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 物 分 析


药 物 分 析

1、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A )。
A.折射B.黏度C.荧光D.旋光度E.相对密度
2、药典所指的“精密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 B
A.百分之一B.千分之一C.万分之一D.十万分之一E.百万分之一
3、最新版药典USP( B )。
A.第24版B.第26版C.2000年版D.第14改正版E.第4版
4、计量器具是指( D )。
A.能测量物质量的仪器
B.能测量物质量好坏的仪表
C.评定计量仪器性能的装置
D.能用以满面测出被测对象量值的装置、仪器仪表、量具和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
E.事业单位使用的计量标准器具
5、中国药典采用的法定计量单位名称与符号中,压力为(C )。
A.mm B.mL C.Pa D.cm-1 E.kg/m3
6、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 C )。
A.检测限B.定量限C.相关系数D.回归E.精密度
7、具有统计规律,通过增加平行试验次数可以减少误差( E )。
A.精密度B.准确度C.定量限D.相对误差E.偶然误差
8、鉴别是( B )。
A.判断药物的纯度B.判断已知药物的真伪C.判断药物的均一性D.判断药物的有效性E.确证未知药物
9、中国药典采用的法定计量单位名称与符号中,体积为( B )。
A.mm B.mL C.Pa D.cm-1 E.kg/m3
10、mp( D )。
A.百分吸收系数B.比旋度C.折光率D.熔点E.沸点
11、6.5349修约后保留小数点后三位( A )。
A.6.535 B.6.530 C.6.534 D.6.536 E.6.531
12、对照品( E )。
A.用作色谱测定的内标准物质
B.配制标准溶液的标准物质
C.用于生物检定、抗生素或生化药品中含量或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
D.浓度准确已知的标准溶液
E.用于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标准物质(按干燥品计算后使用)
13、比旋度是指( A )。
A.在一定条件下,偏振光透过长1dm,且含1g/mL旋光物质的溶液时的旋光度
B.在一定条件下,偏振光透过长1cm,且含1g/mL旋光物质的溶液时的旋光度C.在一定条件下,偏振光透过长1dm,且含1%旋光物质的溶液时的旋光度
D.在一定条件下,偏振光透过长1mm,且含1mg/mL旋光物质的溶液时的旋光度
E.在一定条件下,偏振光透过长1dm,且含1mg/mL旋光物质的溶液时的旋光度
14、避光并不超过20℃( E )。
A.阴凉处B.避光C.冷处D.密闭E.凉暗处
15、“药品检验报告书”必须有( E )。
A.送检人签名和和送检日期B.检验者、送检者签名C.送检单位公章
D.应有详细的实验记录E.检验者、复核者签名和检验单位公章
16、可定误差是(A )。
A.系统误差 B.RSD C.绝对误差D.定量限E.相关
17、方法误差( A )。
A.系统误差 B.RSD C.绝对误差D.定量限E.相关
18、取样要求:当样品数为x时,一般就按( D )。
A.x≤300时,按x的1/30取样B.x≤300时,按x的1/10取样
C.

x≤3时,只取1件D.x≤3时,每件取样E.x>300件时,随便取样
19、检测限与定量限的区别是( D )。
A.定量限的最低测得浓度应符合精密度要求
B.定量限的最低测得量应符合准确要求
C.检测限是以信噪比(2:1)来确定最低水平,而定量限是以信号噪比(3:1)来确定最低水平
D.定量限规定的最低浓度应符合一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要求
E.检测限以ppm、ppb表示,定量限以%表示
20、药品质量标准的基本内容包括( E )。
A.凡例、注释、附录、用法与用量B.正文、索引、附录
C.取样、鉴别、检查、含量测定D.凡例、正文、附录E.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贮藏
21、最新版药典Ph.Eur.( E )。
A.第24版B.第26版C.2000年版D.第14改正版E.第4版
22、熔点是( D )。
A.液体药物的物理性质
B.不加供试品的情况下,按样品测定方法,同法操作
C.用对照品代替样品同法操作
D.用作药物的鉴别,也可反映药物的纯度
E.可用于药物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
23、中国药典规定,熔点测定所用温度计( E )。
A.有分浸型温度计B.必须具有0.5℃刻度的温度计C.必须进行校正D.若为普通型温度计,必须进行校正
E.采用分浸型、具有0.5℃刻度的温度计,并预先用熔点测定用对照品校正
24、标准品( C )。
A.用作色谱测定的内标准物质
B.配制标准溶液的标准物质
C.用于生物检定、抗生素或生化药品中含量或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
D.浓度准确已知的标准溶液
E.用于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标准物质(按干燥品计算后使用)
25、中国药典采用的法定计量单位名称与符号,密度为( E )。
A.mm B.mL C.Pa D.cm-1 E.kg/m3
26、减少分析测定中偶然误差的方法为( E )。
A.进行对照试验B.进行空白试验C.进行仪器校准D.进行分析结果校正E.增加平行试验次数
27、选择性是指( E )。
A.有其他组分共存时,不用标准对照可准确测得被测量物含量的能力
B.表示工作环境对分析方法的影响
C.有其他组分共存时,该法对供试物能准确测定的最低值
D.有其他组分共存时,该法对供试物能准确测定的最高值
E.有其他组分共存时,该法对供试物准确而专属的测定能力
28、中国药典收载的熔点测定方法有几种?测定易粉碎固体药品的熔点应采用哪一法( C )。
A.2种,第一法B.4种,第二法C.3种,第一法D.4种,第一法E.3种,第二法
29、表示该法测量的重现性( A )。
A.精密度B.准确度C.定量限D.相对误差E.偶然误差
30、测得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B )。
A.精密度B.准确度C.定量限D.相对误差E.偶然误差
31、回收率属于药物分析方法验收证指标中的( B )。
A.精密度B.准确度C.检测限D.定量限E.线

性与范围
32、在药物比旋度的计算公式[α] tD=(100×α)/(L×C)中 D
A.t 是25℃,C的单位是g/100mL,L的单位是cm
B.t 是25℃,C的单位是g/mL,L的单位是cm
C.t 是20℃,C的单位是g/mL,L的单位是cm
D.t 是20℃,C的单位是g/100mL,L的单位是cm
E.t 是20℃,C的单位是g/mL,L的单位是cm
33、RSD表示( D )。
A.回收率B.标准偏差C.误差度D.相对标准偏差E.变异系数
34、化学法测定药物含量的特点( B )。
A.专属性强B.精密度高、准确度好C.方便、快速D.称为含量测定或效价测定E.与药物作用强度有很好的相关性
35、n tD( C)。
A.百分吸收系数B.比旋度C.折光率D.熔点E.沸点
36、药典规定取用量为“药”若干时,系指取用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 D )。
A.+0.1% B.+1% C.+5% D.+10% E.+2%
37、一组测得值彼此符合的程度( A )。
A.精密度B.准确度C.定量限D.相对误差E.偶然误差
38、溶质1g(mL)能在溶剂1000mL中不能完全溶解( B )。
A.极易溶解B.几乎不溶或不溶C.微溶D.溶解E.略溶
39、可定量测定某一化合物最低量的参数( D )。
A.系统误差B.RSD C.绝对误差D.定量限E.相关
40、系统误差( B )。
A.随机误差或不可定误差B.由于仪器陈旧使结果严重偏离预期值
C.误差在测量值中所占的比例D.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E.测量值与真值之差
41、原料药物分析方法的选择性应考虑下列哪些物质的干扰( D )。
A.体内内源性杂杂质B.内标物C.辅料D.合成原料、中间体E.同时服用的药物
42、6.5305修约后保留小数点后三位( B )。
A.6.535 B.6.530 C.6.534 D.6.536 E.6.531
43、方法误差属( E )。
A.偶然误差B.不可定误差C.随机误差D.相对偏差E.系统误差
44、药品红外光谱图收集在药典的哪一部分内容中( A )。
A.不在药典中,另行出版B.凡例C.正文D.附录E.附在索引后
45、现行版中国药典(2000年版)是什么时候开始正式执行的( D )
A.2000年6月10日B.2000年1月1日C.2000年4月1日D.2000年7月1日E.2000年5月1日
46、原料药含量百分数如未规定上限,系指不超过( B )。
A.100.1%B.101.0%C.100.0%D.100%E.1100%
47、将容器密闭,以防止尘土及异物进入( D )。
A.阴凉处B.避光C.冷处D.密闭E.凉暗处
48、美国国家处方集( B )。
A.BP B.NF C.JP D.PhInt https://www.360docs.net/doc/03469021.html,P
49、[α] tD( B )。
A.百分吸收系数B.比旋度C.折光率D.熔点E.沸点
50、中国药典收载品种的中文名称为( B )。
A.商品名B.法定名C.化学名D.英译名E.学名
51、用于原料药中杂质或成药中降解产物的定量测定的分析方法验收证不需要考虑( C )。
A.精密度B.准确度C.检测限D.选择性E.线性与范围
52、法定药品质量标准是( E )。
A.生产标准B.新药试行标准C.临床标准D.企业标准E.中国

药典
53、溶质1g(mL)能在溶剂10~不到30mL中溶解( D )。
A.极易溶解B.几乎不溶或不溶C.微溶D.溶解E.略溶
54、色谱法测定药物含量时,欲确定测得的峰面积与浓度是否呈线性以及线性的程度,须选用( A )。
A.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B.t检验进行显著性试验
C.F检验进行显著性试验D.误差统计方法E.有效数字的取舍
55、中国药典规定,称取“2.0?”系指( C )。
A.称取重量可为1.5~2.5gB.称取重量可为1.95~2.05gC.称取重量可为1.995~2.005g
D.称取重量可为1.9995~2.0005gE.称取重量可为1~3g
56、对药典中所用名词(例:试药,计量单位,溶解度,贮藏,温度等)作出解释的属药典哪一部分内容( B )
A.附录B.凡例C.制剂通则D.正文E.一般试验
57、制造与供应不符合药品质量标准规定的药品是( D )。
A.错误的行为B.违背道德的行为C.违背道德和错误的行米D.违法的行为
E.在不造成危害人们健康的情况下是不违法的
58、检验记录作为实验的第一手资料( B )。
A.应保存一年B.应妥善保存,以备查C.待检验报告发出后可销毁
D.待复合无误后可自行处理E.在必要时应作适当修改
59、称取葡萄糖10.00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于20℃用2dm测定管,测得溶液的旋光度为+10.5℃,求其比旋度( D )。
A. 52.5° B.-26.2° C.-52.7° D.+52.5° E.+105°
60、旋光度( E )。
A.流体药药物的物理性质
B.不加供试品的情况下,按样品测定方法,同法操作
C.用对照品代替样品同法操作
D.用作药物的鉴别,也可反映药物的纯度
E.可用于药物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
61、杂质限量检查要求的指标( A )。
A.检测限B.定量限C.相关系数D.回归E.精密度
62、杂质检查一般( A )。
A.为限度检查B.为含量检查C.检查最低量D.检查最大允许量E.用于原料药检查
63、精密度是指( B )。
A.测量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
B.同一个均匀样品,经多次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C.表示该法测量的正确性
D.在各种正常试验条件下,对同一样品分析所得结果的准确程度
E.表示该法能准确测定供试品的最低量
64、用于原料药或成药中主药含量测定的分析方法验证不需要考虑( A )。
A.定量限和检测限B.精密度C.选择性D.耐用性E.线性与范围
65、6.5345修约后保留小数点后三位( C )。
A.6.535 B.6.530 C.6.534 D.6.536 E.6.531
66、偶然误差( A )。
A.随机误差或不可定误差
B.由于仪器陈旧使结果严重偏离预期值
C.误差在测量值中所占的比例
D.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
E.测量值与真值之差
67、用不透光的容器包装( B )。
A.阴凉处B.避光C.冷处D.密闭E.凉暗处
68、日本药局方( C )。
A.BP B.NF C.JP D.PhInt https://www.360docs.net/doc/03469021.html,P
69、最新版

药典BP( C )。
A.第24版B.第26版C.2000年版D.第14改正版E.第4版
70、英国药典( A)。
A.BP B.NF C.JP D.PhInt https://www.360docs.net/doc/03469021.html,P
71、2~10℃( C )。
A.阴凉处B.避光C.冷处D.密闭E.凉暗处
72、相对误差是( C )。
A.随机误差或不可定误差
B.由于仪器陈旧使结果严重偏离预期值
C.误差在测量值中所占的比例
D.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
E.测量值与真值之差
73、相对标准偏差( B )。
A.系统误差B.RSDC.绝对误差D.定量限E.相关
74、美国药典( E )。
A.BP B.NF C.JP D.PhInt https://www.360docs.net/doc/03469021.html,P
75、药典规定“按干燥品(或无水物,或无溶剂)计算”是指( E)
A.取经过干燥的供试品进行试验
B.取除去溶剂的供试品进行试验
C.取经过干燥失重的供试品进行试验
D.取供试品的无水物进行试验
E.取未经干燥的供试品进行试验,再根据测得的干燥失重在计算时从取样量中扣除
76、物理常数测定法属于中国药典哪部分内容( A )。
A.附录B.制剂通则C.正文D.一般鉴别和特殊鉴别℃E.凡例
77、药品检验工作程序( C )。
A.性状、检查、含量测定、检验报告
B.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原始记录
C.取样、检验(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记录与报告
D.取样、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E.性状、鉴别、含量测定、报告
78、空白试验( B )。
A.流体药药物的物理性质
B.不加供试品的情况下,按样品测定方法,同法操作
C.用对照品代替样品同法操作
D.用作药物的鉴别,也可反映药物的纯度
E.可用于药物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
79、新药命名原则( A )。
A.科学、明确、简短B.显示治疗作用C.中文名采用传统命名法
D.没有合适的巩英文名可采用代号E.明确药理作用
80、下列哪国药典的药品质量标准内容包括“作用与用途”( C )。
A.JP https://www.360docs.net/doc/03469021.html,P C.BP D.Ph.Eur E.NF
81、计算出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D )。
A.检测限B.定量限C.相关系数D.回归E.精密度
82、0.119与9.678相乘结果为( A )。
A.1.15 B.1.1516 C.1.1517 D.1.152 E.1.151
83、溶质1g(mL)能在溶剂不到1mL中溶解( A )。
A.极易溶解B.几乎不溶或不溶C.微溶D.溶解E.略溶
84、日本药局方与USP的正文内容均不包括( A )。
A.作用与用途B.性状C.参考标准D.贮藏E.确认试验
85、偏振光旋转的角度( D )。
A.折射B.黏度C.荧光D.旋光度E.相对密度
86、流体对流动的阻抗能力( B )。
A.折射B.黏度C.荧光D.旋光度E.相对密度
87、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首次收载了( B )
A.制剂的溶出度试验B.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
C.制剂的含量均匀度试验D.原子量表E.GMP认证
88、用分析天平称得某物0.1204g,加水溶解并转移至25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该溶液每mL含溶质为( E )


A.0.00482g B.4.8×10-3g C.4.82mg D.4.82×10-3g E.4.816mg
89、在回归方程y=a+bx中( D )。
A.a是直线的斜率,b是直线的截距
B.a是常数值,b是变量
C.a是回归系数,b为0~1之间的值
D.a是直线的截距,b是直线的斜率
E.a是实验值,b是理论值
90、中国药典主要由哪几部分内容组成( C )。
A.正文、含量测定、索引B.凡例、制剂、原料C.凡例、正文、附录
D.前言、正文、附录E.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91、温度对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者,除另有规定外,应以( E)。
A.10~30℃为准B.15~30℃为准C.20~30℃为准D.20-5℃为准E.25-2℃为准
92、恒重的定义及有关规定( BC )。
A.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后的重量差值在0.5mg以下的重量
B.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的重量差异在0.3mg以下的重量
C.干燥至恒重的第二次及以后各次称重大应在规定条件下继续干燥1小时后进行
D.炽灼至恒重的第二次及以后各次称重应在规定条件下炽灼20分钟后进行
E.干燥或炽灼3小时后的重量
93、中国药典收载的物理常数有( ABCE )。
A.熔点B.比旋度C.相对密度D.晶型E.吸收系数
94、检验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ABCE )。
A.检验目的B.检验项目C.检验依据D.检验步骤E.检验结果
95、表示样品含量测定方法精密度的有( ACE)。
A.变异系数B.绝对误差C.相对标准差D.误差E.标准差
96、中国药典收载的药品质量标准的检查项下包括( BCD )。
A.外观的检查B.安全性的检查C.纯度的检查D.有效性的检查E.物理常数的检查
97、药品质量标准制订内容包括( ABCDE )。
A.名称B.性状C.鉴别D.杂质检查E.含量测定
98、下列统计量可用于衡量测量值的准确程度的有( ABC )。
A.误差B.相对误差C.回收率D.相关系数E.精密度
99、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原则( ABCD )。
A.技术先进,检验方法要求准确、灵敏、简便、快速B.质量第一,确保用药安全有效C.要有针对性
D.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根据生产实际水平E.符合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100、药物的性状项下包括( ABCD )。
A.外观B.臭C.溶解性D.味E.剂型
101、分析方法验证的指标有(ABCE )。
A.精密度B.准确度C.检测限D.敏感度E.定量限
102、折光率( ABCDE )。
A.指光线在空气中进行的速度与供试品中进行速度的比值
B.n=sin i/sin r
C.中国药典规定供试品的测定温度为20℃
D.测定前应采用水或校正用棱镜进行读数校正
E.是液体药物的物理常数
103、中国药典附录内容包括(BDE )。
A.红外光谱图B.制剂通则C.对照品(标准品)色谱图
D.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E.物理常数测定法
104、相关系数r( ADE )。
A.是介于0与±1之间的值
B.当r=1,表示直线与y轴平行
C.当r=1,表示直线与x轴平行
D.当

r>0时为正相关
E.当r<0时为负相关
105、物质的折光率与下列因素有关( ABE )。
A.光线的波长B.透光物质的温度C.光路的长短D.物质对光的敏感度E.杂质含量
106、药品检验原始记录要求( ABCD )。
A.完整B.真实C.不得涂改D.检验人签名E.送检人签名
107、药典是( ABDE )。
A.国家监督、管理药品质量的法定技术标准B.记载药品质量标准的法典
C.记载最先进的分析方法D.具有法律约束力E.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制
108、用于评价药物含量测定方法的指标有( BCDE )。
A.定量限B.精密度C.准确度D.选择性E.线性范围
109、与药物分析有关的统计参数包括( ACDE )。
A.标准偏差B.限量C.回归D.相对标准偏差E.相关
110、药物杂质限量检查所要求的指标(CDE )。
A.准确度B.精密度C.选择性D.检测性E.耐用性
111、我国药典对“熔点”测定规定如下( ABCDE )。
A.记录初熔时温度B.“初熔”系指出现明显液滴时温度
C.“全熔”系指供试品全部液化时的温度
D.重复测定三次,取平均值E.被测样品需研细干燥
112、黏度可分为( ADE )。
A.动力黏度B.平氏黏度C.乌氏黏度D.运动黏度E.特性黏度
113、评价一个药品的质量应综合考虑( ABCD )。
A.鉴别B.含量测定C.外观性状D.检查E.稳定性
114、被测物MgO 的沉淀形式为MgNH4PO4,称量形式为Mg2P2O7,其换算因数为( D )。
A.MgO/ MgNH4PO4
B.MgNH4PO4/ Mg2P2O7
C.MgO /Mg2P2O7
D.2MgO /Mg2P2O7
E.Mg2P2O7/MgO
115、配制碘滴定液时要加入一定量的碘化钾,其作用是( A )。
A.增加碘在水中的溶解度B.增加碘的还原性C.增加碘的氧化性D.消除碘中氧化性杂质
E.消除碘中还原性杂质
116、溴量法测定药物含量时,加到被测物的酸性溶液中的标准溶液是( B )。
A.KBrO3溶液B.KBr+KBrO3混合溶液C.Br2+KBr混合溶液D.Na2S2O3溶液E.I2溶液
117、称量形式( C )。
A.供试液与适当的沉淀剂作用产生的沉淀组成
B.被测物的组成/称量形式
C.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的化学组成
D.称量形式/被测物分子量
E.被测量物与沉淀分子量的比值
118、滴定分析中,指示剂在变色这一点称为( D )。
A.等当点B.滴定分析C.化学计量点D.滴定终点E.滴定误差
119、碱性溶剂( D )。
A.冰醋酸B.乙醇C.氯仿D.乙二胺E.二甲基甲酰胺
120、强碱滴定弱酸,等当点时溶液显碱性,可选择的指示剂为( A )。
A.酚酞B.甲基红C.甲基橙D.溴甲酚绿E.溴酚蓝
121、对氨基苯磺酸( E)。
A.用来标定硫酸铈滴定液
B.用来标定硫氰酸铵滴定液
C.用来标定硫酸滴定液
D.用来标定甲醇钠定液
E.用来标定亚硝酸钠滴定液
122、中国药典对硫酸锌的含量测定采用( A )。
A.EDTA滴定法B.酸碱滴定法C.氧化还原法D.沉淀滴

定法E.重量法
123、甲基红的pKIn为5.1, 其变色pH范围为( E )。
A.38~54 B.40~76 C.36~58 D.51~76 E.44~62
124、非水滴定法测定弱酸性药物时可选用的溶剂( D )。
A.有机溶剂B.pKa值C.pH值D.乙二胺E.冰醋酸
125、惰性溶剂( C)。
A.冰醋酸B.乙醇C.氯仿D.乙二胺E.二甲基甲酰胺
126、非水滴定法测定弱碱性药物时常用的溶剂( E )。
A.有机溶剂B.pKa值C.pH值D.乙二胺E.冰醋酸
127、沉淀反应中对称量形式的要求( D )。
A.沉淀反应时要求:稀、搅、热、陈化
B.沉淀反应时要求:浓、热、加电解质、不陈化
C.沉淀溶解度小、纯净、易过滤和洗涤
D.组成应固定、化学稳定性好、分子量大
E.沉淀需过滤、加有机溶剂、利用高浓度Fe3+作指示剂
128、为下列滴定选择合适指示剂1硫酸铈滴定硫酸亚铁片HCIO4盐酸麻黄碱( B )。
A.邻二氮菲B.结晶紫C.淀粉D.二甲酚橙E.酚酞
129、高氯酸滴定液的基准物(A )。
A.邻苯二甲酸氢钾B.对氨基苯磺酸C.三氧化二砷D.氯化钠
130、沉淀形式( A )。
A.供试液与适当的沉淀剂作用产生的沉淀组成
B.被测物的组成/称量形式
C.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的化学组成
D.称量形式/被测物分子量
E.被测量物与沉淀分子量的比值
131、硝酸银滴定液的基准物( D )。
A.邻苯二甲酸氢钾B.对氨基苯磺酸C.三氧化二砷D.氯化钠E.无水碳酸钠
132、为下列滴定选择合适指示剂EDTA滴定氢氧化铝( D )。
A.邻二氮菲B.结晶紫C.淀粉D.二甲酚橙E.酚酞
133、酸氰酸铵滴定液的标定:精密量取硝酸银滴定液(0.1010 mol/L)25mL,依法操作,用本液滴定至终点。已知消耗本液25.15mL,求硫氰酸铵滴定液的浓度( E )。
A.1.006mol/L B.1.004mol/L C.0.996mol/L D.0.1000mol/L E.0.1004mol/L
134、盐酸滴定液标定时为什么要煮沸2分钟,然后继续沉淀至溶液变色( C )。
A.除去水中的O2B.除去水中的挥发性杂质
C.除去滴定过程中形成的大量H2CO3D.使指示剂变色敏锐E.有利于终点观察
135、盐酸和醋酸的均化性溶剂( B )。
A.均化性溶剂B.液氨C.区分性溶剂D.水E.酸性溶剂
136、容量分析中,“滴定突跃”是指( E )。
A.指示剂变色范围B.化学计量点C.等当点前后滴定液体积变化范围
D.滴定终点E.化学计量点附近突变的pH值范围
137、配制氢氧化钠标准溶液,要求( B )。
A.临用新配,用新沸放冷的水溶解
B.先配成饱和溶液,静置数日后,取上清液适量,有新沸放冷的稀释至所需浓度
C.为消除氢氧化钠中可能含有的少量Na2CO3,配制时需加少量HCI
D.标准液配制后应过滤
E.氢氧化钠加水溶解后需加热煮沸1h,以除去Na2CO3
138、盐酸溶液的标定:取干燥至恒重的基准无水碳酸钠0.1502g,加水50mL使溶

解,依法标定,消耗0.1mol/L盐酸滴定液28.28 mL,已知每1 mL盐酸滴定液(0.1 mol/L)相当于5.30mg的无水碳酸钠,示盐酸滴定液的浓度( D )。
A.0.9979( mol/L)B.0.100( mol/L)C.1.002MD.0.1002( mol/L)E.0.1002M
139、-lg[H+]指( C )。
A.有机溶剂B.pKa值C.pH值D.乙二胺E.冰醋酸
140、已知氧化铁(FeO)分子量为71.85,重量法测定含量,称量形式(Fe2O3)分子量为159.7,换算因数为 A
A.0.8998 B.0.90 C.0.4499 D.0.45 E.0.450
141、碘量法测定中所用指示剂为( C )。
A.糊精B.甲基橙C.淀粉D.碘化钾-淀粉E.结晶紫
142、为下列滴定选择合适指示剂硫酸铈滴定硫酸亚铁片( A )。
A.邻二氮菲B.结晶紫C.淀粉D.二甲酚橙E.酚酞
143、氢氧化铝的含量测定:精密称取本品0.6015g,加盐酸和水各10 mL溶解后,滤过,滤液用水稀释至250 mL,精密量取25 mL,加EDTA滴定液(0.05 mol/L)25.00 mL,煮沸3~5min,放冷,加二甲酚橙指示液,用锌滴定(0.05 mol/L)滴定至终点,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已知每1 mLEDTA滴定液(0.05 mol/L)相当于2.549mg的Al2O3,样品消耗洋定液(0.05010 mol/L)12.10mL,空白消耗25.04mL,求氢氧化铝按Al2O3计算的含量( C )。
A.5.495% B.5.484% C.54.95% D.54.84% E.5.467%
144、沉淀滴定法主要用于( D )。
A.无机金属离子的测定
B.无机阴离子氯化物、溴化物的测定
C.巴比妥类药物的测定
D.无机卤化物和能与硝酸银形成沉淀的离子
E.含碘药物的测定
145、偶性亲质子溶剂( E )。
A.冰醋酸B.乙醇C.氯仿D.乙二胺E.二甲基甲酰胺
146、盐酸和醋酸的区分性溶剂( D )。
A.均化性溶剂B.液氨C.区分性溶剂D.水E.酸性溶剂
147、无水碳酸钠(C )。
A.用来标定硫酸铈滴定液
B.用来标定硫氰酸铵滴定液
C.用来标定硫酸滴定液
D.用来标定甲醇钠定液
E.用来标定亚硝酸钠滴定液
148、非水碱量法测定硝酸毛果芸香碱 ( E )。
A.加Ba(Ac)2B.加Hg(AC)2处理C.直接滴定D.加HgCl2处理
E.电位法指示终点
149、高氯酸滴定法配制时为什么要加入醋酐( B )。
A.除去溶剂冰醋酸中的水分
B.除去市售高氯酸中的水分
C.增加高氯酸的稳定性
D.调节溶液酸度
E.防止生成乙酰化反应
150、两性溶剂( B )。
A.冰醋酸B.乙醇C.氯仿D.乙二胺E.二甲基甲酰胺
151、非水碱量法测定盐酸氯丙嗪( B )。
A.加Ba(Ac)2 B.加Hg(AC)2处理 C.直接滴定 D.加HgCl2处理E.电位法指示终点
152、盐酸滴定液的基准物(E )。
A.邻苯二甲酸氢钾B.对氨基苯磺酸C.三氧化二砷D.氯化钠E.无水碳酸钠
153、中国药典标定硫代硫酸钠滴定液采用( D )。
A.三氧化二砷为基准,直接碘量法测定
B.重铬酸钾为基准,直接碘量法测定
C.重铬酸钾为基准,剩余

碘量法测定
D.重铬酸钾为基准,置换碘量法测定
E.三氧化二砷为基准,置换碘量法测定
154、碘滴定液的基准物( C )。
A.邻苯二甲酸氢钾B.对氨基苯磺酸C.三氧化二砷D.氯化钠E.无水碳酸钠
155、非水滴定溶剂可分为若干类,冰醋酸属于( D )。
A.两性溶剂B.无质子溶剂C.非解离溶剂D.酸性溶剂E.惰性溶剂
156、水是盐酸和高氯酸的( A )。
A.均化性溶剂B.液氨C.区分性溶剂D.水E.酸性溶剂
157、沉淀反应中对沉淀形式的要求( C )。
A.沉淀反应时要求:稀、搅、热、陈化
B.沉淀反应时要求:浓、热、加电解质、不陈化
C.沉淀溶解度小、纯净、易过滤和洗涤
D.组成应固定、化学稳定性好、分子量大
E.沉淀需过滤、加有机溶剂、利用高浓度Fe3+作指示剂
158、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A)。
A.沉淀反应时要求:稀、搅、热、陈化
B.沉淀反应时要求:浓、热、加电解质、不陈化
C.沉淀溶解度小、纯净、易过滤和洗涤
D.组成应固定、化学稳定性好、分子量大
E.沉淀需过滤、加有机溶剂、利用高浓度Fe3+作指示剂
159、高氯酸标定:精密称取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0.1578g,加冰醋酸20 mL使溶解,依法滴定。消耗高氯酸滴定液(0.1mol/L)7.74mL,空白消耗0.02mL.已知每1mL高氯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20.42mg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求高氯酸滴定液的浓度( B )。
A.1.001mol/L B.0.1001mol/L C.0.09980mol/L D.0.10mol/L E.0.998mol/L
160、弱酸滴定弱碱,突跃范围取决于弱碱的强度(Kb)与浓度(C),C×Kb 应大于多少才能准确滴定( B )
A.>10-6 B.>10-8 C.>10-9 D.>10-10 E.>10-7
161、标定高氯酸滴定液时采用的指示剂及基准物质是( D )。
A.酚酞、邻苯二甲酸氢钾B.酚酞、重铬酸钾C.淀粉、邻苯二甲酸氢钾
D.结晶紫、邻苯二甲酸氢钾E.结晶紫、重铬酸钾
162、在亚硝酸钠滴定法中,KBr的作用是( C )。
A.增加重氮盐的稳定性B.防止副反应发生C.加速反应D.调整溶液离子强度
163、非水碱量法测定氢溴酸东莨菪碱( B )。
A.加Ba(Ac)2B.加Hg(AC)2处理C.直接滴定D.加HgCl2处理E.电位法指示终点
164、中国药典收载的亚硝酸钠滴定法中指示终点的方法为( B )。
A.电位法B.永停法C.外指示剂法D.不可逆指示剂法E.电导法
165、三氧化二砷(A)。
A.用来标定硫酸铈滴定液
B.用来标定硫氰酸铵滴定液
C.用来标定硫酸滴定液
D.用来标定甲醇钠定液
E.用来标定亚硝酸钠滴定液
166、重量分析中换算因数F等于( A )。
A.被测组分的量/称量形式的量
B.称量形式的量/沉淀形式的量
C.被测组分的量/沉淀形式的量
D.沉淀形式的量/取样量
E.称量形式的量/取样量
167、碘量法测定药物时,淀粉指示剂加入

的时间( B )。
A.近终点时加入
B.直接碘量法于滴定前加入 ;间接碘量法须在近终点时加入
C.剩余滴定法中,溶液显碱性时应在近终点时加入
D.间接碘量法中,溶液呈中性时可在滴定前加入
E.无论直接法还是间接法均应滴定至黄色时加入
168、非水碱量法测定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 C )。
A.加Ba(Ac)2 B.加Hg(AC)2处理 C.直接滴定 D.加HgCl2处理E.电位法指示终点
169、在酸碱滴定中,滴定突跃范围与溶液浓度有关,实际工作中一般选用( E )。
A.1.000mol/L浓度滴定液
B.0.500mol/L浓度滴定液
C.2.000mol/L浓度滴定液
D.0.200mol/L浓度滴定液
E.0.1mol/L浓度滴定液
170、冰醋酸是水杨酸、盐酸和高氯酸的( C )。
A.均化性溶剂B.液氨C.区分性溶剂D.水E.酸性溶剂
171、Na2S2O3标准液配制时( BCD )。
A.加KI为稳定剂B.用新沸放冷的水配制C.加无水Na2CO3为稳定剂
D.配好后放置一段时间后过滤E.加少量HCL调pH
172、碘量法应用范围( BCE )。
A.直接碘量法-用于弱还原剂的测定
B.直接碘量法-用于强还原剂的测定
C.置换滴定法-用于强氧化剂的测定
D.置换滴定法-用于强还原剂的测定
E.剩余滴定法-用于可与过量I2反应的还原性物质的测定
173、在络合滴定中,金属指示剂必备的条件中( BC )。
A.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络合物颜色应与指示剂本身颜色一致
B.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络合物颜色应与指示剂本身颜色有明显区别
C.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络合物稳定性小于金属-EDTA络合物
D.指示剂-金属络合物的稳定性大于金属-EDTA络合物
E.在Ph2-10之间能完全电离
174、根据指示剂不同,银量法有( ACD )。
A.铁铵矾批示剂法B.硫氰酸铬指示剂法C.吸附指示剂法D.铬酸钾指示剂法E.酸性染料指示剂法
175、影响重氮化反应的因素有( BCDE )。
A.药物的脂溶性B.加入的酸量C.催化剂D.反应温度E.滴定方式
176、化学分析法包括( ACDE )。
A.沉淀法B.落层显色法C.沉淀滴定法D.非水电位滴定法E.亚硝酸钠永停滴定法
177、氧化还原法中常用的滴定液有( AB )。
A.碘滴定液B.硫酸铈滴定液C.锌滴定液D.高氯酸滴定液E.硝酸银滴定液
178、重氮化反应要求在强酸性介质中进行,这是因为( BCE )。
A.防止亚硝酸挥发B.可加速反应的进行C.重氮化合物在酸性溶液中较稳定
D.可使反应平稳进行E.可防止生成偶氮氨基化合物
179、溶质的酸碱性受溶剂哪些性质影响( ACD )。
A.离解性B.惰性C.酸碱性D.介电常数E.溶剂的密度
180、重量分析法分为( ABE )。
A.萃取法B.挥发法C.酸性沉淀法D.提取沉淀法E.沉淀法
181、GC.HPLG法中的分离试验(R)计算公式为( C)
A.R=2(tR1-tR2)/(W1-W2)
B.R=2(tR1+t

R2)/(W1-W2)
C.R=2(tR2-tR1)/(W1+W2)
D.R=(tR2-tR1)/2(W1+W2)
E.R=2(tR1-tR2)/(W1+W2)
182、红外光谱( E )。
A.RF B.E C.ODSC D.tR E.IR
183、荧光分光光度( C )。
A.组分的迁移距离与展开剂的迁移距离之比
B.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
C.检测器与光源成90°角
D.测量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差随温度的变化
E.横坐标以?-1表示,纵坐标以T%表示
184、根据电池电动势变化测出离子浓度( A )。
A.PH值测定法B.高效液相色谱C.热分析法D.电泳法E.X-射线衍射法
185、Beer-Lambert定律A=-lgT=ELC中,A.T.E.L分别代表(D)。
A.A-吸收度T-光源E-吸收系数L-液层厚度(cm)
B.A-吸收度T-透光率E-吸光度L-液层厚度(cm)
C.A-吸收度T-温度E-吸收系数L-液层厚度(cm)
D.A-吸收度T-透光率E-吸收系数L-液层厚度(cm)
E.A-吸收度T-透光率E-吸收系数L-液层厚度(mm)
186、中国药典规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需定期进行校正,如何测定吸收度准确性( D )。
A.用比色用氯化钴溶液检定
B.用不着1%浓度的碘化钠溶液检定
C.用比色用重铬酸钾溶液检定
D.用重铬酸钾的硫酸溶液检定
E.用比色用硫酸铜溶液检定
187、紫外测定中的空白对照试验(A)。
A.将溶剂盛装在与样品池相同的参比池内,调节仪器,使透光率为100%,然后测定样品池的吸收度
B.将溶剂盛装在石英吸收池内,以空气为空白,测定其吸收度
C.将溶剂盛装在玻璃吸收池内,以空吸收池为空白,测定其吸收度
D.将溶剂盛装在玻璃吸收池内,以水为空白,测定其吸收度
E.将溶剂装在吸收池内,以水为空白,测定其吸收度,然后从样品吸收中减去此值K=Cs/Cm( E )。
A.比较值B.分离度C.理论板数D.容量因子E.分配系数
188、Beer-Lambert定律说明,一定条件下(E)。
A.透光率与溶液浓度、光路长度成正比关系
B.透光率的对数与溶液浓度、液层厚度成正比关系
C.吸收度与溶液浓度、液层厚度成指数函数关系
D.吸收度与溶液浓度成正比,透光率的负对数与浓度成反比
E.吸收度与溶液浓度、液层厚度成正比关系
189、某药物进行中间体杂质检查:取该药0.2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25.0mL,取此液5.0mL,稀释至25.0mL,摇匀,置1cm比色皿中,于320nm处测得吸收度为0.05.另取中间体对照品配成每mL含8μg的溶液,在相同条件下测得吸收度是0.435,该药物中间体杂质的含量为( D )。
A.0.580% B.0.575% C.0.6% D.0.0575% E.5.75%
190、用于官能团鉴别( B )。
A.紫外线分光光度法B.红外线分光光度法C.直接电位法D.X-衍射光谱E.荧光光谱
191、液相色谱中化学键合相使用PH范围是( E )。
A.2~10 B.1~14 C.3~8 D.1~10 E.2~8
192、

比移值( A )。
A.组分的迁移距离与展开剂的迁移距离之比
B.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
C.检测器与光源成90°角
D.测量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差随温度的变化
E.横坐标以cm-1表示,纵坐标以T%表示
193、高效液相色谱仪常用的检测器是( A )。
A.紫外检测器B.红外检测器C.热导检测器D.电子捕获检测器E.光焰离子化检测器
194、荧光法测定的是( A )。
A.发射光的强度B.激发光的强度C.吸收光的强度D.光的强度E.紫外光光源的强度
195、容量因子( A )。
A.k=KVs/VmB.F=A内/A标×C标/C内C.F=W待测物/W称量式
D.T=W005h/2d1E.F=(n-n0)/C
196、发射光谱( E )。
A.紫外线分光光度法B.红外线分光光度法C.直接电位法D.X-衍射光谱E.荧光光谱
197、激光光谱( E )。
A.以发射光的小长对荧光强度作图
B.以荧光波长对透光率作图
C.以荧光波长对吸收度作图
D.以激发光的波长对吸收强度作图
E.以激发光的波长对荧光强度作图
198、TCL 法鉴别药物( D )。
A.比较供试品与对照品的死时间
B.比较供试品与对照品的保留时间的比值
C.比较供试品与对照品的斑点大小
D.比较供试品与对照品的比移值
E.比较供试品与对照品的斑点颜色
199、一混合物的组分A的B在25.0Ccm长的色谱柱上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6.40min和17.63min,而两个色谱峰宽分别是1.11min和1.21min,则其分离度R等于( A)。
A.1.06 B.1.60 C.0.95 D.1.50 E.1.78
200、红外光谱法主要用于药物的( D )。
A.鉴别、检查、含量测定B.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C.晶型鉴别D.鉴别、无效晶型检查E.制剂的鉴别、区别和检查
201、某药物检查“有关杂质”采用TLC法:取检品,精密称定,加水适量制成10mg/mL的溶液,作为样品测定液。取样品测定液100mL加水稀释至1000mL,作为杂质对照液。取样品测定液10μl和杂质对照液5μl点在同一块薄层板上,展开。样品测定液所显杂质斑点颜色不得比杂质对照液更深。该样品中“有关杂质”的限量为(C)。
A.1% B.2% C.05% D.002% E.01%
202、中国药典规定紫外测定中,溶液的吸收度应控制在(E)
A.0.00~2.00范围B.0.3~1.0范围C.0.2~0.8范围D.0.1~1.0范围E.0.3~0.7范围
203、吸收系数法测定溶液浓度,计算如下(B)。
A.CX=(AX/AR)CR B.C=A/( E1% 1cm×L)C.C=A×E1% 1cm×L
D.C=(A×L) E1% 1cm E.Cx=(AR/AX)CR
204、R=2(TR2-TR1)/(W1+W2)( B )
A.比较值B.分离度C.理论板数D.容量因子E.分配系数
205、荧光分析法适合于( E )。
A.碱性溶液的测定B.酸性溶液的测定C.中性溶液的测定
D.高浓度溶液的测定E.低浓度溶液的测定
206、流动相极性大于固定相极性( B )。
A.正相色谱B.反相色谱C.反相离子对色谱D.离子抑制色谱E.离子交换色谱
207、n=L

/H( C )。
A.比较值B.分离度C.理论板数D.容量因子E.分配系数
208、根据各组分之间淌度的不同而实现分离( D )。
A.PH值测定法B.高效液相色谱C.热分析法D.电泳法E.X-射线衍射法
209、比移值( A )。
A.RF B.E C.ODSC D.Rt E.IR
210、紫外光区( A )。
A.200——400nmB.400——760nmC.4000——400nmD.4000——400nm-1E.<100nm
211、羰基的特征吸收峰是( B )。
A.1500~1650B.1650~1900C.3000~2700D.2400~2100E.1800~2000
212、pH测定中校正仪器用的两种标准缓冲溶液的pH值应( D )。
A.应大于15B.不大于30%C.不大于20%D.相差3个单位E.在3~5范围
213、红外光区( D )。
A.200~400nmB.400~760nmC.4000~400nmD.4000~400cm-1E.<100nm
214、毛细管电泳以什么为驱动力( C )。
A.带电离子流B.高压泵C.高压直流电场D.流动相E.磷酸盐缓冲液
215、热重分析法( B )。
A.组分的迁移距离与展开剂的迁移距离之比
B.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
C.检测器与光源成90°角
D.测量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差随温度的变化
E.横坐标以?-1表示,纵坐以T%表示
216、低能级的价电子吸收一定的能量后,跃迁到较高能极( A )。
A.紫外线分光光度法B.红外线分光光度法
C.直接电位法D.X-衍射光谱E.荧光光谱
217、红外光谱图( E )。
A.组分的迁移距离与展开剂的迁移距离之比
B.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
C.检测器与光源成90°角
D.测量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差随温度的变化
E.横坐标以cm-1表示,纵坐标以T%表示
218、紫外法用作定性鉴别时,常用的特征参数有( B )。
A.λmax,a,肩峰
B.λmax,λmin,A1/A2,E1% 1cm
C.末端吸收,E1% 1cm
D.λmax/λmin,末端吸收
E.λmax,λmin,∑A
219、高效液相法的速率理论公式( B )。
A.H=A+B/u+CuNNB.H=A+Cu C.H=A+B/u D.n=554(tR/Wh/2)2 E.H=L/n
220、用HPLG法测得某药保留时间为12.54min,半高峰宽3.0mm(低速5mm/min),计算柱效( E )
A.116 B.484 C.2408 D.2904 E.2420
221、一色谱柱长30.0cm,其理论板数为3450,则其理论板高度是( B )。
A.8.7×10-2cm B.8.7×10-3cm C.8.7×10-4cm D.115cm E.115mm
222、百分吸收系数表示为( B )。
A.ε B.E1% 1cm C.E D.A=ECL E.-lgT=ECT
223、可见光区( B )。
A.200~400nmB.400~760nmC.4000~400cmD.4000~400cm-1E.<100nm
224、在极性流动相中加入离子对试剂,与被测物离子形成中性离子对( C )。
A.正相色谱B.反相色谱C.反相离子对色谱D.离子抑制色谱E.离子交换色谱
225、紫外法用于药物的杂质检查是( C )。
A.利用约物与杂质的等吸收点进行检测的
B.彩计算分光光度法求得杂质限量
C.利用药物与杂质的吸收光谱的差异,选择合适波长进行检测
D.测定某一波长处杂质的百分吸收系数
E.测定杂质的一

对或几对波长处的紫外吸收度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