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富民强县资金管理办法

科技部富民强县资金管理办法
科技部富民强县资金管理办法

附件:

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把科教兴国战略落实到基层,以科技为支撑,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壮大县乡财政实力,科技部、财政部决定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专项行动”)。为规范和加强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依据《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试行)》和《中央对地方专项拨款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央财政为推动地方组织实施专项行动,设立专项资金。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欠发达地区。

第三条专项资金实行项目管理。项目一次性申报立项和批复预算,在考核的基础上分年度拨付资金。

第四条专项资金按照以下原则管理和使用:

(一)分级管理、地方为主。专项行动由中央、省(区、市,下同)、地(市,下同)、县(市,下同)分级管理,以省为主,县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省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负责集成相关科技资源,协调落实相关政策和专项资金投入。

(二)统一部署、分步实施。根据各地区域特色和地方科技工作基础,进行整体设计,统一部署,按照进度安排,选择不同

类型的、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县及科技项目,成熟一批,实施一批。

(三)财政引导、奖补结合。以财政投入为引导,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财政资金的前期引导和后期奖励等多种方式,调动社会各方参与实施专项行动的积极性,加大对专项行动的资金投入。

(四)专款专用、追踪问效。专项资金应当按照本办法中规定的开支范围使用,不得用于与专项行动无关的开支。同时,要建立对专项行动立项、实施、验收的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和使用效果的监督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二章专项资金开支范围

第五条专项资金应当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发展,重点支持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示范推广、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工作。

第六条专项资金的开支范围:

(一)新技术、新品种引进费: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为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或购买专利,进行消化吸收、生产工艺流程改造、技术的适用性改进和集成创新等发生的费用。

(二)技术示范应用费: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为开展技术示范所需购买或改造小型仪器设备、低值易耗品以及租用示范场地等发生的费用。

(三)科技服务费: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聘请科技人员对项目进行技术指导、咨询、服务所发生的费用。

(四)培训费: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的实用技术培训等

工作所发生的资料费、讲课费、场所租用费、学员食宿补助等费用。

第七条各省和试点县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的规定,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严禁擅自扩大开支范围。专项资金实行单独核算和管理。

第三章申报与审批

第八条专项资金的申报内容包括试点县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格式见附1)和项目预算。各省要将实施方案和项目预算同时上报。

当年新增试点县的实施方案和项目预算于当年3月底前申报。

第九条实施方案的申报和批复

(一)根据各省专项行动方案,申报专项行动的县应当由县科技富民强县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牵头组织有关部门按照相关要求制定实施方案,由县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逐级上报到省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实施方案应包括实施周期内专项行动的总体目标、具体任务、可行性分析、保障措施等。

(二)申报县应围绕本地有突出优势的特色产业,优选一个项目进行申报。专项行动实施周期根据科技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项目周期一般为两年。根据区域特色产业布局情况,也可以由省统筹组织若干个县围绕一个区域支柱产业的不同环节和内容进行申报。

(三)省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对申

报县实施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审核,确定上报的试点县,完善实施方案,正式行文并附省基本情况表(见附2),各县实施方案(一式六份)报送科技部、财政部。

(四)科技部会同财政部组织专家对申报县的实施方案论证后进行批复。

第十条项目预算的申请和批复

(一)项目预算申请由省级财政部门、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上报的试点县实施方案,填写专项资金申请表和项目预算支出表(见附3),正式行文报送财政部、科技部,并按照本办法规定的专项资金具体开支范围报送详细的测算依据、标准、说明等。

(二)财政部会同科技部对各省提出的专项资金申请进行审核,并批复。

(三)省级财政部门会同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中央财政下达的专项资金,结合省里安排的资金,统一下达到试点县。

(四)专项资金的拨付按照财政资金拨付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省级财政部门会同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项目执行情况,分两批拨付专项资金。项目执行第一年拨付项目总预算的70%。对于项目第一年执行效果好的,在第二年继续拨付其余30%资金;对于第一年执行效果不理想的,则停止拨付。

第十一条经批准的项目预算一般不予调整。省级财政部门、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项目的执行情况提出项目预算调整建议,并按照申报程序履行报批手续。

第四章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省、地、县各级科技、财政部门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集成资源,落实资金,严格按照省专项行动总体方案和批准的试点县实施方案进行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省级财政部门要给予必要的投入,保障专项行动的顺利实施。

第十四条省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对专项行动的实施实行动态管理,并按照有关要求及时向科技部、财政部报告年度执行情况。

第十五条地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按照有关要求,协调落实相关配套措施,对专项行动实施进行指导。

第十六条试点县要充分发挥科技富民强县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作用,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协调推进专项行动实施。科技富民强县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项目管理,严格按照批复实施方案的内容和要求组织各相关单位具体落实,要及时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告执行情况和重大事项,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各项监督检查工作。

第十七条项目因客观原因必须中止的,试点县应及时提出申请,由省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负责清查处理,项目结余资金归还原渠道,专项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置,并将处理结果报财政部、科技部备案。

第五章绩效考评与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专项行动实行绩效考评制度,对项目立项、执行、效果、资金管理等进行绩效考评。中央财政将对开展工作积极、

措施得力、效果显著的省以项目补助的形式给予适当奖励,奖励经费仍然用于试点效果突出的县继续实施专项行动,也可以用于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引进、应用新技术、新品种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效果显著的农户、企业和相关单位给予奖励,以鼓励和引导农民和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品种。

第十九条省及省以下各级科技富民强县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立项、执行和验收全过程的监督检查。

项目完成后,试点县科技富民强县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在1个月内向省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提出验收申请。省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组织验收,并将验收结果报科技部、财政部备案。

第二十条科技部、财政部组织有关机构和专家对专项行动执行情况进行年度检查和整体评价。

对未经批准变更项目和任务,挤占、截留、挪用专项资金,未落实承诺经费等行为的试点县,科技部、财政部将视其情节轻重采取追回拨款、终止项目、取消试点县资格等措施。如省未履行职责,造成项目不能顺利实施,项目目标不能实现的,将调减对所在省的专项资金支持力度。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地方政府安排的用于实施专项行动的资金,可纳入本办法统一管理。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由财政部、科技部负责解释。

附1:

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

实施方案

申报县(人民政府盖章):

所在省地(市)

项目名称:

项目起止年限:20 年月日至 20 年月日

年月日

科技部重点专项经费预算实用模板

申报编号: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项目预算申报书项目名称: 所属专项: 专业机构: 申报单位:(公章)项目负责人: 项目预算期间:年月至年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制 二Ο一年月日

项目申报单位承诺书 本项目预算申报书是在认真阅读理解《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预算管理有关规定(试行)的通知》、通知中所提相关文件及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基础上,按程序和规定编制的。项目申报单位组织各课题牵头单位及参与单位进行课题预算申报书的编制,按要求审核、汇总项目预算,统一提交项目(课题)预算申报材料;各课题牵头单位及课题参与单位承诺委托项目申报单位统一编报、统一提交预算申报材料,对项目申报单位提交的预算申报材料予以认可。 本单位法定代表人、本项目负责人保证项目预算的各项数据准确、完整,并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项目申报单位(签章): 年月日 项目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课题牵头单位承诺书 本课题“课题名称”承诺委托项目申报单位“项目申报单位名称”统一编报、统一提交预算申报材料,纳入项目“项目名称”预算申报材料,并对项目申报单位提交的预算申报材料予以认可。 课题牵头单位(签章): 年月日 课题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项目申报单位基本情况表 表A1 填表说明:1. 组织机构代码指企事业单位国家标准代码,单位若已三证合一请填写单位社会信用代码, 无组织机构代码的单位填写“000000000”; 2. 单位公章名称必须与单位名称一致; 3. 单位开户名称应与单位名称一致,如有开户名称不一致等特殊情况,必须提供证明文件。 项目申报单位单位名称 单位性质 单位主管部门隶属关系中央/地方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单位法定代表人姓名 单位开户名称 开户银行(全称)汇入地点省市银行账号银行机构代码 单位所属地区省、直辖市、自治区等 地市 (市、自治州、盟) 县市(区、旗) 电子邮箱 通信地址 邮政编码 相关责任人项目负责人 姓名 身份证号码 工作单位 电话号码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邮政编码 通信地址 项目联系人 姓名 电话号码手机号码 传真号码 电子邮箱 财务部门负责人 姓名 身份证号码 电话号码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科技经费管理办法

科技经费支出预算编报说明(示范文本) *******单位负责“*******项目名称”,利用*******资源,通过对********关键技术,以及******等技术体系,并对上述体系进行示范和推广,对******项目实施的目的、效果。 项目申请财政资助资金预算总经费为*****万元,其中直接费用******万元,占总经费的***%;间接费用****万元,占总经费的******%。 按照财政部和科技部有关行业项目经费管理的相关规定,对各科目支出进行了如下预算(共包括12项不同名目的预算开支):直接费用 直接费用****万元,其中: 设备费****万元,约占财政资助资总经费的****%; 材料费****万元,约占财政资助资金总经费的****%; 测试化验加工费****万元,约占财政资助资总经费的****%; 燃料动力费****万元,约占财政资助资总经费的****%; 差旅费****万元,约占财政资助资总经费的****%; 会议费****万元,约占财政资助资总经费的****%; 国际合作与交流费****万元,约占财政资助资总经费的****%; 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万元,约占财政资助资

总经费的****%; 劳务费****万元,约占财政资助资总经费的****%; 专家咨询费****万元,约占财政资助资总经费的****%; 间接费用 间接费用****万元,其中: 管理费****万元,约占总经费的****%,占间接费用的****%; 详细说明 一、直接费用 (一)设备费,****万元 ****单位现有项目实施所需要的实验室、***库、***实验室等重要实验设施,提供实验研究所必需的大型仪器设备,如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大型高速冷冻离心机、超低温冰箱等。同时,还具有***锅、***箱、***机和***仪等小型仪器,基本上能够满足本项目科研工作的需求,。 由于本项目****等实验等研究用的特殊和小型仪器设备,拟添置以下小型设备,详细说明如下: 设备费总预算为****万元,约占项目总经费的****%。在****年的研究过程中,2013年拟支出****万元,剩余****年****经费支出。

集团后备人才管理办法

第一条通过后备人才选拔、评估、培养、评价、使用等方式建立和完善公司的后备人才,有效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集团本部各职能部门及分公司。 第三条本制度中所称人才库是集团公司按照一定的人才标准和入库条件、程序,遴选出的具有较强专业优势、特长专业人员的集合。 1、建立一级、二级、三级后备人才库。一级后备人才库指集团公司职能部门厂处级以上干部及分公司副总以上干部的后备人才;二级后备人才库指各分公司车间主任、科工段长的后备人才;三级后备人才库指各分公司的后备班组长; 2、一级、二级后备人才分为:行政管理类、技术管理类、生产管理类、技术类、财务类、营销、业务类、质量控制类、设备管理与维护类等等。 第四条可跨类别发展;技术类人才需参加技术等级评定。 第二章职责 第五条集团企管人事处是专业人才库的归口建设和管理部门 1、负责集团公司人才库的规划和建设; 2、负责确定人才库人才系列、类别、层级和入库条件,并向需求部门提供人才信息以及各部门建库申请的核准; 3、负责指导、监督、组织、协调后备人才的申报、审核、遴选、考核及推荐; 4、负责后备人才的使用和培养; 5、负责各专业评价专家的组织、管理。 第六条各分公司企管人事处 1、负责指导、监督、组织、协调所管理和所属企业后备人才的申报、审核、遴选、考核及推荐; 2、负责后备人才的使用和培养; 3、负责所管理和所属范围内各专业评价专家的推荐。 第七条集团及分公司各部门 1、负责本专业人才入库资格的申报、初审和推荐; 2、协助组织并实施本专业人才的使用、培养、考核。 3、负责单位内部各专业评价专家的推荐。 第三章人才选拔的标准

科技部科技计划管理费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科技部归口管理的国家科技计划管理费(以下简称“计划管理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四部委《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国办发[2002]2号)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计划管理费是指为组织实施和管理国家科技计划及其经费而支出的费用,来源于中央财政预算拨款,根据科技计划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按照财政预算和国库支付管理制度的有关要求进行编制、核定、拨付。 第三条计划管理费按照“集中管理、统一核算、规范使用、勤俭节约”的原则管理和使用。 第四条科技计划管理工作由科技部各有关司局组织实施,根据计划管理工作需要,可委托部属事业单位和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具体实施。 第二章预算管理 第五条计划管理费应当按照财政预算管理的有关要求和各科技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编制预算。 第六条计划管理费预算编制的原则: (一)年度预算,滚动管理的原则。计划管理费预算应当按照年度工作计划编制,并将上一年度结余经费纳入本年度资金来源滚动管理。 (二)勤俭节约,实事求是的原则。计划管理费预算应当根据科技计划管理职能和业务工作需要,按照各支出科目的开支标准编制。 第七条计划管理费预算编制的程序: (一)各司局根据计划管理工作任务认真测算,按照计划类别提出需求报条件财务司。 (二)条件财务司汇总计划管理费需求,结合各科技计划管理工作情况,提出计划管理费年度预算安排,报经部务会同意后报财政部核批。 (三)条件财务司根据财政部核批的计划管理费预算,提出计划管理费年度预算具体安排方案,报经部务会同意后通知各司局执行。

第八条核定的计划管理费预算总额一般不予调整;确需调整的,按程序重新报批。 第三章支出管理 第九条核定后的计划管理费预算,按照财政国库支付相关要求办理拨付手续。计划管理费直接拨付到部机关专门账户,实行统一管理和核算。 第十条条件财务司负责计划管理费的预算管理和审核工作。部机关财务负责计划管理费的日常核算工作。 第十一条计划管理工作各项支出要在核定的预算范围内严格按照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合理的开支标准执行。 第十二条计划管理费的开支范围包括规划制定和战略研究、课题立项和预算评审评估、招标和监理、监督检查和验收、财务审计、绩效考评以及根据科技计划管理需要而开展的相关专项工作等支付的费用。 第十三条计划管理费预算设置以下科目:会议费、差旅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审计/评审评估/招投标/重大项目监理费、设备购置费、出版物/文献/信息传播费、其他费用等。 第十四条计划管理费的主要开支标准有: (一)会议费。科技计划管理工作相关会议主要分两类:A类会议是为整个科技计划宏观层面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召开的计划战略研讨会、计划年度会议等;B类会议是科技计划内部各领域组织召开的目标论证会、评审评估会、工作座谈会等。 会议费开支标准见下表: 会议类别 住宿费(元/人天) 伙食费(元/人天) 场租等杂费(元/人天) A类会议 150-220 100-150

内部人才推荐管理制度

XX文化科技意投资有限公司 XX人资[2020]第02-01号 内部人才推荐管理规定 一、目的 为高效、优质地满足公司快速增长的人才需求,建立企业人才资源库,有力支持公司发展战略与经营目标的实现,鼓励内部推荐人才积极性,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XX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各部门、分子公司及关联公司。本办法所指推荐 人才为无公司任职记录的外部人才。 三、职责 1、集团本部人力资源中心及各子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按本办法收集整理所属公司内部推荐信息并 呈报; 2、集团本部人力资源中心负责对员工内部推荐信息进行审核,对符合本办法激励条件的内部推荐 人才,报公司领导批准后生效执行; 3、实行谁推荐谁获奖的原则;即成功推荐人才的,推荐人获得相应激励,由录用部门所在公司支 付激励费用,由该公司财务部门发放奖金; 4、各用人需求部门负责做好内部推荐人才的面试筛选及录用决策工作。 四、原则 1、内部推荐人员必须符合岗位要求。任何员工不得借内部推荐之名,行走关系之实,将不符合岗 位要求的人员推荐进入公司; 2、推荐人必须向公司说明与被推荐人关系,不得瞒报且提供的被推荐人个人信息不能有任何隐瞒 和伪造,否则将予以严肃处理; 3、被推荐人必须首先符合以下条件:

3.1 被推荐人员身体健康,胜任工作岗位要求; 3.2 被推荐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且没有任何违法犯罪记录; 3.3 被推荐人员与其他公司已正式解除劳动关系; 3.4 被推荐人符合公司其他录用条件。 五、推荐流程 1、公司员工根据人力资源部门发布在公司主页或在人才网站上的招聘信息,可随时向人 力资源部门推荐符合招聘岗位要求的人才(在推荐时需提供被推荐人的个人简历); 2、人力资源部门做好登记工作以备查,登记与《人才推荐记录表》见附件1; 3、人力资源部门和用人部门按照岗位任职资格要求对被荐人进行简历筛选、初试和复试, 最终确定是否录用; 4、将最终面试结果反馈给推荐人和被推荐人; 5、被推荐人员转正当月(以入职一个月为转正期限),所属人力资源部门月底汇总《人 才推荐激励发放表》交集团本部人力资源中心审核,报领导批准后由所属公司财务部 门发放奖金。 六、奖励细则 1、推荐奖金发放标准 2、奖金发放时间:自被推荐人转正当月起,总监级前五个月每月发放150元,第六个月发放剩余部分;经理级前五个月每月发放100元,第六个月发放剩余部分;员工级前 五个月每月发放50元,第六个月发放剩余部分;如被推荐人中途离职,则自被推荐

内部推荐人才管理办法

内部推荐人才管理办法 第一条目的 为广纳优秀人才,提高人才引进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拓宽公司人才引进渠道,进一步完善公司内部人才推荐机制,特制定该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一)推荐人 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二)被推荐人 1、管理人才 (1)高级管理人才 ①国家正规院校本科学历,相关专业,10年及以上知名公司相关工作经验或研究生学 历,相关专业,7年及以上知名公司相关工作经验; ②推荐职位为总经理、副总经理职位。 (2)中级管理人才 ①国家正规院校本科学历,相关专业,5年及以上知名公司相关工作经验或研究生学历, 相关专业,3年以上知名公司相关工作经验; ②推荐职位为部门经理职位。 2、专业技术人才 ①专家:从事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工作10年以上;有博士学历或教授(研究员)级工程 师或享受国务院津贴。 ②资深专员:从事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工作5年以上;有高级职称或硕士学历或同专业领 域其它同级资格证书。 ③高级专员:从事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工作三年以上;有中级职称或本科学历或同专业领 域其它同级资格证书。 3、海外人才 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海外相关工作经验的人才。 4、储备类人才 ①国内外知名院校毕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有培养潜质的应届毕业生;

②国家正规院校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在知名公司工作1-3年。 第三条推荐原则 人事回避原则、唯才是举原则。 第四条推荐条件 (一)推荐人才为公司外部人才,推荐公司内部员工不在本制度范围内; (二)被推荐人的基本条件必须符合公司对人员招聘的基本要求(包括年龄、学历、经验、技能等); (三)被推荐人需提供真实有效的个人履历; (四)如被推荐人曾在公司工作过,离职时间必须为六个月以上并且不属于非正常离职(其中包括试用期不合格、被公司辞退、因违反公司规章制度被公司开除、私自离职等)。 第五条推荐程序(推荐流程图见附录1) (一)推荐人将被推荐人的详细简历提交公司人力资源部,详细简历应包括基本信息、联系方式、工作经验、教育背景等内容; (二)公司人力资源部对被推荐人进行资格审核并于两周内给出反馈推荐资格审核结果; (三)审核通过后,推荐人填写《推荐人才登记表》(见附录2),被推荐人填写《应聘登记表》(见附录3); (四)人力资源部进行初试; (五)用人部门进行复试; (六)人力资源部进行背景调查; (七)被推荐人的录用与备案。 第六条激励办法及发放程序 (一)激励办法 被推荐人被公司录用并连续工作1年以上且年底考核合格被认定为荐才成功,推荐成功后公司将通过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两方面对推荐人进行激励。 1、物质奖励

科技投入类(一)国办发〔2006〕56号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

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2006年8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6〕56号) 在“十一五”开局之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科技大会,做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对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进行了全面部署,我国的科技事业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为全面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及其配套政策,在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同时,必须进一步规范财政科技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现就改进和加强中央(民口)财政科技经费管理提出以下意见: 一、完善科技资源配置的统筹协调和决策机制 1. 完善国家科技计划(基金等)及重大科技事项的决策机制。新设立(或在每个五年规划期后需延续设立)的国家科技计划(基金等)以及涉及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技事项,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报请国家科教领导小组或国务院决策。 2. 建立部(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交流部门年度重点科技工作,加强部门之间科技资源配置的协调沟通,推动科技资源共建共享,减少重复、分散和浪费。 3. 加强对地方科技资源配置和科技经费管理工作的指导和协调。构建中央、地方信息沟通平台,加强中央与地方之间科技资源配置的协调,发挥地方资源优势,联合推动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推动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 二、优化中央财政科技投入结构 4. 财政科技投入主要用于支持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等公共科技活动。 5. 根据科研活动规律、科技工作特点和财政预算管理要求,优化中央财政科技投入结构。中央财政科技投入主要分为以下五类: ――国家科技计划(基金等)经费。主要支持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科技发展具有重大作用的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支持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 ――科研机构运行经费。主要用于从事基础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的科研机构的运行保障,结合科研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查新人员要求及职责

查新人员要求及职责 1.从事查新业务工作的人员(包括查新员、审核员及其他工作人员)必须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熟悉科学技术部颁发的《科技查新机构管理办法》、《科技查新规范》两个文件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教育部科技查新机构工作的意见》的文件宗旨。 2.查新员、审核员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较宽的知识覆盖面。 (2)具有较丰富的文献咨询业务知识和熟练的文献检索与分析能力。 (3)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网络查询能力。 (4)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 (5)具有本科(含)以上学历,中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6)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3.查新员的职责 (1)查新员应当遵守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遵守《科技查新机构管理办法》、本规定和所在机构的内部规章制度,接受所在查新机构的领导,并对其负责。 (2)查新员负责查新的全部过程,代表查新机构处理查新受委托等事宜;必要时与审核员协商后代表查新机构选择合适的查新咨询专家。 (3)与审核员协商后,查新员负责撰写查新报告。 4.审核员的职责 (1)审查查新员所进行的查新程序是否规范; (2)审查查新员确定的检索工具书、数据库选择是否合适; (3)选择的检索词及分类栏目是否恰当; (4)检出的文献是否为同类研究文献,可比文献是否恰当,查新员收集到的相关文献是否齐全,对提出的文献判断是否正确; (5)查新结论是否客观和准确,查新报告是否规范; (6)向查新员提出审查意见。 5.依据《科技查新机构管理办法》的规定,查新员、审核员应当接受有关部委组织的科技查新培训,并应参加有关专业的继续教育培训,通过相应的业务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关键岗位储备人才与后备人才管理办法

关键岗位储备人才与后备人才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建立和完善公司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关键岗位储备人才和后备人才甄选计划、 岗位轮换计划、内部兼职计划、在职辅导、在职培训等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的挖掘、开 发、培养后备人才队伍,以便建立我们公司的人才梯队,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第二条、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职能部门与各事业部(研发小车间除外). 第三条、基本原则 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招聘为辅”原则;坚持“循环式培养与滚动进出”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人才培养的职能分工 1、公司各职能部门及各事业部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主要负责人才培养对象的初步甄选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 2、人力资源职能部门作为公司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主要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甄选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第五条、人才培养的主要工作内容 1、关键岗位储备人才与后备人才的甄选. 2、岗位轮换. 3、内部兼职. 4、培训机制的建立 5、人才培养的考核评价. 6、人才晋升与淘汰. 第二章关键岗位储备人才与后备人才的甄选

1、关键岗位人才:在企业经营、营销、管理、技术、生产等领域对企业生存发展起重要 作用,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密切相关,承担起重要工作责任,掌握企业发展所需的 关键技能,并且在一定时期内难以通过企业内部人员置换和市场外部人才供给所替代 的一系列重要岗位的人员总和。 2、后备岗位人才:企业为适应未来发展变化而储备的一些在营销、管理、技术、生产等方面 的具有培养潜质的主管级以下基层非关键岗位的人员总和。 第七条、关键岗位储备人才甄选的条件 ●入职满一年以上,工作期间无出现记过以上行政处分。 ●在现职岗位工作表现突出,业绩达到同岗位或类似岗位人员的优秀水平。 ●个人品行素质良好,对企业文化认同度较高。 ●具备培养岗位的基本条件要求(身体特征、性格取向、学历状况、初级专业技能等),后续培养的周期在一年以内以及成本在合理的范围。 第八条、后备人才录用的基本条件 ●中专或以上学历,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掌握基本电脑操作能力。 ●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企业文化基本认同。 ●对于有倾向性的培养岗位需要具体相对的从业资格(如会计上岗证、电工证等) 第九条、后备人才的甄选条件 ●受训期间表现良好,获得培训部门的好评。 ●受训期间能够达到阶段性的培训目标。 第十条、关键岗位储备人才和后备人才甄选的工具 1、通过360°周边评价进行测评. 2、通过“岗位胜任能力素质模型”(主要参考岗位说明书中“胜任能力”部分)表进行评价.

内部推荐人才管理办法

1.目的为鼓励员工推荐外部优秀人才加盟公司,同时规范内部推荐工作流程,特制定本 办法。 2.适用范围集团本部、城市公司、事业部高级管理岗位的 招聘工作。 3 职责分工 3.1 各级人事部门负责统筹本单位内部推荐工作,指导和监督各环节有效推进。 3.2 相关用人部门负责甄别被推荐人员资格,按内部推荐程序严格把关人才质量。3.3 其它职能部门支持和配合推荐工作的实施,如各级财务部门负责内部推荐奖金的 发放工作,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做好利益相关人员的廉政行为监控工作等。 4.内部推荐工作流程详见附件三 《内部推荐流程图》。 5.内部推荐管理规范 5.1 内部员工自提交被推荐人资料起不再参与后续其它环节。 5.2 被推荐者必须如实注明附件一《内部推荐表》中“与推荐人关系”信息,并由人 力资源管理中心招聘部严格核实。一经查证存有谎报事实,违者立即被取消面试资格及奖金发放资格。 5.3 所有推荐工作,必须遵守亲属关系回避原则。 5.4 所有被推荐人选均需经过招聘面试程序,由人力资源管理中心招聘部与用人部门 按照公司用人标准严格筛选和把关。 5.5 推荐分管业务或本部门空缺的下级职位者不获取奖励;人力资源管理中心与招聘 相关人员推荐外部人员不获取奖励。 5.6 严禁一切弄虚作假的情况,一经查实,违者按公司相关制度严格处置。 6.内部推荐激励 6.1 为鼓励推荐外部优秀人才,每成功推荐一名应聘者给予相应的现金奖励,奖金在 被推荐人入职当月及转正当月分两次发放,具体奖励标准参见附件二《内部推荐奖金标准》。

6.2 一年之内推荐达10人以上(含10人),在年底时再次追加奖励。 7.发布、修订与解释本办法由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由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定期负责修订与解释。 8.相关附件附件一《内部推荐 表》 附件二《内部推荐奖金标准》 附件三《内部推荐流程图》 附件一:《内部推荐》

财政部 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

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总装备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科技厅(委、局),有关单位: 2006年,财政部、科技部共同制定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财教[2006]159号、160号、163号和219号,以下简称《经费管理办法》)。为进一步改革和加强科研经费管理,针对《经费管理办法》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解决的问题,现就相关国家科技计划课题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以下统一简称课题)经费管理和使用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整课题经费开支范围 为适应科研活动规律的需要,落实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建立课题间接成本补偿机制,将课题经费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1.直接费用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主要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其他支出等。 2.间接费用是指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在组织实施课题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为课题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以及绩效支出等。其中绩效支出是指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为提高科研工作绩效安排的相关支出。 间接费用使用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计算并实行总额控制,按照不超过课题经费中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一定比例核定,具体比例如下: 500万元及以下部分不超过20%; 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13%; 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10%。 间接费用中绩效支出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5%。 间接费用按课题统一核定,由课题承担单位和课题合作单位根据各自承担的研究任务和经费额度,协商提出分配方案,在课题预算(书)中明确,并分别纳入各自单位财务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使用。其中绩效支出,应当在对科研工作进行绩效考核的基础上,结合科研人员实绩,由所在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统筹安排。课题承担单位和课题合作单位不得在核定的间接费用以外再以任何名义在课题经费中重复提取、列支相关费用。 二、强化预算编制和评估评审要求 课题申请单位应当在认真学习理解《经费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开发任务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按照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科学、合理、真实地编制课题经费预算。课题直接费用各项支出不得简单按比例编列。其中,劳务费预算没有比例限制,课题申请单位应当结合单位实际和相关人员参与课题的全时工作时间,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编制,并严格按照《经费管理办法》规定的开支范围使用;专家咨询费预算应当按照《经费管理办法》规定的标准据实编制;设备费预算编制中应当注意严格控制设备购置,鼓励共享、试制、租赁专用仪器设备以及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确有必要购买的,单位应当对拟购置设备的必要性、现有同样设备的利用情况以及购置设备的开放共享方案等进行单独说明。

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查新报告撰写规范-Nanjing

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查新报告撰写规范(试行)查新报告是查新机构根据查新项目的查新点与所查数据库等范围内的文献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对查新点作出新颖性判别,以书面形式撰写的具有客观性、公正性的技术文件,其目的是为科研立项、成果评价、新产品鉴定、奖励申报、专利申请等提供客观的文献依据。为进一步提高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的整体水平,保证查新报告质量,特制订本规范。 1 查新报告的总体格式 查新报告须采用科技部规定的统一格式,报告格式中应填写的各项内容均不得省略或空缺。 查新报告内容包括:报告编号、项目名称、委托人、委托日期、查新机构名称、查新完成日期、查新项目名称、查新机构的详细信息、查新目的、查新项目的科学技术要点、查新点与查新要求、文献检索范围及检索策略、检索结果、查新结论、查新员与审核员声明、附件清单、备注。 2 查新报告各项内容的著录要求 2.1 报告编号报告编号由16位阿拉伯数字及大写英文字母组成,分4部分:左起前4位为年代号(如:“2009”);第5~7位固定为教育部的行政编码“360”;第8~12位为教育部授权的查新站编号(不足位者在其前面补零);第13~16位为本查新站承接课题数的年度流水序号(不足位者在其前面补零)。此报告编

号即为该查新项目在教育部授权的高校科技查新系统中的唯一性查新报告编号;该查新项目的科技查新合同编号(或委托单编号)应与此查新报告编号一致。 2.2 项目名称查新报告首页的项目名称一般只填写中文名称。报告第2页表格中的查新项目名称,国内文献查新只填写中文名称,英文名称一栏可填写“略”;国内外文献查新须同时填写中英文名称。 2.3 委托人指提出查新需求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单位名义委托的查新项目其“委托人”应填写单位名称。 2.4 委托日期和查新完成日期按实际委托日期和实际完成日期填写,格式为“××××年××月××日”(如:2009年4月19日)。 2.5 查新机构 2.5.1 名称填写“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为查新站编号)”并加盖教育部查新机构章。 2.5.2 通讯地址及邮政编码填写查新站的联系地址。如有多个校区,填写主校区所在的联络地址。 2.5.3 负责人及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填写查新站负责人名称及其联系方式。 2.5.4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填写主查新员名称及其联系方式。 2.6 查新目的根据委托人的查新意图确定。如: 立项查新(具

公司人才培养与人才梯队建设管理办法

公司 人才培养与人才梯队建设管理办法

1.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才的甄选 (2) 第三章岗位轮换 (3) 第四章内部兼职 (4) 第五章人才调配 (5)

第六章考核与评价 (6) 第七章淘汰与晋升 (7) ...........................................7附则第八章

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建立和完善公司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 才甄选计划以及岗位轮换计划、内部兼职计划、在职辅导、在职培训等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后备人才队伍,以便建立公司的人才梯队,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本支持。 第二条原则 坚持“内部培养,外部引进”的培养原则,并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 行循环培养。 第三条人才培养目标 公司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 政策,即公司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 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一工作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 管理人才指在本公司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第四条人才培养组织体系 公司建立“统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各部门负责人才培养对象的初步 甄选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资源管理部作为公司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第五条主要内容 1、关键岗位继任者与后备人才的甄选; 2、岗位轮换;

4、人才调配; 5、在职辅导、在职培训与内部讲师队伍的建立; 6、人才培养的考核评价; 1. 7、晋升与淘汰。 第六条适用范围 公司各部门。 第二章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才的甄选 第七条目的 通过科学的测评,慎重地甄选,选拔出真正具有领导潜质的后备人才,以 树立公司用人及人才晋升理念。 第八条甄选条件 (一)知识经验和工作业绩:基于“知识全面、经历丰富、业绩出色的员 工 综合素质较强,并且服众”的假设。 (二)关键资质:基于“在每个岗位上,都有一些人做得比其他人好,绩 效 好的人与绩效平平的人采取的工作方式是不同的;高绩效者之所以能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是因为他们具备了一般人所没有的某些特质,而正是这些特质导致了他们的高绩效”的假设。 (公司十二项关键资质建议:1、沟通能力;2、分析判断能力;3计划组 织 能力;4、管理控制能力;5、应变能力;6、执行力;7、创新能力;8、领导能力;9、决断力;10、人际关系能力;11、团队合作能力;12、承受压力的能力。) (三)综合素质和潜质 1、性格特征 2、职业倾向

内部人才推荐方案(管理制度)

内部人才推荐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满足公司人才引进需求,缩短招聘时间,提高招聘效率,降低招聘成本,鼓励员工举荐优秀人才,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试用范围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公司内部员工举荐管理及激励管理,举荐激励对象不包括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招聘负责人、人力资源部主管领导。 三、职责分工 1、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才举荐总体统筹及具体实施工作。 2、公司员工负责人才举荐并协助人力资源部开展具体实施工作。 四、举荐原则 1、真实原则:人力资源部和举荐人共同承担被举荐人员背景信息的真实性,人力资源部负责对被举荐人背景进行核实,举荐人协助人力资源部进行核实并对被举荐人的品德负连带责任。 2、公平原则:举荐不以解决就业为目的,举荐人不得影响甄选过程。 3、优先原则:公司员工举荐的人员,在与外部招聘同等条件下,原则上优先考虑。 4、回避原则:公司中高层领导举荐的人员,需回避面试环节。 五、举荐程序 1、人力资源部根据需要通过公司网站、邮件等形式发布岗位招聘信息。 2、员工如有合适人选推荐,应提供被举荐人简历信息,并递交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登记被举荐人信息,并分析简历信息,对符合招聘岗位要求的人选,人力资源部根据公司招聘制度和流程安排面试。面试结果由人力资源部于面试结束后一周内反馈给举荐人,并与被举荐人沟通相关事宜。 六、人才分类 公司鼓励员工举荐所需招聘的各类人才,包括中高层管理人员、公司核心业务和管理岗位急需人才、特定岗位或特定时间段的紧急急需人才等。公司根据供应情况、招聘难易程度等对招聘岗位分类区分:

A类:市场紧缺、招聘难度极大的业务和管理上的核心骨干人才; B类:市场供应紧张,招聘难度较大,公司需求较紧急的人才; C类:市场供给情况尚可的其他岗位(不含毕业未满一年的应届毕业生、实习生)。 人力资源部结合人才供给情况及当前公司对人才招聘的紧急情况,确定招聘岗位及类别,各岗位的具体招聘需求以人力资源部发布的内部招聘信息为准。 七、奖励标准 1、日常奖励标准 (1)被举荐人不符合招聘岗位要求未被录用或入职后未能转正的,举荐人不享受任何推荐奖励。 (2)被举荐人入职转正,人才分级为A类的,奖励举荐人3000元。 (3)被举荐人入职转正,人才分级为B类的,奖励举荐人2000元。 (4)被举荐人入职转正,人才分级为C类的,奖励举荐人1000元。 (5)被举荐人高于公司人才分级A类,且被录用为公司中高层管理职务的,奖励标准为5000-10000元之间,具体由人力资源部核定。 (6)人力资源部可根据招聘岗位紧急或难易程度等情况对奖励标准进行调整。 2、年度奖励标准 奖项设置:伯乐奖1名; 评选标准:凡向公司举荐人才的员工,,推荐并成功录用在3名及以上人员均可参加年度评选。每年年末人力资源部根据员工举荐人数、被举荐人类别及录用后的综合表现进行评选。 奖励标准:公司伯乐给予一次性奖励10000元。 八、奖金发放 举荐奖励将在被举荐人入职转正后全额发放;伯乐奖同公司年度评优一并实施。 九、附则 1、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2、本办法的解释、修订、废止权均在人力资源部。

科技查新规范

科技查新规范 2000-12-08发布 2001-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发布 为了加强对科技查新(以下简称查新)的管理,规范查新活动,保证查新的公正性、准确性和独立性,维护查新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由13部分组成: 第1部分--基本术语,对查新活动中所使用的基本术语进行了定义。 第2部分--基本原则,规定了查新活动应当遵循"自愿"、"依法查新"和"独立、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 第3部分--查新委托人,规定了查新委托人的义务、行为规范、权利和法律责任。 第4部分--查新机构,规定了查新机构的受理、行为规范、查新收费以及法律责任。 第5部分--查新合同,规定了订立和履行查新合同的基本原则,查新合同的基本内容、形式与要求。 第6部分--查新人员,规定了查新机构在委派查新员和审核员时应当遵循的回避原则,查新员和审核员应当具备的条件,查新员、审核员的职责和查新人员的责任。 第7部分--查新咨询专家,规定了查新咨询专家应当具备的条件,选择查新咨询专家的原则,查新咨询专家的行为规范、职责与责任。 第8部分--检索,规定了检索年限;介绍了检索方法的选择、检索策略的制定、检索结果的检验和调整。 第9部分--查新报告,规定了查新报告应当包括的内容及要求。 第10部分--查新争议,规定了解决查新合同争议的原则和方法。 第11部分--档案,规定了查新档案应当包括的基本内容;给出了查新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 第12部分--查新程序,规定了处理查新业务的程序:查新委托和受理、检索准备、选择检索工具、确定检索方法和途径、查找、完成查新报告、提交查新报告、文件归档。 第13部分--附则。 建议不了解查新业务流程的读者,先阅读第12部分,再从第1部分开始阅读;熟悉查新工作的读者,可从第2部分开始阅读;对于关注查新机构责任的机构负责人,可重点阅读第4、5、10部分;对于查新委托人,可重点阅读第3、5、10部分;对于从事查新业务的人员,可重点阅读第2、4、5、6、9、12部分;对于查新咨询专家,可重点阅读第7部分;对于查新档案管理人员,可重点阅读第11部分。

企业人才库管理办法

********公司 关于建立后备人才库的暂行管理办法 为适应我公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需要,为员工创造一个施展才 能的环境,建立一个人才竞争的市场,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 的竞争机制,使公司人才管理体系充满活力,特制定本办法。 1、选拔原则: 1.1 德才兼备的原则。 1.2 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1.3 竞争择优的原则。 2、后备人才来源: 2.1 招聘的大中专毕业生。 2.2 在本单位年度考评中表现优秀的普通员工。 2.3 在本年度被评为公司级以上表彰的先模人员。 3、入库基本条件: 3.1 一般管理人员入库条件 3.1.1学历:中专以上。 3.1.2资历:中专学历工作 2 年以上,专科学历工作 1 年以上,本科学历可直接进入人才库。 3.1.3年龄:30岁以下。 3.2 科级以上人员入库条件 3.2.1学历:中专以上。 3.2.2资历:中专学历从事管理工作岗位 3 年以上;专科学历从事管理岗位工作 2 年以上;本科学历从事管理工作岗位 1 年以上。 3.2.3年龄: 35 岁以下。 4、管理规定: 4.1 个人申报或单位推荐: 4.1.1本人符合后备人才入库条件,可个人申报或单位推荐后,

填写《后备人才入库申请审批表》(见附件 1),经单位负责人签署推荐意见后于每季末交人力资源部,并附有关证明资料(学历证书、获奖证书、培训证书等) 4.1.2 对不符合后备人才基本条件(学历、资历、年龄),但业绩突出或做出重大贡献者,可填写《后备人才破格入库审批表》(见附件2),并附相关证明材料,经公司董事会研究审批后,进入后备人才库。 4.2 资格申报审核与批准权限: 4.2.1分公司(厂)或控股公司办公室主任负责本单位后备人才 材料申报工作。 4.2.2根据管理职责,由人力资源部依据入库资格要求的相应条 款进行审核。 4.2.3经资格审核符合入库条件的经董事长签批后生效。 4.3 后备人才培训制度: 对纳入后备人才库的人员,为了使其迅速成长,全面发展,以备 随时补充并承担起聘用岗位的全面工作,培训部门应针对后备人才实际 情况列出培训课程,进行培训,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每 人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课程选修并完成规定的科目培训,学习 以自学为主,集中培训为辅的方式,对关键特殊岗位应采用送出去脱 产强化培训的办法。各单位应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并给予大力 支持,后备人才应按期参加培训部门组织的培训和考试。培训部门负 责随时记录后备人才的培训考核情况,每半年一次报人力资源部(见 附件 3《后备人才培训情况表》)。 4.4 后备人才的考核: 4.4.1后备人才自入库次月起纳入人力资源部考核管理范围。 4.4.2(见附件 后备人才于每季末25 日前按要求个人填写《季度考核表》4)交所在部门与单位领导审批,并将考核结果在季末30 日 前报人力资源部,未报迟报者本季考核为0 分,计不合格一次处理。 4.5 聘用上岗有关规定:

科技项目经费预算表编制的原则-研发项目预算编制的原则

科研预算编制的原则要求 一、科研预算编制的原则要求 (一)坚持三性原则。项目预算编制应当根据项目任务的合理需要,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 1、目标相关性:预算的支出内容要紧紧围绕项目要实现的总体目标,不能偏离目标,不能安排和项目目标不相关或关系不紧的支出内容。不能把改善单位的科研条件和缓解经费压力同科研项目混在一起。 2、政策相符性:符合国家的财政政策、财务制度、政府集中采购制度、海关进口审批、环境保护、消防安全规定等。 3、经济合理性:设备的品种、价格、台件、出国人次、会议规模次数、样本采集数量、病历数量、原材料的种类价格数量、返聘人员数量报酬等。 (二)项目预算编制时应当同时编制来源预算和支出预算。 1、来源预算中除申请专项经费外,有自筹经费来源的应当提供出资证明及其他相关财务资料。自筹资金必须是货币资金,一是单位自有资金,二是专项用于该项目研究的其他货币资金,不得以房屋、设备、科研材料、提供水电气暖保障等折成资金替代。 2、支出预算应当按规定的11个支出科目和不同经费来源编制,不得在11个支出科目外另外增加支出科目,如“其他”、“协作费”等。同一个支出科目不得同时列支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 3、支出预算应当对各项支出的主要用途和测算理由等进行详细说明。 (三)有多个单位共同承担一个项目的,要同时编制列示各单位承担的主要任务和经费预算,由项目总承担单位负责汇总。 (四)编制项目预算时,需要同时申明项目承担单位现有组织实施条件和资源,以及从外单位可能获得的共享服务,并针对项目编制可能形成的科技资源和成果,提出社会共享的方案。 二、项目支出预算各科目编制要求 统一按规定的11个支出科目编制,不得增设和减少科目。 (一)设备费:把握以下4点 不支持大型共用设备。原因:一是科研院所有专门的条件建设经费,已连续三年支持,新一轮的修购项目即将启动。二是提倡盘活存量,资源整合,开放共享。 不支持单价在5万元以下的常规办公设备,因为这是项目申报单位必须具备的基本科研条件,如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复印机等。 重点支持本项目研究的专用设备,须列明设备的用途作用,表明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国别、单价、台件等。 设备费一般占项目经费的10-15%,最高不得超过20%。如果是平台建设项目,比例可大一些,但要说明台件数量的必要性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教[2006]16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科技厅(委、局),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规范和加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56号)和国家有关财务管理制度,财政部、科技部制定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财政部科技部 二○○六年九月三十日 附件: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范和加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下简称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56号)和国家有关财务管理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支撑计划专项经费(以下简称专项经费)来源于中央财政拨款,主要用于中国大陆境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等,围绕《规划纲要》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开展重大公益技术、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 第三条专项经费管理和使用原则: (一) 集中财力,突出重点。专项经费要集中用于支持由支撑计划承接的重大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应用任务,防止分散使用。对反映产业重大科技需求,具有明确市场应用前景,以产学研结合方式,开展重大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应用,能够明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项目予以重点支持。 (二) 分类支持,多元投入。根据项目和课题的特点,专项经费一般采取无偿资助方式给予支持,积极探索实践贷款贴息、偿还性资助、风险投资等方式,发挥政府资金引导、带动社会资金参与支撑计划项目实施的作用。 (三) 科学安排,合理配置。要严格按照项目的目标和任务,科学合理地编制和安排预算,杜绝随意性。 (四) 单独核算,专款专用。项目和课题经费应当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确保专款专用。专项经费管理和使用要建立面向结果的追踪问效机制。 第四条科技部建立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数据库,完善信息公开公示制度。将项目(课题)预算安排情况、项目组织单位和课题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研究人员、承担单位承诺的科研条件等内容纳入数据库进行管理,对非保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