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影像学资料

肠梗阻影像学资料
肠梗阻影像学资料

绞窄性小肠梗阻:表现为梗阻近段肠曲扩张、积液多、积气少(红箭头),即表现为腹腔内有较多的小气液平面(蓝箭头),空、回肠转位,可见“假肿瘤”征——即两端闭锁的绞锁肠段内充满大量液体,致使仰卧前后位片上呈肿块影,而站立位或侧卧水平

位片上则在该肿瘤块影上部见一短小的液面。

肠管扩张、积气、积液,并见结肠袋,结肠梗阻的特点是梗阻近段的扩张较远离端轻。根据积气扩张的肠管形态可判断梗阻的大体部位,空肠呈鱼肋状,回肠呈光滑管状,

结肠可见结肠袋。空肠段以上梗阻为高位肠梗阻,回肠段以下梗阻为低位肠梗阻

麻痹性肠梗阻:表现为全腹内肠管轻中度扩张,积气多、积液小,即液平面短小

梗阻发生3-6小时后,出现梗阻近端肠曲扩张、积气(红箭头)、肠内有高低不等的阶梯状气液平面(蓝箭头)。

梗阻发生3-6小时后,出现梗阻近端肠曲扩张、积气(红箭头)、肠内有高低不等的阶梯状气液平面(蓝箭头)。根据积气扩张的肠管形态可判断梗阻的大体部位,空肠呈鱼肋状,回肠呈光滑管状,结肠可见结肠袋。空肠段以上梗阻为高位肠梗阻,回肠段以下梗阻为低位肠梗阻。

肠梗阻影像学诊断

21例急性肠梗阻的影像学诊断价值简析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X线片、B超及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意义,以便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更好的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2009年8 月间收治急性肠梗阻患者共21例,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16~78岁,平均47岁。结果X线平片诊断为肠梗阻的10例,B超诊断为17例,CT诊断为21例。结论常规X 线腹部平片对肠梗阻原因的诊断价值十分有限,B超一般不易诊断肠梗阻的病因,但可对病灶实施动态观察是CT所办不到的,CT对肠梗阻的诊断有非常高的准确率。 【关键词】肠梗阻;螺旋CT;超声;X线;诊断 急性肠梗阻是常见的急性腹部疾病之一,占急腹症的20%,其发病原因以机械性多见,常见病因有肠肿瘤、肠粘连、肠扭转、肠套叠和肠内疝等,引起肠腔狭窄和阻塞,使肠内容物不能通过。其病因复杂而多,早期正确诊断肠梗阻的部位、病因、性质及严重程度,无疑会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巨大的帮助。现在随着高分辨率CT和B超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检查较传统的腹部平片有显著的优越性,诊断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7年6月-2009年8月间,共计收治急性肠梗阻患者共21例,包括肠肿瘤4例、肠粘连10例、肠套叠1例、肠扭转2例、炎性病变3例、3例肠壁缺血即肠绞窄(含2例肠扭转)。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16~78岁,平均47岁。我院均行腹部X线平片、B超以及B超的动态观察,螺旋CT扫描检查,以期提高诊断率。其中X线平片诊断为肠梗阻的10例,B超诊断为17例,CT诊断为21例。 1.2 检查方法腹部X线平片,B超检查前无特殊准备,B超检查时采用仰卧和侧卧位,避免肠腔内气体影响,进行侧、横、斜位多角度探测。螺旋CT (日本东芝)机扫描,范围从隔顶至耻骨联合水平,层厚及间距约为10mm,部分病例病变部位加做5mm层厚扫描,5例病例平扫后行增强扫描,经肘静脉注入对比剂(优维显300)75ml。 2 结果 本组腹部X线平片确诊率为48%(10/21),B超确诊为80%(17/21),同文献统计基本相同。螺旋CT (日本东芝)机检查结果:本组21例肠梗阻病例均与临床诊断、手术及病理结果相符。 3 讨论 3.1 肠梗阻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在中老年患者中引起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是肠道肿瘤,老年患者由于种种原因,就医时机相对滞后,往往在就诊时已经需要紧急手术,因此如何利用影像学检查资料结合临床,及时判断梗阻原因、梗阻部位和梗阻程度对于掌握手术指征、判断手术时机、挑选手术方式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3.2 普通腹部X线平片是肠梗阻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因其信息量不足,相对20%~52%的病例不能确诊,对梗阻的病因,有无闭袢和绞窄的诊断价值十分有限[2],本组48%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