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保建香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保建香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稿保建香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二课时说课稿

学校:大同镇石咀小学班级:四年级

时间:2017年4月10 日执教:保建香

一、说教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本文属于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敬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课文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在一起,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语言朴实,没有口号,但读起来催人泪下。

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4、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朗读、感悟、体会其中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向往和平、热爱和平、保卫和平的思想意识。

教学难点是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二、说教学准备

由于四年级学龄段的孩子接触事物直观、具体,喜欢通过自己的观察去发现生活,本文内容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学生自主感悟和平与战争两个对峙性强的概念还缺乏一定的感性基础。因此,在上课前,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课前,布置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国际动态,尤其关注最为运动动荡不安、仍弥漫着战争硝烟的地区局势。了解维和部队的使命、工作状况。

2、准备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三、说课时安排

本课的教学,我安排了两个课时的教学时间,在第一课时当中,我想要达成的目标是让学生初读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交流及课前收集的资料,解决本课的疑难问题。在此基础上,第二课时主要的学习任务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今天我主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及教学方法。

四、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时,我紧紧围绕?听、说、读、写、思?展开,采用想读法、悟读法、语境想象、拓展资源、自主学习、激情写话,让学生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主人。

五、说教学程序

第一个教学环节,复习导入。

我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温故课文1—5自然段,引出了:爸爸倒下了,可是战争停止了吗?导入新课。这个问题作为切入点,引领学生一同体会?世界并不太平?。

第二个教学环节,朗读感悟文本,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借助多媒体课件,感受?世界并不太平?。

?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你还从哪里可以读出来?学生会找到这两个句子。▲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和平的环境没有持久地保持下去。▲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然后让学生谈谈你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会谈到不和平,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可是,由于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中国这片和平的圣土上,对于战争,他们缺乏深入的了解。无论是时间、空间,距离学生的实际都很远。这样,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之间就会产生一定的障碍。为此,我利用

下载的图片资源,让学生形象感知战争的残酷,观看饱受战争痛苦的人们的图片,从内心深处先唤起他们对战争的愤恨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之情,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氛围。接着让学生在视觉的冲击下进行写话训练:写下想说的话?看到_________________,听到______________,我想对_____说:_________。?写出心中的愤恨、畅想心中所想。将课堂推向一个高潮。

第三个教学环节感悟对和平的渴望,内化情感。

在朗读体会雷利的呼声后,我问到:作为新世纪的儿童,为了让世界充满爱,维护和平,制止战争,你们想做点什么呢?让学生融入文本,进一步升华情感。接着又播放了全世界人们为维护和平而努力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体会到?制止战争,维护和平?不仅仅是雷利一个人的呼声,而是全世界人民的呼声,让学生体会到在不远的将来,和平之花一定会开满全球,明天的世界一定会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促进民族团结

《促进民族团结》说课稿 固城中学白建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促进民族团结》,我主要从教学内容要求、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效果预测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学内容要求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意义 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中的第一框内容。本课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懂得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来实现。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国情,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稳定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国情感,所以,本课在教材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社会主义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维护民族团结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让学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明确加强、巩固和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团结不仅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本节课在中考的地位也很重要,每年都会涉及到3分——5分的考试内容。 2.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民族政策、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新型的民族关系是什么,让学生明确国家加强和巩固、促进民族地区的所做的努力。能力目标是团结各民族同学,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核心素养目标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为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难点是国家为维护和促进民族民族团结采取的措施。 4、学生情况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上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学习一些基础知识;身体和心理处于由少年期向青年期的转变时期,身心发展较快,成人感进一步增强,他们对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有不同程度、不同侧面的了解。但不可否认,这种认识既有生动、具体、真实的一面,也有零碎、片面、感性的一面。因此应结合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引导他们全面地了解我国发展的现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学会如何正确处理民族之间的关系,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完善学生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 道德与法治课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实践性特点,教法的选择遵循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物示人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

我国经典红歌曲目大全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东方红》 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4.《歌唱祖国》 5.《社会主义好》 6.《团结就是力量》 7.《我们走在大路上》 祖国颂歌 8.《祖国颂》 9.《我的祖国》 ____影片《上甘岭》插曲 10.《唱支山歌给党听》 11.《党啊,亲爱的妈妈》 12.《妈妈教我一支歌》 13.《我爱你,中国》 ——影片《海外赤子》插曲 14.《祖国,慈祥的母亲》 15.《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 16.《我和我的祖国》 17.《今天是你生日,中国》 18.《共和国之恋》 ——电视片《共和国之恋》主题曲 19.《这就是我的祖国》 20.《祖国,我在你的怀抱里》 21.《中国朝前走》 22.《希望的中国》 23.《我属于中国》 24.《大中国》 25.《中国大舞台》 26.《我的中国心》 27.《中国人》 28.《龙的传人》 29.《东方之珠》 山河锦绣 30.《啊!中国的土地》 31.《多情的土地》

32.《乡音乡情》 33.《乡恋》 ——电视片《三峡传说》插曲34.《谁不说俺家乡好》 ——影片《红日》插曲 35.《长城长》 ——电视剧《磐石》主题曲 36.《我们是黄河泰山》 37.《珠穆郎玛》 38.《青藏高原》 ——电视剧《天路》主题歌 39.《长江之歌》 ——电视片《话说长江》主题音乐40. 《黄河源头》 41.《江河万古流》 电视片《九州方圆》主题歌 42《洪湖水,浪打浪》 ——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曲 43《南泥湾》 44《边疆的泉水清又纯》 ——影片《黑三角》插曲 45《大海啊故乡》 ——影片《大海在呼唤》主题歌46《太湖美》 47《再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48《我爱你,塞北的雪》 49《多情东江水》 50《乡间的小路》 51《故乡的云》 民族花环 52《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53《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54《月光下的凤尾竹》 55《乌苏里船歌》 56《在那遥远的地方》 57《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58《阿里山的姑娘》 ——影片《阿里山风云》插曲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含答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连一连。 协胁 威商助迫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蓝盔一()硕士 一()鲜花一()呼唤 一()国旗一()战争 四、把词语朋友送回家。 维护爱护保护 1、为了()国家的尊严,晏子与楚国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2、当你的权利受到侵犯时,你要用法律武器()它。 3、我们要学会关心父母、()家人。 五、模仿例子,写片段。 1、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 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啊!这个孩子的呼声,听见了, 听见了,听见了,他呼唤的是:。 2、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 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为了,为了,为了,全世界人民应该一致行动起来,保护地球。 六、句子理解。 1、“爸爸的嘴张着,仿佛是呼唤什么。”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爸爸是在呼唤孩子,呼唤祖国。

B 、爸爸死不瞑目,他的目的还未实现。 C 、爸爸在呼唤和平,在呼唤人们捍卫和平。 2、“但是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这句话的含义是 ( ) A 、今天的世界并不太平,还存在战争和死亡。 B 、让人们认识到和平之神永驻人间是不可能的。 C 、51年前和平之神存在于人间,但现在并不存在。 3、“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能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是指说21世纪不宁静、充满脚步声,太喧闹。 B 、“为战争敲响丧钟”的“丧”的读音是“s ān ɡ”。 C 、这句话饱含着一个失去亲人的孩子对和平的渴望和真挚感情。 七、课文精彩内容回放。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 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我们一定要像爸爸那样热爱和平,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保卫和平。 1、根据意思在短文中找词语。 (1)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2)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 2、“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娇嫩”在文中的意思是 ( ) A 、温室的花朵经不起打击,是娇嫩的。 B 、和平之花虽然美丽,却容易受到摧残。 C 、战争把那些娇嫩的花朵都摧残了。 3、你知道当今世界哪些地区或国家正在发生流血战争吗?试着写一写。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a、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 b、学习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预习课文,收集有关战争方面的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图片。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幅图片,大家想看吗?(出示幸福的一家人漫步街头的图片)看,沐浴着和煦的阳光,一家人漫步在街头,一路谈笑风生,其乐融融,多么幸福的一家人啊!(出示战争图片)再看,炮火连天,人们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年轻的生命转瞬即逝。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些什么? 预设:A、和平多美好啊!B、战争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C、战争太可怕了!D、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2、谈话引题。 大家说的真好!战争是残酷的,它充满了血腥。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一个被战争夺去父亲生命的孩子,去感受他的内心世界,聆听他的呼声。我们就来学习第15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师:课文是一个失去父亲的中国孩子雷利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大家想知道这封信的内容吗? 1、要求: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课文时读准字音,并思考雷利在信中写了些什么? 2、检查生字读音。 师:课文读完了,你能读准字音吗? 卓越蓝盔凯旋手腕弥漫威胁征衣圣坛罪恶 鲜血凝固的血永驻人间健康丧钟给予 (关注:平翘舌音,以及血、丧、给的读音)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导语:同学们读准了字音,读完了课文,你知道雷利在信中写了什么吗? 预设:A、雷利的爸爸牺牲了。B、雷利在信中呼吁和平C、雷利非常怀念自己的爸爸。D、雷利希望明天充满阳光。…… 小结:同学们的读书收获真不少!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了雷利在信中深切缅怀自己的父亲,

部编道德与法治小学五年级上册《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稿

部编道德与法治小学五年级上册《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道德与法治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本单元的教学要通过感受我们神圣的国土,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及民族关系等问题,培养学生爱国土、爱祖国的情感及民族团结意识,这是本单元的价值取向。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的第2课,教材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阅读材料谈启示、查找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贡献的例子、开展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展示会、班会策划建议等活动园,安排了阅读角和知识链接,通过这些环节引导学生充分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新型民族关系,使学生懂得各民族共同为中华腾飞做出贡献,培养学生民族团结互助的情感。本课包括“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和“互相尊重守望相助”三部分内容。分两课时教学。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我国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感受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2.了解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共同奠定祖国疆域,开发

国土,发展经济,创造中华文化; 3.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4.感受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尊重,守望相助,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习俗。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材料谈启示、查找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贡献的例子、开展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展示会、班会策划建议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民族团结互助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懂得各民族互相尊重、守望相助。 2.教学难点: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初入高年级的时期,他们经过前四年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在道德认知和情感上有所发展,已形成了一些初步的民族团结情感,但对我国民族状况及各民族的关系认识不多,因此,教学有一定难度。但学生已具备将外界环境状况与自身生活联系起来思考的能力。根据以上分析,特制订以下教学方法。 三、说教法和学法。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句子赏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句子赏析 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维和部队士兵均统一着蓝色盔帽或蓝色贝雷帽,上有联合国英文缩写“UN”,臂章缀 有“地球与橄榄枝”图案,亦称“蓝盔”部队蓝色象征和平。这里看出爸爸对这次去执行 联合国维和行动充满信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和平的希冀与向往。 ⑵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从血染的征衣及浸满血的手表这两处细节描写,看出爸爸以身殉职,牺牲壮烈,同时 也表达了我痛失爸爸后极其悲痛的心情。 ⑶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爸爸”仿佛在呼唤什么?联系上下文便可清楚地知道,“爸爸”在呼唤和平,在呼 唤人们捍卫和平。英雄牺牲时仍不忘和平,这一细节描写更加深刻地表现了爸爸以及我们 对和平充满渴望。 ⑷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主义的素质。 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加利对“我”爸爸的高度评价以及“我”对爸爸的介绍,所有这些都说明爸爸为和平事业宁可舍 弃一切,他是个很优秀的维和战士,他热爱和平,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保卫和平。 ⑹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 ‘和平之花’。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要有局部的战争存在,整个世界就难保太平。只要有罪恶的子 弹存在,这“和平之花”虽然美丽,却容易被摧残。所以,和平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捍卫。 ⑺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 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这句话饱含着一个失去亲人的孩子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同时也表达了中国孩 子向国际社会呼吁“救救孩子,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心声。 这篇课文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这封信首 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 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 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初中音乐_舞剧音乐《大红枣儿甜又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1、在歌剧的基础上,了解学习舞剧音乐。 2、充分利用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 感受音乐,了解音乐,学习音乐。 3、让有特长的学生展示学会乐曲的演奏。 学情分析: 刚进入初三的学生,对音乐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都有一 定的基础,能随伴奏或老师的范唱视唱简单的乐曲,但是对 于听辨某些管弦乐有一定的难度。主要受条件的限制,不能 做到实际演示某些乐器,所以学生对现实当中接触不到实物 的乐器听辨起来有难度。 效果分析: 1、本节课选取的歌曲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较为简单, 学唱歌谱歌词较容易。 2、通过视频资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析音乐 基本要素,感受歌曲,掌握音乐。学生配合得较 好,能够积极回答问题。 3、学生很快掌握了歌曲的视唱谱词。简单感受了解 了《窗花舞》的两个音乐片段。 4、对于乐句乐段的划分只是大部分同学理解;听辨 《窗花舞》第一片段的双簧管音色,对整体学生 来说都是难度。

教学反思 本节课首先是一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热情的教育课,同时又是一堂对比了解歌剧与舞剧的知识学习课。军民鱼水情跟学生有一定距离,学生很难理解,我从经典的视频入手让学生感受音乐、了解音乐、喜欢音乐,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高,可理解音乐的细微处有所欠缺,今后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教材分析: 1、舞剧音乐《大红枣儿甜又香》选自芭蕾舞 剧《白毛女》。芭蕾舞剧《白毛女》创作于1964年,根据同名歌剧创作改编而成,首演于1965年,该剧融合了丰富的中国民间舞蹈与音乐元素,是芭蕾舞与民族舞结合的典范,也是中国芭蕾舞的奠基作品之一。 《大红枣儿甜又香》是舞剧第五幕《红旗插到杨家庄》中的一首伴唱歌曲,又名《大红枣儿送亲人》。 歌曲一段体。旋律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2、《窗花舞》是《深仇大恨》中的选曲,乐曲在管弦乐队基础上加入了中国民间打击乐器,极富创造性。附2. 开发区“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议课记录单学校: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授课人:学科:音乐 日期:2017年3月议课人数: 3 负责人:高鑫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6《建高塔》教科版

6.建高塔 【教材简析】 本课将引导学生认识框架铁塔稳定不倒的形状结构特点。物体都有稳定性问题,研究这个问题,不但可以加深对框架铁塔的认识,也能够认识所有物体的稳定性问题。本课以铁塔为什么稳定不倒为起点和归宿,中间用塑料瓶做实验和制作“高塔”来探究物体稳定性问题。探究学习的过程为“推测——探索和制作——将探索结果与假设相比较”。本课有三个活动。 第一,研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让学生用塑料瓶和沙去自主研究教科书提出的三个问题,初步认识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 第二,建造不容易倒的“高塔”。学生建造不容易倒的“高塔”是对前一个活动研究结论的应用和再检验,是一个继续研究的过程。 第三,铁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将探索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进行反思,是培养探究能力的一个策略。这个活动希望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体会比较、反思的意义。同时,通过再思考使学生加深对框架铁塔不容易倒的道理的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节课《做框架》的学习,已经知道框架结构具有结实且不容易变形的特点。但是,像塔一类物体的稳定性原理的思考是缺乏的,学生对“上小下大”的物体稳定性是具有一定的认识的,潜意识中大部分是知道这么一回事的,但缺乏数据(证据)的支持;还有,关于“上轻下重”的思考,学生的潜意识中大部分认为是越重越不容易倒,就像一个塑料瓶,他们会认为里面装的水越多越稳定,装满水的塑料瓶是最不容易倒的。在用胡萝卜和牙签建造高塔时,非常考验学生的设计和动手能力,事先要好铺垫。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2.框架结构的物体抗风能力强。 科学探究目标

1.用简单材料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2.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造不容易倒的“高塔”。 科学态度目标 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成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通过设计、建造、评价等环节,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框架结构铁塔不容易倒的原因 难点:在规定时间内用规定材料建造出不容易倒的高塔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高塔”设计图、胡萝卜(每组1根)、牙签(每组100根)、小刀(每组1把)、卷尺 小组:每组准备三个相同的塑料瓶、一袋沙子(约半塑料瓶)、瓦楞纸板(至少有A4纸大) 【教学过程】 一、引入(预设2分钟) 在课件上出示国内外一些著名的框架结构高塔,让学生说说塔的名称,介绍埃菲尔铁塔的悠久历史,说说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框架结构的高塔。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的就是——《建高塔》 二、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预设8分钟) 提问:说一说这些高塔会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提问:这些高塔会受到各种力的作用,那为什么他们还能长久的屹立不倒呢?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塔的形状和结构,说一说是哪些特点使高塔不容易倒?(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让我们通过一个小实验验证一下,什么样的物体不容易倒。 [材料准备:每组三个一样的塑料瓶,一袋沙子,一块瓦楞纸板] 布置探究任务:塑料瓶怎么放才不容易倒呢?请各小组交流讨论,还可以把三个相同的塑料瓶装上不同量的水,放在一块纸板上测试它们的稳定性。

四年级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方案)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四年级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方案)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四年级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方 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会认 7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4.指导学生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5.指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文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

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理解“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看课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预设:这个中国孩子是谁?他发出什么呼声?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 二、有感情地范读,引导学生入情 三、重点学习第二部分 1.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着重写了什么? 2.请同学们重点朗读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想一想:这几段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说课稿

第12课民族大团结说课稿 一、说教材 《民族大团结》一课是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第一课这节我主要围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意义,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政策,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做线索贯穿本课。 二、说目标 在反复阅读教材、认真钻研《历史课程标准》我将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1、知识与能力: 掌握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知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区;了解党和国家实行各族人民共同繁荣发展的措施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图片及视频,了解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归纳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加强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能力和正确评价历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通过对孔繁森先进事迹的学习,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使学生认识搞好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初步树立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做出应有贡献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意义,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政策,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2、教学难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义。 三、说教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多媒体演示法,给学生以直观的历史感受;合作探究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四、说学法 由于历史课分值较少,课时不多,学生普遍不是太重视历史课的学习,对于近代史的内容了解较少且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根据八年级的学生的了解,学生心理素质较好,善于交流,敢于表达,对事物充满了好奇,探究历史真实的欲望强烈。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其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其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所以,本课采用的学法有:合作探究法、讨论法、归纳法。

初中音乐_大红枣儿甜又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大红枣儿甜又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唱歌、欣赏教学感受舞剧音乐的魅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运用欣赏、识读乐谱、模唱与视听结合、小组合作等方式学唱歌曲。 3、知识与技能:运用优美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情绪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歌曲内容并有感情的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唱准歌曲中的大跳音程。 教学方法: 讲授法、模唱法、启发问答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剧《白毛女》中的以歌剧音乐《北风吹》为背景的舞剧片段,引导学生回顾白毛女故事剧情,并介绍舞剧的概念,由此引出本节课的舞剧音乐《大红枣儿甜又香》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导入的方式引领学生回顾白毛女剧情,借助视频的形式有助于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加深学生对舞剧的概念,并且学生能够更快的融入到课堂中。) 二、初步感知 1、初听歌曲、思考:歌曲的速度、情绪? 2、介绍歌曲创作背景。 3、复听歌曲、思考并小组讨论:歌曲的节拍、小节、乐句划分? (设计意图:通过初听复听歌曲,学生可以加深对本首歌曲旋律的熟悉并让学生可以自主探究乐理知识,便于歌曲的学习。)

三、学唱歌曲 1、旋律视唱:先有教师示范旋律视唱,然后有学生自主进行旋律的视唱。 2、难点解决:有学生自主发现本节课较为难唱的部分,七度和八度的大跳音程,采用音阶搭桥的方式熟悉七度和八度之间的音程距离,并通过多次的练习达到对难点的掌握。 3、熟悉歌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感受军民鱼水情与永远跟党走的决心。 4、完整演唱:学生自行将歌词带入到钢琴伴奏中去,通过反复熟悉练习过渡到跟伴奏音乐的演唱中。 5、巩固歌曲:男女分组共同来一起演绎下这首歌曲,并找学生起来演唱。 (设计意图:由浅入深,先了解歌词内容感受其中情感,再从视唱中解决难点后进行填词演唱,这样层层递进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牢固的感受本节课的学习脉络) 四、拓展探究 介绍舞剧音乐的概念,并播放芭蕾舞剧《白毛女》中的另一首舞剧音乐《窗花舞》,请学生对比与《大红枣儿甜又香》的异同,巩固了解舞剧音乐多种形式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另一首无人声演唱的管弦乐伴奏的舞剧音乐,让学生了解舞剧音乐的概念,加深学生对舞剧音乐的认识。)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这首《大红枣儿甜又香》,也充分认识和了解了舞剧及舞剧音乐,感受了一把民族舞剧的美,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在欣赏这些音乐的同时,同学们可以多多欣赏我国的民族舞剧,体会其中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音乐 大红枣儿甜又香 第五单元舞剧音乐《大红枣儿甜又香》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生理、心理渐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1~6年级学生有明显变化。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9年级学生部分正值变声

民族团结说课稿

《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喀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喀什》。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四个部分谈一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与地位 首先,从教材的内容与地位来看,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包括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和各民族共同发展两个子目。本单元教学内容以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为主,民族关系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各国政治中的重要问题,是关系国家安定团结的关键问题之一。《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喀什》是本单元的开篇之章,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在本单元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同感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认识具有重大意义。 (二)、教学目标 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根据教学大纲以及学生认知水平,我确定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方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喀什地区少数民族分布特点、加强民族团结是建设美好喀什的本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读图识图能力等。 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课前布置学生问爷爷奶奶或父母了解他们

在小时候生活情况,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我设置的讲故事、说事实等环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掌握讲故事、读图识史以及分析归纳的方法。 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认识我们生活中的改变,使学生感谢党和祖国对我们新疆及喀什各民族人民的关怀,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了解喀什的过去和现在,使学生认识到团结对发展的重要性。 (三)、重点与难点 根据课标要求,重点是加强民族团结的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发展的政策;难点是了解团结与发展的关系。由于这一知识点涵盖的知识面较广,理论性较强,一年级级学生不好掌握,因而具有较高的难度。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一年级学生大多是七岁的学生,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处于他们对抽象事物不了解,并且没有分析问题的能力。往往注意力不够集中,无法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并且对于我国的少数民族的特点以及政策不了解。这就需要教师设置内容丰富有趣的课堂活动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扩充学生的知识面。 三、教法学法 基于以上的教材与学情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讲以前故事教学法进行新课导入,在讲授新课方面,我将采用图示法、兴趣激励法等教学方法。在学法方面则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收集资

(完整版)《大红枣儿甜又香》教案

《大红枣儿甜又香》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了解歌曲的故事背景,体会舞剧音乐的特点。 2、在学唱活动中感受和体验歌曲所表达的军民鱼水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并注意气息的运用。 2、背唱歌曲。 3、歌曲两个声部的协调、统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1、观看影片《白毛女》片段——老百姓迎接八路军解放杨各庄片断。(以《大红枣儿甜又香》的音乐作为背景)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歌舞剧《白毛女》吗?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个片段,请大家欣赏。问:看了《白毛女》片段,你们看到了什么画面呢?能说说你们的感受吗? 2、介绍《白毛女》故事情节。 《白毛女》以晋察冀边区的民间传说为主要素材,又根据当时革命斗争的现实进行了提炼和加工。主要情节是: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了善良老实的佃户杨白劳,抢走了他的女儿喜儿并奸污了她,最后又逼得她逃进深山。喜儿怀着强烈的复仇意志顽强地活下来了,因缺少阳光与盐,全身毛发变白,被附近村民称为“白毛仙姑”。八路军解放了这里,领导农民斗倒了黄世仁,又从深山中搭救出喜儿。喜儿获得了彻底的翻身,开始了新生活。全剧通过喜儿的遭遇,深刻地表达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思想,真实地反映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村中贫苦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证明了只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才能砸碎封建枷锁,使喜儿以及与喜儿有着共同命运的千千万万农民得到解放。

3、听赏《大红枣儿甜又香》。 了解歌词。 师:请你们再听听刚才影片中的插曲,歌词都说了些什么? 4、教师范唱。 5、学唱《大红枣儿甜又香》。 随音乐哼唱《大红枣儿甜又香》的旋律。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并注意气息的运用。 6、在学唱活动中感受和体验歌曲所表达的军民鱼水之情。 三、小结 芭蕾舞剧《白毛女》是芭蕾舞和民族舞结合的典范,其舞剧音乐也十分出色,优美动听。同学们可以多多欣赏我国的民族舞剧,从中体会舞剧音乐的魅力!

《民族团结一家亲》说课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 《民族团结一家亲》说课稿 平顶山市新华区焦店镇龙门口小学 王继民

《民族团结一家亲》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此,民族问题一直是我国的一个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民族问题,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并采取措施,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本课着重强调各民族互相尊重、平等对待、和睦相处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平统一、共同繁荣。让学生初步树立各民族“共融共存”思想,体会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关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着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 过程与方法:学会观察社会现象的能力;提高从收集的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懂得要维护民族团结,就要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树立各民族“共融共存”的思想,体会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关怀,从而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3、重点、难点。 重点:实现民族团结的方法,民族团结的作用。 难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搞民族分裂和独立,而是实现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有效途径。使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各民族共同奋斗,才能实现祖国的繁荣昌盛。

4、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了解国家的民族政策;收集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的故事;收集体现各民族特色的歌曲;准备一些少数民族代表的图片和一张大合影照片。 学生准备:分组收集各民族的礼仪、风俗习惯;收集民族团结、祖国繁荣发展的图片。 二、说教法。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自己学习建构而获得。因此,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图表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扮演一些角色,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不易理解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4、比较法:为了加深学生对民族团结所取得成就的理解,我出示民主改革前后的西藏图片,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到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视和改革的成效。 三、说学法。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能力、思想,具体表现在:1、学生已经了解到各民族的团结,对民族团结的

四年级下册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词句解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词句解析【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维和部队士兵均统一着蓝色盔帽或蓝色贝雷帽,上有联合国英文缩写“UN”,臂章缀有“地球与橄榄枝”图案,亦称“蓝盔”部队(蓝色象征和平)。这里看出爸爸对这次去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充满信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和平的希冀与向往。 ⑵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从血染的征衣及浸满血的手表这两处细节描写,看出爸爸以身殉职,牺牲壮烈,同时也表达了我痛失爸爸后极其悲痛的心情。 ⑶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爸爸”仿佛在呼唤什么?联系上下文便可清楚地知道,“爸爸”在呼唤和平,在呼唤人们捍卫和平。英雄牺牲时仍不忘和平,这一细节描写更加深刻地表现了爸爸以及我们对和平充满渴望。 ⑷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主义的素质。 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加利对“我”爸爸的高度评价以及“我”对爸爸的介绍,所有这些都说明爸爸为和平事业宁可舍弃一切,他是个很优秀的维和战士,他热爱和平,勇敢地用自

己的生命保卫和平。 ⑹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要有局部的战争存在,整个世界就难保太平。只要有罪恶的子弹存在,这“和平之花”虽然美丽,却容易被摧残。所以,和平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捍卫。 ⑺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这句话饱含着一个失去亲人的孩子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同时也表达了中国孩子向国际社会呼吁“救救孩子,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心声。 2、对词语的理解: 卓越: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凯旋:战胜归来。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这里指战火还充满着一些地区。 硝烟: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 威胁: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 呼吁:向个人或社会申述,请求援助或主持公道。

新音基考试资料汇总(2013)

音基考试重点 笔试部分 一、视听辩部分(上次40分,应该争取满分) 1)看图辨别乐器 横放为笛,竖放为萧;唢呐;埙; 二胡板胡看琴箱:蛇皮为二胡,木板为板胡; 二胡京胡看琴桶:木头为二胡,竹子为京胡 古筝与古琴 扬琴;琵琶 长笛与短笛 单簧管和双簧管看吹口和嘴 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低音提琴的区别看支腿 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区别看肩膀:端肩是大提琴,溜肩是贝司圆号;小号;长号;大号 大管;竖琴;三角铁;小军鼓;定音鼓;大鼓 钢琴;手风琴;管风琴 2)听辨乐器 听:65笛子鹧鸪飞;67唢呐百鸟朝凤; 70埙寒江残雪; 72二胡二泉映月;74板胡大起板; 77京胡夜深沉; 78琵琶曲夕阳箫鼓; 80古筝渔舟唱晚; 83古琴梅花三弄; 90钢琴独奏翻身的日子; 91钢琴 独奏梦幻曲; 92手风琴独奏马刀舞; 93管风琴独奏 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变奏1-长笛短笛、变奏2-双簧管、变奏3-单簧管、变奏4-大管、变奏5-小提琴、变奏7-大提琴、变奏8-低音提琴、变奏9-竖琴、变奏11-小号、变奏12-长号和大号 3)听辨歌唱声部 童声;男高、男中、男低;女高、女中、女低。 听:11《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12《我爱这蓝色的海洋》,13《伏尔加河船夫曲》 4)听辨演唱形式 童声独唱、童声齐唱;男声独唱、男声齐唱;女声独唱、女声齐唱 听:6小燕子;7快乐的节日;8大海啊,我的故乡;10大红枣儿甜又香;14大路歌 5)听辨民族民歌(要掌握曲名、民族和地区) 建议:注意听第一句歌词 听:24陕北民歌绣荷包;25山西民歌提起哥哥走西口; 27四川民歌黄杨扁担;29东北民歌盼晴天; 31江苏民歌茉莉花; 32湖南民歌打硪歌; 34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35河北民歌放风筝; 37蒙古族民歌脑门达来; 41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 43藏族民歌姑娘,你往天上听吧; 45朝鲜族民歌:道拉吉; 46朝鲜族民歌阿里郎 6)听辨各国名歌 听:49日本民歌樱花; 51缅甸民歌海鸥; 54俄罗斯民歌三套车; 56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 57爱尔兰民歌夏日里最后的玫瑰; 58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亚; 61埃及民歌光辉的太阳; 63美国民歌扬基杜德尔 音乐基础知识部分 1)书写谱号、音名、唱名 要点一:G 谱号=Sol谱号;F谱号=Fa谱号,会写 Fa 谱号:四线起笔;五线回来,不要太长停在二线;两点分别在三间和四间 2)听写节奏(上次得分不高,因为小孩过分重视细节或者因为开始碰到个别难点放弃后面的整体) (一道大题,2/4拍的不超过四小节,3/4拍的是三小节,上次不考4/4拍;老师告诉你拍号,让考生写在空着的五线谱上,不要再画小横线;有草稿纸是几行空的五线谱;老师先示范节奏,正式考题弹三遍) 建议一:老师给节奏的时候就打单位拍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1)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刚才你们的那一声甜甜的“老师好!”,老师感到好幸福好幸福。孩子们,能把你感到最幸福的一件事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吗? 生:愿意。 生1:能认识刘老师,我感到很幸福。 生2:一家人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我感到很幸福。 生3:过生日的时候,我感到很幸福。 …… 师:现在,我们都在和平的环境中幸福地生活着。可是,你知道吗?这样安定的生活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不信,请看(课件出示战争场面及战争带来的后果。) 师:令人心惊胆战的炮声中,一座座高楼大厦变成了废墟,惊慌失措的人们四处逃窜,躲避着随时可能飞来的炮弹。战争让人们流离失所,死伤无数,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大声地哭喊着:爸爸、妈妈、你们在哪儿啊? 师:看到这些情况,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战争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生:痛苦、残忍、憎恨、悲痛…… 师:是啊!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祈盼和平的降临,因为和平意味着生的希望,意味着能尽情享受阳光。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走近一位曾经被战争夺去父亲的生命、饱尝失去亲人痛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去聆听这位孩子发自内心的呼声吧!(出示课题)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2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二、质疑读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 师:同学们,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读过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些什么?能根据课题提出几个问题吗? 生1:这个中国孩子是谁? 生2:他向谁发出了什么呼声? 生3: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 …… 师:孩子们真会提问题,待会儿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2、检测课前预习情况。 (1)、检测生字。 师:在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先来展示一下你对生字的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 师:这是本课要会读会写的生字新词,在预习时,发现哪些生字新词容易读错,谁愿来当当小老师,给同学们提醒一下。 生1:“给予”的“给”应读“jǐ”。 生2:“充满”的“充”应读翘舌音。 生3:“沉浸”的“浸”不能读成“qìn”。……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师:为了避免这些生字写错,谁愿来当小老师,给大家提醒一下。 生1:“妻”上下结构,下面是个“女”字。 生2:“凯”的左下部分不能写成“己”。 生3:“予”不能写成“矛”。 ……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四个词语,注意“手腕”的“腕”应读四声“wàn”。

《大红枣儿甜又香》教案

大红枣儿甜又香》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了解歌曲的故事背景,体会舞剧音乐的特点。 2、在学唱活动中感受和体验歌曲所表达的军民鱼水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并注意气息的运用。 2、背唱歌曲。 3、歌曲两个声部的协调、统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1、观看影片《白毛女》片段——老百姓迎接八路军解放杨各庄片断。(以《大红枣儿甜又香》的音乐作为背景)师:同学们,你们看过歌舞剧《白毛女》吗?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个片段,请大家欣赏。 问:看了《白毛女》片段,你们看到了什么画面呢?能说说你们的感受吗?2、介绍《白毛女》故事情节。 《白毛女》以晋察冀边区的民间传说为主要素材,又根据当时革命斗争的现实进行了提炼和加工。主要情节是: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了善良老实的佃户杨白劳,抢走了他的女儿喜儿并奸污了她,最后又逼得她逃进深山。喜儿怀着强烈的复仇意志顽强地活下来了,因缺少阳光与盐,全身毛发变白,被附近村民称为“白毛仙姑” 八

路军解放了这里,领导农民斗倒了黄世仁,又从深山中搭救出喜儿。喜儿获得了彻底的翻身,开始了新生活。全剧通过喜儿的遭遇,深刻地表达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思想,真实地反映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村中贫苦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证明了只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才能砸碎封建枷锁,使喜儿以及与喜儿有着共同命运的千千万万农民得到解放。 3、听赏《大红枣儿甜又香》。 了解歌词。 师:请你们再听听刚才影片中的插曲,歌词都说了些什么? 4、教师范唱。 5、学唱《大红枣儿甜又香》。随音乐哼唱《大红枣儿甜又香》的旋律。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并注意气息的运用。 6、在学唱活动中感受和体验歌曲所表达的军民鱼水之情。 三、小结芭蕾舞剧《白毛女》是芭蕾舞和民族舞结合的典范,其舞剧音乐也十分出色,优美动听。同学们可以多多欣赏我国的民族舞剧,从中体会舞剧音乐的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