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漫产业的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

中国动漫产业的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



中国动漫产业的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
前言:

随着流氓兔席卷亚洲,《千与千寻》在好莱坞大获成功,现今的动漫已不再是小孩子的玩意,而俨然从文化和娱乐产业中异军突起,成为了当今社会、特别是当今青少年的主流文化,在近几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已形成了日、美、韩三足鼎立的局面。日本通过动画、漫画、游戏三者的商业组合,成为全球产量最大的动画大国,年营业额超过90亿美元;作为全球最大的娱乐产品输出国的美国每年的动画产品和衍生产品的产值达50多亿美元;后起之秀的韩国,动画产业值也仅次于日美,生产力量占全球30%。

相比之下,中国动画却仍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水平低下,使得我国的动漫市场被外商大力挖掘,每年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亿多元,国产片的比例一度只有10%左右,国产影片全年票房收入不到40%。发展我国的动漫产业在当前具有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动漫产业简介
(一)中国动漫的发展历程
中国动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发展经历了6个时期。

1922~1945年是萌芽和探索时期。1918年《从墨水瓶里跳出来》等美国动画片陆续在上海登陆,使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人对神奇的动画片着迷。抱着创造中国人自己的动画片的信念,以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动画人应运而生,成为中国动画片的开山鼻祖。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在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1946-1956年是中国动画片的稳定发展时期。东北电影制片厂生产的木偶片《皇帝梦》(1947)、动画片《瓮中捉鳖》(1948),为建国后的生产奠定了基础。1950至1956年这一时期,中国动画片的创作和生产呈现以下特点:在题材上,用童话的故事服务于少年儿童,;风格上,踏上民族化的道路,;技术上,由黑白片向彩色片转化。
1957-1965年是中国动画片第一个繁荣时期。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建立,使中国有了第一家独立摄制美术片的专业厂。在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指引下,艺术家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使中国动画片生产进入繁荣昌盛的发展时期。产量上升,在艺术上和技术质量上都达到了空前的平,不少影片在国际电影节获奖,形成了被世界公认的中国动画学派。这一时期的特点是:题材多样化,形成中国动画学派。

1966~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1967年、1969年和1970、1971年这4年时间全国的动画片生产厂家都“停产闹革命”。

直到1972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才率先恢复生产。这一时期动画作品的特点为:以描写建国前的革命战争,描写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思想斗争,歌颂工农兵为内容。在表现手法上,遵循写实主义。另外,这一时期还创造了水墨动画和剪纸动画。

从1978年底开始,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年代。这一时期,是20世纪中国动画片最繁荣的年代。这10年间,涌现出多家新的动画片生产部门,改变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枝独秀的局面;全国共生产电影动画片219部,这一时期,动画的产量和质量极大提高,达到了一个顶峰。

1990至今是中国动画业陆续扩大规模的时期。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动画片开始走上有别于传统的道路。与国外动画片生产厂家的经验交流,数字生产手段的大量介入,各种体制的制作单位的多元发展,一专多能动画人才的不断成长,等等,但与此同时,国门开放也给中国动漫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大量优秀的外国动漫涌入,并迅速占领了市场。而曾经从风格到技巧都独树一帜的中国动漫业却开始踟蹰不前,缺乏改革,与国外差距逐渐增大。
(二)中国动漫产业现状

杭州安利星电脑动画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有着16年从也经历的动画人何志祥先生说过:“过去近20年的历史中,国内90%以上的动画公司都只在从事国外动画的加工工作,整个国内动画市场面临着急剧萎缩的困境。”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中国动漫产业的现状。

有关资料表明,近几年来,国产动画产量仅为日本的1%,日本现人均拥有国产动画5-8分钟,而我国只有区区0.0012秒。在《狮子王》、《海底总动员》等“舶来动画”迎来上座与收视狂潮的同时,国产影片的全年票房收入却不到40%,更不用说仅有的几部国产动画了。国产动画的转型作品《宝莲灯》虽然号称有1000万元的盈利,在剧情与制作上也有很多新的尝试,但其票房的取得有很大原因是因为国人的新鲜感。后来推出的《梁祝》等作品便无法再续辉煌了。

同样在音像市场、印刷市场、文具、玩具等衍生产品市场以及动漫吧、电玩、娱乐网络市场里,随处可见的都是洋品牌的踪迹。我国巨大的动漫市场潜力被外商大力挖掘。不少专家在业界人士座谈时都曾痛心疾首的表示,国内动画的差距是在创作理念、台本构思、后期制作以及发行销售上全方位的落后,这不仅是每一个动画人的悲哀,也是整个文化产业的痛处所在。
二、中国动漫市场环境分析
(一)、市场潜力巨大:

国际上,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视觉享受的要求越来越高,数字动画应运而生,以数字媒体为基础的动画产业正成为迅猛发展的朝阳产业。2004年,全球数字内容产业产值达2228亿美元,与游戏、动画、漫画业相关的周边衍生产品产值则在5000亿美元以上。与日美韩等动漫业发达的国家的差距,为我国的动漫业投资、动漫人才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根据中国国家广电总局2000年137号文件及2001年公布的十五发展规划的要求,不按照全国3000多个电视播出机构来估算,只考虑600家城市电视台,平均每天播出以10分钟计,设定重播率为500%(即一次新节目重播4次),那么国产动画节目播出市场的年需求为26.28万分钟,而我国国产动画每年的产量只有1万多分钟!市场需求缺口每年约25万分钟!

随着国家政策监管力度的加强,仅各电视台的需求已经为国内动漫投资带来巨大的动力。按照国内制作能力与较低收费标准测算,其制作收入每年约37.5亿元。其衍生产品收入112.5亿元。其国际市场播出收入50亿元,合计达200亿元。同时,随着经济迅速发展,数码技术广泛运用,消费方式进入“看图”时代,人们的动漫文化需求将进一步释放,动漫衍生产品市场总值将进一步提高。如果经过5到10年左右的时间,动漫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目前的十万分之一提高到百分之一,那么我国的动漫产业就具有1000亿元产值的巨大发展空间。
(二)、动画加工业发达

中国号称世界最大的动画加工国。全国动画制作公司120多家,除了能自己出片的央视、上海美影、湖南三辰、北京东方红叶、中国阿凡提国际动画公司外,全部从事的动画加工业。

中国的动画加工业源于改革开放后,大陆出现了很多的动画公司。他们开出在当时几乎是天价的薪酬,吸引了许多原来在国有动画企业工作的高水平员工。这些公司大多是台湾和香港开设的,也有美国人乃至韩国、日本人开设的和大陆个体经营的公司。这些公司主要分布在深圳、上海、北京、苏州和南京等地。他们的业务95%以上是海外动画加工制作。

那么这些公司为什么都那么热心于做外包业务(海外动画加工制作的简称)呢?很简单,高额的利润!在90年代左右时,一个在动画公司工作的员工一个月可以拿到2万元人民币!不用有高的学历,丰富的知识,只要有日积月累的经验,每天拼命的画,两万元一个月,就是有可能实现的。什么人能拿到一个月两万元呢?导演、带片、熟练的原画、设计稿带片、修型带片和总动检。即使是等级最低的动画绘制人员,锻炼半年,每个月也可

以拿到3000到4000元。工作的时间长了,有了足够的经验,谁都是有可能做到一两万一个月的,但是有一个基本前提——做的片子是海外加工片,不是国产片,因为价格太低!
我们再来看看动画加工的工资收入方式,就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动画加工的发达却没有产生动画制作的高手了。

动画加工行业除了执行导演和带片级的的人物外,都是实行的计件制。执行导演和带片是按集拿工资,就像是工程承包人,由片子的等级不同拿不同的工资。设计搞工作人员是按照绘制的镜头书拿工资。现在一个镜头大概是40元左右,高的60,低的10元。原画按绘制的时间长度拿工资,衡量的标准有尺和秒,一尺等于二分之三秒。现在平均一尺35元左右,最高时达到120元,低的25原。一个原画一个月可以画200~300尺,熟练的可以画800尺或更多。动画是按照张书来计算工资,外包片一张2元,国产片1元,高的1.5元。一个熟练的动画一个月可以画到1000张以上,一般一个动画一个月可以拿到大概2000~4000元,高的有五六千。

分析一下不难发现,既然是计件的工资制度,那么只要做得越多,那得就会越多;那么如何做得多呢?只要在能通过品质部门检查的前提下,手越熟练就画得越多。所以说,动画加工人员的追求一是在质量上通过检查部门,二是尽快把自己的手熟练。而通过质检,只要认真按照要求的套路去画一般都能办到。也就是说,国外让中国加工,不是因为中国的制作技术有多高,而是因为中国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可以提供快速量产的条件,而真正有技术挑战和富有创作的工作都是在国外完成的。因此,大多的加工都只限于从一般技术上去解剖表面的东西,只关心动作的基本逻辑,对于动画原体的习惯、内心、文化背景不会有什么关注。衡量一个动画加工人员水平高低不在于他对艺术的感觉,而在于他能否尽快掌握一种套路,以及其熟练程度。作为生产环节的动画加工业,是产业发达不可或缺的一环,他们的职业素质、职业操守和道德与经营、创作环节不完全一样,作为一个动画从业者,一定要明白自己将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虽然动画加工是动画产业发达的一种体现,但是我们要知道,它是建立在经营和创作都成熟了的基础上的,如果一个国家的经营与创作还很薄弱,即使有成熟的生产也起不了多大作用。
(三)、运作手段匮乏

日本著名的动画监督(相当于导演)庵野秀明这样形容动漫产业的商业化问题:“制作动画就犹如驾着一艘有破

洞落水的船,要想办法在船沉之前开进港,如此而已。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你必须要构思排水作业要如何运转,破洞要如何修补等控制损害的方法。总要预想着最坏的事态,准备好应对的策略。”概括来说,就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最大的效果。

动画是一项成本相当高的产业。因此,资金问题无时无刻不限制着其发展。尽管有很多人认为,作为一种艺术不应将其与钱作衡量,但事实是,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决不可能是低投入的成果。然而在中国,由于体制问题,动画的商业化程度与发达的日美韩相比,几乎的等于无。

以中央电视台为例。每年会专门拨出一笔用于制作动画的固定经费(也有吸收民间资本或和其他机构合作的机会),并有一个做多少分钟动画的计划。既然之前有一笔钱摆在那里,并且是一次将全部或大部分剧集制作完再播出,那今后是否能带来收益或是收益多少都与之无关了。反正投下去的已经投了,能赚一点是一点。加之中国的所有电视台都是国营的,也可以理解成动画在中国是一种国营的产品,风险是由国家承担,而制作动画从某方面来看也只是完成一个任务。由此来看,目前中国电视台对动画的投资其实还是计划经济。

另外,国内的动画主要靠播出费赚回点成本。虽然近年来不少动画已经转变观念开始从周边产品上着手进行商业运作,但大多数动画的制作和销售这两个工序是完全脱离的,比如电视台投钱到专门的制作部门做完后,发行则由同一系统的另一个公司进行,这两者之间不存在版权买卖的问题,而完全是行政关系,制作投入了多少经费与发行者无关,也就说成本与自己无关;而制作方这边也完全不担心能发行多少,反正资金已经批下,动画已经做完,而且资金年年都会有。所以从理论上讲,收视率及相关收入和制作是脱钩的,双方是履行任务各做各的。即使是《宝莲灯》《我为歌狂》这样的国产大片也谈不上很好的开发。虽然近年来民营性质的动画公司不断增加,但产业链的断层问题并未得到根本上的改善。

产业链的断层带来的最显著的结果是制作费用与播映收入的严重背离,这使动画投资机构资金不足的现状“雪上加霜”。一方面,动画制作投入大,以目前的行情计算,每分钟国产动画的成本在1.2万至2万元左右,而剧场版动画(即电影动画)如《宝莲灯》的制作成本则高达每分钟14万元,投入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制作一部动画并不稀奇,很多国外的经典动画其制作则往往上亿。与高额的制作费相对比的是极低的收购价,中央电视台每分

钟500元的收购价大概算得上是全国最高的,而一般地方台每分钟收购价仅8至10元,至多不超过30元。因拍了蓝猫这部幼儿动画而号称国内最赚钱得动漫公司湖南三辰卡通节目发展有限公司就曾宣称:目前一集10分钟的国产动画,在电视台播出一次只能获利100元人民币左右。

困境的根本来自于市场。北京广播学院动画学院院长路盛章说,国产动画的核心问题在于,动画产业在我国还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市场运作机制,没有完全按市场要求去组织生产,更没有形成成熟的产业链。在国外,一部片子推出前会请专业市场调查公司进行调研,在播映前相关的衍生产品就已开始制作或已制作好了,并伴随播映开始发售。近年来中国动画的几部大作也都在一定程度上注意到了产业链的问题,并予以了重视。但作品本身的影响力和经验等问题都制约了衍生产品的开发,从数量和质量来看,都没有很大突破。蓝猫虽然开发了相关产品3000多种,居同行之最,甚至建立了专门的连锁店,但最后都因效益不好而倒闭。
(四)、人才瓶颈限制发展

由于国内动画市场的日渐萎靡,大量原创动画人才相继流失,造成了新一轮的恶性循环。一位业内人士在表述国内动画人才流向时遗憾地说,在廉价劳动力的吸引下,国外制作单位纷纷把动画片的动画和上色两个劳动密集型环节交由中国的动画公司完成。因此目前的现状是国内一二流的动画人才都在给别人打工,三四流的人才从事国内动画的原创。同时,虽然上世纪90年代中国动画迎来了一个制作高峰,但杭州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动画设计系副主任黄伟依然认为,大量工匠型人才涌现,原创和后期制作型人才缺乏又成为国内动画产业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据有关机构测定,目前全国对数字媒体人才需求的缺口大约在15万左右。

目前我国动漫产业的从业人员为8000人左右,而韩国有20000人。我国设置动画专业的院校共71所,而日本仅东京地区就有动画学校20多所,韩国在首武尔即有160所。而在这71所院校中,又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冲着国内的巨大需求而盲目的扩大招生。动漫这一新专业的发展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尚处在探索阶段,除了资历最老的北影动画学院外大都处于十分不成熟的阶段。加之现在的动画公司更注重实践性,专业院校的毕业生很难直接投入工作,有的甚至对基础性动画专业术语都知之甚少。因此,多数公司都采取自己培训的方式来训练员工,弥补人才的极度缺乏,特别是创意设计人才、营销策划人才。

目前,中加科技等有实力的企业

采取了与高校联合办学的培训方式,并搭建了以企业为核心,集剧本产创作、人物设计、市场发行于一体的动漫制作平台,使多家企业的人才资源得以聚集整合。这是中国动漫企业为弥补人才瓶颈的创举,若两种方式成功的话,将会有更多散落民间的社团组织成员加入到与企业相衔接的动漫产业链的“人才成品”序列中。
(五)、动画漫画严重脱节

从目前所列出的中国动漫的现状来看,有一个很明显的情况:虽然以动漫为题,然而所涉及到的漫画内容却凤毛麟角。这是因为中国的动漫产业所走的一条非常畸形的发展道路——在国产漫画开发尚未充分的情况下开始就开始走向动画制作的道路。

漫画是动画的基础和源头,这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动漫产也都是无可厚非的。在我国,卡通读物有三百多种,却有超过五千万册的漫画通过盗版形式进入我国。中国传统连环画从1994年就退出了市场。虽然有人认为先动画再漫画是中国的一个特色,但笔者并不这样认为。这种模式无疑大大的加大了中国动漫产发展的成本与周期。制作动画不仅花费巨大,而且费时费力,对尚处于探索阶段的中国动漫业来说,不易于不断进行改进,因为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观众的回应,且看到的时候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可以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而漫画成本低,无需太苛刻的条件,有一定绘画功底的人都可以创作,成本极为低廉,对于读者的意见可以马上做出回应,进行修改,并运用到其他作品里。

目前我国的漫画现状是,单幅漫画实力较强,缺乏善于讲故事的漫画家,且多数漫画家尚处于模仿阶段。目前国内较有名的漫画杂志有《北京卡通》、《卡通王》、《漫友》、《少年漫画》等,这些杂志的受众主要为14岁以上的初、高中生和大学生,而这些杂志,除了《漫友》外,发行量都很低,杂志基本不盈利,作为政府“5155”工程的《北京卡通》由于得到政府支持,97、98年时发行量最高曾达到10万多册,但现在也仅5万多。杂志社的盈利状况也导致了内地漫画家的境地不好,很多人的生活状况都不好,也有很多人最后不得不转行,使得本来就匮乏的人才问题更加突出。

相对来讲,《漫友》是目前发行量最大的动漫杂志,其特色为资讯加原创,以资讯带动原创,这种契合市场的商业模式扩大了漫画消费群,较高的发行量也使得杂志可以出更高的稿费来吸引优秀的动漫人才。是目前中国的动漫杂志成功开发出的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模式。

当然在这种现状下,也给中国的漫画家提供了很多

机会。在国外,由于竞争十分激烈,很多作者都苦苦找寻出头的机会,而在中国,只要稍微比别人好一点就会很受读者欢迎,这与中国的动漫迷对原创的支持有很大关系。而且,中国现在也有了胡蓉、姚菲拉这样可以登上国际舞台的年轻漫画家,可以说,机遇是无限的。

三、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一)、美国

美国的迪斯尼是当之无愧的当前世界动漫产业的巨头。无论从出片的质量,还是遍布世界各地的迪斯尼乐园,无不显示出王者的风范。其创造出了米老鼠等多个广为流传的经典形象,并使其无处不在、无人不晓。

美国动漫的特点是,受众广泛。迪斯尼的大片,无论男女老幼都津津乐道。它的画面艳丽而引人注意;他的配音通常选择的是好莱坞的大牌影星,为影片的造势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它的歌曲同样细心打造,在符合影片本身的意境的前提下,也满足大众流行的口味;而它的衍生产品,更是以其优质征服了全世界的人,其专卖店遍布世界每一个大城市。可以说,作为现代动漫产业的先驱,美国以大国的身份打造着自己的动漫品牌,也是第一个让动漫全方位进军商业领域的国家。我国在探索中制作的几部有名的片子,都是吸取了美国的模式。无论是影片的制作,还是后期的运作,只可惜正是由于如此,反而失去了一些民族特色,
(二)、日本
如果说美国开创了现代动漫业的基本运营模式,那么日本则是将其运用到了极致。特别是动漫的商业手段,可以说无人能比。
我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日本的商业运作手段,

首先是动漫之源:漫画。日本漫画界有三大著名杂志,《少年Sunday》,《少年Magazine》,和《少年jump》。这三大杂志不仅是日本漫画周刊的中流砥柱,同样反映了日本漫画杂志的三种运作方式。《少年Sunday》和《少年Magazine》创建于漫画周刊的黎明期。当时,《少年Sunday》取得了决定性的优势,赢得了大量重量级漫画家的连载,一举成功,并形成了现在仍在沿用的方针:启用已经成名的,实力强大的漫画家,画他们擅长的作品,即“作家本位制”而陷入绝境的《少年Magazine》决定采用“集团作业”的电影制作体制,辅助漫画家单打独斗的不足之处。其具体方法是:作品的形态与方向由编辑决定,必要时聘请文字作家编写脚本,再寻找与之画风相称的漫画家,称为“编辑就是producer!”这种新的概念否定了漫画家的作家性,将之降到了“作画匠”的地位,因此再寻找漫画家时有一定困难。而后来居上的《少年jump》则是采取的“社会竞争,民意调查至上”

的原则,对任何一部作品的好坏,唯一的指标就是每周的读者投票,若连续三周殿后,则是危险讯号,编辑和漫画家会对作品进行修改,然而若修改仍然不行,则强行截掉,以让位给新的作品。这个制度逼的所有的漫画家和责任编辑绞尽脑汁为抓住读者而制造高潮迭起的剧情。
对于新人的选拔,日本采取的是各种漫画比赛,名目繁多。相当多的优秀漫画家都是通过这个渠道进入动漫界的。

另外,日本的漫画杂志有一个很中国明显不同的制度,那就是漫画家的签约制,也就有了上文的责任编辑。签约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中国目前为止除了姚菲拉曾与北卡签了5年约外,并无任何漫画家有过此举。

当一部漫画受到了极大的欢迎时,自然会有动画公司来希望将其制成动画,以获得更大的利润。而日本的动画与中国做完再放不同,是边放边做,一般一星期放一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随时根据观众的喜好进行剧情发展,人气高的角色便让他出镜率高一点,以塑造更多的品牌形象。并且对反应不好的作品及时更换,类似于《少年jump》的民意至上原则。因此,制作组在制作时是顶着巨大的压力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作品的质量。

国内公司遇到的资金问题在日本同样存在。当红的作品都由大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播出,而对于一些并非源于漫画的原创动画由于风险较高,是不可能取代当红作品的,只能到地方台播出。而地方台的资金有限,无法立刻弥补制作费和播出费,同样由于地方台的限制,收视率通常比不过大电视台的当红作品。此时,对制作公司来讲,资金的回笼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对此,日本方面的对策是:电视台支付的播出费从广告费里面回收,而过于庞大的制作费通过DVD的销售和周边产品的版权费回收。这个过程可能要花上好几年的时间,这种做法对资金不足的地方台和成本高昂的电视动画来说都是福音,会极大的刺激原创电视动画的生产和播放。当然相对的也存在着风险,在资金完全回笼前,电视台和制作公司都被牢牢套住,可能会出现大家都因资金流动不畅而被拖垮的情况。

最后要谈的是动漫的衍生产品,这是目前动漫产业的商业化的核心。动漫产业市场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制作和播出市场,另一个就是衍生产品的市场。动漫产业70%的利润是通过衍生产品实现的。赫赫有名的《变形金刚》当初是完全免费给电视台播放的,最后却靠模型大赚一笔。宫崎骏每部片子的效益都达到了百亿,除了其不断缔造的“票房神话”外,衍生产品的热卖也功不可

没。而日本第一个成功打进美国的动画pokemon,即著名的《口袋妖怪》,利润目前已达到了4000亿美元,市场规模更是高达7000亿美元,至今无人能敌。

动漫的衍生产品俗称“周边”。而目前日本的周边开发程度居世界之最。较常见的有各种日常用品,这点类似于迪斯尼,但做得更加彻底,小至文具餐具,大至冰箱烤箱,无一不有。还有各种手办,模型,画册等。而日本还有很多极具特色的周边开发。声优是近年来传入的一个词,意为voice
charater,即动画配音演员。日本的声优实力是举世公认的,他们很多是科班出生,其声音的表演能力非普通配音演员能比的,因此也成为了一个偶像职业。著名的声优依靠做兼做歌手、出CD、出写真集和作电台主持人等方式赚取利润,这些都属于周边的范畴。还有一种特殊形式叫CD广播剧,可以理解为没有画面的动画,由于相对动画成本较低,也有很多当红漫画未动画化而出CD广播剧的。而广播剧自然也由声优出演。除此以外,舞台剧也是常见的一种形式,即话剧。将著名作品改编成话剧上演。话剧中的音乐也会做成CD出售。另外,作品中的角色使用的物品甚至喜爱的食物,都可以做成周边产品。
游戏,也是周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日本已形成了动漫游三位一体模式。游戏作为娱乐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会带来巨额的效益。
四、中国动漫业的优势与劣势
(一)、优势
1.
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国家广电总局相继出台了许多对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建议和新政策,并分批设立了多家国家动漫产业基地,以促进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这也是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中国动漫的巨大发展潜力,民营的动画制作公司比例大幅增加,并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同时,国家还加大了对盗版漫画和影音制品的打击程度,保护国产品牌。
2.
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这悠久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好的创作素材。中国动画也曾有过辉煌的历史,给了我们很多的经验和教训。这些都将促使中国的动漫产业取得更大的成就。
3. 巨大的市场潜力。无论从中国目前动画高达25万分钟的缺口来看,还是从日益增长的消费群体来看,中国动漫市场的潜力都是巨大的。
(二)、劣势
1.
市场理念落后。动画和漫画已不可避免的要参与市场竞争了,中国的动漫人,特别是很多老牌的制作人需要从以前那种纯教育性和艺术性了桎梏中解放出来,以新时代的理念来制作动漫。
2.
人才资源不足。任何产业的发展,人才都是关键

。根源于教育的人才瓶颈极大的束缚了中国动漫的发展。中加科技的做法是一种很好的模式,应予与推广,同时,也应加强选拔人才的机制,设立相关比赛。
五、发展策略
中国的动漫业尚处于摸索阶段,还为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但是不管是怎样的道路,有几点都是必需的。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也是一个产业生命力的象征。中国动漫产业之所以从辉煌走到了低谷,很大的原因正是因为缺乏创新,执著于过去的成功,没有看到时代的进步。后起之秀的韩国已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中国虽还未成功,但也已作过很多尝试,其中不乏成功的例子。对此,中国应该继续努力,勇于开拓。

日美韩的成功给了我们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然而任何一种方式都不可能永远适用。必须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加以改进来借鉴。特别是对于西方文化、资本主义文化中的糟粕应该取长补短。动漫作为一个文化产业,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有着引导的作用,这是一个文化产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资料来源:
南方网
中国动画网
中国中央电视台网站
《科园月刊梦幻总动员》科学时代杂志社 海南省金属学会
《漫友》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2006.11.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