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大作业一(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机械原理大作业一(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机械原理大作业一(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大作业(一)

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题号:_10B_)

学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郭红利

一.题目及原始数据;

二、牛头刨床机构的运动分析方程三.计算程序框图;

四.计算源程序;

五.计算结果;

六.运动线图及运动分析

七.参考书;

一、题目及原始数据;

图b 所示的为一牛头刨床(Ⅲ级机构)。假设已知各构件的尺寸如表2所示,原动件1以等角速度ω1=1rad/s 沿着逆时针方向回转,试求各从动件的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以及刨头C 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情况。

b )

表2 牛头刨床机构的尺寸参数(单位:mm )

题 号 l AB l CD l DE h h 1 h 2 A B C 7—A

180

960

160

900

460

110

h 2=120

h 2=135

h 2=140

要求:每三人一组,每人一个题目,每组中至少打印出一份源程序,每人计算出原动件从0゜~360゜时(N=36) 各运动变量的大小,并绘出各组对应的运动线图以

及E 点的轨迹曲线。

二、牛头刨床机构的运动分析方程

1)位置分析

建立封闭矢量多边形

由图可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θ,故未知量有3θ、4θ、3S 、5S 。利用两个封闭图形ABDEA

和EDCGE ,建立两个封闭矢量方程,由此可得:

A

B C

D

E

2

1

3

4 5

6

h

h 1

h 2

x

y F

F'

把(式Ⅰ)写成投影方程得:???

?

??????????=+=-++=++=+h l l s l l l h s l l h s l 33445334411133441123344sin sin 0cos cos sin sin sin cos cos cos θθθθθθθθθθ(式Ⅱ)

由以上各式用型转化法可求得5343 s s θθ, 23θθ=

解: 211

111*cos *sin b b x h l y h l θθ=+??

=+?

44

4

4*cos *sin d d x l y l θθ=??

=? 223()()d b d b s x x y y =-++

3

sin b d

x x s α-=

333

33)*sin *()/*cos *(/c d d b d c d d b d s x x l x l x x s y y l y l y y s αα=+=+-???

=+=+-?? 3tan c d

c d

y y x x θ-=

-

5c s x =

()2212ae AE h h =+

444

()

tan *cos d c y h y l θθ+-=

高斯消去法求解 2.速度分析

对(式Ⅱ)求一次导数得:

44433333111444333331114443335444333*sin *s '*cos *sin **sin **cos *'*sin *cos **cos **sin **sin *'0*cos **cos *0l s l l s s l l l s l l θωθθωθωθωθθωθωθωθωθωθω-+-=-??++=?

?

---=?

?+=? (式Ⅲ)

矩阵式:

?????

?

?

?????-----0cos cos 01sin sin 00cos cos sin 0sin sin cos 443344334433344333θθθθθθθθθθl l l l l s l s ??????

????????'543'3s w w s =????????????-00cos sin 11

111θθl l w (Ⅳ) 采用高斯消去法可求解(式Ⅳ)可解得角速度ω3,ω4;

3.加速度分析

把式Ⅳ对时间求导数得矩阵式:

??

???

??

??

???-----0cos cos 0

1sin sin 00cos cos sin 0sin sin cos 4

43

3443344333443

33θθθθθθθ

θθθl l l l l s l s ?????

?

????????''543''3s s αα = ??????

???

???

?

?----------0sin sin 00cos cos 00sin sin cos cos 0cos cos sin sin 4

443334443334443

333'

3334443

333'

333θθθθθθθθθθθθw l w l w l w l w l w s s w w l w s s w +?

???

????????--00sin cos 1111111θθw l w l w

(式Ⅴ)

采用高斯消去法可求解(式Ⅴ)可得角加速度43αα,

三.程序流程图

J =1,N

打印结果

调用高斯消去法子程序求解加速度方程(3)求得α2,α3,α4,

α5及α6(或BC l &&,αC )再求出a Ex 及a Ey

B (K )=-DA (K ,Ⅱ)ω1(Ⅱ)+DB (K )

Ⅱ=1,N DB (K )=DB (K )ω1

K =1,N ω(1)=ω2,ω(2)=ω3 ω(3)=ω4,ω(4)=ω5

调用系数矩阵A 子程序,并计算其矩阵D A 调用系数矩阵B 子程序,并计算其矩阵D B

调用高斯消去法子程序求解速度方程(2)求得ω2,ω3,ω4,ω5及ω6(或BC l &,v C )再求出v Ex 及v Ey

B (J )=B (J )ω1

J =1,N 调用系数矩阵A 子程序,并计算A

调用原动件位置参数列阵B 子程序,并计算B

θI =(I -1)×10゜

调用牛顿迭代法子程序求解位置方程(1)求得θ2,θ3,θ4,θ5及θ6(或l BC ,s 5)并计算x G 及y G

读入:l 1,l 2,l 2′,l 3,l 4,l 5,l 6,x G 及y G 和θ2,θ3,θ5及θ6(或l AB ,l CD ,l DE ,h ,h 1,h 2及l BD ,θ2,θ3,θ4及θ5)的初值,N ,ω1,E

开始

位置分析

速度分析

加速度分析

四、计算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PI 3.1415926 #define N 4

#define E 0.0001 #define T 1000

void Solutionangle(double [12],double ); /*迭代法求角位移*/

迭代次数IT =0

调用位置方程(1)子程序代入θi 的初值,并计算f i

停止

求得θi 值

|f i |≤E

调用系数矩阵A

IT >IT max ?

调用高斯消去法子程序 求解A △θi =f i ,求出△θi

θi =θi +△θi

IT =IT +1

Y

N

Y

N

void Solutionspeed(double [N][N],double [N],double [12],double ); /*角速度求解*/

void Solutionacceleration(double [N][N],double [N][N],double [N],double [12]);/*角加速度求解*/

void GaussianE(double [N][N],double [N],double [N]);/*高斯消去*/

void FoundmatrixA(double [12],double [N][N]); //创建系数矩阵A void FoundmatrixB(double [12],double ,double [N]);//创建系数矩阵B void FoundmatrixDA(double [12],double [N][N]);//创建矩阵DA

void FoundmatrixDB(double [12],double ,double [N]);//创建矩阵DB

//定义全局变量

double l1=180,l3=960,l4=160,h=900,h1=460,h2=110,as1=1.0;

//主函数

void main()

{

int i,j;

FILE *fp;

double shuju[36][12];

double psvalue[12],a[N][N],da[N][N],b[N],db[N],ang1;

//建立文件,并制表头

if((fp=fopen("shuju","w"))==NULL)

{

printf("Cann't open this file.\n");

exit(0);

}

fprintf(fp,"\n L1 =%lf",l1);

fprintf(fp,"\n s3 ang3 ang4 s5 "); fprintf(fp," s3' as3 as4 s5' "); fprintf(fp," s3'' aas3 aas4 s5'' \n");

//计算数据并写入文件

psvalue[0]=480;psvalue[1]=65*PI/180;psvalue[2]=10*PI/180;psvalue[3]=5 00;

for(i=0;i<36;i++)

{

ang1=i*PI/18;

Solutionangle(psvalue,ang1);

FoundmatrixB(psvalue,ang1,b);

FoundmatrixA(psvalue,a);

Solutionspeed(a,b,psvalue,ang1);

FoundmatrixDA(psvalue,da);

FoundmatrixDB(psvalue,ang1,db);

Solutionacceleration(a,da,db,psvalue);

for(j=1;j<3;j++)

psvalue[j]=psvalue[j]*180/PI;

for(j=0;j<12;j++)

{shuju[i][j]=psvalue[j];}

fprintf(fp,"\n");

for(j=0;j<12;j++)

fprintf(fp,"%12.3f ",shuju[i][j]);

for(j=1;j<3;j++)

psvalue[j]=psvalue[j]*PI/180;

for(j=0;j<4;j++)

psvalue[j]+=psvalue[j+4];

}

fclose(fp);

//输出数据

for(i=0;i<36;i++)

{

ang1=i*PI/18;

printf("\n输出ang1=%d时的求解\n",i*10);

printf("angle angspeed angacceleration :\n"); for(j=0;j<4;j++)

printf("%lf\t",shuju[i][j]);

printf("\n");

for(j=4;j<8;j++)

printf("%lf\t",shuju[i][j]);

printf("\n");

for(j=8;j<12;j++)

printf("%lf\t",shuju[i][j]);

printf("\n");

}

}

/*矢量法求角位移*/

void Solutionangle(double value[12],double ang1)

{

double ae,s3,ang3,ang4,s5,t=0;

s3=value[0];ang3=value[1];ang4=value[2];s5=value[3];

double xb,yb,xd,yd,xc,yc;

while(t

{

xb=h2+l1*cos(ang1); yb=h1+l1*sin(ang1);

xd=l4*cos(ang4); yd=l4*sin(ang4);

s3=sqrt((xd-xb)*(xd-xb)+(yd-yb)*(yd-yb));

xc=xd+l3*(xb-xd)/s3;

yc=yd+l3*(yb-yd)/s3;

ang3=atan2(yc-yd,xc-xd);

s5=xc;

ae=sqrt(h1*h1+h2*h2);

if(fabs(yc-h)

return;

else

ang4=atan((yd-yc+h)/(l4*cos(ang4)));

value[0]=s3;value[1]=ang3;value[2]=ang4;value[3]=s5;

while(value[1]>2*PI)

value[1]-=2*PI;

while(value[1]<0)

value[1]+=2*PI;

while(value[2]>PI)

value[2]-=2*PI;

while(value[2]<-PI)

value[2]+=2*PI;

t+=1;

if(t>=T)

{printf("%f 迭代失败.\n",ang1*180/PI);exit(0);}

}

}

/*角速度求解*/

void Solutionspeed(double a2[N][N],double b2[N],double value[12],double ang1)

{

double p2[N];

GaussianE(a2,b2,p2);

value[4]=p2[0];

value[5]=p2[1];

value[6]=p2[2];

value[7]=p2[3];

}

/*角加速度求解*/

void Solutionacceleration(double a3[N][N],double da3[N][N],double

db3[N],double value[12])

{

int i,j;

double bk[N]={0};

double p3[N];

for(i=0;i

{

for(j=0;j

{

bk[i]+=-da3[i][j]*value[4+j];

}

bk[i]+=db3[i]*as1;

}

GaussianE(a3,bk,p3);

value[8]=p3[0];

value[9]=p3[1];

value[10]=p3[2];

value[11]=p3[3];

}

/*高斯消去法解矩阵方程*/

void GaussianE(double a4[N][N],double b4[N],double p4[N]) {

int i,j,k;

double a4g[N][N],b4g[N],t;

for(i=0;i

for(j=0;j

a4g[i][j]=a4[i][j];

for(i=0;i

b4g[i]=b4[i];

//施主对角线上的值尽可能大

if(a4g[0][0]a4g[1][1])

{

for(j=0;j

{t=a4g[0][j];a4g[0][j]=a4g[1][j];a4g[1][j]=t;}

t=b4g[0];b4g[0]=b4g[1];b4g[1]=t;

}

if(a4g[2][2]a4g[3][3])

{

for(j=0;j

{t=a4g[2][j];a4g[2][j]=a4g[3][j];a4g[3][j]=t;}

t=b4g[2];b4g[2]=b4g[1];b4g[3]=t;

}

//初等行变换

for(j=0;j

for(i=0;i

{

if(i!=j)

{

for(k=0;k

if(k!=j)

{a4g[i][k]-=a4g[i][j]/a4g[j][j]*a4g[j][k];}

b4g[i]-=b4g[j]*a4g[i][j]/a4g[j][j];

a4g[i][j]=0;

}

}

for(i=0;i

b4g[i]/=a4g[i][i];

p4[0]=b4g[0];

p4[1]=b4g[1];

p4[2]=b4g[2];

p4[3]=b4g[3];

}

//创建系数矩阵A

void FoundmatrixA(double value5[12],double a5[N][N])

{

double s3,ang3,ang4,s5;

s3=value5[0];ang3=value5[1];ang4=value5[2];s5=value5[3];

a5[0][0]=cos(ang3);a5[0][1]=-s3*sin(ang3);a5[0][2]=-l4*sin(ang4);

a5[1][0]=sin(ang3);a5[1][1]=s3*cos(ang3);a5[1][2]=l4*cos(ang4);

a5[2][1]=-l3*sin(ang3);a5[2][2]=-l4*sin(ang4);a5[2][3]=-1;

a5[3][1]=l3*cos(ang3);a5[3][2]=l4*cos(ang4);

a5[0][3]=a5[1][3]=a5[2][0]=a5[3][0]=a5[3][3]=0;

}

//创建系数矩阵B

void FoundmatrixB(double value6[12],double ang1,double b6[N])

{

b6[0]=-l1*sin(ang1)*as1;

b6[1]=l1*cos(ang1)*as1;

b6[2]=b6[3]=0;

}

//创建矩阵DA

void FoundmatrixDA(double value7[12],double da7[N][N])

{

double s3,ang3,ang4,s5,s3g,as3,as4,s5g;

s3=value7[0];ang3=value7[1];ang4=value7[2];s5=value7[3];

s3g=value7[4];as3=value7[5];as4=value7[6];s5g=value7[7];

da7[0][0]=-as3*sin(ang3); da7[0][1]=-s3g*sin(ang3)-s3*cos(ang3)*as3; da7[0][2]=-l4*cos(ang4)*as4;

da7[1][0]=as3*cos(ang3); da7[1][1]=s3g*cos(ang3)-s3*sin(ang3)*as3; da7[1][2]=-l4*sin(ang4)*as4;

da7[2][1]=-l3*cos(ang3)*as3; da7[2][2]=-l4*cos(ang4)*as4;

da7[3][1]=-l3*sin(ang3)*as3; da7[3][2]=-l4*sin(ang4)*as4;

da7[0][3]=da7[1][3]=da7[2][0]=da7[2][3]=da7[3][0]=da7[3][3]=0;

}

//创建矩阵DB

void FoundmatrixDB(double value8[12],double ang1,double db8[N])

{

db8[0]=-l1*as1*cos(ang1);

db8[1]=-l1*as1*sin(ang1);

db8[2]=db8[3]=0;

}

四、计算结果、数据

10—B: lAB =180, lCD =960, lDE =160,h=900,h1=460,h2=135 程序运行结果:

输出ang1=0时的求解

angle angspeed angacceleration :

504.039076 74.795444 -9.495711 409.583017

198.751387 0.098628 -0.157357 -95.522022

18.491125 0.270992 -0.379393 -267.416873

输出ang1=10时的求解

angle angspeed angacceleration :

538.732197 75.993711 -11.339083 389.224179

197.279713 0.138772 -0.205532 -135.726082

-33.646469 0.193548 -0.180789 -197.071140

输出ang1=20时的求解

angle angspeed angacceleration :

572.425650 77.533490 -13.505230 362.809939

187.595715 0.167668 -0.223341 -165.511310

-75.745240 0.141311 -0.030832 -147.198703

输出ang1=30时的求解

angle angspeed angacceleration :

603.833542 79.322650 -15.730731 331.874448

171.336235 0.189198 -0.218510 -187.964199

-109.306697 0.107995 0.081095 -112.082167

输出ang1=40时的求解

angle angspeed angacceleration :

631.929215 81.302128 -17.818172 297.500218

149.836341 0.206101 -0.196427 -205.198868

-136.045702 0.087401 0.168929 -86.713350

输出ang1=50时的求解

angle angspeed angacceleration :

655.895287 83.435335 -19.612773 260.468398

124.171060 0.220187 -0.160339 -218.604642

-157.205807 0.075112 0.242928 -67.783866

输出ang1=60时的求解

angle angspeed angacceleration :

675.082991 85.700444 -20.984446 221.360521

95.237132 0.232630 -0.112076 -229.118402

-173.614279 0.068177 0.309123 -53.324566

输出ang1=70时的求解

angle angspeed angacceleration :

688.993808 88.084993 -21.817377 180.619839 63.810569 0.244175 -0.052735 -237.413048 -185.854285 0.064519 0.370066 -42.223597

输出ang1=80时的求解

angle angspeed angacceleration :

697.252336 90.582388 -22.005185 138.586009 30.576581 0.255245 0.016790 -244.016229 -194.400792 0.062475 0.425589 -33.864710

输出ang1=90时的求解

angle angspeed angacceleration :

699.596674 93.188858 -21.451254 95.514468 -3.858944 0.265988 0.095384 -249.371483 -199.694701 0.060504 0.473506 -27.864485

输出ang1=100时的求解

angle angspeed angacceleration :

695.865633 95.900697 -20.072519 51.589105 -38.965270 0.276279 0.181437 -253.859385 -202.153581 0.057046 0.510449 -23.857448

输出ang1=110时的求解

angle angspeed angacceleration :

685.983277 98.711634 -17.805029 6.933394

-74.278772 0.285719 0.272715 -257.783709 -202.111529 0.050473 0.532809 -21.287355

输出ang1=120时的求解

angle angspeed angacceleration :

669.950064 101.609969 -14.610191 -38.372057 -109.376771 0.293616 0.366385 -261.317271 -199.668758 0.039047 0.537342 -19.160070

输出ang1=130时的求解

angle angspeed angacceleration :

647.841627 104.575458 -10.480584 -84.257919 -143.814604 0.298951 0.459054 -264.396466 -194.414681 0.020755 0.520667 -15.693075

输出ang1=140时的求解

angle angspeed angacceleration :

619.821421 107.575800 -5.446130 -130.610778 -176.999389 0.300311 0.546571 -266.540129 -184.964518 -0.007020 0.476940 -7.771361

输出ang1=150时的求解

angle angspeed angacceleration :

586.184918 110.562008 0.415063 -177.176221 -207.962526 0.295748 0.623253 -266.552595 -168.266256 -0.047758 0.393549 9.812596

输出ang1=160时的求解

angle angspeed angacceleration :

547.454933 113.462407 6.953911 -223.398352 -235.003072 0.282665 0.680257 -262.100065 -138.903553 -0.105183 0.246327 44.899562

输出ang1=170时的求解

angle angspeed angacceleration :

504.544302 116.176610 13.908306 -268.184887 -255.282561 0.257989 0.703480 -249.323224 -89.538230 -0.180241 0.000287 106.600867

输出ang1=180时的求解

angle angspeed angacceleration :

458.971730 118.574668 20.844503 -309.643625 -264.764006 0.219135 0.672921 -223.057053 -14.821184 -0.265454 -0.371999 199.314672

输出ang1=190时的求解

angle angspeed angacceleration :

413.004585 120.510406 27.115020 -344.972134 -259.172109 0.165718 0.567137 -178.419329 81.585955 -0.344194 -0.853747 314.511221

输出ang1=200时的求解

angle angspeed angacceleration :

369.545053 121.847767 31.889429 -370.706568 -235.758436 0.099887 0.372457 -112.937479 187.297933 -0.408887 -1.378443 436.158793

输出ang1=210时的求解

angle angspeed angacceleration :

331.798652 122.469341 34.258483 -383.133346 -193.593039 0.022078 0.086043 -25.631424 297.241960 -0.491104 -1.905920 568.696016

输出ang1=220时的求解

angle angspeed angacceleration :

303.153821 122.219130 33.292190 -378.091293 -130.922824 -0.077456 -0.296427 88.941491 425.795050 -0.676887 -2.496336 760.311055

输出ang1=230时的求解

angle angspeed angacceleration :

287.551415 120.753136 27.951831 -349.551698 -43.461002 -0.227868 -0.791435 247.346675 575.056468 -1.094027 -3.164335 1076.851819

输出ang1=240时的求解

angle angspeed angacceleration :

289.100599 117.353641 17.210022 -288.265712 60.871402 -0.467341 -1.348797 462.335114 552.433286 -1.593002 -2.815597 1309.871650

输出ang1=250时的求解

angle angspeed angacceleration :

305.894540 111.367369 2.144459 -189.884640 115.218973 -0.708552 -1.550036 642.734960 12.240677 -0.870938 0.991883 564.144526

输出ang1=260时的求解

angle angspeed angacceleration :

323.986413 103.946293 -11.427774 -74.543748 84.395898 -0.738254 -1.089162 653.304280 -255.624069 0.384248 3.565003 -304.928302

输出ang1=270时的求解

angle angspeed angacceleration :

335.302309 97.031096 -19.261449 33.532005 49.129286 -0.637650 -0.496091 581.357015 -130.140634 0.646045 2.981435 -447.569870

输出ang1=280时的求解

angle angspeed angacceleration :

342.600355 91.196115 -21.943547 128.368687 38.126480 -0.532397 -0.071890 506.691297

-5.585137 0.546267 1.904793 -405.499868

输出ang1=290时的求解

angle angspeed angacceleration :

349.595686 86.317539 -21.260725 210.767956 44.168587 -0.446028 0.184434 438.002883 68.415716 0.453589 1.077375 -389.377468

输出ang1=300时的求解

angle angspeed angacceleration :

358.607892 82.240708 -18.666754 281.194923 60.502728 -0.370112 0.316464 368.260484 116.057770 0.427245 0.460440 -415.756327

输出ang1=310时的求解

angle angspeed angacceleration :

371.130402 78.917555 -15.254653 338.895047 84.027335 -0.293669 0.351067 291.444179 151.953756 0.455712 -0.052046 -466.454916

输出ang1=320时的求解

angle angspeed angacceleration :

388.249233 76.393061 -11.922868 382.397984 112.840822 -0.209756 0.302612 205.717135 175.288599 0.505389 -0.486217 -511.900005

输出ang1=330时的求解

angle angspeed angacceleration :

410.645047 74.745942 -9.416616 410.419610 143.730687 -0.119125 0.190619 115.320694 173.230815 0.523328 -0.760168 -513.913856

输出ang1=340时的求解

angle angspeed angacceleration :

438.227350 74.001595 -8.199258 422.950752 171.284625 -0.031250 0.052211 30.029879 137.214564 0.471995 -0.783284 -454.129609

输出ang1=350时的求解

angle angspeed angacceleration :

469.931682 74.073764 -8.319585 421.739944 190.319958 0.042754 -0.071138 -41.115003 79.001118 0.372107 -0.609234 -358.898217

ang1 ang3 ang4 as3 as4 aas3 aas4 θ1 θ3

θ4

ω3

ω4 α3

α4

0 74.795444 -9.495711

0.098628

-0.157357 0.270992 -0.379393 10 75.993711 -11.339083 0.138772 -0.205532 0.193548 -0.180789 20 77.533490 -13.505230 0.167668 -0.223341 0.141311 -0.030832 30 79.322650 -15.730731 0.189198 -0.218510 0.107995 0.081095 40 81.302128

-17.818172 0.206101

-0.196427 0.087401 0.168929

50 …… …… ang1 s3 s5 s3' s5' s3'' s5'' θ1 s3

s5

v3

v5

a3

a5

0 504.039076 409.583017 198.751387 -95.522022 18.491125 -267.416873

10 538.732197 389.224179 197.279713 -135.726082 -33.646469 -197.071140 20 572.425650 362.809939 187.595715 -165.511310 -75.745240 -147.198703 30 603.833542 331.874448 171.336235 -187.964199 -109.306697 -112.082167 40 631.929215

297.500218

149.836341

-205.198868

-136.045702

-86.713350

50 ……

……

五.运动线图及分析 θ3,θ4

-40

-20020406080100120140123456789101112

θ3θ4

ω3,ω4

-1.5

-1

-0.5

0.5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ω3ω4

α3,α4

-4

-3-2-10

1234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α3α4

S3,S5

-600

-400-2000

200400600800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s3s5

V3,V5

-400

-300-200-1000100200300400500600700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V3V5

a3,a5

-1000

-500

500

1000

15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3a5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连杆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机械原理大作业一 课程名称: 机械原理 设计题目: 连杆机构运动分析 院 系: 机电工程学院 班 级: 设 计 者: 学 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1.运动分析题目 (11)在图所示的六杆机构中,已知: AB l =150mm, AC l =550mm, BD l =80mm, DE l =500mm,曲柄以等角速度1w =10rad/s 沿逆时针方向回转,求构件3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和构件5的位移、速度、加速度。 2.机构的结构分析 建立以点A 为原点的固定平面直角坐标系A-x, y,如下图: 机构结构分析 该机构由Ⅰ级杆组RR (原动件1)、Ⅱ级杆组RPR (杆2及滑块3)和Ⅱ级杆组RRP (杆4及滑块5)组成。 3.建立组成机构的各基本杆组的运动分析数学模型 原动件1(Ⅰ级杆组RR ) 由图所示,原动件杆1的转角a=0-360°,角速度1w =10rad/s ,角加速度1a =0,运动副A 的位置坐标A x =A y =0,速度

(A, A),加速度 (A

, A ), 原动件1的长度AB l =150mm 。 求出运动副B 的位置坐标(B x , B y )、速度 (B

,B)和加速度 (B , B)。

杆2、滑块3杆组(RPR Ⅱ级杆组) 已出运动副B 的位置(B x , B y )、速度 (B ,B ) 和加速度

(B , B ), 已知运动副C 的位置坐标C x =0, C y =550mm,速度,加速度,杆长AC l =550mm 。 求出构件2的转角b,角速度2w 和角加速度2a . 构件二上点D 的运动

机械原理大作业1连杆机构27题

大作业1 连杆机构运动分析 1、运动分析题目 如图所示机构,已知机构各构件的尺寸为280mm AB =,350mm BC =,320mm CD =,160mm AD =,175mm BE = 220mm EF =,25mm G x =,80mm G y =,构件1的角速度为110rad/s ω=,试求构件2上点F 的轨迹及构件5的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2、建立坐标系 建立以点A 为原点的固定平面直角坐标系

图1 3、对机构进行结构分析 该机构由I级杆组RR(原动件1)、II级杆组RRR(杆2、杆3)和II级杆组RPR(滑块4及杆5)组成。I级杆组RR,如图2所示;II级杆组RRR,如图3所示;II级杆组RPR,如图4所示。 图2 图 3

图 4 4、各基本杆组运动分析的数学模型 (1)同一构件上点的运动分析: 图 5 如图5所示的构件AB,,已知杆AB 的角速度=10/rad s ,AB 杆长 i l =280mm,可求得B 点的位置B x 、B y ,速度xB v 、yB v ,加速度xB a 、yB a 。

=cos =280cos B i x l ??; =sin =280sin B i y l ??; = =-sin =-B xB i B dx v l y dt ω?ω; ==cos =;B yB i B dy v l x dt ω?ω 222B 2==-cos =-B xB i d x a l x dt ω?ω; 2222==-sin =-B yB i B d y a l y dt ω?ω。 (2)RRRII 级杆组的运动分析: 图 6 如图6所示是由三个回转副和两个构件组成的II 级组。已知两杆 的杆长2l 、3l 和两个外运动副B 、D 的位置(B x 、B y 、D x 、D y )、速度(xB yB xD yD v v v v 、、、)和加速度(xB yB xD yD a a a a 、、、)。求内运动副C 的位置(C C x 、y )、速度(xC yC v 、v )、加速度(xC yC a 、a )以及两杆

连杆机构运动分析

构件上点的运动分析 函数文件(m文件) 格式:function [ 输出参数] = 函数名(输入参数) p_crank.m function [p_Nx,p_Ny]=p_crank(Ax,Ay,theta,phi,l1) v_crank.m function [v_Nx,v_Ny]=v_crank(l1,v_Ax,v_Ay,omiga,theta,phi) a_crank.m function [a_Nx,a_Ny]=a_crank(l1,a_Ax,a_Ay,alpha,omiga,theta,phi) 函数中的符号说明

函数文件(m 文件) 格式: function [ 输出参数 ] = 函数名( 输入参数 ) p_RRR.m function [cx,cy,theta2,theta3]=p_RRR(bx,by,dx,dy,l2,l3,m) v_RRR.m function [vcx,vcy,omiga2,omiga3]=v_RRR(vbx,vby,vdx,vdy,cx,cy,bx,by,dx,dy) a_RRR.m function [acx,acy,alpha2,alpha3]=a_RRR(abx,aby,adx,ady,cx,cy,bx,by,dx,dy,omiga2,omiga3) 函数中的符号说明 m =1 m = -1 RRR Ⅱ级杆组运动分析

函数文件(m 文件) 格式: function [ 输出参数 ] = 函数名( 输入参数 ) p_RRP.m function [cx,cy,sr,theta2]=p_RRP(bx,by,px,py,theta3,l2,m) v_RRP.m function [vcx,vcy,vr,omiga2]=v_RRP(bx,by,cx,cy,vbx,vby,vpx,vpy,theta2,theta3,l2,sr,omiga3) a_RRP.m function [acx,acy,ar,alpha2]=a_RRP(bx,by,cx,cy,px,py,abx,aby,apx,apy,theta3,vr,omiga2,omiga3,alpha3) 函数中的符号说明 1 1 ∠BCP < 90?,∠BC 'P > 90?, m =1 RRP Ⅱ级杆组运动分析

四连杆机构运动分析

游梁式抽油机是以游梁支点和曲柄轴中心的连线做固定杆,以曲柄,连杆和游梁后臂为三个活动杆所构成的四连结构。 1.1四连杆机构运动分析: 图1 复数矢量法: 为了对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先建立坐标系,并将各构件表示为杆矢量。结构封闭矢量方程式的复数矢量形式: 3121234i i i l e l e l e l ???+=+ (1) 应用欧拉公式cos sin i e i θθθ=+将(1)的实部、虚部分离,得 1122433112233cos cos cos sin sin sin l l l l l l l ??????+=+? ?+=? (2) 由此方程组可求得两个未知方位角23,??。 当要求解3?时,应将2?消去可得 2222234134313311412cos 2cos()2cos l l l l l l l l l l ????=++---- (3) 解得 3tan(/2)(/()B A C ?=- (4) 33 233 sin arctan cos B l A l ???+=+ (5) 其中:411 11 2222 32 3 cos sin 2A l l B l A B l l C l ??=-=-++-= (4)式中负号对应的四连杆机构的图形如图2所示,在求得3?之后,可利用(5)求得2?。

图2 由于初始状态1?有个初始角度,定义为01?,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关于011t ??ω=+, ω是曲柄的角速度。而通过图形3分析,我们得到OA 的角度0312 π θ??=- -。 因此悬点E 的位移公式为||s OA θ=?,速度||ds d v OA dt dt θ = =,加速度2222||dv d s d a OA dt dt dt θ===。 图3 已知附录4给出四连杆各段尺寸,前臂AO=4315mm ,后臂BO=2495mm , 连杆BD=3675mm ,曲柄半径O ’D=R=950mm ,根据已知条件我们推出''||||||||OO O D OB BD +>+违背了抽油系统的四连结构基本原则。为了合理解释光杆悬点的运动规律,我们对四连结构进行简化,可采用简谐运动、曲柄滑块结构进行研究。 1.2 简化为简谐运动时的悬点运动规律 一般我们认为曲柄半径|O ’D|比连杆长度|BD|和游梁后臂|OA|小很多,以至于它与|BD|、|OA|的比值可以忽略。此时,游梁和连杆的连接点B 的运动可以看为简谐运动,即认为B 点的运动规律和D 点做圆周运动时在垂直中心线上的投影的运动规律相同。则B 点经过时间t 时的位移B s 为

机械原理大作业

机械原理大作业三 课程名称: 机械原理 级: 者: 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1.2机械传动系统原始参数 设计题目: 系: 齿轮传动设计 1、设计题 目 1.1机构运动简图 - 11 7/7777777^77 3 UtH TH7T 8 'T "r 9 7TTTT 10 12 - 77777" 13 ///// u 2

电动机转速n 745r/min ,输出转速n01 12r/mi n , n02 17r /mi n , n°323r/min,带传动的最大传动比i pmax 2.5 ,滑移齿轮传动的最大传动比 i vmax 4,定轴齿轮传动的最大传动比i d max 4。 根据传动系统的原始参数可知,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比为: 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比由带传动、滑移齿轮传动和定轴齿轮传动三部分实 现。设带传动的传动比为i pmax 2.5,滑移齿轮的传动比为9、心、「3,定轴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为i f,则总传动比 i vi i vmax 则可得定轴齿轮传动部分的传动比为 滑移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为 设定轴齿轮传动由3对齿轮传动组成,则每对齿轮的传动比为 3、齿轮齿数的确定 根据滑移齿轮变速传动系统中对齿轮齿数的要求,可大致选择齿轮5、6、 7、8 9和10为角度变位齿轮,其齿数: Z5 11,Z6 43,Z7 14,Z8 39,Z9 18,乙。35 ;它们的齿顶高系数0 1,径向间隙

系数c 0.25,分度圆压力角200,实际中心距a' 51mm。 根据定轴齿轮变速传动系统中对齿轮齿数的要求,可大致选择齿轮11、12、13和14为角度变位齿轮,其齿数:Z11 z13 13,乙 2 z14 24。它们的齿顶高系数d 1,径向间隙系数c 0.25,分度圆压力角200,实际中心距 a' 46mm。圆锥齿轮15和16选择为标准齿轮令13,乙 6 24,齿顶高系数 h a 1,径向间隙系数c 0.20,分度圆压力角为200(等于啮合角’)。 4、滑移齿轮变速传动中每对齿轮几何尺寸及重合度的计算 4.1滑移齿轮5和齿轮6

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仿真模型分析

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仿真模型分析1前言 平面四杆机构是是平面连杆机构的基础,它虽然结构简单,但其承载能力大,而且同样能够实现多种运动轨迹曲线和运动规律,因而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就是对机构上某点的位移、轨迹、速度、加速度进行分析, 根据原动件的运动规律, 求解出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设计方法有很多,传统的有图解法、解析法和实验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机构设计及运动分析已逐渐脱离传统方法,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机仿真技术。本文在UG NX5环境下对平面四杆机构进行草图建模,通过草图中的尺寸约束、几何约束及动画尺寸等功能确定各连杆的尺寸,之后建立相应的连杆、运动副及运动驱动,对建立的运动模型进行运动学分析,给出构件上某点的运动轨迹及其速度和加速度变化规律曲线,文章最后简要分析几个应用于工程的平面四杆机构实例。 2平面四杆机构的建模 问题的提出 平面四杆机构因其承载能力大,可以满足或近似满足很多的运动规律,所以其应用非常广泛,本文以基于曲柄摇杆机构的物料传送机构为例,讨论其建模及运动分析。 如图1所示,ABCD为曲柄摇杆机构,曲柄AB为主动件,机构在运动中要求连杆BC的延伸线上E 点保持近似直线运动,其中直线轨迹为工作行程,圆弧轨迹为回程或空程,从而实现物料传送的功能。

平面四杆机构的建模 由于物料传送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所以它符合曲柄存在条件。根据机械原理课程中的应用实例[1],选取AB=100,BC=CD=CE=250,AD=200,单位均为毫米。 在UG NX5的Sketch环境里,创建如图2所示的草图,并作相应的尺寸约束和几何约束,其中EE'为通过E点的水平轨迹参考线,用以检验E点的工作行程运动轨迹。现通过草图里的尺寸动画功能,令AB与AD 的夹角从0°到360°变化,可看到E点的变化轨迹为直线和圆弧,如图3所示为尺寸动画的四个截图,其中图3(a)中的E点为水平轨迹的起点,图3(b)中的E点为水平轨迹的中点,图3(c)中的E点为水平轨迹的终点,而图3(d)中的E点为圆弧轨迹(图中未画出)即回程的中点。

机械原理大作业平面连杆机构

机械原理课程作业(一) 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题号:1-A ) 班级 03021101 学号 姓名 成绩 同组者 完成日期 2014年1月1日

目录 一.题目及原始数据 (3) 二.平面连杆机构运动分析方程 (4) 三.计算程序框图 (6) 四.计算源程序 (7) 五.计算结果 (13) 六.运动线图分析 (17) 七.运动线图分析 (19) 八.体会及建议 (20) 九.参考书目 (20)

一. 题目及原始数据 1.如图1所示平面六杆机构,试用计算机完成其运动分析。 图1 设已知各构件的尺寸如表1所示,又已知原动件1以等角速度沿逆时针方向回转,试求各从动件的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以及E 点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变化情况。已知其尺寸参数如下表所示: 表1 平面六杆机构尺寸参数 () mm 2、题目要求与成员组成及分工: (1)题目要求: 三人一组计算出原动件从0到360时(计算点数N=37)所要求的各运动变量的大小,并绘出运动曲线图及轨迹曲线,本组选取题号为:1—A ,1—B,1-C 组。 (2)分工比例: 学号 姓名 分工 2011300652 张正栋 报告书写,制图、程序 2011300620 肖川 制图 2011300622 尹志成 方程推导 组号 1l l 2 l 3 l 4 l 5 l 6 α A B C 2-A 2-B 3-C 26.5 67.5 87.5 52.4 43 600 l 2=116.6 l 2=111.6 l 2=126.6

二. 平面连杆机构运动分析方程 1. 位置方程 在图1的直角坐标系中,建立该六杆机构的封闭矢量方程: 将上式写成在两坐标轴上的投影式,并改写成方程左边尽含未知量的形式,即得 1122334112233' 1122226655'1122226655 cos cos cos sin sin sin cos cos cos()cos cos sin sin sin()sin sin G G L L L L L L L L L L x L L L L L y L L θθθθθθθθπαθθθθθπαθθθ??+?=?+? ?+?=?? ??+?-?-+=-?-????+?-?-+=-?-??将上式化简可得: 2233411223311' 222255664'22225566cos cos cos sin sin sin cos cos()cos cos sin sin()sin sin G G L L L L L L L L L L L x L L L L L y θθθθθθθθαθθθθαθθ??-?=-?? ?-?=-?? ??+?-+?+?=-???+?-+?+?=? 由以上各式即可得。 2. 速度方程 根据A ω=ω1B ,可得 222333111222333111'2222 22555666'222222555666sin sin sin cos cos cos sin sin()sin sin 0cos cos()cos cos 0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θωθωθωθωθωθωθωθαωθωθωθωθαωθωθω?-??+??=??? ??-??=-??? ?-??-?-?-??-??=????+?-?+??+??=?化为矩阵形式为: 2233 22233 3'2 22255 665'2222 55 666111111111sin sin 00 cos cos 00sin()sin 0sin sin cos()cos 0 cos cos sin cos sin cos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θθωθθωθαθ θθωθαθθθωθθωθθ?? ?? -??? ????-?? ????????-?--?-?-??????????-+????? ?????-??=????-????? ?? ??? 3. 加速度方程

机械原理 平面连杆机构练习+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作业二--平面连杆机构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一、填空题:(24分) 1、平面连杆机构,至少需要4个构件。 2、平面连杆机构是由一些刚性构件用转动副和移动副连接组成的。 3、在铰链四杆机构中,运动副全部是转动副。 4、在铰链四杆机构中,能作整周连续回转的连架杆称为曲柄。 5、某些平面连杆机构具有急回特性。从动件的急回性质一般用行程速度变化系数表示。 6、对心曲柄滑快机构无(有,无)急回特性;若以滑块为机架,则将演化成移动导杆机构。 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机构。如图所示铰链四 杆机构中,若机构以AB为机架时,则为双曲柄机 构;以BC杆为机架时,它为曲柄摇杆机构; 以CD杆为机架时,它为双摇杆机构;而以 AD杆为机架时,它为曲柄摇杆机构。 8、在曲柄摇杆机构中,当曲柄与机架两次共线位置时出现最小传动角。 9、压力角指:从动件上作用的力F 与该力作用点的速度(绝对速度)方向所夹的锐角α。 10、机构的压力角越小(大,小)对传动越有利。 11、运动副中,平面接触的当量摩擦系数为 f ,槽面接触的当量摩擦系数为f/sinθ,圆柱面接触的当量摩擦系数为ρ/r 。 12、移动副的自锁条件是驱动力F 与法向反力N的夹角β小于摩擦角?,即驱动力作用在摩擦角之内,转动副的自锁条件是驱动力作用在摩擦圆之内,即e<ρ,其中e为驱动力臂长,螺旋副的自锁条件是螺纹升角α小于或等于螺旋副的摩擦角或当量摩擦角,即α≤?。 二、选择题(27分) 1、当四杆机构处于死点位置时,机构的压力角____B____。 A.为0o B.为90o C.与构件尺寸有关 2、四杆机构的急回特性是针对主动件作___A_____而言的。 A. 等速转动 B. 等速移动 C. 变速转动或变速移动 3、对于双摇杆机构,最短构件与最长构件长度之和____B____大于其它两构件长度之和。 A . 一定 B. 不一定 C. 一定不 4、曲柄摇杆机构___B_____存在急回特性。 A . 一定 B. 不一定 C. 一定不 5、平面四杆机构所含移动副的个数最多为____B____。 A. 一个 B. 两个 C. 基圆半径太小

曲柄连杆机构运动分析

曲柄连杆机构运动分析 四缸发动机曲轴、连杆和活塞的运动是较复杂的机械运动。曲轴做旋转运动,连杆做平动,活塞是直线往复运动。在用Pro/Engineer做曲轴、连杆和活塞的运动分析的步骤如下所示[20]: (1)设置曲轴、连杆和活塞的连接。为使机构能够按照预定的方式运动,须分别在曲轴与机体之间、连杆与曲轴之间、活塞与连杆之间添加销钉。在活塞与机体之间添加滑动杆连接。 (2)定义伺服电动机。利用伺服电动机驱动曲轴转动。 (3)建立运动分析。 (4)干涉检验与视频制作。 (5)获取分析结果。 7.1 活塞及连杆的装配 7.1.1 组件装配的分析与思路 活塞组件主要包括活塞、活塞销和活塞销卡环,连杆由连杆体和连杆盖两部分组成,将活塞组与连杆组分别组装,工作时用螺栓和螺母将连杆体、连杆盖和曲轴装配在一起,用活塞销将连杆小头和活塞装配在一起[21]。 7.1.2 活塞组件装配步骤 1、向组件中添加活塞 新建组件文件,运用【添加元件】,将活塞在缺省位置,完成装配。 2、向组件中添加活塞销卡环 (1)在“约束类型”中选择“对齐”选项,将卡环中心轴与活塞销孔中心轴对齐; (2)选择“匹配”选项,将卡环外圆曲面与卡环槽曲面相匹配,完成两个活塞销卡环的装配。 3、向组件中添加活塞销 (1)选择“对齐”选项,将活塞销中心轴与活塞销座孔的中心轴对齐; (2)选择“匹配”选项,将活塞销端面与卡环端面相匹配,完成活塞销的装配。 装配结果如图7.1所示:

图7-1 活塞组装配结果 Figure7-1Piston assembly results 7.1.3 连杆组件的装配步骤 1、向组件中添加连杆体 新建组件文件,运用【添加元件】,将连杆体添加在“缺省”位置,完成连杆体的装配。 2、向组件中添加连杆衬套 (1)选择“插入”选项,将连杆衬套的外侧圆柱面与连杆小头孔内侧圆柱面以插入的方式相配合。 (2)选择“对齐”选项,将连杆衬套的中心轴和连杆小头孔的中心轴对齐,完成连杆衬套的装配。 3、向组件中添加连杆轴瓦 (1)选择“对齐”选项,“偏移”为“重合”,并选择相重合的平面,然后【反向】。 (2)选择“约束类型”为“插入”,选取轴瓦的外侧圆柱面和连杆体的大端孔内侧圆柱面,使这两个曲面以插入的方式相配合。 (3)选择“匹配”,“偏移”类型为“重合”,使轴瓦凸起和凹槽的两侧面对应重合,完成连杆轴瓦的配合。 (4)同样的方法完成另一块连杆轴瓦的装配。 4、向组件中添加连杆盖 (1)选择“约束类型”为“匹配”,“偏移”类型为“重合”,并选取相应的面。 (2)分别选取连杆盖和连杆体的孔内侧圆柱面,使其以“插入”方式相配合,完成连杆盖的添加。 5、向组件中添加连杆螺栓 (1)选取螺栓的外侧圆柱面和孔的内侧圆柱面,使其以“插入”的方式相配合。 (2)选择“匹配”选项,并选择相应的面,使其“重合”,完成连杆螺栓的装配。 (3)添加螺母和垫片,同样的方法完成另一个连杆螺栓的装配。 连杆组件的装配结果如图7.2所示:

机械原理第八章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第八章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题8-1 试画出图示两种机构的机构运动简图,并说明他们各为何种机构。在图a 中偏心盘1绕固定轴O 转动,迫使滑块2在圆盘3的槽中来回滑动,而圆盘3又相对于机架4转动;在图b 中偏心盘1绕固定轴O 转动,通过构件2,使滑块3相对于机架4往复移动。(图a 的机构运动简图可有两种表达方式,绘出其中之一即可) A B (a) O 12 3 4 A B O 123导杆机构 或 O 曲柄摇块机构 题8-1 (b) 题8-2如图所示,设已知四杆机构各构件的长度a=240mm ,b=600mm ,c=400mm ,d=500mm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当取杆4为机架时,是否有曲柄存在?__________若有曲柄,则杆a 为曲柄,此时该机构为__________机构。 2)要使机构成为双曲柄机构,则应取杆_________为机架。

3) 要使此机构成为双摇杆机构,则应取杆_______为机架,且其长度的允许变动范围为_______________. 4) 如将杆4的长度改为d=400mm,而其他各杆的长度不变,则当分别以1、2、3杆为机架时,所获得的机构为___________机构。 解:1)因900500400600240=+=+≤+=+d c b a 且最短杆1为连架杆,故当取杆4为机架时,有曲柄存在。此时该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 2)要使此机构成为双曲柄机构,则应取最短杆1为机架。 3)要使此机构成为双摇杆机构,则取最杆3为机架,其长度的允许变动范围为: (1)因最短杆1为连杆,即使满足杆长条件,此机构也不能成为双摇杆机构 (2)不满足杆长条件时,b 为最长杆,c 为最短杆,d a c b +>+ 140>c c 为最长杆,但不可能大于三杆长度之和 d b a c ++< 故1340

机械原理四连杆门座式起重机

机械原理2013—2014学年 大作业 设计题目:四连杆式门座起重机 工作机构设计 姓名:瑞 学号: 20116447 专业班级: 11级铁道车辆一班 指导教师:何俊 2013/11/10

题目介绍、要求以及数据 设计题目:四连杆式门座起重机工作机构设计 一、设计题目简介 四连杆门座起重机 是通用式门座起重机, 广泛应用于港口装卸、 修造船厂、钢铁公司,主 要由钢结构、起升机构、 变幅机构、回转机构、 大车运行机构、吊具装 置(抓斗、简易集装箱 吊具、吊钩)、电气设备 及其它必要的安全和辅助设备组成。通过四连杆控制在吊臂前后运动的时候)起吊节点保持水平高度不变。 二、设计数据与要求 题号起重量 t 工作幅度(米)起升高度(米)工作速度m/min 装机容量 KW L2 L1 H1 H2 起升变幅回转运行 C 10 25 8 15 9 50 50 1.5 25 330 三、设计任务 1、依据设计参数绘出机构运动简图,并进行运动分析,确定实现起 吊点轨迹的机构类型 2、依据提供的设计数据对四连杆起吊机构进行尺度综合,确定满足 使用要求的构件尺寸和运动副位置; 3、用软件(VB、MATLAB、ADAMS或SOLIDWORKS等均可)对执行机构 进行运动仿真,并画出输出机构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线图。 4、编写说明书,其中应包括设计思路、计算及运动模型建立过程 以及效果分析等。

5、在机械基础实验室应用机构综合实验装置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第一章、四连杆式门座起重机的介绍 第一节、四连杆式门座起重机的概述 门座起重机是起重机的一种,是随着港口事业发展起来的。第一次在港口上运用门座式起重机是在1890年将幅度不可变的固定式可旋转臂架型起重机横跨在窄型码头上,这是门座起重机的第一次运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港用门座起重机迅速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门座起重机还逐渐应用到作业条件与港口相近的船台和水电站等工作地点。 图1-1 M10-30门座起重机总图 ⒈电缆卷筒;2.转柱;3.门座;4.转台;5.机器房;6.起重量限制器;7. 变幅机构;8.臂架系统;9.防转装置;10.吊钩装置;11.抓斗稳定器;12. 抓斗;13.司机室;14.回转机构;15.起升机构;16.运行机构

连杆机构运动分析指导

连杆机构运动分析指导 一、实验目的 1. 加强学生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机构组成及其运动特性,为机构创新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培养学生连杆机构解析法分析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机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机架和原动件及他们之间的运动副,另一部分由其他构件和运动副组成。其中,前一部分称为基本机构部分,后一部分称为从动件系统。如图1所示的机构可以分成如图2所示两部分。两部分机构自由度之和等于原始机构的自由度,由于基本机构的自由度与原动件数目相等,等于机构的自由度,所以从动件系统部分的自由度为0。 在很多情况下,从动件系统可以进一步划分成更小的杆组。我们把无法再分割的、自由度=0的从动件连接称为阿苏尔杆组(Assur group). 例如如图2的从动件系统可以进一步划分成如图3所示的两个阿苏尔杆组。 在每一个阿苏尔杆组中,杆组内部各构件间连接的运动副称为内部运动副(inner pair内副)。例如杆组DCB中的转动副C和杆组GFE中的转动副F。每一个阿苏尔杆组中有一部分运动副与运动已知构件相联,这一部分运动副称为外部运动副(outer pairs外副)。例如,阿苏尔杆组DCB中的转动副B和D分别和运动已知构件(原动件和机架)相连接,为外副。阿苏尔杆组DCB通过外副B和D 与运动已知的构件连接后,形成了一个铰链四杆机构ABCD ,杆组DCB中的构件BCE和DC运动确定。阿苏尔杆组GFE 通过外副E和G与运动已知构件(BCE 和机架)连接。注意:转动副E不是阿苏尔杆组DCB的一个外副。从阿苏尔杆组的安装顺序,我们可以看出杆组DCB是第一杆组,杆组GFE 是第二杆组。 我们可以得到机构的组成原理:任何机构都是在基本机构的基础上依次添加杆组扩展而成的。注意只有在前面的阿苏尔杆组安装完之后,后面的杆组才能安装。 依据机构的组成原理就可以预先编写一些常用阿苏尔杆组的子程序。这样,多杆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就可以简化成简单的两步:首先,将机构拆成基本机构

机械原理大作业一-连杆传动机构分析

机械原理大作业一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设计题目:连杆机构及其分析 院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1208104 完成者:郑鹏伟 学号:1120810416 指导教师:林琳刘福利 设计时间:2014.6.3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运动分析题目 如图 1-14 所示的矿石破碎机,已知各构件尺寸为: A B B C C D B E E F l 100m m ,l 460m m ,l 250m m , l 460m m ,l m,======D D G G x 300m m ,y 500m m ,x 430m m ,y 210m m ,3 δ== = ==试求构件5的角位移、角 速度、和角加速度。 二.机构结构分析、组成机构的基本杆组划分 1.计算机构的自由度 L H F 3n 2p p 35271=?-?-=?-?= 2.建立直角坐标系 以D 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 :D(0,0) ,A(-300,500),G(-730,210) 3.对机构进行结构分析: 该机构由一个RR 杆组(原动件AB )和三个RRR 杆组(BCD 、BEC 、EFG )组成,各基本杆组运动分析数学模型见下图:

三.计算编程(VB ): Private f1(3600) As Double '1杆的转角 Private xB(3600) As Double 'B 点的 x 位移 Private yB(3600) As Double 'B 点的 y 位移 Private vxB(3600) As Double 'B 点的 x 速度 Private vyB(3600) As Double 'B 点的 y 速度 Private axB(3600) As Double 'B 点的 x 加速度 Private ayB(3600) As Double 'B 点的 y 加速度 Private xC(3600) As Double 'C 点的 x 位移 Private yC(3600) As Double 'C 点的 y 位移 Private vxC(3600) As Double 'C 点的 x 速度 Private vyC(3600) As Double 'C 点的 y 速度 Private axC(3600) As Double 'C 点的 x 加速度 Private ayC(3600) As Double 'C 点的 y 加速度 Private xE(3600) As Double 'E 点的 x 位移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连杆机构b完美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任务书 题目:连杆机构设计B4 姓名:戴新吉 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011级3班 设计参数 设计要求: 1.用解析法按计算间隔进行设计计算; 2.绘制3号图纸1张,包括: (1)机构运动简图; (2)期望函数与机构实现函数在计算点处的对比表; (3)根据对比表绘制期望函数与机构实现函数的位移对比图;

3.设计说明书一份; 4.要求设计步骤清楚,计算准确。说明书规范。作图要符合国家标。按时独立完成任务。 目录 第1节平面四杆机构设计............................................ 1.1连杆机构设计的基本问题........................................... 1.2作图法设计四杆机构 (3) 1.3作图法设计四杆机构的特点 (3) 1.4解析法设计四杆机构 (3) 1.5解析法设计四杆机构的特点 (3) 第2节设计介绍.................................................... 2.1按预定的两连架杆对应位置设计原理 ................................ 2.2 按期望函数设计.................................................. 第3节连杆机构设计................................................ 3.1连杆机构设计..................................................... 3.2变量和函数与转角之间的比例尺 (8) 3.3确定结点值 (8)

四连杆机构分析代码动力学--精简

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 1.1 机构运动分析的任务、目的和方法 曲柄摇杆机构是平面连杆机构中最基本的由转动副组成的四杆机构,它可以用来实现转动和摆动之间运动形式的转换或传递动力。 对四杆机构进行运动分析的意义是:在机构尺寸参数已知的情况下,假定主动件(曲柄)做匀速转动,撇开力的作用,仅从运动几何关系上分析从动件(连杆、摇杆)的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等运动参数的变化情况。还可以根据机构闭环矢量方程计算从动件的位移偏差。上述这些内容,无论是设计新的机械,还是为了了解现有机械的运动性能,都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它还是研究机械运动性能和动力性能提供必要的依据。 机构运动分析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图解法和解析法。当需要简捷直观地了解机构的某个或某几个位置的运动特性时,采用图解法比较方便,而且精度也能满足实际问题的要求。而当需要精确地知道或要了解机构在整个运动循环过程中的运动特性时,采用解析法并借助计算机,不仅可获得很高的计算精度及一系列位置的分析结果,并能绘制机构相应的运动线图,同时还可以把机构分析和机构综合问题联系起来,以便于机构的优化设计。 1.2 机构的工作原理 在平面四杆机构中,其具有曲柄的条件为: a.各杆的长度应满足杆长条件,即: 最短杆长度+最长杆长度≤其余两杆长度之和。 b.组成该周转副的两杆中必有一杆为最短杆,且其最短杆为连架杆或机架(当最短杆为连架杆时,四杆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当最短杆为机架时,则为双曲柄机构)。 第一组(2代一套)四杆机构L1=125.36mm,L2=73.4mm,L3=103.4mm,L4=103.52mm 最短杆长度+最长杆长度(125.36+73.4) ≤其余两杆长度之和(103.4+103.52) 最短杆为连架杆,四杆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 第二组(2代二套)四杆机构L1=125.36mm,L2=50.1mm,L3=109.8mm,L4=72.85mm 最短杆长度+最长杆长度(125.36+50.1) ≤其余两杆长度之和(109.8+72.85) 最短杆为连架杆,四杆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 第三组(3代)四杆机构L1=163.2mm,L2=61.6mm,L3=150mm,L4=90mm 最短杆长度+最长杆长度(163.2+61.6) ≤其余两杆长度之和(150+90) 最短杆为连架杆,四杆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 在如下图1所示的曲柄摇杆机构中,构件AB为曲柄,则B点应能通过曲柄与连杆两次共线的位置。 1.3 机构的数学模型的建立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连杆——24号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机械原理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设计题目:连杆机构运动分析 指导老师:陈明丁刚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一、运动分析题目 如图1-6所示是曲柄滑块机构,各构件长度分别为a 、b ,偏距为e ,连杆BC 上一点到铰链B 的距离为l m ,试研究各构件长度a 、b 、l m 及偏距e 的变化对点m 的轨迹的影响规律。 二、机构结构分析及基本杆组划分 1.除去虚约束力和局部自由度,计算机构的自由度并确定原动件 本机构中无虚约束或局部自由度。机构各杆件都在同一平面运动,活动构件数n=3,P L =4,P H =0,则机构的自由度为:F=3n-2P L -P H =33-24-10=1。原动件为曲柄AB 。 2.拆分杆组 从远离原动件(即杆AB ,如图1)进行拆分,可得到由杆BC 和C 点处滑块组成的RRP Ⅱ级杆组(如图2),剩下的就是Ⅰ级机构杆AB 。 3.确定机构的级别 由上可知,机构为Ⅱ级机构 三、各基本杆组的运动分析数学模型 (1)原动件AB (Ⅰ级杆组) ?????

原动件AB 的转角为:i ?=0~2π;角速度为:s rad /101=ω 角加速度为:01=ε 假定运动副A 的位置坐标为:x A =0,y A =0 A 点与机架相连,即该点的速度和加速度都为0。原动件AB 长度为l i ,从而可求得运动副B 点的位置坐标: i ?cos l x x i A B +=,i i A B l y y ?sin += (2)杆BC 和C 点的滑块(RRP Ⅱ级杆组) RRP Ⅱ级杆组是由两个构件两个转动副及一个外移动副组成的。 已知两杆长为l i 和l j (l j 杆垂直于滑块导路),外回转副B 的参数,滑块导路方向角和计算位移时的参考点K 的位置和导路的运动参数,求内运动副C 的运动参数。 位置方程:内回转副C 的位置方程为: j j j K i i B C j j j K i i B C l s y l y y l s x l x x ??????cos sin sin sin cos cos ++=+=-+=+= 消去s 可得:j i j i l l A ??++=0a r c s i n 其中 j K B j K B y y x x A ??c o s )(s i n )(0---= 为保证机构的存在,应满足装配条件i j l l A ≤+0,求得 i ?后,可求得x C 和y C ,而后求得滑块的位移s : j j j K C j j j K C l y y l x x s ????sin /)cos (cos /)sin (--=+-= 滑块D 点的位移方程为: j K D j K D s y y s x x ??sin cos +=+= (3)求M 点位置坐标 要画出点m 的轨迹图,需要求出点m 的位置坐标。假定以A 点为原点,则点B 的位置坐标为: 1 1sin cos ααa y a x B B == 点C 的位置坐标为: e y b a x C C =+=21cos cos αα 而点m 是杆BC 上的一点,且到B 点的 距离为l m ,则B,C,m 三点满足关系:C B m B B C B m m y y y y x x x x b l --=--= 从而求得m 点的位置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一12题

机械原理大作业(一) 作业名称:机械原理 设计题目:连杆机构运动分析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2014年6月3日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设计

连杆机构运动分析 (12)题:图1-12所示的六连杆机构中,各构件尺寸分别为:AB l =200mm ,BC l =500mm ,CD l =800mm ,F x =400mm ,D x =350mm , D y =350mm ,1 =100rad/s ,求构件5上的F 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1.建立直角坐标系 以F 点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X-Y ,如下图所示。

2.机构结构分析 该机构由I级杆组RR(原动件AB)、II级杆组RRR(杆2、3)、II级杆组PRP(杆5、滑块4)组成。 3.各基本杆组运动分析 1.I级杆组RR(原动件AB) 已知原动件AB的转角 ?2 π = ~ 原动件AB的角速度 ω = 10 rad/ s

原动件AB 的角加速度 =α 运动副A 的位置 0,400=-=A A y x 运动副A 的速度 0,0==A A v v 运动副A 的加速度 0,0==A A a a 可得: )cos(?AB A B l x x += )sin(?AB A B l y y += 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sin(???-=AB xA xB l w v v ) sin(???+=AB yA yB l w v v )sin()cos(2??AB AB xA xB el l w a a --= )()s i n (2??c o a el l w a a AB AB yA yB +-= 2.II 级杆组RRR (杆2、3) 杆2的角位置、角速度、角加速度

机械原理连杆机构设计和分析5

部讲义,请勿流传 第五讲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连杆机构的传动特点: 1.因为其运动副一般为低副,为面接触,故相同载荷下,两元素压强小,故可承受较大载荷;低副元素便于润滑,不易磨损;低副元素几何形状简单,便于制造。2.当原动件以同样的运动规律运动时,若改变各构件的相对长度,可使从动件得到不同的运动规律。3.利用连杆曲线满足不同的规矩要求。4.增力、扩大行程、实现远距离的传动(主要指多杆机构)。 缺点: 1.较长的运动链,使各构件的尺寸误差和运动副中的间隙产生较大的积累误差,同时机械效率也降低。2.会产生系统惯性力,一般的平衡方法难以消除,会增加机构动载荷,不适于高速传动。 平面四杆机构的类型和应用 一、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 1.曲柄摇杆机构2.双曲柄机构 3.双摇杆机构 二、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型式 1.改变构件的形状和运动尺寸 曲柄摇杆机构 -----曲柄滑块机构 2.改变运动副的尺寸 偏心轮机构可认为是将曲柄滑块机构中的转动副的半径扩大,使之超过曲柄的长度演化而成的。 3.选用不同的构件为机架 (a ) 曲柄滑块机构 (b )ABBC 为摆动导杆机构) (c )曲柄摇块机构(d )直动滑杆机构(定块机构)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知识 一、平面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 1.铰链四杆机构中曲柄存在的条件 (1)存在周转副的条件是: ①其余两杆长度之和最长杆长度最短杆长度 ≤+,此条件称为杆长条件。 ②组成该周转副的两杆中必有一杆为最短杆。(意即:连架杆和机架中必有一杆是最短杆) 2满足杆长条件下,不同构件为机架时形成不同的机构

①以最短构件的相邻两构件中任一构件为机架时,则最短杆为曲柄,而与机架相连的另一构件为摇杆,即该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 ②以最短构件为机架,则其相邻两构件为曲柄,即该机构为双曲柄机构。 ③以最短构件的对边为机架,则无曲柄存在,即该机构为双摇杆机构。 3.不满足杆长条件的机构为双摇杆机构。 注:曲柄滑块机构有曲柄的条件:a + e ≤ b 导杆机构:a < b时,转动导杆机构; a > b时,摆动导杆机构。 例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