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2004年年报

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2004年年报
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2004年年报

发行市场多点开花,交易市场跌宕起伏

——二○○四年我国债券市场年度分析报告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信息部

内容摘要:

2004年,债券发行量大幅增长。国债跨市场发行力度加大,发行期限更加合理,发行利率先高后低;政策性银行推出以R07D利率为基准的浮动利率债券,发行可在银行间市场流通的境内美元债券。央行票据发行创造新记录,增强了灵活性和针对性,其收益率成为货币市场短期利率基准。商业银行次级债券登陆银行间债市。

债券存量再创新高,央行票据增幅最大,剩余期限分布均匀。国债和企业债主要分布在中长期,金融债主要分布在短期和长期。中短期债券余额同比增加显著,国债增量主要分布在中期债券上,金融债增量主要集中在中短期债券上,企业债增量主要集中在中长期债券上。商业银行仍然是债券市场最主要的投资者,银行和专业机构投资者持有量增长显著,交易所、证券公司持有比重也有所下降。柜台交易市场余额增长最快,银行间市场次之,交易所市场最慢。银行间市场国债增量最多,柜台国债增幅最大。

债券交易量萎缩。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债券交易量都出现下滑,柜台交易市场则较为活跃。债券指数走势一波三折,走出三个低点,六个阶段。债券收益率曲线总体呈上升走势。银行间市场现券交易主要集中在短期债券,国开债活跃性居前;质押式回购金融债成交比重有所上升,回购期限集中在1个月以内,短期回购量大幅减少,信用社、基金的回购总量提高,而且都为资金净融入,资金面和宏观调控,是影响债券回购利率的关键因素;买断式回购主要集中在金融债券,回购期限集中在4-14天,城市商业银行交易最活跃。交易所市场债券交易量萎缩,国债指数大幅下跌,债券收益率全面上升。商业银行柜台国债交易网点快速增加,投资者数量猛增,交易券种增多,交易结算量快速增长,柜台国债与银行间和交易所国债价格保持联动。

2004年我国债券市场,无论发行市场,还是流通市场,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取得了较大的进步。2004年的债券市场可以用四个“新”字来形容:债券发行有了新亮点,债券交易有了新突破,债券市场创新有了新景观,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上了新台阶。

一、债券发行市场创新频繁

2004年,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发行量再创新高。本年度人民币债券发行184次,面值27262.98亿元,美元债券发行2次,面值5亿美元。全年发行同比增加11708.18亿元,增长132.85%。在各债券品种的发行量上,与2003年相比,国债发行面值增加1447.6亿元,央行票据增加了7000多亿元,商业银行次级债增加748.8亿元,政策性金融债和企业债则略有减少。

表1.1 记账式人民币债券发行年度比较

2004年 2003年

发行人

次数发行面值(亿元)次数发行面值(亿元)

财政部

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非金融企业16

32

12

19

4802.6

4348

748.8

326.24

11

34

18

3355

4520

358

(一)国债市场统一进程加快,发行期限更趋合理

2004年财政部在银行间市场共发行国债16次,发行面值4802.6亿元,其中,记账式国债发行14次,面值4413.9亿元,电子记账凭证式国债2次,面值388.7亿元。

1、跨市场国债的发行力度加大

2004年财政部共发行8只跨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的国债,比2003年的3只多了二倍多。到2004年底,跨市场国债已达15只。跨市场国债受到市场投资者青睐,交易活跃,使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联动性进一步加强。本年度,银行柜台记账式国债发行了3只,从而使柜台国债总数达到8只。

2、发行利率先高后低,发行期限更趋合理

全年国债发行利率走势,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但年末利率低于年初利率。以7年期国债为例,6月份发行的国债040004,利率为4.89%;8月份发行的040007,利率为4.71;到了11月份,发行的040010,利率又回升到4.86%。

2004年,国债发行期限从3个月到10年期限不等,发行量主要集中在7年、5年和2年。从全年国债的发行结果看,国债发行市场形成了较为合理的收益率曲线,为流通市场的国债和其他固定收益类产品提供了定价的参考基准。

图1.1 2004年国债发行量期限分布

图1.2 2004年国债发行加权平均收益率曲线

3、在银行柜台推出电子记账凭证式国债

2004年6月和9月,财政部通过债券柜台交易系统,向个人投资者发行了两期电子记账凭证式国债,发行总面值近400亿元。电子记账凭证式国债丰富了国债品种,使债权管理更科学,有利于改进国债管理模式,提高国债发行效率,符合国际通行做法,更为下一步构建储蓄国债管理体系做了有益尝试。

(二)政策性金融债继续走在市场创新的前列

2004年,国开行发行人民币债券25次,面值3600亿元,同比减少600亿元,降幅14%。进出口行发行3次,面值340亿元,较去年略有增加。农发行首次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债券,全年发行4次,面值408亿元。

农发行发行的债券期限较短,都在1年期以内(含1年)。进出口行发行的债券期限稍长一些,多集中在2-3年。国开行发行的债券期限较为分散,发行量主要集中在10年、2年和5年,7年期的较少。

图1.3 2004年国开行债券发行量期限分布

1、推出R07D浮动利率债券

由于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相对固定,以其为基准的浮息债券只能通过利差变化来反映市场波动,失去了规避利率风险的作用。银行间债券市场R07D成交量大,波动频繁,能够灵敏反应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央结算公司及外汇交易中心合作推出了以银行间债券市场R07D平均利率为基准的浮动利率债券。本年度国开行发行了两只以R07D平均利率为基准的浮动利率债券。之后,商业银行相继推出以R07D平均利率为基准的浮动利率债券。

尽管以R07D平均利率作为浮动利率债券的基准利率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定价困难、规避风险有限等,但作为浮动利率债券的基准,与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比较,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2、继续推出含有选择权的债券

虽然2004年债券市场总体上处于弱势,但国开行仍在发行市场凭借灵活的发行方式积极进行产品创新。每一期债券基本都可以找到创新点,这增强了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也给市场提供了多样化的投资工具。例如:(1)第5期、第6期债券可调换选择权;(2)第8期债券半年付息一次,以付息日前5个工作日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基准利率;(3)第11期债券投资人可选择延期兑付;(4)第13期债券远期利率定价加远期缴款,等等。

3、发行可流通的境内美元债券

继2003年9月在境内首次发行5亿美元外币债券之后,2004年12月28日,国家开发银行又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了5亿美元的金融债券,其中,4亿美元浮动利率债券中标利率为6个月Libor+40bps,超额认购1.5倍;1亿美元固定利率债券中标利率为3.95%,超额认购1.3倍。美元债券获得了银行、保险、证券、基金和外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积极认购。而且,本期境内美元浮动利率债券是银行间

债券市场推出的首只浮动利率美元债券,并可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流通。

(三)央行票据发行创纪录

2003年4月,人民银行开始选择发行央行票据作为调控基础货币的新形式,在公开市场上连续发行3个月、6个月及1年期央行票据。

1、发行量创新高,期限增加,利率上升

2004年,共发行央行票据15072亿元(面值),较2003年的7838.2亿元增加93.4%,无论是发行频率还是发行力度,都创下了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建立以来的历史最高记录。

票据发行期限增加。在全年发行的央行票据中,1年期央行票据占47%,3个月期占39%,6个月期占12%,3年期占2%。央行票据发行主要集中在1年期,加权平均期限为8.4个月。而2003年发行的央行票据则集中于3个月期,平均期限为5.2个月。2004年,1年期央行票据的年均发行利率为3.19%,比2003年的2.39%高出80个BP。

图1.4 2004年1年期央行票据发行利率走势

2、票据发行相机抉择

票据发行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加强。一季度,针对金融机构贷款增速过快和外汇占款不断上升的情况,加大央行票据发行力度,增加了一年期央行票据的发行。二季度,由于宏观政策力度加大,债券市场波动较大,央行票据适时减少发行,并恢复数量招标方式稳定市场利率,创造宽松的货币环境。四季度,针对过度宽松的资金状况并结合明年货币政策取向,推出了3年期央行票据,延长资金锁定期限,缓解了持续滚动发行的压力。

3、成为货币市场利率基准

央行票据发行对市场利率走势影响显著。同期限央行票据的发行量与发行收

益率呈正相关关系,3个月期央行票据表现最为明显。这说明发行量越大,对市场资金的影响越大,收益率也就越高。

央行票据的收益率与货币市场利率的关联性不断加强。在公开市场连续发行央行票据的收益率,成为货币市场短期利率的基准。央行票据的发行,促进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促使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目标向货币市场利率的转型。

(四)商业银行次级债券登陆银行间债市

2004年6月23日,央行和银监会共同制定的《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管理办法》公布实施。2004年,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相继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次级债券,发行总面值达948.8亿元。这些次级债券设计条款较为复杂,计息方式有浮动利率、固定利率,浮动利率债券的基准利率也有不同的选择。而且一般都附有发行人可提前偿付、投资人可调换等选择权。

银行次级债券的发行,丰富了债券品种,为投资者提供了新型的投资工具,也为其他金融机构发行次级债券提供了借鉴。

二、债券存量大幅增加

(一)全市场债券存量分析

1、债券存量品种分布

到2004年末,登记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的债券共有327只,其中,国债76只,央行票据64只,政策性银行债110只,其他金融债13只,企业债63只。债券登记数量同比增加90只,其中,国债5只,央行票据30只,政策性银行债15只,其他金融债9只。

从债券总量来看,到2004年末,债券存量达到51625.16亿元(面值),其中,国债24176.74亿元,央行票据11707.94亿元,政策性银行债13729.77亿元,其他金融债778.2亿元,企业债1232.5亿元。债券存量同比增加14507.6亿元,增长39.1%。其中,国债增加3142.14亿元,增长14.93%,央行票据增加8331.14亿元,增长246.7%,政策性银行债增加2120.08亿元,增长18.26%,其他金融债增加598.2亿元,增长332.3%,企业债增加315.5亿元,增长34.41%。债券存量增加较多的依次是央行票据、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分别占到全部增加量的57.43%、21.66%和14.61%。央行票据市场存量大幅增长。

图2.1 2004年末债券存量品种结构(亿元)

从存量比重来看,2004年末,国债余额(面值)占债券存量的46.83%,央行票据占22.68%,政策性银行债占26.60%,其他金融债占1.51%,企业债占2.60%。2003年末,这一指标依次分别为56.67%、9.10%、31.28%、0.48%、2.47%。央行票据的市场存量比重增加了13.58个百分点,其他金融债提高了一个百分点,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的存量比重则分别下降了9.84%和4.68%。

2、债券存量期限分布

(1)债券存量期限分布较为均匀

图2.2 2004年末债券存量期限分布(亿元)

2004年末,1年期以内的债券占了全部债券余额的1/4以上。剩余期限在1年期以内的债券余额为13391.62亿元,1-3年为8323.12亿元,3-5年为10178.48亿元,5-7年为7174.94亿元,7-10年为5617.86亿元,10年以上为6939.13亿元。各剩余期限的比重分别为25.94%、16.12%、19.72%、13.9%、10.88%和13.44%。

剩余期限在1年期以内和3-5年的债券占到了全部债券的45%以上。

国债主要分布在中期和长期。2004年末剩余期限在1年期以内的国债余额为2121.3亿元,1-3年为4495.18亿元,3-5年为5,887.70亿元,5-7年为4569.5亿元,7-10年为1239.5亿元,10年以上为5863.57亿元。各剩余期限的比重分别为8.77%、18.59%、24.35%、18.90%、5.13%和24.25%。剩余期限在3-5年和10年以上的国债占到了全部国债的48%以上。

金融债主要分布在中短期和中长期。2004年末剩余期限在1年期以内的金融余额为1783.22亿元,1-3年为3060.44亿元,3-5年为2,646.94亿元,5-7年为2485.44亿元,7-10年为3876.92亿元,10年以上为655亿元。各剩余期限的比重分别为12.29%、21.09%、18.24%、17.13%、26.72%和4.51%。剩余期限在1-3年和7-10年的金融债占到了全部金融债的47%以上。其中,进出口行债券和农发行债券主要集中在中短期,而中信债券则主要集中在中长期。

企业债主要分布在中长期。2004年末剩余期限在1年期以内的企业债余额为45亿元,1-3年为76.5亿元,3-5年为69亿元,5-7年为120亿元,7-10年为501.44亿元,10年以上为420.56亿元。各剩余期限的比重分别为3.65%、6.21%、5.60%、9.74%、40.68%和34.12%。剩余期限在7-10年和10年以上的企业债占到了全部企业债的74.80%。

(2)中短期债券余额增加显著

与2003年末比较,2004年末各剩余期限债券余额有增有减,1年期以下增加6708.27亿元,1-3年增加3310.38亿元,3-5年增加4602.04亿元,5-7年增加70.50亿元,7-10年减少219.68亿元,10年以上增加35.56亿元。债券余额的增量几乎全部集中在中短期,1年期以下的增量占总增量的46.24%,1-3年占22.82%,3-5年占31.72%。

国债余额的增量主要分布在中期债券上。1年期以下增加454.67亿元,1-3年增加1639.38亿元,3-5年增加2096.20亿元,5-7年减少490.50亿元,7-10年减少557.60亿元。债券余额的增量几乎全部集中在中期,1-3年的增量占总增量的52.17%,3-5年占66.71%。

金融债余额的增量主要集中在1-7年期债券上。1年期以下增加155.30亿元,1-3年增加965.00亿元,3-5年增加966.50亿元,5-7年减少515.00亿元,7-10年减少116.48亿元。1-3年期债券的增量占总增量的35.50%,3-5年占35.56%,5-7年占18.95%。1-7年期债券增量占金融债总增加量的90%。

企业债余额的增量主要集中在中长期债券上。1年期以下增加33亿元,1-3年增加15亿元,3-5年减少35.50亿元,5-7年增加46亿元,7-10年增加221.44亿元,10年期以上增加35.56亿元。5-7年期债券的增量占总增量的14.58%,7-10年占70.19%,10年以上占11.27%。

3、机构持有分布

商业银行仍然是债券市场最主要的投资者。2004年末,商业银行持有债券余额34125.81亿元(面值),其中,四大国有银行持有23606.65亿元,股份制银行持有6993.94亿元,城市商业银行持有3245.94亿元,外资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分别持有124.16和155.12亿元。此外,保险公司持有2,683.96亿元,信用社持有2,010.31亿元,基金持有1,786.32亿元,其它金融机构持有1391.63亿元,非金融机构持有418.94亿元,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代理持有4364.28亿元。从各机构的持有比重看,商业银行持有66.10%,其中,四大国有银行持有45.73%,股份制银行持有13.55%,城市商业银行持有6.29%,外资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分别持有0.24%和0.30%。交易所持有8.45%,保险公司持有5.20%,信用社持有3.89%,基金持有3.46%,其它金融机构持有2.70%,非金融机构持有0.81%。

与2003年末比较,商业银行债券余额持有比重增加了0.5个百分点,其中,股份制银行增加了1个百分点,城市商业银行减少了近1个百分点。保险公司和基金债券余额持有比重分别增加了1.36%和1.57%,其他金融机构增加了1.45%,非金融机构和个人持有比重都有所增加,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代理持有比重下降了1.17个百分点,证券公司持有比重也有所下降。

债券余额的增量主要被银行和专业机构投资者持有。2004年,商业银行增持9757.19亿元,其中,四大国有银行增持6741.31亿元,股份制银行增持2,330.87亿元,城市商业银行增持588.99亿元,外资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分别增持76.13和19.89亿元。此外,保险公司增持1,259.77亿元,基金增持1,086.61亿元,交易所代理增持794.78亿元,信用社增持530.34亿元,其它金融机构增持926.18亿元,非金融机构增持271.27亿元。从各机构的增持债券的比重看,商业银行占67.26%,其中,四大国有银行占46.47%,股份制银行占16.07%,城市商业银行占4.06%,外资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分别占0.52%和0.14%。保险公司占8.68%,基金占7.49%,交易所占5.48%,信用社占3.66%,其它金融机构占6.38%,非金融机构占1.87%。

(二)分市场债券存量分析

1、柜台交易市场债券余额大幅增长

2004年末,银行间、交易所和柜台三个市场的债券余额(面值)分别为46745.97亿元、4364.28亿元和514.9亿元,分别占总余额的90.55%、8.45%和1.00%。2003年末,三个市场余额依次为33511.90亿元、3569.50亿元和36.69亿元,分别占总余额的90.28%、9.26%和0.10%。银行间、交易所和柜台市场债券余额的增长幅度依次是39.49%、22.27%和1303.38%。柜台市场余额增长最快,银行间市场次之,交易所市场最慢。与2004年末比较,银行间市场债券余额占比上升了0.27%,柜台市场上升了0.9%,交易所市场则下降了0.81%。

图2.3 2004年末债券存量市场分布(亿元)

央行票据和金融债券,包括政策性金融债、商业银行次级债、证券公司债和其它金融机构债,都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流通,只有国债和企业债在不同的市场交易,因此,需要分析国债和企业债的市场存量变动情况。

2、银行间市场国债增量最多,柜台国债增幅最大

2004年末,银行间、交易所和柜台三个市场的国债余额(面值)分别为19710.35亿元、3967.77亿元和498.63亿元,分别占总余额的81.53%、16.41%和2.06%。2003年末,三个市场余额依次为17470亿元、3543.69亿元和20.89亿元,分别占总余额的83.05%、16.85%和0.10%。银行间、交易所和柜台市场国债余额的增长幅度依次是12.82%、11.97%和2286.93%。柜台国债余额增长最快,银行间次之,交易所最慢,这与债券总余额的各市场增长情况一致。柜台市场国债余额比重同比上升了1.86%,银行间和交易所分别下降了1.55%和0.44%。

图2.4 国债存量市场分布(亿元)

(三)跨市场国债存量分析

跨市场交易的国债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可以在银行间、交易所和柜台三个市场交易的国债,二是可以在银行间和交易所交易的国债,三是可以在银行间和柜台交易的国债。

2004年末,跨市场交易的国债余额达到6506亿元,同比增加3380.17亿元,增长108.17%。跨市场国债余额的增幅远大于国债余额分增幅,说明国债市场统一化进程加快。2004年末,三类跨市场国债的余额(面值)分别为3249.5亿元、2796.5亿元和460亿元,占比分别为49.95%、42.98%和7.07%。2003年末,三类国债余额依次为2120亿元、545.3亿元和460亿元,占比分别为67.83%、17.45%和14.72%。可在银行间、交易所、柜台交易的国债的增长幅度为53.28%,可在银行间和交易所交易的国债的增长幅度为412.84%,可在银行间和柜台交易的国债没有变动。

图2.5 2004年跨市场国债存量市场分布(亿元)

三、债券交易市场缩量调整

2004年,在经济过热、宏观调控和货币紧缩的经济背景下,我国债券市场走出了一波下跌、调整的行情,宏观调控、行情下跌、市场创新成为全年我国债券市场的主旋律。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债券交易量都出现下滑,柜台交易市场则较为活跃。

(一)债券市场总体走势

1、债券交易量大幅下降

2004年,我国债券市场(不含深交所)共成交180055.19亿元,同比减少34841.81亿元,降幅为16.21%。其中,银行间市场结算92930笔、127849.02 亿元(面值),比2003年减少4584笔、23519.49亿元,降幅达15.54%。上海证券交易所债券成交50140亿元(面值),比2003年减少11360亿元,减少幅度为18.47%。柜台市场结算63428笔、62.17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153.86%。

2、债券指数一波三折,收益率曲线总体上升

债券市场对宏观调控的预期,以及对调控措施的反应,使我国2004年的债券市场走出三个低点,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1月2日至4月12日,受经济过热,CPI上升,以及南方证券债券拍卖、基金调仓、差别准备金率等因素影响,我国债券市场就一路走低,中国债券总指数从年初的104.908点,一直下跌到4月12日的103.013点,下跌幅度达到1.806%。收益率曲线缓慢上行,至4月上旬平均上移40BP。

第二阶段,4月12日至4月29日,宏观调控政策陆续出台,4月12日,央行宣布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市场普遍预期很快会推出加息措施,债券指数大幅下跌。4月29日,中国债券总指数下跌到99.975点,跌幅达2.949%。收益率曲线快速上移,一周之内快速上升40BP左右。加之市场对升息预期的增强,到4月底,曲线再次上升50BP左右,形成全年收益率曲线的第一个高点。

第三阶段,5月8日到7月30日,市场普遍预期的加息措施并未实现,债券市场开始恢复性上涨,7月30日中国债券总指数达到102.368点,上升2.4%第四阶段,7月30日至9月20日,CPI涨幅连续三个月超过5%,触及到央行升息的警戒线,升息传言再次袭击市场,各种债券普跌,债市创造了年内第二个低点。9月20日,中国债券总指数达到100.632点,下降1.696%。

第五阶段,9月20日到10月21日,监管部门连续公开对升息传言辟谣,债

券市场再次出现反弹, 10月21日,中国债券总指数达到102.236点,上升1.59%。收益率曲线振荡下移,至10月末,曲线平均下移20BP左右。

第六阶段,10月28日,央行公布加息方案,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提高27BP,市场再次下跌。11月22日,中国债券总指数下跌到100.76点,下跌了1.44%。在经历了近一个月的下跌以后,债市即走稳。实际加息对债市的影响并没有市场预期那么大。收益率曲线快速上移,达到4月底的水平,形成全年收益率曲线的第二个高点。

观察加息对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影响,我们发现:(1)2年期以内短期债券收益率上调幅度小于加息幅度;(2)3-10年期的债券收益率上调幅度基本等于加息幅度;(3)高票息债券收益率上升幅度小于低票息债券的调整幅度10BP左右;(4)10年期以上的债券收益率调整幅度要小于加息幅度10BP左右。

图3.1 2004年中国债券总指数走势

图3.2 2004年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变动情况

(二)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分析

2004年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成交92930笔,127849.02 亿元(面值),与2003年相比,成交减少4584笔、23519.49亿元,降幅达15.54%。

1、现券交易分析

2004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成交26033笔,28196.45亿元(面值),与2003年相比,成交笔数没有变化,成交量减少3413.25亿元,减少10.8%。

(1)债券交易主要集中在短期债券

从各类债券成交量看,央行票据大幅增长。2004年国债、央行票据和金融债分别成交5318.14亿元(面值)、11471.32亿元和11406.29亿元。与2003年相比,国债和金融债分别减少2882.86亿元和2562.93亿元,央行票据则增加2031.84亿元。从各类债券成交比重看,2004年国债、央行票据和金融债的成交量分别占总成交量比重为18.86%、40.68%和40.05%。与2003年相比,国债和金融债的市场占比分别减少7.08%和3.74%,央行票据则增加10.82%。作为公开市场的工具之一,央行票据以流动性好、风险低、期限适中等特点成为流动性最好、最受投资者喜爱的投资品种。2004年,央行调整票据的冻结期限,由10天缩短为3天,同时将上市流通日和作为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的时间变更为“T+1”。

从各券种的成交情况看,国开债活跃性居前。2004年共有297只债券发生交易,比2003年多83只。其中,央行票据123只,国债60只,政策性金融债106只,其他金融债8只。全年成交前5名的债券依次是03国开22、03国开02、02国债15、04央行票据30和03国开24;5只债券的待偿期限依次为3.6年、8.2年、4.9年、0.2年和8.8年。5只债券成交量最高的为2531.95亿元,最低的为624.06亿元;平均每笔成交量最高的为4.73亿元,最低的为1.2亿元。

从成交债券的待偿期限看,主要集中在1年期以下。待偿期在一年以下(不含上限,下同)的债券的成交量为13602.25亿元,1-3年为2628.96亿元,3-5年为5143.53亿元,5-77年为2651.27亿元,7-10年为3679.89亿元,10年以上为489.84亿元;成交比重分别为48.24%、9.32%、18.24%、9.40%、13.05%和1.74%。1年期以下债券的成交量将近一半,其次是3-5年期和7-10年期的债券。

图3.3成交量期限分布(亿元)

2、质押式回购交易分析

2004年银行间债券市场质押式回购成交68524笔,98379.02亿元(面值),与2003年相比,减少2962笔、21379.79亿元,减少幅度为17.85%。

(1)金融债成交比重有所上升

从各类债券成交量看,2004年国债、央行票据和金融债分别成交46846.96亿元(面值)、7505.14亿元和44026.47亿元。与2003年相比,国债、央行票据和金融债分别减少16612.29亿元、482.44亿元和4285.08亿元。从各类债券成交比重看,2004年国债、央行票据和金融债的成交量占比分别为47.62%、7.63%和44.75%,国债同比减少5.37%,央行票据和金融债则同比增加0.96%和4.41%。

(2)回购期限绝大部分集中在1个月以内,短期回购量大幅减少

2004年,主要回购期限品种R01D、R02D、R03D、R07D、R14D、R21D和R01M的成交量分别为17644亿元、4672亿元、7492亿元、48776亿元、11809亿元、3346亿元和2424亿元。1月以内各期限品种占比依次为17.93%、4.75%、7.62%、49.58%、12.00%、3.40%和2.46%。回购期限在1个月以内的交易占总成交量的98%,在7天以内的占80%。与2003年相比,回购成交量减少的部分主要集中在14天以内,14天以上的品种成交量则有所增加。14天以内期限的成交占比从94.66%,减少到91.88%,减少了2.78%。

(3)信用社、基金的回购总量提高,而且都为资金净融入

从回购总量来看,2004年,商业银行、信用社、基金和保险公司的回购成交量较大,依次是154685.26亿元、25105.15亿元、7109.24亿元和3371.45亿元,分别占总回购量的78.62%、12.76%、3.61%和1.71%。与2003年相比,商业银行的回购量比重下降了5.44个百分点,信用社和基金则分别提高了1.86和3.16个百分点。

从净回购量来看,2004年,四大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是最主要的资金净融出方,两者合计净融出资金63641.42亿元,比2003年减少4826.18亿元,其中,四大国有银行资金净融出减少17149.91亿元,股份制银行却增加了12323.73亿元。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信用社、基金、证券和保险公司都是资金净融入方,净融入资金分别为42438.84亿元、1432.26亿元、13831.07亿元、2759.26亿元、1770.56亿元、1684.53亿元。融入量都比2003年有所减少。而且,基金从2003年的资金净融出方转为2004年资金净融入方,而且数量巨大。原因可能是基金利用短期回购资金投资于央行票据等短期甚至较长期限的债券进行套利操作。

(4)资金面和宏观调控,是影响债券回购利率的关键因素

2004年上半年回购利率大幅震荡,下半年呈单边快速下行趋势。以银行间债券市场质押式回购R07D日平均利率为例, 2004年1月2日,R07D利率为2.131%。之后,受春节资金面紧张的影响,回购利率大幅上升,1月29日R07D利率达到全年最高的2.721%。春节之后,资金面明显宽松,而且宏观调控限制了银行的信贷投放,银行流动性充足,导致回购利率连续下跌。到4月9日,R07D利率跌到接近全年最低的1.838%。4月初,受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影响,回购利率再次上升,4月26日达到2.45%。在5月25日下降到2.106%后,6月7日R07D利率又上升到2.493%。下半年回购利率呈单边快速下行趋势。在7月份经过在高位小幅盘整之后,R07D利率便加速下滑, 12月24日达到1.83%。

图3.4 质押式回购R07D利率走势

3、买断式回购交易分析

2004年5月20日,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买断式回购业务,这是债券市场在交易机制设计上的一次历史性的突破,首次使债券交易具备了做空功能,使投资者有了规避利率风险工具。全年买断式回购成交918笔,1273.55亿元(面值)。

(1)买断式回购主要集中在金融债券

从各类债券成交量看,2004年国债、央行票据和金融债分别成交331.06亿元(面值)、140.2亿元和802.29亿元。从各类债券成交比重看,2004年国债、央行票据和金融债的成交量占比分别为26%、11%和63%。

(2)回购期限集中在4-14天

2004年,1-3天、4-14天和15天-3个月的回购成交量依次为113.17亿元、908.65亿元和251.73亿元,各期限占比依次为8.89%、71.35%和19.77%。买断式回购平均每笔交割量达到1.7亿元,比质押式回购高出0.2亿元。

(3)城市商业银行交易最活跃

从回购总量来看,2004年,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信用社的回购成交量较大,依次是1160.7亿元、396.86亿元和343.4亿元,分别占总回购量的45.57%、15.58%和13.48%。

从净回购量来看,2004年,城市商业银行、四大国有银行和保险公司成为主要的资金净融出方,三者合计净融出资金561.32亿元。农村商业银行、信用社和证券公司都是资金净融入方,净融入资金分别为381.2亿元、92.1亿元和78.72亿元。

(三)交易所市场债券交易分析

1、国债指数大幅下跌,收益率全面上升

2004年开始,交易所国债指数转头下行。二月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创出新高,股票市场大幅上扬,使得债券市场交投清淡,市场重心缓慢下移。三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达43%,CPI指数也大幅上升,国债指数一路走低。4月下旬,管理层出台了包括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在内的多项调控政策。同时,上交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着手加强对国债回购风险的管理。受多重利空因素的影响,市场加速下跌,短短一个多星期国债指数跌幅超过5%。5月份,受经济数据有所好转影响,市场开始小幅反弹,进入超跌修复和弱市整理阶段。

截至12月底,上证国债指数下跌到95.61点,全年下跌3.8%,年中最大跌幅达到8.46%。由于指数的编制是以全价为基础,因此如以加权净价跌幅来计算,交易所国债净价平均下跌超过7.1%。在指数下跌的同时,交易所市场各大类别、各个期限的现券品种收益率全面上升,按简单算术平均,全年交易所国债到期收益率了上升150BP左右。

2、债券交易量萎缩

指数下跌、收益率上升、监管加强,使得交易所债券市场债券交易量出现萎缩。2004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总成交50140亿元(面值),比2003年减少11360亿元,减少幅度为18.47%。其中,现券成交3530亿元,质押式回购成交46610亿元,分别比2003年减少2640亿元和9060亿元。

(四)柜台市场债券交易分析

2004年,商业银行柜台国债市场,取得了较大发展.由2003年的扩大试点阶段,逐步迈出了推向全国的步伐。作为面向个人投资者的债券市场,2004年,商业银行柜台国债交易网点快速增加、投资者数量猛增、交易结算量也快速增长。

1、投资者数量明显增多,个人投资者占绝大多数

2004年6月,经批准,工、农、中、建四大商业银行将国债柜台交易业务的地域由京、沪、浙、江、闽、粤六省市扩大到了全国具备联网条件的所有省份。办理国债柜台交易的银行网点由2003年的6000多家扩大到目前的数万家;柜台国债投资账户也由2003年末的5.75万户猛增到2004年末的89万户。其中,个人投资者占总数的99.75%。机构投资者仅占0.25%。

图3.5 2004年商业银行柜台国债投资者数量

2、交易券种日趋丰富,交易数量大幅增加

截至2004年年底,国债柜台交易的债券由2003年的5只增加为8只,今年新增的三只柜台交易国债均为同时面向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和商业银行柜台发行的跨市场7年期债券。

表3.1 商业银行柜台国债

债券代码起息日票面利率剩余期限

020006 2002-6-6 2.0% 4年158天

020015 2002-12-6 2.93% 4年341天

030001 2003-2-19 2.66% 5年51天

030007 2003-8-20 2.66% 5年233天

030011 2003-11-19 3.5% 5年324天

040004 2004-5-25 5.25% 6年146天

040007 2004-8-25 4.71% 6年238天

040010 2004-11-25 4.86% 6年330天2004年,商业银行柜台国债的成交63428笔、62.17亿元,比2003年增加49031笔、37.68亿元,增幅达153.86%。全年投资者共买入国债面值为35.18亿元,卖出26.99亿元,净买入35.18亿元。

图3.6 商业银行柜台国债交割量

3、柜台国债与银行间和交易所国债价格保持联动

2004年,柜台国债交易报价连续性增强,买卖价差基本在一元以内,表现出较好的抗跌性。10月份,交易所国债价格剧烈波动,升息后的第二个交易日就几乎跌至谷底,随后振荡整理。柜台国债价格却未出现类似的剧烈波动,而是持续小幅下跌了近两个月。柜台国债带有导向性,目前,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的同期国债均已回归至柜台的收益率水平。全年柜台国债收益率上升130BP左右,价格平均下降了3%。

图3.7 柜台国债种平均收益率变化

四、政策建议

1、进一步推进企业债券市场发展

2004年,企业债券市场略有起色。承销商采用选择权、保底利率等创新举措,取得良好效果。特别是,人民银行发布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流通审核规则》,为企业债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流通提供了通道。但是,企业债规模小、品种少,仍是我国债券市场的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2004年,企业债发行326.24亿元,不足全年债券发行总量的1.2%,而且较2003年有所下降。2004年末,企

业债存量1232.5亿元,占债券总余额的2.6%。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一方面要在企业债券的发行、定价、承销、信用评级、担保、信息披露、交易等诸环节进行改革和创新;另一方面,应加强对企业债券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宣传和推动力度。

2、加快柜台交易市场的扩容步伐

我国的柜台交易市场,经过2年多的实践证明,托管体系和信息发布体系比较完善、透明。商业银行报价连续,投资者交易方便。但是,由于承办银行少,交易品种单一,还远未发挥零售市场的重要作用。因此,建议明确将柜台市场纳入银行间债券市场范畴,扩大发行主体和上柜品种,允许在银行间市场交易的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上柜交易。扩大承办机构范围,完善承办机构的竞争机制。

3、加大对买断式回购交易的支持力度

买断式回购给予逆回购方卖出债券的权利,应当受到市场成员欢迎,促进债券市场的活跃。但是,2004年下半年,银行间债券市场买断式回购仅成交1165.05亿元,仅为质押式回购成交量的 2.37%。很多机构仍然采用现券方式开展买断式回购业务,扰乱了债券市场的价格走势。因此,建议调整监测指标,明确会计核算以及税务处理方式,禁止以现券方式进行买断式回购业务。

4、继续债券市场创新

2005年债券市场应择机进行预发行制度、资产支持证券、自动质押融资融券等、债券远期交易等创新,为债券市场功能的完善进行新的探索。

(执笔人:刘凡、卢遵华)

数据来源:

1.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https://www.360docs.net/doc/012666154.html,

2. 中国人民银行,https://www.360docs.net/doc/012666154.html,

3. 中国证监会,https://www.360docs.net/doc/012666154.html,

4. 上海证券交易所,https://www.360docs.net/doc/012666154.html,

5. 中国国债协会,https://www.360docs.net/doc/012666154.html,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意向承销类会员 (银行类)市场

附件二: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意向承销类会员 (银行类)市场评价相关材料说明 一、材料内容 1、参与市场评价说明书; 说明书需包括以下内容: (1)参与市场评价的意愿; (2)机构基本情况简介; (3)最近三年无违法和重大违规行为的说明。 如有《评价规则》第十五条规定相关情形,不得参与市场评价。 2、2010年度年检的《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3、《金融许可证》复印件; 4、2009年度审计报告复印件; 5、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业务操作规程、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 应包括以下内容: (1)上述三个制度文体(应为本单位发布实施的制度); (2)上述三个制度说明,要求简单扼要、清晰明了。 6、从事债券承销业务部门设置、负责人及业务人员简历; 应包括以下内容: (1)本机构组织架构图及相关说明; (2)债券承销业务部门设置情况介绍,包括成立时间、承销队伍规模、债券承销业务部门在本机构的地位和作用、债券承

销业务开展情况等; (3)从事债券承销业务相关人员汇总表(模板见附件1) (4)从事债券承销业务相关人员工作简历(模板见附件2)。 7、2010年度银行间债券市场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业务开展情况介绍; 应包括以下内容: (1)一级市场情况介绍应包括2010年度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一级市场上承销发行的相关业绩情况,如承销发行金额、只数及相关排名等。 (2)二级市场情况介绍应包括2010年度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二级市场上交易的相关业绩情况,如交易结算金额及相关排名等。 8、市场评价信息表(见附件3); 9、交易商协会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二、材料格式 参与市场评价的会员应当按照上述材料顺序将电子版及纸质版材料发送到交易商协会秘书处。 (一)电子材料 1、审计报告电子版可只提供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现金流量表。从事债券承销业务相关人员汇总表应按照EXCEL格式,其他可按照Word或PDF格式提供。 2、邮件标题为“XXX单位参与市场评价材料”; 3、所有材料以附件形式打包发送,每项材料的文件名称和标题一致,如“XXX单位材料一:参与意向承销类会员市场评价说明书”。 (二)纸质材料 1、将材料按照顺序逐份装订; 2、每份材料加盖单位公章。

市场结构论文: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研究

市场结构论文: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研究摘要:从产业组织学的角度对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重点分析了我国银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市场进入壁垒等相关问题。 关键词:市场结构集中比率进入壁垒 一、前言 关于银行业产业组织的研究目前尚处于初步阶段,何种银行业市场结构是最优的,现存的银行业产业组织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何种银行业产业组织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等重要问题尚无一致结论。本文尝试将传统产业组织理论运用于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研究,以期能在服务业产业组织学上有所突破。以新古典理论为基础的scp框架是传统的产业组织结构分析的经典范式,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部分组成,该框架假定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 二、银行业市场集中程度 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随着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而不断变化,经历了从由中国人民银行一家完全垄断到四大国有银行的高度垄断,再到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和众多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兴起,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不断演变,竞争程度已大大提高,但长期以来形成的高度垄断并不

能被轻易扭转,中国银行业仍呈现相对稳定的寡头垄断态势。 (一)集中比率 集中比率是指产业产出规模最大的前家企业的合计产出占整个产业总产出的比重。用公式可表示为:。 crn为产出最大的前家企业的产出集中比率, n为产业内全部企业数量, xi为产出规模排在第i位企业的产出。2003年—2010年中国四家国有银行的资产、存款、贷款cr4均高于80%,说明国有银行在规模方面仍有绝对优势。 (二)hhi指数 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hhi指数)是产业内每一家企业市场份额的平方和,计算公式为:。 x表示产业的总产出,通常以销售收入或销售量表示。xi表示产业内第i家企业的产出,i=1,2,3……n ,与集中比率不同的是,所有企业可任意排列。si为产业内第i家企业的市场份额。hhi值越接近于10000,集中程度越高;越接近于0,集中程度越低。 银行业的市场集中比率测定方法,在数据获得和计算方面简单易行,但它没有说明几家大银行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在其内部是如何分布的,另外也没有表明其余的份额分布在多少家银行中,它们各自占的份额有多大。hhi指数则较好

中国银行业风险分析

中国银行业风险分析 ——“金融改革与金融安全”课题系列研究报告之七 张承惠 2002-03-14 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领域中,银行业应该是最受重视的部分,改善和强化银行业监管应成为金融监管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和政策研究的重点。这不仅是因为银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影响千百万储户的切身利益;更是因为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银行业已经成为金融领域的主导力量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因为银行业内外部的制度缺陷而产生了独特的风险生成机制、因为银行业将承受金融开放的首要冲击。 一、中国银行业潜伏着巨大的风险 无须讳言,目前中国的银行体系中潜伏着巨大的风险。根据不同的来源,笔者将这些风险分成内源型、外源型和混合型三类。 (一)内源型风险 内源型风险主要由银行内部管理不善、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造成。这类风险主要表现在资产负债总量控制失衡、流动性要求难以满足、资产结构中贷款比重过高、贷款合同要素不全、信贷决策失误和贷后管理缺乏、人情贷款和关系贷款、高息揽储恶性竞争、机构重叠分散、银行及分支机构之间缺乏信息沟通造成对恶意贷款人的交叉贷款审查控制不力、违规开立信用证和签发承兑汇票、银行有关人员以权谋私违规操作、搞账外经

营和违规自办实业等方面。 需要指出的是,1998年以后,随着全国上下防范金融风险意识的增强和中央银行监管力度的加大,各商业银行通过深化信贷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审贷分离制度、统一授信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了信贷风险约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内源型风险的控制机制。 (二)外源型风险 外源型风险由银行业外部各类因素造成,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社会信用风险。由于社会信用基础薄弱,银行在经营活动中遇到大量因企业不讲信誉而形成的风险,如在申请银行贷款时不披露企业真实经营情况,提供水份大的报表;借款人还款意愿差,有的甚至在借款时就不打算还款,一些银行反映按期履约比例仅为1/3;特别是近年来企业借改制等形式逃废银行债务的情况相当普遍。据不完全统计,至2000年末,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开户的6万多家改制企业中,逃废债企业约占50%,逃废银行贷款本息占改制企业全部贷款本息的30%以上。 第二,金融诈骗风险。近年来,金融诈骗的大案要案呈上升趋势(例如,西安一犯罪团伙在1999年11月~2000年8月期间,多次以伪造或变造存款单位预留印鉴等手段将单位大额存款转移至犯罪团伙开设的帐户,涉案金额达8000万余元,涉及工农中建和城市信用社等诸多金融机构。再如,经查明,在1998年10月至2000年9月期间,

中国银行基本情况

中国银行基本情况 1912年2月,经孙中山先生批准,中国银行正式成立。从1912年至1949年,中国银行先后行使中央银行、国际汇兑银行和外贸专业银行职能,坚持以服务大众、振兴民族金融业为己任,稳健经营,锐意进取,各项业务取得了长足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银行成为国家外汇外贸专业银行,为国家对外经贸发展和国内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1994年,中国银行改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2003年,中国银行开始股份制改造。2004年8月,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2006年6月、7月,先后在香港联交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首家在内地和香港发行上市的中国商业银行。2008年,中国银行作为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唯一银行合作伙伴,为奥运盛会的圆满举行提供了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中国银行是中国国际化和多元化程度最高的银行,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及37个国家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主要经营商业银行业务,包括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并通过全资附属机构中银国际控股集团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和联营公司经营保险业务,通过控股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从事基金管理业务,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从事直接投资和投资管理业务,通过中银航空租赁私人有限公司经营飞机租赁业务。按核心资本计算,2009年中国银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世界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列第十一位。2011年和2012年,中国银行连续两年成为新兴市场经济体中的唯一入选全球性系统重要银行的金融机构。2012年末,中行资产总额达到12.68万亿元。 在一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银行始终秉承追求卓越的精神,将爱国爱民作为办行之魂,将诚信至上作为立行之本,将改革创新作为强行之路,将以人为本作为兴行之基,树立了卓越的品牌形象,得到了业界和客户的广泛认可和赞誉。面对新的历史机遇,中国银行将积极推进创新发展、转型发展、跨境发展,向着建设国际一流的大型跨国经营银行集团的战略目标不断迈进。 中国银行发展战略 核心价值观追求卓越诚信绩效责任创新和谐 战略目标 追求卓越持续增长建设国际一流的大型跨国银行 战略定位 以商业银行为核心。多元化服务、海内外一体化发展的大型跨国银行 商业银行业务是中国银行的传统主营业务,包括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及金融市场业务(主要指资金业务)。 11月12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行动机构“2013年可持续金融全球峰会”在北京开幕,中国银行以“绿色赞助商”身份赞助支持了该峰会。 [2013年]中国广告协会“中国广告长城奖” [2013年]美国通讯公关职业联盟“年度报告综合类评比金奖” [2013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年会“国有上市企业社会责任榜百强企业” [2013年]《贸易金融》杂志“中国最佳贸易融资银行” [2013年]《银行家》、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最佳金融企业形象奖”

中国银行竞争力研究分析报告

2004年度中国某银行竞争力研究分析报告 中国某银行竞争力研究中心 ■立足现实,着眼以后,客观评价和分析当下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态势,分析具体竞争力的强弱,引导中国银行业抓住机遇,保证平稳过渡,并争取在国际金融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关于我们制定竞争策略、维护金融业健康进展至关重要,也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具有全局性意义。 ■从综合竞争力看,招商、民生、浦发为第一档次;建行、中行、兴业、华夏、交通、中信为第二档次;工行、光大、深进展、农行为第三档次。 中国某银行竞争力研究的理论依据 目前,竞争力研究差不多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成为世界性的学术热点研究问题之一。其中关于竞争力最权威诠释是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y forum,WEF)和瑞士洛桑国际治理开发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IMD)的竞争力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研究(要紧从事国不间的国际竞争力研究),提出了竞争力方程,涉及8个领域(国内经济实力、国际化程度、政府治理、金融环境、基础设施、治理程度、科学技术、人口素养)的近300个指标;其公布的年度国家竞争力报告,越来越得到经济学界和各国政府的认可,日益引起各国的重视。 WEF将企业竞争力的定义为"比其竞争对手制造更多财宝的能力".不难看出,企业竞争力的强弱最终要通过盈利来体现。某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专门企业,制造价值能力也应成为其竞争力表现的核心。 故此,我们将某银行竞争力定义为:某银行在特定的市场结构下,受供求关系、公共政策阻碍,进行设计、营销各项金融产品,并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多的财宝的能力;是某一银行成功地将现有资产转换为提供更优质服务的能力。 依照WEF和IMD的竞争力方程: 竞争力=竞争力资产(存在)×竞争力过程

(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机构投资者)

Hong Kong Exchanges and Clearing Limited and The Stock Exchange of Hong Kong Limited take no responsibility for the contents of this announcement, make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its accuracy or completeness and expressly disclaim any liability whatsoever for any loss howsoever arising from or in reliance upon the whole or any part of the contents of this announcement. (a joint stock limited company incorporated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imited liability) CONNECTED TRANSACTION PURCHASE OF SHORT-TERM FINANCING BILLS On 25 October 2010, First Tractor Finance, a non wholly-owned subsidiary of the Company, and China Citic Bank, an independent third party to the Company, entered into the Distribution Agreement pursuant to which First Tractor Finance has agreed to purchase the Financing Bills in the principal amount of RMB50,000,000.00 issued by YTO,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and a connected person of the Company. The Purchase of the Financing Bills in the principal amount of RMB50,000,000.00 constitutes a financial assistance provided by the Company to YTO under Chapter 14A of the Listing Rules. As the relevant percentage ratios of the Purchase are less than 5%, the Purchase is subject to the reporting and announcement requirements only but is exempt from independent shareholders’ approval requirements pursuant to Chapter 14A of the Listing Rules. INTRODUCTION The Board is pleased to announce that on 25 October 2010, First Tractor Finance, a non wholly-owned subsidiary of the Company, and China Citic Bank, an independent third party to the Company, entered into the Distribution Agreement pursuant to which First Tractor Finance has agreed to purchase the Financing Bills in the principal amount of RMB50,000,000.00 issued by YTO,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and a connected person of the Company.

中国银行业竞争力及研究分析报告

中国银行业竞争力研究报告 金融业作为国民经济进展的加速器,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加入WTO之后的中国银行业,面对跨国金融集团逐步入境的“狼群效应”,如何在以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塑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巩固原有的市场,维持并进展现有的地位,已成为国内各大银行的当务之急。 本报告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关于银行的网络调查,就消费者对各大银行的中意度,需求类型等作了全面的综合调查。 此次调查范围包涵了国内的各大银行以及所有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银行,具有专门强的代表性和可参性。下图为部分调查结果:

据调查显示,目前最常光顾的银行排名前四的均为国有商业银行,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以69.65%的支持率排名第一。由此能够看出,在加入WTO后对外资银行尚未完全取消监管的前三年,国有银行凭借着在国内长久以来建立的营销网络和深入中国消费者心中的信用观念,在外资银行未完全适应中国市场之前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更应该看到的是,在今后的几年金融市场逐步完全开放的情况下,外资银行庞大的资金实力,成熟的经营模式,规范化的治理服务,以及遍及全球的营销网络对国有银行来讲将是强有力的竞争威胁。 消费者经常办理的业务决定着银行业以后进展的方向,同时对潜在需求的开发也是构成银行竞争力一个重要因素。

由上图能够看出,目前中国内地市场需求要紧集中在日常储蓄,生活费用的缴纳及异地汇款上,分不占到84.86%,39.74%和41.92%。这是传统国有银行建立在经营网点资源基础上的优势,但要看到的是,随着内地市场发育日益成熟,需求结构也在日益发生着变化,传统的金融服务项目在银行的利润空间中所占比例将日趋缩水;相反,信用卡业务,投资性贷款的需求将不断上升,这些业务的开展较传统业务需要更高的技术及人才储备,而这些恰恰是外资银行在全球扩张的竞争优势,作为国内的商业银行应该在看到自身优势的同时,把眼光放到长远的金融进展方向上去,做好与跨国金融集团同台竞争的预备。 在银行业的竞争中,客户对服务的中意度是构成银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环节,这也是外资银行强调标准化服务的要紧缘故,下图是以中国工商银行和汇丰银行为例消费者服务评价的调查:

中国银行市场营销微观环境分析

中国银行市场营销微观环境分析目录 一、内部组织的效率 二、各部门协调状况 三、供应者与营销中介 四、顾客 五、竞争对手 六、替代品状况 七、公众 一、中国银行内部组织的效率 (一)、组织结构

(二)、规章制度 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公司制的核心。中国银行始终将良好公司治理作为提升股东价值和投资者信心的重要手段,在创造良好经营业绩的同时,持续完善权责明确、有效制衡、协调运转的公司治理机制。 中国银行严格遵守《公司法》、《商业银行法》等法律及监管部门的相关法规,以自身的公司治理实践经验为基础,不断制定和更新公司治理规范性文件,完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构建的现代股份制公司治理架构,持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中国银行建立了内部控制三道防线:全行各级机构、各业务管理部门和每个员工在承担业务发展任务的同时也承担内部控制的责任,是内部控制的第一道防线,通过自我评估、自我检查、自我整改、自我培训,实现自我控制。法律合规部门与业务条线部门负责统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指导、检查、监督和评估第一道防线的工作,是内部控制第二道防线。稽核部门负责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式,检查评价全行经营活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是内部控制的第三道防线。 (三)、信息资源 中国银行将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同BI进行整合,使大量数据能够智能分析出成千上万条线索,并且将这些线索提交给各个支行部门,让

不同定位的支行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从而提高了客户沟通的有效性,同 BI整合后的CRM系统提供了最大化客户终生价值的能力以及协调所有客户访问渠道的能力。使得其取得了大量潜在客户和老客户的存款及投资,其 营业利润也有了大幅提升。 中国银行每天会将所收集的客户数据放到数据仓库中,并通过BI模块对客户交易状态进行管理,对一些非正常的交易金额通过调差分析后进行专门的处理。一旦有客户状态异常的情况发生,数据仓库会自动做出相关统计,并将统计的结果提交给营销部门的人员,有营销人员及时与客户进行接触,找出客户状态异常的原因。 近期,华为推出HuaweiPay 移动支付功能,与中国银行签订合作协议。 NFC近场通信技术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及互联互通技术整合演 变而来,在单一芯片上结合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的功能, 能在短距离内与兼容设备进行识别和数据交换。只要将手机开启NFC支付 功能并绑定银行卡,在消费时将手机靠近POS机,然后验证指纹,就可以 完成支付。 (四)、企业文化 中国银行的发展战略,按照比较优势,合理配置资源,不断推出差别性的产品与服务;调整与改进内部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使信贷决策更加科学与透明;按照审慎的会计原则处理业务,增加透明度; 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制以及服务于这一制度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教育和培训,培育中行文化。 目标: 追求卓越,持续增长,建设国际一流的大型跨国银行。 二、中国银行各部门协调状况

中国三大银行的市场定位和目标人群

中国三大银行的市场定位和目标人群 一、中国工商银行 1、市场定位: 以市场为导向,坚定不移地推进大企业、大系统战略。工商银行的性质是国有商业银行,其特点是规模大,存贷款余额、机构设置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占第一位。国有商业银行的性质决定了工商银行必须成为我国基础产业发展的强大支柱,大中型企业的主办银行,即实施大企业大系统战略。 把中间业务置于应有地位,赋予“全方位服务”的完整意义。中间业务是现代商业银行三大业务之一,是商业银行在基本不动用自身资金的前提下接受客户委托办理支付和其他事项,以服务客户,取得服务费的业务。在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已占到了业务总收入的50~60%以上场重点目标客户。 巩固拓展个人业务市场。大企业、大系统战略和个人业务市场构成工商银行市场定位的两翼,两者相辅相成。因此,必须重视个人业务市场的开拓。 目前,工商银行对个人市场的细分和定位尚缺乏深度和力度,应该改变以往一味重视对公服务的做法,拓展面向个人服务的市场空间。。 2、目标人群: 从公司客户市场看,“大而优”是工商银行的重点目标客户。 “小而优”也应该是工商银行的重要客户。从个人客户市场来看,以中等收入阶级为核心,以吸存、中间业务和消费信贷并列发展的金融多元化服务是工商银行看好的个人金融业务市场。 二、中国农业银行 在区域上,实行城乡一体化的市场定位,发挥农行已有的优势,在资源配置上实行重点倾斜,把握重点,务实兴行。目前农村改革正在步入一个以推行股份合作制为核心,以发展规模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为目标的新阶段,这对农业

银行的改革与发展无疑是一个新的契机。农村是一个大市场,虽然农业比较利益低,但是,这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定则天下定”,“农业兴则百业兴”。农业银行在农村的优势是其他专业银行所无法比拟的,也只有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一优势,紧紧抓住农村改革的新机遇,才能顺利实现其转轨目标。 打破传统的业务和产业分工,扩大业务交叉,拓展各类金融业务,构建跨行业和营运多元化的新优势。从农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来说,作为城乡经济活动中心的农行,既有遍及全国农村的业务阵地,又有较多的城市、城郊和集镇机构网点。 扶优扶强,逐步提升经营客体层次,实行多成份群落的市场定位,稳定和壮大农业银行优良客户群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企业所有制结构呈多成份群落化格局。 从狭窄的服务领域、传统的业务范围、单一的经营对象中解脱出来,打破城乡、工农、所有制三个限制,努力扩展服务对象,为客户和城乡居民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2、目标人群:面向“三农” 服务城乡,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全能型国际金融企业。 三、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全称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之一,始建于1912年。中国银行的业务范围涵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领域,旗下有中银香港、中银国际、中银保险等控股金融机构,在全球范围内为个人和公司客户提供全面和优质的金融服务。按核心资本计算,2008年中国银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世界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列第10位。

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规则

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 交易规则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规则 (2002年2月19日起实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银行间债券交易行为,维护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以下简称“参与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下列名词在本规则中具有以下含义: (一)债券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可用于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的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中央银行债券等记账式债券。 (二)参与者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可进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债券交易的以下各类机构: 1、在中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商业银行及其授权分行; 2、在中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 3、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国银行分行; 4、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其他金融机构。 (三)债券交易包括债券买卖和债券回购两种。 债券买卖是指参与者以商定的价格转让债券所有权的交易行为。 债券回购是参与者进行的以债券为权利质押的短期资金融通业务,指正回购方(资金融入方)在将债券出质给逆回购方(资金融出方)融入资金的同时,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指定日期由正回购方按约定回购利率计算的资金额向逆回购方返还资金,逆回购方向正回购方返还原出质债券的融资行为。 正回购方是指在债券回购交易中融入资金、出质债券的一方,逆回购方是指在债券回购交易中融出资金、享有债券质权的一方。 (四)交易系统是指由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以下简称“同业中心”)管理运作的计算机处理系统和数据通讯网络。 (五)信息系统是指由同业中心管理运作的信息采集、编辑和发布系统与网络。 第三条参与者在债券交易中要遵循公平、诚信、自律的原则,参与者自主报价、自选对手、自行清算、自担风险。 第四条同业中心为参与者的债券报价、交易提供中介及信息服务,并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 第二章交易基本规则 第五条交易系统的工作日为每周一至周五,法定节假日除外;如遇变更,同业中心应发布市场公告。 交易系统工作日的营业时间为9:00-11:00、14:00-16:30。 第六条回购期限最短为1天,最长为1年。参与者可在此区间内自由选择回购期限,不得展期。 第七条同业中心根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央结算公司”)提供的交易券种要素公告交易券种的挂牌日、摘牌日和交易的起止日期。 第八条债券交易数额最小为债券面额十万元,交易单位为债券面额一万元。 第三章参与者管理 第九条参与者应指派人员参加同业中心举办的业务培训。参加培训的人员经培训并考试合格后,获得同业中心颁发的《交易员证书》,取得交易员资格。 第十条具备交易员资格的人员方可从事债券交易。 参与者应对其交易员的交易行为负责。 交易员对其交易密码承担保密义务。 第十一条参与者应在已具备同业中心交易员资格的人员内指定专人担任首席交易员,负责下属交易员的交易管理。

中国银行业竞争研究分析报告

中国银行业竞争研究分析报告 金融业作为国民经济进展的加速器,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加入WTO之后的中国银行业,面对跨国金融集团逐步入境的“狼群效应”,如何在以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塑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巩固原有的市场,维持并进展现有的地位,已成为国内各大银行的当务之急。 上海新秦信息咨询有限公司(https://www.360docs.net/doc/012666154.html,)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关于银行的网络调查,就消费者对各大银行的中意度,需求类型等作了全面的综合调查。 此次调查范围包涵了国内的各大银行以及所有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银行,具有专门强的代表性和可参性。下图为部分调查结果:

据调查显示,目前最常光顾的银行排名前四的均为国有商业银行,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以69.65%的支持率排名第一。由此能够看出,在加入WTO 后对外资银行尚未完全取消监管的前三年,国有银行凭借着在国内长久以来建立的营销网络和深入中国消费者心中的信用观念,在外资银行未完全适应中国市场之前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更应该看到的是,在今后的几年金融市场逐步完全开放的情况下,外资银行庞大的资金实力,成熟的经营模式,规范化的治理服务,以及遍及全球的营销网络对国有银行来讲将是强有力的竞争威胁。 消费者经常办理的业务决定着银行业以后进展的方向,同时对潜在需求的开发也是构成银行竞争力一个重要因素。

由上图能够看出,目前中国内地市场需求要紧集中在日常储蓄,生活费用的缴纳及异地汇款上,分不占到84.86%,39.74%和41.92%。这是传统国有银行建立在经营网点资源基础上的优势,但要看到的是,随着内地市场发育日益成熟,需求结构也在日益发生着变化,传统的金融服务项目在银行的利润空间中所占比例将日趋缩水;相反,信用卡业务,投资性贷款的需求将不断上升,这些业务的开展较传统业务需要更高的技术及人才储备,而这些恰恰是外资银行在全球扩张的竞争优势,作为国内的商业银行应该在看到自身优势的同时,把眼光放到长远的金融进展方向上去,做好与跨国金融集团同台竞争的预备。 在银行业的竞争中,客户对服务的中意度是构成银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环节,这也是外资银行强调标准化服务的要紧缘故,下图是以中国工商

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指引

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指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协会名称为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协会”),英文名称为National Association of Financial Market Institutional Investors(缩写为“NAFMII”)。 第二条协会是由银行间市场参与者、中介机构及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和专家学者自愿组成的银行间市场自律组织,为全国性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 第三条协会的宗旨: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对银行间市场进行自律管理;为会员服务,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维持银行间市场正当竞争秩序,推动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 第四条协会接受中国人民银行、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协会注册地和常设机构均在中国北京。 第六条本章程所称银行间市场包括银行间债券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外汇市场、票据市场和黄金市场。 第二章业务范围 第七条协会的业务范围:

(一)制定行业自律规则、业务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并负责监督实施; (二)依法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代表会员向主管部门、立法机关等有关部门反映会员在业务活动中的问题、建议和要求; (三)教育和督促会员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协会制定的准则、规范和规则,监督、检查会员的执业行为,对违反章程及自律规则的会员给予纪律处分,维护市场秩序; (四)对会员之间、会员与客户之间的纠纷进行调解; (五)组织从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执业水平; (六)组织会员进行业务研究、开展业务交流,根据会员需求,按照有关规定组织、管理适合银行间市场特性的产品研发,推动会员业务管理和业务规范; (七)收集、整理和发布有关市场信息,为会员提供服务; (八)对市场发展有关问题进行研究,为会员业务拓展及主管部门推动市场发展献计献策; (九)开展为实现协会宗旨的其他工作; (十)会员代表大会决定的和中国人民银行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三章会员

对中国银行进行的swot分析

中国银行营销现状分析 中国银行全称是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中国银行的业务范围涵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和航空租赁,旗下有中银香港、中银国际、中银保险等控股金融机构,在全球范围内为个人和公司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中国银行作为中国国际化和多元化程度最高的银行,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及37个国家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主要经营商业银行业务,包括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等多项业务。 “市场营销”本身是一种管理行为,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统购统销的经营模式已被打破,市场机制已经在各个经济领域发生作用,同行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国有专业银行的中国银行也同样面临着这种冲击。纵观改革开放30年,通过对金融业的大力改革,我国金融业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特别是中国银行以改革开放为契机,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面对不断变化的金融市场,正确分析金融大环境和自觉营造市场营销小环境,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发展,不断壮大自身实力,拓展市场。 银行市场营销观念的核心,是以金融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开发、设计、经营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尤其是那些具有特殊性能要求的新型金融产品、金融工具以及新型金融服务项目,以满足广大客户的需要,最终获取银行的长期利润。因此,银行市场营销就是通过创造金融产品与服务,并与客户进行需求与获利的交换,以满足需要的过程。它对银行整体业务的发展壮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商业银行成功经验足以证明这一点。中国银行要在不断变化、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树立市场营销观念,采取营销手段,以市场要求、客户需要为中心来开展经营活动。 中国银行原为国家外汇外贸专业银行,长期独自经营国家外汇资金和外贸企业资本、外币存货款业务,以其特有的功能从事国际金融活动。全称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总行在北京。是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规模排列位列第二。 中国银行主营商业银行业务,包括公司、个人金融、资金业务和金融机构业务等业务。公司业务以信贷产品为基础,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创新的金融服务和融资、财务解决方案。个入金融业务主要针对个人客户的金融需求,提供包括储蓄存款、消费信贷和银行卡在内的服务。资金业务包括本外币保值、资金管理、债务保值、境内外融资等资金运营和管理服务。而金融机构业务则是为全球其他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提供诸如资金清算、同业拆借和托管等全面服务。 中国银行在改革开放30年以来,从冲破计划经济时代的统购统销模式已经转变成了市场机制为主导的营销模式。通过除了在金融业大环境下的改革以外,中行在内部小环境下作出的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和创新。下面举出中行在新世纪新环境下作出的一大成功营销案例,2004年7月14日,中国银行通过激烈竞争,与北京奥组委正式签约成为2008北京奥运银行惟一合作伙伴。中国银行以“奥运创造价值”为核心理念,以“奥运精神与企业文化建设互动;以奥运促发展,以发展促奥运;服务奥运,蓄势待发”为营销战略,提前开始了奥运征途。中国银行从他成为奥运合作伙伴第一天起就开始了奥运营销,制定了奥运营

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规则

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规则 (2002年2月19日起实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银行间债券交易行为,维护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以下简称“参与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下列名词在本规则中具有以下含义: (一)债券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可用于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的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中央银行债券等记账式债券。 (二)参与者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可进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债券交易的以下各类机构: 1、在中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商业银行及其授权分行; 2、在中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 3、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国银行分行; 4、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其他金融机构。 (三)债券交易包括债券买卖和债券回购两种。 债券买卖是指参与者以商定的价格转让债券所有权的交易行为。 债券回购是参与者进行的以债券为权利质押的短期资金融通业务,指正回购方(资金融入方)在将债券出质给逆回购方(资金融出方)融入资金的同时,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指定日期由正回购方按约定回购利率计算的资金额向逆回购方返还资金,逆回购方向正回购方返还原出质债券的融资行为。 正回购方是指在债券回购交易中融入资金、出质债券的一方,逆回购方是指在债券回购交易中融出资金、享有债券质权的一方。 (四)交易系统是指由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以下简称“同业中心”)管理运作的计算机处理系统和数据通讯网络。 (五)信息系统是指由同业中心管理运作的信息采集、编辑和发布系统与网络。 第三条参与者在债券交易中要遵循公平、诚信、自律的原则,参与者自主报价、自选对手、自行清算、自担风险。 第四条同业中心为参与者的债券报价、交易提供中介及信息服务,并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 第二章交易基本规则 第五条交易系统的工作日为每周一至周五,法定节假日除外;如遇变更,同业中心应发布市场公告。 交易系统工作日的营业时间为9:00-11:00、14:00-16:30。 第六条回购期限最短为1天,最长为1年。参与者可在此区间内自由选择回购期限,不得展期。

中国银行五力模型分析

中国银行业五力模型分析 一潜在进入者威胁 1产业进入壁垒大:银行业是一个需要很大资本的行业,对进入的资金要求很高。 银行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产业,国家垄断行业,因此进入门槛很高 2产业进入机会: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以及进入WTO规则规定,中国正在逐步放低银行业进入门槛,并且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 由于垄断经营且国内人口众多市场巨大银行业目前利润空间很大,具有较高产业吸引力 二现有竞争者威胁 1主要银行: A中国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 2、中国政策性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 3、十六家代表性的商业银行: (1)十四家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北京的6家)中国民生银行,华夏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烟台1家)恒丰银行;(上海2家)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交通银行;(杭州1家)浙商银行;(福州1家)兴业银行;(深圳2家)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广州1家)广东发展银行。 (2)两家全国性的独资商业银行:(北京的2家)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 4、其它中资银行、信用社、邮政储蓄所等。 比如:很多的城市商业银行,114家,住房银行1家(中德住房储蓄银行)、其它等等。 5、外资银行。 比如:美国花旗银行、英国汇丰银行、英国渣打银行、香港东亚银行、香港南洋商业银行等在华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合计191家及84家代表处 B现有竞争者的竞争状况及方式 1由于竞争者数量众多且国家不断放宽银行业发展一次竞争激烈 2主要国有大型银行仍主要通过垄断时期形成的规模经济性参与现在竞争。虽然它们现在依旧占有很大市场份额但却不断被其他一些商业银行或外资银行以低 成本战略、优质化差异化服务所侵蚀 3主要外资银行竞争优势:优质、差异化服务,雄厚资本以及他们先进的金融知识和丰富的管理经验让它们正顺利进入中国市场并准备大肆瓜分市场份额。 三替代品威胁 银行在金融理财方面的主要替代品 1保险业 2股票交易市场 3基金交易市场 4房地产市场 5期货期权市场 A由于当前日本地震影响股票市场大盘指数持续走低,股票期货基金等颇受影响。

中国银行间市场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定义文件(2012年版)

附件4: 中国银行间市场 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定义文件 (2012年版) 版权所有?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2012

声明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简称“交易商协会”)颁布《中国银行间市场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定义文件(2012年版)》(简称“《信用定义文件》”),旨在通过向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参与者(简称“参与者”)提供交易确认书所使用的术语释义,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促进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交易商协会将根据市场的发展及需求,不断调整、增加定义内容。参与者在使用本《信用定义文件》时,可对其进行修改或补充,以适应特定交易。 《信用定义文件》的著作权属于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除非为开展与《信用定义文件》有关的交易或为进行教学、研究的目的,未经著作权人事先书面同意,任何人不得复制、复印、翻译或分发《信用定义文件》的纸质、电子或其他形式版本。

目录 一.通用定义 (5) 1.1 信用衍生产品交易 (5) 1.2交易有效约定 (5) 1.3 交易双方/ 交易一方 (5) 1.4 信用保护买方 (5) 1.5 信用保护卖方 (5) 1.6 交易期限 (5) 1.7 交易日 (6) 1.8 起始日 (6) 1.9 约定到期日 (6) 1.10 到期日 (6) 1.11 信用保护终止日 (6) 1.12 营业日 (6) 1.13 营业日准则 (7) 1.14 信用事件通知方 (7) 1.15 信用事件通知送达期 (7) 1.16 信用事件确定日 (7) 1.17 信用事件通知 (7) 1.18 公开信息通知 (8) 1.19 公开信息 (8) 1.20 公开信息渠道 (9) 1.21 计算机构 (9) 1.22 关联企业 (10) 1.23 交易名义本金 (10) 1.24 信用保护费 (10) 1.25 信用保护费计算期与支付日 (10) 1.26 计算周期结束日 (10) 1.27 结算条件 (11) 1.28 结算方式 (11) 1.29 结算日 (11) 1.30 结算货币 (11)

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情况综述

二〇一九年十一月参与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情况综述 一、债券结算情况 (一) 融资业务 本月我行发生质押式正回购业务350笔,结算金额共计1135.40亿元。回购期限品种中有R001和R007两个回购品种发生交易,发生金额分别为1068.56亿元和66.84亿元,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2.2322%和2.6149%。本月未发生买断式正回购业务。 本月我行发生质押式逆回购业务132笔,结算金额共计295.0773亿元,回购期限中只有R001一个回购品种发生交易,加权平均利率为2.3167%。本月未发生买断式逆回购业务。 本月发生拆借拆入业务36笔, 结算金额114.00亿元。拆借期限品种中有IBO001、IBO04M和IBO06M三个品种发生交易,发生金额分别为112.00亿元、1.00亿元和1.00亿元,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2.1525%、3.20%和3.25%。 本月发生拆借拆出业务6笔, 结算金额1.50亿元。拆借期限品种中有IBO001和IBO03M两个品种发生交易,发生金额分别为0.50亿元和1.00亿元,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2.0860%和3.95%。 (二)现券业务 本月我行发生一级市场分销买入3笔,结算金额合计1.10亿元;二级市场现券交易228笔,结算金额共计42.50亿元,其中买入交易102笔,金额21.00亿元,卖出交易126笔,金额21.50亿元。

(三)机构参与情况 本月我行与170多家金融机构达成了债券交易。其中主要交易对手方包括国开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包商银行、浙江网商银行等。 (四)债券利息收入情况 本月,按收付实现制我行共计收妥往年人民币债券利息收入11545.64万元,其中国债利息收入3279.17万元;政策性金融债利息收入2185.12万元;商业银行债利息收入55.73万元;企业债利息收入119.48万元;短期融资券利息收入13.73万元;资产证券化利息收入3.93万元;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收入2444.38万元;中期票据利息收入2077.48万元;超短期融资券170.69万元;政府支持机构债利息收入351.70万元;同业存单利息收入844.23万元。 二、本月综述 综上所述,债券一级市场方面,2019年11月我行增持债券1.10亿元;二级市场上,增持债券21.00亿元,减持债券21.50亿元,债券借贷融出0亿元,债券到期或还本6.80亿元。故截至11月30日,我行持有债券总余额为361.76亿元。 XXX农商银行 二〇一年十二月四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