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冲突行为分析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幼儿冲突行为分析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幼儿冲突行为分析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919018395.html,

幼儿冲突行为分析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

作者:金彩虹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7年第09期

[摘要]幼儿冲突行为是幼儿在社交中常见的问题,它的发生影响着每个幼儿的心理健康。分析了幼儿产生冲突行为的多种因素,如幼儿自身因素、家庭成长环境因素、教师因素等,并从环境、家长、幼儿、教师四个角度出发分析出相应的干预策略,以期为幼儿冲突行为的研究做理论支撑。

[关键词]幼儿;冲突行为;干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7)27-0170-01

幼儿在日常的社会性交往中,产生冲突是难免的,他们往往以争抢玩具、争夺游戏主权、活动规则等形式出现。而现实生活中作为一名幼师的我们,面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冲突行为,需要我们理解原因并找出相应的干预策略。本文中笔者主要加强对幼儿冲突本土化的研究,分析适用于本土化的干预策略。

一、引发幼儿冲突行为的原因

(一)幼儿自身的特性

皮亚杰认为,非常年幼的儿童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既不愿意也不能意识到同伴的观点、意图、需要和感情。较年幼的幼儿还有另外一个特征,动作反应大于语言的表达,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成熟,往往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述自己的需求和想法,这也是冲突行为较多发生在幼儿身上的原因。

(二)家庭成长环境的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幼儿的身心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一个家庭的父母之间或者是对他人是和谐的关系,那么在这种生长环境下的幼儿也是极少与别人发生冲突;相反,天天争吵的家庭则容易使幼儿不知道怎么和别人相处,易产生消极的冲突行为。在幼儿时期,幼儿是比较喜欢模仿,父母以怎样的态度处理问题,幼儿也会以模仿的方式展现出来。

(三)幼儿园因素

幼儿园因素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幼儿园环境因素,另一方面是教师主导方式的因素。前者表现为如果班级里的游戏材料和园内的玩具设施较少,幼儿之间就容易发生冲突行为,园内的活动场所较小,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会产生肢体碰撞,进而引发冲突行为。后者表现为如果教

幼儿教育研究如何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

《如何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 作者:郑艳琼 [摘要]:在幼儿园里,幼儿告状的现象十分突出,这使许多教师为此发愁。其实幼儿告状行为是幼儿形成社会意识初期阶段的一种表现,也是幼儿在成人帮助下学习和分辨是非的过程,教师要了解幼儿告状的动机,正确认识看待幼儿的告状行为,科学地引导与教育幼儿,使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交往,学会解决矛盾,从而提高交往的技能与水平。 [关键词]:幼儿教育告状行为 幼儿告状行为是指:“幼儿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为自己受到来自同伴某一方面的侵犯,或者发现同伴的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这种行为的突出目的是要阻止同伴的行为。”[1]在幼儿园里, 幼儿告状的现象十分突出,这使许多教师为此发愁,有的教师担心孩子思想品德会出问题,认为小小的孩子就如此打小报告,久而久之,会形成不良习气;有的则认为孩子无聊,对鸡毛蒜皮的小事小题大做。上述对幼儿告状现象的认识都是不正确的,其实幼儿告状行为是幼儿形成社会意识初期阶段的一种再现,也是幼儿在成人帮助下学习和分辨是非的过程。教师要了解幼儿告状的动机,正确认识看待幼儿的告状行为,科学地引导与教育幼儿,使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交往,学会解决矛盾,从而提高交往的技能与水平。 一、案例描述与分析

案例一: 快要吃午饭了,小朋友们有序地进入卫生间洗手准备就餐。当大部分孩子坐到位子上时,老师开始分饭菜,这时兜兜急匆匆地跑来告诉我,“老师,菲儿在卫生间玩水。”当时,我很随便地说了声:“喔,我知道了。”继续忙着给孩子们分饭菜。我分完后才想起菲儿在卫生间玩水这件事。当我走进卫生间一看,只见兜兜和菲儿一起玩水,玩得很开心。 分析:兜兜向老师告状,说明他了解洗手时不可以玩水的规则,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告状是想向老师再次确认规则,他希望老师能对“被告”的行为做出解释,结果发现老师“毫无反应”之后,他也加入“不守规则”的行列。 这件小事使我明白了:类似的告状行为是孩子用来试探成人处事的反应的。我想,当时我若马上处理此事,兜兜就不会跟着玩水了。从此以后,当我再次碰到类似情况时,我总是按照幼儿常规要求尽快做出处理,避免来告状的幼儿学样。 案例二: 韩瑞是班里最爱告状的孩子。平时总是向老师告状:“XX小朋友打人。”“XX把美工区的纸带回家了。”……常常能听到韩瑞告状的声音。一次,韩瑞奶奶来接时,韩瑞正向老师告状:“XX小朋友把玩具藏起来不给别人玩。”奶奶见了就劝说韩瑞少管闲事,并告诉韩瑞:“你要是老向老师告小朋友的状,小朋友就不和你玩了。” 分析:奶奶担心韩瑞告状会引起别的小朋友的敌视,从而制止韩瑞告状。其实这种做法是很不可取的。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只会使孩子失去那刚刚萌芽的道德责任感,久而久之会使孩子变成一个自私的人。这种带有检举心理的告状,应视为一种可喜的现象。这正反映了幼儿在把别的孩子的行为与老师、家长平时教导的

科学活动中引导幼儿自主探究的有效策略

科学活动中引导幼儿自主探究的有效策略乌申斯基曾说过:注意是心灵的窗户,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射不进来。在科学活动中,教师有效的引导,能激发幼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能将活动逐步引向深入,而且有助于引发幼儿思考与学习的主动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从喜欢问简单的科学问题开始慢慢转向自主探索。他们变得越来越不满足,喜欢自己尝试动手操作。那么,如何才能引导孩子在探究中学得一定的科学知识,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呢? 一、身临其境,亲身体验科学乐趣 很多科学现象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对于孩子来说,实验室式呆板的科学研究并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弄巧成拙的时候还会让孩子失去原有的探索积极性。心理学家认为:人如果总是处于一种兴奋、愉快的状态,其思维就会超常发挥,接受外界信号的速度也会非常迅速。在教学活动一开始,教师就有意识地改变周围已熟悉的环境,创设新颖的孩子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同时教师应力求了解孩子的原有知识经验、能力状况及兴趣,以创设能引起幼儿情感共鸣的教育情境,使孩子的心理处于兴奋愉快的状态。就小班幼儿对于科学活动的探索来说,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通过复杂的科学操作环节得知科学知识是不可行的。

在科学活动《春天来了》中,组织孩子到户外玩耍,感受春天,引发孩子主动思考。又如玩水活动,是小班孩子非常喜欢的。有些老师怕孩子弄湿衣服、弄脏活动室,只是让孩子观看自己操作。别忘了,孩子是在游戏中成长的,只有让他们动手操作了,他们才能更有效地掌握知识要点。活动中,提供孩子各种工具,启发他们思考,哪些工具可以帮助水宝宝搬家。孩子们陆陆续续开始尝试,在活动中,他们发现,原来杯子、碗、罐头等都能够装水宝宝,帮助它们搬家,而一些没有底的工具确实是不能装水的。实验之前的纸船是被孩子们否定的工具,但是在试验过后,大家发现它也能帮助水宝宝搬家。孩子们喜欢这样的科学,玩在其中、乐在其中,原来科学就藏在我身边。 二、从兴趣着手,选择事宜的科学探究活动 好动、好玩是幼儿的天性,对每一种新事物他们总喜欢看看、摸摸、玩玩,并问个为什么,作为老师,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提问。我们必须保护幼儿积极探索求知的愿望,支持幼儿因为好奇而提出的问题,并给予及时引导,从孩子的角度,使之转为持久的兴趣,还允许幼儿搞些“小破坏”。在科学活动《种蚕豆》中发现,虽然大家不能很快观看到蚕豆的生长过程,但是大家都非常积极地投入其中。有的孩子选择了水养,把棉花浸在水中,放上蚕豆;有的则是研究土养;还有的就放在容器中,进行空气培植。蚕豆发

(完整word版)第十四章 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参考答案概要

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视觉表象动觉表象内部表象外部表象 2. 心理神经肌肉理论符号学习理论唤醒—注意理论 3. 表象的感官觉察训练表象的清晰性训练表象的控制能力训练 4. 合理的信念情绪行为 5. 舒尔茨 6. 与技术动作或战术有关的自我暗示激励性暗示情绪性暗示 7. 自身语言系统认知情绪 8. 挖掘潜能性非指责性积极性 9. 自我暗示他人暗示表情和体态暗示环境暗示 10. 特质运动自信状态运动自信 11. 成功的亲身体验可借鉴的他人的成功经验言语上的鼓励适宜的情绪唤醒水平 二、单项选择题 1. C. 2. C. 3. A. 4. A. 5. C. 6. A. 7. C. 8. C. 9. D. 10. B.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 2.C.D 3. A.B 4. A.B.C 5.A.B.C.D 6.A.B.C 7.A.B.C.D 8.A.B.C 9.A.B.C.D 10.A.B.C.D 四、匹配题 1. 运动表象自我暗示 2. 心理暗示内部表象 五、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9. √10. × 六、简答题 1. 简述表象训练的作用。 答:(1)表象训练有助于加快运动技能的学习,巩固和改善已学会的运动技术动作。(2)有助于调节人的情绪以及生理唤醒水平的作用。(3)能够增强动作练习者的信心,使注意力更加集中于当前的任务。 2. 简述表象训练的心理神经肌肉理论。 答:心理神经肌肉理论认为,当人进行运动动作的表象演练时,与动作有关的神经和肌肉会产生相应的反应,在反应模式上与实际完成动作的情况一致,在强度上略低。这是因为在大脑运动中枢和骨骼肌之间存在着双向神经联系,人们可以通过主动表象运动动作,引起有关的运动中枢兴奋,兴奋经传出神经传至相关肌肉,往往会产生难以觉察的运动动作。尽管表象训练所产生的肌肉运动并不外显,肌电活动也轻微到让人难以觉察的地步,但却足以激发和拓通技术动作的神经通道,强化技术动作的心理图式。多次激发可以起到加深动作记忆、巩固完善动力定型,使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的目的。这就使得通过表象训练来改善运动技能成为可能。 心理神经肌肉理论从神经心理和肌肉反馈两个方面来解释表象训练的作用,这一观点对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3. 简述表象训练的符号学习理论。 答:符号学习理论也称为符号—知觉假说,是由认知心理学流派学者们提出的,该理论认为,表象训练时未必一定会出现肌肉系统的潜意识电活动。表象训练之所以能够促进运动操作,是因为它可以帮助运动者获得和理解技术动作的图式编码,从而在认识层面上对技术动作进行准备和计划,对各种序列进行符号的练习。认知心理学家们认为,人脑中所储存的运动图式对运动操作至关重要,因此,人可以通过对符号的学习和演练——即表象训练,将技术动作转译为符号编码,从而建立和巩固头脑中正确的运动图式,消退错误的图式,发展最佳的图式,从而使运动技能得到发展和提高。虽然,有不少实验对这一理论加以支持,但许多学者批评这种观点过于强调动作的认知成分,而且人为地将运动活动分为认知性和运动性两类,其实,两者是相互渗透、难以割裂的。

幼儿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的个案分析

幼儿攻击性行为心理辅导的个案分析 【基本情况】 1、幼儿的一般情况 明明(化名),男,6岁,独生子女。他个子在班里最高(1.28米),身材最壮,力量最大。他喜欢看书,识字量大,认识一般图书上的字甚至报纸上的字,见识较多,但言语不多。计算能力强,喜欢“算帐”,喜建构,爱画画,设计、布局总是与众不同。在班上爱惹是生非,常与同伴发生争执,甚至粗暴地伤害他人,但本人却未能正确认识到危害性和严重性。同伴们远离或拒绝与其交往,家长们也厌恶。他不仅影响了班级的正常秩序,本人也因受到排斥、孤立而心理不平衡,情绪异常。 2、幼儿的家长情况 父母均为高学历知识分子,爸爸是机关干部,妈妈是室内设计工程师,兴趣爱好广泛,工作繁忙,但尽可能陪他,常带他外出旅游,并将所到之处的风土人情讲给他听,还特别注意提供给他足够的营养。妈妈对他要求很严,对其过分行为有体罚举动。家庭和睦,条件优越,无老人同住。 【问题情境】 明明霸气十足,常动手打人、抓人、踢人,骂人更为常见。在建构角,他拿着自己随便拼搭的一个东西或者一块大积木就去撞别人搭好或正在搭的建构物,嘴里还发出“嗵――”的声音,看着倒塌的建构物,他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他甚至明目张胆地将别人的作品拆掉。别人与他理论,他看着你生气的样子,脸上挂着笑,不做声响。小朋友气得推开他,他身子一挺,把你顶个趔趄,话音“推我干什么?”还未落,拳、脚已经落到对方身上。在图书角,他总是一个人自得其乐地看书。其他小朋友讨论所看的书有趣,他就一把抢过来,说“给我看看。”别人不给,他就扭住别人的胳膊,硬抢过来。在美工角,他常常独自占一大块桌面,还不让别人过来。他还时不时地故意用画笔在别人的纸上涂一下,说是“在帮他画画”。别的小朋友抗议,他便出言不逊。吃饭时,他有时趁旁边的小朋友不注意,偷偷地把他的矮凳挪走,看着那位小朋友坐空,他哈哈大笑。他还把吃剩的饭菜放在别人正在用的碗里。上课时,他还时常向同伴扔东西,抓小朋友的脸。发生上述行为的次数如下表所示:

关于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

编号 2013381108 毕业论文 (2017届本科) 论文题目:关于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 学院:教育学院 专业:学前教育 班级: 2013级学前一班 作者姓名:陈倩倩 指导教师:何国宏职称:讲师 完成日期:2017年 5 月16 日

陇东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2017年月日

目录 陇东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诚信声明.................................. - 3 -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 三、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分析 (2) (一)幼儿自身原因 (3) (二)教师评价标准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影响 (3) (三)家长不正确教育观念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影响 (3) (四)电视、网络游戏、动漫等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影响 (4) 四、幼儿“告状”行为的指导策略 (4) (一)教师对幼儿告状行为的指导策略 (4) 1 .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对待告状行为 (4) 2 .了解动机和目的,区别对待告状行为 (4) (二)家长对幼儿告状行为的指导策略 (6) 五、总结与反思 (7) 致谢 (8)

关于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其指导策略 陈倩倩 (陇东学院教育学院,甘肃庆阳 745000) 摘要:幼儿告状是指3-6岁的幼儿将自己或同伴受到的欺负向教师或家长转述的过程。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告状行为是由幼儿发起的几种师幼互动中发生频率最高的一种。幼儿频繁的告状花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师正确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有助于幼儿形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幼儿同伴间互相帮助的优秀品质。本文根据笔者在幼儿园的实习经历和教育教学的实践分析了幼儿告状行为的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教师对待幼儿告状行为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幼儿告状行为指导策略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笔者在幼儿园实习期间发现幼儿的告状行为非常频繁,几乎每天都有超过半数以上的幼儿因为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来找老师告状,这严重影响了教师工作的正常秩序。因此,了解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以及教师对待告状行为时该使用怎样的策略来应对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举措有助于幼师在幼儿园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幼儿的告状行为。 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和案例研究两种方法,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查阅了很多的文献资料,进行深入剖析对比,或针对“幼儿告状行为”这一关键词进行了文献查阅;在研究过程中针对幼儿告状行为作了实际的案例记录,并将这些案例作为行为研究的实践依据。 二、幼儿“告状”行为的含义及类型 (一)幼儿“告状”的含义 告状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发生某种冲突、矛盾而又不能自行解决时出现的、借助第三方力量来解决纠纷的一种特有的人际行为,这是从人际关系和心理学角度上来说的。 幼儿的“告状”是指幼儿认为自己受到同伴欺负或发现某种行为和幼儿园集体规则不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师幼互动行为。

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指导策略

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及指导策略 温江区鱼凫阳光幼儿园干田甜摘要:告状,从人际关系心理学角度上来说,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发生某种冲突、矛盾而不能自行化解时出现的,借助第三方力量来解决纠纷的一种特有的人际行为。而被家长们娇生惯养的幼儿们则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认为自己是最重要的,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当别人来反对他时会很不高兴,当两个幼儿发生冲突时,势弱的那一个幼儿就要寻求帮助,而被幼儿选为寻求帮助的那个人就是教师。幼儿的告状,是指幼儿在他们自己认为受到同伴侵犯或发现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告状是一种发生次数很频繁的现象,它花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幼儿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类个体,他们的告状行为一定有许多和成人不同的地方。 关键字:幼儿;告状;频繁 一、幼儿告状行为的产生 1、概述 我们应该知道,在幼儿时期,孩子的认识水平低,生活经验缺乏,各种心理过程,特别是认知处理过程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他们的思维能力,独立性等还很差,依赖性较强。而且他们都是家里的宝贝,很娇惯他们,使他们不懂的为他人着想,因而,他们对周围所发生的事不能进行完整的、全面的评价,也不能应付和处理发生在他们身上或周围的问题。而成人特别是幼儿教师是他们心中的权威,幼儿一旦出现问题或遭到挫折,他们的告状行为便会频繁出现。据一些调查资料显示:幼儿园中每天约有60%的幼儿向老师告状,有的每人每天告状次数达5次之多,令老师们应接不暇,又忙又累。 2、幼儿告状行为的发展 幼儿的告状的高峰期是在幼儿园中班到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告状行为消退甚至消失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因为那是他们就可以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依靠老师来解决。不过在幼儿告状的高峰期四年的时间,他们都是矛盾都会找老师来解决,这要求老师处理

第十三章 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

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 (一)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渐进放松训练、自生训练、沉思、生物反馈训练、系统脱敏训练和模拟训练的概念;了解生物反馈的理论基础。 2.能够运用上述这些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来指导自己的运动实践。 (二)教学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渐进放松训练 1.渐进放松训练概述(领会) (1)渐进放松训练 (2)渐进放松训练的方法 (3)渐进放松训练的注意事项 2.基本渐进放松训练(识记) (1)注意事项 (2)练习程 3.加上暗示语的渐进放松训练(识记) (1)基本注意事项 (2)练习程序 4.在不同场合的渐进放松训练(识记) (1)基本注意事项 (2)练习程序 第二节自生训练 1.自生训练概述(领会) (1)自生训练 (2)自生训练的方法 2.自生训练程序(识记) (1)预备姿势 (2)自生放松练习 第三节沉思 1.沉思法概述(领会) 2.松弛反应(识记) 3.禅宗(识记) 第四节生物反馈训练 1.生物反馈训练概述(领会) (1)何谓生物反馈 (2)何谓生物反馈训练 2.生物反馈训练与运动训练(领会) 3.生物反馈放松训练(识记) (1)生物反馈训练步骤与方法

(2)生物反馈放松训练的作用 (3)生物反馈放松训练的注意事项 第五节系统脱敏训练(领会) 1.系统脱敏训练概述 2.系统脱敏练习的程序 (1)肌肉放松训练 (2)建立害怕事件层次 (3)系统脱敏的实施 第六节模拟训练 1.模拟训练概述(领会) (1)模拟训练概念 (2)模拟训练类型 2.模拟训练的作用(领会) (1)提高适应性 (2)提高抗干扰能力 (3)提高备战针对性 (4)提高训练质量 3.模拟训练具体实施(识记) (1)模拟训练的一般程序和要求 (2)模拟训练的具体方法 (三)教与学的建议 1.第一节应重点掌握渐进放松训练的概念;了解渐进放松训练的方法 2.第二节应重点掌握自生训练的概念;了解自生训练的方法。 3.第三节作为拓展知识课外阅读。 4.第四节应重点理解生物反馈和生物反馈训练的概念;了解生物反馈技术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情况;了解生物反馈放松训练的方法。 5.第五节应重点掌握系统脱敏疗法的概念;理解系统脱敏练习的程序。 6.第六节应理解模拟训练概念;了解模拟训练的类型和作用。

5-7岁幼儿告状行为的策略与分析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5-7岁幼儿告状行为的策略与分析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幼儿告状行为是指:“幼儿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为自己受到来自 同伴某一方面的侵犯,或者发现同伴的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这种行为 的突出目的是要阻止同伴的行为。”〔1〕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告状时 会采用不同的策略,同一年龄段的幼儿也会根据不同的情境采用多样 化的告状策略。本研究基于幼儿告状行为的具体案例,结合与教师、 家长的访谈,对幼儿告状时所采用的策略进行归纳与分析。 一、幼儿告状行为策略的类别界定与量化分析 (一)幼儿告状行为的类别界定 借鉴刘晶波在师幼互动行为研究中现场获得数据的具体方法,〔2〕笔者在一所幼儿园的一个大班和一个中班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观察和 记录,共获得231个幼儿告状行为有效事件,其中大班115个,中班116个。通过编码,初步归纳出5~7岁幼儿的12种具体告状策略。 1.消极评价〔3〕:指幼儿指责同伴的行为,对他们的活动作出 负面评价。如:“老师,他有这么多玩具,为什么不给我们玩?小气鬼!”“老师你看,他画得乱七八糟!” 2.神态示意:指幼儿借助面部表情、眼神、动作等方式向教师示意,以达到告状的目的。如长江①笑嘻嘻地看着教师,同时用手指着 乱蹦乱跳的方昕,以此向教师告状。 3.嘲笑:指幼儿看到同伴的行为异常或者听到同伴的言语怪异、 夸张,便以嘲弄、取笑等方式向教师告状。如:“哈哈,老师,他说 他一说话小椅子就会跟着走……” 4.撒娇:指幼儿想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但只凭自己已 有的条件无法做到,因而借助于语言、动作取悦于教师,以博得教师

科学活动中幼儿自主探究学习策略的研究

科学活动中幼儿自主探究学习策略的研究 大一班:聂凤云 面对迅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人们必须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而“自主探究学习”是“可持续发展的人才”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杜威说过“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问、好探索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并以自己的方式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作为教师,应如何抓住幼儿这一特点,支持和鼓励幼儿进行生动活泼的科学探索,激发幼儿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使幼儿获得有利于终身发展的乐学、会学的学习方式,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尤为重要.在《纲要》精神指导下,随着科学探索活动的开展与深入,现将我在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共同探讨。一、创设让幼儿主动探索的心理氛围 1、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幼儿的观点和兴趣。 教师应意识到,错误也是幼儿自主探索的一种学习经验,也许,这看似违反常规的做法,就是一种新创意的萌芽,因此教师不应随意地斥责幼儿,否则幼儿将在斥责中,失去一次次很好的探索机会。我们应当意识到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开展科学活动的关键,所以我们要接纳和支持幼儿的兴趣和观点,尊重幼儿,给幼儿出错的权利。当幼儿出现认知上的错误时,教师不要直接否定或纠正孩子的对错,而应让他们去尝试探索。这样,既为幼儿提供了心理安全的探索环境,又使幼儿逐渐形成尊重事实、相信通过探索能解决问题的意识。如:在科学活动《认识冰》中,有的孩子说

冰是白色的,有的孩子说冰是金色的,有的孩子说冰是银色……。我没有急于告诉孩子们正确的答案,而是让孩子们通过冰和白色粉笔、白馒头的对比,透过冰看到冰棒的实验,观察冰在不同灯光下的颜色等方法,使幼儿在被尊重的宽松的心理环境中,通过实验探索得出了正确的答案。2、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因此,在组织科学活动时,可以通过日常感知、做小实验、讲故事、变魔术、猜谜语等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萌发主动探索的强烈愿望。3、给予每个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 激励性的评价,能让幼儿获得探索的信心和动力,使每个幼儿在每一次的探索活动中都有所发现、有成功的体验。教师要善于挖掘每一个幼儿的探究活动的价值,特别是对于那些缺乏自信的幼儿,更要给予支持和鼓励,要培养他们乐于探究和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态度。如在认识冰的颜色时,对于孩子们各种各样的答案先给予了肯定,因为冰从不同角度、不同背景下看,颜色的确是不同的。这样使幼儿获得了探索的信心和动力,为继续观察了解“冰是无色透明的”这一特性,产生了潜在兴趣。 二、提供能启发幼儿自主探究学习的物质氛围。 儿童科学经验的获得,有赖于物质材料的提供,如果没有可供儿童直接操作的物质材料,只是单纯地听老师的讲解

体育心理学题库(与课本配套复习资料)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渐进放松训练分为三个阶段实施:第一个阶段是____________;第二阶段是 ____________;第三阶段是____________。 2.渐进放松训练的方法首先是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通过对比可更深刻地体验放松一刹那间的肌肉感觉。 3.____________是在催眠术的启发之下,于1890由德国生理学家沃格特年提出、由德国精神病家舒尔茨完成,后来又由舒尔茨的学生加以完善,并使之广为流传于各国的一种自我调节的方法。 4.自生训练主要包括六个部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沉思法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国气功中的____________是东方静默法的代表。 7.生物反馈训练的基本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系统脱敏,又称为____________,是由沃尔帕首创的。 9.由南非精神病学家沃尔帕首创的系统脱敏训练是建立在____________理论基 础上的。它的技术包括三个程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0.模拟训练可分为____________模拟和____________模拟两大类。 11.几种常用的模拟训练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模拟训练是针对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进行模拟实战的反复练习。 13.在体育心理学领域中,心理学专业人员为避免运动员因运动竞赛情境的干扰而使运动成绩表现陷入恶化,利用一种心理技术,使运动竞赛过程不致受到影响,而保持运动员的成绩表现水准,这种方法叫____________。 14.模拟训练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5.创造与比赛实况相似的实际境况,让运动员在这种人为的实况中进行比赛训练的训练方法是____________。

儿童行为心理学分析 (1)

儿童行为心理学分析 (来源:幼儿教案网https://www.360docs.net/doc/f919018395.html,) 人是一个处在与周围环境经常相互作用中的积极的活体,不仅是行动的客体,也是行动的主体。 孩子有很多表情:哭;撒娇;害羞等,每个表情后面都有和大人不太一样的原因,让我们解开所有的密码。 表情一打人、咬人 孩子总喜欢打人、咬人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原因1:可能孩子对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所以一有小朋友到身边去,他就会觉得受到威胁,然后主动进攻。 办法:妈妈应多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多帮孩子交些好朋友。那段时间我一直在反思,然后就开始行动了。如做了冰淇淋、煮了毛豆、花生,有了水果等都分成几份,带着孩子送到小朋友家,有好吃的也叫到家里一起吃,或拿到别人家吃。礼尚往来,别人也会有好吃的想着我们。 这样关系越走越近,孩子的感觉也越来越好。 变化:不打人了,每次出去,都要去敲人家的门,想见见小朋友。有好吃的分享,还说:他是我的好朋友。 原因2:打是排除的意思。 有时他想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可小朋友们总是做些他不喜欢的事情,他想把这个事实排除掉。如:他拿个小碗,用土来做饭。小朋友过来就往他的碗里放土,但他不想这样,因为破坏了他原有的计划和目标。他对小朋友嚷,但人家不听,他嚷了几次,发现不管用,就会动手打人了。他的想法本没有错误,只是不想被打扰。但他的举动是不好的。有时想吃冰棒或做其它一些事情,家长不让做,他也会用打的方式来解决,只是想把家长不让他做事的这个事实排除掉。所以我觉得更多时候,孩子打人是排除的意思。包括大人也一样,乐爸总不听我的,我也会打他。说不过就打吧。反思一下,其实大人和孩子都差不多。 办法:加强用语言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他用语言来和别人表达思想。如人家往他碗里放土打人这件事,妈妈可以告诉他:“如果你不喜欢人家这么做,你可以直接教他对别人说…不喜欢你往碗里放土,我正在做饭!?”然后告诉他,打人无法解决问题,打人是不好的行为。他就明白了。当然要达到完全用语言表达还需要一个过程,妈妈要耐心等待他心智成长到这个程度。 原因3:家人可能有打人(或以轻打屁股来逗着孩子玩)的行为。孩子会把所以的待遇反加到别人身上。

[小班,幼儿,行为]小班幼儿告状行为研究

小班幼儿告状行为研究 摘要告状是幼儿园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告状的特点和原因有所不同。本文运用事件取样法对小班幼儿的告状行为进行观察,总结小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分析小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根据观察结果显示,小班幼儿以“求助型”告状为主,告状原因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最后针对小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和原因提出指导策略。 关键词小班幼儿告状研究 Study on the Behavior of Children Complain LI Yushu (College of Education,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Dazhou,Sichuan 635000) Abstract Kindergarten complain is a common phenomenon,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different age classes of children complain of different. In this paper,event sampling method complain to observe the behavior of small children,su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ehavior of small children complain, complain to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behavior of small children. According to observation showed small children to "help type" complain main reason to complain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Finally, the guidance policy for small children complain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Key words small class; children; complain; research “幼儿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为自己受到来自同伴某一方面的侵犯,“幼儿告状行为”是指: 或者发现同伴的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这种行为的突出目的是要阻止同伴的行为。”①幼儿的告状行为发生在幼儿园的每个时刻、遍布在幼儿园的每个角落。幼儿告状的类型繁多、原因多样,不同年龄班幼儿的告状行为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原因。本文通过在幼儿园中的观察收集到的多例小班幼儿告状行为分析总结出小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及原因,从而提出小班幼儿告状行为的指导策略。以期能促进小班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减轻小班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保证幼儿园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1 小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特点 1.1 以“求助型”告状为主 幼儿告状的原因和类型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是“求助型”告状。“求助型”告状是幼儿为了得到老师的保护而产生的告状行为,在幼儿告状行为中占得比例最大。②根据观察结果显示,以“求助型”告状为主的特点同样体现在小班幼儿身上。当小班幼儿受到同伴的攻击或打扰时,小班幼儿告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向有权威的老师请求帮助,以揭发同

在科学活动中如何引导幼儿自主探究

在科学活动中如何引导幼儿自主探究 【摘要】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提出:“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因此在科学活动中,教师越来越重视幼儿的兴趣,对幼儿的要求不仅仅是“学到了什么”,而是“怎样学”,教师要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学习,通过自主尝试、体验和交流学到知识,这种自主式的学习不仅能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它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实质不谋而合,是幼儿园实施教育的一条最佳途径。 【关键词】科学活动;自主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探究对于幼儿来说就是一种天性,幼儿通过亲身的体验与尝试,找到事物的特点及规律。探究可以帮助幼儿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幼儿自发性的探究往往带有盲目性和暂时性,要让探究真正成为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途径,教师就必须教会幼儿探究的方法,学会自主探究。 一、以兴趣为切入点引发幼儿的自主探究

1.以兴趣激起探究的欲望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孩子探究知识的欲望。”由此可见,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孩子自主探究的动力,孩子的认识活动受到兴趣的直接影响,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探索和认识他们感兴趣的事物、现象。 2.以好奇心提供探究的动力 要使孩子主动探究,除了要满足他们的兴趣,还要鼓励、支持幼儿的好奇、好问。好奇心驱使幼儿去探索、了解周围事物,它是幼儿学习的内动力和幼儿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在幼儿形成对周围世界的积极进取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丰富幼儿的各种知识,加大知识的信息量,同时还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观察兴趣,教给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养成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 二、营造宽松的探究氛围,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学习 1.营造自主、宽松的氛围,诱发孩子的创造力 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幼儿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大胆的想象和创造是孩子主动学习和大胆探索的基本前提和条件。有时,孩子的想法和我们大人的想法相去甚远,我们也要以正面的态度给予幼儿鼓励和支持,尊重和接纳他们的观点。 2.给幼儿尝试错误的自由,并在适当时机给予关键性的

幼儿园疫情期间幼儿行为习惯及心理案例分析

幼儿园疫情期间幼儿行为习惯及心理 案例分析 围绕“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开发生命、圆满生命”而展开的全程生命教育。应该是唤醒沉睡的大脑、唤醒生命、唤醒灵魂的教育。应该是让孩子生命有根有魂、有灵性、启迪智慧的教育,应该是用爱和智慧破译孩子生命潜能的密码,使其活出真我的教育。安全工作也是幼儿园开展各项活动的基本保障,是幼儿园工作的头等大事。我们按照幼儿园的要求,重视安全工作,把安全放在工作的中心位置,努力做到把安全"放在心坎上,捏在手心里,记在脑子里,落在行动上"。要确保安全,根本在于提高安全意识、自我防范和自护自救能力,抓好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基础。以新《纲要》为工作指南,努力开展幼儿园课程改革,推进幼儿的素质教育,力求发挥好教科研的先导作用,深入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力求使整体教育教学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一、如何让小班小朋友安静下来午睡前,要求孩子们解完小便后安静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可总有一些孩子站得东倒西歪的,嘴里还不停地说着什么,提醒了他们好多次,可还是安静不下来,吵吵闹闹地来到午睡室门口,笑着哄他们:"谁最安静就请他先进去睡觉!"一点效果也没有,他们仍旧我行我素,你说你的,他们说他们的。没办法,只能改用严厉的声音说道:"谁再讲话就不要进去了!"……还是老样子。

无计可施的我却还是固执地"守"在门口,决定要让孩子们安静下来后再进去。这时,另一位老师一边学着小猫的动作,一边轻轻地说:"喵--喵--喵--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花猫轻轻地走进午睡室!"话音刚落,孩子们立刻鸦雀无声,都乖乖地学着小花猫的动作,轻手轻脚地走进去了。 午饭时间,吃得快的小朋友已经离开了座位,开心地玩起了积木等玩具了。不一会儿,更多的孩子也加入了其中。这时,他们不再满足于安静地玩玩具了,而是跑得跑,跳得跳,有的还一个劲地缠着老师要玩具。只见成成和几个男孩子把小椅子都堆在了一起;雨欣拿着一个玩具榔头在地板上拼命地敲啊敲;教室一角:藤藤、能能他们正举着几个奥特曼的玩具在大玩打怪兽的游戏。渐渐地,教室里又是一片嘈杂的声音。眼看孩子们一个个地吃完饭,加入到这吵闹的队伍中,我于是拿起了一本故事书,先安排几个听话的孩子坐下,给他们讲起了故事。故事很有意思,孩子们听得很认真,目不转睛地看着我。我继续讲下去。这时,一些在吵闹的孩子陆续走了过来,也坐下听我讲故事了。不一会儿就连那几个最调皮的孩子都被我们的故事吸引住了,不知不觉地作到了小椅子上,静静地听我讲故事了。 活动课上,要求孩子们学一学小动物的样子,孩子们很兴奋:一会儿学小猴子窜上窜下;一会儿学小兔子满教室跳;一会儿又学小猫"喵喵喵"地叫个不停……敲铃示意他们安

正确认识和对待学前儿童告状行为

正确认识和对待学前儿 童告状行为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浅谈学前儿童告状行为 摘要: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告状行为是幼儿比较典型的一种社会行为,是幼儿社会化的常见行为之一。随着对幼儿教育的关注,人们对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幼儿为什么如此热衷于告状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若处理不当,会影响幼儿之间,师幼之间以及幼儿人际的关系,并对幼儿的性格,品格产生影响,因此要求我们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前儿童的告状行为。这个问题也将有助于我们认识真实的幼儿生活世界。 关键词:学前儿童;告状行为;纠正方法 引言 告状行为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种表现。由于教师对学前儿童告状行为的处理会影响学前儿童之间以及学前儿童与教师的关系,并会对学前儿童的性格和品质的形成产生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学前儿童告状行为,在学前教育的教育中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将从学前儿童告状行为的性质,意义等反面探讨学前儿童告状行为的产生和处理。 一·学前儿童告状行为的内涵 (一)学前儿童告状行为 幼儿告状行为是指幼儿在他们自己认为受到同伴的侵害或者发现同伴的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他突出的目的是要借助教师权威力量的影响,约束,改变,阻止同伴的行为。 *(二)学前儿童告状行为的分类

幼儿告状行为也是多种多样的。 从告状行为的使用策略来分,告状行为分为以自我为导向的告状(包括请求,撒娇,耐心等待,反复告状,炫耀)。以他人为导向的告状(包括消极评价,嘲笑,诉苦)和以规则为导向的告状(包括解释说理,神态示意,抱怨,提示)。 从告状行为发生的动机来分,可以把告状行为分为求助型告状(学前儿童受欺负后为寻求保护而产生的告状行为),求赏型告状行为(企图用告状来贬低别人,抬高自己),求罚型告状行为(动机是报复或嫉妒,希望借助教师的力量达到报复的目的),试探型告状行为(为了试探教师的态度)和陈诉型告状行为(为明辨是非和说明情况)。 告状行为的表现形式多样,产生的原因也特别复杂,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关注:一是,需要我们从幼儿的行为和幼儿的特点找出背后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二是,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针对不同的幼儿做出不同的处理,这样才会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 二·对学前儿童告状行为的分析 (一)幼儿告状的原因分析 在幼儿园中,解决小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告诉老师,这种行为就是幼儿园里常见的"告状"行为。在幼儿园中,幼儿告状是一种常见现象。这种行为,能让教师在无暇顾及各个幼儿时,了解到一些幼儿的情况,但同时也极让教师在处理上头疼,在访谈中也了解到个别教师甚至对幼儿的告状行为感到厌烦。而此时, 老师更像一名法官, 对他们进行"案件"处理,有时在几分钟内会处

探究幼儿自主游戏活动中的深度学习新样态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919018395.html, 探究幼儿自主游戏活动中的深度学习新样态作者:郑兰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2期 区域活动作为近年来教育实践中兴起并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方式,早已被接纳并融入了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教师们不断尝试探索,创设各类性质的活动区,通过观察活动情况,及时了解幼儿的游戏状态和需要,不断调整改进区域内容及材料投放,这也是提升游戏质量、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常教师在自主区域游戏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观察内容及关注点,例如:自主区域活动开始初期,教师们着重会观察区域中投放的材料数量是否充足,幼儿是否感兴趣,区角的布局是否合理。如何正确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呢?我认为,跟踪观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下面就我对本班其中一个自主区域——“洞洞乐”的重点跟踪观察,发现幼儿在与教师提供的活动材料之间,出现的一些行为互动,由此入手,探索幼儿现有行为背后所隐藏的教育价值。 背景描述: 升入中班后,我们将班级内的环境布置成了“地中海”主题风格,教室内的区域相应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各区域内投放的活动材料也都是围绕地中海风格,特别是从色彩的搭配还是游戏材料的性质、质地上的一个和谐统一。因此,开学初的每一次区域活动,孩子们都会像发现“新大陆”般的欣喜,这儿摸摸,那儿看看,然后拿起来研究琢磨一番,与几个好朋友一起讨论怎么玩儿?因为这些自制的玩具、材料他们几乎没见过,十分的陌生,所以充满了好奇。 为了让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能获得更多的生活经验,对所提供的这些玩具材料的教育价值,我们也有目的的进行了跟踪,希望通过对幼儿游戏情况的观察,进一步分析评价这些材料是否能起到促进和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想象能力,拓展幼儿思维及生活经验的目的。 1. 跟踪观察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分析解读材料的适宜性。 例如:当日的“海豚生活馆”里来了6位小朋友,起初,几个孩子对着下图中的玩具“洞洞乐”很感兴趣,边摆弄边议论着:“这个是什么?怎么玩儿的呀?”穿黑色T恤长得很帅气的小男孩拿起乒乓球,轻轻往前推着:“应该是把乒乓球滚进杯子里去的吧?”穿红色条纹衫的小女孩也学着:“让我来,让我来,是这么滚的吧?”于是,只见两组幼儿不断重复着同一个动作:用手慢慢的推着乒乓球将球送进杯口里。 游戏持续的四十分钟时间里,是什么吸引着小男孩全程投入的活动?我认为,最初吸引他的还是“洞洞乐”这个操作玩具材料本身的好奇心,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正

万文静: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

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 沭阳小太阳幼儿园 摘要:在幼儿园,幼儿告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因此,我们通过利用观察法、调查法、实例分析、访谈法等方法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表现形式及其心理因素。通过此研究,了解中班幼儿各种高中行为的心理因素,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与教育。 关键词:表现形式;心理因素;处理方法 "告状"是幼儿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告状,从人际关系心理学角度上来说,指的是人与人之间某种冲突、矛盾而不能自行化解时出现的,借助第三方力量来解决纠纷的一种特有人际行为。幼儿的告状,是指幼儿在他们自己认为受到同伴侵犯或发现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种要求不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告状是一种发生次数很频繁的现象,它花费了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幼儿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类个体,他们的告状行为一定有许多不同于成人的地方,然而幼儿的告状行为表现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其每一个告状行为的表现都是由不同的心理因素引起的。 一、幼儿告状因为的原因分析与案例佐证 (一)同情心驱使幼儿告状。案例一:在睡午觉时王怡然小朋友刚到小床上盖被子,这时,小俊把王怡然手上的被子抢走了,王怡然哇哇大哭起来,文文看到了这种行为,文文对小俊的这一行为感到很气愤,于是文文安慰了王怡然并向老师告状,老师立即过去阻止了这一行为,并对文文进行了表扬。文文的表现说明当她遇到其他小朋友受到欺负时就会产生同情心和正义感,分清行为的是非、好坏,并向老师报告。 这种行为表现是由幼儿的同情心驱使其告状。幼儿在看到其他小朋友受到同伴欺负的时候,幼儿就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怜悯心理,出于同情,就会对同伴的行为进行告状。 (二)因嫉妒、好胜而告状。案例二:有一次幼儿在玩玩具的时候,俊熙看到另一幼儿小超的玩具比自己的多,这时俊熙心里很不平衡,想要拥有玩具的这种好胜心里而产生了嫉妒,而向老师告状说小超不给我玩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