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社会保障国际比较 复习资料 精心准备 第三章

第三章社会保障理论比较考过4次简答

答:社会保障的功能:“稳定社会,促进经济,安定生活,调节分配”。包含了三方面的含义,既保障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三方面功能。(一)政治功能——稳定社会(二)经济功能——促进经济1、平衡社会需求2、调节投融资3、保障劳动力再生产(三)社会功能——安定生活

13.1简2、简要谈谈你对社会保障对象的理解。

答:社会保障的对象是说对哪些群体进行保障,根据各国的做法,社会保障对象大致有两种划分思路:一是全民(公民)保障;二是劳动者(就业者)保障。从理论上讲,社会保障的目标应该是为全社会提供保护,即社会保障的对象应该包括社会的全体成员。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国国情的差异以及实行社会保障原则的不同,在保障对象上各不相同。

1、德国历史学派的社会改良思想。(领会)P40-41

答:经济学界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最早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德国的新历史学派。其社会改良主张为俾斯麦政府实施社会保险奠定了理论基础。新历史学派非常强调伦理道德因素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19世纪70年代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新历史学派成为当时德国境内主导的“意识形态”,它非常强调伦理道德因素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历史学派的社会改良政策有两个支撑点:一是从伦理道德出发,认为劳资冲突不是经济利益上的对立,而是感情、教养和思想上存在差距而引起的对立。二是新历史学派主张国家至上,国家应该直接干预经济生活并负起“文明和福利”的职责。这一理论主张是从社安全角度出发的。

1885年德国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疾病保险法》,这一理论主张是从社会安全角度出发的。

06.10选&07.10选2、庇古的“经济福利”思想。(领会)P41-42

答:对社会保障最早的经济研究应当归功于旧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庇古。庇古是旧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庇古之所以提出经济福利思想,是为了缓解当时的劳资矛盾,维系社会安全。

庇古认为,福利系指个人获得的某种效用或满足,它们来自对财物、知识、情感、欲望的占有和满足或效用的总和便构成社会福利。庇古认为,为增进社会福利,一个社会就需要在两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为增加社会福利就必须增加国民收入量,而要增加国民收入量,就必须使生产资源在各个生产部门中的配置能够达到最优状态;二是政府通过税收机制把富人收入的一部分转移给穷人,社会福利就会增大。

12.10多选3、庇古提出了一系列实施社会保障计划的准则与措施(课后1):

1 福利措施应当不以损害资本增值和资本积累为宗旨,否则就会减少国民收入和社会福利。

2 不论实行直接转移收入还是间接转移收入措施,都要防止懒惰和浪费,以便做到投资与福利事业的收益大于投资于机器的收益。

3 反对实施无条件的补贴,认为最好的补贴是那种“能够激励工作和储蓄”的补贴,在实行补贴时应附有以下条件,即先确定受补贴者自已挣得生活费用的能力,再给予补贴。否则,那就会使某些有工作能力的人完全依靠救济。

4、庇古的“经济福利”思想

1、以马歇尔的均衡价格作为依据。在他看来,只有以货币计量的那部分社会福利,才可能称为经济福利。

2、其影响思想因素:一是国民收入的大小;二是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中的分配情况。

3、两个命题:一是对于一个人的实际收入的任何增加会使满足增大;二是转移富人的货币收入予穷人会使满足增大。

4、增进社会福利的两个努力:一是为增进社会福利就必须增加国民收入量,而增加国民收入量,就必须使生产资源在各个生产部门中的配置能够达到最优状态;二是政府通过税收机制把富人收入的一部分转移给穷人,社会福利就会增大。

5、他的“收入均等化”主张的基本依据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答: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最早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推理。1936年,他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彻底摒弃了“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的传统经济学信条。与社会保障有关的凯恩斯理论观点包括:(一)非自愿事业的成因是有效需求不足。(二)通过国家干预实现充分就业。(三)社会保障是经济波动的“减震器”。(四)国家干预经济和提供社会福利是拯救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选择。

答: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应当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1公平与效率是社会保障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2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公平”—权利公平、机会公平、结果公平。公平的三种类型:在社会保障研究中,公平分为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三种类型。社会保障的一般公平原则是指以权利公平为基础,以机会公平为准则,以结果公平为标志的公平原则。

07.1多选在社会保障研究或社会保障方案设计中,将公平状态的衡量分为:纵向公平和横向公平。社会保障促进社会的横向公平是社会保障第一公平目标或基本公平目标。在保证第一公平目标实现的基础上适当兼顾纵向公平。个人分配效率的无差异曲线体现在:横向公平。

3坚持公平优先的原则。

07.1选7、民主社会主义的福利国家论。(课后3)(领会)P46-47

答:强调平等与民主化,认为福利国家的发展是工业文明和政治民主发展的必然结果;认为福利国家能够不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达到消除贫困和实现平等的社会目标,能够培养利他主义、互助精神和社会一体化思想;认为福利也是一个以国家的经济繁荣为目的的投资,可以刺激消费和生产,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主张实行全面的社会保障计划。民主社会主义的福利国家论的主要观点是,主张由国家实行全面的社会保障计划,为失业,疾病,工伤和年老者提供经济援助(社会福利)。

08.1选8、新自由主义的福利市场化。(课后4)(领会)P47-48

答:新自由主义的福利市场化的主要观点是:福利服务市场化是最好的选择,应当减少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责任。让市场发挥主导作用,由社会成员自己为自己谋取福利。

9、中间道路论者的共同参与论。(课后5)(领会)P48-49

答:中间道路论者的共同参与论的主要理论观点:在社会保障领域,国家负责应当与个人负责并重,社会保障体系应当是国家、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的体系。

10、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课后7)(领会)P52-53

答:经济学家将社会福利保障政策视为经济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具体来说,将其归为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样,社会保障的功能就由社会功能转变为经济功能,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既为社会保障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也增强了对社会保障的需求规模和需求水平。但是,现代主流经济学派无限扩大“福利国家”的功能,使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走向另一个极端,最终必然导致“福利国家”危机和“福利国家”论的危机。

答:社会保障与自由放任主义或国家干预主义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1 古典经济学派否定社会保障。2 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现代主流经济学派赞成社会保障。3 社会保障理论将融合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的合理内核。

12、社会保障理论通常围绕哪几个共性命题展开?(课后8)(领会)P54-

一、社会保障的目的: 社会保障制度是保证社会保障目的实现的一系列的制度安排。通过利益的再分配保障公

稳定社会,促进经济,安定生活,调节分配”。包含了三方面的含义,既保障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三方面功能。

(一)政治功能——稳定社会(二)经济功能——促进经济1、平衡社会需求2、调节投融资3、保障劳动力再生产(三)社会功能——安定生活

社会保障在安定生活上已经形成了有序的三个层次:1 最低生活保障,具有济贫的作用;2 基本生活保障,具有防贫的作用;3 福利生活保障,具有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07.10选&12.10选三、社会保障的对象:从理论上讲,社会保障的目标应该是为全社会提供保护,即社会保障的对象应该包括社会的全体成员。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国国情的差异以及实行社会保障原则的不同,在保障对象上各不相同。(一)就业关联性保障:保障对象主要是工薪收入者(实施就业关联性保障的国家主要有美国、日本)(二)全民(公民)性保障(实施全民保障的国家主要是英国、瑞典、挪威)(三)社会保障对象的逐步扩大趋势。

四、社会保障的项目。(领会)

答:社会保障项目因风险事件的发生而设立,主要保障项目包括:

1、当社会经济发生较大变革的情况下,劳动者因其劳动能力和技能落伍而无法跟上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进而陷入贫困时,政府和社会应当为贫困人员提供贫困保障。

2、当因竞争失败导致失业、破产以至于生活无着时,政府和社会应当为失业人员提供失业保障。

3、当社会成员在年老、疾病、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工作机会导致收入中断、减少或丧失而影响基本生活时,政府和社会应当提供老年保障和医疗保障。

4、当社会成员出现残疾导致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力而影响基本生活时,政府和社会应当提供残疾保障等。

五、社会保障的水平。(领会)

答:保障标准的设计要符合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要求。民众的基本生活需要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保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败的人不至于遭到灭顶之灾。二是保证大众用于竞争,而不至于产生惰性和依赖性。

07.1判&09.1选&09.10选&10.10简&11.10简六、社会保障的原则。(课后9 10)(领会)&简要回答社会保障的普遍性原则。

答:指导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与运行的一般性原则是普遍性原则与选择性原则。

所谓普遍性原则,意指社会分配的利益作为一种社会权利对所有的公民都是均等的,如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青少年的公共教育或义务教育。支持者认为,社会保障政策和项目是对社会所有成员共同面临的那些风险的回应,而不仅仅是对贫困者、残疾人或那些特殊困难群体所面临风险的回应。同时认为,满足社些需求的公共制度或项目安排应以作为与政治权利等同的社会权利为一般性基础。

08.10选所谓选择性原则,意指社会利益的分配依据个人的需要来设计。选择性原则强调社会保障的社会绩效。通常依据收入状况而定,如对贫困者的公共援助和为贫困者设计的公共住房项目等。其观点:认为,申请资助的家庭或个人,必须证明实属需要。与将社会保障看做是社会普遍可获得的权利相反,提倡制定以穷人为救助目标的制度和政策。选择原则支持者认为,适宜的社会政策或社会保障制度,必然是有严格的限制的,有能力满足自我需求诉那些人不应该领取国家或政府的补助,纳税人应该帮助那些由于合乎道理的原因而不能自立的人;强调社会保障的社会绩效,即如果社会力求趋于更高水平,那么,只有向那些贫困者提供保障性援助,要比向所有人均等地提供保障性援助更为有效。研究表明:不同的社会保障原则将决定项目的不同设计。如果坚持普遍性原则保障项目在设计上应当人人有份;如果坚持选择性原则,保障项目在设计上将向弱势群体倾斜。

07.10判13、“福利国家”一词,是1941年英国大主教坦普尔创造的。

1)民主社会主义的福利国家论:主张实行全面的社会保障计划。民主社会主义的福利国家论的主要观点是:主张由国家实行全面的社会保障计划,为失业,疾病,工伤和年老者提供经济援助(社会福利)。强调平等与民主化,认为福利国家的发展是工业文明和政治民主发展的必然结果;认为福利国家能够不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达到消除贫困和实现平等的社会目标,能够培养利他主义、互助精神和社会一体化思想;认为福利也是一个以国

家的经济繁荣为目的的投资,可以刺激消费和生产,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主张实行全面的社会保障计划。2)新自由主义的福利市场化的主要观点是:福利服务的市场化是最好的选择,应当减少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

3) 中间道路论者的共同参与论的主要理论观点:在社会保障领域,国家负责应当与个人负责并重,社会保障体系应当是国家、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的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