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建立食品安全责任长效机制

福建建立食品安全责任长效机制
福建建立食品安全责任长效机制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本质安全矿井建设目标 职安办:于林成王贡利 摘要:本文系统论述了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概念及煤矿企业需要在安全管理方面建立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现矿井的本质安全。煤矿企业作为高危行业,煤矿事故的发生具有不可预测性和偶发性,同时又有其必然性。要有效控制重特大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的稳定发展,煤矿企业必须建立一套能够自我运行、长效监督、自我完善的安全管理与运行机制,推动安全生产稳步发展,最终实现矿井的本质安全。 关键词: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本质安全目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出台了《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煤矿安全监察条例》,成立了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制定《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建立安全生产问责制,加大对事故处理的力度。煤矿安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国煤矿百万吨煤的死亡人数从2000年的5.77下降到去年的3.1。绝大多数煤矿的技术装备、管理素质、培训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煤矿企业大力开展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双基”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也轰轰烈烈;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严格执法力度也越来越大。然而全国煤矿的事故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控制,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 本质安全型矿井指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对重大安全隐患采取了有效控制措施,形成了安全管理体系能够依靠内部系统和组织保证长效安全生产的矿井。本质安全型矿井的特征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矿井基本条件、自然灾害的控制程度: 矿井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对重大安全隐患采取了有效控制措施。矿井建立了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2、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d

涞水县人民政府 关于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建设的意见 为切实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进一步提升我县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逐步形成综合协调、应急处置、监管责任和社会监督体系,根据省、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 县食品安全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全县范围内食品安全工作。县食品安全监管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卫生局,具体负责定期联系会议制度、临时会议召集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和工作会商制度等相关工作机制的建立、完善和落实,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确保全县食品质量安全。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明确责任,协调配合,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落实食品行业全过程监管责任 (一)卫生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负责餐饮消费环节监管。 1、负责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对食品相关产品进行安全风险评估、预警;规范食品安全检验,指导食品企业制定企业标准并做好标准备案工作;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整治活动,统一发布食品安全信息。

2、严格执行食品餐饮许可制度,依法查处无证从事餐饮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强化对餐饮业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建立餐饮环节的诚信体系。监督餐饮单位全面建立食品原料采购的索证索票和验收制度,规范餐饮单位原料索证管理。加强对餐饮业的日常监管,全面实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制定并实施农村餐饮单位食品安全规范化管理制度,规范农村小餐饮生产经营行为。建立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防控和预警机制。开展食物中毒事件应急演练活动,依法对造成食物中毒的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处理。 (二)农牧、林业部门负责种植养殖环节监管。 1、产地环境监管。严格监测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及时通报相关部门进行查处,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普查和定点监测制度。 2、农业投入品监管。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打击再生产、经营中非法添加“瘦肉精”、“莱科多巴胺”、“三聚氰胺”、“苏丹红”等违法行为。加强对禁限用农药的管理,严禁出售和使用国家禁用农药,大力推广高效低残毒农药。进一步开展蔬菜、畜产品、水产品、果品等专项整治。积极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大力推行农资连锁经营、农资直供等多种模式,加快推进农资信誉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资监管长效机制。 3、动植物疫病监控。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加大对水陆生动植物的保护力度,提高区域动植物疫病控制能力。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探索安全生产长效机制(2021)

Advocating a safety culture is to make human life and work safer and healthier under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condition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探索安全生 产长效机制(2021)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探索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2021) 导语:倡导安全文化的目的是在现有的技术和管理条件下,使人类生活、工作地更加安全和健康。而安全和健康的实现离不开人们对安全健康的珍惜与重视,并使自己的一举一动,符合安全健康的行为规范要求。 一流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企业文化,企业安全生产的根本支撑是安全文化。文化可以外化于形,内化于心,固化于制;文化可以分为表层文化即视觉文化、深层文化即理念文化、中层文化即制度文化或行为文化。相应地,企业安全文化是系统的、全方位的、可以贯穿安全生产全过程的有机体系。近年来,中梁山煤电气公司在通过建设安全文化,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上,做了一些探索。 一、用“1+3”的安全管理总思路统领安全工作全局。 安全工作该如何抓,这是一个“路和桥”的问题。矿业公司员工通过对教训的反思,对经验的总结,认为:针对矿业公司的特点,必须坚持“1+3”的安全管理总思路不动摇。 “1”就是,用公司安全文化理念武装全体员工头脑,指导公司安全生产实践。在安全生产全过程必须坚持“成也安全,败也安全”、“安全务必优先,安全务必从严”、“不要带血的煤炭,不要带血的

加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2021)

加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2021)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527

加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立安全生产长 效机制(2021)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是在煤矿企业生产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安全理念、管理制度、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综合反映,是以全体煤矿职工为对象,运用先进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等手段,对职工的思想和行为加以影响和规范,最大限度地提高职工安全素质,保证实现安全生产。煤矿事故统计资料显示95%以上事故是人的不良习惯、不规范行为、不正确的作业方式即“三违”所造成的。因此,开展和加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把握安全生产规律,将人的行为可靠性提高到安全文化的高度上来认识,增强人的自我保护意识的能力,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对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的持续稳定好转具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人为本,构建安全文化主体 安全文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矿企业应按照“树立一种正确的安全理念、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培育一支精良的职工队伍、建设一个稳定的安全生产基础”的安全文化建设目标,把“安全第一、生命至上”当作首要的价值取向,制定详细的计划,提出明确的实施方案,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并作为确定安全文化建设目标的中心环节,精心安排各项活动,构建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主体。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主体是职工,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安全观念、安全行为等直接影响企业的安全效果,以人为本,构建安全文化主体的目的就是为了全面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在此基础上,还要建立激励机制,严格考核,把安全管理方面的一些好做法和经验上升到文化理论高度来认识;以人为核心,突出员工的安全意识、思维、哲学和价值观,增加职工全员培训、质量标准化、安全生产等活动经费,做到

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设制度

河北国玉食品有限公司 长 效 机 制 制

目录 1. 进货查验及记录制度 2. 按标准组织生产制度 3.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 4.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5. 新原料使用上报评估制度 6. 生产条件控制制度 7. 出厂检验及记录制度 8. 包装标识与标签管理制度 9. 企业标准备案制度 10. 使用进口原料管理规定制度 11. 禁止性行为管理制度 12. 食品生产许可证运行管理制度 13. 食品广告管理制度 14. 召回与处置上报制度 15.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及报告制度 16. 承担社会责任制度 17. 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18. 添加剂使用及管理制度 19. 委托检验报告 进货查验及记录制度 一.目的为了使公司对采购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的质量实施有效控制,确保采购物资的质量符合规定要求,价格合理、交货及时,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本公司生产所需的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的采购。 三.职责技术部制定所需采购物资的质量标准或要求并对样品进行检验和试验;生产部根据技术部提出的工艺要求做小批量生产试验;副总经理负责对合格供方名单的审批;总经理负责采购计划的审核与批准。四.工作程序1.采购应及时收集填制《供方调查表》,内容包括:供方的名称、产量、供货能力、质量保证能力和供货情况等方面的资料,由主管人员汇总分门别类建立档案。供方的档案,包括: a. 法人资料、资质、资信等; b. 产品质量状况; c. 价格与交货期; d. 历史业绩等。根据这些做出《合格供方名单》。 2.对合格供方的控制 a. 质检员对供方每次供货时进行抽样检验; b. 供方每次供货如产品质量不合格按4.13.1《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 行,如交货期,交货数量等没按合同进行时,可由采购员对供 方提出警告,严重时发出暂撤消供方关系的通知。 3.采购资料 对主要原材料的采购由采购部门根据订货合同对原材料的需求量要求和库存情况制定采购计划,注明品名、规格、数量、采购依据等报总经理批准。在《合格供方名单》上选择供方,并与之取得联系,拟制采购合同,《采购合同》的拟制必须符合国家《合同法》有关规定。《采购合同》由采购部门保管。

关于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思考示范文本

文件编号:RHD-QB-K3777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关于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思考示范文本

关于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思考 示范文本 操作指导:该安全管理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1 安全质量标准化长效机制运行程序 按照系统理论的戴明模型,安全质量标准化长效机制运行程序包括五部分主要内容:工作现状评价;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考核;工作现状再评价。程序运行从工作现状评价开始,依次进行到工作现状再评价,完成一次循环,同时开始下一次循环。由此循环往复,从而实现逐次提高,持续改进。 2 安全质量标准化长效机制实施办法 2.1 工作现状评价 各单位、各部门按照《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

及考核评级办法》的要求,定期组织一次全方位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大检查。检查内容包括: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地质等各专业井下现场管理、地面大型设备和规章制度、图纸资料等。检查覆盖率要达到100%。通过检查,客观反映各单位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现状。将检查问题专人负责,分类汇总,归档整理。 2.2 策划 (1)确立安全质量标准化目标根据集团公司安全质量标准化总体安排和工作现状评价结果,各单位、各部门要制定年度、季度和月度矿井及各专业安全质量标准化目标。 (2)制定安全质量标准化实施办法根据确立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目标,各单位、各部门要制定相应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实施办法,对保证目标实现做出明确、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实现本质安全矿井建设目标(2021版)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本质安全矿井建设目标(2021 Safety work has only a starting point and no end. Only the leadership can really pay attention to it, measures are implemented, and assessments are in place.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827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本质安全矿 井建设目标(2021版) 摘要:本文系统论述了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概念及煤矿企业需要在安全管理方面建立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现矿井的本质安全。煤矿企业作为高危行业,煤矿事故的发生具有不可预测性和偶发性,同时又有其必然性。要有效控制重特大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的稳定发展,煤矿企业必须建立一套能够自我运行、长效监督、自我完善的安全管理与运行机制,推动安全生产稳步发展,最终实现矿井的本质安全。 关键词: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本质安全目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出台了《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煤矿安全监察条例》,成立了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制定《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建立安全生产问责制,加大对事故处理的力度。煤矿安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国煤矿百万吨煤的死亡人数从2000年的5.77下降到去年的3.1。绝大多数煤矿的技术装备、管理素质、培训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煤矿企业大力开展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双基”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也轰轰烈烈;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严格执法力度也越来越大。然而全国煤矿的事故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控制,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 本质安全型矿井指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对重大安全隐患采取了有效控制措施,形成了安全管理体系能够依靠内部系统和组织保证长效安全生产的矿井。本质安全型矿井的特征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矿井基本条件、自然灾害的控制程度:矿井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对重大安全隐患采取了有效控制措施。矿井建立了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对重大事故隐患实行跟踪、闭环式管理,隐患治理做到项目、措施、时间、资金、责任五落实。达到“通防安全示范矿井”标准,达到“防治水安全示范矿井”标准,高瓦斯矿

落实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施方案

落实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施方案 站属各科室: 为了进一步加强车站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确保本站安全生产工作形成制度化、规范化,按照交通部《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管理办法》和《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考评指标》相关考评要求,站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制定落实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节处于良好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完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二、组织机构 1、成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站长) 副组长:(常务副站长、工会主席) (安全副站长) (站务副站长) 成员:(安全保卫稽查科科长) (安全保卫稽查科副科长) (安全保卫稽查科副科长) (综合办公室主任)

(财务科科长) (值班站长) (值班站长) (值班站长) (值班站长) 2、领导小组公室设在安全保卫稽查科。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 三、主要内容 1、工作内容: (1)档案资料装订规范、内容齐全,并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及时对档案资料进行补充; (2)岗位职责、操作规程、管理制度汇编成册。安全手册等资料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及时修订填充,并发放到员工手中; (3)按照安全标准化体系文件要求实施,整理、填写并保存各种记录台账。 (4)整理安全会议记录、活动方案、总结、培训记录等。 2、现场建设 (1)各部门岗位职责、操作规程整理上墙,并以实际生产情况及时更改补充; (2)各类警示、宣传标识,危险源辨识图、现场区域图、导引指示图,要及时更新、更换; (3)确保消防器材及安全设备设施的正常使用,并做好日常维护; (4)各种体系、结构、流程示意图要悬挂上墙,根据实际生产情况

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实施方案(最新)

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动我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秩序,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结合全市正在开展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活动,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全区开展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活动。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X大、X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全面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活动,把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作为中心任务,构建政府负总责、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坚持“全程监管、源头治理”的工作思路,有效解决食品安全突出问题,持续加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我区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工作水平。 二、创建目标 (一)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建立健全以区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食品安全目标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全面落实;区、镇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完善,相关部门监管责任分工明确;区、镇、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络健全。 (二)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完善。快速检测体系建立,区级食品检验检测资源整合到位,检测计划和信息发布统一有序,检验检测经费得到保障。

(三)食品安全监管有力。各环节监管体系健全,工作到位,重点品种抽检覆盖率达60%以上,监督检查覆盖率达100%。 (四)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健全。食品安全应急领导机构健全,《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科学实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和应急处理保障机制建立;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率和及时处理率达100%;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建立食品安全应急专家库,应急体系延伸到各镇街政府和村级组织、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 (五)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到位。农村餐饮单位、集体食堂、农贸市场和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健全,食品流动摊贩和加工小作坊管理规范,镇村食品安全监管达到全覆盖。 (六)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形式多样。食品安全“四进”(进社区、进村镇、进学校、进重点单位)活动成效显著。校园食品安全教育列入中小学公共安全和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公众对食品安全满意率达80%以上,对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达70%以上。 (七)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食用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基本品种安全得到保障。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恶劣影响案件发生。 (八)食品安全创建整体推进。全区食品安全创建区、镇、村三级联动,镇街示范创建达标率达10%以上,各镇街食品安全示范村(社区)创建达标率达20%以上。 三、创建内容

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汇总

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汇总

————————————————————————————————作者:————————————————————————————————日期:

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报告 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为契机,不断拓宽食品安全监管思路、更新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措施、探索监管机制,我市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成效显著。 一、食品安全工作的情况 (一)加强领导组织、提高认识,提升食品安全监管综合能力食品安全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靠一个或几个部门都难以做到食品安全监管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必须建立和完善上至政府、下至食品安全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个经营单位的纵向监管网络和全区统一领导的各部门、各街道、乡、镇参加的全区辖区内的横向监管网络,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使食品安全工作从上到下,每个地方、每个环节,每时每刻都有人管的局面。建立了食品安全工作体系。 (二)加大宣传、强化意识,营造食品安全监管良好氛围一是紧紧围绕“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目标,相关部门、结合各自实际,广泛深入开展各类食品行业教育,提高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安全责任意识和产品质量意识。二是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宣传活动,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普及食品安全知识。为积极响应市委宣传部的号召,大力宣传和普及食品安全、饮食文化、营养科学和食品监管

知识,使其真正进入百姓家庭。三是主动上门宣传,将假劣食品的简单识别、使用方法及维权途径编印成小册,免费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四是密切与新闻媒体等部门联系,邀请新闻媒体、专业记者参与执法行动现场报道,通过报道查处、关闭非法屠宰点等食品安全案件案例,提高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 (三)强化督查、落实责任,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一是全面实行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加强对全区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明确工作责任。二是建立健全了对区食安委成员单位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明确和细化了目标任务,切实将2017年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落到实处。三相关单位抓紧抓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把工作落到实处。 (四)建立台帐、严格执法,加大食品安全监管惩处力度一是加强经营户管理。食品经营者的经济户口管理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在监管执法中不断更新,打牢了工作基矗。二是加强监管检查力度。以“六查六看”为手段,强化重点场所、重点单位日常巡查。三是加大质量监测力度。充分利用快速检测设备对食品市场进行监管,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消费警示、提示引导、通报情况等措施,进行了整改。四是加大无照经营查处力度。引导“五小”门店合法经营、守法经营,对无法达到经营条件的经营户坚决取缔,今年上半年共取缔无照经营户244户。我市局在上半年的各项

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大唐国际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一、安全生产管理理念 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实“全面责任管理,全员业绩考核”,以正在做的事为中心,把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到人员、设备、环境、管理四个要素,将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贯穿各要素,通过要素与机制的有机结合,实现“人员无伤害、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设备无故障、风险可控制、人机环境和谐统一”的目标,争创“本质安全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科技创新型”企业。 2、开展反违章活动,规范现场作业行为,制定约谈制度,颁布“安全生产十条禁令”。 3、安全生产十条禁令:一、严禁无票作业;二、严禁违章指挥;三、严禁不系安全带高处作业;四、严禁不戴安全帽进入现场;五、严禁特种作业无证上岗;六、严禁非工作班人员参加工作;七、严禁擅自扩大工作范围; 八、严禁使用不合格特种设备;九、严禁使用不合格脚手架;十、严禁外包工程队以包代管。 4、树立“一切事故皆可预防,一切风险皆可控制”的安全意识。 5、冰山理论:一个暴露出来的严重事故必定有成千上万的不安全行为掩藏其后。 6、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及1000起事故隐患。 7、安全生产取决于现场的每一个人,人是安全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基础,也可能是发生事故的诱因,“人员、设备、环境、管理”是相互联系的,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8、落实安全生产工作的四个责任:领导责任,技术责任,监督责任,现场管理责任。 9、四不放过:坚持问题(事故或事件)原因未查清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责任者未受处罚不放过、应接受教育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10、四个凡事: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 二、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大唐国际安全生产管理依据按系统、分层次、程序化、责任制的原则,建立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和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坚持“三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地行集控运行制、坚定不移地行点检定修制、坚定不移地行项目管理制。 设备管理实行点检定修制; 运行管理实行集控运行制; 检修管理实行项目管理制。 三、安全生产管理机制 1、安全生产管理机制是以监督体系和保证体系为基础,协调安全生产各个环节。 2、两库两制:问题库、专家库、结案制、督办制。形成了发现问题有机制,管理问题有平台,解决问题有专家,整改落实有专人,督办监督有人管,结案处理有章程的闭环管理机制。 3、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安全生产风险识别方面,实行每三年一个周期的安全性评价、经济性评价、环境保护评价,每年一次的重大危险源评估以及各类专项检查、每月一次的星级考评。同时,建立了大唐国际安全督导制度,对各基层企业进行督导检查,有效实现风险识别的实时性、动态化和预防性。 安全生产风险预控方面,建立了“问题库”、“专家库”、“结案制”、“督办制”等风险预控机制,出台了《大唐国际安全生产十条禁令》以及《人身伤害事故从严考核规定》。 通过对安全生产风险的识别和预控,对超过可接受程度的企业进行预警,提高监督指导的针对性,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局面的持续稳定。 4、生产联络员制:为健全自上而下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落实三级责任主体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以保持公司评为的安全生产局面,在公司本部与各生产企业之间建立、实施生产联络制度。 联络员制就是落实本部责任。除了常规管理,增加一个反应问题的渠道。本部人员掌握基层企业的主要情况,定期参加基层企业班组活动,协助解决基层企业的问题。 5、安全生产指导制:为强化对基层企业的领导、组织、协调和服务职能,派专家到基层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指导的一种工作方式。 6、安全生产督导制:为强化对基层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提高监管水平,落实公司各项安全生产要求,实现安全生产可控在控,由公司选派人员,深入基层企业开展安全督导工作。 7、约谈制度:针对企业未积极有效履行安全管理职责,安全管理存在突出问题等情形,约请专业公司、区域公司、基层企业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谈话,要求就安全生产方面履行职责情况、存在的主

构建食品安全体系

构建食品安全体系 ---提高经营者诚信建设 中文摘要:食品的安全性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已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并不令人乐观,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食品安全监管责任重于泰山,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意义重大。食品经营者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是食品安全的治本之策和长效机制。 关键词:食品食品安全诚信 食品的安全性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已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虽然使人类生活条件得以极大的改善,但并未给食品安全带来根本改善。产品质量问题和产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如阜阳劣质奶粉、重庆火锅石蜡底料、太仓劣质肉松、有的生产经营者在食物中添加鸡鸭饲喂激素、面粉加增白剂、海鲜用甲醛浸泡、还有在水果上喷施催熟剂、膨大剂,在蔬菜上喷施剧毒农药,以及苏丹红、三聚氰胺等事件,使受害者成千上万,形成了一次次食品安全的冲击波。有关国际组织和机构以及各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并将食品安全控制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并不令人乐观:剧毒农药、兽药的大量使用;添加剂的误用、滥用;有害生物和疫病多次发现;生物技术和食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带来的可能的负面效应;新疾病的出现和原已消灭的重大疫病的死灰复燃等。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过去只注意食品细菌总数,现在是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三是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从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五花八门。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食品安全监管责任重于泰山,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意义重大。在这些曝光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中,都反映出个别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利欲熏心,不按标准生产甚至在食品生产中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尤其是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问题非常突出。从实际情况看,这些食品安全案件主要并不是因为这些企业的生产技术条件落后所造成的,而是少数生产经营者丧尽天良,见利忘义,造假售假所致。当前,食品安全最大的挑战在于道德缺失。那些干坏事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不懂得食品应该是安全的、保证质量的吗?并不是,很多时候他们生产的假冒伪劣食品自己是不吃的;他们不知道这样触犯了国家法律法规吗?也不是。那么,他们为什么知法犯法?因为他们不讲良心,他们缺“德”。治病要治根,而道德

建立监管长效机制构筑食品药品安全防线.

建立监管长效机制构筑食品药品安全防线 秦川镇食品药品监督所是根据国务院有关食品监管机构体制改 革于2013年10月成立的,隶属于兰州新区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局,全所现有干部3人。该所从成立即日起就严格落实国家、省及新区局的有关文件精神,狠抓宣传教育,担负起属地监管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职责,加大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力度,通过严把四个关口(市场主体准入关、食品药品进货关、食品药品销售关和食品药品售后责任关,建立了四个机制(完善监督所监管机制、经营者自律机制、消费投诉举报机制、食品药品安全机制,并在逐步建立以“345”安全监管机制(即三员、四档、五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模式。 一、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努力营造良好的食品药品安全经营氛围。 在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文件的工作中,我们首先要求执法人员认真学习与食品、药品、医疗器械、餐饮、化妆品等经营相关的法律法规,其次要求执法人员坚持不懈地深入这些经营单位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以辖区经营单位提高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为目标;增强经营单位经营合格产品的意识;同时加强对重点食品经营单位人员的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对辖区所有经营单位的负责人进行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 二、建立了“345”安全监管机制,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在食品药品监管的工作中,我们探索的正在逐步建立以“345”安全监管机制(即三员、四档、五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模式。 (一明确职责定“三员”,三方联动促监管。“三员”就是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过程中设立检查员、联络员和监督员:检察员由监督所的执法人员担任,负责日常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并将有关法律法规、文件精神及监督员的监督情况向联络员传达,同时接受监督员对自己工作的监督;食品药品经营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食品安全监管联络员,负责建立和改进本单位食品药品经营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经常与检察员联络,改进食品药品安全经营过程中的不足;我们还准备聘请行政村的支部书记为食品药

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十项措施

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十项措施 按照党组领导“严抓、常抓、实抓”工作要求,为建立中国石化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安全监管局坚持问题导向,对当前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总结优秀企业安全管理的经验做法,提出建立中国石化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十项措施。 一、完善部门及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1.全面梳理总部层面各单位的安全职责。按照“大安全”的管理理念优化调整安全监管部门工作职责。同时按照“谁的业务谁负责”原则,明确集团公司安委会各组成单位,特别是负有专业安全管理职责部门的安全职责。 2.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按照“谁的业务谁负责、谁的属地谁负责”的原则,全面修订各级管理部门、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合岗位实际,做到量化、具体化。 二、完善HSSE管理体系 1.制定完善HSSE体系文件。按照国家安监总局开展安全标准化、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等工作要求,借鉴国际通用的责任关怀理念做法,对HSE体系文件进行修订升级,形成既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又能与国际石油石化行业接轨、体现各业务板块特点的HSSE管理体系。 2.在HSSE体系框架下对现有制度进行全面梳理,认真开展法律法规符合性审查,制定完善安全、职业健康、公共安全管理等规章制度,形成对体系的有效支撑。

3.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和技术标准体系。标准体系是对管理制度的细化和补充,是指导企业贯彻落实规章制度的“操作规程”。通过细化、量化管理和技术指标,提高规章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完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机制 1.完善集团公司HSSE委员会工作章程,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细化工作流程,定期研究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重大问题,部署重点工作任务。 2.规范安全投入机制。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费用和安全保证基金的提取、收缴和使用管理。完善安全投入效果评价办法。用好总经理安全奖励基金,加大安全先进单位、个人奖励力度,激励全员参与安全生产工作积极性。 3.建立安全公示制度。企业重大安全风险防控、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绩效考核情况、领导干部安全行动计划执行情况等都要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4.完善安全考核机制。在坚持事故一票否决的基础上,完善过程安全管理指标体系,对HSSE体系运行、安全风险管理、事故事件、OSHA指标等都要进行量化管理,实现对企业的定量考核和分级管理。督促各企业进一步完善对所属单位和全员的安全责任制考核办法。 5.对安全管理系统各模块功能进行改造升级,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加强异常事件的状态监控,强化信息传递和业务执行,突出基层班组作业活动指导和学习培训,打造新一代信息化、智能化的安全管理平台。

探索建立新体制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XXXX-9-29)

探索建立新体制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永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卿宁萍 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颁布实施后,确立了食品安全分段监管的新体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按照法律要求,承担起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新职能,作为食品安全消费终端的监管部门,如何履行新体制下餐饮服务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确保公众饮食安全,是当前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创新监管、全面履责的一项重大课题。鉴于此,笔者结合永州实际,对如何建立新体制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进行了有益调研和探索。 一、餐饮业基本情况 永州市地处湖南西南端,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全市总面积22441.4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200平方公里,总人口580万人;辖九县二区,有10个街道办事处,108个镇,81个乡(包括22个民族乡),全市共有餐饮服务单位5924家。其中学校食堂(含托幼机构)、建筑工地食堂651家,特大型、大型餐馆95家,中型餐馆525家,小型餐馆(含小吃店、快餐店、饮品店)4653家。特大型、大型、中型餐馆占11%,小型餐馆占78%,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占11%。据统计,永州市近6000家餐饮服务单位中持有有效的《食品卫生证》(或《餐饮服务许可证》)约占

五分之三,尚有2400余家小餐馆达不到发证要求而未予发证。今年以来,永州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的东风,与相关部门对市区所在地冷水滩区、零陵区餐饮服务单位开展了联合整治,基本消除了小餐馆“门前灶”、店外经营以及排污排烟设施、餐饮具消毒等方面的问题,小餐馆一改往日的污水乱泼、垃圾乱倒、餐具乱放“三乱”现象,中心城区餐饮服务单位店容店貌焕然一新,整治效果明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永州市餐饮业的整体特点是点多线长面广,呈现低、小、散的特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相对人有近80%是小餐馆,食品安全整体水平不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症结: (一)小餐馆无证经营比较突出。绝大多数小餐馆依法经营意识差,“先开业后办证”甚至“开了业也不办证”的现象比较普遍,对执法人员提出的整改要求不能限期整改,达不到发证要求;加之,餐饮业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经营的地址、品种和门面变换大,造成了事实上的无证经营。 (二)经营者食品安全责任意识淡薄。由于餐饮业投资起点低、门槛不高,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小餐馆经营业主的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不强,注重经济效益,忽视对餐饮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要求。特别是小餐馆大多数食品从业人员受教育

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总结

编号:AQ-BH-00347 ( 文档应用)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总结 Summary of food safety work

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总结 说明:工作总结中,须对工作的失误等有个正确的认识,勇于承认错误,可以形成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作风。写好工作总结,须从以往的工作实际出发,可养成调查研究之风。 2013年,我局紧紧围绕,深化食品安全治理整顿,夯实基层工作基础,强化监管和监督能力,以“三大建设”和“六项专项整治”为重点,将食品卫生做为食品安全的重点工作来抓,食品安全各项工作均稳步有效进行。 一、健全落实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确保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整顿顺利进行。我局成立了一把手任组长、其他局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业务股所长任组员的食品安全监管领导组,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全面统筹领导,成立食品安全工作督察组,实行分片包干、协调负责、网格化监管的工作机制,通过层层签订食品监管责任书,将依法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确保了我县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顺利实施。 制定食品安全工作监管计划及方案,安排部署2013年食品安全

重点工作。根据2013年市食安办、市局、县食安委的安排,结合《2013年**市食品安全工作重点》的要求。按照《食品安全法》赋予的流通领域监管职责以及上级信用分类监管的标准,制定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计划,针对不同的等级进行巡查,坚持按“六查六看”要求进行日常市场巡查。 二、狠抓食品安全基层体系建设 严把食品经营主体准入关,依法规范食品流通许可证核发行 为。共发放流通许可证218户,换发流通许可证681户,变更食品流通许可证17户,注销食品流通许可证95户,截至目前在册食品流通证2224户。我局主要规范了过去对流通证发放的软件使用以及经营范围规范填写等方面,使批发零售区别开,并严格要求批发经营户的各项条件达到标准。做到换证一户规范一户。 三、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基础能力建设 在全县强力推进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电子化监管系统,通过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电子监管系统深化监管方式,实现从传统的市场巡查到分层分类的网络监管,逐步建设全县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化平台,

浅谈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浅谈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在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建立一种适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使安全生产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对于从根本上扭转我国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体系建设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法律保证 WTO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讲规则。分析、总结我国以往安全生产发生事故的原因,不难看出,法律的滞后和管理体系的混乱,是造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随着《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实施,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将会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不过,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体系建设方面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以日本、韩国为例,早在20世纪60年代,这2个国家就相继出台了各自的安全生产法,并依据这一基本法,结合各自的国情,分别制定了许多有关规章,这些规章内容非常具体,涉及面广,可操作性强。同样,欧盟有关职业安全健康的法令就有20个,如芬兰,该国在2002年初开始实施《职业保健法》,后又颁布了《职业安全法》,其职业安全战略重点是预防。比较我们国家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设,明显存在着体系不够完善,特别是缺少配套的实施细则,以致给我们的安全监管工作带来很多不便。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虽然为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执法依据,但却因为迟迟没有配套的实施细则来支持,影响了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工作的深入进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所以,应借鉴国外安全方面的一些成熟经验,在《安全生产法》的基础上,抓紧制定与之配套的安全法规,诸如行政首长负责制、事故隐患责任追究制等,使安全法律体系尽快建立完善起来。这是依法行政、依法监管、依法生产的必然要求。 二、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机制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体制保证 要对安全生产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必须有一个好的管理体制来做保证。当前,由于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还未完全到位,因而政府部门间职责不甚明确,或职能交叉、重叠现象仍然存在。这种现象的存在,不可避免地导致在实施安全监督管理过程中出现监管效率不高、有利时重复监管多、有责任时推诿扯皮多等问题。在日常工作中,由于职能部门间不能形成有效的协商机制,使得各类安全检查各行其事,结果使企业疲于应付。因此要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完善、理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很有必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完善应包含2方面的内容,一是完善、理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任务和各级各部门间的相互关系;二是在安全监督综合管理部门内建立起高效、规范、科学的工作机制。只有形成了上下贯通、职责明确、层次分明的监管工作机制,才能确保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可靠。 三、全面推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保证 长时间以来,在安全生产上我们习惯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行业管理、企业负责、劳动者遵章守纪”的管理模式。但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政府由直接管理企业的安全工作,变为宏观调控,监督指导;另一方面,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主体,因此重效益轻安全、重生产轻安全、重经营轻安全成了目前国内很多企业的共同点,特别是在个体、私营企业中表现尤为突出,“企业负责”流于形式,结果直接导致我国生产形势恶化,重特大事故屡屡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形象。随着现代化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与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一样,将成为我国现代企业安全科学管理的重要方法,因此在我国全面推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设是一种必然趋势。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与传统安全管理相比,不同之处在于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具体体现在以下3点:

五管齐下建立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长效机制

五管齐下建立学校食堂 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长效机制 —学校食品卫生监管汇报材料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事关重大,食品卫生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每一位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加强学校食堂卫生安全管理,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师生员工的危害,对于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维护社会安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市卫生局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加大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管理力度,五管齐下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校食堂卫生安全工作长效机制,成效突出,受到了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认可。 一、从提高学校食堂管理人员思想认识入手,采取培训、教育、宣传等多种方式,达到强化法制意识,确保食品安全的目的抓好学校食堂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食品卫生意识和法律意识,是做好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管理的基础。多年来,市卫生局一直重视学校食品安全宣传培训工作,采取多种形式举办培训班,对食堂经营管理员进行食品卫生和法律法规知识进行重点培训。2004年10月份,市卫生局分两次分别对学校主管校长、学校食堂负责人进行了卫生法律及卫生安全知识的培训,参加培训人数近200人,各县(市)区卫生局也对辖区内学校食堂负责人500余人

进行了培训。2005年12月,为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管理,预防学校食物中毒事故发生,贯彻新颁布的《卫生部、教育部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落实监督管理责任,市卫生局组织召开了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工作会议,各县(市)区卫生局主管局长,监督中心主管主任,市区内各学校校长、学院院长、幼儿园院长、主管校长(院长、园长)和学生食堂负责人2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两级卫生部门管辖范围和职责,提出了严把学校卫生许可准入关,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对学校集体食堂实行分级监管,责任到人,严格落实学校食品卫生责任追究制和通报制等多项措施。通过多种培训形式,提高了学校校长、食堂负责人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为确保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从关键环节入手,强化学校食堂的日常监督与专项整治 从关键入手,抓好关键环节,采取日常监督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开展学校食堂专项治理,收到了良好效果。市卫生局联合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招收寄宿生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转发了卫生部教育部《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对学校食堂严格按照部门配合、分级监管、责任到人、日常监督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监管。 一是加强日常监督。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对每个学校指定两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