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旅游发展规划(2005-2020)

xx市旅游发展规划(2005-2020)
xx市旅游发展规划(2005-2020)

项目名称:丽水市旅游发展规划(2005-2020)

委托单位:丽水市旅游局

编制单位:浙江大学风景旅游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规划编制组:

组长:程玉申王少华金平斌

成员:汪波李睿翟国庆方幼君李超

韩悦芬郎富平邵祎陆佳黄金华

吴从越苏琼琼温燕吴昊

制图:李超

审核:金平斌

审定:程玉申

规划资质:旅规乙18-2004

编制时间:2004.6-2005.08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一、规划范围与期限 (1)

二、规划性质与任务 (1)

三、规划的主要依据 (1)

第二章旅游产业发展的市域背景 (2)

一、境域概况 (2)

二、自然环境特点 (2)

三、历史文化积淀 (3)

四、经济社会发展 (5)

第三章旅游产业发展的资源支撑 (6)

一、市域旅游资源概况 (6)

二、资源特色与比较优势 (6)

第四章旅游产业基础与发展机遇 (8)

一、现实基础与发展阶段 (8)

二、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 (9)

三、发展机遇与内外挑战 (9)

第五章客源市场需求现状与前景 (11)

一、客源市场需求现状 (11)

二、客源市场区域合作与竞争力分析 (11)

三、市场需求前景 (12)

第六章旅游产业发展战略 (13)

一、旅游产业的总体地位 (13)

二、旅游产业发展思路 (13)

三、旅游产业的发展目标 (13)

四、各个阶段的预期目标 (14)

第七章形象定位与市场营销 (15)

一、市域旅游总体形象 (15)

二、目标客源市场定位 (15)

三、目标市场营销规划 (15)

第八章旅游产品开发 (18)

一、旅游产品开发方向 (18)

二、休闲度假产品开发 (18)

三、山水观光产品开发 (20)

四、特色旅游产品开发 (20)

五、旅游购物品开发 (24)

六、旅游节事活动开发 (24)

第九章旅游开发空间布局 (25)

一、旅游开发总体布局 (25)

二、各县市开发方向与重点 (26)

第十章旅游线路开发与组织 (28)

一、旅游线路开发的方向 (28)

二、旅游线路组织 (28)

三、特色旅游线路组织 (29)

四、自驾车旅游线路 (29)

第十一章旅游服务体系建设 (31)

一、道路交通设施规划 (31)

二、旅游住宿设施规划 (32)

三、旅游餐饮服务规划 (33)

四、旅行社发展与导游服务规划 (34)

五、旅游商品开发与旅游购物规划 (35)

六、文化娱乐业发展规划 (36)

第十二章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 (37)

一、保护现状与问题 (37)

二、保护对象与范围 (37)

三、保护原则与措施 (38)

第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 (40)

一、近期优先实施的五大工程 (40)

二、近期推荐实施的预备重点项目 (40)

第十四章丽水市区旅游发展规划 (47)

一、旅游产业发展目标 (47)

二、分阶段旅游发展预期指标 (47)

三、空间布局与旅游开发重点 (48)

四、住宿接待和交通设施建设 (48)

五、重点开发区块规划方案 (48)

第十五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49)

一、建立更加高效的旅游管理体制 (49)

二、制定更加有力的旅游发展政策 (49)

三、探索更加务实的旅游开发模式 (49)

四、构建更加坚实的旅游人才基础 (49)

五、打造更加广阔的旅游合作平台 (49)

六、实施更加严格的规划管理办法 (50)

七、采取更加明确的资源保护措施 (50)

附件一:丽水市近期预备重点旅游项目一览表 (51)

附件二:丽水市客源市场抽样调查报告 (55)

附件三:丽水市自驾车旅游市场开发研究 (69)

附件四:中共丽水市委、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 (76)

附录五:规划评审意见 (79)

丽水市旅游发展规划(2005-2020)

丽水市旅游局

- 1 - 浙江大学风景旅游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第一章 总 则

一、规划范围与期限

(一)规划范围

丽水市旅游发展规划的空间范围包括丽水市区(莲都区)、缙云县、青田县、遂昌县、松阳县、龙泉市、庆元县、云和县、景宁畲族自治县共9个区县(市),总面积约1.73万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05-2020年。其中,2005-2010年为近期规划阶段,与“十一五”规划的期限(2006-2010年)基本一致,2011-2020年为中长期规划阶段。

二、规划性质与任务

本规划属于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中的市域旅游发展规划。 根据委托单位丽水市旅游局的要求,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1.总体要求:根据《旅游规划通则》要求,明确旅游产业在丽水市的地位与作用,提出旅游业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发展定位,优化旅游业发展的要素结构和空间布局,明确重点开发的旅游产品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任务,提出实现旅游业发展目标的政策措施;规划期限为2005-2020年。

2.相关要求:提出“十一五”期间丽水旅游发展的思路、主要任务、工作重点、优先项目和主要措施;提出市区旅游发展的战略定位、空间布局、重点项目、基础设施配套和主要政策措施;研究丽水市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等。

三、规划的主要依据

(一)技术依据

GB/T 18971-2003 《旅游规划通则》

GB/T 18972-200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T17775~2003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修订) 其他相关国家标准

(二)上级政策与规划依据

《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 《浙江省旅游业“十五”规划》

《浙江省旅游发展规划思路暨五年行动纲要(2003-2007)》 《金衢丽生产力布局与产业带发展规划》

(三)当地政策与规划依据

《丽水市“十五”规划》

《丽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 《丽水市城镇体系规划》 《丽水市土地利用规划》 《丽水生态市建设规划》 《丽水市交通规划》 《丽水市水利规划》

《丽水市生产力布局与产业带发展规划》 《丽水市瓯江流域旅游开发专项规划》

丽水市旅游发展规划(2005-2020)

丽水市旅游局

- 2 - 浙江大学风景旅游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第二章 旅游产业发展的市域背景

一、境域概况

丽水市地处浙江省西南、浙闽两省结合部,介于东经118°41′~120°26′和北纬27°25′~28°57′之间。东南与温州市接壤,西南与福建省宁德市、南平市毗邻,西北与衢州市相接,北部与金华市交界,东北与台州市相连。市政府驻莲都区。距温州120公里,距金华市114公里,距杭州292公里,上海512公里。

丽水市辖9个区县(市),均为“革命老根据地县”,景宁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全市有乡镇197个(含街道办事处),其中街道办事处5个,建制镇64个(畲族镇1个),乡128个(畲族乡6个)。总面积为1.73万平方公里,2003年总人口249.40万人,自然增长率为4.94‰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市有汉族和3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共76778人(不含外出半年以上少数民族人口,包含外地来丽水经商半年以上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3.55%。少数民族以畲族为主,有人口73054人,占全市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5.2%。主要分布在9个县(市、区)的17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283个行政村、2196个自然村。畲族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县(市、区)有莲都、景宁、遂昌、云和、龙泉、松阳,1000人以上的乡镇(街道办事处)有33个,畲族人口占30%以上的行政村有195个。设有景宁畲族自治县、7个畲族乡镇。

表2-1:丽水市区县(市)概况

二、自然环境特点

(一)地形地貌

丽水地貌以中山广布、峡谷众多、间以狭长的山间盆地为基本特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南部以中山为主,有低山、丘陵和山间谷地;东北部以低山为主,间有中山及河谷盆地。全市土地面积1729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88.42%,耕地占5.52%,溪流、道路、村庄等占6.06%,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区。境内山脉属武夷山系,主要有仙霞岭、洞宫山、括苍山,呈西南向东北走向,分别延伸西北部、西南部和东北部。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573座,其中1500米以上的山峰244座,龙泉市凤阳山黄茅尖海拔1929米,庆元县百山祖海拔1856.7米,分别为浙江省第一、第二高峰。

(二)江溪湖泊

境内有瓯江、钱塘江、飞云江、灵江、闽江、交溪水系,为六江干支流源头区。水系与山脉走向平行,仙霞岭是瓯江水系与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洞宫山是瓯江水系与闽江、飞云江和交溪的分水岭,括苍山是瓯江水系与灵江水系的分水岭。瓯江是全市第一大江、浙江第二大水系,发源于庆元县与龙泉市交界的洞宫山锅帽尖西北麓,自西向东蜿蜒过境,贯穿全市9个区县(市),干流经龙泉、云和、莲都、青田进温州入东海,全长388公里,境内长316公里,流域面积12985.4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78%。境内江溪径流丰富,各河流两岸地形陡峻,江溪源短流急,河床切割较深,水位暴涨暴落,丰、平、枯分明,山溪性河流特征明显。位于瓯江上游龙泉溪的紧水滩电站水库即仙宫湖,面积43.6平方公里,是全区最大、全省第二大人工湖泊。

(三)气候条件

丽水年平均气温16.9-18.50C ,无霜期246-274天,年降雨量1378.9-1740.5毫米,年日照时数1775-1988小时,年总辐射量102.1-110.0千卡/平方厘米。由于受地理位置、山脉走向、山体大小,特别是地形、高度和植被条件等的影响,境内气候条件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和垂直差异性,为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业、培育特色产品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植被条件

丽水市旅游发展规划(2005-2020)

丽水市旅游局 - 3 - 浙江大学风景旅游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原生植被绝大多数已经消失,代之以次生植被为主,在边远山区尚有小部分半原生态自然植被。植被类型主要有针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林、山地矮林、山地灌草丛、竹林,以针叶林木面积最大。西南部以栲类林,细柄蕈林为典型;东北部以苦槠林为典型;木荷、马尾松为最常见植物群落,分布于中低山区。因海拔高度不同和气候、水分的差异,表现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海拔800米以下,为暖性针叶林、栲槠林带。常绿阔叶林以甜槠林、樟楠林和细蕈树林为代表;针叶林以马尾松面积最大,也有不少杉木、毛竹、油茶等人工林。海拔800—1200米,为温性针叶林、甜槠林、木荷林带。常绿阔叶林以甜槠、木荷林分布最广,青冈林、贵州青冈林次之;针叶林以黄山松树,黄山松阔叶树混交林分布最广,柳杉、杉木多为人工林,马尾松、毛竹林也有分布。

(五)资源条件

林业用地占全市总面积的82.5%,森林覆盖率达79.1%,比全省平均值高出19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占全省27.5%,是全省主要的林业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全市有脊椎动物505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60种,其中一类保护10种:华南虎、云豹、豹、梅花鹿、黑麋、金雕、白鹳、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和鼋。全市有3800多种植物,国家重点保护植物42种,其中百山祖冷杉、九龙山榧为我国特有孑遗濒危树种。丽水还是是厚朴、元胡、茯苓、白芍等名贵中药的主要产区。全市列入国家一、二级保护的珍稀动物种类占全省的71.7%,列入国家一、二级保护的珍稀植物占全省的62.5%。森林和动植物资源均位居全省第一。

水资源总量185亿立方米,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近五分之一;2002年全市人均拥有水资源8691立方米/年,为全省当年人均拥有量的3.2倍;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可观,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290万千瓦,占全省总量的34.8%。

矿产资源丰富程度也位居全省之首,固体矿产资源潜在价值672.2亿元。初步探明有矿产57种,沸石、叶蜡石、凝灰石岩、萤石、高岭土、珍珠岩、金、银、钼、稀土等储量均居全省前列。其中,叶腊石、沸石、萤石均为全国重要的矿产和矿山建设基地,占全国的比例分别超过1/4、1/10和1/10,缙云沸石矿是全国最大的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沸石矿,遂昌金矿是浙江省最大的金矿并有“华东第一金矿”之称。

传统工艺品有驰名中外的青田石雕、龙泉宝剑和青瓷、云和木制玩具、遂昌黑陶等。各县(市、区)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优势,庆元为中国香菇之乡、龙泉为中国青瓷之乡和中国宝剑之乡、青田为中国石雕之乡、云和为中国木制玩具之乡、遂昌为中国竹炭之乡和中国菊米之乡、松阳为中国椪柑之乡。

三、历史文化积淀

(一)境域变化与建制沿革

丽水市历史悠久,遂昌县好川墓地发掘氏族墓群80座,共清理出陶器、玉器、漆器1062件,距今4000多年,反映出良渚文化神韵,表明丽水市几千年前已有氏族部落繁衍生存。丽水市在东晋太宁元年(323年)起属永嘉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建处州,十二年(592年)改为括州,大业三年(607年)改为永嘉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复改为括州,大历十四年(779年)改为处州。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为处州路,至正十九年(1359年)改为安南府,不久改为处州府。明景泰三年(1452年)起,处州府辖丽水、松阳、缙云、青田、遂昌、龙泉、庆元、宣平、云和、景宁10县。清宣统三年(1911年)11月,辛亥革命后成立处州军政分府。民国元年(1912年)撤消处州军政分府,由浙江省都督府直辖县,民国3年(1914年)设瓯海道管辖,民国21年(1917年)撤消瓯海道改为省直辖县,民国21年(1932年)6月设第十一、十二县政督察区直辖,民国24年(1935年)6月改为丽水行政督察区,民国25年(1936年)4月改为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37年(1948年)4月改为第六行政督察区,同年7月改为第七行政督察区,辖丽水、松阳、缙云、龙泉、庆元、宣平、景宁、云和8县。1949年5月丽水解放,8月设浙江省第七专区,10月改为浙江省丽水专区。1952年1月撤消丽水专区,各县分别划归温州、金华、衢州专区管辖。1963年5月恢复丽水专区,辖丽水、青田、缙云、遂昌、云和、龙泉6县。1968年11月建立丽水地区革命委员会。1973年恢复庆元县。1978年9月,撤消丽水地区行政公署。1982年1月恢复松阳县。1984年6月恢复景宁县,改名景宁畲族自治县。1986年3月撤消丽水县,建立丽水市。1990年12月撤消龙泉县,设立龙泉市。2000年7月撤消丽水地区行政公署,设立地级丽水市。

(二)时代变迁与文化积淀

丽水历史悠久,据遂昌好川遗址、龙泉市牛门岗、松阳县阴岗山和莲都区后铺出土文物鉴定,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劳动生息。隋开皇九年分松阳县东乡建括苍县(今丽水市区)。建处州,辖括苍、松阳、永嘉、临海、安固、乐成等六县。开皇十二年改处州为括州。唐分括苍及永康县地建缙云县,隶属婺州。唐779年,改括州为处州。宋1276年,元将占领处州,设总管府于丽水,次年青田季文龙等聚众收复处州城。清1911年,成立处州军政分府。民国元年1912年,撤处州军政分府,各县直属省都督府。1949年,5月8号-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解放丽水地区。

相传战国时欧冶子始创龙泉宝剑。龙泉青瓷始于五代,盛于南宋,龙泉市大窑有“瓷都”之称。青田石雕始于六朝,浙江博物馆还藏有六朝殉葬的青田石雕小猪。唐朝,松阳县马鞍山产银矿。宋朝,遂昌县银矿采冶已具相当规模,每年上交3-8万两。明朝,产品有丝、布、纸、靛、漆、铁、银、桕、烛、青瓷和图书石等;龙景庆一带由吴三公发明砍花法,开始世界人工种植香菇的历史,香菇由此发源。清末,现代工业开始兴起,光绪三十年(1904),丽水县集资创办利用织布公司。民国四年(1915)在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景宁惠明茶和丽水麦秆剪贴画获金质奖章,青田石雕获银质奖章,龙泉雕制文具盘、花榈木刀和花榈押字板楹联获铜质奖章,丽水白粗布获农商部奖证。民国十年和十一年,龙泉高档细白瓷先后在美国费城和芝加

丽水市旅游发展规划(2005-2020)

丽水市旅游局

- 4 - 浙江大学风景旅游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哥评比会上获一等奖。抗日战争时期,浙江铁工厂迁入,并创办一批工厂,是孕育现代工业的胚胎;上海稻香村食品店、杭州天香楼酒家等一大批商店迁入,商业繁荣一时。龙泉县城被称为国统区的“小上海”;遂昌、龙泉、云和战时经济实验县和8个经济实验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荒种粮植桑,扩大冬种面积,取得显著成绩。

(三)人居环境与地方风俗

莲都区是浙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53省道、330国道复线、金丽温铁路、金丽温高速公路和近在咫尺的温州机场构成便利的交通网,融入了浙江省4小时经济圈。莲都区以及丽水市大部分地区民间风俗源远流长,历代传承。旧俗中封建意识、迷信色彩浓重。“五四”运动后,宣传破旧俗、行新风,影响较大。建国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大力提倡移风易俗,各种迷信旧俗逐渐废除。现仍留存的习俗有:春节、元宵、接春、社日、清明、立夏 、端午 、天贶节 、七夕 、中元节、点街灯 、中秋 、重阳 、冬至 、祀灶神、除夕等习俗。饮食上主食日食三餐,昔城镇及平原地区以食大米饭为主,山区以粗杂粮为主。农忙时加食点心。菜肴多素食,以青菜、豆腐为主,有腌、酱、干制蔬菜习俗。莲都区还是畲族聚居地,现设有老竹、丽新两个畲族乡镇。

龙泉市位居浙江西南要道,东邻云和、景宁县,南连庆元县,西界福建省浦城县,北接遂昌、松阳县,现有龙丽高速公路在建,森林覆盖率达77.4%。近几年加强城市软硬件建设,城市环境整洁,服务设施齐全。龙泉物产丰富,并使其风土人情、民风习俗大多数融于风物特产之中,形成了独特的青瓷文化、宝剑文化、香菇文化、节庆文化和饮食文化。龙泉的民间活动丰富多彩,历史渊远流长,除有些民俗活动与其他地方大同小异外,还形成了自己地方的独特风情,如石马正月十五龙灯节、安仁元宵板龙节,龙渊端午龙舟节、凤阳山七月十六庙会和龙泉重阳登山节、约定俗成,年年如是,是可开发的旅游资源。

缙云县境内多山,村庄分散,规模小。村庄选址大多靠山、临水、背风、向阳,村口常有水口山,无山亦养护茂林大树,传统讲究“藏而不露”。缙云地方风俗除传统节日如春节、立春、元宵、清明、立夏、端午、六月六、中元、中秋、重阳、冬至、除夕外,地方风味和重阳祭黄帝也是其一大特色。缙云的地方风味主要有索面卵、缙云羹、缙云烧饼、缸覆笋、真尿卵、缙云蕃薯、黄花菜、好溪玳瑁鱼等。“永康萝卜,缙云蕃薯”是浙中一带流传的古老俗语。黄花菜在缙云种植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蟠龙种,肥大肉厚,产量居全国第二。“缙云”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别称。鼎湖峰相传是黄帝觞百神后驾龙飞仙之处,黄帝祠宇的前身为缙云堂,在仙都山苍龙峡内,是古代公祭始祖之地。对黄帝的祭祀,分清明民祭,重阳公祭,现每年九九重阳节定为仙都旅游文化节,黄帝公祭仪式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

松阳县民风质朴,自古尚节俭,不事华侈。以赋落人后为耻,尊师重教,好健讼,安土重迁。历代以来,北方的士族、庶民受战乱的影响纷纷迁入境内,有叶氏、赖氏、纪氏、项氏等族,后发展成大族。境内居民以汉族为主,有畲族分布于山区。大姓巨族、少数民族聚居一地,宗族亲友关系甚笃,保存着互助互济的遗风,具有较强的凝聚力。 松阳县内各地的风俗,有所不同,稍

有差异,通行的农历时节,大致有春节、元宵、正月廿、清明、立夏、四月八、端午、六月六、七夕、七月半、八月半、重阳、腊月、冬至、除夕等节日。另外大竹溪、小竹溪的元宵摆祭较有特色。 松阳县城以每旬一、六为传统市日。清、民国时期值迎太保、城隍戏两大庙会,四方商贾云集县城,集市贸易十分兴旺。自然形成的专业集市有牛行、仔猪行、鸡鸭行、竹木行、山货行、土纸行及烟、柴、米行。每旬一、六这些集市贸易行一直保留至今。旧时,松阳城乡除庙会、社戏外,有三十六种戏、禁山戏、开桥戏、开谱戏、暖房戏,其中县城八月间戏连演36天,民间演艺松阳高腔流传至今。

遂昌民居、村落多选择依山傍水,避风向阳之处。60年代前,住房多为泥木结构的直头三间、三间两厢、五间两厢等住房。70年代后,砖木结构居多。80年代,流行钢筋混凝土砖砌直角式平顶三层楼。90年代,房屋外观多以釉面砖装饰。遂昌的传统节日有刷尘、送灶神、除夕、春节、元宵等。城隍庙是遂昌百姓传统节日活动的场所,城隍老爷、蔡王老佛兜受遂昌百姓崇拜,常年香火不断。元宵节,城隍庙有祭祀活动。每年正月,遂昌还举办灯会。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汤显祖在遂昌任五年知县,在任期间,勤政爱民、为官清廉,并完成《牡丹亭》等作品,对当地百姓影响较深,现在还保留了类似昆曲的民间演艺石练十番。1935年5月13日,以栗裕为师长,刘英为政委全师500余人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入遂昌县境,辗转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建立起以王村口为中心,纵横百余公里的浙西南游击根据地,王村口镇因此也保留了众多的革命遗址遗迹,1997年8月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使之成为浙江省“红色古镇”的核心代表,已成为省内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遂昌同时也是畲族聚居的一个区域,1985年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三仁畲族乡。

云和人古朴、淳厚、好客的民俗是云和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源出华夏,承续瓯越。随着经济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发展,不断由广大人民创造出农作、育林、撑船、放排、饲养、饮食、服饰、生育、丧葬、灼火、婚嫁、寿庆、建房、砌灶、传统节日、时令节日、宗族、结社、迷信等独特的生活习俗。但是随着历史的推移,社会的发展,许多习俗也在不断的演变中,而那些带迷信色彩的习俗也渐渐淡出生活的舞台。云和“新米节”俗称“尝新米”。5月“卯”日,6月“辰”日为新米节,近年亦有改作何日新谷登场就何日尝新的。歌曰:“冬日间日日娶亲,夏日来日日尝新”。新婚媳妇回娘家,邀请长辈来家尝新。新婚夫妇栽种的瓜果豆菜,都等到新米节收获,供娘家人品尝。娘家人到得越多,新媳妇越体面。倘届时新谷未熟,煮新米饭则以三株谷穗和陈米一起煮之。新米饭要请长辈先尝,米汤先给牛喝,认为新谷收成有牛的功劳。云和新米节寄物寓情,托言兆彩,符合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心理。

庆元自古就有着反封建、反压迫的光荣革命斗争传统,明代叶宗留领导的“矿工起义”,清代吴昌彬兄弟领导的“山岱造反”都曾震撼封建皇朝,光耀史册。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在庆元竹口、斋郎等地浴血奋战,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撒下了革命的火种。老一辈革命家粟裕、叶飞、刘英等都在庆元指挥过战斗,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业绩。为此,1988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庆元为“革命老区县”。生态环境优越,2004年被国家环保局评为全国生态环境第一县。县内盛产香菇,栽培香菇的历史悠久,是中国香菇原产地。至今许多地方仍保

丽水市旅游发展规划(2005-2020)

丽水市旅游局

- 5 - 浙江大学风景旅游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留有古老的习俗,如二都戏、迎仙会、菇神庙会等,部分地区除祭拜吴三公外,还祭拜五谷仙、药王、真武、观音旅、土地、城隍等民间神氏,有在节庆日制作社馃、黄馃、辣椒糟、浸芋、菜卤、筒笋、鸡蛋糕、烧梅、山须、肉丸、鼠蜡等地方食品。

青田人古朴、淳厚、好客的民俗是青田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源出华夏,承续瓯越。随着经济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发展,不断由广大人民创造出农作、育林、撑船、放排、饲养、青田石开采、饮食、服饰、结婚、生育、丧葬、坦吹火筒、婚姻、建房、砌灶、传统节日、时令节日、宗族、结社、迷信等独特的生活习俗,还有敦厚淳朴、重人情侨俗。但是随着历史的推移,社会的发展,许多习俗也在不断的演变中,而那些带迷信色彩的习俗也渐渐淡出生活的舞台。侨俗大都寄托对侨胞的美好祝愿,表达对乡亲的深厚情谊。乡人出国,亲友赠送礼物叫“送顺风”。出国者动身前讨彩发兴叫“发彩头”,上车前,喝一碗红枣莲子汤,红枣喻“红早”、祝愿早点红火,莲子喻“莲花结子”,祝愿开花结果,前程美好;上车时随送柑桔,柑与根谐音,寓意不忘根本,桔与吉相近,表示大吉大利。青田侨俗寄物寓情,托言兆彩,符合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心理。青田龙现村的“稻鱼共生”系统(稻田养鱼)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全球首批、亚洲唯一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景宁是浙江畲族的主要聚居地。畲族吃热锅,逢年过节吃糍粑。畲族妇女一直不缠足,山间劳动、赶集或走亲戚,喜欢戴精致美观的斗笠,结婚或出门做客是戴凤冠,后脑盘发髻,头顶置银箔包的竹简。畲族的住房选择向阳避风近水源之处。屋边村口栽树种竹。男女老少皆有烤火习惯,称灼火。实行一夫一妻制。同姓原则上不通婚。由于姓氏较少,同姓不同支族也可嫁娶。婚嫁有女嫁男方,男嫁女方,做两头嫁以及子媳缘亲等方式。畲乡人自古以来古朴、淳厚、热情、好客的民俗是畲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源出华夏,承续瓯越。随着经济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发展,不断由广大人民创造出农作、撑船、饲养、饮食、服饰、生育、丧葬、婚嫁、祭祖、建房、砌灶、三月三、传统节日、时令节日、宗族、婚礼、迷信等独特的生活习俗,还有敦厚淳朴、重人情的畲乡风习俗。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许多习俗也在不断的演变中,而那些带有迷信色彩的习俗也渐渐淡出生活的舞台。畲族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其中民歌是畲族的口头文学,素来以歌叙事,以歌抒情,在节庆、丧葬、劳动场合及日常生活当中都有不同的演唱形式。《高皇歌》是畲族的祭祖歌,是畲族人以歌传史的代表作;畲族舞蹈主要留传于丧事、祭祀与传师学师活动中,现今也开始出现反映新生活的内容;畲民善刺绣和编织,旧时新娘出嫁衣、鞋、围裙及系腰彩带都绣有别致的图案花纹,美观雅致。畲族的饮食也富有特色,一年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吃热锅,锅内以萝卜、笋干或青菜垫底,上铺豆腐及肉片。节日主要有除夕留火种、二月二种竹、清明送农具、四月八牛生日、六月尝新米等。畲乡的婚嫁、选种、祭祖等一大批传统的生活习俗已搬上歌舞银幕的舞台,成为畲乡风情的歌舞剧,代表作《畲山风》曾参加了日本演出、晋京演出,并多次受到中央、省、市领导的好评。

四、经济社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丽水市的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跨越,国

家级贫困县景宁,省级贫困县青田、云和顺利实现脱贫目标。特别是近几年来,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2004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64.5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4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7.5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2.19亿元。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6:44.7:37.7。全市人均GDP 为10582元(GDP1278美元);财政总收入26.3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1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5.74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74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4.13亿美元。

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环境也有了较大改善。金温铁路贯穿全市,与温州机场和万吨级海港紧紧相连。金丽温高速公路丽水至金华段已正式通车,丽水至温州段高速公路以及丽龙(泉)、龙(游)丽高速公路将分别在明年和后年建成;投资50多亿元的滩坑水电站进入移民阶段;交通、电力和邮电通讯瓶颈制约状况得到初步缓解;市政建设力度加大,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着力打造“艺术之乡、浪漫之都、休闲胜地”的城市形象,逐渐把丽水建成一个集区域性教育中心、医疗中心、交通枢纽、商贸物流、特色文化、旅游胜地等六大城市功能的中心城市。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4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89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21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189.54亿元。

教育“两基”得到巩固,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区域特色文化的创建日益受到重视,通过充分挖掘丽水摄影、巴比松油画文化和黄帝文化、剑瓷文化、石雕文化、华侨文化、畲族文化的内涵,整合形成了绿谷文化。丽水是中国第一个“摄影之乡”,摄影等文艺创作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中国摄影艺术展未来10年、连续五届将在丽水举办。

丽水极具后发优势。以纳爱斯为代表的地方工业迅速发展,形成以竹木加工、电力、钢铁、采矿、医药、造纸、鞋革、羽绒、机械、五金为支柱的特色工业体系。食用菌、水干果、茶叶、高山蔬菜等绿色食品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绿色经济、绿色产业、绿色产品不断集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文明安定,生活环境日益完善。全市围绕把丽水培育成浙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要求,深入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绿色兴市”发展战略,发展绿色经济,培育优势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朝着与全省同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迈进。

丽水市旅游发展规划(2005-2020)

丽水市旅游局

- 6 - 浙江大学风景旅游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第三章 旅游产业发展的资源支撑

一、市域旅游资源概况

(一)资源丰度及其构成

在浙江省旅游局组织的全省旅游资源普查中,丽水市共认定2365个旅游资源单体。单体类型覆盖了全部8个主类,31个亚类中的29个,占93.55%,155个基本类型中的120个,占77.42%。在亚类中,仅缺河口与海面、冰雪地两种。8个主类中,按资源单体的数量从多到少排序,依次为建筑与设施类(982个)、地文景观类(629个)、生物景观类(212个)、水域风光类(195个)、旅游商品类(116个)、人文活动类(106个)、遗址遗迹类(97个)、天象与气候景观类(28个)。

(二)资源品质及其分类差异

丽水市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共计353个,其中五级25个、四级58个、三级270个。地文景观主类优良级资源单体110个,数量最多,占总数353个的31.16%,遗址遗迹主类优良级资源单体最少,仅占1.98%。在地文景观主类中,地质地貌过程形迹亚类优良级资源单体数量最多,计58个,占该主类总数110个的52.72%;水域风光主类中,瀑布亚类单体数量最多,计24个,占该主类总数41个的58.53%;生物景观主类中,树木亚类单体数量最多,计12个,占该主类总数20个的60%;在天象与气候景观主类中,天象与气候现象亚类资源单体数量为8个,各占该主类总数14个的57.14%;在遗址遗迹主类中,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亚类优良级资源单体占绝大多数,为85.71%;在建筑与设施主类中,综合人文旅游地、居住地与社区亚类优良级资源单体数量最多,均为31个,分别占该主类总数105个的29.74%;在人文活动主类中,民间习俗亚类优良级资源单体数量最多,共计16个,占该主类总数28个的57.14%。

(三)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

全市353个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分布在各个区县(市),但差异比较明显。其中缙云县最多,有66个,占全市优良级资源总数的21.09%,遂昌县、青田县、龙泉市、莲都区、景宁县也占相当大的比重,松阳县、云和县两县优良级旅游资源数量相对较少。

二、资源特色与比较优势

(一)资源总量丰富,高品位资源单体较多

全省旅游资源普查结果表明,丽水市是浙江省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全市五级旅游资源单体数仅次于杭州(41个)、宁波(27个)和绍兴(26个),与温州和金华两市相同。众多的旅游资源单体特别是优良级单体的存在,为丽水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源支撑条件。

(二)资源分布广泛,各地都有发展旅游业的条件

丽水市2365个旅游资源单体分布在全市9个区县(市),各区县(市)旅游资源的分布既表现出地域上相对集中的特点,又具有广泛分布的特点。表明丽水各地都具备了开发旅游资源和发展旅游产业的资源基础。

(三)区域比较优势集中在山水资源和民俗资源上

从浙江省、长江三角洲和全国范围看,丽水市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集中体现在山水资源和民俗资源两大方面。丽水的山水优势和民俗优势是整体优势而不是局部优势,因此在全市旅游明确大主题、树立总品牌的过程中,各区县(市)都应该而且也有条件作出各自的贡献。

(四)垄断性旅游资源是旅游开发保护的重要对象

丽水市有不少资源具有不同空间范围内的垄断性。景宁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也是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畲乡风情将成为全国特别是华东地区的旅游亮点;丽水堪称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山之都、水之源”,依托大面积的山水优势,将有望使丽水真正成为长三角地区旅游产品的“山水顶峰”;遂昌金矿、竹炭、青田侨乡文化、石雕、龙泉黄茅尖、宝剑、青瓷和庆元廊桥等,都有可能开发成为具有市场垄断性的优势旅游产品。

表3-1:丽水市旅游资源普查结果

丽水市旅游发展规划(2005-2020)

丽水市旅游局

- 7 - 浙江大学风景旅游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表3-2:丽水市五级旅游资源单体概况

表3-3:丽水市旅游资源集合区一览表

旅游城市推进旅游业发展工作计划

旅游城市推进旅游业发展工作计划 旅游城市推进旅游业发展工作计划 摘要: 一、指导思想全市旅游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41 号、省委11号、市委9 号文件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华文化游主题年活动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以XX 一、指导思想 全市旅游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41号、省委11号、市委9 号文件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华文化游主题年活动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以XX山为龙头,以XX湖为引擎,以三区三线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支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旅游发展理念,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努力推动旅游业突破性大发展,为开创山水一体大旅游新格局,把旅游业培植成为全市第二大支柱产业打好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全市旅游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和32%以上,其中境外游客13万人次,外汇收入429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0唏口29.8%;新增和提档升级A级旅游区5家,新增和提档升级星级饭店和星级农家乐100 家,全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突破12 万人; 旅游投诉结案率和满意率力争均达到100%,旅游安全生产责任死亡事故为零。 三、主要任务 为实现上述工作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抓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景区配套设施建设

1、抓好旅游项目规划和实施。按市政府即将批复的《XX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筛选旅游重点项目,积极申报,争取纳入省和国家项目库。 2、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支持加快XX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XX 新区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基本完成十大重点工程建设;完成XX XX修复、XX码头等十大工程,启动XX—级客运站等十大工程,形成东中西三大旅游板块。 3、配套完善一批项目。重点推进XX等项目建设,配套发展XX国际大酒店、XX大酒店等一批高星级酒店项目。高质量做好环一江两山旅游交通标识标牌二期建设工程。 抓政策引导,力推三线游持续快速升温 1、继续做好旅游一卡通发行。力争累计发行旅游一卡通达6万张。 2、完善三线游奖励政策。力争将原《实施细则》关于三线游的奖励标准由每人 1 0元调整到每人20 元,奖励资金纳入市政府旅游专项资金。 3、切实做好三线游促销等工作。精心策划包装三线游主题线路,充分发挥旅行社在拓展客源市场的主体作用,鼓励旅行社招徕外地游客,选择部分旅行社全力推介。创新制作三线旅游宣传品,继续抓好宣传品进宾馆工作。指导各县市区举办各类旅游节庆活动,培育三线旅游热点。 抓理念创新,积极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1、大力推进旅游与多产业融合发展。坚持用发展旅游的理念统筹相关产业的发展,用发展旅游的思路谋划社会事业的发展,主动把工作触角延伸到工业、农业当中去,把移民的内安后靠与旅游名镇、名村创建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开展生态文化旅游名镇、工业旅游示范点和星级农家乐等创建工作。 2、加强旅游产品深度开发。深入挖掘道教养生、道教音乐及吕家河民歌等地方文化资源,打造一批精品文化旅游节目。探索发展旅游房车、游艇、露营地旅游等旅游新业态。 3、推动旅游商品纪念品研发生产上水平上规模。巩固全市旅游商品大赛成果,对首

绍兴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绍兴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 第二条规划成果…………………………………………………… 第三条规划范围…………………………………………………… 第四条规划期限…………………………………………………… 第五条规划依据…………………………………………………… 第二章旅游发展条件与背景…………………………………………第六条旅游发展的比较优势……………………………………… 第七条旅游发展的战略机遇……………………………………… 第八条旅游发展的主要挑战……………………………………… 第三章旅游发展现状与问题…………………………………………第九条国内客源市场现状特征………………………………… 第十条入境客源市场现状特征………………………………… 第十一条旅游经济总量与贡献…………………………………… 第十二条旅游景区数量与结构…………………………………… 第十三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指导思想与战略定位…………………………………………第十四条绍兴旅游所处的发展阶段……………………………… 第十五条新时期旅游发展的战略任务…………………………… 第十六条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 第十七条旅游目的地性质与功能定位………………………… 第十八条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 第十九条旅游发展的战略步骤…………………………………… 第二十条近期发展的预期指标…………………………………… 第五章旅游品牌与产品体系…………………………………………第二十一条旅游目的地主题品牌………………………………… 第二十二条旅游目的地营销口号………………………………… 第二十三条旅游目的地重点支撑品牌…………………………… 第二十四条旅游节事产品开发…………………………………… 第二十五条旅游线路产品设计…………………………………… 第六章旅游空间组织与重点旅游区………………………………

[城市旅游,几个问题]对城市旅游规划几个问题的思考

对城市旅游规划几个问题的思考 摘要:在当前旅游行业中,城市旅游属于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完善的规划。因此,相关人员应该立足于城市规划中的问题,推动城市旅游产业的进步,为城市规划采取有效的措施与方法,为旅游行业的进步打下扎实的基础。本文简单分析了城市旅游规划的必要性,并且深入探讨了城市旅游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城市旅游规划的有效方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旅游;规划;问题;方法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作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重视城市旅游规划,同时还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寻找适应城市发展趋势的有效措施,确保所在城市旅游行业的持续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城市旅游规划几个问题展开思考,具体内容如下。 1 城市旅游规划的必要性 1.1 完善城市文化建设 城市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与所处的环境会让城市居民产生一种自豪感,并且也会使人们自觉树立责任意识,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城市的建设与维护中。而且,进行城市旅游规划可以增强城市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城市的文明发展,全面提高市民的文化素养,从而为城市营造出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1.2 促进区域旅游业的进步 城市发展的关键方向属于某个区域发展的核心,科学的制定城市旅游的方案,这与区域的进步有很大的联系。因此,科学的制定城市规划的方案,分析城市规划的内容,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城市旅游行业的影响力与作用。同时也会直接推动区域旅游产业的全面进步。在确保城市旅游业进步的前提下,创造出有利于区域旅游发展的条件,进一步推动区域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2 城市旅游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2.1 旅游规划水平不高 旅游规划在我国起步较晚,关于旅游规划可供借鉴的成功规划案例并不多,再加上旅游规划本身具有地域,文化差异,使得我国大多数旅游规划编制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免不了存在与环境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规划水平有待提高。 2.2 旅游规划中科学性匮乏 我国大部分旅游规划仍属于感性规划。具体表现为:原则多,实质内容少。旅游规划停留于理论层面上分析,缺少具体的发展思路和策略,规划项目雷同类似,缺少地方特色,出现各地旅游区同一化现象;定性多,定量少。规划缺少有效的技术方法,以主观经验为主,

xxx县发展全域旅游

xxx县发展全域旅游 工作经验交流汇报材料 发展全域旅游,是精准脱贫、富民强县的有效途径。今年以来,我县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京张联合申奥”等重大战略机遇,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以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县”为目标,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为切入点,以天下裘都、董子故里、移民之乡、革命老区、道德高地、生态之城“六张名片”为抓手,合力谋划全域旅游,联动推进“七要素”建设,1-6月份旅游收入累计8.12亿元,同比增长46.04%,累计接待人次109.7万人次,同比增长26.89%,全县旅游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旅游业综合效益逐步提高。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以创新的机制推动全域旅游。为全力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推动我县旅游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及旅游产业要素建设工作,成立了由县长xxx任主任的县全域旅游发展委员会,发展委员会下设“食”、“住”、“行”、“游”、“购”、“娱”、“美丽乡村”七个要素建设工作专班,由县政府各分管领导具体牵头负责一个要素建设,每个要素建设明确一个牵头单位,各牵头单位根据《xxx县关于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及旅游产业要素建设工作方案》出台了具体工作方案。

县全域旅游发展委员会对照《xxx县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指南》中明确的6个必备条件、10项评分指标,我们逐一作了落实分解,细化到责任单位、明确到时间节点。 (二)推动项目建设,丰富旅游产品。发展全域旅游,必须加强旅游供给侧改革,提供更多更好的旅游产品。以绿为韵,做足生态文章,形成了“两河、两湖、四廊、多园”的整体布局。两河:沿索泸河、卫千渠布局城市南北向绿色廊道和滨水休闲绿带。两湖:利用索泸河沿线低洼地带布局城市内湖,结合内湖建设南湖公园、北湖公园。四廊:就是建成了城西索泸河生态走廊、防护绿地生态走廊、城中卫千渠生态走廊和城北防护绿地生态走廊。多园:已建成董子公园、南湖公园、北湖公园、生态公园、滨河公园、移民文化园、怡园等七座大型公园,李武社区公园、南关社区公园正在加快建设。以水为脉,做足“水”文章。充分发挥卫千渠、索泸河穿城而过的独特优势,建湖留水、依水造景、联景成园,打造自然、亲水的魅力景观带,河道绿化普及率达到95.71%,水岸线自然化率达到81.3%。以文为魂,做足“文化传承”的文章。强调注重历史文化传承,精心建设载体,在园林景观中体现董子、移民等标识性人文元素。规划建设了董子公园、董仲舒艺术碑廊、移民文化园、大原书院、民俗文化步行街等主题景观。极大的丰富了我县的旅游产品。 (三)打造精美乡村旅游线路。将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

三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三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2006年,巅峰智业受三亚旅游产业发展局委托对三亚市进行旅游发展规划。 项目涵盖海南省三亚市,是中国乃至世界热带海洋旅游资源最丰富、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被誉为“中国的度假天堂”,被世界旅游组织称为“中国度假旅游的金字塔尖”。重点规划三亚市1919平方公里行政区域范围,统筹规划“大三亚旅游圈”的乐东县、陵水县、保亭县,概要规划“琼南国际旅游度假协作区”的万宁市、五指山市。项目核心资源包含阳光、沙滩、海水、绿色、空气被誉为三亚五大要素资源。

着重盘点三亚旅游资源,盘活存量资产,聚合内聚能量,努力迎合——激发——引导市场需求,构建三亚旅游吸引物体系,以及相关的产业配套支撑,总体营建国际一流水准的旅游目的地。根据三亚的品牌诉求,针对不同市场层面,设计三亚的旅游形象体系,多维度地营销三亚。高标准地设计三亚的旅游管治和服务体系,使高质度假休闲旅游和品质服务达到最佳的结合。 总体将三亚打造成为一个国际一流水准的,集度假、观光、节会、康体等于一体的,融“山、海、城、田、岛、泉、林、园”于一身的具有鲜明热带海洋文化特色的高品质、高标准、高效益的度假旅游目的地,成为举世闻名的度假天堂。

发展定位于“美丽三亚·度假天堂”。核心创意包括动态资源观:在“新资源观”指导下,对关系到三亚旅游业发展的各类显性资源、隐性资源进行盘存梳理,同时对资源在未来的演变及其现实价值、市场吸引力、开发难易度、投资开发的可能性与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综合分析与评估;核心竞争力模型:深度导入国家竞争力模型分析理论,利用波特“钻石模型”和IMD模型分析,创造性提出“旅游地核心竞争力模型分析”理论研究影响三亚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成长的因素。 在充分研究我国旅游规划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三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海南对三亚旅游发展提出的现实要求,本次规划将采用“三维规划”的概念模式。

文化旅游发展计划

文化旅游发展计划 文化旅游发展计划范文 文化事业和旅游产生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全区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新姿态、新作风、新思路,努力实现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新跨越。 今年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市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紧紧围绕我区“一二三六”经济发展布局,以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区为目标,确立“深化事业、推进产业、发展旅游、强化管理、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多方利用区域丰富的文化资源,构建完善的文化事业体系和文化产业格局,为努力打造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相互交融的高品位、多样化、开放型的文化强区,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文化和旅游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努力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增强文化工作的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在提升区域文化品位、完善文化设施、发展基层文化、提高精品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今年主要工作目标是:群文工作:举办100场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活动;培训各类文艺骨干100名;新增各类文艺团队20支;举办各类培训讲座1000人次;创作文艺作品100个,获市级以上各类奖项10个。 旅游工作:完成文脉挖掘、整合、利用和推介;完成“龙飞渡跸”牌坊、“天子津渡”遗址公园规划设计工作;做好义和团吕祖堂坛口遗址整合开发;完成*旧址搬址,推进施工建设。 文物文博工人: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积极搞好《*历史文脉》编撰工作;完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收集和整理。 市场管理工作:在引导、规范、发展和繁荣方面下功夫,积极营造服务全区经济的良好氛围;引进文化企业1-2个,实现税收100万元。 一、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设施载体建设工程。 1、积极推进区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图书馆、文化馆做为重要的国有文化阵地,无论是提升区域文化品位,还是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都具有重要作用,按照文化工作“四基”要求,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尽快落实图书馆(文化馆)的新馆建设。 2、启动*机器厂旧址的落架大修工作。本着保护文物,传承历史文脉,发展旅游产业的原则,协调、监督设计、维修单位如期进行落架大修各项工作。 3、全面完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积极发挥我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优势,利用网上资源、多媒体技术开展网上浏览、讲

全域旅游思维下的叙永县旅游发展规划精编版

全域旅游思维下的叙永县旅游发展规划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为适应新形势下旅游发展需要,推进叙永县旅游产业发展,叙永县于2014年6月邀请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专家,对叙永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以期优化叙永县旅游业发展的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局,安排旅游业发展优先项目,切实地指导未来叙永县旅游产业的发展。本规划中,绿维创景运用全域思维进行县域旅游发展规划,旨在将叙永县打造成蜀南边城山水田园休闲避暑度假目的地、中国旅游强县。本项目得到了甲方和专家高度认可,于2014年12月顺利通过评审。 一、项目概述 叙永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云贵高原北端,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国家级贫困县,农业主要以种植烟草为主,曾是煤矿型资源城市,随着煤炭开发,资源逐渐枯竭,产业亟需转型。 叙永县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古迹和自然景观,风景名胜众多。它拥有山岳、竹林、悬瀑、溶洞、温泉等诸多生态资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画稿溪;拥有春秋祠、雪山关等人文景观;养育了熊文灿、黄方等历史名人;红军四渡赤水时曾辗转于此,红色石厢子会议在“鸡鸣三省”召开;拥有苗族、彝族聚居地,民族风情浓郁;旅游商品和特色饮食独树一帜。叙永县生态资源类型多样,具有良好的休闲度假基础,人文资源极具开发潜力与开发价值。 二、难点聚焦 叙永县旅游发展处于空白阶段,如何在区域范围内一举成名?叙永周边赤水、古蔺、合江、兴文旅游发展如火如荼,且面对同质资源竞争情况下,叙永旅游如何突围?叙永县应以怎样的角色,应对日趋成熟的旅游大格局?青山绿水、边城古韵,如何变成真金白银? 三、总体定位 项目组通过对叙永县旅游SWOT分析,将本项目定位为紧抓旅游发展新阶段的大时机,以满足川渝市场客群避暑需求为前提,依托叙永县画稿溪、任家洞、卫星水库等山水生态资源,乡村田园景观,及南部高海拔地理地势、凉爽的气候条件和高负氧离子含量,以厚重的“边城文化”为特色,紧扣“避暑”核心主题,构建集山水观光、高山避暑、田园休闲、度假养生等功能于一体的蜀南边城山水田园休闲避暑度假目的地。

某城市旅游发展规划

说明书目录 第一章导言-------------------------------------------------------1 1.1项目由来与本规划的意义-----------------------------------------1 1.2规划围、性质与期限-------------------------------------------2 1.3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2 1.4规划任务-------------------------------------------------------3 1.5规划方法-------------------------------------------------------4 1.6规划依据-------------------------------------------------------4 第一篇某市旅游产业发展系统分析----------------------------------6 第2章某市旅游业发展现状-----------------------------------------6 2.1某市国民经济概况---------------------------------------------6 2.2 某市旅游业发展现状------------------------------------------6 第3章旅游资源分析------------------------------------------------7 3.1旅游资源构成---------------------------------------------------7 3.2旅游资源特点与总体评价-----------------------------------------9 3.3旅游资源开发方向与开发序列------------------------------------10 第4章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11 4.1客源市场开发影响因素分析--------------------------------------11 4.2客源市场预测--------------------------------------------------12 4.3客源市场细分--------------------------------------------------13 第5章某市旅游发展优劣机威分析(SWOT)--------------------------14 5.1优势----------------------------------------------------------14 5.2劣势----------------------------------------------------------15 5.3机遇与挑战----------------------------------------------------15 第二篇某市旅游发展规划-----------------------------------------17 第6章某市旅游发展战略------------------------------------------17 6.1战略定位------------------------------------------------------17

旅游业发展规划范本

上海市浦东新区“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纲要版 第一章本规划编制的背景、任务、作用与目的 一、规划背景 浦东新区功能定位及相关产业发展面临新的历史转折和机遇。上海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浦东在更高起点上实现快速发展的要求和“一个作用、三个区”的新定位为现代服务业在更高能级上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先导性产业、同时作为浦东“1+4+4”现代服务业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发展同样面临着新的机遇。而另一方面,浦东旅游业经过“九五”、“十五”期间市场驱动下的超常规发展后也开始进入平稳期,并同时暴露出超常规发展所伴随的一些问题,旅游业自身也有借助新的机遇实现能级提升和开拓性增长的内在要求。基于对上述背景的认识开展本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规划项目 《浦东新区“十一五”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其中包括住宿业发展规划(参见《上海市浦东新区旅游住宿业发展专项规划》)。 三、作用与目的 根据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指导浦东旅游产业发展、引导社会旅游资源配置、决策重大旅游项目安排;确定浦东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目标、产业布局、规模、速度以及具体对策、措施,为未来五年内浦东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宏观指导性意见。

第二章浦东新区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一、发展现状与成绩 1、成绩和经验 初步确立了旅游业产业地位。2005年,浦东新区旅游业景点、旅行社和宾馆三大行业共接待游客1650万人次,“十五”期间年均增长7.5%。2005年,三大旅游行业实现营业收入57.71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22%。2005实现旅游总收入202亿元,根据市统计局提供的经验数据,浦东旅游增加值约占GDP比重为3.6%(低于当年上海市相应比重6.4%),占新区第三产业比重超过7%,基本实现了“十五”旅游规划确定的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目标定位。 形成了良好的旅游接待能力。截至2005年底,在浦东注册的旅行社83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3家,国内旅行社70家,分别约占上海市总数的11.9%和20.72%。共有各类宾旅馆470家,客房23524间,床位40,076张。其中高星级宾馆28家,客房8626间,占上海市总量27.5%。拥有万豪、凯悦、洲际、喜达屋、雅高、香格里拉等6家全球知名的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旗下共13个国际著名酒店品牌。拥有14个主要旅游景点,其中国家4A级景点4家,占上海市总量23.5%。形成了良好的旅游接待能力。 建成了相对成熟的陆家嘴—花木都市综合旅游会展板块。经过“十五”期间的继续开发,陆家嘴-花木地区基本形成了景点相对集中、旅游服务设施比较齐全、能在空间上产生集聚效应的旅游板块。同时区域集中专业会展场馆和高星级宾馆为主的会展场馆面积已超过15万多平方米,形成了相对完备的会展基础和接待设施体系。2005年,该区域接待游客近1500万人次,举办各类会议1500多次,出租展览面积237.87万平方米,占上海市总量63%,奠定了作为重要会展城区

广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广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 发布时间:2017-02-15 来源:中国网 全域旅游是广西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方向,是新时期广西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是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的全新发展模式。 广西壮族自治区 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7-2020) (征求意见稿) 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 2017年1月 目录 一、背景分析 (1) (一)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5) (二)国内全域旅游的探索与实践 (7) (三)广西全域旅游发展探索与实践 (8) 二、总体思路 (14) (一)指导思想 (14) (二)基本原则 (15) (三)发展目标 (17) (四)发展思路 (20) 三、主要任务 (22) (一)双创融合,同步推进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22 (二)党政主导,构建现代旅游治理体系 (22) (三)产业互融,促进旅游产品体系融合发展 (24) (四)补齐短板,提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水平 (34)

(五)破除壁垒,促进旅游消费提升 (38) (六)强化监管,促进市场规范有序 (41) (七)精准施策,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富民 (43) (八)全域整合,构建开放的旅游营销体系 (46) (九)外引内联,培育市场主体和龙头企业 (48) (十)全面开放,实现旅游外交突破 (49) 四、保障措施 (51) (一)加强组织领导 (51) (二)完善利益机制 (51) (三)部门协调推进 (52) (四)推动多规合一 (52) (五)加大财政投入 (52) (六)强化政策扶持 (53) (七)加强队伍建设 (55) (八)强化监督考核 (55) 一、全域旅游概念 (一)全域旅游基本内涵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专栏1 全域旅游的内涵特征 五个鲜明特征: ◆全域优化配置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充分发挥旅游带动作用 ◆全域按景区标准统筹规划建设 ◆围绕适应旅游发展“两个综合”需求,构建全域大旅游综合协调管理体制

XX市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XX市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01-2020) XX市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2001-2020) 1 规划期限与规划区 1.1 规划期限与分期 (1)规划期 2001年-2020年 (2)分期近期:2001-2005;中期:2006-2010;远期:2011-2020。 1.2 规划区 XX市域(市区及辖县) 2 旅游发展动力与供求趋势分析 2.1 主导旅游吸引分析 (1) 观光型资源吸引范围主要是粤东地区,可波及外围市县及港澳地区。 (2) 度假型资源开发粗放,产品体系没有形成,主要是粤东地区及部分港澳客源。

(3) 娱乐和购物型旅游产品没有形成,吸引范围以本市为主。 (4) 宗教文化型旅游点吸引范围以粤东为主,缺少影响较大的区域性或大区性宗教胜地。 (5) 商务公务型是远程旅游吸引的主体,波及范围广阔。但在硬件和软件上都比较脆弱。 目前XX市旅游业以城市旅游为主体,旅游发展的主动因素是商务和公务型旅游吸引要素;旅游景点和其他旅游吸引物是本地和部分外地客人的吸引源和活动载体,是旅游发展的补充性动力。但XX市的旅游资源具有良好的可开发性和可组织性,建设高品位的观光度假产品的条件是好的,可望观光度假产品在规划中远期成为主动力之一。 2.2 旅游需求趋势分析 (1)将继续面对巨大的商务旅游需求。文化旅游资源对海外潮籍侨胞具有强烈的吸引。(2)以粤东客源为主的广东省内旅游需求旺盛。 (3)XX城市商务、公务、会议、探亲等类型旅游者的观光休闲需求具有可引导性。 3 旅游发展战略 3.1 战略思想 围绕着建设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和旅游强市的战略目标,依托海港商埠、著名侨乡和经济特区的区域优势,发掘潮汕文化特色,充分利用已经形成的设施条件和发展机遇,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规范,培育大旅游发展的整体动力和发展环境,推动政府主导型向政策导向型的机制转变,实施精品战略,保障供给,引导消费,提高旅游行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致力于创造旅游业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将XX建成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直接旅游目的地,力争在规划远期使旅游业真正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旅游强市。

惠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

惠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 惠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 ,2008—2020, 【总文本?简本】 惠州市旅游局 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2008.07 《惠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 编制工作组 组长 保继刚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旅游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副组长徐红罡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博士项目助理 罗秋菊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博士成员 保继刚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教授、博导 徐红罡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导 罗秋菊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博士 杨云中山大学旅游学院讲师、博士 杨彦峰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博士生 丁绍莲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博士生 王永海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硕士生 王利伟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硕士生 李杰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硕士生 周丹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硕士生

代姗姗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硕士生 何然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硕士生 林敏慧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硕士生 目录 目录 导言...................................................................... . (1) 1 规划背 景 ..................................................................... (3) 2 规划理 念 ..................................................................... (3) 3 规划目 标 ..................................................................... .................................................................. 4 第一章惠州市旅游发展背景分 析 ..................................................................... . (5) 1 惠州市旅游发展回 顾 ..................................................................... . (7)

2016—2020年某市某区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论 (3) 一、规划背景 (3) 二、规划范围与规划内容 (4) 三、规划编制依据 (4) 第二章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6) 一、旅游发展回顾 (6) 二、“十三五”旅游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14) 第三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17) 一、指导思想 (17) 二、基本原则 (17) 三、发展目标 (18) 第四章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 (20) 一、大力推进两大旅游产业带开发建设 (20) 二、积极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28) 三、“十三五”XX旅游建设项目 (30) 第五章旅游产品体系建设 (36) 一、旅游产品体系 (36) 二、游览线路组织 (42) 第六章旅游市场体系建设 (43) 一、目标客源市场定位 (43) 二、旅游总体形象 (46) 三、市场营销策略 (46)

第七章旅游产业配套体系建设 (48) 一、旅游交通 (48) 二、旅游住宿 (49) 三、旅游餐饮 (50) 四、旅行社 (52) 五、旅游商品 (53) 六、旅游娱乐 (55) 第八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6) 一、加强市区两级政府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56) 二、推出鼓励发展旅游新业态的优惠政策 (56) 三、做好对旅游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 (56) 四、加强对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57)

第一章规划总论 一、规划背景 “十三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既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也面临宏观环境变化的严峻挑战。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全面小康社会的消费需求及少数富裕阶层的消费需求将不断升级,旅游休闲度假将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与之相适应的是一批宜居型生态城市的兴起。同时全球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加剧,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趋势也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自2012年成立XX区风景旅游局以来,XX区旅游业发展逐渐步入正轨,在旅游规划、招商引资、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2013年,XX区召开第一次旅游工作会议,明确了提出建设省级旅游度假区和X西南旅游集散中心的战略目标,并提出打响XX画乡、风情东西、城市温泉、乡村旅游四大品牌的具体举措。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三五”,XX区要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在调整经济结构、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社会就业和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按照XX 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做精农业、做强工业、做大旅游业”的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信心、促转型、扩总量、保增长”为主线,用发展的眼光及创新的角度,认真审视XX区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刘馥馨:全域旅游理论与实践

Part1:大势所趋 国家经济大势。我国现在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处于L型下行的趋势,传统的投资和出口的两匹马车已经乏力,消费成为我国拉动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的驱动力,旅游也成为除了人们日常开支和教育之外最大的消费热点,旅游产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全域旅游在这个大风口下是势在必行的态势,本身也是旅游产业改革的一个重要战略抓手和举措。

规划转型需要。目前规划业面临着“规划规划墙上挂挂”的困境,所有规划中50%以上是政府解决不了的,是要依托市场的主体解决这个问题,同时还需要其他局厅办委的配合,因此希望通过全域旅游对资源,对政府体制机制的改革促进旅游规划、旅游咨询业务的进一步落地,这个过程中巅峰有几个阶段的探索和尝试。 2009年,大连市旅游沿海经济圈产业发展规划中,胡晓冉首次提出了全域旅游的概念,这个阶段将全域旅游的概念充分融入到规划中,但仍然在停留在理论的研究中和概念的探索中;2012年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中,将市场主体与政府职能进行了剥离,完善了项目库和招商书,以解决引导市场发展的问题;2014年福建省旅游产业创新提审规划中,创新性将旅游产业政府应该发展的重要工作分解到了33个厅局,以便尝试将旅游的一些政府职能进行具体的落地;2016年11月海南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导则和认定标准,创新工作模式,将政府职能下放各厅办,而且具体到了指标的落实,让旅游规划以及提出的指导思路变得可以落地执行、跟踪考核,进行最后的验收。

Part2:全域之路 全域资源整合。在传统的旅游发展中,旅游开发集中于大山大水、历史文化遗迹等资源,现在227个5A级景区在数量上占所有A级景区的1%,但是在旅游人数上占到了50%,在旅游收入上占到了70%,投资、人流,尤其是在节假日的时候会非常集中在传统的旅游资源开发的项目中。在全域旅游我们倡导的是社会、生活全资源的整合,下一步都将成为全域旅游下投资开发的重点,也成为潜力资源市场。 以美国旧金山湾区为例,作为一个国际性旅游目的地,其社会资源的吸引力远大于传统景区。第一,谷歌总部作为生产型资源形成吸引,办公楼+景观雕塑形成观光型休闲、大洋伞下聊天喝茶形成生活型休闲、体验员工自行车形成体验型休闲;第二,渔人码头作为生活型资源形成吸引,渔夫码头以及渔主题农庄发展迅速;第三,斯坦福大学作为教育型资源形成吸引,包括建筑观光、风景、纪念品等。三者成为旧金山湾区全域旅游的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整合湾区全资源实现了旅游产业的大发展。

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南通市的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和持续发展,尽快把南通建成旅游整体形象鲜明、产业结构优化、服务设施齐全、综合效益较高的旅游强市,依照《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和《旅游规划通则》,编制《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本规划是南通市旅游发展宏观指导性文件,辖区内各区、县(市)和旅游区在编制旅游发展或旅游开发建设规划时,原则上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要求。 第二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南通市行政区域所辖范围,包括南通市区(港闸区、崇川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通州市、海门市、启东市、如皋市、如东县、海安县,总面积8001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06~2020年,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发展阶段。近期:2006~2010年,为重点突破期;中期:2011~2015年,为全面提升期;远期:2016~2020年,为持续(成熟)发展期。 —1 —

第四条规划依据 1.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5; 2.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2003; 3.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4.《江苏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 5.《江苏省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到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2005; 6.《江苏省沿江旅游发展规划》2005; 7.《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修订)2005; 8.《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4; 9.《南通市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2002; 10.《南通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5。 第五条规划原则 注重效益,重点推进原则;市场导向,持续发展原则;强化特色,打造品牌原则;系统整合,创新经营原则;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原则;适度超前,运作可行原则。 —2 —

全域旅游发展工作方案(最新)

全域旅游发展工作方案 为了进一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进程,推动我县旅游创新、快速、健康发展,确保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X大精神为指导,紧扣全域旅游示范县目标,瞄准“四项优先验收指标”和“六项考核标准”,进一步明确目标方向,找准思路定位,把握景区建设这个工作着力点,突出旅游要素及功能的配套提升,加快特色乡村旅游开发,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创新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严格监督考核,确保顺利实现创建目标。 二、目标任务 紧扣X旅游核心区建设,以打造全景X,全域旅游发展为目标,加快推进X森林公园等景区开发,不断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旅游厕所革命”,大力培育“旅游+”、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集X湿地生态游、民俗文化体验游、休闲养生度假游于一体,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知名旅游目的地,成为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 三、工作重点 (一)创新旅游发展机制。

制定鼓励和扶持全域旅游发展的政策意见,积极落实县财政对旅游发展的专项资金投入,用于旅游形象宣传、规划编制、旅游品牌创建、人才引进和培训、奖励和补助等。同时,整合扶贫、移民、水利、城建、交通、文化等各类资金,加大旅游投入,吸引民营资本加盟景区开发,让利发展。 (二)健全旅游规划体系。 聘请国内外旅游行业专家团队做为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策划顾问,加快编制《X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重点镇区域旅游发展规划,进行全域整体策划,打造全景X、全域旅游,真正做到创意独特、策划新颖、大手笔、高品位。 (三)加快旅游项目建设。 全力推进以X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为重点的X旅游核心区建设,加快X森林公园景区开发。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推进X艺术庄园、X湿地公园、X故居、印象X田园综合体等建设,不断丰X村旅游产品结构。 (四)做大旅游宣传营销。 深入挖掘和包装历史文化资源,抓好全县旅游宣传营销的整体策划,策划举办好诗经文化节、荷花节、七夕爱情节、X祈福节、X祭拜仪式等旅游活动,不断扩大我县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与央视、知名旅游门户网站等媒体合作,营造名诗、名人、名篇效应,提升X 旅游知名度。

天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概要)

xx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概要) 国务院对《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年)》的批复,确立了将天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规划的时代性、前瞻性和指导性,本规划突破了传统的通过旅游资源的梳理来决定旅游发展格局的资源主导型旅游开发模式,从天津市定位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的战略高度来审视未来天津旅游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天津旅游的发展要从“资源主导、遍地开花”的旅游现状走向“目标驱动、产业集聚”的发展模式,并以此确定天津旅游发展目标和发展格局。 一、发展定位 以山河湖海泉为载体、近现代历史文化为主脉、国际港城规划建设为依托,以都市观光、休闲度假和商务会展为支撑的中国北方独具特色的国际滨海旅游城市。通过旅游资源整合、旅游产业培育、重点项目建设、旅游品牌打造,将天津建设成为浓缩近代文化、凝聚现代文明、体现生态海洋、最具北方特色的中国旅游强市、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 二、形象定位 xxxx活力xx 三、发展战略 1.xx同城、互补发展 突出天津特点,与北京旅游产品错位发展,整合线路各具特色,客源互补联合营销。国务院批复的《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指出,要注意加强与京津冀地区发展的协调,特别是北京与天津两大城市的功能定位协调,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随着京津城铁的开通,京津城市一体化的进程逐步加快,同城效应形成了旅游的融合模式,京津旅游也进入了品牌竞合发展的时代。为此,把北京作为

天津的主要客源市场,在旅游产品上错位发展,在线路整合上联合设计,在综合服务上联动整合,在功能配套上特色互补,将京津两城共同打造为一体化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2.城旅一体、整体发展 旅游依托城市发展,城市建设体现旅游功能,把城市作为旅游吸引物整体打造,将城市旅游变为旅游城市。 为此,旅游业与商贸、金融、科技、港口、工业等功能进行整合,同时整合各种社会经济资源投入旅游发展,以旅游为纽带促进城市功能的全面发挥,在整整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功能配套、工农业生产等方面,全面融入旅游功能。 3.项目带动、集聚发展 通过龙头项目带动旅游市场开发、旅游产业集聚和城市载体功能建设,激活市场人气,带动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 为实现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和中国旅游强市的发展目标,必须加强项目建设,打造具有震撼力的世界级旅游吸引物。突出龙头项目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形成强烈的市场吸引力,并且通过龙头项目,促进产业集聚和升级。同时按照大力发展都市型旅游的要求,加强城市载体功能方面的大项目建设,形成城市的吸引力,促进旅游与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 四、空间布局 按照“目标驱动、产业集聚”的重点突破战略,将天津市近中期旅游发展格局划分为“一带、三区、九组团”。一带: 海河旅游发展带。是连接天津市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的发展轴线,是天津旅游的主打旅游品牌之一; xx: 中心都市旅游区;东部滨海旅游区;北部山野旅游区。中心都市旅游区是集中展示近代中国文化的窗口、天津都市旅游的核心区域,也是天津市旅游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