去”的旗号,声称要把久已湮没的古典文化“复兴”起来,故有“文艺复兴”之称。文艺复兴不是古代文化的单纯复兴,它包含了萌芽中的资产阶级文化因素,它是在封建制度内部形成的新的资本主义关系的产物,与资本主义在各国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因而,文艺复兴是一个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全面开展的思想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实质

实际上,“文艺复兴”这个名词不能概括这场运动的全貌,它不仅是文艺思想的转变,而且还包括哲学、政治、世界观等在内的一切意识形态的全面变革。

世俗性特点

与中世纪宗教文化相对,文艺复兴文化是一种世俗文化,具有世俗性的特点。参加文艺复兴运动的人们,都是世俗的知识分子,他们反对中世纪神学对整个文化的统治,力图建立一种崭新的文化,以个人摆脱宗教和教会的束缚为原则,要求个性解放和个人自主。他们努力分析人的内在和外在世界,了解人的思想感情对现实的关系,从而建立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这就是人文主义文化。

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humanism)源于拉丁文Humanus,意即“人的”,在中国有三种译法: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人文主义侧重文化意义,人本主义侧重哲学意义(如费尔巴哈与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人本主义哲学),人道主义包括面较广。因此,人文主义实质上也是人道主义,只不过它已成为专用名词,特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

人文主义精神

人文主义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世俗文化,它提倡以人为本,以别于中世纪神学以神为本。

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反对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以理性反对蒙昧主义。人文主义文化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宗教的要求,它体现了一个新时代的时代精神。

人文主义局限性

应当指出的是,人文主义文化不同于中世纪宗教文化,也不同于现代资本主义文化。当资产阶级把“人性”、“人权”、“个性解放”发展到极端,就成为利己主义、自由主义和色情主义。因此,人文主义文化显示出它反封建反教会的进步性和生命力的同时,也表现出它的局限性。

二、文艺复兴文化背景

发现自己:在封建社会末期,新兴资产阶级通过自身的工商业贸易活动,发现只要经过自己的努力,依靠个人的聪明才智,就能够获得自己所追求的东西。人们发现了自己,发现了“人”是可以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八字十字军东征,给西方带来了东方的文化,特别是1453年土耳其攻陷了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许多在那里的古典学者携带古希腊文物,纷纷逃往意大利,在佛罗伦萨讲授古希腊罗马文化,这使中世纪湮没了近千年的古代文化在西方重见天日。

“人”的文化

人们从古代文化中进一步发现了一个与中世纪“神”的文化所不同的“人”的文化。尽管古希腊罗马时期也有宗教信仰,但它不像中世纪那样用一神教——基督教神学来统治一切。古希腊罗马信奉的是多神教,充满异教精神。古希腊是自由思想的故乡,人的个性和人的才智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

研究“人”

对人的发现,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资产阶级就此掀起了一个研究“人”的学术高潮。

人们在古代文化中找到了自己的象征,从专一的宗教倾向转向世俗生活,从对宗教的绝对信仰转向对人的理性信念,摆脱了对传统和权威的信赖,树立了对理智的新的信任。人们关心自己在人世间的命运,关心自我的发展。“人的文化”形成了人文主义文化研究的中心议题:人自己。

地理大发现

15世纪时,由于土耳其人控制了东部地中海,限制了西欧商人利用十字军东征的路线到东方印度等地去经商,于是新兴的商人和冒险家,只有另外开辟去东方的航线,发现新航路 著名的“地理大发现”有三次:

(1)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了非洲好望角到印度的航线。(2)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美洲。后来佛罗伦萨人亚美利加也航行到新大陆,以自己名字命名新大陆。(3)葡萄牙贵族麦哲伦1519年环球航行,命名“太平洋”,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假说。 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历史

文艺复兴正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时期,西方各国长期竞争,争夺海上霸权,人类经济有史以来形成第一次世界性格局。

文艺复兴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中产生,它的自然发现和人的发现,征服世界的雄心充满了欧洲人对亚洲、非洲、美洲的侵略和掠夺。

三、文艺复兴科学

天文学革命: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兴起的标志是天文学方面的革命。在15世纪,天文学受到三方面的冲击,第一,地理大发现提出了新要求。第二,作为基督教教义的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地心说体系受到怀疑。第三,历法改革需要新的天文体系。

四、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改革是十六世纪德国宗教改革。马丁?路德(1483—1546)是德国宗教改革的领袖。路德宗教改革德基本要求是:摆脱罗马教皇的控制,建立一个服从本国世俗政权的“廉价教会”。

加尔文宗教改革

法国加尔文(1509—1564)的宗教改革比路德的宗教改革更为激进。加尔文在《基督教原理》书中对封建教会的旧传统表现了大胆的批判精神。

五、文艺复兴伦理思想

人文主义者的伦理思想以感性主义的人性论为基础,提出人的道德来源于人的感性,即人的自然属性,一切符合人的感观享乐的就是道德,反之就是不道德。这种伦理思想主要是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的幸福论和快乐主义的伦理思想,在批判封建宗教等级制和宗教禁欲主义的斗争中,形成了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道德观。

智慧即道德

人有决定自己命运和道德上善恶的权利。他们恢复了古希腊伦理思想家重视智慧在道德生活中作用的思想,强调智慧使人聪明有德,智慧是快乐的源泉。完美的新人应该有俊美的强健的体魄,又要有智慧和美德。

六、文艺复兴美学

1.强调感性的美:认为美感是人的一种天性。人文主义者认为,人对直观的美具有无法抑止

的向往。达?芬奇在《绘画论》中也谈到对感性美的追求。他建议画家应该去“窥见”大自然和人的美,要在他们最充分地表现出美的那一瞬间去观察他们。他说:“请你在傍晚或在阴天注意男人和女人的面部,他们的脸是多么的迷人、多么温柔呀。”

2.重视艺术和现实的关系

继承亚里士多德的“艺术模仿自然”的这个传统的现实主义美学观点,提出艺术要反映现实人生的主张。突出表现为“镜子”说。

3.强调艺术的教化作用

坚持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的“寓教于乐”的美学原则。主张文艺要给人以娱乐,更要给人以教育。英国诗人锡德尼在《为诗辩护》中指出:诗“就是一种说着话的图画,目的在于教育和怡情悦性” 。

塞万提斯认为,在一出好戏里,“诙谐的部分使观众娱乐,严肃的部分给他教益。”

4.追求形式技巧

文艺复兴美学重视技巧是科学对艺术的要求,是科学理论知识在具体实践上的运用。当时的一些大艺术家同时也是科学家,如阿尔伯蒂、达?芬奇。他们除了强调艺术家要精细地观察自然事物外,还孜孜不倦地研究艺术表达方面的科学技巧。

七、文艺复兴艺术

文艺复兴美术具有明显的民主性和现实主义特点,以人和自然为中心。建筑、雕刻、绘画涉及到现实世界中各种各样具体的感性问题,艺术家通过感官认识现实生活的和谐、雅致和优美,表现出特殊的兴趣。

1.建筑

在建筑方面,宫殿和城堡代替了罗马风格时期的修道院和哥特式大教堂,体现了对优美和理性的追求。文艺复兴建筑改造了哥特建筑,布鲁内莱斯基将古罗马万神庙的穹顶技术和哥特建筑的骨架结构相结合,设计了佛罗伦萨圣母院(圣母玛利亚教堂)的穹顶。圆弧形,丰满和谐。

2.绘画

中世纪绘画用比喻表现生活,文艺复兴绘画则用现实主义手法。中世纪的人物画是正面的、无个性的,文艺复兴画家发展了具有个性的肖像画艺术。

3.音乐

文艺复兴的音乐与绘画、诗歌有大量的联系,当时的绘画作品里就有音乐团体和乐器的表现。音乐与绘画、文学的联系,表明了艺术在当时的文化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文艺复兴的音乐抛弃了中世纪的神秘主义,具有清晰、简朴和真诚的美的感染力。

音乐:宗教与世俗精神融合

中世纪所创造的音乐体裁在文艺复兴时期获得了新的生命。音乐家们总结了中世纪音乐成果,发明了种种调式、节奏,以及对位法的组合,并且将这些手法用于实践。不仅力图模仿大自然,描绘具体物质现象,而且还要表达人类心灵的激情。

在15、16世纪,享有盛誉的音乐体裁是弥撒曲、经文歌和歌曲。这些音乐是宗教与世俗精神的融合。流行于法国和意大利。

文化对文学的影响

文艺复兴文化,特别是艺术,对文艺复兴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艺术以人为中心,模仿

自然,表现个性,重视形式技巧的特点,都在文学中有所反映。它们共同构成了文艺复兴的文化景观。

第二节文艺复兴文学

[学习提要]

本节是文艺复兴文学概述,了解各国文艺复兴文学的发展简况,主要代表作家和作品,掌握人文主义文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悲喜混杂剧和流浪汉小说是文艺复兴的创造,七星诗社和大学才子是文艺复兴出现的文学团体。

一、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

分为三个时期:

14世纪初---15世纪中叶:人文主义文学产生和发展的早期,这是个体觉醒的最初历程。讴歌人性。

15世纪下半叶---16世纪上半叶:人文主义文学发展的中期。展示巨人风采。

16世纪下半叶---17世纪初:人文主义文学发展的晚期。关注人自身的矛盾。

人文主义文学所反映的基本内容就是人文主义思想。它的基本精神有以下几点:

1.以人为中心,赞美人性的美好,反对神的权威。

2.宣扬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实人生幸福。

3.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

4.崇尚理性,反对蒙昧。

人文主义文学的思想出发点

人文主义文学的思想出发点是人性论。

反封建偏重于生活和伦理道德领域,而不是要推翻封建制度。后者是启蒙文学提出的目标。

反教会是在承认宗教的前提下,偏重于揭露教会的腐败黑暗,而不是批判宗教神学理论的荒谬。后者是启蒙文学的任务。

二、人文主义文学艺术特征

1.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因素结合,不拘泥细节的真实性。比如《巨人传》的描写。

19世纪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文学才重视细节的真实性。

2.表现人物激情,侧重道德心理刻画,不重物质经济关系的探索。比如莎士比亚人物充满激情。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才重视经济关系的描写。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才重视经济关系的描写。

3.采用民族语言写作,各国民族文学诞生。

中世纪文学国别性不强,骑士传奇在英德法流传。资本主义出现,世界格局划分,形成了民族市场,过去的部族语言变成民族语言。

4.创造新体裁。

流浪汉小说和悲喜混杂剧。

悲喜混杂剧

悲喜混杂剧是文艺复兴文学的创造,它突破了古希腊罗马戏剧的悲剧、喜剧的严格界限,在一出戏里,悲剧喜剧因素结合。由意大利剧作家瓜里尼首创田园诗体的悲喜混杂剧。这个新剧种是对美学的戏剧范畴的发展。

悲喜剧因素掺和在一起,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莎士比亚戏剧为悲喜剧因素的结合提供了范例。《威尼斯商人》就被称为悲喜剧,《罗密欧与朱利叶》为乐观悲剧。

悲喜混杂剧是18世纪市民剧的先驱。

流浪汉小说

流浪汉小说是文艺复兴文学的独创。它是商业文化的产物,地理大发现和世界旅行的直接后果。描写城市下层小人物的流浪冒险,旅途见闻。流浪汉小说产生于16世纪的西班牙,“流浪汉小说”(Picaresque)源于西班牙语picaro,意思是“违法者”、“无赖”,这个名称表明了流浪汉的身份特征。西班牙流浪汉小说的代表作是佚名的《小癞子》,全名为《美托思河的小拉撒路》。主人公小癞子是欧美小说史上的第一个流浪汉。

旅程模式

流浪汉小说是西方小说草创期的重要类型,对欧洲各国小说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公认的流浪汉小说有德国格里美尔斯豪森的《痴儿西木传》(1668)、英国笛福的《摩尔·弗兰德斯》(1722)、法国勒萨日的《吉尔·布拉斯》(1735)。流浪汉小说的情节总是发生在陆路或水路上,路成了衔接故事情节的媒介。主人公处于漂泊冒险的旅途中,从一地迁徙到另一地,一个环境漂泊到另一个环境。作家记录主人公旅途中的经历,形成人物的人生之旅和叙述的旅程模式,因此可将这类小说称作旅程小说或路上小说。

三、意大利文学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突出成就是绘画、雕塑、建筑、科学。产生了一大批艺术家。

美术的三杰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文学的三颗巨星是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 彼特拉克(Petrarch,1304-1374)

意大利抒情诗人,代表作是抒情诗集《歌集》,共300多首,主要歌咏诗人对女友劳拉的爱情。

十四行诗(sonnet)

彼特拉克对诗歌艺术的贡献是创造了十四行诗,过去也有音译为“商籁体”的。意大利语sonetto,英语、法语sonnet。十四行诗每首诗有十四行,主要描写爱情,(love sonnet)。

彼特拉克体押韵的格式是abba,abba,cde,cde。后来传到英国,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押运格式产生了变体。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为欧洲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薄伽丘

薄伽丘(Boccaccio,1313-1375) 诗人、小说家。出生商人家庭,生活于佛罗伦萨。与彼特拉克是挚友。因强烈的反宗教倾向受到教会仇视,死后坟墓被教会挖掉。写作《但丁传》。 代表作是短篇故事集《十日谈》。

《十日谈》

《十日谈》(Decameron,1348-1353)卜迦丘的代表作,它的问世拉开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序幕。

故事写1348年佛罗伦萨爆发瘟疫,3男7女躲避瘟疫到郊外避难。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10天10人讲了100个故事,故名“十日谈”。

《十日谈》的人性层次

十日谈》的内容主要是描写人性,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作品从人性的自然性、社会性、阶级性和个性四个层次表现人性。

1.自然性:肯定情欲,歌颂爱情。

2.社会性:要求平等,维护尊严。

(人性的社会性表现之一是要求人的高贵与尊严。)

3.阶级性:肯定享乐,宣扬利己。

4.个性:赞美聪明,歌颂进取。

《十日谈》的艺术结构

《十日谈》的艺术结构是一个典型的框型结构,很规整地把100个故事框在10天这个时间

框架里。

10X10的框型结构:它继承了西方叙事文学讲故事的传统,但所讲故事又不是长篇故事,因此不可能采用荷马史诗的长河式叙事结构。

作者发明了用数和数的和谐构成《十日谈》10X10的框型结构。书名10日,人物10人,每天故事10个,所讲时间10天,4个10,显示了数的和谐与排列的完整。形成边长为10的正方形,即10X10的框型结构。这是追求形式美的体现。

10X10+10的曲式结构:每天讲完10个故事后都是一首情歌结束,其比例是10:1,10天100个故事加10首情歌,形成10X10+10的文字曲式结构。

显示了一种毕达哥拉斯式的数的比例的完整与和谐。表现出文艺复兴美学对美的比例的追求。

法国那伐尔的《七日谈》(1559)模仿《十日谈》的结构。

《十日谈》的艺术风格

《十日谈》的艺术风格是幽默讽刺。描述轻快明朗、生动活泼。与时代精神相一致。

主要幽默手法:

1.异常:反常现象的描写使人感到新奇。第一天故事第二“杨诺劝教”。因天主教的腐而不朽入教。

2.失误:弄巧成拙的描写惹人发笑。第二天故事第一“瘸子求医”。

3.巧合:巧合事件的描写产生风趣。第二天故事第二“商人的祷告”。

4.俏皮话:婉约的玩笑。第一天故事第五“母鸡席”。

5.机智:随机应变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第六天故事第四“一条腿的鹤”。

讽刺:

讽刺是《十日谈》艺术风格的特色之二。薄伽丘运用讽刺手法对教会、贵族以及愚蠢蒙昧的事物进行揭露和批评,表达他对黑暗势力、陈旧事物的憎恨和鄙视。例如第一天故事第一“歹徒升天”,讽刺教会被骗。

《十日谈》的地位

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发展了中古短篇故事,为意大利的艺术散文奠定了基础。

开创了欧洲近代短篇小说的先河,卜迦丘是近代短篇小说的开创者。

《十日谈》的影响

小说出版后,15世纪发行了10多版,16世纪发行了77版。英国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取材《十日谈》,莎士比亚《辛白林》和《终成眷属》取材第二天故事第九和第三天故事第九。莫里哀《乔治·唐丹》取材第七天故事第四。莱辛《智者纳旦》取材第一天故事第三等。

四、法国文学

法国文艺复兴文学受意大利文艺复兴影响产生。16世纪,法王法兰西斯一世支持人文主义学术的研究,国王的姐姐那伐尔亲自创作小说《七日谈》,庇护受迫害的人文主义者。代表法国文艺复兴文学的最高成就是长篇小说《巨人传》。

七星诗社

七星诗社是16世纪法国文艺复兴的诗歌流派。由7个人文主义者组成,代表人物龙沙。

具有贵族倾向。他们的诗歌肯定现实生活,歌颂自然和爱情。

1549年杜贝莱执笔《保卫和发扬法兰西语言》,七星诗社宣言书。法国文学史第一部文艺批评论著。

七星诗社的贡献

七星诗社的主要贡献是诗歌语言改革和诗歌理论的进步主张。

在语言方面提出要统一民族语言,保卫民族语言,用法语写作。

在诗歌创作理论方面,提出要建立民族文学,创作大型史诗。

蒙田散文

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思想家、散文家。欧洲近代散文体裁的创始人。作品《随笔集》,语言平易流畅。

拉伯雷(1494-1553)

法国文艺复兴最重要的小说家。

对医学、法律、数学、地理、植物、几何、考古、音乐、神学、哲学均有研究。

《巨人传》(Gargantua and Pantagruel,1534-1553)长篇小说,拉伯雷的毕生巨著。

故事来源

小说根据民间故事创作。庞大固埃是民间故事里的海鬼,传说当人们熟睡之际,他把盐撒进他们喉咙里,让人们醒来口渴难当。拉伯雷把海鬼改写成一个巨人国王,出生时,从母亲肚子里跑出68匹骡子,背上驮着海盐。表明他的来历。

小说另一译名《卡冈都亚和庞大固埃》。

小说内容

小说共有5部分,描写巨人家族三代国王高朗古杰、高康大、庞大固埃一代胜过一代,最后庞大固埃和朋友巴奴日远涉重洋,寻访神瓶。神瓶的启示是“喝”。即到智慧之泉,畅饮知识,畅饮真理,畅饮爱情。这是全书的精神总结。

巨人特点及象征性

《巨人传》描写巨人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个字:“大”。作者用夸张手法从各个方面描写了巨人的巨大性。这些巨大特征具有象征意义。

1. 体魄描写

2.吃喝描写

3.说笑描写

4.知识描写

5.战争描写

6.航海描写

7.贯穿情节的媒介:喝喝的象征

贯穿情节结构的喝酒描写,是拉伯雷独家所有。形成小说的形象内涵。象征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者渴求知识,追求幸福,开创新世界的愿望。

19世纪法国作家法郎士解释“喝” :“请你们到知识的源泉那里……研究人类和宇宙,理解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规律……请你们畅饮真理,畅饮知识,畅饮爱情。”

五、西班牙文学

西班牙文艺复兴在法国之后得到发展,16世纪后半期达到繁荣。

西班牙文学在16世纪得到发展,主要成就是小说和戏剧。小说方面创造了新体裁流浪汉小说。 小说方面的最大作家和最高成就是塞万提斯和他的《堂吉诃德》。

流浪汉小说:十六世纪中叶产生于西班牙的一种新型文学体裁,是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模式。

基本特征:思想倾向上,流浪汉小说的主人公多为无业游民,作品在描写他们不幸命运的同时,也描写了主人公为生活所逼迫而进行的欺骗、偷窃和各种恶作剧,表现了不幸者的消极反抗情绪;从取材方面看,基本上取材于现实生活;从结构上看,流浪汉小说以主人公活动为线索。西班牙最著名的流浪汉小说是无名氏的《小癞子》(1554)。

维伽(1562-1635)

戏剧家,西班牙民族戏剧之父。

代表作《羊泉村》(1609-1613),

描写农民反对贵族,杀死欺负民女

的骑士团队长。全村团结一致不招供,国王被迫免于追凶。这是西方文学史最早描写农民起义的作品。

主要戏剧特点是情节生动,悲剧因素与喜剧因素融合在一起。

塞万提斯(1547-1616)

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

小说家、戏剧家、诗人,

西班牙作家在国际声望最高,

影响最大的作家。

《堂吉诃德》

塞万提斯的代表作。

小说主人公堂吉诃德是一个穷乡绅,

因看骑士小说入迷,自命为骑士,

骑着一匹瘦马,带着他的侍从桑丘,

外出游侠。一路惩恶扬善,

干了无数可笑的蠢事。

临终前醒悟,告诫亲人不要读骑士小说。

喜剧形象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的最大成就是塑造了一个千古不朽的喜剧形象堂吉诃德。

喜剧性格根源

堂吉诃德是一个十分矛盾复杂的人物。在他身上既有落后的旧观念,又有文艺复兴时代的新思想。因爱看骑士小说,患有“游侠狂”。当他不接触骑士小说时,他的思想清醒,见解高明,一接触到骑士道,就行动疯癫,闹出很多笑话。性格的内在矛盾是形成他的喜剧性格的根源。

桑丘

仆人桑丘是一个农民,堂吉诃德的邻居。他的性格与堂吉诃德相反,讲求实际,聪明能干,性格乐观。他既是堂吉诃德的陪衬人物,又是小说的另一主人公。桑丘的朴实厚道显出一股子傻劲,在小说中被人看作一个傻子。

一疯一傻的对照

主人的疯,配上仆人的傻,形成主观与客观的对照,获得强烈的喜剧效果和思想意义。

堂吉诃德的喜剧性格在桑丘的对照下,突出了脱离实际的性格特征,具有深刻的讽刺意义。

1.喜剧性动作

作者采用谐摹的手法刻画堂吉诃德喜剧性的外部动作。取得喜剧性的讽刺效果和娱乐作用。

2.喜剧性语言

主仆二人按照各自的思想逻辑去对话,对同一问题的理解互相抵触,形成冲突性的喜剧对话,幽默,有哲理。

3.喜剧性冲突

3.1 与幻觉的喜剧冲突

3.2与劝阻者的喜剧冲突

3.3 与捉弄人的喜剧冲突----具有悲剧性格的喜剧人物

内在人性悲剧

堂吉诃德的悲剧是一种内在人性的悲剧,世界的荒谬和人们的轻视,使他的献身行动成为一种受苦难的悲剧。

4.堂吉诃德的典型意义

堂吉诃德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成功的正面喜剧形象。在他身上存在主观与客观相分裂,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矛盾,由此形成了他的独特的带有悲剧意味的喜剧性格。

他概括了各个时代强调主观动机,忽视客观效果,脱离实际的人的特征。他给人的启迪是,凡事要从实际出发,反对脱离实际的主观唯心主义。

5.作者的写作宗旨

16世纪骑士制度已经没落。西班牙骑士小说编造离奇荒谬的故事,给读者带来很大的危害。

塞万提斯为了反对骑士小说,模仿骑士小说写作《堂吉诃德》。将骑士道的有害性放大给人看,让读者在笑声中与骑士小说告别。

六、英国文学

16世纪后期,人文主义文学在英国达到顶峰。最高成就是莎士比亚戏剧。

乔叟

乔叟(G e o f f r e y C h a u c e r,1340-1400)英国文艺复兴先驱,诗人,英国诗歌之父。

《坎特伯雷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1387-1400)是乔叟的代表作。作品由一个总序和24 个短篇故事组成,绝大部分是诗体。

莫尔

莫尔(Thomas More ,1478-1535)英国人文主义者,政治家、作家。

代表作《乌托邦》(Utopia,1561),描写一个旅行家的奇遇。他在海上发现一个海岛乌托邦,那里的居民过着共产主义式的和平生活,享有完全的平等。这是西方文学关于“理想国”的描写。“乌托邦” 一词,取古希腊文“乌有之乡”之意。作品语言优美,想象丰富,表达了作者对社会改革的理想

培根

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英国论说文的创始人,对文学的贡献是《论说文集》,共58篇,都是十分隽永的随笔。

其中《论读书》写:“读书足以怡情,足以付彩,足以长才。……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斯宾塞

斯宾塞(Edmund Spenser,1552-1599),英国诗人,长诗《仙后》(The Faeric Queene,1589,1596),描写宫廷骑士的冒险故事和对伊丽莎白女王的歌颂。英国资产阶级的民族史诗。

斯宾塞的诗富于感性描写,创造9行诗节,称“斯宾塞诗体”,韵律是抑扬格。对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影响特别大,雪莱、拜伦都采用斯宾塞诗行写诗。

斯宾塞死后葬在乔叟墓旁。

大学才子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流派,他们是一批受过大学教育的剧作家,被称为“大学才子”。代表剧作家有约翰·李利、托玛斯·基德、罗伯特·格林、马洛。他们是莎士比亚的先驱剧作家,为莎士比亚的成就准备了条件。他们从语言、风格、情节方面影响了莎士比亚。

马洛

大学才子中最有才气的剧作家是马洛(1564-1593)。他的《浮士德博士的悲剧》(1589)根据中世纪的游方术士浮士德的传说改编,塑造为一个人文主义学者形象,影响了18世纪歌德创作《浮士德》。

第三节莎士比亚

一、莎士比亚生平

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诗人、剧作家,人类戏剧史上一个里程碑。

经历

出生英国中部沃里克郡斯特拉福德镇,离伦敦约100英里。祖上务农,父亲是经营羊毛

皮革的商人。幼时在当地文法学校读书,因家庭破产而辍学,16岁自谋生活。1585年到伦敦谋生。在伦敦当过马夫、剧团的配角演员。因剧院需要剧本,转入写脚本,1594年成为“宫廷大臣供奉”剧团的股东。

墓志铭

1610年退出伦敦戏剧界,回到家乡,1616年4月23日在家乡病故,终年52岁。遗体安葬在镇上圣三一教堂。墓志铭写:

“看在耶稣的份上,好朋友,

切莫动底下的这抔黄土!

让我安息者上天保佑,

移我尸骨者永受诅咒。”

陈列馆

斯特拉福德镇建有莎士比亚研究中心和陈列馆,成为英国文学朝圣的游览地。中国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莎士比亚全集》中文译本也陈列在此。

二、创作分期

1.喜剧、历史剧时期(1590-1600):

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盛年。王权巩固,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

莎士比亚的创作特征是乐观主义,追求欢乐生活,反对禁欲主义。

主要成就:十四行诗154首,历史剧9部,喜剧10部。

诗歌

长篇叙事诗《维纳斯与阿都尼》(1593)

《鲁克丽丝受辱记》(1594 )

《十四行诗》154首(1592——1598)

历史剧:9部

①《亨利六世》第二部(1590)

②《亨利六世》第三部(1590)

③《亨利六世》第一部(1591)

④《理查三世》(1592)

⑤《理查二世》(1595)

⑥《约翰王》(1596)

⑦《亨利四世》第一部(1597)

⑧《亨利四世》第二部(1597)

⑨《亨利五世》(1598)

喜剧:10部

①《错误的喜剧》(1592)

②《驯悍记》(1593)

③《维洛那二绅士》(1594)

④《爱的徒劳》(1595)

⑤《仲夏夜之梦》(1596)

⑥《威尼斯商人》(1596)

⑦《无事生非》(1578)

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598)

⑨《皆大欢喜》(1599)

⑩《第十二夜》(1600)

悲剧:3部

①《罗密欧与朱丽叶》(1594)

②《裘力斯·凯撒》(1599)

③《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1593)

2.悲剧时期(1601-1608):

王权由盛至衰,各种社会矛盾激化。1603年伊丽莎白女王去世,詹姆斯一世即位,加强君主专制,王权和资产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乱。

莎士比亚的创作特征是严峻批判社会邪恶势力。

主要成就:悲剧,风格悲愤沉郁。写作著名的四大悲剧。

悲剧:8部

①《哈姆雷特》(1601)

②《奥瑟罗》(1604)

③《李尔王》(1605)

④《麦克白》(1606)

⑤《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1607)

⑥《科利奥兰纳斯》(1607)

⑦《雅典的泰门》(1608)

⑧《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1608)

喜剧:3部

①《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1602)

②《终成眷属》(1602)

③《一报还一报》(1604)

3.传奇剧时期(1609-1612)

封建王朝专制加剧,压制言论自由。戏剧界出现迎合宫廷贵族趣味的倾向,伦敦大众化剧场的全盛时代已成过去。

莎士比亚创作特征是调和现实矛盾,转向梦幻世界。

主要成就:传奇剧,充满浪漫情调,富有传奇色彩,宣扬宽恕和解。代表作《暴风雨》。 传奇剧:3部

①《辛白林》(1609)

②《冬天的故事》(1610)

③《暴风雨》(1612)

历史剧:1部

《亨利八世》(1612)

三、十四行诗

莎士比亚诗歌成就主要是十四行诗。抒发诗人对人生、爱情、友谊的理想。

1—126首写友谊,歌颂诗人和他的男朋友的友谊。

127—152首写爱情,描写诗人对一个皮肤黝黑的女子的爱情。

莎翁的十四行诗是“彼特拉克体”的变体,由三个四行组和一个两行组构成,押韵格式是:

ABAB,CDCD,EFEF,GG。

四、历史剧

莎士比亚历史剧主要取材贺林希德《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编年史》应时代要求而写,反映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高涨的爱国情绪。从民族历史中寻求民族前途的答案。

历史剧主要反映英国13世纪初至15世纪300年的历史。内容并不完全符合史实。表现人文主义原则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胜利。

《亨利四世》(1597)

《亨利四世》是历史剧的代表作,分上下篇。主要内容描写亨利四世篡位后,引起各封建主的不满,纷纷作乱。国王率领他的两个儿子平乱。

它的主题是反对封建割据,尊重统一王权。这是该剧的历史价值。

福斯塔夫形象

《亨利四世》最大的文学成就是塑造了福斯塔夫形象。他是莎士比亚笔下最出色的一个喜剧人物,也是欧洲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喜剧典型。他与堂吉诃德并列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两大喜剧形象。

反面喜剧人物

福斯塔夫是一个反面喜剧人物,五毒俱全。是英国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流氓、雇佣兵和冒险家形象。他道德败坏,好色淫荡,贪食酗酒,胆小怯懦,招摇撞骗,偷盗抢劫,厚颜无耻,吹牛撒谎等,各种恶习,应有尽有。他的优点是具有社会底层人物的乐观粗犷,机智幽默。福斯塔夫出入宫廷,混迹市井酒肆,是联结贵族和平民的纽带人物。他的活动为读者提供了贵族和平民社会“五光十色”的生活图景。

美的独立性:

机智幽默的性格

从伦理学角度看,福斯塔夫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被否定的流氓骗子。从美学角度看,他是一个具有艺术魅力的喜剧人物。机智幽默的性格给他带来光彩,表现了美的独立性。

幽默感的表现

福斯塔夫有不可抑制的幽默感,开口就引人逗笑。他的幽默感表现为4点。

1.坦率地承认自己是坏人,为自己的恶德辩护,自炫为美。

2.当面撒谎,随机应变

3.嘲笑世风,讽刺时政

4.开自己玩笑

完美的喜剧性格

19世纪英国评论家莫尔根说:

“他使青春和老年、冒险和肥胖、机智和愚蠢、贫穷和奢侈、爵位和滑稽、目的纯洁和作法恶劣混杂在一起;坏的原则既没有引起憎恨,怯懦也没有引起蔑视,然而他却常常陷入使两者蒙上污点的情况之中;作为一个笑料和一个机智的人、一个幽默家和一个滑稽者、一个试金石和一个笑柄,一个小丑和一个被嘲笑的对象,约翰·福斯塔夫爵士,就他一生中我们见他的那个时期来讲,已成了一个大概从未展示过的最完美的喜剧性格。”

五、喜剧

莎士比亚的喜剧题材,大都从异国作品取材,主要是意大利作品。

《错误的喜剧》模仿古罗马普劳图斯《孪生兄弟》,

《驯悍记》学习意大利即兴喜剧,

《仲夏夜之梦》接近大学才子李利的抒情喜剧。

喜剧的情节大都发生在南欧。但反映的是英国的现实生活。莎士比亚喜剧风格乐观明朗,幽默欢快,具有浪漫主义的抒情性。表现人文主义生活理想在个人和家庭生活中的胜利。

《威尼斯商人》(1596)

莎士最著名的喜剧是《威尼斯商人》。

三条情节线-----全剧三条情节线平行发展

1.安东尼奥和夏洛克围绕一磅肉的诉讼,反映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冲突,白人和犹太人

的矛盾。

2.巴萨尼奥与鲍西娅三匣择亲的故事,反映自由恋爱和金钱婚姻的冲突。

3.罗兰佐与杰西卡携款私奔的故事,反映夏洛克与杰西卡之间的父女冲突。

六、悲剧

悲剧冲突:

1.反映各种对抗的社会力量的冲突。代表人文主义原则的正面主人公最终遭受毁灭,在

道义上取胜。违反人道的人受到惩罚。

2.人物内心情感的冲突。表现悲剧主人公复杂的思想感情和人物性格,他们属于性格发

展的人物。

著名的四大悲剧:

《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是莎氏创作的高峰。

1.《哈姆莱特》的王权悲剧

《哈姆莱特》(1601)是莎士比亚悲剧代表作。在西方戏剧史上,它又被作为“性格悲剧”的典型作品。

权力:永恒的主题

权力欲是人类本性中的一种欲望,也是西方文学史上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从古希腊的《俄狄浦斯王》到《哈姆莱特》都一致地表现了权力的争夺。复仇是手段,权力是目的。

哈姆莱特:

快乐的王子---忧郁的王子---延宕的王子---行动的王子

2.《奥赛罗》的夫权悲剧

《奥赛罗》取材于意大利小说《一个威尼斯的摩尔人》。

伊阿古的忌妒

伊阿古是文艺复兴时代野心家、阴谋家形象,佛面蛇心,专搞阴谋诡计。在他身上突出地表现了忌妒。

奥赛罗的忌妒

奥赛罗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富有冒险精神。伊阿古的挑拨激起他的忌妒而杀妻。

3.《李尔王》的父权悲剧

《李尔王》(1605)故事取材古代英国历史传说。

封建家长的父权意识

李尔既是一个封建国王,具有封建君主的王权意识,又是一个宗法制父亲,具有封建家长的父权意识。他以为凭借自己的王权与父权,天下人,包括自己的女儿也是只能绝对服从的。

李尔王的意义

《李尔王》通过王室家族的内乱和李尔王命运的大起大落,批判了虚伪的人伦关系,肯定小女儿代表的传统美德孝顺博爱的人伦道德。对父母不孝顺的人,难以对他人有仁爱,对社会有责任。

4.《麦克白》的篡位悲剧

《麦克白》(1606)写苏格兰大将麦克白战功赫赫,受到国王邓肯的重用。三女巫预言

他将做国王,使他的野心蠢蠢欲动。在妻子的怂恿下,他杀死国王,篡夺王位,又派人暗杀了大臣班柯和武将麦克德夫的妻儿老小。

(1)认识女巫:三次预言

(2)野心的悲剧

(3)恐惧心理

激情悲剧

莎士比亚的悲剧描写人类七情六欲中的各种欲望。悲剧主人公都带有某种偏执狂式的激情,这种激情的燃烧,最终导致主人公的失败与毁灭。

奥赛罗的忌妒、麦克白的野心、李尔王的父爱、哈姆莱特的复仇,在与外力和内心的矛盾冲突中,表现激烈、深刻、震撼人心,反映了人类共有的某些心理特质,引起不同时代的人的共鸣,显示出悲剧的力量。

悲剧人物的审美价值

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都是性格复杂的人物,具有丰富的内心感受,并随着情节的发展而有所发展。他们都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哈姆莱特的美学意义是:干一件大的事情,必须要冷静思考,三思而后行。同时,他又提出了一个哲学命题,人为什么活着?

奥瑟罗的美学意义是:面对复杂的社会,人也应该有复杂的头脑,客观地分析社会,分析自我。李尔王的美学意义是:一个人不怕有错误,只要诚心改正同样是美的。麦克白的美学意义是:一个人不能放弃善良的天性,去发展个人野心,要能够战胜性格的弱点,经得起诱惑。

七、莎士比亚创作特色

1.创作原则:戏剧是反映人生的镜子

2.表演理论:表演要真实

3.塑造丰富的艺术典型

4.性格化语言

5.戏剧独白

6.丰富的情节线

7.激烈的戏剧冲突

八、莎士比亚创作的意义

莎士比亚艺术对于欧洲文学发生了深远的影响。18世纪启蒙文学家公开打起莎士比亚的旗帜,提倡新文学。伏尔泰第一个向法国人民推荐了莎士比亚;

19世纪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作家把莎剧视为典范,当做他们美学理论的依据。莎士比亚创作无比丰富和自然,对于现实的无情揭露,富有诗意的热情,给他们很大启发。

20—30年代,法国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打着莎士比亚的旗帜与古典主义进行斗争,雨果在《〈克伦威尔〉序》中把莎士比亚当做近代艺术的代表,并学习莎剧,写了《欧那尼》,在舞台上一举击败古典主义。

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写《拉辛和莎士比亚》,作为他的文学宣言,提出要学习莎士比亚,创作新文学。

现代派作家学习他对异化的描写,如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和《残局》重复了《李尔王》的残局。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一、单项选择题 1.欧洲资产阶级文学的真正开端是()。 A.浪漫主义文学B.人文主义文学 C.古典主义文学D.启蒙运动文学 2.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是()。 A.基督教精神B.理性主义 C.对“人”的肯定D.平等、博爱思想 3.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是()。 A.歌颂现世生活B.讲究理性、学习知识 C.追求爱情幸福D.反封建反教会 4.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文学先驱是()。 A.彼特拉克B.但丁 C.薄伽丘D.拉伯雷 5.法国近代第一位抒情诗人是()。 A.拉伯雷B.斯宾塞 C.蒙田D.龙沙 6.蒙田的《随笔集》是法国近代第一部()。 A.短篇小说集B.抒情诗集 C.散文集D.文学评论集 7.被称为西班牙“民族戏剧之父”的是()。 A.斯宾塞B.维伽 C.马洛D.本·琼生 8.薄伽丘在其《十日谈》等作品中宣扬的是()。 A.大自然的奇迹B.幸福在人间 C.人权高于一切D.科学、理性 9.被称为“英国诗歌之父”的是()。 A.托马斯·莫尔B.斯宾塞 C.乔叟D.莎士比亚 10.标志文艺复兴时期英国非戏剧文学高峰的是()。 A.《仙后》B.《乌托邦》 C.《坎特伯雷故事集》D.《随笔集》 11.塞万提斯的“在监狱里诞生的孩子”指的是()。 A.《伽拉苔亚》B.《奴曼西亚》 C.《惩恶扬善故事集》D.《堂·吉诃德》 12.维伽的《羊泉村》直接描写的是()。 A.男女间的爱情B.农民对领主的反抗 C.婚姻和家庭问题D.对开明君主的歌颂 13.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主题是()。 A.封建文学B.教会文学 C.民间文学D.人文主义文学 14.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是()。 A.英国B.西班牙 C.意大利D.法国

外国文学史——文艺复兴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4世纪末至17世纪初欧洲发生的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新兴资产阶级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实质上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在运动中产生的人文主义文学,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学,也是欧洲近代文学的开端。意大利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 人文主义的基本内容 1. 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赞美人性的美好。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哈姆莱特》) 2.宣扬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实人生幸福 彼特拉克:“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莎士比亚《第十二夜》:“什么是爱情?它不在明天;/欢笑嘻游莫放过了眼前。/将来的事谁能猜得到?/不要蹉跎了大好的年华;/来吻着我吧,你双十娇娃,/转眼青春早化成衰老。” 3.追求自由平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 卜迦丘《十日谈》:“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使生时同等的我们发生了贵贱之别。” 莎士比亚《终成眷属》:“要是把人的血液倾注在一起,那颜色、重量和热度都难以区分。”“善恶的差别,在于行为的本身,不在于地位的有无。” 4.崇尚理性,反对蒙昧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成为时代口号。 拉伯雷《巨人传》是一部歌颂科学知识,反对蒙昧的书。最早提出人能上月球的预言。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讽刺经院哲学。 人文主义文学艺术特征 1.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因素结合,不拘泥细节的真实性。 2.表现人物激情,侧重道德心理刻画,不重物质经济关系的探索。 3.采用民族语言写作,各国民族文学诞生。 4.创造新体裁:流浪汉小说和悲喜混杂剧。

外国文学史笔记整理

艾略特非人格理论P128 卡夫卡《城堡》主题 “城堡”既非具体的城市,又非国家,它只是一种象征。因而有无穷的寓意: ( 1 )“城堡”象征与普通人疏远、敌对的冷漠无情的国家机器。 ( 2 )上帝 ( 3 )象征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目标 ( 4 )象征犹太人苦苦追求的国家、故乡、精神归宿。 ( 5 )象征“代沟”,K至死未能进入城堡,象征卡夫卡争取与父亲沟通的失败。 卡夫卡《城堡》的艺术贡献 (1)独特的叙述角度和叙述手法 卡夫卡叙述手法的特点,是将叙述者与主人公合而为一。《城堡》中的K既是主人公又是叙述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只能通过主人公的感官(所见、所听、所想、所思)才能获得信息,再没有旁观者清的叙述者出场来向读者解释情节发展的前因后果。 (2)象征寓意的意象构筑。《城堡》中的K半夜被摇醒,要求出示居留许可证,其实也就象征着无所归依的现代人被摇醒说明自己的人生由来,解释自己的生存依据。 (3)精确、细致、严密的语言风格 《城堡》作为卡夫卡后期创作的代表作品,表现了炉火纯青的语言艺术造诣。整个小说像日常生活用语,简单而生动;又像法律用语,严密而精确,娓娓道来。尽管小说的主要情节是荒诞的,但卡夫卡对事物过程的描述完全是现实主义的,冷静而细致。解释事物的因果关系逻辑严谨,推理缜密,无懈可击,使读者难以摆脱作者的叙述逻辑。 约克纳帕塔法:译为河水静静流过平原。表现的就是约克纳帕塔法颓败的命运,旧的制度、旧的秩序不断瓦解、慢慢消亡的命运。也是《喧哗与骚动》的主题之一。 《喧哗与骚动》思想内容 小说写的是杰弗逊镇上康普生家族的没落,以及在没落过程中各个家族成员之间的遭遇和精神状态。 这个曾经出过将军和州议员、拥有大量田产和黑奴的庄园世家现在败落了。 《喧哗与骚动》叙述人意义 (1)白痴班吉 作者在第一部分选择白痴班吉来叙述故事,是有其深刻用意的。因为人生,尤其事美国南方社会中的人生,浑浑噩噩,就“像一个白痴所讲的故事”,这正好点明了作品的主题。作品的标题来自莎剧《麦克白》的一段台词:人生像一个白痴所讲的故事,充满着喧哗和骚动,却无丝毫意义。 人生的毫无意义由于是通过班吉的混乱意识表现出来的,就更具有发人深省的象征意义。班吉33岁,只有3岁孩子的智力,没有时间概念,过去和现在之间没有任何界限,都汇入一种混乱的意识流动中。但是,读者从班吉混乱的意识中,仍然可以感受到他因为失去姐姐对他的关怀而感到的痛苦。 叙事结构:小说由四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由不同的叙事者讲述。尤其有特点的是第一部分的叙事者——白痴班吉的叙事风格。 班吉的叙事突出地反映了福克纳对意识流小说技巧的精心营造,白痴的形象也寄托了福克纳的刻意追求:

(完整word版)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

外国文学史期末复习笔记 第一章古代文学 一、古希腊文学 (一)英雄时代(荷马时代) 1.时期(填空) 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是古希腊从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史称“英雄时代”,又称“荷马时代”,这时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2.神的名称(必考填空、选择) 雷电神:宙斯天后:赫拉海洋神:波塞东(poseidon)农神:得墨忒耳(demeter)太阳神:阿波罗(apollo)战神:阿瑞斯(Ares) 火神:赫淮斯托斯(Hephfis)神使:赫尔墨斯(Hermes) 女战神:雅典娜爱神:阿佛洛狄忒(Aphrodite) 月神:阿尔忒弥斯(Artemis) 家神:赫斯提亚(Hestia) 3.古希腊神话(名词解释) 1)时间: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是古希腊从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史称“英雄时代” 2)含义: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是古希腊人集体创造的口头创作,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大体可以分为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部分 3)产生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低级阶段的反映;氏族公社社会基本特征的表现;希腊宗教崇拜的起源。 4)艺术特征(简答) ①想象力极强。 ②故事性极强。 ③哲理性极强。 5)影响: ①古希腊文学艺术的宝库和土壤;荷马史诗《神谱》古希腊戏剧。 ②对古罗马的文化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③古典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以神话为基础 4.潘多拉的盒子(名词解释)

1)潘多拉,希腊神话中火神赫淮斯托斯或宙斯用粘土做成的地上的第一个女人,作为对普罗米修斯造人和盗火的惩罚送给人类的第一个女人。众神亦加入使她拥有更诱人的魅力。 2)潘多拉打开魔盒,释放出人世间的所有邪恶——贪婪、虚无、诽谤、嫉妒、痛苦等等,但潘多拉却照众神之父的旨意趁希望没有来得及释放时,又盖上了盒盖,把它永远锁在盒内。 (二)大移民时代 代表作家作品(填空) 抒情诗:抒情诗有多种体裁,主要有双管歌、琴歌和讽刺诗,其中琴歌的成就最大。 《伊索寓言》反映的是奴隶制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三)古典时期 二、古罗马文学(古罗马文学为什么是希腊和后世文学的桥梁) 1.古罗马成了古希腊文化的直接继承者。 2.丧失了古希腊文学的生动活泼的精神灵气,显示出了精神和情感世界的贫乏。 3.古罗马崇尚武力,对人的力量的崇拜表现为对政治与军事的追去,由此演化出对集权国家和个体自我牺牲精神的崇拜。古罗马文学比古希腊文学更富有理性意识和责任观念,风格更庄严和崇高。但是,古罗马文学人文观念的主体依然是古希腊式的世俗人本意识,仍属于古希腊式的文化范畴。 4.古希腊文学中的世俗人本意识在古罗马文学中得到了体现,并经由古罗马文学广泛地流传于后世的西方文学。 三、荷马史诗(名词解释) 1.概念:《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代希腊的两大史诗,相传是由一个叫荷马的诗人所做,故称荷马史诗。又被称为“英雄史诗” 2.两部史诗: 1)《伊利昂纪》希腊人围攻特洛伊城的故事。 2)《奥德修纪》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返乡的故事。 3.人物形象:阿基琉斯:在战场上勇敢善战、奋不顾身而又暴烈鲁莽。 赫克托耳:英雄主义富有悲剧色彩。奥德修斯:

外国文学史课件完整版

名詞解釋: 1、古希臘神話:在希腊原始初民长期口头相传的基础上形成基本规模,后 来在“荷马史诗”和赫西俄德的《神普》及古希腊的诗歌、戏剧、历史、哲学等著作中记录下来,后人将它们整理成现在的古希腊神话故事,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 2、荷馬史詩:公元前9至8世纪时,相传在小亚细亚一带有一位天才的盲人民 间歌手名荷马,在流传已久的英雄短歌基础上对大量有关特洛伊战争的素材进行加工、整理、润色,形成了情节完整、风格统一的两部史诗——《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后人统称为“荷马史诗”。 3、古希臘三大悲劇家及其代表作: 埃斯库罗斯,古希腊悲剧的真正创始人,恩格斯称为“悲剧之父”。拥护民主派,其创作是对雅典奴隶主民主制形成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映。雄浑、悲壮、豪迈是埃斯库罗斯的悲剧风格。《乞援人》、《波斯人》、《七将攻忒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阿伽门农》、《奠酒人》和《报仇神》 索福克勒斯,被称为“戏剧中的荷马”,也称为“雅典的蜜蜂”。《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得斯,“舞台上的哲学家”。《美狄亚》 1、聖經:由《旧约》和《新约》组成,《旧约》记载古代希伯来人和犹太教的历 史。《新约》记载基督教的历史。主题是歌颂上帝,崇拜上帝;以上帝为中心,以上帝为主宰。成为西方文学的又一源头。 2、中世紀四種文學類型: (1)教会文学:①内容上:宣传宗教教义,大多取材于《圣经》。②体裁上:基督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宗教剧等。③艺术手法上:梦幻、朦胧、浪漫气氛;说教气息;象征寓意。 (2)英雄史诗:①早期英雄史诗,反映氏族社会末期的生活,歌颂部落英雄(异教精神),表现群体意识和英雄主义精神。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和多神 教成分。②中期英雄史诗,歌颂部落英雄的英雄善战,写他们具有爱国 思想,作者歌颂贤明君主,谴责叛国逆臣;同时大大增加了基督教教义 的内容。一般以历史事实为基础,有传奇性,但神话色彩减弱。 (3)骑士文学:忠君、护教、行侠。宣扬骑士精神,宗教色彩浓厚。 (4)城市文学:现实性: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讽刺性:在艺术上,市民文学的主要手法就是讽刺。 1、文藝復興運動:文艺复兴运动是14-17世纪即西欧封建社会末期在欧州许多 国家先后发生的一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这场运动打着恢复古代文化的旗号,实质是人类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对欧州和世界文学艺术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文艺复兴开辟了欧洲历史上的新纪元,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 2、人文主義思想: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 形成的思想体系,也是这一时期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表现在用人权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在政治思想上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其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理性精神来自古希腊罗马文化,其平等、博爱的思想来自基督教精神。因此人文主义可以说是古代文化与中世纪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外国文学史复习上(笔记整理)

第一章古代文学 欧洲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文学和古罗马文学,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源头。古罗马文学是继承古希腊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它是沟通古希腊文学与欧洲近代文学之间的桥梁。古罗马文学为欧洲近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古希腊神话的基本内容和特征是什么? 基本内容: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 ①在神话的故事中,讲到天地的开辟,神的产生,神的谱系,人类的起源,神的日常生活等。 ②英雄传说是古希腊人在幻想中追忆远古社会生活和部落中杰出人物时创造出来的。英雄实是部落中集体智慧和力量的化身,因受人们的崇拜而被神化,如伊阿宋取金羊毛、普罗米修斯、赫拉克勒斯、奥德修斯等。 艺术特征主要有三点: (1)、想象力极强。把自然界、人类社会、精神领域的一切现象都拟人化、神话化,入情入理,创造出令人难忘的意境和鲜明的形象。eg:阿波罗的爱情故事、法厄同驾太阳马车的故事、潘多拉盒子的故事 (2)、故事性极强。情节曲折,起伏跌宕,有头有尾,娓娓道来,动听感人。eg:宙斯和伊俄的故事、哈得斯的婚姻故事、普罗米修斯的故事 (3)、哲理性强。希腊神话既富情趣,又极深刻,是早期人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许多故事寓意丰富,发人深思。如:不和的金苹果的故事、希绪弗斯的故事、安泰俄斯的故事等。 古希腊神话的价值和影响。(是希腊艺术的“武库”和土壤,是后世创作的源泉。) (1)它是古希腊文学艺术的宝库和土壤。荷马、赫西俄德、绝大部分悲剧、大量美术和雕塑作品都以它为素材。(2)它对古罗马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维吉尔《埃涅阿斯记》大量取材,奥维德《变形记》则或全面转述。(3)、它是文艺复兴直至现当代一些著名作家艺术家创作的灵感和原型。莎士比亚、高乃依、拉辛、达芬奇、普桑、米开朗琪罗、贝尔尼尼等直至当代。 二、古希腊文学可以分为几个时期?各时期有什么特点? (1)第一时期: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8世纪是古希腊氏族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史称“英雄时代”或“荷马时代”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2)第二时期: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氏族社会进一步解体,奴隶主城邦逐渐形成时期,史称“大移民时代”,主要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 (3)第三时期: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4世纪希腊奴隶制发展全盛期,史称“古典时期”,主要成就:戏剧、散文和文学理论 (4)第四时期: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前2世纪史称“希腊化时期”,主要成就是新喜剧和田园诗 三、古罗马古罗马文学的地位、特点以及不同时期的主要成就? 地位:古罗马文学是在古希腊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继承发展了古希腊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在戏剧和散文方面有长足的发展,是希腊文学与欧洲近代文学的中介和桥梁,在西方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特点:具有理性精神、集体意识和庄严崇高的气质,精神与情感世界相对贫乏,在艺术上强调均衡、严整、和谐,重视修辞与句法、技巧上偏于雕琢与矫饰。 成就:(1)共和时期:(公元前240~公元前30年)埃纽斯“罗马文学之父” 喜剧首先繁荣,代表作家普劳图斯《双生子》、《一坛黄金》,喜剧诗人有泰伦斯《婆母》 (2)黄金时期:(公元前100~公元17年)西塞罗卢克来修《论自然》, “三大诗人”:维吉尔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代表作《埃涅阿斯纪》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奥维德《变形记》贺拉斯《诗艺》(文学批评的代表作寓教于乐) (3)白银时期:(公元17~130年)长篇小说有阿普列尤斯的《金驴记》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长篇小说;普鲁塔克的散文《希腊罗马名人传》;卢肯的史诗《法萨利亚》 《埃涅阿斯纪》是古罗马诗人维吉尔最重要的作品,也是整个罗马文学的顶峰之作。史诗的主题是描述罗马祖先建国的功绩,歌颂罗马的光荣。《埃涅阿斯纪》以荷马史诗为范本,前半部分写漂泊,与《奥德赛》相似;后半部分写战争,与《伊利亚特》雷同。但它又不是对荷马史诗的简单仿作,而是有着鲜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一节概论 一、文艺复兴运动和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是14世纪至17世纪初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起的第一次反封建反教会的革命运动,它是欧洲封建社会开始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过程中的产物。它的指导思想是与封建神学相对立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 (一)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历史条件 这一时期欧洲封建社会经历了深刻变化,一系列封建统一国家如法国、英国、西班牙、葡萄牙、波兰、俄国等先后成立,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奠定了基础。在封建社会内部,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自给自足的封建生产关系开始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意大利北部的一些沿海城市出现了雇佣工人的手工工场、银行和商行,产生了一个新的阶级——资产阶级。此后,在尼德兰、法兰西、英国等地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时,15世纪、16世纪海上新航线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源地和世界市场。随着海外贸易的兴盛,中国的火药、印刷术也传入西欧。这一切都有力地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在发现自然的同时,发现了人的智慧和能力,进而动摇了人们头脑里的中世纪神学观念,增强了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和力量。可以说,“自然的发现”、“人的发现”是促成文艺复兴运动的重要条件。 (二)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和发展 14世纪至17世纪初的欧洲,虽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形成,但封建势力仍然统治着一切。诸侯割据严重,教会势力猖獗的局面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获得自由发展,就必然要对封建统治阶级教会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这种斗争的主要形式是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下对封建教会开展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德国的马丁·路德、闵采尔成为著名的宗教改革运动领袖。 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古代文化中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思想来反抗教会神权统治的斗争。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新兴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在拜占庭帝国毁灭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中及在从古代罗马废墟里挖掘出来的雕刻中,新兴资产阶级发现了古代艺术中积极乐观的精神、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和优美的文学形式,从而激起了他们研究古代文化的兴趣,并利用古代文化中的民主精神来对抗封建神学的统治。所以,这场新兴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被称为“文艺复兴”。其实,“文艺复兴”不是简单的古代文化的复兴,而是标志了资产阶级新文化的诞生,是新兴资产阶级借助古典文明反击封建神学,反对充满象征、梦幻、宣传宗教教义的封建文艺。文艺复兴运动为人类历史开辟了一个新时代,它给西欧各国,尤其是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艺术繁荣和科学文化的空前发展,在各个领域里造就了一大批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产生了巨人的时代。

文艺复兴文学摘要

文艺复兴文学 1. Introduction of the Renaissance 1) definition: European cultural movement, transition, Middle Ages, Modern Age, renewed interest in classical art, literature, and learning, ancient Roman and Greek culture 2) Humanism is the key-note. 2. English Renaissance 1) Historical background: the wars of Roses; Henry Ⅷ’s Reformation, Enclosure Movement, commercial expansion 2) Renaissance literature Prose: More, Bacon Poetry: Skelton, Wyatt, Surrey, Sidney, Spenser Prose-fiction: Lyly, Nashe, Deloney Drama: Marlowe, Shakespeare, Jonson Renaissance poetry ?Sir Thomas Wyatt: introduction into English poetry the Italian sonnet. ?Henry Howard, Earl of Surrey: first poet to use: English sonnet form and blank verse ?Sir Philip Sidney: “Areopagus”, noble, “Thy nec essity is greater than mine” the earliest writer to write sonnet sequence, pastoral romance and critical essay ① “Astrophel and Stella”— 108 love sonnets ② “Arcadia”: a pastoral romance: ③ “Defence of Poesie (Poesy)” or “Apology for Poetry” (critical essay)?Edmund Spenser—the poets’ poet, “Areopagus”, Westminster Abbey beside Chaucer ①“The Shepherd’s Calendar”: pastoral poem of 12 eclogues ②“Amoretti”: sonnet sequence consisting of 88 love poems ★ Spenserian sonnet: A sonnet form composed of three quatrains and a couplet in iambic pentameter with the rhyme scheme abab bcbc cdcd ee ③“The Faerie Queene” —masterpiece: written in Spenserian Stanza: a 9-line stanza form with the rhyme scheme of ababbcbcc and with the first eight lines in iambic pentameter and the last line in iambic hexameter or alexandrine ④“Epithalamion”: wedding songs,to celebrate his love and marriage to his wife ⑤. Characteristics of Spenser’s poetry and contributions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一、填空: 1.欧洲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文学和古罗马文学,其中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源头。 2.赫西俄德的《神谱》是用长诗对希腊神话的系统整理,是关于宇宙起源后人物种谱系的描述,他给后人留下的另一首长诗为《工作与时日》 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是氏族社会进一步解体、奴隶主城邦逐渐形成的时期,史上称大移民时代。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独唱体抒情诗的代表是萨福,柏拉图称萨福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前4世纪初,是希腊奴隶制发展得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这是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戏剧、散文和文艺理论。柏拉图文艺理论的核心是“理念论”,理论著作《理想国》 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2世纪,史称“希腊化”时期,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新喜剧和田园诗。是希腊文明由盛而衰的阶段。 3.古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荷马史诗。其中表现战争主题的史诗是《伊利亚特》 4.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5.古希腊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代表作《云》、《鸟》、《骑士》 6.维吉尔是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代表作史诗《埃涅阿斯纪》,该作为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文学史诗。 7.欧洲中世纪文学按照性质分类,包括教会文学、史诗与谣曲、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 8.骑士文学分为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 骑士抒情诗,发源于普罗旺斯,代表作《破晓歌》 骑士叙事诗,源于法国北方,又称骑士传奇 9.前期英雄史诗代表作: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贝奥武甫》,它是流传迄今的欧洲最完整的一部史诗。 中期英雄史诗代表作: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 法国的《列那狐传奇》是欧洲城市文学最重要的作品。 10.薄伽丘的《十日谈》和但丁的《神曲》,称之为《人曲》。 11.但丁的《神曲》分为三个部分:《地狱》、《炼狱》、《天堂》各33歌,加上长诗的序曲,共100歌。 12.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13.孟德斯鸠是法国第一位真正意义的启蒙作家,作品《法的精神》。 书信体小说《波斯人信札》是第一部著名的启蒙哲理小说。 14.狄德罗的自由体小说《修女》猛烈抨击了摧残人性的宗教主义制度,为维护人权和个性解放而呐喊。对话体小说《拉摩的侄儿》以及《宿命论者雅客和他的主人》。 15.博马舍是法国18世纪最后一名著名的启蒙作家。 16.卢梭的《新爱洛依丝》是书信体小说,教育小说《爱弥儿》,自传小说《忏悔录》。 17.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德国第一部引起广泛反响的文学作品。 18.歌德的作品《浮士德》是一部关于梦想者和发展者的诗剧故事。 19.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奠基人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是对原始积累十七资本主义的颂歌,其主人公形象是殖民者形象,鲁滨孙形象是欧洲小说史上的创举,是欧洲文学史上的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正面形象。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一、填空题 1.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是。 2.被史家认为是第一个人文学者。 3.法国人文主义文学的显著特点是自始至终存在着和两种倾向。 4.是欧洲近代散文的创始人。 5.《随笔录》的作者是。 6.西班牙16世纪最著名的流浪汉小说是。 7.西班牙戏剧的奠基者是。 8.维加的代表作是《》。 9.《坎特伯雷故事集》的作者是。 10.托马斯·莫尔的代表作是《》。 11.英国“大学才子派”作家中成就最突出的是。 12.薄伽丘的代表作是《》。它开创了欧洲的艺术形式。 13.塞万提斯的《》是继《十日谈》之后给予西方文坛深刻影响的短篇小说集。 14.塞万提斯的代表作是《》。 15.从体裁上划分,莎士比亚的剧作可分为、、、 和。 16.莎士比亚历史剧的代表作是《》。

17.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和《 》。 18.苔丝狄蒙娜是《》中的人物。 19.《奥瑟罗》中,文艺复兴时期新产生的社会罪恶的体现者是。 20.莎士比亚传奇剧的代表作是《》。 二、判断题 1.文艺复兴是一次文化复古运动。() 2.英国是人文主义文学的发祥地。() 3.拉伯雷是法国人文主义文学平民倾向的杰出代表。() 4.西班牙人文主义文学以诗歌和小说成就最为突出。() 5.马洛的著名作品是三部悲剧《帖木儿》、《马尔他岛的犹太人》和《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6.堂吉诃德是一个单纯的喜剧性的人物形象。() 7.莎士比亚的喜剧是歌颂式喜剧,具有浪漫、抒情的风格。() 8.莎士比亚的悲剧大都取材于英国的现实生活,主要表现人与外部自然力的冲突。() 三、名词解释 1.文艺复兴 2.流浪汉小说 3.大学才子派 四、简答题 1.人文主义文学有哪些基本特征?

自考英美文学选读 第一章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课文翻译)

英美文学选读翻译(英语专业自考) 第一部分:英国文学 第一章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标志着一个过渡时期,即中世纪的结束和现代社会的开始。一般来说,文艺复兴时期是从十四世纪到十七世纪中叶。它从意大利兴起,伴随着绘画、雕塑和文学领域的百花齐放,而后文艺复兴浪潮席卷了整个欧洲。文艺复兴,顾名思义即重生、复苏,是由一系列历史事件激发推动的,其中包括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重新发现。地理天文领域的新发现,宗教改革及经济发展。因此,文艺复兴从本质上是欧洲人文主义者竭力摒弃中世纪欧洲的封建主义,推行代表新兴城市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思想,并恢复早期宗教的纯洁性,远离腐败的罗马天主教廷的一场运动。 文艺复兴浪潮影响到英国的速度比较慢,不仅因为英国远离欧洲大陆,而且还因为其国内的动荡不安。乔叟去世后的一个半世纪是英国历史上最动荡不安的时期。好战的贵族篡取了王位,使英国走上自我毁灭之路。著名的玫瑰之战就是极好的例子。后来理查三世的恐怖统治标志着内战的结束,在都铎王朝的统治下英国的民族情感又成长起来。然而直到亨利八世统治期间(1509-1547),文艺复兴的春风才吹入英国。在亨利八世的鼓励下,牛津的改革派学者和人文主义者们将古典文学引入英国。基于古典文学作品及《圣经》的教育重获生机,而十五世纪就被广泛传阅的文学作品则更加流行了。自此,英国的文艺复兴开始了。英国,尤其是英国文学进入了黄金时代。这个时期涌现出莎士比亚、斯宾塞、约翰逊、锡德尼、马洛、培根及邓恩等一大批文学巨匠。但英国的文艺复兴并未使新文学与旧时代彻底决裂,带有十四、十五世纪特点的创作态度与情感依然贯穿在人文主义与改革时代。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它源于努力恢复中世纪产生的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尊崇。人文主义作为文艺复兴的起源是因为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基础是以"人"为中心,人是万物之灵。通过这些对古代文化崭新的研究,人文主义者不仅看到了光彩夺目的艺术启明星,还在那古典作品中寻求到了人的价值。在中世纪的社会中,个人完全隶属于封建统治,没有独立和自由可言;在中世纪的神学理论中,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仅仅是人消极适应或消极遁世,不允许追求快乐,以备死后灵魂得以超脱。然而人文主义者们却从古代文化遗产中找到了充足的论据,来赞美人性,并开始注意到人类是光荣的生命,人自己可以不断发展,至善至美,而且人们生存的世界是属于他们的,供他们怀疑、探索以及享受。由此,人文主义者通过强调人类的尊严、强调今生今世的重要性,喊出了他们的信仰,即人类不仅有权利在今生今世美好生活,而且还有能力完善自我,创造奇迹。人文主义遍布英国思想领域的。标志是荷兰学者伊拉斯谟先后到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讲授古典文化研究。托马斯·漠尔、克利斯朵夫·马洛和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人文主义的代表。

外国文学史欧美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复习要点

欧美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复习要点 14世纪到17世纪初,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打着恢复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在思想文化领域进行的大规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人文主义)产生原因:诸种文化的融合、碰撞是导致文艺复兴新文化产生的独特和直接的原因。①中世纪民间文学进步作品、骑士文学的非宗教因素和一些僧侣异端思想为文艺复兴提供一定基础;②13世纪前后就已产生早期资产阶级文化因子--城市市民文化形态;③直接文化原因--古希腊罗马文化被重新发现。 人文主义文学: 特征:新质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文学品格①对人的关注成为这一文学精神核心(人文主义); ②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是其基本题材和主题;③艺术风貌发生极其深刻变化:人的精神世界、欲望追求、情感特征等成为基本艺术追求/中世纪文学的“寓意”“象征”被关注现实、关注人生的新方法取代/扩大了体裁领域/鲜明的民族特色。 意大利文学 意大利文艺复兴发源地,但丁第一人,并与彼得拉克和薄伽丘称佛罗伦萨文坛“三杰”。彼得拉克第一个人文主义学者“人文主义之父”。第一位通晓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学者。“桂冠诗人”。代表作《歌集》抒发对女友萝拉(劳拉)的爱情。大量采用十四行诗体(彼得拉克体)(4433组合)又称“商籁体”,使之达到完美。 薄伽丘文艺复兴时期的鼓手。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十日谈》。 《十日谈》被称“人曲”。欧洲近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作。他是故事集,但不是普通汇编的故事集,其框架式结构对后世文学产生极大影响。开创了欧洲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思想内容:①许多抨击天主教会和宗教神学的故事;②描写男女爱情故事;③抨击封建特权和男女不平等;④全面发展人的观念。 还有阿利奥斯托《疯狂的罗兰》塔索《被解放的耶路撒冷》 法国文学 法国人文主义文学特征:至始至终存在贵族与平民两种倾向。、 龙沙等“七星诗社”有浓重的贵族倾向。 拉伯雷《巨人传》(乌托邦思想)两巨人名字卡冈都亚(高康大)和他儿子庞大固埃。 卡冈都亚修建的“德廉美修道院”是资产阶级理想社会的模式,院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做你想做的事),具有乌托邦式理想。不足结构较松散。 蒙田《随笔集》欧洲近代散文创始人。 西班牙文学流浪汉小说和骑士文学畸形繁荣 流浪汉小说16世纪中叶发源地西班牙,是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模式。 基本特征:①思想上,主人公多无业游民,不幸命运,为生活所迫的欺骗、偷盗和各种恶作剧,及消极反抗情绪;②取材上,现实生活,市民平民生活;③结构上,以主人公活动为线索,按主人公足迹经历生活安排场景。 最著名的流浪汉小说无名氏的《小赖子》(《托马斯和上的小拉撒路》)。主人公拉撒路。 塞万提斯西班牙小说黄金时代代表作家,现代小说之父。“雷邦托的独臂人”。 《堂吉诃德》西方长篇小说奠基之作。(堂:贵族标志)漫游的形式。 创作愿意:本意是看起来似乎是“要把世人厌恶荒诞的骑士小说”并“把骑士小说的那一套扫除干净”,并且实现了。《堂吉诃德》大于作者原想法,他把对社会现实的描绘结合起来,逼真再现了贵族绅士的专横跋扈和普通百姓的辛酸苦辣。欧洲第一个悲喜剧双重因素的形象,底色为喜剧人物。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整理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 第一章古代文学 西方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它们是氏族社会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产物)。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中分别体现出来的世俗与人本色彩和神圣与超越色彩共同构成西方文学(和文化)的两个源头。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第一节古代文学 一古代希腊文学 (一)主要成就:神话、史诗和戏剧,此外还有寓言、抒情诗和文艺理论等 (二)主要特征: 1 鲜明的人本色彩,命运观念.从诸神的恣情纵欲,到盗火者的狂热殉情;从阿喀琉斯的冲天怒火,到美狄亚的残忍复仇。一切都是世俗,活生生的。绝无宗教恐怖的压抑和彼岸天国的诱惑 2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存。古希腊文学的许多篇章从不同程度,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为后人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怪诞色彩、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3 种类繁多,且具有开创性除神话,史诗外还有悲剧,喜剧、寓言、故事、教谕诗、抒情诗、散文、小说 (三)古希腊文学的发展状况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史称"荷马时代"(英雄时代): 主要成就:神话、史诗代表作家赫西俄德 教谕诗《工作与时日》:现存最早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叙事诗《神谱》:最早一部比较系统地叙述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作品。 第二时期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中叶(奴隶制社会形成至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主要成就:戏剧成就最大,另外还有抒情诗、散文、寓言、悲剧、喜剧、文艺理论。萨福:柏拉图称她为"第十位文艺女神"。寓言:《伊索寓言》(散文体主要反映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劳动人民生活教训和斗争经验的总结(《农夫和蛇》《乌龟和兔子》等。全盛时期欧洲文学史上著名的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喜剧之父":希罗多德《希腊波斯战争史》雄辩家:苏克拉底和狄摩西尼。文艺理论家:柏拉图(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始祖)反对民主制,创立"理念论"。代表作《对话录》。亚里斯多德:代表作《诗学》 第三时期从公元前4世纪末到公元前2世纪中叶(奴隶制衰亡时期)史称"希腊化"时期主要成就:新喜剧:不谈政治,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又称"世态喜剧" 最著名的新喜剧作家:米南德(雅典人)田园诗(牧歌):主要作家:忒俄克里托斯二古罗马文学(连接古希腊文学和欧洲近代文学的桥梁) 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文学简介

第二讲英国“文艺复兴”文学 2.1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作为一场席卷欧洲的文化运动标志着欧洲从中世纪走向现代的转折。始于14世纪的意大利,以美术、雕塑、文学艺术等的繁荣为标志,经由中欧、法国,最后传到不列颠。“复兴”在这里指对欧洲古典即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艺术的重新挖掘和张扬,是指欧洲的文艺经过漫长中世纪基督教神学一统天下的黑暗时代后又重新恢复了古典时代的辉煌。在英国,“文艺复兴”运动主要表现为都铎王朝时期文学的繁荣。代表人物莎士比亚。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宗教、科技、文化等诸多方面,这些因素互相推动,它们根植于中世纪,却又共同从成了一种与中世纪决裂的历史局面。 首先是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重新发现。 地理和科学的新发现。哥伦布达伽马 16世纪德意志神学家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人文主义的张扬;基督教神学的改革。 2.2 英国文艺复兴 根据文坛和文学创作所呈现出的不同特点,英国文艺复兴可以分为3个主要阶段: 第一,15世纪末---16世纪前半叶,复兴初期,研究古希腊罗马哲学,印刷术传入英国推动了人文主义文化的传播。 代表:托马斯莫尔《乌托邦》 第二,伊丽莎白时代,英国文艺复兴的鼎盛时代。 代表:莎士比亚的戏剧和斯宾塞的诗歌 第三,从莎士比亚去世到17世纪中期。英国文艺复兴的晚期,运动逐渐走向低落。 代表:哲学家及散文家弗兰西斯培根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的主要特征是诗歌和戏剧成为英国文坛的主流。 2.3代表作家及作品 2.3.1 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 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其父为皇家法官。希望其成为律师 1504,26岁成为下院议员。反对亨利七世,退出政坛。 15.9,亨利八世即位,恢复政治生涯,次年被委派位伦敦助理行政官,官至财政部长,下议院议长和帝国大法官。 因反对亨利八世与教会对抗被斩首。

外国文学史(郑克鲁版)

文学的两大源头:古希腊罗马文学和中世纪欧洲文学;(两希文学,希腊人和希伯来人) 六大思潮: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17 世纪古典文学思潮;18 世纪的启蒙主义思潮;19 世纪前期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19 世纪中后期20 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二战后的后现代主义。 1.古希腊文学发展概况:古希腊文学可追溯到公元前12 世纪,一直发展到公元前2 世纪,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a.公元前12 世纪—前8 世纪:史称“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文学主要是人民群众口头集体创作,主要成就是神 话和荷马史诗;b.公元前8 世纪—前 6 世纪:主要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体现集体意识的史诗衰落,作家的个人创作兴起,适合于抒发个人感情的抒情诗繁荣,民间还流传许多散文故事;《伊索寓言》 c.公元前 6 世纪末—公元前4 世纪初:“古典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主要指雅典文学,以戏剧成就最大,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此外散文和文艺理论也很繁荣,代表人物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d.公元前 4 世纪末—前 2 世纪: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文学是“新喜剧”和“田园诗”。田园诗:又称牧歌,是一种描写牧人生活或农村生活的短小抒情诗,主要诗人是亚利山大城的忒奥克里托斯。 2.古希腊文学的地位古希腊文学经历了近千年的历史,它孕育了后世欧洲文明地位发展的各种因素:a.在思想 上,它体现了以人为本,执着现世,积极进取的人本意识,成为欧洲文学的文化内核之一; b.在艺术上,它具有创造性,后世欧洲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都可追溯到希腊; c.在体裁上,欧洲文学中的主要体裁如:史诗,抒情诗,寓言,悲剧,喜剧等均始于希腊;d.在理论上,它形成了完整的文艺理论,为后来欧洲文艺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希腊神话(三类)第一类:情欲与理智的冲突《金苹果的故事》《伊阿宋夺取金苹果》;第二类:关于人与 命运的冲突《斯芬克斯之谜》《普罗米修斯》;第三类:关于女性命运与地位《美狄亚》。希腊神话的各种神:太阳神:阿波罗;智慧女神:雅典娜;月亮神:阿尔忒弥斯;战神:阿瑞斯;爱与美神:阿佛洛狄忒;火与工匠神:赫菲斯托斯;神使:赫尔墨斯;雷电神(众神之主):宙斯;空气女神:赫拉;海洋之神:波塞冬;冥王:哈得斯;农神:得墨忒尔酒神:狄俄尼索斯盗取天火到凡间的是:普罗米修斯 4.荷马史诗:古希腊流传下来最早的完整的文学作品是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相传这两部史诗 是在公元前9 至前8 世纪之间由一个名叫荷马的盲诗人根据民间口头流传的短歌编成,因而被称为“荷马史诗” ,它是西方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 5.《伊利亚特》主人公性格特点:阿基琉斯a.具有忘我、残忍的战斗精神;(为朋友复仇)b.有天真、温厚、善 良的情感;c.对个人荣誉和尊严极度敏感;以上三点构成了阿基琉斯性格的三角形,其核心是:个人本位;阿基琉斯的典型意义:a.体现了希腊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b.阿基琉斯的脚后跟:个人和民族的致命伤 6.古希腊的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俄俄瑞斯忒亚》;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得斯 《美狄亚》;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阿卡奈人》;新喜剧:米南德《恨世者》; 7.古罗马文学代表人物:维吉尔(代表作《埃涅阿斯纪》);贺拉斯;奥维德。 8.中世纪文学概念:中世纪是指公元476 年—1640 年,是欧洲封建社会的历史时期,分为三个时期:初期(5-11 世纪);中期(12-15 世纪);后期(16-17 世纪中叶);就文学史而言,中世纪文学只包括初期和中期的一段时期的文学;几种类型:教会文学;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史诗和谣曲);城市市民文学。《贝奥武甫》是欧洲流传迄今最完整的一部史诗。 9.但丁《神曲》:但丁《神曲》维吉尔象征理性,他引导但丁游历低于和炼狱;说明人应在理性的指导下认 识罪恶和错误;贝亚特丽齐象征信仰,她引导但丁进入天堂;说明人只有靠信仰才能达到真理和至善的境界; 10.中世纪文学主要特点 11.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概况: 意大利文学:彼特拉克:“桂冠诗人” “西方诗坛的诗圣” “西方爱情诗的始祖” 意 大利第一个人文主义者,代表作:《歌集》;创造了“彼特拉克体” (十四行诗);薄伽丘:《十日谈》(欧洲现实近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巨人传》(卡冈都亚和庞大固埃) 法国文学:拉伯雷:蒙田:欧洲近代散文的创始人;《随笔集》《蒙田随笔》; 英国文学:培根:《随笔》“知识就是力量” ;英国杰弗利·乔叟:英国诗歌之父;英国人文主义文学的先驱;英国文学和现实主义的奠基人;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英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的第一部典范; 大学才子派:指莎士比亚之前的一群人文主义剧作家,他们都受过大学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和较高的古典文化素养,他们的创作敏锐而强烈地表达了时代精神,在艺术上作了多方面的大胆创新,为英国戏剧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为莎士比亚戏剧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12.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a.以人文主义思想为内容,具有强烈的时代感;b.自觉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c. 文学形式丰富多样;d.采用民族语言,打破教会制定的必须用拉丁文写作的陈规; 13.塞万提斯《堂吉诃德》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艺术特点:堂吉诃德是一个带有骑士狂热的人文主义者,其审美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