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的近似值说课稿

积的近似值说课稿
积的近似值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积的近似值》说课稿

树声希望小学陈文梅

一、说教材分析

《积的近似值》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取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是在前面取小数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用的方法同取小数的近似值一样,不同的是小数乘法要在计算完后对乘积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数位。

二、说教学目标

取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与小数乘法的估算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是都是找一个接近于准确值的近似值,不同的是估算是为了计算简便,把两个因数看成近似数后才计算;而取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则是把计算出来的结果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基于以上认识,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积的近似值,掌握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培养学生自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积的近似值,掌握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值的方法。教学难点是: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基于教材内容比较单调,那么只有在教法上体现新、奇、特,才能让学生想学、要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始终扮演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根据小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的逻辑思维发展的思维特点,联系小学生熟悉的身边实际,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真正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为此我把本节课的教法定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及练习法。

五年级学生直观形象能力较强,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能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概括出一些数学概念,掌握一些数学规律。“积的近似值”的学习适于学生展开观察、比较、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引导学生从取小数的近似值过渡到取小数积的近似值,这一过程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技能。

五、说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乘以整数和一个数乘以小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知识。下面我们先复习一下以前学的旧知识。

(一)、测评反思:

本环节主要是复习利用“四舍五入”法将小数按要求取近似值,为后面教学新知识作准备。

(二)、情景激励:

师:又到了该交水费的时间了,请同学们帮助王奶奶算算,她家上个月应缴水费

对少元?

本环节通过独立尝试,计算水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

(三)、导学探究:

1.小组合作学习例1

2.小组汇报自学情况,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积得近似值的问题来自于生活,计算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保留几位小数,计算钱数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切纪要正确使用约等号。

3.跟踪练习一:课前让同学们调查了自己上个月用水的吨数,请同学们用这个信息,算一算你们家上个月该缴多少元水费?

4.出示例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5.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6.师对重点问题加以强调并小结:

7.跟踪练习二:

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本环节让学生通过实践感觉到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分,针对现实问题提出保留两位小数的解决问题方案。

(四)、精炼达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并能熟练的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自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外作业:

渗透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并加深对于积的近似值方法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

积得近似值

例1:1.75×8.5≈14.88(元)例2: 0.47×3286≈1544(千克)

答:王奶奶应缴14.88元。答:3286千克大约榨油1544千克。

《积的近似值》教案

《积的近似值》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13页例1、例2、课堂活动以及练习三中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理解近似值的意义。 2、能利用原有的求小数近似数的经验来主动学习求积的近似值。 3、通过分析、讨论等方法,进一步理解积的近似值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兴趣引入 教师:你们回家查阅了上个月家里用了多少水吗?知道我们当地每吨水多少元?学生1:每吨水3.45元。 学生2:我们家用了6吨。 学生3:我们家用了5吨。 …… 教师:怎么计算你们家应该缴多少水费? 学生:知道每吨水的单价,用单价乘用水量就得总价。 教师:现在算一算你们家上个月应该缴多少元的水费。 学生独立解答、汇报。 教师:李奶奶家也该缴水费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出示例1情景图) 教师:你能帮李奶奶算一算该缴多少元水费吗?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解答情况,选择不同解法的同学汇报,估计有以下几种解法。 学生1:我是这样算的:3.45×8.5=14.875(元),所以李奶奶该缴29.325元的水费。 学生2:我是这样算的:3.45×8.5=14.875(元),29.325元≈29.33元,所以李奶奶该缴29.33元元的水费。 教师: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请大家想一想,你赞成哪种?为什么?学生1:我同意第1种答案,因为我计算出的结果也是29.33元。 学生2:我认为第2种答案正确。因为29.325元就是29元3角2分5……我认为应该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所以李奶奶该缴29.33元的水费。 教师:大家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到底选择哪一解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积的近似值”。(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 二、体验感悟 教师:刚才大家计算出的结果,为什么必须求近似值呢? 学生1: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分,在收付现金时,通常只能算到“分”。而5厘钱没办法付,所以要把小数点后面第3位这个“5”收起来,约等于14.88元。 学生2:我认为可以把分以下的钱省略,约等于14.88元。 学生3:我认为应该把“分”以后的数作为“1”收起来。 …… 教师:大家认为哪一种建议好?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学生:用“四舍五入”法比较好,因为这样对自来水公司比较公平,可以减少公司的损失。

五上21求积的近似值

(六)求积的近似值 简要提示 本节课内容是课程标准版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第()页的例3以及本例题后的有关习题。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小数乘积的近似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是: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小数乘积的近似值。 教学流程 流程一、复习。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法的计算,今天,我们一道来学习怎样求积的近似值。先看一组准备题。 屏幕出示——

师:请同学们把表格填完,再互相说一说取小数近似值的方法。 师:来核对一下答案——我们已经学过,精确到个位,就是保留整数,只要看小数的十分位,0.8054的十分位是8,满5向前一位进一,所以结果是1(课件出示);1.9736的十分位是9,满5向前一位进一,所以结果是2(课件出示);精确到十分位,就是保留一位小数,只要看百分位,0.8054的百分位是0,不满5,舍去,所以结果是0.8(课件出示);1.9736的百分位是7,满5向前一位进一,所以结果是 2.0(课件出示);精确到百分位,就是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看千分位,0.8054的千分位是5,满5向前一位进一,所以结果是0.81(课件出示); 1.9736的千分位是3,不满5舍去,所以结果是1.97(课件出示);精确到千分位,就是保留三位小数,只要看万分位,0.8054的万分位是4,不满5舍去,所以结果是0.805(课件出示);1.9736的万分位是6,满5向前一位进一,所以结果是1.974(课件出示) 流程二、教学例3。 师:上面我们复习了求小数近似值的方法,请大家继续看这样一个问题—— 屏幕出示—— 师:“王大伯家前年收入3.18万元,去年收入是前年的1.6倍。去年他家大约收入多少万元?得数保留两位小数。”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怎样列式? 师:是的,我们可以用3.18×1.6。(屏幕出示算式) 师:题目中要我们把得数保留两位小数,也就是要我们算出积后再求积的近似值,所以我们需要用上“≈“(屏幕出示≈)

五年级数学:积的近似值教学设计(教案文本)

小学数学标准教材 五年级数学:积的近似值教学设计(教案文本) Mathematics is the door and key to science. Learning mathematics is a very important measure to make yourself rational.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五年级数学:积的近似值教学设计(教案文 本) 教学内容:教材p11例6及练习三第1、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过程与方法: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学会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求积的近似数,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渗透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育人理念。 教学重点:正确地进行“四舍五入”。 教学难点: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交流互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们生活中有时需要很准确的数字,但是有些时候往往不需要知道很精确的数字,只需要知道它们的近似值就可以了,那我们一般用什么方法来取近似值呢?(用“四舍五入”法)(出示如下表格)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小数的近似值。 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2.095 4.307 1.先思考再回答:(1)怎么样用“四舍五入”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应各是多少?指生回答。

五年级数学积的近似数

第1单元小数乘法 第6课时积的近似数 【教学内容】:教材P11例6及练习三第1、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过程与方法: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学会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求积的近似数.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渗透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育人理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地进行“四舍五入”。 难点: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交流互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们生活中有时需要很准确的数字.但是有些时候往往不需要知道很精确的数字.只需要知道它们的近似值就可以了.那我们一般用什么方法来取近似值呢?(用“四舍五入”法)(出 1 数.取它们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应各是多少?指生回答。 2.揭题: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数。 二、互动新授 1.激趣谈话:狗是人类的好朋友.特别是经过训练后的警犬.可以帮助警察叔叔破获很多案件.比如追捕逃犯、搜查违禁品等。同学们.为什么警犬能很快帮助警察抓获犯罪嫌疑人?你们知道吗?谁来说一说。(出示教材第11页情境图) (1)学生自主回答。 (2)师补充:因为狗的嗅觉很灵敏.狗的嗅觉细胞数量比人多得多.狗能利用它十分灵敏的嗅觉闻出坏蛋身上的气味。在现实生活中.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动物.保护动物生存的环境。 (3)出示: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问题:狗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 追问:怎么列式呢?让学生独立列算式并计算出算式的积。(求0.049的45倍.就是求45个0.049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即0.049×45。) 学生算出:0.049×45=2.205 (4)(出示)追问学生:如果给题目加一个要求:保留一位小数.如何求积的近似数呢? 先让学生独立求出2. 205的近似数.再交流:0.049×45=2.205≈2.2(亿个) 让学生先说一说怎样保留积的一位小数.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积的近似值》教案及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积的近似值》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求近似值的方法,学会求积的近似值,并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写出下表中各数的近似值.(练习十五第1题) ①先让学生说说"精确到个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是什么意思再让学生按要求取近似值. ②学生交流并说说方法.师强调1.9736精确到十分位时,不能去掉小数末尾的0. 2,引入新课. 谈话:我们已经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也常会遇到求小数近似值的方法.例如小数乘法中,有时积不需要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就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求出积的近似值.(板书:积的近似值)这节课,我们就用"四舍五入法"来求积的近似值. [设计意图:把练习十五的第一题提前处理,目的是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为新知的学习作知识上,方法上的铺垫.]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例题,弄清题意.

提问:要求王大伯家去年的收入就是求哪个数的1.6倍该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3.18×1.6 (2)师:想一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要注意些什么 (给学生一些思考时间,教师有意指一指"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学生独立计算.一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4)明晰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先请板演的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在学生表述的同时教师穿插提问: ①乘积保留两位小数,你是怎么想的(明确求积的近似值,看保留小数的后一位"四舍五入") ②横式上为什么用约等于号(明确得数是写积的近似值) (5)追问:谁能来说说怎样来求积的近似值 学生交流. (6)教师结合板书小结:求积的近似值,要先算出相乘的积,然后看要保留的小数的后一位,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在写横式得数时,注意要用约等于. [设计意图: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在以上环节中,先让学生经历了独立思考,尝试解决的过程,体验到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然后,组织学生交流,使学生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明晰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归纳整理的能力.]

积的近似值

积的近似值 教学内容:P11例6、做一做,P13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发,揭示课题: 1、口算。 1.2×0.30.7×0.50.21×0.8 1.8×0.5 1.25×80.25×0.40.11×0.680×0.05 2、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课件出示) 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 1.283 5.904 2.876 思考并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填空) (1)怎样用“四舍五人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 3、揭示课题: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 二、探究新知: 1、谈话引出例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生回答)所以人

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那狗的嗅觉到底有多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1)、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 所以狗能闻出坏蛋身上的气味。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 (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生列式,板书:0.049×45 (4)、学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 (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②得数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根据什么保留?学生独立探究,指名说说取近似值的过程和理由 ③强调横式中应当用约等号,而不能用等号。 2、、专项练习(根据下面算式填空) 3.4×0.91=3.094积保留一位小数是( ),保留两位小数是( )。 3、总结: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1)算出准确的积;(2)看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上的数字是几;(3)按照“四舍五入”法求出结果,用“≈”连接。 三、巩固练习: 1、P11做一做1.计算下面各题。 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7×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判断,并改错。 10.286×0.32=3.29(保留两位小数) 3.27×1.5= 4.95 (保留两位小数) 1 0 . 2 8 6 3 . 2 7 × 0. 3 2 × 1. 5 2 0 5 7 2 1 6 3 5 3 0 8 5 8 3 2 7 3.2 9 1 5 2 4. 9 0 5 四、畅谈收获: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P8第1、2、3题 六、板书设计 积的近似数 求小数积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法。 教学反思

最新五年级上册数学《商的近似数》说课稿

五年级上册数学《商的近似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习小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小数除法经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情况。但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并不总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数的商,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可以了。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很重要。 在本册前面,已经教学过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以及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值,这里只是通过例7一道计算钱数的应用题,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怎样取商的近似值。由于计算钱数时一般算到“分”就可以了,那么题中的结果应保留两位小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千分位,也就是要先算出三位小数。然后让学生自己确定,怎样把小数点后面第三位小数按“四舍五入法”处理。接着,让学生试算“做一做”中的练习题。这一题是让学生根据不同要求取商的近似值。使学生更明确,算出的小数位数都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按要求在小数除法的计算中正确地截取商的近似值。并且能够灵活的处理问题。 2、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学会求商的近似

值的方法。 3、使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商的近似值。 2、理解求“积的近似值”与求“商的近似值”的异同。 四、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是从复习入手,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教师以引导为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学会求商的近似数,并且在练习中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处理问题,使知识活学活用。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主要分以下几部分来进行教学的 (一)复习铺垫 通过复习和谈话,既回顾了上节课的内容,又揭示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为今天本堂课的学习内容作准备,为学生完整地认识取商的近似值作铺垫。 (二)自主尝试 多媒体出示例题7的情景图学生通过读题列式,尝试计算来初步探究问题 这里多媒体出示生活情境图,为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积的近似值

积的近似值 教学内容:积的近似值(P.10的例6和“做一做”,练习二1—3 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用具: 小黑板,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1.3×0.2 = 0.6×0.4 = 0.23×0.4= 1.6×0.5 = 1.25×8 = 0.11×0.7= 2、在表中填上合适的数 (1)怎样用“四舍五人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 3、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 二、尝试: 谈话引出例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 狗

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那狗的嗅觉到底有多灵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 1、小黑板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 2、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生列式,板书:0.049×45 4、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 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1)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根据什么保留? (3)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 6、专项练习(根据下面算式填空) 3.4×0.91=3.094 积保留一位小数是( )。 积保留两位小数是( )。 7、尝试后练习: ▲P.10页做一做1.计算下面各题。 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7×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三、运用 1、一幢大楼有16层,每层高3.23米。这幢大楼大约高多少米?(得数保留整数) 2、在地球上重1kg,到月球上约重0.16kg。在地球上,老师的体重是64kg,如果在月球上,老师约重多少千克?(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3、一种菜油每千克售价8.16元。王成买了1.4千克,李勇买了1.6千克。李勇应付多少钱? 4、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3.58。准确值可能是下面的哪个数? 3.059 3.578 3.574 3.583 3.585 四、体验: 谁来小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 五、课后反思:

《商的近似值》说课稿(含试卷)

《商的近似值》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中截取近似值有积的近似值和商的近似值,一般是采取“四舍五入”法截取,前面已学过积的近似值截取,对商的近似值截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教学时,通过结合实例教学,要求学生明确截取商的近似值的实际意义(当小数除法有时碰到永远除不尽或有时虽然除尽,但实际上不需要那么多的小数位数,这就需要取商的近似值),初步学会在小数除法中用“四舍五入”法截取近似值。进一步体验学习数学的目的,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 二、说学生的认识 学生用“四舍五入”法截取近似值已基本掌握,也已学习了积的近似值的截取,对商的近似值的截取也能略知一二,但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如:把得数保留两位小数,除到百分位,就看百分位上的数直接截取,应看千位上的数是用“四舍法”或“五入法“再来截取,尤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就感到更加困难了,如:有一堆煤共有100吨,用一辆载重3吨的汽车来运,几次能运完?学生计算得1003=33次……1吨,往往是根据已学的知识用“四舍法”把余数1吨直接舍去,直观地取整数33次,这样出现了这堆煤还留有一部分,学生这种直观地思考忽略了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去考虑。 三、说指导学生学习 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认知基础、年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设计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揭露认知上的矛盾。 1、简单回顾四舍五入法截取近似值,设计让学生求6.8496保留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设计的这个数字既有四舍,也有五入,还有保留三位“五入”后的数字变化,可以说一题中涵概了许多知识分量。 2、生活实例引入,在探索中求知: (1)例1我们五(一)班期中考试,全班总分是5089分,请你算一算他们班的平均分有多少分? 不告诉学生人数,让学生自己搜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培养,他们当然能够计算这题的平均分:508955 尝试计算后,学生发现此题不能除尽,得508955=92.52727……(分) 此时教师归纳: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小数除法不能除尽时,我们按实际情况保留一定的 小数位数,取它的近似值,应是多少分?(五入法92.5分)。 整个过程是让学生自己充分思考、判断、推理,由实际生活知识引入到所要学的内容,并在 从中悟出其中的道理。 3、反馈练习: (1)要求学生从下列每组中自由任选一题进行计算(板演和自练) A、保留一位小数 49.63 3.850.76 B、保留两位小数 4.8425 38.3612 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并指名说说截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肯定对的,找出错误原因,加以纠正,然后由学生互相去讨论,总结商的近似值的取法,最后加以归纳总结,使学生更加明确截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即要保留一位,要看第二位,也就要除到第二位。这个方法是学生在尝试练习中自己得出的结论,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所在。语文教学需要感悟,数学教学也同样需要学生的感悟,感悟方法,感悟规律。 (2)我国的原煤产量1981年是6.2亿吨,1991年达到10.9亿吨,1991年的原煤产量是1981年的多少倍?(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A、学生读题后,问你读题后想到什么?教给学生读数学题的方法,读了题目,学生应该知道用除法计算,并且是不能除尽,要保留一位,需要除到第二位。让学生养成先通盘考虑,然后进行计算的好习惯。培养习惯应该是数学课的重要任务,不能只授知识,无素质、习惯的培养。 计算后,强调一些细节问题:如横式中用“约等于”连接,竖式的正确书写及答案中写上“约”字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和书写习惯。 4、巩固练习: (1)按要求在下表里填上商的近似值:这个表是书本的试一试,我把它放到巩固练习处理,因为这个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商的近似数 ”优质说课稿

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商的近似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习小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小数除法经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情况。但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并不总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数的商,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可以了。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很重要。 在本册前面,已经教学过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以及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值,这里只是通过例7一道计算钱数的应用题,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怎样取商的近似值。由于计算钱数时一般算到“分”就可以了,那么题中的结果应保留两位小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千分位,也就是要先算出三位小数。然后让学生自己确定,怎样把小数点后面第三位小数按“四舍五入法”处理。接着,让学生试算“做一做”中的练习题。这一题是让学生根据不同要求取商的近似值。使学生更明确,算出的小数位数都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按要求在小数除法的计算中正确地截取商的近似值。并且能够灵活的处理问题。 2、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学会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3、使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商的近似值。 2、理解求“积的近似值”与求“商的近似值”的异同。 四、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是从复习入手,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教师以引导为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学会求商的近似数,并且在练习中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处理问题,使知识活学活用。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主要分以下几部分来进行教学的 (一)复习铺垫 通过复习和谈话,既回顾了上节课的内容,又揭示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为今天本堂课的学习内容作准备,为学生完整地认识取商的近似值作铺垫。 (二)自主尝试 多媒体出示例题7的情景图学生通过读题列式,尝试计算来初步探究问题 这里多媒体出示生活情境图,为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数学探索活动中去,并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获得求商的近似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5课时 积的近似值教学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 第5课时积的近似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例6、“做一做”,练习三的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的实际情况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灵活地取近似数; 【重点难点】 1.使学生知道求积的近似数的目的,会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2.使学生能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思考,灵活截取积的近似数; 【情景导入】 1.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 思考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填空) (1)怎样用“四舍五入”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 (2)重点反馈:7.497≈7.50,你是怎么想的?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 2.超市的白菜每千克0.86元,王老师买了1.9千克白菜,应付多少钱?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汇报交流 师:请仔细观察计算结果,应该怎样付钱,要付多少钱? 想法一:买白菜用去0.86×1.9=1.634(元),就应付1.634元。

想法二:没法付1.634元 想法三:可以取积的近似数1.63元 (3)想一想谁的方法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师:大家真聪明,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人民币最小的单位是“分”,所以付款时只算到“分”。那么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分”的是哪个数位?(百分位)要精确到“分”该怎么办?(取积的近似数,保留两位小数) 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有时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小数位数,取积的近似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积的近似数。(出示课题) 【新课讲授】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学生回答:狗)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 教师出示教材第10页例6的主题情境图。 师:从这幅画上,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描述图画上的内容。 师:是啊!你看狗是多么勇敢的动物,它敢把持刀的坏人抓住。它是怎么发现坏人的呢? 2.教师投影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1)怎样计算狗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呢? 学生思考后,在练习本上独立列式解答,教师点一名学生板演。

《求积的近似值》教学设计

《求积的近似值》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节课教学求积的近似值。教材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列出乘法算式,并要求计算后把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因为解决这个问题所涉及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以及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小数的近似值,都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所以教材让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要求直接填出得数,以锻炼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随后的“练一练”让学生在独立计算的基础上,分别要求把乘积保留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巩固例题学习的方法。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求近似值的方法,学会求积的近似值,并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写出下表中各数的近似值。(练习十五第1题) ①先让学生说说“精确到个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是什么意 思?再让学生按要求取近似值。 ②学生交流并说说方法。师强调1.9736精确到十分位时,不能去掉小 数末尾的0。 2、引入新课。 谈话:我们已经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也常会遇到求小数近似值的方法。例如小数乘法中,有时积不需要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就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求出积的近似值。(板书:积的近似值)这节课,我们就用“四舍五入法”来求积的近似值。 [设计意图:把练习十五的第一题提前处理,目的是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为新知的学习作知识上、方法上的铺垫。]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例题,弄清题意。 提问:要求王大伯家去年的收入就是求哪个数的1.6倍?该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3.18×1.6 (2)师:想一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要注意些什么? (给学生一些思考时间,教师有意指一指“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学生独立计算。一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4)明晰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先请板演的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五年级数学上册 求积的近似值教案 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求积的近似值教案人教版 1、理解求近似值的实际意义,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教学重点: 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小数乘法中积的近似值。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近似值的精确度和有关区间的知识。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1、口算 0、2 10、4 30、6 2、54 0、17-0、08 0、 20、3 1、 20、05 0、4220 0、5102、按要求取下面各小数的近似值。 0、384(保留一位小数) 2、859(保留两位小数) 3、4(保留整数)

7、996(保留两位小数) (二)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王红的妈妈是单位的采购员,她为单位购买了如下商品,商店为她出具了一张发票。出示图片1,里面数据没填全,你能帮助营业员阿姨填写完整吗?可让学生试一试。 师:填的对不对呢?学完今天的知识,看谁能帮助营业员阿姨填一份标准的发票? (三)指导探索。 1、出示例5, 例5:食堂到菜市场买青菜 49、2千克,每千克价钱0、92元,应付菜款多少元? (1)请同学根据题意列式 (2)自己尝试解答,(指名板演) 多讨论:①为什么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②保留两位小数应看哪一位数字? 2、巩固算理: 提问:(1)计算结果为什么要取近似值?(不取近似值不是更准确吗?) 生:钱数的最小单位是“分”,并不需要那么精确,实际中保留到分就可以了。 (2)你是怎样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的? 3、师生共同小结

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所得积有时位数太多,在实际并不需要的情况下,往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出它的近似值。 4、练习:P7做一做!计算下面各题 (1)0、 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2) 1、 7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四)质疑调节 1、看书第7页的内容,总结你今天都学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提问:例5中计算出的结果为什么要保留两位小数? 3、对于今天学习的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 (五)讨论探究 1、一个两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取它的近似值是 2、4,这个小数可能是多少?最大可能是多少?最小可能是多少? 2、比较:近似值0、2、0、 20、0、200的异同? 提问:相同点是什么?(大小相等,根据小数的性质。) 小结:0、2、0、

人民币兑换说课稿

《人民币兑换》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数除法中的第四节。本课主要教学求积、商的近似数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课通过“人民币兑换”的情境,学习求积、商的近似值。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亲身经历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明白求积、商的近似数计算方法,从中体会到转化的数学思想,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简单问题和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基于我对教材的认识及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求出积、商的近似数,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人民币和外币兑换”的教学情境,体会求积、商近似数的必要性,让学生明白人民币在生活的重要价值,并理解、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 3.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重点:(1)能正确求出积、商的近似数(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求积、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二、说理念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就是告知我们在选取教学材料时,一定要注意一点,就是要选取现实生活中真实有用的材料,只有这样才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才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否则就没有意义。教学时我适时出示了现在的人民币汇率。体现了数学教材与时俱进的特点。同时,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1、注重情境引入。 在起始环节,让学生置身于生活的实际问题情境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并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运用数学知识较好的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美,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从生活素材入手,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吸引学生主动对知识的探索。 2、注重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与学习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可以在探究活动中培养探究能力。让学生通过猜一猜,试一试,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全面参与

五年级数学:《积的近似值》教案及反思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积的近似值》教案及反思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求近似值的方法,学会求积的近似值,并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写出下表中各数的近似值.(练习十五第1题) ①先让学生说说"精确到个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是什么意思再让学生按要求取近似值. ②学生交流并说说方法.师强调1.9736精确到十分位时,不能去掉小数末尾的0. 2,引入新课. 谈话:我们已经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也常会遇到求小数近似值的方法.例如小数乘法中,有时积不需要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就可以根据实际

需要,求出积的近似值.(板书:积的近似值)这节课,我们就用"四舍五入法"来求积的近似值. [设计意图:把练习十五的第一题提前处理,目的是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为新知的学习作知识上,方法上的铺垫.]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例题,弄清题意. 提问:要求王大伯家去年的收入就是求哪个数的1.6倍该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3.18×1.6 (2)师:想一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要注意些什么 (给学生一些思考时间,教师有意指一指"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学生独立计算.一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4)明晰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先请板演的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在学生表述的同时教师穿插提问: ①乘积保留两位小数,你是怎么想的 (明确求积的近似值,看保留小数的后一位"四舍五入")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商的近似数》说课稿一

《商的近似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小数除法经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情况。但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并不总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数的商,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可以了。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很重要。在本册前面,已经教学过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以及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值,这里只是通过例7一道计算钱数的应用题,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怎样取商的近似值。由于计算钱数时一般算到“分”就可以了,那么题中的结果应保留两位小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千分位,也就是要先算出三位小数。然后让学生自己确定,怎样把小数点后面第三位小数按“四舍五入法”处理。接着,让学生试算“做一做”中的练习题。这一题是让学生根据不同要求取商的近似值。使学生更明确,算出的小数位数都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按要求在小数除法的计算中正确地截取商的近似值。并且能够灵活的处理问题。

2、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学会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3、使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商的近似值。 2、理解求“积的近似值”与求“商的近似值”的异同。 四、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是从复习入手,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教师以引导为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学会求商的近似数,并且在练习中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处理问题,使知识活学活用。 五说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三峡工程的很多信息,解决了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除了三峡大坝之外,我们国家还有很多水利工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情境图)

积的近似值

教学设计

(1)提出“0.6千克猕猴桃至少含糖多少千克”的问题,师生列出乘法算式,让学生估计0.08×0.6的积是几位数。 (2)提出“用竖式计算的要求”,鼓励学生自主尝试。 (3)交流计算的方法。学生说,教师板书,重点讨论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使学生明 0.08×0.6 师:先估计一下,0.08×0.6的积有几位小数? 生:三位。 师:你们能用竖式算出结果吗?试一试! 学生自主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出现的计算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师:谁愿意把你的竖式计算过程介绍给大家? 学生说,教师板书: 师:0.08×0.6的积是三位小数,而8×6积只有两位,怎么办? 生:在48的左边补一个0占位,在0的左边点上小数点后,整数部分写0。 教师边重复学生的话,边完成板书:

白0.08×0.6的积是三位小数,而8×6的 积只有两位,所以要在48的左边补一个0占位,点上小数点后,整数部分写0。 (4)教师说明保留近似值的意义,提出:0.048要保留两位小数怎么办?结果是多少?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同时,教师介绍“计算 师:在人们平时研究水果的含糖量时,一般都是保留两位小数。 0.048要保留两位小数,应该怎么办?结果是多少?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说法: ●去掉8向前一位进一,结果是0.05。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要看小数点后第3位,千分位上的8比5大,向百分位进1,结果是0.05。 …… 师:不错,这些方法都对,你们怎么会想到这样的方法呢? 生:以前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都是这样的。 学生如果有其他说法,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 师:说得很好。计算小数乘法时,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出积的近似值。用什么符号表示0.08×0.6积的近似数是0.05呢? 生:约等号。 教师肯定并板书: 0.08×0.6≈0.05(千克)

商的近似数》说课稿

《商的近似数》稿 一、说教材: 求商的近似数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在学习小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小数除法有时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还有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情况。但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并不总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数的商,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可以了。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很重要。 在本册前面,已经学过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以及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值,本知识窗是通过求“三峡大坝的高度是八盘峡坝的多少倍”的,让学生体验求商的近似数的必要性。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怎样取商的近似值。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商的近似数的意义。 (2)掌握小数除法计算中用“四舍五入”求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求近似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小数除法计算中用“四舍五入”求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四、说教学难点: 根据题意正确救出商的近似数。 五、说教法、学法 由于本学段的学生富于形象直观思维,但他们都有比较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表现欲望,在学习素材的选取和呈现、学习内容和活动的安排上,一定要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他们在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感受到数学学习活动有意义、很重要、可以做。在这些过程中,初步学习数学思考的方法,形成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同一个问题的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四舍五入”求小数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这正是他们的认识基础和新知识的生长点。所以只有站在这个基点上组织学习内容才是明智的选择。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积的近似值》

《积的近似值》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七页的例五及“做一做”,练习二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求积的近似值,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的近似值。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地截取积的近似值。 [重点难点]: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并能根据实际需要与题目要求正确地求积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0.8?4 0.32?2 0.8?12.5 7.8?0.01 3.2?0.2 0.08?0.08 9.3?0.01 8.42+5.8 4.8-0.48 选其中几题讲一讲算式的意义。 二、新授。 1、引入新课。 师:在实际生活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 2、教授新课。 出示例5。指名读题,说计算方法,列式。 问: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单价?数量=总价) 指名学生板演:

0.92?49.2=45.264(元) 问:1)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什么?(分) 2)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分`的是哪个数位?(百分位) 3)现在我们算出的积有几位小数?(三位小数) 教师说明:“在收付现款时,通常只算到`分`。然后问: 4)要精确到分该怎么办?(保留两位小数) 5)那么最后的结果应该是多少?(45.26元) 教师板书: 0.92?49.2≈45.26(元) 答:应付菜款45.26元。 3、小结。 在实际生活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根据需要或题目要求取近似值,取近似值的一般方法是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第二位小数是几,要保留两位小数,就看第三位小数是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取舍。 例如: 3.952≈3.95(保留两小数或精确到百分位) 3.952≈ 4.0(保留一位小数或精确到十分位) 3.952≈4(保留整数或精确到个位)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七页“做一做”的第一题。 提示:求付款的题目没有要求保留小数位数时,都要以元为单元保留两位小数。 对于第2 题,由于这道题只有两位小数,不必再求近似数。在以后做题时,一定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或实际情况来判断。 2.练习二的第1-4题。 第1、2题的第一小题。 第4题,引导学生看懂发票中文字。告诉学生发票中的“金额”就是总价。并向学生说明填写的方法。填完后,集体订正时让学习较好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填写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