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计算机网络平时测验2

东北大学考试试卷(测验二) 2015 —2016 学年 第 一 学期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Computer Networks )

1. Addressing at the network and link layers, routing versus switching.

Consider the network shown below. Each of the subnets A-D contains at most 31 hosts; subnet E connects routers R1 and R2. a. Assign network addresses to the five subnets shown above (that is, write down the addresses you have assigned). b. Assign (write down) a full (32-bit) IP address for each the two hosts shown in

subnets A and D.

c. Assign (write down) a full IP address to the router interface on subnet E.

d. What is the network prefix advertised by router R1 to the public Internet?

e. Assign (write down) a MAC address to D.

f. Does the host in A ever need to know the MAC address of the R1’s interfa ce in subnet E in order to send an IP packet to the host in D? Explain your answer in one or two sentences. Now suppose that router R2 above is replaced by an Ethernet switch , S2 (Router R1 remains a router).

g. Are the interfaces that previously were in subnets A, B, and E still in the same separate three IP subnets now that R2 is replaced by S2? Explain your answer in a few sentences.

h. In order to send an IP packet to the host in D, does the host in A ever need to know the MAC address of the R1’s left i nterface now that R2 is replaced by S2? If so, how does it get the MAC address of R1’s left interface? Explain your answer in one or two sentences. Answer:

a. Each subnet needs to address up to 31 hosts, using the rightmost 5 bits of the address. The

five subnet addresses are thus x.y.z.000_/27, x.y.z.001_/27, x.y.z.010_/27, x.y.z.011_/27, x.y.z.100_/27, where the notation x.y.z.000_ means that the leftmost three bits of the fourth

address byte are 000. Other answers with different bit values in bits 25, 26, 27 are also possible, as long as the five three-bit patterns used are unique. b. If you chose an address range x.y.z.000_/27 for network A, then the address you choose here must have these 27 leading bits, and can have any 5 remaining bits you want. If you chose an address range x.y.z.011_/27 for network D, then the address you choose here must have these 27 leading bits, and can have any 5 remaining bits you want. c. If you chose an address range x.y.z.100_/27 for network E, then the address you choose here must have these 27 leading bits, and can have any 5 remaining bits you want. d. x.y.x.>24 e. Any 48 bit number is OK.

f. No. The host in subnet A needs to address a link-layer frame (containing the IP packet

addresses to the host in D) to the R2 interface in subnet A only.

g. No. They are now all in the same subnet from an IP addressing point of view, since there is no longer any intervening router. h. Yes. Now the host in A now needs to address its link-layer frame to the left interface of R1. The host in A gets the MAC address of the left interface of R1 using ARP. The host in A knows

that in order to route its packet to the host in D, it must first send that packet (over Ethernet) to router R1, whose IP address is in the hosts routing table. Thus, it uses ARP to get the MAC address associated with the IP address of R1’s left interface .

b.

The shortest path from E to B is E F B. The cost of this path is 6. c.

The shortest path from B to D is B A C D. The cost of this path is 5.

on of Dijkstra’s (link -state) algorithm for computing the least cost path from D to all destinations. What is the shortest path from D to B, and what is the cost of this path? b. Show the operation of Dijkstra’s (link -state) algorithm for computing the least cost path from

The shortest path from D to B is D C A B. The cost of this path is 5.

b. From its neighbors, nodes A, B, and D. Note that C does not receive distance vectors from nodes E and F, since they are not direct neighbors.

c. See page 358 in the textbook for notation. C’s cost to E via B is c(C,B) + DB(E) = 8 + 6 = 14.

C’s cost to E via A is c(C,A) + DA(E) = 2 + 7 = 9 (note that A’s shortest path to E is through C!)

C’s cost to E via D is c(C,D) + DD(E) = 1 + 4 = 5

Thus, C will route to E via D, since that path through D has minimum cost.

d. From its neighbors, nodes B, D, and F. Note that E does not receive distance vectors from nodes A and C, since they are not direct neighbors.

e. See page 358 in the textbook for notation. E’s cost to B via B is c(E,B) + DB(B) = 10 + 0 = 10. E’s cost to B via D is c(E,D) + DD(B) = 4 + 5 = 9. E’s cost to B via F is c(E,F) + DF(B) = 2 + 4 = 6.

Thus, E will route to B via F, since that path through F has minimum cost.

a. What are A, B, C, D, E, and F’s distance vectors? Note: you do not have should be able to compute distance vectors by inspection. node’s distance vector is the vector of the least cost paths from itself to each of the other nodes in

a. The first and second segments contain 20 and 40 bytes of data, respectively. In the second segment sent from A to B, the sequence number is 165, the source port number is 303, and the destination port number is 80.

b. The first acknowledgment has acknowledgment number 165, source port

80, and destination port 303.

c. The acknowledgment number will be 145, indicating that it is still waiting for bytes 145 and onwar

d.

d. The sequence number of the retransmission is 145 and it carries 20 bytes of data. The

acknowledgment number of the additional acknowledgment is 205.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操作系统课设报告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进程管理器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学号xxxx 学生姓名xxxx 指导教师xxxxx 设计时间2014-12-29~2015-1-15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号:学生姓名(签名):设计题目 1、高优先权调度算法的模拟 2、进程管理器的模拟实现 二、主要内容 1、目的: 编程模拟实现进程管理器,加深对进程、程序概念掌握. 2、进程管理器 主界面如下: (1)源代码: <1> Form1.cs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ff4209922.html,ponentModel; using System.Data; using System.Drawing;

using System.Text; using System.Windows.Forms; using System.Management; using System.Diagnostics; namespace WindowsApplication1 { public partial class Form1 : Form { public Form1() { InitializeComponent(); this.listProcesses.MultiSelect = false; this.listProcesses.View = View.Details; this.listProcesses.Columns.Add("pname",(int)CreateGraphics().MeasureString( "aaaaaaaaaaaaaaaaaaaaaa",Font).Width); this.listProcesses.Columns.Add("pID", (int)CreateGraphics().MeasureString( "000000000000", Font).Width); this.listProcesses.Columns.Add("username", (int)CreateGraphics().MeasureString( "aaaaaaaaaaaaaaaaaaaaa", Font).Width); this.listProcesses.Columns.Add("priority", (int)CreateGraphics().MeasureString( "aaaaaaaaa", Font).Width); this.listProcesses.Columns.Add("Memory usage", (int)CreateGraphics().MeasureString( "000000000000000",Font).Width); } private void Form1_Loa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RefreshList(); } private void RefreshList() { Process[] processes; processes = Process.GetProcesses(); this.listProcesses.Items.Clear(); foreach (Process instance in processes) { ListViewItem lvi = new ListViewItem(instance.ProcessName); lvi.SubItems.Add(FormatProcessID(instance.Id)); lvi.SubItems.Add(GetProcessUserName(instance.Id)); lvi.SubItems.Add(instance.BasePriority.ToString());

东北大学操作系统第一次实验报告

实验1:熟悉Linux系统 一、题目:熟悉Linux系统 二、目的: 熟悉与掌握Linux系统基本命令,熟悉Linux编程环境,为以后的实验打下基础。 1、启动、退出、ls(显示目录内容)、cp(文件或目录的复制)、mv(文件、目录更名或移动)、rm(删除文件或目录)、mkdir(创建目录)、rmdir(删除空目录)、cd(改变工作目录)… 2、C语言编辑、编译 三、内容及要求: 1、熟练掌握Linux基本文件命令; 2、掌握Linux编辑程序、对源代码进行编译、连接、运行及调试的过程; 3、认真做好预习,书写预习报告; 4、实验完成后要认真总结、完成实验报告。 四、内容及要求: 在Linux环境下编制、调试源程序的实际过程(每一步的具体说明)。 实验2:进程状态 一、题目:进程状态 二、目的: 自行编制模拟程序,通过形象化的状态显示,使学生理解进程的概念、进程之间的状态转换及其所带来的PCB内容、组织的变化,理解进程与其PCB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三、内容及要求 1、设计并实现一个模拟进程状态转换及其相应PCB组织结构变化的程序; 2、独立设计、编写、调试程序; 3、程序界面应能反映出在模拟条件下,进程之间状态转换及其对应的PCB组织的变化。 4、进程的状态模型(三状态、五状态、七状态或其它)可自行选择, 5、代码书写要规范,要适当地加入注释; 6、鼓励在实验中加入新的观点或想法,并加以实现;

7、认真进行预习,完成预习报告; 8、实验完成后,要认真总结,完成实验报告。 四、程序流程图 图4、1 进程转换流程五、使用的数据结构及其说明 struct PCB //进程控制块PCB { char name; //名字标识 string state; //状态 int time; //执行时间 }; typedef struct PCB ElemType; struct QNode { ElemType data; struct QNode *next; }; //链式队列结点 typedef struct QNode QNode; //结点 typedef struct QNode *PNode;

东北大学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分,共20分) 用简短语言解释下列名词. 1. PDU 2. Cernet 3. HUB 4. PPP 5. RST 6. HTTP 7. LLC 8. RARP 9. Socket 10. Hop 11. DTE 12. RJ-45 13. UDP 5. 下列INTERNET协议中,能够进行地址映射的是()。 A. ICMP B. ARP C. RARP D. DNS 6. 以太网交换机在网络帧碎片较多时,工作在()状态下效率最高。 A.存储转发式(store and forword) B.直通式(cut through) C.改进的直通式D.学习learning 7. 下面协议中,()使用伪首部进行校验。 A. IP协议 B. TCP协议 C.UDP协议 D.ICMP协议 8. IP协议中,如果首部不含选项字段,则首部长度字段的值应为()。 A. 0 B. 5 C. 10 D. 20 9. 假设一个主机的IP地址为192.168.5.121,而子网掩码为 15. 当IP数据报经过路由器时,一定不会被修改的字段是()。 A. Total Length B. Fragment offset C. TTL D. Identification 16. TCP首部的标志(code bits)字段一定不会取值为( )。 A. 0 B. 1 C. 2 D. 3 17.1000 Base F采用的传输媒体是()。 A.双绞线B.同轴电缆C.光波D.光纤 18.某主机的IP地址为10.11.251.55,子网掩码为255.255.0.0。该主机所在网络的广播地址 为()。 A.10.11.251.255 B.10.11.255.255 C.255.255.255.55 D.255.255.0.0 19.以下网络指令中,能够获取本机地址信息的是()。 共4页第1页 14. TDM 15. NIC 16. TTL 17. AS 18.Checksum 19. FEP 20. ARQ 二、选择题(每空1分,共20分) 每小题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正确. 1.()传递需进行编码、解码。 A.数字数据在数字信道上 B.数字数据在模拟信道上 C.模拟数据在数字信道上 D.模拟数据在模拟信道上 2. 若两台主机在同一子网中,则两台主机的IP地址分别与它们的子网掩码相“与”的结果一 定()。 A.为全0 B.为全1 C.相同D.不同 3. 下列哪种局域网技术无法保证实时性?() A.以太网 B. 令牌环网 C. 令牌总线网 D.以上技术都不能 4.对令牌总线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不可能产生冲突 B.它必产生冲突 C.冲突可以避免,但依然存在 D.轻载时不产生冲突,重载时必产生冲突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试题A卷 填空题(每空1 分,共30 分) 1、在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中,一个计算机网络包含多台具有自治_功能的计算机;把众多计算机有机连接起来要遵循规定的约定和规则,即通信协议;计算机网络的最基本特征是__资源共享_______。 2、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和网状 3、常用的传输介质有两类:有线和无线。有线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4、网络按覆盖的范围可分为广域网、_城域网、局域网。 5、TCP/IP协议参考模型共分了___4层,其中3、4层是传输层、应用层。 6、电子邮件系统提供的是一种_存储转发式_________服务,WWW服务模式为___B/S 7、B类IP地址的范围是128.0.0.0—191.255.255.255 9、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分类方法主要有:根据网络所覆盖的范围、根据网络上主机的组网方式,另一种是根据信息交换方式_。 10、数据传输的同步技术有两种:___同步传输_________和异步传输。 12、多路复用技术是使多路信号共同使用一条线路进行传输,或者将多路信号组合在一条物理信道上传输,以充分利用信道的容量。多路复用分为:频分多路复用_、波分多路复用_、时分多路复用和码分多路复用13、VLAN(虚拟局域网)是一种将局域网从逻辑划分网段,而不是从物理_上划分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新兴数据交换技术。 二、选择题(每题2 分,共30 分) 22、既可应用于局域网又可应用于广域网的以太网技术是D A、以太网 B、快速以太网 C、千兆以太网 D、万兆以太网 27、给出B类地址190.168.0.0及其子网掩码255.255.224.0,请确定它可以划分几个子网?(B ) A、8 B、6 C、4 D、2 28、TCP/IP体系结构中与ISO-OSI参考模型的1、2层对应的是哪一层(A ) A、网络接口层 B、传输层 C、互联网层 D、应用层 四、简答题(共30 分) 37、某A类网络10.0.0.0的子网掩码255.224.0.0,请确定可以划分的子网个数,写出每个子网的子网号及每个子网的主机范围。(10分) 、由子网掩码可以判断出主机地址部分被划分出2个二进制作为子网地址位,所以可以划分出2*2-2=2个子网。(5分) 每个子网的网络号和主机范围如下: ①子网号为192.168.0.64,主机号范围为192.168.0.65~192.168.0.126 (5分) ②子网号为192.168.0.128,主机号范围为192.168.0.129~192.168.0.190(5分) 2009-07-22 16:29 一、选择题(每题1分) 1、Internet的前身是 C 。 A、Intranet B、Ethernet C、ARPAnet D、Cernet 2、Internet的核心协议是 B 。 A、X.25 B、TCP/IP C、ICMP D、UDP 3、服务与协议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间通信的规则。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B、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 C、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D、OSI将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单位称为协议数据单元PDU。 5、常用的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有kbit/s、Mbit/s、Gbit/s。1Gbit/s等于 A 。

东北大学计算机网络复试资料

- 1 - 授课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考试日期:2005年12月13日 试卷:共 2 页 一、网络名词解释:(每题1分,共10分) 1 MAC :Media Access Control 媒体访问控制 2 ARP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地址解析协议 3 ICMP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因特网报文控制协议 4 OSPF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5 BGP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边界网关协议 6 FTP :File Transfer Protocol 文件传输协议 7 HTTP :Hypt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超级文本传输协议 8 DNS :Domain Name System 域名系统 9 CIDR :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 无类别域间路由 10 MPLS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多协议标记交换 (本题答案英文0.5分,中文0.5分) 二、简答题:(共10分) 1 在传输基带数字信号时常用的两种编码方式是什么?(4分) 答: 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或(Manchester ’s code and Difference manchester ’s code )。 (共4分,每个2分) 2 试画出1001011101的曼彻斯特编码并解释其编码的主要目的。(6分) 答: (共5分,每个码元0.5分) 曼彻斯特编码编码的主要目的是:自带时钟以利于接收 (1分) 三 简答题(10分) 1 对于带宽为2KHz 的理想低通信道,若1个码元携带4bit 的信息量,则该理想低通信道最高信息传输速率是多少?(4分) 答: 该信道最高信息传输速率=(2*2*1000)*4 = 16000 (b/s) 或 ( 16kb/s) 2 对于3.1KHz 带宽的标准电话信道,如果信噪比S/N =2500,则信道的极限传输速率大约为多少?(6分) 答:该信道的极限传输速率 ≈ W log ( 1+S/N ) b/s (本步骤4分)≈ 34 Kb/s (本步 骤2分) 四 简答题(10分) 简述访问WWW 的工作过程。(设访问站点为https://www.360docs.net/doc/ff4209922.html,,其IP 地址为202.206.16.3) 答:浏览器分析超链指向页面的URL 浏览器向DNS 请求解析https://www.360docs.net/doc/ff4209922.html, 的IP 地址 域名系统DNS 解析出https://www.360docs.net/doc/ff4209922.html, 服务器的IP 地址为202.206.16.3 浏览器与服务器建立TCP 连接 浏览器发出取文件命令 服务器https://www.360docs.net/doc/ff4209922.html, 给出响应 TCP 释放连接 浏览器显示https://www.360docs.net/doc/ff4209922.html, 文件index.htm 中的所有文本。 五 简答题(10分) 设某路由器建立了如下路由表: 目的网络 子网掩码 下一跳 128.10.128.0 255.255.240.0 I0 128.10.192.0 255.255.240.0 I1 206.10.10.128 255.255.255.240 R2 206.10.10.192 255.255.255.240 R4 0.0.0.0 0.0.0.0 R6 现共收到5个分组,其目的IP 分别为: (1)200.10.10.10 (2)128.10.196.0 (3)128.10.129.0 (4)206.10.10.200 (5)206.10.10.10 试分别计算其下一跳。 学 号 班 级

计算机网络考试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考试试题及答案 1.被称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里程碑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 ) 网网网网 2.下列关于TCP/IP协议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开放的协议标准、免费使用、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 B.独立于特定的网络硬件、可以运行于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中 C.标准化的高层协议,可以提供多种可靠的用户服务 D.灵活的网络地址分配方案,使得网络设备在网中具有灵活的地址 3.采用同步TDM时,为了区分不同数据源的数据,发送端采取的措施是( ) A.在数据中加上数据源标识 B.在数据中加上时间标识 C.各数据源使用固定时间片 D.各数据源使用随机时间片 4.规定了信号的电平、脉宽、允许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最大传输距离的物理层特性是( A.机械特性 B.电气特性 C.功能特性 D.规程特性 5.曼彻斯特编码采用的同步方法是( ) A.外同步 B.自同步 C.群同步 D.字符同步 6.正确的循环冗余校验码的检错能力描述是( ) A.可检测出所有三比特的错 B.可检测出所有偶数位错 C.可检测出所有奇数位错 D.可检测出所有大于、等于校验位长度的突发错7.在HDLC操作方式中,传输过程只能由主站启动的是( ) A.正常响应方式 B.异步响应方式 C.异步平衡方式 D.正常与异步响应方式协议提供的3类功能分别是:成帧、链路控制和( ) A.通信控制 B.网络控制

C.存储控制 D.安全控制 9.路由选择包括的两个基本操作分别为( ) A.最佳路径的判定和网内信息包的传送 B.可能路径的判定和网间信息包的传送 C.最优选择算法和网内信息包的传送 D.最佳路径的判定和网间信息包的传送 不支持...的网络类型是( ) A.点对点网络 B.广播网络) C.非广播式的网络 D.点对多点网络数据报经分段后进行传输,在到达目的主机之前,分段后的IP数据报( ) A.可能再次分段,但不进行重组 B.不可能再次分段和重组 C.不可能再次分段,但可能进行重组 D.可能再次分段和重组 类IP地址可标识的最大主机数是( ) 13.路由信息协议(RIP)使用的路由算法是( ) A.最短路由选择算法 B.扩散法 C.距离矢量路由算法 D.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14.在Internet中,路由器的路由表通常包含( ) A.目的网络和到达该网络的完整路径 B.所有目的主机和到达该主机的完整路径 C.目的网络和到达该网络的下一个路由器的IP地址 D.互联网中所有路由器的地址 段结构中,端口地址的长度为( ) 比特比特 比特比特 16.可靠的传输协议中的“可靠”是指( )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3)

计算机网络试题及答案(一) 一、.填空题 1.所谓计算机网络,会议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数据通讯的系统。 2.计算机网络如果按作用范围进行分类,可分为广域网(WAN)、局域网(LAN)和城域网(MAN)。 3.网络协议通常采用分层思想进行设计,OSI RM中的协议分为7层,而TCP/IP RM中协议分为4层。 4.在TCP/IP RM中,用于互联层的协议主要有:ARP、IP、RARP、ICMP和IGMP 协议。 5.用于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媒体有两类:有导线媒体和无导线媒体;光纤可分为两种: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MMF)。 6.构成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有很多种,通常有星形、总线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等。 7.CSMA/CD技术是一种随机接入(所有的用户根据自已的意愿随机地发送数据),冲突不可避免;令牌技术是一种受控接入(各个用户不能任意接入信道而必须服从一定的控制),冲突避免。 8.10BASE-T局域网的数据速率是10mbps,100BASE-TX局域网的数据速率是100mbps。 9.在用双绞线时行组网时,连接计算机和计算机应采用交叉UTP电缆,连接计算机和集线器用直通UTP电缆。 10.在将计算机与10BASE-T集线器进行连接时,UTP电缆的长度不能大于100米。 11.在将计算机与100BASE-TX集线器进行连接时,UTP电缆的长度不能长于100米。 12.以太网交换机和数据交换和转发方式可以分为:直接交换、存储转发交换和改进的直接交换。 13.VLAN的组网方式有两种:静态根据以太网交换机端口进行划分VLAN,动态根据MAC地址、逻辑地址或数据包的协议类型进行划分VLAN。 14.在Internet中,运行IP的互联层可以为其高层用户提供的服务有三个特点:不可靠的数据投递服务、面向无连接的传输服务和尽最大努力投递服务。 15.IP地址由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组成,其中网络号表示互联网中的一个特定网络,主机号表示该网络中主机的一个特定连接。 16.主机的IP地址为202.93.120.77,主机B的IP地址为150.23.55.200。若主机A要向主机B所在的网络进行广播,则直播广播地址为150.23.255.255;若主机A要在本网络中进行广播,则有限广播地址为255.255.255.255。 二、选择题 1.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__________相结合的产物。->B A) 网络技术 B) 通信技术 C) 人工智能技术

东北大学操作系统实验三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班级物联网1302班 学号 姓名

实验 3 进程同步和通信-生产者和消费者问题模拟 1. 目的: 调试、修改、运行模拟程序,通过形象化的状态显示,使学生理解进程的概念,了解同步和通信的过程,掌握进程通信和同步的机制,特别是利用缓冲区进行同步和通信的过程。通过补充新功能,使学生能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培养创新能力。 2. 内容及要求: 1) 调试、运行模拟程序。 2) 发现并修改程序中不完善的地方。 3) 修改程序,使用随机数控制创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过程。 4) 在原来程序的基础上,加入缓冲区的写互斥控制功能,模拟多个进程存取一个公共缓冲区,当有进程正在写缓冲区时,其他要访问该缓冲区的进程必须等待,当有进程正在读取缓冲区时,其他要求读取的进程可以访问,而要求写的进程应该等待。 5) 完成1) 、2) 、3)功能的,得基本分,完成4)功能的加2 分,有其它功能改进的再加2 分3. 程序说明: 本程序是模拟两个进程,生产者(producer)和消费者(Consumer)工作。生产者每次产生一个数据,送入缓冲区中。消费者每次从缓冲区中取走一个数据。缓冲区可以容纳8 个数据。因为缓冲区是有限的,因此当其满了时生产者进程应该等待,而空时,消费者进程应该等待;当生产者向缓冲区放入了一个数据,应唤醒正在等待的消费者进程,同样,当消费者取走一个数据后,应唤醒正在等待的生产者进程。就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同步。 每次写入和读出数据时,都将读和写指针加一。当读写指针同样时,又一起退回起点。当写指针指向最后时,生产者就等待。当读指针为零时,再次要读取的消费者也应该等待。 为简单起见,每次产生的数据为0-99 的整数,从0 开始,顺序递增。两个进程的调度是通过运行者使用键盘来实现的。 4. 程序使用的数据结构 进程控制块:包括进程名,进程状态和执行次数。缓冲区:一个整数数组。 缓冲区说明块:包括类型,读指针,写指针,读等待指针和写等待指针。 5. 程序使用说明 启动程序后,如果使用0键则运行一次生产者进程,使用'c'键则运行一次消费者进程。通过屏幕可以观察到两个进程的状态和缓冲区变化的情况。 6. 实验流程图 源程序 #include

东北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东北大学计算机网络 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 ---小型校园网的设计与组建 12.1 实验目的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课堂教学应该和实践环节紧密结合。计算机网络实验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进行计算机网络架构和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网络设备使用水平,以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12.2 实验环境及设备 2台路由器、2台交换机、3台PC机 12.3 实验的内容和要求 根据要求,设计并搭建一个校园网。要求进行子网划分和结构设计,并将网络结构建立起来。最后完成网络设备的调试。 12.4 实验说明

某大学分为总校和分校,为该校设计校园网,总校有一个局域网共20台计算机,分校由VLAN划分为两个局域网,分别有10台计算机。该校被分配了一个C类网段210.100.10.0,总校和分校各有一台路由器及一台交换机。请进行网络设计,将总校和分校各个局域网连接起来。 根据要求,设计IP地址分配表,设计网络结构,画出网络拓扑图。 根据设计搭建网络结构。 配置网络设备,完成网络调试。 提示:1)使用IP子网掩码的原理设计IP地址分配表。 2)用到的设备为两台路由器,以及两台交换机。 思考:1)要使总校局域网能够与分校两个局域网通信,如何配置静态路由? 2)如果分校两个局域网分别有20台主机,交换机快速以太网口是否够 用?如不够用,则如何解决该问题? 12.5实验内容 12.5.1 实验设计思路 由题意可知,共有总校20台计算机,分校局域网1里10台计算机,局域网2里10台计算机,每个局域网中的主机数量不超过32,所以要有5位作为主机位(此时有2 ^ 5 = 32台主机)。题中给的是C类的局域网,所以除去5位主机位,还剩下3位做子网号(此时有2 ^ 3 – 2 = 6个子网)。由此,可得到子网掩码位:255.255.255.224。从6个子网中选择4个不重复的子网即可,分别分配给主校网段、路由器间网段、分校局域网1网段、分校局域网2网段,这里我们选择子网001、010、011、100。 12.5.2 IP地址分配表

东北大学操作系统第一次实验报告

实验1:熟悉Linux系统 一、题目:熟悉Linux系统 二、目的: 熟悉和掌握Linux系统基本命令,熟悉Linux编程环境,为以后的实验打下基础。 1、启动、退出、ls(显示目录内容)、cp(文件或目录的复制)、mv(文件、目录更名或移动)、rm(删除文件或目录)、mkdir(创建目录)、rmdir(删除空目录)、cd(改变工作目录)… 2、C语言编辑、编译 三、内容及要求: 1、熟练掌握Linux基本文件命令; 2、掌握Linux编辑程序、对源代码进行编译、连接、运行及调试的过程; 3、认真做好预习,书写预习报告; 4、实验完成后要认真总结、完成实验报告。 四、内容及要求: 在Linux环境下编制、调试源程序的实际过程(每一步的具体说明)。 实验2:进程状态 一、题目:进程状态

二、目的: 自行编制模拟程序,通过形象化的状态显示,使学生理解进程的概念、进程之间的状态转换及其所带来的PCB内容、组织的变化,理解进程与其PCB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三、内容及要求 1、设计并实现一个模拟进程状态转换及其相应PCB组织结构变化的程序; 2、独立设计、编写、调试程序; 3、程序界面应能反映出在模拟条件下,进程之间状态转换及其对应的PCB 组织的变化。 4、进程的状态模型(三状态、五状态、七状态或其它)可自行选择, 5、代码书写要规范,要适当地加入注释; 6、鼓励在实验中加入新的观点或想法,并加以实现; 7、认真进行预习,完成预习报告; 8、实验完成后,要认真总结,完成实验报告。 四、程序流程图

图4.1 进程转换流程五、使用的数据结构及其说明 struct PCB //进程控制块PCB { char name; //名字标识 string state; //状态 int time; //执行时间 }; typedefstruct PCB ElemType; structQNode { ElemType data; structQNode *next; }; //链式队列结点 typedefstructQNodeQNode; //结点 typedefstructQNode *PNode; typedefstruct { PNodefrnt; PNode rear;

东北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东北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12、1 实验目的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课堂教学应该和实践环节紧密结合。计算机网络实验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进行计算机网络架构和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网络设备使用水平,以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12、2 实验环境及设备2台路由器、2台交换机、3台PC机 12、3 实验的内容和要求根据要求,设计并搭建一个校园网。要求进行子网划分和结构设计,并将网络结构建立起来。最后完成网络设备的调试。 12、4 实验说明某大学分为总校和分校,为该校设计校园网,总校有一个局域网共20台计算机,分校由VLAN划分为两个局域网,分别有10台计算机。该校被分配了一个C类网段2 10、 100、 10、0,总校和分校各有一台路由器及一台交换机。请进行网络设计,将总校和分校各个局域网连接起来。根据要求,设计IP 地址分配表,设计网络结构,画出网络拓扑图。根据设计搭建网络结构。 配置网络设备,完成网络调试。 提示:1)使用IP子网掩码的原理设计IP地址分配表。

2)用到的设备为两台路由器,以及两台交换机。思考:1)要使总校局域网能够与分校两个局域网通信,如何配置静态路由?2)如果分校两个局域网分别有20台主机,交换机快速以太网口是否够用?如不够用,则如何解决该问题? 12、5实验内容 12、5、1 实验设计思路由题意可知,共有总校20台计算机,分校局域网1里10台计算机,局域网2里10台计算机,每个局域网中的主机数量不超过32,所以要有5位作为主机位(此时有2 ^5 =32台主机)。题中给的是C类的局域网,所以除去5位主机位,还剩下3位做子网号(此时有2 ^3 –2 =6个子网)。由此,可得到子网掩码位:2 55、2 55、2 55、224。从6个子网中选择4个不重复的子网即可,分别分配给主校网段、路由器间网段、分校局域网1网段、分校局域网2网段,这里我们选择子网001、0 10、0 11、100。 12、5、2 IP地址分配表用途网段网络号子网掩码子网号起始IP地址结束IP地址(实验中用到的)总校网12 10、 100、

操作系统实验三(题目四)实验报告_李旦兰_20083308

操作系统实验三 实验报告 姓名李旦兰学号20083308 班级软件0802 指导教师那俊 实验名称存储管理 开设学期2010 – 2011第一学期 评定成绩 评定人签字 评定日期 东北大学软件学院2010年11月

实验三_B 一.实验题目 用高级语言编写和调试一个简单的文件系统,模拟文件管理的工作过程。(题目四)二.实验目的 (1)进一步认识虚拟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2)进一步认识文件系统的内部功能以及内部实现; (3)深入理解操作系统中文件系统的理论知识,加深对教材中的重要算法的理解; (4)掌握操作系统的原理及实现方法,提高综合运用各专业课知识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以及要求 (1)设计一个支持n个用户的简单二级文件系统,每个用户可保存m个文件,用户在一次运行中只能打开一个文件; (2)采用二级或二级以上的多级文件目录管理; (3)对文件应设置存取控制保护方式,如“只能执行”、“允许读”、“允许写等”;(4)系统的外部特征应接近于真实系统,可设置下述文件操作命令:Login 用户登录;Dir 列出文件目录; Create 建立文件;Delete 删除文件; Read 读文件;Write 写文件;Open 打开文件; Close 关闭文件。 (5)通过键盘使用该文件系统,系统应显示操作命令的执行结果。 四.实验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7 开发语言:VC++ 开发工具:Microsoft Visual C++ 2008 Express Edition 五.程序设计思想 通过阅读实验指导书,整理出实验大体的思路,确定实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实体关系有三张表(主文件目录,用户文件目录以及打开文件目录)、命令服务和用户构成。用户负责输入命令。命令服务实现命令检查以及调用相关模块执行相应的命令功能。 (1)主文件目录(MFD),包括用户名和文件目录指针; struct user MFD[1]={{"0",0}};//MFD(用户名文件目录指针) (2)用户文件目录(UFD),包括文件名、保护码以及文件长度; struct file UFD[10];//用户文件目录(UFD-文件名保护码文件长度) (3)打开文件目录(AFD),包括打开文件名、打开保护码以及读写指针。采用数组形式存储打开的文件,数组每个元素保存一个打开文件的信息 struct file AFD[5]={{"0",0,0,0},{"0",0,0,0},{"0",0,0,0},{"0",0,0,0},{"0",0,0,0}};//运行文件目录(AFD)——一次运行用户可以打开个文件 在此模拟文件管理系统中可以实现的操作有: (1)用户登录:login,用户通过登录从而使用系统功能; (2)创建文件:create,创建一个指定名字的新文件,即在目录中增加一项,不考虑

东北大学 操作系统实验四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班级物联网1302班 学号 姓名

实验4 进程的管道通信 1. 实验目的 1)加深对进程概念的理解,明确进程和程序的区别。 2)进一步认识并发执行的实质。 3)分析进程争用资源的现象,学习解决进程互斥的方法。 4)学习解决进程同步的方法。 5)了解Linux系统中进程通信的基本原理。 进程是操作系统中最重要的概念,贯穿始终,也是学习现代操作系统的关键。通过本次实验,要求理解进程的实质和进程管理的机制。在Linux系统下实现进程从创建到终止的全过程,从中体会进程的创建过程、父进程和子进程之间的关系、进程状态的变化、进程之间的互斥、同步机制、进程调度的原理和以管道为代表的进程间的通信方式的实现。 2. 内容及要求: 这是一个设计型实验,要求自行编制程序。 使用系统调用pipe()建立一条管道,两个子进程分别向管道写一句话: Child process1 is sending a message! Child process2 is sending a message! 父进程从管道读出来自两个子进程的信息,显示在屏幕上。 要求: 1)父进程先接收子进程1发来的消息,然后再接收子进程2发来的消息。 2)实现管道的互斥使用,当一个子进程正在对管道进行写操作时,另一子进程必须等待。使用系统调用lockf(fd[1],1,0)实现对管道的加锁操作,用lockf(fd[1],0,0)解除对管道的锁定。 3)实现父子进程的同步,当子进程把数据写入管道后,便去睡眠等待;当父进程试图从一空管道中读取数据时,也应等待,直到子进程将数据写入管道后,才将其唤醒。 3.相关的系统调用 1) fork() 用于创一个子进程。 格式:int fork(); 返回值:在子进程中返回0;在父进程中返回所创建的子进程的ID值;当返回-1时,创建失败。 2) wait() 常用来控制父进程与子进程的同步。 在父进程中调用wait(),则父进程被阻塞,进入等待队列,等待子进程结束。当子进程结束时,父进程从wait()返回继续执行原来的程序。 返回值:大于0时,为子进程的ID值;等于-1时,调用失败。 3) exit() 是进程结束时最常调用的。 格式:void exit( int status); 其中,status为进程结束状态。

东北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 ---小型校园网的设计与组建 12.1 实验目的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课堂教学应该和实践环节紧密结合。计算机网络实验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进行计算机网络架构和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网络设备使用水平,以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12.2 实验环境及设备 2台路由器、2台交换机、3台PC机 12.3 实验的内容和要求 根据要求,设计并搭建一个校园网。要求进行子网划分和结构设计,并将网络结构建立起来。最后完成网络设备的调试。 12.4 实验说明

某大学分为总校和分校,为该校设计校园网,总校有一个局域网共20台计算机,分校由VLAN划分为两个局域网,分别有10台计算机。该校被分配了一个C类网段210.100.10.0,总校和分校各有一台路由器及一台交换机。请进行网络设计,将总校和分校各个局域网连接起来。 根据要求,设计IP地址分配表,设计网络结构,画出网络拓扑图。 根据设计搭建网络结构。 配置网络设备,完成网络调试。 提示:1)使用IP子网掩码的原理设计IP地址分配表。 2)用到的设备为两台路由器,以及两台交换机。 思考:1)要使总校局域网能够与分校两个局域网通信,如何配置静态路由? 2)如果分校两个局域网分别有20台主机,交换机快速以太网口是否够用?如不够用,则如何解决该问题? 12.5实验内容 12.5.1 实验设计思路 由题意可知,共有总校20台计算机,分校局域网1里10台计算机,局域网2里10台计算机,每个局域网中的主机数量不超过32,所以要有5位作为主机位(此时有2 ^ 5 = 32台主机)。题中给的是C类的局域网,所以除去5位主机位,还剩下3位做子网号(此时有2 ^ 3 – 2 = 6个子网)。由此,可得到子网掩码位:255.255.255.224。从6个子网中选择4个不重复的子网即可,分别分配给主校网段、路由器间

计算机网络练习题

计算机网络练习题(带答案) 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计算机网络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其基本功能是(D) A、安全性好 B、运算速度快 C、内存容量大 D、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 2、在处理神州号宇宙飞船升空及飞行这一问题时,网络中的所有计算机都协作完成一部分的数据处理任务,体现了网络的(B)功能。 A、资源共享 B、分布处理 C、数据通信 D、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3、表示局域网的英文缩写是(B ) A、WAN B、LAN C、MAN D、USB 4、计算机网络中广域网和局域网的分类是以(D)来划分的 A、信息交换方式 B、传输控制方法 C、网络使用者 D、网络覆盖范围 5、广域网与LAN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B )。 A、采用的协议不同 B、网络范围不同 C、使用者不同 D、通信介质不同 6、下面关于网络拓扑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 A、网络上只要有一个结点发生故障就可能使整个网络瘫痪的网络结构是星型 B、每一种网络只能包含一种网络结构 C、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一般有星型、总线型和环型三种 D、环型拓扑结构比其它拓扑结果浪费线 7、局域网常用的基本拓扑结构有环型、星型和(B ) A、交换型 B、总线型 C、分组型 D、星次型 9、交换机或主机等为中央结点,其他计算机都与该中央结点相连接的拓扑结构是(C) A、环形结构 B、总线结构 C、星形结构 D、树型结构 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1、下列属于计算机网络所特有的设备是(D )。 A、光盘驱动器 B、鼠标器 C、显示器 D、服务器 12、下列属于计算机网络连接设备的是(A)。 A、交换机 B、光盘驱动器 C、显示器 D、鼠标器 13、计算机网络所使用的传输介质中,抗干扰能力最强的是(A ) A、光缆 B、超五类双绞线 C、电磁波 D、双绞线 14、计算机网络所使用的传输介质中,属于无线传输的是(C ) A、超五类双绞线 B、双绞线 C、电磁波 D、光缆 15、下列设备不属于通信设备的是(C) A、路由器 B、交换机 C、打印机 D、集线器 16、负责网络的资源管理和通信工作,并响应网络工作的请求,为网络用户为提供服务的设备是( C )。 A、电脑公司 B、工作站 C、网络服务器 D、网页 综合分析题 17、某学校校园网网络中心到1号教学楼网络节点的距离大约700米,用于连接它们间的恰当传输介质是:( C ) A、五类双绞线 B、微波 C、光缆 D、同轴电缆 4、网络通信原理 18、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的最低层是(A )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19、在OSI参考模型中,将网络结构自上而下划分为七层(1)应用层(2)表示层(3)会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1

操作系统实验一 姓名: 学号: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第一步:目录和文件组织 在您的home目录下有一系列的文件,您决定到时间整理一下了.您计划生成一些新的子目录,然后根据您的计划拷贝和移动这些文件到适当的目录;另外,这些文件不是都有用的,有一些是要删除掉的。 任务: 1.以用户名root密码123456配额的在tty1上登陆。 2.在您登陆系统以后,你将进入您的home目录.你可以使用"打印工作目录"检查这一情况 $ pwd /home/root 3.使用如下每条命令检查您是否还有文件在您的home目录下: $ ls$ ls -a$ ls –al 为什么第一和第二条命令返回不同的文件数? 第三条命令返回的在您当前的home目录下最大的文件是多少?46996

您的home目录下有子目录吗?没有 4.您现在使用touch为以后的步骤建立文件。这种扩展在接下来的命令中是如何工作的,在以后的章节中进行讨论。现在,仅仅按照下面的行键入就行了(在集合与集合之间使用包括花括号{}和下划线的字符) $ touch {report,memo,graph}_{sep,oct,nov,dec}_{a,b,c}{1,2,3}

5.使用命令ls检查最后一条命令的结果,你会发现它在您的home目录下生成了108个新的空文件(您不必数)。这些文件代表了您将使用的在这个步骤中的代表的数据文件。如果没有这些文件,该试验后面的步骤就无法进行。 6.为了组织您的文件,您必须先建立一些新目录,使用mkdir在您的home 目录中直接 建立一些子目录: $ mkdir a_reports $ mkdir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december 再使用ls 检查您的工作。

东北大学20春学期《计算机网络》在线平时作业2答案

20春学期《计算机网络》在线平时作业2 共20道题 100分 1.HTML是()。 A 传输协议 B 超文本标记语言 C 统一资源定位器 D 机器语言 我的得分:5分 我的答案:B 解析: 暂无内容 2.对等层实体之间采用()进行通信。 A 服务 B 连接 C 协议 D 信令 我的得分:5分 我的答案:C 解析: 暂无内容 3在三次握手建立连接时,连接发起方应首先发送()报文。 A ACK B SYN C FIN D SYN+ACK 我的得分:5分 我的答案:B 解析: 暂无内容 4.FDDI采用的是()的物理连接结构。 A 总线 B 环型 C 星型 D 网状型 我的得分:5分 我的答案:B 解析: 暂无内容 5在利用E-mail发送信件时,合法的完整的E-mail地址是()。 A user@https://www.360docs.net/doc/ff4209922.html, B https://www.360docs.net/doc/ff4209922.html, C https://www.360docs.net/doc/ff4209922.html,@user D www://user@https://www.360docs.net/doc/ff4209922.html,

我的得分:5分 我的答案:A 解析: 暂无内容 6.IEEE802.3定义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是()。 A Token Ring B Token Bus C CSMA/CD D FDDI 我的得分:5分 我的答案:C 解析: 暂无内容 7若两台主机在同一子网中,则两台主机的IP地址分别与它们的子网掩码相“与”的结果一定()。 A 为全0 B 为全1 C 相同 D 不同 我的得分:5分 我的答案:C 解析: 8.ICMP协议是被()协议封装的。 A UDP B TCP C IP D PPP 我的得分:5分 我的答案:C 解析: 暂无内容 9.IP数据报首部中的首部长度字段最小值为()。 A 2 B 3 C 4 D 5 我的得分:5分 我的答案:C 解析: 暂无内容 10.检查网络连通性的应用程序是:()。 A PING B ARP C BI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