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复合地基和强夯法两种新旧地基处理方法简介

多元复合地基和强夯法两种新旧地基处理方法简介
多元复合地基和强夯法两种新旧地基处理方法简介

两种地基处理技术简介

一、多元复合地基

1.多元复合地基设计思想的提出

近十多年来,地基处理技术得到很大发展。地基处理技术最新发展不仅反映在机械、材料、设计理论、施工工艺、现场监测技术以及地基处理新方法的不断发展等方面,而且反映在多种地基处理方法的综合应用方面。

在地基处理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地基条件,存在不同的加固措施,也就会形成不同种类的复合地基。当地基工程地质条件非常复杂或者建筑物对地基有着特殊的要求的时候,现有的某一种加固措施可能不能完全满足设计(包括技术上、经济上)的要求。例如:采用碎石桩可以有效地处理可液化粉细砂地层,消除其可液化性,但是作为一种散体材料桩,其桩体作用不明显,承载力相对于天然地基只能提高15%~35%左右,当上部结构荷载较大时,就不能达到承载力的要求。相反,此时若单纯采用刚性桩复合地基,虽然可以满足强度和变形的要求,但不能消除液化层的可液化性;除此以外,刚性桩还具有投资相对较大、经济性相对于散体桩较差的弱点。在上述情况下,可以考虑联合使用散体材料桩和刚性桩加固地基,形成所谓的“多元复合地基”,这样不仅可以发挥刚性桩能向深部传递荷载的作用,使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大幅度提高,地基变形减小,较大幅度地提高地基的承载力,还可以消除地基的可液化性,同时散体桩的侧限约束作用得到增强,其桩顶部分的压胀变形大大减小,避免产生膨胀破坏的可能。

2.多元复合地基的概念及特点

2.1 概念及分类

多元复合地基,国内学者最早称其为“多种地基处理方式的联合加固”,近几年来,也有人称其为“组合型复合地基”或“二次复合地基”,“多元复合地基”一词由郑俊杰最近首先明确提出。

多元复合地基的概念可以描述为:为了实现多种加固功能或出于经济性因素的考虑,在加固区中均匀地设置由多于一种的加固方法或加固设计参数而形成的桩体,使地基得到两种(或以上)不同桩的加强所形成的复合地基称为“多元复合地基”。其中桩身强度较高的桩可称为主桩,强度较低的桩可称为次桩。

上述定义解释如下:

1)所谓“多元”,是由于在多元复合地基中,往往是两种桩和土组成的三元结构,这与普通意义上的(桩式)复合地基由一种桩与土组成的二元结构相区别。在普通复合地基的理论研究中,可以将其简化成一个加固单元(桩及其加固区的桩周土)进行分析,而在多元复合地基中,存在着两种以上不同的加固单元(主桩加固单元及次桩加固单元)。

2)强调“均匀设置”,是将多元复合地基与不同建筑单元或建筑部位之间采用的不同加固手段相区别。例如在高低层建筑中,高层采用刚性桩,而低层群楼采用柔性桩,这种情况不应属于多元复合地基的范畴,对不同的建筑单元采用一般的复合地基设计计算方法即可胜任;又例如在目前的工程实践中,有时虽然建筑物总体荷载不大,但局部荷载集中,此时将承载力较高的桩设置在荷载较大的墙下或柱下,其他部位采用承载力较低的桩。这种情况也不应属于多元复合地基的范畴,虽然在同一建筑单元中采用了不同的加固手段,但也可以采用一般的复合地基设计计算方法,总体按照承载力较低的桩进行计算,局部高荷载区域对承载力较高的桩进行校核即可。

3)从目前的普遍概念来看,狭义的多元复合地

基一般仅指多种加固措施形成的复合地基,作者在上述定义中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拓展:所谓“多于一种的加固方法或加固设计参数”,对于桩式复合地基,包含不同桩型和虽然是同一种桩型但采用不同的设计参数(例如桩长、桩径、桩的材料配比等)这两种情况。由于这两类复合地基在设计思路上具有一致性,因此作者认为可以将这类复合地基也归入到多元复合地基中去,形成广义的多元复合地基的定义。

根据多元复合地基的组成,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两类,如图所示:

1)变桩型多元复合地基。即复合地基中存在两种(或以上)的桩型,例如

同时采用碎石桩和CFG桩的复合地基。

2)变参数多元复合地基。即复合地基中仅有一种桩型,例如均为水泥搅拌桩,但采用不同的桩长形成的复合地基。

2.2 多元复合地基的特点

根据目前对多元复合地基承载机理和工程实践的初步研究,以及陈强等人通过数值分析方法对CFG桩和碎石桩多元复合地基的模拟结果来看,多元复合地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内力均匀,以强带弱。多元复合地基一般结合使用两种桩体刚度不同的桩型,例如散体材料桩(碎石桩等)与刚性或半刚性桩(例如CFG桩)。此时,刚度较大的桩一般会对散体桩存在以下两点影响:(1)一般碎石桩的桩身应力随埋设深度衰减很快,但在多元复合地基中,由于其周围存在着能够将荷载传递到深层的刚度较大的桩,因此,较深处的碎石桩也将承担更多的荷载。因此在纵向上,复合地基的内力分布将更加均匀。(2)由于散体桩周围存在着刚度较大的桩,因此在荷载作用下,前者将受到后者的围箍作用,或称为“护桩”作用,因此在同样荷载条件下,其发生鼓胀破坏的可能性将大为减小。上述两点影响将提高整体复合地基的承载力。

2)整体下沉,变形下移。多元复合地基的桩土的沉降变形差别不大,表现为复合地基整体下沉,下卧土层的压缩变形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场地软弱土层下有较好的持力层时,该类多元复合地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3)多种作用,单效削弱。多元复合地基中,由于多种加固措施的联合采用,使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趋于多样化。但由于采用超过一种桩型加固地基,就某一种桩体来说,其置换率必然小于只采用这一类桩的情况,因此其有关加固效果必然会有所降低。例如采用碎石桩、CFG桩联合加固复合地基时,碎石桩由于用量减少,其对地基的排水固结作用必然减弱,这在设计中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4)设计灵活,取长补短。散体材料桩、柔性桩、刚性桩各类复合地基在承载机理上各有特点,不同的加固措施均有其优势,也存在其固有的不足。多种桩型的联合应用,可以做到不同类型桩之间扬长避短(包括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运用得当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种加固措施的优势,从而也为岩土工程师的灵活设计、达到方案的优化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多元复合地基的出现是复合地基的

理论研究逐步走向成熟的表现,说明复合地基的设计和施工达到了更加科学合理的一个新的水平。多元复合地基也存在着它的缺点,最为明显的就是施工程序相对复杂,在施工中可能会存在后施工的桩对已成桩产生影响,这一点在设计中也应该引起注意。

2.3 多元复合地基的应用概况

国内有关多元复合地基的工程实践于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煤炭工业部太原设计研究院王步云大师等人通过试验和工程实践,对采用碎(砂)石桩组合构成复合地基进行了试验、计算以及应用检测,试验结果认为多元复合地基可发挥两种不同刚度加固体在复合地基中各自的特点,经济技术效益明显,应用效果良好。郭红梅等则结合工程实际,介绍了将夯实水泥土桩、高压灌注桩相结合,与砂石褥垫层共同组成多元复合地基的实例。表中列出了几个多元复合地基的应用实例。

通过上述有关多元复合地基的报道可以看到,多元复合地基在国内的实践已经比较多见,但其设计方法还没有明确提出。最近,国内学者郑俊杰对此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讨论,归纳了多元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沉降的计算方法。

3. 多元复合地基检测方法

3.1 多元复合地基中单桩检测

对于多元复合地基中的单桩桩身质量检测,可依照各类桩的检测法分别进行。刚性桩可采用低应变动力检测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深层搅拌水泥土桩可采用轻便动力触探或抽芯检测,石灰桩可采用静力触探或轻便动力触探检测桩身强度和成桩质量,碎石桩可采用重型动力触探检测成桩质量。

3.2 多元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直接法

1)规范方法

对于一般的复合地基加固效果检测,JGJ 79—9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规定采用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若为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压板可采用圆形或方形,面积为单根桩承担的处理面积;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压板可采用方形或矩形,其尺寸按实际桩数所承担的处理面积确定。

在多元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中,压板形状可采用方形或矩形,其尺寸根据实际桩数承担的处理面积确定。在确定多元复合地基承载力基本值时,当Q-s曲线上有明显的比例极限时,可取该比例极限所对应的荷载;当按相对变形值确定时,若属第一类多元复合地基,则以主桩复合地基的沉降比(规范规定值)确定,若属第二类多元复合地基,宜以次桩复合地基的沉降比确定。例如,若CFG桩与石灰桩形成第一类多元复合地基,则沉降比s/d取0.01;若CFG桩与深层搅拌水泥土桩形成第二类多元复合地基,则沉降比s/b或s/d宜取0.004~0.01。

2)平行四边形压板法

建议对于工程中有时采用矩形或方形压板难以准确合理地检测多元复合地基承载力时,在多元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中可采用平行四边形压板法。如图所示,某条形基础布置CFG桩及深层搅拌水泥土桩,沿条基方向CFG桩与CFG桩、水泥土桩与水泥土桩之间的间距均为1.5 m,条基宽1.2 m。加固单元内包含1根CFG 桩及2根深层搅拌水泥土桩,加固单元的面积为1.8 m2,采用面积为1.8 m2的平行四边形压板,如图1中虚线所示范围。若采用矩形或正方形压板,则难以选择合适的压板尺寸,使其面积为加固单元的面积。即使采用了1.5 m×1.2 m的矩形压板,面积正好为1.8 m2,但压板下所压桩要么不能反映实际工作状态(压板包含了1根CFG桩和4根深层搅拌水泥土桩截面的一半,显然所得结果偏高),要么使加载时产生偏心(压板包含了1根CFG桩和2根深层搅拌水泥土桩),导致所得结果偏低。

采用平行四边形压板时,应注意以下事项:①当按相对变形s/b取值时,b 应取平行四边形中较短的一个高,或者取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的正方形的边长;②平行四边形相邻边边长以及平行四边形相邻内角之差不宜过大,否则平行四边形的两锐角处容易产生应力集中而使土体过早产生挤出破坏;③由于平行四边形压板的平面尺寸比相同面积的方形板大,因此压板应具有较高刚度。

3.3 多元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间接法

除直接对多元复合地基进行静载荷试验检测外,也可采用间接法得到多元复合地基承载力。所谓间接法就是分别对主桩或次桩进行单桩或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然后利用多元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出结果。对于CFG桩与石灰桩形成的多元复合地基,可对CFG桩进行单桩静载荷试验,对石灰桩复合地基可进行单桩或多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然后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式中f

sp,k 为多元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kPa);m

1

为CFG桩面积置换率;

Rk为CFG桩单桩承载力标准值(kN);Ap为CFG桩(主桩)单桩截面积(m2);f

ck

为石灰桩(次桩)和桩间土的承载力之和(kPa),由下式计算:

其中m

2为石灰桩(次桩)面积置换率;f

pk

为石灰桩(次桩)的桩体强度(kPa);

f

sk

为桩间土承载力标准值(kPa)。

4.结语

1)多元复合地基法在工程中能大幅度提高承载力,减小沉降,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2)多元复合地基中的竖向增强体可分为主桩和次桩,多元复合地基可分为第一类多元复合地基和第二类多元复合地基。

3)根据面积加权原理,提出了第一类多元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同时,对于第二类多元复合地基给出了工程中实用的简化算法。

4)对于第一类多元复合地基和第二类多元复合地基,可根据面积加权原理采用多元复合地基的复合压缩模量法计算沉降。

5)多元复合地基除按规范选择矩形和方形压板进行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外,还可采用平行四边形压板,除直接法外,可对多元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采用间接法。

6)两类多元复合地基的工程实例表明,多元复合地基法技术效果较好,经济效益显著。

二、强夯法

1.强夯法定义及概况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对高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等地基,当采用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或其他粗颗粒材料进行强夯置换时,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强夯法在实际中有广泛应用。

强夯法指的是为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力,用重锤自一定高度下落夯击土层使地基迅速固结的方法。它是利用起吊设备,将10~25吨的重锤提升至10~25米高处使其自由下落,依靠强大的夯击能和冲击波作用夯实土层。强夯法主要用于砂性土、非饱和粘性土与杂填土地基。对非饱和的粘性土地基,一般采用连续夯击或分遍间歇夯击的方法;并根据工程需要通过现场试验以确定夯实次数和有效夯实深度。现有经验表明:在100~200吨米夯实能量下,一般可获得3~6米的有效夯实深度。这是在重锤夯实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其加固机理又与它不一样,这是一种地基处理的常用方法。

另外,强夯法设备简单,适用范围广泛,可用于填土、失陷性黄土、粘土、砂砾、碎石等各种土质,对于淤泥质软土的试验性施工证明,只要控制好施工参

数,也是可行的。此法不仅用于房建工程,也适合桥涵、道路、港口码头和大型设备基础等工程,而且具有速度快、效果显著和节省投资等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地基处理方式。因而,强夯法在施工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

2.参数的确定

强夯施工参数的确定依据是本工程场地的地质条件即高填方路段的土质情况和具体工程要求以确定,主要参数有:单点夯击能、最佳夯击能与夯击边数、夯击间隔时间、夯点布置及夯距。

单点夯击能:我公司计划采用锤重10-25T,落距10-25m。最佳夯击能与夯击边数:我公司根据以往类似工程的实际施工经验,本工程施工计划夯击3~5遍,然后采用低能量搭夯。

夯击间隔时间:对砂性土,由于其透水性能好,夯击时孔隙压力消散快,可连续夯击。对粘性土,需间隔2周左右才能连续夯击。

夯点布置及夯距:夯击点可按方形或梅花形布置。第一遍的夯点间距要大,使得深层土得到加固,然后中间补插夯点。夯点通常是6-10m,夯点布置范围则宜比基础范围大H/2(其中H为加固深度)。重大工程的夯距由试夯确定。

以上参数在实际施工中应结合设计图纸和试夯情况作适当调整。

3.施工机具

主要施工机具有起重设备、夯锤、脱钩装置及推土机、压实机等辅助机械。

1)履带式起重机

履带式起重机的选择应根据夯锤质量、尺寸、落距、夯坑对夯锤的吸着力及有关安全操作规定等确定。主要计算其起重力、起重高度及回转半径应满足需要,并应进行稳定验算。

2)履带式起重机附加装置

由于强夯作业的臂杆耗重反弹,增加配重有可能造成起重机向后倾覆,需采用反弹平衡装置(地锚、反力架)附加门架、桅杆等措施解决。

3)夯锤的选用

(1)夯锤的选用需考虑夯锤质量、材料及形状和夯锤排气孔的设置。常用夯锤质量有8吨、10吨、12吨、16吨、20吨、25吨等。

(2)夯锤材料可采用铸钢及钢板壳内填筑钢筋混凝土两种方式。

(3)夯锤形状有方柱体及圆台状等,底面积的大小与地基土及散体填料的性质及置换加固深度有关。

(4)一般按静压力值取25~40KPa,对砂质土和碎石填土,锤底面积宜为2~4㎡,对粘性土锤底面积宜为3~4㎡,淤泥质土宜位4~6㎡。

(5)为解决夯击的气垫效应及降低起拔阻力,夯锤上须对称分布设置4~6排气孔。

4)脱钩装置

锤重超出起重机卷扬机能力时,不能使用单缆锤施工,利用滑轮组并借助脱钩装置完成夯锤起落。目前常用转动吊钩脱钩装置、杠杆式脱钩装置、钳式脱钩装置及蟹爪式脱钩装置。

5)辅助机械

推土机、压路机、蛙式打夯机等用于夯钱、夯后平整压实及砂石料的推平、填筑作业。

3.施工工艺

1)准备阶段

(1)夯前勘查

查明场地地层构造、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类型及埋藏条件等,并对场地的稳定性、地基的均匀性和容许承载力等进行评价。

(2)初步施工方案的拟订

①根据加固目的、地质情况、要求达到的地基承载力、变形数值,确定加固深度,初步估算夯击能量及其他强夯参数。

②选择有代表性的试夯区段,确定试夯方案。

③拟订施工组织设计及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3)施工准备工作

搞好三通一平,查明地下结构物及管线位置,地下水位加高、夯坑底积水影响施工时,宜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坑内及场地积水及时排除,强夯施工产生的震动对邻近的建筑物或设备有不利影响时,应采取防震或减震措施,做好施工机具的准备,确定型号、数量。

(4)试夯

①在场地内选取代表性区段做强夯试验区。

②在试验区内进行详细的原位测试,采取原状土做室内实验,测定土的动力性能指标。

③依据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提出多组试验方案进行试夯并进行各项指标检测。

④夯击一到数周后视地基土岩性及孔隙水压力消散情况,重新测试。

⑤依据夯前、夯后的测试资料分析对比,采用效果符合设计要求的的试夯方案为施工方案。

(5)其他准备工作

雨季施工场地内做好防排水,严防地基及夯坑被水浸泡,四周设排水沟;冬季施工采取松土保湿。

2)施工阶段

(1)强夯施工步骤

①在已平整好的场地上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②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

③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④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完成一次夯击并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⑤重复步骤④,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第一个夯点的夯击。

⑥重复步骤③至⑤,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⑦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待超孔隙水压消散。

⑧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再用低能量满夯,满夯时搭接面积不小于四分之一。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或碾压达到设计要求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2)质量检验

①强夯后地基检测时间应根据孔隙水压力消散情况确定,对沙土和碎石土地基,间隔时间取1~2周,对粉土和粘性土地基取2~4周。

②检验内容包括地基的变形、强度、压力、振动和施工工艺控制等。

③检验方法宜依据土壤性质,采用室内土工试验、原位测试和物理勘探方法

等两种或以上方法检验。

④检验数量不少于3个,深度不小于设计处理深度。

3)收尾阶段

加固场地经检验合格后即可用推土机、压路机等进行夯后场地整平压实,场地标高应尽量接近或略低于设计基地标。

4.质量检验

1)检查强夯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测试数据和施工记录,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补夯和采取其它有效措施。

2)强夯施工结束后应间隔一定时间方能对地基质量进行检验。对于碎石土和砂土地基,其间隔可取1~2周;低饱和度的粉土和黏性土地基可取2~4周。

3)质量检验的方法,宜根据土性选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对于一般工程应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进行检验;对于重要工程项目应增加检验项目,也可做现场大压板载荷试验。

4)质量检验的数量,应根据场地复杂程度和建筑的重要性确定。对于简单场地上的一般建筑物,每个建筑物地基的检验点不应少于3处;对于复杂场地或重要建筑物地基应增加检验点数。检验深度应不小于设计处理的深度。

处理地基的方法有多种,如:换填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强夯法、排水固结法。而强夯法因其施工期短、费用低、效果明显、施工工艺简单等优点在实际工程施工中被广泛采用,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用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其本身具有施工工艺、设备简单,易操作和控制,工程造价低等诸多优点,是目前常用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但其本身也有它的局限性和不足点,有待于我们日后不断的改进和创新,使其更广泛的应用于我们的工程施工过程中,更好的为服务于工程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郑俊杰,刘志刚.石灰桩与深层搅拌桩联合加固杂填土[J].施工技术,1997,(9):23-24.

[2]郭红梅,马培贤.组合型复合地基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勘察科学技术,2000(4).

[3]《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规范》.JTJ017-96. 4]叶书林.地基处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郑俊杰,林永汉.复杂地质条件下粉煤灰混凝土桩与石灰桩联合设计法[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0,27(6):29-31.

强夯地基处理

1.1 强夯地基处理 1.1.1基本规定 1、强夯地基处理可根据加理、适用条件和施工工艺划分为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两种类型。 2、确定强夯地基处理方案应具备下列条件: (1)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上部结构及基础设计资料; (2)对于人工填土地基,应详细了解填土场地原地表的地形地貌、地表植被、地表水分布及填土前的地表处理、排水、清淤等情况;了解填土的岩土成分、土石比及颗粒级配等; (3)根据工程的要求和地基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强夯地基处理的目的,处理围和处理后要求达到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4)结合工程情况,了解当地强夯地基处理施工经验和施工情况,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尚应了解其它地区相似场地上同类工程的处理经验和使用情况等; (5)搜集临近建筑、地下工程和有关管线等情况; (6)掌握工程场地周围的环境情况。 3、在选择强夯地基处理方案时,应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相互作用,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选用强夯地基处理地基或加强上部结构和强夯地基处理地基相结合的方案。 4、对已确定的强夯地基处理方案,宜按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和场地复杂程度,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或试验性施工,并进行必要的测试,以检验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如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查明原因,修改设计参数或调整地基处理方案。 5、强夯地基处理可与其它地基处理方法组合形成联合地基处理方案。 6、经强夯地基处理后的地基,当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而需对本规程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零; (2)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1.0。经处理后的地基,当受力层围仍

强夯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舟山惠生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船坞坞坑回填及强夯处理工程 施工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制: 广厦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舟山惠生秀山山体爆破地基回填二期工程项目部 2010年4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施工总体安排 四、主要施工方法 五、强夯质量检验方法 六、施工总进度安排 七、现场施工组织管理网络 八、用于本工程的主要机械设备计划 九、用于本工程施工劳动力计划 十、质量保证措施 十一、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十二、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一、工程概况: 1 工程概况: 舟山惠生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船坞坞坑回填及强夯工程,位于舟山惠生海工基地一期工程的船坞处。一期工程期间,船坞已进行了大开挖,深度达12m以上。目前由于部分工程项目施工设计变更,需要对原船坞开挖部位进行石渣填筑强夯地基处理。 根据施工现成实际状况,经实地勘测,本工程施工工程量如下:强排水85514m3;石渣填筑148239m3;强夯面积27029㎡。 二、编制依据: 1、编制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建设部《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3)有关设计文件、图纸 2、编制原则: 质量优、效率高、工期快、信誉好、安全生产、创建文明工地。 ⑴工期: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工程在2010年6月30日前完成。 ⑵质量: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评为“合格”工程。 ⑶安全:实现安全事故“0”的目标,安全防护设施达到规范标准。 ⑷文明施工:积极参加文明竞赛活动,创建文明工地。 三、施工总体安排: 1、本工程地基强夯处理范围面积约1.5万平方米,根据本工程工期紧、施工难度较高,结合本工程工作内容,拟在项目部下设立二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强夯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1 施工准备 1.1 主要施工机具 1.1.1 夯锤 强夯锤锤重可取10~40t ,底面形式宜采用圆形或多边形。夯锤的材质最好为铸钢,如条件所限,则可用钢板壳内填混凝土。夯锤底面宜对称设置若干个φ250~300mm 与顶面贯通的排气孔,以利于夯锤着地时坑底空气迅速排出和起锤时减小坑底的吸力。锤底面积宜按土的性质确定,对于砂质土和碎石填土,采用底面积为2~4m 2 较为合适;对于一般第四纪粘性土建议用3~4m 2 ;对于淤泥质土建议采用4~6m 2 为宜。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可取25~40kPa ,对于细颗粒土锤底静接地压力宜取较小值。 1.1.2 起重机具 宜选用15t 以上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的起重设备。当起重机吨位不够时,亦可采取加钢支腿的方法,起重能力应大于夯锤重量的1.5倍。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可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用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1.1.3 脱钩器:要求有足够强度,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稳下落,同时挂钩方便、迅速。 1.1.4 推土机:用T3-100型,用作回填、整平夯坑。 1.1.5 检测设备:有标准贯入、静载荷试验、静力触探或轻便触探等设备以及土工常规试验仪器。 1.2 作业条件 1.2.1 应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强夯场地平面图及设计对强夯的效果要求等技术资料。 1.2.2 强夯范围内的所有地上、地下障碍物已经拆除或拆迁,对不能拆除的已采取防护措施。 1.2.3 场地已整平,并修筑了机械设备进出道路,表面松散土层已经预压。雨期施工周边已挖好排水沟,防止场地表面积水。 1.2.4 已选定检验区做强夯试验,通过试夯和测试,确定强夯施工的各项技术参数,制定强夯施工方案。 1.2.5 当强夯所产生的振动对周围邻近建(构)筑物有影响时,应在靠建(构)筑物一侧挖减振沟或采取适当加固防振措施,并设观测点。 1.2.6 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场地边线,钉木桩或点白灰标出夯点位置,并在不受强夯影响的处所,设置若干个水准基点。 2 施工工艺 2.1 工艺流程

XX工程强夯法地基处理方案

XX工程强夯法地基处理方案 1.1 工程概况 xx国际城A组团位于xx市xx工业区,用地面积61874m2,总建筑面积88387 m2,其中住宅84770.5 m2,商业3617 m2。xx国际城A组团,共22幢多层建筑与1F商业用房及场地平地区或景观地带。A组团22幢建筑物中,第A-01~A-04幢为11F的小高层,上部为异型柱框架结构,基础采用桩基础;其余为5+1F的多层与1F商业用房,上部结构采用砖混结构。地基经强夯处理后,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工程所在场地大部分区域经人工填筑,填土为厚度0.10(ZX117附近)~15.69(ZX150附近),分布于整个场地,为新近随机抛填,抛填时间1~2年左右。该部分填土地基为欠固结状态,应该进行处理。同时,A组团原地基经过处理后,按照室外设计标高要求,大部分场地还需要填土,填土厚度不等,大部分填土层厚度为5m左右,在西边靠近公路侧最大填土厚度约为10m。为了区分,我们把现在已经形成的地基称为原地基,原地基必须经过处理才能填土。把现有地基经过处理后再要填筑的地基称为填筑体地基。填筑体地基同样是需要处理的。所以A组团地基处理分二阶段进行:即原地基处理与填筑体地基处理。 现分别对原地基处理和填筑体地基处理进行分析: 1.2 原地基处理: 1.2.1 原地基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地貌单元属构造剥蚀丘陵山坡地貌,根据现场钻探揭露,原地大致西北高东南低,现场地已经人工随机堆填,地面标高最低249.92m,最高263.80m,高差约14.0m,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平台。东北侧平台地面标高在260~263m之间,西南侧平台地面标高在250~253m之间,地势平坦。 场地地层结构为:上覆第四纪全新统人工填土层、坡残积粉质粘土层,下伏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砂岩互层,由新到老分述如下: 1、素填土(Q4ml):):杂色,成分由强风化~中等风化砂质泥岩、碎岩碎块石及可塑状粘性土等组成,粒径绝大部分在5~350mm之间,最大超过500mm,,硬质含量大部分超过50%,,其中碎块石含量接近,稍湿,松散~稍密。厚度0.10(ZX117附近)~15.69m(ZX150附近),分布于整个场地,为新近随机抛填,堆填时间1~2年左右。经勘察单位分析,人工填土上部松散、下部稍密,天然重度γ可取18k N∕m3,综合内摩擦角Φ可取22~26,承载力特征值可取70~100kPa。 第 1 页共30 页

强夯地基处理检测探讨

强夯地基处理检测探讨 前言 强夯加固效果的检验是强夯工程施工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它包括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和夯后地基的质量检验。常规检测手段主要有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动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旁压试验、现场剪切试验、波速试验等。随着物探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探方法在强夯地基检测中也得到推广应用。 1 常规检测方法的适用条件 强夯加固效果的检验方法,根据不同工程其要求也不一样。《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中明确规定:强夯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强夯置换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除应采用单墩载荷试验检验外,尚应采用动力触探等有效手段查明置换墩底情况及承载力与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对饱和粉土地基允许采用单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代替单墩载荷试验。规范中所指的原位测试手段主要有: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动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旁压试验、现场剪切试验、波速试验等。检验方法不同其作用和目的也不一样。 1.1 载荷试验 载荷试验重要适用于确定强夯后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模量。 1.2 标准贯入试验 标准贯入试验适用于砂土、粉土和一般粘性土,可用于评价砂土的密实度、粉土和粘性土的强度和变形参数。还用于辅助载荷试验判断夯后地基承载力并确定有效加固深度,评价消除液化地基的效果。 1.3 静力触探试验 静力触探试验适用于粘性土、粉土、砂土及含少量碎石的土层。用以测定比贯入度、锥尖阻力、侧壁摩阻力和孔隙水压力。 1.4 动力触探试验 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强风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石、砂土、碎石土。用于确定砂土的孔隙比、碎石密实度,粉土、粘性土的状态、强度与变形参数,评价场地的均匀性和进行力学分层,检验加固和改良效果。 1.5 十字板剪切试验 十字板剪切试验适用于测定饱和软粘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和灵敏度。

强夯地基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 1.1 编制依据 1)《曹妃甸综合保税区智慧仓储物流园工程降水、地基及桩基工 程专业分包招标文件》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曹妃甸综合保 税区智慧仓储物流园工程项目经理部/2016.5.15; 2)《强夯地基处理设计及施工组织方案》; 3)《曹妃甸综合保税区智慧仓储物流园工程地基处理说明》; 4)《曹妃甸综合保税区项目一期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报告》 2016-SZ16;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7)《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 9)《建筑与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0)《河北省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13(J)/T 145-2012; 1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1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1.2编制原则 1)满足业主对工程工期、质量、投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 境保护等要求的原则; 2)服从业主、服从设计、服从监理,团结协作,一切为工程服务; 3)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做到连续均衡生产; 4)根据工程特点,结合我们公司在地基处理工程方面多年的施工 经验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提高工程施工的科技含量,降低工程成本。 1.3编制指导思想 本企业立足于: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求效益,以信誉求发展的战略目标。恪守顾客至上,维护和保证业主对工程工期、质量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最理想的需求为目标和期望。 精心组织:我公司将组织最强最精干的人员、设备投入本工程的施工,采用先进施工工艺,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工期,确保环境符合业主要求。 科学管理: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手段,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控制工序和工艺,保证施工质量。

地基处理方法-强夯法

地基处理方法-强夯法 第一节一般规定 1、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对高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等地基,当采用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或其他粗颗粒材料进行强夯置换时,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2、强夯施工前,应在施工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上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试验区数量应根据建筑场地复杂程度、建设规模及建筑类型确定。 第二节设计 1、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根据现场试夯或当地经验确定。在缺少试验资料或经验时可按下表预估。 单击夯击能(KN·m)碎石土、砂土等粉土、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等 1000 5.0~6.0 4.0~5.0 2000 6.0~7.0 5.0~6.0 3000 7.0~8.0 6.0~7.0 4000 8.0~9.0 7.0~8.0 5000 9.0~9.5 8.0~8.5 6000 9.5~10.0 >8.5~9.0 注: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从起夯面算起。 2、强夯的单位夯击能量,应根据地基土类别、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和要求处理的深度等综合考虑,并通过现场试夯确定。在一般情况下,对于粗颗粒土可取1000~3000KN·m/m2;细颗粒土可取1500~4000KN·m/m2。 3、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且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A.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当单击夯击能量较大时不大于100mm。 B. 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C. 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4、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一般情况下,可采用2~3遍,最后再以

强夯地基处理施工方案88454

ⅹⅹⅹⅹⅹⅹ有限公司 强夯地基处理工程 施工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制: 2015年12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施工总体安排 四、主要施工方法 五、强夯质量检验方法 六、施工总进度安排 七、现场施工组织管理网络 八、用于本工程的主要机械设备计划 九、用于本工程施工劳动力计划 十、质量保证措施 十一、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十二、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一、工程概况: 1 工程概况: 聊城国环污泥处置中心项目强夯地基工程,位于整个场区内。。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层杂填土杂色,稍密,湿,含砖石及粉煤灰等,土质不均,性质较差,应进行强夯处理。

二、编制依据: 1、编制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2)建设部《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3)有关设计文件、图纸 2、编制原则: 质量优、效率高、工期快、信誉好、安全生产、创建文明工地。 ⑴工期: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工程在年月日前完成。 ⑵质量: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评为“合格”工程。 ⑶安全:实现安全事故“0”的目标,安全防护设施达到规范标准。 ⑷文明施工:积极参加文明竞赛活动,创建文明工地。 三、施工总体安排: 1、本工程地基强夯处理范围面积约1.5万平方米。 2、整个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工作→场地回填、平整→测量定位放线→第一遍点夯施工→场地回填、推平→第二遍点夯施工→场地回填、推平→第三遍点夯施工→场地回填、推平→第一遍满夯施工→场地回填、推平→第二遍满夯施工→资料整理→竣工验收。 四、主要施工方法: 1、测量放线 在强夯前,根据周围临时道路上的高等控制点用全钻仪在强夯区周围加密布置一定数量的控制点,用高等控制点及加密控制点放测出工区角点坐标(用经纬仪),再在工区内按3m×3m(梅花形)夯点间距施放夯坑位置,并用小竹签或红色塑料砂袋标出。各夯点位置

强夯法在建筑工程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强夯法在建筑工程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3-06T09:58:30.53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3期作者:常中伟[导读] 而施工技术也符合建筑业的要求,可以节约施工资金和施工资源,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河北省平泉市城乡规划和管理综合执法局河北平泉 067500 摘要:强夯法施工工艺简单、操作模式,容易掌握,施工效率更高,更强的实用的优点,因此,在建筑工程地基处理中,经常使用的应用基础力量的方法可以提高三次或者更多次,所以,强夯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效果,而施工技术也符合建筑业的要求,可以节约施工资金和施工资源,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强夯法;建筑工程;地基处理;应用 一、强夯地基处理技术 经过动力密实等方式将软土当中的空隙消除掉,从而全面提升软土地基自身的强度以及承载能力,使工程的质量得到保证。由此可见,强夯地基处理技术的原理便是加固原理。强夯地基处理技术的作用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地基施加冲击波,从而使地面转换为密实的状态。这种方法与其他对于地基处理所使用的方法存在着根本上的不同,强夯地基处理技术可以对于多孔、颗粒大的饱和土地进行。相关工作人员利用强夯法进行工程软基处理时,不仅要严格遵循工艺流程,还要善于总结经验,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和质量控制意识。进而提高工程软基处理效果和工程建设质量。其次,强夯地基处理技术应用的范围较广,例如建筑、公路、仓库及跑道等碎砂石土较多的地基。强夯地基处理技术拥有着经济适用等特点,但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强夯地基处理技术的施工工艺 在工程的地基建设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塌方问题,必然会使地基土受到扰动,进而影响到地基的整体承载力,不仅会对自身的工程建设造成危害,同时还会影响周围建筑物的安全,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特别是在基坑开挖深度较深并穿过不同的土层时,施工方如果不去根据不同土层的工程特性(地基土的内摩擦角、黏聚力、湿度、重度等)来确定地基基坑的边坡开挖坡度和支护方法,就会使边坡顶部受到堆载或外力的振动产生变形,由此引发塌方问题。或者是因为工程施工方在开挖土方时施工不当,在应该作支护的时候没有去做应有的保护,也会造成塌方。如果相关施工人员没有按照施工工艺的规定进行施工,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问题与麻烦。强夯地基处理技术主要包扩对于施工机械设备的挑选、施工之前相关工作人员的准备工作及施工过程当中的具体步骤等。对于施工机械设备的挑选,最好使用拥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等专用机械设备,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提高地基处理工作的效率与水平,在施工前期的工作准备很重要,如对于施工场地内的积水进行及时处理,做好预备工作才能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三、强夯法在建筑工程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1、工程内容介绍 某建筑施工基地原址是水塘,地势倾斜,在对其进行挖高填低处理后,地势基本处于平坦。但在建筑施工地的周围形成了大范围的填土,且建筑稳固性难以得到保障,故采用强夯法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以确保建筑工程稳定性与安全性符合当前社会对建筑物的基本要求。 2、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 建筑工程地基夯实需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后续施工作业在把控范围内,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标准。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地形地质勘查、重型机器设备等的准备、夯实工艺的确定等。 首先,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地形进行勘查,预测其未来发展状态。其次,根据勘查结果合理选择强夯机、起重机及其他大型施工设备。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根据强夯工艺来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在进行施工时,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开展活动,进而从根本上确保夯实牢固。施工现场的勘查是前期准备工作的重点,勘探人员要利用专业的设备进行钻探,并进行原位测试,组织土木试验,分析施工现场的填土面积、成分、地下水位和未来地质的变化等。经过勘查发现,该建筑工程的回填区水分含量较高,且由于原址为水塘,因此土层较为湿润。该区域土壤的主要成分为粉土、粉质黏土、粗砂,且包括大量砂砾与少量卵石。根据勘查结果,继续开展试夯工作。试夯能为强夯工作奠定基础。根据勘探人员对地质的考察结果,对回填区域进行试验作业,进而获取实际的夯实距离及锤重等信息。本次试验场地为回填区南北两侧,设计填土的厚度为9m。准备强夯设备,将其击能设计在3000kN/m2。试验时间为30d。试验后,根据国家规定的有关条款对地基进行检测,检验强夯效果。本次试验的沉量为2m,有效加固深度5m,夯击次数7~8击,夯距5m。在相同面积进行第二次试验,结束后与第一次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5.5m以内土层结构基本达到要求,由此可以判断有效加固深度为5.3~5.9m,但底部仍旧有2.4~3m的土层结构未能达到标准。在两次试验结束后,最终确定对厚度大于4m的土层应分成两步进行夯实工作。 3、实际夯实工作 通过试夯得出:土层若大于4m,将得不到有效的夯实处理。因此,对于大于4m的土层,需要进行两次夯实处理,但两次强夯击能值应控制合理范围内,这样才能满足回填土的实际需求。本工程第一次夯击能为4000kN/m2,第二次夯击能为1500kN/m2。两次夯距均设定为5m。在正式开展强夯工作后,每一次的夯实都应按照施工方案严格进行。通常,会将两次的夯击点穿插进行,以确保夯击时所传递的能效均衡。在整个夯击工作进行中,都应以降低夯锤质量、缩短落锤距离的方式,尽可能发挥夯击的有效性,提升土层结构的稳固性。 由于回填土层的水分含量较高,在夯击时又常遇到降雨天气,场区内出现大量积水。因此,为疏通排水,在场区内设置了30m×30m的集水井,并利用钢筋笼包过滤网,填满碎石,利用水泵抽水,通过消防水带将水引向周围水沟。 四、施工注意事项 强夯法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将夯实的遍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增强夯实的有效性。通常,应根据施工场地的土壤性质、土层特点、土壤质地等确定夯实遍数。将夯实遍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通常为2~3次,最后一次以低能满夯的方式进行。同时,夯实遍数的确定与回填土层的结构存在关联,土层不同,夯实次数也存在相应变化。若回填区域的土层结构为粗颗粒土,渗透性较强,则应适当减少夯实次数。若回填区域的土层中细颗粒较多,渗透性差,则应适当增加夯实次数。

强夯及强夯置换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大连普湾新区三十里堡临港工业区2013年市政道路及管网工程(一期)三标段 路基强夯及强夯置换工程施工方案 审核: 编制: 大连三川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3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3 二、编制依据 3 三、施工部署 3 四、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6 五、施工工艺 6 六、质量保证措施 13 七、安全保证措施 15 八、文明施工 17

一、工程概况: 大连普湾新区市政道路及管网工程六号路(南4号路-南10号路)道路工程,K1+314.097~K1+960、K2+060~K2+130.543段场地表层为近期回填土,回填厚度介于4~5m,松散,主要由粉质土混砾构成,欠固结,为较差地基土,设计要求采用强夯处理。K0+956.302~K1+048.227 段地表层为近期回填土,回填土厚度介于1~2.5m,松散,主要由粉质粘土混砾石构成,欠固结,为较差地基土,由于覆盖层较薄,设计要求采用强夯置换处理。 本工程施工工程量如下:强夯处理长度715m,面积44625㎡(夯击能 2000KN·m),强夯超填土方量31238m3;强夯面积44625㎡。强夯置换处理长度92m,面积5608㎡,满夯面积5608㎡(夯击能1000KN·m)。 二、编制依据 1、编制依据: (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3)有关设计文件、图纸。 (4)施工合同; 三、施工部署 1、项目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项目部管理人员职责分工情况如下: 项目经理:负责项目部的全面管理工作 项目副经理:配合项目经理的具体管理工作技术负责人:负责项目部的技术管理工作施工员:负责施工现场的施工管理工作 质检员:负责项目部的质检管理工作 安全员:负责项目部的安全管理工作 材料员:负责项目部的材料管理工作 项目组织机构图 项目经理 隋斌

探究强夯法地基处理的设计及其检测

探究强夯法地基处理的设计及其检测 发表时间:2015-12-21T10:38:39.3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5期供稿作者:周文江[导读] 广东省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站广州本文将对强夯法地基处理设计、检测进行详细的介绍,并对各种土地夯实后的检测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依此确定建筑规模及建筑类型。周文江 广东省有色金属工业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站广州 510000 摘要:强夯法是指为了提高地基的承载力,使用重锤从一定高度下落夯击土层使地基迅速固结的方法。同时也成为动力固结法。所采用的起吊设备一般为10~25吨的重锤。在10~25米的高空十重锤自由下落,依靠其强大的冲击波作用将土层夯实。本文将对强夯法地基处理设计、检测进行详细的介绍,并对各种土地夯实后的检测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依此确定建筑规模及建筑类型。 关键词:地基处理;强夯法;检测;设计 1.引言 目前,强夯法地基处理的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强夯置换法设计,二是强夯法设计。而对这两种方法的使用则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强夯法依靠强大的冲击和振动能量使得地基土层中出现很大的冲击波和的动应力,从根本上提高了土层的强韧度、并充分降低其压缩性、达到了改善土层的振动液化条件、以及消除湿陷性土层的湿陷性等不足。从而提高土层的均匀强度。多次实践施工证明,强夯法地基处理不仅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泥土、饱和度较低的粉土以及粘性土、湿陷性黄土。还适合杂填土以及素填土等土层类型的地基。在施工的过程中也要根据土层类型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法。对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等地基,一般采用将石块、碎石、较大颗粒物等杂物填回夯坑的方法进行设计。在将这些物体进行强夯置换的时候,应从多方面测试其可行性。确保地基稳定以及工程的质量高度。在对地基进行强夯施工之前。应在施工现场或附近具有代表性的场地上选取几个试验地,并检测其地质的复杂程度。并确定建筑类型以及建筑规模。 2.强夯设计 2.1夯实强度及频率 在强夯的单位夯击能量时,应充分的根据地基土层类型、地质结构类型以及土层荷载大小和要求处理的深度等众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通过现场的具体情况而定。在对地基进行强夯法施工时,夯点的夯击次数,应该按照现场试夯所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与此同时还应满足以下条件:首先,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应不大于60mm。其次,单击夯击能量最大不超过100mm。最后,应注意在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并且不能因夯坑过深而影响起锤。在夯击时夯击次数应根据地基土层的性质确定,一般来说,夯击次数可为2~4遍,并且在最后时刻往往再以低能量普夯2遍,其目的是对松动的表层土进行夯实。一般情况下对于渗透性比较弱的粒土,必要时夯击次数可酌情增加。应该注意的是在两遍的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间隔时间则决定于土层中水分蒸发的程度、土层间隙。当缺少实际参考资料时,还可依照土层的渗透性确定。按照测试结果,对于渗透性较差的粘性土地基的间隔时间应控制在2~4周内,而对于渗透性较好的地基土可进行持续性夯击。 2.2夯点的确定 在夯击过程中对于夯击点位置的确定要根据建筑结构类型确定,并采用等边三角形、正方形进行布置。在此过程中,第二次夯击点的间距可取与第一次相同,也可适当减小。在处理深度较大或者夯实能量较大的工程时,第一遍的夯实点间距应适当增大。强夯处理的范围也应大于建筑物本身的基础范围。各个位置超出基础处缘的长度应设计为深度的一半以上。并不应小于3m。再根据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的基础之上设计出强夯测试方案,并现场进行强度测试。确保其可用。还应根据不同地质条件的土层,等待夯结束几周后,再次对试夯场地进行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与夯前测试数据进行详细对比,测试强夯效果,并作出相应记录,从而确定工程将要采用的各项强夯参数。 2.3地层土含水量 根据相关的现行规定,当出现施工现场地表层土软弱或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或夯坑底积水影响施工正常运作时,须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具体做法便是使用人力将坑内的积水排除,或者铺填一定厚度的松散性材料,从而使得地下水位低于坑底面以下2m。避免影响施工。另一方面,地基土层含水量对强夯的影响及其很大,尤其是在雨季工期紧的情况下表现的尤为明显。充分体现在强夯夯击次数增多,夯坑加深,收锤困难,甚至施工效率低之上。在这种情况下强夯效果特别差,将大大的影响施工的质量,延长工期,造成工程造价的增加。甚至经过检测夯后地层比夯前还要差。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采用人工排水的方法,通过开挖积水坑或积水井的方法将积水排干,再进行强夯施工。从而提高强夯效率。通过这种排水的方法,强夯加固效果和效率明显得到改善。 2.4强夯置换设计法 强夯置换处理范围以及试夯方案的确定一般步骤与普通强夯法无异。但在现场施工时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在夯后检测项目中普通强夯法主要侧重于现场载荷试验,目的是检测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模量外。应采用超重型或重型动力触探的方法进行夯实。但强夯置换法的侧重点主要在于检查置换墩着底情况以及承载力与密度随深度的变化情况。在这种夯实设计中,地质雷达也可以用来检测置换墩的深度、直径等参数。甚至在条件许可时可在现场进行开挖,并在视觉上对置换墩着底情况以及置换墩形状、尺寸等进行相应的检查。在检查无误的情况下应在墩顶铺设一层厚度不小于60cm的压实垫层,确保其稳定性与安全性,垫层材料最好与墩体相同粒。而在对软弱粘性土地基的夯实时应只考虑墩体强韧度,忽略墩间土的作用大大的增加其承载力特征值。并通过现场单墩平板荷载试验进行检测。 3.强夯施工 在对地基进行强夯时,重锤一般情况下可取100~200kN。重锤底面设计形式可采用圆形或矩形。锤底面积适当增大,并按土的性质进行区分,锤底静压力值一般设定为20~40kPa,在施工过程中对于细颗粒土锤底静压力一般取小值。对锤底设计时底面应该对称设若干个排气孔,孔径适宜设计为200~300mm。另一方面强夯施工还应采用带自动脱钩装置的起重机甚至其它专用设备。保证重锤的自由下落和起降,在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宜在起重机臂杆末尾设置辅助力架,利用杠杆的原理节省能量。在起降过程中还要采取其它安全措施,放置在起飞过程中重锤跌落或者落锤时机架倾覆。避免造成人员的伤亡。在雨天施工时一般会遇到水位较高的情况。应对场地积水应及时排除。确保施工正常进行。

地基处理----强夯法

地基处理----强夯法 强夯法又名动力固节法或动力压实法.这种方法是反复将很重的锤(一般为10~40T)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落距一般为10~40米)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从而提高地基的强度并降低其压缩性。 强夯法处理地基是60年代末由法国Menard技术公司首先创用的。开始时仅用于处理砂土和碎石地基,后来由于施工方法的改进和排水条件的改善,逐步推广应用到细粒土基地。强夯法由于具有加固效果显著、适用土类广、设备简单、施工方便、节省劳力、施工期短、节约材料、施工文明和施工费用低等优点,很快就传播到世界各地。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它不仅能提高地基土的强度、降低其压缩性、还能改善其抗振动液化的能力和消除土的湿陷性,所有还常用于处理可液化砂土地基和湿陷性黄土地基等。 强夯法虽然适用土类很广,但对于饱和度较高的粘土性,用一般强夯处理效果不明显。针对这类情况,国内相继进行了大量试验,采取强排水加强夯和置换强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在南方己广泛使用。(强排水加强夯首先就是在小范围(约1万M2)内采用高真空泵排地下水,减少土壤中的水量,然后用强夯加固土体。) 二、原理及加固机理 (一)强夯原理 1﹑强夯法处理地基是利用夯锤自由落下的冲击波使地基密实。这种由

冲击引起的振动在土中是以波的形式向地下传播的。 2﹑强夯理论认为:压缩波大部分通过液相运动,使孔隙水压力增大,同时使土粒错位,土体骨架解体,而随后到的剪切波使土颗粒处于更密实的状态。 (二)加固机理 1﹑填石层强夯:用冲击型动力荷载,使填石﹑填渣等粉碎,填石层中的孔隙体积减少,石层变得更为密实,从而提高其强度。检验指标主要是密度和变形模量。(如禄口机场强夯﹑连云港Grs区强夯等) 2﹑填土强夯:用冲击型动力荷载,使土体中的孔隙体积减少,土体变得密实,从而提高其强度。检测指标主要是强度和变形模量。(如熊猫新港区强夯﹑江宁天正基地强夯等) 3﹑粉土﹑砂土面强夯:用冲击型动力荷载,使土体中的孔隙体积减少,土体变得密实,从而提高其强度。检测指标主要是强度和变形模量,抗液化性等。(如宿迁电厂强夯﹑龙潭物流强夯等) 4﹑非饱和强夯: 用冲击型动力荷载,使土体中的孔隙体积减少,土体变得密实,从而提高其强度。检测指标主要是强度和变形模量,湿限性等。(如黄土区强夯﹑华新挖方区强夯等) 以上四种均可理解为一种机理,即土体是由固相﹑液相和气相三部分组成。在压缩波能量的作用下,土颗粒相互靠拢,因为气相的压缩性比固相和液相的压缩性大得多,所以气体部分首先被排出,颗粒进行重新排列,由天然的紊乱状态进入稳定状态,孔隙大为减少,当然,在波动能量作用下,土颗粒和期间的液体也受力而可能变形。也就是说,非饱和土的

地基强夯法处理应注意的事项

地基强夯法处理应注意的事项 王乐 由于我国建设工程发展速度很块,这几年由于土地资源紧张,海边回填土或者山坡、山谷回填土造地的工程情况很多,为了不浪费、节约或者充分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建设、设计单位大多采用地基处理的方法利用起土方回填的空地,强夯法广泛应用于多低层建筑、油罐基础、工业园区、设备基础、码头场地等,而且地基强夯处理比其它深基础处理、其它地基处理方法经济实惠,可在工程中广泛采用。一般要求地基处理后地基承载力在160kpa~200kpa之间的地基承载力要求,结合相关规范与以往施工经验,浅谈下地基处理强夯工程应注意或者注意控制的事项。 1、强夯前场地土层需稳定、固结: 适用的强夯法回填土场地需先进行自然堆载预压,自然预压堆载时间,堆载时间要让土层稳定,处于淤泥质土、淤泥和冲填土等饱和粘性土等要设塑料排水带砂井等排水竖井,总之在进行强夯或者强夯置换前要使场地的土层达到自然固结或者预压固结。

2、适用范围: 强夯法适用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和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强夯置换法可适用高度饱和的粉土与软塑~流塑的粘性土等对地基变形控制不严格的工程。 3、试夯确定地基承载力、参数、场地高程: 地基强夯处理施工前,应根据施工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试夯后记录试验参数,夯点的累击次数,累计沉降量,最后两击平均沉降量应满足设计要求,强夯结束后一周至数周,要进行地基承载力检测,以判定强夯设计、施工方案是否满足设计承载力要求,试夯后也可确定累计沉降量,可以预估试夯后场地的水平高程、场地是否需要补土或者削土。 4、大面积施工前场地条件: 施工前场地要进行平整,场地表面如果有巨大的孤石要先清除,曾遇到一个工程,强夯场地表面有很多花岗岩巨石,工程技术人员都比较头痛,最后决定试夯后清除表面孤石并整平场地;试夯后确定是否需要补土或者削土,使整个场地强夯后的地面高程能达到设计要求,以免强夯后地面标高偏高或者偏低,偏高则需削土,偏低则需回填土或再做地基处理,两者皆造成建设成本增加和施工工期的延长。 5、场地地表下是否有地下水: 如果强夯场地地表下有地下水,强夯过程需要有排放地下水的措施,如挖集水坑、排水沟等进行抽水排水;如果没有排除地表下的地下水,强夯过程,土体中的空隙水将无法被挤压排出、土体的空隙率将很高、密实度差,场地经强夯后无法达到设计要求。 6、排查场地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情况,是否设置隔震沟: 由于强夯对地面的挤压作用比较大,所以必须排查强夯区域场地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市政设施情况,以面强夯破坏现有建筑物基础、地下管线和市政设施,如果有上述构筑物等,则应设置隔震沟,由于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没有涉及强夯隔震沟如何设置的内容,我们依据

强夯法在可液化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强夯法在可液化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的工程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高速公路路基填筑普遍较高,地基须承担着车辆荷载和比一段公里大得多填土荷载的双重压力,所以高速公路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不能不引起公路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对可液化地基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来降低可液化程度,提高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尤为必要。目前处理可液化地基的方法主要有强夯振冲碎石桩、砂桩等,且主要在工业和民用建筑方面应用较多。 焦郑高速公路结合本工程地质情况,对一些可液化地基采用强夯法进行处理,效果明显,达到了预期目的,为强夯法处理高速公路可液化地基积累了经验。 地质概况 焦作至郑州高速公路是河南省规划的“米”字形干线公路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所在地主要处于黄河、沁河冲击平原内,地貌单元少,形态简单,地形特征为西北高东南低,沿线地下水丰富,最高地下水位埋深0.5m。经地质勘探,从地层土体、地下水及不良地质和隐伏活动性断裂分布等几个方面综合分析,把全线分成四段三种不同地质条件段落。根据《河南省地震分区图》的划分,本工程处于地震基本烈度7°区,在7°基本烈度下,它们将发生大范围的液化现象。在地震的诱导下,会发生喷砂、冒水现象,导致路基的塌陷和滑坡,严重影响路基的稳定性。为此,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中对重点工程的抗震要求,对该路段除对受地形影响地段而采取碎石桩处理外,其它路段均采取较为经济、实用的强夯法进行处理。 强夯试验 强夯试验的目的是通过小区试验,对试夯效果进行综合分析比较,选择适合该工程地质条件的强夯施工参数。焦郑高速公路工程设计要求强夯处理深度6~8m,处理深度内地基具有抵抗8度地震液化的能力,处理后的液化指数不大于5。为此,并结合沿线地质变化复杂的特点,我们设置了7共七个试验区,如表1。 1、单点夯能根据梅那强夯公式并结合设计处理深度、施工机械及特殊因素,单击夯能采用1500KN·m、2000 KN·m、2190 KN·m和2560 KN·m四种,满夯采用750KN·m和1050 KN·m。 2、夯点布置夯点布置采用正方形、梅花形和正三角形三种形式。夯点间距从3.53m 到 4.5m不等。各夯区外侧边缘以夯锤外缘和夯区外缘平齐为准,夯区外侧夯点间距可作小范围调整。满夯时相邻夯点彼此搭接1/4。 3、单点夯击数及夯击遍数根据单点最后三击夯坑下沉量处在5~10cm范围内的方法拟定单点夯击数8 击和9击。夯击遍数选择2遍主夯,最后一遍满夯。 4、施工试验试验设备主要采用20T或32T电动履带起重机,并配有卷扬和龙门支架,夯锤为15T重的铸铁锤,锤底直径2.5m,脱锤器为拉索牵引脱锤式。施工时从路基两侧边

(完整版)强夯地基处理工程施工方案

强夯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根据现场实际查看,该工程全部为风化石,挖高填低而成,采用强夯地基处理法进行施工,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不小于180Kpa,以满足设计要求。 二、编制依据 1、本工程招标文件 2、本工程地基处理设计说明 3、本工程强夯夯点布置图 4、本工程勘察报告 5、建筑地基处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002) 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7、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300-2001) 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验统一标准(GB50300-2001) 9、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1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三、施工准备 (一)技术准备

1、召集公司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对有关技术问题在图纸会审时加以确定,从而选定施工方案。 2、根据相邻及相近地区的施工技术资料、制定出相应的施工措施,并有针对性的对技术难点进行咨询和研究。 在工程开工前,根据业主提供的平面坐标及水准点,在场 区建立一个平面坐标测量控制网,并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的要求,采取直角坐标法放线。复核前期施工轴线 位置。严格按照工程测量规范要求,施工过程遵循“从整体到局 部,先控制后碎步”的原则,对整个工程进行控制。 本工程测量放线需配备经纬仪(J2)2台, DS3水准仪1 台,100米钢卷尺二把(其中一把为标准尺)。安排测量工程师2 人进行测量工作。 (二)施工技术参数的确定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做好“三通一平”工作,了解并清理现场地下及地上和空中障碍物,确保工程的顺利施工。 平面轴线控制 1、根据业主给定的水准控制点建立平面轴线控制网, 并定出引标(醒目、坚固),施工轴线控制网应作闭合复测, 测距精度应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测角精度不低于20"。 2、±0.000以上平面采用“内控法”控制,将基准面选 在±0.000地面上控制点组成控制网,经测角、量距、校核 后使用。

强夯地基处理教学教材

强夯地基处理

1.1 强夯地基处理 1.1.1基本规定 1、强夯地基处理可根据加固原理、适用条件和施工工艺划分为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两种类型。 2、确定强夯地基处理方案应具备下列条件: (1)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上部结构及基础设计资料; (2)对于人工填土地基,应详细了解填土场地原地表的地形地貌、地表植被、地表水分布及填土前的地表处理、排水、清淤等情况;了解填土的岩土成分、土石比及颗粒级配等; (3)根据工程的要求和地基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强夯地基处理的目的,处理范围和处理后要求达到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4)结合工程情况,了解当地强夯地基处理施工经验和施工情况,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尚应了解其它地区相似场地上同类工程的处理经验和使用情况等; (5)搜集临近建筑、地下工程和有关管线等情况; (6)掌握工程场地周围的环境情况。 3、在选择强夯地基处理方案时,应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相互作用,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选用强夯地基处理地基或加强上部结构和强夯地基处理地基相结合的方案。 4、对已确定的强夯地基处理方案,宜按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和场地复杂程度,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或试验性施工,并进行必要的测试,以检验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如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查明原因,修改设计参数或调整地基处理方案。 5、强夯地基处理可与其它地基处理方法组合形成联合地基处理方案。 6、经强夯地基处理后的地基,当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而需对本规程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零;

(2)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1.0。经处理后的地基,当受力层范围内仍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尚应验算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 7、按地基变形设计或应作变形验算且需进行地基处理的工程,应对处理后的地基进行变形验算。 8、受较大水平荷载或位于斜坡上的工程,当建造在处理后的地基上时,应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 9、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或专门机构负责工程监理,施工结束后必须按本规程规定或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施工质量检验和验收。 10、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11、对需进行地基变形计算的工程,经强夯地基处理后应进行地基沉降观测,并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1.1.2设计 1.1. 2.1 一般规定 1、采用强夯法处理的地基,应进行强夯试验;采用强夯置换法处理的地基,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确定合适的强夯设计参数和施工参数。 2、强夯试验应达到以下要求: (1)确定地基有效加固深度,确定处理后地基土的强度、承载力和变形指标; (2)确定合适的夯击能、夯锤尺寸和落距等施工参数; (3)校核强夯后场地的沉降量或抬升量,为确定起夯面标高提供依据; (4)确定夯点间距、夯击次数、夯击遍数、最后两击夯沉量和间隔时间等设计参数; (5)确定强夯施工停夯标准等施工质量控制指标; (6)了解强夯施工振动、侧向挤压等对周边环境和工程的影响,确定与周边工程的安全施工最小距离。 3、试验区数量应根据场地复杂程度、工程规模、工程类型及施工工艺等确定,强夯试验面积不应小于20m×20m。根据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提出强夯试验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