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城镇化小论文

旅游城镇化小论文
旅游城镇化小论文

1\旅游城镇:统一性与矛盾性的协同体

The birth,conception and philosophy origin of tourism town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收藏本页导出题录作者:李柏文[1] 张志勇[2] 卢烨陶[3]

《旅游研究》2010年第2卷第3期39-43页,60页,共6页

2\昆明市团结镇旅游业推进城镇化发展研究范弢杨世瑜《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加入收藏获取最新

3\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县域旅游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实证分析——以雷山县为例

蒋焕洲< 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2期加入收藏获取最新

4\《小城镇建设》2006年07期加入收藏获取最新建设好旅游型村镇是促进乡村城镇化的又一坦途——浙江省旅游型村镇建设调研的感悟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调研组

5\乡村旅游发展与西部城镇化的互动关系初探

蒙睿刘嘉纬杨春宇

作者单位:蒙睿,杨春宇(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昆明,650092)

刘嘉纬(西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重庆,400715)

期刊:人文地理PKUCSSCI

6\《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2006年加入收藏获取最新中国民族地区候鸟型城镇化和小城镇发展模式研究——九寨沟县旅游业推进城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刘晓鹰杨建翠

7\《福建建筑》2005年Z1期加入收藏获取最新以旅游业带动农村城镇化的模式初探——以福州市寿山村为例黄甫

【摘要】:农村城镇化滞后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瓶颈所在,通过城市“拉力”和农村“推力”的互动作用,加快农村地区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对城镇化模式的研究多集中于以工兴镇,研究对象为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城镇单元,本文的考察目标是一个欠发达的山区村落,探讨其借助旅游业加速城镇化发展的途径。

8\天津市华明镇城镇化建设中新型市镇旅游业发展

当前位置:首页- 论文欣赏- 经济论文

论文摘要:积极有序地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许多地区都在加大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农村和城市近郊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而旅游业是城镇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经济增长点。本文以天津市新建市镇华明镇为例,采用SWOT 分析方法,对其旅游业的发展进行研究,提出对策。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SWOT分析法;旅游业;对策

9、发达地区城镇化建设与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

现代商贸工业关键词:城镇建设;旅游资源;合理利用

中图分类号:F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3-0093-02

10、《中国城市经济》2005年09期加入收藏获取最新围绕旅游推进城镇化刘力伟

【摘要】:

【作者单位】:中共张家界市委

11、旅游城镇化背景下的民族村寨文化保护与传承——贵州郎德模式的成功实践

The Protection and Heritage of Ethnic Village Culture in the Background of Tourism Urbanization——Langde Mode’s successful practice

广西民族研究, Study of Ethnics in Guangxi,

编辑部邮箱, 2010年04期【作者】李欣华;吴建国;

12少数民族区域旅游城镇化研究。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编辑部邮箱, 2005年10期【作者】邱云志;

【机构】乐山师范学院旅游学院四川乐山614004;

【摘要】发展旅游业是少数民族区域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同时推进了其城镇化发展。本文探讨了旅游城镇化的概念,发生机制以及少数民族区域旅游城镇化的内容、特征与注意事项。更多还原

【关键词】少数民族;区域;旅游城镇化;旅游;

【基金】200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道路及小城镇发展研究”(项目编号为03BJL037)的成果之一

13、广西旅游城镇化经营的整合研究

Integration Research into the Urbanization of Guangxi’s Tourism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Guilin Institute of Tourism,

编辑部邮箱, 2007年06期【作者】连漪;

【Author】LIAN Yi (Management Department,Guil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Guilin 541004,China)

【机构】桂林工学院管理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14,山岳型旅游地旅游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以九华山为例

Research on Driving Mechanism of Tourism Urbanization in Mountain Resorts——A Case Study of Jiuhua Mountain

资源开发与市场, Resource Development & Market,

编辑部邮箱, 2007年06期【作者】丁娟;

【Author】DING Juan (Department of Tourism,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Anhui University,Hefei 230029,China)

【机构】安徽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系安徽合肥230029;

15\旅游影响下村落向小城镇形态演变的研究

The Study of Villages’Evolution Towards Small Town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ourism分页下载分章下载整本下载在线阅读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如阅读文献显示异常,请下载并安装新版CAJ阅读器。【作者】王茵茵;

【导师】车震宇;

【作者基本信息】昆明理工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2010,硕士

【摘要】本研究主要考察村落向小城镇变化过程中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的功能变迁及变化特征,分析旅游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及空间映射,通过大理市喜洲镇的实证调查及数据资料分析,研究村落城镇化的形态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得出旅游城镇化的模式及动力机制,并提出村落向小城镇演变的发展策略。本研究从总体上看属于城镇化研究,同时涉及旅游影响研究,学术交叉性强,强调村落向小城镇形态变化的历时性与共时性多因素的系统分析,其理论基础来源于城市规划、乡村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及旅游地理学等领域,采取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本研究着力拓展和深化村落城镇化及旅游影响研究,通过大理市喜洲镇的实证研究,构建村落旅游城镇化动力机制与发展策略,充实村落形态学的研究内容,并为云南省民族村落的发展提供策略参考。最后本文认为:村落物质空间形态扩展,不是导致村落成为小城镇的本质因素;“村落是否会演变为小城镇”取决于其是否形成了高于村落等级的集聚核,也就是其社会经济文化等影响是否辐射到周边其他村落;这个过程中,旅游及旅游相关经济对增强集聚核的凝聚度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其城镇化进程。旅游公司介入村落旅游的大规模开发,容易导致村落向小城镇形态...

16山岳型旅游地旅游城镇化初步研究——以九华山为例

Pilot Study on the Tourism Urbanization of Mountain Resorts--The Case Study of Jiuhua Mountain 分页下载分章下载整本下载在线阅读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如阅读文献显示异常,请下载并安装新版CAJ阅读器。【作者】丁娟;

【导师】焦华富;

【作者基本信息】安徽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2004,硕士

【摘要】旅游城镇化是指发展旅游业的地区为了给旅游者提供交通、游览、食宿、娱乐、购物等一系列服务,使生产、提供这些商品和服务的行业和居民大量在此聚集,逐渐形成具有明显职能特色的城镇的过程。澳大利亚学者帕特里克·马林斯(Patrick Mullins)于1991年提出了这一概念。我国旅游业和城镇化进程都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很多旅游地,特别是山岳型旅游地由于在发展旅游业的初期没有协调好旅游城镇与旅游景区自身发展的关系,使核心景区内出现明显的城镇化现象。这不仅使景区产生了一系列社会和环境问题,而且也制约了旅游城镇自身的发展。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山岳型旅游地旅游城镇化的分析,找出一条既能保证旅游地健康持续发展,又能促进当地经济和旅游城镇发展的道路,为山岳型旅游地正确处理旅游业与旅游城镇发展的相互关系提供有益的借鉴。论文以九华山为例,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旅游城镇化水平进行多指标综合测评,得出近13年来九华山城镇化水平量化结果,并根据这一结果分析旅游城镇化发展对于景区的经济、环境、景观、游客及居民感知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以及旅游城... 更多还原

17、旅游城镇化的分析

Analysis to Tourisn Urbanization

经济问题, On Economic Problems,

编辑部邮箱, 2009年10期

【作者】王红;宋颖聪;

【Author】 WANG Hong1,SONG Ying-cong2(1.School of City and Tourism,Normal College of Taiyuan,Taiyuan 030012, China;2.Shanxi Development & Reform Commicssion,Taiyuan 030002,China) 【机构】太原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山西省发改委;

【摘要】旅游城镇化是以旅游业的发展为动力,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推动旅游目的地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及城镇在空间上扩张和重构的过程。旅游城镇化包括景观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地域城镇化和社会观念城镇化等四方面的内容。旅游城镇化可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内涵式旅游城镇化,包括三种类型:旅游推动城镇"质"的提升、旅游推动城镇空间结构重组、旅游推动城镇转型和功能转变;另一种是外延式旅游城镇化,也包括三种类型:旅游直接推动城市规模扩张、旅游推动农村转变为旅游城镇、旅游直接引致产生城镇或城镇景观。更多还原

18、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县域旅游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实证分析——以雷山县为例

Analysis on the Interaction Development between County Territory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 in Guizhou Ethnic Minority Area

安徽农业科学,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编辑部邮箱, 2010年32期【作者】蒋焕洲;

【Author】JIANG Huan-zhou (Institute of Tourism and Economical Development;Kaili University;Kaili,Guizhou 556000)

【机构】凯里学院旅游与经济发展学院;

【摘要】阐述了少数民族县域旅游业与城镇化的关系。一方面,旅游业发展推动县域城镇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城镇化又促进县域旅游业的发展。因此,维护和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发展,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县域旅游业与城镇化发展共同面临的课题,必须科学建构其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更多还原

19:《江苏商论》2010年第11期作者:梁涛;

选择字号

城镇化背景下广西城市旅游研究——以南宁为例

中国旅游地理-论文

云贵高原 摘要 云贵高原,中国第四大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哀牢山以东和东南丘陵以西,包括云南省东部、贵州省全境,广西西北部和川、湘、鄂边境,其相关延伸部份更甚至包括老挝北部、缅甸东北部掸邦高原和泰国北部。海拔在1000米至2000米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崎岖不平,高原中多山间盆地(当地人称“坝子”)。典型喀斯特地形,石灰岩广布,到处都有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地下暗河、峰林等。地势较高,平均气温比起相同纬度省城为低,但因纬度低,故冬季不比中国温带地区那么寒冷,在夏天也不会有酷热难当的天气,有“四季如春”的美名。 关键词 熔岩地貌剪纸黄果树瀑布 正文 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西起横断山脉,北邻四川盆地,东到湖南省雪峰山。包括云南省东部,贵州全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和四川、湖北、湖南等省边境,是我国南北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两组山脉的交汇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1000-2000米,是中国的第四大高原。云贵高原地面崎岖破碎,山地、峡谷、丘陵、河谷平原和山间盆地相互交错。山高谷深,水流湍急,关山险峻。尤其是贵州高原,实际上是一个山地性的高原。人们用“地无三里平”来形容崎岖不平的高原地形。 1.自然

1.1地貌 云贵高原大致以乌蒙山为界分为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两部分。西面的云贵高原海拔在2000米以上,高原地形较为明显。东面的贵州高原起伏较大,山脉较多,高原面保留不多,称为“山原”,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相连在一起,分界不明,所以合称为“云贵高原”。 高原面保存良好。云南高原上的山地顶部多呈宽广平坦地面,或呈和缓起伏地面,有“高山顶上路宽大”的说法。连绵起伏的山岭间,有许多湖盆和坝子。云南有1200多个坝子,占全省耕地三分之一,低陷的成为盆地,有的积水成湖。如以昆明为中心高原面上,分布着滇池等许多大小湖泊,被称为“滇中断陷湖区”。湖盆四周由于湖水外泄和四周山地沙泥淤积,大多数已发育有湖岸平原。这里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是高原主要农业区 1.1.1岩溶地貌 云贵高原在距今大约两亿年以前,是一个长期被海水淹没的海湾,堆积了深厚质纯而面积广大的石灰岩。石灰岩沉积厚度达三五千米以上,约占当地沉积地层总厚度的百分之七十。这便为岩溶地貌的发育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它们又被地壳构造运动抬升到较高的位置,形成海拔一两千米的大高原,有利于流水的侵蚀、溶蚀作用的进行。高原上的许多湖泊,如洱海、滇池就是由地层断裂陷落而形成的“断层湖”。同时,裂隙节理发育,有利于雨水进入岩石裂缝,加速溶蚀作用。地表水遇到地下溶洞,就会突然消失变成伏流(暗河)。因此,在石灰岩地区,到处可以看到秀丽多姿的石林,深邃曲折的溶洞,忽隐忽现的暗河和一座座横跨河谷的“天生桥”。山奇水秀,妩媚多姿。 在上述因素综合作用下,便形成了云贵高原极为发育的岩溶地貌,其面积之广,类型之多,为世界任何国家所不及。 1.2气候 热量垂直分布差异明显,从河谷至山顶分别出现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的热量条件。热量资源的地区分布南多北少,≥10℃的积温,元江、河口地区在8 000℃以上,滇西北、滇东北的高海拔地区在 1 400℃以下,金沙江干热河谷出现南亚热带的“飞地”,为7 000~8 000℃。热量资源年内各月分配相对均

乡村旅游发展论文旅游业发展论文

乡村旅游发展论文旅游业发展论文 县域乡村旅游产品及其开发探索 摘要: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大力推动、旅游需求市场的强劲拉动下,中国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迎来了又一轮的高潮。衡阳县旅游开发起步不晚,而且已有一定基础,但总体发展不快,发展水平较低。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优势资源、主导产品、目标市场进行准确定位,并应对农家乐、观光休闲农业、乡村生态游、节庆旅游等乡村旅游产品优先开发,重点发展。 关键词:县域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设计衡阳县 0 引言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和《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业的决定》(湘发[2007]13号)文件精神,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农村旅游发展的通知”,要求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大力开发农村旅游产品。2009年12月,湖南省人民办公厅根据《国务院加快旅游是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文件精神,又下发了《湖南省农村旅游建设“3521”工程实施方案》(湘政办涵[2009]127号)。有感于党和政府对发展农村旅游的高度重视,本文仅就以湖南省农村旅游资源丰富多奇的衡阳县为例,对县城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设计进行探索。

1 衡阳县农村旅游产品开发的背景 1.1 乡村旅游产品及其开发的一般认识 关于乡村旅游产品的感念国内外学者对其鉴定的见解很多,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也形成了几个方面的共识,即①乡村旅游产品发生在农村地区;②以特有的农村景观资源对城区居民具有吸引力、魅力;③有自己的独特农村文化内涵;④乡村旅游产品所对应的资源市场主要为城市居民;⑤强调乡村社区和农民参与经营。在此基础上对学者们的各种界定进行归纳和概括。较多完整的乡村旅游产品概念;应该是从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以乡村社区为载体,以乡村自然人文景观,乡村产业和乡村文化为媒介,以乡村地区的一系列乡村旅游活动为手段达到旅游者对乡村自然和人文的感知和体验,从而达到精神升华的新型旅游产品[1]。乡村旅游产品具有本质上的乡村性、空间分布的独特性、产品供给的丰富多样性,旅游消费的低水平性,参与性和体验性等特点。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区设计是根据乡村旅游发展规律和市场需求而制定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而且必须遵循政府主导社区与农民参与市场主体。择优开发突出特色综合功能,可持续发展,符合标准化原则[2]。 衡阳县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相对较早。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为配合“纪念王船山逝世三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就开发了船山文化专项旅游项目,为此,修通了从衡阳县城西渡镇至王船山故居曲兰乡

2016《论中国新型城镇化》1500字小论文

论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新一轮的城镇化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推行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就也面对着一些问题并分析对策。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成就问题对策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城乡差距的根本途径,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一:结合国际城镇化经验教训我国的城镇化规划 西方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从20%发展到40%用了几十年至上百年,自40%的城镇化率到今天的80%左右的城镇化率又经历了几十年。我们要考虑,我国有没有条件在城镇化速度方面大幅度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进程。 (一)由农民大量失去土地和人口的失业所造成的超出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能力的过快、过高的城市化,不是由于工业化来推动的。这样的城市化是拉美部分国家政治不稳定、社会动乱时有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根据我国各个时期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充分考虑产业支撑能力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并参考国际上的经验,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城镇化率年均增长保持在1.0个百分点以下、在中长期范围内以0.8~0.6个百分点为宜。 (三)与此同时,各地区的城镇化规划应因地制宜,研究制定符合各个地区实际的发展目标,防止在城镇化率及有关城镇发展指标方面的盲目攀比和赶超。 二:我国城镇化的发展现状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发布实施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抓紧行动、改革探索,新型城镇化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在取得了显著成效的同时,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成就 第一: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6.1%,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7亿。‘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3个百分点,每年城镇人口增加2000万,比欧洲一个中等规模国家的总人口还要多。 第二:新型城镇化规划中的城市群很大程度带动了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第三: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了城乡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促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二)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人的城镇化水平较低。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使得农村大量人口涌入城市,随之而来产生一系列问题。城市用地紧张、房价不断上涨使得居民居住条件得不到有效改善;公共教育资;城市生源紧缺导致农民工子女上学难,居民文化素质得不到有效提高态环境、水资源遭到破坏;城市人口激增与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矛盾在加剧,居民幸福指数低。 第二:一些地方政府盲目投资,引起巨额负债,刻意追求城镇化率提高,使一些城市出现“空城”现象。大规模拆迁、征地、建房,过度依赖房地产开发,势必会使地方政府举债累累。不排除一些地方政府刻意追求城镇化率,弄虚作假,从而失去提升城镇化质量的战略时期。第三:体制机制不健全,阻碍了城镇化健康发展。 三:推进我新型城镇化的对策分析 第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解决好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的落户问题,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

中国旅游地理

简述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摘要本文全面回顾了我国旅游地理学近20年来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和所取得的成绩,并对旅游地理学主要研究领域的理论和方法进展和旅游地理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评述。文章最后总结了旅游地理学发展的成功经验,认为地理学的旅游应用拓展,既推动了旅游地理学这门新分支学科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也将促进地理学本身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旅游地理学理论和方法进展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它是地理学的一个新分支学科,又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科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它从一开始出现就显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旅游研究的中坚力量,使地理学这门古老科学又找到了一个新生长点,并在促进旅游业这个全球最大的产业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对于这一学科的全面回顾,对我国地理科学和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1.我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旅游在我国也有着悠久的传统。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中,朴素的旅游地理记述见诸于诗歌、散文、游记和专著之中。此外,我国独有的方志,总数不下万余种十万余卷,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古典旅游地理知识文库。本世纪以来,也有一些地理学家对自然风景区的成因机制问题进行了研究,如张其昀(1934)的《浙江风景区之比较观》,任美锷(1940)的《自然风景与地质构造》10。但是旅游地理学在中国是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的旅游业产生出巨大的现实需求和地理学大变革的背景下才出现的,随即得到了超常发展,其研究理论日趋深化和成熟起来,成为地理学中瞩目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当前大量的旅游开发、规划与管理就是以旅游地理学为基础的。我国旅游地理学发展走过了一条实践-理论-再实践-提高和完善理论的道路,其历程可大略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初创阶段(1979-1985年),中国旅游地理学进入系统研究的标志是1979年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组建旅游地理学科组。在高校中,北京大学地理系在投入部分力量转入开展与旅游地理有关的科研和教学活动方面是起步最早者。此后,不少学者发挥地理学的综合性、区域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同旅游开发实践相结合,使旅游地理学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其中郭来喜、陈传康作为我国旅游地理学的开拓者,同时也是最富成效的实践者,大大推动了我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郭来喜最早比较系统地研究、总结、介绍了旅游地理学这门学科,陈传康则最早对风景及构景、建筑与景观、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些规律性问题做了阐述。北京旅游学院编印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观赏》(1981)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编印的《旅游地理文集》(1982)是我国最早的两部有关旅游地理学的文集。由郭来喜等编写、北京旅游学院印行的《中国旅游地理讲义》(1981)则是

策论文与议论文的区别

策论文与议论文的区别 议论文和策论文的最大区别,在于策论文的主体在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应对措施,而议论文则的重点则在论证,包括要提出论点、论证观点、论证对策等。 例如: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第三题的答题要求是:“请以‘命脉’为题,写一篇关于土地问题的文章。”由于没有限定写作文体,考生既可以把这一题写成策论文,也可以把这一题写成议论文。策论文和议论文的提纲可分别如下: 策论文结构 一、提出土地自古以来就是农民的命脉的观点,指出当前我国土地面临的问题和严峻形势(前言部分) 二、提出当前保护土地资源(命脉)的具体对策(主体部分) 1.………………………………….. 2. …………………………………… 3. …………………………………… 4. …………………………………… 5. …………………………………… 三、总结全文,简述保护土地资源(命脉)的意义(结尾部分) 议论文结构 一、提出土地自古以来就是农民的命脉的观点,指出当前我国土地面临的问题和严峻形势(前言部分) 二、当前保护土地资源(命脉)的意义和作用(主体部分 1.…… 2. …… 3. …… 4. …… 三、总结全文,简述土地资源(命脉)的措施(结尾部分) 议论文的评分标准和写作要求 议论文的评分标准与策论文的评分标准相同,其评分标准见第六章的相关表格。。如果以50分为满分,一般分为基础等级(45分)和发展等级(5分)给分,申论文章写作的评分标准如下表: 从这些评分标准可以看出,议论文写作要求有如下几个方面:

1.标题要立意深刻,简洁明了 撰写议论文的第一个工作就是要拟定一个既简单又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题目,题目的设定必须要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有较高的立意和深刻的意涵。 2.观点要鲜明具体,新颖深刻 一方面,议论文的中心观点及各个分观点要明确具体,切忌出现那种让人摸不着头脑、模棱两可的观点;另一方面,议论文的观点必须有新意,新颖深刻,要避免出现那些过时、陈旧的观点。 3.论据要翔实典型,有针对性,有说服力 为了论证议论文的中心观点及各个分观点,文章中必须展示一些针对性强、有说服力的佐证材料—论据。论据的展现必须是典型而且翔实的,必须是能够解释和说明某一方面的观点和问题的,要避免采用那些个别的、极端的、难有说服力的证据。 4.论证要论证深刻,逻辑性强 议论文中用论据论证观点的过程必须合理而深刻,论证的推理过程必须符合一定的逻辑性,必须能够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切忌出现论证逻辑不清、思维混乱的情况。 5.结构要完整严谨,层次清晰 论文的结构就是文章的谋篇布局。考生在考试中撰写的论文,无论是有否明确的要求,都应该按照文章的完整结构撰写,即必须有题目、开头、主体、结尾,同时文章段落的层次必须清晰,要考虑中心观点与分观点之间、整体与部分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要精心安排好各部分、各要素在整个结构中的位置。 6.语句要通畅,词汇要丰富 这是文字功夫上的要求,要求考生撰写的语句必须符合文章的要求,流利通顺。在使用语言方面,必须在用语规范的基础上,采用较为丰富多彩的词汇,切忌犯用语上的千篇一律。 7.文面要整洁,字迹要端正,无错别字,标点准确 这是对考生卷面上的要求。为了达到上述要求,考生要事先多做仿真练习,练习在规定时间内写出工整美观文字的能力,同时在练习中还要注意尽量减少出现错别字,避免犯标点符号上的错误。 8.字数要符合要求 申论考试都会有比较严格的字数限制,多于或少于规定字数的10%,都会被扣分。

生态旅游论文(DOC)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浅析Analysis of eco-tourism development model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旅游管理 班级0208401 学号2010020804032 姓名蔡希庆 指导教师朱恒峰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1年10月

摘要 生态旅游(Ecotourism)作为绿色旅游消费,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且必然的选择。生态旅游一产生,便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年增长率达20%-25%。近20年来,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天人合一的游憩方式,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旅游行业的实践,作为旅游业的一种思维革命,正日益受到各国旅游业界和生态学界的重视而风靡全世界。生态旅游已成为当前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一个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旅游业中最新的国际流行色,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本文浅谈了生态旅游的发展背景与发展模式,从现存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并对生态旅游未来的发展寄予了很大的希望。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依赖于各地的自身背景,与自然资源等先天性还有后天人们的环保意识与V-J云功等息息相关生态旅游是以生态旅游资源为前提,生态旅游业是各地政府和旅客青睐的产业。生态旅游又保护自然环境又维护当地人民生活,更多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世界各国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只要天时地利人和。生态旅游的发展肯定有非常广阔健康的前景。 关键词: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技术创新

Abstract Eco-tourism (Ecotourism) as a green tourism consumption,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first to achieve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the inevitable choice. Eco-tourism a generation, they show strong momentum of development, annual growth rate of 20% -25%. The past 20 years, eco-tourism as a way of Heaven recre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as practice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tourism as a way of thinking the revolution, are increasingly subject to national eco-tourism industry and the academic and popular attention the world. Eco-tourism has become the world's fastest growing, most dynamic industries and a new economic growth point,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latest international fashion color, is a beautiful landscape. On this background th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and development mode, some of the problems from the existing a number of recommendation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has placed a great deal of hope. Eco-tourism development model relies on its own over the background, and there are natural resources such as congenital and acquired VJ people's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is closely related to eco-tourism and other cloud features is the premise of eco-tourism, eco-tourism is favored by local governments and tourists the industry. Eco-tourism while protecting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preserving people's lives, more of the natural landscape protec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Tourism development now appear for the va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ccording to their respective national conditions, to carry out different features of eco-tourism. . As long as favorable factors. Eco-tourism development will certainly have a very broad health prospects. Keywords:Eco-tourism;Development model; Technology Innovation

如何看待中国的城镇化问题 形势与政策论文

如何看待中国的城镇化问题 就现阶段中国的国情来看,走城镇化道路利于提升中国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发展。推行城镇化改革是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的重要方式,城镇化的改革有利于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也是一个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的过程。它能够提升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公共服务的水平,提高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从经济发展方面来看,能够激发市场活力,鼓励民间投资;从社会方面来看,能够促进社会公正;从民生方面来看,能够构筑基本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目前,我国形成的城镇化体系不甚合理。越来越多的大型城市和一线城市人口过于集中,甚至过分拥挤、交通堵塞、污染严重,房价过高,居民生活负担重、质量差,“城市病”越来越突出。一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经济发展乏力,缺乏有竞争力的产业,对转移人口的吸引能力不强。很多农村城镇化地区已经聚集了大量人口,但是城镇功能十分不健全。 同时,政府太过于注重经营城市,而公共服务意识比较淡薄,公共服务严重不足。城镇政府普遍地对常住居民提供差别化歧视性公共服务,特别是在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方面尤为突出。因此在对待中国城镇化问题时,尤其应该注意以上问题。 首先,中国城镇化要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以人为本实际上涵盖两个人群,第一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农民工群体,他们是这一轮城镇化的最大受益群体。第二个群体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城市居民,第二是农村居民。这两个群体也将因为城镇化的过程而获益。对于农民工的市民化,中央财政未来应该在社保、医疗、教育等方面构筑基本的安全网,起到兜底的作用,各地根据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因此,要加快建立健全一套适宜于农村居民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使得农村居民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性事件做到心里有底,自然就可以有效地刺激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策论文和政论文范文

策论文和政论文是申论文章中最重要的两种类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都属于申论文章,因此都是“官味”议论文,都要求有鲜明的观点、完整的结构、清晰地逻辑、流畅而规范的表达。它们的区别在于,策论重点是写对策。而政论重点是分析原因、目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等问题。下面是两篇范文,也是2008年陕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第三题的答案(具体题目见上面的帖子),都是围绕“潜规则”的主题展开的,分别是策论和政论。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启发和收获。 政论范文:破除“潜规则”刻不容缓 当前在不少地方、行业、部门和人际交往中,一些人遇事不是按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办,总是在这些显规则之外寻求“潜规则”。诸如,进药得“回扣”、审批得“红包”、贷款得“分成”等等。“潜规则”的蔓延,危害了社会机体的健康,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破除“潜规则”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意义深远。 “潜规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品质”,是讲诚信、公平、秩序和法治。由于“潜规则”的存在,从事商品经营活动或服务的个别市场主体,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上,而是“走捷径”,通过金钱或提供其他利益的方式,打通关节,从而使自己的利益通过非正常的渠道得到实现。这不仅践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诚信、公平、法治的“品质”,更为严重的是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交易的秩序,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合理的竞争能较准确地反映出市场的基本情况,企业将根据市场提供的“信息”进行相应的生产,并通过公平竞争,实现资源配置的合理化,达到优胜劣汰的目的。但由于“潜规则”的存在,不仅不能使市场准确地发出“信号”,而且经常“反映”出一些“假象”,使得企业无法根据市场的“晴雨表”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这势必扰乱正常的生产秩序,阻碍生产发展。可以这样讲,不从根本上破除“潜规则”,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很难建立起来。 “潜规则”是诱发权钱交易、滋生腐败的温床。“潜规则”的一方如果是不法经营者,另一方往往是政府工作人员或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潜规则”的通常模式是:公权力与不法经营者相互勾结,公权力“寻租”,不法经营者“买租”,二者臭味相投,一拍即合,利益均沾,但牺牲的往往是国家和集体的利益。这也是被实践所证明了的,在我们查处的许多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和经济犯罪案件中,很多涉案人都与“潜规则”脱不了干系。原本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经营活动,由于“潜规则”的存在,使得企业经营人员、采购人员、供销人员、公关人员,以及部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利用工作和职务上的便利,“官商勾结”,假公济私,不惜一切手段,不计一切后果,唯利是图,暗箱操作,搞不正当交易,得实惠、捞好处,使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变为行贿受贿、人情世故和关系网的恶性较量。如此,势必滋生腐败歪风。 “潜规则”败坏了社会道德,毒化社会风气。“潜规则”为法律所不容,自然为道德所不允。在“潜规则”的作用下,在市场上博弈的不是质量、效率、技术和服务,而是看“规则”运用得如何。如此,导致的将是物价虚高,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受损;假冒伪劣商品盛行,消费者受害;少数人因得利一夜暴富,贫富差距加大,人们仇富、仇官等。上述现象的存在,不仅败坏了社会道德,也将使公平、正义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保障和实现。长此以往,人们必将对道德评判标准发生颠覆,对公平价值理念的认识发生错位,歪风邪气将盛行于社会。“潜规则”不除,不仅社会难得和谐,社会稳定的大局恐怕也难以保障。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论文 云南

《旅游地理概述》课 课程论文 题目: 云南---一个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院系名称:艺术设计专业班级:时尚设计103 学生姓名:顾佳敏学号: 10404040321 2012 年5 月01 日

云南----一个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云南,以其美丽、丰饶、神奇而著称于世,一向被外界称为“秘境”,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闻名于世的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几乎并排地经这里流向远方,险峰峡谷纵横交错,江河溪流源远流长,湖泊温泉星罗棋布,造就了这块神奇美丽的乐土.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省会昆明。战国时期,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云南,即“彩云之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 从199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地的省城昆明,到“风花雪月”的大理名胜;从高原水城丽江、神奇的“香格里拉”—中甸,到孔雀曼舞的西双版纳;从“天下第一奇观”的石林、千姿百态的元谋土林,到世所罕见的“三江”并流,江狭水凶的虎跳峡……这些迥然相异的山川景色,如一个天然的自然博物馆,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客,都会深深地感受到这是一块博大而充满激情、深邃而富有魅力的神奇之地。 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和立体气候,形成各种植物、花卉的大量分布,使云南享有“植物王国”、“天然花园”、“香料之乡”、“药物宝库”等美誉。茂密的植物资源,为野生动物栖息繁衍提供了条件,形成云南野生动物堪称全国之冠,素有“动物王国”之称。 下面就几个比较有知名度的景点简要介绍一下 1、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滇、川、藏“大三角”区域,是国家“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的一颗明珠,地处迪庆香格里拉腹心地带。是一片人间少有的完美保留自然生态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净土,素有“高山大花园”、“动植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的美称。从大理沿滇藏公路北行315公里,可达迪庆藏族自治州首府中甸县城中心镇,距昆明659公里,乘飞机50分钟可达。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县份。中甸共有著名旅游景点24个,是一个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富集区域,是国家八大黄金旅游热线之一。 “香格里拉”一词,是1933年美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在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所描绘的一块永恒和平宁静的土地。是个有雪峰峡谷、金碧辉煌且充满神秘色彩的庙宇、被森林环绕着的宁静的湖泊、美丽的大草原及牛羊成群的世

乡村旅游发展论文乡村旅游论文

乡村旅游发展论文乡村旅游论文:天水乡村旅游产业 的发展研究 【摘要】关于天水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研究能够大力推进天水乡村旅游的健康有序发展。并且给出了四种发展模式。提 出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天水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一、天水乡村旅游产业总体推进思路 1.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围绕我市争创“全国最佳优秀旅游城市”、各县(区)争创“中国旅游强县(区)”的目标,充分利用我市旅游品牌优势,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遵循旅游经济发展规律,坚持“政府主导、农民自愿、管理规范、突出特色”的方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抓点带面、立足服务、打造品牌,大力推进我市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2.发展目标。以天水市丰富的旅游资源、田园风光为主,全面构筑结构合理、服务良好、效益明显,与观光旅游、餐饮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模式、多层次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到“十一五”末,全市拟建成1-2个乡村旅游示范县区、3-4个乡村旅游示范乡镇、10个以上乡村旅游示范村点,并力争其中有1/3进入国家及行列。到

2010年,全市以旅游业为重要产业的自然村争取达到全市自然村总数的1%,直接从事旅游业的农民达到1万人,间接从事旅游业的农民达到5万人,乡村旅游产业总收入达到1.8亿元,占全市旅游总收入的10%,逐步形成人文资源、自然风光和乡村旅游“三位一体”的旅游格局,使乡村旅游成为我市旅游产业的重要内容。 3.开发原则。①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之一,通盘考虑,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政策和措施都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在充分发挥旅游业综合带动功能的同时,探索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机制、新路子,确保乡村旅游健康永续和持续发展。②把全面推广和示范引导结合起来,建立示范点,重点扶持,以点带面,逐步推广,从而带动和推动乡村旅游的整体发展。③结合实际,科学规划部署,合理开发在乡村旅游项目的民俗性、亲和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多样性上不断创新。④在利用和开发农村旅游资源的同时,要加强对生态环境、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的保护,坚决避免因盲目发展,统筹不够和低层次开发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⑤树立以服务促发展的理念,提升服务层次,创新服务手段,加强协调、规划、信息、促销和培训等服务工作,拓宽乡村旅游的公共服务领域,逐步建立面向农村和农民的旅游服务体系,提高乡村旅游的公共服务水平。 4.工作重点。各县区政府及旅游、农业部门要紧密协作,建立顺畅高效的工作机制,把乡村旅游的发展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布局中,结合实际,发展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为可持续发

政论文和议论文的区别

政论文和议论文的区别 政论文。 1、概念。单纯的背概念其实百无一用,最为重要的是能够透过问题的表现形式看到实质。举例来讲,所谓的政论文就是奥巴马就人民币要不要升值这一坚挺的命题所写的一篇议论性文章。所以,政论文是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和评论重大的社会事件和社会问题的文章,凸显其“议论”的特点。 2、标题。从奥巴马同学写文章的标题来看,绝对不出《论人民币升值对于美中两国人民所带来的福音》《评人民币升值对于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作用》《谈人民币升值对于提升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影响》等范畴。可见,政论文的标题应充分凸显议论的特点,基本上与“论”“评”“析”“谈”等词语“青梅竹马”“形影不离”。 3、行文内容。政论文的行文注重议论的说服性,不但要论说对某一议论对象的见解,表示自己的态度(即观点),而且要阐明为什么提出这种见解,为什么抱这种态度。所以,奥巴马的文章中首先应直观的表明自己支持人民币升值的态度,然后着力分析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影响(当然是有利影响),其行文应突出主旨、结构简明、行文流畅,重点是分析原因(提出观点的原因,而不是人民币升值的原因)、目的、必要性、迫切性。当然,奥先生如果有兴趣,也是可以友情提供一些促进人民币升值的措施的(注意:是简要的涉及)。 一般来讲,在实际的考试中有两种情况都应写成政论文。一种是报考国考副省级及以上职位的考生,另一种是明确要求写成议论文的试题。 策论文 1、概念。策论的概念很简单,举例来讲就是温家宝就防止人民币升值过快所写的一篇文章。所以,其基本特点在于就什么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凸显“对策”。 2、标题。在拟定标题的时候,其基本的要求在于直观的表述论点,一般可采取“采取什么措施,以解决什么问题”的方式来命题。如《以人民币适度升值为契机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建立健全稳健的货币政策有效防止人民币升值过快》。可见,策论文的标题应充分的凸显“提出对策”的特点。 3、行文内容。策论文的行文内容很简单,其基本呈现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层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总结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所以,温家宝在具体的行文中首先应提出防止人民币升值过快的观点,然后应结合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影响客观的论证自己的观点,最后着力提出防止人民币升值过快的措施。其行文凸显综合运用国家经济、行政、法律、教育等职能来处理问题的特点。 一般而言,国考中的地市级及以下职位的考生及没有明确要求写成议论文的试题,最好都写成策论文。

旅游地理论文

国土资源学院旅游地理学论文 论文题目成都置信国色天香主题公园旅游 发展思路浅析 姓名曹燕 专业名称地理科学专业 年级 2009级1班 学号 200912140101 2011 年12 月1 0日 国土资源学院

成都置信国色天香主题公园旅游发展思路浅析 国土资源学院地理科学专业2009级1班曹燕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主题公园在中国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民众生活水品不断提高,主题公园因其“以游乐为 目标、主题明确、游乐形态丰富、模拟景观独具特色”而成为一种新型 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公众,已经成为城市人闲暇时度假的最好去处。本 论题将从优势、劣势等方面展开,着重剖析成都温江置信国色天香旅游 发展的现状,并就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建议,以期促进该主题公 园的更快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国色天香;模拟景观设计;主题公园 Chengdu believe GuoSeTianXiang theme park tourism development ideas analysed Abstract:In the 21 st century, theme park in China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Especially along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people life water product constantly improve, theme park because of its "as the goal, theme amusement clear and amusement form rich, simulation landscape unique" and become a new tourism projects attracted a large public, has become a city people when leisure vacation the best place. The topic will be from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such aspec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engdu WenJiang believe GuoSeTianXia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puts forward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theme park faster, better development. Key words: GuoSeTianXiang simulation landscape design theme park

地理与旅游论文

浅谈岩石圈与旅游的关系 摘要:当今,旅游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重要休闲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对于旅游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旅游需求也具有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旅游地质资源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奇特性的特点,广泛、多样,千奇百态,对世界旅游者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本文将结合作者在黄山旅游的亲身经历,通过对具体旅游景观的分析,简要阐述岩石圈与旅游的关系,探索旅游景观的成因,为大家在观赏旅游资源方面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岩石圈旅游地貌类型黄山旅游资源 中国国土广袤,山川锦绣,自然绚丽,景观多姿。在频繁的旅游活动中,人们不仅仅满足于对历史古迹的游览,更多的是想感受碧水、蓝天、绿地、奇峰异洞等自然景观。而这些景观的形成与变化大多都与岩石圈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岩石圈内地形地貌与旅游的关系 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岩石圈内的地质运动与变化对旅游景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而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岩石圈内的地质运动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般塑造了不同的地貌类型,其中较为常见和特殊的有山地地貌、喀斯特地貌、荒漠地貌、冰川地貌、丹霞地貌等。这些不同的地貌也成就了不同的旅游景观,带给人们不一样的观赏享受。就我国而言,正如通常所讲的,我们国土辽阔,地大物博,名山大川,风景秀丽,有着众多独特的地质景观。例如,山地地貌,我们有着五岳,黄山,峨眉山等众多名山;南方的云贵高原是我国喀斯特地貌的重要分布区域;荒漠地貌在我国西北地区更为常见,像塔克拉玛干沙漠,腾格里沙漠等;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着许多冰川地貌;另外,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丹霞地貌已经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岩石在内外力的作用发生了地表形态的变化,也形成了一系列的旅游景观。通过内力作用地壳发生褶皱隆起,常常形成山脉。世界上许多高大的山脉便是这样形成的,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科迪勒拉山系等。另外是外力作用,外力作用主要来源于流水,风,冰川,海浪,重力等,它们通过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等形式改变地表形态。如喀斯特地貌下的溶洞、天坑、石笋、石芽等是由于流水作用形成的;气候干燥的沙漠、戈壁还有气候严寒的冰斗、角峰、U形谷都是受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 二、以安徽黄山为例介绍地质运动形成的旅游景观 2015年暑假期间,我有幸到安徽省黄山旅游,感受到了她与众不同的魅力。黄山最有名的便是“黄山四绝”—奇松,怪石、温泉、云海。早上到了黄山的后山风景区,空气非常湿润,太阳还未完全漏出他的面孔,郁郁葱葱的松树在山

乡村旅游规划设计论文

课程论文 学生姓名:童菲学号:20151200209 学院:旅游学院 专业:农村与区域发展 课程:从生态视角下谈日本最美小村——合掌村任课教师:闫伟宾 2016年9月

从生态视角下谈日本最美小村——合掌村 摘要:现阶段国外乡村旅游非常重视生态的理念,注重妥善处理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以促进本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日本岐阜县白川乡合掌村生态建筑具有数百年历史,是当地农民祖先智慧的结晶。在村民的积极努力下于1995年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如今是日本著名乡村旅游观光胜地,被称为"日本传统风味十足的美丽乡村"。本文主要论述了合掌村的农民如何保护乡土文化,如何从生态角度保护合掌村,以期为我国当前乡村旅游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案例。因此以生态理论为指导来做好乡村旅游规划正符合了旅游可持续发展这一时代要求。 关键词:乡村旅游;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 Abstract:Abroad at the present stage of rural tourism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ecological idea,pay attention to properly deal with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so as to promote thei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rural village of crossing their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has hundreds of years of history,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wisdom of local peasant ancestors.Under the efforts of the villagers in1995to declare to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is now a famous Japanese rural tourism resort,known as\"beautiful country\"of traditional Japanese dye-in-the-wood.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crossing their village farmers how to protect the local culture,how to crossing their vill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so as to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to provide a case of reference value.So ecological theory as a guide to be is in line with the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planning in this era. Key words:rural tourism;Ecological;Protec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