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随堂练习(4)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随堂练习(4)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随堂练习(4)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随堂练习(4)

一、填空题

1.张宗麟所著____________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社会”领域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和方法等,精辟地分析了社会、儿童社会的实质,并以案例形式展示其丰硕的研究成果,倡导实施社会化的幼稚园课程。

2.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思想品德发展,要在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础上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但也不能以儿童社会性的教育代替品德教育,品德涉及的是是非善恶的____________,社会性涉及的是生存与生活的问题,一个是精神与道德问题,一个是社会问题,各有不同的指向。

3.儿童社会认知发展与一般认知发展并非完全平行。它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研究。不少研究证明,儿童智商与其观点采择能力之间的相关系数一般是中等或偏下。因为当儿童的一般认知达到一定水平后,个体____________就更多地受社会、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4.幼儿的__________________常常使儿童表现出自私或无理行为。

5.所谓观察学习,亦称为替代学习,即学习者通过____________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而习得____________的过程。这种学习不需要学习者直接地做出反应,也不需要亲自体验强化,只要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中的行为,观察他人所接受的强化就能完成学习。因此,通过这种方式完成的学习又称为“无尝试学习”。

6.根据____________,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当注意:关注当下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所生活的时代与世界。

7.____________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

8.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萌芽阶段,没有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但有丰富的幼儿教育思想。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与古代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相一致,古代幼儿教育也是以道德教育为主,强调____________,具有典型的生活性与道德性。

9.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有着丰富内涵特性的教育领域,它兼具常识性、道德性、____________,只有综合的理解,才能恰当把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真正内涵。

10.儿童的自我控制行为受各种因素影响,自我控制水平随年龄而不断提高,________________在儿童自控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儿童从接受外部言语指导及诱因逐渐发展到根据自身要求和内部诱因来控制行为,从不自觉行为发展到自觉行为。

11.皮亚杰通过研究发现儿童对____________的理解一般要经历动作活动,自我中心,早期的合作,编程四个阶段。

1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社会领域目标的表述是:“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____________;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____________;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13.____________是指利用环境条件、生活气氛以及教育者自身的言行举止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前儿童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的方法。

14.导向性原则是教育评价的根本原则。为了贯彻导向性原则,人们有必要将素质教育的理念、____________、科学和谐发展的理念引入评价工作中,对教师的工作过程和绩效及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15.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指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事务及其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____________为引导,在尊重儿童生活,遵循儿童____________的规律与特点的基

础上,由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和活动,陶冶儿童性灵,培育有着良好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品德与行动能力的完整、健康的儿童。

16.____________是一种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了解与把握新事物,善于调整自己,并与不同的人建立融洽关系的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等。

17.埃里克森认为在自主对羞愧阶段,当儿童想自己做主,而成人又对之不能理解时,他们的经验会导致其产生羞愧感。这时教育者要尽可能恰当提供孩子做决定和选择的机会,以促进儿童

____________的发展。

18.____________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

19.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主要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社会生活的现实与发展、____________、相关学科知识。

20.____________是指教师指导学前儿童就某些社会性问题、现象、事物相互启发、交流意见的方法。

21.游戏与区域活动和教学活动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提供学前儿童____________的机会,训练他人的交往与互动技能,能够让他们深化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题与内容,还能进行____________的学习,对学前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有重要作用。

22.____________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

23.弗洛伊德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是他认为个体童年期的生活事件在成年期人格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说明了童年____________的重要性,使后来的研究者更为关注童年阶段对人一生成长的价值,而不仅仅是把儿童期视作一个“前成人”的阶段。

24.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根据手段的不同,强化被分为直接强化、____________和自我强化。

25.在陌生情境中,能在母亲附近愉快地游戏,自信地探索环境,但并不时刻在意母亲是否在场。而且,儿童对陌生人也表现出积极的兴趣。在依恋的类型中,这是____________儿童的行为表现。

26.方向性原则保证了教育目标制定的理想性与____________,基础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现实性与____________。

27.____________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前儿童观察某一综合性的社会设施或机构,促使他们加深对这些设施和机构的了解,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并使他们获得某些社会技能的方法。

28.教育目标的提出通常有知识、能力和____________三个维度。

29.教师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要树立____________的目标观、整合性的教育内容与力量观、____________的教育方法观。

30.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是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满足社会和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其主要领域包括对幼儿园开展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____________的判断和对教师从事的社会教育工作产生的____________的判断。

31.幼儿社会教育总目标的特点有:规范性、共通性、学习结果导向性、可分析性、____________。

二、简答题

1.简述共情训练法的内涵及运用要求

2.制定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指导方案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3.简述角色扮演法的内涵与运用要求。

三、论述题

试论述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积极影响。

四、分析题

小米向老师抱怨说,连一把新的剪刀也没有了。老师听了很奇怪。只有两个人在剪东西,还应该有3把新剪刀。他检查了小柜子,注意到小华那里有一些碎纸片。想到可能是小华收东西时无意中放到自己的小柜子里的,老师把它们拿了出来。当他移开小华的衣服后背口袋时,老师感觉到一只剪刀从衣服里掉出来。(1)请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可能原因,(2)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一事件,请说明你的处理方式及理由。(1)请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可能原因,(2)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一事件,请详述你的处理方式及理由,(3)你认为通过这种教育引导可以帮助孩子们在这一事件中学到一些什么?

五、应用题

请为大班幼儿设计一个了解自己的家与社区环境为内容的主题方案及活动。要求: 1、主题名称可以自拟,写出主题目标,画出主题方案架构图,并简要说明架构思路。 2、选择方案中的一个活动进行教学设计,写出完整的教案。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复习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皮亚杰研究发现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主要经历动作活动、(自我中心)、早期 的合作、编程等几个阶段。 2.所谓观察学习,亦称为替代学习,即学习者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 3.从“学”的方面看,教育活动的评价主要涉及幼儿的(参与度)、情感态度、互动程度、(学习习惯)几个方面。 4.焦虑具有两个关键特征:即强烈的(负面情绪)和(恐惧成分)。 5.小班和中班儿童只在成人面前才感到羞愧,大班儿童在同伴面前也会感到羞愧,表明(集体舆论)开始发挥作用。 6.(交往)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 7.小强与一位小朋友发生了矛盾,便骂了这个小朋友,老师并没有干涉。过了一会儿,当小强再去找那位小朋友玩时,这位小朋友不愿意和他玩了。老师所采取的这种方法属 于(自然后果法)。 8.在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 1.弗洛姆认为人的五大社会性心理需要是:(关联的需要);超越的需要;寻根的需要;同一感的需要;定向和献身的需要。 2.(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而(反社会行为)则是指违法行为或为社会所不能接受的行为。在学前儿童中体现为如打人、骂人、破坏物品等。 3.(共情)是维系积极的社会关系的重要社会动机因素,它作为帮助、抚慰、合作与分享等行为的动机基础,能激发、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而且对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主要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社会生活的现实与发展、幼儿的发展水平与特点、(相关学科知识)。 5.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儿童的良好行为是在不断的(试误与练习)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所以,对良好行为进行经常性的(强化练习),是行为习得的根本途径。 6.陶冶法的最大特点是(潜移默化),因此,要尽可能让环境说话,让行动说话,避免过多言语说教。 7.儿童的自我控制行为受各种因素影响,自我控制水平随年龄而不断提高,(言语指导和行为训练)在儿童自控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儿童从接受外部言语指导及诱因逐渐发展到根据自身要求和内部诱因来控制行为,从不自觉行为发展到自觉行为。 1.社会测量法是确定某一特定群体内人际关系及该团体内(人际关系相互作用模式)的一种研究方法。 2.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特征有:(持久性的困难)、不受普遍方法控制的行为、不理会现实、(幼儿生活中存在客观困难)。 3.代币疗法可能使强化的作用更加有效,尤其是对(群体行为问题)矫治时,采用代币疗法,能使管理(更实用、更方便),也能保证指导计划的一致和有效。 4.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指导程序是:确定指导对象,(制定指导方案),建立个人档案,行为观察记录,(指导研究设计),选择教育材料。 5.幼儿的(自我中心)常常使儿童表现出自私或无理行为。 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萌芽阶段,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与古代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相一致,古代幼儿教育也是以道德教育为主,强调(以德养性、童蒙养正),具有典型的生活性与道德性。 7.幼儿社会教育总目标的特点有:规范性、共通性、学习结果导向性、可分析性、(可扩充性)。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门兼有(理论性)、应用性与(实践性)的复杂学科。 2.从素质内涵角度看:公民是具有公共事物知识、(公民美德)和政治参与技能的人。 3.(谈话)有助于整理、归纳学前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能丰富学前儿童的知识,引发思考,使他们产生相应的情感态度,并发展语言。 4.(观察法)有直接、适用范围广、切入点细小的特点,适用于活动对象少、活动相对集中、需要收集资料比较具体的活动。 5.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表现有:行为不足、(行为过度)、不适当行为。 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是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满足社会和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其主要领域包括对幼儿园开展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的判断和对教师从事的社会教育工作产生的(促进作用实际成效)的判断。 7.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三类依据中,学前儿童发展规律与需要可以说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社会发展需要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外在依据);我国教育目的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操作性依据)。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 答:同伴交往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同伴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加速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1)同伴关系构成了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背景;(2)稳定的同伴关系是满足社交需要、使其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3)同伴交往经验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2.简述在游戏与区域活动中要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答:(1)要为学前儿童提供丰富而适宜的游戏和活动的材料。(2)要建立游戏和活动的规则,增强学前儿童规则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3)教师要适时参与到游戏和活动中,以增进师幼情感,并给予一定指导。 3.简述制定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指导方案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答:(1)根据幼儿的具体行为问题的表现类型、性质,选择与此相匹配的指导方法。(2)依据幼儿的个性特点,选择恰当的指导方法。(3)考虑幼儿家庭教养状况,选择有效的指导方法。(4)要征求家长的意见,选择家长愿意接受的指导方法或使家长可以接受的指导方法。 1.简述电视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期中测试题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期中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幼儿社会性发展 2.幼儿园社会教育 3.价值澄清法 4.行为评价法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幼儿社会领域的教育手段主要有上课、游戏、___________、生活、节日活动等,这些教育手段的利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社会教育的成效。 2. 主题网既可以按活动内容展开,又可以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开。

3.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幼儿自我评价的表面性和局部性一方面是由于幼儿在认知上尚未获得守恒,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够初步认识到自己的长处或者优点,并且对自己的有点或者长处比较满意是_______________岁幼儿的自尊教育活动的目标。 6.根据幼儿交往对象的不同,幼儿社会交往一般分为四种类型:同伴交往、_____________、师幼交往、与其他人的交往等。 7. 亲社会行为又叫利社会行为,是指符合社会希望并对行为者本身无明显好处,而行为者却自觉自愿给行为的受体带来利益的一类行为。一般亲社会行为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和助人行为。 8. 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活动中会出现与某一幼儿玩的时间更长,关系也更密切的状态,这就是同伴友谊的关系。同伴之间要建立友谊,前提条件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同伴交往是指幼儿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交往,包括共同游戏,相互学习等。 10. 教师在活动区域中的指导是为了帮助幼儿与______________、引导者及同伴发生积极有效的互动,这就需要在活动过程中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不同的发展规律。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幼儿社会学习的特点。 2.简述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方法?

【最新整编】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方案(完整资料).docx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方案 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方案1 活动目标 1、了解自我介绍的基本内容,愿意大胆地向大家介绍自己。 2、增进对自我的认识,体验相互交流的乐趣。 3、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大图卡一份,小图卡每人一份(附后),小话筒一个。 2、会唱歌曲《认识你呀真高兴》。 活动过程 一、师生相互介绍姓名 1、师:小朋友们好,今天和你们一起学本领很高兴,你们想认识我吗?互不认识又想认识的时候可以先作自我介绍。 (教师做自我介绍:我叫胡丰亚。认识你们真高兴。) 2、师:我也很想认识你们,谁来介绍一下自己(请3~4名幼儿,每人介绍完,教师与其握手,并说“认识你真高兴”。

) 二、了解自我介绍的基本内容 1、师:你们还想了解关于我的哪些信息(事)? 2、师:你们问了这么多问题,下面教师就来进行详细的自我介绍吧。 可是,自我介绍时有些信息可以告诉你们,而有些信息老师不方便告诉你们噢!请你们仔细听,我介绍了哪些内容?(老师介绍:我的名字叫……我的家住在……我喜欢(爱好)……我的好朋友是……) 3、师:刚才老师介绍了哪些内容,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卡。 4、师:老师也想和你们做好朋友,更多了解你们,谁愿意像老师一样介绍自己。 (请1~2名幼儿介绍,幼儿集体鼓掌。) 5、提问:他介绍了哪些方面?对照图卡,不完整的地方引导幼儿补充。 三、找个好朋友介绍自己 1、每个幼儿拿着小卡片,先把自己的介绍记下来(可以画画或做记号),然后对照着卡片内容和好朋友相互介绍自己。 2、请个别幼儿上台来介绍自己(提供话筒),幼儿集体鼓掌。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试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2012第一学期幼三社会活动设计毕业会考试卷 班级姓名成绩 一、名词解释:(10分) 1、幼儿园社会教育 教师按照国家的教育目标和一定的社会价值取向,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中,泰国歌之友谊式的活动不断的向幼儿施加多方面的教育影响,发展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技能,使他们逐渐成长为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具有自身特点的健康个体的教育活动。 2、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是一种情景模拟活动。如教师讲解案例“我做小主人”从中体验角色所应有的情感。 二、填空:(15分) 1、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包括五大领域的内容,即社会领域、科学领语言领域,艺术领域,健康领域。 2、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内容包括集体生活、认识自我、同伴交往、 遵守规则、自我服务、社会环境和爱国教育七个方面。 3、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方法主要有观察、谈话、讲述、讨论、 表达、角色表演。 4、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在与周围的人的交往中

逐渐实现的。 5、幼儿园专门社会教学活动的形式有参观、社会实践、游戏、 谈话、。 6、学前儿童社会认知教育活动的类型同伴交往的认知活动、 社会规则认知活动、对性别角色的认知活动、到的认知活动,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认知活动。 三、判断题:(10分) 1、社会行为可以分为亲社会性行为和反社会行为。幼儿年龄小,没有反社会行为,只有亲社会行为。(错) 2模仿是幼儿进行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对) 3幼儿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对) 4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社区环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对) 5幼儿之间的社会交往,大多是在游戏中发生的。(对) 6大班幼儿能够开始学习为他人服务,学做值日生,形成初步的责任感。(对) 7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对) 8境教育和扮演活动都是“假”的,不利于幼儿了解真实的社会生活,因此不宜采用这种形式开展社会教育。(错) 9、中班幼儿能以他人的要求调控自己的行为,说明他们的情绪开始发展。(对) 10、知成人对自己的关爱,懂得尊重为自己服务的人,是小班年龄阶段社会教育的目标之一。(错) 四、连线题(5分) 喜欢班集体,有初步的集体荣誉感同伴交往体验并感激父母及亲人对自己的爱小班自我服务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作业3参考答案[1]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作业3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活动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2、儿童社会性发展方面的信息;教学资源方面的信息。 3、情感体验;实践尝试。 4、情感目标。 5、统一,可操作。 6、社会和个体需要的程度;儿童社会性发展; 7、全面、具体、有操作性;重点、难点。 8、参与度;学习习惯。 9、目的与内容;评价资料。 10、直接、适用范围广、切入点细小; 11、适应面广; 12、人际关系相互作用模式。 二、简述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社会教育区域活动的特点: (1)社会教育能渗透在所有类型的区域活动中。虽然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但是,儿童在自由地活动过程中需要和他人分享材料、协调空间、合作游戏等,因此需要具备更多的社会适应和协调能力,因此,无论是图书角还是表演区,或者科学探索区、美工角,都是发展儿童社会性的好地方。教师应有意识地在各种区域活动中渗透社会教育的目标。 (2)材料是区域活动中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的和非正式的学习方式,其特点是幼儿有很大的活动自主性,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活动的方式。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必须依靠材料的投放来对幼儿进行隐性的引导。例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如果教师为每个进区的幼儿都准备一套玩具,幼儿就可能相对独立地游戏,如果教师为几个幼儿准备一套玩具,幼儿就能自然地产生分工,从而模拟出多种社会角色。 (3)交往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儿童的社会化发展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社会性区域活动中,这个特征更为明显。因为幼儿的自我意识、对他人的理解、规则的掌握、能力的发展都需要大家在一切相互模仿、相互学习、相互磨合、相互评价而促成。所以,区域内儿童的交往以及区域之间的幼儿交往都是发展幼儿社会性的有效途径,需要老师的鼓励而不是制止。 2、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意义 学前期是学前儿童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对个人一生的发展具有长远影响。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学前儿童身体发展和心智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它有助于教师深入、客观、全面地了解本班学前儿童的发展现状。与教师只是诉诸日常观察而获得零散的、表面的和个别的信息不同,依据系统的评价,人们可以获得丰富多样的评价信息,从而能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别是社会性发展的情况。 (2)它有助于帮助教师更细致地了解中的每一位学前儿童,为因材施教提供帮助。 (3)它有助于家长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状况,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能更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在配合教师教育孩子时也更为主动。 (4)它有助于教师在了解学前儿童的基础上,改进幼儿园教育过程,使学前教育更适合每个学前儿童,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题库及答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题库及答案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所选的答案填在括号中。 1.我国有关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得到迅速发展的年代是()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2.安斯沃思将婴幼儿的依恋分为安全性、回避性和反抗性三种类型,下面对这三种类型评价正确的是()A.安全性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回避性和反抗性依恋消极、不良的依恋。 B.回避性和安全性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而反抗性依恋消极、不良的依恋。 C.反抗性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回避性和安全性依恋消极、不良的依恋。 D.回避性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安全性和反抗性依恋消极、不良的依恋。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影响幼儿性别角色社会化的主要因素是() A.父母B.幼儿园C.邻居D.电视 4.幼儿父母教育观念的理论建构不包括() A.儿童发展观B.父母认知观 C.儿童教育观D.父母期望观 5.感受性很强,反应性和主动性弱的人属于哪一种气质类型() A.多血质B.抑郁质C.胆汁质D.粘液质 6.下列不属于幼儿社会性教育的主要途径的是() A.幼儿园的专门教育B.环境教育 C.家庭与幼儿园合作D.家庭的专门教育

7.幼儿社会性评价中最普遍的方法是() A.谈话法B.观察法C.问卷法D.社会测量法 8是谁创立了发生认识论并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 A.班杜拉B.布郎芬布伦纳C.皮亚杰D.柯尔伯格 9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个性结构的子系统() A.自我调控系统B.自我认知系统 C.个性心理特征系统D.个性倾向系统 10.矫正幼儿的不良品德应采取什么措施?() A.榜样示范B.表扬鼓励 C.家园一致性原则D.全选 11.依恋理论的创始人是() A.约翰·鲍尔比B.弗洛伊德C.帕顿D.皮亚杰12.不属于当代西方游戏理论的是() A.觉醒理论B.元交际理论 C.行为适应说D.剩余精力说 13.研究表明亲社会行为最多的幼儿来自于() A.西方社会B.未开化的社会 C.单亲家庭D.阶级社会 14.下列四项中不属于评价幼儿社会性教育活动的原则是() A.针对性B.过程性C.全面性D游戏性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作业2

一、填空题 1、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作用来看可以将其功能划分为定向功能、调控功能与评价功能。 2、在目标制定的三类依据中,学前儿童发展规律与需要可以说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社会发展需要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外在依据;我国教育目的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操作性依据。 3、方向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理想性与价值性,基础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现实性与合宜性。 4、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主要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社会生活的现实与发展、幼儿的发展水平与特点、相关学科知识。 5、教育内容的选择要符合教育目标的要求,充分关注幼儿的兴趣与生活经验,体现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也要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 6、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主要特点有随机性和无意性,长期性和反复性,情感驱动性,实践性。 7、参观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前儿童观察某一综合性德社会设施或机构,促使他们加深对这些设施和机构的了解,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并使他们获得某些社会技能的方法。 8、行为练习法是组织学前儿童按照正确的社会行为要求反复进行练习,促使学前儿童掌握和巩固某种社会行为技能的方法。 9、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儿童的良好行为是在不断的试误与练习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所以,对良好行为经常性德强化练习,是行为习得的根本途径。 10、讲述法是指教师通过描述事物的特征,帮助学前儿童了解某一知识、道理、规则,解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解释事物间的联系,关系的一种教学方法,当学前儿童对某些不便直接感知或无法直接感知的内容时,常常采用讲述的方法。 11、共情训练法是指通过一些形式让学前儿童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体验,以使学前儿童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的类似情绪能主动、习惯性地自然和分享的方法。 12、陶冶法的最大特点是潜移默化,因此,要尽可能让环境说话,让行动说话,避免过多言语说教。 二、简述题 1、简述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建构的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即建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时,要确立一种层次结构的整合观。这种整合观包括横向的类别整合与纵向的层次整合。横向的类别整合包括儿童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三方面发展目标的整合,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是这三方面的协调发展,避免只重认知而忽视情意和行为发展的现象。是一个整体,它应当包含避免只重知识传授而忽视情感培养和行为习惯培养,要把三者有机的协调起来。横向的类别整合还包括各教育系统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整合,即家庭、社会与幼儿园的社会教育目标要基本一致,以形成教育的合力,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纵向的层次整合主要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各层级目标的整合,即各相连层级间的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 2、简述幼儿社会教育的总目标及其特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就社会领域提出以下总目标:“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幼儿社会教育总目标的特点有:第一,规范性。第二,共通性。第三,学习结果导向性。第四,可分析性。第五,可扩充性。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基础》专科 试题库及答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基础专科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选出最适合的一个答案。共120题,每题1分)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未来世界最成功的劳动者是B A综合型人才 B全面发展的人 C高素质的人 D德智体兼备的人 2.国外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最早在D A.19世纪20年代 B20世纪20年代 C19世纪30年代 D20世纪30年代 3.幼儿社会性是在__的基础上,在与社会生活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A A生物特征 B气质特征 C人与人交往 D心理特征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A整体——系统性 B社会制约性 C统一性 D能动性C 5.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心理结构作为母系统,包括__个子系统。B A7 B6 C5 D4 6.一个人最初的社会性发展就是A A亲子之情 B安全感 C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D积极情感 7.人和动物在心理上的最后分界线是D A调节自己和外界的关系 B自我控制的产生C认识和了解世界 D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8.自我意识不包括下列哪一项C A自我体验 B自我评价 C自我认识 D自我控制 9.研究人员运用照镜子的方法研究幼儿的自我意识,这种方法起源于达尔文和_C_ A阿姆斯特丹 B丽西娜 C普莱尔 D米德 10.根据刘金花的研究结果,儿童自我意识产生在_B_个月之后。 A20 B21 C22 D23 11.幼儿已具有一定的道德性评价能力,__岁组儿童开始能够初步运用一定的道德行为规则来评价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好坏。B A3 B4 C5 D9 12.下列哪一项对幼儿的能力自评和品德自评影响不大C A教师评价 B同伴评价 C主观选择 D客观标准 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自我评价的培养A A自主活动 B榜样示范 C讲明行为规则 D评价外部行为 14.幼儿自我评价明显的表现为对自己D A个别方面的评价 B多方面的评价 C内心品质的评价 D外部行为的评价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习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2012第一学期幼三社会活动设计毕业会考试卷

1、社会行为可以分为亲社会性行为和反社会行为。幼儿年龄小,没有反社会行为,只有亲社会行为。(错) 2模仿是幼儿进行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对) 3幼儿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对) 4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社区环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对) 5幼儿之间的社会交往,大多是在游戏中发生的。(对) 6大班幼儿能够开始学习为他人服务,学做值日生,形成初步的责任感。(对) 7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对) 8境教育和扮演活动都是“假”的,不利于幼儿了解真实的社会生活,因此不宜采用这种形式开展社会教育。(错) 9、中班幼儿能以他人的要求调控自己的行为,说明他们的情绪开始发展。(对) 10、知成人对自己的关爱,懂得尊重为自己服务的人,是小班年龄阶段社会教育的目标之一。(错) 四、连线题(5分) 喜欢班集体,有初步的集体荣誉感同伴交往 体验并感激父母及亲人对自己的爱小班自我服务 能判断一些简单行为的对与错集体生活 培养幼儿豁达乐观的性格,能接纳原谅别人遵守规则 有初步的责任感,做事认真,有始有终中班认识自我 认识周围环境中的设施和常见的标记爱国教育 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认识国旗大班社会环境 1:大班,集体生活。 2:中班,认识自我。 3:小班,遵守规则。4:小班,同伴交往。 5:大班,自我服务。 6:中班,社会环境。 7:小班,爱国教育。 四、简答题:(10) 1、简答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 (一)引导幼儿初步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二)引导幼儿遵守最基本的规则培养幼儿基本的社会技能。 (三)引导幼儿初步接触、观察和关心周围的社会环境及社会活动。 (四)引导幼儿逐步适应并喜欢集体生活产生初步的爱集体的 (五)初步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行为和习惯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六)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劳动的情感以及初步的爱好和平的情感。 (七)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中华民族和世界的优秀文化激发幼儿初步的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完整版)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试卷+答案

学校: 专业: 年级及班级: 姓名: 学号: . 密 封 线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学校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答案填写在答题框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儿童的性灵是指儿童的性情与( C )。 A 、心情 B 、思维 C 、心灵 D 、情绪 2、1904年1月,( D )政府出台了我国第一部幼儿教育法规——《奏定蒙养老院章程及家 庭教育法章程》。 A 、唐朝 B 、汉朝 C 、宋朝 D 、清朝 3、( A )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正式颁布《幼儿园工作规程》,这是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发展第二阶段的主要标志。 A 、1996 B 、1994 C 、1990 D 、2001 4、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幼儿期年龄阶段为( B )。 课程名称: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试卷类别: A 卷 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90 分钟 适用层次: 适用专业: 阅卷须知:阅卷用红色墨水笔书写,小题得分写在相应小题题号前,用正分表示;大题得分登录在对应的分数框内;考试课程应集体阅卷,流水作业。

学校: 专业: 年级及班级: 姓名: 学号: . 密 封 线 的主导性力量。 2、 在幼儿园的课程领域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起着 中心 作用,为其他学科领域提供方向与价值的指引。 3、 认知行为矫正法、行为契约法。 5、幼儿园专门社会教学活动的形式有参观、社会实践、 游戏 、谈话、综合活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15分,共25分) 1、试述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特点?(10分) 答:(1)容易变化,情绪呈现出两极化的特针; (2)容易受感染; (3)具有冲动性。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包括哪些?(15分) 答:(1)目标性原则; (2)基础性原则; (3)全面性原则; (4)生活性原则; (5)时代性原则; (6)因地制宜的原则;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

第二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

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本章将帮助你: 1、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包括自我意识的发展,情绪情感的发展,个性的发展,社会交往的发展及道德的发展。 2、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以重视对学前儿童进行社会教育。 3、了解《纲要》提出的幼儿社会教育的目的。 4、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包括社会行为、社会情感和社会认知。了解各年龄段幼儿社会教育的内容。 5、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包括目标原则、主体性原则、渗透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强化原则。 核心概念: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 第一节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是个体在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特征。

社会性的内容主要包括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友好相处的能力,自律的能力,表现与理解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良好的生活、卫生、学习习惯等。社会性内容的实质即如何学习与别人友好相处并适应环境的能力。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内容主要体现在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个性、社会交往、道德的发展五方面。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即主体对自己和自己心理的认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等。 (一)0-3岁儿童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婴儿期是自我意识发生的时期,在婴儿前期,婴儿还是物我不分,啃自己脚还以为是其他的玩具。婴儿末期开始才能把自己的身体与其他物体区分开来,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3岁左右是自我意识形成的时期。此时的儿童能把自己和“别人”明显地区分开来,能够在镜中识别自我。能够准确的使用代名词“我”,但最初儿童提到自己时,还往往像谈论别人那样,如说“宝宝要抱”、“贝贝吃糖”等。他们开始出现自尊心,若儿童遭遇不公正待遇时,会出现哭闹、反抗等行为。 (二)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指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事务及其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为引导,在尊重儿童生活,遵循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由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和活动,陶冶儿童性灵,培育有着良好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品德与行动能力的完整、健康的儿童。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门兼有理论性、应用性与实践性的复杂学科。 3、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要树立人格陶冶的目标观、整合性的教育内容与力量观、渗透性的教育方法观。 4、社会适应能力是一种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了解与把握新事物,善于调整自己,并与不同的人建立融洽关系的能力。社会行动力是一种根据社会现实和需要行动的一种能力。它包涵着遵守社会规范的能力,根据信息决策的能力。以及将想法变成现实的能力等几个方面。 5、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 6、皮亚杰通过研究发现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主要要经历动作活动、自我中心、早期的合作、编程等几个阶段。 7、弗洛姆认为人的五大社会性心理需要是:关联的需要;超越的需要;寻根的需要;同一感的需要;定向和献身的需要。 8、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而,反社会行为。则是指违法行为或为社会所不能接受的行为。在学前儿童中体现为如打人、骂人、破坏物品等。 9、在陌生情境中,能在母亲附近愉快地游戏,自信地探索环境,但并不时刻在意母亲是否在场。而且,儿童对陌生人也表现出积极的兴趣。在依恋的类型中这是安全型儿童的行为表现。 10、共情是维系积极的社会关系的重要社会动机因素,它作为帮助、抚慰、合作与分享等行为的动机基础,能激发、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而且对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11、儿童的自我控制行为受各种因素影响,自我控制水平随年龄而不断提高,言语指导和行为训练在儿童自控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儿童从接受外部言语指导及诱因逐渐发展到根据自身要求和内部诱因来控制行为,从不自觉行为发展到自觉行为。 12、所谓观察学习,亦称为替代学习,即学习者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班杜拉将观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主要的组分部分: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 和动机过程。 13、弗洛伊德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是他认为个体童年期的生活事件在成年期人格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说明了童年早期经验的重要性,使后来的研究者更为关注童年阶段对人一生成长的价值,而不仅仅是把儿童期视作一个“前成人”的阶段。 14、埃里克森认为在自主对羞愧阶段,当儿童想自己做主,而成人又对之不能理解时,他们的经验会导致其产生羞愧感。这时教育者要尽可能恰当提供孩子做决定和选择的机会,以

2505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试卷代号:2505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春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试题 2015年7月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我国学者的研究发现,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 )最为常见。 A.助人行为B.分享行为 C.合作行为D.安慰与保护 2.教育者要善于抓住生活中有教育价值的点点滴滴,及时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过程中( )原则的要求。 A.情感支持B.生活教育 C.正面教育D.实践性 3.通过一些形式让幼儿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体验,以使幼儿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的类似情绪能主动、习 惯性地自然理解和分享。这种方法是( )。 A.陶冶法B.角色扮演法 C.共情训练法D.行为训练法 4.与教学插动相比,游戏和区域活动最突出的特点是( )。 A.自主性B.计划性 C.娱乐性D.目的性 5.研究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最常用的定量化方法是( )。 A.问卷法B.指标体系法 C.观察法D.社会测量法 6.以下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内容的阐述,错误的是( )。 A.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内容包括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活动评价 B.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方法的评价重点在于它的适宜性与有效性的评价 C.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评价应当更多地将其作为评判教育者工作绩效的一种 依据 D.从“学”的方面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评价主要涉及幼儿的参与度、情感态 度、互动程度、学习习惯几个方面 7.小强与一位小朋友发生了矛盾,便骂了这个小朋友,老师并没有干涉。过了一会儿,当小强再去找那位小朋 友玩时,这位小朋友不愿意和他玩了,老师所采取的这种方法属于( )。 A.正强化法B.自然后果法 C.负强亿法D.代币疗法 二、是非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5分) 8.通过观察别人受强化,在观察者身上间接引起的强化作用,这是替代性强化。( ) 9.在角色扮演中,教师可以以平等的角色身份参与到活动中。( ) 10.在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中,“好孩子定向”是第2阶段的特征。 ( ) 11.导向性原则是教育评价的根本原则。( ) 12.尽可能让环境说话,让行动说话,避免过多的言语说教。这是共情训练法的要求。 ( ) 13.我国学者的研究发现,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分享行为最为常见。( ) 14.观察法是教育评价中最常用的信息收集方法。( ) 15.内疚感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个体行为达不到外部要求。(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

第二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 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本章将帮助您: 1、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得内容,包括自我意识得发展,情绪情感得发展,个性得发展,社会交往得发展及道德得发展。 2、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得意义,以重视对学前儿童进行社会教育。 3、了解《纲要》提出得幼儿社会教育得目得。 4、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得内容,包括社会行为、社会情感与社会认知。了解各年龄段幼儿社会教育得内容。 5、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得原则,包括目标原则、主体性原则、渗透性原则、实践性原则与强化原则。 核心概念: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得意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得目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得内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得原则 第一节学前儿童得社会性发展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就是个体在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得社会化过程中所产生得心理特征。 社会性得内容主要包括运用语言得交际能力,友好相处得能力,自律得能力,表现与理解得能力,对环境得适应能力,良好得生活、卫生、学习习惯等。社会性内容得实质即如何学习与别人友好相处并适应环境得能力。学前儿童社会性得发展内容主要体现在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个性、社会交往、道德得发展五方面。 一、自我意识得发展 自我意识指主体对其自身得意识,即主体对自己与自己心理得认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等。 (一)0-3岁儿童自我意识得产生与发展

婴儿期就是自我意识发生得时期,在婴儿前期,婴儿还就是物我不分,啃自己脚还以为就是其她得玩具。婴儿末期开始才能把自己得身体与其她物体区分开来,才能意识到自己得存在。 3岁左右就是自我意识形成得时期。此时得儿童能把自己与“别人”明显地区分开来,能够在镜中识别自我。能够准确得使用代名词“我”,但最初儿童提到自己时,还往往像谈论别人那样,如说“宝宝要抱”、“贝贝吃糖”等。她们开始出现自尊心,若儿童遭遇不公正待遇时,会出现哭闹、反抗等行为。 (二)幼儿自我意识得发展 幼儿期得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得发展,表现在对自己性别得认识,可自我观察到身体特征、动作、能力、爱好、所有物。幼儿得自我评价进一步发展,幼儿自我评价得主要特点就是:主要依赖于成人得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幼儿一般都过高地评价自己。幼儿活动得独立性逐渐增强。 二、情绪情感得发展 情绪与情感就是人得需要得到满足或得不到满足时产生得主观反映。情绪、情感得社会化包括情绪表达与控制、同情心、责任感、好奇心等。 (一)0-3岁儿童情绪情感得产生与发展 新生儿已有明显得情绪反应,“落地哭”就就是由于身体不舒适引起得消极情绪,3个月左右,婴儿出现社会性得微笑。婴儿通常用表情与她人进行交流,人们通常把表情称为“情绪得语言”,2-3岁得儿童在讲述一个故事或一件事时,总就是一边说,一边做表情与动作。3岁左右得儿童能比较准确地表达出自己得感情,也能正确领会别人表露得情感,并做出相应得反应。 (二)幼儿情绪情感得发展 情绪、情感得社会化就是幼儿情绪、情感发展得主要趋势,主要表现为: 1、情感中社会性交往得成分不断增加 2、引起情绪反应得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专)》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专)》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社会教育主题方案架构的基本思路是( )。 A.体验一实践一认知一积累一迁移 B.认知一积累一迁移一体验一实践 C.认知一体验一迁移一积累一实践 D.认知一体验一实践一积累一迁移 2.“活动设计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由具体到抽象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更应该在注重整体发展的同时照顾个体儿童发展的差异,促进每位儿童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发展。” 这阐述的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 )原则。 A.实践性 B.整合性 C.发展性 D.活动性 3.儿童社会行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体验自己的行动后果或通过观察别人的行动及他们所引起的后果而进行学习的。这是( )的主要理论假设。 A.精神分析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认知发展理论 D.现代生态学理论 4.安斯沃斯等人把儿童依恋分为( )两大类型。 A.安全型与不安全型 B.回避型与拒绝型 C.积极型与消极型 D.主动型与被动型 5.我国学者的研究发现,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 )最为常见。 A.助人行为 B.分享行为 C.合作行为 D.安慰与保护 6.以下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建构原则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要求,在目标的制定中应考虑到这种层次的差异,不能以同一标准对待所有年龄段的孩子 B.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横向的类别整合包括儿童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三方面发展目标的整合,还包括家庭、社会与幼儿园的社会教育目标要基本一致 C.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应当是社会教育领域中最基础的、启蒙性的目标 D.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一经确立就是固定不变的,具有稳定性 7.毛毛是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一个周末,毛毛和爸爸妈妈去爷爷奶奶家玩。到了爷爷奶奶家,毛毛的爸爸很自然地帮爷爷做事情,妈妈则帮奶奶剪指甲。这一切毛毛都看在了眼里。下午,奶奶从外面买东西回来,刚进门,毛毛就主动地帮奶奶拿拖鞋。奶奶开心得不住地夸毛毛是个好孩子。这一案例表明学

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试题及答案(2015)

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试题及答案(2015)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分,共 14 分) 1.从两个月起,幼儿便开始出现对人脸的积极情绪反应,这体现了( A )。 A. 儿童情绪的社会化 B. 儿童依恋的发展 c.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 D. 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 2. 以下有关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观点中,错误的是( C)。 A. 共情对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定的抑制作用 B. 内疚感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个体行为达不到自己内心的理想要求,而羞愧感更多是 因为达不到外部要求 c.儿童的共情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发展的 D. 学前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与道德认知、道德行为相互影响、协同发展 3. 在多方合作过程中,应当承担起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要责任的是(A )。 A. 幼儿园 B. 家庭 c.社区 D. 社会 4. 比较适合在大班应用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是( B 5. 6. 7. )。 A. 行为训练法 B. 讨论法 c.行为评价法 D. 谈话法 5. 社会教育主题方案架构的基本思路是(B B.认知一体验一实践一积累一迁移

6. ( D)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 A. 认知 B. 探索 c.游戏 D. 交往 7. "活动设计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由具体到抽象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更应该在注重整体发展的同时照顾个体儿童发展的差异,促进每位儿童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发展。"这阐述的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C)原则。 A. 实践性 B. 整合性 c.发展性 D. 活动性 二、是非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X" ,每小题分,共 15分) 8. 通过观察他人行为也可以产生学习,这是班杜拉的一个重要观点。( √) 9. 社会性微笑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开端。( √) 10. 教师直接告诉儿童具体如何去做和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不去做什么。这体现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正面教育原则。( √) 11.游戏活动和区域活动都是学前儿童自愿自主参加的活动。( √) 12. 幼儿园应当把对本班学前儿童的评价结果与年终或学期对教师的评价结果挂钩。( ×) 13. 观察法适用于活动对象较多、活动相对分散、需要收集的材料比较宽泛的活动。(× ) 14. 幼儿容易发脾气,老是去抢别人的玩具,这是行为过度的表现。( √) 15. 在游戏和区域活动中,教师为儿童提供的材料越丰富越好。×) 16. 在学前儿童中,品德性的行为问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 17. 幼儿的自私行为是一种不良品德行为。(×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作业1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作业1参考答案 (第一至二章)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20分) 1、尊重儿童生活,遵循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与特点;有教育意义。 2、应用性,实践性 3、整合性。 4、了解与把握新事物,善于调整自己,并与不同的人建立融洽关系;遵守社会规范的能力,根据信息决策的能力。 5、社会化。 6、自我中心。 7、关联的需要。 8、亲社会行为,反社会行为。 9、安全型儿童。 10、共情。 11、言语指导和行为训练。 12、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动作再现过程。 13、童年早期经验;“前成人”。 14、情感自主性。 二、简述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任务。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任务有三:一是总结历史发展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思想及实践经验,以为今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思想资源。二是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问题,揭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原理与规律。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研究的核心任务。三是指导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践,提高幼儿教师从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水平和效果。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研究的最终任务。…… 2、简述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 (1)儿童社会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 首先,婴儿的社会认知的发生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即区分认识人类客体与非人类客体、一个个体与另一个个体,自我与非我的过程。其次,这一过程还表现在儿童不同情绪情感、行为意图及社会规则的认识上。塞尔曼认为,在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中,能否区分他人有意与无意行为是早期发展中的关键一步,之后儿童才能逐渐理解人们在同一行为中可能有多种意图。在此基础上,儿童发现对于同一事件自己和他人有着不同的观点和反应,也就能区分自己和他人的观点。 (2)儿童社会认知各方面的发展是非同步、非等速的 儿童对自我、他人、社会关系、社会规则以及对人的情绪、情感、行为意图、态度动机、个性品质等的认识并非同时开始,发展也是非等速的。其发生发展的总趋势是从认识他人到自我,到相互关系;从认知情绪到行为,再到心理状态;从认识身体到心理再到社会。而同一年龄的儿童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也是有差异的。 (3)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遵循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影响 研究者也认为,儿童社会认知发展与一般认知发展并非完全平行。它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研究。不少研究证明,儿童智商与其观点采择能力之间的相关系数一般是中等或偏下。因为当儿童的一般认知达到一定水平后,个体社会认知能力就更多地受社会、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4)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水平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 儿童社会认知的对象既包括人及由人构成的社会关系,也包括其生活的社会环境。儿童不仅是认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