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序质量检验制度

工序质量检验制度
工序质量检验制度

工序质量检验制度

一、目的

为加强提高速工具钢成品材入库合格率,降低成品材的最低裂纹比率,严格控制工序质量,提升公司的质量形象,制定本规定。

二、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电弧炉分厂、中频炉分厂、轧钢分厂、精轧分厂、拉丝分厂、锻打分厂等各车间。

三、职责

技术部为工序质量控制的管理部门。分厂负责人为质量控制的第一责任人,车间主任为第二责任人。

四、检验标准

1、电弧炉分厂钢锭验收有以下质量情况拒收:化学元素不合(包括有害元素)或超内控、无炉号和油漆标色、无帽口、重皮、翻皮、缩孔、钢锭表面有节痕、脱锭后放在潮湿地方或浸水、帽口飞边。

2、中频炉分厂电渣棒验收有以下质量情况拒收:化学元素不合(包括有害元素)或超内控、无炉号和油漆标色、电渣棒有飞边、电渣棒长度小于1800mm、电渣棒表面渣块(≤15mm直径的渣块)多于10处、电渣棒切头不与外圆垂直且实面积小于整个面积的2/

3、电渣棒外观(直径)粗细不均匀。

3、重熔钢锭有以下质量情况拒收:不及时进坑缓冷造成裂纹、气孔、缩孔、钢锭大头飞边。

4、锻造开坯有以下质量情况拒收:钢坯对边尺寸超标(46mm-48mm)、竹节状、大小头、锤印、没有急时入坑缓冷盖砂造成的裂纹、加热不当造成的裂纹、一二火坯生产过程中空冷造成裂纹、钢锭小头有夹杂(全部扣重熔钢锭领料吨位)、锻造后缓冷保证情况下出现批量性的裂纹为炼钢和重熔责任。

5、650轧钢(开坯)有以下质量情况拒收:钢坯切头不清、钢坯尺寸超标(47mm-49mm)、钢坯表面有凸块和凹坑、钢坯不及时缓冷造成裂纹、开坯折叠裂纹、回炉钢不及时处理、回炉钢有耳朵没有修磨再进行轧制、钢坯入坑后不盖子造成裂纹、缓冷肯有水造成裂纹、开坯(未出现折叠)后缓冷保证情况下出现批量性的裂纹为电弧炉炼钢责任。

6、酸洗、磨钢有以下质量情况拒收:钢坯带温度酸洗后表面出现裂纹、表面氧化皮未洗干净、酸洗后钢坯没有钢号标色和炉号、磨钢切头未切干净、磨钢表面裂纹修模不清、钢坯表面修磨成蓝紫色、没有按1:5:10要求修磨的钢坯、没有进行分检的钢坯。

7、轧钢有以下质量情况:取样有裂纹、轧材失圆超标准(扁料)、轧材切头不清、轧材表面有伤疤、尺寸不合格、轧材有耳朵料在其中、出坑后不及时退火造成裂纹、退火轧材氧化(红料)、退火硬度超标准、退火材料烧坏。

8、拉丝有以下质量情况拒收:拉丝划伤、拉丝氧化皮脱落尺寸不稳、拉丝尺寸不合格、失圆、没有全检成品盘圆经过校直、校直混规格、校直连刀、校直急急弯、校直不直、校直切断塌头、校直螺纹、退火硬度过低或料烧坏校直后尺寸不合。

9、精整有以下质量情况拒收:温拉丝划伤、尺寸不合格、失圆、校直急急弯、直线度超标、温拉丝没有酸洗全检、棒材没有酸洗全检、磨光尺寸不合格、扒皮尺寸不合格、没有酸洗或酸洗后全检。

10、钢锭脱模后没有及时退火或不退火、电渣棒、重熔钢锭没有及时退火或不退火、开坯缓冷出坑后没有及时退火或没有退火、出坑后轧材没有及时退火或没有退火、拉丝后没有及时退火或没有退火,将追究该分厂厂长的责任。

11、混钢号上序的来料下序在接收时没有发现混号,在下序生产后出现混号由该工序逐盘(支或根)火花或光谱鉴别,全部分检清楚后再向下序流转。

五、处罚

1、检验细则中每一条,拒收后,分厂必须进行处理后再进行验收并且罚款分厂厂长100元。

2、检验员检验不及时,如何处罚。

3、检验员检验错误,如何处罚。

五、附则

1、本规定由技术部制定报总经理审批后实施,修改时亦同。

2、本规定由技术部负责解释。

3、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产品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为加强我公司产品质量保证工作,明确质量检验工作任务、范围、职责,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包含:产品质量检验制度、质量状态标识、不合格品管理制度、钢材质量检验制度、外协件质量检验制度、检验员的考核标准等规定。 一、质检的基本职责 1、负责原材料外购、外协件、毛坯、半成品,直至成品出厂整个生产过程的质量检验工作。 2、执行不合格产品不出厂的原则,保证出厂产品符合规定的标准和技术要求,负责签发产品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 3、检验工作应严格贯彻质量标准、严格执行检验制度,检验人员应按产品图纸,技术文件进行检验,做出正确判断,做好废品管理工作。 4、检验工作做到“预防为主”坚持首件检验,重视中间检验,严格完工检验,实行专群结合,充分发挥操作者自检的积极作用。加强关键工序、关键零件,关键产品的质量检验,关键零件,关键产品要建立质量记录档案。 5、检验信息传递和可追溯性。要求原始记录齐全,填写清晰、整洁,保存完整;统计报表内容完整、真实、准确,具有可追溯性并及时报送。 二、检验员的岗位职责 1,严格按标准、图纸、工艺技术要求、检验规程的规定进行检验。 2,按公司的规定做好检验状态的标识。 3,做好检验记录。 4,签发不合格通知单,按规定发送有关部门。 5,对返修,返工后产品进行再检验,并重新进行检验状态的标识。 6,做好不合格率的统计,并参与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参与跟踪落实。 7,对操作人员执行工艺进行监督,参加工艺纪律的考察。

8,努力学习,积极运用检验的新技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检验成本。 8,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努力降低错检和漏检率。 三、原材料、外购件进厂检验: 1、凡进厂原材料、外购件须附有合格证或质保书,检验人员按规定进行检验 并将检验结果通知采购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并作好记录。 2、凡不合格的原材料、外购件,检验人员应拒签入库单,财务处则不予结算。 3、凡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外购件,若需让步,须办理让步手续,在未办妥 手续前任何人不得擅自动用。 4、外购件在签订供货合同时要明确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和验收方案作为供需 双方生产、验收的依据。 5、原材料、外购件代用,应由采购部提出申请经有关部门会签,研究所长签 字批准后,方可投产使用,代用单位在投入使用前递交各有关部门。关键零件的代 用须经研究所长批准后报总工程师审批。 四、生产过程的质量检验 1、各生产环节的检验人员,应按产品图纸,技术标准和工艺规程的要求进行 检验。合格产品,由检验人员签章后转入下道工序,不合格产品开具不合格品通知 单交生产部门返修,废品或不是操作者原因导致的废品开具不合格处置单上报技术 质量部处理。 2、成熟的产品和工艺出现批量不合格品或废品时,应24内以书面形式报技术质量部。 3、各生产环节的检验,均须强调“首检”,加强“巡检”,严格“终检”。 (1)、首检:凡加工改变后的首件,均须进行检查,首件检查应由操作者自检 合格后交首检,首检合格,方准成批加工生产,检验员应对首检后的零件负责。 (2)、巡检:在生产过程中反复进行、检验员每班至少巡检两次,做好巡检记

关键工序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实现公司岗位的规范化管理,通过对一些具有关键、特殊性的岗位进行管理达到公司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升,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产品的关键工序定义、识别、管理和培训等工作。 3、术语和定义 3.1 关键工序: 3.1.1指具有关键质量特性或对下道工序有较大影响或出现不合格品较多的工序。 3.1.2加工复杂或不能通过其后的检验和试验充分得到验证的工序。 3.2 工序质量控制点:指制造现场在一定的时期和条件下,经常出现产品质量问题,需进 行重点检测、检验、控制和关注的点。 4、职责 4.1技术(工艺)部负责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识别和设立,提供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 明细表,负责编制设备操作规程及工艺文件,并做好关键工序过程能力分析。 4.2品质部负责关键工序的识别和鉴定,负责关键工序计量器具的管控及对各关键工序的日 常监督检查,并做好信息的分类、统计、分析、处理和归档工作。 4.3制造部负责各个关键工序的设备、工装重点控制与管理,做好各自关键工序的现场控制 与管理,并做好日常记录及定期统计分析。 4.4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员培训的安排、培训老师的选拔、培训资料归档、人员的考核、上岗 证(参考附件3)的颁发、上岗证的回收以及关键工序相关信息汇总备案。 4.5各部门根据上述关键工序明细表,明确本部门从事关键的人员,并负责本部门关键工序 岗位人员的动态管理,当本部门关键工序岗位人员发生以下情形时,需及时向人力资源部提出培训需求,以保证在岗人员的技能符合关键工序岗位任职要求: 4.5.1 当工序人员长时间请假或长时间未接触本关键工序,间隔时间在180天以上(含); 4.5.2 在岗人员发生岗位异动,有新员工接任工作,须对新员工进行培训; 4.5.3 在岗人员转岗至另一个关键工序岗位,需要进行上岗位培训; 4.5.4 关键工序任职要求发生变化时,需要对在岗人员进行培训。

质量检验员管理规定 为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明确质量责任,维护企业和职工利益,特制定本规定: 本公司员工依照本规定承担产品工作质量责任。 一、公司内部质量检验程序: 自检、互检、专检 二、质量事故的类别: 质量事故按造成损失的大小和对本公司声誉影响的不同程度划分为:重大质量事故;严重质量事故;一般质量事故。 1、重大质量事故的判定 a、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00元的; b、因质量问题造成顾客索赔,并有可能终止合作关系的; c、严重影响本公司形象的。 2、严重质量事故的判定 a、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元且不足3000元的; b、因质量问题造成顾客退货或拒收的; c、对本公司整体形象造成不良影响的。 3、一般质量事故的判定:凡行为/现象属于2条规定,均判定为一般质量事故。 三、质量事故的处罚 对于质量事故的责任者,将根据造成事故的归类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罚,其处罚的办法为下列全部或其中之一 1、行政处分:包括通报批评、警告、降级、严重警告、留职察看、辞退、交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2、罚款; 3、停职参加培训班进行教育; 4、对出现重大质量事故者,责任人行政上给予警告以上处分,罚款100-300元,部门领导处以罚款50-100元或给予行政处分。

5、对出现严重质量事故者,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或警告处分,罚款50-100元,部门领导处以罚款30-100元或给予行政处分。 6、对出现一般质量事故者,给予通报批评奖、罚责任人。 四、质量奖励的定性范围 下列行为/现象均属于质量奖励范畴: 1、发现并制止他人违反工艺和操作规程的行为,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者; 2、发现图纸编写错误,避免产生严重后果者; 3、发现专检失误,避免或减少质量损失者; 4、积极推进质量改进,使本部门/工序产品质量、工作效率、设备有效利用率提高。材料消耗下降,工作环境改善者; 5、积极向公司提合理化建议,经过采纳,在产品质量提高和材料消耗降低方面有成效的; 6、在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方面做出贡献的; 7、积级搞好本岗位/部门工作,全年工作成绩突出,产品质量优良,未出现质量事故者。 6、奖励的类别: 奖励分为:口头表扬、书面表扬、授予质量标兵、记大功。颁发荣誉证书并发给奖品或奖金。 物质奖励:并颁发荣誉证书、奖金。 7、质量奖惩的实施 7.1质管处根据有关部门反馈的信息进行调查、核实,提出处理意见,一般事故或奖励报请主管副总经理批准后执行;严重事故或重大奖励,须经主管副总经理签署意见批准后执行。 7.2 对质量事故责任者进行的罚款,以公司主管副总经理批准的意见为依据,由相应部门向财务部门出具罚款通知,从责任人当月工资中扣除。 7.3 质量罚款由财务部设专帐登记,做为质量奖励基金的补充。 7.4 对受到行政处分/书面表扬的员工,由人事部记入个人档案,并在公司公开场合公布。 检验具体流程 一、进货检验 1、对生产购进物资,由负责保管人员进行核对,确认原材料品名,数量等无误、包装无损后,通知检验员检验。 2、检验员根据《检验标准》进行全数或抽样验证,并填写《原料检验记录》。 3、采购产品的验证方式: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目的 对原料、辅料、成品及半成品进行检验,为生产出合格优质的产品提供保证。 对产品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验证产品要求得到满足,以确保满足顾客的要求。 2.范围 适用于对生产所需的外购产品、过程产品和成品进行监视和测量。 对辅料的入厂检验,半成品的过程检验,成品的出厂检验。 3.职责 质管科是对产品特性实施监视和测量主要职能部门。 4.程序 4.1质管科根据《检验标准》明确检测点、抽样方案、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使用的检测设备等。 4.2进货验证 4.2.1对生产购进物资仓库保管员核对,确认原材料品名,数量等无误、包装无损后,置于待检区,并通知检验员检验。必要时,由化验室采样进行微生物和理化指标的检验。 4.2.2检验员根据《检验标准》进行全数或抽样验证,并填写《原料检验记录》: 产品的过程检验由各工序的品管员负责,按照工艺标准对其检验和监控将检验合格的半成品交付下道工序,不合格品另行堆放。 a)检验合格。仓库办理入库手续并做好标识。 b)检验不合格时,检验员在购进物资上加“不合格”标识,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4.2.3采购产品的验证方式 验证方式可包括检验、测量、观察、工艺验证,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等方式。 4.3半成品的测量和监控 4.3.1过程检验 对设置检测点的工序,在做好自检自分后将产品放在待检区,检验员依据检验规范进行检验,对合格品,在《半成品检验记录》上盖检验员签字后方可转入下一道工序;对不合格品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4.3.2互检 下道工序操作者应对上道工序转来的产品进行互检,确认合格后方能继续生产,对不合格品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4.4成品的测量和监控 4.4.1操作者对完工后的成品进行自查,并整齐堆放在待检区,作好标记,附挂上待检标识。 4.4.2检验员按产品《检验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检验,内容记录在相应的《出厂检验记录》中,并做好相应的标识。 4.4.3成品进行包装后经抽检合格后由仓库保管员按检验员出具的《包装生产流程卡》办理入库手续,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 4.4.4所有成品出厂前须由品管部对其进行感官、理化、微生物项目的检测。产品的成品检验(出厂检验),由专职检验员负责,成品检验员必须对产品过程检验和控制全面了解,确定无误再进行成品检验。 4.5产品的检验记录 4.5.1品管部应认真建立并保存好产品的检验记录,包括各种检测报告,这些记录应表明是否通过测量和控制,达到标准和规范的要求,所有记录应有授权检验人员的签字确认。

各工序质量检验标准(初稿) 制订单位 质量管理处 发行日期 2010年09月25日 生效日期 各工序质量检验标准(初稿)目的

为了提高公司产品的质量,确保我公司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实用性。 把一切不合格的可能性控制在公司内部解决好。 范围 适用于公司生产部各班组 一:开料班质量检验标准: 1、所有开出的料都必须符合图纸要求的技术尺寸,误差控制在图纸要求的 尺寸范围。 2、所有经等离子、氧乙炔切割的材料都必须彻底清渣干净,切割面必须要 保证平、齐、光顺。 3、对原材料存在质量问题的材料应停止开料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 4、所有材料经班长质检后报质检人员检验后方可入库。 5、所在折弯、卷板、剪板尺寸要符合图纸要求。 6、必须合理利用材料,对浪费材料的行为将视情节给予相应处罚。 二:配件班质量检验标准; 1、所有焊接的配件必须把焊渣、焊瘤清理干净。表面焊缝不得有咬边、 未焊透、未焊满、裂纹、气孔、假焊、夹渣现象。焊缝表面要饱满。 2、所有焊接件表面要平齐,外观不得有明显的歪斜。 3、所有机加工配件必须符合图纸要求。 4、所有产品经班长检验后交质检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

五:外观焊质量检验标准: 1、外观焊要按图纸施工,焊缝必须光滑平整,不允许有焊瘤、未焊透、假 焊,焊缝要有足够的厚度(具体见焊缝要求)。 2、中心筒必须按图纸要求保证同心度,误差控制在≤5 mm范围内。 3、滚道必须按要求焊接(该用电焊条焊接的必须用电焊焊接)焊接厚度和 宽度必须符合行业和国家标准。 4、减速机法兰必须用电焊条焊接,厚度和宽度必须符合行业和国家标准。 5、产品交质检时必须清干净焊渣和飞溅物。 六:前后座质量检验标准: 1、前后座的所有焊缝必须采取平焊或平角焊,不允许采取由上至下的焊接 方法焊接。 2、所有焊缝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所有焊缝不得有咬边、未焊透、未焊 满、裂纹、气孔、夹渣现象。焊缝表面要饱满。 3、操纵器的安装必须灵活、轻松、易于操作、有足够的行程。 4、所有球头连接必须用螺帽上紧,防止松动,该用弹垫和防松螺母的必须 按要求加装。 5、黄油嘴按要求加注黄油。 6、产品交质检时必须清干净焊渣和飞溅物。 七:上装的质量检验标准: 1、装配尺寸必须符合图纸要求,确保产品尺寸。

公司质量检验员管理制度 第一条质量检验员岗位职责 负责公司所有物资、产品(包括来料、半成品、成品)、设备的质量检验;对不合格品有权下令禁用,并提出处理措施; 负责质量检验记录生成、整理、归档; 负责追溯不良品发生原因,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负责产品入库前质量检验及产品出厂前的质量检查工作; 负责核定并执行来料及最终检验等检验规范及制度制定; 协助做好公司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 对所承担的工作全面负责? 第二条质量检验员工作内容

1、参与维护、监督质量体系的运行、组织和管理内部质量审核工作; 2、对物资、产品、设备质量的管理及监督; 3、追溯不良品发生原因,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4、对公司送检的来料、半成品、成品进行质量检验,以确保严格符合标准, 生成检验记录并存档; 5、协助做好来料、外协件质量不良原因的分析、报告; 6、监控产品生产质量实施情况(流程执行、质量文件、产品保护); 7、经常深入生产现场,掌握质量生产动态,对不合格产品即时加以制止,提 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监督实施;

参加产品质量事故调查分析,并跟踪纠正措施执行情况; 对计量器具进行检验和保管、检修; 10、对质量检验方面文件的存档和档案整理; 11、在质量检验监督过程中发现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并协助上级主管完成其它质量管理体系工作; 第三条质量检验员工作纪律 1、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工作坚持“质量第一”原则,铁面无私,对违反工艺流程的人和事敢于指出,不留情面; 2、须公正廉洁,不弄虚作假,实事求是地做好各项检验纪录; 3、严格按检验流程实施工作,做到四次检验流程(来料、半成品、成品、出厂)均严格按照检验标准和规范进行,做好检验纪录; 4、严格控制不合格品进入生产线,杜绝不合格品进入下道工序,并对检验纪录资料进行保存,严禁姑息错漏;

工序交接管理制度

工程工序交接管理制度 一、为了加强工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确保工程各工序间顺利交接,规范质量监督、检查、验收等活动,使之受控、有序,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菏泽聚兴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工程中的工序交接管理。 三、职责:工程部负责各工程中工序交接的管理。 四、A级及AR级质量控制点必须有工程部相关专业工程师参加,完成后填写《工序交接单》。 五、B级及BR级质量控制点的工序交接必须有监理工程师(无监理时应有工程部相关专业工程师)参加,完成后填写《工序交接单》。 六、C级质量控制点的工序交接及各工种之间的交接由施工单位自行组织,交接完成后填写《工序交接卡》,工程部将不定期抽查或参与。 七、工序交接须满足下列条件 1.A级、AR级、B级、BR级质量控制点的工序交接: 1)上道工序已构成完整验收项目,并完成验收且验收结果合格; 2)上道工序资料齐全的施工项目; 3)上道工序未构成完整验收项目的,必须完成中间验收且验收 结果合格,并上道工序验收资料齐全的施工项目; 2. C级质量控制点的工序交接及除此之外各工种之间的交接: 1)上道工序已完成且经质检员检查合格: 2)上道工序资料填写完整无误。 八.交接手续: 1 A级、AR级、B级、BR级质量控制点的工序交接要求 1)上道工序交接按照网络计划及月计划的要求时间进行工序交接。 2)必须履行书面交接手续。 3)安装交保温、防腐必须由上道工序提出申请,以上、下道工序责任单位及工程部签字认可的工序交接单作为工序交接的书面手续。 4)安装交试运以签字齐全的工程验收单和共同签证的工序交接单作为工序交接的书面手续。 2.C级质量控制点的工序交接及除此之外各工种之间的交接要求 1)按检查合格时间随时进行。 2)必须填写《工序交接卡》,

质量检查制度(三) 1、岗位责任制:按质量目标分解,将质量责任层层挂牌,层层落实。由质检员行使质量否决权和奖罚权。 2、奖罚制:拉大班组优良与合格的工资差距,质量评定按楼层各部位分开进行,实行优质重奖,劣质重罚的方法,最大限度的调动工人的积极性。 3、挂牌制:每个部位、每个工序施工中实行挂牌,挂牌内容包括施工操作人员、质量负责人、施工日期、质量等级等。 4、材料进场检查制:要特别注意杜绝无准用证书水泥的使用;进口钢筋要进行化学分析;商品混凝土进场要核实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检验坍落度;装饰材料、门窗等成品、半成品先选定样品,再按样品验收大宗进料。 5、三检制:主要分项工程质量严格检查,坚持“自检、交接检、专检”三检制。 6、隐检制:根据施工进度安排预检、隐检计划,进行预检、隐检程序,办理预检、隐检手续,并及时履行签字归档。 7、样板制:每道工序如钢筋、模板等施工时均先作样板间(层),经项目部、公司自检合格后,请示甲方、监理公司、设计院和质检站验收认可后进行大面积施工,在施工中严格按样板间(层)的标准来控制施工质量。 8、工程例会制:(1)、外联工程例会:汇报

工程进展情况;听取业主、监理、质检站及设计院等各方面的指导和意见;提出施工或图纸上的问题、方案措施;协调与业主外包专业工程施工单位的矛盾、协作关系。(2)、内部工程例会:总结工程施工的进度、质量、安全情况,传达外联工程会议精神,明确各专业的施工顺序和工序穿叉的交接关系及质量责任,加强各专业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及工序交接管理,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9、成品保护制度:在施工过程中,后插入的工序,应采取确实可行措施,如覆盖、防护等进行保护,免遭污染或破坏。 二、保证原材料及砼、砂浆试块的取样及送检的管理措施建筑原材料及砼、砂浆等质量的好坏严重影响着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因此必须重视原材料和试块的取样、送检,本工程要求所有的试件和试块均在现场监理人员的监督下按规范要求取样,并送到市质监站实验室检定。

公司质量检查制度 一、质量检查目的 为贯彻执行“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质量方针,落实公司质量管理制度,预防质量事故的发生,确保工程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质量检查规定 1、根据国家质量规范和公司质量制度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对质量隐患提出整改意见。 2、贯彻建筑企业质量责任制,坚持“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原则,落实质量责任制。 3、定期对项目及分公司进行质量检查、评比,建立考核奖罚制度,对照质量奖罚制度严格奖惩。 4、跟踪各项目的图纸会审、质量验收、材料检验、隐蔽验收、成品保护等工作,对相关质量资料的审批、归档等进行监督指导。 5、审查各项目上分包单位的资质,对项目部的相关质量岗位的人员资格证书进行核查。 6、审查各项目的质量交底、质量例会、材料检验等质量管理制度及实际落实情况,对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要求定期整改。 7、调查各项目的人员质量意识,抓好全员质量意识教育,严格执行公司质量制度和质量内控指标,做好质量预控工作。 8、配合政府相关质量监督部门对项目上的检查工作,对所提出的质量问题按规范要求进行一一整改落实。 9、对项目上发生的质量事故及时如实上报公司主管领导,不隐瞒,不谎报,并配合相关人员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10、对项目部工程实物质量、施工组织、工艺流程、工序质量等进行检查,督促项目部做好自检、互检、交接检工作,确保工程质量。 11、检查项目上施工使用的质量仪器、量具是否合格,看仪器、量具是否在计量检定周期内使用。 12、协调组织项目上的质量评优工作,指导检查质量评优的相关准备资料,配合质量评审部门的工作。 13、参加各项目的竣工验收,做好竣工验收前准备工作,配合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各相关单位的验收工作,做好验收记录,督促各项目部人员做好竣工验收后的资料整理、归档及备案工作。 14、公司检查现场质量以实测为主,目测为辅,并检查项目部资料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对不符合规范的资料提出整改意见。

工艺管理制度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艺管理制度的组织职责、工艺规程、岗位操作规程、岗位作业指导书、工艺变更管理、生产过程工艺管理、工艺事故管理、工艺质量记录管理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生产工艺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 组织职责 3.1 全厂工艺管理由厂生产技术部归口管理,其他各部门、生产车间配合。 3.2 生产车间严格执行工艺纪律,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车间主任对本车间工艺管理负责。 3.3 对生产中工艺异常问题,由生产技术部、总工办和车间共同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生产车间进行实施,鼓励车间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所进行的各项等活动。 3.4 各生产车间在执行该制度的前提下,根据各自车间的实际情况编制适用于各车间、装置的内部工艺管理程序。 4 工艺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4.1 公司各车间都必须编写完善的工艺规程和生产操作规程,操作过程复杂的工段必须有专业的岗位作业指导书。

4.2 新产品或新工艺的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及产品标准,由项目负责人或主管人员组织编写试行稿,由总工办、生产技术部审核,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实施。 4.3 对原产品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的修改由总工办、生产技术部组织,车间工艺人员配合进行。 4.4 生产技术部对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的实施进行监控,对工序质量偏离控制范围的情况及时进行纠正。 5 工艺变更 5.1 工艺变更范围包括:生产能力变更,管线的改动,主要操作方法改变,工艺参数改变,指标测试手段改变,控制方案的改变以及化工设备、生产原料的改变等。 5.2 工艺变更程序 5.2.1 对于正常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变更,如不影响产品质量、运行安全、生产稳定的情况可由生产车间内部进行变更,并将变更内容报总工办、生产技术部核实、备档;如对于影响产品质量、运行安全、生产稳定的,在生产技术部部工艺指标考核监控范围内的工艺变更必须上报公司总工办、生产技术部部审核,报公司分管领导批准。 5.2.2 进行工艺变更时,需由生产车间负责人(或技术员)提出详细工艺方案,(必要时须有物料衡算和工艺流程图),以书面形式报生产技术部,并填写工艺变更申请单。详见附录1。 5.2.3 生产技术部接到工艺变更报告后,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验证,并根据验证报告报公司分管领导批准。 5.2.4 工艺变更后,由技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各生产车间对有关技术标准及时进行修订。

安徽身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小企业产业园)项目质量检查制度 编制: 审核: 审批:

十七冶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小企业产业园)工程项目经理 部 二〇一六年八月

目录 1.编制目的 (1) 2.施工范围 (1) 3.成立质量检查小组 (1) 4.部门职责 (1) 5.工作程序 (1) 6.施工质量检查策划 (1) 7.质量检查形式 (3) 8.信息反馈制度 (8)

9.附则 (8)

1.编制目的 中国十七冶集团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小企业产业园)工程项目经理部为提高质量管理水平,通过质量检查与验收活动,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规定,特制订该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国十七冶集团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小企业产业园)工程项目经理部对施工质量关键的材料、设备、中间产品、成品的质量检查、验收及涉及人员、设备、技术、方案等的检查。 3.成立质量检查小组 组长:张启宝 副组长:刘菲葛兴光姚玉明 成员:厍龙斌黄再明褚祥祥张崇喜杭达实 4.部门职责 4.1项目经理部质安部质检有关人员负责施工质量的检查、验收。 4.2项目经理部工程技术部负责对现场质量检查活动进行监控。 4.3项目经理部物资供应部负责原材料、构配件、设备采购入库验收。 5.工作程序 5.1现场质检员负责对施工作业班组进行监控检查,发现问题要求立即整改; 5.2项目分管质量领导及质安部质检人员对施工点进行不定期或定期检查; 5.3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每月组织一次质量综合检查,并向公司技术质量部汇报工作。

6.施工质量检查策划 6.1由项目经理部、工程技术部、质安部等部门,进行施工质量检查的策划,确保质量检查的依据、内容、人员、时机、方法和记录,并经项目经理批准后实施。 6.2施工质量检查的一般分工及要求:

公司产品质量检验 制度

产品质量检验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厂产品质量保证工作,明确质量检验工作任务、范围、职责,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在本厂范围内实施,检验计量处负责监督执行。 第二条 本规定包含:产品质量检验制度、计量管理制度、各种标志的用途和定义、不合格品管理制度、钢材质量检验制度、外协件质量检验制度、能源计量管理等规定。 第二章:质量检验制度 第三条 检计处的基本职责: 1、负责原材料外购、外协件、毛坯、半成品,直至成品出厂整个生产过程的质量检验工作。 2、执行不合格产品不出厂的原则,保证出厂产品符合规定的标准和技术要求,负责签发产品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 第四条 检验工作应严格贯彻质量标准、严格执行检验制度,检验人员应按产品图纸,技术文件进行检验,做出正确判断,做好废品管理工

第五条 检验工作做到”预防为主”坚持备件检验,重视中间检验,严格完工检验,实行专群结合,充分发挥操作者自检的积极作用。加强关键工序、关键零件,关键产品的质量检验,关键零件,关键产品要建立质量记录档案。 第六条 检验人员要努力做好”三员”(质量宣传员、质量检验员、质量分析员)协助分厂,检查工艺操作规程,贯彻执行情况,遇到违反操作规程情况应及时劝阻,必要时向分厂领导反映,迅速采取措施。 第七条 不定期组织抽查库存或已经检验合格的半成品、成品、考查检验工作质量。 第八条 做好计量理化探伤工作、严格量检具,周期检定,量具维修工作,保证方法准确。 第九条 参加新产品试制鉴定工作,参与新产品的设计工艺审核,对新产品能否正式投产提出意见。

积极配合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定期地组织人员进行技术业务学习和国家有关检验(质量)文件的学习。 第十一条 原材料进厂检验: 1、凡进厂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须附有合格证或质保书,检验人员按规定进行检验并将检验结果,通知供应处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并作好记录。 2、凡不具有合格证的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检验人员应拒签入库单,财务处则不予结算。 3、凡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供应处应向供货向单位索赔,若需让步,须办理让步手续,在未办妥手续前任何人不得擅自动用。 4、外购件、外协件在签订供货合同时要明确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和验收方案作为供需双方生产、验收的依据。 5、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代用,应由供应处提出申请经有关部门会签,研究所长签字批准后,方可投产使用,代用单位在投入使用前递交各有关部门。关键零件的代用须经研究所长批准后报总工程师审批。 第十二条 生产过程的质量检验:

神华乌海能源西来峰煤化工公司甲醇厂 工艺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暂行) 1、目的 为了强化甲醇厂生产管理,严肃生产和工艺纪律,推进技术进步,优化生产过程,确保生产装置安全稳定运行,最大限度地发挥装置运行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各车间要以实现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为目标,切实做好本办法的贯彻落实工作,认真执行本办法的有关规定。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甲醇厂内各车间的工艺技术管理控制。 3、岗位操作规程的管理 ①岗位操作规程由岗位所在车间组织编写,由车间技术负责人校核,经生产设备技术部审核,最后由总工程师(分管生产负责人)批准。 ②各岗位必须有操作规程,并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③每年对岗位操作规程的适用性进行一次评审,做好评审记录。 ④岗位操作规程的发放范围由各车间制定,做好发放记录,相关人员人手一册。 ⑤若采用了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应及时对原岗位操作规程进行修改,也可以编制补充操作规定。岗位操作规程的修改和补充,应由所在车间提出申请,经生产设备技术部审核,总工程师(分管生产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执行。

4、岗位记录与工艺台帐的管理 ①岗位记录的内容主要有:岗位主要工艺指标执行情况、生产负荷的变化情况、主要设备的开停时间,停车原因、机电设备仪表运行情况,备车情况、设备检修和试车情况、跑冒滴漏情况、不正常生产和事故处理情况、领导的批示及岗位记录的名称、交接班者的签名等内容。 ②工艺台帐的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工艺指标台帐》、《分析化验台帐》、《工艺事故台帐》、《原材料消耗台帐》、《设备、管道、阀门、盲板设置台帐》、《技改技措台帐》、《生产技术经济查定台帐》、《催化剂台帐》、《原始开停车台帐》等。 ③各生产车间的工艺记录要真实、及时、规范,并每月2日按时间顺序整理交生产设备技术部存放;工艺台帐由车间保管存放,生产设备技术部定期检查,对记录、台帐超过保存期的按程序要求及时销毁处理,作好记录。 ④工艺台帐和记录要求:记录要求真实、准确、及时,无涂改、无超前和滞后现象;原始记录必须字体清楚,仿宋化;记录保持清洁、完整,并按要求及时装订。 ⑤必须使用国家规定的法定计量单位。 5、工艺指标及工艺变更的管理 ①工艺指标的制定,应以设计工艺参数及岗位操作规程为依据。由生产设备技术部负责制定,总工程师(分管生产的负责人)批准,以生产技术文件下发。工艺指标与实际生产指标不符的,实践证明设

质量检查制度 一、质量检验实施细则 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方案进行质量管理控制,现场质量工程师负责工序的检查,分部、分项、单位工程的验收,工程检查,报验和监理签证工作,组织职工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及时发现质量隐患,提出改进意见并督促整改,把工程质量控制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 1、项目开工前,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认真审核施工图纸、设计文件,认真详细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错误及必要的设计变更,应及时向设计、监理单位提出 2、施工测量放线,放线实行“双检”制,大中型建筑工程由公司、项目部双检,一般工程由经理部采用不同人或不同方法测量、核对结果,测量记录要规范,字迹工整清晰,主测人员要签字。 3、水泥、钢筋、砂石料等各种原材料进场,应严格执行进货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质量不合格或质量合格证明书,质量检验报告等凭证不全者,不得进场。 4、原材料应按指定地点设置,经试验人员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施工。 5、对施工中的特殊过程、关键工序,必须事先编制详细的质量措施和技术操作标准,施工中必须派技术人员 6、试验人员须认真做好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试验检测工作,做到各种试验数据齐全、真实、资料完整。

7、质检工程师根据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要求检查程序,配合监理工程师及时认真进行工序,隐蔽工程检查、分项分部工程验收工作。 8、质检工程师认真阅读设计文件,掌握设计尺寸,每道工序完工后,会同技术人员及时进行自检,填写有关检查证,核定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专项检查,并及时请监理工程师进行签认。 9、质检工程师该经常深入现场,发现违反设计、施工规范或技术操作规程的行为,除向当事人进行教育、帮助和提出纠正意见外,还应填写“工程质量问题通知书”责成限期整改。对问题严重的应进行必要的处罚,对因质量问题及人身安全或对以后工程质量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的,有权决定停止其施工作业,并及时向领导汇报。 10、项目经理部每月组织一次由项目经理带队,安质、工程、物资、试验等部门人员参加的对在建工程的质量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改进措施,限期整改,同时核查考核相关部门的工作质量以及质量控制情况,并将检查结果行文通报,奖优罚劣。 11、出现工程质量事故较小的情况下,可采取返修或返工,构成一般以上事故,应及时在24小时内报公司分管领导、公司主管部门,共同制定处理方案,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二、材料进场检验 坚持材料进场检验制度,确保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使用前符合技术规范的质量要求。 (1)严格控制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施工中所用的材料均应具有相应的出厂合格证及质量证明书,而且还须按规范要求进行抽检试验,检

*********公司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检查考核表2014 年度检查人:检查日期:年月日制度名称考核内容得分存在问题改进措施实施人签名 1.根据质量方针,每年制定质量目标并逐层分解。 4分无无质量方针2.每半年开展一次“质量方针目标检查”,分析并小结目标完3分无无目标管理成情况,指出未完成目标及问题点,提出整 改措施。制度 3.每年进行质量目标管理与实施效果的检查评分、考核与奖罚。无无 3分1.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工作,由公司主要负责人组织质量管理无无 4分质量管理领导小 组进行。体系内部2.每年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一次全面的审核、评价和完善。无无 4分 审核制度 3.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应下达纠正和预防措施通知书,并予以无无 4分实施。 1.明确本部门、岗位的质量责任。有关部无无 4分门、组织 2.对本部门、岗位的质量责 任了解、熟悉,并认真执行。和人员的无无 4分质量责任 1.质量管理部在进货和销售等 经营活动中行使质量否决权。 4分无无质量否决2.质量否决权是以药品质量标准与质量 责任为依据,实行药品4分无无管理制度质量问题确认与处理的决定权。 1.质量管理部为质量信息管理部门。 3分无无 2.质量信息管理内容明确,符合企业实际。 3分无无 质量信息3.各种质量信息及时、规范记录于《质量信息记录表》。 3分无无管理制度 4. 质量信息根据分级分类及时传递,反馈和使用。 3分无无 5.重要的质量信息及时上报总 经理。 3分无无定期采用前瞻或者回顾的方式,对药品流通过程中的质量风险2分对质量风险管理工作的认知度不质量管理等相关人员加强对质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和审核。够,如何有效开展工作的经验缺乏。量风险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不管理制度 断改进工作。 1.质量管理部负责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的审核。 4分无无 2.不得从未经首 营审核的企业购进药品,不得购进未经首营审供货单位4分无无批的品种。资格审核3.采购开单部按规定填报首营企业、首营品种审批表,并提交制度 4分无无合格的资料。 第1页共 8页

采矿作业部工序质量管理办法 1目的 为了强化工序质量管理工作,加强生产过程控制,稳定工序质量,以工序质量保产品质量,特制订本办法。 2适用范围 适用于采矿作业部工序质量管理工作。 3职责 3.1部长、书记 负责作业部工序质量管理办法的制定与完善。 3.2 生产部长 负责建立三级工序质量控制点,确定车间级工序质量控制点工序控制目标及考核指标,并按级进行管理。 3.3 生产技术员 负责工序质量控制过程的检查与考核;负责工序质量问题整改措施的制定、落实及考核。 4 工序质量管理和控制要求 4.1 工序管理要树立“严格验收上工序、认真控制本工序、优质服务下工序”的“三工序”管理思想,以工序质量保过程质量,以过程质量保产品质量。同时建立以预防为主的主动管理方式,强化工序质量的过程控制管理,保证各工序处于稳定的受控状态。

4.2作业部开展工序控制过程中,要从人、机、料、法、环、测等六个方面对影响工序稳定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找出影响工序质量的主要因素,运用统计技术对工序质量进行分析诊断,对质量特性值的波动进行监控,发现异常波动,要认真查找原因,加以整改,防止工序质量不稳定造成批量不合格品的产生。 4.3充分调动岗位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岗位人员的质量 意识教育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各工序的控制水平。各工序岗位人员要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操作,对于发现的违规违制行为要严格考核。 4.4 为了保证工序质量的稳定,必须加强设备的维护与检修,坚持点巡检制度,岗位人员发现设备或在线检测装置不能正确反映过程参数时,应及时将信息反馈有关人员进行处理,保证设备或在线监测装置运行正常。 4.5上下工序之间要做好信息的传递、沟通工作。尤其在异常情 况下,更要及时准确的传递信息,便于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4.6 建立工序控制点 4.6.1 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建点原则是在关键工序以及质量控制的薄弱环节建立工序质量控制点,对重要的质量特性进行强化管理。 4.6.2 工序质量控制点分为公司级、厂级和车间级。作业部三级工序工序控制点确定后,要制定相应的作业指导书(见附表 1)

目录 工序质量控制表实施规定 一、共用类交工技术文件格式 表H-101化学工业工程建设交工技术文件(封面)表H-102交工文件总目录 表H-103交工文件目录 表H-105中间交接证书 表H-106联动试车合格证书 表H-107工程交接证书 表H-110隐蔽工程记录 表H-111基础沉降测量记录 表H-112焊工登记表 表H-113焊接记录表 表H-114焊缝射线探伤报告 表H-115超声波探伤报告 表H-116渗透探伤报告 表H-117磁粉探伤报告 表H-118热处理报告 表H-119超声波测厚报告 表H-121金相检验报告

表H-125防腐蚀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表 表H-127绝热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表 二、机械类交工技术文件格式 表H-201机泵安装工序质量控制表 表H-202机组安装工序质量控制表 表H-203机组安装找正记录 表H-204大型机械灌浆前检查记录 表H-205机器拆检及且装间隙测量记录 表H-207机组对中记录 表H-208透平试运转报告 表H-209机器试运转报告 表H-210大型轴流风机安装工序质量控制表表H-211立式搅拌器安装工序质量控制表 表H-213输送机械安装工序质量控制表 表H-214起重机械安装工序质量控制表 表H-215容器、换热器安装工序质量控制表表H-216分段塔组对工序质量控制表 表H-217塔类安装工序质量控制表 表H-218塔盘安装记录 表H-219设备填充记录 表H-220火炬、排气筒安装工序质量控制表表H-221大型储罐组装工序质量控制表 表H-222气柜组装工序质量控制表 表H-225钢结构安装工序质量控制表 表H-226筑炉工序质量控制表 表H-227混凝土衬里试块试验报告表H-228混凝土衬里试样烘干热处理记录 三、管道类交工技术文件格式 表H-301地上管道安装工序质量控制表 表H-302地下管道安装工序质量控制表 表H-303高压管件加工记录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 (工厂)公司质量检验制 度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85833(工厂)公司质量检验制度 Factory company quality inspection system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公司(工厂)质量检验制度 验试验控制程序 1.目的 1.1确保检验和试验的正确性和完善性,以使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 1.2为了加强对采购物料的质量控制,保证所有来料规格、性能、外观等质量符合客户要求,确保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之采购物资不投入使用或加工(紧急放行情况除外)使用,以保证制造产品的质量水平。 1.3对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定期确认检验及产品的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进行控制。 1.4对公司产品实施过程检验及出货检验提供足够的产品品质证明,增加客户的信任,维护公司的信誉,提高公司

形象。 2.范围 2.1本程序适用于原材料、委外加工件、客户提供的物料(以下统称原材料)等采购物资、半成品、成品的检验和试验,出货前成品的检验。 2.2本程序适用于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定期确认检验及产品的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 3.职责 3.1研发中心实验室负责产品的确认检验和记录。 3.2研发中心负责元器件及材料的确认检验、封样和记录。 3.3品质部负责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定期确认检验和记录。 3.4品质部负责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例行检验和记录。 3.5品质部主要负责本程序的实施。 3.5.1品质部经理 3.5.1.1对不合格来料、成品做出处理决定或组织人员进行评审,必要时呈报生产副总经理处理。

本标准规定了工艺管理制度的组织职责、工艺规程、岗位操作规程、岗位作业指导书、工艺变更管理、生产过程工艺管理、工艺事故管理、工艺质量记录管理等内容。 3.4 各生产车间在执行该制度的前提下,根据各自车间的实际情况编制适用于各车间、装置的内部工艺管理程序。 4 工艺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4.1 公司各车间都必须编写完善的工艺规程和生产操作规程,操作过程复杂的工段必须有专业的岗位作业指导书。

4.2 新产品或新工艺的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及产品标准,由项目负责人或主管人员组织编写试行稿,由总工办、生产技术部审核,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实施。 4.3 对原产品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的修改由总工办、生产技术部组织,车间工艺人员配合进行。 部,并填写工艺变更申请单。详见附录1。 5.2.3 生产技术部接到工艺变更报告后,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验证,并根据验证报告报公司分管领导批准。 5.2.4 工艺变更后,由技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各生产车间对有关技术标准及时进行修订。

5.2.5 对重大工艺变更,由车间制定技术方案,交总工办、生产技术部进行审核,并由公司技术审定委员会(有各级工艺主管组成,必要时可外聘行业专家)论证,报公司批准后组织实施。 6 生产过程管理 6.1 总工办、生产技术部为不合格品的过程管理管理部门。 7.1 工艺事故的分级按公司有关规定。 7.2 事故处理应遵循的三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及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定预防措施不放过,具体执行公司安全管理制度。 7.3 事故一旦发生应立即电告公司经管部并组织抢险,重大以上事故要报公司有关领导。

××××公司质量管理制度 □总则 第一条:目的为保证本公司质量管理制度的推行,并能提前发现异常、迅速处理改善,借以确保及提高产品质量符合管理及市场需要,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X围 本细则包括: (一)组织机能与工作职责; (二)各项质量标准及检验规X; (三)仪器管理; (四)质量检验的执行; (五)质量异常反应及处理; (六)客诉处理; (七)样品确认; (八)质量检查与改善。 第三条:组织机能与工作职责本公司质量管理组织机能与工作职责。 □ 各项质量标准及检验规X的设订 第四条:质量标准及检验规X的X围规X包括: (一)原材料料质量标准及检验规X; (二)在制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X; (三)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X; 第五条:质量标准及检验规X的设订 (一)各项质量标准

副总经理组织生产管理体系质量管理部、生产部、商务部、研发部及有关人员依据"操作规X",并参考①国家标准②行业标准③国外标准④客户需求⑤本身制造能力⑥原材料供应商水平,分原材料、在制品、成品填制"质量标准及检验规X设(修)订表"一式二份,呈总经理批准后质量管理部一份,并交有关单位凭此执行。 (二)质量检验规X 副总经理组织生产管理体系质量管理部、生产部、商务部、研发部及有关人员分原材料、在制品、成品将①检查项目②料号(规格)③质量标准④检验频率(取样规定)⑤检验方法及使用仪器设备⑥允收规定等填注于"质量标准及检验规X 设(修)订表"内,交有关部门主管核签且经总经理核准后分发有关部门凭此执行。 第六条:质量标准及检验规X的修订 (一)各项质量标准、检验规X若因①机械设备更新②技术改进③制程改善④市场需要⑤加工条件变更等因素变化,可以予以修订。 (二) 副总经理组织生产管理体系每年年底前至少重新校正一次,并参照以往质量实绩会同有关单位检查各料号(规格)各项标准及规X的合理性,酌予修订。 (三)质量标准及检验规X修订时,应填立"质量标准及检验规X设(修)订表",说明修订原因,并交有关部门会签意见,呈现总经理批示后,始可凭此执行。 □ 仪器管理 第七条:仪器校正、维护计划 (一)周期设订仪器使用部门应依仪器购入时的设备资料、操作说明书等资料,填制“仪器履历表”设定定期校正维护周期,作为仪器年度校正、维护计划的拟订及执行的依据。 (二)年度校正计划及维护计划仪器使用部门应于每年年底依据所设订的校正、维护周期,填制“仪器校验年度计划表”、“仪器维护计划表”做为年度校正及维护计划实施的依据。 第八条:校正计划的实施 (一)仪器校正人员应依据“仪器校验年度计划表”执行日常校正,精度校正作业,并将校正结果记录于“仪器校正卡”内,一式二份存于使用部门。 (二)仪器外协校正:有关精密仪器每年应定期由使用单位通过质量管理部申请委托校正,以确保仪器的精确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