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之水元素——拙政园分析

园林之水元素——拙政园分析
园林之水元素——拙政园分析

园林之水元素分析——拙政园

【摘要】拙政园被誉为文人园林的典范,处处诗情画意,水元素成为山水格局的灵魂,与其他几个要素紧密相关,游园半日,水要素的巧妙运用即可了然于胸。

【关键词】静水、动水、桥、亭、水榭

拙政园占地约5 公顷,位于苏州闹市区,平地造园,造景山水并重,水面占全园五分之三,总体布局以大小水系串联各个空间和建筑庭院。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水系贯通。园林整体山水结构和空间组织巧妙,是中国私家园林造园特色的代表,江南私家园林的翘楚之作。(图1)①

而水作为一种晶莹剔透、洁净清晰、既婉约又坚韧的自然物质,以其特有的形态及所蕴涵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园林史上占据着不可动摇的核心位置。(图2)

“水性至柔,是瀑必劲,水性至动,是潭必静”,②水无形、无色、无味,因此它的可塑性很大,水景的艺术表现有动静之分。

静水:常以湖、塘、池等形式出现,客观形象地反应出周围景色,不同气候条件下还能映射出新绿、晴空、红叶、雪影、怪石以及亭台楼阁。风吹波动,倒影,逆光,反射都能使静水水面波光晶莹,色彩缤纷。一池静水,给庭院带来的光辉和动感,确有“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意境。诸如拙政园之类的大园会采用设堤桥、岛屿,临水建亭,形成离心、扩散的空间特征。

动水:包括河流、溪流、喷泉、瀑布等。它与静水相比,具有活力,令人兴奋、欢快和激动,如小溪的涓涓流水,喷泉散溅的水花,瀑布的轰鸣等,都会有不同程度地影响人的审美感知。

水与园林建筑相辅相成,常有的是水亭、桥、水榭、廊等。

水亭(图3):小水面建亭,宜低邻水面,以细察涟漪。而在大水面,碧波坦荡,亭宜建在临水高台,或较高的石矶上,以观远山近水,舒展胸怀,各有其妙。一般临水建亭,有一边临水、多边临水或完全伸入水中,四周被水环绕等多种形式,在小岛上、湖心台基上、岸边石矶上都是临水建亭之所。在桥上建亭,更使水面景色锦上添花,并增加水面空间层次。

桥:以其造型优美形式多样,成为园林中重要造景建筑之一,无论是古诗词《天净沙·秋思》还是无主题诗人林沛中秋诗词《小桥流水》,小桥流水这个意象都成为了诗人抒发自己强烈情感的最佳介质。水景园林中桥起到无可比拟的分割水面层次和景区,对比造景,组织游览流线的作用。因此小桥流水也更成为中国园林及风景绘画的典型景色。

水景中桥的类型及应用有:汀步、梁桥、拱桥、浮桥、吊桥等。还有一类组合水上建筑:亭桥与廊桥,游憩与造景相结合。

水榭是园林中游憩建筑之一,建于水边,《园冶》上记载“榭者借也,借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说明榭是一种借助于周围景色而见长的园林游憩建筑。其基本特点是临水,尤其着重于借取水面景色。在功能上除应满足游人休息的需要外,还有观景及点缀风景

《水要素在中西园林设计中的作用比较

———以拙政园和兰特庄园为例》

朱江、张欣

《园林水景设计分析与思考》

王巧儿

的作用。最常见的水榭形式③是:在水边筑一平台,在平台周边以低栏杆围绕,在湖岸通向水面处作敞口,在平台上建起一单体建筑,建筑平面通常是长方形,建筑四面开敞通透,或四面作落地长窗。榭与水的结合方式从平面上看分,有一面临水、两面临水、三面临水以及四面临水等形式。

观赏拙政园是肯定能发现水景已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它具有水的固有的特性,表现形式多样,与周围景物形成各种关系。静水与周围亭台、桥、水榭合理共存,结构和空间组织巧妙,不愧是中国私家园林造园特色的代表。

图1 隔水而望

图2

《园林水景设计分析与思考》

王巧儿

图3 岸边石矶,临水建亭

空间感更重,更具边界意味,资料来源:蓝先觉.中国古典园林大观[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建筑0801 王豪 3080103848

拙政园分析作业

拙政园分析作业 拙政园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又分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东园山池相间,点缀有秫香馆、兰雪堂等建筑。西部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其中主体建筑鸳鸯厅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中园是拙政园的精华部分,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主体建筑远香堂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主景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纷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面船舫形的“香洲”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

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填虚空,岛屿山石映其左右,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如繁花丽日,夏日蕉廊,秋日芦塘,冬日梅影雪月,无不四时宜人,创造出处处有情,面面生诗,含蓄曲折,余味无尽,不愧为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 拙政园虽然是私家园林,面积相对皇家园林来说较小,但在园林建筑形式上却丰富多样,涵盖了大多数古典园林建筑类型,起到了点景、观景、引景、对景等诸多作用。园林中有大量的闭合空间和长廊,为了防止人们视觉审美疲劳,在设计手法上,利用镂空造型表现借景等艺术形式,让整个空间动静结合,富有生气。

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

精心整理 以拙政园为例浅谈园林造景 IntheexampleoftheHumbleAdministrator'sGardenLandscaping 摘要中国造园艺术源远流长,至明清尤胜, 江南园林更是瑰宝之中的精品,本文以苏州 型,中国园林崇尚自然之美,强调虽由人作,宛若天开,以再现自然的方法追求诗画意境。为此,江南园林的布局规划常常因地制宜,建山引水,整体布局均衡而不规则,宛若诗词韵脚,抑扬顿挫。 拙政园在并入东西两个园子之前,原园范围为中园。其中园的布局中心为建筑远香堂,这个南北向的主体建筑,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面的四面厅,位居中央,为四面景物所环拱,体量远大于周围建筑,结构装饰华丽精美,和水池一起,奠定了整体景区的体势和主调。堂北有平台可以环顾水池及附近景色,饱览中部园林精华。南面正对着作为园门的腰门,形成了最初入园的轴线感。为了打破轴线,于是在门内特设了一黄石假山,突兀耸立,隔断轴线上通往远香堂的道路。以假山为界,来者眼前出现两条路,一条是爬山向右经过曲折的小路而下,再拐弯

直远香堂;一条是向左由山侧平地小路或由左折再右拐的走廊经平曲桥而至远香堂。架在池上的曲桥,并不居中,也就是不在园门至远香堂的轴线上,而是在偏在西面,桥廊曲折且斜,至此轴线感已经被完全磨灭,取而代之的是园林特有的平仄相错之美。远香堂西南方向有水系,著名的小飞虹就凌驾其上,分隔出园中之园小沧浪水院。其中“小沧浪”“志清意远”等建筑小品均跨水而架,临水而建,构筑别致。在此廊间或窗外,所见皆水,令人心明眼净,志清意远,从而顿忘尘嚣之纷扰。远香堂东南方向则筑石为山,山南为另一个园中之园“枇杷园”。有别于小沧浪水院的清朗静雅,枇杷园花木繁盛,精致丰饶。园以曲线优美的云墙界分,进月门,嘉实亭与玲珑馆分别列于前,北有伫立着绣绮亭的黄山假石与外景相隔。园内枇杷丛植,与攒三聚五的湖石交错而生,待果实硕累枝头,金黄嘉果与绿叶相映衬,锦绣满眼,美不胜收。这两个园中之园,主体、风格迥异,对比之下各显风情。置于全园,它们对于水池和远香堂这一主景区,主体建筑来说,又处于左右的宾衬地位。它们以不同的特色 何图案, 动的视线和静止却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景致组合在一起,是园中一幕幕景象犹如长镜头般,连续播放。在这样的观景过程中,眼前所得,既是一个景面的连续播放,也是多个景面的相互切换。即在一个时空里,既存在镜头的跟随移动,存在镜头景深的拉伸和压缩,有存在着这两者组合的蒙太奇。通过移动和切换,景观被展开,压缩,和拼贴,从而不断的被强调,也被通过各个视角,各种方式表述着。这是构成园林景观丰富性的主要原因。 三造园手法 虚实相生拙政园景致繁复,离不开贯穿全园的虚实手法。以下举例浅析。 远香堂位于山环水抱、风物围拱之中,厅堂四周全部装置秀丽玲珑的玻璃长窗。这种四面全虚的四面厅,可变观周围景色:东面可见云墙缭曲,古木苍郁;南面可见黄石叠山,小桥流水;西面可见梧柏华轩,曲廊萦纡;

拙政园空间分析知识讲解

建 筑 设 计 | 拙 政 园 空 间分析姓名:穆垚 班级:环艺106班 学号:201005014612 指导教师:岳璐

目录一、园林简介 二、园林内部构成 三、园林表现特点 四、园林空间与功能 五、园林空间处理手法 六、总结

园林简介 拙政园,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是苏州四大古名园之一,也是苏州园林中最大、最著名的一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堪称中国私家园林经典。 拙政园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又分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总体布局特点,东疏西密,绿水环绕,水面面积约占全园面积1/3,水是全园的纽带和灵魂。据《王氏拙政园记》和《归园田居记》记载,园地“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稍加浚治,环以林木”,“地可池则池之,取土于池,积而成高,可山则山之。池之上,山之间可屋则屋之。”充分反映出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

园林内部构成 东园 东区的面积约31亩,地势空旷,平岗草地,竹坞曲水,芙蓉树、天泉亭等亭阁点缀其间。兰香堂是东部主厅,厅中部屏门南侧为漆雕《拙政园全景图》,把全园景色融于一壁。其规模大致以明朝王心一所设计的“归园田居”为主。 拙政园东 园重要的景 点有秫香馆、 松林草坪、芙 蓉榭、天泉亭 等,拙政园的 纪念品店也 设在此处。园的入口设在南端,经门廊、前院,过兰雪堂,即进入园内。东侧为面积旷阔的草坪,草坪西面堆土山,上有木构亭,四周萦绕流水,岸柳低垂,间以石矶、立峰,临水建有水榭、曲桥。西北土阜上密植黑松枫杨成林,林西为秫香馆(茶室)。再西有一道依墙的复廊,上有漏窗透景,又以洞门数处与中区相通。

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

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下面整理了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苏州拙政园介绍拙政园位于苏州市东北隅,始建于明正德四年间,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在唐代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处拓建而成。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王献臣在建园之期,曾请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为其设计蓝图,形成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王献臣死后,其子一夜豪赌,将园输给徐氏,其子孙后亦衰落。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名“归田园居”。园中部和西部,主人更换频繁,乾隆初,中部复园归太守蒋棨所有。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太平军进驻苏州,拙政园为忠王府,相传忠王李秀成以中部见山楼为其治事之所。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西部归富商张履谦,名“补园”。现存园貌多为清末时所形成。 拙政园占地62亩,是目前苏州最大的古园林、我国四大名园之一。拙政园布局主题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各种亭台轩榭多临水而筑。全园分东、中、西三个部分,中园是其主

体和精华所在。远香堂是中园的主体建筑,其他一切景点均围绕远香堂而建。堂南筑有黄石假山,山上配植林木。堂北临水,水池中以土石垒成东西两山,两山之间,连以溪桥。西山上有雪香云蔚亭,东山上有待霜亭,形成对景。由雪香云蔚亭下山,可到园西南部的荷风四面亭,由此亭经柳荫路曲西去,可以北登见山楼,往南可至倚玉轩,向西则入别有洞天。远香堂东有绿漪堂、梧竹幽居、绣绮亭、枇杷园、海棠春坞、玲珑馆等处。堂西则有小飞虹、小沧浪等处。小沧浪北是旱船香洲,香洲西南乃玉兰堂。进入别有洞天门即可到达西园。西园的主体建筑是十八曼陀罗花馆和卅六鸳鸯馆。两馆共一厅,内部一分为二,北厅原是园主宴会、听戏、顾曲之处,在笙萧管弦之中观鸳鸯戏水,是以“鸳鸯馆”名之。南厅植有观宝朱山茶花,即曼陀罗花,故称之以曼陀罗花馆。馆之东有六角形宜两亭,南有八角形塔影亭。塔影亭往北可到留听阁。西园北半部还有浮翠阁、笠亭、与谁同坐轩、倒影楼等景点。拙政园东部原为归去来堂,后废弃。 拙政园的特点是园林的分割和布局非常巧妙,把有限的空间进行分割,充分采用了借景和对景等造园艺术,因此拙政园的美在不言之中。近年来,拙政园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内涵,推出自己的特色花卉。每年春夏两季举办杜鹃花节和荷花节,花姿烂漫,清香远溢,使素雅幽静的古典园林充满了勃勃生机。拙政园西部的盆景园和中部的雅石斋分别展示了苏派盆景与中华奇石,雅俗共赏,陶冶情操。 苏州拙政园建筑布局拙政园全园占地78亩(约52000平方米),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布置为园

中国园林的欣赏特色——以拙政园为例

中国园林的欣赏特色 ——以拙政园为例 --------------------------------------------------------------------------作者: 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

中国园林的欣赏特色——以拙政园为例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所以能正确体会和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对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中国园林艺术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以拙政园为例,通过具体对拙政园的造园和造景特色的分析举例来阐述中国古典园林的欣赏特色,从而进一步揭示中国造园艺术的灵魂所在。 【关键字】中国园林欣赏特色拙政园 【前言】中国古典园林。它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而又多采多姿,极具艺术魅力,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在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它深深的履痕,也为世界文化遗产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灿夺目的东方文明之珠。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中国园林之母”之称的拙政园充分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优势和特点, 1.1筑山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中国古典园林常常通过筑山来营造山林之美,从而寄托自己的精神追求。而在园林中常常通过筑山来丰富园中景致,达到合理自然地分割空间和增加景物层次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园林中常常可以看到各式的假山错落有致的分布在园林的各个地方,使得整个园林增加了许多自然艺术气息,也使得园林更加和谐和富有自然之美,

拙政园园林分析

拙政园园林要素分析 拙政园,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堪称中国私家园林经典。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充满诗情画意,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全园占地面积5.2万平方米,规模现为苏州园林之最,是一个宅院合一的园林。 主体建筑分析: 从平面图上看,可以发现,拙政园的入口位于中园的南面。入口先通过一个狭小的走廊之后,出现一个相对较缓的空间,给人一种放的感觉,再进入腰门。利用腰门前的小庭院空间以及门左右种植一些园林植物,营造出园林幽静自然的氛围。进入腰门后,可以看到用土石垒成的山,在山上大面积种植乔木花草,形成一个天然的屏风的感觉当绕过土山后,空间变得不再狭小了,也到了该院的主体的景观。园中的湖景,建筑景观全部在此时映入我们的眼帘。用土山代替了常用的影壁,可以使人不会一眼就浏览完所有的景观,同时给游客留下无穷的遐想。这采用了园林上的一种“遮景”和“抑景”的艺术手法,使用这种手法它不但能阻挡外界的喧嚣,而且能藏住园内美景。 过了土山之后,我们就可以看到了拙政园的主体建筑—远香堂。远香堂原为主人宴请宾客之处,四面都是通透的窗,透过这些漏窗可以看到四周的美景。远香堂的东面,是建于假山处的绣绮亭,透过这些通透的窗,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往北是广阔的湖水,湖中植荷花,景色宜人。与北山上的雪香云蔚亭形成夏冬景观的对比。这些漏窗还可以给人一种环境的开敞,不会给人压抑感。同时它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几大特点:例如结构上的特征,主要采用木质结构,在墙体上设计漏窗等。 主体廊桥—小飞虹分析: 小飞虹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一座廊桥,为三跨石梁,其形状略微拱起。站在小飞虹上,能够欣赏到周围的水景,廊景以及各种园林植物,同时在此处还能看到远处的见山楼,近处的香洲,小沧浪,可谓是节点位置,给人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风景的感受。所以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的通道,而且还是建立了以桥为中心的奇特景观。同时它还将水景割裂开来,使人站于桥上所见全部都是水,这一水环境给人一种心明眼净,志清意远,从而忘记现实中的烦扰,心灵上悠然而生一种宁静悠远的感觉。人站在上面也会给他人一种是在欣赏一幅园林山水画的感觉。同时桥与水面形成一种动静结合的感觉。 园林要素“水”的分析: 拙政园地处江南水乡,所以在拙政园中水所占的比重必然不小。观赏拙政园的时候肯定能发现水景已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它的表现形式多样,与周围景物形成各种关系。而且全园三部分的水系贯通,收放有致,成为全园游赏的线索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但是沿水观赏,就可掌握全园整体的自然山水风貌。水体又可以分为静水和动水两种类型。客观形象地反应出周围景色,不同气候条件下还能映射出新绿、晴空、红叶、雪影、怪石以及亭台楼阁。风吹波动,倒影,逆光,反射都能使静水水面波光晶莹,色彩缤纷。而在拙政园中水的运用主要属于静态应用,没有动态的景观,重点放在模拟自然中的湖溪泉滩等水的自然形态。客观形象地反应出周围景色,不同气候条件下还能映射出新绿、晴空、红叶、雪影、怪石以及亭台楼阁。风吹波动,倒影,逆光,反射都能使静水水面波光晶莹,色彩缤纷。理水时挖出的土方可以构造水中的岛屿和堆高地形,在拙政园中主要体

苏州拙政园空间布局分析89596

BatchDoc Word文档批量处理工具 苏州拙政园空间布局分析 作为江南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苏州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拙政园不仅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而且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拙政园的建园风格,构园要素,布局设计等方面都极具特色。我们通过写生实习对拙政园进行考察分析,研究拙政园和谐的空间布局,丰富的空间层次以及园内丰富的视觉变化,从而归纳出江南私家园林营造的潜在规律,为现代园林规划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从这三个方面说空间布局空间分割视觉分析 拙政园整体的空间布局 在考察实习中,拙政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拙政园相对于其园的园,如、留园、沧浪亭、,面积大很多,但是拙政园并没有因为其面积大而显得单调空旷;相反,园内通过整体空分间的划分而显得大而有致。拙政园整体的空间分为了三部分,别是:东园、中园、西园。 亩,其规模大致以明朝王心一所设计的东园的面积约为31园的入口设在南端,现有的景物大多为新建,“归园田居”为主。东侧为面积旷阔的草坪,前院,过兰雪堂,即进入园内。经门廊、草坪西面堆土山,上有木构亭,四周萦绕流水,岸柳低垂,间以石矶、立峰,临水建有水榭、曲桥。西北土阜上密植黑松枫杨成

林,林西为秫香馆。再西有一道依墙的复廊,上有漏窗透景,又文档批量处理工具BatchDoc Word BatchDoc Word文档批量处理工具 以洞门数处与中区相通。 中园是全园的精华之所在,园林以水为主,池中堆山,环池布置堂、榭、亭、轩。其面积现约为18.5亩,其中水面面积就占了大约三分之一。水面有分有聚,临水建有形体各不相同、位置参差错落的亭台楼榭。 西园面积约为12.5亩。该园以池水为中心,有曲折水面和中区大池相接。有塔影亭、留听阁、浮翠阁、笠亭、与谁同坐轩、宜两亭等景观。又新建三十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装修精致奢丽。其中,建筑以南侧的鸳鸯厅为最大,方形平面带四耳室,厅内以隔扇和挂落划分为南北两部,南部称“十八曼佗罗花馆”,北部名“三十六鸳鸯馆”夏日用以观看北池中的荷蕖水禽,冬季则可欣赏南院的假山、茶花。池北有扇面亭“与谁同坐轩”,造型小巧玲珑。东北为倒影楼,同东南隅的宜两亭互为对景。 中园空间分析拙政园中园园区分为了五个景区:每个景区都有自己的建筑主体与鲜明的庭院主题;我们都知道古代文人雅士喜欢追求隐居安乐为主的生活,因此从江南私家园林的布局上也能体现出这特点,园内拥有各个独立空间,或静观或游赏,移步换景都有特定的内容,不厌其烦。但是五个景区总体风格是比较和谐融洽,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

以“拙政园”为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以“拙政园”为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听老师讲完中国古代建筑后,我对中国古代的园林建筑非常感兴趣,联系到自己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学习,发现她们之间有很多的互通之处,整理一下老师讲课的内容和课间放的“苏州园林“的视频,再到网上搜寻了一些资料,整合出这篇文章,作为对课程的些许收获。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 是建立在中华民族独特哲学思想上的一门艺术性很高的建筑门类, 有着丰富的艺术特色。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刻、花木园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中国园林的艺术特色, 是两千年来士这个阶层的价值观念、社会理想、道德规范、生活追求、和审美趣味的结晶。要研究它, 还得主要从自然美的发现和田园生活的意境两方面入手, 而田园生活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思想内容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师法自然!, 不但是在园林的形式上模仿自然的景观, 更重要的是追求一种自然的生活。士主要是通过追求自然的生活才对自然的美有所会心的。园林是作为自然的生活的场所环境, 才被要求自然的风格。从拙政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置这些风景园林的构景要素中可以体现出这一观点。园林中假山都是真实的山体的抽象化、典型化。李渔在《一家言》中强调垒石叠山必须要以园林的艺术情调为基准, 体现文人的清隽清韵。园林中各种水体也是自然界中河、湖、海、池、溪、涧、泉、瀑等的艺术概括, 根据园内地势和水源的具体情况, 或大或小, 或曲或直, 或静或动, 用山石点缀岸、矶, 堆岛筑桥, 以营造出一种岸曲水洞, 似分还连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里尽量模仿天然水景的全貌。这就是“一勺则江湖万里”园中植物的基调主要以白、蓝或墨绿色等冷色调为主,园中还多用常绿之植物, 如四季常青的翠竹、苍松等, 这些植物的青绿色彩正适合表达清朗明净、闲适的心境和飘渺的意境。栽植树木往往以三株五株群植或从植, 看似随意却是经心的与山石、水体、建筑相配合,古朴而葱郁, 用淡雅素洁的色彩来体现“虚无恬淡, 乃合天德”的道家美学的最高境界。“本于自然, 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宗旨。其目的在于求得一个概括、精炼、典型而又不失其自然生态的山水环境。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结合 拙政园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拙政园的“雪香云蔚亭”建在湖中的小岛上,是主厅远香堂隔水的主要对景,它既是赏景的好去处,又是重要的点睛之笔,在拙政园中部的风景结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夏天,这里林木苍翠,幽篁丛生,亭额题款“山花野岛之间”,联对:“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烘托出幽深、宁静的气氛。早春时节,银装素裹,雪映寒梅,一片纯洁世界。

园林赏析拙政园(终审稿)

园林赏析拙政园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中国园林拙政园赏析 为期两周的华中调研终于结束啦。两周内,我们踏及杭州、苏州和南京,参观了很多现代建筑以及拙政园、留园。我个人认为,现代建筑固然是满足我们教学需求的项目,但相对比较虚的园林也是这次调研活动的重点,因为他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共鸣和寻觅到自己的园林理解,从而将其融入我们的设计中。所以这次调研心得将重点讲述拙政园来讲述中国园林的内涵。 拙政园平面图 拙政园,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特殊旅游参观点,一九九七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园位于苏州市东北街一百七十八号,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今园辖地面积约八十三点五亩,开放面积约七十三亩,其中园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张之万住宅(今苏州园林博物馆旧馆)为晚清建筑园林遗产,约三十八亩。 ————摘自百度百科拙政园是江南的一座精美的私家园林,具有江南水乡的独特风韵。它位于苏州城东北,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是第一位主人王献臣的宅园,后来数易其主。园子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三园共占地4.1 公顷,在私家园林中属于大型园林。如今中、西两部分仍保持旧貌,东部已改建为新园林,留存至今的拙政园虽与明正德时期的原貌不完全相同,但仍为私家园林中重要的实例。

中国园林以人工山、水、绿化及建筑本身为主进行限定,与北方大型皇家园林不同(以自然山、水、绿化为主限定)。多用灰空间,采用对景与借景的手法,画中有画,结合波光粼粼的水面及水中倒影,形成层次复杂,富于变化的趣味空间,给人丰富的空间感受。拙政园中各种空间构成手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呼应,相互配合,共同塑造园林中丰富多彩的空间的。 叶圣陶老先生曾写过一篇《苏州园林》来阐述他对中国园林的理解,其中,作者似乎总在把苏州园林和图画联系在一起来介绍。首先,老先生先写了自己所游的十多处苏州园林的总印象,认为这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一词,足以证明了苏州园林的建筑价值和艺术价值。接着直接指出,苏州园林在各个园林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那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副完美的图画”。可见,叶老的这篇文章就是抓住苏州园林设计的图画美来具体介绍的。这些我们都可以在拙政园中意义捕捉到。 图画美这一点,相信同样去过拙政园和留园的任何人都会觉得是对的吧。中国园林中,常用借景手法。用窗,廊,门洞将远景引入,画中有画,层次复杂,多重空间叠加,将各处景观的作用发挥至极致,展现给诱人生动、灵动的如画风景,给人丰富的空间感受和舒适的游览体验。这一点,我们也在随后参观的苏州博物馆看到,王澍在他的设计中大量运用了借景手法。 另外,用串联的动线组织,将交通空间与景观结合,用廊,柱,桥,亭,使交通路线在有限的空间中尽可能延长,交叉。在作为功能性的交通空间时又是别致的景物,没有严格的区分,游人可以自行定下游玩路线,也可以随意行走。游人在行走同时感受丰富的风

论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

论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 目录 1 拙政园简述 (2) 2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 (2) 2.1障景 (3) 2.2框景 (4) 2.3借景 (4) 2.4对景 (4) 2.5漏景 (5) 2.6点景 (6) 2.7添景 (6) 3 结论 (6)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有着各自的艺术特色以及文化底蕴,而苏州的拙政园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典范”,所以苏州园林的的设计必定是具有典范方面的造园造景手法,而造园造景也是一座园林的特色之处。本篇论文以造景手法为切入点分析各种造景手法在拙政园是如何的运用和体现,,从而给当然园林设计也有创作的空间。 【关键词】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 1 拙政园简述 1509 年, 御史王献臣官场失意后还乡, 倾历官所积资财, 构建此宅, 营造一片城市山林。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 “拙者之为政也”取名“拙政园”。在拙政园历经沧桑变化的45 1 年中, 时为衙府、时为民居、时为会馆、时为学校, 园主更换达30 多姓。 2 拙政园造景手法分析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现在全园包括东、中、西三部分。 东部占地约2万m2,明快开朗,其东北、西南为草地,丛植、群植黑松、广玉兰、桂、青枫、香樟,林木葱郁。平岗远屿,竹坞曲水,山峦明秀,景物舒旷。其间分布“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放眼亭”等建筑。中部是全园的主体和精华,

是典型的多景区复合的园林,园林空间既有划分又通过游路线的经营而形成序列组合。划分主次分明而又不流于零散。组合敞闭开合变化有序层次清晰。它的主要游览路线上有前奏、承转、高潮、过渡、收束等环节表现了动观组景的诗一般的韵律感,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 2.1障景 就是“一步一景、移步换景”,最典型的应用是苏州园林,采用布局层次和构筑木石达到遮障、分割景物,使人不能一览无余。古代讲究的是景深,层次感,所谓“曲径通幽”,层层叠叠,人在景中。 中园之门原来就是拙政园的正门,可惜今已封闭。进入砖雕门楼,一座小小天井,深仅几步而已,但那株文征明手植巨藤,已届五百岁高龄,枝干蟠曲如龙,绿叶遮天蔽日,有“蒙茸一架自成林”之说。天井之北为卧虬堂,然后一路向北均为拙政园的住宅区。行至最底,得一门,门内咫尺之远即有一座高大的黄石假山耸立眼前,山有东、西两峰,视线越过中间低处,可见主厅远香堂飞檐翘角隐现其间,这种半遮半露的处理激起游人更大的兴趣。以山障景是古典园林中最为传统的手法,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述的大观园也是采用此种手法。 2.2框景 框景也是有意识的设置框洞式结构,引导观者在特定位置通过框洞赏景的造景手法。利用门框、窗框、门洞、窗洞、山洞以及树木等作为框架,有选择地摄取空间景色,易于产生绘画般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比如这一幅漏窗。墙上连着一个又一个都被造出画框样子的漏窗,每一个漏窗图案均不相同,透过漏窗看到的外面的景色也各不相同,犹如在廊墙镶嵌着一幅又一幅精美的画。 2.3借景 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园内的中花园,是成为造园经典的“借景”——将离拙政园3.5里外的北寺塔借入园中,那巍峨的北寺塔耸立在亭后的云霄中,煞是壮观,这就是著名的“涉门成趣”、“入园见塔”景观。当代园林专家陈从周称赞这里为“极妙的借景”。 2.4对景 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榭,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远香堂是拙政园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四面厅,面水而筑,面阔三间,四周均为落地玻璃长窗,不仅透光通气,还可以坐在里面观赏四面不同的景色。由远香堂北面远眺,对景荷花池中西山上的雪香云薇亭;在雪香云薇亭内有可以远对景远香堂。拙政园西部卅六鸳鸯馆,是一座两面厅,是听昆曲的地方。顶棚拱形,反射声音,创造“余音绕梁”的效果。隔窗远望,笠亭似戴笠渔翁垂钓般俨然而立,卅六鸳鸯馆与笠亭构成对景。 2.5漏景 漏景是从框景发展而来。框景景色全观,漏景若隐若现,含蓄雅致。漏景可以用漏窗、漏墙、漏屏风、疏林等手法。 疏透处的景物构设,既要考虑定点的静态观赏,又要考虑移动视点的漏景效果,以丰富景色的闪烁变幻情趣。例如,苏州留园入口的洞窗漏景,苏州狮子林的连续玫瑰窗漏景等。 秫香馆:位于拙政园东部,原为秫香楼,位于天泉亭北土山松岗之西,为拙政园东部最大的

苏州拙政园考察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苏州拙政园考察报告 篇一:苏州拙政园调研报告 苏州拙政园调研报告 调研目的: 1、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2、培养对自然风景的感受能力和观察力 3、加强对园林的了解,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掌握能力 苏州园林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上独树一帜,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拙政园,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一)布局分析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 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

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岛屿山石相呼应,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 苏州拙政园在布局上属于风景式园林。拙政园具有江南古典园林所特有的艺术特色:依造地势,顺其自然;布局灵活,变化有致;流动渗透,明暗开合;虚实结合,小中见大;诗情画意,意境悠远;曲径通幽,若隐若现。(二)水体分析 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通过人工的修饰,积成的水域就像湖泊一样。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在巧妙用“水”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漏景的造景手法,通过漏窗,可以观看到外面的长廊美景。漏景即通过花墙、漏窗,把墙外的景物透漏进来。漏景不仅从漏窗、花墙取景,还可通过漏屏风、漏隔扇、树枝、疏林、飘拂的柳丝中取景。拙政园中漏景手法的运用,使游客无处不能欣赏到美景,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水令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融为一体,简朴素雅,

拙政园赏析

古典园林造景手法赏析 -----以拙政园为例 内容摘要:本文先从空间布局展开,全局上把握整个园林的造景特点和风格,对苏州拙政 园进行赏析。同时,从造景手法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借景,对景,障景,框景,题景, 漏景,夹景等手法的特点及产生的效果。 关键字:拙政园造景手法空间结构 1引言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博大精深,尤以造园组景手法最为精妙,可归纳为立体交融式,即分区设景。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步移异景。组景讲究起景、入胜、造极、余韵的序列。注重层次、抑扬、因借、虚实的安排。单是基本的组景手法,就达十余种之多,如:借景、对景、漏景、障景、限景、夹景、分景、接景、返景、点景……不一而足。其中“借景”、“对景”、“分景”为组景手法中最为重要的手法。拙政园的造景手法甚多,本文以苏州“拙政园”为例,重点分析几种手法,希望在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能更深入的理解我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精髓,并有效地运用于现代园林的营造之中。 2 空间布局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现在全园包括东、中、西三部分。

东部占地约2万m2,明快开朗,其东北、西南为草地,丛植、群植黑松、广玉兰、桂、青枫、香樟,林木葱郁。平岗远屿,竹坞曲水,山峦明秀,景物舒旷。其间分布“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放眼亭”等建筑。 中部是全园的主体和精华,是典型的多景区复合的园林,园林空间既有划分又通过游路线的经营而形成序列组合。划分主次分明而又不流于零散。组合敞闭开合变化有序层次清晰。它的主要游览路线上有前奏、承转、高潮、过渡、收束等环节表现了动观组景的诗一般的韵律感,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 西部以曲尺形水池为中心,散为主,聚为辅,处理上与中部截然不同。 3 造景手法分析 3.1借景 “借”是指园内外的联系,“借景”指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园冶》特别强调“借景”“为园林之最者”。“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它的原则是“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方法是布置适当的眺望点,使视线越出园垣,使园之景尽收眼底。其目的是把各种在形、声、香上能增添艺术情趣、丰富画面构图的外界因素,引人到本景空间中,使景色更具特色和变化。 在拙政园的借景中,远借北寺塔最为著名。站在园中,见有塔影,以为塔在园中,想去一攀。谁知此塔在几里之外,大感意外,这就是拙政园的精妙,在此处不建遮挡视线的建筑,而是留空,如此一来,远处的塔景就“引”了进来,为己所用。景贵有层次,塔成了此景的远景。从手法来说,要借景,必须设计视线。拙政园中能见到北寺塔,都是因为在视点前面有一大片水池,才使视线可及远处之景。水池都做得狭长,拉长视距又不影响园的规模。

关于中国园林的建筑分析——以苏州拙政园为例

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在世界园林建筑艺术史上占据极高的地位。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在我国现存的古典园林中,保存了大量的建筑艺术瑰宝,它是特定时期人们审美要求的体现,这一审美情趣也必然继续影响着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园林建筑 建筑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是一部凝固的史诗。她积淀着人类的历史,尤其是文化史,体现了各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由文人、画家、造园匠师们创造出来的自然山水式园林,追求天然之趣是我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征。在中国园林里,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它以园林数量众多、布局别具匠心、建筑巧夺天工、景致变化多端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有人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园林作为传统建筑的艺术精品,是博大精深的。不规则的平面中自然的山水是景观构图的主体,而形式各异的各类建筑却为观赏和营造文化品味而设,植物配合着山水自由布置,道路回环曲折,达到一种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与美的理想水乳交融的境界,既“可望可行”,又“可游可居”,富有自然山水情调的园林艺术空间。 一、中国园林建筑的重要性

园林建筑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山、水、植物有机结合,情景交融,构成优美的风景画卷。“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是中国园林创作的基本思想,而园林建筑正是情景交融的结合点。依水傍水兴造园林建筑,自然而巧妙地再创作山水之情趣,亭台楼阁、曲径长廊点缀在山水之间,美不胜收,令人神往。 [1] 园林建筑是构成园林景观的重要要素之一。从广义来讲,只要是修建于园林场所之中,例如风景区、公园、小游园、建筑庭园等,具有很高的美观要求的小型建筑都可以称作园林建筑。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所说的园林建筑,一般上是指亭、廊、榭、花架等景观建筑以及游艇码头、小卖部、售票亭等功能和具有相当美观要求的建筑,而不是把功能比较复杂、体量较大的建筑,例如公园中的餐厅、茶室、展览馆等也包含在内。

苏州园林之拙政园欣赏

苏州园林之拙政园欣赏 专业班级: 经济贸易学院1009班 学生姓名:张汝斌 学号:201046910904 指导教师:梁艳 2011年10月20日

摘要 拙政园位于苏州娄门路,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为苏州为最出名的园林,与留园一起都是国家5A级景区。本文是建立在游览过的基础上,通过所见所闻整理回忆所得。主要描述了游园过程中所悟到的造园手法、中园部分景物赏析、古代园林文化的分析等。 关键词:拙政园景物文化 正文 1.游园所见及造园手法分析 拙政园有东中西三部分组成,中部为游园重点,“拙政园”三字印于四方规正的石门之上,大门紧锁,顺路向东,从东部“归田园居”进园,绕过众多盆景和一株苍健的古柏至“兰雪堂”,“兰雪”二字出自李白的“独立天地间,春风洒兰雪”,整个厅堂庄重且典雅。象征主人潇洒如春风,洁净如兰雪的高尚情操。中间屏门上乍一看似一幅苏绣,经导游讲解才知道是一幅漆雕画,上绘厅堂水榭,且有植物花草,勾勒的是全园的风景,背负着“春风洒兰雪”的意境,从后堂穿出,竹丛古树,还有一石峰挡住视线,“开门见山”的造园手法在此得到展现,这也就是障景手法了。东部景点稀疏,田园的空旷与恬静耐不住游人的激动,导游面朝我们背手悠闲地顺曲径缓步后退,拙政园的历史从这白皙玲珑的江南女子口中潺潺道来:“明正德四年,拙政园由官场失意的王献臣初建,取名‘拙政’是因晋朝《闲居赋》的一段话:‘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有朴实之人在自家花园为政的巧意。拙政园的建造历时20年,竣工后约半年光景,建园人王献臣便撒手人寰。园林传到王献臣不争气的儿子手里,其子好赌,被人在赌局中设下陷阱,结果一夜狂赌之后,输了个一干二净,将拙政园拱手交给徐家。曾经富甲一方的王家子女后来落魄到给别人当吹鼓手。这似乎是个悲惨的故事,王献臣经受了建造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无数艰难的过程而没有享受多少结果,那精美的画卷般的遗留便被人设计巧夺了。拙政园念想在几百年之后,被一个小男孩所铭记。康熙末年,园的一部分为曹寅购得,曹雪芹就诞生在园内,少年时也常在园中游玩,所以大观园的许多景致描写取材于拙政园;而贾宝玉身上所体现的一种生活与情致的风采,也多源于苏州文化。500多年来,拙政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园名各异,或为私园,或为官府,或散为民居,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复初名‘拙政园’。”,忽一转,现一亭,出一游廊,配上这百年园子的风雨故事,与园外姑苏城的白墙黑瓦,京杭运河,寒山钟声,汇集一块,忽然就一切平静了,只记得当时想起了余秋雨的那句话,这些城,这些楼,这些寺,早在心头自行搭建。待到年长,当他们刚刚意识到有足够脚力的时候,也就给自己负上了一笔沉重的宿债,焦渴地企盼着对诗境实地的踏访。为童年,为历史,为许多无法言传的原因。有时候,这种焦渴,简直就像对失落的故乡的寻找,对离散的亲人的查访……不知不觉,顺游廊向北,只见墙壁上是25个漏窗,图案如白色剪纸依次排开,透过“剪纸”的空隙,中园景色犹

拙政园赏析

拙政园赏析

古典园林造景手法赏析 -----以拙政园为例 内容摘要:本文先从空间布局展开,全局上把握整个园林的造景特点和风格,对苏州拙政园进行赏析。同时,从造景手法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借景,对景,障景,框景,题景,漏景,夹景等手法的特点及产生的效果。 关键字:拙政园造景手法空间结构 1引言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博大精深,尤以造园组景手法最为精妙,可归纳为立体交融式,即分区设景。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步移异景。组景讲究起景、入胜、造极、余韵的序列。注重层次、抑扬、因借、虚实的安排。单是基本的组景手法,就达十余种之多,如:借景、对景、漏景、障景、限景、夹景、分景、接景、返景、点景……不一而足。其中“借景”、“对景”、“分景”为组景手法中最为重要的手法。拙政园的造景手法甚多,

本文以苏州“拙政园”为例,重点分析几种手法,希望在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能更深入的理解我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精髓,并有效地运用于现代园林的营造之中。 2 空间布局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现在全园包括东、中、西三部分。

东部占地约2万m2,明快开朗,其东北、西南为草地,丛植、群植黑松、广玉兰、桂、青枫、香樟,林木葱郁。平岗远屿,竹坞曲水,山峦明秀,景物舒旷。其间分布“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放眼亭”等建筑。 中部是全园的主体和精华,是典型的多景区复合的园林,园林空间既有划分又通过游路线的经营而形成序列组合。划分主次分明而又不流于零散。组合敞闭开合变化有序层次清晰。它的主要游览路线上有前奏、承转、高潮、过渡、收束等环节表现了动观组景的诗一般的韵律感,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 西部以曲尺形水池为中心,散为主,聚为辅,处理上与中部截然不同。

拙政园园亭分析复习过程

拙政园园亭分析

园林规划设计实习论文 拙政园园亭分析 一、拙政园简介 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经过几百年的沧桑变迁,至今仍保持着平淡 疏朗、旷远明瑟的明代风格,被誉为“中国私家园林之最”。 园中有堂、楼、亭、轩等31景,随着后来的增建,景点达 到39处之多,其中以亭命名的景点就达到18处。拙政园随 处可见大小各式点景或观景用的亭子,可见亭在其中的独 特地位。一个亭是一道风景、一篇诗文。 二、拙政园景点分布图

三、拙政园园亭大观 (一)东部 1.绣绮亭 枇杷园北边假山上的长方亭。登高远眺是古典园林游赏风景的 重要方式,私家花园尽管占地不 大,但每每也要设立高处的赏景 小筑。 绣绮亭是拙政园中部水池南 边唯一的山巅亭台,这里向北可 观望大荷花池及水中两座山岛, 南看便是洁静的枇杷小园,西边 与远香堂互为对景,东向则是海 棠春坞等几组建筑。山下湖石围

成的自然形花坛中种植多本牡 丹,每当阳春三月,姚黄魏 紫,娇艳欲滴,登亭四望红花 绿叶,烂漫如锦,正合杜甫 “绣绮相辗转,琳琅愈青荧” 的诗意,故名。 小亭造型清秀美丽,四角起翘轻盈又舒展,台座、柱身及屋顶之间的比例恰到好处,充分表现了古典园林小筑之美。亭西檐下,悬挂着横卷形的匾额,上边行楷书写着亭名。原先,西柱上挂有清人所写的楹联:“人远忽闻清籁起,心闲频得异书看”。现原联佚失,改悬从它处移来的劝人处世的联文:“生平直且勤,处世和而厚”。亭内复有额对,横匾为“晓丹晚翠”,上联是“露香红玉树”;下联为“风绽紫蟠桃”。据姑苏文化老人回忆,亭中在抗战前曾悬有梁山舟撰书的景联:“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其境界似乎比今联要高。 2.梧竹幽居 建筑风格独特,构思巧妙别致的梧竹幽居是一座方亭,为中部池东的观赏主景。此亭外围为廊,红柱白墙,飞檐翘角,背靠长廊,面对广池,旁有梧桐遮荫、翠竹生情。亭的绝妙之处还在于四周白墙开了四个圆形洞门,洞环洞,洞套洞,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叠交错的分圈、套圈、连圈的奇特景观。四个圆洞门既通透、采光、雅致,又形成了四幅花窗掩映、小桥流水、湖光山色、梧竹清

苏州拙政园分析

苏州拙政园分析 08建筑(2)班 张元挺学号:20080110030223 中国古典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它的园林数量众多、布局别具匠心、建筑巧夺天工、景致变化多端。而苏州拙政园又是苏州各个园林之中的经典之作。 拙政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公元15世纪初的明代,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山地相间,开阔疏朗,天然野趣。中部山光水影,花繁树茂,厅楼榭,曲径通幽,是全园的精华所在。西部水浪起伏庭院错落,水波倒影,清幽恬静。在这里主要对中园和西园作主要分析。 对于拙政园,可以从空间的对比,仰视与俯视,渗透与层次,堆山理水等多个造园设计原则来分析,因为拙政园符合了私家园林的众多造园手法。拙政园中的每一个建筑如果经过仔细推敲,其实做得都非常有意思。下面就对拙政园的建筑和景观依依做一个分析。 私家园林多位于市井之中,所以相对的园林面积不会太大。而在这种小的空间中展示各种空间,就必须采用对比的手法,其实从整个造园手段上来分析,又无处不用到了对比的手法。 欲扬先抑就是其中一种。从平面图上看,可以发现,拙政园的入口位于中园的南面。入口做的很低调,通过一个狭小的走廊之后,暂时在空间上放一放,出现一个相对较缓的空间进入腰门。利用腰门前的小庭院空间种植黄杨,门左右分别植桂和竹,营造园林幽静恬远的氛围。园门虽与外界直接相通,但处理的小巧,朴素,淡雅。进入腰门后,映入眼帘的是用土石垒成的山,在山上大面积种植乔木,花草而形成一个天然屏风来挡住园中的主体建筑——远香堂。当从游廊绕过土山后,空间就豁然开朗起来,园中大片大片的湖景,筑景顿时袭来,使人从空间上获得愉悦感。在此用土山代替了常用的影壁,务使人不能一览无余地看到全园的景色。从入口的处理上不难发现,拙政园的入口采用的也是园林中常用的手法,欲扬 先抑——从而在极有限的空间来营造极佳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