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军事理论复习资料【重点标注版】

军事理论课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中国国防

1、国防(国家的防务)指:

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2、国防的基本类型: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

3是指某些经济发达的大国,为了维护本国在世界许多地区的利益,实行霸权主义侵略扩张政策,打着防卫的幌子,对别国进行侵略、颠覆和渗透。

4在国防建设上以防止外敌入侵为目的,主要依靠本国的力量,广泛争取国际上的同情和支持,以达到维护本国安全、周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5即以结盟形式,联合一部分国家来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

6主要指中小发达国家,为了保障本国的繁荣和安全,严守和平中立的国防政策,制定了总体防御战略和寓兵于民的防御体系。

7(社会国防、大国防、全民国防)是对传统国防的继承和发展

它是一种全新的国防现象和国防实践活动。

8、国家的领土:领陆、领水、领陆及领水的底土和领空。

9指的是领陆及领水的边缘线向天空延伸的一种领土理论。

10、领陆:陆地、岛屿;

领水:内水、领海。

11、国防科技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也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12是一个国家的公民抵抗外侮,捍卫祖国独立和主权,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安全的强烈意识。

国防精神的主要内容有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尚武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3、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对于一个国家最重要和最突出的无非两件大事,一个是发展问题,一个是安全问题。

14、国防教育中需要强化的五种观念为国土观念、国力观念、国是观念、国魂观念、国耻观念。

15

16、我国古代典型的国防工程建设有城池、长城、京杭运河、海防要塞等。

17、长城故址西起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东至辽东(鸭绿江),史称万里长城,现存明长城,全长6300多千米,横贯辽宁、河北、天津、北京、

内蒙、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九省、市、自治区。

1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面积为1260多万平方千米。

19、我国从建军以来经历了“十一次大裁军”,到2017年底,我军的员额将精简至200万员额。

20、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是国家的常备军,由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组成。

21、我国新时期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可归纳成以下几点:

一是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

二是以现代化为中心建设国防;

三是以自力更生为基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防。

22、我国的国防性质与类型

新阶段,我国的战略方针是积极防御的国防政策,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

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将一如既往同各国加强军事合作、增进军事互信,参与地区和国际安全事务,在国际政治和安全

23、我国国防建设的宗旨是:

(1)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2)保卫国家的安全与发展;

(3)坚持自卫立场,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24、现代国防基本特征是:

一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

二是多种斗争形式的综合角逐;

三是既是一种国家行为又是一种国际行为;

四是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

25、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是:

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2、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3、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26、新中国国防建设成就表现在:

一是捍卫和维护了国家安全利益;

二是铸造了一支现代化强大军队;

三是创立了国防科技和工业体系;

四是国防后备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27、巩固国防,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这是中国国防政策的基本目标,也是中国宪法赋予中国武装力量的主要职责。

2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下称《国防法》)的规定,公民有五个方面的国防义务。

一是兵役义务;二是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

三是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四是保守国防秘密的义务;

五是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

29、《兵役法》第43条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

第45条规定:“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配备军事教员,对学生实施军事训练。”

这些规定表明,接受军事训练是学生必须履行的兵役义务。

30、《国防法》的规定,公民享有三个方面的国防权利。

一是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利;

二是制止、检举危害国防行为的权利;

三是国防活动中经济损失补偿的权利。

31、《国防法》第50条规定:“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兵役法》第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义务依照本法的规定服兵役。”

根据《兵役法》,公民履行兵役义务主要有三种形式,即服现役、服预备役和参加军事训练。

32、学生军事训练依据国家教育部和原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军事课教学大纲》组织实施。

第二部分军事思想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萌生成型、成熟繁荣、充实提高、系统完善四个历史时期。

2、《周易》是现存的第一部反映古代军事思想的著作,《军志》和《军政》是代表并反映西周军事思想的专著,标志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

3、春秋战国时期军事思想达到了鼎盛。出现了一大批代表性的军事人物和军事名著。

比较著名的军事思想家有老子、孙武、伍子胥、范蠡、鬼谷子、吴起、商鞅、孙膑、尉缭等。

如《孙子》、《吴子》、尉缭子、司马法、鬼谷子等作品,以《孙子兵法》最为著名,代表了这一时期的军事思想上的最高成就和发展水平。

4、老子以“柔弱胜刚强”为基本理念,提出“以奇用兵”为指导思想、建立了“为客”、“退尺”为主要策略的柔武思想体系。

5、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就是以守城而著称,《墨子》中《备城门》专门研究守城之法,核心思想是“城池修,守器具,樵粟足,上下相亲”。

6、“兵不顿而利可全”、“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国家必须追寻的最佳战略目标,它构成了孙子战略思想的核心,也是战争本质和战争效益观在孙子战略思想中的生动体现,它既是孙子战略思想的立足点,也是它的归宿点。

7、把中国古代军事的精髓运用于现代战争,要做到:

1、坚持重战慎战备战相结合的思想;

2、坚持富国强军、科技强军的思想;

3、坚持不战屈敌全胜的思想;

4、坚持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的思想;要坚持诡道诈立出奇制胜的思想。

8、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是马列主义军事理论。

作为无产阶级的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列主义军事思想的运用和发展。

毛泽东军事思想继承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优秀遗产。

9、毛泽东军事思想经历萌芽、产生、形成、完善四个阶段,

萌芽于青年学生时代,

产生于井冈山斗争时期,

形成并成熟于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发展和完善于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社会主义国防建设时期

10、井冈山时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逻辑起点。

这一时期的著作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

11、遵义会议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完整科学体系的时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的一个起点。

文献著作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论新阶段》、《战争和战略问题》等,它们系统地论述了人民军队、人民战争、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的理论和原则,以及研究和指导战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这一时期,毛泽东军事思想已发展成为系统的理论,并经受了战争实践的考验。

12、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有:

战争观和方法论、人民军队、人民战争、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和国防建设理论。

13、毛泽东无产阶级战争观主要包括:

战争的起源和根源、战争的本质和目的、战争的性质、无产阶级对战争的态度和战争的最终目的等。

毛泽东的战争方法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遵循战争规律研究指导战争;

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研究指导战争;

坚持辩证的观点研究指导战争。

14、人民战争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战争的正义性,

二是广泛的群众性。

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理论基础是:

(1)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战争伟力存在于民众之中。

(3)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物。

人民战争思想的主要内容有:

(1)党的正确领导是人民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2)以人民军队为骨干。

(3)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和战略后方。

(4)广泛深入地动员人民群众。

15、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是:

一是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二是规定了人民军队的性质。为人民服务,是我军区别于其他任何军队的本质特征,是毛泽东建军原则的核心。

三是创立了政治工作三大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

16、毛泽东军事的历史地位是: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无产阶级军事思想的划时代发展;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军事思想;

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上具有广泛的影响;

泽东军事思想仍是我军的指导思想。

第三部分国际战略环境

一、国际战略环境概述

1.国际战略环境,是指世界上各主要国家和政治集团在一定时期内在战略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斗争所形成的世界全局性的大环境。

2、当前国际战略环境的主要特征

总体和平与局部战争、总体缓和与局部紧张、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

呈现出以下主要特征:

A局部战争更加频繁

C军事安全更加突出

B军事变革进程加快

D国际安全问题多元化

二、国际战略格局

1、战后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

(1)两极格局的形成

二战结束后,国际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主义由苏联一国发展为多国,帝国主义势力在大战中受到极大的削弱,美国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美苏两国之间很快由同盟转化为对手,并于50年代后期形成了两大阵营对垒的秩序——冷战格局。

(2)两极格局终结

4、多极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1>美国一超独霸图谋面临挑战

其一,美国经济在未来几年即使不出现衰退,其总产值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也不会再有大的增加。

其二,美国在国际政治上推行强权主义政策,对别国事务横加干涉,在道义上树敌颇多,丧尽人心。

其三,美国到处插手,势必造成其力量的分散使用和过度消耗。

2>其他国际力量中心也在成长壮大。

除美国外,其他力量中心主要是指中国、俄罗斯、日本和欧盟。

多极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多极化反映了大多数国家的意愿。

未来世界的多极化,与之相伴随的是各主要力量及其影响力的相对均衡化,是走向摒弃强权政治的国际关系民主化,是承认世界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多样化

三、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具有复杂性。

1、14个陆上邻国。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2、8个海上邻国。韩国、朝鲜、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文莱等国家。其中朝鲜、越南既是海上邻国也是陆上邻国。

3、是人口与军队最密集的地区。中国周边地区的人口大国多、军事强国多。

4、有领土与海洋争议最尖锐的矛盾。我国是一个陆海大国,陆地边境线长达2.2万多千米,有1260万平方千米领土,我们有1.8万千米长的海岸线。领土争端没有彻底解决,领海争端又趋激烈。

四、当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

(一)外敌入侵威胁减弱

(二)发展了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三)建立了多边的区域合作机制。

五、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主要威胁

威胁的三个因素:一是利益冲突、二是威胁企图、三是威胁能力

1、美国对中国安全环境有综合性影响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尤其是近年来不断推行霸权主义行径,到处插手世界各国的内部事务,给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带来威胁。

美国对我国安全的威胁主要表现在:

军事上对我实施包围挤压;科学技术上实施长期封锁;经济贸易上制造贸易摩擦;意识形态上推行西化图谋;国际事务上干涉我国内政.

2、日本对我国安全潜在威胁呈上升趋势

1、工业高度发达,科技世界领先,经济势力强大、武器装备先进。

2、国防战略由防御性向进攻性战略转变

3、军国主义根基雄厚。

4、加强对与我有争议岛屿和海域的控制(钓鱼岛、东海划界)

3、东南亚国家与我国在南海的岛礁和领海争端

南海争议涉及六国七方,我们提出的建议是"领土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但基本形势是:"岛屿被侵占、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

基本策略:

1、加强政治外交斗争

2、加紧综合开发利用

3、加强军事斗争准备

六、俄罗斯对我国安全的影响不可忽视

七、台湾与大陆的统一问题

八、朝鲜战争对新中国的影响

1、增强了国威,突出了中美核心问题

2、东北亚冷战格局形成

3、推动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

4、加剧了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对立

九、对印自卫反击战发生于1962年,两地作战;一是阿克塞钦地区、二是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

十、中苏珍宝岛之战发生于1969年;珍宝岛位于中国东北乌苏里江中心航道中国一侧,历来是中国的领土。

十一、三线建设指的是自1964年开始,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三线建设的范围包括四川、河北、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云南、贵州、陕西、青海、甘肃和宁夏等13个省、区,他们全部位于中国的中西部地区。

十二、对外开放对我们有着重大的意义。实行对外开放,

使中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变,

中国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世界,

在促进自身快递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十三、

1、总体国家安全观,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

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

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

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

2、所谓非传统安全,是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生存与发展构成重大威胁的安全问题。

它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如经济安全、生态安全、恐怖主义、环境污染、民族宗教冲突和高危传染病等。

非传统安全的特点:

第一,安全内涵和主体的多元化。

第二,爆发式复杂。

第三,第三,影响范围广。

第四,治理难度大。

如何应对非传统安全:

首先,加强国家合作。

其次,心态更需开放。

再次,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

第四部分军事高技术

1、军事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对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进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从军事高技术与武器装备的关系出发,直接应用于武器装备并使之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应用技术,

主要包括侦察监视技术、伪装与隐身技术、夜视技术、军事激光技术、电子战技术、军事航天技术、精确制导技术、指挥控制技术、核生化武器技术。

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并安全送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俄罗斯后第三个完全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

2018年12月8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之旅。

2017年3月9日,中央电视台报道第五代战斗机歼-20已正式进入空军序列。

2018年2月9日,歼-20开始列装空军作战部队。同时也意味着中国是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走完第五代战斗机论证评价、设计、研发、原型机测试、定型生产、最终服役全部阶段的国家。

2018年11月6日,歼-20战机在第12届珠海航展上以新涂装、新编队、新姿态进行飞行展示。

2018年10月20日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湖北荆门漳河机场成功实现水上首飞起降。

作为我国大飞机“三兄弟”之一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是继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运输机运20实现交付列装、C919大型客机实现首飞之后,在大飞机领域取得的又一重要突破,填补了我国在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研制空白,为我国大飞机家族再添一名强有力的“重量级选手”。

2、高技术武器装备将明显改变现代战场与作战行动,并将强制性地引起作战方式的变革。

现代作战呈现出陆、海、空、天、电全面对抗的多维性,并使现代作战的空间向远程化、立体化和前后方区别模糊化的方向发展;

现代作战胜负的关键日益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对抗,指挥、通信、情报与决策系统成为作战双方对抗的重心;

现代作战样式更加灵活多样,远程精确打击、电子瘫痪、隐身突防、空天支援、心理战等越来越上升为主要作战样式。

3、精确制导技术: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控制武器(含导弹)的飞行方向、姿态、高度和速度,引导武器系统战斗部准确攻击目标的军事技术。

直接命中概率超过50%的制导武器,才能称为精确制导武器。

精确制导武器的制导是由制导系统来完成的,制导系统由导引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

精确制导武器分为导弹和精确制导弹药,其中导弹占93.3%,精确制导弹药占6.7%。

4、制导方式:精确制导武器按制导方式的不同分为自主制导、遥控制导、寻的制导和复合制导。

自主制导是在导弹的制导系统计算机里预先存有拟定的飞行路线,导引系统在导弹飞行过程中能适时地发现偏差,并输出修正偏差的控制指令,控制导弹按拟定的飞行路线飞向目标。自主制导分为惯性制导、相关制导、天文导航制导和GPS制导。

遥控制导是在导弹飞行过程中,另外设有指令站,通过不断测量目标和导弹的相对位置,不断地对导弹发出指令来修正飞行路线,使其逼近目标。遥控制导分为指令制导和波束制导。

寻的制导是导引系统接收来自目标的反射或是辐射信号,确定导弹与目标的相对位置和速度,自动跟踪目标,引导武器飞向目标。导的制导分为主动寻的制导、被动导的制导和半主动寻的制导。

导弹从发射到命中目标一般要经历三个飞行阶段:初始段、中段和末段。

若在其中某段或某几段采用一种以上制导方式,即称为复合制导。

导弹大多采用复合制导,目的是提高制导精度,并可以增强导弹的抗干扰能力。

因为任何一种制导方式都有它的优缺点,采用复合制导可以取长补短,更好的满足作战要求。

5、导弹:是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其战斗部打击目标的武器。

德国人于1942年研制成功了世界上最早的导弹--V-1和V-2导弹。

1960年我国的第一枚导弹东风1号导弹试验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枚弹道导弹核武器发射成功。

6、导弹的组成:战斗部系统、制导系统、动力系统、弹体。

导弹按作战使命可分为战略导弹和战术导弹的两类。

按导弹的弹道特征.可分为飞航式(巡航)导弹和弹道式导弹。

按导弹发射点和目标位置分类主要有地对地导弹、地对空导弹、空对地导弹和空对空导弹。

按导弹的射程分类近程导弹射程<1000千米;中程导弹,射程1000~3000千米;远程导弹,射程3000~8000千米;洲际导弹,射程>8000千米。

7、精确制导弹药可分为末制导弹药和末敏弹药两类。

导弹与精确制导弹药的主要区别在于,

前者依靠自身的动力系统和导引、控制系统飞向目标,

后者自身无动力装置,其弹道的初始段、中段需借助火炮、飞机投掷。

末制导弹药有寻的器和控制系统,在其弹道末段能根据目标和弹药本身的位置自行修正或改变弹道,直至命中目标。

末敏弹药不能自动跟踪目标,也不能改变飞行弹道,只能在被撒布的范围内利用其自身的探测器(寻的器)探测和攻击目标

8、精确制导武器的作战特点

一、直接命中概率高。

直接命中概率高是精确制导武器名称的根本由来,也是精确制导武器最基本的特征。

二、具有自主制导能力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精确制导武器不仅具有较高的直接命中概率,而且还通常具有“发射后不用管”的自主制导能力。

三、作战效能好。

精确制导武器虽然技术较一般武器复杂,制造成本高,但由于精确制导武器具有较高的直接命中概率,因而它的作战效能好、经济效益高。

9、精确制导武器对现代作战的影响

精确制导武器是一种能够代替战术核武器,对战争胜负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新型武器。

精确制导武器给战争行动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确制导武器使作战样式发生深刻变化。

使超视距、多模式、多目标精确打击成为可能。

二、快速解决战争。

旷日持久的局部战争将被速战速决取代,精确制导武器最本质的作战特点是快速、敏捷、高效,具有速战速决的能力。

三、远程火力袭击的突然性空前增大。

精确制导武器由于不断采用高技术,可在远距离上发现和识别目标,并实施准确攻击。

四、传统重型兵器受到严重威胁。

坦克、飞机、军舰等大型武器将成为精确制导武器打击的首选目标。

第五部分信息化战争

1、什么是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

是信息时代的基本战争形态,

是信息化军队在陆、海、空、天、信息、认知、心理七维空间,

运用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的战争。

2、自战争产生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哪几种战争形态?

人类历史上共发生了四次大的军事变革:木石兵器、金属兵器—冷兵器、热兵器—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

我们今天讲到的新军事变革,主要是指信息化战争带来的军事变革。(徒手战争、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或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3、信息化战争产生和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一是数字化军队的出现;

二是天军的出现;

三是信息化战场的出现;

四是新的作战理论的出现;

五是智能兵器的出现。

4、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样式有哪些?

精确战、网络战、电子战、情报战、心理战。

5、电子战的主要行动有电子侦察、电子进攻、电子防御。

网络战的主要行动有网络侦察、网络攻击和网络防护。

6、军事变革从根本上是通过作战方式的变革体现出来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的作战方式以“三非”作战方式最为著名。

“三非”即,非接触、非线式、非对称作战。

在作战方式的发展变革中,信息战已成为主要作战样式并贯穿战争始终,

而网络战已日益成为信息战的主要作战方式。

7、C4ISR包括哪些项目?

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情报、侦查和监视。

8、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东方号飞船遨游太空,实现了人类的飞天梦想。

9、导航卫星是为航天、航空、航海、各类导弹、地面部队以及民用等方面提供导航信号和数据的航天器,被视为“现代罗盘”。

目前,导航系统主要有

美国的GPS导航卫星系统、

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导航卫星系统、

欧洲空间局的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

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10、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智能化武器装备将大量涌现、

信息化作战平台将成为战场支撑

作战形式将发生质的飞跃

作战思想将发生重大变化。

11、信息化战争将发生质的跃进,主要体现在哪七个方面?

第一是电子战将贯穿始终。

第二是机动战将广泛实施。

第三是计算机病毒战将普遍展开。

第四是非接触作战将成为主要作战方式。

第五是隐形战将充满战场空间。

第六是太空战将大大进展。

第七是虚拟战场欺骗战将悄然兴起。

12、信息化战争的表现形式不断拓展主要体现在:

一是战争的暴力性减弱;

二是战争的层次更加模糊;

三是战争的主体多元化。

13、面对信息化战争带来的挑战,我们应从以下四方面做好国防和军队的信息化建设,

一是要树立信息时代国防建设的新理念;

二是要大力加强国家信息基础建设;

三是要努力培养国防信息化人才队伍;

四是要加速推进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14、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有:

一是信息资源主导化;二是武器装备信息化;

三是作战空间多维化;四是作战节奏快速化;

五是作战要素一体化;六是作战指挥扁平化;

七是作战行动精确化。

15、信息化战争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战争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1)信息化战争是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必然结果;

(2)高技术的发展是信息化战争产生的直接动因;

(3)近年来局部战争实践是信息化战争产生的基础。

16、未来军队信息系统将按照侦察监视、指挥控制、精确打击和支援保障四大作战职能,

建成侦察监视、指挥控制、精确打击、支援保障4个子系统。

这四个子系统的功能紧密衔接,有机联系,构成一体化的作战系统。

17、机械化战争与信息化战争在指挥体制是的主要区别在于,

机械化战争的指挥体制,主要以作战部队多层次纵向传递信息的树状指挥体制为主,其特征是金字塔状。

信息化战争的指挥体制,趋向作战单元与指挥控制中心横向传递信息的“扁平网络化”结构,其指挥控制近乎实时,效率大大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