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构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地质与大地构造》课程读书报告

广西大地构造特点及构造演化过程

摘要:广西绝大部分地区在晚三叠世以前经历了海水覆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其中晚古生代到中三叠世也有相对隆起和相对凹陷的区域,隆起区有的长期露出水面为剥蚀区,凹陷区则接受沉积。根据地质构造发展演化过程及区域构造特点的不同。广西归属1一8级大地构造单元,属欧亚板块(l级)、华南陆壳板段(2级)、中新生代南华褶皱系(中新生代南华造山带二双向陆上造山带,(3级)的一部分。南华皱系广西部分可分成3个4级大地构造单元,广西基本大地构造单元,云开大陆边缘弧褶皱带、桂东北弧后陆内褶皱一冲断带和右江弧后盆地褶皱带。

关键词:广西构造特点演化过程

1.广西大地构造特点

广西位于环太平洋构造域与特提斯一喜马拉雅构造域的交接复合部位,长期受到欧亚大陆板块与西太平洋板块及印度板块相互作用的影响,并控制区内地壳构造的演化。其大地构造性质属地洼区,隶属于东南地洼区的西南隅。广西中新生代陆相盆地是承袭基底印支期构造格架发育,由于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的特殊性,显然与相邻诸省的盆地格局不尽相同。桂东地区是华夏构造系延展的地域,这里无论是古生代、中新生代的区域大断裂带、褶皱带、岩浆带和混合岩化带均作NE向展布特别是由侏罗系、白噩系和第三系构成的十万大山盆地,具有这一方向的特色。桂西是右江构造系露布地区,那里由上古生界和下、中三迭统所构成的褶皱带、大断裂带,以及由第三系组成,主要沿右江流域发育的百色盆地,是这NW向构造的代表。另外,桂中南宁等“V”型盆地的出露,是上述两个方向相交切复合的过渡地带。广西中新生代盆地大小不一,沉积特征各不相同,主要受断裂构造活动控制明显。其类型在构造组合上有双断式的断陷盆地、单断式的断拗盆地和阶梯式的断阶盆地;在形态上分直线状盆地、折线状盆地和交线状盆地;在与基底的关系上又可分继承盆地、上迭盆地和新生盆地等等。结合板块构造理论,该区盆地的形成、发展及其衰亡,均与东侧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和印度板块向亚欧板块碰撞的联合作用在“板内”施加的影响密切相关。在我国地质界,华南通常是指扬子地台及其南东广大区域,晚三叠世以来,主要受控于中新生代北西太平洋构造域,与库拉一太平洋板块相关联,表现出2个不同发展时期:(l)晚三叠世至中始新世(以丹霞群与罗佛寨群之间不整合所限定的上时限),为东南大陆边缘弧发育时期,形成了华南地史无前例的、宽阔的、强烈的构造岩浆岩带,形成了众多内生多金属矿产。这一构造岩浆岩带,向北东延伸至俄罗斯远东地区,长达6000km.(2)晚始新世以来,北西太平洋形成现时世界上最壮观的海沟一岛弧一边缘盆地系。列·华南大陆与东南大陆边缘弧和北西太平洋海沟一岛弧一边缘盆地系列演化史相关联,在陆上无海浸的大地构造环境下,发生多次造山运动,累积叠加,导致江南地台盖层和上覆盆地层同步-类同步褶皱,属于南华造山带的构成部分。华南的南西部,居于两构造域过渡部位,明显受控于中新生代特提斯构造域。广西恰恰处于过渡部位,使之具有两构造域的大地构造特点。

2广西大地演化过程

2.1元古代一志留纪裂陷阶段—扬子裂陷阶段

‘裂陷盆地发育为主要演化特征,先后形成3世代裂陷盆地。

四堡裂陷盆地早中元古代(四堡期),桂东北出现走向近东西的四堡陆内裂陷盆地,一度局部发展成陆间小洋盆和局部沟一弧系,以四堡群复理石建造一火山岩建造和非典型俯冲杂岩为代表。经四堡造山运动形成近东西向四堡造山带。

雪峰裂陷盆地晚元古代早期(雪峰期),桂东北再度出现陆内裂陷盆地,走向北东,局部呈现洋壳和形成沟一弧系,以丹洲群复理石建造一细碧角斑岩建造和非典型俯冲杂岩为代表,以雪峰造陆运动而告终

华南裂陷盆地震旦一志留纪(广西期),华南东部(江南隆起及其以东)发育了华南大陆五缘弧后(亦称弧背)大陆裂陷盆地,陆缘盆地,形成具有地台型地壳的陆表海。大陆边缘弧位于现今闽粤平潭一南澳一带。广西大地构造发展史已知最强烈的造山运动,广西造山运动,造就了雪峰构造层一广西构造层同步褶皱,广西褶皱,华南造山带。

低级单元划分时常考虑基底差异,特别是广西褶皱基底参照较多,需要略微提及。广西期陆缘弧后裂陷盆地存在分异,大抵平行盆地走向的隆起与拗陷相间。隆起部位称盆隆,沉积层较薄。裂陷盆地主要隆起通常近盆中,称盆中隆。较深拗陷部分称槽谷,沉积厚度大。广西部分可区分出3个单元(l)大明山一海洋山槽谷。大致位于田东一平果一宾阳一象州一江永(湘)以北,震旦一奥陶系发育较齐全,绝大部分缺失志留系,最大累积厚Fig.度5500一12ooom,局部存在隆起,称槽隆,如永福槽隆,缺失奥陶系。(2)西大明山畔大瑶山盆中隆。分布于大明山一海洋山槽谷以南.横县一平南一梧州以北,仅发育了震旦一寒武系,缺失奥陶一志留系。(3)云开火山槽谷。震旦一志留系发育齐全,累积厚度达2万余米。

2.2泥盗己一-中三叠世地台阶段—江南地台阶段

泥盆纪至中三叠世,华南广泛发育了地台盖层。在一定地史时期,局部表现出较强的活动性,形成与地台阶段平行交错发展的局部阶段。

钦州裂陷盆地陆缘弧后盆地在钦州一玉林一带局部保留裂陷盆地的大地构造环境至早二叠世末,经钦州造山运动形成钦州褶皱。

右江裂陷盆地早中三叠世(右江期),右江及邻区处于陆缘弧后裂陷盆地发育时期,形成巨厚复理石建造一火山岩建造。右江盆地构造层与地台盖层同步褶皱完成于中白奎统新隆组沉积之后。

2.3晚三叠世以来大陆边缘舌动带阶段—南华双向陆上造山阶段

中晚三叠世之交的“印支运动”是一次造陆运动〔”,奠定了华南及邻区中新生代大地构造演化新格局,结束了地台的大地构造环境,大陆边缘活动带发展阶段开始了。晚三叠世以来,中国南方(华南一东南亚古板块的中国部分)的南西和南东两部分分别居于中新生代特提斯构造域和中新生代北西太平洋构造域控制之下。构造域系指特定板间或板内不同部分相互作用、或特定壳慢间相互作用所影响到的区域。中国南方大抵同时两个方向上接受大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处于陆上无海浸的大地构造环境下,地台盖层和上覆中新生代盆地层经历了多次继承性褶皱运动形成双向陆上造山带(南华造山带)。广西构造层(“加里东”构造层)卷人南华褶皱,再度发生变形〔3〕。南华造山带不属于“印支褶皱”,褶皱时代较晚,在特提斯构造域是晚始新世以来形成的优选构造线呈北北西一北西一北西西向褶皱带;在北西太平洋构造域,是晚侏罗世以来形成的以北东向为主的褶皱带〔”。值得再度强调:南华造山带具有两大特点:即双向造山带和陆上造山带,亦称“干造山带”。

岩石建造一构造地质体,主要居于陆上无海浸的大地构造环境下,发生褶皱变形和岩浆侵入、喷发形成的造山带,本文称之谓陆上造山带.早在1922年,Argand就提出“干褶皱(Plissement,么,ec)形成造山带的概念〔‘,,即陆上造山带。陆上造山带与海浸复理石(地槽环境)造山带在大地构造环境、性质、特点等方面都是不同的。前者是历代构造层在陆上无海浸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