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赏析题 - 答案

杜甫诗三首赏析题 - 答案
杜甫诗三首赏析题 - 答案

杜甫诗三首

《望岳》中考题集锦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望高大雄伟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3、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4、"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从山的背面看来,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象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5、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而,时间是从至,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远、近朝、暮

6、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_____,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___ 。

整体形象、诗人的感受

7、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诗人早年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远大抱负

8、首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齐鲁青未了”既写出了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又写出了泰山的秀美。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①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岱宗夫如何”是什么意思,描绘“齐鲁青未了”所展现的画面。(4分)

答:“岱宗夫如何”的意思是: “齐鲁青未了”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诗人的什么精神和气概?(2分)

答: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阅读下面诗歌,完成7-8题。

望岳

杜甫望岳中考题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①齐鲁青未了未了:②会当凌绝顶会当:

8.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

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山东省枣庄市)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5-6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2分)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

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海南省)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7.“造化钟神秀”一句写出了泰山的景色。(2分)

1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说说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豪情?(3分)

答:

(江苏省宿迁市)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6分)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尾联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2分)

(2)结合全诗,说说《春望》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含义。(4分)

(山东滨州市)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和“深”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8.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你的理解是什么?(2分)

【2013年?河南省】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5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2分)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4答案:忧围伤时、念家悲己(意思对即可,2分)

5示例一:“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示例二:“深”字用得好。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2分)

6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每问1分,共2分)

八、赏析《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颈联除写战火愈烧愈炽,百姓惨遭杀戮外,作者用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的强烈思念。

答案:抵万金妻子儿女

2、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答案:两种理解都可:一种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二种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3、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答案:"破"字写出触目惊心之景色。"深"字写出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4、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答案: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引人共鸣。

5、"国破山河在"中"破"给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答案:"破"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处处是断壁残垣、破砖碎瓦的破败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6、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这首诗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已的感情。

6、《春望》紧扣一个"望"字,感情细腻感人。"望"的内容是:____,____;"望"中所想的句子是:_____,。

答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7、《春望》一诗的主题是____;表达了作者感伤心情的句子是:。

答案:伤感国事,怀念家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8、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答案: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含义: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9、对诗句理解分析错误观点的一项是( A )

A、首句写望中所见,"草木深"写出了景色的秀美,令人爽心悦目。

B、颔联分写,诗人融景生情,见了花鸟反而坠泪惊心。

C、颈联写因战火不断隔绝久盼音信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D、尾联用一个细节写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心情。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______________,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______________,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给空白处填上完整的诗句。

2.对这首诗开头前四句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2段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第3、4段,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第3、4段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3.诗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说明老妇已被官吏捉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4.“妇人”致词分为三层,用“‖”在文中标出层次,并归纳层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上这首诗是体现杜甫现实主义的重要诗篇之一,此诗反映的社会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答案:

1.老翁逾墙走;存者且偷生;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2.A

3.三男邺城戌二男新战死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4.……新战死‖……无完裙。‖……

第一层:三男全被征。

第二层:家中情况。

第三层:老妇自请服役。

5.安史之乱中,差吏的横暴、人民所遭受的苦难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用原文填空:

①、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②、描写战争惨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

③、描写老百姓生活极度贫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石壕吏阅读答案

④、最能概括凄惨情景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对这首诗开头前四句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2段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第3、4段,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第3、4段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3、对这首诗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歌颂老妇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

B.诗歌表现诗人支持朝廷进行的平叛战争。

C.诗歌反应诗人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同情。

D.诗歌鲜明地揭露了对统治者的残暴。

4、下列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体现了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

B、“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暗示老妇人已被官吏抓走了。

C、全诗塑造了盛气凌人的恶吏形象和饱受欺凌的老媪形象。其中,老妇是本文塑造的主要人物。

D、本诗既抒发了诗人对百姓的同情,也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谴责。

5、下列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哭”,两个“一何”都是“多么”、“那么”的意思。

B、“存者且偷生”中的“偷生”就是“偷活”的意思。

C、“一男附书至”中的“书”即信,家信。

D、“夜久语声绝”中的“夜久”意为“整夜”

6、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是:()

A.“有吏夜捉人”是全诗的起因,寄寓了诗人的批判之意。

B.“请从吏夜归”意为“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家去”

C.“如闻泣幽咽” 不仅写出老妇被捉,媳妇哭泣,也写出诗人夜未能入眠。D.“老翁逾墙走”表现了老头害怕地闻风而逃之情。

(4)本诗中的诗人“暮投石壕村”,亲眼目睹了“有吏夜捉人”的全过程,亲耳听到了老太太的诉苦,可是他一言不发;第二天“独与老翁别”以后,也未发一句感慨议论。全诗几乎是纯客观地记叙了一夜的见闻。诗人何以如此沉默?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2、写出下列词语的含义。

①坼:__________________ ②乾坤: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凭轩:___________________ ④涕泗: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用原文填写。

⑴诗中描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的诗句是,。

⑵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的诗句是,。

14、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用“昔闻”为“今上”蓄势,表面写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实意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B、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写景壮阔。

C、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但从整体看来,与全诗联系不紧。

D、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15、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早先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4)本诗中的诗人“暮投石壕村”,亲眼目睹了“有吏夜捉人”的全过程,亲耳听到了老太太的诉苦,可是他一言不发;第二天“独与老翁别”以后,也未发一句感慨议论。全诗几乎是纯客观地记叙了一夜的见闻。诗人何以如此沉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4)杜甫是一个忠君爱国的诗人,国家危机的时候,该牺牲的牺牲;可另一方面又深深地同情人民大众,不能再让这家人做出牺牲。作者处于两难境地,实在无话可说。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陶渊明曾在《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一诗中说:“但愿常如此,躬耕非所叹。”本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下面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绘出劳动中淳朴真率的生活情态。语言自然,不加雕饰,是诗人乐于归田隐居、弃绝尘世的精神境界之流露。

B.“带月荷锄归”,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月夜归耕图,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C.五六句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D.“种豆南山下”与“采菊东篱下”有着同样的韵律,同样的韵味。采菊是十

分认真的,而种豆则是漫不经心的。

阅读答案:

1.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D

归园田居https://www.360docs.net/doc/f811414586.html,/view/585E298FC7C1D04D.html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在横线上默写原文。

2.“愿”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3.衣服被“夕露”沾湿了,为什么“不足惜”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归园田居阅读答案

4.此诗的语言风格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阅读答案:

答案:

解析:

1.略

2.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3.作者不在意夕露沾湿衣服,因为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远离了污浊的官场。4.平淡自然

阅读《使至塞上》一诗,完成22-25题。https://www.360docs.net/doc/f811414586.html,/view/3FCF23836013539D.html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2.苏轼评价王维的诗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最能够体现出这个特点的诗句是()

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阅读答案

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

慰问将士。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2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

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在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25.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阅读答案:

、22.C23.D24.B25.D

《使至塞上》中考试题集萃

1、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表达了的感情。

诗人自己诗人孤独、思乡

2、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①这幅图画具有美。

②美的具体表现:

示例一:①图画的构图美。②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

示例二:①图画的线条美。②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

示例三:①图画的色彩美。②色彩艳丽、丰富:黄色的“大漠”、浑黄

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示例四:①图画的意境美。②诗句形象生动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

3、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这两句诗写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感

4、、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这段话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一个“大”字,形象描绘出边疆沙漠的荒凉与浩瀚,那里宽阔无边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下面一个“直”字则表现出了他的劲拔和坚毅之美。那荒漠上没有任何山峦林木,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得用“长”来形容才算准确。另外,落日本来给人是一种凄楚苍凉的印象,而在此处诗人却把它写“圆”了,便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诗人不仅实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还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到广阔的自然环境中去,正如王国维所评价的那样,这是“千古壮观”的名句。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

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2.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阅读答案:

1.B;2.D

【2013年?四川省乐山市】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4分)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字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0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答案:

9答案: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能清楚地描绘景象,语言通顺得2分)10“送”字直接点题(扣题),(1分)“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1分)

54.(2011·广西省河池市)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8.这首诗前六句着重叙事写景,后两句抒情,抒发了诗人的感情。(2分)

19.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作简要赏析。(2分)

【答案】

18.思乡

19.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28. (2010·云南省曲靖市,10,3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1分)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2分)

【答案】

(1 )(1分)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2分)答题示例: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②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④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2014年山东省日照市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4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3.《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尾联抒发了作者的感情。(2分)

14.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3分)

答:

(二)(5分)13.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思乡评分:每空1分,共2分。

14.“随”字化静为动(或“以静写动”),写出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不复见,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后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

评分:本题共3分,表现手法、景物特点、思想感情各1分。

2014年湖北省襄阳市

(一)阅读古诗《渡荆门送别》,完成10-11题。(4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0.此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首联,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含蓄地抒发了之情。(2分)

11.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山随平野尽”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试作简要赏析。(2分)

答:

(一)阅读古诗《渡荆门送别》(4分) 10. (2分)每空1分。叙事;思乡。

11.(2分)“随”字用得好,(1分)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1分) 38、2009年湖北省孝感阅读下面的诗文,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6.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和融于一体。(2分)7.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点明登临位置,从“帘旌”到“夕阳”,写景由远及近。

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

D.尾联“风霜”语意双关,“沧波”情景交融,于无限悲凉中收束全篇。6.家国之恨身世之悲(意近即可,2分)

7.A(2分)

1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解答问题。出自八年级上课内必背诗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1)、诗歌以“”和“”点明登临岳阳楼的时间,以“无限悲”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2分)

(2)、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此诗意境宏深,气象开阔,情感苍凉悲壮。

B.“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近,描绘了洞庭湖风平浪静、祥和安宁的景象。C.“万里来游”“三年多难”,传递出诗人写此诗的处境。

D.“老木沧波”既是眼前实景,又包含了诗人历经风霜后的憔悴悲愁之绪。参考答案:(1)、夕阳迟欲暮时(2分)(2)、B(2分)

2.下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出了一幅静谧而惨淡的的夕阳入山图,面对这样的景色,诗人心情愉悦,雅兴非常。

B.颔联中,“登临吴蜀横分地”从历史角度介绍了岳阳楼,“徙倚”二字,便把诗人那满腔愁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C.颈联“万里”“三年”说明了诗人逃难时遥远的路途以及具体的时间,恰当的表现了自己背井离乡、漂泊不定的生涯。

D.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

3.下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帘旌不动夕阳迟”,这一句是全诗写景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平常,实则细腻。近景远景合而为一,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地扫描,逐渐放开。融人那苍茫的暮色中。

B.诗的颔联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中振起,转而为强烈的抒情。

C、诗的颈联终于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D.本诗雄阔慷慨,沉郁超绝,颇有李白之风。

《杜甫诗三首》情境式默写练习及答案

《xx诗三首》情境式默写练习及答案 1.《xx八首》(其一) 1-1.《秋兴八首(其一)》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抒发故园之思的句子是,。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1-2.《秋兴八首(其一)》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瑟寄寓诗人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1-3.《秋兴八首(其一)》以秋天长江和塞上风云为喻,表现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黯淡的诗句是,。(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1-4.《秋兴八首(其一)》借捣衣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是,。(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5.《秋兴八首》(其一)中“,”两句,写由秋天景物触动羁旅情思。作者从云安到夔州苦苦挣扎了两年,孤舟不发,见丛菊再开,不禁再度流泪,心总牵挂着故园。写得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身在夔州,心系故园。(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1-6.《秋兴八首》(其一)中“,”两句,在时序推移中叙写秋声。傍晚时分天气更是萧瑟寒冷,冬日即将来临,人们在加紧赶制寒衣,白帝城高高的城楼上,晚风中传来急促的砧声,抒发了客子强烈的羁旅之情。(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2.《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2-1.《咏怀古迹》运用悲戚的想象,表现昭君的怨恨之情、思乡之情以及人生悲剧根源的句子是, 。(画图省识春风xx归夜月魂) 2-2.《咏怀古迹》中运用拟人,借山水形象蓄势,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诗句是,。(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2-3.《咏怀古迹》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吐露诗人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句是,。(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2-4.《咏怀古迹》中凝练地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是,。(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2-5. 3.《登高》 3-1.《登高》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2.《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自身苦和国运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3.《登高》中诗人远离故乡,又处暮年,表达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4.《登高》借落叶和江水来抒发光阴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无边落木xx下不尽xx滚滚来) 3-5.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风急天高猿啸xx白鸟飞回) 3-6.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7.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无边落木xx下不尽xx滚滚来) 3-8.xx在《登高》中发出: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最新《杜甫诗三首》练习

《杜甫诗三首》练习 1.在课文中找到下列词语,借助工具书,给加点的字注音 萧()森暮砧()万壑()环珮()青冢() 朔()漠省()识渚()清潦()倒 2.根据下列注音,在句子的空缺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⑴江间波浪jiān()天涌⑵白帝城高急暮zhēn() ⑶一去紫台连shuò()漠⑷万里悲秋常zuò()客 ⑸艰难苦恨fán()霜鬓 3.对《登高》一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4.文学常识填空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工部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他亦被称为“”作品集有 5.请举例分析《秋兴八首(其一)》中景与情的关系 答: 6.“群山万壑赴荆门”一句描绘出了一幅雄伟的图景,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答: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万壑(hè)渚(zhǔ)清萧(xiāo)条环珮(pèi) B.潦(liáo)倒千载(zài)凋(diāo)零露(lù)水 C.霜鬓(bìng)青冢(zhǒng)单(chán)于荆(jīng)门 D.朔(sù)漠省(xǐng)识嗟(jiē)尔暮砧(zhēn) 8.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协迫邂逅穷困潦倒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B.浊酒旋律涣然冰释鞠躬尽悴,死而后已 C.呼啸寂寥要言不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D.临摹度假作客他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9.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含答案

二五《杜甫诗三首》学习指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总体感知诗歌内容,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 2、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分析他的诗歌风格变化的原因。 3、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学习重难点】 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 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知识链接】 1、资料积累——走近杜甫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曾做过奉天县令。这样一个家庭给了他一定的文化熏陶。杜甫为我们留下了1400多首诗歌。这些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自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为“诗圣”。 2、杜甫“三吏”指:《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指:《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学习流程】 一、预习导学(自主学习:熟读诗篇,达到通顺流畅,节奏准确) 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造化钟神秀钟:(2)阴阳割昏晓阴:阳: (3)会当凌绝顶会当:(4)浑欲不胜簪浑: (5)吏呼一何怒一何:(6)老翁逾墙走逾:走: (7)急应河阳役应:(8)独与老翁别别: 二、学习研讨(合作探究) (一)望岳 1、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后。此时,诗人正“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当他游历到山东,被泰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望岳》诗。 2、朗读诗歌,探究: (1)《望岳》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2)有人说“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用得极妙,你能说明理由吗?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二)春望 1、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不久,唐都长安也被叛军占领,唐玄宗带着倾国佳人杨贵妃偷偷向四川逃去。756年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得知这一消息后,只身前去投奔,被叛军掳至长安,被迫留居在沦陷的都城,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第二年(757年),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

(完整版)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5课《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练】人教必修3第5课《杜甫诗三首》教学资料 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萧.森(xiāo) 暮砧.(zhēn) 塞.上(sài) 秋兴.八首(xìnɡ) B . 妃.嫔(fēi) 朔.漠(sù) 青冢.(zhǒnɡ) 群山万壑.(hè) C . 单.于(chán) 潦.倒(liáo) 凋.伤(diāo) 省.识(xǐnɡ) D . 霜鬓.(bìn) 渚.清(zhū) 环珮.(pèi) 孤舟一系.(xì)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 .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B .江间波浪连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C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D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玉露凋伤..枫树林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B .一去紫台连朔漠.. 朔漠:北方的沙漠 C .画图省.识春风面 省:察看 D .万里悲秋常作客.. 作客:客居他乡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百年..多病独登台 B .万里..悲秋常作客 C .人事..音书漫寂寥 D .分明怨恨..曲中论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百年多病独.登台 独.留青冢向黄昏 B . ?????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生长明妃尚.有村 C.????? 独留青冢向.黄昏 向.吾不为斯役 D.????? 不与.秦塞通人烟 微斯人,吾谁与.归 5.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B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C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6.下列联句没有使用对仗的一项是( ) A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B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C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D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7.下面是杜甫一首题为“宿江边阁”的小诗,中间两联语序已乱,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杜甫诗三首提高题及练习题答案

杜甫诗三首提高题及练习题答案杜甫诗三首提高题及练习题答案 《诗三首》训练提高 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释义: 塞上风云()急暮砧()群山万壑()朔漠() 青冢()省识()渚清()霜鬓() 2。赏析下面,说说划线在诗中表达的深意。 (1)丛菊两开他日泪(2)群山万壑赴荆门 (3)一去紫台连朔漠(4)独留青冢向黄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律诗讲求对仗。试运用你掌握的知识,分析《登高》在对仗上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体诗讲究押韵,找出《咏怀古迹(其三)》诗中押韵的字,说说律诗在押韵上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律诗的基本章法是:四句为一层,前后共两层。例《阁夜》:前一层写秋夜江景;后一层咏卧龙跃马。试照此形式归纳这三首诗前后两层的大意,体会杜甫律诗章法的严密。

(1)《秋兴八首》(其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咏怀古迹》(其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学诗,诵读是必不可少的方法,而且要经常自觉地积累这方面的体会。下面是一位同学介绍自己朗读《登高》的心得,你对其有什么看法? (1)诗首联写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特点,读时节奏感要强,注意表现整个画面的气氛。“猿”、“鸟”二字语气加重,读音适当拉长。 (2)颔联写远望所见,要读得气势开阔,有包容宇宙之意,“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二语要一气读出,“木”“江”二字要适当延长,有余韵。 (3)颈联上句写长年飘泊之苦,上联“万里”、下联“百年”要重读,以加重悲苦情绪。这一联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后半生的生活状况,由沉吟往事说到今日登台之举,基调是愤恨的,宜急速读出。 (4)尾联“艰难苦恨”一语紧承上联,而后以白发增多、酒杯新停轻轻结住全诗,含无限凄凉意于言外,应读得更加缓慢、沉重,让听者仔细体味诗人此刻百感交集的心态。 7.请根据注释,认真研读《咏怀古迹五首(其二)》,然后回答问题: 摇落深知宋玉悲①,风流儒雅②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③。

八年级语文《杜甫诗三首_望岳_春望_石壕吏》同步练习题

八年级语文《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同步练习题 第一部分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岱.宗()决眦.()溅.泪()簪.()逾.墙()戍.守()老妪.()幽咽.() 2.杜甫字子美,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著有“三吏”,另外两篇分别是和。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词。 ⑴齐鲁青未了(青未了:) ⑵造化钟神秀(钟:) ⑶荡胸生曾云(荡胸:) ⑷会当凌绝顶(会当:) ⑸家书抵万金(抵:) ⑹浑欲不胜簪(浑:) ⑺老翁逾墙走(逾:) ⑻吏呼一何怒(一何:) ⑼有孙母未去(去:) ⑽犹得备晨炊(犹得:) 4.填写: ⑴《望岳》一诗中表现诗人登临泰山极顶的决心和坚毅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 ⑵《石壕吏》一诗中反映官吏残暴对待百姓的句子是。 ⑶《春望》一诗中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妻子儿女强烈思念的诗句是。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反映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6.对《春望》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自己。作者看到的是战乱中的春景,一片苍凉,感伤国事,见花落泪,闻鸟而惊心。 B、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的妻子,在这战乱连绵的日子,期盼外出游览的丈夫早写信来。簪,妇女束发的首饰。 C、作者所经历的这场战乱,是指唐代的藩镇割据。 D、“烽火连三月”,意指战争接连打了三个月,入侵者是吐蕃人。 7.《石壕吏》中流露出的诗人感情是() A、诗人对老妇一家的同情。

B、诗人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关注。 C、诗人对老妇一家的痛苦感到悲哀。 D、诗人对官吏暴虐的愤怒。 8.对《望岳》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齐鲁青未了”是说泰山广大,青青之色,绵延不绝,齐鲁大地都能望见。 B、“造化钟神秀”中的“造化”指大自然、天地,“钟”是聚集的意思。 C、“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指山的南面和北面,这句是说泰山高大,使山高山北景色有别,判若昏晓。 D、这首诗首联写远望,颔联写近观,颈联从小处着笔细看,尾联写望岳产生的联想。 9.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吏呼一何 ..苦。 ..怒,妇啼一何 ⑵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读下列选文,回答问题: (一)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0、解释诗句中的词语。 一男附书至(书:) 二男新战死(新:) 死者长已矣(已:) 室中更无人(更:) 11、对这首诗开头四句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句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2句交代了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3、4句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3、4句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12、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 13、描写战争之惨烈的句子是:。 14、“妇人”致词分三层,这三层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①

杜甫诗三首测试题答案

《杜甫诗三首》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 1.按要求默写诗句: (1)孔子有句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望岳》中有一句与之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 (2)《春望》一诗中作者移情于物、抒发感时伤世的情感的诗句是: (3)《石壕吏》中表明老妇人被抓走的诗句是:,。 (4)《石壕吏》哪句话写出了官吏的凶狠。2.默写: (1)造化钟神秀,。(2) ,一览众山小。 (3)国破山河在,。(4) ,浑欲不胜簪。 (5)夜久语声绝,。(6) ,老妇出门看。 3.对下列各诗句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荡胸生/层云,决眦入/鸣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吏呼/一何怒 D.二男/新战/死 4.下面各句中书写与全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 D.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5.文学常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石壕吏》是一首唐诗,其作者与《马说》的作者被后人同列入“唐宋八大家”。 B.《石壕吏》虽然抨击的是石壕吏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但作者的用意是借此揭露整个封建统治的罪恶。 C.《春望》中“三月”并非实指,借“三”极言战争时间拖得久 D.《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前一句写泰山秀美,用的是实笔,后一句写泰山的高大,用的是虚笔。 6.下面加横线的字解释有错误的是( ) A.老翁逾墙走(越过) B.一男附书至(书写) C.二男新战死(最近) D.急应河阳役(应征) 7.文学常识填空: (1)杜甫是唐朝著名诗人,他与合称为“李杜”,是现实主义诗人,他的《石壕吏》与、一起合称为“三吏”,其 中诗是作者在早年时期的作品。 (2)《春夜喜雨》也是杜甫的名作,诗中,这二句为后人沿袭赋予它特殊的含义。你还会杜甫的其它诗句吗?请写二句: 二、教材探究 1.《春望》中写尽诗人心系亲人的诗句是哪句?

杜甫诗三首的习题和答案

杜甫诗三首的习题和答案 杜甫诗三首的习题: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决眦()老妪()不胜簪() 泣幽咽()邺()城戍()青未了()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粗的词。 (1)决眦入归鸟()(2)浑欲不胜簪()(3)老翁逾墙走()(4)犹得备晨炊()(5)吏呼一何怒()(6)死者长已矣() 3.阅读《春望》,根据提示填空。

(1)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是: (2)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 (3)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是: 4.根据你对《望岳》这首诗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 (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的语句是: (2)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是: (3)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是: (4)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是: 5.阅读《石壕吏》,根据提示填空。

《石壕吏》中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诗意,用“/”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7.巍巍五岳,举世闻名。

杜甫诗三首赏析含答案说课材料

杜甫诗三首赏析含答 案

杜甫诗三首赏析 望岳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全诗可分两大层,都是切着“望”字写的。 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所见。泰山位于古代齐、鲁两国之间,其北为齐,其南为鲁,齐、鲁之“青”,是泰山掩映的结果。“未了”,绵绵不尽之意。这里,诗人想说的是,你想知道泰山是个什么样子吗?请看,它那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这是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为什么要用虚笔?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这是诗人的强烈感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下句写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阴阳”分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先得日光,故易晓;山北日光不到,在晓犹昏。“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后两联为第二大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泰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又极幽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中。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然后顺理成章地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诗人早年就“窃比稷与契”(《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常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自任,没有这样的情怀,是写不出如此动人的诗句的。

《杜甫诗三首》练习题

1 第课教师周雄杰时间 《杜甫诗三首》练习题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老妇出门看()老妪()力虽衰()如闻泣幽咽() 不胜簪()决眦() 2.填空。 ①《望岳》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其《望岳》共有三首,分咏东岳________、西岳________、南岳________。 ②《石壕吏》按体裁分,为________古风,按表达方式分,是________诗。 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造化钟神秀(聚集) B.家书抵万金(值,相当) C.浑欲不胜簪(混乱) D.二男新战死(最近) 4.下列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国破”就其字面来讲,一般指首都的沦陷,此处将“国破”与山河在”联系在一起,其含义便有了较广阔的内容。 B.“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色满城,令人引起对往日京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以让我们看见,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 (一)语段点将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 2.“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原指古代边境地区设置烽火台,发现敌情,常烧柴禾升起烟火作为警报,这里借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说说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迁移过关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 2.这首诗中最能体现早春景色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将早春细雨下的景色与烟柳满街的景色作________,突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能表现这首诗的意境的一项是( ) A .清新自然 B .壮阔雄奇 C .含蓄蕴藉 D .慷慨悲凉

过关能力-《杜甫诗三首》(含答案)

过能力-《杜甫诗三首》 一、[2018河南郑州七中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孤雁【注】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注】这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年杜甫旅居夔州期间。由于政局混乱,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出川,滞留夔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笔下的孤雁,不饮不啄,飞着叫着,呼唤着同伴。“飞鸣声念群”可谓一诗之骨。 B.颔联用“一片影”衬托“万重云”,在高远浩茫的天空中,孤雁是那么渺小单薄,突出了孤雁的执着、勇敢。 C.颈联写孤雁望眼欲穿好像就要看到雁群了,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 D.这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诗人以孤雁自喻,感情真切,符合“沉郁顿挫”的风格。 2.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全诗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2018湖北武汉一中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兴八首(其八) 杜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①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注】①彩笔:五彩之笔,喻指华美艳丽的文笔。②干气象:喻指诗人曾于天宝十载上“三大礼赋”,得唐玄宗赞赏。 3.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通往渼陂的道路曲折,高耸的紫阁峰倒映在渼陂河里。 B.“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的倒装,表现了渼陂当

时物产的丰美。 C.“佳人拾翠春相问”以抒情的笔调,回忆昔日长安美好的春景,游春女子采拾起美丽的羽毛相互赠送,其乐融融。 D.“仙侣同舟晚更移”是描写眼前之光景,表现游赏之快乐,即便天色已晚,尚要移船他处,以尽游赏之兴。 4.诗歌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三、[2018河北正定中学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酌酒与裴迪 王维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注】。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注】弹冠:指将出来做官。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先说自己胸中郁积愤藏,需与挚友一起借酒浇愁,再解释原因,表明内心感受。 B.颔联写白首相知尚且反目成仇,“先达”者侮笑“弹冠”者,可见世态炎凉,人心不古。 C.颈联描写景物的视角从户内转向户外,为诗人酌酒时举目所见。 D.尾联两句借景抒情:世事如浮云,不足挂齿,还不如“高卧且加餐”。 6.请简要赏析颔联中“犹”“笑”两字的妙处。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白帝【注】 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诗人寓居夔州期间。

杜甫诗三首赏析有答案

《杜甫诗三首》赏析 一、望岳 ①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__望___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__高大雄伟___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2分)('06徐州市) ②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B )('12泰安市) A.由近望到远望 B.由远望到近望 C.由俯视到仰视 D.由仰视到俯视 ③写出本诗的韵脚字:__了__,__晓__,__鸟__,__小__。('03邵阳市)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①“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__巍峨(高大)__的特点。('03河南省) ②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03河南省)“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感情,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象。 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11湛江市) 高大巍峨 ④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山了泰山遮天蔽日(“巍峨高大”“高大雄伟”)的形象。(2分)('09襄樊市)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12泰安市)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①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D )('12泰安市)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②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2分)('09襄樊市) 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或“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或“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若从诗句字面含义去理解也可。2分) 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寓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03河南省) 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答出任意一点即可,从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④画线句写出泰山什么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3分)('12昭通市)[画线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写出泰山雄伟高峻的特点(1分),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2分)。 ⑤“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06徐州市)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⑥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1湛江市) 不畏艰难,勇于攀高的豪气壮志。 ⑦“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3分)('06百色市) 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选择题 ①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D )(2分)('06百色市)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杜甫诗三首》情境式默写练习及答案

《杜甫诗三首》情境式默写练习及答案 1.《秋兴八首》(其一) 1-1.《秋兴八首(其一)》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抒发故园之思的句子是,。(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1-2.《秋兴八首(其一)》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瑟寄寓诗人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1-3.《秋兴八首(其一)》以秋天长江和塞上风云为喻,表现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黯淡的诗句是,。(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1-4.《秋兴八首(其一)》借捣衣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是,。(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5.《秋兴八首》(其一)中“,”两句,写由秋天景物触动羁旅情思。作者从云安到夔州苦苦挣扎了两年,孤

舟不发,见丛菊再开,不禁再度流泪,心总牵挂着故园。写得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身在夔州,心系故园。(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1-6.《秋兴八首》(其一)中“,”两句,在时序推移中叙写秋声。傍晚时分天气更是萧瑟寒冷,冬日即将来临,人们在加紧赶制寒衣,白帝城高高的城楼上,晚风中传来急促的砧声,抒发了客子强烈的羁旅之情。(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2.《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2-1.《咏怀古迹》运用悲戚的想象,表现昭君的怨恨之情、思乡之情以及人生悲剧根源的句子是,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2-2.《咏怀古迹》中运用拟人,借山水形象蓄势,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诗句是,。(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2-3.《咏怀古迹》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吐露诗人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句是,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2-4.《咏怀古迹》中凝练地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是,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2-5. 3.《登高》 3-1.《登高》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2.《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自身苦和国运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3.《登高》中诗人远离故乡,又处暮年,表达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4.《登高》借落叶和江水来抒发光阴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三2.5 杜甫诗三首 登高练习题(含答案)

《登高》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潦.倒(liáo)多财善贾.(gǔ)传.记(zhuàn)杳.无音信(miǎo) B、双鬓.(bìng)前后相属.(zhǔ)伺.候(cì)洁身自好.(hǎo) C、萧.条(xiāo)人才济.济(jì)静谧.(mì)博闻强识.(zhì) D、混淆.(xiáo)渚.清沙白(zhǔ)徜.徉(cháng)稳操胜券.(qu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临摹度假作客他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浊酒旋律涣然冰释鞠躬尽悴,死而后已 C、呼啸寂寥要言不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D、协迫邂逅穷困潦倒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3、选出下列诗句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风急天高猿啸哀高:高远 B、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水中小洲 C、无边落木萧萧下萧萧:象声词,风吹落叶的声音 D、百年多病独登台百年:一百年 4、杜甫的《登高》一诗,被人称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七言律诗之冠”,请选出对其对仗理解不当的一项() A、首句“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感。 B、颔联的对仗十分精工。“无边” “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沉郁悲凉的对句出神入化。 C、颈联的“万里”“百年”和上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 D、颈联表现感情,“万里”“百年”分别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 5、选出错误的一项() A、杜甫字子美,原籍襄阳,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B、杜甫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 C、杜甫诗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过程,后世称为“诗史”。 D、杜甫被称为“诗圣”,“三吏”“三别”是他的著名作品。 6、对《登高》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勾画出一幅秋天肃杀的景象,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凄楚。“风急天高”“渚清沙白”不正是秋景的写生吗?加之耳听“猿啸哀”,目睹“鸟飞回”,恰恰流露出诗人有国难奔有家难投的怅惘。 B、颔联视野开阔,气势宏大——“无边”与“不尽”从平面上极写数 量之大;“萧萧下”与“滚滚来”则从立体上表现壮阔的气势。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及答案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晨读在线】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1分) 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 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 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 D.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 (2)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 D.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 (3)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分) 【答案】(1)D(2)D (3)答案示例:首联以景写情,三城边防堡垒白雪皑皑,传达忧国之情,看到送别之地,流露思家之情。颔联接着第二句,通过写兄弟远隔,自己孤身飘零,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及自己的悲苦之情。颈联暗接全诗第一句,写自己年老多病、无以报国,表达无奈和郁闷之情。尾联下句直接表达对家国之事的忧虑。 【教你一招】 怎样读懂一首诗?首先必须要知人论世。所谓知人论世即要知道作者的生平,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其次,必须了解诗歌的特殊性:用最简练的语言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的。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我们还得知道作者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意象,这些意象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是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35岁前读书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传世。 2、文体常识: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以唐为界,唐以前的诗都是古体诗,唐以后,诗题中凡出现“歌”“行”“吟”“引”“弄”“操”“曲”等字样的都属古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教师版:《杜甫诗三首》练习

杜甫诗三首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萧森(xiāo)暮砧(zhēng)塞上(sāi)秋兴八首(xìnɡ)B.妃嫔(fēi)朔漠(sù)青冢(zhǒnɡ)群山万壑(hè)C.单于(chán)潦倒(liáo)凋伤(diāo)省识(xǐnɡ) D.霜鬓(bìn)渚清(zhū)环珮(pèi)孤舟一系(xì) 【答案】C 【解析】A.砧(zhēn)塞上(sài)B.“朔”应读shuò。D.“渚”应读zhǔ。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寒衣处处摧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B.江间波浪连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C.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D.千载枇杷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答案】C 【解析】A项,“摧”应为“催”;B项,“连天涌”应为“兼天涌”;D项,“枇杷”应为“琵琶”。 3.下面是杜甫一首题为“宿江边阁”的小诗,中间两联语序已乱,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①孤月浪中翻②鹳鹤追飞静③豺狼得食喧④薄云岩际宿 A.①④③②B.④①②③ C.②④①③D.②③④①

【解析】这是一首律诗,中间两联要对仗,最后一字要押韵,还要注意整首诗的起承转合问题。综合起来看,B项最恰当。 二、填空题 4.读下面的对联,完成题目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这副对联写的是__________,他是_____代三大诗人之一。他被称为“____________”。他的诗歌风格沉郁悲壮,语言精确,被称为“___________”.他属于________主义诗人,著名的诗有“三吏”“__________”. 【答案】杜甫唐诗圣诗史现实主义三别 5.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索寄寓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直接抒发作者故园之思的句子:,。借捣衣发出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句子:,。 借秋天长江与塞上风景为喻,写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暗淡的句 子,。 【答案】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6.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另选两个中学阶段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并化用其作品(不必完全引用),补写一个句子,做到内容连贯,句式一致。(6分) 是中国人,就有权利向上帝要一座山。杜甫需要一座泰山,让他领略“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李白,; ,;毛泽东需要一座井冈山,让他胸有“凌云志”,夺取建立新中国的胜利。 【答案】李白需要一座天姥山,让他追求“日月照耀金银台”的光明与自由 苏轼需要一座庐山,让他认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

杜甫诗三首练习题

《杜甫诗三首》练习题 一、给下列词语注音 岱()眦()簪()逾()老妪()咽()二、文学常识填空 1.杜甫是_________朝伟大的_________主义诗人,字________,别号________,后人称他为_________,称他的诗为_________。另外,由于他做过工部员外郎,所以人们又称他为_________。 2.《石壕吏》一词以“安史之乱”为背景,以此为背景,杜甫还创作了著名现实主义诗篇“三别”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包含《石壕吏》在内的“三吏”。 三、按原文填空: 1、透过《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 2. 《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 3. 《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讯不至时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运用拟人手法,承上启下,表现诗人对国事的忧伤,对家人思念感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石壕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形成鲜明对比。 6. 《石壕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 四、阅读 (一)①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②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⑤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解释下列词语。

杜甫诗三首测试题答案

杜甫诗三首测试题答案https://www.360docs.net/doc/f811414586.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杜甫诗三首》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 1.按要求默写诗句: (1)孔子有句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望岳》中有一句与之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 (2)《春望》一诗中作者移情于物、抒发感时伤世的情感的诗句是: (3)《石壕吏》中表明老妇人被抓走的诗句是:,。 (4)《石壕吏》哪句话写出了官吏的凶狠。 2.默写: (1)造化钟神秀,。(2) ,一览众山小。 (3)国破山河在,。(4) ,浑欲不胜簪。 (5)夜久语声绝,。(6) ,老妇出门看。 3.对下列各诗句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荡胸生/层云,决眦入/鸣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吏呼/一何怒 D.二男/新战/死 4.下面各句中书写与全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 D.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5.文学常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石壕吏》是一首唐诗,其作者与《马说》的作者被后人同列入“唐宋八大家”。 B.《石壕吏》虽然抨击的是石壕吏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但作者的用意是借此揭露整个封建统治的罪恶。 C.《春望》中“三月”并非实指,借“三”极言战争时间拖得久 D.《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前一句写泰山秀美,用的是实笔,后一句写泰山的高大,用的是虚笔。 6.下面加横线的字解释有错误的是( ) A.老翁逾墙走(越过) B.一男附书至(书写) C.二男新战死(最近) D.急应河阳役(应征) 7.文学常识填空: (1)杜甫是唐朝著名诗人,他与合称为“李杜”,是现实主义诗人,他的《石壕吏》 与、一起合称为“三吏”,其中诗是作者在早年时期的作品。 (2)《春夜喜雨》也是杜甫的名作,诗中,这二句为后人沿袭赋予它特殊的含义。你还会杜甫的其它诗句吗?请写二句: 二、教材探究 1.《春望》中写尽诗人心系亲人的诗句是哪句? 2.《春望》中哪句诗是写诗人的感受? 3.《石壕吏》体裁是什么本文的中心人物是谁事件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