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修复骨缺损的动物实验研究

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修复骨缺损的动物实验研究

孟丹;谢秋菲;张鹏;董利民

【期刊名称】《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7(21)6

【摘要】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分析两种新型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成骨特性.方法选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在双侧股骨髁部钻取直径

4mm深6mm的骨缺损,实验侧注入材料A(α-磷酸三钙骨水泥)或材料B(β-磷酸三钙骨水泥),术后3天摄X线片观察骨水泥充填情况.术后2、4、8周取实验侧α-磷酸三钙骨水泥植入处和空白对照侧标本,每组4只,共12只.术后8、16、24周取实验侧β-磷酸三钙骨水泥和对照侧α-磷酸三钙骨水泥植入处标本,每组4只,共12只.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骨水泥在骨内的降解及新骨生成情况.扫描电镜观察骨-骨

水泥界面超微结构.结果 4周时α-磷酸三钙骨水泥周围骨小梁增粗,8周时可见新生骨小梁,但材料降解缓慢.β-磷酸三钙骨水泥在体内8周时已降解,16周降解吸收显著,24周降解反应大部分完成,降解同时有大量新骨生成.结论两种磷酸钙骨水泥可

操作性强,生物相容性好,具有骨传导作用.β-磷酸三钙骨水泥在降解性和成骨特性上表现更优异.

【总页数】4页(P609-612)

【作者】孟丹;谢秋菲;张鹏;董利民

【作者单位】10008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10008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10008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精细陶瓷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2.2

【相关文献】

1.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修复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微创拔除后牙槽骨缺损 [J], 杨孝勤;陈军;马伟群;王治平;郑俊发

2.磷酸钙骨水泥/纤维蛋白胶注射型复合载体的凝固时间和显微结构对修复骨缺损的意义 [J], 刘通方;刘建;孟国林;袁志;李丹;杨家骥;胡蕴玉

3.转染BMP-2基因的骨髓MSC复合多孔磷酸钙骨水泥构建组织工程化骨对兔骨缺损的修复作用研究 [J], 陈波; 郭祥; 张寿; 钟海波

4.淫羊藿苷干预磷酸钙骨水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体修复兔股骨缺损 [J], 贾丙申; 张熙明; 于鹏; 李明; 李君; 云大科; 王晟; 胡帅

5.淫羊藿苷干预磷酸钙骨水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体修复兔股骨缺损 [J], Jia Bingshen; Zhang Ximing; Yu Peng; Li Ming; Li Jun; Yun Dake; Wang Sheng; Hu Shuai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骨水泥

前言 生物医学材料[i](biomedical materials)又称为生物材料。是用以和生物系统接合,以诊断、治疗或替换机体中的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材料。它可以是天然产物,也可以是合成材料,或者是它们的结合物,还可以是有生命力的活体细胞或天然组织与无生命的材料结合而成的杂化材料。与生物系统直接接合是生物医学材料最基本的特征,如直接进入体内的植入材料,人工心肺、肝、肾等体外辅助装置等与血液直接接触的材料。生物医学材料除应满足一定的理化性质要求外,还必须满足生物学性能要求,即生物相容性要求,这是它区别于其他功能材料的最重要的特征。 生物医用材料可以按多种方法分类。根据材料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分为医用金属及合金、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陶瓷,以及它们结合而成的生物医学复合材料。根据在生物环境中发生的生物化学反应水平,可分为近于惰性的、生物活性的以及可生物降解和吸收的材料。 骨水泥的产生与发展 目前生物活性陶瓷作为骨填充、修复材料已经在临床上大量应用,但由于这些材料都是高温烧结后的块状或颗粒状,不具有可塑性。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无法按照病人骨缺损部位任意塑型,而且不能完全充填异形骨空穴。另一方面,人工关节的固定、不稳定性骨折的内固定等同样也需要一种新的生物医用材料。因此,一种新型的生物材料-骨水泥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生物骨水泥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大体系:生物相容性较差的PMMA骨水泥和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磷酸钙骨水泥。 PMMA 骨水泥 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olymethyImethacrylate cement, PMMA),为代表的传统丙烯酸酯类骨水泥是一种由粉剂和液剂组成的室温自凝粘结剂[ii]。但PMMA属于生物惰性材料,不能与宿主骨组织形成有机的化学界面结合,另外凝

骨水泥及磷酸钙生物活性骨水泥

骨水泥及磷酸钙生物活性骨水泥 陈东方 (化科院,0811化学,08114032) 摘要: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作为骨修复材料在骨修复和硬组织置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其自身的某些缺点,用新型骨修复材料取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已成为必然,并取得了很 大进展。磷酸钙骨水泥高的生物相容性和易于塑型的特点使其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及新型骨水泥,特别是磷酸钙生物活性骨水泥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磷酸钙生物活性骨水泥,生物相容性,水化硬化 11 前言 作为替代、修复人体硬组织的生物材料,骨修复材料广泛应用于骨外科、整形外科及牙科领域。人体因外伤、炎症、肿瘤和先天畸形造成骨缺损或肢体不全者不计其数,需要量极大因此,骨修复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是全球性的问题,是生物材料研究中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从来源看,骨修复材料主要有三种,即自体骨、异体骨和人工合成材料。虽然自体骨是理想的骨移植材料,但供骨来源有限,且二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痛苦,供骨区可能出现形态和功能障碍;异 体骨存在免疫排异反应,有导致传染疾病和肿瘤生成的可能。因此各国科学家都在努力对现有骨移植材料进行改进或研究、开发新型骨修复材料。骨水泥是在骨矫形修复过程中,用于填补缺损和固定移植体的材料。早期曾使用过石膏等。自1996 年英国医生Charnley[1 ,2 ]首 次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 用于固定矫形移植体以来,PMMA 骨水泥的应用对人工关节的发展起过巨大推动作用,并在骨缺损、骨癌刮除后的空洞填充修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PMMA 骨水泥由两相组成,固相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高聚物成分;液相为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单体,两种成分混合后很快发生聚合反应,放出热量,约10 分钟后固化。虽然PMMA 骨水泥成 型容易,使用方便,但由于其生物相容性差,与人体骨是非骨性结合,近年来研究人员不断 对PMMA 骨水泥进行改进。同时,研究开发了一些生物相容性好,固化过程放热少,组成与人体硬组织相近的磷酸钙生物活性骨水泥。21PMMA 骨水泥的改进为了克服PMMA 的缺点和不足,研究人员对PMMA 骨水泥进行了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在PMMA 骨水泥中加入磷酸钙陶瓷粉末,可以提高PMMA 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3 ] 。但由于PMMA 密实不透,加入的磷酸钙陶瓷 粉末,其活性可能被掩盖,不利于其与活体组织发挥骨传导作用。国内外为改进PMMA 与骨 结合状况,将PMMA 改为多孔结构[4 ] ,使骨组织长入骨水泥后,修复体得到生物学固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松动发生。王善沅等将该网孔结构骨水泥材料作为甲氨喋呤(MTX ,一种广谱抗肿瘤药物) 的载体,进行了药物释放速度的试验[5 ] 。并将庆大霉素加入具有网孔结构的PMMA 中,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中作了60例临床应用[6 ] 。该骨水泥具有小孔,孔径在0.1 - 150. μm 之间,大孔孔径在150μm 以上,大孔占所有孔洞面积的10 - 20 %。结果表明,载有庆大霉素的网孔结构PMMA 骨水泥,其界面剪切应力强度比普通骨水泥高30 %。临床使用表明,具有 网孔结构负载庆大霉素的PMMA 骨水泥是目前一种高效、低毒、比较理想的骨水泥,对预防感染和减少假体下沉有良好作用。有网孔的载药PMMA ,具有载药和骨水泥双重功能,若将磷酸 钙陶瓷粉末加入其中,磷酸钙陶瓷的活性不被掩盖,有利于发挥后者的骨传导作用,更能加强界面结合,防止假体松动下沉。郑昌琼等[7 ]将羟基磷灰石(HA) 与PMMA复合,用于动物骨缺损修复后的组织形态学观察表明,在骨与骨水泥之间无纤维层,材料系骨性结合。植入4 周后界面上即有新骨形成,8周形成成熟的新骨组织层,新的骨层与骨和骨水泥结合紧密,改善了骨

碳纳米管复合磷酸钙骨水泥(CNTTCP)修复兔颅骨缺损及其血管再生的实验研究

碳纳米管复合磷酸钙骨水泥(CNT/TCP)修复兔颅骨缺损及其血 管再生的实验研究 因外伤、肿瘤或先天畸形引起的颅骨缺损临床上十分常见,大部分的颅骨缺损需要手术修补,骨组织工程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为治疗骨缺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在种子细胞和细胞载体材料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的基础上,已经可以在体外成功的将种子细胞复合在载体材料上培养,构建出细胞型组织工程人工骨。 并应用在体外构建出的细胞型组织工程人工骨进行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组织工程骨也面临迅速血管化的关键问题。 充分的血液供应是保证组织工程化人工骨体内存活的决定性因素。血管再生成为骨组织工程从体外研究过度到体内研究,从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过渡的关键性问题。 如何寻找有效,准确,灵敏的监测手段,正确评估组织工程骨的血管再生效率,也是目前探讨的热点问题。本实验采用兔颅骨骨膜提取、分离、培养扩增,并与新型的纳米级颅骨替代材料(碳纳米管复合磷酸三钙骨水泥生物复合材料) 共同培养,观察其生长情况以及组织相容性,并进行动物实验来观察材料植入体内后的骨传导、骨诱导及骨生成情况,并采用放射学以及组织形态学的方法来观测其血管化问题。 本文共分以下三部分内容:一、骨膜源性成骨细胞的分离、鉴定与纳米级颅骨替代及诱导材料复合的体外联合培养实验研究目的:探讨颅骨骨膜源性成骨细胞体外培养的可能性,观察其生长特点及成骨能力;采用颅骨骨膜源性的成骨细胞与材料三维联合培养观察成骨细胞与碳纳米管复合α-磷酸三钙骨水泥联合培养情况,评估新型颅骨修复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1、

成骨细胞的提取及体外培养 2、成骨细胞的形态学及生长特性、成骨能力的观察 1)、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细胞染色方法观察原代培养、传代培养细胞生长情况及形态特征。 2)、细胞生长曲线的测定:应用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 3)、碱性磷酸酶染色:应用碱性磷酸酶试剂盒进行成骨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染。

磷酸钙骨水泥的生物学特征及其作用

磷酸钙骨水泥的生物学特征及其作用 唐正海;王晓文;唐劲天 【摘要】10.3969/j.issn.2095-4344.2012.51.026% 背景:传统磷酸钙水泥 存在力学强度差、注射性低和固化时间长等缺点,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目的:回顾分子磷酸钙水泥性能的改善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通过检索Web of knowledge平台(1995至2011年)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至2011年)有关磷酸钙水泥性能改善以及应用等方面相关文献,最终纳入34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磷酸钙水泥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孔隙率,可塑性,无毒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药物载体,骨修复材料,骨肿瘤治疗等领域。为克服传统的磷酸钙水泥力学强度差,凝固时间长,注射性差等问题,目前主要通过调节磷酸钙水泥的固相成分、颗粒大小、添加有机溶剂等方法来提高磷酸钙水泥性能。 【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年(卷),期】2012(000)051 【总页数】5页(P9640-9644) 【关键词】磷酸钙;骨水泥;骨修复;肿瘤;综述 【作者】唐正海;王晓文;唐劲天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玉泉医院脑神经疾病研究所,北京市100049; 北京中医药大学生物制药系,北京市100102;清华大学玉泉医院脑神经疾病研究所,北京市100049;清华大学玉泉医院脑神经疾病研究所,北京市10004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18 0 引言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Brown等[1]首次发明了一种由磷酸四钙和磷酸氢钙混合粉末与磷酸盐溶液混合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自固化骨缺损修复材料。因其组成结构与人体硬组织中的无机成分非常相似且具有可塑型性,生物降解性,固化过程放热少等优点,有望成为新型骨替代材料,所以一直受到医学领域的广泛重视,在骨缺损、骨折方面已得到成功应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磷酸钙骨水泥的改良已经成为国内外骨科材料研究的重点,主要是解决磷酸钙骨水泥的抗压能力低,注射性差且凝固时间时间长等缺点,国内外研究人员通过调节磷酸钙骨水泥的固相成分、颗粒大小、固液比、添加有机溶剂等方法,研制出了上百种不同类型的骨水泥,使骨水泥的力学强度,注射性等指标得以改善,以提高其临床适用性。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由第一作者检索 1995至2011年 web of knowledge平台及中国 知网。英文检索词为“calcium phosphate; bone cement; bone repair”,中文检索词为“磷酸钙骨水泥,骨修复材料,骨转移”。检索相关文献总计116篇。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文章所述内容需与磷酸钙骨水泥改良方法,以及磷酸钙骨水泥的研究应用等方面的密切相关。②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 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 1.3 数据提取计算机初检得到83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51篇,英文文献32篇,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因研究目的与本文无关及内容陈旧、重复文献 49篇,纳入34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综述。

磷酸钙骨水泥制备方法的改进及其性能研究

磷酸钙骨水泥制备方法的改进及其性能研究 张慧勇 【摘要】Two preparation methods of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 (CPC)powder are adopted,which are the precipitation method and solid state reaction method,and then CPC is synthesized.The CPC’s curing time,compressive strength,product composition have been analysized.The solid powder by pre-cipitation method is tricalcium phosphate (TCP)or calcium pyrophosphate (CPP),and the appropriate liquid phase-citric acid solution is determined through experiment,which enables the solid powder to have the properties of CPC.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buffer,and the immersion in simulated body fluid on its performance was discussed.The powder prepared by solid state reaction is tetracalcium phosphate,but in the air,the crystallinity of TTCP calcined 6h at 1 500 ℃ is not good and contains the impurity CaO.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perties of the cement with tricalcium phosphate and cal-cium pyrophosphate as the main ingredients are superior to the cement with tetrcalcium phosphate as the main ingredient.%采用2种方法探索了磷酸钙骨水泥(CPC)固体粉末的制备,即沉淀法和固相反应法,并合成了 CPC;对CPC 的固化时间、抗压强度、产物物相组成等进行了分析。沉淀法生成的固相粉末为磷酸三钙、焦磷酸钙,通过实验确定适当的调和液为柠檬酸,使固相粉末拥有骨水泥特性,并探讨了温度、缓冲液、模拟体液浸泡等对其性能的影响。固相反应法制备的固相粉末应为磷酸四钙(TTCP),但在空气中,1500℃下煅烧6h 制得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混合磷酸钙骨水泥修复椎体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混合磷酸钙骨水泥修复椎体骨缺损的实验研究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与磷酸钙骨水泥(CPC)混合物修复 椎体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山羊18只,在每只羊L1~L6椎体侧方制备6 mm×10 mm圆柱形骨缺损。根据填充方法的不同将实验分为三组:实验组填充自体PRP复合CPC,对照组填充CPC,假手术组不填充。于术后1、3、6个月随机处死6只,通过影像学观察骨愈合情况。结果所有动物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存活。PRP中血小板数量约为全血中血小板量的5倍余,PRP中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明显高于全血中生长因子含量(P < 0.05)。在术后各时间节点,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有新生骨形成及骨水泥吸收,但实验组更明显,而假手术组空洞未见明显骨修复。结论PRP能释放大量的生长因子,与CPC混合后表现出很好的骨诱导和成骨性能。两者混合物用于椎體骨缺损时效果确切。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he mixture of autologous platelet-rich plasma (PRP)and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 (CPC)in repairing vertebral bone defect. Methods 18 goa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experiment. A 6 mm×10 mm cylindrical bone defect was prepared on the side of lumbar vertebral body(L1-L6)of each sheep. The experiment was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filling methods: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filled by CPC in combination with PRP,the control group was filled with CPC,and the sham operation group was not filled. 6 goats were randomly executed after surgery for 1,3, 6 months,then the bone healing conditons were observed by imaging examination. Results All animals successfully completed surgery and survived. The platelet count in PRP was about 5 times more than that in whole blood,and the contents of growth factors [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in PR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whole blood (P < 0.05). In all time points after surgery,new bone formation and cement absorption could be observed in both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bu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more obvious,while no significant bone repair sign could be seen in sham operation group. Conclusion PRP can release a large number of growth factors,and show great properties of osteoinductive and osteogenesis when combined with CPC. The composite is effec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vertebral bone defect. [Key words] Calcium phosphate;Platelet-rich plasma;Vertebral bone defect;Animal model;Goat 椎体骨缺损是临床常见的问题之一。自体骨、异体骨、生物材料等多种材料可供临床应用,但均有相应的优点与不足。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以及经皮椎体成形术、椎体后突成形术的发展,可注射性骨水泥逐渐为临床广泛使用。最常见的骨水泥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但其在固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易损伤邻近组织,增加邻

磷酸钙骨水泥 力学强度

磷酸钙骨水泥力学强度 磷酸钙骨水泥是一种用于骨折修复和骨缺损修复的生物医用材料。它具有优异的力学强度,能够提供稳定的支撑和固定作用,有助于促进骨的愈合和再生。 磷酸钙骨水泥是由磷酸钙粉末和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液体组成的。它们在混合后形成一种类似于水泥的浆状物质,可以填充骨缺损或骨折处,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撑结构。在体内,磷酸钙骨水泥会逐渐降解,同时释放出磷酸钙离子,促进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加速骨的再生和愈合过程。 磷酸钙骨水泥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会引起明显的免疫反应或排斥反应。它可以与周围组织紧密结合,形成一个稳定的界面,防止松动或脱落。此外,磷酸钙骨水泥还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能够承受一定的力学负荷,保持修复区域的稳定性。 磷酸钙骨水泥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它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骨折,包括颈椎、胸椎、腰椎和股骨等部位的骨折。此外,它还可以用于修复和填充骨缺损,如骨肿瘤切除后的空洞或创伤后的骨缺损。磷酸钙骨水泥还可以作为植入物的固定材料,用于修复关节置换手术或其他骨科手术中的骨缺损。

磷酸钙骨水泥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首先,混合粉末和液体时需要按照说明书上的比例进行,避免混合不均匀或过量使用。其次,在填充缺损或修复骨折时,需要确保将水泥填充到位,并且与周围组织紧密结合。最后,在手术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和护理,以加速骨的愈合和恢复功能。 总之,磷酸钙骨水泥是一种具有优异力学强度的生物医用材料。它可以提供稳定的支撑和固定作用,促进骨的愈合和再生。在临床应用中,它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骨折和修复骨缺损。使用时需要注意正确操作,并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和护理,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骨组织工程研究的新进展:修复骨缺损的完美技术

骨组织工程研究的新进展:修复骨缺损的完美技术 李凯 【摘要】骨组织工程自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为临床上骨缺损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纵观骨组织工程研究的二十多年里,其构成的三大要素:种子细胞方面、支架材料方面和组织构建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距离组织工程骨在临床中正式使用尚有一定距离,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就目前骨组织工程研究的现状及最新进展作一综述.%Bone tissue engineering has developed rapidly since the 1980s and brought new hope for the treatment of bone defects. Throughout twenty years, the three major elements of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seed cells, scaffolds and organizations to build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However, there is still certain distance for tissue engineered bone to be used officially in clinic.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status of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are reviewed.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 【年(卷),期】2012(009)018 【总页数】3页(P15-17) 【关键词】骨组织工程;骨缺损;研究进展 【作者】李凯 【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81

2023应用于椎体成形术的改良骨水泥研究进展(全文)

2023应用于椎体成形术的改良骨水泥研究进展(全文) 椎体成形术已广泛应用于椎体压缩性骨折、血管瘤、多发性骨髓瘤、骨溶解性转移瘤和骨质疏松症的治疗[1~3]。而椎体成形所需要的骨填充材料需要具有一定的力学强度和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在承受动态和静态复杂载荷的同时,要保证骨水泥稳定且不易松动,且骨填充材料必须不透射线,以便在术中监测填充物的状态[4]。 目前椎体成形术采用的填充材料主要为丙烯酸骨水泥(acrylic bone cements,ABCs)和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s,CPCs),其他复合有机或无机骨填充材料也逐渐尝试应用于椎体成形术中[5]。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骨水泥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骨水泥,其工作原理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methyl methacrylate,MM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产生聚合反应形成坚硬的PMMA,PMMA以其稳定的化学性质、经济的成本及优越的生物力学性能一直被用于椎体强化的首选填充材料[6]。尽管PMMA骨水泥发展至今已有多代产品,但通过术后病例的追踪随访发现[7],PMMA骨水泥仍存在一些缺陷,例如,骨水泥与松质骨之间、伤椎与相邻椎体之间的弹性模量差值较大,这是导致伤椎再骨折、骨水泥下沉及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并且MMA单体具有毒性,会对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以及凝血功能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时还可能造成骨水泥植入综合征(bone cement implantation syndrome,BCIS)[8]。PMMA骨水泥

不仅不能降解、还缺乏生物活性,无法与宿主骨组织有机结合,长期在体内还可能导致水泥体松动、局部炎症,导致植入失败[9、10]。CPCs是一类以磷酸钙盐为主要成分的骨水泥,其与水或其他磷酸水溶液发生水合反应后具有自固化能力,CPCs拥有良好的成骨活性和骨传导性[11]。CPCs 主要分为两类:磷灰石骨水泥(apatite cement)和磷酸氢钙水泥(brushite cement),其中磷酸氢钙水泥降解速度过快,生物力学性能及注射性能差,凝固时间短,限制了其临床应用[12]。目前以羟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骨水泥为代表的磷灰石骨水泥正成为研究热点,并且衍生出一系列以HA为载体的生物型骨水泥[13]。除了PMMA和CPCs骨水泥,还有一些其他复合材料也被研究用于椎体成形,如硅胶化合物、甘油磷酸钙合物等[14],但其椎体成形效果仍不确切。 以上骨水泥都拥有各自的缺陷及优点,针对现有骨水泥的上述缺陷展开改性研究,提高骨水泥的性能表现,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具有重大临床意义。笔者拟通过归纳总结近些年骨水泥的改进方向、研究思路及代表性实例,为改良骨水泥的发展及未来临床运用提供参考。 总结 现阶段虽然改良骨水泥种类繁多,目前临床应用仍以PMMA骨水泥为主,虽然磷酸钙骨水泥及硫酸钙骨水泥也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力学强度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大量的改良研究提升了CPC及其他

HA植入治疗犬股骨头骨缺损实验研究

HA植入治疗犬股骨头骨缺损实验研究 同志超;陈君长;王坤正;褚静;张开放;宋金辉 【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3(032)012 【摘要】目的:评价HA移植对犬股骨头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用健康成年杂种犬12只共24髋,造成股骨头内骨缺损模型.2个月后动物随机平均分为A组自然修复组、B组取自体同侧大转子骨植入和C组HA植入组.术后8、16周观察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了解股骨头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A组所有股骨头表面不光滑,软骨下骨板断裂,骨质生长不良.B组植入的自体骨坏死,坏死骨主要起到成骨支架的作用.C 组股骨头表面光滑,缺损区骨质生长良好,修复较满意.结论:HA能促进犬股骨头骨缺损修复,防止塌陷发生,是治疗股骨头骨缺损及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之一.【总页数】2页(P1068-1069) 【作者】同志超;陈君长;王坤正;褚静;张开放;宋金辉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骨科,西安,710004;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骨科,西安,710004;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骨科,西安,710004;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骨科,西安,710004;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骨科,西安,71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 【相关文献】

1.脱抗原胎牛骨治疗犬股骨头坏死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J], 王冉东;郭艳茹;舒俊;张岚;程立明;李子荣;蔡哲;闵洪巍;石少辉;刘朝辉;郭万首;潘琳 2.自体松质骨加骨玻璃植入治疗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犬股骨头骨缺损模型初步实验研究 [J], 张念非;李子荣;绳厚福;赵凤朝;王跃;杨连兴 3.犬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介导HA-TCP修复牙槽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J], 牛玉梅;陈野;李艳萍;赵尔杨;曹涛;刘会梅;王爽;姜凌云 4.磷酸钙骨水泥/rhBMP-2修复犬股骨头软骨下骨缺损重建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J], 康鹏德;裴福兴;王坤正 5.磷酸钙骨水泥/rhBMP-2修复犬股骨头坏死软骨下骨缺损实验研究 [J], 康鹏德;裴福兴;杨静;王坤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生素/β-磷酸三钙/多孔丝素蛋白支架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抗生素/β-磷酸三钙/多孔丝素蛋白支架修复兔桡骨骨缺损 的实验研究 刘欣伟;柳云恩;张玉彪;侯明晓;赵勇;周大鹏;项良碧 【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ntibiotics/three calcium phosphate/porous silk fibroin scaffold repairing rabbit radial bone defect .Methods Regenerated silk fibroin capsules for artificial bone repair materials were prepared .Sixteen adult white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 ( SF+beta TCP for repai-ring bone defect ) and group B ( SF+beta TCP+vancomycin for repairing bone defect ) .There were 8 rabbits ( 16 radius) in each group .Radial bone defect model was constructed after implanting materials .The rabbits were exe-cuted at 28,56,84 and 112 days postoperatively to observe the general situation .If infection occurred ,rabbits were withdrawn from the observation .Half of the rabbits were executed after 84 and 112 days to observe the histologic findings of bone healing .Results Four rabbits in group A (8 cases of radius ) occurred infection about 6 to 7 days after operation .Cases in group B were without infection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in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B(χ2 =8.167,P=0.004).Bone repair effect in 2 rabbits in group A(4 cases of radius) and 3 rabbits in group B(6 cases of radius) was satisfactory.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histological observation .Histological observation can see the new bone , a small amount of β-three calcium phosphate and silk fibroin scaffold residues ,but 1 rabbit in group B was

兔下颌骨临界骨缺损人工材料植入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兔下颌骨临界骨缺损人工材料植入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荣小芳;吴琳;杨晓东;郑韵哲;马红梅 【期刊名称】《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8(37)1 【摘要】目的建立兔下颌骨临界骨缺损人工材料植入的动物模型.方法选用30只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雌雄各半,在双侧下颌骨体部分别制造13 mm×6 mm的矩形全层临界骨缺损,左侧植入实验材料泡沫状碳化硅(SiC),右侧植入羟基磷灰石(HA)作自身对照,予以适当的术后护理,待取材观察.结果 1只动物因麻醉意外死亡,1只因拒食术后1个月死亡,另有2只因术前分别有感冒和腹泻症状,分别于术后1 d和2 d死亡.其余26只动物在术后4,8,12,24周均能正常进食,创口未见感染征象,健康状况良好.结论本实验运用的建立兔下颌骨临界骨缺损人工材料植入实验动物模型的方法是可行的. 【总页数】3页(P62-64) 【作者】荣小芳;吴琳;杨晓东;郑韵哲;马红梅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沈阳,11000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沈阳,11000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沈阳,11000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沈阳,11000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沈阳,11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2.1

【相关文献】 1.兔下颌骨牵张成骨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J], 桂平;黄宇文;白植宝;郑会强 2.多孔丝素蛋白支架修复兔下颌骨临界性骨缺损*★ [J], 唐鸣;赵霞;陈新;崔西栋;文建川;高海河 3.多孔素蛋白支架修复兔下颌骨临界性骨缺损 [J], 唐鸣;赵霞;陈新;崔西栋;文建川;高海河; 4.兔下颌骨单层骨皮质缺损人工材料植入动物模型建立 [J], 刘瑞;及昕;范晓丹;毛济熊;林涛;韩成敏 5.兔双侧下颌骨牵张成骨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J], 魏奉才;张东;刘少华;孙善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3D打印多孔β-TCP复合冻干PRF支架用于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3D打印多孔β-TCP复合冻干PRF支架用于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摘要: 目前,骨缺损的修复面临许多挑战,因为常规手段可能存在一定的限制和缺陷。3D打印技术为骨缺损修复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本研究旨在探讨采用3D打印多孔β-TCP复合冻干PRF支架用于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将不同种类的β-TCP粉末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加入冻干PRF制成支架,再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其三维结构。将该支架应用于骨缺损的修复,并对其进行表征和生物学评估。研究结果显示,所制备的多孔β-TCP复合冻干PRF支架具有合适的孔径、孔隙度和孔隙结构,并能够提供良好的细胞黏附性和生物相容性。在动物实验中,该支架能够促进骨细胞生成和成骨效果。本研究表明,采用 3D打印多孔β-TCP复合冻干PRF支架用于骨缺损修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发展前途。 关键词:3D打印技术;β-TCP;复合冻干PRF支架;骨缺损修复;生物学评估 Abstract: Currently, there are many challenges in bone defect repair, as conventional methods may have certain limitations and deficiencies. 3D printing technology

provides new possibilities for bone defect repair.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use of a 3D printed porous β-TCP composite lyophilized PRF scaffold for bone defect repair. Different types of β-TCP powders were mixed in a certain proportion and added to lyophilized PRF to make a scaffold, and its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was printed using 3D printing technology. The scaffold was applied to bone defect repair and characterized and biologically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pared porous β-TCP composite lyophilized PRF scaffold has suitable pore size, porosity, and pore structure and can provide good cell adhesion and biocompatibility. In animal experiments, the scaffold can promote bone cell regeneration and bone formation.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use of a 3D printed porous β-TCP composite lyophilized PRF scaffold for bone defect repair has good prospect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Keywords: 3D printing technology; β-TCP; composite lyophilized PRF scaffold; bone defect repair; biological evalua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use of 3D printing technology has been gaining popularity in the field of tissue engineering due to its ability to produce scaffold structures with high precision and complexity. β-TCP,

「静电纺纳米纤维-是应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得的纤维直径可达纳米级」

静电纺纳米纤维-是应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得的纤维,直径可达纳米级 静电纺纳米纤维-是应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得的纤维,直径可达纳米级,比用常规方法制得的纤维直径小几个数量级,且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长径比大、纤维精细程度与均一性高等优点,在药物控释、创伤修复、生物组织工程等方面已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学术术语来源——ﻫ 椎体成形过程中磷酸钙骨水泥及可降解网状微孔球囊的应用 文章亮点: 1磷酸钙骨水泥具有自行固化、生物相容、逐步降解等特性,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性,在椎体内可逐渐被新骨取代,恢复椎体的骨量,但存在注射时易固液分离、遇水溃散、强度低、不适宜承重骨等缺点。目前,虽对磷酸钙骨水泥进行改良或改性研究,但未有大规模临床应用报告。 2 实验应用可降解网状微孔球囊包裹磷酸钙骨水泥,共同植入骨折骨缺损处,发现可降解网状微孔球囊的包裹使磷酸钙骨水泥植入后受体液影响较小,更好的形成固化状态,同时也保证了磷酸钙骨水泥在椎体内的降解速率。X射线、CT及组织病理学表明,球囊的包裹和降解更能保证磷酸钙骨水泥降解与骨组 织生长时间相匹配,且球囊的微孔不妨碍骨组织通过球囊膜伸入到磷酸钙骨水泥间隙。新生骨组织和磷酸钙骨水泥形成微观绞锁,增加了骨折部位对抗剪切力的能力,进一步增加了稳定性。 关键词: 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可降解材料;纳米纤维;骨折;生物相容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主题词: 纳米纤维;骨折;生物相容性材料 摘要 背景:体外实验研究证明可降解高分子网状球囊具有较好的防渗漏性,并能保证周围钙离子处于一恒定状态,对细胞生长及新骨与钙盐骨水泥形成微观绞锁无抑制作用。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估可降解网状微孔球囊联合钙盐骨水泥治疗椎体骨折的

注射型磷酸钙在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注射型磷酸钙在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治 疗中的应用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葛广勇,孙福荣,高祥,姜于志,邱昊,黄申【摘要】目的探讨注射型磷酸钙在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分析采用注射型磷酸钙填塞植骨加支撑钢板手术治疗的20 例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术前均行X线正侧位摄片、CT扫描,以准确了解骨折的塌陷和粉碎程度。骨折塌陷大于5 mm且伤前无关节退行性变者,均作为该手术方法的适应证。结果术后X线片显示所有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6年。根据根据Merchant标准评定,优16 例,良2 例,一般2 例,优良率90%。结论注射型磷酸钙填塞植骨治疗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注射型磷酸钙作为骨移植替代材料,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磷酸钙;胫骨平台;人工骨 胫骨平台骨折在临床上常见,如处理不当,易导致膝关节的功

能残疾。对于塌陷型骨折,平台下方的干骺区在其解剖复位后,常遗留较大的松质骨缺损,如不进行有效的植骨填塞和固定,日后负重行走必导致再塌陷移位。因此,治疗此类骨折的关键是解剖复位、充分植骨,防止再塌陷。以往为了防止再塌陷,均采用自体骨移植,但由于自体髂骨植骨量有限,同时也会带来诸多并发症,让其使用受到很大限制。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注射型磷酸钙(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填塞植骨加支撑钢板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塌陷型骨折20 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 例中男16 例,女4 例;年龄33~55 岁,平均38.6 岁。其中交通伤12 例,坠落伤4 例,重物砸伤2 例,平地跌伤或摔伤2 例,均为闭合性损伤。合并半月板损伤2 例,侧副韧带损伤2 例,前交叉韧带损伤1 例。手术时间为伤后5~10 d。按Schatzker 分类标准[1]进行分型,Ⅱ型骨折17 例,Ⅲ型骨折3 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正侧位X线摄片、CT扫描及三维重建,以准确了解骨折的塌陷和粉碎程度以及骨折碎片的翻转方向。手术指证:X线片及CT 扫描显示骨折塌陷超过5 mm且无关节退行性变。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在连续硬膜外麻醉和止血带下进行手术。手术入路以胫骨外髁上缘为标志,向内下斜行延长8~12 cm达胫骨前方,显露胫骨上端和关节囊,在半月板下方的外侧切开关节囊,探查胫骨

骨缺损修复生物工程研究进展

骨缺损修复生物工程研究进展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09-14发表评论分享 作者:西藏民族学院医学院高原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研究实验室郭宜姣 骨缺损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其治疗是骨科重要的技术问题。骨缺损治疗虽然可采用骨移植、组织工程技术、膜引导性组织再生技术、基因疗法等,但没有彻底的进行骨缺损修复的方法,为了对临床工作有启发和借鉴,本文将近些年应用的一些生物工程新技术进行综述。 骨移植对骨缺损的修复 移植骨来源分为自体骨、异体骨和人工骨,自体骨最常用,人工骨最少用。近年来研究表明骨移植在某些方面亚于生物材料而多用于不负重缺损部位。 自体骨移植要选择骨源充足,符合缺损部位骨强度,血管供应丰富以及骨诱导能力强的移植骨。其移植优势在于能尽早填补骨缺损,没有免疫反应。骨源主要是松质骨和带血管腓骨,一般不选用单纯皮质骨,虽其早期有良好支撑作用,但几乎没有骨诱导能力。而自体带血管骨移植是骨折愈合的一个里程碑,它使爬行替代的传统愈合方式转向一般骨折愈合,如带血管的腓骨移植应用相对较多,腓骨血管口径粗术中方便吻合。但有可能引起供骨部位的不同程度损伤,如线性结构的不完整造成的骨折。 松质骨移植多取自身骨盆骨,如髂骨,安全,费用不高,有利于移植后营养物质的渗透播散和微血管的吻合,但是其在血管,新骨生成、后期生活质量(如髋骨移植造成的移植部位神经损伤和长期的疼痛)以及美观上尚有不足。目前关于何时进行自体骨移植还没有具体定论,但是有学者认为应该尽早进行。异体骨移植可解决骨源问题,尤其在有骨库的欧洲,异体骨多被制备为新鲜冷冻骨及冻干骨保存以备不时之需。 同时异体骨可提供骨传导支架填补骨缺损并保留大部分骨诱导蛋白成分,却带来了较强的免疫反应(高分化的异体骨细胞,缺乏基质成分,组织相容性较弱),其中以骨髓的免疫反应最强(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骨诱导和骨生成),需要术前术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会限制异体骨移植的临床应用和效果。 Riggenbach等报道对19例锁骨骨折骨不愈合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异体骨移植治疗,16例患者达到临床治愈,提示异体骨移植对此类病例的效果尚好。有人做了异体移植骨的基础上覆盖骨膜瓣的临床试验,想解决成骨不良或者溶骨过快的问题,效果不尽人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