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第2课时)

(完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课堂练习及答案

地理第二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是()A.亚洲B.欧洲C.北美洲D.南极洲 2.面积最大、水温最高、水体最深的大洋是() A.大西洋B.太平洋C.印度洋D.北冰洋 3.亚非两洲之间的分界线是() A.苏伊士运河B.巴拿马运河C.白令海峡D.直布罗陀海峡 4.读下图,在下面关于全球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占全球表面积比例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5.读图(1-2),在下面示意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表达,不正确的是() A.岛屿 B.海峡 C.半岛 D.大洋 6.关于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陆就是大洲 B.大洲就是面积较大的大陆 C.大陆及其附近岛屿合称为大洲 D.大洲比大陆面积大 7.世界的陆地主要分布在()

A.东半球南半球 B.西半球北半球 C.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8.在宇宙中看地球更像一个“水球”,原因是:() A.地球表面全部是海洋; B.地球被水汽所包围; C.地球上七分是海; D.地球上没有水。 9.世界各大洲中,四周被大洋环绕的是:() A.亚洲; B.非洲; C.南美洲; D.南极洲。 10.有关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各大洲中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B.是各大洲中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C.周围直接濒临三大洋;D.全部位于南半球,东半球上。 11.能看到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大洲有:()A.非洲; B.欧洲; C.南美洲; D.南极洲 12. 位于五大洲之间的大洋有:() A.大西洋;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北冰洋。 二、非选择题 一、判断题 1.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多为重要的海上航道。 ( ) 2.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有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 ( ) 3.每个大洲的面积都大于它所在大陆的面积。 ( ) 4.四大洋中,全部在北半球的是北冰洋。 ( ) 二、填空题 1.在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洲,面积最小的是______洲。。 2.在世界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_洋,面积最小的是_____洋。 3.在世界七大洲中,非洲位于_____半球,南美洲位于_____半球。 4.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________。地球上的陆地共可划分为______洲。 5.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是、,全部位于南半球的是。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精品教案(2课时含反思)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三节印度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印度的地形、气候特点;水旱灾害贫乏的原因 教学难点:地形气候对水旱灾害的影响与它们之间的联系 2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幻灯片中放映出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图片。唐僧师徒四人,不辞千辛万苦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到达取经的地点西天。这“西天”就是古天竺国,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既是第七章第三节的印度。 二、讲授新知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1.教师提问:首先请大家阅读教材文字和“印度在世界的位置”,看看印度在世界上处于什么位置,它在中国的哪个方位?面积跟中国比较怎么样?所面临的海洋和临近国家有哪些? 提示:亚洲;南亚;中国西南方;面积比中国小;面临印度洋、阿拉伯海、孟加拉湾……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印度地形图”,分析归纳印度主要的

地形特点和河流分布特征。 3.教师提问:读“1993年—2011年印度人口数量变化图”,观察印度人口的增长速度的趋势是怎样的? 4.教师过渡:我们都知道印度的面积比中国小,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国家,那么你知道世界上人口第二大国是印度吗?大家讨论猜想一下为什么印度人口会那么多? 提示: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水平提高…… 5.教师提问:大家回顾一下历史知识,人类文明起源地有哪几个地方? 6.教师讲述: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是的,其实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是一个世界文明古国。那么我们现在在图上找找看,是什么优越的地理条件促使印度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呢?(提示:印度的主要河流、地形分布的特点) 7.小结:印度的主要地形及地形优势适合人类生存发展,人口众多,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二)水旱灾害频繁 1.教师提问:大家回想我们学过的世界气候类型,结合印度的纬度位置,大家可以看出印度处于什么气候带?是什么气候类型?这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夏季降水丰富,冬季降水少,一年明显地分为旱、雨两季。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孟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和“南亚每年1月、7月盛行风向图”,分析理解印度的气候特点 提示:印度的降水主要是受季风影响,旱季盛行东北季风,雨季盛行西南季风。 3.由于受不同风向的影响,印度的降水也由此不一样,在西南风来的早,退的迟的月份,降雨量特别大,而在西南风来的迟退的早月份,陆地干旱少雨,大家想想这会给印度的农业和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提示:洪灾、旱灾。 4.为了预防这些灾害,印度政府每年要建设庞大的防灾减灾工程。结合印度的水旱灾害,联系我们国家,与之有什么不同?大家课后讨论这个问题。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教案

第三节,印度 授课教师: 一,学习目标 1、据图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主要的邻国。(重点) 2、据图说出印度的三大地形区,并依此说说印度的地势特征。(难点) 3、结合资料及媒体,知道印度的一些特殊的文化,风俗习惯等知识。 二,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同学们都知道《西游记》的故事吧?主要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学生活动:依据自己对《西游记》故事的了解,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总结:依据学生回答,总结相关信息,得出“唐玄奘西天取经”确有其事,进而得出“西天”即“天竺”,就是今天的印度,总结印度名称的由来,然后过度到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印度。 2、媒体展示世界地图 问:大家能不能找到印度这个国家?它位于哪个大洲? 答: 问:那么这个位置应该属于亚洲六大地理分区的哪一分区?(回顾亚洲地理分区的知识)答: 总结:印度位于亚洲的南部,属于南亚,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3、媒体展示印度政区图 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北回归线,以及穿过印度最北和最南部的两条纬线,说说印度的纬度位置。 学生:自主学习,在图上找出相关纬线,用自己的话描述印度的纬度位置。 教师总结:印度大部分位于10°N——30°N,北回归线穿过印度北部,属于热带和北温带。 4、媒体展示印度地形图 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绘出喜马拉雅山脉,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印度洋,然后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印度的海陆位置。 学生: 教师:依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总结归纳印度的海陆位置: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 5、展示印度地形图 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到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的地形。 北部:山地,主要以喜马拉雅山脉为主 中部:平原,恒河平原为主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印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印度 教学设计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 第七章第三节印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地形特点。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征,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读图分析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从材料中分析出印度人口增长快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依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的自然情况,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印度是世界闻名古国,我们要了解、爱护、珍惜这个人类的家园。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①印度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②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教学难点:农业的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基于对学生已有学习水平的估计,同时针对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印度人的穿衣、风俗等日常生活拉近了学生与地理的距离,以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并且通过设计导学案,开展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取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课间利用多媒体播放极具印度特色歌曲,吸引学生注意,感受异域风情。上课时,教师提问:歌曲好听吗学生回答:好听。教师:好听,就是听不懂歌词,那同学们有没有听出是哪一国的歌曲从而引出印度。但是并不直接开始新课教学,而是从印度独特的文化信仰和风俗习惯入手,播放印度舞蹈视频,展示印度服装、恒河沐浴、湿神婆、神牛、泰姬陵,在讲解期间更是运用了时下最流行的网络用语——颜值很高来形容印度美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厚的印度民族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很快对印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顺利的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把学生分成八个六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导学案,最主要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已经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了亚洲、日本、东南亚这三个区域,基本知道了学习一个区域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而现在利用导学案自主学习印度,可以充分锻炼学生,这样学生在上课时动笔的机会多了,填空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填,重点让学生自己注明,练习让学生自己先动笔解答,学生动手就会动脑。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思考,才能使知识为自己所掌握,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提高。运用了导学案效果就不一样,能够杜绝学生上课不听的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可以规范学生的答题思路。 活动一:学生阅读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老师满下伏笔,下课之前要检测学生一下这节课完成了几个教学目标,这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针对性,

初一地理第二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 A.亚洲B.欧洲C.南美洲D.南极洲 2、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洋是() A太平洋B.印度洋C.北冰洋D.大西洋 3、四大洋中面积最大,几乎占了全球海洋面积一半的是() 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 4、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 A.太平洋B.大西洋C.北冰洋D.印度洋 5、巴拿马运河沟通的两大洋是() A.太平洋、大西洋B.北冰洋、印度洋C.印度洋、大西洋D.太平洋、北冰洋6、既位于东半球,又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 A.亚洲B.欧洲C.大洋洲D.南极洲 7、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A.亚洲B.北美洲C.欧洲D.非洲 8、世界上海陆面积比例是() A.各占1/2 B.2:3 C.1:4 D .7 :3 9、麦哲伦船队作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A.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B.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D.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10、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 A.亚欧大陆B.非洲大陆C.南美洲大陆D.南极洲大陆11、下列“世界之最”与所处大洲搭配错误的是() A.最长山脉——北美洲B.最大盆地——非洲 C.最大平原——南美洲D.最高高原——亚洲 12、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 A.苏伊士运河B.白令海峡C.巴拿马运河D.直布罗陀海峡 13、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的陆地地形是() A.高原B.平原C.丘陵D.山地 14、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点是() A.地面起伏小B.相对高度大C.地面崎岖不平D.多被高原环绕15、世界面积最大的岛屿是() A.台湾岛B.格陵兰岛C.火地岛D.海南岛

初一地理教案:浅谈地理课堂导入语设计

浅谈课堂导入语设计 ●一、课堂导入语设计的指导思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根据课标理念,使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是7-9年级地理教育的目标取向。因此新教材内容的选择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时代气息,知识的讲述不再是概念和原理出发,而是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问题出发。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不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能深切地体会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初中学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更易接受以感性材料为主和赋予情感色彩的地理内容。因此依据新的课标理念、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不管是在章节导入语还是具体内容的教学中,都应尽可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时代特征,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思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既是新课程导语设计的指导思想,也是课程教学的主要方向之一。笔者围绕这一指导思想设计的章节导语,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效果很好。 ●二、课堂导入语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提纲享领,引人入胜 做到提纲挚领并不难,而且过去很多教师的导人语也是按这一要求来设计。但由于受重知识传授这一传统教学目标的影响,有的导语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往往以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知识结构和知识点的相互联系以及一些地理专业术语来组织材料。实际效果是“精炼枯燥”,虽 能很好地概括章节内容但却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与新课标不强调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注重知识的代表性和趣味性的理念是不相符的,而且脱离生活的说教只能让人生“厌”。初中生对趣味性强的内容比对知识性强的内容更感兴趣,这里借用____(省、市、区、县)中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说明这一点: 初中生感兴趣的内容:地理奇闻趣事、各地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各自然带的珍奇动物。 初中生不感兴趣的内容:板快运动、地壳变化的内外营力、气候成因、工农业邓经济地理知识。 因此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来说,“引人入胜”比“提纲挚领”更有实际意义,而且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由于初中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表现出稳定性差和可塑性大的倾向,因此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是新课标所确定的初中阶段的地理教育的目标之一。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的导入语更适合初中生的心理需求,并对他们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起到较好作用。因此,章节语既要提纲挚领,更要引人入胜。 2.源于生活,用生活解读地理

七年级下册地理 印度 教学反思

第三节印度 东山小学李媚清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白居易《远师》 ◆教学目标达到,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学生较为积极,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2、整堂课结构比较清楚,分成三大结构:位置——地形——气候,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条理,思路清晰,最后再通过板书总结,巩固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3、大量运用各种地图,通过先让学生自己在地图上找出相关信息,然后老师在多媒体上显示,及时纠正学生,并在此过程中适时提示相应读图方法,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 4、在分析“印度水旱灾害频繁”时,运用两幅图对比,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体会印度雨季和旱季;运用视频和摘抄新闻的方式,一方面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直观感受印度水旱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自然的引出印度水旱灾害频发主要是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使学生能够很清晰的区别印度雨、旱季的形成原因和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二、失败之处 1、运用印度泰姬陵的爱情故事的方式进行新课导入,本意是想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由于文本设计过于冗长,精彩部分不够突出,使效果不如预想。 2、在运用“印度的地形”图分析印度的地形特点时,没有通过读地形图的基本方法(运用颜色分析地形特点)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在多媒体上展示三大地形区时,用圈勾出的形式不够准确。 3、在介绍印度现有的水利工程时,就只让学生读课本了解,过于单调,没能很好的与我国进行联系和对比。 三、反思 1、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什么时候该放手

让学生自己思考,培养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并快乐的学习?什么时候需要教师先引导再教? 2、探索在地理教学中到底该如何做活动来提起学生兴趣。 3、在教学中应多联系实际,并且最好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且看得见、摸得着,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的学习。 【素材积累】 1、人生只有创造才能前进;只有适应才能生存。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不知道将来会去何处但我知道我已经摘路上。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摘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2、为了做有效的生命潜能管理,从消极变为积极,你必须了解人生的最终目的。你到底想要什么?一生中哪些对你而言是最重要的?什么是你一生当中最完成的事?或许,你从来没有认真思量过生命潜能管理旧是以有系统的方法管理自我及周边资源,达成。

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设计

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二、三章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让学生认识世界地理,建立初步的世界 地理基础知识为学习更多的地理知识作好必须的准备。 本节教材位居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初步形成了正 确的地理位置观。 作为新课程培训课例,面对的是没有学过地理的小学应届毕业生,组织教学应尽量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体现新的教育理念,适应学生 身心发展的规律。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陆地和海洋的名称与分布特点,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 峡概念的理解。认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运用地图和地球仪判断大洲、大洋的相对 位置与分布,大洲、 大陆、岛屿、半岛、海峡在地球上的分布。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共同观察与探讨,发现问题、解 决难题。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相互答疑、发展智能、加强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合作能力。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1)、组织学生通过地球仪、地图学习、指认大洲、大陆、岛

屿、半岛、海峡在图上的位置等知识,同桌、小组互相讨论与检查,积极性高、气氛活跃。 (2)学生综合历史、文学等知识学习地理,促进了各学科间的综 合联系。投入率达95% 5、观念确认与引导:(1)通过对海陆位置的认识与学习,形成正确的海陆分布观。 (2)能运用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概念,指认正确图形。 (教学目标的分立表述,有利于教师全面考虑本课教学的思路, 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评估,但是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各教学目标之间 是协同为一体的。)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1)学生习惯于看以“东半球、西半球”形式出现的海陆分布图,以“南半球、北 半球”形式出现的图形。学生不易看懂分清。可引导学生多看立体的地球仪,则能克服这种平面图形与立体实物间的转换障碍。 (2)学生在读以局部地点出现的大洲、大洋地图时,难以在脑海 中想象形成大洲、 大洋的整体分布图形。应加强培养学生在读图时能从图形的局部延伸到整体,或从整体图形回到局部的能力。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挂图; 学生准备:地球仪、地图册,收集有关与本课有关的人文资料; (一)地球?水球? 1、创设场景,引出问题 1)、录相:观看中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宇宙飞船升入太空的录相,引导学生关注本课

广东版七年级地理教案(全册)

广东版七年级地理教案(全册) 广东人民版七年级地理 教学设计 让地理走进生活 一、教材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开始地理课程学习之前,应该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感受到地理与自己现实生活以及将来生活、工作的联系,体会到地理在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作用——即地理科学的价值,从而使他们产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学好地理的动机。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并不要求系统、全面地认识地理。在知识方面并没有规定具体的目标,只要初步了解、知道、认识即可,地理知识的形成不可能一次完成,需要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多次的认识和提高,故本节只是起着初始引入和渗透的作用。三、教学重点 启发、引导、调动和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不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地理知识,而在于是否激发起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学生是否体会到了学习地理的乐趣。四、教法建议 本节课的教学方式应注意以下三方面: 1.依托课本的图像和问题展开思考活动。

2.增加开放性,在课本图像和问题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联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常识,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拓展,深化认识。 3.强调参与性和互动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相互交流启发,让学生在参与和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地理与生活的关系及地理科学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地理学习的兴趣、动机。 五、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六、教学案例: [引入]老师与同学们都是第一次见面,互相介绍一下是必不可少的内容,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把师生之间的关系拉近,并可巧妙的导入主题:大家知道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是什么课吗?有道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地理学什么? 1、生产生活离不开地理 活动1:知识抢答 暑假是学生们的快乐节日,今年的暑假,小明和爸爸妈妈计划去滑雪,他们准备去哪 里?: A.巴西 B.阿根廷 C.欧洲 D.美国 雪王国长年冰雪覆盖,六月时也在不断的下雪,而且整天都是黑夜……”请问雪王国在 哪个大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 A.亚洲B.非洲 C.欧洲下列哪种语言不是联合国语言?: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一二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一、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认识大洲 第一节亚洲和欧洲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一、亚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纬度:10°S~80°N 亚洲的北部深入到了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了赤道以南。跨了寒温热三大带,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经度:25°E~180°~170°W。亚洲是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 2、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东半球3 、海陆位置亚洲东、北、南三面都有海洋。东边:太平洋北边:北冰洋南边:印度洋亚洲的邻居有哪些:西部:欧洲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邻东边: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二、亚洲的地形特点 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亚洲的山地和高原约占总面积的3/4,全洲的平均海拔950 米,是除南极洲以外海拔最高的大洲。

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3、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三、亚洲的气候特点 1、气候复杂多样。亚洲没有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此种气候必须要在南北纬40°到60°的大陆的西边才有,而亚洲是在亚欧大陆的东边,所以就没有这种气候类型。 2、大陆性特征明显大陆性和海洋性对比:气候特征气温气温年较差降水冬季夏季大陆性寒冷炎热大季节变化大海洋性温和凉爽小降水分配均匀 3、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源地风向性质对气候的影响夏季风太平洋、印度洋由海洋吹向陆地东南风、西南风温和湿润高温多雨冬季风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由陆地吹向海洋的西北风、东北风寒冷干燥低温少雨 四、亚洲的河流特点 1、亚洲的河流及注入的海洋注入太平洋:黑龙江、长江、黄河、珠江、湄公河注入印度洋:恒河、印度河、萨尔温江注入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其中长江是亚洲的第一长河,世界上排第三。湄公河是亚洲的一条重要的国际性河流,流经很多个国家,2 在中国称之为澜沧江。

(七年级地理教案)地理教案-印度

地理教案-印度 七年级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国、世界第二大人口国及世界农业大国,人口、民族、种族复杂; 2、根据热带季风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南亚地区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及其影响; 3、通过分析印度地形、气候图及农作物种类分布图,分析印度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4、通过讲述印度独立前后的经济概况,使学生认识到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了解印度工业的发展状况及主要的工业区。记住印度的主要城市。 5、了解印度的人口压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 教学建议 关于“印度”的教材分析 印度是南亚面积和人口第一位的国家,所以其自然条件与南亚的差不多,为了避免重复,本节重点突出了印度的人文地理特征。 印度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古代印度的疆域与现在的印度疆域不同。为避免将地理课上成历史课,重点从古代印度的文化成就、城市建筑、物产、宗教与语言等方面阐述。 在“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部分,主要侧重农产品的分布自然条件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分析印度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人口过度增长对农业生产的压力,辩证的认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对于“发展中的民族工业”,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印度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同时明确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也是密不可分的。进而了解印度主要的城市。 印度农业历史悠久,矿产资源丰富,有发展经济的良好条件,但是只有在独立后经济才有较快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中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 关于“印度”的教法建议 印度是世界地理中接触到的第一个世界文明古国,首先应使同学了解文明古国的含义,了解印度灿烂的文化与悠久的历史,可布置学生提前查找资料进行演讲,或通过媒体资料介绍印度的文化、艺术、建筑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使学生了解印度的近代历史状况,为后面经济发展打基础。

2020年人教版初一地理重点教案

人教版初一地理重点教案 1、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图6.2p2)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 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图6.5p4,结合图认真完成第5页的活动题) 4、亚洲之最: (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

(3)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 (4)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5)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 __];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地区,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xx年)。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 __孟加拉国、尼日利亚日本和墨西哥。人口最多的是亚洲,人口最少的是大洋洲(除南极洲外);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人口增长率最低的是欧洲。

七年级地理第二次考试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地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卷 (第六章~第七章第一节) 学号:姓名:班级: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40 分) 1.关于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 B.南部三大半岛都濒临印度洋 C.里海是陆地最低点,死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 D.朝鲜、韩国两国陆界均与我国相邻 2.下列关于亚洲及欧洲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各大洲中,亚洲人口最多,欧洲人口密度最小 B.目前欧洲是世界上人口分布最均匀的大洲 C.除南极洲外,欧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大洲 D.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大多数在欧洲 3、湄公河在我国称( ) A.红河B.怒江C.雅鲁藏布江D.澜沧江 4.如下关于亚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世界上陆地面积最大的洲 B.地形以平原、盆地为主 C.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显著 D.河流从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流入周边海洋 5.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多少经度( ) A.12 B.24 C.15 D.36 6. 下列关于欧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B.地形以高原为主 C.山地多分布在南、北两侧D.多瑙河是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河流7.赤道穿过的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 ) A.亚洲B.非洲C.大洋洲D.南美洲

8.下列地区中,位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是( ) A.东非高原、刚果盆地、几内亚湾、好望角 B.尼罗河流域、撒哈拉沙漠、几内亚湾、地中海沿岸 C.阿拉伯半岛、马达加斯加岛、好望角、几内亚湾 D.埃及、伊朗、伊拉克、南非 9.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但山顶终年积雪,其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因素B.纬度因素C.海陆因素D.地球运动 10.距离亚洲最近的美洲国家是( ) A.加拿大B.墨西哥C.美国D.巴西 11.巴拿马运河直接沟通了( ) A. 太平洋、大西洋 B.大西洋、印度洋 C.太平洋、印度洋 D. 太平洋、北冰洋12.南美大陆上,同纬度的东部和西部气候差异很大,主要的原因是( ) A.受海洋影响 B.受海陆分布影响 C. 受季风影响 D. 受地形影响 13.拉丁美洲人口最多的人种是( ) A.白人B.混血种人C.黑人D.印第安人 14.下列关于北美洲海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美洲位于北美大陆,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B.北美洲西北部隔巴拿马运河与南美洲相邻 C.北美洲东南部隔白令海峡与亚洲相望 D.北美洲西隔大西洋与欧洲相望 15.密西西比河的支流呈羽毛状从两侧向中部汇集,显示北美洲的地势特点是( ) A.中部高,四周低 B.东西高,中部低 C.南北高,中部低 D. 中部低,四周高 16.在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上的海峡是( ) A. 白令海峡 B.朝鲜海峡 C. 马六甲海峡 D. 直布罗陀海峡 17.下列城市被誉为花园城市的是( ) A.雅加达 B. 河内 C. 新加坡 D.曼谷 18.某同学家住昆明,暑期去东南亚旅游,他会遇到什么障碍( ) A.语言交流障碍B.对湿热天气不适应C.主食不适应D.出境交通方式单一19.下列有关东南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处亚洲与非洲、印度洋与太平洋“十字路口”的位置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 美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美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移民国情。 2、美国农业生产的布局与特点。 3、美国的工业布局及高科技的特点。 4、美国对世界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二)能力目标 1、运用美国的地形图、气候图和农业带的分布图,揭示地形、气候两个要素对美国农业分布的影响。 2、运用美国的矿产资源图以及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揭示矿产资源对美国工业区的影响。 3、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美国对世界资源的掠夺和环境的破坏,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一)教学重点 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 (二)难点 1、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3、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三)教学突破 1、利用地图说明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状况。 2、利用图表等资料,说明美国的工、农业生产特点以及种族的构成。 3、使用美国的地形图和气候图,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 4、利用数字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5、使用柱状图和有关数字资料,引导学生讨论、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世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应负的责任。 三、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世界政区图、美国的地形图、美国的气候图、美国的农业带(区)图、美国的工业区与主要城市图、美国的矿产资源图、相关图片、课件等。 (二)学生准备

七年级地理:印度尼西亚(教案)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地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地理教案 / 初中地理 / 七年级地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印度尼西亚(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广阔的见识,可以让学生了理解到做人的道理还有生存的意义,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地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了解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主要城市,知道的人口分布特点;知道的主要矿产和农产品。 2、培养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的能力。 3、使学生树立地理环境整体观,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保护自然环境。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提出读图问题: 1、的领土主要分布在哪一纬度带附近? 2、领土的组成特点? 3、在国际海洋交通方面,的地位有什么重要性? 通过读图,强调位置、组成的重要性,为学生对下面有关印尼的自然环境、人口分布、物产和经济状况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一部分“热带海洋上的翡翠项链”概述了的自然环境特征。这种比喻与它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紧密相关。位于东南亚热带海洋中,由13000多个大小岛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这些岛屿分布在赤道及其两侧,为热带雨林景观。印尼的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但爪哇岛有由火山喷出物发育而成的肥沃土壤,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人口众多分布不均”部分介绍了印尼的人口状况,这是印尼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印尼人口在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印度和美国,居第四位。人口分布很不均匀,约有5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爪哇岛,1/5在苏门答腊,其他岛屿丛林密布,人口稀少。全国有100多个民族,几百种语言。居民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华人和华侨多分布在沿海各城市。 “矿产和热带经济作物”介绍了印尼丰富的物产,这对于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教法建议 一、首先围绕着图回答问题: 1、的领土主要分布在哪一纬度带附近? 2、领土的组成特点? 3、在国际海洋交通方面,的地位有什么重要性? 从而,概括像散布在南太平洋上的一串翡翠项链,明确印尼的自然特征。然后,提问的另一重要自然特征,多火山、地震及原因。火山喷出物发育而成的肥沃土壤,为农业生产提

七年级下册地理 印度 教案

七年级下册地理印度教案 印度不仅是金砖国家成员国之一,同时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珍惜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环境、人口、经济价值观,从而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地理思维全局观念 在幻灯片中放映出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图片。唐僧师徒四人,不辞千辛万苦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到达取经的地点西天。这“西天”就是古天竺国,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既是第七章第三节的印度。 二、讲授新知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1.教师提问:首先请大家阅读教材文字和“印度在世界的位置”,看看印度在世界上处于什么位置,它在中国的哪个方位?面积跟中国比较怎么样?所面临的海洋和临近国家有哪些? 提示:亚洲;南亚;中国西南方;面积比中国小;面临印度洋、阿拉伯海、孟加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印度地形图”,分析归纳印度主要的地形特点和河流分布特征。 3.教师提问:读“1993年—2011年印度人口数量变化图”,观察印度人口的增长速度的趋势是怎样的? 4.教师过渡:我们都知道印度的面积比中国小,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国家,那么你知道世界上人口第二大国是印度吗?大家讨论猜想一下为什么印度人口会那么多? 提示: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水平提高…… 5.教师提问:大家回顾一下历史知识,人类文明起源地有哪几个地方? 6.教师讲述: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是的,其实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是一个世界文明古国。那么我们现在在图上找找看,是什么优越的地理条件促使印度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呢?(提示:印度的主要河流、地形分布的特点) 7.小结:印度的主要地形及地形优势适合人类生存发展,人口众多,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初一地理教案:自然地理环境教案

自然环境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是对亚洲自然环境的教学,《自然环境》一节是教材中介绍的唯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教材的整体结构实先从位置和范围入手,进一步研究地形和河流,接下来是气候的特点以及对农业的影响。通过学习本节,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例如地形对河流分布的影响,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等等。同时教材还注意了学生识图用图能力的培养,以及从各种资料中提取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由此可见,本节的立意《自然环境》在于教会学生描述一个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更是对区域研究方法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虽已接触了一学期的地理,但对地理知识只是肤浅的整体的了解,如:学生知道七大洲的名称,却不知在一个大洲的内部仍然有着不同的地理环境特点,不同的地理环境特点又是什么呢?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顺理成章的进行本节学习,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利用多媒体展示美丽壮观的亚洲图片,设置学生感兴趣的文体育活动,采用各种方法,让学生重视对我们所生活大洲的学习,加深学生对亚洲的热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三、三维目标确定及依据 根据地理新课标、教材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发展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习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亚洲在位置、地形、河流、气候等方面的自然环境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识图分析、小组合作,教师指导,领会新知。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以及用歌曲渲染氛围,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 根据地理新课标、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 教学重点:掌握亚洲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亚洲地形、河流特点及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 本节涉及的地名多而枯燥,读图量大,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整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课堂教学手段的运用上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利用现代化教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地图说明印度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 2、了解印度的人口压力及其对环境、社会的影响,认识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3、能够利用孟买气温、降水统计图说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理解西南季风与水旱灾害的关系。 4、了解印度农业生产的分布和主要城市及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认识地形、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理解有关人地关系,生产布局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的发展理念。 5、通过比较学习印度,了解我国的地理国情。 重点难点 本节教材有两处重点,一是印度的人口及人口问题;二是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难点是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方法 1、自学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变学会为会学; 2、图导图练法。教师指导学生动眼识图,动脑析图,动手填图,动口说图,使学生借助地图充分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培养良好

的学习习惯; 3、分析讲解法:对地理原理和难点,教师运用多媒体图、表辅助,分析讲解,予以突破; 4、比较教学法:通过与已知的地理知识的纵向、横向比较,开拓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5、实际操作法。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开拓创新,这是教育的真谛。通过学习印度的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模式,在我国进行推广学习,以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 教具准备 1、多媒体电教设备及课件; 2、南亚地形图、南亚季风图、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图、印度农作物分布图、印度软件外包产业中心的形成与分布图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创设:故事引入,同学们都看过我国的古典名著《西游记》,它描述唐僧师徒到西天取经的故事,西天指的是天竺,古代的天竺就位于现在的印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印度。 二、学习目标 1、结合地图说说印度的位置、地形、及气候。 2、运用材料,说说印度人口特点及人口众多的优劣势。

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教案全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知识教学点: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力训练点: 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德育渗透点: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想一想”。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怎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2、难点: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教学方法:学生自由发言,并且讨论。学生学法: 1、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中的彩图,思考他们是否与地理有关? 3、讨论要学好地理,在课外和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学好地理的目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做自我介绍 二、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 三、新课学习阶段: 1、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讨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 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过的自然知识,每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知识内容。 2、学生自学教材第二页彩图,说说与地理的关系。 多动脑筋想一想,想什么? 3、教师根据学校环境的实际情况,结合当时国内外和实际的地理知识,列举国内外和家乡中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资源被破坏、垃圾的处理、人口增长过速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 认识地球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 西班牙 大西洋 南美洲(麦哲伦海峡) 太平洋 菲律宾群岛 印度洋 非洲好望角 西班牙 (一路向西,一洋一陆 3、地球的基本数据:(1)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2)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3)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4、经纬线(度)特点及半球划分 度数变化规律及半球划分示意图 注释: 总结:东经度数向东增大,西经度数向西增大;北纬度数向北增大,南纬度数向南增大。 5、人们规定:低纬度地区:0°~30° 中纬度地区:30°~60° 高纬度地区:60°~90° N S 表示经纬度逐渐增大, 表示经纬度逐渐减小。 红蓝颜色箭头表示经度由0°~180°和由180°~0°变化时的增减情况; 绿色箭头表示纬度由0°~90°变化时的增减情况。 紫色线段表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7、五带的划分:热带(23.5°S~23.5°N ),北温带(23.5°N~66.5°N ),南温带(23.5°S~66.5°S ),北寒带(66.5°N~90°)南寒带(66.5°S~90°) 8、各温度带之间的界线:热带与北(南)温带的分界线是北(南)回归线;北(南)温带与北(南)寒带的分界线是北(南)极圈。 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 1、地球表面,陆地占29%,海洋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2、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加加林。我国第一个进入太空是杨利伟。 3、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大→小依次为:①亚洲、②非洲、③北美洲、④南美洲、⑤南极洲、⑥欧洲、⑦大洋洲。(注意看P23图2-19和图2-20)(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1)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州;平均海拔最高的是南极洲,平均海拔最低的是欧洲; (2)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亚洲、欧洲、非洲(全部位于东半球)、大洋洲和南极洲,全部位于西半球的是南美洲和北美洲; (3)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全部位于北半球)、亚洲、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非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 (4 )被三大洲包围的大洋是北冰洋,被三大洋包围的大洲是南极洲; (5)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都是南极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都是北冰洋; (6)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 4、四大洋按面积大→小依次为:①太平洋、②大西洋、③印度洋、④北冰洋。太平洋最深岛屿最多;大西洋呈“S ”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5、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 1、高度的表示方法有海拔和相对高度。①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注:两种高度都是指垂直高度,但基准面不同。海拔有正值也有负值。相对高度一定是负值) 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褐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2、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5种基本类型。 3、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