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心理健康宣教

血液科心理健康宣教
血液科心理健康宣教

血液科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系统功能障碍的恶性疾病。患者一旦确诊后,就会因惧怕疼痛和死亡而感到恐惧、忧郁、紧张,情绪低落,精神错乱,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再加之患者住院后与社会隔绝,会引起患者心理更加激烈的反应。除了一般的躯体治疗和护理外,极有必要进行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

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1 焦虑和恐惧患者一经初诊为恶性血液病,由于医学知识缺乏和社会对此类疾病的观念,患者初期表现为焦虑恐惧心理状态。对策:通过健康教育(病情、病因、治疗方案、注意事项等)使患者面对事实,对疾病本身正确认识,当病情发生变化时,说明造成的原因和处理措施,并加强巡视,以实际行动使患者及家属放心,对经济负担过重造成的焦虑,护士虽不能直接给予解决,但可以从生活上给予关心,树立信心坚持治疗。

2 孤独寂寞患者入院后由于对医院环境不习惯,尤其希望家属能时常陪在自己的身边,再加上疾病的影响,极易产生孤独寂寞的心理。对策:入院时要向患者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及病区设置及规章制度,帮助其尽快熟悉就医环境。家属与患者接触最多,最能影响患者的心理,家属的一声叹息,一个表情都会使患者产生心理负担。患者家属应尽最大可能的从生活、思想上使患者减轻对家庭、工作的担忧,细心照料患者,发扬尽善尽孝,爱护弱小的传统美德,使患者觉得他的家庭是幸福的,他的家人需要他。

3 心理否认少数患者认识不到自己病情的严重性,否认自己病情与他人相同,轻视自己疾病,擅自自由活动,不注意饮食、休息,拒绝服从监护病房的管理。护理人员应正确对待患者的否认反应。对有明显否认、漠视自身疾病、不配合医疗的病人,要强化心理指导,讲明疾病的危险性及服从医疗的重要性,使其自觉服从治疗和康复的安排。

4 怀疑和抑郁初期患者不相信会患此绝症,对诊断持怀疑态度甚至抱有侥幸心理。部分患者由于生活不能自理需要陪伴,担心给家属增加负担,不如早些解脱,因而抑郁状况的发生明显升高。对策:对患者的感受要非常敏感,并且要使对方感受到被理解和被支持.通过有的放矢的言行,对患者施以心理影响,激励患者对生活的热爱使患者憧憬美好的前景.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机体内潜在的积极因素,达到促进康复的作用。对于持怀疑心态的患者可告知其虽然获得疾病相关知识的渠道

有很多,但实际治疗中有差别,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个体存在差异,各种治疗也因人而异,要通过树立自身良好形象赢得信任,医务人员仪表端庄、举止得体、亲切的交谈、必要的安慰会使患者倍感温暖,通过提高医疗诊断水平和护理技术来弥补硬件上的不足,以良好的护理服务赢得理解,增强治疗信心。

4 自我形象紊乱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可发生痤疮,毛发增多,声音变粗,体重增加,女性闭经及男性化;为预防感染需减掉长发甚至剃光头,形象发生改变,患者对今后的生活尤其是能否维持幸福的婚姻感到悲观,害怕被抛弃。此时医护人员及家属的一声安慰,一句适度的赞美都可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患者家属应尽最大可能的从生活、思想上使患者减轻对家庭、工作的担忧,使患者觉得他的家庭是幸福的,他的家人需要他。

5 睡眠状态紊乱由于新的环境,夜间收治病人、病房的噪声、同室病友的鼾声、呻吟、呼吸机、监护仪等各种机器的噪声,致患者产生睡眠状态紊乱。为此,应合理化布局监护室环境。轻重患者桕对分开,患者之问设有幔帘。对于睡眠状态紊乱的患者,应使其尽可能地保持白天清醒、夜问睡眠的习惯,认真做好晚问护理。

6 成分输血患者不同的心理障碍成分输血是血液病患者的重要治疗措施,但由于患者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影响,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成分输血宣教工作,取得患者信任。根据输血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因人施护,针对每一位患者的心理需要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