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硕导

姓名:单

颖春

性别:女

出生年份: 1974

职称:副教授

院系: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首次聘任导师时间: 2006

现聘任导师一级学科名称:机械工程

现聘任导师二级学科名称:车辆工程

聘任在第二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无

聘任在自主设置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无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结构振动与噪声控制

电子信箱: shanych@https://www.360docs.net/doc/0b1323787.html,

办公电话: 010-82338123

办公地点:工程训练中心西配楼606

通信地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汽车工程系

个人简介:

单颖春,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1995年、1998年在东北

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分别获得学士学位、硕士学位,2002年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后到汽

车工程系任教。承担车辆工程专业《振动与噪声控制》、《车身结构

与设计》、《专业课程设计》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领域

为结构振动及噪声控制。曾参与完成的项目包括:利用声全息技术研

究汽车外部噪声,叶片干摩擦减振研究,颗粒阻尼器探索研究,发动

机转静子碰摩研究,风扇叶片的减振设计及汽车平顺性测试分析。在

国内学术期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约20篇,其中EI收录约10篇。

姓名:丁

能根

性别:男

出生年份: 1965

职称:副教授

院系: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首次聘任导师时间:?

现聘任导师一级学科名称:机械工程

现聘任导师二级学科名称:车辆工程

聘任在第二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无

聘任在自主设置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无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研究方向一:汽车动力学及其仿真分析。

研究方向二:汽车底盘电子控制。主要研究ABS、ASR、ESP和EPS

的建模、控制方法、台架实验和实车道路实验,现阶段致力于ABS

和EPS的产业化。研究方向三:汽车结构分析和轻量化设计。

电子信箱: dingng@https://www.360docs.net/doc/0b1323787.html,

办公电话: 82338040

办公地点:

通信地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汽车工程系

个人简介: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高级会员,北京市汽车行

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主要讲授本科生“汽车理论”和研究生“汽车动力学及其控制”。

培养硕士研究生19人,其中已毕业9人。协助培养博士研究生2人。

主要科研方向:汽车动力学、汽车底盘电子控制、汽车结构分析和

轻量化设计、汽车动力学仿真分析。

主持完成科研课题十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大滑

移率条件下单轨车辆制动失稳机理研究,项目经费25万元)、国防

科工委军转民专项一项(车辆制动防抱死系统产业化开发)。

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EI和ISTP检索22篇。"汽车动力学及其控

制"入选国防科工委“十一五”规划教材。获北航教学成果奖两项,

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姓名:康

性别:女

出生年份: 1963

职称:副教授

院系: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首次聘任导师时间:?

现聘任导师一级学科名称:机械工程

现聘任导师二级学科名称:车辆工程

聘任在第二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无

聘任在自主设置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无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汽车车身气动外形设计,车内复杂流动问

题研究,流固耦合问题研究,多相流问题研究,汽车气动噪声研究

电子信箱: Kangning@https://www.360docs.net/doc/0b1323787.html,

办公电话: 82314530

办公地点:工程训练中心西配楼605室

通信地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学院汽车系

个人简介:

84年获大连理工大学造船系船体专业学士学位

87年获加拿大Nova Scotia科技大学机械系船舶水动力学硕士学位

98年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应用力学系空气动力学专

业博士学位

92年至99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流体所工作

99年至今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汽车系工作

主讲本科生专业基础课《工程流体力学》,《汽车空气动力学》,

《毕业设计工程训练》,《专业英语》等课程

主讲研究生必修课程《高等汽车空气动力学》,《汽车空气动力学

仿真分析》等课程

培养研究生20名,其中已毕业13人

主持参加多项国家及部委基金项目,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多

篇被SCI和EI收录

姓名:徐

国艳

性别:女

出生年份: 1974

职称:副教授

院系: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首次聘任导师时间: 2006

现聘任导师一级学科名称:机械工程

现聘任导师二级学科名称:车辆工程

聘任在第二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无

聘任在自主设置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无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智能车辆视频与图像处理技术,车辆系统

建模与仿真,车身设计及覆盖件成形技术分析等。

电子信箱: xuguoyan@https://www.360docs.net/doc/0b1323787.html,

办公电话: 82316713

办公地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中心西配楼301

通信地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工程学院

个人简介:

1974年生,副教授,2003年5月毕生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

及自动化学院,获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2003.7-2005.6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汽车工程系做博士后研究。

2005.6年至今,在北精华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汽车工

程系车辆工程专业任教。

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车辆视频与图像处理,车辆系统建模与仿真,

车身设计及覆盖件成形技术。参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汽车工程系深

空探测车辆和智能车辆实验室的组建工作,搭建了土槽试验台,参

与设计了九自由度六足全方位步行探测车设计,可变直径柔性轮。

负责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项目“基于ITS的智能车辆图像感知

技术研究”,参与国家863项目“可变直径轮多栖移动平台”,参

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预研资助项目“月面巡视探测器移动性能评

价与地面实验验证技术研究”等。

承担本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优化

设计方法》,承担研究生课程《智能车辆视频与图像处理》教学工

作。

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EI收录12篇。

姓名:孙

凌玉

性别:女

出生年份: 1966

职称:副教授

院系: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首次聘任导师时间:?

现聘任导师一级学科名称:机械工程

现聘任导师二级学科名称:车辆工程

聘任在第二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无

聘任在自主设置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无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汽车结构CAD/CAE;智能与复合材料;人机

工程;

电子信箱: lysun@https://www.360docs.net/doc/0b1323787.html,

办公电话: 82314530

办公地点:工程训练中心西配楼605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汽车系

个人简介:

1.个人情况简介(含社会兼职情况等):

1997-2000就读于东南大学机械系获博士学位;2000-2002在清华大

学汽车工程系做博士后研究。2002年7月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教

至今,2003年7月被评为副教授。2008年2月-2009年3月在美国

内华达大学雷诺校区“智能与复合材料实验室”做访问学者。现任美

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员,美国复合材料学会会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团

体会员。

2.教学及人才培养情况(含承担教学任务、编写教材、培养研究生等),

科研项目情况;

(1)教授课程: 本科生的"汽车有限元基础"、"汽车造型技术基础"、"工程软件训练"(主持)、"汽车覆盖件成形技术"、"专业课程设计"(参与)、"汽车工程导论"(参与),硕士研究生课程"现代车身结构分析",博士生"汽车技术进展"(参与)等。

(2)已毕业硕士研究生13人,工程硕士2人,指导在读博士生1人,硕士生5人,工程硕士2人。

(3)主要研究领域:复合与智能材料的结构设计;振动、冲击、碰撞与吸能设计;多物理场耦合系统分析与优化;多尺度建模;人机环境设计。

(4)在汽车结构的动态优化设计、振动与噪声控制、水下结构的冲击与吸能设计、基于知识工程的车内人机工程学系统开发等方面,负责或作为主要人员参与了十几项科研课题,代表性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流体-结构-控制“耦合作用下大尺度高速展开机构的碰撞能量管理》;国家“九五”地方科技攻关项目《轻型车(客车)车身动态优化设计与CAD》;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汽车车身结构动态设计若干关键问题的理论研究》;云南红塔《红塔轻型卡车保险杠改型设计》;总装备部《工程车智能CAD理论与方法研究》;中船重工集团《缓冲管冲击实验与仿真系统研制》《XXX跌落仿真分析》《XX 冲击仿真分析研究》等。

3.发表学术论文及出版专著情况、获奖情况。

在汽车结构CAE、人机工程和复合材料领域发表论文30篇左右,SCI、EI及ISTP收录10余篇。代表性论文如下:

(1)Energy absorption capability of nanocomposites: a review. 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69 (2009) 2392–2409 (2)Study on failure mode of aluminum/PU foam sandwich plate under bending loads, SAMPE FALL Conference, Memphis, TN, USA, Sep. 8-11th, 2008.

(3)流体驱动高速运动机构的缓冲装置优化设计. 北航学报,2008, 34(2): 206-209

(4)车身薄壁梁结构轻量化设计的理论研究.北航学报,2004, 30(12):1163-1167

(5)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预测车身疲劳寿命.汽车工程,2001,23(6):389-391,410

获奖情况:

(1)博士期间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的课题《轻型车(客车)车身动态优化设计与CAD》获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2)总装备部《工程车智能CAD理论与方法研究》课题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3)2005成飞奖教金“二等奖”

(4)2006北航优秀班主任

(5)2007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6)2007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秀党支部书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