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图形输出》导学案

《VB图形输出》导学案
《VB图形输出》导学案

《VB图形输出》导学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技能操作目标:

1、理解并掌握图形输出的基本算法

2、掌握确定算法变量的方法口诀

3、掌握常见图形程序代码的编写

一、读程序,在方框中写出下列程序输出的图形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Cls

For i = 1 To 5

For j = 1 To 9

Print "*";

Next j

Print

Next i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Cls

For i = 1 To 9

For j = 1 To 9

Print "*";

Next j

Print

Next i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3_Click() Cls

For i = 1 To 9

Print Tab(i);

For j = 1 To 9

Print "*";

Next j

Print

Next i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4_Click() Cls

For i = 1 To 9

Print Tab(i);

For j = 1 To 10 - i

Print "*";

Next j

Print

Next i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5_Click() Cls

For i = 1 To 9

Print Tab(i);

For j = 1 To 10 - i

If j Mod 2 = 1 Then

Print "*";

Else

Print "#";

End If

Next j

Print

Next i

End Sub

二、通用算法

三、程序填空

四、知识应用

1、输出如下图形,请写出相应代码

For i = 1 To

For j = 1 To

If Then

Else

Print "$";

End If

Next j

Print

Next i

2、输出如下图形,请写出相应代码

3、输出如下图形,请写出相应代码

送东阳马生序复习学案及答案

八下五单元文言文复习学案 21、与朱元思书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作者字南朝粱文学家,“书”的意思是 二、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缥.()碧泠.()泠作响鸢.()飞戾.()天轩邈.()风烟jù()净急tuān( )甚箭经lún( )世务横kē( )上bì( ) 三、解释词语 从.流飘荡:一百许.里:水皆缥碧 ..:急湍 ..甚箭: 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 经纶 ..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 四、翻译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6、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7、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8、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9、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0、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五、用原文填空并回答相应问题 1、富阳至桐庐之间的山光水色的总特征是(概括赞叹富春江,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 2、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句子是:,。 3、写江流婉转,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 4、写富春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采用了的修辞手法。 5、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 。采用了_____ 、_____修辞方法。 6、文中写水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三峡》中“虽乘奔御风 不以及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7、通过视觉写山奇的句子是,。, 。,。 8、写出从视觉方面描写景物和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组。 视觉方面: 听觉方面: 9、全文共三段,第一段的作用是以“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作为全文的纲领。接着写“异水”,以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写水流舒缓处;以________ ,_________ 写水流湍急处。写水主要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将富春江“异水”、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再写“奇山”,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字,从角度将崇山峻岭化为,再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声音从角度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写出了“奇山”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 10、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 第1课时 导学案

1 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 第1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运用树状图和列表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2.经历试验、统计等活动过程,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的简捷美,及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学习策略 1.了解随机现象的特点,了解概率的意义,树立试验探究的观念,这是概率教学的核心思想。 2.及时发现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讲评,使学生能当堂掌握用树状图和列表法求理论概率. 学习过程 一.复习回顾: 1.某校学生会提倡双休日到养老院参加服务活动,首次活动需要7位同学参加,现有包括小杰在内的50位 同学报名,因此学生会将从这50位同学中随机抽取7位,小杰被抽到参加首次活动的概率是7 50 .2.将一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掷一次,观察向上一面的点数,与点数3相差2的概率是( B) A.1 2 B. 1 3 C. 1 5 D. 1 6 二.新课学习: 1.阅读教材P60“做一做”前面的内容,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个游戏对三人是否公平?请相互交流. (2)阅读教材P60“议一议”部分内容,完成“议一议”中的三个问题,请相互交流. 探究体会:由于硬币是均匀的,因此抛掷第一枚硬币出现“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相同.无论抛掷第一枚硬币出现怎样的结果,抛掷第二枚硬币时出现“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也是相同的.所以,抛掷两枚均匀的硬币,出现的(正,正)(正,反)(反,正)(反,反)四种情况是等可能的.因此,我们可以用下面的树状图或表格表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第一枚硬币 第二枚硬币 正 反 正 (正,正) (正,反) 反 (反,正) (反,反) 三.尝试应用: 1.完成教材P 61随堂练习. 2.在A 、B 两个盒子都装入写有数字0、1的两张卡片,分别从每个盒子里任取1张卡片,两张卡片上的数字之积为0的概率是多少? 四.自主总结: 1、每一次试验具有的可能性相同 2、利用树状图或表格可以方便地求出事件发生的概率. 五.达标测试 1.如果一次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有n 个,而且所有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那么每个结果出现的概率( )A .都是1 B .都是1 n C .不一定相等 D .都是n

《送东阳马生序 》导学案

二十三送东阳马生序 (第一课时) 一、目标导学 1.初步感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 2.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序”“致”“质”等的意义。 3.掌握常见文言虚词“以”“诸”等的用法。 二、自主预学 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下列练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嗜.好()逾.约()加冠.()叱咄 ..( ) ( ) 叩.问()皲.裂()媵人 ...( ) ( ) ( ) ..()负箧曳屣 容臭.()至舍.()烨.然()缊.袍敝.衣()() 俟.其欣悦()以衾.拥覆()日再食.()廪稍 ..()()裘.葛之遗.()()冻馁.()谒.()以为贽.() (2)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作者是,字,号,初家。本文选自。本文是一篇,赠序是的文体,内容多为之辞。 2.二读课文,借助文下注释及工具书,试着翻译课文,对不能理解的词句做上标志。 疑问摘要: 三、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梳理文章一、二两段词句意思。 1.注意朗读的节奏,句读要准确。 2.揣摩有关字词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重点字词。 1.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2)同舍生皆被.绮绣() 2.一词多义。 (1)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中有足乐者()计日以.还()以.衾拥覆() 俯身倾耳以.请()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2)致无从致.书以观()闲情逸致.()(3)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弗之.怠()录毕,走送之.()当余之.从师也()(4)或或.遇其叱咄()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或.王命急宣()

江苏省无锡地区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送东阳马生序》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送东阳马生序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通过现身说法,以自己年轻时代的求学经历启 发马生,以达到劝学的目的。 2、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二、学习重点 理解本文作者执著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 三、自助内容 1、了解作者。 宋濂是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文学家。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晋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集》。 2、了解本文的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是作者给同乡后辈马生的临别赠言。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3、读通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4、读懂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如有疑难,小组 自行解答。)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

)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 )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 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 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 ) 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 )理,俯身倾耳以(「)请;或仁)遇其叱咄(),色愈( )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 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 肤皲裂()而不 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 )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 乃. ( )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 ) 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第2课时用画树状图法求概率(教案)

第2课时用画树状图法求概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列表法和树状图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并利用它们解决问题,正确认识在什么条件下使用列表法,什么条件下使用树状图法.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概率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在不同情境中分析事件发生的多种可能性,计算其发生的概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求概率的数学活动,体验不同的数学问题采用不同的数学方法,但各种方法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价值,培养缜密的思维习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会用列表法和树状图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 区分什么时候用列表法,什么时候用树状图法求概率. 【教学难点】 列表法是如何列表,树状图的画法. 列表法和树状图的选取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播放视频《田忌赛马》,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齐王和他的大臣田忌均有上、中、下马各一匹,每场比赛三匹马各出场一次,共赛三次,以胜的次数多者为赢.已知田忌的马比齐王的马略逊色,即:田忌的上马不敌齐王的上马,但胜过齐王的中马;田忌的中马不敌齐王的中马,但胜过齐王的下马;田忌的下马不敌齐王的下马.田忌屡败后,接受了孙膑的建议,结果两胜一负,赢了比赛. (1)你知道孙膑给的是怎样的建议吗? (2)假如在不知道齐王出马顺序的情况下,田忌能赢的概率是多少呢?

【教学说明】情境激趣,在最短时间内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的欲望.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用列表法求概率 课本第136页例2. 分析:由于每个骰子有6种可能结果,所以2个骰子出现的可能结果就会有36种.我们用怎样的方法才能比较快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求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呢?以第一个骰子的点数为横坐标,第二个骰子的点数为纵坐标,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象限的一部分,列出表格并填写.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列表,使学生动手体会如何列表,指导学生体会列表法对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所起的作用,总结并解答.指导学生如何规范的应用列表法解决概率问题. 由例2可总结得: 当一个事件要涉及两个因素并且可能出现的结果数目较多时,通常采用列表法. 运用列表法求概率的步骤如下: ①列表;②通过表格确定公式中m、n的值;③利用P(A)=m/n计算事件的概率. 思考把“同时掷两个骰子”改为“把一个骰子掷两次”,还可以使用列表法来做吗? 答:“同时掷两个骰子”与“把一个骰子掷两次”可以取同样的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因此,作此改动对所得结果没有影响. 2.树状图法求概率. 课本第138页例3. 分析:分步画图和分类排列相关的结论是解题的关键.弄清题意后,先让学生思考,从3个口袋中每次各随机地取出1个球,共取出3个球,就是说每一次试验涉及到3个步骤,这样的取法共有多少种呢?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求得? 介绍树状图的方法: 第一步:可能产生的结果为A和B,两者出现的可能性相同且不分先后,写在第一行. 第二步:可能产生的结果有C、D和E,三者出现可能性相同且不分先后,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重点词的含义,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2、理解文中对比写法,并体会其作用。 3、学习古人勤奋好学的精神。 重难点:疏通文意,学习古人勤奋好学的精神。 课时:4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借助工具书,参考课下注解及课后补充材料,预习下列内容: 1、了解题目“序”的含义、分类及作者。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shì()学逾()约硕()师趋()百里外叱咄()俟( )其欣悦 卒( )获有所闻负qiè( )曳xǐ( ) 皲( )裂媵( )人以qīn( )拥覆容臭( ) 烨( )然yùn( )袍bì( ) 衣 3、将你不敢确定字音的字写在下面: 4、说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假借( ) 走( )送之加冠( ) 与游( ) 先达( ) 叩问( ) 援( )疑质( )理或遇其叱咄( ) 礼愈至( ) 穷冬( ) 至舍( ) 持汤( )沃灌( ) 寓逆旅( ) 日再( )食腰( )白玉之环略无慕艳( )意 4、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 (2)同舍生皆被绮秀 5、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并填空: 全文共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作者分别克服了______之难和______之难,得到了_______和_______的结果。 (用原文中的四自短语填空)第二自然段,作者用自己求学中衣、食、_____ 、__ ____ 四个方面的贫穷反衬自己求学追求精神上的富足。 课堂学习: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勤苦学习的佳话,程门立雪让人感动,悬梁刺股让人震撼,或许学习他们较困难,那么我们来学习宋濂吧,学习他孜孜不倦的精神,学习他排除万难的精神。(板书题目、作者) 二、自主学习。 1.自读书后对作者的介绍,假如你要用一句话很简短的话向别人介绍,你怎么讲? 2.读下面一段话,了解本文的文体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2.了解赠序的文体特征。 3.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同伴互助疏通第一段文意,朗读时正确把握停顿。 4.初步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勉励后生勤奋学习。 (二)课前预习: 1.给加点词注音: 嗜.()砚.()叩.()问叱咄 ..()() 俟.()皲.()裂媵.()人衾.()烨.()然 缊.()袍容臭.()负箧.()曳屣 ..()() 2.宋濂,字景濂,号潜溪,_____(朝代)文学家。他的散文清新简洁,行文善于变化,思想也比较深刻。朱元璋称他是“__________________”,刘基赞许他“_________________”,四方学者称他“____________”。宋濂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本文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序”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借助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第一段)。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 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仲,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 [来源:学科网ZXXK] 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三)课内导学: 1.导入:同学们,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2.作家、文体: 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浙江浦江(今浙江省浦江县)人。元末明初文学家,他的散文清新简约,行文善于变化,思想也比较深刻。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朱元璋称他是“开国文臣之首”,与他同时代的人推许他“当

用画树状图法求概率

第2课时用画树状图法求概率 教学目标:1.学习用树形图法计算概率.2.并通过比较概率大小作出合理的决策. 重点:会运用树形图法计算事件的概率. 难点:能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列举,解决较复杂事件概率的计算问题. 导学过程: 1.自主学习 自学教材学习三个及三个以上因素求概率的方法——树形图 例1:甲口袋中装有2个相同的球,它们分别写有字母A和B;乙口袋中3个相同的球,它们分别写有字母C、D和E;丙口袋中2个相同的球,它们分别写有字母H和I.从三个口袋中各随机地取出1个球. (1)取出的三个球上恰好有1个、2个和3个元音字母的概率分别为多少? (2)取出的三个球上全是辅音字母的概率是多少? 此题与前面两题比较,要从三个袋子里摸球,即涉及到3个因素.此时用列表法就不太方便,可以尝试树形图法. 2、巩固练习 假定鸟卵孵化后,雏鸟为雌与为雄的概率相同,如果三枚卵全部成功孵化,则三只雏鸟中有两只雄鸟的概率是多少? 3.学以致用: 经过某十字路口的汽车,它可能继续前行,也可能向左或向右,如果这三种可能性大小相同.三辆汽车经过这个十字路口,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①三辆车全部继续前行; ②两辆车向右转,一辆车向左转; ③至少有两辆车向左转.

4、深化提高 把三张形状、大小相同但画面不同的风景图片都平均剪成三段,然后带上、中、下三段分别混合洗匀.从三堆图片中随机地各抽出一张,求着三张图片恰好组成一张完整风景图片的概率. 课堂小结: 当一次试验要涉及3个或更多的因素时,通常采用“画树形图”.运用树形图法 求概率的步骤如下: ①画树形图 ; ②列出结果,确定公式P(A)=n m 中m 和n 的值; ③利用公式P(A)=n m 计算事件概率.

11《送东阳马生序》后附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何为赠序,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和虚词。 2、把握本文因事说理,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语言风格。 3、辩证看待学习中的难与易、苦和乐。 【知识链接】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谥文宪。学识渊博,工散文,文字简练朴素,与刘基、高启并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为明“开国文臣之首”。 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的文字,内容多是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的文字 【预习导学】 一、熟读课文, 1给下列字词注音并解释。 嗜()学:逾():硕(): 俟():衾():烨()然: 叱()咄():皲()裂: 媵()人:容臭(): 负箧()曳()屣():。 2、指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 ①四支僵劲不能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③滕人持汤沃灌 3、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①走送之古:今:②日再食:今: ③滕人持汤沃灌古:今: 4、一词多义 (1)至礼愈至() (2) 以无从致书以观() 至舍()以是人多以书假()而足肤皲裂而不知()以衾拥覆() 久而乃和()计日以还()(4)之弗之怠()走送之()当余之从师()慕圣贤之道() 5、词类活用: ①手自笔录②腰白玉之环 ③录毕,走送之④余立侍左右 6、翻译下列句子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③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二.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能用原文时请用原文): 1.文章主要是以作者自身经历,勉励马生读书当且(用原文)。 2.为说明上述问题,作者用了四个切身事实说明问题,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①②③④ 3.为解决无书以读的困难,作者克服了怎样的困难(请用原文回答)? ① ② 结果如何(用原文)? 4.作者如何克服无师以教的困难?(用原文) ①②学习态度, ③老师脾气不好时, ④老师气色缓和时, 结果如何?(用原文) 5.作者奔走求师,克服了哪些困难?(用原文) ①② ③④ 【合作学习】 1.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用原文回答) 书:师: 衣:食: 住:行: 2.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衣饰豪华的情节? 3、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用原文回答) 4.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作者写到自己住读生活之苦时,运用了写法,突出自己“中有足乐”,淡化“口体之奉”,展现苦中求学的精神。

用列表法、树状图法求概率

用列表法、树状图法求概率有招 刘琛 概率问题是中考中的热点问题,与概率有关的题目形式多样,但其中最主要的是考查利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随即事件的概率.而利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随即事件的概率,关键要注意以下三点: (1)注意各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务必相同;(2)其中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各种情况出现的次数 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 ;(3)在考察各种情况出现的次数和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时不能重 复也不能遗漏.(4)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得概率是理论概率,而实验估计值是频率,它通常受到实验次数的影响而产生波动,因此两者不一定一致,实验次数较多时,频率稳定于概率,但并不完全等于概率. 例1 田忌赛马是一个为人熟知的故事,传说战国时期,齐王与田忌各有上、中、下三匹马,同等级的马中,齐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强.有一天,齐王要与田忌赛一次,赢得两局者为胜,看样子田忌似乎没有什么胜的希望,但是田忌的谋士了解到主人的上、中等马分别比齐王的中、下等马要强. (1). 如果齐王将马按上中下的顺序出阵比赛,那么田忌的马如何出阵,田忌才能取胜? (2). 如果齐王将马按上中下的顺序出阵,而田忌的马随机出阵比赛,田忌获胜的概率是多少?(要求写出双方对阵的所有情况) 分析:正确理解题意,将齐王和田忌的马正确排列,而后恰当列表. 解:(1)由于田忌的上、中等马分别比齐王的中、下等马强,当齐王的马按上、中、下顺序出阵时,田忌的马按下、上、中的顺序出阵,田忌才能取胜. (2).当田忌的马随机出阵时,双方马的对阵情况如下表: 双方马的对阵中,只有一种对阵情况田忌能赢,所以田忌获胜的概率 P= 6 1. 例2 “石头、剪刀、布”是广为流传的游戏,游戏时甲、乙双方每次出“石头”、“剪刀”、“布”三种手势中一种,规定“石头”胜“剪刀”、“剪刀”胜“布”、“布”胜“石头”,同样手势不分胜负,假定甲、乙两人每次都是等可能地出这三种手势,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分别求出一次游戏中两人同种手势的概率和甲获胜的概率.(提示:为书写方便,解答时可以用S 表示“石头”,用J 表示“剪刀”,用B 表示“布”) 解析:解法一:一次游戏、甲、乙两人随机出手势的所有可能的结果如下图: 所有可能出的结果:(S ,S )(S ,J )(S ,B )(J ,S )(J ,J )(J ,B )(B ,S )(B ,J )(B ,B ) 从上面的树状图可以看出,一次游戏可能出现的结果共有9种,而且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 所以,P (出同种手势)= 93=3 1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学案 新人教版(2)

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译文: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到了成年时,愈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游,曾往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求教。前辈道德高,名望大,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温和。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节更为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洗脚,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旅馆主人处,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穿有珠穗、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则穿着破旧的衣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念头。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求学时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文学常识]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属浙江)人。明初文学家。至正二十年(1360)为朱元璋所征召,明开国后为《元史》总裁,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明初朝廷“一代礼乐制作,濂所裁定者居多”,被朱元璋称为“开国文臣之首”(《明史》本传)。后因其孙宋慎受胡惟庸一案牵连,全家谪徙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有《宋学士文集》。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送东阳马生序》学案(1)(新版)苏教版

二十三、送东阳马生序(1) 【学习目标】 积累并掌握一些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重点难点】 学习、积累文言实词。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叩.问( ) 叱咄..( ) 俟.其欣悦 ( ) 逾. 约 ( ) 负箧.曳屣. ( ) 皲.裂 ( ) 媵.人( ) 衾. ( ) 容臭. ( ) 皆被绮.绣( ) 烨.( ) 敝. 衣( ) 砚.冰坚( ) 朱缨.(. ). 2.了解本文的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课堂助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二、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 三、朗读全文,并疏通疑难字词的读音。 四、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五、复述课文,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课后作业】 1.本文的作者是( ),( )初文学家。本文是一篇( ) 文,节选自《 》。 2.解释加点的字词。 (1)手自笔.录( ) (2)不敢稍逾越.. ( ) 次数 35 家长 签字 教师评价

(3)既加冠 ..()(4)尝.趋百里外() (5)援.疑质理()(6)负箧.曳屣.() (7)緼袍 ..敝衣()(8)略无 ..慕艳意() 3.解释下列虚词的意义。 无致书以.观足肤皲裂而.不知。 计日以.还久而.乃 和 以.衾拥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以.中有足乐者门人弟子填其.室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走送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盖余之.勤且艰苦此。今诸生学于.太学 县官日有禀稍之.供 4.翻译下列句子。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后记: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家长 签字 教师 评价

《用树状图求概率》教学案

课题:用树状图求概率 【学习目标】 1.掌握用“树状图”求概率的方法. 2.会画“树状图”并利用其分析和解决有关三步求概率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用“树状图”求概率的方法. 【学习难点】 画“树状图”分析和解决有关三步求概率的实际问题.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旧知回顾: 1.小颖将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掷一次,正面朝上的概率是12 ;小颖将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连续掷了两次,你认为两次都是正面朝上的概率是14 ;连续掷三次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呢? 2.掷一枚硬币一次,这是一步试验,可用直接计算法求概率;掷两枚硬币(或一枚硬币掷两次),这是两步试验,可用列表法求概率;那么掷三枚硬币(或一枚硬币掷三次),这是三步试验.那么如何求三步试验的概率呢?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今天学习吧!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 树状图法求概率 【自主探究】 阅读教材P 138~P 139例3,完成下面的问题: 范例:“红灯停,绿灯行”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的交通规则,这样才能保障交通顺畅和行人安全,小刚每天从家骑自行车上学都经过三个路口,且每个路口只安装了红灯和绿灯,假如每个路口红灯和绿灯亮的时间相同,那么小刚从家随时出发去学校,回答以下问题: 解:(1)补全下列“树状图”: (2)他遇到三次红灯的概率是多大?P(三次红灯)=18 . 归纳:当试验存在三步或三步以上时,用树状图法比较方便, 【合作探究】 变例:甲,乙,丙三人之间相互传球,球从一个人手中随机传到另外一个人手中,共传球三次. (1)若开始时球在甲手中,求经过三次传球后,球传回甲手中的概率是多少? 解:画树状图如图: 可看出:三次传球有8种等可能结果,其中传回甲手中的有2种.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实词和虚词。 2.把握赠序的特征和本文对比的说理方法。 3.辩证地看待学习中的难与易、苦和乐。 第一课时 【美好积累】 一、自主学习 1.走进作家作品 2.文化常识 关于“序” 古代“序”有两种:一是介绍、评论文章的序;一是临别赠言的赠序。本文属于赠序。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送东阳马生序》是作者给同乡(东阳)一位姓马的晚辈(马生)的临别赠言(序)。这是一篇赠序,有别于介绍评价的序。 3.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自己认为难读的字词,做好标注。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嗜学(shì)逾约(yú)俟其欣悦(sì)叱咄(chì du)皲裂(j n)媵人(yìng )负箧曳屣(qiè x )缊袍(yùn )既加冠(guàn )以衾(q n )容臭(xiù)烨然(yè)弗之怠(dài ) 4.二读课文,要求读出节奏,小组讨论以下节奏的划分并说出划分依据。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三读课文,要求读懂内容,小组合作,结合预习与课下注释理解下面文言现象。记录下自己有疑惑的地方,组内解决。 (1)重点实词 余幼时即嗜学(爱好,喜欢) 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常常、借、向、用手、用笔) 弗之怠(不)(松懈) 不敢稍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成年)(学问)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心)(大)(交往)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曾经)(奔向)(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高)(填满) 余立侍左右(侍侯) 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引,提出)(询问)(侧)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训斥)(更加)(周到) 俟其欣悦(等待)(心情高兴)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愚笨)(终于) 负箧曳屣(背)(书箱)(拖)(鞋子)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服侍的人)(浇洗)(被子) 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暖和)(居住)(旅店) 同舍生皆被绮绣(华丽的衣服)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宝石)(腰佩) 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光彩照人的样子)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旧絮)(破) 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毫无)(羡慕)(足够)

送东阳马生序复习学案

《送东阳马生序》复习学案 备课日期:2013年3月30日备课人:刘增爱崔志霞课型:复习上课日期 复习目标:1、识记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思。2、会翻译重点语句3、熟悉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中心一、基础梳理与识记 (一)、出处、作者简介及文体介绍。1、.宋濂,字,号,初期著名。生平著作甚丰,曾主修《元史》与刘基、高启并称为,为明代“”。著有《》。 2、序是一种,有和两种。书序比较早,多为叙述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赠序创于唐朝,用于。 3、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本课只节选了序文的前半部分。生”是,也有亲密的意思。东阳马生:东阳的马君则 (二)、课文背诵.1、关注以下字词读音。 嗜.学()既加冠.()叱咄 ..()()俟.其欣悦()负箧曳屣 ...()()()媵.() 以衾.拥覆()皆被绮 ..绣()()容臭.()烨.然若神人()缊.袍敝.衣()()2、划分节奏。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致:(2)、援疑质理援:质:(3)、益慕圣贤之道慕:(4)、俟其欣悦俟:(5)、滕人持汤沃灌,以衾以覆汤:覆:(6)、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再:(7)、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走:逾约:(8)、四支僵劲不能动支: 二:中考链接:威海市(09山东省) 阅读下列甲、乙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12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卒获有所闻。 (乙):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①之供,父母岁有裘葛②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③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注】①廪稍:官府发给的粮食。②葛:夏天穿的衣服。③天质:天资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②黑质而白章 B.①色愈恭,礼愈至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C.①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②诚宜开张圣听 D.①不必若余之手录②若皆罢去归矣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①余因得遍观群书②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C.①今诸生学于太学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①不必若余之手录②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段文字均选自《送东阳马生序》,“序”是一种文体,分“书序”和“赠序”。 B.甲段文字作者叙述自己年轻时的经历,以此来勉励东阳马生。 C.甲、乙两段文字中作者与诸生的学习条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从甲、乙两段文字来看,学习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客观条件的优越。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③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5、从学习的角度,谈谈上面两段文字给你的启示。(3分)

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1)导学案

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通过试验,理解当试验次数较大时试验频率稳定于概率,并可据此估计某一事 件发生的概率; ②用试验方法估计一些复杂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③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感受统计推断的合理性,进一步体会概率与统计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试验、统计等活动过程,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根据实际情境设计出 合理的模拟试验来研究问题的思想概念,积极参与数学活动.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 兴趣;提高自身的数学交流水平,增强与人合作的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 辩证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大量重复试验感受频率稳定于概率,它是用试验的方法估计随机事件发生概 率的基础; 教学难点:对频率与概率关系的理解。: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抛掷一枚均匀的硬币,硬币落下后,会出现两种情况: 正面朝上正面朝下 你认为正面朝上和正面朝下的可能性相同吗? 【自主探究】 小颖小明和小凡都想去看周末的电影,但只有一张电影票,三人决定一起做游戏谁获胜谁就 去看电影。游戏规则如下: 连续掷两枚质地均匀的硬币。若两枚正面朝上,则小明获胜;若两枚反面朝上,则小颖获 胜;若一枚正面朝上一枚反面朝上则小凡获胜。你认为这个游戏公平吗? 任意掷两枚硬币,会出现两种可能的结果:正面朝上、反面朝上.各一次这两种结果出现的 可能性相同,一正一反两次对小凡有利.所以游戏不公平. 【课堂探究】 在上面掷硬币的试验中 (1)掷第一枚硬币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它们出现的可能性是否一样? (2)掷第二枚硬币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它们出现的可能性是否一样? (3)在第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情况下,第二枚硬币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它们发生的可能性 是否一样?如果第一枚硬币反面朝上呢? 由于硬币质地均匀。因此掷第一次硬币出现“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相同;无论 掷第一次硬币出现怎样的结果,掷第二枚硬币时出现“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都 是相同的。

送东阳马生序打印导学案

24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增强文言语感,把握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2.学习记叙、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学习作者刻苦求学,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学习重难点: 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 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叩.()问叱咄 ..() 俟.() 负箧.() 曳.() 屣.() 皲.()裂 媵.()人以衾.()拥覆皆被.( )绮绣 容臭.() 烨.()然缊.()袍敝.( )衣 2.积累文言词汇 (1)重点实词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援疑质理:. 致书:. 既加冠:.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尝趋百里外:. 从乡之先达:. 德隆望尊:. 稍降辞色:. 或遇其叱咄:. 礼愈至:. 负箧曳屣:. 持汤沃灌:. 寓逆旅:. 右备容臭:. 烨然若神人:.

(2)一词多义 以:以衾拥覆(. ) 以中有足乐者(. ) 俯身倾耳以请(.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与朱元思书() 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当余之从师也() 其:俟其欣悦() 门人弟子填其室() 至:礼愈至()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若:烨然若神人()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无冻馁之患矣() 故:故余虽愚()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道:益慕圣贤之道()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质:援疑质理() 非天质之卑() (3)通假字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同舍生皆被绮绣() (4)词类活用 腰白玉之环()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手自笔录() 余立侍左右() (5)古今异义词 走送之()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尝趋百里外() 主人日再食() 媵人持汤沃灌() 3.作者链接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浙江浦江人,明初著名散文家。他生活在元末明初,少时家贫,却勤奋好学,曾受业于元末有名学者吴莱、柳贯等,以文章著名。元代至正年间被举荐为翰林院编修,借口父母年老,坚辞不就,入山隐居著述。朱元璋起义后,接受朱元璋征聘,任江南儒学提举和太子经师,后官至《元史》编修总裁官、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部主事等,负责或参与《元史》《国史》《日历》的编修以及开国之初许多典章制度的制定工

语文: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人教新课标8年级下)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2.掌握文中的一些实词及虚词“以”的用法。 3.掌握对比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通过对比表达自己观点的写作手法。 2.倒装句和省略句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学生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大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方法: 这篇文章字词难度不大,除了一些重点词句,其他都比较容易理解。文章思路清晰。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然后,由字词理解到内容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观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板书课文标题。) 二、介绍作者和作品 1.介绍作者。 (学生自己介绍,教师补充。) 他是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文学家。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晋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

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集》。 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三、朗读全文,并疏通疑难字词的读音 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 嗜.学(shì) 怠.(daì) 叩.问(kòu) 绮.秀(qǐ) 四、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 2.学生分组讨论翻译文句。 3.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字词或短语。 (1)余幼时即嗜学:我从小就爱好读书。 (2)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指抄书。 (3)硕师:大师,对学者的尊称。 (4)先达:有地位有声望的前辈。据有关资料来看,可能是指黄晋。 (5)未尝稍降辞色:态度一直严肃。辞色:语言和脸色。 (6)援疑质理:援疑,提出疑难;质理,质询道理。 (7)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盖,句首发语词。我求学时辛勤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 4.思考探究。 (1)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 (3)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4)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 (学生分小组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