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分析方法与软件6-聚类分析

实证分析方法与软件6-聚类分析
实证分析方法与软件6-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

问题的实际背景

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个基础的、重要的方法。一般都是根据欲分类对象的性质来分类。对事物分类有多种方法。如内涵定义方法、外延定义方法等等。多元统计中的聚类分析是利用样本数据对样本或变量进行分类的一种数量方法。

所谓对事物进行分类,就是根据事物特性,将性质相近的事物归为一类。因此,欲用数量方法对事物分类,就应先明确事物性质的“远近”的概念。从数学的观点看,事物性质的“远近”可以用“距离”来刻画。根据事物特性和分类要求的不同,可以定义事物各种不同的“距离”。

定义了合适的距离,面对大量的对象,需要用系统的方法去进行聚类。此即聚类的算法。 聚类分析有许多方法。理解聚类方法关键要注意两点:1)距离;2)聚类的算法。 距离与相似系数

根据事物特性和分类要求的不同,可以定义事物各种不同的“距离”。

假设有p 个指标变量,n 个样本,样本数据矩阵为

????? ??=np n p x x x x X 1

111 。 在进行样本聚类分析时,最常用的有以下几种“距离”的定义:

1、 绝对值距离:∑=-=n k jk ik ij x x

d 1)1(;

2、 Euclid 距离:2

11)2(??

????

-=∑=n k jk ik ij x x d ; 3、 Chebyshev 距离:jk ik n k ij x x d -=∞≤≤1max )(;

4、 Minkowski 距离:q n k jk ik ij x x q d 11)(??

????-=∑=; 5、 Markoff 距离:)()()(12j i j i ij x x V x x M d -'-=-

其中,ij x 是样本观察值,i x 是样本数据矩阵的行向量,V 是样本数据矩阵的协方差矩阵。

不难看出,绝对值距离、Euclid 距离、Chebyshev 距离分别是Minkowski 距离分别取1=q 、

2、∞时的特例。Markoff 距离不受量纲的影响。

在对变量进行聚类分析时,也用上述的距离,但用得较多的是所谓的相似系数。常用的变量相似系数有下列几种:

1、 夹角余弦:211121

)1(??????=∑∑∑===n k kj n k ki n k kj ki ij x x x x c ;

2、 相关系数:2112121

)()())(()1(??

????----=∑∑∑===n k j kj n k i ki n k j kj i ki ij x x x x x x x x c ;

3、 指数相似系数:∑=--=n k s x x ij k jk ik e n c 14)(322

1)3(;

4、 ∑∑===n

k jk ik n k jk ik ij x x

x x c 11

),max(),min()5(; 5、 ∑∑==+=n k jk ik n

k jk ik ij x x

x x

c 1

1

)

max(),min()6(; 6、 ∑∑===n k jk

ik n k jk ik ij x x x x c 11),min()7(;

7、 非参数相似系数:令j ij ij

x x x -=', {}的个数中大于0 , , 1 ,n k x x n jk ik =''=+,

{}

的个数中小于0 , , 1 ,n k x x n jk ik =''=-,

定义非参数相关系数为 -

+-++-=n n n n c ij )4( 对于名义尺度变量,可以利用列联表和2χ系数定义一些相似系数。

类间距离

采用数量方法进行分类时,通常是逐步进行分类。因此,在分类过程中,除了要定义样本或变量间的距离外,还要定义类与类之间的距离。记ij d 是样本间的距离,p G 表示类,

pq D 表示类之间的距离。类之间的距离有下列简单的常用四种定义:

1、 最短距离:ij G j G i pq d D j

i ∈∈=,min ; 2、 最长距离:ij G j G i pq d D j

i ∈∈=,max ; 3、 重心距离:q p x x pq d D =;

其中,p G 的重心p x 是类p G 的算术平均数。

4、 类平均距离:∑∈∈=j i G j G i ij q p pq d n n D ,221

其中,p n 是类p G 中的元素个数。

除了上述定义的四种类间距离外,还有中间距离、离差平方距离等。

定义了样本或变量距离和类间距离后,对样本分类和对变量分类的方法是一样的。 聚类算法。

由于对样本和对变量聚类的算法类似,下面介绍聚类方法不区分样本或变量。 系统聚类算法

系统聚类方法是最常用的分类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定义类与类之间的距离,将每个样本或变量看成一类,选择距离最小的一对并为一个新类,计算新类与其它各类的距离,再将距离最近的两类合并,如此等等,直到所有的样本或变量成为一类。其算法过程如下:

1、 将每个样本或变量分为一类,类间距离定义为样本或变量距离;

2、 计算各类的距离,并找出类距离的最小值点;

3、 将类距离最小的两类合并为一类;

4、 是否所有的样本或变量都成为一类?若是,分类停止;若否,转到步骤2。 动态聚类算法

用系统聚类的方法进行聚类时,样本或变量划分到某类后,就不会再改变了,并且,当样本数据量较大时,计算量非常大,内存耗费也比较大。因此希望找到较为简单的算法。动态聚类就是这类聚类方法。

动态聚类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先划分一个初始分类,再按某一原则对分类进行修改,直至得到一个较为合理的分类。在进行原始分类时,往往是选择一些凝聚点,让样本或变量向凝聚点聚集。其分类算法过程如下:

1、 选择凝聚点;

2、 初始分类;

3、 分类是否合理:若合理,则终止分类;若不合理,则按修改原则修改分类,再次判别。

由此可见,动态聚类方法的关键在于三点:选择凝聚点;初始分类;修改原则。 选择凝聚点:选择凝聚点通常有下列几种方法:

1) 经验选择。如果对如何分类,要分成几类等问题已经有所了解,则可在各类中选择

一个有代表性的样本或变量作为凝聚点;

2) 将样本或变量随意分成k 类,以每类的均值作为凝聚点;

3) 任意选定两个正数1d ,2d ,且21d d <,以每个样本或变量为球心,1d 为半径作

球,计算落入该球内的样本数或变量数(称为该样本或该变量的密度)。选择密度最大的样本点或变量为第一凝聚点,再在与第一凝聚点的距离大于2d 的样本点或变量中,选择密度最大的样本点或变量作为第二凝聚点,如此等等;

4) 首先任意指定一个正数d ,取所有样本点或变量的均值作为第一凝聚点,然后依次

检查每个样本点或变量,若它与已有的凝聚点的距离大于d ,则选作凝聚点,否则就不是凝聚点;

5) 当样本量或变量数较大时,任取部分样本或变量,以某种方法聚类,取各类的重心

作为凝聚点。

初始分类:初始分类也有多种方法,有些方法不需选取凝聚点。

1) 定义样本或变量间的距离,每个样本或变量按最近凝聚点归类;

2) 将每个凝聚点归为一类,依次检查每个其它的样本或变量,将它归为最近的凝聚点,

并计算新类的重心,以该中心作为新的凝聚点,再检查下一个样本或变量;

3) 先认为取定一个正数d ,令}{11x G =,若2x 与1x 的距离d d <21,则将2x 归为

1G ,

否则,令}{22x G =,如此依次检查每个样本或变量。一般来说,在检查l x 时,设已有k 个类k G G , , 1 ,记第一个进入每个类的样本或变量为k i i x x , , 1 ,如

果有d d j li k

j ≤≤≤1min ,则将l x 归于取得最小值的那一类,否则,令}{1l k x G =+。 修改原则:给出了初始分类后,应按一定的方法检查、修改分类,使之更为合理。

1、 按批修改。

1) 定义样本或变量间的距离,选择凝聚点;

2) 将所有样本点或变量按最近距离的凝聚点归类;

3) 计算每类的重心,以这些重心为新的凝聚点;

4) 如果新凝聚点与老凝聚点重合,则分类停止;否则,返回第2步。

2、 逐个修改。逐个检查、归类每一个样本点或变量,归类一个样本点或变量,就修改凝聚

点,直至前后两次分类没有变化为止。

在按批修改和逐个修改中,关键是新凝聚点的确定。有非常多的重新确定凝聚点的方法,这也导致了不同的动态聚类方法。进一步的讨论,可以参考有关书籍。

不论何种聚类方法,当数据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其计算量将非常大,手工计算几乎是不可能的,一般可以利用现有的统计软件。常用统计软件都提供了多种聚类的方法。

例4:为了研究农民家庭收支情况,收集了某年28个省、市、自治区反映农民家庭生活消费支出情况的平均支出指标:食品(x 1)、衣着(x 2)、燃料(x 3)、住房(x 4)、生活用品及其他(x 5)、文化生活服务(x 6)等六项指标(数据见文件“例题数据-聚类分析.xls ”)。希望利用这些数据,将各省、市、自治区按农民家庭收支情况进行分组。

SPSS操作方法:聚类分析

实验指导之一 聚类分析的SPSS操作方法 系统聚类法 实验例城镇居民消费水平通常用下表中的八项指标来描述。八项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为研究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需将相关性强的指标归并到一起,这实际上就是对指标聚类。 实验数据表 2001年30个省。市,自治区城镇居民月平均消费数据 x1人均粮食支出(元/人) x5人均衣着商品支出(元/人) x2人均副食支出(元/人) x6人均日用品支出(元/人) x3人均烟、酒、茶支出(元/人) x7人均燃料支出(元/人) x4人均其他副食支出(元/人) x8人均非商品支出(元/人) x1x2x3x4x5x6x7x8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13.23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系统聚类法的SPSS操作: 1. 从数据编辑窗口点击Analyze →Classify →Hierachical Cluster , (见图1) 图1 系统聚类法 打开层次聚类法对话如图2。 图2 系统聚类法对话框 选择需要进行聚类分析的变量进入Variable框内后,在Cluster栏中选择聚类类型,SPSS有两种层次聚类方法: Cases 对样品聚类(Q型;系统默认), Variable 对指标变量聚类(R型),本例选择。 在Display栏中选择默认的输出项。 2. 点击Statistics按钮,打开对话框如图 3. 图3 Statistics对话框 Agglomeration schedule输出凝聚状态表(聚类进度表);本例选择。

SPSS教程-聚类分析-附实例操作

各地区各行业工资水平的分析(2009年数据) 小组成员:张艺伟、赵月、陈媛、邹莉、朱海龙、曾磊、胡瑛、候银萍 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研究背景 工资水平是指一定区域和一定时间内劳动者平均收入的高低程度。生产决定分配,只有经济发展才能提供更多的可分配的社会产品,因此一个地区的工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经济发展的水平。 1.2 研究意义 1. 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究一个地区的工资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内在联系。 2. 将平均工资水平划分为3类,分析哪些地区、哪些行业的工资水平较高,可以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宏观上的方向指引。 2.数据来源与描述 2.1 数据来源——《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0》 (URL:https://www.360docs.net/doc/0d668741.html,/Navi/YearBook.aspx?id=N2011010069&floor=1###) 主编单位: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 出版社:中国统计出版社 简介:《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0》是一部全面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经济情况的资料性年刊。本刊收集了2009年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有关劳动统计数据。本书资料的取得形式主要有国家和部门的报表统计、行政记录和抽样调查。 2.2 数据描述 本数据集记录了全国31个省市(港、澳、台除外)的工资状况,各省市分别记录了其23个主要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这23个主要行业包括:企业、事业、机关、金融业、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农林牧渔业等等,具体数据格式参见图-0。

图-0 3.分析方法及原理 3.1 通过描述统计分析方法,判断哪些行业平均工资水平较高 描述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是从基本统计量(诸如均值、方差、标准差、极大/小值、偏度、峰度等)的计算和描述开始的,并辅助于SPSS提供的图形功能,能够把握数据的基本特征和整体的分布特征。 在本案例中,通过比较不同行业(诸如企业、事业、机关、建筑业、制造业……)工资的均值、极大/小值,可以从总体上判断哪些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较高,哪些行业的较低。 3.2 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判断哪些地区平均工资水平较高 聚类分析是依据研究对象的个体特征,对其进行分类的方法,分类在经济、管理、社会学、医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聚类分析能够将一批样本(或变量)数据根据其诸多特征,按照在性质上的亲疏程度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进行自动分类,产生多个分类结果。类内部个体特征之间具有相似性,不同类间个体特征的差异性较大。 在本案例中,我们将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聚类分析:一种是系统聚类法,另一种是K-均值法(快速聚类法)。 3.2.1系统聚类法 系统聚类法的基本原理:首先将一定数量的样本或指标各自看成一类,然后根据样本(或指标)的亲疏程度,将亲疏程度最高的两类进行合并,然后考虑合并后的类与其他类之间的亲疏程度,再进行合并。重复这一过程,直到将所有的样本(或指标)合并为一类。 系统聚类分为Q型聚类和R型聚类两种:Q型聚类是对样本进行聚类,它使具有相似特征的样本聚集在一起,使差异性大的样本分离开来;R型聚类是对变量进行聚类,它使差异性大的变量分离开来,相似的变量聚集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在相似变量中选择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变量参与其他分析,实现减少变量个数、降低变量维度的目的。 在本例中进行的是Q型聚类。 类与类之间距离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最短距离法(Nearest Neighbor),是指两类之间每个个体距离的最小值; (2)最长距离法(Farthest Neighbor),是指两类之间每个个体距离的最大值; (3)组间联接法(Between-groups Linkage),是指两类之间个体之间距离的平均值;

聚类分析实例分析题(推荐文档)

5.2酿酒葡萄的等级划分 5.2.1葡萄酒的质量分类 由问题1中我们得知,第二组评酒员的的评价结果更为可信,所以我们通过第二组评酒员对于酒的评分做出处理。我们通过excel计算出每位评酒员对每支酒的总分,然后计算出每支酒的10个分数的平均值,作为总的对于这支酒的等级评价。 通过国际酿酒工会对于葡萄酒的分级,以百分制标准评级,总共评出了六个级别(见表5)。 在问题2的计算中,我们求出了各支酒的分数,考虑到所有分数在区间[61.6,81.5]波动,以原等级表分级,结果将会很模糊,不能分得比较清晰。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细化等级。为此我们重新细化出5个等级,为了方便计算,我们还对等级进行降序数字等级(见表6)。 通过对数据的预处理,我们得到了一个新的关于葡萄酒的分级表格(见表7):

考虑到葡萄酒的质量与酿酒葡萄间有比较之间的关系,我们将保留葡萄酒质量对于酿酒葡萄的影响,先单纯从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对酿酒葡萄进行分类,然后在通过葡萄酒质量对酿酒葡萄质量的优劣进一步进行划分。 5.2.2建立模型 在通过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对酿酒葡萄分类的过程,我们用到了聚类分析方法中的ward 最小方差法,又叫做离差平方和法。 聚类分析是研究分类问题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所谓类,通俗地说,就是指相似元素的集合。为了将样品进行分类,就需要研究样品之间关系。这里的最小方差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将一个样品看作P 维空间的一个点,并在空间的定义距离,距离较近的点归为一类;距离较远的点归为不同的类。面对现在的问题,我们不知道元素的分类,连要分成几类都不知道。现在我们将用SAS 系统里面的stepdisc 和cluster 过程完成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最终确定元素对象的分类问题。 建立数据阵,具体数学表示为: 1111...............m n nm X X X X X ????=?????? (5.2.1) 式中,行向量1(,...,)i i im X x x =表示第i 个样品; 列向量1(,...,)'j j nj X x x =’,表示第j 项指标。(i=1,2,…,n;j=1,2,…m) 接下来我们将要对数据进行变化,以便于我们比较和消除纲量。在此我们用了使用最广范的方法,ward 最小方差法。其中用到了类间距离来进行比较,定义为: 2||||/(1/1/)kl k l k l D X X n n =-+ (5.2.2) Ward 方法并类时总是使得并类导致的类内离差平方和增量最小。 系统聚类数的确定。在聚类分析中,系统聚类最终得到的一个聚类树,如何确定类的个数,这是一个十分困难但又必须解决的问题;因为分类本身就没有一定标准,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不同的分类。在实际应用中常使用下面几种

聚类分析方法应用举例

刘向民物流工程 S11085240007 聚类分析方法应用举例 多元统计,是研究多个随机变量之间相互依赖关系以及内在统计规律性的一门统计学科。多元统计所包括的内容很多.但在实际统计分析中,聚类分析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聚类分析(cluste:Analysis),是研究分类问题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社会经济统计的分类问题,过去在传统方法上,主要是结合一定的专业知识进行定性分类处理。由于定性分类主要是靠经验完成,因而其结论难免带有较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故不能很好地揭示客观事物内在的本质差别和联系。而聚类分析能带来定量上的分析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下面通过一些实例来描述聚类分析方法在应用上的体现; 1 基于聚类分析的安徽省物流需求研究 选取了分行业统计的年产值类指标构建物流需求指标体系(X组),具体指标包括:农业总产值(万元)(X1)、工业总产值(亿元)(X2)、建筑业总产值(万元)(X3)、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万元)(X4)、亿元商品市场成交额(万元)(X5)、进出口总额(万美元)(X6)。该指标体系通过农业、工业、建筑业、批发业、零售业及国际贸易的发生额较全面地反映了地区的物流需求情况。 2 研究方法 分类问题一般的解决法是聚类分析或者因子分析基础上的聚类分析。由于本文最终期望得安徽省地级市物流需求分类情况,无需了解各个指标体系的内在系统结构,故选择聚类分析方法更简明。进行聚类分析时,本文采用的是基于样本聚类的Q型系统聚类方法。 3研究过程和结果 3.1地区物流需求指标的聚类分析 由分析软件输出的聚类过程统计量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伪F统计量在归为4类及7类

时较大,说明归为4类及7类时较好;伪T2统计量在1类、2类、3类时较大,由于伪T2大说明上一次归类效果较好,所以归为4类、3类、2类效果较好。而R2的值在由4类归为3类、由3类归为2类以及由2类归为1类时都有较大的减小,说明归类为2类、3类和4类都是比较好的。半偏R2统计量的值越大,则上一步聚类效果更好,所以归为4类、3 类、2类效果都较好。综合考虑四个统计量的值,并考虑分类的实用性,本文认为归为4类比较合适。聚类图见图1。 由软件分析得的聚类过程得到每一类的各个指标的平均值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四类地区的区分明显,各种产值指标依次递减。依据四类地区物流需求情况可将安徽省的17个地级市分为物流需求旺盛的省会经济圈、需求较大的马铜芜地区;物流需求量小的两淮和皖南山物流需求量小的两淮和皖南山区以及物流需求较小的第三类地区。

SPSS操作方法:聚类分析

. 实验指导之一 聚类分析的SPSS操作方法 系统聚类法 实验例城镇居民消费水平通常用下表中的八项指标来描述。八项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为研究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需将相关性强的指标归并到一起,这实际上就是对指标聚类。 实验数据表 2001年30个省。市,自治区城镇居民月平均消费数据 x1人均粮食支出(元/人) x5人均衣着商品支出(元/人) x2人均副食支出(元/人) x6人均日用品支出(元/人) x3人均烟、酒、茶支出(元/人) x7人均燃料支出(元/人) x4人均其他副食支出(元/人) x8人均非商品支出(元/人) x1x2x3x4x5x6x7x8 北京7.78 48.44 8.00 20.51 22.12 15.73 1.15 16.61 天津10.85 44.68 7.32 14.51 17.13 12.08 1.26 11.57 河北9.09 28.12 7.40 9.62 17.26 11.12 2.49 12.65 山西8.35 23.53 7.51 8.62 17.42 10.00 1.04 11.21 内蒙古9.25 23.75 6.61 9.19 17.77 10.48 1.72 10.51 辽宁7.90 39.77 8.49 12.94 19.27 11.05 2.04 13.29 吉林8.19 30.50 4.72 9.78 16.28 7.60 2.52 10.32 黑龙江7.73 29.20 5.42 9.43 19.29 8.49 2.52 10.00 上海8.28 64.34 8.00 22.22 20.06 15.52 0.72 22.89 江苏7.21 45.79 7.66 10.36 16.56 12.86 2.25 11.69 浙江7.68 50.37 11.35 13.30 19.25 14.59 2.75 14.87 安徽8.14 37.75 9.61 8.49 13.15 9.76 1.28 11.28 福建10.60 52.41 7.70 9.98 12.53 11.70 2.31 14.69 江西 6.25 35.02 4.72 6.28 10.03 7.15 1.93 10.39 山东8.82 33.70 7.59 10.98 18.82 14.73 1.78 10.10 河南9.42 27.93 8.20 8.14 16.17 9.42 1.55 9.76 湖北8.67 36.05 7.31 7.75 16.67 11.68 2.38 12.88

聚类分析案例

SPSS软件操作实例——某移动公司客户细分模型 数据准备:数据来源于,如图1所示,Customer_ID表示客户编号,Peak_mins 表示工作日上班时期电话时长,OffPeak_mins表示工作日下班时期电话时长等。 图1 数据 分析目的:对移动手机用户进行细分,了解不同用户群体的消费习惯,以更好的对其进行定制性的业务推销,所以需要运用聚类分析。 操作步骤: 1,从菜单中选择【文件】——【打开】——【数据】,在打开数据窗口中选择数据位置以及文件类型,将数据导入SPSS软件中,如图2所示。 图2 打开数据菜单选项

2,从菜单中选择【分析】——【描述统计】——【描述】,然后在描述性窗口中,将需要标准化的变量选到右边的“变量列表”,勾选“将标准化得分另存为变量”,点确定,如图3所示。 ¥ 图3 数据标准化 3,从菜单中选择【分析】——【分类】——【K-均值聚类】,在K-均值聚类分析窗口中将标准化之后的结果选入右边“变量列表”,客户编号选入“个案标记依据”,聚类数改为5。点击迭代按钮,在迭代窗口将最大迭代次数改为100,点击继续。点击保存按钮,在保存窗口勾选“聚类成员”、“与聚类中心的距离”,点击继续。点击选项按钮,在选项窗口勾选“ANOVA表”、“每个个案的聚类信息”,点击继续。点击确定按钮,运行聚类分析,如图4所示。

图 4 聚类分析操作 结果分析 表1 最终聚类中心 聚类 1 2 3 \ 4 5 Zscore: 工作日上班时期电话时长 .61342 .37303 Zscore: 工作日下班时期电话时长 .46081 : Zscore: 周末电话时长 .35845

聚类分析在现实中的应用.doc

姓名:于一发学号:XXXX105XXXX2 班级:07信息聚类分析在现实中的应用 随着生产技术和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认识不断加深,分类越来越细,要求也越来越高,光凭经验和专业知识是不能确切分类的,往往需要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结合起来去分类,于是工具逐渐被引进分类学中,形成了数值分类学。后来随着多元分析的引进,聚类分析逐渐从数值分类学中脱离出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 一、聚类分析的定义: 聚类分析指将物理或抽象对象的集合分组成为由类似的对象组成的多个类的分析过程。聚类分析的目标就是在相似的基础上收集数据来分类。聚类源于很多领域,包括数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生物学和经济学。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很多聚类技术都得到了发展,这些技术方法被用作描述数据,衡量不同数据源间的相似性,以及把数据源分类到不同的簇中。 从统计学的观点看,聚类分析是通过数据建模简化数据的一种方法。传统的统计聚类分析方法包括系统聚类法、分解法、加入法、动态聚类法、有序样品聚类、有重叠聚类和模糊聚类等。采用k-均值、k-中心点等算法的聚类分析工具已被加入到许多著名的统计分析软件包中,如SPSS、SAS 等。 从机器学习的角度讲,簇相当于隐藏模式。聚类是搜索簇的无监督学习过程。与分类不同,无监督学习不依赖预先定义的类或带类标记的训练实例,需要由聚类学习算法自动确定标记,而分类学习的实例或数据对象有类别标记。聚类是观察式学习,而不是示例式的学习。 二、聚类分析的应用: 聚类分析师数据挖掘中一种常用的技术,在实践中可以多角度应用于市场分析,为市场营销战略和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主要介绍其在市场分析中的应用,并且我们从客户细分、实验市场选择、抽样方案设计、销售篇区确定、市场机会研究五个方面探讨聚类分析在市场分析中的具体应用。 (1)在客户细分中的应用: 消费同一种类的商品或服务时,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消费特点,通过研究这些特点,企业可以制定出不同的营销组合,从而获取最大的消费者剩余,这就是客户细分的主要目的。常用的客户分类方法主要有三类:经验描述法,由决策者根据经验对客户进行类别划分;传统统计法,根据客户属性特征的简单统计来划分客户类别;非传统统计方法,即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非数值方法。聚类分析法兼有后两类方法的特点,能够有效完成客户细分的过程。 例如,客户的购买动机一般由需要、认知、学习等内因和文化、社会、家庭、小群体、参考群体等外因共同决定。要按购买动机的不同来划分客户时,可以把前述因素作为分析变量,并将所有目标客户每一个分析变量的指标值量化出来,再运用聚类分析法进行分类。在指标值量化时如果遇到一些定性的指标值,可以用一些定性数据定量化的方法加以转化,如模糊评价法等。除此之外,可以将客户满意度水平和重复购买机会大小作为属性进行分类;还可以在区分客户之间差异性的问题上纳入一套新的分类法,将客户的差异性变量划分为五类:产品利益、

聚类分析(R语言)例子

一个用R语言进行聚类分析的例子 2013 年4 月21 日 By student 在网上(https://www.360docs.net/doc/0d668741.html,/ )找到了一个用R语言进行聚类分析的例子, 在整个例子中做了一些中文解释说明. 数据集用的是iris 第一步:对数据集进行初步统计分析 #检查数据的维度 > dim(iris) [1] 150 5 #显示数据集中的列名 > names(iris) [1] “Sepal.Length” “Sepal.Width” “Petal.Length” “Petal.Width” “Species” #显示数据集的内部结构 > str(iris) …data.frame?: 150 obs. of 5 variables: $ Sepal.Length: num 5.1 4.9 4.7 4.6 5 5.4 4.6 5 4.4 4.9 … $ Sepal.Width : num 3.5 3 3.2 3.1 3.6 3.9 3.4 3.4 2.9 3.1 … $ Petal.Length: num 1.4 1.4 1.3 1.5 1.4 1.7 1.4 1.5 1.4 1.5 … $ Petal.Width : num 0.2 0.2 0.2 0.2 0.2 0.4 0.3 0.2 0.2 0.1 … $ Species : Factor w/ 3 levels “setosa”,”versicolor”,..: 1 1 1 1 1 1 1 1 1 1 … #显示数据集的属性 > attributes(iris) $names –就是数据集的列名 [1] “Sepal.Length” “Sepal.Width” “Petal.Length” “Petal.Width” “Species” $https://www.360docs.net/doc/0d668741.html,s –个人理解就是每行数据的标号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class –表示类别 [1] “data.frame”

聚类分析实例讲解

Lab 6 聚类分析 一、分析背景 Chrysler公司为了赢得市场竞争地位,决定推出新产品Viper,该种产品的目标客户是雅皮士阶层。为了进一步了解这种人群的心理特征,定位自己的产品,吸引目标客户,Chrysler公司进行了一次市场调研。研究者使用九点量表测量400名被试者对30项陈述的态度,从而了解这些目标客户的心理特征。调研还询问被试者对Dodge Viper型汽车的态度来测量标准变量,标准变量的测量通过九点量表来测试消费者对“我愿意购买Chrysler公司生产的Dodge Viper型汽车”的态度。 本次分析的目的是:通过聚类分析,将原始变量分别聚成三类和四类,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同时,比较使用原始变量得到的聚类结果和使用因子得分得到的聚类结果,看哪一种方法能更好地解释数据。 二、分析结果 1、根据原始变量进行的聚类分析 首先根据原始变量进行聚类分析,由于样本数较大,采用迭代聚类法,分别将样本聚为三类和四类,下面是聚类分析的结果比较。 表 1 聚为三类后的组重心表 2 聚为四类后的组重心 表 3 聚为三类的每组样本数表 聚为四类的每组样本数

表5 聚为三类后组重心之间的距离 表 6 聚为四类后组重心之间的距离 由方差分析的结果(结果略)可知,在聚为三类和四类的分析中,V8,V9,V18,V19,V20和V27的组间差异均大于0.05,结果不显著。 2、 根据因子得分进行的聚类分析 以下是根据因子得分,采用迭代法将样本聚为三类和四类的结果: 表7 聚为三类后的组重心 -.45298 .16364 .29950 .36038 -.22794 -.15239 .28739 -.32881 .00765 .25444 .70915 -.87203 .52946 -.29355 -.26021 .18363 .11953 -.28471 .00228 .20936 -.18616 .56772 -.64844 .01414 消费因子 时尚因子 社会因子 爱国因子 期望因子 偏好因子 个性因子 家庭因子 1 2 3 Cluster 表 8 聚为三类时的样本数 137.000 123.000 140.000 400.000 .000 1 2 3 Cluster Valid Missing

06聚类分析方法与操作

技术资料6: 聚类分析方法与操作 聚类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数据分析方法,它是统计学的一个分支,目前在诸多领域,包括数据挖掘、图像处理、市场研究等,都能凸显出其重要性。聚类是将一个对象的集合分成不同的类,从而描述数据。通过这种方式,人们能够将密集的和稀疏的区域区分开来,从而发现全局的分布模式,以及数据属性之间有趣的相互关系。 很久以前人们就对聚类方法有所研究。传统的聚类方法主要是基于距离的聚类,例如欧氏距离、切比雪夫距离、马氏距离[1]等。 在今天,聚类分析也是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领域中的重要课题。迄今为止,人们已经提出了许多数据聚类的算法,试图解决各种领域的聚类问题。 从目前来看,对数据挖掘中聚类方法的研究大都集中于计算机科学领域,更多注重聚类算法的研究,或者对现有聚类方法进行算法上的改进,而很少真正从统计学角度出发对数据挖掘中的聚类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若尝试从统计学视角出发,以统计理论为基础,以统计方法与算法相结合为基本思路,将一些现有的优秀统计方法,如因子分析、对应分析等引入数据挖掘领域,则能够使其应用于海量数据的聚类分析。 (一)聚类分析的基本概念 聚类是指将一群物理的或抽象的对象,根据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分为若干组,并使得同一个组内的数据对象具有较高的相似度,而不同组中的数据对象则是不相似的。一个聚类就是由彼此相似的一组对象所构成的集合。在很多应用中,我们可以把同一个类的数据对象当做一个整体来处理。 聚类的严格数学描述如下:假设被研究的样本集为E ,类C 定义为E 的一个非空子集,即: E C ?,且C ≠? 聚类就是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类1C ,2C ,…,k C 的集合: (1) 1C 2C … E C k =

聚类分析实例

k-means聚类”——数据分析、数据挖掘 一、概要 分类作为一种监督学习方法,要求必须事先明确知道各个类别的信息,并且断言所有待分类项都有一个类别与之对应。但就是很多时候上述条件得不到满足,尤其就是在处理海量数据的时候,如果通过预处理使得数据满足分类算法的要求,则代价非常大,这时候可以考虑使用聚类算法。聚类属于无监督学习,相比于分类,聚类不依赖预定义的类与类标号的训练实例。本文介绍一种常见的聚类算法——k 均值与k 中心点聚类,最后会举一个实例:应用聚类方法试图解决一个在体育界大家颇具争议的问题——中国男足近几年在亚洲到底处于几流水平。 二、聚类问题 所谓聚类问题,就就是给定一个元素集合D,其中每个元素具有n 个可观察属性,使用某种算法将D 划分成k 个子集,要求每个子集内部的元素之间相异度尽可能低,而不同子集的元素相异度尽可能高。其中每个子集叫做一个簇。 与分类不同,分类就是示例式学习,要求分类前明确各个类别,并断言每个元素映射到一个类别,而聚类就是观察式学习,在聚类前可以不知道类别甚至不给定类别数量,就是无监督学习的一种。目前聚类广泛应用于统计学、生物学、数据库技术与市场营销等领域,相应的算法也非常的多。本文仅介绍一种最简单的聚类算法——k 均值(k-means)算法。 三、概念介绍 区分两个概念: hard clustering:一个文档要么属于类w,要么不属于类w,即文档对确定的类w就是二值的1或0。 soft clustering:一个文档可以属于类w1,同时也可以属于w2,而且文档属于一个类的值不就是0或1,可以就是0、3这样的小数。 K-Means就就是一种hard clustering,所谓K-means里的K就就是我们要事先指定分类的个数,即K个。 k-means算法的流程如下: 1)从N个文档随机选取K个文档作为初始质心 2)对剩余的每个文档测量其到每个质心的距离,并把它归到最近的质心的类

:聚类分析SPSS操作方法09

:聚类分析SPSS操作方法09 实验指导之一 聚类分析的SPSS操作方法 系统聚类法 实验例城镇居民消费水平通常用下表中的八项指标来描述。八项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为研究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需将相关性强的指标归并到一起,这实际上就是对指标聚类。 实验数据表 2001年30个省。市,自治区城镇居民月平均消费数据 x1人均粮食支出(元/人) x5人均衣着商品支出(元/人) x2人均副食支出(元/人) x6人均日用品支出(元/人) x3人均烟、酒、茶支出(元/人) x7人均燃料支出(元/人) x4人均其他副食支出(元/人) x8人均非商品支出(元/人) x1x2x3x4x5x6x7x8 北京7.78 48.44 8.00 20.51 22.12 15.73 1.15 16.61 天津10.85 44.68 7.32 14.51 17.13 12.08 1.26 11.57 河北9.09 28.12 7.40 9.62 17.26 11.12 2.49 12.65

系统聚类法的SPSS操作:

1. 从数据编辑窗口点击Analyze →Classify →Hierachical Cluster , (见图1) 图1 系统聚类法 打开层次聚类法对话如图2。 图2 系统聚类法对话框 选择需要进行聚类分析的变量进入Variable框内后,在Cluster栏中选择聚类类型,SPSS有两种层次聚类方法: Cases 对样品聚类(Q型;系统默认), Variable 对指标变量聚类(R型),本例选择。 在Display栏中选择默认的输出项。 2. 点击Statistics按钮,打开对话框如图 3.

一篇文章透彻解读聚类分析及案例实操

一篇文章透彻解读聚类分析及案例实操 【数盟致力于成为最卓越的数据科学社区,聚焦于大数据、分析挖掘、数据可视化领域,业务范围:线下活动、在线课程、猎头服务、项目对接】【限时优惠福利】数据定义未来,2016 年 5 月12 日-14 日DTCC2016 中国数据库技术大会登陆北京!大会云集了国内外数据行业顶尖专家,设定2 个主会场,24 个分会场,将吸引共3000 多名IT 人士参会!马上领取数盟专属购票优惠88 折上折,猛戳文末“阅读原文” 抢先购票!摘要:本文主要是介绍一下SAS 的聚类案例,希望大家都动手做一遍,很多问题只有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才会有发现有收获有心得。这里重点拿常见的工具SAS+R语言+Python 介绍! 1 聚类分析介绍1.1 基本概念聚类就是一种寻找数据之间一种内在结构的技术。聚类把全体数据实例组织成一些相似组,而这些相似组被称作聚类。处于相同聚类中的数据实例彼此相同,处于不同聚类中的实例彼此不同。聚类技术通常又被称为无监督学习,因为与监督学习不同,在聚类中那些表示数据类别的分类或者分组信息是没有的。通过上述表述,我们可以把聚类定义为将数据集中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数据成员进行分类组织的过程。因此,聚类就是一些数据实例的集合,这个集合中的元素彼此相似,但是它们都与其他聚类中的元素不同。在聚类的相关文献中,一个数据实例有时又被称为对象,因为现实世界中的一个对象可以用数据实例来描述。同时,它有时也被称作数据点(Data Point) ,因为我们可以用r 维空间的一个点来表示数据实例,其中r 表示数据的属性个数。下图显示了一个二维数据集聚类过程,从该图中可以清楚

(6)聚类分析例子

例题1:下表是我国16个地区农民在1982年支出情况的抽样调查数据的汇总资料,每个地区都调查了反映每人平均生活消费支出情况的六个指标。试利用调查资料对16个地区进行分类。 地区食品衣着燃料住房 生活用品及其 他文化生活服务支出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 吉林 黑龙江】 上海?江苏 浙江! 5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

下面用统计学软件SAS(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 data dfdf; input city $ x1 x2 x3 x4 x5 x6;cards; beijing tianjing hebei shanxi neimenggu liaoning … jilin heilongjiang shanghai jiangsu zhejiang anhui fujian jiangxi shandong henan ;run; ^ proc cluster data=dfdf std outtree=tree method=ave pesudo rsq;id city;run; /*ward离差平方和法war; 类平均法ave; 重心法cen;最长

距离法com;中间距离法med; 最短距离法sin;密度估计法den;极 大似然法eml; 可变类平均fle;相似分析法mcq; 两阶段密度估计 two; */ proc tree data=tree out=new graphics horizontal; id city;run; Cluster History、 ] Norm RMS @ NCL Clusters Joined---FREQ SPRSQ RSQ PSF PST2Dist 15 , anhui fujian2. 14hebei ; henan 2. 13CL14shanxi !3 12CL15jiangxi3(4 11jiangsu zhejiang2》. 10CL13neimengg4) 9tianjing shandong2! . 8CL9CL114《7liaoning jilin2. |heilongj CL124

数学建模 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实例

多元统计分析中的降维方法在四川省社会福利中的应用 由于计算机的发展和日益广泛的使用,多元分析方法也很快地应用到社会学、农业、医学、经济学、地质、气象等各个领域。在国外,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的许多方面,都已证实了多元分析方法是一种很有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在我国,多元分析对于农业、气象、国家标准和误差分析等许多方面的研究工作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在许多领域的研究中,为了全面系统地分析问题,对研究对象进行综合评价,我们常常需要考虑衡量问题的多个指标(即变量),由于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着相关性,如果采用一元统计方法,把多个变量分开,一次分析一个变量,就会丢失大量的信息,研究结果也会偏差很大。因此需要采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同时对所有变量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多元统计分析就是一种同时研究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经过对变量的综合处理,充分提取变量之间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的统计方法。多元统计分析法主要包括降维、分类、回归及其他统计思想。 一.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降维的方法 1.概述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是同时对多个变量的观察数据做综合处理和分析。在不损失有价值信息的情况下,简化观测数据或数据结构,尽可能简单地将被研究对象描述出来,使得对复杂现象的解释变得更容易些。同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聚类分析或判别分析可以对变量或样品进行分类与分组。根据所测量的特征和分类规则将一些“类似的”对象或变量分组。多元统计分析也可以研究变量间依赖性。即对变量间关系的本质进行研究。是否所有的变量都相互独立?还是一个变量或多个变量依赖于其他变量?它们又是怎样依赖的?通过观测变量数据的散点图,我们可以建立多元回归统计模型,确定出变量之间具体的依赖关系,进而可以根据某些变量的观测值预测另一个或另一些变量的值对事物现象的发展作预测。最后我们需要构造假设,并对所建立的以多元总体参数形式陈述的多种特殊统计假设进行检验。 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数据简化或结构简化,实质上就是数学中的降维方法。多元统计分析中的降维方法主要包括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对应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等几种方法。其中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是在作综合评价方面应用最广泛、较为有效的方法。本文主要介绍这两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 2 主成分分析 2.1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 在大部分实际问题中,需要考察的变量多,变量之间是有一定的相关性的,主成分分析就是以损失很少部分信息为代价,保留绝大部分信息的前提下, 将原来众多具有一定线性相关性的p个指标压缩成少数几个互不相关的综合指 标(主成分),并通过原来变量的少数几个的线性组合来给出各个主成分的具有实际背景和意义的解释。由于主成分分析浓缩了众多指标的信息,降低了指标的

手把手教你spss聚类分析和主因子分析

1.主因子分析第一步:矩阵标准化 出现如下对话框: 第二步:对标准化过的矩阵分析

聚类分析

基于SPSS的聚类分析的实用方法(层次聚类法和迭代聚类法) 层次聚类法和迭代聚类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层次聚类法的聚类结果受奇异值的影响非常大,且聚类过程是单方向的,一旦某个样本进入某一类,就不可能从该类出来,再归入其他的类;迭代聚类法的聚类结果受奇异值和不合适的聚类变量的影响较小,对于不合适的初始聚类可以进行反复调整,但其缺点是聚类结果对初始聚类非常敏感,而且它也只能得到局部最优解. (一)层次聚类 Analyze--> C1assify-->Hierachical Cluster 在“C1uster”组中选择聚类类型:要进行变量聚类选择指定“V anables”;要进行观测量聚类指定“Cases”。 指定参与分析的变量,将选定的变量通过按钮箭头转移到箭头按钮右侧的“V ariable[s]:”矩形框中;将标识变量通过下面一个箭头按钮转移到按钮右侧的“Label Cases by:”下面的矩形框中。 如果不使用系统默认值,或由于参与分析的变量量纲不一致需要指定选择项,则应该根据需要有选择性地执行下述某些步骤。 1.确定聚类方法 在主对话框中,点击“Methed”按钮,展开分层聚类分析的方法选择对话框,即“Hierachical Cluster Analysis:Method”。在对话框中根据需要指定聚类方法、距离测度的方法、对数值进行转换方法,即标准化数值的方法和对测度的转换方法。 (1)聚类方法选择 “C1uster Method:”表中列出可以选择的聚类方法: Between-groups linkage组内连接 Within-groups linkage组内连接 Nearest neighbor最近邻法

聚类分析的案例分析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 ——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聚类分析的案例分析 摘要 本文主要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运用系统聚类法和K均值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实现聚类分析及其运用。利用聚类分析研究某化工厂周围的几个地区的 气体浓度的情况,从而判断出这几个地区的污染程度。 经过聚类分析可以得到,样本6这一地区的气体浓度值最高,污染程度是最严重的,样本3和样本4气体浓度较高,污染程度也比较严重,因此要给予及时的控制和改善。 关键词:SPSS软件聚类分析学生成绩

一、数学模型 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是认为各个样本与所选择的指标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似性。可以根据这些相似性把相似程度较高的归为一类,从而对其总体进行分析和总结,判断其之间的差距。 系统聚类法的基本思想是在这几个样本之间定义其之间的距离,在多个变量之间定义其相似系数,距离或者相似系数代表着样本或者变量之间的相似程度。根据相似程度的不同大小,将样本进行归类,将关系较为密切的归为一类,关系较为疏远的后归为一类,用不同的方法将所有的样本都聚到合适的类中,这里我们用的是最近距离法,形成一个聚类树形图,可据此清楚的看出样本的分类情况。 K均值法是将每个样品分配给最近中心的类中,只产生指定类数的聚类结果。 二、数据来源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第一版164页第6题 我国山区有一某大型化工厂,在该厂区的邻近地区中挑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8个大气取样点,在固定的时间点每日4次抽取6种大气样本,测定其中包含的8个取样点中每种气体的平均浓度,数据如下表。试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取样点及大气污染气体进行分类。

三、建立数学模型 一、运行过程 (一)系统聚类分析 在SPSS界面对上述数据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如图1和图2所示,进行最近距离分类。 图1

SPSS聚类分析加具体案例

六、聚类分析 (一)概述 1.聚类分析的目的 根据已知数据,计算样本或者变量之间亲疏关系的统计量(距离或相关系数)。根据某种准则(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中间距离法、重心法),使同一类内的差别较小,而类与类之间的差别较大,最初达到的就是将样本或变量分成若干类。 2.聚类分析的分类 3.距离与相似性 为了对样本或者变量进行分类,就需要研究样本之间的关系,最常用的方法有两个。

(二)系统聚类 1.系统聚类的步骤 距离的具体定义及计算方式 计算n各样本两两之间的距离 将距离接近的数据依次合并为一类,再计算,再合并 画聚类图,解释类与类之间的关系 2.亲疏程度度量方法 3.系统聚类的分类

4.SPSS操作及实例 SPSS采用的是凝聚法。 案例:根据30个省的23个主要行业的平均工资情况,通过聚类分析来判断哪些地区平均工资水平高。 SPSS操作及结果: 打开SPSS上方菜单栏中的分析->分类->系统聚类 选择变量->勾选统计量->在绘制里选择树状图和冰柱图 勾选方法(通常使用组间联接)->度量区间->选择标准化方式(全距从0到

1) 下图为近似矩阵表,标注了相关系数,数值越大,距离越接近 下图为聚类分析结果表,第一类表示这是聚类分析的第几步,第二三列表示该步中那几个样本或者小类聚成一类,第四列表示距离,第五六列表示本步骤中参与的是个体还是小类(0表示样本,非0表示第n步生成的小类),第七列表示本步骤的聚类结果将在以下第几步中用到。

下面是冰柱图和树状图的结果,根据树状图可以看出,如果分为三类的话,第一类包括北京上海,第二类包括天津、广东、浙江、江苏、西藏,剩下的归为一类。 (三)快速聚类(适合大样本聚类) 1.快速聚类的步骤 指定聚类数目K 确定K个初始类的中心(自定义或者根据数据中心初步确定) 根据距离最近的原则进行分类 根据新的中心位置,重新计算每一记录距离新的类别中心的的距离,并重新分类 重复步骤4,直到达到标准

聚类分析在股票投资分析中的应用

聚类分析在股票投资分析中的应用摘要:在证券投资中,投资者必须对股票进行基本面分析以减少投资风险。而当我们进行分析时,会遇到多个指标,且每个指标意义不同,有时很难进行决策,采用聚类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聚类分析;统计分析;证券投资 0.引言中国股市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壮大是有目共睹的,随着中国的股市逐步走向完善,走向规范化,价格及其内在价值回归是未来股市发展的重要方向。股票的档次将不断拉开,成长率高的绩优股会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追捧。过去那种高投机、高市盈率、价格严重偏离其价值的现象将逐步纠正。理智的股票投资者,将会更加重视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重视股票自身的品质,即重视投资对象的选择。运用聚类分析模型能帮助投资者准确地了解和把握股票的总体特征,确定投资范围,并通过类的总体价格水平来预测股票价格的变动趋势,选择有利的投资时机。首先,聚类分析是建立在基础分析之上的,立足于对股票基本层面的量化分析,弥补了基础分析对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大多是定性分析的不足。作为理性的长期投资的参考依据,其目的在于从股票基本特征决定的内在价值中发掘股票真正的投资价值。其次,与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相比,聚类分析法显得直观、实用,而且在应用时所受的局限小,操作性强,有一定的优越性,适合于广大投资者采用。聚类分析建立的是一种长期投资的理念,因此在我国证券市场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提倡运用这种理性的投资分析方法,可以降低投资风险,规范投资行为。 1 聚类分析方法 聚类分析的含义

聚类分析是一种新兴的多元统计方法,是当代分类学与多元分析的结合。聚类分析是将分类对象置于一个多维空间中,按照它们空间关系的亲疏程度进行分类。通俗的讲,聚类分析就是根据事物彼此不同的属性进行辨认,将具有相似属性的事物聚为一类,使得同一类的事物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在实际研究中,既可以对样本个体进行聚类,也可以对研究变量进行聚类,对样本个体进行聚类通常称为Q 型聚类,对研究变量进行的聚类称为R 型聚类。在市场研究中,Q 型聚类常用于市场细分研究,寻找不同目标市场及其构成者特征,R 型聚类可以用于确定产品各属性的同质性。 聚类分析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系统聚类、动态聚类。动态聚类的原理是先对分类事物作一个初始的粗糙的分类,然后在根据某种原则对初始分类进行修改,直至分类被认 为比较合理为止。系统聚类除了要定义事物之间的亲疏程度指标,还要定义类与类之间亲疏程度指标并且要导出求取类间亲疏指标值的递推公式。系统聚类初始,先把所有待分类事物各自看成独立的一类,求出两两之间的亲疏指标值,把关系最为亲密的两类合并成一个新类,然后计算新类与原有各类之间的亲疏指标值,再把其中关系最为密切的两类合并,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最终所有待分类事物合并成一个大类为止。最终绘成一幅系统聚类的谱系图,再根据一定的原则确定最终分类结果。 定义距离 设有n 个样品,p 个指标,每个样品都有这p 个指标的观察值,设第i个样品的第j个指标的观察值为 x,把n个样品看成p 维空间中的n个点, ij 则两个样品间亲疏程度可用P 维空间中两点的距离来度量。令 d表示样品i x i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