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

目录

1、多元智能理论的起源 (1)

2、八种智能 (1)

3、多元智能确定的八项依据 (3)

4、多元智能理论及其教育涵意 (5)

5、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教育 (7)

6、多元智能理论与新课程 (10)

7、多元智能理论在澳洲中学的运用 (11)

8、多元智能理论对英国中学外语课程与教学的影响 (12)

9、多元智能理论在美国 (14)

10、上海汾阳中学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上的应用研究方案: (15)

1、多元智能理论的起源

对于智商概念和智能一元化的怀疑是普遍的。

智能是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于特定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是很有价值的。

智能到底是什么?来源于已知的正常儿童各项技能的开发过程及脑受伤后各种技能丧失状况的资料研究发现:

超常儿童、白痴、患孤独症儿童、学习障碍儿童表现出参差不齐的认知层面,这些能力很难用一元化的智能观点来解释。

当一个人中风或脑受伤后,有些能力可能受损,有些能力可能因为与受损能力没有联系而保留下来,说明人类的神经系统经过一百多万年的演变,已经形成了互不相干的多种智能。

通过研究上述认知的发展过程、脑伤病人智力丧失的分布情况和一些特殊的人群,分析整理出七种智能: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后又发现第8、第9种智能。

2、八种智能

?语言文字智能( 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 )

◆是指有效的运用口头语言或书写文字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把文法、音韵学、语义学、语言实用学结合在一起并运用自如的能力。律师, 演说家, 编辑, 作家, 记者等是几种特别需要语言智能的职业。对语言智能强的人来说,他们喜欢玩文字游戏。在学校里,他们对语文历史之类的课程比较感到兴趣,在谈话时常引用他处读来的信息,喜欢阅读、讨论及写作。这一类的儿童在学习时是用语言及文字来思考,对他们而言,理想的学习环境必须提供下列的教学材料及活动:阅

读材料、录音带、写作工具、对话、讨论、辩论及故事等。

?数学逻辑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

◆是指有效的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逻辑的方式和关系,陈述和主张,功能及其他相关的抽象概念的敏感性。数学家、税务、会计、统计学家、科学家、电脑软体研发人员等是特别需要逻辑数学智能的几种职业。对逻辑数学智能强的人来说,他们在学校特别喜欢数学或科学类的课程;喜欢提出问题并执行实验以寻求答案(假如我每天给我的盆景多浇一倍的水会怎样?);喜欢寻找事物的规律及逻辑顺序;对科学的新发展有兴趣,喜欢在他人的言谈及行为中寻找逻辑缺陷,对可被测量、归类、分析的事物比较容易接受。这一类的儿童在学习时是靠推理来思考,对他们而言,理想的学习环境必须提供下列的教学材料及活动:可探索和思考的事物、科学资料、操作、参观博物馆、天文馆、动物园、植物园等科学方面的社教机构。

?视觉空间智能( 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 )

◆是指准确的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知觉到的表现出来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也包括将视觉和空间的想法具体的在脑中呈现出来,以及在一个空间的矩阵中很快找出方向的能力。向导、猎人、室内设计师、建筑师、摄影师、画家等是特别需要空间智能的几种职业。空间智能强的人对色彩的感觉很敏锐,喜欢玩拼图、走迷宫之类的视觉游戏;喜欢想像、设计及随手涂鸦,喜欢看书中的插图,学几何比学代数容易。这一类的儿童在学习时是用意象及图像来思考,对他们而言,理想的学习环境必须提供下列的教学材料及活动:艺术、积木、录影带、幻灯片、想像游戏、视觉游戏、图画书、参观美展、画廊等艺术方面的社教机构。

?身体运动智能( 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

◆是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的生产或改造事物。这项智能包括特殊的身体技巧,如平衡、协调、敏捷、力量、弹性和速度以及由触觉所引起的能力。演员、舞蹈家、运动员、雕塑家、机械师等是特别需要空间智能的几种职业。这一类的人很难常时间坐着不动;他们喜欢动手建造东西,如缝纫、编织、雕刻,或木工或是跑跑跳跳、触摸环境中的物品。他们喜欢在户外活动,与人谈话时,常用手势或其他的肢体语言,喜欢惊险的娱乐活动并且定期从事体育活动。这一类的儿童在学习时是透过身体感觉来思考,对他们而言,理想的学习环境必须提供下列的教学材料及活动:演戏、动手操作、建造成品、体育和肢体游戏、触觉经验等。

?音乐旋律智能( 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 )

◆是指察觉、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节奏、音调、旋律或音色的敏感性。作曲家、演奏(唱)家、音乐评论家、调琴师等是特别需要音乐智能的几种职业。他们通常有很好的歌喉,能轻易辨别出音调准不准,对节奏很敏感,常常一面工作,一面听(或哼唱) 音乐,会弹奏乐器,一首新歌只要听过几次,就可以很准确的把它唱出来。这一类的儿童在学习时是透过节奏旋律来思考,对他们而言,理想的学习环境必须提供下列的教学材料及活动:乐器、音乐录音带、CD、唱游时间、听音乐会、弹奏乐器等。

?人际关系智能(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是指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向、动机及感觉的能力。这包括对脸部表情、声音和动作的敏感性,辨别不同人际关系的暗示以及对这些暗示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人际关系智能强的人通常比较喜欢参与团体性质的运动或游戏,如篮球、桥牌;而较不喜欢个人性质的运动及游戏,如跑步、玩电动玩具。当他们遭遇问题时,他们比较愿意找别人帮忙;喜欢教别人如何做某件事。他们在人群中感觉很舒服自在,通常是团体中的领导者,他们适合从事的职业有政治、心理辅导、

公关、推销及行政等需要组织、联系、协调、领导、聚会等的工作。这一类的儿童靠他人的回馈来思考,对他们而言,理想的学习环境必须提供下列的教学材料及活动:小组作业、朋友、群体游戏、社交聚会、社团活动、社区参与等。

?自我认知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是指有自知之明并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自己有相当的瞭解,意识到自己的内在情绪、意向、动机、脾气和欲求以及自律自知和自尊的能力。自我认知智能强的人通常能够维持写日记或睡前反省的习惯:常试图由各种的回馈管道中了解自己的优缺点;经常静思以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喜欢独处,他们适合从事的职业有心理辅导、神职等。这一类的儿童通常以深入自我的方式来思考,对他们而言理想的学习环境必须提供他们秘密的处所、独处的时间及自我选择等。

?自然观察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

◆乃指对周遭环境的动物、植物、人工制品,及其它事物进行有效辨识及分类的能力。详而言之,自然观察智能不只包括了对动植物的辨识能力,也包括了从引擎声辨识汽车,在科学实验室中辨识新奇样式,以及艺术风格与生活模式的察觉等能力。

3、多元智能确定的八项依据

(1)有关正常儿童和超常儿童成长的研究信息。

(2)脑损伤后认知技能受损的情况。

(3)对待特殊群体如天才、白痴、患孤独症儿童的研究成果。

(4)过去一千年人类认知进化的资料。

(5)交叉文化认知的研究。

(6)心理测量的研究,包括不同测试方法相关性的研究。

(7)心理训练的研究,特别是不同学习能力转化和普遍化的研究。

(8)能够被选作智能的,必然和人类所应用的符号系统有一定的关系。

托马斯?阿姆斯特朗(Thomas Armstrong)在《课堂中的多元智能》一书中制作了“多元智能理论简明表”,可以使我们一目了然地把握这一理论的依据和要义,引录如下:表一

智能核心成分符号体系杰出人物

言语智能对词语发音\结构\含义及使用方法

的敏感性

具有语音学特

点的语言(如英

语)

作家、演讲家[如弗吉尼亚·吴尔夫

(英国女作家),马丁·路德·金]

逻辑-数学智能对逻辑或数学模型的敏感性,辨别这

些模型的能力;进行大量的推理的能

计算机语言(如

Ba-sic)

科学家、数学家[如居里夫人,帕

斯卡(法国数学家)]

空间智能准确地觉察到视觉-空间世界,完成在

知觉方面初始转换的能力

表意语言(如汉

语)

艺术家、建筑家(如弗丽达·卡洛,

贝聿铭)

肢体-动觉控制自己的肢体运动并熟练地处理目

标的能力

符号语言、盲文

运动员、舞蹈演员、雕刻家(如

M·格雷厄姆,罗丹)

智能

音乐智能欣赏并能产生节奏、音高及音质,欣

赏各种音乐表现形式的能力

乐谱、莫尔斯电

作曲家、演奏家(如史蒂维.旺

德,美登利)

人际智能准确辨别别人的情绪、脾气、动机及

愿望的能力

社交线索(如姿

势及面部表情)

咨询员、政治领袖(如卡尔.荣

格,纳尔逊·曼德拉)

内省智能接近的“情感”生活,区分自己的许多

种情感的能力;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

足的能力

自我的符号系

统(如梦与艺术

作品)

心理学治疗学家,宗教领袖(如

西格蒙特·弗洛伊德,释迦牟尼)

自然观察智能善于在许多物种间进行区分的能力,

识别其他相近物种存在的能力,以正

规或非正规的图的形式表示几个物种

间的关系的能力

物种分类系统

(如林奈),栖

息地图

自然观察家、生物学家、动物保

护主义者(如达尔文,E·O·威尔

逊,珍尼·古德尔)

表二

智能神经病理学基础

(主要区域)

发展因素培养方式

言语智能左颞颥叶和额叶

(布罗卡区威尼克

区)

在童年早期迅速形成,直到老年时

衰退

口述发生过的事,讲故事、读

文艺著作

逻辑-

数学智能左额叶与右顶叶

在青少年和成人早期达到顶峰,40

岁后较高的数学洞察力开始下降

科学发现、数学理论、计算和

类别体系

空间智能右脑后区

在9-10岁左右,欧几里德范例思维

代替了童年早期的位相思维;到老

年时,仍保持着很强的审美力

艺术作品、导航系统、建筑设

计、发明

肢体-动觉智能小脑、基部神经节、

运动皮层

随成分(强度、灵活性)或领域(体

操、橄榄球或哑剧)的不同而变化

手工艺、体育表演、戏剧作品、

舞蹈形式、雕塑作品

音乐智能右颞叶

最早开始发展的智能,神童常常经

历发展危机

音乐作品、展示、录制的节目

人际智能额叶、顶叶(特别

是右脑)、边缘系统

在生命的头三年中,依恋与联系十

分关键

政治文件、社会机构

内省智能颞叶、顶叶、边缘

系统

在生命的头三年中,“自我”与“其他

人”之间界限的形成十分关键

宗教系统、心理学理论、通过

仪式

自然观察左顶叶的区域,对

于从“非生命”形式

在一些幼小的儿童身上戏剧性地体

现;教育与经验造就了许多学术或

民间分类、草药知识、狩猎仪

式、动物精灵的神话

智能辨别出“生命”形势

非常重要

非学术的专家

表三

智能历史证据动物反应重点运用领域

言语智能已发现的文字符

号记录可以追溯

到30000年前

猿人相互称呼名字

的能力

在印刷机出现之间,口语传递非常重要

逻辑

-数学智能已发现了早期的

数字体系与日历

蜜蜂通过舞蹈来计

算距离

随着计算机的影响,将更为重要

空间智能洞穴中的画

一些物种的领土本

随着电视及其他可视技能的到来,将更为重要

肢体

-动觉智能早期使用工具的

证据

灵长类动物、食蚁

动物及其他物种可

以运用工具

在农耕时期更为重要

音乐智能已有的证据表明,

乐器的出现可以

追溯至石器时代

鸟鸣

当交流在自然中更为悦耳动听的时候,音乐在口

语文化中的就更为重要了

人际智能狩猎/采集需要

群居生活

在灵长类动物及其

他物种中可观察到

母系联系

在不断增长的雇佣经济中更为重要

内省智能关于早期宗教生

活的证据

黑猩猩可以在镜子

中为自己定位,猿

可以产生恐惧的体

在需要做选择的更为复杂的社会中,变得越来越

重要

自然观察智能早期的狩猎工具

揭示了对于其他

物种的了解

凭着狩猎的直觉,

对大量的物种进行

猎物与非猎物的区

在农耕时代,此类智能非常重要;在工业化扩张

的时代,却无人问津;当前为了保护出现危机的

生态系统,此类智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4、多元智能理论及其教育涵意

以智愚来品鉴人类能力的观念自古有之,采用科学方法评定智力高低的历史,迄今也有一百

多年,1905年比奈(Alfred Binet)与西蒙(Theodore Simon)编制的比西量表(Binet-Simon Scale),是为世界上的第一个智力测验表,随后,智商(IQ)成为度量人们智能高下之重要标准。虽然,这种传统的智力测验满足了人们行事上的便利(例如,人们常用以作为能力分班,以及资优班与预官考试之选才标准),但「IQ式思维」(IQ-style thinking)不仅使得人们近乎被「洗脑」(brain-washed)地忽略智能的多元发展,造成许多具有其它方面之天赋与才能的学生受到了贬抑与忽视,同时也合理化了制式(uniform)的教育方式,采用单一的课程、教法,以及「标准化」测验来对待所有学生,而轻忽了个别差异的重要性。1983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家Howard Gardner 的「心智架构」(Frams of mind)一书,打破传统智力的偏颇论调,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为人类的心灵教化开启了尘封已久的窗,拓展了更宽广的发展方向,也为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意涵。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传统智力观认为智能只是一种单一的逻辑推理或语文能力(换言之,其它的能力都是没有价值的),如此的智力观点虽然可以准确地说明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但却难以解释大部份学生毕业后的专业成就与杰出表现。Gardner认为智力必须与实际生活相关联,智力应是「在某一特定文化情境或社群中,所展现出的解决问题或制作(fashion)生产的能力」。同时,他进一步指出人类智能至少有八种(见2、八种智能)。

二、多元智能论的理论要点

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内涵已如上述,进一步分析该理论显示它具有多项要点,兹归纳并以智能本身的性质及人类知慧的发展等两个层面分述之。

(一)就智能本身的性质而言

1、每一种智能代表着一种不同于其它智能的独特思考模式,然而它们却非独立运作的,而是同时并存、相互补充、统合运作的。例如,一位优秀的舞蹈家必须同时具备(1)良好的音乐智能,以了解音乐的节奏与变化,(2)良好的肢体-动觉智能,以能够灵活而协调地完成身体的动作,(3)良好的人际智能,以能透过身体动作来鼓舞或感动观众。

2、上述八种智能可加以归类成三类:一类是与对象有关的(object-related),包括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这些能力被个体所处环境的对象所控制与塑造;一类是免于对象的(object-free),包括语文智能与音乐智能,它们不受到物理世界的塑造,而是依据语言与音乐系统而决定的;另一类是与人有关的(person-related),包括人际与内省智能。

3、每一种智能都包含着数种次类智能(sub-intelligences),例如音乐智能包含了演奏、歌唱、写谱、指挥、批评与鉴赏等次类智能,所以一个人可能歌唱得不好却很会作曲,不会演奏却善于批评与鉴赏。

4、Gardner指出,多元智能论所包含的八种智能模式是暂时性的,除上述八项智能之外,仍可能有其它智能存在。事实上,原先Gardner只指出了七项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则是后来才被检视出来的。

(二)就人类的智能发展而言

1、每一个正常人至少都具有上述的八种智能,但由于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差异,每个人在各种智能的发展程度上有所不同,而且也会以不同的方法来统合或揉和(blend)这八种智能。

2、每种智能有其独特的发展顺序,而在人生的不同时期中开始生长与成熟。例如,音乐智能是最早被发展的智能。

3、这些智能非固定与静态的实体,它们能被强化与扩大。而文化则是影响智能发展的重要因素,每个文化或社会对不同型式的智能有不同的评价,使得个体在各种智能的发展上有不同的动

机,也使得某一社会的人群在某些智能上会有高度的发展。

4、人类在所有智能中都有创造的可能,然而大部份的人都只能对某些特定领域进行创造,换言之,大部份的人都只能在一、二种智能上表现出优越的能力。例如,爱因斯坦是数学与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才,然而他在肢体运作与人际方面却未有同样的表现。

三、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涵意

如前所述,多元智能理论使我们破除了「IQ式思维」,跳脱传统心理学所框架出的界限,使我们能深入了解人类智能的本质,为教育理论与实务提供重要的启思与方向。兹述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涵意如下:

(一)教育工作应致力于八种智能的整体发展:传统教育独断地将焦点放在语文与逻辑─数学能力的培养上,并且只重视与这两种能力有关的学科,致使学生在其它领域的智能难以获得充份发展。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则指出人们至少具有八种智能,每种智能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而且是彼此互补、统整运作的,仅具有语文与逻辑─数学智能并不足以因应未来生活与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因此教育工作应致力于八种智能的整体发展。

(二)教育是高度个别化的工作,必须配合每位学生所具有的独特智能之组型: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心智组型,并且会以不同的方法来学习、表征与回忆知识,因此不应以相同的方法、相同的教材来教育所有的学生,有效的教师应配合学生的不同需要而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三)教育应尽可能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案:教师应尊重学生对自己认知风格的意识,并给予机会去管理自己的学习,并鼓励学生负责任地计划并监控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帮助学生逐渐地了解自己的内在潜能与发展这些潜能的方法。换言之,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内省智能,而非只是背动接受学习方案。

(四)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设计至少应包括三种不同型式的课程:1、智能本身作为教学的主题:亦以教学的目的是在开展学生的多元智能,这是「为多元智能而教」(teaching For multiple intelligences)。2、智能作为一种获取知识的方法:每一种智能都可以用来学习某一领域的知识,例如使用身体.动作来学习英文字汇,使用音乐来教导数学的概念等,这是「藉用多元智能来教」(teaching With multiple intelligences)。3、后设智能(Meta-intelligences):亦即目的在教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多元智能,包括如何评估、如何强化,以及如何主动地使用多元智能于学习与生活之中,这是「关于多元智能的教学」(teaching About multiple intelligences)。

综而言之,多元智能理论乃包含了整体化、个别化、自主化与多元化的教育意涵。基于这些意涵,如何营造一个适切的课堂环境,以实际落实于教室之中,乃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5、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教育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就说:“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精练地点明做出这个决定的时代背景和它的目的意义。《决定》第一部分的标题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21世纪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将占主导地位”的世纪,它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一)多元智能理论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决定》明确规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是由知识经济本质特征决定的。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不仅是企业,也是个人的生存能力。在这个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的吃慢的”,不会创新,就是被吃的“慢鱼”。克林顿任总统期间也把知识经济定义为“以创意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社会的创新集中表现于以下三个方面:即从“一次性创新”向“持续性创新”转变;从“个别创新”向“系列创新”转变;从“专家创新”向“全员创新”转变。很显然,知识经济的这种创新本质,要求教育不能仅仅培养少数具有创新精神的专家,而是必须把创新精神作为一种重点的素质,普及到每个学生身上。

什么叫创新呢?从理论上说创新就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成果的心理品质。新颖性和独特性是创新的品格。用中国传统的语言表示,创新似乎可以称为“独胜”。多元智能理论从科学上证明世界上没有两个相同的人,强烈要求教育突破工业时代培养“标准件”的教育模式。加德纳追求的现代学校是“以个人为中心的学校”,他不是在提倡“个人中心主义”,而是“向一元化的思维挑战”,希望学校能够学会开发适应不同智能结构的有效的课程方案,最大限度地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机会。换句话说,就是要使每个学生都有“独胜”之处,即具创新品格。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另一个重点,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因为知识经济的属性是知识和经济的紧密结合,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知识的大量生产、快速传播、及时汲取和有效应用。知识经济的这种属性,要求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基本方向与经济紧密结合,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何谓实践能力?通俗的说法,实践能力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最核心的理念是新型智能观,它指出智能是“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尤为可贵的是,特别强调了这种智能观的社会实践性,明确地说:“在特定社会中,个人如何运用他的智能,是一个必须面对的严肃而重要的道德课题”。显然,这种智能观突破了传统智力理论多将智力视为人的抽象思维的局限,将智能与社会实践能力相融。应当着重指出的是,多元智能理论还为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那就是突出了“问题解决”的教育功能。使我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不致仅仅是一个教育理想,而能成为有科学依据的教育行为。

(二)多元智能理论与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这既体现了教育公平的原则,也是全面推行义务教育的要求。但是,所谓面向全体学生,在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它不再是面向经过挑选后的、学习成绩相差无几的学生。而是面向全体有差异的学生,甚至是学习成绩差异很大的学生。如何对待学生差异的问题,便是能否实现面向全体学生要求的关键。传统智能理论仅仅以人的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为依据,构建了与传统考试方式一致的智商(IQ)测试方法。它关注的是“你的智能有多高?”,是用典型的线性思维方式来审视学生的,“低能儿”理所当然应当被学校教育所淘汰。“多元智能”则不同,它认为每个人除了语言和数学—逻辑智能以外至少还有其他5种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肢体—动觉智能”等。它关注的问题是“你的智能类型是什么?”,学生的智能无高低之分,只有智能倾向的不同和结构的差别。它承认差异,不承认“差生”。“多元智能”理论主张,评价一个学生应该从多元的角度,发现学生的智能所长,通过适当的教育强化他的长处,促进各种智能协调发展,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多元智能”的创始人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

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这就沟通了人才教育与大众教育,对开发我们这个人口大国的人力资源,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十分切合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普遍要求。

多元智能理论十分肯定地指出,它公开反对“精英主义”,认为“人才”绝不仅指少数的精英,“能够成功地解决复杂问题的人”都是人才。今天,我们国家的教育要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非常有必要学习和借鉴像“多元智能”这样的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使每一名学生——无论是所谓“聪明”的还是“愚笨”的,无论是城市的还是农村的,都能获得可以尽情施展其才能的机会;要由“发现和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转变为“创造适合每一名儿童的教育”。“多元智能”恰恰在这一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一些实用的教学策略,例如,有的农村学校借鉴多元智能理论,为高考落榜的学生设置了适合他们发展的班级,“搭建了学生成才的立交桥”;有的培智学校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用扬长避短的教学策略,使高度脑瘫的儿童踏进了大学之门,得到深造……总之,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实践“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支持。

(三)深化对“全面发展”的理解

素质教育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决不能“考什么就学什么”。在批判“应试教育”、推行素质教育的最初阶段,不少学校的领导,从依法治校的角度,提出“开齐规定的课程”。这固然是应当肯定的负责任的态度,但是,缺乏深刻的认识。应当指出,我们所说的全面发展,即指德、智、体、美、劳这五项教育内容的全面发展,它是近两百年前欧洲在创立近代教育制度时提出来的。这五个方面的教育内容,对学生未来的生存和发展都是极为重要的,不应有所偏废。但是,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全面发展的内涵,似应有所丰富,完全可以从脑科学或智能的角度获得新的阐释,以深化我们的理解和实施的丰富性。恰恰,多元智能理论在这方面有助于帮助我们建立新的视角。

多元智能理论从脑科学和人类学的角度指出,凡是一个正常的人,都是具有多种智能结合而成的有机体,即“每一个人都具有这些智能的潜能,我们可以依照各自的倾向或所处文化的偏好去动员或连结这些智能。”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全面发展各种智能的生理基础,具有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全面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不再是一条经由学校教育执行的政治原则,它是有科学依据的,是可以实现的教育目标。

多元智能理论还揭示了全面开发学生各种智能的必要性,因为“一种智力便打开了一种可能性,各种智力的结合便造成了多种可能性。”这是就学生个体而言,全面开发他们的各种智能,就可以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发展可能性。更何况现在的人类“生存在一个复杂多样的环境中,而在这环境里需要多种智能的组合。”“事实上几乎具有任何程度的文化背景的人,都需要运用多种智能的组合来解决问题。因此,认为每一个人都是具有多种能力组合的个体,而不是只拥有单一的、用纸和笔可以测出的解答问题能力个体,显得十分重要。”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同志曾经论述道:“从思维科学角度看,科学工作总是从一个猜想开始的,然后才是科学论证;换言之,科学工作源于形象思维,终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源于艺术,所以科学工作先是艺术,后才是科学。相反,艺术工作必须对事物有个科学的认识,然后才是艺术创作。在过去,人们总是只看到后一半,所以把科学与艺术分家,其实它们是分不了家的,科学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科学。”钱老本人就会吹圆号,擅弹钢琴,他现身说法:艺术“使得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这是从思维科学的角度揭示了只有全面发展人的智能,才能取得创造性的成果。古今中外,许多大科学家都是善于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集科学与艺术于一身的典范。有人曾把科学和艺术作了这样的比喻:科学是循规蹈矩、一丝不苟、充满理智

的严“父”,艺术是灵活巧妙的、善构善动的、富有情感的慈“母”,少一“亲”而不能生子女,只不过是,科学家的头脑,作为一个“家庭”是以“父亲”当家的,艺术家的头脑,作为一个“家庭”是以“母亲”当家的。这非常形象地说明了科学与艺术相互交叉的情境。

总之,时代需要创新人才,创新呼唤人智能的多元发展!

(四)为素质教育提供脑科学的理论基础

脑是我们的思维器官,人类的智力素质与大脑的发展和成熟有着密切的关系。实际上我们对脑力远未开发和运用,这大大影响了人的智能的发挥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对于脑的高级功能(如智力、思维、意识)的认识,还处于襁褓期,在教育实践中所提出的许多与脑有关的问题是目前脑科学所不能回答的,或者未能涉及的。多元智能理论也是一个处在襁褓期的理论,正鉴于此,它也就成为一个开放的、不断生成中的理论。

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既不能幻想所借鉴的理论必须是处在成熟期的,也不能拒绝生成中的新型理论。对待多元智能理论也是一样,我们需要有借鉴的智慧,更要有在教育实践中进行探索的勇气和志气。

6、多元智能理论与新课程

本次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课改的成败取决于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行为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能否发生质的飞跃。教学改革必然是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需要符合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的支持。教育专家陶西平结合中国的教育实际,全面阐述了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展实践研究对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我们的课程改革应当以培养多元智能为重要目标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以培养传统的学业智力为中心,导致课程结构过于单调,课程内容过于局限,教学模式过于统一,评价方式过于僵化。我国的学生在各种学科竞赛中成绩优异,而实践能力却落后于人。因此,素质教育不应只发展学生的传统意义上的课业学习智力,而更应重视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这应成为我国当前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2).我们的课程改革应当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借鉴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不仅现实生活需要每个人都充分利用自身的多种智能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而且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需要人们创造出社会需要的各种产品。多元智能理论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通过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使学生实现由善于解答问题向善于解决问题转变。

(3).我们的课程改革应当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学校里人人都是可育之才。我们应当关注的不是哪一个学生更聪明,而是一个学生在哪些方面更聪明。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智能,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弱势智能,从而为每一个学生取得最终成功打好基础。

(4).我们的课程改革应当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学观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就是教师按照预定的方案,用有限的时间,在规定的场合,按照一定的流程把书本知识单向传递给学生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失去了个性,教学也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多元智能理论则要求形成因内容而异和因人而异的“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不同的智能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过程并使用

不同的符号系统,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有所不同。同时,同样的教学内容,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特点进行教学,创造适合不同学生接受能力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并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的多元的智能发展。

(5).我们的课程改革应当树立多元多维的评价观

评价具有导向作用,不同的评价观对基础教育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导向。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应该改变单纯以标准的智商测试和学科成绩考试为主的评价观。在评价的内容方面,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课业学习智力,而应当是多元的;在评价的方式方面,也不能只注重书面的考试,而应当探索多维的评价方式。当然,在高一级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选拔时,也不能只注重考试的结果,而应当探索多元多维的选拔方式。当前,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是,人们认为只有考试成绩才能保证选拔的公平和公正,但我们不能为了维护这一看起来的公平公正,而放弃了实际上的公平和公正,也就是人的发展的公平与公正。我们只有注意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与评价方式的科学性,才能使评价真正成为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传统教育观念与实践的挑战,拓展了我们的思路,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激励了我们的探索。

7、多元智能理论在澳洲中学的运用

(1).一位高中教师的尝试

凯瑞·舍汗(Kerry Sheehan)是悉尼天主教高中男校的一名资深科学教师。大约五年前,他在寻找适应青春期男生教育的有效方法时发现了多元智能理论。凯瑞坚持新教学模式并且成功实践了四年。学生的高中毕业成绩证明了这种教学方法的成功。高中毕业成绩是根据学生们在高中最后两年(11到12年级)的表现做出的,通常既包括老师的评价,又包括考试成绩。拿凯瑞教的科学课为例,选修生物课的学生从原来的8名增加到50名,而且该校科学课的毕业成绩从落后州平均分20分提高到比州平均分高5分。在课堂教学中,凯瑞甘愿退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学习。他不告诉学生要做什么,而是等着解答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必然出现的问题。有同事指责他不是在教学,但对凯瑞来说,由于他把自己的课堂角色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学生表现出日益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效果是对这种指责的最好反驳。凯瑞的建议是,多元智能理论有效,但它需要其他哲学理论的配合。

(2).大脑伸展计划(Brain-Flex)

另一所依据多元智能理论组织教学的天主教高中是圣帕提克的玛利亚学院(Saint Patrick's Marist College)。这个计划之所以取名为大脑伸展计划,是希望达到学校提出的培养每一名学生多元智能的目的。这个计划开始是针对8年级学生,原因是学校认为那个年龄段的学生开始表现出对学习丧失兴趣和缺乏学习积极性。该计划每两周实行两个小时,并由自愿报名的老师组织教学。实施方法是学生自愿选择实施长期项目,一年内,每个学生一般要完成两到三个项目。举几个学生完成的项目为例:有学习花式骑马术、设计制作飞机模型、烹饪一桌家宴等。在做项目之前,学生需要写一份学习报告,简要说明他们选择这一项目的理由或他们希望通过该项目掌握的技能。在与学生进而协商完成该项目所需要的空间及资源之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初步的思维及学习技能的培训。这项计划强调学生自己对学习负责,包括他们要对自己项目的进度做自我评价。负责实施该计划的教师说,大脑伸展计划让他们达到了如下教学目标:既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又培养了学生独立进行创造性工作的技能。

8、多元智能理论对英国中学外语课程与教学的影响

主讲人:杰里米(Jeremy West lake),皮若温主教学校(Bishop Perowen)的现代外语系的主任学校的学生年龄是1 1~1 8岁。

第一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系列有利于学习的技能。我的重点不是讲授课程的一些具体知识内容,而是侧重学生的学习风格。具体做法是:我利用句子和结构法,以五种不同的方式教授一些词汇。我和学生们一起拍手运用节奏来学习词汇;或者我们选择一个喜欢的曲调,把单词配上音乐,唱出来。这一堂课的成效在于每个学生通过反思确定五种方法中哪一种对自己最有效。我提出的供学生反思的问题是:“在学单词的过程中,哪一种方法对你最有效?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我为学生提供机会了解自己的强项,了解自己成功学习的方法途径,并鼓励他们独立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

一旦学生发现了自己的天分所在,他们就会展示、利用自己的才能,自己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在教授现代外语的过程中,我经常会遇到因所学语言的复杂性而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所以,我必须教学生如何解决问题,并清楚地告诉他们成功学习的途径。通过帮助所有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方法,我们帮助他们建立了自信,同时也清楚每个学生的强项和长处。

一个14岁女生叫杰希卡。在我的课堂上,她在完成个人成就档案任务时遇到困难。档案的第一页是自我评价任务,而杰希卡的反应很简单我不能完成这项任务。她的反应不是:我不愿意这样做或者我觉得这样做没有意义。她的反应是诚实的,她不喜欢分析自己,她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值得说的。于是我就和她一起寻找她的兴趣所在,她说:“我只对男孩子和音乐感兴趣。”对此,我回答说:“实际上,这些兴趣是很有价值的。”她所说的男孩并不是指和她约会的那个男孩,她的意思是说她从和男孩子连续几个小时的谈话中得到很大成就感。她善于和周围人和睦相处,从而培养起人际沟通技能,获得了对自己、他人和对问题的反思力,表现出高度发展的人际关系智能。

难道我们不能把这些技能应用于学习中吗?她说她不能完成自我评价任务,实际上她表现出较高的内省智能,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长处。在我们的交谈过程中,她开始思考如何把这些技能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未来发展中去;在我们的交谈过程中,她利用自己的强项有所发现。

另一个学生发现记忆词汇很难,感到茫然。于是我们一起讨论他的强项,使他发现对自己最适用的学习方法。我觉得他善于逻辑思维,我们最终决定给对话排序的方法很适合他。

问题:你如何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来设计教学?

回答:多元智能理论实践就是要传播、利用好的做法。一位老师要把理论有效地转化为实践,他就要认可学生的需求,还要对授课过程中的对话、活动、多样性和课堂氛围进行反思,确定教学是否满足学生的需要。

在授课过程中,我运用一系列活动,每种活动使学生有机会运用不同的优势学习风格(dominant learning style)。运用音乐有助于每一个人的学习,不管他是否擅长音乐。把单词与音乐联系起来能够有效地帮助记忆词汇,还有利于运用知识。我运用流行的曲调来讲授动词现在时态词的形态变化。我的一个同事,最近让有学习困难的一组15岁的学生用曲调唱出他们想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成绩。我们还运用“大脑休息(brain break)”形式来促进学生学习。一次大脑休息指的是在完成一项任务后的短暂休息。最简单的形式是,在集中精力学习20分钟后,允许全班学生站起来活动身体,这有助于适合用运动形式学习的学生在头脑中把学习的内容构建起来。在我的课堂上,热身活动通常会适合视觉能力和身体运动智能的发展。当然,现代外语课程主要是

培养语言智能。通过一系列活动,最终我会触及80%学生的智能,促进其发展。有人说好老师和伟大教师之间的区别在于:一位好老师只能够满足80%学生的需要,使这一批学生不断进步;而伟大教师每节课会满足不同学生的80%的需要,从而使班级中所有学生都有所提高。

这正是多元智能理论令人振奋的原因所在,它使教师能够接触更多的学生。过去,在我们的班级中总是有4~5个学生学得非常出色,而其他的学生则因为我们的课程不适应他们,与他们无关而放弃了学习。现在,有了多元智能理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满足尽可能多的学生的需求,而不能只为了自己教课舒服顺手。

问题:那么,您是把多元智能理论看成是满足所有学生需求的教学工具(vehicle for inclusion)?

回答:确实是这样。多元智能理论使我们能够接触更多的学生,我认为这是它的一个亮点。如果我还以自己上学时所接受的教学模式来教授我的学生,课堂中有一部分学生就要被忽视。在我的教学中,我尽可能地采用新的模式,融入更多的智能因素,设计各种智能活动。尽管学生会因为我不擅长某些智能(比如说音乐智能)活动而笑话我,我可以通过这些活动接触了解更多学生,适应他们的需要。

问题:你对多元智能理论持批评态度吗?如果是,你的批评意见是什么呢?

回答:我首先要说的可能不算是批评意见。我要说的是多元智能理论只是以清晰的方式表达出所有好老师已知的,长期深信的内容。无论运用哪种理论,你一定要清楚地意识到它的局限性。任何理论都不可能做到对每件事情都做出解释。我担心的是多元智能理论可能更加深刻、复杂,不只是把人的智能分成八种。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总会与理论有所不同。我认为人们很可能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在喧闹的教育界中真正地体现、实践一个相当复杂的心理学理论的内容。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不是多元智能理论的狂热信奉者。我所能说的是,该理论对我很有帮助,它帮助我思考我在课堂上的教学实践。但是该理论并不能解释一切,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就我自己如何教授学生,如何按照我的理解来实践多元智能理论,我可以说很多。我觉得该理论的实践在我的课堂上是成功的,对我的学生有很大好处。

问题:那么,就多元智能理论对您教学的影响,您能够提供量化的证明材料吗?

回答:也许我们应该从个案研究和实质性数据来考虑这个问题。我的一个学生,大卫,他是个很有前途的运动员,在他11岁时,因为其父母对他的进步状况不满意,就来找我,他们问老师们是否意识到大卫适合通过运动方式学习。实际上,老师们非常清楚大卫适合通过运动方式学习,但是我们告诉他父母他对视觉方式和音乐方式也有很好的反应。说“他是运动型学习者”是很危险的,会把他限制在很窄的学习框架模式中。更重要的是学生要知道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接下来的两年中,在语言课堂上老师们一起努力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发展大卫所偏好的学习风格(preferred learningstyles),这使他认真学习,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成绩。去年他的法语成绩在学年组200多名学生中排名23。我和他本人都把这样的好成绩归功于吸引他学习的教学策略。大卫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说明只要找出学生所偏好的学习风格,即便是有行为表现问题的学生也能够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毫无疑问,在此过程中,对于多元智能理论不断深入的理解,促进了他的学习。

一旦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得当,并使学生有机会通过多样化的形式接触所要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突飞猛进。

问题:在皮若温主教学校是否有全校范围统一的多元智能方法?

回答:我喜欢在这所学校工作的真正原因在于学校的高级管理层对前沿的学习理论和技术非常感兴趣。尽管学校的高级管理层一再强调多元智能理论的重要性,对该理论的应用程度则取决于老师。我们学校的一些老师在午饭时间一起进行讨论开展合作,这种活动参与情况很好,通常

有15~20个老师参与。我们系有4~6个老师经常参与这类活动,而多元智能理论是这类活动的一个频繁的谈论话题。一些老师对多元智能理论很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尽量运用该理论,而有些老师则觉得该理论太耗费时间和精力。

问题:就多元智能理论的未来您有何看法?

回答:从短期来看,我们的重点应该放在继续提高教师的多元智能理论意识上。目前,我们学校大约一半老师有多元智能理论意识,在教学中不同程度地运用多元智能方法。但只有20%的老师对该理论充分加以利用,所以我认为我们要继续提高教师的多元智能理论意识。

从长远来看,我想我们需要观摩学习美国学校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我们需要研究在课程中如何体现智能因素。我们应该如何设计课程来符合学生多种智能发展的需要?我们是否对数学、英语以及科学课程的核心地位开始提出质疑?我认为我们应该就此提出质疑,因为这些课程只包含了八种智能中的三种,却在学生的在校时间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这种比例是不合理的,我们需要认真对待这个问题

9、多元智能理论在美国

在美国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项目背景

“应用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学校”项目(Schools Using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缩写为SUMIT)是一项对运用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学校在全美范围内进行为期3年的调查研究。它试图鉴别、验证和促进多元智能理论的有效实施。SUMIT研究人员制定了一系列考察学校的标准。根据标准,项目组成员考察学校,收集多元智能方面的活动资料。然后,项目组成员把考察中获得的资料和信息再次研究分析,最终确定了多元智能理论在学校有效应用的6项实施指南,于2000年出版了《实施指南手册》,用来帮助中小学教师有效实施多元智能理论,手册的书名临时确定为

(Thoughtful Approaches to 《实施多元智能理论的周全方法:来自实践和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的建议》

Implementing MI:Ideas from Practice and Harvard Project Zero)

美国多元智能学校的“六大航标”

SUMIT项目采用指南指的比喻,意思指为多元智能理论的实施者提供向导或导航点,而不是提前制定严格的规则或指导方针。它试图说明,如果你想有效地实施多元智能理论于实践之中,那么,你不妨参考以下别人在应用多元智能理论时走过的路和已经取得的成效。

1.文化航标:建立共享的核心价值观念和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

2.准备航标:建立实施多元智能理论的准备意识和条件

3.合作航标:发挥正式与非正式交流的作用

4.选择航标:确定课程与评价方面有意义的选项

5.工具航标:积极当作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工具

6.艺术航标:发挥艺术在学校中的重要教育作用

如今,这6项导航点已成为评价多元智能学校的重要指南。很多学校根据本校的学生智能差异、文化背景、教师专长、社区条件、学校环境等多种因素,创造性地把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

10、上海汾阳中学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上的应用研究方案:

一、研究“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上的应用的意义

科研无国界。美国“多元智能”理论紧跟时代,具有先进性,与我国基础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总方向丝丝入扣。引进“洋理论”搞“本土化”的多元智能开发的现实意义在于:能促进基础教育主动适应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世界社会发展呈“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它能促进教育改革,也会制约教育的发展。只有主动积极地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才能使基础教育和儿童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要求。本课题研究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深远的影响力。

二、研究“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上的应用的理论依据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教授霍德华·加德纳( H ·Gardner ) 提出九种人类智能項目包括:1.语言智能:有效运用口头语言或书写文字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口述历史、讲故事、文学等,演说家、创作家及小说家等都能充分发挥这方面的智能。) 2.逻辑数学智能:有效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主要表现为科学发现、数学理论、计算和分析系统等,成功人士如科学家、会计师、电脑程序设计师、天文学家等都拥有这方面的智能。) 3.空间形体智能:准确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知觉到的表现出来。(主要表现为美术作品、航行系统、建筑设计创作等,建筑师、艺术家、绘图员等最具这方面的智能。) 4.肢体动觉智能: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主要表现为工艺、体育表演、戏剧表演、舞蹈形式、雕塑等,运动家、舞蹈家及演员等人士最能表现出这方面的智能。) 5.音乐韵律智能:察觉、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主要表现为音乐作曲、演奏、录音等,歌唱家、作曲家、指挥家都是这方面的佼佼者。) 6.人际关系智能: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向、动机及感觉的能力。(主要表现在政治文件、社会机构等,社会工作者、宗教领袖及政治家等都是这方面的佼佼者。) 7.自处内省智能:有自知之明,并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宗教系统、心理学理论、通过仪式等。心理学家及哲学家最能发挥这方面的智能。) 8.自然博物智能:从不同角度探索及辨认身边事物,引发想像力及观察力,学习欣赏并建立与大自然的关系的能力。(动植物学家、形象设计家等均善于將这方面智能发挥于工作之中。)据悉第九种正在研究中的智能是存在智能。

“多元智能”的基本信念是,人的智能有不同的范畴,這些范畴价值不分高下,都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从价值层次的理解,多元智能的概念在教与学实践中,能真正认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天生我才必有用”等理念,最后能达到教育公平和开放的原則。

三、“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上应用的课题研究的界定与内容

1 、课题的界定:

所谓区域性整体构建学生“多元智能”发展教育模式,就是在一个校域内,校领导为确保全校“多元智能”教育研究与实验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指示教导处联手科研、教研等的力量,采取“整分整”的策略(即整体规划、分科实验、整合推进),运用目标、统筹、监督和信息等手段及必要的行政手段,以政策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基本层面的突破为重点,为学校和教师多元智能教学“过程系统”的有效运作,提供强有力的具有维持和强化作用的“支撑系统”,使学校通过合理安排或重组课程结构和教材内容,构建多样化的学生“多元智能”教育模式和课堂教学策略,以获得学生多元智能的充分发展。

2 、实验的假设:

借鉴“多元智能”的先进理论,坚持“为多元智能而教”、“通过多元智能来教”的研究原则,

结合“人文教育”和新课程的改革,运用“整分整”策略,可以增强本校域素质教育的实效,大面积提升教师的理念,提高学校管理和科研的品位,发展学生的综合智能、创新意识及个性潜能,。

3 、研究的目标:

以美国霍德华·加德纳提出的重大理论成果“多元智能”为理论依据,以学校为视角,以“多元智能”教学与评价为主体,以课题组织为“纽带”,坚持“为多元智能而教,通过多元智能来教”的研究原则,通过运用“整体规划、分科实验、整合推广”(简称整分整)的干预策略,为我校“多元智能”教育建模,创设有利的“支撑系统”,以求大面积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创新意识及个性潜能。

具体分目标是:

——创设适合学生发展多元智能的良好的环境;学生的综合智能、创新意识及个性潜能得以充分发展,学习贯通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明显提高;

——建立教师学习系统和知识管理系统,培养一支优秀的学生“多元智能”科研队伍,探索兼具本土性、理论性与务实性和多样性“多元智能”教育模式和课堂教学策略,形成一批覆盖课程六大学习領域、诸多基本能力的內涵的优秀的“多元智能”教学论文与教案;

——学校构建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和教育政工“三驾马车”携手宏观调控与指导校域性教育创新工作的管理模式,以整合推广“多元智能”教学策略为载体,总结出“整分整”大面积“多元智能”教育的工作模式。

4、(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