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价值观的差异

浅谈中西价值观的差异
浅谈中西价值观的差异

论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及表现

论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及表现 作者:许果, 梅林 作者单位:许果(重庆邮电学院,对外交流合作处,重庆,400065), 梅林(重庆邮电学院,外语学院,重庆,400065) 刊名: 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02,19(6) 被引用次数:7次 参考文献(7条) 1.胡文仲试论跨文化交际研究 1994 2.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1966 3.桂保美国的智慧:实用与理想的变奏 1993 4.苏永青环球商旅应酬术 1992 5.陈良旋跨文化差异研究与国际交往 1997(01) 6.杨春苑中美文化差异述论 1998(03) 7.冯玮日本民族的智慧:大和民族的乐章 1994 本文读者也读过(8条) 1.于桂敏.白玫.苏畅.YU Gui-min.BAI Mei.SU Chang中西方价值观差异透析[期刊论文]-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5) 2.杨雁中西方价值观差异的对比分析[期刊论文]-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4) 3.许佳佳.成东.Xu Jia-jia.Cheng Dong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对比研究[期刊论文]-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 4.赵燕霞.Zhao Yanxia透视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期刊论文]-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20(11) 5.李昕辉.LI Xin-hui中西方价值观差异的形成及其在语言中的体现[期刊论文]-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 2004,25(4) 6.张俊丽.李冬梅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对比[期刊论文]-语文学刊2008(3) 7.郑金鹏.邵晓波东西方文化价值观与当前高校文化价值教育模式创新[期刊论文]-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 8.王新灵从家庭观念看中西方文化差异[期刊论文]-考试周刊2009(28) 引证文献(7条) 1.冯霞中西方传统价值观比较研究[期刊论文]-广西社会科学 2009(10) 2.赵海良.颜翠英.申彦霞浅析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对国际商务口译的作用[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08(8) 3.彭端英群体取向及其交际方式辨析[期刊论文]-商业时代 2007(9) 4.李星中西社交称谓词映射的价值观差异对比研究[期刊论文]-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6(3) 5.郑金鹏.邵晓波东西方文化价值观与当前高校文化价值教育模式创新[期刊论文]-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 6.彭端英中西方社会价值体系的差异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现实影响[期刊论文]-新余高专学报 2006(1) 7.赵佳小议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时间观[期刊论文]-法制与社会 2008(7)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 摘要:随着不同国家或民族的产生和发展,价值观的形成主要有两大原因:历史发展(development of history)和思维方式(thinking pattern)。受这两种因素的影响,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牢牢扎根于人们的心中,支配人的行为。中西方国家在发展中随着各自文化的形成产生了价值观的差异,这些差异在诸多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关键字:价值观,价值观与文化,价值观差异,差异形成,差异体现 正文: 一、价值观的定义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由于人员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构成了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二、价值观与文化

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文化无所不在, 具有多维性、复杂性和普遍渗透性”。文化包括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三大领域,通常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和创造的成果。童之侠认为,文化是一个人群的成员赖以区别于另一个人群成员的共同思维方式。文化包括价值体系,价值观是文化的基石。文化可以分为很多层,最外表的一层是象征物,如服装、语言、建筑物等等,能够很容易看见。第二层是英雄人物性格在一种文化里,人们所崇拜的英雄的性格代表了这个文化中的大多数人的性格。了解英雄的性格也就能了解英雄所在文化的民族性格。第三层是礼仪。礼仪是每种文化中对待人和自然的独特表达方式。第四层是价值观,指人们相信什么是真、善、美的抽象观念,也是文化中最深邃、最难理解的部分,而且时时刻刻指导和控制着人们的行为。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精神本质,决定着文化的特征和风范。 三、中西方价值观的形成 随着不同国家或民族的产生和发展,价值观的形成主要有两大原因:历史发展(development of history)和思维方式(thinking pattern)。受这两种因素的影响,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牢牢扎根于人们的心中,支配人的行为。 1、历史发展 中国历史悠久,包括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这种意识直接影响着现代人价值观的形成。现代中国人依然较顺从权威,尊重长辈,重视个人的身份,强调安分守己。相比之下,早在17 世纪,英国的

正文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中西方国家在发展中随着各自文化的形成产生了价值观的差异,这些差异在诸多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价值主流。 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主流是为自我满足而奋斗的精神。西方文化张扬个性,强调维护个人利益,注重独立自主发挥个人潜力,强化个人权利意识。个人主义是一切行为的准则,自我实现是人生的最高需求和目的,独立是实现自我的最有效手段,人权神圣不可侵犯,是实现自我的保障。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是和合精神。中华民族自古就注重和谐。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崇尚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在国家之间的关系上,主张亲仁善邻,协和万邦。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与人为善的民族。 2、竞争意识 在重视个人培养、强调个人独立和崇尚自我实现的美国,竞争是其基本价值观之一。社会鼓励其成员竞争,人们也以积极的态度踊跃地参加。他们相信竞争不仅推动个人价值的实现,也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整个美国社会犹如一个大的竞技场,人人都为了获得自己的所需而努力拼搏并击败他人,有些人为达目的甚至不择手段。中华民族是个倡导重义轻利的民,注重道德修美,强调“天人合一”、“和为贵”,“中庸之道“深人民心。”“君子优道不优贫”,“君子不言利”等思想使我们中国人把物质利益放在了次要地位。传统的价值观不鼓励人们竞争。个人太突出,必定打破原有的平衡与和谐。中国人强调天时、地利、人和,古人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特别注重“和”。 3、自立意识 中国是个典型的大家庭社会,人们喜欢依赖父母及朋友,古语说:“在家父母,出门靠朋友”。现在的青年人更是如此,特别是独生子女们,更有几辈人的娇宠,现在许多青年人的自理能力是很差的。在美国,成年公民(以十八岁为界)都倾向于自己选择自己的行为,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他人的意见仅供参考,社会对个人的抉择权予以普遍承认与尊重。其教育体制总是鼓励青少年学会自立并授之以相应技巧。孩子从小就被灌输独立意识,父母要求孩子自小学会自立。在可能的情况下,父母尽量让孩子拥有自己的空间。要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人仍呆

论述东西方在价值观方面的差异

1.论述东西方在价值观方面的差异 1)人与自然的关系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汉代儒家思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而且是一种状态。天人合一,在世界很多高级宗教中都有这类观念,并且有详细系统的修行方法。西方世界观认为,宇宙万物乃上帝凭借“自由意志”,花了六天时间创造出来的,“造物主”与“被造物””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这个神圣而绝对的真理,只能由“先知”按照上帝启示,被“先验发现”出来,而不是“经验发明”出来。西方人生观认为,所谓的人生意义,不过完成上帝赋予人的神圣使命。 2)人对“变化”的态度 东方人求变,当你面对不断变化发展且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代社会,想有所成就,却感觉迷茫无助之时该如何选择?在进与退、输与赢的关口,你当然会选择“进”与“赢”。如何追求到“变”这一重要的社会生存技能,为你释疑解惑,拓展成功的思路,打开胜利的大门,让你顺利走向“赢”的彼岸。“求稳思维”指的是在面对危机或者该出击的情况下犹豫不决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消极的思维方式,开拓精神不够或者错失良机。干事创业需要积极稳妥、周密审慎、老成谋国。3)动与静 中西文化在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区别,在于中国文化的

“心”与西方文化的“行”。正如牟先生所说,中国文化重视内在修养而西方文化重视外在知识。修身必要养心,而知与行需并驾齐驱,从而构成了中西文化对于世界的不同相处方式。西方人把人与自然看做是分离的两个世界,他们有别于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想,不同于中国文化中“道”与“仁”从天而降,贯注下来,与万物同一的境界,而抽象出概念、逻辑、上帝等形而上的悬空体,纵使人们奋力的跳跃也无法真正的触碰高高在上之物。 4)人之天性观 人之初,性本善抑或性本恶?这是人类文明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在这个重大的问题,东西方文明的看法是截然不同。圣经认为,亚当与夏娃当年在伊甸园中偷食果,人类从此就肩负着原罪。西方文明认为人之初是性本恶,圣经的原罪说,就是西方文明性本恶的权威证明。三字经曰: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三字经通俗易懂,这种通俗易懂,就是中国文明性本善的世俗诠释。西方文明崇尚性本恶,所以西方社会中的都是恶人,本文把这个结论称之为“恶人假设”。 5)人际关系 集体主义,是主张个人从属于社会,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团、民族和国家利益的一种思想理论,是一种精神,最高标准是一切言论和行动符合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个人主义是西方文化的核心观念,它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个人权利的重要性,以及“自我独立的美德”、“个人独立”。集体主义通常指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相对。

2020年中西方文化差异与价值观多元化分析

中西方文化差异与价值观多元化分析 【提要】“生活的最高成就,是想象力的成就。”(王开岭 《精神明亮的人》)伊格诺贝尔奖的目的正是西方鼓励各种有些并不 符合实际生活需要的奇思妙想。反观中国的科技奖励,多是经世致用,为现世社会做出直接贡献的发明。由此可以看出中西方对待想象力和 创造精神有不同的标准。这归根到底是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导致的,本文将对中西方文化差异(心态文化与行为文化)进行对比,分析产 生差异的原因,并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中西文化价值观。 一、综艺节目折射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一)中国奇葩说与美国艾伦脱口秀的异同 《奇葩说》由马东主持,开播以来邀请到蔡康永、金星、罗振宇、张泉灵、高晓松担任导师。寻找华人华语世界中,观点独特、口 才出众的“最会说话的人”,辩论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以及备受争议的 话题,通过辩论给观众带来一定的思考。《艾伦秀》是美国由CBS电

视台推出的一档热门脱口秀,主持人艾伦以其轻松诙谐的主持风格备 受青睐,2003年9月3日首播,自开播以来,该节目结合了趣闻、名人、音乐嘉宾和人情故事,已获得33个日间艾美奖,成就显著。两档 节目都以轻松幽默作为节目的特点。下面从两档节目内容形式、主持 风格等几个方面进行异同点的对比,从此探索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首先是两档节目的相同点:1.内容形式。从内容上艾伦脱口秀和奇葩 说多选用趣闻、名人、音乐嘉宾和人情故事作为节目内容。艾伦脱口 秀邀请奥普拉?温弗瑞、贾斯汀和帕丽斯?希尔顿等名人。《奇葩说》 同样邀请在媒体领域比较有名的人物作为节目导师。《艾伦脱口秀》 和《奇葩说》每期的话题多是贴近生活,是当下热点,也是广大群众 所关心的问题,如“没钱要不要生孩子”“小朋友被欺负了是应该鼓 励打回去还是告老师”“伴侣的钱是不是我的钱”等,这些话题很容 易拉近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将观众的真实生活以节目的方式呈现 并进行探讨,给观众一种很近的感觉,能抓住观众的心。摆脱了以往 节目以道理说教模式。而不是趾高气扬地在大谈阔谈在很高端的东西,开启说教模式。2.主持风格。主持人以其轻松诙谐的主持风格备受青睐,《艾伦秀》里的笑话和明星采访,几乎都是节目组的原创,加入 艾伦的个人生活。 《奇葩说》也一向因幽默而深受观众喜爱。这两个节目都把生 活中的问题拿到台面上辩论,是在幽默愉悦且大胆的辩论中将观点说出,从而起到道德引导等作用。3.商业宣传。《艾伦秀》,艾伦会在 节目中大篇幅做广告,但做得不叫人反感。艾伦不仅明目张胆地跟全 世界人做广告,而且她做得大家都想看。这无疑体现了西方的开放。 这与中国许多植入广告就有明显不同。在广告植入这一块奇葩 说也比其他节目做得好,为中国节目的广告植入开辟了一个先河,应

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比较

第一章: 第一节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选择第二节文化—文明,一对术语的探源第三节 “文化” 释义第四节文化的性质与特征第五节跨文化比较方法论第六节我们的比较观 一、什么是文化? 广而言之,文化可以包容人类有史以来所创造的全部文明成果,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文化一般有三种定义。首先是“理想的”文化定义。根据这个定义,就某些绝对或普遍价值而言,文化是人类完善的一种状态或过程……其次是“文献式”文化定义,根据这个定义,文化是知性和想像作品的整体,这些作品以不同的方式详细记录了人类的经验。最后是文化的“社会”定义,根据这个定义,文化是对一种特殊生活方式的描述,这种描述不仅表现艺术和学问中某些价值和意义,而且也表示制度和日常行为中的某些意义和价值。 二、“文化”释义? 1.把文化看作一个包含多层次、多方面内容的综合体,用它来概括人类创造和积累起来的全部物质与精神财富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2.把文化理解为人类精神现象或观念形态的总和。3.强调文化作为人的社会行为与习俗的意义。4.还有一种较为普遍的认识,即把文化主要视作人类的艺术活动及富有仪式性的民俗活动的概括。5.一部分学者尤其是历史哲学家十分重视文化的历史传承性质,他们倾向于把文化理解为一个社会的传统行为形式或全部社会遗产。6.从功能和价值层面来认识文化的意义是文化概念探讨的又一思路。7.强调文化对人的思想行为的潜在指导和规范作用是另一类文化阐释的核心。 三、文化的性质与特征? 首先,我们赞成把文化看作具有多层次结构的有机系统。其次,我们把民族性和地域性看作文化的重要特征。其三,文化还具有规则性。其四,文化是历史承继的,它能够通过代代相传的不断积累,形成特定的文化传统。第五,尽管我们已承认每一种特定的文化都具有维护其持续性与稳定性的内在力量,但我们还是要指出:一定民族的文化形态是可以变迁的。 第二章:寻根 第一节河的赐于与海的磨砺第二节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第三节家国与城邦

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对比研究.

2009年第4期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No.4 2009 (总第111期 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Financial Administrators Serial No.111 教育教学 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对比研究 许佳佳1,成东2 (1.福州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2.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7 摘要:中西方由于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和思维方式的哲学基础等差异使得不同的社会群落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研究价值观在不同民族所体现出来的差异性,帮助英语学习者增强文化的差异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价值观;哲学基础;语言 中图分类号:H3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768(200904-0060-04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的研究自1958年美国学者Eugene Burdick和William Lederer合编的《丑陋的美国人》(The Ugly American和次年同样是来自美国的著名学者Edward Hal 的《无声的语言》(The Silent Language分别出版后,受到学术界各大领域的广泛关注。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文化人类学家、社会心理学家、民族交际学家及社会语言学家,乃至哲学家都分别从各自的学科视角对跨文化交际逐步开展研究,使跨文化交际学成为一门综合多领域的人文科学。跨文化交际学以各国文化及其交际习惯为主要研究对象,而任何语言都是一定文化的反映,同时都会折射出一定的价值观念,表现出价值观念和语言文化的密切相关。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常常会因为两种文化的价值观取向不同或是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而引起交际活动的短路,所以熟悉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对于培养、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价值观的涵义

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对比教学提纲

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对 比

中美价值观念对比分析 1.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Oneness vs. Dividedness between Man and Nature) 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或对自然的态度是天人合一,而西方则主张天人相分。天人合一是指人对自然规律的顺从和对自然的崇拜,人们将自然中日夜交替、季节变换与人们的生活和活动周期相一致起来,一切都处在不断循环往复之中,并与自然和谐统一。实际上,自古代几千年以来,人们在各个生活侧面都力求与自然统一,达到顺其自然的境界 无论是政治、思想、情感、理智和实践等方面都是如此。人们做事情讲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追求天时、地利、人和。 在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导和影响下,在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言语观方面都倾向于求整体、求笼统、求综合和知觉上重直觉,迥异于美国人或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言语观。 西方人,从古至今倾向于把宇宙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天人相分,二者对立。西方的哲学家从古代起就开始认为世界上的万物都是对立的,一分为二: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社会与自然等,一切

二分对立。因此人与自然相分对立,而人处在支配和改造自然的位置。在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或地位,他们相信这并不是天命,顺从命运的人会遭到唾弃。这就是为什么西方人把自己比作一部机器或一个独立存在的原子的缘故。 天人相分决定了美国人一分为二,对待事物习惯分析的思想方式和重逻辑的思维方式,以及求“准确”的言语观。 总之“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分”这两种不同的宇宙观构造东西方人色思维方式、民族性格方面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西方东方 宇宙观:天人相分天人合一 思维方式:抽象思维具象思维 重分析、逻辑、客观重直觉、综合、主观 演绎式归纳式 线性圆周式 言语观:法制语言人制语言 重形合重意合

对比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差异

对比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差异 姓名: xxx 学号: 123456789 班级: xx 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所组成的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家庭是人类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庭的存在产生家庭观念,家庭观念是家庭变化的先导。家庭观念包括婚姻观、道德观以及法律观念。在任何国家,家庭都是重要的社会单位,家庭对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东西方民族由于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的不同,在家庭观念上呈现出诸多差异。 1. 中西方家庭结构差异 中国人重视血亲关系,因此,中国人的家庭结构的主要特点就是大家庭。现代中国社会有两种主要的家庭结构:核心家庭与延伸家庭。一对夫妇加上儿女,两代人组成的家庭叫核心家庭;三代甚至四代同堂的家庭是延伸家庭。 相比较而言,西方人对于血亲关系并不像中国人那么重视。在西方国家,核心家庭占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延伸家庭微乎其微,此外,还有单亲家庭,单身家庭,同居家庭等形式。人们越来越注重“核心家庭”,而对三代之外的直系血亲关系和两代之外的旁系血亲较为淡漠。 2. 中西方家庭观念差异 由于中西方家庭结构不同,家庭观念也截然不同。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沉淀了很多优秀的文化,也流传了很多美好的风俗习惯,在这文化与习惯中就包含着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在中国古代及近代社会中,家庭观念的稳固流传为维系社会的安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孕育了很多经典美德,例如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兄友弟恭,勤俭持家等,这些传统的家庭观念对中国社会秩序也曾起到了很大的维系作用。但是,随着社会大 新市场营销法则助推企业成长电子商务营销食品餐饮营销建筑房产营销消费品营销 环境的发展变化使得原始的家庭单位受到一定破坏,个人成长经历中传统观念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原先几世同堂的现象已经是很少存在,取而代之往往是下代人的自立门户,家庭的单位已不像以前可能直接代表一个家族。不过,中国的家庭观念还是受到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中国的家庭观念依然很强,血缘关系,亲情伦理,在脑中根深蒂固,父母、子女始终一家人。 在中国家庭中,一直奉行敬老的传统。老人们往往会受到家庭、社会格外的尊敬。在中国家庭中,子女年幼时依赖父母,父母为家庭作出很多的个人牺牲,但要求子女更多的服从。子女成长后则对父母负有赡养的责任,但在某些情况下会继续依赖父母。 从历史上来讲,中国人的家庭观念是很强的,家族意识也较强烈,例如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中国人的名字,一般先是姓,再是名,名中往往还有一个同一辈分的人统一采用的用来标志辈分的字,姓作为家庭乃至家族的标志,中国人把他放在最前面,代表自己的名放在后面,在一个侧面也证明了在中国人眼里,家庭是远远高于自己的,先有家庭,后有了自己。 相比较而言,西方人对于血亲关系并不像中国人那么认真。西方的社会的根基在个人,西方文化价值观以个人主义为核心。赞扬人的价值,提倡人的尊严和个性自由发展。在西方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较为平等。子女与父母之间没有这么多依赖性,子女中学毕业后就不在家里住,年轻人以独立自主为荣。而父母老了以后也不以子女为依赖,子女也没有赡养父母的责任,双方没有这么多义务与责任,家庭中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平等。

透视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透视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赵燕霞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山西太原030013) [摘要]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精神本质。本文从价值主流、个人本位、天人观、知识观、交际观等几个方面分 析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以期对中西方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避免跨文化交际失误。 [关键词]中国;西方;文化;价值观;差异 [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285(2008)11-0020-03各国价值观差异,造成各国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不同。在跨文化交际中,这些差异很容易导致交际双方的误解。跨文化交际差异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价值观。本文将分析中西价值观的差异,以期对中西方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避免跨文化交际失误。 一、价值观与文化 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文化无所不在,具有多维性、复杂性和普遍渗透性”。文化包括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三大领域,通常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和创造的成果[1]。童之侠认为,文化是一个人群的成员赖以区别于另一个人群成员的共同思维方式[2]。文化包括价值体系,价值观是文化的基石。文化可以分为很多层,最外表的一层是象征物,如服装、语言、建筑物等等,能够很容易看见。第二层是英雄人物性格在一种文化里,人们所崇拜的英雄的性格代表了这个文化中的大多数人的性格。了解英雄的性格也就能了解英雄所在文化的民族性格。第三层是礼仪。礼仪是每种文化中对待人和自然的独特表达方式。第四层是价值观,指人们相信什么是真、善、美的抽象观念,也是文化中最深邃、最难理解的部分,而且时时刻刻指导和控制着人们的行为。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精神本质,决定着文化的特征和风范。 二、中西价值观差异的主要表现 1.价值主流。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主流是为自我满足而奋斗的精神。西方文化张扬个性,强调维护个人利益,注重独立自主发挥个人潜力,强化个人权利意识。个人主义是一切行为的准则,自我实现是人生的最高需求和目的,独立是实现自我的最有效手段,人权神圣不可侵犯,是实现自我的保障。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是和合精神。中华民族自古就注重和谐。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崇尚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在国家之间的关系上,主张亲仁善邻,协和万邦。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与人为 善的民族。 2.价值取向一元化与多元化。中国人受儒家思想影响根深蒂固。认为人生的价值就是在现世的作为之中,一个人在社会越有作为,他的生命就越有意义。在专制社会中权力就是一切,因此,人的作为最大者莫过于实现从政的抱负,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伟理想统治着千百万中国文人碌碌无为的一生。受这种一元化的人生价值的影响,多数人不愿问津自然科学,致使科学被困于萌芽状态。另外,人的智慧才能都集中到了政治权术上,创造了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变幻莫测而实质又超稳固的政治文化模式。在这种特殊的模式中,产生了中国独有的历史现象:当官不成求当圣人;报国不得则退做隐士,或吟诗饮酒自得风浪。于是道教、佛教随之兴起,贪生的自去修道,厌世的不妨念佛。而西方文化中人生价值呈多元化,从政也是人生价值的实现,经商也被认为相当有价值,西方人眼中最好的职业莫过于律师、医生。 3.个人本位与群体本位。西方文化特点是强调 个人价值,即主张个人独立,强调个人主动性、个人行为与个人兴趣,勇于进取,珍视个人权利。个人主义是西方文化的核心。个人主义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他们相信自己能够拯救自己;寻求自我表达,强调个人尊严,注重个人隐私,个人的权利不可剥夺;人的力量无限,崇尚竞争,适者生存。在西方社会,人们普遍将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视为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表现,“个人主

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概要

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中外文化差异论文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文化差异易导致语言学习和理解的困难。因此,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而且也应包含文化知识的传播,教师应寓教文化于教语言之中,通过加强中西文化差异对比,克服学生学习英语的文化障碍,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是由音素、词素、词、短语、句子等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不仅包括物质的东西,而且包括思想、习惯、家庭模式、语言等非物质的东西。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文化通过语言文字的形式被传承、传达、记载、反映出来。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没有语言,文化就失去了载体。没有文化,语言就成了无源之水。美国人类学家古德诺夫0^4札“⑶的如故)在他所著的《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一书中是这样阐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的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胃^ 511肋抑1⑶10整理提供和整体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所以要想真正习得一种语言,必须习得这种语言

的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如果只懂语言而不懂文化,就好像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语言与文化的这种密切关系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文化教学。如果不了解英美文化,就无法真正理解和运用英语语言。只有较好地了解英美国家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掌握汉语和英语之间的文化差异,才能增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缩短学习周期,提高学习效率,真正使英语教学达到“为交际”的目的。 一、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 1.宗教信仰的差异 (工)宗教的影响力:宗教在西方社会的影响非常深远,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基督教文化在英语国家的影响更是居于主导地位。上至国家政权运转、公共管理,下至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伦理道德、行为方式都有宗教影响的痕迹。中国传统上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较深,虽然也有佛教、道教等宗教存在,但宗教的影响力较小。无论国家管理还是老百姓的生活、行为基本上处于世俗化状态,特别是当代中国,无神论的影响更为深入。 (之)宗教传说典故:西方有大量的宗教传说与典故,体现在音乐、绘画、文学等文化形式之中。绘画中有大量宗教题材,如“,

反思中西文化差异 价值观

反思中西文化差异价值观 中西文化价值有着巨大差异,从根本上说,西方是“以个体为本位”的文化,而中国盛行“以集体为本位”的价值观。这两种文化形态在历史上各按自身的逻辑演进。进入近、现代之后,两者既有意义上的相互缠绕,也有本质上的截然不同。中国历史上长期实行“以德治人”,集体主义价值观根基深厚。进入20世纪之后,西方文化定位于“个体主义”的价值目标,而中国选择了“人类解放”。今天,当中国又一次面临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选择时,是改用“个体主义”的价值目标?“人类解放”的价值目标?还是取“个体主义”与“人类解放”的价值互动和结合呢?我们认为应该选择第三者。 一、个体主义 西方文化价值源发于西方原始宗教中。作为一种思想,“个人主义”很早就出现了。但比较完善个人主义思想则首先在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出现。但是,“个人主义”这个词本身首先在法国出现。时间是大革命以后,创造这个词的人是法国政治评论家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在他看来,个人主义是与集体主义相对立的,是自私自利的,是一切为我为中心的。在美国,个人主义精神是一种边疆文化遗产。在殖民时期,拓荒者们已不在享有文明社会的安逸和舒适,他们必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给自足。这种精神从早期殖民时期一直到现在都是美国人信奉的精神之一。到本世纪中期,个人主义有了新发展。与以前不同的是大多数的西方人都不在把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看成是势不两立,相反地,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当然,个体主义作为西方近代启蒙的价值目标,其孕育过程并不完全取决于历史语境,它更是近代社会逻辑沿革的必然。这也就是说,“个体主义”作为西方近代的主流价值目标,除了呼应其古希腊的启蒙先声之外,更是中世纪与近代价值逻辑符合规律演进的产物。此外,“个体主义”也并非某种内容单一的简单范畴,其内涵涉及政治、社会、道德等多方面的价值领域,是经过许多哲学家的共同努力才得以完成的学理。实际上,如果“个体主义”不包括这些内容,它就不能成立,或至多只是一个空壳而已。 应该看到,在现实的历史中,“个体主义”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是交相缠绕、难以截然分开的。一方面,个体欲望的解放不可避免地激发个性能动创造历史的动力,从而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社会的进步;但另一方面,个体欲望的过度膨胀,如果失去必要的约束,也会导致极端利己主义而成为社会的公害。所以,个体主义对西方文明的建构有着历史意义的地位,不能予以全然否定;但个体主义的时代性、阶级性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同样难以全盘肯定。 目前,我们尤其需要从整体观、动态观和历史必然性的角度如实地评释“个体主义”价值观的真正意涵与历史作用。因为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对“个体主义”作多向度的全面评 1

浅谈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及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浅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2 你是爱丽丝吗?从《爱丽丝梦游仙境》中人物看作者刘易斯.卡罗尔的写作意图 3 《呼啸山庄》和《远离尘嚣》中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的对比 4 浅谈英语俚语 5 Sino-US Cultural Differences——Through Comparison Between APPLE and OPPO 6 对于高中生英语学习感知风格的调查研究 7 浅析英语专业学生在听力理解中的策略运用 8 人称代词与情态动词在英语政治演讲中的人际功能 9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Advertisement 10 英汉习语翻译中文化意象的转换 11 《傲慢与偏见》中的对立与统一 12 英汉语言与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 13 中英委婉语文化内涵特征对比研究 14 The Archetype of the Ugly Duckling in The Secret Garden 15 模因论视角下的中国网络新词翻译策略 16 金庸武侠英译中的文化传递 17 Human Nature and Redemption——Thoughts on Reading The Kite Runner 18 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研究 19 英汉视觉动词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20 An Analysis of American Dream--A Case Study of The Great Gatsby 21 从归化策略视角看中医药说明书的翻译 22 中英广告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23 《红楼梦》人名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24 《嘉莉妹妹》中男女主人公命运的对比分析 25 合作原则视角下探析广告语篇中省略的会话含意 26 《呼啸山庄》爱情悲剧的原因探析 27 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分析 28 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 29 Women’s Roles in the Family Based on the Bible 30 海斯特白兰的反叛主义 31 浅谈英语委婉语的作用和原则 32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33 浅论《儿子与情人》中劳伦斯的心里分析技巧 34 英语“名词+ ly”类形容词的词化分析、语义特征及句法功能 35 On Application of TBLT to Junior High School Oral English Teaching 36 An Analysis of Tragic Consciousness in A Farewell to Arms 37 英文电影名汉译中的功能对等 38 An Analysis of the Distorted Human Relations in The Grass Is Singing 39 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看中西文化差异 40 论译文质量保证的途径 41 从《麦琪的礼物》看欧亨利留给世人的礼物 42 英汉恭维语的对比研究

中美文化价值观差异

中美文化价值观差异 文化是一种社会范畴, 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性格、思维方式等的总模式, 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 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它为一个语言社会的全体成员所共有, 也为这个语言社会所独有[ 1] 。中华民族和美利坚民族, 是世界上两个伟大的民族, 有各自文化体系。下面主要总结一下:中美文化差异的具体体现;中美文化差异形成的原因。 中美文化差异的具体体现 (1)中美民族性格的差异。 中华民族和美利坚民族, 是世界上两个伟大的民族, 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勤劳、勇敢、热情而又积极进取。然而中美民族性格上是有差异的, 它是中美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看重的是群体意识, 注重整体价值。个人应为家庭和社会做贡献, 个人利益服从群体利益, 群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 因此, 便形成了传统的公私义利的观念。美国人强调的是个人意识, 注重个人价值。美国的个人主义表现在:追求个人自由、个人自立、自由思考和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 只要不超出法律范围, 就不会有人去干涉, 即使父母、兄长也无权干涉。这一点有其明显优越性, 它使美国家庭比中国家庭民主、平等得多, 父母很少为孩子决定什么事情, 而是与其协商或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2)中美思维方式的差异。 傅雷曾经说过:“中国人和西方人之思维有基本分歧, 我人重综合, 重归纳, 重暗示, 重含蓄;而西方人重分析, 细微曲折的挖掘惟恐不尽, 描写惟恐不周”。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形象的、直观的、综合的, 美国人的思维模式是个体的、抽象的、独特的。 中美文化差异形成的原因 (1)自然环境和劳动方式的影响。 中国人的“天人合一”和“内向性主体精神”与美国人的“征服欲望”和“外显性客体精神”是由不同的自然环境孕育而成的。中国文化基于农业社会, 这种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等级社会, 强调等级与和谐;而美国不完全依赖于农业, 他们对工商业的依赖较大, 这些产业对个人特征的要求更高, 所以与此相适应, 美国人的思维取向是个人式的, 与中国人人际式的取向不同。 (2)民族历史的影响。 中国历朝历代推行的是一种“重农抑商”的政策, 农业经济增长缓慢, 不像商品经济下的财富积累暴起暴落, 因而人与人之间的分化和差异不那么显著。人们之间的连结容易趋于稳定, 再加上小农生产的特点, 形成了个人对于群体的依存关系, 这些都与中国人的群体意识的形成不无关系。与此相反, 美国人看重的则是个体的人。另外, 美国是一个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社会, 人口流动性比较大, 人与人之间在生存、生活方面的依赖性逐渐削弱。 (3)传统思想的影响。 中国文化是建立在儒家思想上的内陆文化, 主张简约、和谐、中庸、对称与平衡。孔子主张“允执其中”,“过犹不及”。美国文化是建立在古希腊传统之上的海洋文化, 在思维方式上以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思维和分析思维为特征, 强调个人特性和自由, 是一种以个人主义

浅谈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摘要】跨文化交际是指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或非语言进行思想、感情、信息等交流的过程。本文分别从中西方行为方式的差异、人际交往关系及模式的差异和合作及处事方式的差异三个方面解析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跨文化交际影响 随着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日渐频繁,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合作往来也与日俱增,从而出现了国际间的交际,即“跨文化交际”。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交际者常常会因为文化背景不同引起语言交融及文化整合等交际活动的短路,所以了解中西方基本的文化差异以及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尤为重要。 一、对行为方式的影响 中国人向来推崇做事“三思而后行”,考虑问题一定要周全,要做到彬彬有礼、温文尔雅,谦虚知礼,不可有野心。交际时要替对方着想,选择恰当而委婉的言语表述观点。而在强调个人至上的西方国家却表现出直接、果断和有野心。美国人从小就被教育要自信、独立、做事干净利落,缺乏自信心或进攻性的人是很难被社会接受的。比如若有人赞扬:“你工作做的很好!”西方人的反应必定是:“Thank you very much。”而中国人的反应就是:“哪里!哪里!”西方人希望自己的个性和能力得到社会的承认,而中国人即使对别人的称赞心里美滋滋的,但是口头上却不敢流露,生怕被冠以自满的帽子。此外,中西方时间观的差异也会导致行为方面的差异。西方人认为,中方计划性差,对待时间太随意。一般来说,西方人惜时如金,计划性强,重视时间表安排,一旦和自己原来的计划有冲突,就会推辞掉临时安排的工作;而中国人对待时间则迥然不同,通常会认为西方人安排工作太死板、不灵活,不合情理。对待时间的这种态度会微妙地、潜在地影响着我们和周围人的关系,造成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流往往会感到困惑。譬如一位要离开美国的中国教授邀请美国教授共进晚餐作为告别,没想到这位美国教授当面回绝,并解释说自己已有安排。这样的例子自然让我们觉得美国人太绝情,实际上正是由于时间观的不同产生了这样的看法。 二、对人际交往关系及模式的影响 人际关系是通过交际实现和完成的,但实现某种关系的交际方式会因各地文化不同而有所区别,用中国文化的交友方式来与美国人交朋友显然是行不通的。中西方在人际关系方面的主要差异在于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偏向于感情型,而西方社会的人际关系则偏向于理性型。中国人受孔子思想影响,在人际交往方面注重仁礼一体,和对方交往时要考虑“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在处理问题中往往公私不分,把个人情感关系和公共关系混淆,感情用事,常常把人情当作交易

中西价值观差异的主要表现

中西价值观差异的主要表现 1.价值主流。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主流是为自我满足而奋斗的精神。西方文化张扬个性,强调维护个人利益,注重独立自主发挥个人潜力,强 化个人权利意识。个人主义是一切行为的准则,自我实现是人生的最高需求和目的,独立是实现自我的最有效手段,人权神圣不可侵犯,是 实现自我的保障。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是和合精神。中华民族自古就注重和谐。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崇尚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在国家之间的关系上,主张亲仁善邻,协和万邦。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与人为善的民族。 2.价值取向一元化与多元化。中国人受儒家思想影响根深蒂固。认为人生的价值就是在现世的作为之中,一个人在社会越有作为,他的生命就越有意义。在专制社会中权力就是一切,因此,人的作为最大者莫过于实现从政的抱负,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伟理想统治着千百万中国文人碌碌无为的一生。受这种一元化的人生价值的影响,多数人不愿问津自然科学,致使科学被困于萌芽状态。另外,人的智慧才能都集中到了政治权术上,创造了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变幻莫测而实质又超稳固的政治文化模式。在这种特殊的模式中,产生了中国独有的历史现象:当官不成求当圣人;报国不得则退做隐士,或吟诗饮酒自得风浪。于是道教、佛教随之兴起,贪生的自去修道,厌世的不妨念佛。而西方文化中人生价值呈多元化,从政也是人生价值的实现,经商也被认为相当有价值,西方人眼中最好的职业莫过于律师、医生。

3.个人本位与群体本位。西方文化特点是强调个人价值,即主张个人独立,强调个人主动性、个人行为与个人兴趣,勇于进取,珍视个人权利。个人主义是西方文化的核心。个人主义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他们相信自己能够拯救自己;寻求自我表达,强调个人尊严,注重个人隐私,个人的权利不可剥夺;人的力量无限,崇尚竞争,适者生存。在西方社会,人们普遍将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视为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表现,“个人主义”作为这一精神的概括,被赋予积极意义。每个人都尽量体现个性化的自我:个人自信,自我肯定,自由表达内心情感而不受外界约束,公开发表不同见解。中国社会的三大基本结构即高度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绝对君主制和宗法制,都是从本质上和个人主义水火不兼容的,形成群体本位的集体主义。中国人提倡凡事以家庭、社会和国家利益为重,主张个人服从集体,崇尚“大公无私”等。在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方面,人们被要求做到“克己守道”、“与集体或领导保持一致”。在个人与家庭的关系上,强调个人是为家庭而生存的,个人的生死荣辱和家庭息息相关。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个人主义”便自然地成为与“集体主义”相对的贬义词,如自以为是、自负都带有贬义色彩,“个人主义”被认为是“利己主义”。语义是文化氛围的产物,语言符号具有既定的文化内涵。在汉语中,“个人主义”的定义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错误思想”。 4.天人观。西方传统认为,宇宙是由神创造和控制着的,人和宇宙是两个独立的实体,因此,宇宙自然法则必须遵守。这样的宇宙观形成了后来的二元论世界观。他们认为人和世界是各自独立的,彼此的关系是

中西文化差异总结讲课讲稿

中西文化差异总结

中西文化差异以及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的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根深蒂固的弦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中国人向来以自我贬仰的思想作为处世经典,这便是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中”是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人生处世要以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道德观念作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南,接人待物,举止言谈要考虑温、良、恭、俭、让,以谦虚为荣,以虚心为本,反对过分地显露自己表现自我。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这种群体性的文化特征是不允许把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的。 西方国家价值观的形成至少可追溯到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即以崇尚个人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竭力发展自己表现自我。“谦虚”这一概念在西方文化中的价值是忽略不计的。生活中人们崇拜的是“强者”“英雄”。有本事,有才能的强者得到重用,缺乏自信的弱者只能落伍或被无情地淘汰。因此,西方文化体现出个体文化特征,这种个体性文化特征崇尚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 中西方文化的发展态势不同。中国文化中整体上来看,属于一种静态文化、一种家国文化。由于中国所处地理环境较为优越,给予了人一个可以长期居住生产的环境,所以,这种长期居住在同一个地方的条件便使家族发展的很快,安居乐业、居安而不思流动,就容易促使静态的文化模式发展。家族繁衍、代代相传,家族纽带越来越复杂,尊老和祭祖现象就必然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产生,家族观念,宗法制度也就逐渐形成并根深蒂固了。所以说,中国为什么叫家国,因为,家就是国、国就是家,家和国仅仅是规模上的差别,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