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战略地位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城市战略地位研究

【摘要】武汉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的副省级城市,随着中部崛起的国家战略的实施,其战略地位也日益突出。未来城市导向终将走向城市群化,随着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建设,武汉在根本上实现了转变。究竟武汉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占据着怎样的城市地位?是主导还是被主导?本文将从武汉的战略优势、区域经济理论指导、战略作为等方面对武汉中部核心城市这一地位进行研究,以期促使其发挥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增长“第四极”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群武汉地位战略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指以位于长江中游的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核心外加鄂湘赣三省沿长江、环洞庭湖、鄱阳湖的若干城市,通过整体规划和集成发展形成跨省域的区域经济高度一体化的城市集群。从陆大道最早提出的国家“T”字型空间结构,到国家主体功能区的“两横三纵”空间结构战略,长江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空间开发的重要主轴,而城市群的构建也是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的重要战略。作为中部崛起战略规划的重要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有着不同于东西部城市群的发展导向力,整个城市群人口规模大,经济实力较强,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城市化率较高,但总体实力还有待提升。这些发展状况又集中地体现在了武汉这个城市上。长期以来,武汉有了相对较快的发展,在国家部署下建设了以武汉为核心的“武汉城市圈”,通过自身影响辐射周边,形成了泛武汉经济圈。在此基础上,开始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建设,这期间以武汉为核心的“武汉城市圈”发挥了积极重大的作用,武汉也逐步成为城市群内部的指南针。

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研究,首先要放在武汉城市地位的研究上。这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对战略城市完整定位的需要。对武汉的城市区位、区域经济理论指导和对城市群的建设作为,都要有全面的把握,才能对其有清晰的城市地位的战略分析,从而针对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制定基于城市及城市群发展的良策,更好地发挥城市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带动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一、武汉城市的战略定位

根据城市群理论,任何一个自下而上自然形成的城市群都是在某个中心城市的带动下形成并运转的,而自上而下规划促成的城市群更需要中心城市的带动与整合。作为我国第四个规划形成的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更需要确定一个中心城市来链接其他城市,推动城市群的整体前进。这个城市是国家城市群战略发展的重心,体现和承接着国家战略意图。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能最大限度发挥城市群作用的城市就是武汉,武汉就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领舞者”。这种定位是由以下几个因素确定的。

1、战略因素

2012年5月,国务院就提出了大力支持把武汉建设成国家中心城市,这已给武汉进行了明确定位。以武汉为龙头,实现以武汉为中心的武汉城市圈的中部崛起,体现在交通枢纽功能的提升、带动作用,要素聚集的实现,服务、管理和创新上成为中心。

2、经济因素

武汉要成为中心城市,就必须从经济上定位。在实现中部崛起和武汉城市圈战略的过程中,武汉总体经济实力与日剧增,规模总量扩大迅速,2013年武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250亿,是长沙7153亿生产总值的1.3倍,而这一数据较2011年1.2的倍数关系上看,又有所拉大。说明了武汉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建设中始终保持着经济上的稳定快速增长,发挥了经济上的表率作用。

3、区位因素

武汉成为中心城市,不仅是战略、经济上的因素影响,更是武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所决定的。武汉是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唯一紧邻长江的省会城市。在航运上,充分借助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在铁路上,沿京广线经济纵轴和沿长江经济横轴在武汉贯通汇集,形成关键铁路枢纽。在航空上,拥有中部地区保税区最多航线和开放平台的武汉,具有更强大的航空运输力。这种集水、陆、空为一体的多枢纽交通区位优势,将成为武汉率先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途径。同时,武汉是长江中游城市群中承载国家战略最多的城市,它既是两型社会建设综改示范区,又是国家创新型城市中部交通枢纽综合交通枢纽试点城市,更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透过图1,我们看到,武汉虽位于中部地区偏北部,但在整个长江中游城市群中,辐射空间更大。从交通位置上说,武汉到长沙、南昌、合肥的交通时长都差不多,能够同时兼顾,而长沙、合肥则两地交通时长更长。虽说南昌在地理位置上较优,但其交通枢纽能力欠缺,并且无法形成广泛的辐射区域。

而透过图2,我们可以看到,以武汉为核心的武汉城市圈,地处“中部之中”的经济腹地,同时在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中处于国家二级城市群前列,将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以“弓箭型”表示,更加突出了武汉的经济张力。2013年,武汉以其在全国城市竞争力中排名13、中部第一的成绩跻身中国新一线城市的名列。

二、区域经济理论对武汉城市地位的战略指导

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武汉城市地位不仅要从现有战略优势、经济优势、区位优势出发,还应该借助已有的丰富的城市区域经济理论。这些理论对于武汉具有研究探索意义,可以避免其在城市地位建立过程中走弯路、错路。

1、创新理论的战略指导

根据经济学家熊彼得的创新理论,经济发展并不是一直保持均衡的,在这个过程中,会有连续的起伏和增长降低,而某阶段的企业或区域的成功创新决定了经济的整体增长。运用于武汉的城市地位上,则是城市创新创造能力的高速增长,会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其他城市进行模仿,随之缓慢降低增长速度达到均衡,通过建立这个过程的循环模式,从而实现整体经济在非均衡状态下的螺旋式增长。对于武汉的指导意义则是,建立创新的生产、投资环境,确保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通过企业和武汉区域内的创新发展,带动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其中还有重视对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进步成果的扶持。

2、增长极理论的战略指导

在同一时间内,首先在经济区域内起主导作用、推动作用的部门出现经济增长,之后再由这些部门向其他区域发展,从而实现整个经济区域的增长。这就是弗朗索斯·佩鲁的增长极理论,区域内起主导作用的部门就是增长极,这种增长极一般是具有创新特性的企业和产业。可以看出,增长极理论和创新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即对创新性都较为重视。在武汉城市发展过程中,可以结合增长极理论的具体内容施行,但是要考虑到增长极所存在的负面效应。增长极理论是建立在区域交通便利性、城市体系完整性和产业结构合理性上的,理论阐述也是着重讲解正面效应。若武汉要发展城市增长极,首先就要从那三点出发,全盘考虑,否则增长极就可能成为区域经济孤岛,无法带动整体经济发展。5、利用对外平台作为外在支撑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和人们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的武汉更要将开放性表现出来。对此,武汉可以利用新港、保税区和在武汉的外资银行、外国总领事馆等作为平台,形成广泛的长江中游地区的对外开放形势,加强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武汉的建设目标是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即在一定时期与上海齐头并论,但就对外平台看来,武汉设立的领事馆只有3个,而广州却有46个,这与武汉日益增长的经济文化地位不符。武汉要形成自己的对外平台,在中部地区这个区位上造就沿海的对外成就。因此,要积极主动地争取欧美、亚洲国家地区在汉设立领事馆,作为城市群代表与这些国家地区建立经贸文化交流圈。同时,利用航道优势,开辟国际直达航线和国际货运航线;利用铁路承东启西、承南启北的优势,争取开通武汉至欧洲的铁路联运线。形成以武汉新港、北铁路编组站和天河国际机场的水陆空对外组合,建立新的保税港区和离岸金融试点,全方位多层次地打造中部开放型经济领地,为武汉城市群、湖北省、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外向型经济打开新天地。

随着我国发展重点从东部大发展到西部大开发再到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作为中部发展区域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日益提升。中部的崛起必须依托一个核心城市,集多种优势于一身的武汉自然就成了该城市群的领头羊,越是地位重要,武汉就越要将发展自身,带动整个城市群的持续发展作为契机,达到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目标。通过基础优势的发展根基,加强城市间内外交通对接,形成产业优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建立两型社会,在新形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