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 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1949——1976)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积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参加 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件外交大事。 70年 代对外关系获得重大突破: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缓和,中日 邦交正常化。
阅读并思考:这一时期的特征是什么?
1、(2015· 江苏·12)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 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 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 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 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 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 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
2、“一切科学的东西,都是在辩论、求证中获得发展,一切优秀的文艺都是 在包容、并存中得到繁荣。”该讲话( )
A、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论基础
B、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
[史论归纳]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失误及其教训 事件 特征 影响 教训
社会主义建
设总路线
多快好 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
省 高速度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 调,生态环境严重破 坏
训练: 下图是新中国科技发展成果曲线图,对比解读正确的是( ) 解析: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是在 1967年,秦山核电站于1991年投 入使用,“东方红一号”于1970年 发射成功,籼型杂交水稻问世时间 1973年,人工结晶牛胰岛素合成出 现在1965年。 A、①时期:中近程导弹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 B、 ③时期:第一颗氢弹爆炸、秦山核电站建成 C、 ④ 时期:“东方红一号”发射、籼型杂交水稻问世 D、⑤时期:人工结晶牛胰岛素合称、超级计算机诞生
合作和政治协商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 六七十年代,以“阶级斗争”为纲;个人崇拜盛行;“左”倾错误最终酿成了 主义民主政治体系。文革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十年动乱。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被严重践踏。 见者遭到严重破坏。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 3、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 交政策,改变了中国被动、屈辱、不平等的外交局 面,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新中国成立之初,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战略,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A、对外贸易的发展
C、实施“一五”计划
B、“大跃进”的推行
D、纠正“左”倾错误
3、(2015· 福建文综,18)下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
产值变化图。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
A.“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 B.“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 C.“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提高
Baidu Nhomakorabea
联合国席位恢 复、中美关系 正常化、中日 建交
《论十大关系》、 “大跃进”、“人民 公社化运动”、“一 五计划”建设成绩、 三年经济困难、“八 字方针”、“文化大 革命”对经济破坏、 周恩来“纠左”、邓 小平全面经济整顿
思想:
《正确处理人民 内部矛盾》、
“两弹一星”、 “东方红一号”、 科技: 杂交水稻、北京电 视台试播 文化:“教育大革命”、 文革对教育、文艺的破 坏、恢复高考
史实梳理——政治(1949——1978) 一、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
1、新中国政治制度建设
1949年9月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成立提供了基本政治框架。这一 时期,《共同纲领》是指导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准则,1954年一届人大的召 开和宪法的颁布结束了《共同纲领》代行宪法的使命,政协则成为民主监督的 参政议政组织继续存在。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标志 着政协制度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成了新中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 2、左倾错误发展
1、经济建设要遵 循客观规律,不能 盲目求快;
2、现代化建设必 须从中国的实际 出发; 3、要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把发展生 产力放在首位; 4、要坚持民主集中 制原则,发扬党内民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大炼钢

一大二 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
运动
“文化大革 命”
公 以阶级
斗争为 纲
的生产积极性
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 响
2、(2015· 课标全国Ⅰ,31)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 可以推知( )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史实梳理——经济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1949——1978) 1、,新中国成立后,着手恢复经济,1952年底国民经济根本好转。1953年 出台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并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 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956年9月至1957年12月,中共贯彻执行和发展“八大”路线,领导经 济建设取得了好成绩,如超额完成“一五”计划,1957年成为建国以来经济 工作效果最好的年份之一。
D.“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
新中国在向社会主义过渡过程中的创造性举措及依据
1、经济方面: (1)、举措:采用自愿互利、逐步推进、赎买方式成功地实 现了三大改造,完成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过渡。 (2)、依据:个体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是落后生产方式的代表; 民族资本主义具有剥削性,但它是先进的经济成分,并且民 族资产阶级拥护社会主义,愿意同共产党合作。 2、政治方面: (1)、举措: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针织协商的 政治制度,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实行与民主党派“长期 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2)、依据:三大改造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民 族资产阶级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民主党派在历史上与中国 共产党有合作关系。
2.(2014· 课标全国Ⅰ,31)一五计划与计划经济体
20世纪50年代至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实践 制 3.(2014· 课标全国Ⅱ,41)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
4.(2012· 课标全国,32)新中国的经济建设(1958年) 命题重点,尤其 5.(2011· 课标全国,32)20世纪60年代中国农村经 关注一五计划与 济政策的调整 计划经济体制 划经济、统购统 (2013· 课标全国Ⅰ,35)中国80年代改革与苏俄新 2.可以适当补充计 经济政策比较 (2011· 课标全国,34)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和作用
这一时期的经济建设取得哪些成就?有哪些失误?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什么?
对应训练: 1、(2016· 安徽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 19)从1949年10月到 1956年底,中国私营工商业经历了两个阶段。首先,中央和各级 政府根据“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和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 作,各得其所”。其次,对私营工商业的政策是逐步地、有计划 地开展公司合营。这两个阶段( ) A.工商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B.共同反映了对资本主义的利用 C.发展目标主要是恢复国民经济 D.分别属于过渡时期和建设时期 2、中国在1965—1976年间出现了三次经济复苏回升,本别是在 1965年、1973年、1975年。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2、科技:取得了包括“两弹一星”、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培育成
思考: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特征?
阶段特征: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是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 义制度在中国确立。在建设社会主义探索的道路上,有成功,也 有失误,“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新中国成 立以来的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考纲要求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课标提示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实践活动,总结其经验教训。
教材对应内容:
必修一:第21、22、26课
必修二:第18课 必修三:23、27、28、29课
史实要点
阶段 过渡 时期 19491956 政治、外交 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 《共同纲领》、新中国成 立、第一界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1954年宪法、三大 政治制度的确立、 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 交政策、基本外交政策、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 瓦会议、万隆会议
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总 路线、 “文化大革命”、 外交:
经济
没收官僚资本、 土地改革、稳定 物价、社会主义 改造、过渡时期 总路线、“一五 计划”、社会主 义制度初步形成、 布拉吉和列宁装
思想、文化、科技
思想: 《论 十大关系》 文学艺术: 双百方针 教育:扫盲 教育
社会 主义 建设 在曲 折中 前进 19561978
3、1958年到1960年。通常称为“大跃进”的三年,党在指导方针上发生了 严重的“左”倾错误,运动中以高指标、瞎指挥、强迫命令、浮夸风和“共 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 民公社化运动表明了探索中的曲折。
特征: 1956 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 4 、1960年冬至 1966 年春,是调整国民经济的五年。国民经济在调整中前进 。 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得到了比较顺利的 义的经济基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十年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重新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 “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经 5、“左”倾错误扩展到经济领域,经济严重损失;但由于周恩来、邓小平 济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及人民的努力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民族关系方面 (1)、举措: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 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依据: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国民政府实行民族压迫、 民族歧视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
4、外交政策方面
(1)、举措:提出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实行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
(2)、依据:美国推行“冷战”政策遏制共产主义;苏联推 行大国沙文主义;新兴民族国家独立,中国为打破外交孤立, 寻求和平发展环境。
主,坚持群众路线
材料一:《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 超英赶美 “二五”(1958—1962):大跃进 大倒退; “六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 大倒退”原因: 1986—1990):改革闯关 治理整顿 “二五”计划期间,“大跃进”为什么最终导致了“大倒退”? “大跃进”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4 “八五”( 1991—1995):小平南巡 改革深化 分 “九五”( 1996—2000):宏观调控 经济软着陆 ( )原因: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奠定工业化的基础;受苏联 (1 3 )影响: 建设经验影响;当时的国际环境需要尽快有强大的军事工业,以 “十五”( 2001—2005):指令计划退场 市场配置资源 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和孤立; 增强国防力量。( 分,答到任意两点给 4分) 苏联的经济援助有利于新中国的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 ( 1)“一五”计划期间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工业增速”?“一 “十一五”( 20064 — 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意义:一五计划的开展,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社会主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4分,任意两点,每点2分。) 五”计划意义何在?( 6):???????? 分) “十二五”( 2011—2015 义现代化建设起步。(2分) 材料三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 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 邓小平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建国初期中苏结盟对新中国带 来怎样的影响?(4分)
史实梳理——文化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技文化成就(1949——1978)
1、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成熟
特征:与军事和农业相关的科技发展较快;文化建设受 功等在内的多项成就; 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教训深刻;毛泽东思想得到发展。
3、文化:教育事业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1956年“双 百”方针提出,活跃了文学艺术界。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 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 步形成
销等相关知识
3.新时期的经济建 设,偶有涉及但 难度不大,建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建立
(2012· 课标全国,33)建国后经济体制的变化
(1992年下海潮)
不要深挖教材
时空坐标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
第12讲
中国社会主义探索中的 曲折发展
(1949年——1978年)
——新中国成立初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2011~2015年课标全国卷命题思路与备考建议
考纲考点 命题思路 1.(2015· 课标全国Ⅰ,31)一五计划(工业化) 备考建议 1.20世纪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的 实践是本单元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