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研究文献综述完整版

小学音乐课研究文献综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音乐课研究文献综述

哈尔滨师范大学秦洪正

小学生就像一张干净的白纸,可塑性强,培养范围广,小学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随着课改的传达应用,德育教育贯穿小学教学始

终,渗透于教学各个方面,小学音乐作为培养审美与情

操的学科,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有美的旋律、

感染心灵的词句、丰富的内涵,更有利于教师将德育教

育融入其中,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品质道德的力量。

小学生的年龄在7 ~ 12 岁之间, 正是儿童生理和心理

发展的重要时期。从生理素质看, 7 ~ 12 岁的儿童,

正是大脑机能发育的最佳阶段, 良好的刺激有利于脑的

全面发展。这一时期, 也是儿童的骨骼和大小肌肉群迅

速发育时期。骨骼的弹性较成人大, 大肌肉群的发育先

于小肌肉群, 儿童手部的腕骨和小肌肉发展较迟缓。这

些特点决定了儿童动作的精确性和坚持性较差, 进行纯

知识技巧训练, 容易疲劳。从心理上讲, 7 ~ 12 岁期间, 是儿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 也是儿童注意力、感知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发展、提高

的时期, 他们活泼好动, 对外界事物敏感, 有着强烈的

好奇心和求知欲。孩子们记忆力好, 正是学习知识和各

科技能, 开发潜能的黄金年龄。将“乐”字引进音乐

课的教学中, 在减轻学生负担和调动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日本小学的音乐教育

首先,日本的小学音乐教育重视儿童的参与

和兴趣的调动,通过多种手段加深儿童对音乐和相关事物的理解,并使其主动参与到多彩的音乐活动中;同时充分利用舞蹈、游戏、模仿、想象、描述、绘画、竞赛等多种手段,提高儿童的综合音乐素质和整体素质。这样,既可刺激儿童的好奇心,增加对音乐的理解和兴趣,也有助于儿童综合理解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其次,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巧妙地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和技巧,循序渐进地培养儿童的音乐理解、音乐实践能力和认知能力,以使儿童对节奏和音高的认识形成一个符合儿童认识规律的由感性到理性的科学的音乐教学体系。第三,强调儿童个性的培养,启发和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例如,在发声和歌唱学习方面,强调的不是科学的发声,更不是灌输给儿童某种理想的标准,所强调的是每一个儿童的独有的声音特征,无论他的声音多么嘶哑或暗淡,都会得到老师的鼓励,这里所强调的是人世间没有两个绝对相同的人声,这样可使学生为自己的独特的声音感到骄傲和自豪。在儿童的自信心充分建立

起来的基础上,再以科学的方法逐渐引导儿童的

发声。而对于音乐的理解,绝对不追求同一化和凝固

化,充分尊重儿童对音乐的独特解读和创造。

德国中学音乐课教学目的有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使学生对创造性地从事音乐活动和对音乐欣赏活

动产生兴趣。学生能即兴写出一些小曲, 也可以演唱、

演奏, 培养他们探索音乐奥妙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宽

容精神和开朗性格。

二学生通过音乐活动, 可以学会怎样与周围人相处, 如在合唱团和乐队中需要与别人配合, 共同创造出美好

的音乐。宽容精神还指对其他人其他文化价值体系应具

有宽容和善于吸收的精神。

三引导学生对音乐的一切表现形式和它们所起的作

用采取一种坦诚的、自觉的以及有独立判断的态度。

对音乐的联想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要在大脑中储

备大量的信息,这样才能在接触音乐时,及时准确地提

取相应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听了蜀

僧睿公弹琴后,写下了“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的

诗句。这与他在森林中曾有过听松涛声的生活体验是分

不开的。其实,生活中许多关于事物的想像与创新都离

不开生活体验。传说清朝康熙年间吏部尚书张英一日微

服私访,走到田间见一农夫正在收秧,张英便和农夫闲

聊了起来。农夫随口说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稻草捆

秧父抱子”,让张英对下联,张英想了好久也没对出下

联。回到家里,张英把这副对联说给夫人听,被侍女听到了,侍女说:“那有什么难的,下联是‘竹蓝装笋母怀儿’吗!”论学问侍女远不如张英,可张英对不出的对联却被侍女对出来了。张英从小生活在官宦世家,没有接触过农村生活,可侍女却不同了,竹蓝装笋就是她的生活经历,对出这样的对联也就顺理成章了。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浅,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还刚刚开始,这就需要他们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去认识社会;通过日常接触到的具体、鲜明、生动的客观事物,对自己构成情感体验通过各种学习增加知识积累。平时注意聆听各种自然界的声音,注意观察景物的形状和动态,观赏影视节目,阅读文艺作品等,都有助于扩大和深化学生的认识领域,促使音乐想像力与创造力的发展。比如,下雨了,引导学生观察雨的声音、速度以及自然界的情景,启发他们想像创造节奏,许多学生都拍着小手说出了许多漂亮的句子。

参考文献

韩燕玲. 谈音乐小学视唱练耳教学.[EB/OL].(2010-03-23)[2014-10-28]. .

王丽莉.谈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EB/OL].(2010-08-18) [2014-10-28]. .

万展.浅谈小学音乐课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EB/OL].

(2010-07-28) [2014-10-28]. .

李凤莲,王军. 浅谈日本小学的音乐教育(2010-11-28)

[2014-10-28]. .

罗晓慧.民国音乐教育价值观在及小学音乐教科书中的体现(2012-11-08) [2014-10-28]. .

肖玉兰.国外中小学音乐教育透析(2014-01-05) [2014-10-28]. .

张巍.转制中的元培学校:转型中的音乐教育体制与课程观念(2013-08-13) [2014-10-28]. .

路宇珍.用新理念创设小学音乐课堂(2009-03-26) [2014-10-28]. .

陈桄,胡清芬.音乐辅助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2008-11-23) [2014-10-28]. .

管文锦.一个小学音乐教师的教育笔记(2013-08-16) [2014-10-28]. .

赵一玲.小学音乐课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探究(2010-06-17) [2014-10-28]. .

夏宗贵.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想象与创新(2008-11-29) [2014-10-28]. .

李燕茂.小学音乐教学应注意激发学生的感情(2012-10-01) [2014-10-28]. .

关于音乐的文献综述范文

关于音乐的文献综述范文 论文关键词:民族音乐民族文化研究 但是,如何理解中国民族音乐文化? 音乐作为普遍艺术的共同纽带培育了一个民族的灵魂,对全部的人来说它是自然而然表现出的艺术媒体。音乐并无什么特别之处,而是普通一般人的艺术。音乐并不象其他艺术一样有什么特别形成的方法,只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形成而已,是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一定意义的代表性。 音乐兼具民族精神的价值,就是说它有与个人和民族的灵魂保持同一性的特点,也是像民族语言、民族生活习惯,民族文化一样具有保持性和流传性。 民族音乐作为民族传统生活文化的一部分而存在。在我们所生存的地球上,不同的民族和地域,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音乐形态。民族音乐从民族存在开始,不仅随着风土,生活手段等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受民族历史,政治背景的变化而变化。因为民族是有其自己信仰,习俗,生活,习惯等文化传统,特别是语言共同的社会集团,所以不管是哪个民族,在特定的地域生活,都会形成适应于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民族文化。所以,民族音乐的形成有其特定的民族特征,所以民族音乐是表现其民族特征及民族文化的重要要素。 中国音乐是从公元前十四世纪—公元前十二世纪的商代开始的。根据孔子的话,真正的音乐,即是“民族民间沟通的桥梁,使人快乐和积极。音乐必须是明朗的,所 以“音乐”和“明朗”表现出同一个字,那就是乐。一般来说,音乐受人间,政治和教 育影响。 对中国人来说,音乐是发自内心的,是人的精神,对任何人的灵魂来说都是受音乐的影响。 民间音乐简称为民谣,民谣是从民众的必要性中直接产生的。是在21世纪的现在 能表现出美和活力的真正艺术。民谣因为是纯粹直观的,所以不能计算;民谣是根据音声来传达的,所以不能从视觉上考;民谣是全部口头上直接传下来的,所以同文字和印刷并不关系。有“民谣是自己形成的”的语言存在。 民谣是民族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民谣的形成,是在幸福中探索作为不可缺少基本原理的艺术的欲求的一种表现。民族音乐不仅仅是民谣,但是民谣能表现出这个民族的本质,民谣所体现出的精神通常就是这个民族的精神。 民族音乐是民族的产物,与其说是个人的东西,不如说是能反映出民族共同体的感性和趣味更加合理。它通常是流动性的,个人在民族音乐创造中有一定的比例,但是民族也占有一定的比率。 比如说,蒙古族是很好客的民族,客人来的时候很有礼貌地给他们带上哈达,唱歌、敬酒并奉上美酒佳肴,不过这个传统越来越商品化,现在有很多的蒙古餐厅开起来。

小学音乐课程研究的文献综述 2019年精选文档

小学音乐课程研究的文献综述 音乐教育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已经有六十几年了,音乐教育学是推动音乐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动力之一。课程又是音乐教育实施的必要手段,所以音乐课程在音乐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学音乐课程在普及基础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也是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本文运用的研究方法有: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是对我国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分析不同时期小学音乐课程的特点。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文献了解我国小学音乐课程发展的特点。历史研究法:运用历史史料,按历史发展的顺序对过去事件进行研究的方法。 一、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政策对小学音乐课程研究发展的影响 总体来说,新中国中小学音乐课程发展经历了五个时期: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年),全面探索社会主义时期 (1957-1966年),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0年),改革开放飞速发展时期(1991-2000),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时期(2001年至今)。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历史背景、事件、政策影响,这些都影响着音乐课程的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很少用到音乐课程一词。我国教育界长期把年的八1956月至10年1949音乐课程看做是音乐这门学科。在.年间,国家先后颁布了多个小学教育计划。1952年3月18日,

教育部制定《中、小学暂行规程(草案)》中规定小学一至五年 级都开设音乐课,在总则中也第一次把美育纳入中小学教育方针,说明音乐课在这个时期一直受国家重视。(刘龙华,2013)经过 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当时我国课程大纲是照搬苏联大纲,提倡以音乐教师为主导,这个大纲的缺点是没有考虑到自身国情、环境的不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还是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论上。自从50年代开始,我国的音乐教育就一直停留在与 西方音乐教育相隔离的状态,除了苏联,东欧少许国家,对其他西方国家的音乐教育理论、方法一无所知。正因为如此,我国没有科学性的音乐课堂设计理论,造成了课堂设计工作的混乱、落后,所以当时的音乐教学质量并不是很高。 在1979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学校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后,大纲中明确了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 段之一,这时期的音乐课程时以音乐知识为主,音乐知识的教授是启发式教学,这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式教学还是有本质的区别,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张静星,2008)在1981年,教育部开始取消全国统编教材的办法,主张各省依据教学大纲,根据本省实际情况,自行编写音乐教材。这个时期,每个省都注入了有自己特色的歌曲、舞蹈等编入教材,出现了一批具有本地区特色的中小学音乐教材,这时的音乐课程已经具有了初步的民族特色。. 1986年,美育重新出现在纲领性文件中,这一时期的音乐课

声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民族高校声乐声乐艺术教育的意义 班级姓名学号 引言 虽然近几年来声乐艺术教育在各大高校已引起高度重视,而民族高校的兴盛,表明国家也对民族高校声乐艺术教育给予高度关注。声乐艺术教育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声乐艺术教育也在扩大发展,对非艺术专业领域的学生基本专业学习和自身素质的完善上乃至实际工作方面都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从而培养了一大批社会所需的人才。但是就整体而言,民族高校声乐艺术教育还是相当缺乏。或者说,各大民族高校对于声乐艺术教育还没有一套有效的教育方式和资源,在各大民族高校中,非艺术类的学生声乐艺术教育还很不到位,这种情况影响了我国素质教育正常发展。 一、声乐教育的概述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学生掌握教学的有效知识量(即新观点、新材料、学生不知、不懂的,学生有所得、有所感的内容)的程度达到了有效教学时间和总教学时间的最大比值,最大限度减少教学浪费的过程。有效教学对于声乐教学来说,就是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师生双方密切配合,最大限度地控掘出生的声乐潜能,加大声乐有效教学量,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在现行声乐教学中,不仅存在着大量的教学效率低,学生成才速度缓慢的低效教学,还存在着学生声乐水平停滞不前的无效教学,更有甚者,导致学生声乐水平倒退严重的教学失误也时有发生。造成低效教学和无效教学甚至严重的教学失误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不外乎三点:一是声乐教师没有真正掌握

歌唱艺术的真谛,缺乏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因而无法引导学生顺利地进行声乐学习;二是声乐教师不懂得或不遵循声乐教学心理,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三是学生不具备学习声乐的嗓音条件、乐感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因此,必须迅速扭转声乐教学中大量存在着的低效教学、无效教学甚至严重的教学失误的不利局面,大力提倡并实施声乐的效教学。 二、声乐教育中教师的作用 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拥有一些好的声乐师资队伍是关键。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莱·泰巴尔迪直截了当地宣称:“歌唱和秘密就是找到一位好教师”。的确如此,声乐学生如果遇不到一位好教师,还不如不学或者自学,而声乐要完全靠自学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声乐教师要努力学习、钻研,不断探索和积累,从以下五个方面切实加强声乐教学能力。 第一,声乐教师要有总的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唱法。只有老师明白了,学生才可能明白,如果教师本人都没有搞懂正确的唱法,教学时难免陷入“盲人骑瞎马”的境地。因此,声乐教师尤其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和提高,形成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尽可能多的掌握多种风格的作品演唱。 第二,要有个好耳朵。声乐教学这门艺术主要通过听觉来进行,声乐中的绝大多数问题,只能说一个梗概和一般原则,更具体的就要靠听觉去把关了。声乐教师必须借助敏锐和有经验的听觉去准确地判别学生发声和演唱时的音准、节奏、音质、音色、共鸣、气息、读字等情况,并及时对学生的发声和演唱作出调整。教师不应该只是掌握一大把方法,方法固然重要,如果耳朵不灵,辨别不清,就不知道方法往哪里用,甚至可能引导到错的方向上去。 第三,声乐教师必须具有“对症下药”的能力。每一位声乐学生在声乐学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歌唱发声技巧和歌唱艺术表现上的问题,声乐教学实质上就是师生合作,及时发现问题和动用有效的训练手段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不妨把声乐教师比喻为医生,把声乐学生比喻为患者,教师用听觉去判断学生的歌唱发声,就相当于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和运用先进的仪器检测设备,为患者诊断出病因。而用有效的训练手段解决学生的问题,则相当于“对症下药”。作

小学音乐课研究文献综述完整版

小学音乐课研究文献综 述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音乐课研究文献综述 哈尔滨师范大学秦洪正 小学生就像一张干净的白纸,可塑性强,培养范围广,小学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随着课改的传达应用,德育教育贯穿小学教学始 终,渗透于教学各个方面,小学音乐作为培养审美与情 操的学科,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有美的旋律、 感染心灵的词句、丰富的内涵,更有利于教师将德育教 育融入其中,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品质道德的力量。 小学生的年龄在7 ~ 12 岁之间, 正是儿童生理和心理 发展的重要时期。从生理素质看, 7 ~ 12 岁的儿童, 正是大脑机能发育的最佳阶段, 良好的刺激有利于脑的 全面发展。这一时期, 也是儿童的骨骼和大小肌肉群迅 速发育时期。骨骼的弹性较成人大, 大肌肉群的发育先 于小肌肉群, 儿童手部的腕骨和小肌肉发展较迟缓。这 些特点决定了儿童动作的精确性和坚持性较差, 进行纯 知识技巧训练, 容易疲劳。从心理上讲, 7 ~ 12 岁期间, 是儿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 也是儿童注意力、感知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发展、提高 的时期, 他们活泼好动, 对外界事物敏感, 有着强烈的 好奇心和求知欲。孩子们记忆力好, 正是学习知识和各 科技能, 开发潜能的黄金年龄。将“乐”字引进音乐

课的教学中, 在减轻学生负担和调动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日本小学的音乐教育 首先,日本的小学音乐教育重视儿童的参与 和兴趣的调动,通过多种手段加深儿童对音乐和相关事物的理解,并使其主动参与到多彩的音乐活动中;同时充分利用舞蹈、游戏、模仿、想象、描述、绘画、竞赛等多种手段,提高儿童的综合音乐素质和整体素质。这样,既可刺激儿童的好奇心,增加对音乐的理解和兴趣,也有助于儿童综合理解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其次,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巧妙地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和技巧,循序渐进地培养儿童的音乐理解、音乐实践能力和认知能力,以使儿童对节奏和音高的认识形成一个符合儿童认识规律的由感性到理性的科学的音乐教学体系。第三,强调儿童个性的培养,启发和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例如,在发声和歌唱学习方面,强调的不是科学的发声,更不是灌输给儿童某种理想的标准,所强调的是每一个儿童的独有的声音特征,无论他的声音多么嘶哑或暗淡,都会得到老师的鼓励,这里所强调的是人世间没有两个绝对相同的人声,这样可使学生为自己的独特的声音感到骄傲和自豪。在儿童的自信心充分建立 起来的基础上,再以科学的方法逐渐引导儿童的

中小学音乐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ed19011137.html, 中小学音乐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小学音乐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 《音乐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2年1期.王耀华. [2].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 《音乐学院学报》.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4年4期.王安国. [7].比较与合作传承与创新——"2015年海峡两岸中小学音乐教材比较暨两岸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学法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人民音乐》.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10期.郭小利. [8].河北省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化现状的调查研究.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9年12期.李洪玲. [9].论中小学音乐师资培养计划的调整和改革. 《黄钟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8年2期.林能杰.邓颖. 二、中小学音乐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民族性研究.被引次数:23 作者:金顺爱.课程与教学论·音乐东北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 [2].中小学音乐教材与高师中国音乐史课程的对接——以湘版中小学音乐教材为例.被引次数:1 作者:李欢.学科教学(音乐)湖南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 [3].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发展研究.被引次数:22 作者:许洪帅.音乐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2007(学位年度) [4].从长沙《大公报》看1932年湖南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改革. 作者:钟桦.学科教学(音乐)湖南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

2021年小学音乐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论文参考文献一 [1] 王婷. 郑州市小学校外古筝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14 [2] 刘育锋. 东莞农民工子女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12 [3] 陈志圣. 洋蛮河镇古河小学音乐教育现状[D]. 南京师范大学 24 [4] 张云鹏. 浅析乌海市小学音乐教育问题及改善措施[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13 [5] 王莹. 上世纪末河南省洛阳市小学音乐教育状况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13 [6] 綦琳娜. 大城市小学音乐教育改进策略[D]. 黑龙江大学 213 [7] 徐晓妹. 小学音乐教育应把握儿童心理发展[D]. 卫生学论文辽宁师范大学 21 [8] 张丽. 天津西部小学音乐教育课堂教学问题与现状研究[D]. 天津师范大学 212 [9] 罗杰. 丹巴县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12 [1] 何芳. 小学音乐教育与儿童良好性格培养的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5 [11] 蒙桂生. 从了解价值入手,让学生爱上音乐课[J]. 基础教育研究. 211(14) [12] 马婧. 浅谈音乐课实施创新教学的思考[J].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11(6) [13] 范子泉. 河南温县司马懿得胜鼓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14 [14] 何宇鹏. 河南新乡“中州大鼓”的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14 [15] 韩晓娜. 唐宋曲子词的音乐学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14 [16] 朱亚楠. 河南项城“官会响锣”的考察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14 [17] 刘沛着.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一般工业技术论文M]. 上海音乐出版社, 24

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研究综述

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研究综述 摘要: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和基础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内容包括教学原则、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国内外对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取 得了很大进展。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国外国内 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和基础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属 于音乐教育和教学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研究的内容 包括教学原则、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包含在各类音乐教育和教学的研究成果中。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音乐教 育理论的丰富和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在理论 和实践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展,国内外对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成果 比较丰富。 1.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音乐教育的发展较早,对音乐教育和教学的研究较全面深入。关 于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1音乐欣赏教学的教材 20世纪初,音乐欣赏教学刚刚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兴起,面临两个问题: 一是缺乏适用于学校学生的音乐唱片;二是教师缺乏音乐欣赏教学的经验。这个时期在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产生了一批音乐欣赏教程和指导用书,如:“音乐欣赏课”(Whatwehearinmusic,FaulknerA.S.),“幼童音乐 欣赏”(Musicappreciationforlittlechildren,Klack),“音乐欣赏唱片 教学

法”(Musicappreciationtaughtbymeansofphonograph,KathrynE.S.),“ 课堂音乐欣赏”(Musicappreciationintheschoolroom,Jeedins),等等。 这些著作或教材覆盖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各个阶段,加之唱片技术发展,前 述音乐欣赏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1.2音乐欣赏教学的教学法 20世纪中期国外产生了许多新的音乐教学法和音乐教育体系,并在世 界各国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广泛实践和应用,至今仍在学校音乐教育中起着 重要作用。关于音乐欣赏的教学法的研究包含在音乐教学法体系中,其基 本原则也指导和影响着音乐欣赏教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教学法是瑞士的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和匈牙利的柯达伊教学法。这些 音乐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的产生和传播,推动了学校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 的发展,呈现出音乐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由这些教学法产生大量的 理论教材和相关的课例研究,例如:“柯达伊教学法:从婴儿到成人的综合 音乐教育”(TheKodalymethod,Choksy,L,1974),“奥尔夫儿童音乐教学 法”orff-schulwerkmusicforchildren,Orff,C.&Keetman,G,1958),等等。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是:培养学生感知音乐和反映音乐的能力;发展学生内在的音乐感觉,即内在的听觉和肌肉感;发展学生耳、眼、 身体和脑之间进行迅速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大量地储存听觉和动决意向 的能力。奥尔夫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是:一切从儿童出发;通过亲身实践,主 动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柯达伊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是:最有效的音 乐教育必须从幼儿开始;歌唱是培养音乐素质的最佳途径;教学中只能采用 具有最高遗失价值的民间的和创作的乐曲;音乐应当成为学校的重要的课程;教材和教学顺序的安排要充分考虑儿童的接受力和特点。这些教学原 则广泛运用于音乐教学实践,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应用。

小学音乐课调查报告7篇

小学音乐课调查报告7篇 小学音乐课调查报告篇1 如今,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同时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出了:要以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为现代社会培养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而音乐教育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由此可见,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不容忽视,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关注。针对上述实际情况,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入手: (1)要转变和更新思想教育观念; (2)要有爱岗敬业的态度和精神; (3)要有善于教学、勤于钻研的能力; (4)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我们都知道: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5,农村人口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的人口素质。同时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出了:要以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为现代社会培养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而音乐教育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由此可见,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不容忽视,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关注,提高音乐教育在农村学校及其在社会上的地位已刻不容缓。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音乐学科师资配置上,我县农村小学基本上没有专职音乐教师,有的仅限于乡镇中心小学。村小几乎没有音乐教师,有几个乡镇有兼职的,也是以其他学科为主,捎带上音乐课。再有一点就是音乐师范毕业生分布不均,有的乡镇多,音师生教不上音乐课,去当班主任。而有的乡镇音师生少,或者连中心校都分不到一个。在音乐教学设备上也比较落后,一部分学校有专用音乐教室和钢琴,大部分的音乐教室也可以叫做综合活动室,各种活动都可以用这一个教室。一些小学上课必备的打击乐器、教学磁带等也只有几家学校有。还有一些村小连音乐教材都没订,可想而知,没有教材如何上音乐课另外,一些学校还常以各种理由,利用音乐课上其他学科的课程,致使学生无

小学音乐教学课题研究范文

小学音乐教学课题研究范文 【关键词】音乐欣赏信息技术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数字化校园”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表现出了巨大的优势,信息技术为音乐学习创造了新的境界,音乐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和已势在必行。小学音乐欣赏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将改变以往音乐欣赏教学目标单一、内容陈旧、教学方单调、教学评价不全面、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等等的弊端,让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中感受到信息技术创设的真实情境,针对问题,学生通过操作计算机浏览音乐欣赏专题网站,搜集相关的音响、文字、图片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处理,获得全面、立体的审美体验,了解相关文化,提升审美素养,同时也会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 二、课题实验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近年来,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下,借助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取的,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实现建构

主义学习环境的条件日臻成熟。 二是探究合作学习策略,所谓探究合作学习,就是根据学科教学内容确定问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实验、搜集和处理信息,与小组同伴合作交流信息,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三、课题实验研究目标 1、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探究合作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利用音乐欣赏专题网站自学了解与音乐作品有关的时代背景以及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生平等,然后在教师引导下聆听和感受音乐,使他们感受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的运动中的美和丰富情感,体验心灵的感动。同时,让学生依托网络资源,充分发挥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音乐作品的内涵和外延,满足其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从而真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应用技能,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分析和加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网络公德,从而真正培育学生的信息素养。 3、拓展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拓展教师的知识结构,掌握运用软件制作音乐欣赏专题

小学音乐课题研究

小学音乐课题研究 小学音乐课题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小学音乐课题,探讨了小学音乐课在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培养学生音乐素质方面的作用和意义。通过分析相关研究和实例,总结了小学音乐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表达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音乐兴趣;音乐素质;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表达能力;音乐欣赏能力 1.引言 小学音乐课是学生接触音乐的第一堂课,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音乐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小学开始重视音乐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因此,研究小学音乐课题对于提高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 2.小学音乐课对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作用和意义 小学音乐课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是一种美妙的艺术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通过小学音乐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各种不同的音乐形式和曲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此外,小学音乐课还可以通过丰富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乐趣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3.小学音乐课对培养学生音乐素质的作用和意义

小学音乐课是培养学生音乐素质的基础。音乐是一门自由而高尚的艺术,对人的个性和情感有着深刻的影响。小学音乐课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提高对音乐的品味和欣赏能力。同时,小学音乐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4.小学音乐课的建议 为了更好地发挥小学音乐课在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和音乐素质方面的作用和意义,有以下建议: (1)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通过多样化的音乐活动和 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提高对音乐的品味和欣赏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通过音乐创作和表演等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通过多样化的音乐作品和 音乐表演的欣赏,让学生能够培养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音乐素质。 结论:小学音乐课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和音乐素质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通过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表达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等方面的建议,可以更好地发挥小学音乐课在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和音乐素质方面的作用和意义。同时,需要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音乐教育。

小学音乐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音乐课题研究报告小学音乐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音乐新课程呼唤:让学生的生活中多一些音乐,新教材注重让学生们生活中处处有音乐,让音乐伴随学生身边,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即在音乐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通过师生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因此,如何更新观念,不断探索和研究教学中的新课题新方法,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更好地进行音乐实践性活动,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成为教学工作的最大挑战。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1、以审美教育思想为指导: 审美教育使学生掌握审美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 2、以新《大纲》和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践为依据。 3、以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论、教育心理学、音乐学等。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音乐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生活是音乐的源泉,音乐来自生活,音乐表现生活,明确“音乐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音乐”,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 2、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在创作中理解音乐,更多地去接触音乐、了解音乐,让音乐走进生活,以生活中捕捉音乐的美,让生活融入音乐,在音乐中感受生活的美。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研究对象:小学低年级学生 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成果进行分析,寻求理论和实践创新。

2、调查法:在课题实施阶段,通过调查,把握学生心理和生活资源,适时向学生实施效果,并根据结果及时调整研究方法。 3、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学生课堂生活化教学状况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出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时间,开展实践与研究。 4、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学生实践中遇到的困惑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寻求解决及改进的方法。 5、经验总结法:课题实施过程中,根据研究重点总结得失。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创设小学音乐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教学研究工作,需要实践检验和反复证实,为此我将课题研究时间定为一年,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准备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2月) 1、收集学习有关教育教学资料、理论专著等; 2、明确实验目的,制定研究方案; 3、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前测,了解学生情况; (二)实验研究阶段(2009年1月---2009年6月) 1、外出学习交流,校内经验交流; 2、组织教学研讨课、公开课,并整理出教学案例; 3、整理出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研究的收获及典型实例; (三)成果展示阶段(2009年7月---2009年10月) 1、召开课题总结交流活动:公开课、观摩课、论文交流; 2、撰写结题报告及研究论文; (四)成果检测阶段(2009年11月---2009年12月) 1、座谈、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建议,有无觉得音乐课比以前更有吸引力; 2、查阅教学备课: 检查内容是否贴切,层次与结构安排是否合理;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究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究 摘要:音乐核心素养的建立需要长时间的沉淀和学习,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学习更是如此,只有打好学习音乐的基础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走得更远。本文对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了音乐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并对小学生核心素养教学进行了设计规划,对学生的鉴赏能力、识谱能力进行了一定的设计探索,强调以学生的兴趣为主要切入点,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促进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 作者简介:刘璐(1988.08.15—),女.汉族,吉林辽源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学 一、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音乐的核心素养是以审美为核心,发展培养学生自主音乐需要、音乐实践能力、音乐情感体验及音乐文化理解。在小学阶段,音乐学科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音乐审美与情感表达的能力,进而培养并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小学音乐教师根据音乐学科特征与教学要求,深化音乐课堂教学各个方面,让音乐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科学培养音乐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一)以学生为本,积极组织音乐实践活动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理解能力或者认知能力有限,仅仅依托理论知识灌输,无法调动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也会影响到音乐知识的内化。因此,在组织小学音乐实影活动前,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音乐基础、兴趣爱好等,以此为基础来选择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符的音乐作品,进而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从表现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到音乐艺术美。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歌唱比赛等形式,引领学生学习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二)引导学生从体验音乐情感到学习音乐文化

音乐作品都有其相应的创作背景与时代背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体会音乐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音乐作品所折射的文化价值告知学生,并将音乐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联进述给学生,使学生体会到音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环境。 (三)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音乐氛围 小学生极易受到学习氛围的感染。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积极营造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快速地融入到教学环境中。例如,课前五分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练习所学习过的音乐作品,或者用教学软件为学生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歌曲,以此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在掌握了音乐作品词调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与音乐教学有关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最喜欢什么样的歌曲,为什么喜欢它等开放性问题,以此来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核心素养下激发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 (一)唤起音乐潜能,点燃音乐课堂的生命活力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生音乐潜能的唤起不可忽视,这也是点燃音乐课堂生命活力的首要前提。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要求,科学唤起各层次学生音乐潜能,有效点燃音乐课堂生命活力。如在三年级上册音乐课“留给我”一课时,课堂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聆听这首歌曲的范唱,使其在具体的音乐情境中,初步感知歌曲的韵律,有效促进他们主动参与课堂。随后,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征,从不同角度入手引导他们学唱《留给我》,学唱一遍之后,让他们说说难度较大的乐句。教师要以此为基点,将听音、模唱等形式巧妙地引入音乐课堂中,多层次地引导班级学生有效思考,在无形中唤起他们的音乐潜能,唱准《留给我》歌曲中曲调难度较大的部分,准确地把握歌曲整体旋律的同时,更好地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明确歌曲的主题思想。 (二)培养创新素养,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小学教育文献综述范文1000字(汇总12篇)

小学教育文献综述范文1000字(汇总12篇) 在中职声乐课中,常见的学习曲目《送别》《花非花》《故乡的小路》都属于艺术歌曲,而教学大纲以及评价标准几乎接近大学本科一年级声乐学科的教学目标以及评价标准。教师翻看了自己上大学时的声乐教材,对于大学一年级声乐教学,教学大纲内容是这样的:要求歌唱中能基本做到声区统一,声音连贯流畅,吐字清晰,并将所学的歌唱方法运用到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歌曲演唱中,力求比较完整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而将此大纲与中职二年级的声乐教学大纲相比较,教学内容基本无异。但这势必会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造成一个错觉,学前教育声乐学科即是声乐表演。而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社会实践环节中给孩子们进行所谓的艺术表演时,孩子们会瞪大眼睛望着老师,很容易和老师产生教学隔膜。孩子们会一致认为老师的姿态很美,歌声很动听,但是她们听不懂。所以,在保留现有声乐教学模式的前提下,应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幼儿歌曲中“以唱带跳,以跳辅唱”的整体表现力。 小学教育文献综述范文1000字第2篇 [1] 彭玉琨,张捷,贾大光. 教育平等理论内涵分析与促进教育平等进程策略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 1998(06) [1] 林毅夫,蔡日方,李周.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分析[J]. 经济研究. 1998(06) [2] 都阳,John Giles. 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冲击对家庭教育

决策的影响[J]. 经济研究. 2023(04) [4] 岳昌君. 教育对个人收入差异的影响[J]. 经济学(季刊). 2023(S1) [5] 孙志君. 中国教育个人收益率研究:一个文献综述及其政策含义[J]. 中国人口科学. 2023(05) [6] 张红宇.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平抑机制:工业化中期阶段的经济增长与政府行为选择[J]. 管理世界. 2023(04) [7] 林光彬. 等级制度、市场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J]. 管理世界. 2023(04) [8] 李雪松,詹姆斯·赫克曼. 选择偏差、比较优势与教育的异质性回报∶基于中国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J]. 经济研究. 2023(04) [9] 董先安. 浅释中国地区收入差距:1952-2023[J]. 经济研究. 2023(09) [10] 周英章,孙崎岖. 我国教育投入对实际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证分析[J]. 中国软科学. 2023(07) [11] 仇立平. 职业地位:社会分层的指示器--上海社会结构与社会分层研究[J]. 社会学研究. 2023(03) [12] 蔡增正. 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科教兴国战L的'实证依据[J]. 经济研究. 1999(02) [13] 张长Z,郇志坚,李怀祖. 中国教育公平程度实证研究:1978-2023--基于教育基尼系数的测算与分析[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23(02)

《农村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马克思曾说:“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哪里有人类的存有,哪里就有歌声。音乐是实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小学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在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音乐还能够调节人类大脑层的机能,消除因学习过度紧张而产生的体力、脑力和精力的疲劳,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激发学生艺术创作的才能。 发展学生的个性是世界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持续调整,各经济领域之间渗透的增强,世界发达国家开始致力于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个性的培养。20世纪末,美国、日本、韩国等国都提出了“尊重个性的原则”,主张培养人格健全、富于个性的青少年;提出实现教育多样化,重视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实现教育个性化。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大力实施新课程改革,要求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发展,理解到在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不是一个待灌的瓶,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水平的人,开始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但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所提不多,能够说,当前这是一个具有相当价值的可探索领域。 二、课题界定及理论支撑 (一)课题界定 农村小学是指不在城市,属于乡镇、乡村的完全小学,有1——6年级的学生,教学条件相对薄弱。 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升音乐感受、理解、鉴赏水平以及发展想像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师引导学生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是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一方面从音乐中获得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理性的满足,另一方面老师能够通过音乐欣赏使学生的鉴别水平、音乐记忆水平得到增强,音乐艺术审美评价水平得到提升。而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音响艺术和时间艺术,它没有视觉可见的形象,没有描绘客观对象的形状和色彩,也不具备内容的确定性、具体性和详尽性的特征。音乐的特长是抒发感情,它的内容是通过听众联想的方式来体现的。音乐是以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作为物质手段,通过旋律、节奏、调性、调式、和声、音调等表现要素,表达人们喜怒哀乐的心情和细致的心理状态。 (二)理论支撑 1、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1983年提出的一种智能概念。加德纳极力反对传统的智商理论和认为智力是以语言水平和数理水平为核心并以整合的方式存有的观点,认为智力是多元的,人类至少存有七种以上的思维方式:①言语——语言智能。②音乐——节奏智能。③逻辑——数理智能。④视觉——空间智能。⑤身体——动觉智能。⑥自知——自省智能。⑦交往——交流智能。

音乐小课题研究报告

音乐小课题研究报告 音乐小课题研究报告 一、选题评估 (一)研究对象 中小学音乐课 (二)研究目的 钢琴即兴伴奏是一门独立的音乐表演艺术,由于它的重要性不容易被理解,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中小学音乐课上的即兴伴奏是调动学生对音乐爱好的一种手段,所以对大学师范类的音乐学生应该注重高音伴奏的培养。随着初、高中搜易我认为此题具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本人发现已有一部分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如徐向黎于20xx年发表在辽宁教育研究中的《关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键盘乐器教学改革的初探》王月萍参与编写的全国教师培训教材《音乐教学基本功训练》 (三)研究意义 目前我省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音乐基础较差的教师问题(一)钢琴弹奏技巧不扎实,或者说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伴奏的最基本音型如和弦及转位的弹奏指法和触键方法都不明确,因此连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都成问题,更谈不上伴奏音型的丰富多彩。(二)缺乏键盘和声及曲式等理论知识,在和弦序进方面没有规范的设计,甚至调性都不准确,在键盘

上每个大小调最基本的Ⅰ、Ⅳ、Ⅴ级还不熟,在伴奏中左手只是跟着旋律音弹八度或单音,没有用和声来衬托丰富旋律的效果。(三)伴奏音型掌握的少,或不能适当地应用。对于不同体裁风格的歌曲所应使用的音型分辨和使用的能力差,千篇一律所以应该重视中小学音乐课上的钢琴伴奏的的重要性。 二、选题研究现状评述 (一)与中小学钢琴伴奏直接相关的文献资料有龚耀年的《小学-音乐教材歌曲钢琴伴奏集》。辛笛.编配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简谱钢琴即兴伴奏儿歌68首》李万军的《偏远地区小学音乐即兴伴奏水平急待提高》王燕如的《论音乐专科学生钢琴即兴伴奏》 (二)分析原因 钢琴即兴伴奏能力是真正衡量一个人整体音乐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这种能力的普遍不足是乌兰察布市音乐水平(即包括中小学音乐教师,也包括高师音乐教育)参差不齐、整体偏低的表现之一。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我区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伴奏能力在音乐课内的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1、观念问题 多数教师大都赞成音乐教师必须掌握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同时也认识到钢琴伴奏能力的教师必备的一项教学基本功,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10%的教师认为操作起来很困难,此项效果会不会都不会影响教学效果。这就涉及到教师的教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探究 (4)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探究一、 音乐是一门独特而美妙的艺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情感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旨在探究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的理念,设计并实施一套科学、有效的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方案。 二、文献综述 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包括思维素养、学习素养、品德素养、创新素养和全球意识素养五个方面。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具体来说,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以及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学习素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音乐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品德素养和全球意识素养。 三、教学设计与实施 1. 教学目标 本小学音乐教学单元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同时以音乐教学为载体,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2. 教学内容 本小学音乐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 (1)音乐语言:学习音乐的基本元素、音乐符号等,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 (2)音乐欣赏:通过欣赏不同风格和类型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3)音乐表达:通过唱歌、演奏乐器、创作音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4)课外拓展:通过舞台表演、音乐会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音乐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3. 教学方法 本小学音乐教学单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

作能力,包括: (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体验式教学法:通过唱歌、演奏、创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的本质和意义。 (3)合作式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教学评价 本小学音乐教学单元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音乐表现、素养能力和核心素养,评价方式包括: (1)自我评价:鼓励学生主动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2)小组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互相评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整体评价:通过考试、作品展示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核心素养。 四、教学效果 经过一学期的实施,本小学音乐教学单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也得到了增强。同时,学生的情感品德素养和全球意识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例如,在学生学习音乐欣赏时,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素养。在学生学习音乐表达时,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创作音乐作品,让学生在创作中锻炼创新和协作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情感品德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理念,探究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设计并实施一套科学、有效的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方案。通过启发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审美和表达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谈幼儿音乐教育的作用思路构建 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