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历史(人民版)特训:第2讲 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b 含解析
2020年编精选历史备考资料
板块四限时·规范·特训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固基题组]
1.[2015·山东济南模拟]《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如下图所示)。这一体制()
A.吸取前朝教训,否定了秦的郡县制度
B.巩固专制统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王国相对独立,直接威胁了专制皇权
D.管理体系多样,发展了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 C
解析图示是汉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它是在吸收秦朝郡县制基础上实行的制度,故A项错误;郡国并行制中封国势力较大,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故B项错误;封国中王国独立,容易与中央形成对抗,故C项正确;郡国中王国独立性较强,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发展,故D项错误。
2.[2015·玉溪一中期中]中国古代“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的演变说明了()
A.封建社会的地方建制逐渐完善
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古代主要问题
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
D.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其趋势为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故D项正确;B 项所述是专制主义加强,而非地方制度,应排除;分封制盛行于西周,并不是封建社会,A项错;C项错在“瓦解”。
3.[2016·湖南月考]“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三公九卿制B.中外朝制度
C.三省六部制D.中书省制度
答案 C
解析由材料中“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等,可以判断这是唐代三省六部制。
4.[2015·宜宾调研]著名学者赵汀阳说:“对于任何统治来说,智力精英都是最危险的潜在反叛力量……(科举制)利用人性弱点而成功地摆平了智力精英集团。”可见,科举制度()
A.确立了皇权的统治地位
B.根除了潜在的反叛力量
C.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D.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答案 C
解析从材料中科举制度“利用人性弱点而成功地摆平了智力精英集团”,即把知识分子纳入统治集团,从而扩大了统治基础,故C正确。
5.[2016·沧州月考]1377年,明太祖设通政使司作为皇帝的“喉舌之司”,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后又下令凡奏不得先禀告中书省。明太祖的这些举措意在()
A.弥补废除丞相出现的权力空白
B.进一步完善中央政权机构
C.提高中央政权机构的行政效率
D.大力加强君主的专制权力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代君主专制的加强。1380年,明太祖诛杀丞相胡惟庸,废除丞相,与题干中时间“1377年”不符,故A项错误;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在中央设有中书省和左右丞相,管理全国行政事务,但是根据材料信息“凡奏不得先禀告中书省”,实际上反映出明太祖对丞相怀有戒心,力图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D项正确;B、C两项都不是明太祖采取这些举措的真正目的,故应排除。
6.[2015·安庆模拟]雍正八年因西北用兵,特设军机处,经制规划,多为其(张廷玉)手定……军机处地处隆宗门内,严禁外人进入,且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有几间值班用的平房。此设置()
①强化了君主专制②提高了行政效率③减少了行政运行成本④保障了决策机密性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军机处的设置迁移了中央核心决策机构,强化了君主权力,故①正确;军机处独尊皇权意志,简略程序,提高行政效率,故②正确;军机处结构简单,有官无吏,节约财政开支,减少运行成本,故③正确;军机处置于宫内,严禁外人进入,保障了决策的机密性,故④正确。
[提能题组]
7.[2016·衡水月考]汉武帝建立中朝。唐初军国大事由三省长官合议于政事堂,玄宗时将政事堂改名为中书门下,其他官员加同平章事之衔参政,三省长官渐次被排除于宰相之列。由此可见,汉唐时期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A.内朝权力上升B.分权制约、体制完善
C.决策权集中于皇帝手中D.行政效率提高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汉唐时期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中朝”又称“内朝”,由皇帝左右亲信构成,汉武帝建立中朝是为了削弱相权,巩固皇权;唐初设三省长官,使相权分散。这都反映了汉唐时期相权不断被削弱,决策权逐渐集中于皇帝手中,故C项正确。
8.[2015·绍兴检测]监察体制是古代中国官僚政治的重要一环。下列有关古代中国的监察体制叙述正确的是()
A.有过御史台、都察院等不同名称的机构设置
B.元朝采取省官互迁的形式完善地方监察体制
C.提点刑狱司是唐朝的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
D.大体有“世官制”“察举制”等几个阶段
答案 A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元朝的监察机关,中央为御史台,地方设行御史台,全国分为二十七道监察区,又置肃政廉访使;唐朝的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是御史,而提点刑狱司是宋朝开始设立的监察刑狱的官员;“世官制”“察举制”说明官员的产生方式而非特指监察体制。故都应排除。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9.[2016·临沂质检]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
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
B.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
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
D.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
答案 A
解析隋唐建立的三省六部制在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草拟、审议和执行,在门下省设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三省相互牵制,相互制约,一定程度上可以
避免决策失误,故选A项。
10.[2016·陕西质检]“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史学常识。根据题中观点,A、B项属于史实,C属于史论,D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属于史识。故D项为最佳选项。
11.[2016·武胜月考]《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皇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内阁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政体形式为责任内阁制
答案 B
解析由“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
[最新]历史(人民版)特训:第2讲 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b 含解析的相关文档搜索
推荐阅读
- 人教版思品八下第6课第2框《珍惜学习机会》
- 2018-2024年中国丁二烯橡胶行业深度研究与市场全景评估报告(目录)
- 卡簧规格尺寸
- 课题_浙江省标准图集《玻璃钢化粪池选用及安装》2010浙S13
- 蓝昊玻璃钢防腐喇叭形负压风机简介
- 实况足球2015大师联赛中后卫球员推荐
- 石油大学(华东)实验饱和度测定
- 大学无极及分析化学试卷
- 外贸报价单模板 Quotation Sheet
- 简单工资表范例
- 2015-2016年高二生物课件:4.4《群落的演替》(新人教版必修3)
- 取样间车间厂房确认方案.解读
- Google_Chrome(EN)
-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引导学生会问
- 前厅服务与管理第二章第一节客房产品知识
- 广东“腊鲮鱼干”的做法
- 高级英语课文 Quintana 翻译
- 假期申请表
- 英语语法思维导图
- 2018秋浙教版科学八上2.3《大气的压强》(第1课时)ppt课件
-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实施方案
- 学生场景
- 山东科技大学概率统计简明教程主编卓相来第七章详细答案_石油大学出版社
- 幼儿涂色画可A4打印
- 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 译林英语5下5BUnit5专项练习
-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吕氏春秋两则》教案【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