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导学案(含答案)

藤野先生导学案(含答案)
藤野先生导学案(含答案)

1、《藤野先生》导学案第一课时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一、自主探究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fēi( ) 红芦 huì( ) 不 xùn( ) nì( ) 名信

诘.责 ( ) 畸.形 ( ) 深恶.痛疾 ( ) 发人深省. ( )

2.文学常识填空并回答问题。

鲁迅,原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家.他的小说集有,.著名小说有,等.散文集有,我们学过选自这个集的课文有。

3.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文章中运用了许多反语 , 如“实在标致

....的人”“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

....’之流所

..极了”“问问精通时事

深恶痛疾的文字”几句中加点的词语都是反语 , 请你说说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这些词的含义是什么 ? 标致:漂亮。此为反语,用来讽刺。

正人君子: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精通时事

....:

二、合作探究。

4、本文的文体是: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明线,写了到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别离,最后写离开仙台后的怀念。暗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变换了哪些地点?

答:

7、梳理课文思路,划分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从“我就往仙台”到“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

第三部分:从“我离开仙台之后”到完。写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三、课堂练习。

朗读第一部分,回答问题:

8.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是什么?

看到的盘着辫子的清国留学生成群结队地赏樱花,听到的是他们在中国会馆学跳舞。

9.“东京也无非这样。”“无非”的意思是什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情绪?

10. “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实在标

致极了。”这些话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四、课后反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预习第二课时。

1、《藤野先生》导学案第二课时

一、自主探究。

1.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①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的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②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③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④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⑤那字也在讽刺我了,犹如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⑥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⑦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2.加点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

..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

B.日本报纸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

....也愤然。

C.实在标致

....”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极了。 D.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

二、合作探究。

学生快速诵读6-23段,并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着重写了藤野先生的哪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把下面各项补写完整。

(1)添改讲义对教学认真负责

(2)

(3) 对学生热情诚恳

(4)了解女人裹脚

2、24—31段写了两件事情,这是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请概括出来。

答:

三、课堂练习: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 , 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 , 并且要求 A 他们将检查的结果 , 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 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 , 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 分数在六十分以上 , 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B他们疑惑 . 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 , 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

的 , 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 , 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 , 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 , 被日本军捕获 , 要枪毙了 , 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 ” C 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 , 是每看一片都有的 , 但在我 , 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 此后回到中国来 , 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D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 ——呜呼 , 无法可想 ! 但在那时那地 ,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 .选文第一自然段中“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中“这事”是指什么 ? 请加以概括。

答:

2 .文章中加点的四个“他们” , 所指对象与其他三个不相同的一项是 ( )

3 .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表明作者何种情感 ? 试加以分析。

答:

4 .“这种欢呼 , 是每看一片都有的 , 但在我 , 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 ( )

A .日本青年无视社会公德, “我”十分气愤。

B .日本青年那一声叫得特别大 , 影响了“我”观看时事片的情趣 , 所以觉得特别“刺耳”。

C .日本青年为了报复“我”上次匿名信事件的失败 , 故而大吼大叫:因此“我”十分厌恶。

D .日本青年看到枪毙中国人 , 兴灾乐祸 , 严重伤害了“我”的民族自尊心, “我”觉得十分“刺耳”。

四、课后反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1、《藤野先生》导学案第三课时

一、自主探究。

(P11课后练习二2)1、他的性格……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藤野先生只是个普通人,作者为什么说他“伟大”,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等等,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所以,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2、最后一段“每当夜间疲倦……深恶痛疾的文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参考答案:作者决心以笔做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结尾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与爱国主义思想结合起来,把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政治结合起来,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二、合作探究。

关于课文,有下面几种不同的理解,讨论一下,究竟应该怎样理解。

1、标题是“藤野先生”,课文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

2、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

(设置本题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并尊重学生自己的解读,宜让学生展开讨论或辩论。)

三.课堂练习。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②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③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全是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④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⑤“万岁!”他们(A)都拍掌欢呼起来。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⑦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B)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⑧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二)这一学年没有完业,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摘自《呐喊·自序》

1.文中两个“他们”各指的是什么人?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

2.(一)段中的第⑧句“那时那地”指的是_____________,“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_________。

3.“何尝”是哪类词?对表达句意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副词,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曾”,和“不”连用,表示看枪毙犯人的人无一例外地喝采,表现这些人精神麻木,也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状况的悲哀。

4.“呜呼,无法可想!”的含义是什么?

5.(二)段中“那一回”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二)中看“我的意见都变化了”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的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改变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是文艺了,所以弃医学文。

7.从表达方式看(一)段以_____________为主,(二)段以____________为主。

四、课后反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五、布置作业:完成《学习辅导》。

21、《与朱元思书》导学案第一课时

班级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

一、自主探究。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泠泠( )作响嘤嘤( )成韵鸢( )飞戾天 ( )

水皆缥( )碧经纶( )世务者互相轩( )邈 ( )

经lún_____世务 kuī_____谷忘fǎn_____ 横kē_____上bì_____

急tuān_____甚箭在zhòu_____犹昏风烟jù_____净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 )( )②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

③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 ④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 ) ⑤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 )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

⑦经纶

..世务者,窥谷忘反.。( ) ( )

二、合作探究。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圈画出疑难点。

2、小组合作,解决疑难,翻译课文。

参考:译文: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水流漂浮移动,随心所欲,任船所致观赏景物。从富阳到桐庐大约(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水流清澈的千丈也能见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耐寒常绿的树,(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仿佛竞相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争相比高远,笔直地向上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相向鸣叫,鸣声谐而动听。(树上的)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唱,(山中的)猿猴也时刻不住地啼叫。像老鹰飞到天上那样追逐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三、课堂练习。

1、《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南朝梁的______家______。“书”的意思是:_______。“与朱元思书”即__________。

2、富阳至桐庐之间的山光水色的总特征是怎样的?请用文中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文共三段,_____段是第一层,为总写,以“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作为全文的纲领。_____段是第二层,为分写。先写“异水”,以_____写水流舒缓处,以_______________写水流湍急处。再写“奇山”,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字,将崇山峻岭化静为动,再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声音从听觉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

四、课后反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翻译课文。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 1 .绯荟逊匿 jié jī wù xǐn g

2 .周树人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呐喊》《彷徨》《阿Q正传》《狂人日记》《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 、精通时事:指精通一些无聊的事情;

4、回忆性的散文。

5、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6、变换了三个地点:a“我”在东京b“我”在仙台c“我”离开仙台后

7、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1-3)写我在东京的见闻感受及转到仙台的原因。

第二部分(4-36)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结识藤野先生,受先生教益,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我”弃医从文的原因。

第三部分(36-38)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品德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9、无非:只不过。表达了鲁迅失望的感情,因为东京的环境也不过是这样,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造成恶浊气氛的厌恶,这也是作者去仙台的原因。

10、运用比喻、夸张和反语的修辞,把盘起的大辫子比喻成富士山,同时用“标致”一词讽刺中国留学生的封建旧习和招摇过市、自我陶醉的丑态,表达了作者对中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

第二课时

一、1、比喻、夸张;比喻;比喻;反语;拟人;拟人;反语2.A

二、2、作者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藤野先生思想品质。

(1)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

(2)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

(3)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

(4)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

通过这四个典型事例的记叙,赞颂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从严治学、热情关怀、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3、匿名性事件看电影事件

三、(一)、 1 .日本“爱国青年”查“我”的听课笔记一事 . 2 . D

3 .深深的自责精神 , 作者并不因为自己是误看到这一幕而原谅自己 , 表现了作者强烈的自省精神。

4 .D

第三课时

1.A.在课中的日本学生 B.闲看枪毙犯人的人

2.“那”是指示代词,指的是日本仙台讲堂里看影片时。“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弃医学文。

3.副词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曾,和“不”连用,表示看枪毙犯人的人无一例外地喝采,表现这些人精神麻木,也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状况的悲哀。

4.这些中国人精神上愚昧麻木,毫不觉悟,作者感到万分痛苦而又无可奈何,所以发出这样的感叹。

5.指的是在仙台医学院讲堂里看电影,电影中日本人枪毙中国人,周围还有许多中国人围观。

6.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的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改变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是文艺了,所以弃医学文。

7.叙述议论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第一课时

一1、略

2、①全、都一样的颜色②顺、随③比、、、、、、快飞奔的马④凭借高远⑤通“啭”,鸟叫声穷尽⑥至平息⑦筹划通“返”

三、(一)1、文学吴均书信写给朱元思的书信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一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二、三段“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竞轩邈争直泉声鸟声蝉声猿声

藤野先生导学案(含答案)

1、《藤野先生》导学案第一课时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一、自主探究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fēi( ) 红芦 huì( ) 不 xùn( ) nì( ) 名信 诘.责 ( ) 畸.形 ( ) 深恶.痛疾 ( ) 发人深省. ( ) 2.文学常识填空并回答问题。 鲁迅,原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家.他的小说集有,.著名小说有,等.散文集有,我们学过选自这个集的课文有。 3.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文章中运用了许多反语 , 如“实在标致 ....的人”“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 ....’之流所 ..极了”“问问精通时事 深恶痛疾的文字”几句中加点的词语都是反语 , 请你说说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这些词的含义是什么 ? 标致:漂亮。此为反语,用来讽刺。 正人君子: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精通时事 ....: 二、合作探究。 4、本文的文体是: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明线,写了到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别离,最后写离开仙台后的怀念。暗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变换了哪些地点? 答: 7、梳理课文思路,划分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从“我就往仙台”到“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 第三部分:从“我离开仙台之后”到完。写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三、课堂练习。 朗读第一部分,回答问题: 8.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是什么? 看到的盘着辫子的清国留学生成群结队地赏樱花,听到的是他们在中国会馆学跳舞。 9.“东京也无非这样。”“无非”的意思是什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情绪? 10. “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实在标 致极了。”这些话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四、课后反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预习第二课时。

1.《藤野先生》导学案含答案

《藤野先生》导学案 设计:龙的故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找出文中主要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的运用。 【学习重点】 1、理思路、找线索,析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难点】 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及反语的运用。 【自主预习案】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绯红解剖油光可鉴发髻不逊深恶痛疾瞥见 匿名诘责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绯红:抑扬顿挫: 妄自尊大:杳无音信: 不逊: 3、了解作者 鲁迅,原名_________,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猛烈抨击了封建制度和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12年――1922年,发表了中篇小说《》。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 4、文章记叙了藤野先生与“我”交往的四件事,各是什么?每件事各表现了藤野先生怎么的品质? (1)_____________,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 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 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还记得三味书屋中那位读起书来摇关晃脑的老先生叫什么名字吗?(寿镜吾) 今天,我们将通过鲁迅先生的文字一起认识一下他的一位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板书标题)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 (同上)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了解鲁迅留日背景 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这篇回忆性散文是鲁迅离开藤野先生20年后,于1926年10月12日在厦门大学写的.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

《藤野先生》学案

1.藤野先生(学案) 晨读积累:关于师生情的名人名言 1. 务学不如务求师——杨雄 2. 圣人无常师——韩愈 3. 经师易遇,人师难遭——袁宏 4. 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 5. 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 6.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韩愈 学习目标 1. 品读重点问句,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 2. 培养复述课文能力及概括能力。 3. 认识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 质。 学习重点难点 1. 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高贵的品质写作手法。 2. 品味含意深刻的语句,感悟作者思想感情。 一、预习·导学 1. 关于作者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坟》等 2. 借助工具书,掌握字词。 (1)字音字形 绯.红(fēi)油光可jiàn (鉴)jī形(畸) 发髻.(jì)解剖.(pōu)不逊.(xùn) 匿.名(nì)jié责(诘)杳.无消息(yǎo) 教诲.(hùi)piē见(瞥)深恶.痛绝(wù)(2)解词 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不逊:没有礼貌,骄傲、蛮横。

匿名:不具名或不写真名。诘责:质问并责备。 杳无消息:很长时间没有一点消息。油光可鉴: 3. 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藤野先生其人其事。 4. 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3)在东京表达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 第二部分(4-35)在仙台,回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第三部分(36-38)在离开仙台后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 由鲁迅先生《自题小像》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 1. 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是作者思想感情变化,本文围绕表现藤野先生崇高的品质这一中心,按时间先后顺序组织材料。 2. 在这篇回忆散文中,作者转换了三个地点,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问句。 “东京也天非是这样”,“我不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我离开仙台之后” 3. 这条采用跳读方式,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用“从的描述中,我感受到藤野先生的”的句式,表述自己的发现。 4. 作者写了藤野先生的哪四个典型事例已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品质? 事件1: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 ——自始至终认真负责的精神事件2:为“我”改正解剖图 ——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事件3:关心“我”的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关心入微事件4: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对骨字的兴趣和求实精神(三)研读探究

部编版《藤野先生》导学案

藤野先生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 1、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2)背景链接 本文记叙的是作者1902年赴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当时的中国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其中就有日本对中国的侵略。1902年4月鲁迅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一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2、给加点字注音。 绯.红()宛.如()驿.站()解剖.()油光可鉴.() 畸.形()不逊.()匿.名()血.管()深恶.痛疾() 诘.责()挟.着()教诲.()杳.无消息()瞥.() 二、问题点拨

1、朗读第一部分,想一想,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是什么? 2、“东京也无非这样。”“无非”的意思是什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情绪? 3、“油光可鉴”一词中“鉴”的本义是什么?词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4、“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实在标致极了。”这些话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三、合作探究 1、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 2、离开东京去仙台,一路上所见所闻必定不少,为什么作者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 3、怎样理解“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句话的意思? 4、鲁迅到仙台后,受到了哪些优待?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5、作者在仙台的生活状况如何?在这样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什么思想? 6、作者抓住了哪些特征来描写藤野先生?这些描写揭示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 7、谈谈匿名信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8、匿名信事件说明了什么? 四、交流展示 交流展示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拨及互动答疑的内容

《藤野先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积累“绯红、标致、落第、诘责、油光可鉴、深恶痛疾、抑扬顿挫”等词语。 ⑵了解散文集《朝花夕拾》和写作背景。 2、能力目标: ⑴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⑵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品析“无非”“实在”“大概”“居然”“似乎”等副词对表达文意的作用。 ⑶理清文脉,把握本文的叙述线索。 3、德育目标: ⑴学习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热诚正直的高尚品质。 ⑵体会鲁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以使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1、理解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品评重点句段,领会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联系背景解读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思想感情丰富深刻。引导学生揣摩品读重点句段,悉心体会作品的结构方法和富含浓郁感情的语言。 2、研讨探究法: 散文回忆了作者在日本的留学生活和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材料虽多却井然有序。引导学生研析重要句段,如反语、副词的表意等,以求准确深入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简介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时代背景材料。引导诵读,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思路。通过研读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忆及老师,三味书屋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先生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而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则如日后鲁迅在回忆中所说的:“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那么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 (板书文题、作者)

藤野先生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学习抓住人物主要特征进行刻画的方法。 3、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4、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学习抓住人物主要特征进行刻画的方法。 2.难点: (1)全文线索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暗线。 (2)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3)结尾部分的作用。 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3课时 学习方法:和谐教学法:默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参与适当引导。 第一课时 课前展示: 1、检查预习情况 (1)给下列加线字的注音。 驿站教诲系住芦荟瞥见畸形 匿名诘责杳无消息深恶痛疾油光可鉴绯红(2)解释词语。 宛如绯红油光可鉴 驿站掌故不逊 诘责杳无消息瞥见 标致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鲁迅,原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家.他的小说集有,.著名小说有,等.散文集有,我们学过选自这个集的课文有. 学习目标 (1)把握本课字词的音形义。 (2)了解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3)理清文章结构,划分层次,概括内容。 (4)分析第一部分。 自学与探究 朗读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并简略概括段意。

2.朗读第一部分,想一想,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是什么? 3.提问“东京也无非这样。”“无非”的意思是什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情绪? 4.提问:“油光可鉴”一词中“鉴”的本义是什么?词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5.提问:“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实在标致极了。”这些话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展示汇报: 叙谈收获: 实践创新: 作者在全文中的种种思想及做法都源于两种情感,你能试着说说吗?(文章的两条线索)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马琼芬 一、教材依据 《藤野先生》是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是一篇精读课文。 二、设计思想 (一)、教材分析: 《藤野先生》是一篇传统课文,是鲁迅对20世纪初自己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经历的回顾,重点叙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地歌颂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洋溢着作者一腔的爱国之情。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学到叙事性文章的写法,也能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二)、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有主见,他们对于作品内容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概括、分析能力,但看问题往往不够客观、全面、深入。不过,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好胜心强。倘若教师在班级中创设交流、探索、合作的良好氛围,在教学中“还政于民”,引导得当,学生定会从中获得感悟,得到教益的。 (三)、设计理念: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设计。在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同时,展开横向思维,读懂事件与主题的关系;在引导学生欣赏名家作品的同时,使学生受到前人高尚情操的熏陶,达到既学读书又学做人的目的。 本文篇幅较长,涉及的人和事较多。如果讲课时不分巨细、面面俱到,势必会顾此失彼,给学生“零碎”的感觉。授课时,应紧紧抓住文章两条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这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这一暗线,采用由主到次、由整体到局部的教学思路,首先弄清文章的主要形象藤野先生,然后再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中要始终突出以学生为本位的思想,“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法重点就在探究学习上,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时可采用默读法、圈点勾画法,之后,可采用讨论法、仿写法等学法。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方法与过程:抓住文章两条线索,采用由主到次、由整体到局部的教学思路,首先弄清文章的主要形象藤野先生,然后再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的高贵品质;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重点 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五、教学难点 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相关背景资料,了解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现状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藤野先生》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3.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难点: (1)全文线索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暗线。 (2)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3)结尾部分的作用。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1、导入新课: 2、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驿.站()教诲.()系.住()芦荟.() 瞥.见()畸.形()匿.名()诘.责() 绯.红()杳.无消息()深恶.痛疾()油光可鉴.() (2)解释词语。 宛如绯红 油光可鉴驿站 掌故不逊 诘责杳无消息 瞥见 3、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4、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讨论下面的问题,然后回答。 ①.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②.朗读第一部分,想一想,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是什么? ③提问“东京也无非这样。”“无非”的意思是什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情绪? ④提问:“油光可鉴”一词中“鉴”的本义是什么?词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⑤.提问:“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实在标致极了。”这些话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5、课堂小结, 课文开头部分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情绪,对不满和厌恶。在全文结构上是为作铺垫。 合作交流 研读第二部分。 1. 提问:离开东京去仙台,一路上所见所闻必定不少,为什么作者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 2. 提问:怎样理解“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句话的意思? 3.提问:作者在仙台的生活状况如何?在这样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什么思想? 默读第二部分第二层,画出描写藤野先生外貌的句子,说说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最初印象。 4、提问:这一层写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高尚品质? 5.提问:以藤野先生的形象为例,说说人物的主要特征。

《藤野先生》 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无非”、“实在”、“大概”、“居然”、“何尝”、“似乎”等副词对表达句子意思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学习鲁迅先生的尊师好学的高尚品德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学习鲁迅先生的尊师好学的高尚品德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时间教师活动 一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鲁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横线处内容让学生回答)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哪些?(同学们讨论、回忆。教师归纳、明确。)现在我们再学习鲁迅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 2 指名一学生读有关注释,要求学生考虑,注释告诉我们哪几层意思。 学生回答,由教师归纳明确: (1)交代了文章的出处,选自《朝花夕拾》。“朝”读zhāo,早晨的意思。早晨的花到晚上拾起来,说明这个集子的文章都是回忆性的。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是这个集子的。 (2)说明了文章的体裁——散文。 (3)介绍了文章的写作年代、作者生活的背景和所写的对象——藤野先生的全名和籍贯。 3 介绍时代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二、指导预习。 要求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在阅读时: 1 做到借助课文注释和词典对文中字的形、音和词的含义有清楚明白的了解,为研习课文内容扫清障碍。 2 考虑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变换了几个地点,记叙了哪几件主要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情感,赞扬了藤野先生哪些高贵品质,怎样来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阅读课文可请学生范读或老师范读,大家边听边看边想,但一定要有情感。还可以用放课文录音磁带的方法进行。) 教师巡回辅导,学生自习。(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定学生阅读的时间与速度。) 三、阅读完毕,根据预习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研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进行归纳,提示要点。 1 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学生提问,补充书中没有的注释。

《藤野先生》导学案 导学案

《藤野先生》导学案 出品人:胡伟燕审核人:关学伟使用时间: 学习目的: 一、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二、理解“无非”、“实在”、“大概”、“居然”、“何尝”、“似乎”等副词对表达句子意思的作用。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学习鲁迅先生的尊师好学的高尚品德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知识链接:课文相关资料: 1 鲁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哪些?(同学们回忆。教师归纳、明确。)现在我们再学习鲁迅的一篇文章。 【教学方法】 讨论法。学生自由质疑,通过多种形式的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一学生读有关注释,要求学生考虑,注释告诉我们哪几层意思。 学生回答,由教师归纳明确: 介绍时代背景: 4 快速阅读课文 a 考虑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b 变换了几个地点,记叙了哪几件主要事情: C根据前面两个问题你觉得应该怎样来划分文章的部分,说说各部分的大意。(组长可以适当提示组员)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进行归纳,提示要点。 6、小组代表展示所学内容 7、研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请一学生朗读,同学们看书并考虑: (A)、作者是怎样抓住主要特征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形象? (B)、比喻和反语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 (C)、“无非”、“实在”对表达句子意思有什么作用? 小组内群学,(注意:组长不能包办,只负责记录和总结补充归纳,明确展示的要点) 8、小结:本文题目是《藤野先生》,可第一部分内容看似与写藤野先生无关,通过对全文的理解你知道着是为什么吗? 写“我”在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以及离开东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 1 预习第二部分。该部分可分几个大层次?各层次写了些什么内容?概括各层层意。 品读课文,探究人物形象: 品读部分:作者在仙台与藤野先生交往的段落,(6-23) 1、用笔勾画出对藤野先生进行描写的语句, 2、概括出在仙台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事件,从而进一步概括藤野先生的性格特征。 四、研习课文第4、5两段。思考下列问题: 从东京到仙台途中,要写的内容是很多的,作者为什么只写“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方?用意何在?“大概”对表达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作用?鲁迅到仙台后,受到了哪些优待?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居然”对表达句子意思有什么作用? 五、研习课文第二部分第三层次内容。 指导学生结合文中有关注释,仔细阅读课文的第24—31段,并思考下列问题:这一层次写了几件事?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为什么又要离开仙台,并弃医学文? 课堂小结:研习第二部分第四层次内容:阅读32—35段,考虑作者是怎样描写“我”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的深厚情谊的。 布置作业。 中考连接: 注音: 绯红:宛如:流言: 畸形:匿名:发髻:

《藤野先生》学案

《藤野先生》学案 自主预习·试锋芒 识日积月累 1.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挟.着()绯.红()油光可鉴.() 诘.责()落.第()杳.无消息() 畸.形()不逊.()抑扬顿挫.() 匿.名()教诲.()深恶.痛疾() yīng()花wǎn()如zhǎng()故 qī()然wū()呼正人jūn()子 2.通晓词义,填对词语 (1)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2)_____________________: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3)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 (4)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 读观其大略 1.文中写了“我”在东京的哪些见闻? 2.去仙台途中的哪两个地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到仙台后“我”受到了怎样的优待? 4.本文构思巧妙,采用了叙事线索与情感线索双线并行的结构,其中叙事线索和情感线索分别是什么? 作家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三闲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 名言警句 ▲教育根植于爱。——鲁迅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多音字 pá(扒手) 扒 bā(扒开) yān(咽喉) 咽 yè(呜咽) 形似字 鉴jiàn(鉴赏) 签qan(签名) 绯fi(绯红) 诽fei(诽谤)

《藤野先生》导学案 (3)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藤野先生》导学案 主备人:孔令广审查人:丁苗张克美郑香芳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3、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1、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是重点。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是难点。课前预习 1、看拼音写汉字或者给加点的字注音。 fēi( )红不xùn( ) jié( )责nì( )名教huì( ) 深恶.()痛疾抑扬顿挫.()杳.()无音信畸.()形 2、《藤野先生》选自,作者,原名,我国伟大的,,。本文与我们在七年级下学期与八年级上学期所学的,两文均选自他同一散文集。从这三篇文章的内容来看,你能不能推测出三文写作顺序的先后?请说出你的理由。 答: 3、写出下列加点字确切的解释。 (1)我当时虽然觉得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 ....,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讽刺我了。 (2)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 ..颇为熟悉的了。 (3)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 ..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

4、加点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问问精通时事 ....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B、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 ..极了。 C、爱国青年 ....也很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D、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 ..,给我鼓励的一个。 5、本文以为序,分别记叙了在,在,作 者与的交往,离开后,表达对的怀念与感激。 课堂学习: 第一课时 一、激活思维: 像太阳一般温暖,如春风一般和煦,似清泉一般甘甜。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那份关爱曾唤醒了多少迷惘,哺育了多少自信,点燃了多少青春,摧发了多少征帆。这就是,教师的光荣事业。 鲁迅先生于1926年10月12日在厦门大学任教时,回忆了他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并用深情的笔墨回忆起了他的老师——藤野先生。 二、学习任务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3、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三、饱含深情忆老师 (一)、初识 1、藤野先生是我什么时候的老师?我和他的相识是什么原因促成的? 2、作者抓住了哪些特征来描写藤野先生?这些描写揭示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 外貌描写(白描)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讲课是“缓慢而很有顿挫”,衣着“模胡”,“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藤野先生》学案

《藤野先生》学案 一、必知必会 1.给划线的字注音。 绯红()宛如()驿站()解剖() 畸形()不逊()匿名()诘责() 凄然()教诲()瞥见()抑扬顿挫() 杳无消息()深恶痛疾()油光可鉴() 2.解释划线的字。 油光可鉴()好意难却() 杳无消息()深恶痛疾() 毫不介意()出言不逊() 3.联系上下文,分析划线词语的感情色彩。 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②实在标志极了: ③居然睡安稳了: ④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4.本文写的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四个典型事例是: ①② ③④ 这些事例分别表现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是: ①② ③④ 5.对下面一段话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A.比喻借代夸张 B.比喻夸张反语 C.夸张反语拟人D.反语比喻对比 6.贯穿这篇文章的线索有明暗两条,它们是()

A.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B.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C.鲁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 D.“我”到日本后的所见所闻所感。 7.为下边各题选择正确答案。 (1)《藤野先生》的体裁是()。 A.抒情散文 B.叙事散文 C.说理散文 D.散文诗(2)叙事散文和短篇小说最主要的区别是() A.小说篇幅长而散文篇幅短。 B.小说故事性比散文强。 C.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在创作方法上比小说有更多的自由。 D.散文的内容是真实的,而小说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一般是虚构的。 (3)《藤野先生》的主题是() A.赞扬日本教师藤野先生优秀的品质、崇高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 B.表现作者献身祖国人民、不畏艰苦不断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革命精神。 C.既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藤野先生导学案配答案

1藤野先生 恩师难忘,难忘师恩。一句温暖的话、一个理解的眼神、一次真诚的鼓励…..犹如黑夜明灯,让人独处而不孤独,失望而不懈追求,处困境而充满希望,在那漫长的历史黑夜里,在那艰难的无尽的探索中,是谁让鲁迅先生如此难忘,让我们一起回忆---藤野 1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特征和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2. 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忆及老师,三味书屋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先生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而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则如日后鲁迅在回忆中所说的: “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那么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板书文题、作者) 1. 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 )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绯红(f ei )宛如(wan)驿站(y i)解剖(pau) 畸形(j i)凄然(qi)教诲(hu i)瞥见(pi e) 杳无消息(yfio )深恶痛疾(wu)油光可鉴(ji cn)抑扬顿挫(cu Q) (2 )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宛如:正像,好像。 绯红:鲜红。 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杳无音讯:从此再也没有消息。杳:远得不见踪影。 瞥见:一眼看见。 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他的名字叫。 匿名:不具名或隐藏真名。精通:深刻了解,非常懂得。 2. 背景链接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时间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求学,本想以学 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藤野先生导学案

1.藤野先生 鲁迅 【学习目标】 1.识记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学习重点】 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学习难点】 1、全文线索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暗线。 2、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一、识记字词 1、自读课文,学会圈点、标注。 (1)拼音 驿.站()教诲.()系.住()芦荟.() 瞥.见()畸.形()匿.名()诘.责()绯.红()杳.无消息()深恶.痛疾()油光可鉴.() (2)解释词语。 宛如绯红 油光可鉴驿站 掌故不逊 诘责杳无消息 瞥见 2、小组合作,查漏补缺,落实生字词。 3、朗读生字生词,小组自己决定朗读方式。 二、朗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品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畅。对课文中的重要概念、知识点进行圈点、批注,并做好笔记。小组自己决定朗读方式,做到人人参与。 三、整体感知 4、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讨论下面的问题,然后回答。 (1)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2)朗读第一部分,想一想,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是什么? (3)“油光可鉴”一词中“鉴”的本义是什么?词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4)“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实在标致极了。”这些话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5、作者在仙台的生活状况如何?在这样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什么思想? 6、画出描写藤野先生外貌的句子,说说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最初印象。 7、第二层写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高 尚品质? 8、谈谈匿名信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9.匿名信事件说明了什么?

藤野先生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藤野先生 课前策划——知能准备 1、知识与技能:积累“绯红、诘责、畸形、深恶痛疾”等词语。 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重) 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和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难) 2、过程与方法:阅读情境体验概括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活动: 鲁迅先生一生著作颇丰,但对于自己的老师,只写过三个人,便是寿镜吾先生、章太炎先生和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一位外国老师,鲁迅没有坚持从事医学事业,为何还要专门写文章来纪念他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来寻找答案。 学习目标展示。 课堂引讨——展示互动 1、背景介绍 (1)学生介绍 (2)教师补充 背景介绍:当时中国受帝国主义列强压迫,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中就有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鲁迅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去日本留学。1902年赴日,1904到1906年在仙台学医,1906奶奶开始从事文学活动。 2、默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活动:默读课文。给字词正音,释义。 学科代表出题,学生小组填空。 (2)教师补充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绯.(fēi)红诘.(jié)责畸.(jī)形不逊(xùn) 深恶.(wù)痛疾:厌恶而痛恨到极点。 杳.(yǎo)无消息:没有一点信息。

课堂引讨——精编精练 一、速读课文,理清结构(表格法) ⑴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了早年日本的留学生活,请根据时间、地点的推移,理清文章内容。 ⑵学生填表 (3)教师点拨 结构表: 时间 地点 事件 见藤野前 东京 决定转往仙台 见藤野 仙台 相识、相处、离别 离别后 离开仙台 深切怀念 二、认识藤野先生 (情境体验法、概括法) (1) 快速浏览课文,进行情景模拟,初步认识藤野先生。 ▲假设教师为“仙台警察局户籍科科长”,现场调查“藤野先生”户籍资料,请户籍科科员(学生)口头汇报。 仙台警察局人口登记表 户主全名: 藤野严九郎 供职单位: 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教授课程: 解剖学、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外貌特征: 黑瘦、戴着眼镜, 日常习惯; 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缓慢而顿挫的声调 开始讲课。经常忘带领结、穿旧外套。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 形象。 (2)浅谈对藤野先生的初步印象。 【学生活动】请同学用几个关键词概括印象中的藤野先生形象。 (3)找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事件,给每件事拟小标题,明确每件事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学生活动】快速浏览文章,找出相关事件,并拟写标题,并思考人物精神品质。 (4)概括人物形象及其品质。 人物 事件 思想性格 添改讲义 待人热情 工作认真 负责。 纠正解剖图 治学严谨 对学生要求严格 关心解剖实习 为人热情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 求实精神 ◆ 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生活俭朴,治学严谨,待人热情诚恳,对学生要求严格的,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学者。 与藤野 先 生交 往 线索 藤 野先生

《藤野先生》导学案

《藤野先生》导学案 [学习目标 ] 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重点) 2、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难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藤野先生》这篇散文就是鲁迅离别藤野先生20年后,于1926年10月12日在厦门大学写的,回忆了他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这篇回忆性散文带有较多的文学性,注意典型事例的描绘,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我们学习时要特别注意。 二、整体感知 1 做到借助课文注释和词典对文中字的形、音和词的含义有清楚明白的了解,为研 2家.他的小说集有 , , .著名小说有 , 等.散文集有 ,我们学过选自这个集的课文为 . 3 考虑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变换了几个地点,记 叙了哪几件主要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情感,赞扬了藤野先生哪些高贵品质,怎 样来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第 段)在东京, 第二部分(第 段)在仙台, 第三部分(第 段)离开仙台, 第二课时 三理解人物 1、外貌描写(白描)“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讲课是“缓慢而很有顿挫”,衣着“模胡”,“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表现出先生 的( ) 2、通过四件具体的事件,突出什么精神性格。 A 、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 ) B 、 ( ) C 、 ( ) D 、 ( 3、同样是日本人,别的日本人是怎样看待中国人的?与藤野先生相比,你觉得他“伟大”在何处? 的人. 、但最终鲁迅走了一条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是什么原因,使鲁迅“弃医从文”的? 2文中还写到哪些在日本的中国人?作者抓住什么特征,借用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3小结,由此可见作者是一个 的人,因此 成为了我们这课的暗的线索. 五课堂小结: 文章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追述了自己当年为国为民而“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表达了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全文洋溢着鲁迅强烈爱

《藤野先生》教学案

《藤野先生》教学案 郧阳区柳陂中学陈立萍 教学目标(目标在心中学习好轻松) 1.课文篇幅较长信息量大,要求学生迅速捕捉阅读信息,提高阅读效率。 2,学习文章精选材料,用典型事例突出表现人物质量的写法。 3学习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4,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 重点难点 1把握课文的组织结构。 2 .用典型事例突出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离不开老师的教导,我们对老师都怀有这样或那样的感情。一向以犀利冷峻文笔著称的鲁迅先生在回忆起他的老师藤野先生时却笔笔深情。藤野到底是怎样一个人?鲁迅先生为什么对他始终不忘?让我们一起从文中寻求答案吧。 二:出示学习目标:(展示) 【活动一】 三:检查前置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 我积累,我收获 选择下列字音错误的一项( ) A 绯(fēi)红标(biǎo)致落(luò)第 B 诘(jié)责不逊(xùn) 托辞 (cí) C 油光可鉴(jiàn) 抑扬顿挫(cuò) D 杳(yǎo)无消息深恶(wù)痛疾选 择下列字形错误的一项( ) A 绯红标致畸形 B 匿名洁责烂漫 C 托辞芦荟不逊 D 凄然教诲瞥见 【活动二】 四:学生介绍鲁迅其人及作品。(展示强调识记文学常识) 鲁迅: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初中学过他的作品有《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社戏》,《藤野先生》、《故乡》。其中《从》,《阿长》,《社戏》,《藤野先生》四篇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故乡》是小说选自《呐喊》五:补充介绍鲁迅留学日本学医目的(展示) “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会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便去当军医” 【活动三】

《藤野先生》导学案

《藤野先生》导学案 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一些重点字词的读音、写法及意义。 2、朗读课文,学会在浏览中把握文章主要信息。 3、研读典型事例,理解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资料链接: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旧知回顾: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________家、________家和________家。原名________,浙江绍兴人。鲁迅先生唯一的散文集是《》,我曾经学 习过两篇文章《》和《》就出自这部散文集。 自主学习: 一、朗读课文,将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写下来,借助工具书解决。 注音:绯()烂熳()鉴()宛()髻()驿()咽()芦荟()芋梗()剖()畸()逊()匿()漏()诘()凄()杳()诲()瞥() 释义: 深恶痛疾:_____________油光可鉴:______________标致:______________精通时事:______________抑扬顿挫:_____________掌故:______________ 落第______________:不逊:______________匿名______________诘责______________ 托辞______________凄然______________ 杳无音信______________模胡______________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段至第段)东京,见藤野先生前。 第二部分(第段至第段)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处相识。 第三部分(第段至第段)离开仙台,深切怀念藤野先生。 3、了解人物 (1)外貌描写(白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