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烛之武退秦师》是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二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整个第二单元共有三篇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是其中的第一篇,也是整个高中语文文言文的第一篇,对学生整个高中语文文言文的阅读和学习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人物画卷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作者成功地塑造了深明大义、临危受命、机智勇敢、能言善辩、巧退秦师的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展示了风云变幻的春秋时代的社会历史面貌。

【学情分析】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查阅工具书和利用课文注释疏通简易文言文中关键字词的能力,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加强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文章中出现的文言文基础知识。

2、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学习烛之武精彩的论辩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把握人物个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要根据实际情况,全面地衡量利弊,及时地作出判断、果断地作出决策,来维护自己最大的利益

【教学重点】

1、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意义及用法。

2、烛之武的形象意义。

【教学难点】烛之武的说服技巧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教师点拨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要文言文基础知识。

2、了解文学常识和相关背景。

3、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鉴赏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师的说辞。

2、品味人物语言,探究烛之武的形象。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总结写作特色及整理文言知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要文言文基础知识。

2、了解文学常识和相关背景。

3、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孙子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意思是不用作战而使敌方屈服,这是兵法的最高境界。一言九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一个人的口才、力量真的能抵得上百万之师吗?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来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教师板书课题、作品出处)

二、检查导学案“自主收获”部分,小组展示,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或将相关用法总结。

三、补充左传和本文的相关背景

1、《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它是继《春秋》之后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而又完整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富有文学价值的历史散文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

它的核心思想是民本思想,如民重于天、民重于君、民为邦本的思想,主要艺术成就:长于叙事,尤其出色的是描写战争;善于写人,工于记言。

“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这是朱彝尊《经文考》中对《左传》的高度评价。这里的“左氏”,司马迁认为是春秋时代鲁国盲人史官左丘明,他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写到:“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东汉的班固也持此观点,但由于文献不足,《左传》的作者迄今尚无定论。

但这丝毫无损《左传》的光辉,它是继《春秋》之后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而又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左传》记叙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7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颇具春秋时代历史散文的特色。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忠于历史事实,生动、真实地反应了奴隶社会崩溃时期的重大变化,为后人提供了那个时代广阔多彩的社会生活画面。统治集团内部的各种矛盾斗争,各诸侯国之间频繁的争夺战争,各种礼仪制度、社会风俗、道德观念及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在《左传》中都有大量记载。

总之,《左传》无论对后代史学和文学都有极大的影响,在艺术上的成就令人惊叹,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

2、背景知识

公元前637年,晋国公子重耳流亡齐国,离开的时候,经曹、宋,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不听,对重耳无礼。

晋楚争霸中原,战于城濮,楚军大败。当时郑国派兵出战,站到了楚国一方,楚败,后又派人到晋国请罪求和,晋虽原谅了郑国,但二者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因此而消除。

秦国和晋国是邻居,又都强大了起来,晋献公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秦穆公,结成了儿女亲家。

四、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五、小组内复述故事情节,并套,讨论用四字概括每段的内容。

明确:

1、秦晋围攻郑国,形势十分危急,佚之狐推荐烛之武“见秦君”,烛之武临危受命,通过合情合理的分析,说服秦伯,不仅退兵,还帮助郑国防御晋国,晋文公无奈也撤兵回国。

2、秦晋围郑,郑国危在旦夕。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只身前往秦国,说服了秦君,免去了

一场战祸

3、秦晋围郑——临危受命——说退秦师——迫晋撤兵

六、作业:1、反复朗读,疏通文意

七、板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出处及背景资料

读准字音

分析情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鉴赏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师的说辞。

2、品味人物语言,探究烛之武的形象。

一、文章题目是“烛之武退秦师”,大家看可以再加一个什么字,使它更清楚的表现文章内容呢?

烛之武(说)退秦师

二、欣赏烛之武论辩的艺术

《孙子兵法·谋攻》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即是说,用兵之道,最高明者乃以谋略取胜;其次以外交取胜;以兵戎相见,攻城拔池,乃为最下之策。不用通过战争的手段,就使别的国家放下武器,停止战争,这是战争的最高境界。

明确:(1)说话要讲究技巧,委婉含蓄

(2)语言要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3)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抓住对方的心理。

(4)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

六、分析人物形象

1、烛之武

(1)、一个令人佩服的辩才。

(2)、一个深明大义的君子。

①强敌压境,理应朝廷里文臣出谋武将出力,而郑国却把一个无名老百姓烛之武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说明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