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中考生物专题8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西藏中考生物专题8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西藏中考生物专题8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西藏中考生物专题8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

1. (2分) (2018九上·西城期末) 下列关于被子植物生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植物的生长主要是通过细胞体积增大实现的

B . 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磷、钙的无机盐

C . 无土栽培时只要提供充足的水分,植物就能健康生长

D . 植物根部细胞数目的增加主要通过分生区分裂实现的

2. (2分)(2017·黄冈模拟) 黄冈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生产基地.下列是棉花种植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和原因分析,其中有错误的是()

A . 棉花营养钵育苗既能保持壮苗,也便于防止移栽幼苗根与根毛受损,提高成活率

B . 合理密植能让植株充分接受光照,提高总产量

C . 棉花在生长过程中要灌溉浇水,棉花吸收的水分主要用来合有机物

D . 给棉花施肥,主要给植株的生长提供无机盐

3. (2分) (2019七上·昆明期末) 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

A . 含碳、氢、氧的无机盐

B . 含钙、铁、锌的无机盐

C . 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D . 含磷、硫、镁的无机盐

4. (2分) (2017七上·西双版纳期中) 将甲和乙两个大小相同的萝卜条,分别放在盐水和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现象是()

A . 甲变软,乙变硬

B . 甲变硬,乙变软

C . 甲变软,乙变软

D . 甲变硬,乙变硬

5. (2分)根是绿色植物非常重要的器官,下面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根尖结构的各部分都能吸收水和无机盐

B . 植物生长发育需要N、P、K,所以应全部施无机化肥

C . 根的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根就从土壤中吸水

D . 分生区的细胞结构无细胞核,分裂能力强

6. (2分) (2019七上·玉田期末) 小玲移栽茉莉花苗时,妈妈告诉她要保留根部的土坨,这样做能()

A . 促进根毛生长

B . 防止花苗的幼根和根毛受到损伤

C . 减少土壤中无机盐的丢失

D . 减少水分蒸发

7. (2分) (2016七上·莆田期中) 下列关于茎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两个节之间的部分叫做节间

B . 只有植物的主干才叫茎

C . 茎的基本特征是具有节和节间

D . 茎上着生叶或芽的部位叫做节

8. (2分) (2016七上·饶平期末) 移栽茄子秧、黄瓜秧时,其根部总是带有一个土坨,这是为了()

A . 防止秧苗出现萎蔫现象

B . 有利于根系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C . 有利于秧苗根的呼吸

D . 防止秧苗的幼根和根毛受到损伤

9. (2分) (2019七上·密云期末) 阵雨过后,常常看到有水珠在莲的宽大叶面上滚动,而没有渗进叶片内,其原因是()

A . 气孔没有开放

B . 表皮细胞外有不透水的角质层

C . 水分太多,已吸收饱和

D . 莲的叶肉细胞不需要水

10. (2分) (2018七上·湛江期末) 深秋季节,无机盐向树干上部运输的速度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A . 气候干燥

B . 根呼吸作用减弱

C . 蒸腾作用减弱

D . 根吸水力降低

11. (2分) (2016七上·连州期末) 在白天睛朗天气下,自然界的绿色植物能进行的生命活动有()

A . 光合作用

B . 蒸腾作用

C . 呼吸作用

D . 前面三项都进行

12. (2分)(2018·南通) 取带叶的芹菜叶柄(甲组)和去叶的芹菜叶柄(乙组),分别插入装有等量水的两只量筒中(如图),放在通风的暗室中一天后,两只量筒内液面高度出现明显差异。这主要是因为()

A . 甲组叶片多,光合作用强

B . 甲组叶片多,蒸腾作用强

C . 乙组叶片少,呼吸作用弱

D . 乙组叶片少,光合作用弱

13. (2分)以下对导管描述正确的是()

A . 导管是由一个细胞构成

B . 除茎外,根和叶脉中也有导管

C . 组成导管的细胞有细胞质和细胞核,以及细胞壁

D . 导管除了可运输水分外,还可以运输有机物

14. (2分)(2017·乐陵模拟) 下列对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表述正确的是()

①绿色植物能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②绿色植物能维持碳﹣氧平衡

③绿色植物能与细菌、真菌共生

④绿色植物能制造有机物.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

D . ①②

15. (2分)右图是某科研小组研究某植物吸水速率与蒸腾速率关系时绘制的曲线图,图中两曲线表示一天内光照和黑暗环境下吸水速率与蒸腾作用速率的变化过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图中c点表示a时刻蒸腾速率等于吸水速率

B . 图中a到b时间段内,蒸腾速率大于吸水速率

C . 有光照时,蒸腾速率有可能会小于吸水速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大于蒸腾速率

D . 有光照时,蒸腾速率有可能会小于吸水速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小于蒸腾速率

16. (2分)施肥不当常造成植株“烧苗”,是因为()

A . 土壤溶液浓度高,根毛细胞液的浓度低

B . 土壤溶液浓度高,根毛细胞质的浓度低

C . 土壤溶液浓度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高

D . 土壤溶液浓度低,根毛细胞质的浓度高

17. (2分) (2018九上·西城期末) 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很多行为与做法都有一定的生物学道理,下列行为措施与其目的不一致的是()

A . 运动前进行适度热身——避免运动损伤

B . 帮搁浅的鲨鱼及时回归大海——帮助其恢复正常呼吸

C . 真空保存肉类熟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D . 移栽幼苗时带一坨土——避免水分散失

18. (2分) (2017七上·端州期末) 我国南方有“笋有多大,竹有多粗”的说法,竹笋出土面时的茎与长成后的茎同样粗.这说明竹茎的结构中没有()

A . 形成层

B . 木质部

C . 韧皮部

D . 髓

19. (2分) (2016七上·孟津期末) 根将土壤中的水分吸收到植物体内的顺序是()

①土壤溶液②导管③根毛细胞④根表皮以内的层层细胞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②

C . ①→③→②→④

D . ①→②→④→③

20. (2分)构成叶表皮上的气孔的细胞是()

A . 表皮细胞

B . 保卫细胞

C . 保护细胞

D . 叶肉细胞

二、实验探究题 (共1题;共5分)

21. (5分) (2020七上·南漳期末) 有报道称清晨到林间锻炼身体对健康不利。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

此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

探究一: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同一植株上选取大小、长势相似的两片叶子,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1)此实验的变量为________。此实验在光下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使气体通入烧杯,观察到的现象是装置A________,装置B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的水珠是植物体通过叶片上的________(填结构名称)散失的。

探究二:同学们又将装置B连通二氧化碳浓度测定仪,在室外测定一天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曲线,图丙表示叶片内进行的生理活动。

(3)图乙中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的时间点是________,,此时叶片进行的生理活动有________(填名称)。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丙中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填字母)。

(4)从图乙可以推理出,一天中________点左右林间氧气浓度最高,这是适宜到林间锻炼的时间。

三、综合题 (共2题;共8分)

22. (3分) (2019八下·陵城月考) 下图中,图一是绿色植物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图二是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水绝大部分通过图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散发到大气中,提高了大气的湿度,增加了降雨量,从而促进了生物圈的________。

(2)西瓜甘甜爽口,其果肉中甘甜的汁液来自图二中的[________]________。

(3)近年来,山东德州大力发展大棚种植,极大的丰富了当地居民的菜篮子。有经验的菜农会用增施有机肥和及时通风换气的方式,保持大棚内一定的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加强作物的________,增加产量。这种生理活动发生在图二中的[________]________。

(4)勤劳的农民伯伯经常给作物松土,有利于根的________。作物的这种生理活动在图二的

[________]________中进行,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3. (5分) (2017七下·启东期末) 下图是叶片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方括号内填序号,横线上填结构名称)

(1)叶片由表皮、[________]________、叶脉三部分组成。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内的________,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通过叶脉中的________ (填植物的组织名称)运输到其他器官。

(3)通过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要用于自身其它生命活动,需要通过________作用才能释放出来,它的场所是细胞内的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二、实验探究题 (共1题;共5分)

21-1、

21-2、

21-3、

21-4、

三、综合题 (共2题;共8分) 22-1、

22-2、

22-3、

22-4、

23-1、

23-2、

23-3、

第二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教案(苏教版初一上)

第二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教案(苏教 版初一上) 第二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概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氧循环中的作用。〔重点〕 2、概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重点〕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探究性实验设计能力。 情感目标: 讲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所起的作用,初步形成爱护森林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难点:讲出生物圈的概念以及绿色植物与水循环的关系。 三、教学预备: 1、预备实验〝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的实验材料。 2、FLASH:〔1〕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2〕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氧循环 中的作用;〔3〕蒸腾作用〔2个〕

栽植物,透亮塑料袋,验。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探究实验: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线。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讲明绿色 植物的蒸腾作用。 [全班交流]:略。 [出示]:两种设计方案。 [提咨询]:你认为哪种方案 设计得更合理? [摸索题]: 1.塑料袋内壁上会显现什么 现象? 2.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来自 哪里? 3.这些水分从植物体的什么 器官、什么部位散失出来的? 4.蒸腾作用的过程: [播放FLASH]:植物的蒸腾 作用。 [提咨询]:那个实验应设计 成什么样会使实验成效更为明 显? [讨论]:植物蒸腾作用对自 身的意义及生物圈水循环的意 义。 [提示]: 1.俗语讲:〝水往低处流, 什么缘故植物的水却往高处流 呢?〞动力是什么? 2.夏天洗澡后,人们会感到 凉快,植物通过蒸腾作 普遍认为左边的设计更 合理,讲明按右边的方案, 可能塑料袋内的水珠一部分 是从土壤蒸发出去的。 带着咨询题观看FLASH。 积极举手回答:1、2略。 3.水分是从植物体叶片 上的气孔散失出去的。 4.根→茎→叶→气孔。 讨论后提出实验方案: 选择一株没有叶的植物做同 样的实验,成效会更明显。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 烈火讨论。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初中生物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知识点

初中生物生物圈中的绿 色植物知识点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绿色植物分为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 一、藻类、苔藓、蕨类植物 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区别: 3、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共同点: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 它们的叶片背面有孢子囊群,可产生孢子,称为孢子植物,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在温暖潮湿的地方才能萌发和生长,所以说孢子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 4.藻类植物:“春水绿于染” 5.藻类植物既有单细胞,也有多细胞。既有生活在淡水中,也有海水中。 6.多细胞藻类植物整个身体浸没在水中,几乎全身都可以吸收水和无机盐。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没有专门吸收和运输养料以及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生活环境 大多数生活在水中 阴湿陆地上 阴湿陆地上 形态结构特征 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矮小,有茎和叶的分化(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根是假根 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 织 与人类关 系 释放氧气 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遗体形成煤 矿 常见种类 水绵,衣藻,海带等 墙藓,葫芦藓等 肾蕨,满江红等

7.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8.苔藓植物生存在阴湿环境中。有类似根和茎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根很简单,称为假根,具有固定作用。 9.苔藓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10.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具有输导组织。有些蕨类植物比较高大。 11.蕨类植物用处:①卷柏、贯众可药用②满江红是一种优良绿肥和饲料③蕨类植物遗体层层堆积,经过漫长年代、复杂变化,逐渐变成了煤。 12.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生殖依靠孢子,所以也被统称为孢子植物。 第二节 二、种子植物 1.、种子的结构 菜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2片子叶)【双子叶植物,网状叶脉】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1片子叶)、胚乳【单子叶植物,平行叶脉】 种皮:保护里面幼嫩的胚。 胚:新植物体的幼体,由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胚根(发育成根)和子叶组成。胚乳不是胚的结构。 2、子叶和胚乳里有营养物质,供给胚发育成幼苗。 3、菜豆种子中与子叶相连的结构是胚轴,玉米种子中滴加碘液变蓝的结构 是胚乳,说明胚乳中含有淀粉。

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

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 【篇一:《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参考教案】 第 1 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2)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 (3)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 (1)通过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和观察叶表皮气孔的实验,培养分析 和综合的能力、画图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认同绿色植物对于维持生物圈中水循环的重 要意义,自觉形成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初步形成节约用水, 保护森林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1)制作并观察叶表皮的临时装片; (2)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气孔的开闭与蒸腾作用的关系。(3)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以及植物体是怎样参与生物圈水循环的。教学难点: 探讨绿色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形成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三.教学理念 倡导探究性学习:其中心是针对问题,重在“做”,强调学生的主动 参与、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通过问题探讨、课题设计、实验操作、模拟体验、社会调查等活动,积极主动去探索、感受和理解知识的 产生和发展过程。 以活动为主线,加强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注重知识的获取,同时强 调能力的培养,更要求掌握的是探索结果、发现真理的过程中所具 有的研究自然规律方法、科学研究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 四.教学方法 探究、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学生生活感受、讨论

五.课前准备 学生按照小组准备实验:选取三枝粗细相近的枝条,分为叶多、叶少、无叶,分别插入三个锥形瓶内,并用塑料袋罩住露出瓶外的部分,口袋扎紧。三瓶内水的液面高度一样,并做上标记,置于阳光 下一段时间,上课观察。 准备上课时的学生实验、活动所需材料 六.教学过程 序言:多媒体展示“山水风景如画”和“水分缺乏的非洲大陆”的比较,显示出水对生命非常重要,要想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必须保持水 的良性循环。在水的循环中,绿色植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 是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引入第 1 节) (一).情景导入: 请大家看一组漫画(多媒体展示),学生就此图开展短暂讨论: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讨论后请学生尝试回答此问题。 (二).实验探究及分析: 1.请部分小组展示课前准备的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有学 生准备实验过程的录象) 老师在多媒体课件中进行总结分析: 多叶:试管中水位下降明显,袋内壁水珠多。 少叶:试管中水位下降稍明显,袋内壁水珠较少。 无叶:试管中水位下降不明显,袋内壁水珠极少。 2.提出问题:水从叶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 实验(请学生上来):取一片叶子,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从上下表皮上冒出了气泡,且下表皮冒出的气泡多 结论:水以气体形式从叶的上下表皮中散发出来的,这就是蒸腾作用。而且,下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要多于上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 3.提出问题:水又是从上下表皮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 组织学生开展“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实验: (1)制作叶表皮的临时装片 (2)用低倍镜观察叶表皮 (3)画图 总结实验,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作评价,对一些 学生的实验失败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叶表皮、气孔的 结构。

初中生物知识常见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

初中生物知识:常见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 一、碳循环(Carbon cycle) 碳是构成有机物质的中心元素,也是构成地壳岩石和矿物燃科(煤、石油、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在地球各个圈层中碳的循环,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来进行的。在大气中CO2的含量很少,仅为58000×1012mol,大量的CO2溶解在大洋的海水中,大约为2900000×1012mol,是空气中CO2含量的50倍,但是,最大量的碳是以碳酸盐沉积物的形式存储在地壳内,其总量达1700000000×1012mol。 1.大气和生物圈之间的碳循环 ①绿色植物吸收大气中的CO2以及根部吸收的水分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和多糖(淀粉、纤维素等)并放出氧气。 ②植物体的碳化合物经过食物链传递成为动物体的碳化合物,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将体内的部分碳转化成二氧化碳排入大气。 ③动植物死亡后,残体内的碳经微生物分解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入大气。 上述这一循环约需10~20年。 2.大气和海洋之间的二氧化碳交换,是一个在气——水表面进行的溶解与解吸平衡过程。 上述两种碳的流动与交换过程数量达每年约1000亿吨(以碳计)以上。且都属于较快的碳循环过程。 3.碳酸盐岩石(石灰岩、白云石和碳质页岩)的形成和分解。 4.矿物燃料(煤和石油)的形成和分解。 后两种碳的自然循环属缓慢形式,需时往往以亿万年计。 由于人类活动特别是矿物燃料的燃烧量大幅度增加,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大,这就破坏了自然界原有的平衡,可能导致气候异常,还会引起海水中的酸碱平衡和碳酸盐溶解平衡的变化。 二、氮循环 氮是构成蛋白质及生物有机体的重要元素,它在环境中含量大而且变动量小的三种存在形式是;大气中的氮气,海水中的溶解氮,沉积物中的有机氮,其余形态的氮则处于不断地复杂变化、流动和交换过程中。 大气中除含有大量分子态氮(3900亿吨)外,还含有少数化合态氮如NH3(2800万吨)、NO和NO2(610万吨)等。后者在云、气溶胶粒子和雨滴中转化为NH4+和NO3-,并随雨、雪降落地面。大气中的N2和O2下雨时可在雷电作用下发生电离,生成硝酸盐并经雨水带进土壤供生物利用,称之为大气固氮,但其量很少。流星尾迹和宇宙线的作用,也可以固定一部分大气中的氮。 大气中丰富的分子态氮(占空气78%)不能为植物所直接利用。氮必须首先通过有机体转化成化合态的氮固定下来,才能被生物所利用。只有极少数专一化程度很高的有机体(如酶类和微生物)才能把游离氮转化为化合态氮而固定下来(硝基或氨基酸),氨基酸联结在一起形成蛋白质。氮的循环过程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氮,合成自身的有机物,最终一部分作为根及残落物还给土壤,其余为其他生物体所消耗,再变成废料还给土壤。在还原者的作用下,还原为有效态氮素,再为植物所利用,如此周而复始进行着反复的循环。这个循环中失去的氮素不少,动物粪便、被灌溉、水蚀和降雨、淋洗的氮最后都流入大海,这些氮素一部分作为海产肥料而还原,但大部分是陆生植物所不能利用的。如土壤中的一部分硝酸盐在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下还原为游离氮而返回大气。 C6H12O6+6KNO36CO2+3H2O+6KOH+3N2O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一、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1、某学校的一个生物兴趣小组利用星期天采集了如下图所示植物的标本,请你帮他们完成下列问题: (1)请将这六种常见的植物分为两类(每类至少包括两种植物) 一类是_ _;另一类是 。分类的依据是_____。 (2)上述植物中没有根、茎、叶分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植物中能产生种子,但没有果实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植物中属于被子植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植物的进化历程中,上述植物中最早出现根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概念:水分以气态众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一、蒸腾作用的概念及部位 部位:叶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二、叶片的结构和功能: ①分为上、下表皮,由表皮细胞构成。 表皮②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保护组织)的通道。下表皮的气孔多,气孔由两个保卫细胞围成,保卫细 胞中有叶绿体,气孔的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 栅栏组织 叶肉 (营养组织)海绵组织 支持作用 叶脉导管: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由下到上) (输导组织)输导作用 筛管:输导有机物。(由上到下) 三、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温度和空气流动状况。 ①促进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四、蒸腾作用的意义②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由根部向上运输。 ③使植物体有效的散热。 ④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促进水循环。 五、蒸腾作用的应用: (1)大树底下好乘凉。(原因:蒸腾作用提高大气湿度。) (2)移栽植物时要去队一部分枝叶、选择阴天和傍晚、移栽以后要遮阴等,都是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植物成活。 (3)北方一到冬季,很多树木的叶子凋落。(原因:降低蒸腾作用。)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案)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难点:通过三类植物与人类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植物的情感。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引言: 提问:谁能说出生态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谁最重要? 引出:本单元,请学生朗读季米里亚捷夫的话。 那么,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呢? 板书: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呢 展示:海带、紫菜、葫芦藓、墙藓、铁线蕨、肾蕨、松树、水稻、石榴及其生活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你认识图片中有哪些植物?比较它们的形态和生活环境,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小组对提出的问题讨论后,达成共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各异。 教师因势利导:“根据植物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将它们分为四个主要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正是这些绿色植物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植物界,也正是它们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你愿意成为它们的好朋友吗?那就让我们走近它们,进一步了解它们吧。” 展示学习目标 第一部分探究藻类植物 先让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中的优美诗句,展开想像的翅膀想像诗句中的景象,再用课件展示衣藻、水绵、海带等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加深学生对藻类植物生活环境的感性认识。

“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总结:生活在水中(海水、淡水中)。教师加以补充: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陆地的阴湿处。 展示:“大多数的藻类植物终生生活在水中,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呢?“藻类植物的形态与其他的陆生植物有什么区别吗?“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起什么作用?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此环节既为学生提供了 发散思维、提出问题的空间,又引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藻类植物的形态特点等问题的欲望。 通过观察、讨论,学生们概括出: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这种结构特点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藻类植物整个身体都浸没在水中,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故不需要有专门的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根、起运输作用的茎以及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的分化。 教师简介:“藻类植物比陆地上的植物分布范围大、数量多;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占空气中氧气的95%……”,激起了学生进一步探究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关系的兴趣。教师提供有关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及与人类关系的部分图片,为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创设了情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关于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你还知道哪些?使学生对藻类植物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培养了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各样绿色植物的情感。 “绿色植物的植物体一定是绿色的吗?为什么?”“赤潮现象常引起鱼体大量死亡,为什么?等问题作为课外研究性学习课题布置下去,旨在初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第二部分探究苔藓植物 下面,我们再来认识另一类植物——苔藓植物。 先阅读思考:你知道苔藓植物生长在什么地方?在过去运输花卉时,往往用苔藓植物加以包裹,你知道为什么吗?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相比,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吗?教师适时以课件同时展示部分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并及时对学生的发言予以肯定、鼓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使学生对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为学生更好地了解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作了铺垫。 展示:“从形态上看,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有区别吗?有哪些主要区别呢?这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吗?如果你想了解本地的空气污染状况,结合本节内容,你将怎样做?”以此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阅读了解、深入探究苔藓植物形态结构的兴趣。 通过学生对以上问题的讨论,既进一步了解了苔藓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如:蓄积水分、保持水土、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等),又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保护绿色植物、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萌水中学 教学目标 1.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认识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2.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3.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 1.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2.探讨绿色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形成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课前准备 学生: 1.预习本课实验操作内容。 2.课前调查:四人小组合作,利用干湿计测量裸地、林地的空气湿度,并进行比较。 3.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水循环、保持水土方面的资料。 4.准备几种叶肉分化程度不同植物的叶片。 教师: 1.根据课本准备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的材料用具,不同之处:准备两种菠菜叶片,新鲜的叶片(一般气孔张开)和稍微有些萎蔫的叶片(一般气孔关闭)。

2.准备课本,进一步探究的第二个实验。 3.5%的甘油溶液、新鲜幼嫩的蚕豆叶片。 4.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绿色植物促进水循环、保持水土方面的资料。 5.用flash制作有关气孔开闭机制的动画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一、叶片的基本结构 1. 练习徒手切片 二人小组练习徒手切片,制作菠菜叶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制作成功的同学介绍经验。注意:不同的切割方向、不同的角度观察的效果一样吗? 2.叶片的基本结构。 (1).使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根据《叶片结构示意图》对比归纳叶片基本结构。 (2). 引导学生讨论,学会区分上、下表皮以及其结构特点。 二、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 1.探究叶片气孔情况。 二人小组实验将一片刚摘下的叶片浸在盛有70℃以上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讨论问题:“叶片表面是否产生气泡?如果有,比较叶片正面和背面,那一面气泡数目较多?为什么?”,相互交流,得出结论:一般叶片的上下表皮都有气孔,而且下表皮气孔数目多于上表皮。 2.探究气孔开闭机制。 ( 1).制作菠菜叶下表皮临时装片,显微镜对比观察新鲜的菠菜叶和萎蔫的菠菜叶制作的下表皮临时装片,主动发现问题“气孔是怎样构成的?为什么气孔可以张开和闭合?

(高考生物)生物圈内的物质循环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圈内的物质循环

生物圈内的物质循环 生物圈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化学元素(如C、H、O、N、P、S等)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的过程;是在生物作用、地球运动和化学反应的综合影响下,生物体所需要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转运过程;是以能量作动力,并与能量流动密切联系的全球性运动过程。物质循环是生命科学中生态学部分的重要知识,但新教材(必修)只略谈了碳的循环,而新教材(选修)关于物质循环的内容又过于分散,如氮、硫的循环。这些都为教与学带来不便,为此,笔者系统地讲述了水、碳、氮、磷、硫的循环,编撰了一组关于物质循环的习题作加深巩固,以期给大家的学习带来帮助。 图1水的循环 [讲解] 垂直和水平移动。垂直运动指经太阳辐射水面及土壤表层的蒸发水分和绿色植物叶面的蒸腾水汽在空中遇冷凝结降落;水平移动,在空中表现为水汽随气流移动,在地面表现为液态水自高向低的流动。在全球范围内,海面的蒸

发量大于降水量,而陆地的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液态水是可溶性营养物质的重要载体,由于陆地上汇河归海是单向流动,所以溶于水中的营养物质从陆地流失后便难以返回,因而水循环影响了地球上矿质养料的分布。 [精练] 1、水循环的动力是: ①蒸腾作用②重力作用③太阳辐射④对流辐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在水循环绿色植物的作用是: ①地表径流②水体蒸发③蒸腾作用④渗透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对图中a、b、c、d四个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a、c都表示降雨过程,年总量a>c; B、b、d都表示水分的蒸发,年总量bd。 4、水的地球循环的意义: A、调节了大气的温度和湿度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 循环 生物是正确了解身体,学习人和环境(植物,动物,自然界)之间关系的科目。对于生物的学习,最主要的就是知识点的积累,为此,小编准备了这篇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欢迎浏览! 1.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的原因 水在植物体内作用很大,水分充足时,植株才能硬挺保持直立的姿态,叶片才能舒展,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有利于光合作用,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和运输,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分,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水会影响植物的分布,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不同植物需水量(和无机盐的需要量)不同,同一植物不同生长期需水量(和无机盐的需要量)不同,因此种植时必须进行合理灌溉(合理施肥)。 2.水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植物主要靠根吸水分和无机盐,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其次是伸长区。 适于吸水的特点:根毛数量多,根毛的细胞壁薄、细胞质很少,液泡很大。 根毛吸水的原理: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土壤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

吸水的途径:外界溶液里的水分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根的失水: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周围土壤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失水途径:液泡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外界溶液。应用举例:烧苗、腌菜等等。 3.茎的结构 从外到里是:树皮内韧皮部(有筛管)、形成层、木质部(有导管)、髓。木本植物有形成层,形成层细胞具有分裂能力,不断的分裂,能使茎逐年长粗。草本植物茎中没有形成层,因而不能长得很粗。导管位于植物茎内的木质部,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位于茎内的韧皮部,向下运输有机物。4.叶片的结构和功能 叶片包括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表皮由一层细胞构成,除保卫细胞外不含叶绿体,起保护作用(表皮属保护组织)。栅栏组织叶肉细胞:接近上表皮,含叶绿体多,排列整齐,绿色深;海绵组织叶肉细胞:接近下表皮,含叶绿体少,排列疏松,绿色浅,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场所。叶脉中有导管和筛管,有输导和支持作用。 气孔的结构: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由一对保卫细胞组成。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5.蒸腾作用 概念:蒸腾作用指植物体的水分以水蒸气形式通过气孔蒸腾

生物圈内的物质循环.

生物圈内的物质循环 生物圈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化学元素(如C、H、O、N、P、S等)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的过程;是在生物作用、地球运动和化学反应的综合影响下,生物体所需要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转运过程;是以能量作动力,并与能量流动密切联系的全球性运动过程。物质循环是生命科学中生态学部分的重要知识,但新教材(必修)只略谈了碳的循环,而新教材(选修)关于物质循环的内容又过于分散,如氮、硫的循环。这些都为教与学带来不便,为此,笔者系统地讲述了水、碳、氮、磷、硫的循环,编撰了一组关于物质循环的习题作加深巩固,以期给大家的学习带来帮助。 一、水的循环 图1 水的循环 [讲解]在生物圈内,水以液态、固态和气态三种形式存在,以液态水和水蒸汽的形式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返复循环。(见图1)水的循环表现为垂直和水平移动。垂直运动指经太阳辐射水面及土壤表层的蒸发水分和绿色植物叶面的蒸腾水汽在空中遇冷凝结降落;水平移动,在空中表现为水汽随气流移动,在地面表现为液态水自高向低的流动。在全球范围内,海面的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而陆地的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液态水是可溶性营养物质的重要载体,由于陆地上汇河归海是单向流动,所以溶于水中的营养物质从陆地流失后便难以返回,因而水循环影响了地球上矿质养料的分布。 [精练] 1、水循环的动力是: ①蒸腾作用②重力作用③太阳辐射④对流辐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在水循环绿色植物的作用是: ①地表径流②水体蒸发③蒸腾作用④渗透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对图中a、b、c、d四个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a、c都表示降雨过程,年总量a>c;

宁夏中考生物专题8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宁夏中考生物专题8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 1. (2分) (2016八上·正定期中) 一块肥沃田地里种了菜豆,只开花不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缺少() A . 氮肥 B . 磷肥 C . 钾肥 D . 硼肥 2. (2分) (2017七上·澄海期末) 水分进出植物的主要途径依次是() A . 根毛、导管、气孔 B . 气孔、筛管、根毛 C . 根毛、筛管、气孔 D . 气孔、导管、根毛 3. (2分) (2016八上·江津期中) 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给植物生长发育提供() A . 有机物 B . 蛋白质 C . 糖类 D . 无机盐 4. (2分)将一萝卜块先称质量,然后放在浓盐水中数小时.在此过程中,每隔1小时将该萝卜块称量一次.下图中最能代表萝卜块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是() A . B . C .

D . 5. (2分) (2016七上·利川期末) 农业生产中施肥不当会造成农作物出现“烧苗”现象,其原因是() A . 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 B . 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根毛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 C . 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D . 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根毛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6. (2分) (2020七上·市北区期末) 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与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对应不正确的是() A . 幼苗带土移栽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 B . 合理密植可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作物产量 C . 储藏甘薯、白菜的窖必须留有通风孔,主要是为了增加氧气促进呼吸作用 D . 春季早播前松土是为了给种子的萌发提供充足的空气 7. (2分) (2017七上·临淄期中) 2012年2月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刊登了俄罗斯科研人员的最新成果.科学家复活了3万年前的植物种子,种出了开白色花朵的草本植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白色花朵要结出种子需经过传粉和受精过程 B . 种子种的胚芽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C . 该植物的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分生区 D . 该种植物的茎能逐年加粗 8. (2分) (2017七上·新疆期末) 导管的功能是() A . 由上向下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B . 由下向上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C . 输导有机物 D . 输导各种体内营养物质 9. (2分) (2019八下·大洼开学考) 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是通过下列哪个结构散失的?()。 A . 根 B . 茎 C . 叶 D . 果实 10. (2分) (2016八上·宿迁月考) 做验证蒸腾作用的实验,选择的植物材料最好是() A . 仙人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知识点归纳及习题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知识归纳及习题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一、知识管理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对比 【注意】(1)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共同点是细胞中都含有叶绿体,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都是靠孢子繁殖。(2)肾蕨的地上部分是叶,地下部分是茎和根。(3)苔藓植物比藻类植物高等之处是有了茎和叶的分化;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高等之处是有了根和输导组织。 二、例题剥削 【例】(益阳中考)下列有关藻类、苔藓及蕨类植物的描述,错误的是(B) A.里白的根、茎、叶都有输导组织 B.葫芦藓的叶中具有叶脉 C.水绵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D.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都不产生种子 解析:里白属于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并且根、茎、叶中都有输导组织;葫芦藓有了茎和叶,但叶中不具有叶脉;水绵属于藻类植物,无根、叶、茎的分化;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都属于孢子植物,用孢子繁殖后代,都不产生种子。 三、过关训练题 知识点1藻类植物 1.(济源中考)“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的原因是(C) A.西湖水质被污染 B.岸边的绿色倒映在水里 C.气温升高,藻类大量繁殖 D.苔藓植物浮在水面上 2.藻类植物是一类低等植物,其原因是(D) A.主要生活在水中 B.可进行光合作用

C.无根、茎、叶的分化 D.植物体都很小 3.藻类植物用途广泛,下列不是藻类植物用途的是(D) A.能为鱼类提供食物 B.海带、紫菜可食用 C.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琼脂可药用 D.藻类植物的细胞呼吸会消耗大量氧气,使大气中的氧气含量降低 知识点2苔藓植物 4.(长沙中考)“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中的“苔花”描述的是苔藓植物,其不具有的结构是(A) A.花 B.茎 C.叶 D.孢子 5.某同学在学校附近山坡的背阴处发现了一种矮小的植物,它们有茎和叶,但没有叶脉,没有真正的根。据此推测,这种植物最可能是(B)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真菌 6.(云南中考)葫芦藓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但在工业污染严重地区的阴湿地带却不容易找到葫芦藓,这是因为(C) A.葫芦藓没有真正的根 B.葫芦藓不适应工厂的噪声 C.葫芦藓叶薄,容易受到有毒物质的侵害 D.葫芦藓茎中没有输导组织 知识点3蕨类植物 7.下列属于蕨类植物的基本特征的是(C) A.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B.有类似茎、叶的分化,但没有导管和叶脉 C.有根、茎、叶的分化,依靠孢子繁殖 D.有根、茎、叶的分化,依靠种子繁殖 8.(衡阳中考)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的形成主要与古代的什么植物有关?(C)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9.人们常把一些形态优美的蕨类植物栽在花盆里供观赏,我们应该把这些盆栽植物放在什么地方? (C) A.阳光下,经常浇水 B.阳光下,保持干燥 C.背阴处,经常浇水 D.背阴处,保持干燥 10.蕨类植物的植株一般比苔藓植物高大的主要原因是(B) A.蕨类植物依靠孢子繁殖 B.根、茎、叶中都有输导组织 C.大多生活在潮湿环境中 D.对有害气体反应不敏感 11.(易错题)(岳阳中考)下列对于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描述,正确的是(A) A.蕨类比苔藓更适应陆地环境 B.苔藓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 C.海带的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 D.蕨类植物通过芽孢来繁殖后代 12.某同学建立了一个关于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特点的分类图,甲、乙、丙代表的植物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参赛教案

参赛教学设计 第 1 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2)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 (3)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 (1)通过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和观察叶表皮气孔的实验,培养分析和综合的能力、画图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认同绿色植物对于维持生物圈中水循环的重要意义,自觉形成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初步形成节约用水,保护森林的意识。二.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1)制作并观察叶表皮的临时装片; (2)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气孔的开闭与蒸腾作用的关系。 (3)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以及植物体是怎样参与生物圈水循环的。 教学难点: 探讨绿色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形成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三.教学理念 倡导探究性学习:其中心是针对问题,重在“做”,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通过问题探讨、课题设计、实验操作、模拟体验、社会调查等活动,积极主动去探索、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以活动为主线,加强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注重知识的获取,同时强调能力的培养,更要求掌握的是探索结果、发现真理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研究自然规律方法、科学研究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 四.教学方法 探究、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学生生活感受、讨论 五.课前准备 学生按照小组准备实验:选取三枝粗细相近的枝条,分为叶多、叶少、无叶,分别插入三个锥形瓶内,并用塑料袋罩住露出瓶外的部分,口袋扎紧。三瓶内水的液面高度一样,并做上标记,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上课观察。 准备上课时的学生实验、活动所需材料 六.教学过程 序言:多媒体展示“山水风景如画”和“水分缺乏的非洲大陆”的比较,显示出水对生命非常重要,要想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必须保持水的良性循环。在水的循环中,绿色植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引入第 1 节) (一).情景导入: 请大家看一组漫画(多媒体展示),学生就此图开展短暂讨论: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讨论后请学生尝试回答此问题。 (二).实验探究及分析: 1.请部分小组展示课前准备的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有学生准备实验过程的录象) 老师在多媒体课件中进行总结分析: 多叶:试管中水位下降明显,袋内壁水珠多。 少叶:试管中水位下降稍明显,袋内壁水珠较少。 无叶:试管中水位下降不明显,袋内壁水珠极少。 2.提出问题:水从叶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 实验(请学生上来):取一片叶子,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

(完整版)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

第三章第三节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习了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之后编排的,是对前面内容的延伸和深化,是本章的重点内容。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而且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经验,家里养的花草树木都需要经常浇水,知道在在森林地区雨量比较充沛,基于以上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有利于进一步探讨本节的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应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学生深入探讨绿色植物是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的,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认识森林对促进水循环和保持水土的作用,分析保护森林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形成保护森林的情感和意识。这些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实际和环境保护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的结构;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尝试用徒手切片方法制作临时装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认同气孔的张开闭合是相对的,形成辩证看待事物的观点。 【教学重点】 制作并观察叶表皮的临时装片;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气孔的开闭与蒸腾作用的关系,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教学难点】解释气孔开闭原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实验,以实验探究为主多种方法优化组合,并辅助多媒体教学。(1)教师制作好观察蒸腾作用的演示实验并在课前布置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学生预习课本《观察叶表皮的气孔》实验。 (2)教师根据课本准备实验《观察叶表皮的气孔》的材料用具,不同之处:准备两种菠菜叶片,新鲜的叶片(一般气孔张开)和稍微有些萎蔫的叶片(一般气孔关闭)。 (3)教师准备有关气孔开闭机制的动画课件。 教学过程

初中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复习知识点

初中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复习知识点 一、选择题 1.移栽植物时,人们常常去掉几片叶子,这样做是为了() A.降低蒸腾作用B.降低光合作用 C.降低呼吸作用D.操作方便 【答案】A 【解析】 【分析】 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少量的进行。 【详解】 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较弱,而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降低蒸腾作用,常常去掉几片叶,A正确。 【点睛】 对移栽植物进行遮荫、去掉部分枝叶,选择阴天或傍晚时移栽,带土移栽,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2.在一则伊索寓言中,国王将炒熟的种子发给他的子民们,让他们去种植,借此考察谁更诚实。炒熟的种子不能萌发是因为() A.种子处于休眠期B.胚不完整 C.胚是死的D.温度不适宜 【答案】C 【解析】 【分析】 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详解】 炒熟的种子胚已经死亡。因此炒熟的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不能萌发的主要原因是胚是死的。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3.小明同学把 10 粒大豆种子种在了湿润的土壤里,但是 7 天后,只有 4 粒种子萌发了,你认为大多数种子没有萌发的最可能原因是() A.缺少空气B.温度太低C.种子的胚受损D.缺少阳光 【答案】C

动物在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说出动物在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重、难点) ②举例说出动物在维持生物的生存和稳定中所起的作用。(重点) ③概述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重点) 2.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从图文资料中捕获信息、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初步确立生态学观点,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 ②能够从自己的言行和身边的小事出发,形成自觉保护动物的意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源《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和果实》、《美丽的大森林》,音频资源《一个真实的故事》,学生搜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播放视频《美丽的大森林》。 请大家谈谈这个大森林“美”在哪里? 学生欣赏、体会动物与植物和谐之美。 师:同学们,我们所看到的这些美景可能将不复存在, 人类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寂静世界。 生:会吗?(很惊奇的样子) 师:这决不是危言耸听,这是美国科普作家雷切尔.卡逊在作了大量有关杀虫剂破坏生态的调查后,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所描述的现象:(课件展示)一种奇怪的寂静笼罩了这个地方。这是一个没有声息的春天。清晨早起,原来到处可以听到鸟儿的美妙歌声,而现在一切声音,都没有了,只有一片寂静覆盖着田野、树林和沼泽。榆树正在死去,鸟儿也在死去。师:正是这本不同寻常的书,引起了全世界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醒了人们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那么动物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呢? 【设计意图】利用视频资源,让学生在聆听鸟儿的优美的歌声,观察动物运动和捕食。用具体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随后提出,我们可能会在今后的某一天将不会看到这些动物,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进一步激发学生更强的探究欲望,从而顺利的导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二、引导探究、层层推进 1、自主学习:动物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阅读教材100页,思考: (1)动物是如何获取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能量?动物获取的食物直接或间接是来自哪种生物?动物和植物获取营养和能量的方式一样吗? (2)动物是通过哪一种生理活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动物和植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方式一样吗? (3)动物的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水以及动物的遗体及粪便被食腐生物分解,释放出来二氧化碳、无机盐等又被哪种生物利用了?

(七年级生物教案)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七年级生物教案 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教学目标 a 知识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b 能力目标: 1、能够大概了解绿色植物的分类及区分主要的几种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2、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能力。 c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树立关心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教学重点

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分析推理、比较等综合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 观察法、比较分析法、启发提问法。 课前准备 教师自制PPT课件,实物:海带,墙藓,葫芦藓,肾蕨等。 学生白纸(设计表格),课前收集相关的绿色植物。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部分 师:放眼窗外,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什么呢? 生:各种绿色植物(非洲栗、各种树木、花、小草) 师:很好!请再来看这些图片上的植物:桫椤,发菜,裙带菜,铁线蕨。你们认识吗?(幻灯片展示)

生物圈中除了这些绿色植物外,还有好多绿色植物是我们不认识的,那生物圈中都有哪些绿色植物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共同走进新的单元,去了解这些绿色植物。(板书:第三单元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师: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 比较和观察这些绿色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你们发现什么问题吗? 生: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所差别。 师:观察能力很好!根据植物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它们分为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正是这些绿色植物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植物界,也正是它们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你们愿意成为它们的好朋友吗?那就让我们共同走近它们,进一步了解它们吧。”(幻灯片展示图片,板书: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2、讲授新课 (一)藻类植物 师:同学们有没有听过这句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它描述了一幅什么样的生物现象呢? 生:春天来了,湖水江水都泛起绿色。(幻灯片展示) 师:这是为什么呢?(幻灯片展示)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第17章生态系统的稳定 第1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如东县直夫初中吴浩然 一、教材简析 生物的生活离不开水,自然界中水循环的正常进行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前提。为此,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7章在第1节安排了“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这一内容,它是学生在初一时学习了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之后编排的,是对前面内容的延伸和深化,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此外,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知道植物的蒸腾作用使水分大量散失,从而理解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这些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实际、甚至在环境保护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内容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充满好奇,动手能力较强。通过七年级时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而且,很多同学都有这样一个经验,家里种的花草树木,农作物都需要经常浇水,基于以上的旧知基础和生活经验,有利于进一步探讨本节知识,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理解并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

原理;知道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水循环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 通过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和观察叶表皮气孔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分析、探究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认同绿色植物对于维持生物圈中水循环的重要意义;促进学生自觉形成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能理解并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了解植物体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的途径。 2.教学难点 会制作并观察叶表皮的临时装片;能理解并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 五、教法、学法及教学策略 根据生物新课程标准,即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式学习等要求,本课教学主要采用直观演示、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方法,力求从学生的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并整合传统实验和学教具功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形成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