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

沿海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
沿海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

沿海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

在沿海地区投资建设的项目,经常涉及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将沿海滩涂适宜成陆的部分,通过工程措施促其脱离海水影响,扩展陆地资源以满足项目建设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对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滩涂围垦开发也会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科学论证,处理好资源、环境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关注对海涂养殖地、芦苇地、红树林以及港口航道等方面的影响,以体现科学发展的政策导向。

我国沿海滩涂资源状况及利用潜力

我国沿海地区滩涂质地分布与陆地输入的泥沙物质质地和海水动力作用关系密切。各岸段的滩涂质地有泥砂质底、砂泥质底、砂质底、淤泥质底、卵石底、砾石底、礁石底和珊瑚礁等。不同滩涂质底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适宜不同的贝藻类生物生长。淤泥质滩涂土质较肥沃,营养物质较丰富、是许多贝藻类喜欢栖息生长繁殖的地方。当地一般根据各种贝藻类的生活习性,选择生长育肥快、周期短和经济价值高的天然贝藻类进行人工养殖。滩涂土壤以滨海盐土为主,盐土的盐分主要来自海水,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入海,受海洋潮汐咸水顶托和絮凝作用,不断在近海沉积。当其尚处于水下堆积阶段时,则为高矿化海水所浸渍,成为盐渍淤泥。当高等植物出现而开始土壤形成过程时,积盐过程则成为成土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盐渍淤泥也就变为滨海盐土。由于我国滨海地区跨越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3个气候带,自南而北逐渐干旱,土壤含盐量也相应随之由小增大。华南沿海的盐土表层含盐量一般不超过2%,而华北和东北的盐土表层含盐量达到2%-3%,个别甚至高达5%-8%。南海沿岸各大河流的入海河口地区分布着一些酸性滨海盐渍土,又称“咸酸田”“反酸田”,能危害水稻等农作物生长,必须采取改良措施,才能垦殖利用并取得较好收成。

我国海域面积广阔,自北向南有黄海、渤海、东海、南海及台湾以东海域,海岸线漫长曲折,岛屿星罗棋布,滩涂资源十分丰富。滩涂土地资源分布呈一狭长带状,由潮上、潮间和潮下3个地貌单元构成。海岸带的土地资源随着地貌分布形态,分为平原岸段和基岩岸段两种基本土地类型,二者呈相互交错分布状态,大致以钱塘江口为界,以北的上海至辽宁以平原岸段土地资源为主,是辽河平原、黄淮海大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的组成部分,其间穿插分布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海州湾等基岩岸段土地资源;钱塘江口以南的浙江至广西等沿岸以分布基岩岸段土地资源为主.是我国东南部低山丘陵区向海延伸的前沿地带,其间分布有珠江、饮江、韩江、九龙江、晋江、兰溪江、闽江、瓯江、椒江和曹娥江等各类平原三角洲。

平原岸段地面坡度较平缓,从陆地、滩涂到浅海底的比降一般循序渐变,海岸线较平直,在江河携带大量泥沙入海和海水动力作用下,平原岸段的陆海交界处土地资源常处于不稳定变化状态,总的趋势属于向海扩伸土地的淤涨型岸段,局部为冲蚀型岸段,土地资源有后退消失现象。目前平原岸段的土地资源大部分已开发利用,只有个别岸段利用程度较低甚至未开发,其中以黄河三角洲和苏北沿岸较为突出,有大面积盐碱荒滩待开发利用,是我国平原岸段土地资源潜力最大的两个岸段。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km,包括辽、冀、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等11个滨海省市、自治区和台湾省。我国因实施大规模围海工程,许多海岸线因裁弯取直而缩短长度。全国岛屿面积大于500m2的共有6536个,岛屿岸线总长14390km,包括台湾省属岛屿岸线1824km。根据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海岸带调查资料,我国有滩涂资源总面积达217.09万hm2,其中95%以上分布在大陆岸线的潮间带,而岛屿滩涂资源面积分布较少,占全国滩涂总面积的5%以下。按滩涂资源分布地形部位,我国滩涂资源可分为海滩涂、滩

涂沼泽和河(江)滩地等种类。海滩涂是滩涂资源的主体,分布范围最广,面积最大,占全国滩涂总面积的80.6%。滩涂沼泽地分布在大潮高潮线附近,占全国滩涂总面积的14.5%。河(江)滩地面积最小,仅占全国滩涂总面积的4.9%,以浙江和鲁北两岸段分布最多。

我国的黄淮海平原、长江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辽河下游平原等有14-15万km2土地面积属于古海湾沉积形成的滩涂区域。沿海的天津、上海、广州等许多城市和广大农村,都是在这片古滩涂的基础上建设发展起来的。目前,我国的海岸线仍继续向海发展延伸。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沿海68条主要江河水系,多年平均入海的年输沙量达到15.5亿t,黄河最多达8.2亿t,长江5.3亿t,珠江0.8亿t,这是我国海岸带造陆扩大土地资源的主要物质来源,决定着各个岸段滩涂资源的扩展速度。海岸带接纳入海泥沙量的多少,主要决定于各条江河流域的水土保持状况。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国力增强,保护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保持水土涵养、实施可持续发展已取得成效,陆地入海泥沙量也相应减少,沿海滩涂淤长速度随之下降。即便如此,根据沿海经济建设对土地资源的要求,仍可通过人工围海工程扩展陆地面积。全国可供围垦的滩涂资源以浙江、山东和河北3省最多,其次是广东、福建和江苏,较少的是天津、广西和上海。

沿海滩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特征

我国海岸带土地资源十分丰富,区域分布广,开发历史悠久,利用类型多,潜力大,特别是滩涂和海洋资源,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并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基地、海洋开发的重要基地、滨海综合工业基地以及向内地输送技术、人才和信息的重要基地等,并带动海岸带传统产业,如农、林、牧、渔、盐业、港口、海运、造船及滨海城镇体系等的发展。

我国海岸带滩涂土地资源由潮上、潮间和潮下3个地貌单元构成,跨越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3个海洋气候区,组成3个非常明显的不同质地、利用方式和分布形态的地带。潮上带由陆地表层的各种土壤和岩石为基底.组成了滨海平原、台地、丘陵、低山等土地资源,是我国沿海地区开发滩涂及海洋资源的前沿基地。潮间带主要由江河搬运陆上泥沙物质入海,在沿岸沉积成不同质地滩涂,与岩礁组成滩涂资源,是涨潮淹没、退潮出露、海水生物资源分布丰富的地带。潮下带土地之上为厚达15m的海水水体所覆盖,形成浅海资源地带,是海洋生物索饵、洄游、栖息、繁殖的重要场所。3者构成海岸带由固体-陆海交叉体-水体的土地资源基本形态,比例结构大体为4:1:5,总面积达24.9万hm2。

(一)潮上带土地资源的利用

潮上带是沿海岸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空间场所,是我国现代经济文化发展的前沿地带。长期以来,在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影响下,潮上带土地资源是沿海岸开发最旱、利用程度最高、利用类型最多、区域特点最明显的地带。滨海平原、低地、河口三角洲、台地等各种土地资源大部分已开发成为农、林、牧、水产养殖、果桑、盐、苇、乡村聚落、港口城市、工矿交通、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和海防军事要塞等部门的利用场所。主要用地类型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分布着深圳、汕头、珠海、厦门、海南等经济特区,天津、上海、大连、广州、青岛等沿岸开放城市以及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带等,成为我国东部和南部对外开放联系的前沿地带,同时带来了突出的土地利用问题。此外,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利用海上运输方便条件,大多分布在有(可建)泊位的深水岸段,沿海未利用的荒滩荒丘土地资源潜力较大,有利于减少征收征用耕地。未利用地包括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裸岩及石砾地、田坎和其他用地等8类,沿海县(市、区)未用地分布较广,面积较大,其中有些已开发为旅游区、

海滩游泳场、自然保护区等特殊用地,具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

(二)潮间带滩涂资源的利用

潮间带即受海水淹没出露的滩涂地包括海滩涂、滩涂沼泽和沿海河滩地。目前海滩涂资源主要用于人工养殖和护管养贝藻类以及港养鱼类的用地。我国海滩涂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最大,特别是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利用。滩涂沼泽主要集中在黄、渤海沿岸,位于大潮高潮线附近及潮上带常年积水的低洼处,分布有沼泽草地、芦苇地、红树林地等。我国海岸带受咸淡水淹没出露的沿海河滩地是滩涂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岩岸段的河滩地面积比平原岸段多,潮差较大的东海、南海岸段比潮差较小的黄、渤海岸段河滩地面积大。

(三)潮下带浅海资源的利用

潮下带指大潮低潮位即理论基准面〔零米线)至水深15m线之间的海域,是距离大陆和岛屿海岸线最近的浅海区域大陆。沿岸11个省市自治区和海南省沿岸的浅海区域总面积为12.4万km2,占海岸带总面积49.8%。浅海占我国近海面积比例虽然很小,但海洋拥有的丰富资源,如海洋生物、海水动力、海水化学元素和海底矿产资源等,浅海区域皆有分布,而且是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最早的海区。海洋渔业、海水晒盐、海上运输是传统的3大产业部门,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石油天然气钻探开采、波(涌)浪能、海水其他化学元素和海底煤炭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也有巨大潜力。

我国沿海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对策

当前我国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矛盾包括:(1)陆地上建设用地的增加与农业用地尤其是耕地减少的矛盾;(2)滩涂资源的合理围垦与成陆利用效益时间差的矛盾;(3)陆地有害物质入海量的增加、近海〔岸)油气田的开发、开放式拆船工业的兴起等污染源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4)农业与非农业各部门之间的用地矛盾,使海岸带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长期出现各方利益错综复杂、矛盾交叉出现的局面。

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水资源短缺。淡水资源是沿海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建设的制约因素,尤其是北方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更为突出;(2)土壤条件限制。沿海地区土壤类型以盐化潮土、盐圭为主,大多数土地后备资源土壤含盐量在0.4%-2.0%之间,且地下水位浅,蒸降比为3:5:1。因此,土壤的次生盐渍化威胁大,水利基础设施、水土保持等工程措施配套不够完善,现有排水河道淤积,排水不畅,加剧土壤次生盐渍化,进一步影响土地开发;(3)盲目围垦,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4)土地权属模糊与长期租用的矛盾。沿海地区海岸线长,土地境界、权属复杂,插花地、飞地多,影响社会稳定和土地开发利用;(5)征地补偿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6)围垦管理混乱,对长期规划及开发利用造成不利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坚持可持续开发利用,应坚持以下原则:(1)土地开发与国土综合整治相结合。滩涂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做到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努力改善当地生产生活环境条件;(2)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布局。我国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社会经济发达,但海岸线长,港湾多,各个岸段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千差万别,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其潜力极不相同,必须因地制宜地考虑各个岸段的土地资源特点和条件,从基本国情和维持良好的生态系统出发,优先开发耕地、林地、水域、盐田、滩涂养殖地和浅海捕捞等优势土地利用类型,并发挥外引内联的重要作用。土地开发应遵循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原则,在保证农业用地的前提下,满足工业、城市用地的发展需要,进行土地的合理调整布局;(3)兼顾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海

岸带处于陆海交界地带,由水体(浅海)、陆海交叉体(滩涂)、固体(陆地)等空间资源组成,相互关联,互为因果。若资源开发利用合理,可相互促进;反之则互相制约,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和损失。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坚持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4)近期开发与远期利用相结合。目前沿海滩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已经不同于过去依靠群众集体大规模地进行,尚未开发的土地资源大多条件较差,开发难度较大,应综合权衡各种利弊,统筹当代和今后利益,促进可持续发展。

不同地区的滩涂资源开发应因地制宜,做好功能区划。①渤海地区以海水养殖业、围海造田和海盐生产为主,并逐步开发黄河三角洲的荒地,建立牧草地、林地和芦苇基地;②北黄海地区(包括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东部)除东、南地区发展围海造田外,宜巩固现有海盐基地,在部分高潮滩和中潮滩以下发展海水养殖,在河口地区适当发展苇田;③南黄海地区(江苏省射阳河口以南至长江口)以围海造田和水产养殖并举,促进贝类生产;④东海地区(包括上海、浙江、福建及粤东地区)应以水产养殖和围海造田为主,建立水产苗种养殖基地,选择适宜地区组织围海造田,以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⑤南海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可结合河道整治,积极进行围海造田,发展甘蔗、塘鱼、水稻、果品等生产。海南岛东北部拟发展水产养殖,保护红树林,以及扩建海岸带防护林,并发展水稻、果品、热带作物种植。海南岛西南部、雷州半岛西海岸以发展海盐为主。广西沿岸建立以珍珠贝为主的水产养殖业保护区及红树林保护区和观测站。其他岸段以发展水产养殖为重点,有条件的地区组织围海造田并酌量发展苇、盐,进行综合利用。

为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应重点关注:(1)加快发展沿海交通等基础运输。沿海地区具有建成为区域性和国际海港的优势,应加快以港口为主体的交通运输、电力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2)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滩涂由江水和海水携带泥沙冲淤而成,因此表面十分平坦,适合大规模使用农业机械。应结合新农村建设,成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点;(3)促进产业升级,确保可持续发展。沿海地区滩涂土地资源丰富,发展大农业生产的条件优良,应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土地资源,使各种土地类型的潜力都得到充分发挥。对于宜林、宜牧土地,由于过度开垦造成退化的应退耕还林、还牧。

滩涂资源的分布、利用现状与前景研究

滩涂资源的分布、利用现状与前景研究 [摘要]现在滩涂一般多指沿海滩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将滩涂界定为平均高潮线以下低潮线以上的海域,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将沿海滩涂界定为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两部门对滩涂的表述虽然有所不同,但可以看出滩涂既属于土地,又是海域的组成部分。中国的海涂主要分布在北起辽宁、南至广东、广西和海南的海滨地带,是海岸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海洋滩涂总面积217.04万公顷。滩涂对于渔业养殖等产业有着重要意义。沿海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但传统开发利用以围垦种养为主,开发模式单一、层次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沿海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已逐步成为沿海地区振兴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因此,加强对沿海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江苏盐城位于江苏东部沿海,沿海滩涂资源是盐城的一大重要特色,发挥沿海滩涂资源优势、振兴地方绎济一直是盐城的一个重大发展战略。本文通过对盐城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历史、现状的分析,对比国内外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剖析盐城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因素,并结合盐城实际,提出推进盐城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若干对策和措施。通过对江苏盐城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做相应的理论探讨和对比分析,旨在探索沿海滩涂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同时为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借鉴和思路。 [关键词]滩涂渔业滩涂百科环境环保措施 海洋滩涂系指大潮时,高潮线以下,低潮线以上的,亦海亦陆的特殊地带。我国海 洋滩涂总面积217.04万公顷,是开发海洋、发展海洋产业的一笔宝贵财富。滩涂不仅是 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而且本身也蕴藏着各种矿产、生物及其他海洋资源。 滩涂资源用途很广,主要有以下五方面:可以开辟盐田,是发展盐化工原料基地的好场所。我国目前有盐场50多个,盐田总面积33.7万公顷。年产量达2000万吨,是世界第一产盐大国,其中80%为海盐;围海造地,增加耕地面积。我国沿海地区人口稠密,耕地稀少的矛盾尤为突出。建国以来,在辽河口、渤海湾、苏北、杭州湾、珠江口等地进行了大量围垦,总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这些地方现已成为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及热带水果生产地;发展滩涂水产养殖业。目前水产养殖

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和方法

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和方法 罗清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旅游系 北京 101101) 【摘要】 近30年来,我国旅游业取得了重大成就,陆续开发和完善了全国各地主要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的需求,又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然而,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高品质要求促使开发旅游资源的原则、方法等必须有新的变化和调整。该文对此做了新的界定和建议。【关键词】 旅游资源开发 原则 方法 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罗清(1965-),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创意文化旅游、旅游经济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需求也越来越丰富并愈趋成熟,高品质的旅游产品成为现代人们的首要选择,依照我们过去的开发模式很难适应新时期的旅游需求。采取合理的原则和方法开发旅游资源,从而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正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要内容。 1 旅游资源与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资源是自然、历史、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特殊资源,具有明显的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作为地理环境的一部分,具有地理环境要素所具有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动态分布的特征,作为旅游活动的客体,它又具有历史人文的特征。旅游资源是指: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能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和旅游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作为旅游经济收入的来源,旅游资源必须经过开发成为旅游产品,才能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开发利用吸引游客,才能发挥旅游资源的多种功能和作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逐渐增多,游客需求多样化、个性化趋势日益明显。只有对已被利用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或开发未被利用的旅游资源,才能不断地满足旅游者的需要,确保旅游业持续发展。所谓旅游资源开发,是指以发展旅游业为主要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旅游资源加以利用的经济技术系统工程。旅游资源开发的目的在于发展旅游业,实质在于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内涵价值,提高其吸引力,使旅游资源变成现实的旅游吸引物,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多种功能。 旅游资源开发是旅游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旅游开发是一项综合性的开发,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的区域开发,就是根据域条件,运用资金和技术手段,通过科学的调查、评价、规划和建设,使未被利用的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已被利用的旅游资源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加强,并做好配套设施建设,向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服务。而旅游开发的整个过程都是围绕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展开的,为了充分有效地挖掘旅游资 源本身的价值,在选定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还必须进行一系列旅游环境建设、旅游产品设计的开发工作,使旅游资源所在地能够成为有吸引力的旅游环境和接待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资源开发就是旅游开发的核心,成功的旅游开发必须首先要有成功的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资源的开发的成败决定了整个旅游开发的质量。 2 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旅游资源开发作为一项经济文化活动,必须遵循经济活动的运行规律,同时也要符合文化事业的开发规律,才能获得成功并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就是指旅游资源开发活动中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笔者认为可以将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界定为可持续发展原则、协调原则、美观原则、市场原则、特色 原则、 和文化原则。①旅游产品在经营管理方面采取生态、可持续的实践,保证经营活动不会使环境退化;旅游开发中应对当地社区和居民做出持续的贡献;旅游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破坏应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 ②协调原则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理性要求。协调发展就是要求旅游资源开发者正确处理现实与未来、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要求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强调整体效益,关注生态环境,注重社会公益,全面协调和处理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复杂关系,使旅游业得以全面发展。旅游业作为一项经济产业,追求经济效益是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目的,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做到投资省、收益快、效益高。同时,旅游业既是一种文化性的经济产业又是一种经济性的文化产业,还是一种与环境生态密切相关的资源耗费型产业,这就要求旅游资源开发所追求的经济利益要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即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又要保证旅游区居民及旅游者的生活秩序的安定与和谐,更要保护好旅游区域的环境生态。 ③美观原则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旅游资源开发就是发现美、展示美、创造美的过程。在设计和开发中应该充分运用美学的原理,将自然美、艺术美及观念美有机地融合进来,创造一种诗意的旅游环境,让游客置身其中,得到全方位的美的享受与精神的愉悦,力争做到旅游区布局和谐,旅游线路流畅,旅游氛围融洽。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法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法 1、耕海牧渔渤海具有建设世界一流海洋牧场的理想条件。由于有黄河、海河、滦河、等河流的注入,渤海海水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盐,PH值适度。从这个意义上说,渤海属富营养海域。由于水浅,风浪小,各类海洋生物不约而同选中渤海作为自己的“产房”。因此,渤海自古就有“天然渔池”的美称,海洋生物资源200多种,其中鱼类110多种。中国的海水养殖技术比较成熟,有些甚至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席之地。正是由于有成熟的技术作依托,中国水产品产量连续几年居世界首位,对虾的养殖技术、效益指标都居世界前列。对虾年产量过万吨的县都集中在河北省的沿海。 2、海滨旅游:我国海岸线曲折绵长,岸外岛屿众多,海岸地貌类型齐全,海岸带南北纵跨三个气候带,自然风光各异,拥有许多旅游价值很高的风景区。我国历史悠久,海洋文化积淀丰厚,海岸带人文景观也非常丰富,概括起来,我国海洋旅游景观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1)、海岸景观。海岸是地球上陆地和海洋两大自然体系的衔接地带,这是海洋旅游中最基本也是最有魅力的景观。浩翰的大海和各式各样的海岸地貌,构成一幅幅壮丽的图画,让人流连忘返。海岸带的山地,往往岩石被海水蚀成各种奇特造型,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如大连金石滩是一种海上喀斯特地貌,千姿百态的礁石被誉为“海上石林”“神力雕塑公园”。而沙质海岸,又往往沙软滩平,海水清澈,用以开辟成海水浴场,是进行日光浴、游泳和各种海上文体活动的好地方。 (2)、海岛景观。乘船到海岛旅游,可以体会到更浓的海洋情调。众多海岛耸立海面,风光绚丽,宛若仙山。海岛地貌、生物、渔村对游客都极富吸引力。 (3)、海滨山岳景观。中国名山很多,然而名山又坐落在海滨实为难得。青岛崂山兼有奇峰、异洞、怪石、茂林、飞瀑、流云之美,更以“山海奇观”著称天下,素有“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之说。我国海岸带上的名山还有大连老铁山、连云港云台山、舟山普陀山等。 (4)、海洋生态景观。在海滨地带或一些小岛上,往往有一些珍稀的、独特的生物群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有些近岸海湾,海水清澈透明,海底渔礁跌宕,各种各样的鱼群翔游嬉戏,五光十色的贝类漫步海底,千姿百态的藻类随波荡漾,婀娜多姿的珊瑚笑靥生花,构成色彩斑斓的海底世界,适合开展潜水旅游和建立海底游乐宫

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 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相关部署,科技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海洋局共同制定了《国家水安全创新工程实施方案(2015-2020年)》,统筹部署水安全科技创新工作。根据国家水安全创新工程总体安排,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及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主管部门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本专项紧密围绕水资源安全供给的科技需求,重点开展综合节水、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江河治理与水沙调控、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科学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应用,培育和发展水安全产业,形成重点区域水资源安全供给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及配套技术装备,形成5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当量效益,远景支撑正常年份缺水率降至3%以下。 根据重点专项总体安排,基于“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本专项2018年度指南主要支持实施方案提出但在2016年和2017年指南未覆盖的任务,持续围绕综

合节水、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江河治理与水沙调控、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开展科研部署。 本专项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3年。2018年拟支持不超过20个项目,国拨经费约3.2亿元。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对于企业牵头的应用示范类任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如指南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对于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的项目,可以择优同时支持1-2项。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6个,项目参与单位不超过10个。 本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1.综合节水理论与关键技术设备 1.1 公共建筑节水精细化控制技术及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不同供用水模式下的公共建筑供水系统效能评价方法及基准指标体系;甄别公共建筑节水关键环节与用水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综合节水集成技术与系统供水设计技术方法;研发公共建筑节水精细化控制技术设备产品,并开展示范推广。 考核指标:建立公共建筑水系统节水效能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形成公共建筑节水集成技术和节水系统设计方法,开发公共建筑节水精细化控制技术设备产品5台(套)以上,

沿海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

沿海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 在沿海地区投资建设的项目,经常涉及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将沿海滩涂适宜成陆的部分,通过工程措施促其脱离海水影响,扩展陆地资源以满足项目建设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对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滩涂围垦开发也会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科学论证,处理好资源、环境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关注对海涂养殖地、芦苇地、红树林以及港口航道等方面的影响,以体现科学发展的政策导向。 我国沿海滩涂资源状况及利用潜力 我国沿海地区滩涂质地分布与陆地输入的泥沙物质质地和海水动力作用关系密切。各岸段的滩涂质地有泥砂质底、砂泥质底、砂质底、淤泥质底、卵石底、砾石底、礁石底和珊瑚礁等。不同滩涂质底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适宜不同的贝藻类生物生长。淤泥质滩涂土质较肥沃,营养物质较丰富、是许多贝藻类喜欢栖息生长繁殖的地方。当地一般根据各种贝藻类的生活习性,选择生长育肥快、周期短和经济价值高的天然贝藻类进行人工养殖。滩涂土壤以滨海盐土为主,盐土的盐分主要来自海水,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入海,受海洋潮汐咸水顶托和絮凝作用,不断在近海沉积。当其尚处于水下堆积阶段时,则为高矿化海水所浸渍,成为盐渍淤泥。当高等植物出现而开始土壤形成过程时,积盐过程则成为成土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盐渍淤泥也就变为滨海盐土。由于我国滨海地区跨越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3个气候带,自南而北逐渐干旱,土壤含盐量也相应随之由小增大。华南沿海的盐土表层含盐量一般不超过2%,而华北和东北的盐土表层含盐量达到2%-3%,个别甚至高达5%-8%。南海沿岸各大河流的入海河口地区分布着一些酸性滨海盐渍土,又称“咸酸田”“反酸田”,能危害水稻等农作物生长,必须采取改良措施,才能垦殖利用并取得较好收成。 我国海域面积广阔,自北向南有黄海、渤海、东海、南海及台湾以东海域,海岸线漫长曲折,岛屿星罗棋布,滩涂资源十分丰富。滩涂土地资源分布呈一狭长带状,由潮上、潮间和潮下3个地貌单元构成。海岸带的土地资源随着地貌分布形态,分为平原岸段和基岩岸段两种基本土地类型,二者呈相互交错分布状态,大致以钱塘江口为界,以北的上海至辽宁以平原岸段土地资源为主,是辽河平原、黄淮海大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的组成部分,其间穿插分布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海州湾等基岩岸段土地资源;钱塘江口以南的浙江至广西等沿岸以分布基岩岸段土地资源为主.是我国东南部低山丘陵区向海延伸的前沿地带,其间分布有珠江、饮江、韩江、九龙江、晋江、兰溪江、闽江、瓯江、椒江和曹娥江等各类平原三角洲。 平原岸段地面坡度较平缓,从陆地、滩涂到浅海底的比降一般循序渐变,海岸线较平直,在江河携带大量泥沙入海和海水动力作用下,平原岸段的陆海交界处土地资源常处于不稳定变化状态,总的趋势属于向海扩伸土地的淤涨型岸段,局部为冲蚀型岸段,土地资源有后退消失现象。目前平原岸段的土地资源大部分已开发利用,只有个别岸段利用程度较低甚至未开发,其中以黄河三角洲和苏北沿岸较为突出,有大面积盐碱荒滩待开发利用,是我国平原岸段土地资源潜力最大的两个岸段。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km,包括辽、冀、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等11个滨海省市、自治区和台湾省。我国因实施大规模围海工程,许多海岸线因裁弯取直而缩短长度。全国岛屿面积大于500m2的共有6536个,岛屿岸线总长14390km,包括台湾省属岛屿岸线1824km。根据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海岸带调查资料,我国有滩涂资源总面积达217.09万hm2,其中95%以上分布在大陆岸线的潮间带,而岛屿滩涂资源面积分布较少,占全国滩涂总面积的5%以下。按滩涂资源分布地形部位,我国滩涂资源可分为海滩涂、滩

沿海滩涂功能及开发利用研究综述 沿海滩涂的研究进展和开发利用

沿海滩涂功能及开发利用研究综述 沿海滩涂的研究进展和开发利用起步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迅速发展于本世纪,但由于社会各界对沿海滩涂的重要性(经济、生态和科研价值)认识不足,同时囿于海洋社会学、海洋管理学等海洋社会科学的发展,不能为沿海滩涂的研究提供厚实的理论指导和框架借鉴,因此我国沿海滩涂研究并未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大规模的学术研究潮流,滩涂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几个沿海省市区,如江苏、浙江,其他地方鲜有此类研究。 2000年,由彭建、王仰麟撰写的《中国沿海滩涂研究》首次将沿海滩涂作为一个独立 课题引入了学术研究的范畴内,从此沿海滩涂研究脱身海洋生态环境研究领域内。自此,有关于沿海滩涂的学术研究成果愈见丰硕,笔者在通览有关文献后发现,已有学术研究中关于沿海滩涂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沿海滩涂的概念界定,沿海滩涂的类型划分,沿海滩涂的功能探索和沿海滩涂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对沿海滩涂的定义及类型、功能、开发利用几个方面进行了文献综述: 一、定义及其类型 1、定义 关于沿海滩涂(Shoaly L and)概念的界定,由于沿海各地滩涂类型及其开发利用方式的不同,目前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陈放认为,滩涂仅指潮间带新沉积的滩地(陈放、马延祥,1982)。朱大奎等学者指出海涂等同于滩涂,是淤泥质海岸带潮间浅滩,是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泥滩(朱大奎,1986)。彭建则从两个角度界定滩涂的定义,从纯学术观点来看,沿海滩涂只能是潮间带( Tidal Zone) ;从开发利用角度看,沿海滩涂不仅拥有全部潮间带,还包括潮上带和潮下带可供开发利用的部分,是一种广义的理解。 总体来看,目前国内学术界并未对沿海滩涂作出明确定义,除此之外,对划分沿海滩涂“三带”(朝上带,潮间带,潮下带)的潮位也仍有争议,即潮位是取最值,还是取平均值。2、类型 关于沿海滩涂的类型划分,不同学者依据不同划分方法,也就有不同的分类结果。其中,杨晓焱依据滩涂资源不同的变化形态划分,可分为淤涨型滩涂、稳定型滩涂和侵蚀性滩涂三种(杨晓焱,2011)。百度百科则根据潮位、宽度及坡度,将沿海滩涂分为高潮滩、滩涂、中潮滩、低潮滩三类。彭建依据景观生态系统的类型划分,认为沿海滩涂可以分为泥滩、砂滩、岩滩及生物滩(彭建、王仰麟,2000)。 目前国内关于沿海滩涂的分类方法主流为彭建的景观生态系统的划分方法,大部分学者也以此划分方法作为研究基础。

XX旅游资源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某县县格凸河穿洞旅游资源开发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 某某县县格凸河穿洞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建设。 二、承办单位概况 1、项目承办单位:某某县县格凸河穿洞风景名胜区管理处 2、法人代表:易华 3、项目主管单位:某某县县人民政府 4、项目承办单位性质:县政府旅游局下属事业性单位 三、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1、《安顺地区旅游发展战略规划》;(1996年)

2、《某某县格凸河穿洞风景名胜区资源调查评价报告》;(1999.9第三次修改) 3、《某某县格凸河穿洞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1.8) 4、《某某县格凸河穿洞风景名胜区大穿洞景区详细规划》(2002.3) 5、风景、旅游及相关专业技术规范、标准; 6、《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事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02]20号。 7、《贵州省旅游业管理条例》 8、《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第四批省级风景名胜区的通知》黔府办(2000)16号。 9、可行性报告编制协议; 10、其它相关资料。 四、项目提出的理由 1、项目工程建设是安顺市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的需要 早在1995年安顺地区就在《安顺地区旅游发展规划》中提出计划与规划中期(2001~2005)“某某县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初具规模”,“某某县县格凸河风景区申报为省级,开发建设该景区及其沿线风情点”(《规划》)中第一章第四节第十九条)。 2、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前提

格凸河穿洞风景名胜区所在的某某县县是一个农业县,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某某县格凸河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堪称一流,景区内的供电、给排水、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落后,制约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开发资金不足 由于开发建设较晚,投入资金较少,目前本风景名胜区服务设施简陋。对外旅游服务主要依托县城。景区内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场所有待建设,只有大河村提供有限的农家饭。由于基础设施薄弱,经营管理和服务条件跟不上,制约了日益增长的旅游业的发展。景区内又缺少步道、亭廊、停车场、码头、公共厕所和垃圾处理等设施,不便开展观光游览活动。 以上问题可随着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的建设和完善而逐步解决。 3、格凸河穿洞风景名胜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全市和全省旅游业的发展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的步伐加快,同时为了树立安顺市作为贵州省旅游中心的地位,必须扩展与丰富其旅游产品的内涵。建设格凸河风景名胜区,是贵州西线风景旅游区的重要补充。安顺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到开发利用的还不到三分之一,仅仅集中体现在黄果树、龙宫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教案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洋资源的类型和特征,以及各类海洋资源的 开发利用。 2.了解世界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和海洋渔业生产状况;了解世界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过程。 3.了解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 问题以及应采取的措施。树立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利 用和保护的观点。 教学建议 关于海洋油、气开发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可首先向学生介绍海洋油、气资源 的勘探和开发过程。教师利用课本插图《海上钻井平台》,从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开采、运输、对生产设备和 技术的要求、对工作人员素质的要求等方面进行讲述。 这里,也可以将海洋油气资源的生产与陆地油气资源的 生产过程做一个对比,突出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 采的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的特点。最后,向学 生介绍我国在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过程中,采 取的国际合作和工程招标方式。 关于海洋渔业生产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读《大陆架剖面示意》图,了解大陆架海域的范围和自然条件,讲解海洋渔业资源 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的原因。在讲解渔场形成原 因时,可结合已学过的有关洋流的知识进行分析,为什 么有寒暖流交汇的地方或有冷海水上泛的地方会形成大 渔场。接下来,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世界主要渔业地区的分布》图,并说明在温带海区由于饵料丰富,世界大渔场多在温带海区,使很多温带的沿海国家成为世界的主要 渔业国。如中国和日本是世界海洋渔获量较多的国家, 对国民的食品结构影响很大。特别是日本可耕地有限, 人口密度又大,海洋食品占有很大比重,如日本人喜欢 吃的生鱼片、寿司等。如有条件,可向学生播放有关日 本饮食文化的录像。 关于海洋资源类型的教学建 在教学中,教师可搜集一些有关陆地自然资源和能 源短缺或枯竭的具体事例,向学生进行介绍,使之认识 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和必要性。然后,让学生说 出所知道的海洋资源的种类。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出 目前人类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的种类。接下来,对海水 资源(包括海洋化学资源、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能源资源的特点和利用潜力进行讲述。 教学设计示例

(完整word版)“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

“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 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紧密围绕水资源安全供给的科技需求,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开展综合节水、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江河治理与水沙调控、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科学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应用,培育和发展水安全产业,形成重点区域水资源安全供给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及配套技术装备,形成5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当量效益,远景支撑正常年份缺水率降至3%以下。 2016年2月,科技部发布了“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围绕“十三五”水资源安全保障急迫的、基础的和涉及重大战略布局的重点流域水利调度、水沙调控、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和城乡水安全等研究任务,设计19项内容,资助31个项目。根据重点专项总体安排,基于本专项实施方案,2017年将持续围绕综合节水等六大方面开展科学技术研究。 本专项2017年度指南拟支持项目约覆盖专项实施方案任务的1/3。要求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执行期3-4年。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对于典型应用示范类任务,中央财政资金不超过该专项中央财政资金总额的30%,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如指南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对于

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的项目,可以择优同时支持1-2项。除有特殊要求外,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8个,项目参与单位不超过15个。 本专项2017年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1.综合节水理论与关键技术设备 1.1现代灌区用水调控技术与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灌区用水多过程调控理论,研究灌区用水实时调配技术与产品,开发灌区用水测控技术与设备,构建现代灌区高效用水调控技术集成模式并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提出现代灌区高效用水系统解决方案与配套技术,典型示范面积6万亩以上,与当前国内最好水平相比,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率提高10%以上。 1.2农田节水减排控盐技术及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农田灌排协同排水控盐理论,研究农田水盐诊断预测及排水再利用评估技术,研发农田排水调控工程技术与产品,建立农田节水减排控盐技术集成模式并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提出农田节水减排控盐系统解决方案与标准体系,典型示范面积2万亩以上,排水再利用率提高20%以上,作物增产10%以上。 1.3生活用水新型实用节水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不同生活用水对象,研究节水技术集成应用以及用水终端、水系统设计、水系统全流程影响,研发城镇各类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 摘要:本文主要对对中国海洋资源的概况和开发现状进行了梳理,系统分析了中国海洋资源开发活动在观念上、技术上、效益上以及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增强海洋意识、树立海洋科学发展观、建立海洋综合管理机制、依法治海、科技兴海、进行海洋资源资产化管理等各项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海洋资源海洋开发海洋管理 1. 中国海洋资源及其开发现状 1.1 多样的海洋生物资源 在我国管辖海域里,已记录到了20 200 多种海洋生物,约占全世界海洋生物总种数的1 /10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主要可以利用于食品、药物、新材料、能源、饲料等领域;(1)2007年,我国海洋渔业捕捞量为1400 多万t。(2)2007年,海洋生物医药业不断加强新药研制与成果转化,全年实现增加值40亿元。(3)加速研发利用海洋生物各种特性和能力,合成和生产其他新材料,如利用蓝藻生产天然橡胶等。(4)国外的实践和理论研究表明每平方米水面的海藻每年可提取燃油150 L 以上,我国目前还没有投入开发。(5)我国用海洋植物作畜禽动物饲料的研究和应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尚未形成相应的海洋植物饲料加工业。 1.2 珍贵的海洋矿产资源 中国深海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目前发现的石油资源量估计有200 多亿

t ,天然气资源量估计约为8 万亿m3 。2007年,我国努力提高海洋油气开采能力,海洋油气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我国大陆架浅海区广泛分布有铜、煤、硫、磷、石灰石等矿,开发主要集中在山东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和福建省,但总体来讲,开发程度不高。年经联合国批准我国1991在太平洋获得面积达15万km2的多金属结核开辟区,我国在大洋调查中还发现了富含锌、金、铜、铁、铝、锰、银等元素的海底热液矿藏,但开发利用尚处于研究阶段。可燃冰在我国管辖海域里广泛存在,据测算,仅我国南海的可燃冰资源量就达700 亿t油当量,但由于可燃冰生成环境复杂、特殊、开采难度大,我国直到1990年才开始可燃冰的利用和开采技术研究。 1.3丰富的海水化学资源 我国有宜盐土地及滩涂84 万ha。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盐产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2007年,中国海盐产量为3 000多万t。海水中也含有80多种元素和多种溶解的矿物质。目前,我国直接提取钾、溴、镁等技术方面已经突破万吨。海水中还含有重水,其是核聚变原料和未来的能源,在我国开发程度不高。截至2007年底,中国已建成运行的海水淡化水日产量已达12万多t,海水直流冷却水年利用量已近480亿m3。 1.4辽阔的海洋空间资源 中国海岸线长达18000多km,岛屿海岸线长约14000 km ,管辖海域300 多万km2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1 /3 。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交通运输、生产、通信和电力输送、储藏及交通、娱乐设施等方面。截至2007年,全国亿吨级港口增至14个,港口货物吞吐量与集装箱吞吐量连续5 年居世界首位。滨海旅游消费需求呈现逐年扩张趋势,滨海旅游业保持稳健增长态势。2007年滨

xx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报告(完美版)

xx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 用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研究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旅游几乎在世界各地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被誉为20世纪的经济巨人。据世界旅游组织(WTO)公布的统计数字,1950年全世界国际旅游活动参加者为2528.2万人次,1960年为6929.6万人次,1990年则为45487.5万人次,相当于1950年全世界国际旅游人数的18倍。国内旅游也迅速发展,整个“八五”期间旅游人数为22.06亿人次,每年以18.9%的速度增长,比“七五”年均增长率高出14个百分点。旅游业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 但是,旅游的发展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掘出来。目前即便是在西方工业化国家中,每年能够出国旅行的人数在该国人口中的比重仍未达到应有水平。例如在出境旅游比较流行的英国,每年出国旅游的人次也仅为全国人口的1/3。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旅游者在这些国家的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就更小了。战后旅游发展的趋势表明,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余暇时间的增多、教育的普及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其它各种社会经济因素的有利进展,今后参加旅游的人数将会不断增加,从而也决定了旅游业将有光明的发展前景。 旅游者的文化修养、旅游资源的文化品位、旅游业的文化氛围、

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没有文化的旅游是不存在的,低档次的文化品位,是影响旅游活动发展的致使原因。所以不管是旅游的主体(旅游者)还是旅游的客体(旅游资源)都应予以一定的教育和培训,以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欣赏被賦予更丰富的文化意蕴,从而使旅游得到更健康和快速的发展。 旅游业是一高度竞争的产业。不仅各国旅游业,特别是面对相同客源市场的邻近国家旅游业之间竞争激烈,而且同一旅游目的地内的各旅游企业也存在竞争。如果不了解旅游,不了解发展旅游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不了解旅游的性质、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等必要的知识,要想在竞争中取胜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还要对从事旅游业的人员进行旅游教育和训练。 另外,要搞好旅游业,实现旅游业在国民经济计划中的地位,还要在坚持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前提下满足旅游者的需要和当地人民的需要。也只有同时满足旅游者和当地人民的需要,才能实现国家的利益。因此各方的利益和需要都必须予以满足,各方彼此间的利益冲突都必须调合一致。在这个意义上,了解旅游和正确认识旅游对于各级政府参与制定政策和规划工作的人员是十分必要的。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更是有必要了解一定的旅游方面的知识。

南通市沿海滩涂资源围垦开发现状与成效

中国港湾建设 Development status and effects of coastal beach reclamation in Nantong YANG Hong-bing 1,LUO Feng 2,CHANG Man 2,ZHANG Yi-yi 2,SONG Xiao-cun 2 (1.Jiangsu Tongzhou Bay Port Development Co.,Ltd.,Nantong ,Jiangsu 226000,China; 2.Tidal Flat Research Center of SOA (Jiangsu Province),Nanjing,Jiangsu 210036,China ) Abstract :Based on the abundant coastal resources of Nantong coastal area,a series of beach reclamation projec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along the coast of Nantong since the Tenth Five-Year Plan.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esource potential of the coastal tidal flats in Nantong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reclamation of the coastal areas in Nantong,we summarized a series of results brought by the tidal flat reclamation in the are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engthening of beach reclamation in Nantong coastal areas is conducive to expanding the space for fishery development and raising the level of fishery development,speeding up the rational distribution of land and sea industries,promoting th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he port infrastructure,promoting port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strengthening coastal tourism.Key words :coastal beach;resources survey;development status;effect 摘 要:基于南通沿海广袤丰富的滩涂资源,自“十五”以来,南通沿海开展了一系列的滩涂围垦工程建设。通过 对南通沿海滩涂资源潜力的分析,结合南通沿海地区当前滩涂围垦现状情况,总结了该区域滩涂围垦所带来的一系列成效。研究成果表明,南通沿海地区加强滩涂围垦有利于拓展渔业发展空间,提升渔业发展水平;加快陆海产业合理布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完善港口基础设施,促进临港产业发展;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壮大滨海旅游业。关键词:沿海滩涂;资源概况;开发现状;成效中图分类号:U6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7874(2017) 04-0005-04doi :10.7640/zggwjs201704002 收稿日期:2017-02-27 基金项目: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5005,201005006);国 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013YQ29045109 )作者简介:杨宏兵(1981—),男,江苏海安县人,硕士,高级工程 师,从事港口投资开发、项目管理工作。E-mail :1109657472@https://www.360docs.net/doc/00290150.html, 南通市沿海滩涂资源围垦开发现状与成效 杨宏兵1,罗锋2,常曼2,张一乙2,宋晓村2 (1.江苏通州湾港口发展有限公司,江苏南通226000;2.江苏省海涂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36) 第37卷第4期 2017年4月 Vol.37 No.4 Apr.2017 0引言 沿海滩涂潜藏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生态、环境、水文、地质等价值,是一种重要的综合资源。滩涂围垦是目前世界各国缓解不断加剧的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需求压力和实现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种重要途径。 我国沿海滩涂围垦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人口的持续增加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 进,因土地资源匮乏造成的各种矛盾不断凸现, 急切需求围垦开发沿海滩涂资源。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和《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 景与行动》等国家级战略的深入推进,也为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战略机遇。 南通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上,还处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江苏沿海开发国家战略叠加区,承担着支撑长三角、拓展大上海、带动长江北、辐射中西部的独特作用[1]。大力实施沿海开发,已迅速形成新一轮开发开放及外向型经济发展热潮。随之而来的是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南通沿海地区滩涂资源丰富、土地储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二节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海洋水资源 1.原因: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2.主要利用方式: ⑴直接利用:低盐度海水灌溉农田,公厕冲冼、消防用水、工业冷却水。 ⑵海水淡化: ①意义:是海水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式,缓解滨海地区缺水 ②目前利用现状及原因: 尚未普及,成本较高 ③分布: ·沿海干旱、半干旱地区: ·淡水供应困难的岛屿或矿区 ·沿海城市 ④海水灌溉的问题: 土地盐碱化、地下水污染等 P52思考: 推测一下,海水灌溉可能带来哪些环境问题? 海水灌溉可能使土壤中所含盐分增加,出现土壤盐渍化现象,进而导致土壤的退化。此外,海水灌溉还可能污染沿海地区的地下水。 二、海水化学资源 1.种类:食盐、镁、溴、钾等大量微量元素 2.特点:含量小、浓度低 3.海盐生产法:盐田法、电渗析法、冷冻法 4.生产过程:利用纳潮把盐分高的海水纳入盐田,海水蒸发海盐析出 5.盐田法条件:需要利于海水蒸发的天气和晒盐的海滩 6.开发方向:综合开发 P53思考: 1.结合我国的气候特点,分析为什么春秋季节是我国海盐生产的旺季? 春秋季我国降水较少,蒸发旺盛,并且春秋季多风,可以加速蒸发,利于海盐晒制。 2.盐田制盐需要“纳潮”,即利用潮水涨落把盐分高的海水纳入盐田。我国古代盐民中流传着“雨后纳潮尾、长晴纳潮头”的生产谚语,请你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雨后近岸表层海水盐度较低,因此潮头的海水比潮尾的海水盐度低,不利于海盐的晒制;长晴则海水盐度较高,所以直接纳潮头就可以满足海盐晒制的要求。 P54活动: 从地理位置、降水量、蒸发量等影响因素入手,分析长芦盐场成为我国最大盐场的有利条件。 长芦盐场位于我国北方渤海海湾沿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春秋季降水较少,蒸发旺盛,且多风,并且长芦盐场所在地区地势低平,利于海盐生产(漫长宽广平坦的泥质海滩;雨季短,降水量小,春季干旱,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三、海洋生物资源 1.主要产业:海洋渔业 2.渔业: ①分布:浅海大陆架海域

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利用研究

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利用研究* 陈 君,张长宽 (河海大学 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 摘要:在分析江苏沿海滩涂资源量与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沿海滩涂开发的主要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沿海滩涂开发利用规划。根据科学开发、综合开发、分层次开发、市场化开发和可持续开发的原则,确定了沿海滩涂开发利用的总体功能定位;通过整合沿海资源,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合理布局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实施错位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基地、新型港口工业区、生态休闲旅游区和宜居的滨海新城镇。同时,从建立园区模式、引导产业转移、盘活存量滩涂、明确农业定位、加强港口建设等几方面提出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利用的主要保障措施。 关键词:滩涂资源;围垦开发;海岸带资源;江苏沿海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是“建设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沿海新型的工业基地,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虽然江苏经济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基础却较为薄弱,经济发展水平不仅低于全省的平均值,而且低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平均水平,是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洼地[1]。因此,为实现国家制定的战略目标,迫切需要发挥江苏沿海滩涂资源丰富的优势,对其开发利用进行科学合理定位,选择适宜的滩涂开发利用模式,由以往的粗放型、低层次、传统式利用方式向集约型、综合性、可持续利用方式转变,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又快又的地发展。根据江苏沿海滩涂开发的主要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沿海滩涂开发利用规划。 1 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1.1 沿海滩涂资源状况 江苏海岸北起苏鲁交界的绣针河口,南抵长江口北支寅阳角,海岸线长888.9 km。其中淤泥质海岸是主要类型,占海岸线总长的90%以上。古黄河与古长江为江苏海岸带来的巨量泥沙在沿岸海域南黄海旋转潮波系统和东海前进潮波系统的辐聚作用下,形成世界罕见的大面积辐射沙脊群[2-3]。江苏沿海滩涂总面积500 167 hm2,约占全国滩涂总面积的1/4,居全国首位;其中潮上带滩涂面积为30 747 hm2,潮间带滩涂面积267 667 hm2,辐射状沙脊群理论最低潮面以上面积201 753 hm2。 1.2 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状况 江苏沿海地区内辖14个沿海市、县、区;土地面积为3.05万km2,占江苏土地总面积的29.63%;人口1 779.28万人,占江苏总人口数的23%。 2008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为30 312.61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9 622元,其中,沿江地区生产总值为15 201.89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0 647元;沿海地区生产总值为3 547.5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 923元。沿海地区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远远低于全省和沿江地区。2008年沿海地区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为全省的1/2,仅为沿江地区的1/3(图1)。虽然2000年以来江苏沿海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一直持一定速率增长,但地区间发展极不平衡;沿海地区各县市2001年以来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显示(图2)[4],大丰市以南(含大丰市)的各市、县、区均高于沿海地区的平均值,而大丰市以北则均远远低于沿海地区平均值。 图1 2008年江苏沿海与沿江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较图2 近年来江苏沿海县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沿海滩涂的开发现状与保护对策

沿海滩涂的开发现状与保护对策 摘要随着“海洋世纪”的到来,滩涂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成为沿海各地新的经济增长点,该文拟从前期各地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从东台市实践为视角,对沿海滩涂的开发与环境保护进行探讨,以期促进合理开发和保护海滩资源。 关键词沿海;滩涂;开发现状;保护对策 在我国荒山地、荒坡地、荒草地、荒碱地和荒沙丘六大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滩涂资源经济价值最合理、投资最可行,开发潜力巨大[1]。但滩涂生态系统是一个复合系统,复杂性较高,尤其在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仍存在环境保护与开发相博弈的态势。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在滩涂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寻一个平衡点是必要的。 1 各地滩涂的开发现状 1.1 滩涂开发成果 截至2002年,浙江省舟山市围垦造田327处,围垦面积12 332.8 hm2,使64个小岛(礁)与大岛相连,扩大了海岛陆域面积[2]。1949—2001年,上海市共圈围滩涂8.73万hm2,使上海市陆域面积扩大了14%[3]。截至2003年,厦门市围垦滩涂21处,围垦面积达5 900 hm2[4]。1951—2008年江苏省累计匡围滩涂207个垦区,总面积达27.50万hm2,增加耕地5.70万hm2。截至2005年底,东台市共围垦滩涂1.37万hm2,形成耕地1.00万hm2,水产养殖0.30万hm2。2011年12月,迄今为止国家海洋局批准的一次性用海面积全国最大的匡围项目,也是全省第一个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审批的滩涂项目条子泥匡围一期工程开工建设,这标志着“国家级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工程全面启动,东台市历史性地走在了江苏沿海发展的前沿。按照江苏省总体规划,到2020年全省计划围垦18.00万hm2,其中东台市占6.67万hm2。东台市将对这些滩涂实行综合开发利用,推进港口建设,培植特色产业,致力打造集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于一体的国家级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为实现“全省争先、苏中领先、苏北率先”提供强劲支撑。 1.2 滩涂开发存在的问题 各地滩涂开发普遍存在开发利用效率不高,多以传统的种植、养殖业为主,利用方向单一;缺乏总体规划,管理不够规范;政府投入资金匮乏,民间资本引进力度不强;重开发轻环境保护现象仍然存在。当前,东台市沿海滩涂土地资源是全省最多的,但滩涂开发的层次、速度和滩涂经济增长较为滞后,与南通市以及友邻县(市)比,还有很大差距,是全市经济发展的一个“凹槽”[5]。 2 滩涂开发与保护对策 2.1 以设置专门机构为特色,开发与科研同步 滩涂的开发需要结合各自特点走差别化发展之路,其保护也更应遵循地域属性,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为此,东台市滩涂设立专门科研机构,将中科院南京分院东台市滩涂研究院设立于此,走开发与科研同步之路。针对东台市滩涂的特点重点开展滩涂围垦工程、新垦滩涂快速治理与培育、滩涂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技术研发和引进,促进滩涂的科学开发利用,服务地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发展。 2.2 以市场化运作为导向,开发与保护同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