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下高校加强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探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舆情下高校加强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探析[摘要]当前高校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突发事件也不断出现。网络舆情下如何提

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成为高校急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文章对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和特征、网络舆情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影响,以及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网络舆情高校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作者简介]邹媛(1978—),女,江西宜春市人,硕士研究生,江西中医药大学讲师,

研究方向:思政和中文;

刘国华(1973—),男,江西高安市人,硕士研究生,江西警察学院法律系副教授,研

究方向:民商法、经济法、经济犯罪及其侦查。

[中图分类号] G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39-8041(2013)12-0039-03

互联网的兴起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我们表达看法、交流意见的舆论传

播方式。网络上的各种信息对广大师生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对高校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确研判网络舆情下的高校突发事件,把握网络舆情对突发事件产生的影响,对有效应对突

发事件、维护校园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

一、网络舆情下的高校突发事件概念和特征

(一)网络舆情

所谓舆情,简而言之就是舆论情况,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人们围绕某一事件而表

现出的态度、意见、情绪和行为倾向等的总和。伴随着互联网这种新兴的信息传播媒体的出现,产生了网络舆情。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人们对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的关注而引发

的对于该事件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等的集合。

(二)高校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是从国外最早开始研究的,他们一般用“危机”一词表示突发事件。随着国内外

形势日趋复杂,国内学者也越来越关注突发事件。2006年1月我国颁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

件总体应急预案》提到了“突发公共事件”这一定义。在2007年8月我国颁布的《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第三条中,对“突发事件”概念进行了解释。“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

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

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近年来,高校频繁发生突发事件,引起了教育部和学术界的重视。高校突发事件的定义可从事件参与的主体和受害主体、事件的预防、事件应对和事后秩序恢复

等几个方面去认识,一般是指在高校内突然发生的,很可能造成或已经造成危害师生员工生

命财产和身心健康,需要立即采取应对措施来解决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

安全事件。

(三)网络舆情下高校突发事件的特征

网络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具有易突发、快速性、破坏性、群体性等特点。

易突发,即事发很突然,一般在没有征兆、大家毫无心理准备之下就暴发了。

快速性,一个普通新闻事件、一些局部现象、个别问题,可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网络传

播迅速蔓延,升级为焦点事件。

破坏性,突发事件一旦发生,网络上会出现各种相关言论,包括一些煽动性和攻击性的

不实言论,扩大甚至放大其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这将更加危害到高校的形象和稳定。

群体性,即参与者与影响受众的群体性。在网络的推动下,参与者互动性增强,观点相

近的人群频繁沟通,不断强化这一群体的观点,从而易诱发高校群体性事件,给广大师生的

经济和精神造成损失。

二、网络舆情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影响

随着因特网的广泛应用,网络舆情与现实事件互相影响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大。网络舆

情是社会问题在网络中的映射,同时它又会反过来影响社会问题。高校要利用好网络舆情产

生的有利影响,同时也要防控它所带来的负效应。

一方面网络舆情对突发事件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首先,网络舆情往往成为诱发高校突发事件的催化剂。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人人都是作者,都可畅所欲言,使得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少数人会在网上宣传一些虚假、迷信甚至是反

动的信息,利用网络舆情蛊惑人心、滋生事端。而大学生关心时政,对政治事件敏感,但思

辨能力不强,对一些问题分析得不够透彻,缺乏理性,从众心理明显,容易被网上不实言论

所蒙骗,做出各种偏激的事情,从而直接诱发突发事件。

其次,网络舆情对突发事件的发展推波助澜。网络舆情如果没有得到合理的引导,网络

上的谣言不能快速控制,那么以讹传讹,会让网民对谣言深信不疑,更易激发网民的非理性情绪,间接推动突发事件恶性发展。

再次,网络舆情对高校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提出了挑战。由于网民身份隐蔽,一些人利用

网络肆意造谣生事,一旦出现突发事件,查实网民身份的难度加大,难以确认相关当事人,

难以准确把握事件的发展趋势,难以预测新的因素或事件何时、以何种形式再次介入,激发

本已平息的事态,导致事件再次升级,极大地阻碍了突发事件的快速彻底解决。

另一方面,网络舆情是一把“双刃剑”,若予以正确引导,就能成为民意的“晴雨表”。由

于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大学生可以毫无顾忌地表达观点,发泄情绪。高校管理者通过关

注网络舆情,能快速了解到学生关心的敏感事件和热点问题,准确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

及时发现学生中不稳定因素,了解他们的不满情绪,从而便于学校与学生进行沟通,并采取

相关措施化解学生与他人之间存在的各种矛盾,让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释放,有效地预防突

发事件。即使突发事件发生了,学校也可及时收集网络舆情信息,通过对信息进行科学分析

判定,从而对症下药,控制事件发展蔓延。

三、网络舆情下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措施

随着高校扩招、教育体制的变革,学校潜藏着许多不安全、不稳定因素,高校突发事件

逐年增长,已引起了广泛关注。如复旦大学投毒事件、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杀人案等,每一

次事件都使学校成为众人目光的聚焦点。在网络舆论监督下,学校要获得长期持续性发展,

就必须比以前付出更多的努力,“居安思危”,提高突发事件应对与处置能力。

(一)意识的加强与理念的革新

1、树立长效应对理念。近几年来,高校突发事件具有频发性、影响广泛等特点。因此,建立与健全高校应对突发事件体系,不是一时的应急之计,而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它直接决定着突发事件处理的好坏,关系到学校能否持续健康的发展。

2、树立师生共同应对理念。要实现长效应对,必须做到全体师生一起共同应对。然而,高校中存在许多教师员工及学生的危机意识不强,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较弱的现象。

首先,高校有些管理人员危机意识淡薄,对事件可能会造成的影响没有一个清醒的认知,反应迟钝,不积极地去应对突发事件,这样不仅延缓了事情的解决,甚至导致突发事件升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