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教案1

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教案1
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教案1

课时课题*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人体內能量的利坤一课时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

识目标:

1?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重点)

2.解释人体内能量的释放过程。(难点)

3.举例说明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培养学生的推断,实验操作能力。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认同健康的饮食习惯。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完成探究活动;结合植物的呼吸作用引导学生理解食物中能量的释放过程;通过举例、亲身感受说明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课前准备:教师:1、制作课件。

2、花生、大豆、饼干等,大试管、解剖针、铁架台、试管夹、锡箔纸、温度计、量筒、酒精灯、天平,蒸馏水。

学生:1、课前对本节内容进行预习;

2、调查不同体型学生的体重和平时的饮食习惯。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

提出问题:

1、学校的运动会正在激烈地进行,参

加比赛的你会有什么感觉呢?

(展示课件)

2、饥饿时,又会有什么感觉呢?

来源中考资源网https://www.360docs.net/doc/f98445850.html,]

生谈感觉。

引入:这些现象都与人体能量的供给有

关。那么,人体是如何利用能量的呢? 让我

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节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运动会比赛和饥饿时的亲身感觉,进行导入新课,真实感强,也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一)、能量的摄取

1、提出问题。

⑴饥饿时会感到全身乏力,吃饱饭后会觉得浑身有力,由此推测人体需要的能量来源于什么?

⑵食物中哪些营养物质能提供能量?

生思考回答。

2、讲述:人体需要的能量具体地说,来源于食物中的一些有机物。食物中所含能量的多少可以用热价来表示。食物的热价是指1克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

过渡:那么,不同食物的热价有没有差异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完成一个探究活动。

3、探究活动: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

(给学生提供花生、大豆、饼干三种食物)

提出问题:不同食物的热价有没有差异?

作出假设:⑴花生的热价最高。⑵大豆的热价最高。⑶饼干的热价最高

制定计划,交流完善计划。

实施计划(生动手实验,师巡视指导)

将学生分成甲乙两大组,每一大组又分三组,每一组包括四小组采用同种方法测定同种食物的热价。

课件出示:材料用具及方法步骤

温馨提示:1?蒸馏水倒入后,先测量并记录水的温度

t i(C)!

2.样品质量不能太大!3用酒精灯点燃样

品,点燃样品后要迅速移到试管下面!

4.等样品停止燃烧,要立刻记录水的最终温度t2 (C)!

量取30毫升蒸馏水倒入大试管测量并记录水的初温t i

内容仪器数据

样品质量托盘天平m = 克量水量筒、大试管v= 毫升水温t i 温度计t i = C 水温t2 温度计t2= C

利用公式:热价=4.18X10-3X (t2-t i)x 30* m 进行计算。

记算结果:

方法1:用锡箔纸把加热与受热部

调零称量并记录样品质量m

安装装置点燃样品

数据记录表

加热试管燃烧完毕记录终温t2

分围起来再给试管加热

方法2 :直接给试管加热

得出结论:花生、大豆、饼干三种食物中花生的热价最高。

表达交流:

⑴食物在燃烧过程中能够释放热量,这说明了什么?

⑵不同食物的热价为什么有较大的差异?

⑶你所测出的食物的热价符合其实际热价吗?为什么?

⑷通过甲乙两大组的比较,想想看,用锡箔纸把加热与受热部分围起来的目的是什么?

生小组间交流,师整合。

⑴食物在燃烧过程中能够释放热量,这说明了食物中含有能量;

⑵不同食物的热价不同与组成食物的有机物种类有关;

⑶不符合。因为有相当一部分热量散失到周围环境中,通过加热试管而获得的热量只是食物真实热价的一部分;食物也可能燃烧不完全,有些热量没有被释放出来。

⑷使样品燃烧所释放的热量尽量多传给大试管。

4、小结:同学们分析的非常好!不同食物的热价是不同的,因为各种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含量不同。糖类的热价是17.15千焦/克,蛋白质的为17.15千焦/克。脂肪的热价是38.91千焦/克。

5、拓展:请同学们阅读教材31页表3.2—1, 了解几种常见食物的热价。计算自己每天饮食中所含的能量。根据前面学习“平衡膳食宝塔”,分析自己的饮食结

4、设疑:一个人在冬天比夏天往往饭量大一些,试分析原因。

生思考回答。(因为人类是恒温动物,冬天气温低,要维持体内一定的温度, 所以必须要消耗更多的能量。)

构是否合理。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动脑、动手中明确了不同食物的热价不 同。通过计算自己每天饮食中所含的能量,做到合理饮食 (二八能量的释放 过渡:(课件展示) 我们知道,燃料燃烧时,依靠空气中的氧,其中 的有机物被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那么,我们身体 里的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是怎样被释放出来的呢? 课件展示 生看图回答。(通过呼吸作用。)

1、启发引导: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植物呼吸作用的 过程与实质。 生回顾回答。 ⑴呼吸作用的过程是有机物在氧气的作用下分解 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 ⑵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 点拨: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我们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与植物一样。 身体是由上万亿个细胞构成的 ,每个细胞就像一个小小的 机物也是在氧气的作用下分解,释放出能量。

3、 提出问题:那么这些能量有什么作用呢?

课件展示

生仔细阅读图3.2—12回答。

(这些能量用于进行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 课件展示给予总结强调。

厶匕曰、

冃匕量

各项生理活动

I A

A

? ■

我们的 细胞中的有

体温

5、小结:在有机物氧化分解的过程中,不断消耗氧气和产生二氧化碳,所 消耗的氧气可

以由呼吸系统不断地进行补充, 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也要经过呼吸系 统排出体外。

5、拓展:剧烈运动时,人的呼吸加快加深,心跳加快加强,这些变化有何 意义?

生讨论回答。(剧烈运动时消耗的能量多,需要及时补充能量,同时消耗的 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也增多,心跳、呼吸的变化维持能量的消耗和释放之间的 平衡。) 设计意图:通过燃料燃烧、植物的呼吸作用引出人体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通俗

易懂;学习能量的利用后结合生活实际更加深了对能量的利用与释放的理解。 (三)、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

1、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图3.2—13和图3.2—14中的有关数据,分 析讨论。

⑴人在一天中所消耗的能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⑵每天摄取的食物越多越好吗?我们依据什么来确定每天的食物量?

生分析讨论。

2、 引导生总结:

⑴人在一天中所消耗的能量主要与活动的强度有关,此外还与环境温度、身 体状况等因素有关。

⑵每天摄取的食物不是越多越好,因为摄入能量过多,造成营养过剩导致肥 胖,甚至引发一些疾病;应依据每天的活动量、活动强度以及自身状况等来确定 每天的食物量。

3、 小结:每个人维持生存所需要的能量,因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不同而有

所不同,在发育期所消耗的能量要比其他时期多。 活动的强度不同,所需要的能 量也有很大的差别。了解一天的活动需要多少能量,我们就可以适当调整每天摄

1+ 崗坤帘胖賞L 旬监所勲If 的栏It

取的食物数量,以维持能量的摄取与消耗之间的平衡。如果食物的摄取量长期超 过能量的消耗量,就会造成营养过剩,导致肥胖。

4、小调查:课前我让同学们调查一下不同体型学生的体重和平时的饮食习 惯,下面我们

请几个代表来谈谈调查的结果。

生谈调查的结果。

设问:⑴要想维持正常的体重应该怎样做?

⑵你知道自己的体重健康吗?请阅读教材 34页“相关链接” ⑶算一算自己的体重是否健康? 算-第想-想? 弋

据统计,成年男子每天所需能量约为 12500千焦。 如果一名成年男子每天从食物中吸收 100克蛋白质、 600克糖和200克脂肪。1个月后,这名男子的体重 可能发生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讨论, 容易知道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 通 过学生的调查和“精讲点拨”引导学生合理饮食,达到健康体重。 三、延伸拓展:

1、 有机物在体内分解与体外燃烧有哪些共同的地方?

2、 人在空腹、清醒、静卧、室温200C 的 条件下的代

谢称为基础代谢(维持生命所 消耗的最低能量)。那么,在此条件下人 体的哪些生命活动需要消耗能量?

3、 四、小结巩固

1、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节课所学的内 容,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件展示)

生讨论、回答,阅读、计算

5、精讲点拨:

内能、

M

利用K 能量的摄取■食物牆

2、能量的释放

■氧化分解?【进行生理活动 和ST 將维持体温

3>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 年龄、体质、性别、活动 I

一强度

100 X 17.15+600 X 17.15+200 X 38.91= 19787 千焦 由

于吸收的能量远大 于消耗的能量,所以剩余 的能量将贮存在体内,导 致体重增加。

能量的释放和利用

苏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 6 章第 1 节第 1 课时能量的释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从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这个角度了解能量的释放与呼吸的关系;描述什么叫呼吸作用。 (二)能力目标:学会测定呼吸频率的简单方法,初步学会将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尝试得出能量释放与呼吸有关的结论;初步学会验证植物呼吸释放二氧化碳、吸收氧气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生理现象和生活实际入手,用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逐渐深入地发现能量的释放与呼吸之间的关系,懂得珍爱绿色植物,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当我们剧烈运动时,体力会大量消耗,需要补充食物获得能量。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平静时消耗的能量少,剧烈运动时消耗的能量多。 食物中的有机物含有很多能量,但这些能量不能直接被人体利用,想知道有机物中的能量是如何释放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体验能量释放与呼吸的关系师:让我们回忆一下剧烈运动时的感觉,也许会有所启发生:学生谈感觉师:体表:身体发热,大汗淋漓——释放热量(热量是能量的一种)呼吸:呼吸急促,气喘嘘嘘——呼吸加快能量的释放与呼吸有关吗?让我们通过一个活动来现场体验能量释放与呼吸的关系(板书)测量三种不同生活状态下的呼吸频率 什么叫呼吸频率呢?请看小资料,强调:吸气加上呼气算作呼吸1 次。测量时应正常呼吸,避免故意深呼吸。 为了提高测量效率,我们也可以测30 秒的呼吸次数再乘以2 得出呼吸频率。现在准备测安静时的呼吸频率,开始[教师用课件时钟统一计时] 生:测安静时30 秒内的呼吸次数师:好,请将数据乘以2 填在课本108 页表格里 现在请靠走廊一侧的同学起立,向外跨一步,准备迅速起蹲,开始 [教师用课件时钟统一计时] 请没参加运动的同学,注意观察正在运动的同学有什么表现?呼吸有什么变化。 生:迅速起蹲1 分钟师:很多同学的动作又快又到位。 看样子,运动消耗的能量真的很大,有些同学有点儿体力不支了。好,回到座位,准备测呼吸频率,未运动的同学可以再测一次安静时的呼

苏教版生物七下第10章第6节《人体能量的供给》教学设计

第五节人体能量的供给 【设计依据与构想】 本节教学主要内容是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进一步理解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和能量的供给。学生学习了人体内能量代谢的过程,才能深刻地理解前面学习过的人体的营养供给,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的呼吸等内容。针对此年龄阶段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喜欢动手、善于发现的特点,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活动中让学生感知科学知识和客观规律的存在。以多媒体视频和课件做补充,联系同学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把“人体能量供给”和“测量体温”两个探究实验牢牢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教师把重点放在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上,目的是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人体内能量的供给过程,为以后的课程打下基础。还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体现新课标关注学生发展的理念。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2.说出体温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及维持体温恒定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 学会测量自己和他人的体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关注身体健康。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说明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教学难点 说明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口腔用体温计或腋窝用体温计。 教师准备 1.“测量体温”用的脱脂棉,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等。 2.Flash:(1)人体能量供给的过程; (2)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3.视频:(1)人体的热量分布; (2)人体体温保持恒定的过程。 【教学流程及分析】 一、情景引入 首先提出问题:当你经过剧烈运动后,有怎样的感觉? (学生回答:饿,口渴,感觉到没有力气……) 这是因为在剧烈运动时,你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在疲劳和饥饿的情况下会感到没有力气,那么怎样来恢复体力呢? (学生回答:食物中含有能量,可以从食物当中获取能量)。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人体能量的供给。 设计思想:以学生的生活经历引入,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出问题,环环相扣,降低了知识的起点,缩短了科学与生活的距离。 二、探究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哪位同学愿意告诉我们,今天早餐吃了什么?(学生回答:面包、牛奶、火腿肠……)那么请大家说说看,是不是这两位同学的身上就要长出面包、鸡蛋、火腿了呢?(学生回答:不能。) 教师引导:大家都笑了,因为我们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可是为什么不可能呢?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在我们的体内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食物在我们的消化系统中被消化为营养物质被人体吸收,最终被血液送到全身的每个细胞里去了。) 教师小结:这些营养物质到达细胞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设计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迫切地想知道,在营养物质到达细胞后又是如何变化的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疑问和好奇中主动走进探究学习的乐园。

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教案_济南版

第二章第二节人体内能量的利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解释人体内能量的释放过程。 ②举例说出几种常见食物的热价。 ③举例说明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 2.能力目标 ①通过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培养学生的推断,实验操作能力。 ②通过本节内容学习,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以及科学的饮食习惯和饮食观念。 ②通过观察实验,体验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通过第一章《人的生活需要营养》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人们从食物中获得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有机物营养成分,经消化系统消化和吸收后,除转化为人体结构成分之外,主要用来供给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从运动员的饮食入手,指导学生做好“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活动,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交流以及小组之间的比较得出相应的结论,再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不同食物的热价是不同的,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分组实验探究活动可以了解我们每天的活动需要多少能量,适当调整每天摄取的食物的量以维持能量的摄取与消耗之间的平衡。这对于他们形成科学的饮食观念,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提高生长发育期的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这样真正地体现了《标准》所倡导的用生物学指导我们的生活,保持身体的健康发育这一宗旨。 课前准备: 探究不同食物热价的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解剖针、温度计、量筒、蜡烛、蒸馏水、花生、核桃种子等,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附:课堂达标检测题(10分钟) A类:基础过关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A.水 B.蛋白质 C.无机盐 D.维生素 2、在日常生活中下列活动所消耗的能量最多的是 A.快走 B.骑车 C.慢走 D.唱歌 3、供给人体生理活动所需要能量的主要物质是 A.糖类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 4、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主要用于 A.构建细胞 B.转化废物 C.提供能量 D.构建细胞和提供能量 5、相同质量的下列营养物质在体内完全分解释放的能量最多的是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6、下列营养物质中既参与构造细胞又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①蛋白质②糖类③脂肪④水⑤无机盐⑥维生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二、非选择题 7、食物的热价是指一克食物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的。

2018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22《人体内能量的利用》练习题1

第二节人体内能量的利用 知识点一能量的摄取 1、人体需要的能量来源于食物,具体地说是来源于食物中的一些有机物。 2、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可以用热价表示。食物的热价是指1克食物氧化分解(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 3、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据测定,糖类的热价为17、15千焦/克,蛋白质的热价为17、15千焦/克,脂肪的热价为38、91千焦/克。 知识点二能量的释放 4、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气的作用下分解,释放出能量,用于进行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人体进行的呼吸作用用表达式表示为: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 量。 5、在有机物氧化分解的过程中,不断消耗氧气和产生二氧化碳,所消耗的氧气可以由呼吸系统不断地进行补充,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也要经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知识点一能量的摄取 1、质量相同的下列物质,在体内被分解时,释放能量最多的是(C) A、糖类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 2、通过测定,在蛋白质、脂肪、糖类三种营养成分中,每克糖类所含能量是(B) A、23、43 kJ B、17、15 kJ C、38、91 kJ D、9、3 kJ 知识点二能量的释放 3、(2017·湖北黄冈期末)人呼吸的意义是(C) A、吸入新鲜的空气 B、释放出二氧化碳 C、释放细胞内有机物中的能量 D、释放细胞中的能量 4、人体通过呼吸吸入的氧气最终被用于(D) A、在肺泡中与二氧化碳进行交换 B、在血液中与二氧化碳进行结合 C、在组织中与二氧化碳进行交换 D、在组织细胞中分解有机物 1、导学号16244050(2015·山东临沂中考)生物兴趣小组对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进行测定, A、实验中,①应该为20 B、测量过程中,温度计的下端不仅要浸入水中,还要接触锥形瓶的瓶底

七年级生物上册3.7.1能量的释放和利用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

第1节能量的释放和利用(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阐明能量释放的主要形式。 2.说出呼吸作用对生物的意义。 3.运用探究的方法来感知能量的释放。 4.关注呼吸作用的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 学习重点:能量释放的主要形式;呼吸作用的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 学习难点: 探究萌发的种子释放能量 教材分析: “能量的释放”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生物体释放出来的能量主要有哪些形 式。“能量的利用”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讨论进一步了解呼吸作用对生物体的重要性。 课堂导学: 1.看P115图7-4能量的释放与生命活动图思考下列问题 (1)生物体在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一部分以的形式释放出来,另一部分以 化学能的形式贮存在一种叫的物质中。 (2)对生物体来说,不同的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一样吗? (3) 不同的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都是直接来自什么物质? 2.看书P115了解呼吸作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思考下列问题 (1)你认为蔬菜和水果的贮藏在什么环境下最好? (2)给农作物松土的目的是什么? 随堂反馈 一、选择题: 1、为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是 ( ) A、脂肪 B、蛋白质 C、葡萄糖 D、ATP 2、栽花最好用盆底有小洞的瓦盆,而不宜用瓷盆,这是因为 ( ) A、瓦盆价钱较低 B、有小洞的瓦盆有利于根的呼吸 C、瓦盆易保持水分 D、瓦盆硬度较小 4.浇花过勤,花土含有大量的水分,这样会导致烂根,使植物死亡,原因是

( ) A、水分过多,根毛无法呼吸 B、水分过多,根无法呼吸 C、水分过多,细菌大量繁殖,导致烂根 D、根吸收水分过多而死亡 5.储存粮食的条件应为 ( ) A、低温、潮湿、增加氧的浓度 B、低温、干燥、增加氧的浓度 C、低温、干燥、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D、高温、干燥、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6.用两个暖水瓶,其中,一瓶中装有煮熟的种子,另一瓶中装有萌发的种子,两瓶中各插入一个温度计。2~3h后,观察这两个暖水瓶的温度变化,如下图所示。请你判断: (1)甲瓶中装的是的种子,其原因是 (2)乙瓶中装的是的种子,其原因是。 (3)在这个实验中,乙瓶对于甲瓶来说是。 (4)此实验说明了 7. 小华到农村大伯家过年。大伯非常疼爱小华,拿出花生、枣子、核桃等干果,还做了好多美味的饭菜。小华看了后高兴的说:“大伯,您真好,可我特别想吃您种的又甜、又沙瓤的白薯!”大伯和小华搬着梯子一起到菜窖取白薯。打开菜窖门后,小华放下梯子就要下去,大伯一把拉住他,严厉地说:“刚打开菜窖,可不能就下去,不然要死人的!”请你分析: (1) 大伯说得有道理吗?为什么? (2) 什么时候才能进入菜窖? (3)用什么方法来检查这个时候是否可以进入菜窖?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四节热机导学案

九年级物理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第四节热机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 2、通过挂图和模型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3、从能量转化的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并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发展史上的 意义。 4、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 5、通过阅读“科学世界”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学习重点】: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及能的转化过程,燃料的热值. 【学习难点】:热机中的能量转化及损失,了解热机效率. 【预习检测】 1.热机是将能转化为能的机械。 2.内燃机是由、、、四个冲程组成的。 3.1kg的某种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煤的热值是3×107 J/kg,其物理意义是,某种燃料的热值与其质量。 4.与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总是。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演示酒精灯对试管中的水加热时,水内能的变化。 水沸腾后会出现____________现象,在这个实验中燃料的______能通过燃烧转化为____能,又通过______对_____做功,把_____能转化为____能。 ★学生活动二:内燃机 阅读课本P135解决下列问题。 1.热机是把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能的装置。 2.什么是内燃机? 3、完成下表中的填空 内燃机的工作过程表

★学生活动三:阅读燃料的热值,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燃料的种类很多有固态的也有液态的还有_____态的,例如______等。燃料的燃烧是一种___反应,燃烧过程中燃料的___能得到释放,转化为周围物体的____能。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燃料的热值。 ③热值是燃料的一种______,其物理量符号是______。他的单位(字母)是_________。 ④干木材的热值是_______________,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是有4kg的干木材完全燃烧能放出_______J的热量? 讨论问题一讨论137页“想想议议”,并通过阅读教材,完成下列的问题 在新型运载火箭设计成功后,需要设计一种合适的燃料,请你观察课本上的“几种燃料的热值”表格在表中选择合适燃料并说明原因,以及进一步设想由所选燃料带来的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所选的燃料是,原因是 讨论问题二:内能的利用效率: ①思考:我们利用内能可以______和_____。

高中生物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导学案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导学案 【学习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3、理解什么是能量金字塔 【学习重点】: 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学习难点】: 能量流动的过程 【晨背关键语句】: 1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形式的变化由光能生物体有 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3.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能量金字塔的形状永远是正金字塔形,数量金字塔有导致的情况 5.研究能量金字塔的意义 ① 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地利用 ② 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地方 【自学指导】阅读课本P93-P96,完成导学案【自学指导】部分,注意在课本上勾画重要知 识点。 一、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传递、____和散失的过程。 二、能量流动的过程 1. 来源: 太阳能 能量输入 过程: 2.能量去向(以能量在第一营养级的变化为例): (1)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________的形式散失。 (2)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 (3)随着残枝败叶等被________分解而释放出来。 (4)被初级消费者摄食,流入________营养级。 3.传递过程图解(填图) 请说出大方框、大粗箭头、 箭头由粗到细、方块面积越来越小代表的含义 三、能量流动的特点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________的 原因:在生态系统中, 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不可_______,也不能________。 2.能量在流动过程中________ (1)原因: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到下一个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________,一般来说,输入到某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________的能量能够流到下一个营养级。

七年级生物能量的释放和利用

第1节能量的释放和利用 一、设计思路 能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虽然存在于我们的每一个活动之中,但是看不到,摸不着,而且初一的学生缺少物理和化学方面的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开头设置了一个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发现生物体的能量都是从有机物中释放出来的,另外通过卡通图片,让学生对能量建立一个感性的认识。接着通过一个学生全体实验体验能量释放与呼吸的关系引导学生得出能量的释放与呼吸密切相关的结论。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发现能量的释放需要氧,这一部分内容是本节的重点。在设计上可以通过学生演示和教师动画演示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从而对呼吸和呼吸作用进行区别,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什么是呼吸作用。这是本课的难点。 能量以什么形式释放出来,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结合探究实验的设计,通过观察不通状态种子的温度发生的变化了解热量的释放。这个探究实验可能效果不佳,可通过动画演示来弥补。 能量的利用可以更多的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重点解决DIY中的现象解释,讲解过程中学生自然会体会到能量的利用。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从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这个角度了解能量的释放与呼吸的关系 (2)描述什么叫呼吸作用,和呼吸有什么区别。了解呼吸释放的能量在生命活动中被利用的问题。 2.能力目标: (1)学会测定呼吸频率的简单方法,初步学会将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尝试得出能量释放与呼吸有关的结论。 (2)初步学会验证植物呼吸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的方法。 (3)初步尝试探究萌发的种子能释放能量。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能够对呼吸作用的原理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作出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运用一个悲伤的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导学生应当伸出援助之手,关心、关爱他人。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生理现象和生活实际入手,用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逐渐深入地发现能量的释放与呼吸之间的关系。懂得更进一步地珍爱绿色植物,并能运用所学的能量和呼吸相关的知识,解决生活、生产实践中新鲜果品、蔬菜贮存等实际问题。三、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的重点:引导学生从体验——分析——实验,揭示能量的释放需要氧。 学习的难点:呼吸作用和呼吸的不同,以及呼吸作用的实质。指导学生尝试 “探究萌发的种子释放能量”实验方案的设计。 四、教学过程

案例分析如何获得每天能量需求总量

如何获得每天能量需求总量 在没有专业测量设备的情况下,如何简便的获得个人每天的能量需求,有几个途径:一,根据自己性别、身高、体重、活动情况等进行计算得出(计算方法也有不同的可选择)。二,查中国人每日膳食能量参考(推荐)摄入量表得知。三,进行一段时间的每日膳食调查,平均每日膳食能量而得出。 一、计算法: (一)、详细计算:分步计算法 人体的能量消耗包括基础代谢、体力活动和食物的热效应三个方面。 基础代谢约占总能量消耗的60%~70%,习惯上将其作为估计成人能量需要的重要基础。 1.基础代谢(BM)消耗能量的计算方法: A.我国赵松山于1984年提出相对适合中国人的体表面积计算公式: 体表面积(m2)=0.00659×身高(cm)+ 0.0126×体重(kg)- 0.1603 按年龄、性别在下表1中查出相应的BMR,就可计算出24小时的基础代谢水平: BM(kJ/kcal)= BMR×体表面积×24h B.Harris和Benedict提出了下列公式,可根据年龄、身高和体重直接计算基础代谢能量消 耗: 男:BM(kcal)= 66 + 13.7×体重(kg)+ 5.0×身高(cm)- 6.8×年龄(y) 女:BM(kcal)= 655 + 9.5×体重(kg)+ 1.8×身高(cm)- 4.7×年龄(y) 2.BMR(kcal/(m2.h))= BM ÷体表面积(m2)÷24 (h) BMR(kcal/(kg.h))= BM ÷体重(kg)÷24 (h) 3.夜间基础代谢消耗能量= BMR(kcal/(kg.h))× 体重(kg)× 夜间睡觉时间(h) 或= BMR(kcal/(m2.h))×体表面积(m2)× 夜间睡觉时间(h) 4.白天人体力活动需要能量= BMR × 体力活动水平(PAL)× 体力活动时间× 体重或者体 表面积 特别注意把白天的不同活动水平(PAL)(见表2)和体力活动的时间分开来计算。例如一个男大学生一天的活动中,宿舍休息、学习等(PAL1.55,7小时),学生日常上课、活动等(PAL1.78,8小时),体育运动(PAL2.10,1小时)。 5.食物热效应≈BM × 10%

北师大版生物第10章 《人体的能量供应》知识点总结

第10章《人体的能量供应》知识点总结 第1节食物中能量的释放 1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和能量都来源于食物。 2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其次是脂肪,它还是储备的能源物质。 3呼吸作用:生物体细胞内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就是呼吸作用。 4细胞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维持体温的恒定,另一部分用于推动各种生命活动。 因此说,它的重要意义在于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第2节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 5人体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是通过呼吸系统完成的。 6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鼻是呼吸道的起点,鼻孔与外界相通,内有鼻腔,鼻腔内表面有鼻黏膜。鼻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黏液腺,黏液腺可以分泌黏液,这些结构能使吸入鼻腔的空气变得温暖、湿润,减少对肺的刺激。鼻腔上部黏膜内还有接受气味刺激的嗅觉细胞。 8咽位于鼻腔的后方,是气体的通道,也是食物的通道。 喉位于咽的后下方,由软骨和声带组成,气体通过时可以引起声带振动而发声。 吞咽时,会厌软骨会盖住喉的入口处,以防止食物入喉,进入气管。 气管先分为左右两支,再分为如树枝状较小的支气管、细支气管等。气管壁由C形软骨支撑,管壁上有黏液腺,分泌的黏液能粘住灰尘;管壁内表面有纤毛,摆动将黏液推向喉的方向,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这就是痰。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完成气体交换的场所。位于胸腔,左、右各一个,分别与左右气管相通。新鲜的肺是粉红色的,由细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肺泡组成。 11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什么? 12 答:肺泡的数量众多,扩大了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壁很薄,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肺泡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肺泡内的气体与血液中的气体进行交换;肺泡壁上有丰富的弹性纤维,有利于气体进出肺泡。这些结构特点有助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 13 肺通气:外界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就是通常所说的呼吸,也叫肺通气。 14 肺通气是怎样完成的呢? 答:肺通气是由胸廓和膈的运动引起的。吸气时胸廓扩大,呼气时胸廓缩小。

第七章 能量的释放与呼吸

第七章能量的释放与呼吸 一、设计思路: 能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虽然存在于我们的每一个活动之中,但是看不到,摸不着,而且初一的学生缺少物理和化学方面的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开头设置了一个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发现生物体的能量都是从有机物中释放出来的,另外通过卡通图片,让学生对能量建立一个感性的认识。接着通过一个学生全体实验体验能量释放与呼吸的关系引导学生得出能量的释放与呼吸密切相关的结论。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发现能量的释放需要氧,这一部分内容是本节的重点。 在设计上可以通过学生演示和教师动画演示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从而对呼吸和呼吸作用进行区别,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什么是呼吸作用。这是本课的难点。 能量以什么形式释放出来,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结合探究实验的设计,通过观察不通状态种子的温度发生的变化了解热量的释放。这个探究实验可能效果不佳,可通过动画演示来弥补。 能量的利用可以更多的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重点解决DIY中的现象解释,讲解过程中学生自然会体会到能量的利用。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从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这个角度了解能量的释放与呼

吸的关系 (2)描述什么叫呼吸作用,和呼吸有什么区别。了解呼吸释放的能量在生命活动中被利用的问题。 2.能力目标: (1)学会测定呼吸频率的简单方法,初步学会将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尝试得出能量释放与呼吸有关的结论。 (2)初步学会验证植物呼吸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的方法。(3)初步尝试探究萌发的种子能释放能量。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能够对呼吸作用的原理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作出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运用一个悲伤的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导学生应当伸出援助之手,关心、关爱他人。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生理现象和生活实际入手,用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逐渐深入地发现能量的释放与呼吸之间的关系。懂得更进一步地珍爱绿色植物,并能运用所学的能量和呼吸相关的知识,解决生活、生产实践中新鲜果品、蔬菜贮存等实际问题。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的重点:引导学生从体验——分析——实验,揭示能量的释放需要氧。 学习的难点:呼吸作用和呼吸的不同,以及呼吸作用的实质。指导学生尝试“探究萌发的种子释放能量”实验方案的设计。

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教案设计_(新版)济南版

第二章第二节人体能量的利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解释人体能量的释放过程。 ②举例说出几种常见食物的热价。 ③举例说明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 2.能力目标 ①通过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培养学生的推断,实验操作能力。 ②通过本节容学习,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事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以及科学的饮食习惯和饮食观念。 ②通过观察实验,体验严肃、认真、实事的科学态度。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通过第一章《人的生活需要营养》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人们从食物中获得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有机物营养成分,经消化系统消化和吸收后,除转化为人体结构成分之外,主要用来供给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从运动员的饮食入手,指导学生做好“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活动,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交流以及小组之间的比较得出相应的结论,再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不同食物的热价是不同的,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分组实验探究活动可以了解我们每天的活动需要多少能量,适当调整每天摄取的食物的量以维持能量的摄取与消耗之间的平衡。这对于他们形成科学的饮食观念,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提高生长发育期的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这样真正地体现了《标准》所倡导的用生物学指导我们的生活,保持身体的健康发育这一宗旨。 课前准备: 探究不同食物热价的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解剖针、温度计、量筒、蜡烛、蒸馏水、花生、核桃种子等,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3分钟提问: 1、人体的气体交换包括哪两个过程? 进行的原理是什么? 2、两处的气体交换后血液发生了哪些 变化? 3、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比吸入的 多,是由谁产生的?它是怎样产生 的? 过渡:在此过程中除了产生了二氧化碳 外,还产生了大量的能量,你知道人体 的能量是怎样利用的吗?每个人所需 能量是否相同? 学生回忆、看书 等,要给出准确、 规的答案。 将复习旧知常 态化,从而巩固 旧知,为本节课 的顺利进行打 下基础。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2分钟 提问:他们俩个谁的食量阿大?为 什么?你知道其中的大人是做什么运动 的吗?他的饮食与同龄人有什么不 同? 相扑运动员食量相当于同龄人的 5-6倍。 过渡:那么人体是怎样获得能量 的呢?大人的的食量 大,运动量 大,能量需要 多。相扑运动。 通过一图片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让学生 知道生活处处 有学问,生物知 识就在身边。 学生自主 学习5分钟 让学生看书,仔细阅读课文,进行 自主学习,完成以下填空: 1、能量的摄取:人体需要的能量来 源于,具体说不源于食物中的 学生带着问题先 进行自主学习,完 成填空,对本节知 充分体现了学 生的主体地位, 给学生以表现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复习学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复习学案 [知识梳理] 一、化学反应的速度和限度 (1) 表示方法:v=【单位:】 简单计算:同一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等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 数之比,也等于各物质的变化浓度之比 化学反应限度:大多数化学反应都具有,故化学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 可逆反应的限度以到达为止。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等于、各组分浓度时,反应到达化学平衡状态。 例1:某温度下,在一固定容积的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H2(g)+2(g) ?2HI(g),下列情况一定能说明反应已达到限度的是 A.压强不再随时间而改变时 B.气体的总质量不再改变时 C.混合气体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不再改变时 D.单位时间内每消耗1 mol I2,同时有2 mol HI生成时 例2:下列关于燃料充分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量越多越好 B.应通入适量的空气 C.固体燃料燃烧前要粉碎 D.液体燃料燃烧时可以以雾状喷出 例3:100 mL浓度为2 mol·L-1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适量的6 mol·L-1的盐酸 B.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 C.加入适量蒸馏水 D.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

二、化学能与热能 【知识归纳】 ①了解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 A. 所有燃烧反应; B. 中和反应; C. 大多数化合反应; D. 活泼金属跟水或酸反应; E. 物质的缓慢氧化 常见的吸热反应: A. 大多数分解反应; 氯化铵与八水合氢氧化钡的反应。放热反应 ②判断反应放热或吸热的方法: a.当断开反应物中化学键所的能量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的能 量时,反应放热,反之则反应吸热; b.当的总能量大于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反之则反应吸热。 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例1:拆开1mol H—H键,1mol N—H键,1mol N≡N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436kJ,391kJ,946kJ,求:①1molN2气生成NH3需热量,②1molH2气生成NH3需热量______ 写出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第一节能源的综合利用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节能源的综合利用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 2、知道几种常见的能源及能源的简单分类,了解太阳能、氢能的优越性及目前使用时存在的一些困难。 3、知道几种常见的电池,认识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4、认识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等措施在解决能源危机方面的重要性,并体会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方面的重大意义。 【课前预习】 请带着以下问题阅读预习课文并试着回答它们。 一、化石燃料 1、目前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是什么?化石燃料主要是指哪几种? 2、化石燃料是怎样形成的?煤、石油、天然气各自的组成特征是什么? 3、化石燃料为什么要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使用对环境有什么不利的影响? 4、你知道石油分馏用是什么原理的吗?石油分馏能得到哪些产品呢? 二、化学电池 1、电池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生活中各种各样形态各异的电池有什么共同之处? 2、请预测课本中96页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实验的现象并试着解释原因。 3、随意丢弃废旧电池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如何处理呢? 4、利用化石燃料产生电能的缺点有哪些? 三、太阳能 1、太阳能有何优点?太阳能的利用途径有哪些? 2、人类直接利用太阳辐射能的两种主要转化方式是什么?你能说些生活中的太阳能用品和它的转化方式吗? 四、氢能 1、试着回答课本97页的交流与讨论。 2、氢气作为理想的绿色能源有何显著的优点? 3、氢能的开发与利用还面临着哪些主要的困难?

2017-2018学年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下册2.2人体内能量的利用 同步训练

2019-2019学年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下册2.2人体内能量的利用同步训练 一、练基础 1.质量相同的下列物质,在体内被分解时,释放能量最多的是() A. 糖类 B. 蛋白质 C. 脂肪 D. 维生素 2.通过测定,在蛋白质、脂肪、糖类三种营养成分中,每克糖类所含能量是() A. 23.43 kJ B. 17.15 kJ C. 38.91 kJ D. 9.3 kJ知识点二能量的释放 3.人呼吸的意义是() A. 吸入新鲜的空气 B. 释放出二氧化碳 C. 释放细胞内有机物中的能量 D. 释放细胞中的能量 4.人体通过呼吸吸入的氧气最终被用于() A. 在肺泡中与二氧化碳进行交换 B. 在血液中与二氧化碳进行结合 C. 在组织中与二氧化碳进行交换 D. 在组织细胞中分解有机物 二、练提能 5.生物兴趣小组对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下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食物名称花生仁黄豆核桃仁大米 质量/克20 20 20 ① 水/毫升50 50 50 50 温度上升 2.2 1.4 3 1.3 /℃ A. 实验中,①应该为20 B. 测量过程中,温度计的下端不仅要浸入水中,还要接触锥形瓶的瓶底 C. 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应该设置重复组 D. 从实验结果可看出,花生仁、黄豆、核桃仁三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

6.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增多的二氧化碳来自() A. 气管和支气管 B. 肺泡 C. 血液 D. 全身的组织细胞 三、练中考 7.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A. 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B. 氧化分解体内有机物,释放能量 C. 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D. 带走体内多余的热量 8.人体进行新陈代谢时呼出二氧化碳,它最初产生的部位是() A. 肺泡 B. 组织细胞 C. 组织液 D. 血液 9.一成年男子每天消耗的能量约为15 100 kJ,如果这位成年男子每天从食物中吸收100 g蛋白质、500 g糖、100 g脂肪(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热价分别为17.15千焦/克、17.15千焦/克、38.91千焦/克),经过3个月后,这位男子的体重可能()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都不对 四、练素养 10.某小组的同学尝试测定一粒核桃仁中含有的能量。首先,取一粒核桃仁,称其重量为5克,切取一部分用做实验材料,称其重量为0.5克,然后,组装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用点燃的核桃仁给锥形瓶中的水加热,水量多少合适呢?水量过多,温度变化过小,不易读数;水量过少,则可能出现________现象,从而造成较大的误差。所以,将水量定为20毫升。 (2)为了尽可能减小误差,可为这套装置增设一个防止热量散失的部件,请在如图所示装置上画出该部件的示意图。(能够简单表达设计意图即可) 要获得较为准确的测量结果,什么时候将燃烧后的核桃仁从锥形瓶下移开,并记录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呢? 经过讨论,形成了以下三种不同意见,其中最为科学合理的是(填字母)。

2.1化学能与热能学案(有答案)

化学能与热能 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掌握反应物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高低是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决定因素。 3.应用键能计算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4.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5.理解中和热的概念,学会定性和定量研究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科学方法。 6.了解能量转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要点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1.化学反应的实质。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或原子团的重新组合,即反应物中旧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中新化学键的形成。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直接原因。 (1)物质中的微粒之间是通过化学键结合的。 (2)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释放能量。 (3)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根本原因。 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相对高低。

4.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5.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应用思考】 1.浓硫酸稀释时放出了热量,有化学键变化吗是不是放热反应 提示:当浓硫酸稀释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硫酸分子的共价键被破坏,但无新化学键的形成,故不属于化学变化。 2.化学反应中都有能量变化吗为什么 提示:都有;因为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破坏旧化学键,需要吸收一定的能量来克服原子(或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形成新化学键时,又要释放一定的能量。因此,在化学反应中,不仅有新物质生成,而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要点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1.两条基本的自然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自然界的物质发生转化时,总质量不变。 (2)能量守恒定律: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但是体 系包含的总能量不变。 2.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1)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2)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3.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1)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2)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4.中和热。 O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_mol_H 2 热,单位为kJ·mol-1。 5.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应用。

人体的能量来源

人体的能量来源 人体(肉体)的能量来源 1.? ?? ?消化系统。 2.? ?? ?呼吸系统。 3.? ?? ?皮肤系统。 4.? ?? ?睡眠系统。 每个人的能量转化(聚合,消耗)速度是不一样的,是天生的,也是可以改变的。 每个人的能量来源的途径比重是不一样的。(是天生的,也是可以改变的) 比如,A的能量来源途径比重:50%来自于消化,30%来自于睡眠,20%来自于呼吸,10%来自于皮肤。 而B得能量来源途径比重:40%自消化,40%睡眠,15%呼吸,15%皮肤。 以上数据只是举例,不是实际数值。 1.? ?? ?消化系统的转化过程。 分解):摄入食物所含分子-->分解成原子-->分解成微粒子-->分解成最基本微粒子"能量子"。 组合):最基本微粒子"能量子"-->重组微粒子-->重组原子-->重组人体所需分子。 由于分解时,需要能量去消化,所以在进食的半小时左右,容易感觉到“困”。 由于分解时所消耗的能量值比组合时聚合的能量值少,所以会“获得”能量,而不是“损失”能量。 比如分解时每分钟消耗能量100,组合时每分钟聚合能量400,因此每分钟“获得”能量300。(数值只是举例,不是实有数字) 既然摄入所有食物都会分解成能量子,那为什么还需要吃不同种类的营养成份呢 虽然不同种类的食物和营养分解成的能量子都一样,但能量中的意识和经验成份不一样,在灵界表现为各种颜色的光。 而这些各种颜色的光会使人表现为各种特征(包括并超出以下举例): 肉食分解成的能量光于黑色、红色偏多,依次是橙色、绿色。 素食分解成的能量光于绿色、蓝色偏多,依次是红色橙色,较少紫色。 受到污染的黑色、红色、橙色容易使人表现为物欲强、控制欲强、争强好胜、容易愤怒、容易生气、注意力分散(俗称杂念多)、性欲过强、逻辑混乱、思维迟钝等。 纯净的黑色红色橙色使人表现为脚踏实地、有毅力、有耐心、有恒心、逻辑清晰、注意力集中(专一、单纯、无杂念)、清心寡欲(非无能) 以上特征并非一定会如此表现,只是会很可能表现。 受到污染的食物会大部分在睡眠系统中过滤,少部分在日常生活中过滤。 过滤能力超出污染能力,则无影响。污染速度超出过滤能力速度,则能量流动缓慢---呆滞---囤积---堵塞---等待时机生病----以释放。直到没有。 2.? ?? ?呼吸系统。略。 3.? ?? ?皮肤系统的转化过程。 关于皮肤系统的我没有太多研究,晒太阳也可以转化吸收能量。和植物的光合作用类似。 曾经有人问为什么感受不到 答:我们一般也感受不到血液的流动。 但有一些人随着修炼的深入,会逐渐感受到体内血液的流动,也能感受到皮肤的呼吸节奏。 4.? ?? ?睡眠系统的转化过程。 睡眠系统相对于上面几个系统是人类最少研究的,也研究不透的,也不太重视的,却是最重要的一个系统。 人的一天24小时当中,大概8个小时是拿来睡眠的,也就是说人类1/3的时间都是用来睡觉。 废话不多说。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导学案:第二章 化学反应和能量 全单元导学案(无答案)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来源。 2,了解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并能判断。 3,会写热化学方程式。 教学重点:会计算反应焓变。 教学难点:会写热化学方程式 【课前自主复习】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关系 1.化学反应的本质:旧化学键断裂需要 ____ 能量,形成化学键要 __ 能量 2.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 3.判断反应吸收或放出能量的依据: (1)从化学键键能的角度分析 一个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取决于:取决于所有断键吸收的总能量与所有形成新键放出的 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2)从物质总能量的角度分析 当反应物的总能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时,为放热反应; 当反应物的总能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时,为吸热反应。 一个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取决于: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 相对大小。 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1、两条基本的自然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 ⑵能量守恒定律: 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⑴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 的变化。 ⑵放热反应: 。 ⑶吸热反应: 。 【考纲点拨】 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知道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涵义 3、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4、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自主研究例题】 1.下列反应中属吸热反应的是 ( ) A.铝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B.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 C.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D.Ba(OH)2·8H 2O 与 NH 4Cl 反应 2.一种“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其内层是用铝箔包裹的、并已加工好的真 空包装食品,外层则是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种化

(七年级生物教案)能量的释放和利用教案

能量的释放和利用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一、设计思路 能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虽然存在于我们的每一个活动之中,但是看不到,摸不着,而且初一的学生缺少物理和化学方面的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开头设置了一个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发现生物体的能量都是从有机物中释放出来的,另外通过卡通图片,让学生对能量建立一个感性的认识。接着通过一个学生全体实验体验能量释放与呼吸的关系引导学生得出能量的释放与呼吸密切相关的结论。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发现能量的释放需要氧,这一部分内容是本节的重点。在设计上可以通过学生演示和教师动画演示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从而对呼吸和呼吸作用进行区别,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什么是呼吸作用。这是本课的难点。 能量以什么形式释放出来,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结合探究实验的设计,通过观察不通状态种子的温度发生的变化了解热量的释放。这个探究实验可能效果不佳,可通过动画演示来弥补。 能量的利用可以更多的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重点解决DIY中的现象解释,讲解过程中学生自然会体会到能量的利用。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从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这个角度了解能量的释放与呼吸的关系 (2)描述什么叫呼吸作用,和呼吸有什么区别。了解呼吸释放的能量在生命活动中被利用的问题。 2.能力目标: (1)学会测定呼吸频率的简单方法,初步学会将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尝试得出能量释放与呼吸有关的结论。 (2)初步学会验证植物呼吸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的方法。 (3)初步尝试探究萌发的种子能释放能量。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能够对呼吸作用的原理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作出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运用一个悲伤的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导学生应当伸出援助之手,关心、关爱他人。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生理现象和生活实际入手,用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逐渐深入地发现能量的释放与呼吸之间的关系。懂得更进一步地珍爱绿色植物,并能运用所学的能量和呼吸相关的知识,解决生活、生产实践中新鲜果品、蔬菜贮存等实际问题。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的重点:引导学生从体验--分析--实验,揭示能量的释放需要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