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精品教案(活动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两首》精品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三年级的学生学习古诗,一方面是要把古诗作为一个识字的载体,另一方面是要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美,理解诗意要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不要求学生一一对译,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今后的学习。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所以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全面提高。

【教学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开始这节课的学习之前,老师想要和大家一起玩一个小游戏,大家愿不愿意?老师描述,

你们来猜猜我描述的是哪首古诗:在一个月圆的晚上,诗人抬头望着明亮的月亮,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故乡,是哪首诗啊?(课件出示题目《静夜思》)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背一下。(学生齐背)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呢?(思念故乡)

同学们回答得可真不错!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也是表达思乡之情的,李白看月亮的时候想起了自己的故乡,那么叶绍翁是怎样想起自己的故乡的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咱们一起进入《夜书所见》(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介绍叶绍翁相关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作者。

叶绍翁,南宋中期人,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人,宋代文学家、诗人。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2.自由大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3.【播放《夜书所见》影视课文】,让学生直观感知古诗内容。

4.同桌互读,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5.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课件出示: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6.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7.请同学一起思考: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板书:秋天、梧叶、秋风)

8.在这样一个秋天的晚上,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所见到的秋夜景象。)

9.你们说的这些在诗中都能找到,想不想读读这首诗呢?

10.哪位小勇士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指名朗读,相机指导诗句的节奏划分和个别字词读音,如:“挑”读t iǎo,而不读t iāo;“促”读“cù”而不读翘舌音的chù。)

三、局部探究

课件出示: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1.你知道“萧萧”是什么意思吗?(风声)

在首诗里是秋风吹动梧桐叶发出的声音,一起读:萧萧。听到这样的“寒声”,你们感到怎么样?(寒冷)对,这萧萧梧叶也使诗人感到寒冷。一起读第一句。

2.这个秋风,不仅吹动了落叶,还动了什么?(动客情)

一起读第二句。你知道谁是“客”吗?为什么他是“客”呢?(诗人是客,因为他一个人在别的地方,心里难免会感到孤独,在这个月圆的夜晚,又会勾起对家乡的思念。)请大家再读读前两句,试着体会诗人孤独的情绪。

读得真好,老师越来越明显地体会到了诗人当时的那种身处异乡的孤独,你们离开家时间长了会不会想家?诗人也一样,他也产生了思乡之情。(板书:思乡)

3.酝酿一下你们的思乡之情,谁来读读后面两句?

课件出示: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4.“知”是什么意思?(知道)作者知道了什么?(儿童挑促织)

“知道”在这里也就是能看见,而本诗的题目就是“夜书所见”,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推断出作者是看到了(儿童挑促织)才引起了思乡之情的呢?

“促织”是什么?(蟋蟀、蛐蛐)

看到小孩在玩蛐蛐,此时诗人又会想到什么呢?(自己童年时的伙伴。)

是啊,诗人看到别人,可能想起了自己曾经也是这样跟小伙伴们一起捉蟋蟀的,可能想起了小时候跟小伙伴们一起玩时的各种有趣的事。可是现在呢?自己一个人在外地,童年的伙伴们还能记得我吗?再读一读,好吗?

5.作者为什么在黑夜里能看到小孩在捉蛐蛐?请看最后一句,“夜深篱落一灯明”,谁能说说它的意思?(深夜的篱笆边有一盏明亮的灯。)

6.诗人离开家乡,孤孤单单一个人,大家想想,诗人除了想念自己的伙伴外,还会想念谁?(板书:父母、亲人)

7.你们能体会这种心情吗?再读一读。(齐读)

8.读完这首诗,你体会到了什么?(孤单、寂寞、寒冷……)

是啊,诗人孤身在外,没人疼没人爱,多么孤单,一起读——

诗人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远离自己的小伙伴,多么寂寞,一起读——

秋风萧萧吹动着梧桐叶,也吹动了诗人单薄的衣衫,更吹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再次齐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