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变现象

试析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变现象
试析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变现象

试析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变现象

学院:汉语言文化学院

年级:07级

专业:汉语言

姓名:郑玉顺

学号:2074080043

试析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变现象

郑玉顺

(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07级汉语言)

摘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以朝鲜族和汉族杂居为主的地方。由于多年来朝鲜族和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融汇,使得朝、汉语在语言接触中逐渐发生了一些演变。本文将主要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来考察朝、汉语在语言接触中对彼此的影响,分析由此带来的语言演变现象。

关键词:语言接触;语言演变;汉语;朝鲜语

零、引言

延边是以朝鲜族和汉族为主体的朝鲜族自治州, 是典型的民族杂居地区。语言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民族杂居状态下的民族交往必然引起不同民族语言间的接触, 语言接触的结果, 使相当一部分人掌握了另一个民族的语言,那么在与另一个民族的语言进行接触的过程当中,本民族的语言,无论是从发音,还是从词汇及语法的运用上,多少都会受到另一民族语言的影响,进而产生语言演变的现象。

一、语音上的相互影响

朝鲜语的词汇分三种:汉字词、固有词和外来词。汉字词是通过借贷汉语语音而来的,因此,朝鲜语中的汉字词从发音上来讲,有着和汉语发音相似的特点。

通常情况下,朝鲜语吸收汉语新词术语的方式有音借、音读、意译等几种意译法。近余年来, 朝鲜书面语中源自汉语的新音借词即同时借用汉语音义两个方面的词非常少, 尤其是最近几年, 音借的词语为数更少。在新时期, 朝鲜语借用其他民族语言的个别词语时, 一部分经过汉语媒介吸收, 但主要是按被借语言的原词语音借用。譬如, 朝鲜语把蒙古语词“那达慕”转写为natam。

朝鲜语吸收汉语新词术语的方式除了一音借法和意译法外, 还有朝鲜语所独有的方式“音读法”。音读法又名音译法, 指将汉语的新词术语按照朝鲜语所特有的汉字词音读惯例来加以吸收的方式。改革开放以来, 朝鲜语按照朝鲜语汉字词音读法所吸收的汉语新词术语为数甚多。例如招聘制—ts‘opintse, 高技术—kokisul等。

以上是汉语对朝鲜语在语音上的影响。相比汉语对朝鲜语在语音方面的影

响,朝鲜语对汉语的影响则相对要小得多,最明显的影响就是,以朝鲜语为母语的人在说汉语时,通常会把翘舌音发成平舌音,究其原因,我们还要从朝、汉语这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上说起。汉语从发音特点上说有平卷舌之分,而朝鲜语的发音中没有卷舌音,因此朝鲜族在发汉语的翘舌音时会很困难,通常都会受母语的影响而发成平舌音。

二、词汇上的相互影响

古朝鲜本来没有自己的文字, 一直使用汉字。到15世纪才制成最初的拼音字母(谚文), 但此后很久, 官方文件、国史著述和文人作品仍用汉文。历史上仅、朝两种语言的接触和相互影响, 是一种语言的融合现象。融合的最明显的痕迹, 就是在朝鲜语中留下了大量的汉语词。现代朝鲜语中仍然保留着相当多的汉语词, 如“??”(劳动)、“??”(革命)、“????” (伟大) 、“????”(哀痛) 、“????”(美满) 、“????” (栽培)等等。这种借词现象已经渗透到朝鲜语的基本词汇。有人认为朝鲜语词汇中百分之七十五是汉语借词,延边朝鲜语同现代朝鲜语相比, 这种借词现象更多, 因而形成了同现代朝鲜语在词汇上的差异, 尤其是有关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和社会制度方面的新词术语, 往往直接借自汉语。当然, “借用”并不一定同语言融合存在必然联系, 许多语言都有“外来词” , 但并不都是融合的产物。例如汉语的“啤酒”、“卡车”、“吉普车”等来自英语;英语各种茶叶的名称来自汉语或它的方言。但这只是在某个范围内交往的结果, 不能认为汉语同英语发生过语言融合。而朝鲜语大量地借用汉语词, 并且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直接用汉字作为其书写符号, 当是语言融合的一种表现。延边还存在一种“混杂语”(同“洋径洪混合语”有所区别)这是汉、朝两种语言相互影响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的特点是在句子中夹用外族语的词语, 并按本族语的语音特点加以某种改造, 语法构结一般不变。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朝鲜语口语中出现下面这样的话:????吹??.(那个人吹牛。)

????上班??. (我今天上班。)

??炒菜???. (我来炒菜。)

这种现象跟前面讲到的汉语词的借用不是一回事。一般说来, 借用是指词汇上的吸收,所借用的词已成为本族语词汇的一部分, 是比较稳定的, 而“混杂语”的特点是句子中外族语词的夹用, 所用的外族语词往往都是临时性的借用, 是不

稳定的, 况且这种借用的程度还因人而异。但是,这些临时夹杂的外族语词通俗易懂, 便于表达, 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反复体验, 所以很自然地为朝鲜族群众所接受。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该地区的汉语口语中,如:

①酱??汤②??车(??)

三、语法上的相互影响

汉语是汉藏语系中最大的语族, 而朝鲜语的语系归属问题至今难以确定。但这两种语言在形态学分类上的差别是很大的。汉语是典型的孤立语, 主要靠词序和助词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和其他语法意义的;朝鲜语是一种粘着语, 主要靠词尾的变化来表现其语法关系。这两种语言的互相接触很早以前就开始了。《史记》中就有殷末周初中国北方居民移居朝鲜的记载。公元前194年大约在中国的汉初, 燕人卫满在今平壤一带建立卫氏政权。之后, 古朝鲜又曾为汉武帝所灭。中国的唐、元等封建王朝也屡次入侵朝鲜。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汉、朝两种语言的互相接触和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除了上述提到过的“混杂语”之外, 还有可以称之为“洋径洪汉语”和“洋径俱朝鲜语”的“混合语”。它的最突出的特点是由于两种语言的相互作用, 使它们在语法规则上发生了某些变化。朝鲜语的句子结构在词序上表现为“主语—宾语—动词” , 这种词序特点常常影响汉语, 使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如在口语中经常产生这样一些句子:

你这本书看吧。(比较:你看这本书吧。)

我票一张给吧。(比较:给我一张票吧。)

此外, 在日常交际中, 为了使不同民族的双方能听懂意思而又便于表达, 还对某些语法结构进行简化。例如, 朝鲜语用词尾来表示一定的语法关系, 受朝鲜语的这种影响,在一些汉语口语中就出现介词的省略现象。如“你是哪边来的?(比较:你是从哪儿来的?)译作朝鲜语是“???

?????????”其中后两个字母就是个表示行动出发点的格词尾。类似的现象有时也出现在书面语中。延边州境内的龙井车站附近,好几处都写着同样的大字标语“禁止铁路中心行走!”(比较:禁止在铁路中心行走!)以上两句话分别把介词“从”、“在”省掉了。这种省略现象还不能看作是有意识的语言行为, 说这样的话的人本身并不了解汉语的语法规则, 他们只是按照朝鲜语的语法特点对汉语加以某种改造。之所以这么做, 更多的是语言习惯问题。另一方

面, 由于受汉语的影响, 朝鲜语口语中(尤其是汉族人说朝鲜语)也存在着词尾的省略现象。如:

?????.(我吃过饭了。)

????.(不我去和龙。)

???????. (哥哥下午干活。)

有些朝鲜族还用朝鲜语的表达方式直接套汉语, 有时会令人费解,以至于在理解时需要重新组织句子才能明了意思。把介词放在名词之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我比高。(比较:他比我高。)

我他和一块儿去。(比较:我和他一块儿去。)

产生上述这些语法结构上的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受言语习惯的影响,有的是为了临时便于交际等等。但是归根到底是受两种语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某些规律制约的, 是由语言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四、总结

在延边出现这种由于语言接触而使语言发生了演变,其原因之一是在延边存在着双语现象,它在发展过程中有一个明显的特点, 就是朝鲜族操双语者的人数比例大大超过汉族。这种情况是必然的, 列宁早就指出“经济流通的需要总是要迫使住在一个国家里的民族只要他们愿意住在一起学习多数人的语言。何况我国以汉语普通话作为各民族的共同语, 因此, 少数民族学习和使用汉语是很自然的事情。朝鲜族操双语者人数在其人口总数中的比例将越来越大。延边双语现象的这种发展趋势是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因为在双语条件下, 两种语言的长期并存和相互影响, 特别是在使用其中一种语言的现象日益普追的情况下, 很可能导致语言的融合。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 由于社会主义的民族政策和语言政策的实行, 由于民族意识的存在, 民族语言仍将按照语言本身的规律不断发展, 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从而同语言融合发生抗衡, 阻止或延缓融合的历史进程。因此, 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 延边朝、汉两种语言并存的局面不会改变, 民族语言在没有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之前, 是不会消亡的。

参考文献:

[1] 安美英.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汉双语语码转换的一些功能.中央民族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2008

[2] 冯公达.延边双语现象初探.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6)

[3] 谭志满.文化变迁与语言传承.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4] 王国旭.建国以来朝鲜语社会语言学研究概述.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09-12(6):97-100

[5] 文美振.从语言接触看汉语成语对韩语及其成语的影响.南京航天航空大学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2(4)

[6] 张兴权.从语言接触看朝鲜族的语言使用和朝鲜语的共时变异.民族语文,

1994(5)

2015年南通市对口单独招生考试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单招 2015届高三年级第一轮复习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25题,共25题),非选择题(第26~42题,共17题),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考试号用0.5mm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规定区域。 3.选择题作答: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中正确答案的标号涂黑。 4.非选择题作答:用0.5mm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相应题号的答题区域内,否则无效。 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曝.光/一曝.十寒好恶./凶恶.古刹./刹.那拘泥./印泥. B.标识./相识.关卡./卡.壳殷红./女红.宁.静/宁.可 C.舟楫./通缉.剽.悍/镖.局偌.大/诺.言洁癖./荒僻. D.契.合/带挈.游弋./摇曳.针砭./褒贬.框.架/眼眶. 2.下列选项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有秩序地进行思维,首先从最简单的问题开始,按步就班地往前走,以达到最复杂的问题。 B.即使是纯萃的文字上的掂量,也会使人产生思想,以推进、改变思路。 C.在最急竣的地方,“江津号”用尽全副精力,战抖着、震颤着前进。 D.笛卡尔的学习热情很高,成绩优秀,数学尤其出类拔萃。除了学校中的功课外,他还阅读了许多课外书籍。 3.下列加点字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A.残曛.烛天(落日的余光)鸟语盈.耳(充满)峨.冠博带(高) B.挥斥方遒.(强劲有力)不伦.不类(同类)迁延顾.步(照顾) C.恰.如其分(正好)云蒸霞蔚.(弥漫)漫溯.(顺流而下) D.层峦.叠嶂(连着的山)妖.童媛女(美女)漫.江碧透(满)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 ....,结果落选了。 语文试卷第1页共12页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答案

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 一、填空 1、从词义演变的结果看,新义不外是旧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英语“deer”原来指“野兽”,现在指“鹿”,这属于词义的(缩小)。“兵”原来指兵器,后来指士兵,这属于词义的(转移)。 2、语音演变的规律具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变化有一定条件的限制),二是(时间性),三是(地区性)。 3、从宾动语序变为动宾语序这是语法演变中(组合)规则的变化。 4、音位的演变以(区别特征)为单位。 5、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前者是语法演变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叫作(类推)。 6、“戏子”现称“演员”,“金陵”现称“南京”,这属于(词语的替换)。 7、汉语为解决由于语音变化而带来的大量同音词的问题它所采取的方法是(替换),用(双音节)为主的格局来取代(单音节)为主的格局。 8、研究语音变化的凭借主要有(方言和亲属语言)(记录了语言的过去状态的文字)和(古代的借词)。 9、“信”原指送信的人,后来指“书信”,这一词义演变是上(转喻)认知机制引起的。 10、汉语孤立语的特点使得汉语的语法化不会产生(屈折成分)。 二、单项选择 1、汉语发展过程中量词的出现属于( C )方面的变化。 A.语义 B.语法组合规则 C.语法聚合规则 D.形态 2、以下哪一项表明词义发表具有一定系统性和规则性( C ) A.词义随着祔的发展而发展 B.基本词汇变化慢,一般词汇变化快 C.具有相同或相近语义的词倾向于出现相同的变化 D.词义可以扩大、缩小或转移 3、中古英语的wifeman(妇女)由wife(女人)和man(人)构成,是个复合

词。后来这个词中的“wife”由于发音上的原因演变为wo,现代英语中的woman (妇女)成为一个词了。这是( D )。 A.句法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 B.语音的变化引起了词汇的变化 C.词法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 D.语音的变化引起了词的结构的变化 4、以下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随着旧事物的消失,表示它们的词语也会随之消失。 b.类推的作用是有限的,不可能消除语言中所有的例外现象。 c.词汇的总局的发展趋势是词语越来越多。 d.社会的变动可能会引起词语的替换 5、确定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的主要依据是(A ) A.系统的语音对应关系 B.地理上邻近 C.语言使用者的民族相同 D.有着相同的语法结构 三、名词解释 历史比较法——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母语”的方法,叫做历史比较法。 语法化——“语法化”,大致相当于我国传统语言学所说的“实词虚化”。指语言系统中一些原来有实在意义的实词(或叫“词汇词”)在语法的演变中变为只表示语法意义的成分。 重新分析——重新分析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两个结构,从表层看,所出现的语词和词序完全一致,但语词之间的结构层次或和关系却变化了 四、简答题 1、以汉语为例谈谈语法组合规则的演变。 组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词序的改变。 词序在汉语语法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从先秦的古代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词序方面有几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试析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变现象

试析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变现象 学院:汉语言文化学院 年级:07级 专业:汉语言 姓名:郑玉顺 学号:2074080043

试析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变现象 郑玉顺 (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07级汉语言) 摘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以朝鲜族和汉族杂居为主的地方。由于多年来朝鲜族和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融汇,使得朝、汉语在语言接触中逐渐发生了一些演变。本文将主要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来考察朝、汉语在语言接触中对彼此的影响,分析由此带来的语言演变现象。 关键词:语言接触;语言演变;汉语;朝鲜语 零、引言 延边是以朝鲜族和汉族为主体的朝鲜族自治州, 是典型的民族杂居地区。语言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民族杂居状态下的民族交往必然引起不同民族语言间的接触, 语言接触的结果, 使相当一部分人掌握了另一个民族的语言,那么在与另一个民族的语言进行接触的过程当中,本民族的语言,无论是从发音,还是从词汇及语法的运用上,多少都会受到另一民族语言的影响,进而产生语言演变的现象。 一、语音上的相互影响 朝鲜语的词汇分三种:汉字词、固有词和外来词。汉字词是通过借贷汉语语音而来的,因此,朝鲜语中的汉字词从发音上来讲,有着和汉语发音相似的特点。 通常情况下,朝鲜语吸收汉语新词术语的方式有音借、音读、意译等几种意译法。近余年来, 朝鲜书面语中源自汉语的新音借词即同时借用汉语音义两个方面的词非常少, 尤其是最近几年, 音借的词语为数更少。在新时期, 朝鲜语借用其他民族语言的个别词语时, 一部分经过汉语媒介吸收, 但主要是按被借语言的原词语音借用。譬如, 朝鲜语把蒙古语词“那达慕”转写为natam。 朝鲜语吸收汉语新词术语的方式除了一音借法和意译法外, 还有朝鲜语所独有的方式“音读法”。音读法又名音译法, 指将汉语的新词术语按照朝鲜语所特有的汉字词音读惯例来加以吸收的方式。改革开放以来, 朝鲜语按照朝鲜语汉字词音读法所吸收的汉语新词术语为数甚多。例如招聘制—ts‘opintse, 高技术—kokisul等。 以上是汉语对朝鲜语在语音上的影响。相比汉语对朝鲜语在语音方面的影

在语言的接触过程中

在语言的接触过程中, 回族人同汉族杂居, 后来放弃了自己原有的语言, 而使用汉语, 这种现象叫 ( 也称( )。 A:语言专用 B:语言借用 C:洋泾浜 D:语言替换 E:双语 参考答案:A D 第 2 题[多选题] 下列单位中,不属于语汇的有( A:走马观花 B:跑来跑去 C:三讲 D:衣服真好 E: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参考答案:A B D 第 3 题[多选题] 语法范畴和语法手段的关系是( )。 )。
) ,
A: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的关系 B:词法和句法的关系 C:构词法与构形法之间的关系 D:组合与聚合的关系 E: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参考答案:A E

第 4 题[多选题] ( )的建立标志着语言学的诞生。 A:十八世纪 B:十九世纪 C:二十世纪 D:历史比较语言学 E:结构主义语言学 参考答案:B D 第 5 题[多选题] 下列研究属于应用语言学范围的是( ) A:对语言基本理论的研究 B:第二语言教学 C:机器翻译,自然语言理解 D:为语音合成服务的实验语音学 E:现代汉语的句法理论研究 参考答案:B C D 第 6 题[多选题] 非音质音位包括( )。 A:调位 B:重位 C:时位 D:音段音位 E:语调 参考答案:A B C E

第 7 题[多选题] 下列五组词组中,不是动宾词组的是( A:禁止吸烟 B:去上海 C:去上海不行 D:累得受不了 E:值得学习 参考答案:C D 第 8 题[多选题] 下列五组都是关于文字发展的看法的,其中正确的有( )。 A:象形文字出现得最早,并且大多数象形文字都是表意字符 B:音节文字是在象形文字基础上产生的 C:音位文字使用的字符最少、最经济 D:评判一种符号体系优劣的标准在于它的语言功能 E:先有辅音文字,后有象形文字 参考答案:A C D 第 9 题[多选题] 下列五个元音,( )都是后元音。 A:[i] B:[o] C:[u] D:[a] E:[口] 参考答案:B C E )。

第七章 语言的演变和分化 2

第七章语言的演变和分化 一、名词解释 社会方言 地域方言 亲属方言 谱系分类 二、填空 1、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是和。 2、汉语的七大方言是指:、、、、、、。 3、黑话是一种特殊的方言,它有强烈的。 4、语言谱系结构的层次一般有、、、。 5、从语言谱系来看,彝语属于语系语族;法语属于语系语族;阿拉伯语属于语系。 三、简答题 1、举例说明为什么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 2、举例说明语言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 3、什么是语言演变的渐变性。 4、什么是语言演变的不平衡性。 5、谈谈语言演变的和渐变性不平衡性的关系。 6、从语言分化的角度谈谈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和亲属方言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人们平常说的“官腔”“干部腔”“学生腔”“娃娃腔”等等的“腔”,都是对某一言语社团在语言表达上的一些共同特点的概括,表明这种“腔”就是一种社会方言。工农群众称自己说的为“大白话”,称知识分子说的为“字儿话”,这实际上也是对社会方言的一种通俗的说法。 2.由一种语言分化而来的地域变体称为地域方言,简称方言。“方言”是一个总的

概念,在它下面还可以分出各种“次方言”,在“次方言”下面又可以分出各种“土语”。 3.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我们称它们为亲属语言。例如汉语和藏语来自史前的原始汉藏语,它们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 4. 根据语言是否来自同一语言的分化及分化的辈分等级而对语言做出的分类。 二、填空 1.渐变性不平衡性 2.北方方言赣方言湘方言吴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 3.社会排他性 4.语系语族语支语群 5.汉藏藏缅印欧罗曼闪含 三、简答题 1. 语言是人类组成社会的条件之一。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社会的发展是语言演变变化的原动力。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和强大动力,主要表现在: (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变化必然要受到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语言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都会推动语言的发展。社会的分化、统一、相互接触也会相应地引起语言的分化、统一和接触。社会的任何变化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如我国的战国时期是个社会大分裂的时期,诸侯割据,形成了社会的分化,因而形成了“言语异声”的局面。而两汉时期是中国社会对外交往较多时期,汉语中的外来词也是吸收最多时期之一。再如,捷克斯洛伐克,原来讲捷克语,后来分裂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国家,捷克仍然讲捷克语,而斯洛伐克则讲斯洛伐克语。其实斯洛伐克语只是捷克语的一种方言而已。由此可见,社会的任何变化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 (2)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作为社会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必须适应因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交际需要,与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改变,人类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变化,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这些都要求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反映这些变化以适应交际的需要。如近二十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的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汉语中增添了很多新的词语。如“电脑、彩电、股票、网络、手机、网友、网迷、网吧、黑客、电子邮件、沙发、巧克力、特区、抢滩、VCD、DVD”等一大批新词以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人们日常交际的需要。

2002年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卷 在线做题.解答

2002年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卷在线做题 2002年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试题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卷 (时间:120分钟)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80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14分) 1. 通常所说的大写字母“C”文化(Culture)指的是知识文化或知识性文化。 2. 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所提出的“交际能力”的概念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法性,即合乎语法;二是可接受性或得体性。 3. 认知法的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心理学,语言学基础是转换生成语言学。 4. 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中介语理论。 5. 一部好的汉语教科书应该具有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和趣味性。 6. 赛林格提出的“中介语”是指介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言系统。它是由第二语言学习者创造的语言系统。 7. 广义的教学法指教学法体系,狭义的教学法指(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8. 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主观性试题。 9. 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 10. 第二语言教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儿童汉语》、《大学英语》等是按学习对象/教学对象分出来的;《旅游口语》、《商务汉语》是按学习目的/教学目的分的。 二、选择正确答案(填上标号,每空1分,共6分) 1. 我国传统的汉语“精读课”是属于什么类型的课程?d a就是通常所说的语法课/ b是阅读课的一种,与泛读课相对/c属于训练读写的综合性课/d是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综合性课 2. 完成测试(cloze testing)中“完形”一词来自c a转换生成语言学/b行为主义心理学派/c格式塔心理学派/d结构主义语言学 3. 直接法主张在外语教学中b a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母语/b完全不使用学生的母语/c有限度地使用学生的母语/d直接把目的语翻译成母语 4. 把汉语课分为会话课、阅读课、听力课,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d a语言材料的性质/b语言材料的内容/c语体风格/d语言技能 5. 按测试的内容特点划分,“多项选择”属于a a分立式测试/b标准化测试/c常模参照测试/d水平测试 6. 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c a技能训练/b知识传授/c课堂教学/d教材编写 三、解释术语(每小题2分,共8分) (一)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所谓学习策略,就是感知和储存特殊类目以备以后回忆的方法;是输入策略,它包括迁移、干扰、概括或简化等。(或:语言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发展第二语言或外语技能中,促进学习进步而使用的具体的行为、步骤或技巧,它被认为可以促进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内化、存贮、提取或使用。) (二)迁移——迁移一般指学生的经验对于后来学习的影响。学得的经验包括知识、技能、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其中起促进作用的影响是正迁移,起干扰作用的影响是负迁移。学得的经验如果恰当地运用,其效果是正迁移,反之是负迁移(干扰)。 (三)测试的效度——效度即有效性,指测试的内容应符合测试的意图。一份试题所测的是不是它要测的东西?如果是,就是有效的;如果不是,就是无效的。在选择试题时,有两个问题必须考虑:一是这份试题究竟要测什么;二是这份试题究竟有没有测出要测的东西。 (四)教学技巧——教学技巧是指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技巧,也可以叫做课堂教学技巧,由任课教师个人掌握。它爱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制约,但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能够充分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教学技巧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组织中,熟练而得当地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技巧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决定性的作用。

第1课语言的演变

第1课语言的演变 ●教学目标 1.理解语言一面是稳定的,另一面又在演变的道理。 2.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初步区别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一般异同点,注意语体风格,纠正书面用语中“半文不白”的现象。 3.学习本文在说明中运用不同的方法和通俗简练的语言。 ●重点、难点 重点: 1.迁移运用,解释古汉语中的一些语言现象。 2.本文举例说明的方法和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的写法。 难点: 古今语言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 ●设计思想 《语言的演变》是一篇典范的说明文,被安排在苏教版高中必修三第一专题“语言,存在的家园”中的第一板块“汉字的王国”中。说明文的一般常识,初中已经讲授,而有关语言知识的说明文,有了专论论文的味道。此文的教学模式是“文本研习”,就是要研习出此文所介绍的有关语言的一些知识,从而了解语言的变化,语汇的变化,语法、语音的变化。 语言包括语音、语汇(也称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语言的演变同样也涉及这三个方面,其中语汇的变化最明显、最迅速。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文章先以《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从总体上展示语言演变的概貌,说明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着的;接着以语汇变化为重点,阐述语汇变化的各种不同方式,说明语汇变化最快、最显著的特点;最后用举例的形式简要说明语法和语音的变化。全文用简洁、通俗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语言发展的全貌。 《语言的演变》一文的教学设计,立足于以上的教材情况和学情,分为导入、研习、拓展、反馈等几个主要板块,重在引导学生开展说明文的文本研习。 ●教学资源 1.资料辑录。 (1)作者简介 吕叔湘,江苏省丹阳县人,我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数十年来一直从事语文研究和语文教学工作。写了不少专著,代表作是《中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论文集》、《语法修辞讲话》(与朱德熙合著) (2)文章的出处 《语言的演变》选自《语文常谈》,全书共八篇,包括:1.语言和文字,2.声、韵、调,3.形、音、义,4.字、词、句,5.意内言外,6.古今言殊,7.四方谈异,8.文字改

第七讲,汉语语音系统的一些主要演变

第七讲,汉语语音系统的一些主要演变 授课要点: 一,上古到中古汉语的一些主要变化 二,中古汉语到现代汉语的一些主要变化 一,从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音系的一些主要变化 上古汉语语音系统的研究还不十分成熟,许多结构尚有争论,我们只能拿一些大家公认的结论为出发点,拿上古汉语与中古汉语语音系统作一些比较,看这期间汉语语音发生了哪些变化,从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汉语在声母和韵母系统主要发生了以下一些变化: 第一,从重唇音三母中分化轻唇音非、敷、奉、微四母,分化是以韵母为进行条件的:上古重唇音的合口三等字演变成非、敷、奉、微,一、二、四等和开口三等仍然念帮、滂、并、明。这一音变过程完成的比较晚,《广韵》音系还没有轻唇四母,但不会晚于晚唐五代,因为宋代三十六字母已经有了轻唇音了。 第二,从舌头音端、透、定三个声母中分化出舌上音知、彻、澄三个声母。分化以韵母为条件进行:韵

母为一、二等的字仍然念舌头音,韵母为三四等的字演变成舌上音。这个音变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完成,《切韵》音系中已经有了舌上音了。 第三,喻三从匣母中分化出来,与原来的喻母合并。分化的条件是:一、二、四等仍然读匣母,三等字演变成喻母。 第四,上古喻母由舌尖中音演变成喉音,与从匣母中分化出来的喻三合并。 以上几点是声母系统的变化,韵母系统最明显的变化是侵部的分化。 第五,上古侵部合口字在中古汉语中由m尾演变成- 尾,分别归入中古汉语的东、冬、钟韵。以“凡”“丰”“弓”“吕”“中”“冬”“众”“虫”“充”“宗”“戎”“农”“隆”作声符现代汉语念ong的字都属于这一类。这种演变属于异化,这类字的上古韵尾为唇音m,同时这些字的韵母有合口介音u,音节中的两个唇音相互作用,韵尾异化为- 。如“风”,上古音属帮母侵部,中古属于帮母东韵,其演变为*pi w m→pu 。 二,从《广韵》到现代汉语的一些语音演变

语言的演变练习含答案

语言的演变跟踪练习一 1 下列词语中黑体字的正确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朱熹(Xǐ)②昳(yì)丽③引擎(qíng) ④平仄(zhè)⑤雪茄(jiā)⑥冰淇(qí)淋 ⑦荚(jiá)果⑧忌讳(huì) A ①②④⑤⑦⑧ B ②③⑤⑥⑦⑧ C ①②④⑥⑦⑧ D ①③④⑤⑦⑧ 2 下列各组字第三笔笔形相同的是:() A 世女龙皮 B 由山中长 C 片业发太 D 手田米主 3 按汉字形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甲骨文金文小篆大篆隶书楷书 B 金文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C 金文甲骨文小篆大篆楷书隶书 D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4 下列单纯词属于同一类的是:() A 朦胧逍遥叱咤峥嵘 B 崎岖踌躇酩酊翩跹 C 妖娆玫瑰徘徊蜿蜒 D 龃龉悱恻玲珑蹉跎 5 下列词语中黑体字的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A 清晰翕动栖息熟悉 B 镶嵌倩影壕堑拉纤 C 机杼贮藏穿著铸造 D 昳丽翌日后裔摇曳() 6 下面黑体字注音下确的一组是:() 茶几炕桌儿着席蒲服乞食 A jīzhuōerzhāopūqì B jīzhuōrzhāopúqǐ C jǐzhuōerzhuōpǔqì D jǐzhuōrzhèpǔqì 7 下面几个字中,构造特点与其他几个不同的一个是:() A 椅 B 蒲 C 休 D 姿 E 摆 8 下面几个词中,构词方式与其它几个不同的一个是:() A 椅子 B 姿势 C 充满 D 踌躇 E 语言 9下面几组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A 赍稽羁绩跻 B 祗卮脂芝 C 销宵削哨霄 D 惮艟僮瞳潼 10 下列几组字不全是同音字的一组是:() A 脾啤婢睥裨 B 芯昕歆馨鑫 C 桔桀拮讦碣 D 裴翡菲诽蜚

语言学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语言符号具有可变性的根本原因在于语言符号的( A ) A.任意性 B.强制性 C.离散性 D.线性 2.音高取决于( B ) A.发音体振动的振幅 B.发音体振动的频率 C.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 D.共鸣器的形状 3.听觉上最自然、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D ) A.音素 B.音位 C.音渡 D.音节 4.就词重音而言,不能用来区别意义的是(C) A.自由重音 B.移动重音 C.固定重音 D.不固定重音 5.北京话“慢”单念时读[man],但“慢慢儿”却有人读做[mai mar],前一音节的语流音变现象是( B ) A.同化 B.异化 C.弱儿 D.增音 6.“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个词包含的语素数量是(C ) 个个个个 7.英语“worker”中的“-er”是( A ) A.构词语素 B.构形语素 C.虚词语素 D.词根语素 8.下列汉语词语中的“儿”不属于词根语素(实义语素)的是(D) A.健儿 B.女儿 C.少儿 D.花儿 9.整个语汇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是( D ) A.通用语汇 B.常用语汇 C.一般语汇 D.基本语汇 10.一般语汇(非基本语汇)最重要的来源是( C ) A.古语词 B.方言词 C.新造词 D.外来词 11.词组的聚合关系分类是指把词组分成( A ) A.向心词组和离心词组 B.联合词组和偏正词组 C.基本词组和特殊词组 D.简单词组和复杂词组 12.把句子分成“单句”和“复句”,这种分类是( D ) A.句子的句型类 B.句子的句式类 C.句子的功能类 D.句子的简繁类13.“吓唬”和“恐吓”在非理性意义上的主要差别是( C ) A.语气意义不同 B.感情色彩不同 C.语体色彩不同 D.形象色彩不同 14.下列关于词的本义和基本义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C ) A.二者总是一致 B.二者总是不一致 C.基本义比本义更常用 D.本义比基本义更常用 15.下列各项词义引申中,采用比喻方式的一项是( D ) A.“锁”本指一种器具,后引申指凭借这一器具的行为 B.“兵”本指兵器,后引申指使用兵器的人 C.“南瓜”本指一种植物,后引申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D.“后台”本指舞台的后面,后引申指在背后操纵、支持的人或集团 16.下列关于等义词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 ) A.等义词是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都完全相同的词 B.等义词一般都能够长期并存 C.等义词在语言表达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D.同义词大多是等义词 17.“老王说服了小李”中“老王”是行为的施事,“小李”是行为的受事,这种意义是( B ) A.语汇意义 B.语法意义 C.语境意义 D.蕴含意义 18.从现有文字史的资料来看,最早出现的字符大多是( D ) A.记号 B.笔画 C.音符 D.意符 19.世界上最早的表音文字是( B ) A.元音文字 B.辅音文字 C.意音文字 D.全音位文字 20.语言成分的借用,最常见、最突出的是( A ) A.词语的借用 B.语音成分的借用 C.词缀的借用 D.语法结构的借用 21.下列几种类型的社会方言中,具有排他性的是( B ) A.行话 B.黑话 C.官腔 D.贵族语言 22.以下对“思维”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 ) A.思维既包括思维活动,也包括思维结果 B.思维分为感性思维和抽象思维两类 C.思维的形式就是概念、判断、推理 D.思维必须以语言为工具 23.人类开始制造工具这种行为意味着( B ) A.人类已经产生了语言 B.人类已经产生了思维 C.人类已经同时产生了语言和思维 D.人类既没有产生语言,也没有产生思维

《语言接触与语法演变》介评

2008年5月May2008第31卷第2期 Vol.31No.2 现代外语(季刊) ModernForeignLanguages(Quarterly) 在历时语言学领域,语法化理论框架已基本建立,并赢得了其应有的理论地位。然而,先前的相关研究大多将语法化机制视为语言内在的演化进程(language-internalprocess)。《 语言接触与语法演变》一书则选取不同的研究视角,试图探讨语言接触这一社会语言学现象在语法化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这是作者BerndHeine和TaniaKuteva继2002年携手完成《世界语法化词典》(WorldLexiconof Grammaticalization)之后,又联袂推出的一部语言 学新作。作为“剑桥语言接触研究”系列丛书中第一部综合性的单行本,它在语法化理论、接触语言学(contactlinguistics) 和发生语言学(genetic linguistics)之间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向人们展示 了语法化研究的新动向和新成果。 1.主要内容 全书共七章。第一章为“理论框架”(The framework),着重介绍贯穿于全书的分析架构,包括 核心概念、术语、可供选择的研究方法、分析语言演变的理论基础以及识别语言演变的技术工具和手段。就方法论而言,作者将其定位于语言接触领域的相关研究并从中作出相应的路径取舍。此外,对本书独特的语言接触研究视角以及相关的研究课题进行了具体阐述。 在语言运用中,由于话语者之间的频繁交流,不同语言(包括从渊源或谱系上看无甚联系的语言)之间已变得共享某些特定的语法结构。本书作者将传播或复制某一特定语法结构或语法功能的原语言界定为模型语言(modellanguage,简称M),将接受或仿造这一语法结构或功能的语言称作复制语言(replicalanguage,简称R),而将语法结构或功能被复制的过程称为语法复制(grammaticalreplication)。作者指出,语法复制可能涉及到任何一种语言结构范畴和语言运用领域。语法复制以统一的方式去影响形态、句法和语用等方面的结构,以组织句子结构 的相同方式去影响名词短语和动词短语。这样,相关语言的类型学意象或图景(typologicalprofile)便会经历显著变化,在特定情形下会导致出现次模标本或曰后补模式(metatypy),也就是说,相关语言之间获得了高度的互译性(mutualintertranslatability)。 第二章“关于语言运用模式之复制”(On replicatingusepatterns),着重讨论语法复制过程的若 干主要阶段,探索语言运用模式对新语法结构形成所起的作用,并关注那些反复出现、虽未取得成熟语法地位但却表达某种语法意义的篇章单位。尽管语言运用模式如搭配、常规表达(formulaicexpressions)和结构可能会在一种语言里实现语法化,但它们可能又会在另一种语言(即replicalanguage)里充当复制模型(replicamodel)。这种复制往往产生这样的情形:一个已经在用的语言模式当扩展到新的语境或其它范畴之时,会变得更加常见。这方面的例子则如:受英语之影响、操西班牙语、塞尔维亚语或其他代词脱落型(pro-drop)语言的美国移民现也开始使用代词作主语。这种复制过程会衍生新的语法范畴,如冠词或实据标记语(evidentialmarkers),从而开始语法化进程。本章的研究还旨在表明,由语言接触诱导的语言演变并非一个突变过程,直接从一范畴跃升到另一范畴或从一结构变为另一种结构,而是一个渐进的(gradual)过渡。 第三章“语法化”(Grammaticalization),区分两类由语言接触诱导的语法化:语言接触诱导的普通语法化(ordinarycontact-inducedgrammaticalization)和复制语法化(replicagrammaticalization)。前者指M语言中某一范畴的存在导致R语言中的相应变化。例如: (a)话语者注意到在M语言中存在着某个语法范畴Mx。 (b)基于R语言中可行的语言运用模式,话语者在R语言中创造出一个对等范畴Rx。 (c)为此,他们借助语法化的普遍策略,使用结构Ry以便生成出结构Rx。 《语言接触与语法演变》 介评湖州师范学院 林有苗 BerndHeineandTaniaKuteva.2005.LanguageContactandGrammaticalChange.Cambridge:CUP.xvii+308pp.ISBN0-521-84574-2(hardback).

语言的演变

语言的演变 第三单元说明文 七语言的演变 教学目的 1.理解语言在历史长河中既有其相对稳定的一面,也有其不断发展变化的一面。 2了解古今汉语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概况和一般规律,更好地学习祖国语言。 3.学习本文运用典型实例展示概况,分类、比较揭示发展变化规律的说明方法。

4.了解科技语体在语言组合方式上的要求,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设想 1.本文是一篇介绍古今汉语变化发展规律的普及性的事理型说明文。它把语言学,特别是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成果,通过汉语史常识的讲解介绍给普通读者。文章本身既有较高的学术水准,但又考虑到读者的接受水平,就写得深入浅出。讲课时,既要考虑到课文“深”的一面,把握住文章的理论框架,让学生懂得一点语言学常识;又要考虑到课文“浅”的一面,学习作者是怎样把抽象的、深奥的理论讲得浅显易懂的,让学生摸到写事理型说明文的门径。 2.教课时注意体现以新知带旧知,用旧知去加强对新知。理解的特点,适当联系已学过的古汉语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联系说明文知识,讲一步把握说明文的特点。

3.采用讲练相结合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复习旧知识入手,先着眼于把握整体框架,再逐层逐节消化,最后用适量的练习扩展知识面。 教学时数两教时 第一教时:预习全文,理清全文结构,编写和讨论全文结构提纲,讲析第一部分。 第二教时:讲析第二、三部分,总结,练习。 第一教时 1.导入新课

(1)解题、简介课文与作者 语言,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要用上,但它的本质是什么,有怎样的发展变化规律,却知道得很少。它是既熟悉而又陌生的事物,很难讲明白。今天学的这篇文章以汉语为例,简明扼要地讲清楚了语言演变的一般规律。 《语言的演变》选自《语丈常谈》,原题是《古今言殊》,包括“语言也在变”、“语汇的变化”、“语法、语音的变化”和“从文言到白话”等四个部分。选入课本时,作者删去了第四部分,并将前三部分的小标题改为序数词。原题也改成现在的题目。(划线部分板书) 吕叔湘(1904—),江苏丹阳人。我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主要著作有《中国文法要略》、《文言虚字》、《汉语语法论文集》等。 2.指导预习

第8章 语言的接触

第八章语言的接触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都属于汉语中借词的是()。 A.雷达足球沙发椅 B.卡车电话哈巴狗 C.纳粹吉他吉普车 D.沙龙朝廷艾滋病 2.下列各组词只有()是意译词。 A.雷达马达咖啡 B.啤酒苜蓿哈密 C.西装篮球胡瓜 D.槟榔浪漫坦克 3.柴门霍夫所创造的世界语是()。 A.世界共同语 B.洋泾浜 C.国际辅助语 D.克里奥耳语 4.语言成分的借用,最常见、最突出的是() A.词语的借用 B.语音成分的借用 C词缀的借用 D.语法结构的借用 5.洋泾浜语和克里奥耳语属于语言的( ) A、语言的借用和吸收 B、语言的转用 C、语言的混合 D、双语现象 6.汉语中的“基因”来自英语的gene,从该词产生的方式看,“基因”属于( ) A.纯粹音译词B.音译兼意译词C.意译词D.仿译词二、判断题 1.借词不同于意译词。() 2.一种语言与另一种语言融合,主要取决于操这种语言的民族是否居于统治地位。()

三、名词解释 1.借词/外来词 2.意译词 3.仿译词 4.语言的融合 5.自愿融合 6.被迫融合 7.语言分化 8.语言整化 9.语言混合 10.双语现象 11.洋径浜(皮钦语) 12.混合语(克里奥耳语) 13.国际交际语/国际辅助语 14.世界语(Esperanto) 四、问答题 1.什么是借词?汉语借词常见的有哪些形式? 2.“语言融合”是指”发生接触的语言彼此混合而产生一种新的语言”吗?发生语言融合有哪些必要条件?必然经过哪些中间阶段?成为排挤替代其 3.不同语言的接触会产生混合语吗?克里奥耳语跟”洋泾浜”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4.如何区分借词、意译词和仿译词。 5.什么叫语言的融合?语言融合的原因是什么?:

《语言学纲要》(作者:叶蜚声、徐通锵 )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分化 总结

第七章语言演变与分化 第一节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 一、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外部原因)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存在与运用之中。没有文字保护语言的遗迹,它早就小时多的无影无踪。活语言总是在缓慢的变化。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语言中的词汇在逐渐更替。 1、同一个社会在历史的进程中有可能会分化为不同的社团或社会,不同的社团或社会在历史的进程中又有可能彼此接触以致统一;社会的分化、接触、统一会相应的引起语言的分化、接触、统一。(社会发展) 2、人们在用语言交际的时候,为了引起对方更多的注意,常常换用一些“新鲜”说法,由此引发词汇或用法的变化。(人际交往) 总之: (1)同一个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化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必然会带来语言的发展; (2)社会的分化、接触或统一必然会造成语言相应的变化; (3)人与人交流时的创新要求,省力要求也必然会使得语言变化和调整。 二、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语言的演变(内部原因) 1、语言是符号系统,它内部的各种因素处于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相互间呈现一种平衡的状态。如果其中某一种因素因为要满足新的表达要求,或收到其他语言的影响,或由于孩子学话的偏离,或者其他什么原因而发生变化,破坏原有的平衡,那么系统内的有关部分就会重新调整相互间的关系,达到新的平衡。 2、语言中语音、词义、语法系统内部的各要素之间,以及这些系统彼此之间,都有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关系,局部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总之,语言是社会的交际工具。社会和交际是语言演变的最基本的条件,但是语言究竟如何变化,还是取决于语言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影响,它决定着每一个语言演变的特殊方向。 三、语言演变的特点 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1、渐变性交际要求语言保持稳定的状态,不允许它一下子发生大的变化。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增长的交际需要又不断地促进语言发生变化。 所以,语言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的方式,不允许突变。 2、不平衡性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与社会的发展的联系有很大的不同。最直接的是词汇,也即词汇对社会发展和交际需求的反应最灵敏,变化比较快。相比之下,语音和语法就稳定得多。他们的变化速度是不平衡的。同时,在词汇、语音的内部,不同方面的变化速度也是不平衡的。 语言词汇的变化虽然灵敏,但它的基础仍然非常稳固。表现: 1、词汇中的基本词汇反应交际中最常用的基本概念,它是不容易起变化的。 2、除了从外语中介入的成分以外,构造新词所用的材料几乎都是语言中古已有之的成分,构成新词的格式也是语言中现成的格式。 词汇演变既灵敏又稳固的两个方面,一般词汇变化快而基本词汇和构词法变化慢。即使词汇发生急剧的演变,也不会对音位系统那个产生明显的影响,或者说不会很快地带来影响。也即,语音子系统音位及其聚合格局的变化很慢,相对稳固。

作者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第8章)

第八章语言的接触 一、名词解释 借词——借词也叫音义外来词,它指的是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如英语中的telephone借子到汉语中是“德律风”,其音义都来自英语。借词是民族关系的一种见证,是研究民族发展史的一项重要材料。借词在语言历史的研究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语言联盟——语言联盟即“语言的区域分类”。是指一片地理区域内的不同语言不仅在词汇上相互有大量的借贷,而且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也十分相似,但各语言仍有相当数量的核心词跟彼此不同。 语言替换——语言换用也称“语言替代”或“语言融合”,是不同民族在长期接触或融合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的是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转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 语言底层——在语言替换的过程中,换用的强势语言会留下被替换语言的痕迹,这类痕迹通常称为语言底层。 共同语——共同语同语是在民族、国家观念形成后的一种高级形式。是社会打破地域隔阂、走向统一时出现的一种语言形式,是在一种方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通用的语言。 洋泾浜——“洋泾浜”是当地人在和外来的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洋泾浜”的共同特点是:语音经过当地语言音系的适当改造,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词汇的项目比较少,往往要借助于迂回曲折的说法指称事物。 克里奥耳语——也叫“混合语”。指在特殊的社会共同体里,经过洋泾浜化后扎下根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被下一代当作母语来学习使用的语言。混合语是由洋泾浜发展而来的一种有声交际工具,是一种建立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系统基础上形成的并被特定的言语社团作为母语学习使用一种语言。洋泾浜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是一定场合下使用的特殊语言,没有人把它当作母语来学习使用。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它也可能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洋泾浜就变成了混合语,又叫克里奥耳语

从语言接触看蒙古语科尔沁土语的演变发展

2007年06月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un.2007第33卷 第3期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S ocial Sciences) Vol.33No.3 从语言接触看蒙古语科尔沁土语的演变发展Ξ 姜根兄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0871) 〔摘 要〕科尔沁土语是中国境内蒙古语方言、土语当中,使用人口最多,分布地域最广的较特殊的一种土 语。在其语音、词汇、语法各领域都表现出与标准语不同的一些特点。从语言接触看,这些特点的形成跟汉族 人频繁接触,受到汉语的影响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科尔沁土语;语言接触;演变发展 〔中图分类号〕H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215(2007)03-0048-04 蒙古语科尔沁土语系属中国境内蒙古语中部方言(内蒙古方言)的一个次方言(土语)。它是中国境内蒙古语方言、土语当中,使用人口最多(一百多万人口使用),分布地域最广的较特殊的一种土语。把它与蒙古语标准语相比较,科尔沁土语显得很有特点,该土语在某些方面显得较存古,在某些方面却具有比其它的方言、土语发展较快的特点〔1〕。可是科尔沁土语的研究始于较晚,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学者们才系统地研究科尔沁土语。20世纪70年代以后科尔沁土语的研究日益受到有关学者的重视和关注。其研究内容涉及到科尔沁土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各领域。也涉及到演变发展问题,可是从语言接触理论入手研究科尔沁土语的人又少数。其实语言接触是语言或方言演变和发展的原动力之一。研究语言接触是研究语言演变的重要途径。〔2〕语言发展的情况是复杂的,有分化、有统一,也有相互影响。语言发展历史的研究不能只从语言分化的角度来看问题,应该把分化和接触看成是语言发展历史的两个方面。〔3〕因此我们研究科尔沁土语的演变发展时也应该换一种视角去探索它发展演变的机制和原理。本文主要从汉语的接触影响研究科尔沁土语的一些演变特点。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不同民族社群之间由于地域杂居、经济合作和文化往来等各种形态的接触,都会引起语言之间的接触。〔4〕汉语对该土语的影响已超出一般借词的范围,已经涉及到语音、语法、词义等各方面,甚至引起“混合语”、“混合词”等现象。这些变化首先反映在词汇层方面。 一、词汇系统的演变 词汇的借用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文化交流在语言上的必然反映。〔5〕在语言的各成分中,词汇是最容易受到影响,被吸收的。科尔沁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汉民族的接触往来的加深,科尔沁土语里的借词变越来越多了。 现在科尔沁土语里大量地使用音译汉语借词,并且从专有名词扩大到常用名词、形容词、量词、动词、语气词、介词等,致使汉语借词对该土语的影响越来越大。据有人统计在科尔沁土语4600个常用词语里,共有汉语借词606条,占全部常用词中的13%〔6〕。汉语借词进入该土语之后主要有下列几个存在方式。我们按借词使用的特点可以分类以下三种情况。 (一)借词和固有词并存并用 有一些词既有科尔沁土语的说法、又有汉语借词,两个词意义相同,使用范围大体一致。例如 : Ξ〔收稿日期〕2007-03-02 〔作者简介〕姜根兄(1972-),女,蒙古族,内蒙古科左中旗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博士。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第八章语言的接触 一、借词、意译词、仿译词 1、借词:指音义都借自外语的词。例如: (sofa) ↓ 沙发 ↙↘ 新概念音义结合关系 ↓↓ “装有弹簧或厚泡沫塑料等的“shāfā”与“某种坐具”两边有扶手的坐具“新概念”。 2、意译词:指只引入新的外来概念,但用本族语的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构成新词 来表达它。例如: (cement) ↓ 水泥 ↙↘ 水泥 ↓↓ 定中 ↘↙ 合成词 3、仿译词:意译词的一种。用本族语的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而构词材料和构词 规则分别与所源自的外语词有对应关系。例如: (blackboard)——黑板 ↙↘↙↘ black board 黑板 ↓↓↓↓ 定中定中 ↘↙↘↙ 内部形式内部形式 [′bl?kb ?:d] [xei55 pan214] 外部形式 二、洋泾浜 1、洋泾浜的含义 洋泾浜(又称为“皮钦语”(pidgin),是当地人在与外来商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是外语在当地语言的影响下出现的变种。 洋泾浜英语的基本词汇来自英语,并对其语音有所改造,语法则采用本族语。

例如: My no can.= I can not. Two piecee book = two books 洋泾浜在世界很多通商口岸或国境接界处都出现过:洋泾浜法语;地中海沿岸口岸的“萨比尔”(Sabir)话:法语、希腊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的混合。 查理斯·李兰德《洋泾浜英语歌集》 ?来叫克姆(COME)去叫谷(GO ) ?是叫也司(YES)勿讲拿(NO ) ?一元洋钿温淘箩(ONE DOLLAR ) ?廿四铜钿吞的福(TWENTY-FOUR ) ?翘梯翘梯喝杯茶(HAVE TEA ) ?雪堂雪堂请侬坐(SIT DOWN ) ?红头阿三开泼度(KEEP DOOR ) ?自家兄弟勃拉茶(BROTHER ) ?爷叫泼茶娘卖茶(FATHER / MOTHER ) ?丈人阿爸发音落(FATHER IN LAW ) ?You ask me, me ask who? Let me see see. ?one car come, one car go, two car pengpeng, the people die . ?We two who and who? ?American Chinese not enough ?Welcome your presence ?Can you say Chinese? ?I tomorrow go to Shanghai ?To run business = Open.(营业中) 三、克里奥耳语(creole) 克里奥耳语也叫混合语,指在特殊的社会共同体里,经过洋泾浜化后扎下根,被下一代当作母语来学习使用的,成为唯一通用的交际语言。 问题:克里奥耳语与洋泾浜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洋泾浜和克里奥耳语的含义。 二者的联系:洋泾浜和克里奥耳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语言接触形式。克里奥耳语最初的语言形态与洋泾浜完全相同(基本取自殖民者语言的数量很小的词汇和经大幅改造的音系和极简单的语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