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在农业中的效应

施肥在农业中的效应
施肥在农业中的效应

第四节施肥在农业中的效应

一、施肥对作物的效应

据统计,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初的30年间,粮食增产中有60%是来自化肥。一般认为,化肥对粮食总产的贡献为30%~40%,而对粮食增产的贡献为50%~60%。

肥料的增产效果主要取决于土壤、作物和肥料本身。肥料的肥效与土壤肥力水平有关,一般来说,土壤养分水平是决定肥效大小的基本因素,在肥沃土壤上肥效较小,越是贫瘠的土壤,肥效越大。作物类型甚至品种不同对肥料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例如,豆科作物对氮肥的需要量和增产效果较其他作物都明显小,这是因为其本身可通过根瘤生物固氮获得一部分氮素,从而减少了对肥料氮的需要;不同作物对磷肥的反应也明显不同,在同一土壤施用磷肥,有的作物可明显增产,有得作物增产较小或完全无增产效应,这与作物种类以及土壤含磷水平有关;另外,肥料种类、类型、用量和施用方法等出是影响肥效的因素,因此,即使同一肥料品种在不同条件下的增产作用也可能不同。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平的品质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虽然农产品的品质首先取决于作物本身的遗传特性,但遗传决定的是作物特有的基本品质,而外在环境则可以影响和调节某种遗品质传潜力的现实程度,因而作物产品品质也受到外界环境的因素的影响。外界环境主要包括养分供给、土壤性质、气候环境和管理措施等。其中,养分平衡供应对作物品质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养分供应不足或不平

衡则容易导致作物产生各种生理性病害、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发育,从而降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生产中作物品质下降或不良可能是由于简单的养分供应过量或不足引发的,也可是由于各种养分供应不均衡引起的。因此,施肥是提高农产品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施肥可供应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养分或补充作物所缺乏的养分,以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尤其是各种中、微量元素的合理施用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更是明显,如增施中微量元素可提高面粉烘烤品质、果实含糖量、蔬菜Vc含量、农产品风味等。随着人们对农产品安全与品质的关注,作物中、微量营养的调控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施肥对土壤及环境的效应

由于生产中每季作物的肥料施用量往往都是超过该季作物正常生长所需养分的实际要量,因此每年每季投入农田中的肥料,在当季作物收获后,都有相当数量残留于土壤中供下季作物利用,此即为肥料后效。也就是说,肥料不仅对当季作物具有增产作用,而且还对下季作物具有营养功效。所以,连续多年的合理施肥,肥料后效将叠加,土壤养分含量增加,促进作物单产量提高。生产实践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施肥量,可提高作物产量而从较小面积的耕地上收获更多的农产品,若降低施肥量,则必须以较大面积的耕地才能收获相同数量的农产品,因此通过增加肥料的投入量提高单产,可以相对地增加耕地面积。但是,当季剩余的肥料养分残留于土壤中除了供下季作物利用外,可能会引起土壤盐分积累、板结,也肯能随水流失于地下(或

地表)水体中或形成气体挥发而损失,并造成环境污染,因此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增加,给人们化学肥料带来产量和品质提高的同时,也逐渐显现出由于化学肥料的过量投入而带来日益严重的土壤环境问题。

许多报道都表明,过量的氮、磷特别是氮素,向水体和大气中迁移,对水体和大气环境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和危害。地表水和地下水,特别是地下水硝酸盐浓度的增加都与农田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有关,这将直接影响饮用水的质量而危害人体健康。据研究统计,氮、磷盐过量地向水体迁移是水体富营养化最根本的原因,水体一旦发生富营养化,藻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就会异常繁殖,导致水体透明度降低、阳光射入强度降低、溶解氧减少,大量的水生生物死亡,从而使水生生态系统和水功能受到严重阻碍和破坏,直接影响工业供水和人畜饮水质量,给人类健康和水产养殖带来威胁。而氮、磷来源主要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径流、水产养殖投入的饵料以及干湿沉降物等,其中,通过农田径流向水体输入的氮、磷占有比较高的负荷比例,不容忽视。而且随着农业的发展,投入到农田的氮、磷肥料将进一步增加,从农田迁移入水体的数量也将随之增长。

据研究,人体摄入的硝酸盐有80%左右来自蔬菜,因此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水平直接关系到人体硝酸盐的摄入量。而蔬菜生产历来是大肥(特别是氮肥)大水,大量的氮肥投入造成土壤与蔬菜中硝酸盐的高量积累,大水引起大量硝酸盐淋湿而进入水体,尤其是大棚蔬菜,其生产所施用的氮肥远远高于大田蔬菜,这种情况就更为严重。而且在肥料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都有氮素以气体形式向大气中迁移。据有

关研究报道,由于肥料的生产和施用向大气迁移的NH3可达8.4TgN/年,你N2O达1.5TgN\年。在对流层中, NH3通过光化学反应可生产NO和N2O,也可产生相当数量的NO2,对大气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形成大气污染,加剧温室效应。

农田氮、磷向水体迁移和氮素向大气排放都是面源污染,与工业排放造成的点源污染不同,控制面源污染的难度要比控制点源污染大得多,因此,科学合理的管理和使用化肥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难点和热点。

一、施肥对土壤-作物系统中营养元素变化的效应

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大量使用氮、磷、钾化肥,推广高产品种以及减少有机肥施用量等措施,致使土壤-作物系统中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之间的不平衡问题日益彰显。其一,大量使用氮、磷、钾化肥,尤其是单质高浓度化肥,导致钙、镁、硫、铁、锰等中微量元素投入量减少,加上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养分带走量增加,促使土壤内中、微量元素逐渐难以满足作物优质高产生长的需要;其二,由于元素之间的拮抗作用,过量使用氮、磷、钾化肥,也影响了作物对中、微量元素的吸收,如果过量施用磷肥可造成作物缺乏锌、铁、锰等元素,过量施用钾肥可造成作物缺镁等;其三,作物新品种的选育推广是造成中、微量元素缺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高产优质品种大面积推广,土壤-作物系统中大量营养元素与中、微量元素之间的失衡问题越来越明显,严重影响了作物产

量与品质的提高。

作物中、微量营养元素的缺乏,还可以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和畜禽的健康,有管研究表明,当今人类的疾病有90%以上与中、微量元素的失调有关,例如:缺铁可导致贫血症,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尤以儿童及孕妇更为常见,严重影响儿童及胎儿、婴幼儿的正常生长发育;缺锌可使儿童发生厌食、发育不良、智力低下等症状,中老年人则表现为视力减退,易患白内障及黄褐斑病等;缺钼或缺锰可增加食道癌、胃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病几率,缺锰还可能引起骨骼生长不正常,生殖机能紊乱等现象;铜缺乏可使儿童骨骼变形、发育不良、老年人骨骼疏松、免疫力下降;缺镁容易引起痉挛等。但人体不能自身合成这些对正常生命活动极其重要的中、微量营养元素,而必须由日常饮食摄入,因此,若农作物矿质元素含量不足,可直接影响人类对中、微量元素的吸收。研究表明,通过施肥来提高作物矿质元素含量的方法来补充人体营养,其效果明显优于直接对人体补充无机盐溶液。科学合理地使用中、微量元素的肥料,不仅能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还可改善人体中微量元素营养,甚至可明显改善一些典型地方病的治疗效果。因此,中、微量元素在作物中的生理作用及其合理施用技术的研究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中、微量元素营养调控也成为现代高效集约化农业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之一。

第五节发展和利用新型肥料

纵现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无疑化肥的施用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农业生产投入成本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等问

题也逐渐显现出来。目前,我国肥料利用率还较低,一般情况下,氮肥利用率为30%~50%,磷肥利用率为10%~20%,钾肥利用率为50%~70%。如何提高化肥利用率,已经成为全世界非常重视的研究课题。发展和利用新型肥料是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近年来,由于高产品种的推广、高浓度大量元素类肥料的施用以及作物复种指数与单产的不断提高,土壤中、微量元素养分的消耗量增大,却得不到相应的补充,是农田中、微量元素与大量元素之间的失衡问题日趋突出,各地陆续出现作物中、微量元素缺素症状,产生各种生理性病害,以致影响作物产量与品质的提现代农业高。与大量元素相比,作物对中、微量元素的需要量少,使用浓度范围较窄,由于土壤条件、作物吸收特性、产品质量等因素的影响,中、微量元素利用率低,施肥效果往往不理想。为了提高微量元素的利用效率,人们从作物育种、施肥技术、新型肥料开发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新型肥料开发占有重要的地位,而肥料产品的性能与质量对养分纠正效果具有关键的影响。叶面肥的应用是人们认识植物叶面营养吸收规律的重大突破,也是发展持续农业和新型肥料开发与应用的客观要求,是新型肥料开发与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产、优质低成本是现代农业的主要目标,这就要求一切农业技术措施包括施肥经济易行。与土壤施肥相比,叶面施肥具有养分吸收速度快、利用效率高、用费节省、使用方便等特点,并可及时时进行养分调节,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全程营养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叶面肥是除根部土壤施肥外补充作为营养的重要措施,打破了土壤根部施

肥的传统方式,是构筑“立体施肥”模式的重要元素,可以说是最灵活、最便捷的施肥方式,甚至是现代农业施肥措施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叶面施肥技术在提高肥料利用率、有针对性地及时补充作物缺乏的养分、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以及降低因大量施肥引起的农业面源污染等方面都表现了较好的效果。

随着现代集约化农业的发展,叶面施肥在生产实践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中一项重要的施肥技术措施,而叶面肥料研发也是新型肥料研制中的重要部分。近年来,各国研究者相继开发的多种叶面肥料,对提高肥料利用率与作物产量及品质做出了积极贡献。

乔木种植方案

乔木、灌木种植施工方案苗木准备 苗木的选择,除了根据设计提出对规格和树形的要求外,要注意选择长势健旺、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树形端正、根须发达的苗木;而且应该是在育苗期内经过移栽,根系集中在树蔸的苗木。育苗期中没有经过移栽的留床老苗,最好不用,其移栽成活率比较低,施工移栽成活后多年的生长势都很弱,绿化效果不好。苗木选定后,要挂牌或在根基部位划出明显标记,以免挖错。 起苗时间和栽植时间最好能够紧密接合,做到随起、随运、随栽。为了挖 掘方便,起苗前1—3天可适当浇水使泥土松软,对起裸根苗来说便于多带宿土,少伤根系。起苗时,常绿苗应当带有完整的根团土球,土球散落的苗木成活率会降低。土球的大小一般可按树木的胸径的7—8倍左右确定,本工程要求土球为树木胸径的10倍。对于特别难成活的树种要考虑加大土球。土球高度一般可比宽度少5—10cm,一般的落叶树苗也尽量多带土球,但在秋冬季和旱春起苗移栽时,也可裸根起苗。裸根起苗若运输距离比较远,需要在根蔸里填湿草,或在外包塑料薄膜保温,以免根系失水过多,影响栽植成活率。为了减少树苗水分蒸发,提高成活率,掘苗后,装车前应进行粗略修剪园林绿化种植工程 2.1 植物栽植 2.1.1 整株植物叶片萎蔫 1、现象 一种是苗木在种植时叶片已产生萎蔫;另一种是种植后,整株植物叶片发生萎蔫现象。 2、原因分析 (1)苗木从挖掘到种植,这一过程的时间太长又缺乏保护措施工,造成苗木失水而出现叶片萎蔫; (2)苗木在从挖掘地到种植地的运输过程中,由于温度高或阳光强烈或风速过大,使叶片蒸发量过大,失去水分过多而形成叶片萎蔫; (3)苗木在起挖过程中,土球包扎不实,运输过程中造成土球松散,使根系失水而造成叶片萎蔫; (4)苗木在挖掘前未经合理的疏枝疏叶,造成根冠比失调,而造成地上部分水分蒸发量过大而造成叶片萎蔫; (5)苗木种植时,覆土未捣实,根系与土壤不密实,浇水后根系吸收不到足够的水分而造成叶片萎蔫; (6)苗木种植完成后,头遍水没有浇透,使根系失水而造成叶片萎蔫; (7)苗木种植后,由于温度高或阳光强烈或风速过大,造成叶片水分蒸发量大,失去水分而造成叶片萎蔫。 3、防治措施 (1)坚持“随挖、随运、随种”的原则,按挖、运、种各个环节的施工规范进行操作,尽量缩短苗木从挖掘到种植这一过程的时间,苗木运到栽植地点后,应及时定植,如定植的条件不成熟时,则应对裸根苗木进行假植或培土,对带土球的苗木应保护好土球,并在土球上覆盖湿润的草包等措施; (2)苗木运输时,尽量选择在阴天、风小、温度适宜的天气,以减少在运输过程中水分的蒸发,裸根植物,须保持根部湿润; (3)苗木在起挖过程中,土球大小应符合规定的要求,土球的包扎应根据树重、规格、土壤紧密度、运输距离等具体条件来确定,土球包扎必须结实牢固; (4)苗木在起挖前后,要进行适度的修剪,使根冠比协调,保持地上地下的平衡,不使地上部水分蒸腾过大; (5)在种植过程中,如带土球树木的种植,将土球放置在坑槽内的填土面上,然后从坑槽

……关于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的提案

关于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案第1862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农业部会同财政部办理 提案人:张道宏 主题词:农业,发展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容: 有机农业是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过程。近年来,我国常规农业发展面临着环境污染严重、农产品品质下降、关贸壁垒森严等诸多问题,各地发展有机农业的呼声越来越高。但现实情况却与此相悖,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面临诸多难题,主要是: 1.有机生产成本高,风险大,影响生产者的积极性一是认证成本高。目前我国有机产品认证按生产面积收费,但最少也在万元以上,且认证的有效期只有1年,同时认证还存在1-3年的转换期,期间产品只能作为转换产品或常规产品出售。因此,多数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的实际认证面积很小,只是撑个门面,打打招牌。二是生产成本高。有机农业禁用化肥和农药等化学投入品,有机肥在市场上的销售价格高达900—500元/吨且用量很大,再加上有机施肥、人工除草和物理、生物防治病虫都需要大量劳力,有机农业的成本比常规农业要高出2-3倍。同时,由于有机肥肥效缓慢,产量没有保证,还有自然灾害、病虫草害、突发性外来污染等因素,有机生产的风险大为增加。 2.认证体制不合理,生产和市场监管严重缺位我国对于认证机构的管理实行行业自律,国内外各个认证机构只需要在技术监督局或者外检局备案,就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认证。全国享有有机认证资质的机构多达20余家,存在着多机构认证的问题。而且目前是谁认证谁监管,但大多认证机构实际上无力对生产过程和市场进行有效的监管,造成很大一部分获得有机认证的产品在实际操作中都是违规的。另一方面,市场监管的缺位使不法企业有机可乘。一些公司购买少量有机蔬菜样品,获得客户的订单后,真正供货的时候就以假冒伪劣产品冒充。这种侵权行为不仅欺骗了消费者,更挤压了有机品生产企业的生存空间。 3.有机生产标准体系不健全,技术研发滞后目前我国只有部分地区和一些大型企业从本地区的自然和经济状况出发,依据自身生产经验制定了有机生产标准,适用范围较窄。在全国范围内,只有认证标准,没有统一的、成体系的生产标准,只规定禁用化学投入品,而没有替代产品和替代措施,缺乏系统的生产技术规程。与此相关的技术研发也非常落后,有机生产中面临的许多重要技术问题得不到解决,急需新的技术研发。建议: 1.加大对有机农业扶持力度,降低产业成本和风险一是在生态环境建设、农业商品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中资金向有机农业开发倾斜。

浅谈精准施肥技术

浅谈精准施肥技术 摘要:”精准施肥”的概念来源于精准农业。目前,精准农业已涉及到施肥、精量播种、作物病虫害防治、杂草防除和水分管理等农业生产的多个环节。从应用的广泛性上讲,又以精准农业土壤养分信息化管理系统和自动变量施肥技术(以下简称精准施肥技术)最为成熟。因此可以说,精准农业的核心技术是精准施肥技术。 关键词:农业施肥技术 “精准施肥”的概念来源于精准农业。精准农业是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它由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的十个系统组成,即全球定位系统、农田信息采集系统、农田遥感监测系统、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农业专家系统、智能化农机具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土壤养舂信息管理、网络化管理系统和培训系统。目前,精准农业已涉及到施肥、精量播种、作物病虫害防治、杂草防除和水分管理等农业生产的多个环节。而从研究和应用的广泛性上讲,又能精准农业土壤养分信息化管理系统和自动变量施肥技术(以下简称精准施肥技术)最为成熟。在土壤养分管理方面,发达国家已将土壤类型、土壤生产潜力、不同肥料的增产效应、不同作物的施肥模式、历年施肥和产量情况等。 1、精准施肥的主要技术要点 1.1采集和分析土壤养分 在开展精准施肥的种植区内,选点采集土壤农化样,化验分析并汇总有关数据,建立土壤类型及性状数据库。 1.2研究土壤施肥增产效应 根据小区多年施肥种植试验,研究土壤养分与施肥变量之间的产量变化关系,绘制有关土壤养分与施肥增产效益函数图,确认相关函数,获取施肥参数。 1.3拟定作物目标产量和需肥比例 根据生产要求拟定作物产量,再根据产量推算作物营养总需求量、土壤可能供给养分量和施肥量及比例。 1.4配制肥料 根据确定的地点和具体的作物目标产量,参照一季作物总施肥量及比例,选取合适的单质化肥,混配生产专用BB肥。 1.5确定施肥时期、地点和施用量

有机全营养配方施肥技术研究

有机全营养配方施肥技术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刘存寿 一、现状与问题 李比希(J.V.Liebig,1803—1873)于1840年发表了著名的“化学在农业和植物生理学上的应用”一书,创立了“植物矿质营养学说”,从而取代了泰伊尔(A.Van Thaer,1752—1828)的“腐殖质植物营养学说”。至今一百六十多年间,矿质营养的研究发展很快,在植物营养学领域基本上处于统治地位。“植物矿质营养学说”不仅为化肥工业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是施肥技术的指南。 在李比希矿物质营养理论指导下,化肥工业得以迅速发展,化肥投入增加使农作物产量成倍增加,为解决日益增长的人口吃饭问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随着化肥使用时间延长和使用量不断增加,肥料效益递减、土壤环境恶化、作物抗性降低(病虫害多发)、农产品品质下降,肥料面源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虽然人类采取了各种方法试图解决这些问题,推荐施肥、平衡施肥、配方施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施肥技术,仍不能全面有效地解决问题,相反,情况继续在恶化。 化肥在我国乃至全球农业增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资料表明,在提高作物单产的前提下,化肥对增产所起的作用占40%至60%,2006年,我国规模以上的化肥生产企业达1000多家,化肥总产量5304万吨(折纯),化肥消费量达到5100万吨以上,其中农用化肥施用量占4800万吨。化肥总产量占全球产量的25%左右,化肥消费量占全球消费总量的30%。其中氮肥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磷肥也首次超过美国,排名世界第一。2005年,我国的施肥强度已达到383公斤/公顷,施肥强度跃居世界第4位,

虽然仅为世界最高水平的41%,但却达到了全球平均水平的3.3倍以上,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水土污染而设置的225公斤/公顷的安全标准。特别是我国福建、江苏、上海、广东施肥强度分别为818公斤/公顷、667公斤/公顷、642公斤/公顷、596公斤/公顷,都达到或接近世界最高水平。至2009年,我国化肥生产量、消费总量和单位面积施肥量均排世界第一,以占全球的9%的耕地,消耗了世界化肥总量的35%,堪称化肥消耗超级大国。 我们在创造“以全球9%的耕地,养活了22%的世界人口”奇迹的同时,付出的代价非常巨大。 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仅氮肥一项,我国每年消耗3300万吨,制造这些氮肥需要消耗11000万吨标煤;我国磷资源丰富,经济储量占世界38.8%,但基础储量只占26%。也就是说,含磷量高于30%的优级矿比例低。据化工部测算,按2006年优级品磷矿开采量,我国优级磷矿只能维持20年;世界钾资源分布主要集中在加拿大,占世界的53%,俄罗斯第二,占22%,白俄罗斯和德国分别列第三和第四位,各占9%,上述四国合计占世界总储量的93%,另外,巴西占世界储量的3.61%。我国钾主要缺乏,探明储量8291.6万吨(氧化钾),仅为世界总量1%。即使长期大量施用化肥没有副作用,当资源耗竭时我们人类如何应对? 化肥工业发展造成资源危机的同时,长期单一大量施用化肥带来的副作用如论是化肥工业起步早的发达国家,还是起步晚的发展中国家都是非常明确的。表现在: 化肥效率递减伴随化肥施用时间延长和施用量加大,养分利用效率逐步下降。目前我国的氮肥利用率为30%-35%,磷肥为10%-20%,钾肥为

发展现代农业的瓶颈与思考

BUSINESS REVIEW 商业经济评论 经济导刊722011 / 05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新的农业发展阶段,它与传统农业有着本质的区别,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的总称。现代农业具有以下四个基 本特征:第一,要素投入集约化。生产要素投入 主要是通过资金与技术的集约投入取代资源和劳动的粗放投入,增加应用现代科技和装备、适度集中土地和强化组织管理,以有效提高土地、水和其他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第二,资源配置市场化。现代农业发展坚持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农业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调整农业结构和生产布局,健全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把农业科研、农业资料生产、农产品销售、加工等上下游产业环节有机地统一起来,密切产业联系,扩展现代农业的产业链。第三,生产手段科技化。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来自科技进步与创新。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耕作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农业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现代农业成为技术密集型产业,使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式由单纯地依靠资源的外延开发,转到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方向上来。第四,生产经营产业化。在现代农业中,农户广泛地参与到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分工中,加入到各种专业化合作组织中,它们活动在生产、流通、消费、信贷等各个领域,实行产业化经营。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下,家庭经营通过多种形式联合起来,实现产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使农业生产呈现专业化、规模化、科学化和商品化趋势。 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困难当前,我国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困难比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许多设施陈旧、老化。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如大江大河治理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扩展农机化建设,农业生产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总体上我国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农机装备和水利设施与现代农业发展还有较大差距。比如,农田机电排灌面积比重低,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不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没有明显增强。这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仍然偏低,人力资本水平不高。据统计,2009年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结构为:小学及以下的占31.4%,初中文化程度占52.8%,高中及以上的占15.8%。许多农民不会应用科学种田技术,不懂科学养殖。大多数农民市场意识淡薄,信息接受与反馈能力差。人力资本投资与农业技术交易规模小、发展缓慢,造成农民技能单一,农业经营粗放,农产品的质量档次得不到提高。这将长期阻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现代农业的发展。第三,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总体发展水平还较低。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面临不少问题。如在一些地区,龙头企业建设水平低,带动能力不强;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关系还没有理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农民组织化水平低;农业产业链不长、农产品加工增值转化还比较低。这些都影响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第四,农业科技水平落后,成果推广应用缓慢。据测算,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只有48%左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平均70%—80%的水平。我国农业科研力量比较薄弱,基础性研究相对滞后,导致科研联合攻关和创新能力不足。农业技术装备落后,技术利用率不高、普及率低。农技推广体系薄弱,一些成果转化慢且推广难,服务不到位。长期以来,一些地方由于农业投入品使用不当,造成严重浪费,甚至构成危害。我国每年化肥施用量占世界总量的30%左右,农药单位面积使用量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化肥、农药的利用率仅为30%和40%,比发达国家低一半。第五,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由于食品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高级化的趋势,因而农业产业结构也必然由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多元化、高级化的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仍以种植业为主,而种植业内部结构又不尽合理,粮食作物仍 【关键词】 现代农业,难题,政策措施发展现代农业的瓶颈与思考 文 | 张长厚

乔木种植规范

1.xx 种植规范 挖穴: 按设计株行距,用石灰定点和放线,然后挖穴,穴的大小按甲方要求或苗木大小和土质好坏决定,开挖上下同大的方形或圆形树塘,表土和生土分开堆放,表土在东,生土在西,打细晒干。 2.换土和施基肥: 土质不好的栽植点,需要换土,如石砾较多,土壤过坚,污染严重,含盐碱过高,不宜栽树,应换肥土或山土后再栽种。土壤较瘦时,先在穴底施入有机肥或复合肥作基肥,将熟土与其混匀,再在上面覆盖10cm 表土,然后栽树,可避免根与肥料直接接触,引起烧根。 3.选树: 干形通直,少弯曲、伤疤,蓬形完整园满,无(少)病虫危害,生长健壮,移植苗或小苗移植苗。 4.挖坨和包扎: 泥坨直径为树木胸径的8—10 倍,土球高度为其直径的,包括大部分根系在内。泥坨要求紧实、不松散,呈上大下小的苹果形或萝卜形。近距离运输、土球较小的苗木,可不必包扎;土球直径在30cm 以上一律要包扎。用草绳顺时针方向上下缠绕,间距8cm,每圈草绳必须绕过树干基部,中间打腰鼓二道,称简易包;大树要用网格式橘子包,并用浸湿的草绳或麻绳扎紧,且使绳微嵌入土球内,以防松动。每道绳要排列紧密,不留缝隙不重叠。腰箍宽一般10 cm 左右。 5.剪梢: 树木倒地后,尽快将多余枝叶疏去,保留骨架枝。落叶树可以保留2—3 级分枝;常绿树疏剪树冠,留六角枝,适量留叶,以减少蒸腾失水,确保成活。对雪松等萌芽力弱的树种,原则上保留原有枝杆树冠,只将徒长枝、交杈枝、病虫枝、过密枝剪去,栽后树冠恢复快、绿化效果好。

6.装车和运输: 选择速度快和相应的附合要求的运输工具,开到现场。装车前按标准检查质量,清点树种、规格、数量并填写清单。装车时要轻拿轻放,防止损伤树皮及枝叶,或顶芽,以免破坏树形。苗木根部装在车厢前面,树梢向后。从车厢后部向前装苗,先装大苗、重苗,大苗间隙放小规格苗。树干与后拦板及车厢接触处要垫稻草或草包等软材,以免磨损树皮。泥坨要用石块等垫衬,防止滚动。为减少风吹日晒引起的失水,特别在长途运输时,泥坨要用雨布覆盖,并用绳扎紧。从起苗到工地间隔时间尽量不超过24小时,最好12 小时内,保证苗木新鲜。 7.卸车: 苗木一到现场,立即组织劳力卸车。车上二位男劳力,车下排队,从前往后依 次卸车。4 cm以下的树一人一株,5 cm以上的树二人抬,轻拿轻放。前面的为后 面的接住泥坨轻轻地放在树塘西边,树梢统一向南摆放。 8.种树: 二人或三人一组,其中一人扶树干,并调整位置做到横平竖直,其余人员 取土。先将表土填入穴中至离地面距离比土球高度少5—10 cm,将树放入塘 中,使根颈略高出地面,左右前后对齐。将细粒熟土和表土的干土填入四周,用铁 沿树塘边上下铲几下,使土粒布满根系或土球四周,用脚踏实,轻摇树干,再加土,用乌 锥头打实,再在树干四周筑一土台,四周高、中间略低,便于浇水。 9.浇水: 种好树后当天务必浇水,浇足浇透,越早越好,使树塘内包括泥坨充分吸足水分,根系处于水饱和状态。天气晴时第三第五天再浇二次水,以后视天气情况适时浇水。初栽时树木根系吸水尚差,应多向树冠和树干喷水,防止地上部失水过多,影响成活率。 10 .保护: 用草绳或稻草包裹树干,高 1.2—1.6 米或更高,大树绕至二级分枝处,保护 树皮不被强烈阳光直射灼伤,同时打湿后的稻草可提高树体水分,有利于成活。大 树在包草绳并打湿后再裹一层塑料薄膜。

有机农业种植技术体系对农业生产技术的要求

摘要:通过结合有机农业种植技术体系的特点,介绍了有机农业种植技术体系的几个方面,一是要提高作物系统的自我调控和作物保护能力,二是要保持时空的多样性和连续性,三是要保证养分的封闭性循环,就有机农业种植技术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要将有机种植业要与当地有机畜牧业相互结合,推动高科技现代化有机示范园区建设,结合当地资源状况发展现代农业生态体系等有机农业种植技术体系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有机农业;种植技术;体系;农业生产技术;要求 现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2个重要的问题,一个就是巨大的人口数量要求农业的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增加;另外一个就是农业生产中造成的对能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实践证明,对于农药的使用造成的污染问题,可以通过种植有机农作物进行避免。通过种植有机作物,不仅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且,有机农业的产量基本和传统种植方式相当。什么是“有机农业”,相关学者专家认为:无论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是通过各种现代技术,如通过添加农药化肥所进行的现代农业生产,都被视作为传统农业。 1 特点分析 众所周知,对于有机农业来说,需要投入比较多的人力成本,而输入成本就相对比较少,但是,如果要对有机农业进行比较全面的管理,还需要投入一些额外的成本。由此,将重点介绍有机农业种植技术体系的几个方面。 1.1 提高作物系统的自我调控和作物保护能力 通过对不同农作物的混合种植方式可以有效的控制虫害,并且还能够有效的控制杂草。同时,还需要进行一些合理的栽培技术,如对播种的时间进行一些调整,增加作物的种植覆盖率,采用比较先进的植物杀虫剂等,从而尽量地减少虫害的威胁。 1.2 保持时空的多样性和连续性 为了防止水土流失,保证稳定的农业经济增长和长期的植被覆盖,通过研究表明,可以在同一个区域内种植多样化的植物,并且需要保存好非生产作物的生长区域。这样不仅能够让有利于提高食物的多样性发展,同时,种植多样性的作物能够有利于田间益虫的生长,减少了田间害虫的生长率,这样有利于整个农业生产的稳定性。 1.3 保证养分的封闭性循环 有机农作物通过保持土壤的养分、水分、能量以及废物在系统内部的闭合循环来维持土壤肥力。可以从生态农业的畜牧养殖中获取有机肥料来对土壤的肥力进行补充,也可以对土壤进行一系列地耕作活动,来使得土壤的肥力得到保证,这样就能够很好地减少对环境的服从。 2 存在问题 存在问题主要有2个方面:一方面,有机农作物需要更加科学的管理办法,这样就增加了投入的成本。比较成本的工作相对复杂。有机农业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要想对有机农田使用最优管理实践时,还需要额外的成本。另外一方面,有机农业有时候需要利用一些比较高科技的生物技术,例如转基因技术。要让粮食变得更高产,更环保,更便宜,这样的代价也蛮高的。 3 对农业生产技术的要求 近年来,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在100多个国家得到了推广,有机农业的面积和种植者数目逐年增加。全世界进行有机农业管理的土地面积已超过2 200万 hm2。此外,被各种认证机构认证为“野生收获植物”的面积有1 070万hm2。有机产品市场不但在欧洲和北美(全球最大的有机市场)拓展,在其它一些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也持续扩大,其中西欧和美国大约1%左右的农民在从事有机农业的生产,在美国,有机农场遍布全国各地。通过以上分析,对我国有

有机肥施肥方案

1.1对本项目工作内容的理解 一、项目概况 根据要求在指定的农田增施有机肥,每亩地1吨(20袋)有机肥,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内施肥完成,要求撒布均匀。 二、项目建设内容 为减少化肥用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水平、提高耕地质量,通过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农田增施有机肥,集中采购有机肥后,分别运送至指定目标撒施地块,由单位组织人员、机械进行施肥。 服务单位安排专人负责沟通协调各镇各村部和有机肥厂家,根据各个地块作物种植茬口,通知有机肥厂家将肥料运送至目标撒施地块,安排人员和车辆,及时撒施有机肥。服务单位在撒施过程中记录相关数据,确保在指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有机肥撒施任务并撒布均匀。 总体安排: 因本项目是在上茬作物收获与下茬作物栽种间隙进行作业,且地块零散,为了保证不误农时栽种,项目须配备8个作业组进行作业,每200亩配备1辆装载机和1辆撒肥车(由1辆拖拉机驱动),配备10名人员拆肥料包装袋,为1个作业组。有机肥配送到撒施目标地 块14天内完成本项目。 三、重难点分析 1、对外沟通协调 本项目涉及顺义区多个村庄多个地块,用水用电均需要与村级管理人员沟通解决,尤其是外围大块地与周边农田用机械施肥需要大量的沟通协调; 进场后马上展开工作,和甲方、监理及村委会进行对接,认好地块,组织作业人员进场。

本项目作业地块多,较分散,在交接过程中会与多个村委会或者原作业作业单位进行交接,我司会在镇及林业站的统一安排下,有序组织接受工作,保证顺利接收。 2、作业安全 本项目作业面积大,共计1316385.43平米,而且地块分散,用人和机械都较多,又多为临路临村临农家地块,工作中的机械和人员安全成为本项目的重点,以及周边人员及车辆安全也不容忽视。 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尤其是针对本项目特有的安全问题。 制定安全生产预防事故的应急预案和急救防护措施,加强人身安全的培训,特别加强项目人和专职安全员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的培训。 大型作业机械使用作到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按规操作、管理到位。 办公、生活区的设置及临时建筑物要符合安全性要求。 在易发生伤亡事故(或危险处)设置明显的、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安全警示标志牌。 在稻田与道路的各出入口安排警示牌,提示作业现场禁止闲人入内。 3、成品保护 本项目作业面积大、地块多、分散且多为临村临户,周边居民较多。 对作业队伍进行教育,了解注意事项,在我司作业时加以注意,对于大型机械作业时会对道路造成破坏的要进行提前预防,采取有效措施。 在稻田与道路的各出入口安排警示牌,提示作业现场禁止闲人入内。

长期不同施肥类型对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速率的影响

收稿日期:2006-05-24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粮食主产区保护性耕作制与关键技术 (2004BA520A14) 作者简介:李琳(1979—),女,河南扶沟人,博士研究生,主要进行宏 观农业及保护性耕作研究。E-mail:lilin991213@sina.com通讯作者:陈 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25(增刊):707-710 JournalofAgro-EnvironmentScience 摘要:以湖南双季稻田长期不同施肥类型为研究对象,利用静态箱法测定了晚稻期间4种不同施肥方式下(无肥区、化肥区、秸秆 区和习惯性施肥区)CH4和N2O的排放速率,并计算了其综合温室效应。结果表明,晚稻生育期内CH4的排放速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习惯性施肥区和无肥区插秧15d达到最高峰,化肥区和秸秆还田区则推迟5d到来;晒田期间稻田表现为甲烷的汇。无肥区和秸秆还田区N2O在整个测定期只有一个排放高峰,化肥区和习惯性施肥区N2O排放有两个峰值,分别在插秧后15和35d。秸秆区和习惯性施肥区CH4温室效应较大,化肥区和习惯性施肥区N2O温室效应较大,其中综合温室效应以秸秆区最大,习惯性施肥区和化肥区次之,无肥区最低。 关键词:长期施肥类型;甲烷;氧化亚氮;稻田中图分类号:S1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043(2006)增刊-0707-04 甲烷和氧化亚氮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它们单位分子的增温潜能分别是二氧化碳的32和150倍[1],大气 中这两种气体的浓度正分别以每年约1%和0.2% ̄ 0.3%的速度增长[2]。湿地水稻田是大气甲烷的重要生 物学来源之一,每年约有(20~100)×1012g的甲烷从水稻田排放到大气,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4%~19%[3]。 虽然早期的研究表明,稻田排放的氧化亚氮很少,但 Xing在总结分析了中国农田氧化亚氮排放结果后发 现,稻田的平均排放通量小于旱地,但其排放量却是 长期不同施肥类型对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速率的影响 李 琳1,胡立峰1,陈 阜1,肖小平2,杨光立2 (1.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北京100094;2.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土肥所,湖南长沙410125) EffectsofDifferentLong-TermFertilizationonEmissionofCH4andN2OfromPaddySoil LILin1,HULi-feng1,CHENFu1,XIAOXiao-ping2,YANGGuang-li2 (1.CollegeofAgronomyandbiotechnology,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Beijing100094,China;2.Hunan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Changsha410125,China) Abstract:EmissionofCH4andN2OislikelyanimportantcontributiontogreenhousegasesinChina.Agriculturalmanagementsuchasfer-tilizerormanureapplicationhasasubstantialinfluenceonCH4andN2Oinpaddysoil,especially,forlong-termdifferentfertilization.Afieldexperimentwithlong-termdifferentfertilizationwasconductedatNingxiangExperimentalStationfrom1986tonow.Thetreatmentsincludednon-fertilization(NF),strawreturn(SR),inorganicfertilization(IF)andchronicfertilization(CF).Weinvestigatedeffectsoflong-termdiffer-entfertilizationonemissionofCH4andN2Oinpaddysoil,andcalculatedtheoverallpotentialforgreenhousegases.TheresultsshowedthattheemissionvelocityofCH4increasedfromtransplantriceseedlingsto15daysaftertransplantriceseedlingsforNFandCFandthatto20daysaftertransplantriceseedlingsforSRandIF,thendeclinedinanorderas:SR>CF>IF>NF.DrainedconditionabsorbedCH4.Theemis-sionvelocityofN2Oincreasedonlyhadonepeakin15and20daysaftertransplantriceseedlingsforNFandSR,respectively,whileforIFandCFin15and35daysaftertransplantriceseedlingsinanorderas:IF>CF>SR>NF.Theoverallpotentialforgreenhouseeffectcausedbytheemittedgreenhousegases,calculatedaccordingtotheirpotentialinabsorbingthermalradiation,wasthehighestunderSRandthelowestundertheNF,respectively. Keywords:long-termdifferentfertilization;CH4;N2O;paddysoil

现代农业新技术答案

现代农业新技术答案 作业一 1、随着人的总称社会形态的不断成长,人口持续增加和对农产物的要求不断提高,全球性的资源和生活习性环境问题一天一天地走向紧张,如何协调人的总称社会形态经济成长与生活习性保护的抵牾,已经慢慢成为可持续成长的核心问题,作为直接以有生命的物质和富源环境进行再生产的农业,其可持续成长的问题更加剧要。只有在扩大承载面积,减轻单元面积承载的压力,才有可能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对农产物不断增加的需求。总之,通过有效的手眼和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从而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收益水准,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 2、现代农业新技术可分三大类: 一是探索研究型技术:主要是生物技术。 二是应用性实用性技术:是最近制订颁布的技术标准、技术规程。 三是组装型技术:主要指适应农业发展方式需要所采用的技术集成,如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中所采用的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技术,立体种养技术;发展节本高效农业采用的省工免耕技术等。 3、(一)取得新成就 1.粮食增产粮食播种面积在2004年达到10381万公顷,粮食总产量超过年初确定的4550亿千克的预期目标,达到了4695亿千克,比2003年增长了9%左右。 2.农民增收 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超过了年初预定的5%的增长目标,实际增长幅度达到6.8%,是1997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 3.深化改革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土地征用制度改革 4.转移农民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大约有5亿多,目前仍有约1亿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 5.扶贫开发扶贫开发取得明显进展,贫困人口数量的减少和幅度的下降均为近5年之最。 6.公共事业农村公共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二)面临新矛盾 1.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我国水土资源相当紧缺,土壤、河流等环境污染、水土流失、草地退化、土壤沙化等生态破坏的现状都比较严峻。 2.城乡差别依然明显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使我国呈现出典型的“二元社会”的格局。 3.农业产业化程度低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仍然是小规模家庭经营为主,产业化程度低。 4.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全国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少,灌溉设施的老化失修;土地被重金属污染;农业机械化发展滞后于农业专业化生产需要,农业良种繁育体系、病虫害防治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等一些基础性技术保障体系还比较滞后。 5.农业科技支撑不足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科技贡献率只有40%-45%,而发达国家在70%左右。我国农业科研、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推广等都有待于进一步充实、调整以实现新的发展。 6.金融体制亟待调整各大商业银行基本不面向农村地区,只有农村信用社在独立支撑农村金融体系,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经营的融资需要。

乔木树种

常绿树种 xx 形态特征: 落叶高大乔木,树高可达35-40m,树冠在青年时成圆锥形,老龄时呈广卵形,树干端直,树皮灰褐色,有纵裂纹,大枝粗壮,斜向上生长。叶扇形,顶端常有二浅凹裂,叶柄长,叶互生,新也嫩黄色,后变成绿色,秋季变成绚丽的明黄。雌雄异株,种子椭圆形,长2-3cm,熟时变黄色,表面被白粉。 生长习性: 华北地区4月初展叶,9-10月果实成熟,10月上旬开始为秋叶观赏期。喜光,较耐寒,较耐干旱,抗污染,生长缓慢,寿命长。 园林用途: 姿态优美,可做行道树,多排队植,一年四季风景变化明显;上好的庭荫树,可营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在广场设计中,可多排列植。 设计注意事项: 有部分人对此xx,要适当加以考虑。 白杄 形态特征: 树冠青壮年时圆锥形或塔形,老龄树成不规则形。树干挺拔端正,树皮灰褐色,有裂纹,不规则片状脱落,小枝较细,淡黄褐色,有白粉,常有毛。叶呈线性,先端尖,叶色粉绿,紧密列生于枝条上。球果圆柱形,果鳞先端扇形,幼时呈紫红色,熟后呈黄褐色或熟褐色。 生长习性:

中国特有树种,原产于小兴安岭,现分布于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等省。花期5-6月,果熟期10月,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耐阴,较耐寒,生长速度较慢,在排水良好的地区生长良好。 园林用途: 可作为园林观赏树种,用于公园、庭院、居住区、广场、街道等景观项目中,可做山地风景林树种,应用于风景旅游景区,在于常绿乔木搭配时宜作前景树,色彩亮丽,个性突出,在于色叶树及花灌木搭配时宜做背景树,层次分明,色彩对比强烈,景观效果良好。 设计注意事项: 青壮年与老龄树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树形,在景观植物设计中着重注意本树种的尺度和形态的把握,要选择排水良好,土质肥沃的阴面或半阴面栽植,生长速度较慢,设计时应控制好与其他树种搭配的尺度。 青杄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树冠青年时圆锥形或塔形,老龄呈不规则形。树干挺拔端正,树皮浅黄褐色,有裂纹,不规则片状剥落,小枝较细,淡黄褐色,叶呈线形,紧密列生于枝条上,果鳞先端扇形,成熟前绿色,熟后呈黄褐色或熟褐色。 生长习性: 分布于内蒙古、河北、山西、甘肃、青海哈尔滨等地。花期4-5月,果熟期10月,喜温凉湿润的气候,耐阴较耐寒,生长速度慢,喜生长在排水良好土质肥沃地区,适应性较强,寿命长,生长较为缓慢。 园林用途: 可做孤植树散植于草坪开阔处,坡地半阴面路边做园景观赏树种,在景观植物设计中,青杄是良好的搭配造景树宜于色叶乔木落叶乔木及花灌木混植,做背景林树种,树形高大,端庄茂密,搭配效果良好。

关于农业施肥的谚语大全

关于农业施肥的谚语大全 关于农业施肥的谚语大全 第一部分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谷子粪大赛黄金,高粱粪大赛珍珠。 地里上满粪,粮食堆满風。 人不亏地皮,地不亏肚皮。 庄稼老汉不要聲,一个粪底一个样。 千担粪下地,万担粮归仓。 一分肥,一分粮;十分肥,粮满仓。 粪是农家宝,庄稼离它长不好。 种m无它巧,粪是庄稼宝。 粪是土里虎,能增一石五。 粪是庄稼宝,缺它长不好。 种地没有鬼,全仗粪和水。 粪草粪草,庄稼之宝。 种地无巧,粪水灌饱。 庄稼要好,肥料要饱。 庄户地里不要问,除了雨水就是粪。庄稼活,不要问,除了工夫就是粪。种m不要问,深耕多上粪。 种m粪肥多,谷子蓼搭型。 水多成河,粪多成禾。 人凭饭食长,地凭粪打粮。 人靠饭养,地凭粪壮。 人靠饭饱,FT1靠肥料。

人要饭养,稻要肥长。 人是饭力,地是肥力。 人补桂圆和蜜枣,地补河泥和粪草。 地靠人來养,苗靠粪來长。 鸟靠树,鱼靠河,庄稼望好靠肥多。 鱼靠水活,苗靠粪长。 油足灯才亮,肥足禾才壮。 灯里有油多发光,地里有粪多打粮。 柴多火焰高,粪足禾苗好。 长嘴的要吃,长根的要肥。 油是粮食盐是劲,庄稼全靠工夫粪。 粮食本是土中生,土肥才有好收成。 有了粪堆山,不悉米粮川。 春肥满筐,秋谷满仓。 春天粪堆密,秋后粮铺地。 在艮间中,流传着很多谚语。下面为大家搜集的一篇“关于民间生活的谚语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施千担肥,秋收万担粮。 冬夭比粪堆,來年比粮堆。 今年有粪,明年有粮。 巧种不如多上粪。 能耕巧种,不如懒汉上粪。 肥多急坏禾,柴多压死火。 惯养出娇子,肥m出瘪稻。 缺肥黄,多肥倒。

烟田施肥技术六大要点

烟田施肥技术六大要点 时间:2010-09-21 09:40:33 来源:肥料信息网作者: 烟田施肥技术好坏,关系到烟叶整个生长期发育得好坏,而且和烟叶质量优劣密切相关。这里向您介绍一下烟田施肥技术应掌握的六个要点:要点一:施肥的指导性原则。施肥要和烟叶的生长规律相吻合,烟叶生长前期主攻茎杆增加片量,因而施肥量大,后期主促叶片干物质积累,达到顺利落黄,因而施肥量也少。施肥和肥效的发挥作用总则应是“少来富,老来贫”。 要点二:肥料种类合理搭配。烟田需要的肥料分无机肥和有机肥。有机肥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所含元素较全,但烟株吸收慢,而化肥转化快,烟株吸收快,但是长期施用易导致土壤板结,经生产实践证明,以含氮量为准计算,有机肥占施肥总量的1/3较适宜。 要点三:氮磷钾科学配伍。关键是亩施氮量的科学确定。要根据当地降雨量、灌溉条件、土质状况、品种的特性来确定亩用氮量。氮磷钾适宜的配比应是1∶2∶3或1∶2∶2。 要点四:氮素化肥中硝态氮和氨态氮合理使用。对于硝态氮,烟株可直接吸收,宜在移栽时穴施或追肥,相比之下氨态氮烟株吸收较慢,可作底肥,两种氮素的用量比例一般各占50%。宜穴施的硝态氮每亩1个左右的纯氮即可。 要点五:烟田施肥注意事项:尿素、人类尿不宜作烟田用肥,含氯的化肥和污染的农家肥烟田忌用,微肥的施用要经过测土,根据缺啥补啥的原则,适量施用。 要点六:施肥方法和时机。农家肥要在犁二遍烟田前均匀撒施。经过腐熟的饼肥、复合肥、磷肥、钾肥,可结合起埂开沟施进去。是否追肥要在团棵期视烟株的长势而定,如果缺肥,可在最长的叶尖照地处,挖坑追施硝态氮肥和钾肥,氮素的用量要谨慎,施用过量会导致后期烟叶黑暴贪青。 各个烟区所处的生态条件差异较大,各个烟叶品种的特性各异,施肥的方法和用量,要经过反复试验比较,筛选取出最优方案,达到促进烟叶良好发育、提高烟叶质量之目的。

科学肥水新理念

科学肥水新理念 xx 1、肥水的目的 肥水是水产养殖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培养有益藻类,提供初级生产力,为养殖动物提供食物; 通过藻类的光合作用增加水中溶解氧,水体中的溶解氧主要是通过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而来的。 吸收水中有害的氨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使之转化为有益的营养素。 2、目前的主要肥水方法 南北方肥水的区别,南方水土肥力不足,且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所以需要更多肥水养份来肥水;北方水土肥力足,日照时间长,所以相对需要较少肥水养份,且水比较容易肥起来。 目前广大养殖者肥水时采用往水中施加化肥(以氮磷肥为主)、农家有基肥或市场上销售的商品肥。商品肥的名称繁多,但主要包括氮磷复合无机肥、各种有机肥(有微生物复合肥、氨基酸复合肥等等)。这样肥水的缺点是施加到水中的营养不平衡,不是氮多磷少就是氮少磷多,同时缺乏藻类生长必须的碳元素。所以针对不同的养殖水体肥水的效果就有很大的差别,同时多余的营养元素还造成对水体的污染。而科学的肥水方法是先检测水中各营养元素的含量,然后补充所缺少的营养元素,这样才可以做到科学合理的肥水。 3、藻类生长的条件: (1)、光照,藻类是通过光合作用来生长的,光为藻类的生长提供能量,但不是光照越强越好,藻类对光照强度的需求有一个饱和点,当光照强度低于饱和点时光照强度增加,则光合作用加强,当光照强度高于饱和点时光照强度增加,则光合作用减弱。 (2)、磷:

可溶性磷是藻类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一般藻类生长对可溶性磷的需求量为 0.05ppm到0.5ppm,如果水中可溶性磷低于0.05ppm,会限制藻类生长,当水中可溶性磷大于0.5ppm时,就会出现营养过剩。多数养殖水体中都缺乏可溶性磷,所以需要从外界补充,现在一般的办法是通过补充复合肥来补充水中的磷,而水体底部一般存在大量的不可溶磷或含磷化合物,这类磷是藻类利用不了的,只有由微生物将其分解成可溶性磷才可被藻类吸收。 (3)、氮: 氮是藻类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藻类主要通过吸收氨氮的方式来利用水中的氮,只有当水中氨氮不足时才可以使亚硝酸盐氮或硝酸盐氮转化为氨氮让藻类吸收,当水体中氨氮的含量大于1.0ppm时,藻类就可以正常生长。由于养殖水中通常都含有氨氮。 (4)、碳: 碳是藻类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藻类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吸收碳营养元素,藻类每吸收1mg氨氮就需要吸收大约6.5mg的二氧化碳。当水中含碳有机物不足或分解有机物的微生物不足时就会导致水体中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不足,这对藻类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这时需要从外界补充碳源才可以保证藻类的生长。补充碳源的方法有: a、通过补充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机物来提供碳源; b、从外界直接补充二氧化碳,由于水中存在二氧化碳平衡体系,在水中补充钙离子,可以增加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见下式。 +2-1 Ca+2HCO 3=CaCO 3+CO 2+H

有机农业种植技术概述

有机农业种植技术 第一节有机食品与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之间的关系 有机农业农业是在农业能量的封闭循环状态下生产,全部过程都利用的农业资源,而不利用农业意外的能源(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添加剂)及改变农业的能量循环,生产方式上主要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土壤四种生产因素的有效循环。 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规范生产加工的,并通过合法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 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NY/T391—394规范),分AA级绿色食品和A级绿色食品。绿色食品依据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技术规范和环境、产品一体化的跟踪监测,严格限制化学物质的使用,保障食品和环境的安全,并采用证明商标的经管方式,规范市场秩序。A级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AA级则要求生产过程中不能使用化学合成的生产资料。 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规范和规范要求,经认证合格并获得认证证书,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使用农产品。 第三节有机农业与传统农业的联系与区别 (一)土壤耕作方面 有机农业主张尽量不要动土,或只限于表层松土,或者采用少耕免耕。其目的是减少对土壤体系的破坏和增加地表残茬,保护土壤免遭侵蚀,保持土壤水分,减少能量和物质投入。(二)种植制度方面 有机农业注重包括豆科植物在内的合理轮作复种和间作套种,以增加作物品种多样性,培育地力,防止病虫草害。 (三)土壤肥料方面 有机农业主要靠有机肥和种植豆科作物及绿肥来提供作物养分和回复地力。其主要理论是:土壤是有生命的,施肥是养育土壤而非养育作物,通过促进土壤微生物过程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 (四)病虫害防治方面 有机农业禁止使用化学药物,主要通过培肥土壤,合理轮作,多样种植等农业防治措施和生物、物理防治以及一些植物性农药、无机杀虫菌剂和抗病虫品种的应用等进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第四节有机农业种植的基本要求 一、基地规划与经管 (一)基地规划 详细调查基地的农业生产气候条件、土地情况、周边环境、资源状况及社会经济条件、地区行政经管方式,有机食品生产及常规生产向有机生产转换遇到的问题。 (二)基地经管 1)制定当地有机生产计划,并对生产技术进行指导与咨询,监督生产计划的实施. 2)建立有机基地经管机制,保证基地完全按照有机农业规范进行生产,防止有机产品与常规产品相混淆,保证有机产品在加工、贮藏、运输和销售中不受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