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肩周炎的辨证论治

中医对肩周炎的辨证论治
中医对肩周炎的辨证论治

中医对肩周炎的辨证论治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广泛的炎症反应。本病是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患,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左侧较右侧多见,双侧同时发病者少见。早期表现,仅以疼痛为主,或仅有轻微隐痛或肩关节不适和束缚感;继则疼痛逐渐加重,夜间尤甚,常影响睡眠,肩关节活动也逐渐完全受限;最后形成“冻结状态”。本病在中医学属“痹证”范围,又称为五十肩、漏肩风、肩凝症、冻结肩等。

中医认为,人过中年阳气虚弱,正气渐损,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营卫失调,以致筋脉肌肉失去濡养,遇有风湿寒邪外侵,易使气血凝滞,阳气不布,脉络不通故发本病。

(1)正气内亏:“七七肾气衰”,人到50岁左右,肝肾精气开始衰退,或劳逸过度,或病后体弱,致气血不足,筋脉得不到充分滋养,日久筋脉拘急,营卫失调。《中藏经*五痹》曰:“肾气内消……精气日衰,则邪气妄入”。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曰:“夫劳倦之人,表里多虚,血气衰弱,腠理疏泄,风邪易侵……随其所惑,而众痹生焉”。现代医学家刘渡舟在《金匮要略诠解·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曰:“凡尊荣之人,则养尊处优,好逸恶劳,多食肥甘,而肌肉丰盛,不事劳动则筋骨脆弱,以致肝肾虚弱……阳气虚,血行不畅,重因疲劳则汗出,体气愈疲**此时加被微风,遂得而干之,则风与血相搏,阳气痹阻,血行不畅。”

(2)邪气外侵:居住潮湿,中风冒雨,睡卧露肩等,均可致外邪内侵,寒湿留滞于筋脉,血受寒则凝,脉络拘急则痛;寒湿之邪侵淫于筋肉关节,以致关节屈伸不利,如金元·张子和《儒门事亲》曰:“此疾之作,多在四时阴雨之时,及三月九月,太阴寒水用事之月,故草枯水寒如甚,或濒水之地,劳力之人,辛苦失度,触冒风雨,寝处潮湿、痹从外入。”又如明·朱《普济方》曰:“此病盖因久坐湿地,及曾经冷处睡卧而得。”一、中医对肩周炎的辨证论治

中医临床上一般把肩周炎分为以下四型:

1、风寒侵袭

主证:肩部疼痛较轻,病程较短,疼痛局限于肩部,多为钝疼或隐痛,或有麻木感,不影响上肢活动。局部发凉,得暖或抚摩则痛减。舌苔白,脉浮或紧。多为肩周炎早期。

主证分析:体虚之人,肌肤卫阳不固,复因汗出当风,风寒趁虚袭于肌肤经络,痹阻于肩部,使肩部气血运行不利;不通则痛,故见肩部疼痛,局部发凉。因病程短,风寒仅袭肌表,故其痛较轻。苔白脉浮或紧,均为寒邪在肌表之征。

治则: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方药:蠲痹汤加减。

羌活10g,独活10g,秦艽10g,桂枝10g,桑枝10g,海风藤15g,当归10g,川芎10g,木香10 g,乳香10g,甘草6g。(正耀注:此蠲痹汤源自《医学心悟》,是程钟龄方)

方解:方中羌活、独活、桂枝、秦艽、海风藤、桑枝等祛风散寒,化湿通络;配以当归、川芎、木香、乳香活血理气,并能止痛;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奏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寒胜者加制川乌、细辛;风胜者,重用羌活,再加防风。

2、寒湿凝滞

主证:肩部及周围筋肉疼痛剧烈或向远端放射,昼轻夜甚,病程较长。因痛而不能举肩,肩部感寒冷、麻木、沉重、畏寒,得暖稍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主证分析:年老肝肾亏虚,正气不足;或因冒雨涉水,睡眠不当,外界寒湿之邪侵及,滞留局部。日久寒湿内结,致使局部经脉闭阻,故见局部疼痛、麻木;寒凝邪实,故疼痛剧烈、畏寒;湿性重着,故有沉重感,得温则痛稍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均为寒湿之征。

治则:散寒除湿,化瘀通络。

方药:乌头汤加减。

麻黄10g,制川乌12g(先煎),白芍15g,黄芪30g,甘草6g;全虫12g,羌活12g,细辛6g。

方解:方中的制川乌、羌活、细辛、全虫温经散寒,除湿通络止痛;用麻黄散外寒表湿;芍药、甘草缓急舒筋;黄芪益气固表,并以此缓和麻黄、乌头之性,以防伤正气。诸药配伍,使寒湿之邪微汗而解,邪去而又不伤正,以达温经散寒,祛湿止痛之功。

3、瘀血阻络

主证:外伤后或久病肩痛,痛有定处。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拒按,肩活动受限;或局部肿胀,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

主证分析:外伤内挫,局部经络损伤,气血逆乱;或久痛入络,血脉瘀阻,故见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且有定处,拒按,或肿胀。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均为血瘀之征。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活络效灵丹与桃红四物汤合并加减。

当归15g,丹参15g,生乳没各15g;白芍10g,川芎10g,熟地10g,桃仁10g,红花10g;桂枝10g,桑枝20g,鸡血藤15g。

方解:方中用当归、丹参、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止痛;熟地配当归以养血;白芍缓急止痛,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止痛;用桂枝、桑枝、鸡血藤祛风通络。诸药共奏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之效。

4、气血亏虚

主证:肩部酸痛麻木、肢体软弱无力、肌肤不泽、神疲乏力;或局部肌肉挛缩,肩峰突起。舌质淡,脉细弱无力。

主证分析:久病体弱,气血亏虚,外邪乘虚侵袭,闭阻经络,肩部筋脉失于荣养,故见肩酸痛麻木、肢软乏力、肌肤不泽、肌肉萎缩、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无力均为气血亏虚之征。

治则:益气养血,祛风通络。

方药:秦桂四物汤,或用本方加味治之。

秦艽12g,桂枝12g,当归12g,白芍12g,川芎10g,生地12g;黄芪15g。寒甚加羌活、独活、附子;湿甚加苡米、海桐皮;筋缩不利加木瓜、鸡血藤、忍冬藤;痛甚加全虫。

方解:本方以当归、川芎、白芍、生地养血柔筋,以秦艽祛风散寒,以桂枝、黄芪益气温经通络散寒;共奏益气养血,疏经散寒之效。

二、治疗肩周炎的中成药

1、伸筋丹

伸筋丹的组成有:地龙(炒)500克,马钱子(制)、红花各350克,汉防已、乳香(醋炒)、没药(醋炒)、骨碎补(制)、五加皮各150克。

具体制法为:马钱子用砂烫至外表呈棕黄色并鼓起祛毛屑,骨碎补用砂烫祛毛。将上述药物粉碎成末混匀,装入胶囊,每丸含0.15克。用时,每日3次,每次5丸。15

日为1个疗程,停药5日,再服15日。

药效:该药有较好的解痉镇痛作用。药理分析结果表明其镇痛作用不属于中枢性镇痛,而是通过局部的消炎,消肿以达到消除疼痛症状的目的。此外,该方对其它骨伤科疾病的疼痛也有较好疗效。另外,肩周炎重在自我锻炼,如果配合得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黄芪桂枝五物汤

药方组成为:黄芪15克,桂枝10克,白芍12克,生姜3片,大枣4枚;细辛3克,制川乌、制草乌各5克,止痉散粉1.5克。用时,除止痉散粉随饮片煎汤送服外,其余诸药加水煎,分2次服。

药效:由于中老年人肝肾渐衰,筋骨、筋膜等组织逐渐退行性改变,在风、寒、湿、邪浸袭的诱因下,造成肩关节局部的肌肉、筋膜、软骨等组织发生紧张、僵硬、变性、增生或萎缩等病理改变,因此,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通过方中的桂枝,可辛温助心阳,通经络,改善肩关节周围筋骨、经络等的血运,驱除肌表之邪,以缓解疼痛。生姜味辛,以佐桂枝、合芍药,调和阴阳,温养血脉;合大枣养胃气而发汗,以去肌肉,筋骨之邪。黄芪调治营卫气血不足;细辛祛除里寒之邪;制川乌、制草乌温经止痛,治风痹等肢体麻木;止痉散粉解痉挛而且通络。上述诸药加减应用,对治疗肩周炎有较好的效果。此外,该方对颈椎病、腰腿痛也有较好疗效。

3、昆明山海棠片

药物组成:昆明山海棠。

功效:通经活络,消肿止痛。

主治:筋骨疼痛,风湿寒痹,麻木不仁,肩周炎之早期。

服法:口服每次2~3片,每日3次。

4、风湿寒痛片

药物组成:见类风湿性关节炎章。

功效: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扶正固本。

主治:肩周炎各期。

服法:口服每次6片,每日2~3次。

5、风痛安胶囊

药物组成:防己、木瓜、桂枝、生石膏、姜黄、海桐皮、忍冬藤、连翘、通草、黄柏。

功效: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主治:肩周炎早、中期有热象者。

服法:口服每次4~5粒,每日3次。

6、痹苦乃停片

药物组成:制川乌、制草乌、制乳香、制没药、制马钱子、怀生地、薏苡仁等。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化瘀,舒筋通络。

主治:肩周炎各期。

服法:口服每次5~7片,每日4次,连服3个月为1疗程。

7、痹隆清安片

药物组成:萆薢、怀生地、制马钱子、制乳香,制没药、薏苡仁等。

功效:除湿消肿,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主治:肩周炎各期有热象者。

用法:口服每次5~7片,每日4次,连服3个月为1疗程。

三、治疗肩周炎外用膏药

(1)肩贴灵

药物组成及制法:雄黄、樟脑、急性子、公丁香、生半夏、乌蛇、蜈蚣、凡士林。上药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成药膏。

功效:温经通络,散寒止痛。

主治:肩周炎之风寒侵袭兼瘀阻者。

用法:取药膏适量摊于敷料上,贴患处。

(2)肩凝膏

药物组成及制法:牛蒡子1500g,白凤仙120g,川芎120g,桂枝60g,大黄60g,当归60g,白蔹60g,肉桂60g,草乌60g,地龙60g,僵蚕60g,赤芍60g,白及60g,乳香60g,没药60g,川续断120g,防风120g,荆芥120g,木香120g,苏合香油120g,蜂醋3000g,香油5000g。将以上诸药入油炸枯,过滤法渣,加入蜂蜡搅拌成膏状,夏季时蜂蜡酌增,冬季时蜂蜡酌减,制成后放一周后使用。

功效:温经通络,祛风散寒,化瘀止痛。

主治:各型肩周炎。

用法:将药膏适量摊敷于棉布片上,敷匀,贴患部,3~5日更换1次。

(3)消散膏

药物组成及制法:清明前鲜泽漆草2500g,生菜油7500g,生麻黄、生半夏、生南星、甘遂各180g,白芥子、大戟、僵蚕各240g,黄藤90g,火硝30g,炒黄铅粉1500g。先将泽漆草入油熬枯去渣,再入麻黄、南星、甘遂、白芥子、大戟、僵蚕,再熬枯去渣,呈滴水成珠状时加入黄藤,火硝熬枯后将油滤清,入黄铅粉收膏,将药膏摊牛皮纸上。

功效:温经散寒,豁痰止痛。

主治:肩周炎痰浊阻络型。

用法:洗净患处,将膏化开,贴于患处,5天换1次。

(4)五枝膏

药物组成及制法:桑树枝、槐树枝、榆树枝、桃树枝、柳树枝各36cm(直径12mm,秋末、冬初采者为宜)。将各树枝切成每段3cm长,放入香油500g中炸焦(呈黄色)捞出后,将乳香、没药各15g研细,加入油中,边加边搅拌(朝一个方向搅拌),拌匀再加入漳丹250g,继续搅拌,呈糊状放温后摊在25~30张牛皮纸上备用。

功效:通经活络,化瘀止痛。

主治:肩关节周围炎。

用法:患处洗净,取膏贴患处,5天换1次。同时,嘱患者加强肩关节功能锻炼。

四、治疗肩周炎——药浴疗法

(1)洗剂Ⅰ号

药物组成:防己30g,威灵仙30g,五加皮30g,羌活30g,独活30g,川芎30g,赤芍30g,红花30g,木瓜30g,鸡血藤30g,千年健30g,海风藤30g,青风藤30g,桑枝30g,马钱子30g,伸筋草30g,透骨草30g。

功效:温经活络,祛风散寒。

主治:肩周炎。

用法:将上药用冷水浸泡于铁瓷盆内,2小时后,文火煎熬20分钟,不去渣,待放置温度适宜后,用毛巾蘸药液热敷患处,或直接用药液洗浴患处,再次用时加温即可,加温前可续水。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每剂药可用1周。

(2)洗剂Ⅱ号

药物组成:伸筋草、威灵仙、续断、麻黄、桂枝各15g,当归、红花、川乌、草乌、木鳖子、乳香、没药、川芎各12g。

功效:舒筋活血,温经散寒。

主治:肩周炎各期。

用法:同洗剂Ⅰ号。

(3)漏肩风熏洗验方

药物组成:鬼箭羽15g,桂枝、红花、木瓜各9g,晚蚕沙15g,黄酒250g。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化瘀,通经和络。

主治:肩关节周围炎属风湿痹阻型者。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浸泡15分钟,再加水半面盆,加黄酒煎沸后,趁热熏洗患处,冷则加热再熏再洗,每次熏洗15~30分钟。每日2次,每剂连用3天。

五、治疗肩周炎——药敷疗法

(1)肩周散

药物组成:生半夏、生南星、生川乌、白芷、生草乌、细辛、红花、没药、乳香、生葱、生姜、白酒各适量。

功效: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主治:肩周炎各期。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再加生姜、生葱捣烂,兑适量白酒,一齐入锅内炒热,敷于患肩部,外包固定,隔日换药1次。如有皮肤对药过敏者,可用纱布蘸清油隔在皮肤上,再敷药。

(2)川乌散

药物组成:川乌、草乌、樟脑各90g。

功效:温经散寒,通阳除痹。

主治:肩周炎。

用法:上药研末,根据疼痛部位大小,取药末适量,用食醋将药末调成糊状,均匀敷于患处及压痛点,厚约0.5cm,外裹纱布,用热水袋压在局部热敷约30分钟,每日1次。

(3)吴薏盐散

药物组成:吴茱萸、薏苡仁、莱菔子、菟丝子、紫苏子、生食盐各30g。

功效:祛风散寒,温经通络,祛湿止痛。

主治:肩关节周围炎。

用法:诸药研为粗末,先将生食盐锅中炒黄,再加入中药末拌炒至微变色,然后倒布袋内,外敷患肩,边熨敷边活动肩关节直至药温已低为止。隔时复炒再敷,日3次。

六、治疗肩周炎——外擦疗法

(1)外擦验方

药物组成:生川乌12g,生草乌12g,干姜12g,细辛8g,威灵仙6g,凤仙花8g。红花6g,川芎4g,桂枝7g,独活8g,寻骨风6g,樟脑15g,松枝6g,大黄8g,仙茅6g,巴戟天6g,茴香6 g,丁香6g,三七6g,五加皮6g,牛膝4g,乳香12g,没药12g,全虫6g,土元6g,山茱萸10g ,麻黄9g,杞子9g,狗脊9g,桑枝6g,当归6g,秦艽6g,白酒1200ml。

功效: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肩周炎各型。

用法:诸药粉碎为粗末,用55度白酒浸泡,夏季14天,春、秋季21天,冬季30天,过滤沉淀5日而成。晚睡前用棉签蘸药液适量涂于疼痛处,用聚乙烯超薄膜(薄软食品塑料袋)覆盖,外用衣被覆盖10分钟左右,有发热感,温度升高(灼热感属正常),6小时后去掉覆盖物。每日1次。注意:药物要均匀接触皮肤部位,孕妇及酒精过敏、皮肤破损者禁用。

(2)消炎止痛液

药物组成:丁香、山茶各10g,木香9g,大黄12g,红花10g,当归12g,生地、赤芍、丹皮、白芷、川芎各10g,防风、乳香、没药、荆芥各9g,薄荷6g,樟脑10g。

功效: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肩周炎。证见肩关节疼痛难忍,难以入眠,手不能抬举转后者。

用法:上药除樟脑外,加入90%酒精(适量)浸泡24小时(酒精与药之比为1∶2),然后置水于锅中,用蒸馏法,收集蒸馏液200ml,药渣中残余液滤尽,把樟脑粉加入蒸馏液中搅匀,与滤液合并,制成350ml外擦液备用。用时先在病灶部位,用特定电磁波谱治疗器照射10分钟后,将本品涂擦患处,间隔5分钟涂擦1次。每次照射30分钟,每日2次。

七、治疗肩周炎——针灸疗法

(1)毫针疗法

疗法①

a.取穴:寒胜型主穴取 俞、肩三针穴、阿是穴、曲池、配穴取肝俞、膈俞。湿胜型主穴取阿是穴、臂 、曲池;配穴取脾俞、肾俞、三阴交、足三里、气海。风热型主穴取臂 、曲池、合谷;配穴取大椎、商阳、肝俞、膈俞。

b.手法:寒胜型与湿胜型用平补平泻法,或针后灸之,或拔罐;风热型用泻法。

疗法②

a.取穴:肩贞(深刺),肩井穴。

b.手法:令病人垂臂曲肘,用28号4寸毫针刺入肩贞约2寸,使针尖稍向外斜;使局部有较强的酸麻胀感并向前臂及手指放射。再用同号针自肩刺入,向下经肌肉层刺到臂 穴;以肩关节有较强的酸麻胀感为度。肩井穴刺5~8分即可。留针后用艾条温灸10~15分钟,每日1次。

疗法③

a.取穴:条口透承山穴。

b.手法:患者站立位,患左取右,患右取左,用泻法,针感向上传导,得气后,嘱病人将患肢用力向上举,活动肩关节,不留针。

疗法④

a.取穴:主穴取肩陵穴,配穴取中渚、大椎、肩中。

b.手法:以捻转手法为主,并辅以提插。据病情施虚补实泻或平补平泻手法。主穴为缪刺法。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疗法⑤

a.取穴:中平穴(足三里下1寸,上巨虚上2寸处,偏于腓侧)。

b.手法:用28号2.5~4寸毫针,直刺,大幅度用力提插捻转,以泻法为主,针感为闪电式远距离传导。早期者,针后疼痛消失可不留针。后期肩关节粘连较重者留针30分钟,5~10 分钟行针1次,隔日1次,7次为1疗程,患单侧针健侧中平穴,双侧针两侧。

(2)头皮针疗法

①取穴:取顶颞前斜钱(前顶穴至悬厘穴的连线中1/3节段)。

②手法:进针约1寸(单肩者针对侧,双肩者针双侧),痛在前针尖方向向阴面,在后向阳面,用抽气法运针,以痛消失或减轻为得气,留针1小时以上,每10~30分钟运针1次,同时活动患肩。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3)小宽针疗法

①取穴:主穴取肩井、天宗等;配穴取肩前(在肩前面,取肩峰与腋缝前端连线的正中点及抬肩三角肌的正中间)。

②手法:用小宽针快速进针,不留针,不捻转,刺后拔火罐,再行局部按摩。每10天针1次,3次为1疗程。

(4)芒针疗法

①取穴:肩背、风池、秉风、肩外俞。

②手法:以风池为主穴,针尖向对侧目眶下,深刺1 5寸左右,使针感下行,肩背穴针尖向后下方斜刺2.0~3.0寸,刺在斜方肌中,注意针尖角度,避免刺伤肺脏;肩外俞透秉风,使局部有酸麻胀感为度,施平补平泻手法。

(5)刺血疗法

①取穴:主穴取尺泽、曲池、曲泽(任选一穴);配穴取肩贞、肩前、肩后局部。

②手法:取穴位及周围有瘀血现象的静脉血管,以三棱针刺出血10~20ml,血止后拔罐5 分钟。每15~20天1次。

(6)灸治疗法

①温灸器灸

a.取穴:肩贞、肩井。

b.方法:将艾绒与中药粉(据病情选用)装在温灸器同点燃,固定在肩部压痛点及穴位上施灸,可垫纱布数层,避免温灸器过热烫伤皮肤。每次灸30分钟,隔日1次,每次选3~4穴,10 次为1疗程。

②温针灸

a.取穴:主穴取肩三针(肩前、肩后)、天宗、肩中俞、新设;配穴取臂 、肩外俞、肩井、曲池、阿是穴。

b.方法:均取患侧穴,以主穴为主,每次4~6穴,针刺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法,留针不动,将艾段套在针柄上,艾段长2cm,直径1~2cm,下端点燃,每1段为1壮,每穴灸2~3壮。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7)新针疗法

①穴位注射

a.取穴:在疼痛处找阳性反应点。

b.药物及方法:选当归注射液,先肩部消毒,用5号针头抽取药液注射于局部压痛点,每次每穴注射0.5~1.0ml。每周1次。

②电针

a.取穴:两侧第五颈椎夹脊穴。

b.方法:穴位常规消毒后,术者左手拇、食指挟持一侧穴位,使其皮肤稍稍提起。右手持28 号3寸毫针,快速刺入穴位。进针后,针身与脊柱平行,紧贴皮肤,针尖向下沿皮刺。得气后,持续运针,使针感放散至肩或背部。再用同样方法刺另一侧穴位。再将两侧针柄与G6805型电疗机导线联接,并调至连续波段,频率为1000~1500次/分钟,电流大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15~30分钟,每日1次。

八、治疗肩周炎——推拿疗法

推拿法(1)

①取穴:肩井、秉风、天宗、肩贞、曲池、合谷等穴。

②操作手法:a. 患者端坐,患肢放松下垂。医者站于患侧,用一手握住患者手臂使其微外展,另一手用 FDA6 法或一指弹推法施术,重点在肩前部,三角肌部及上臂内侧。在肩前部及三角肌部施以滚法时,另一手可配合患肢做被动外展和旋外活动。若施术时患者怕痛,肩臂肌肉紧张,则可取仰卧位,患肢微外展,并屈肘90*,医者一手握其腕部,另一手施滚法于肩前部、上臂内侧部及三角肌部。两手协调配合,使肩关节做旋内和旋外活动。b. 坐位,接上势。医者一手在患肩外侧和腋后部用滚法,另一手可配合患肢被动的后伸旋内,并屈肘使手背沿着脊柱向上抬。要注意上抬的动作必须稳而缓和,幅度逐渐加大,切忌动作粗暴,以免引起剧烈疼痛,使患者不堪忍受。c.医者站于患侧后方,依次按揉肩井、秉风、天宗、肩贞、肩内陵各穴。夜间痛者,天宗穴可作重点按揉。d. 医者站在患侧,一手扶住患肩,另一手握住其腕部,以肩关节为轴心作环转摇动,幅度由小到大。接着再做患臂内收扳动:医者站于患者背后,用腹部紧贴患者背部以稳住身体,然后用一手扶住患肩,另一手握住患肘向健侧肩关节方向扳动。本法适用于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明显者。e. 肩关节后伸扳法:医者站在患侧前外方,一手握住患侧腕部,另一手扶住健侧背部用握腕之手将患臂由前向后扳动,尽可能使之后伸,幅度可逐渐增大。f. 肩关节后伸旋内扳法:医者站于患者健侧后方,用一手扶住健侧肩部,防止患者上身前倾,另一手握住患侧腕部,从背后将患肢向健侧牵拉。一放一紧,逐渐用力加大活动范围。此法适用于肩关节内旋障碍明显者。g. 肩关节抖法:医者站在患者

前方,用双手握住患肢手腕部。慢慢向上提起,并同时作牵拉抖动。提抖时要求患肢充分放松,提抖频率要快,幅度逐渐增大。h. 用搓法从肩部到前臂反复上下搓动,以放松肩关节。拿肩内陵、曲池、合谷。本法作为肩部推拿之结束手法。

推拿法(2)

①体位:让患者取坐位,施术者站立其对侧,先将肩关节部位涂上滑石粉适量,方可施术。

②操作:推拿手法应以摇、拿、揉、压等法为主,交替使用,一般施术20分钟,具体手法如下。

a.捏拿法:医者以大拇指和食、中、无名指的指端着贴肩关节,以此向下作对称性的捏拿,并以拇指揉压曲池穴。反复施术3~5次。

b.敲击法:医者手持半握姿势,并以小鱼际着力,沿肩及曲池穴之间的部位,快速敲击,促使肢体震动,如此反复施术3~5次。

c.掌握法:医者以右手掌紧贴于肩关节皮肤上,用大小鱼际着力,在大椎穴及肩关节处施行环形快速揉动,反复施术3~5次。

d. 摇抖去:医者两手握紧病人一手五指并尽力拉直患肢,然后自内向外;再由外向内交替摇圈,其范围可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如此施术3~5次。

e.操作完毕,即刻给予500W红外线治疗仪局部照射20分钟。

九、治疗肩周炎——药酒

(1)白花蛇酒

药物组成:白花蛇1条,白酒500ml。将白花蛇浸入白酒内浸泡7天即成。

功效:祛风胜湿,通络止痛。

主治:风湿寒痹阻型肩周炎。

用法:每次服1小杯,每日2次。

(2)丹参酒

药物组成:丹参30g,白酒500ml。将丹参入白酒内浸泡7天即成。

功效:活血化瘀。

主治:血瘀阻络型肩周炎。

用法:每次服20ml,每日2次。

(3)狗脊酒

药物组成:狗脊20g,马鞭草12g,杜仲15g,威灵仙10g,牛膝6g,通草12g,川断15g,白酒1000ml。诸药入白酒中浸泡7天即可服用。

功效:强筋壮骨,祛风通络。

主治:肩周炎寒湿凝滞型。

(4)秦艽木瓜酒

药物组成:秦艽、川乌、草乌、郁金、羌活、川芎各10g,木瓜20g,全蝎2g,透骨草、鸡血藤各30g。苔黄脉数者郁金加至20g,选加徐长卿30g,六月雪15g,忍冬藤20g。将上药浸入60度白酒1000g中,15日后服用。

功效:祛风通络,化瘀止痛。

主治:肩周炎各型。

十、治疗肩周炎——药膳

(1)蛇肉汤:乌蛇肉、胡椒、生姜、食盐各适量,炖汤,肉汤同食,日2次。具有补虚、祛风、散寒之效。适用于肩周炎晚期而体虚、风湿阻络者。

(2)桑枝鸡汤:老桑枝60g,老母鸡1只,盐少许。将桑枝切成小段,与鸡共煮至烂熟汤浓即成,加盐调味,饮汤吃肉。具有祛风湿、通经络、补气血之效。适用于肩周炎慢性期而体虚风湿阻络者。

(3)川乌粥:生川乌头约5g,粳米50g,姜汁约10滴,蜂蜜适量。把川乌头捣碎,研为极细粉末。先煮粳米,粥快成时加入川乌末,改用小火慢煎,待熟后加入姜汁及蜂蜜,搅匀,稍煮即可。具有祛散寒湿、通利关节、温经止痛之效。适用于肩周炎风湿寒侵袭所致者。

(4)白芍桃仁粥:白芍20g,桃仁15g,粳米60g。先将白芍水煎取液,约500ml;再把桃仁去皮尖,捣烂如泥,加水研汁,去渣;用二味汁液同粳米煮为稀粥,即可食用。具有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效。适用于肩周炎晚期瘀血阻络者。

西医对肩周炎的认识

【症状】

肩周炎的发病过程,临床表现要经过三个阶段。在慢性发病过程的患者身上,这三个阶段表现得更为明显。了解这个发病过程,对于防治肩周炎有重要意义。这三个阶段如下。

⒈冻结期──是肩周炎的急性发病阶段,是由于炎症、疼痛而引起反射性肌肉痉挛等为主的病理变化,而无有软组织粘连等不可逆转的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就以疼痛和肩关节的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这是肩周炎的初期阶段。

⒉稳定期──这是肩周炎的急性发病过程转变到慢性的发病阶段,这时肩疼痛的症状减轻。但由于关节周围软组织在炎症反应以后发生挛缩、增生、肥厚和粘连等,严重限制了肩关节活动,所以此期为软组织发生器质性病理改变的阶段。

⒊解冻期──炎症过程自行消退(如果自然发展的话),病理停止发展,所有的症状得到缓解,如果能坚持锻炼,功能可逐渐得到一定恢复,否则功能往往不会自行恢复。

【常见的诱因】

一、肩关节周围病变:主要有以下3种:

(1)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劳损或退变:可引起冈上肌腱炎、肱二头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关节囊炎和旋转腱袖损伤等疾病。这些慢性炎症和损伤,均可波及关节囊和周围的软组织,引起关节囊的慢性炎症和粘连。

(2)肩关节的急性创伤:如肩部挫伤、肱骨外科颈骨折和肩关节脱位等。由于局部出现炎性渗出、疼痛及肌肉痉挛,将会导致肩关节囊和周围软组织粘连,而发生肩关节的冻结。

(3)肩部功能活动养活或上肢固定过久:肩部活动减少,造成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淋巴回流受阻,炎性渗出瘀积,日久纤维素沉着,粘连形成,导致关节囊挛缩和周围软组织粘连;肩关节脱位、上肢骨折和手术后外固定等时间过长,或在固定期间不注意肩关节功能锻炼,均可导致肩周炎的发生。

二、肩外疾病:主要有以下3种:

(1)颈椎源性肩周炎:指由于颈椎病引起的肩周炎。临床资料表明,这种肩周炎的特点为先有颈椎病的体征和症状,而后再发生肩周炎。它是颈椎病的一种临床表现,或者说是一种临床类型,而不是肩关节与周围软组织退行性改变要身的结果。

(2)冠心病: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造成心肌缺血或缺氧而引起的绞痛,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常可放射到肩、上肢或背部,左肩及左上肢尤为多见。尚可引起肌肉痉挛,肩关节运动受限,可诱发肩周炎。

(3)其它因素:本病发生尚与精神心理因素、肩部受害、体内有感染病灶、内分泌紊乱及自身免疫反应等有关。从临床观察中发现,肩周炎多与糖尿病、偏瘫、肺结核、颈椎病等疾病并存,并且发病率偏高。

【病因病理】

(1)病因

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根据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本病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老年性退变:本病多见于40~50岁以上中老年人女性,显然与老年性退变有关。

②风湿寒邪侵袭:相当一部分患者发病前有明显风湿寒邪侵袭史,如居处潮湿,中风冒雨,睡卧露肩等,说明风湿寒侵袭为肩周炎的外在病因之一。

③肩部活动减少:本病的临床特点,多见于肩部活动逐渐减少的中年以上女性,且左肩的发病率较右肩多,脑力劳动者的发病率较体力劳动者为多,或因某些原因(如上肢骨折肩部软组织损伤,颈椎病等肩部活动量减少或受限的病人)使肩部活动减少后,常可继发肩周炎,这些特点均提示肩部活动减少可能与本病发病有关。

(2)病理

①肩部组织,如关节软骨、滑囊、腱鞘及肱二头肌长头腱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

②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炎症过程释放的炎症介质造成血液动力学改变及浆液性渗出,渗出物的机化使肌腱与腱鞘及关节周围组织发生粘连,组织弹性降低,并最终导致关节挛缩,形成所谓“肩凝”,现多认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鞘炎为本病的病理改变之一。

【发病特点】

一个完整的肩关节运动主要由四个关节完成,即盂肱关节、肩锁关节、胸锁关节及肩胛胸壁关节,而肩周炎主要发生在盂肱关节。其特点是逐渐出现疼痛与关节的活动限制,表现为一种特殊的临床过程,即当肩关节的疼痛与活动限制达到某种程度之后,就不再继续发展,并且疼痛逐渐减轻以致消失,关节的活动功能也逐渐恢复,但也有一少部分患者不能完全恢复。这样的一种临床过程可能持续数周至数年不等。

肩周炎很少在一个肩关节上两次发病。好发肩周炎的年龄与肩关节产生严重退行性变的年龄相一致。体质较弱者,如患代谢性疾病、营养不良、心脏病及更年期综合征,发生肩部退变较健康人重,因而也更易患此病。

【临床表现】

(1)肩部疼痛:起初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多数患者常诉说后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侧侧卧,此种情况因血虚而致者更为明显;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2)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

(3)怕冷: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4)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尤以肱二头肌腱长头腱沟为甚,少数呈肩周软组织广泛性压痛,无压痛点者少见。

(5)肌肉痉挛与萎缩: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

(6)X线及化验室检查:常规摄片,大多正常,后期部分患者可见骨质疏松,但无骨质破坏,可在肩峰下见到钙化阴影。实验室检查多正常。

肩周炎的整个病程可以分为三期:开始期、冻结期、解冻期。开始期的特点是肩关节不舒适及有束缚的感觉,疼痛可局限于肩关节的前外侧,也可延伸到三角肌的抵止点。肩关节逐渐出现僵硬与疼痛。冻结期的疼痛可轻可重,其特点是夜间加重而影响病人的睡眠,肩关节活动时则可引起强烈的疼痛及肌肉痉挛,以致肩关节的活动可以完全限制,似手被凝固、冻结一样,本期时间长短不一,可以是数周、数月,甚至数年,疼痛才慢慢地消失。解冻期疼痛很轻微,肩关节开始逐渐地松弛,盂肱关节也逐渐地恢复较多的活动,也有的个别病人肩关节的功能只是部分恢复或是呈强直而不能活动。

X线肩关节检查可未见异常或仅见肱骨头骨质疏松。血沉、抗链“O”及胶乳试验均呈阴性。

【发病机理】

肩周炎的早期变化是纤维性的关节囊收缩变小。肩关节造影可说明关节的容积减小,手探查则发现关节囊收缩及其下部皱襞的闭塞,其他软组织则显示正常。在病变的晚期除关节囊的严重收缩外,其他软组织也都受到波及,呈普遍的胶原纤维的退行性变,受累的组织都呈进行性纤维化,有的血管分布增加,滑膜增厚,软组织失去弹性、短缩与硬化。由于软组织很脆,以致当肱骨外展时即可造成撕裂。

【肩周炎分类】

肩关节周围炎按不同的发病部位及病理变化可分成如下四大类:

(1)肩周围滑液囊病变:包括滑囊的渗出性炎症、粘连、闭塞及钙质沉积等病理变化;可累及肩峰下滑囊或三角肌下滑囊、喙突表面的滑囊等。

(2)盂肱关节腔病变:“冻结肩或继发性粘连性关节挛缩症”早期均可有腔内的纤维素样渗出,晚期出现关节腔粘连、容量缩小。

(3)肌腱、腱鞘的退化性病变: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及腱鞘炎、冈上肌腱炎(疼痛弧综合征)、钙化性肌腱炎、肩袖断裂及部分断裂、撞击综合征等。

(4)其他肩周围病变:如喙突炎、肩纤维组织炎、肩胛上神经卡压征、肩锁关节病变等等。

【诊断标准】

肩周炎的诊断标准有以下几点:

(1)40~50岁以上中老年,常有风湿寒邪侵袭史或外伤史。

(2)肩部疼痛及活动痛,夜间加重,可放射到手,但无感觉异常。

(3)肩关节活动尤以上举、外展、内、外旋受限。

(4)肩周压痛,特别是肱二头肌长头腱沟。

(5)肩周肌肉痉挛或肌萎缩。

(6)X线及化验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

【鉴别诊断】

(1)肩关节结核:①常伴有肺结核。②常有低热、消瘦等全身症状。③多发于成年人,亦可发生于任何年龄。④血沉快,可达50mm/h以上。⑤X线片可见骨质明显疏松、骨质破坏及坏死形成,甚至出现肩关节半脱位。

(2)颈椎间盘突出症:①急性发病。②以神经根性剧痛为主,即疼痛沿神经分布区放射至前臂及手部,并伴有感觉及肌力改变。③颈部活动受限而肩关节活动正常。

(3)骨肿瘤:①原发骨肿瘤多见于青少年,年老患者多为转移癌,故全身症状明显。

②血象检查多为阳性。③X线鉴别。

(4)肩轴损伤:发于青壮年,有明显外伤史,肩关节被动活动正常。

【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可在中药治疗基础上作为辅助治疗,在关节剧痛情况下,可小量应用以缓解疼痛,缓解后即停用。

①阿司匹林:3~6g/日,分3~4次口服;或水杨酸钠,6~8g/日,分3~4次口服。水杨酸盐类具有止痛、退热、消炎、抗过敏的作用,无心脏炎者首选此药。该药服后可有胃肠道刺激症状或胃出血,应注意观察。

②消炎痛:具有抗炎、退热、镇静作用,口服每次25mg,每日2~3次,饭后服用,以减少对消化道刺激症状。溃疡病患者禁用或慎用。

③炎痛喜康:具有消炎、镇静作用,口服每次20mg,每日1次,饭后服。本药用量小,用次少,不良反应比阿斯匹林、消炎痛为轻,故为常用药。但仍可引起溃疡病出血,故溃疡病患者、哺乳妇女、儿童禁用。

(2)肾上腺皮质激素:此类药物能抑制变态反应,控制炎症发展,减少炎症渗出,但一般尽量不用。药如强的松,每日10~20mg,分2~3次服;或地塞米松每日1.5mg,分2次服。

【康复疗法】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由于多发生在50岁上下,故也称“五十肩”。肩周炎会引起整个关节僵硬,活动困难,好像冻结在一起,又称为“冻结肩”。

肩周炎开始为某一肩或上臂疼痛,并向颈部肘部放散,活动后加重,夜间痛醒。后期以肩关节活动受限为主,肩不能向外展开,也不能上举,不但影响工作,也影响生活起居,连吃饭、写字、穿衣和梳头都感到困难。

肩周炎的康复治疗目的在于改善肩部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减轻肌肉痉挛、牵伸粘连和挛缩的组织,以减轻和消除疼痛,恢复肩关节的正常功能。

l、急性期或早期最好对病肩采取一些固定和镇痛的措施,以解除病人疼痛,如用三角巾悬吊,并对病肩做热敷、理疗或封闭等治疗。

2、慢性期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功能障碍。这时以功能锻炼和按摩为主,配合理疗进行治疗。肩周炎康复治疗的方法主要是医疗体操。

(l)体操练习:双手握住体操棒,在体前,手臂伸直,然后反复用力向上举,尽量向头后部延伸;在体后,双手握棒,用力向上举。

(2)手指爬墙练习:侧面或前面站立,抬起患炎侧的前臂,以食指和中指贴墙,然后沿墙向上慢慢作爬墙式运动。

(3)患侧手臂上举,反复摸后脑勺;病侧手于体后,上抬摸背部。如果患侧手臂活动不便,可用健侧手帮助患侧手上抬。

肩周炎一般病程较长,特别是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的,时间可延及数月,甚至一年之久。因此,患肩周的老年人在康复锻炼中,应该每天坚持进行,并逐步增加锻炼时间及次数,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锻炼以引起轻微疼痛为度,但应避免引起剧烈疼痛。

此外,针炙、理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肩周炎是可以预防的。老年人一般缺乏活动,上肢与肩部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较差。因此,肩关节的关节囊、肌腱容易变性、钙化,发生炎症。如果老年人平时注意运动,锻炼上肢及肩部,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肩周炎的发生。

【家庭护理要点】

1.对疼痛剧烈,影响睡眠时,可服止痛片,局部热敷,理疗(频谱仪治疗)或配合中药熏洗。

2.肩关节活动受限、疼痛明显,或封闭、按摩、推拿,针灸治疗后,生活上要给予照顾和协助,如帮助穿衣,梳头等。

3.鼓励协助病人功能锻炼,如帮助受累关节被动上举,外展,及内、外旋等各种运动。也可在被动的基础上,逐渐自主练习。

(1)手指爬墙疗法。先用患侧手触摸背部,颈部和对侧肩部。离墙50厘米左右站立,双手前上举,以手掌或指尖触墙,逐渐用手指沿墙壁上爬,直到患肢因肩痛或活动受限不能再向上为止,在最高点做一记号,然后双手向下爬,重复做10~20次。每日坚持做3~4次。通过锻炼逐渐可完全恢复正常功能。

(2)摆动疗法。弯腰,患肢尽量放松,下垂,做左右摆动10~20次,再沿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做画圈动作各10~20次。随着肩关节活动的增加和疼痛的减轻,可逐渐增加摆动活动的范围和画圈的幅度。

(3)体操棒疗法。用体操棒,也可选用一米左右长的竹竿、短棒代替。锻炼方法如下。

持棒平举法:两手前握棒,先向左侧平举,左臂伸直。右臂曲时置胸前,恢复体前握棒后再向右平举,重复做10次左右。

持棒上举法:两手前握棒,先平举,后上举,再平举,重复做10次左右。

持棒置头后法:两手前握棒,上举过头,再屈时将棒置于头后颈部,再上举,重复10次左右。

持棒后伸法:两手后持棒,两臂用力后伸,再放口,重复10次。

坚持锻炼数月以上,多数可治愈。

【注意事项】

1.要加强身体各关节的活动和户外锻炼,注意安全,防止意外损伤。

2.老年人要加强营养,补充钙质,如吃牛奶,鸡蛋,豆制品,骨头汤,黑木耳等,或口服钙剂。

3.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长期坚持,不能强拉硬神,以免再次受损伤。锻炼次数与时间要灵活掌握,以不过度疲劳为好。

4.热敷和理疗时要注意水温和热度不要太高,以防止烫伤。

注:、

冻结肩:即指狭义的肩周炎而言,是中所以后突发性肩关节疼痛及挛缩。病理变化包括早期关节囊的收变小和晚期产病变波及关节囊以外的软组织(或可以为是包括冈上肌腱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肩峰下滑囊炎,喙突炎在内的病理变化),最终累及肩肱关节腔。冻结肩是一种多病变,多部位的疾病,好发于50岁左右,又称五十肩。多数文献报告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临床上左侧发病较右侧多见,部分病人可见双肩患病。

冻结肩急性期称为冻结进行期,以疼痛为主,疼痛剧烈,肌肉痉挛,夜间症状加重;慢性期疼痛减轻,挛缩和关节运动障碍逐渐明显,肩肱关节各方向挞动明显受限,僵硬呈冻结状态,压痛范围广泛;后期尚可见出现肌肉萎缩。X线平片无异常发现,关节造影对本病诊断有一定价值。

冻结肩急性期的治疗以患肢制动,休息为主,局部按摩,理疗,针灸,药物及封闭等均能减轻症状;慢性期以麻醉下手法松解粘连及康复治疗等以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中医对肩周炎的辨证论治

中医对肩周炎的辨证论治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广泛的炎症反应。本病是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患,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左侧较右侧多见,双侧同时发病者少见。早期表现,仅以疼痛为主,或仅有轻微隐痛或肩关节不适和束缚感;继则疼痛逐渐加重,夜间尤甚,常影响睡眠,肩关节活动也逐渐完全受限;最后形成“冻结状态”。本病在中医学属“痹证”范围,又称为五十肩、漏肩风、肩凝症、冻结肩等。 中医认为,人过中年阳气虚弱,正气渐损,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营卫失调,以致筋脉肌肉失去濡养,遇有风湿寒邪外侵,易使气血凝滞,阳气不布,脉络不通故发本病。 (1)正气内亏:“七七肾气衰”,人到50岁左右,肝肾精气开始衰退,或劳逸过度,或病后体弱,致气血不足,筋脉得不到充分滋养,日久筋脉拘急,营卫失调。《中藏经*五痹》曰:“肾气内消……精气日衰,则邪气妄入”。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曰:“夫劳倦之人,表里多虚,血气衰弱,腠理疏泄,风邪易侵……随其所惑,而众痹生焉”。现代医学家刘渡舟在《金匮要略诠解·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曰:“凡尊荣之人,则养尊处优,好逸恶劳,多食肥甘,而肌肉丰盛,不事劳动则筋骨脆弱,以致肝肾虚弱……阳气虚,血行不畅,重因疲劳则汗出,体气愈疲**此时加被微风,遂得而干之,则风与血相搏,阳气痹阻,血行不畅。” (2)邪气外侵:居住潮湿,中风冒雨,睡卧露肩等,均可致外邪内侵,寒湿留滞于筋脉,血受寒则凝,脉络拘急则痛;寒湿之邪侵淫于筋肉关节,以致关节屈伸不利,如金元·张子和《儒门事亲》曰:“此疾之作,多在四时阴雨之时,及三月九月,太阴寒水用事之月,故草枯水寒如甚,或濒水之地,劳力之人,辛苦失度,触冒风雨,寝处潮湿、痹从外入。”又如明·朱《普济方》曰:“此病盖因久坐湿地,及曾经冷处睡卧而得。”一、中医对肩周炎的辨证论治 中医临床上一般把肩周炎分为以下四型: 1、风寒侵袭 主证:肩部疼痛较轻,病程较短,疼痛局限于肩部,多为钝疼或隐痛,或有麻木感,不影响上肢活动。局部发凉,得暖或抚摩则痛减。舌苔白,脉浮或紧。多为肩周炎早期。 主证分析:体虚之人,肌肤卫阳不固,复因汗出当风,风寒趁虚袭于肌肤经络,痹阻于肩部,使肩部气血运行不利;不通则痛,故见肩部疼痛,局部发凉。因病程短,风寒仅袭肌表,故其痛较轻。苔白脉浮或紧,均为寒邪在肌表之征。 治则: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方药:蠲痹汤加减。 羌活10g,独活10g,秦艽10g,桂枝10g,桑枝10g,海风藤15g,当归10g,川芎10g,木香10 g,乳香10g,甘草6g。(正耀注:此蠲痹汤源自《医学心悟》,是程钟龄方)

肩凝证(肩周炎)的护理方案

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寒湿痹证: 肩部串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二)气滞血瘀证:肩部肿胀,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舌质暗或有瘀斑,舌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 (三)气血亏虚证: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舌质淡,苔少或白,脉细弱或沉。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肩部疼痛 1疼痛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与体位的关系,做好疼痛评分。 2.慎起居、避风寒,防风寒阻络致经脉不通,引发疼痛。 3.配合医师行治疗,及时评估治疗效果及颈肩部疼痛情况。 4.遵医嘱行中药熏蒸、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拔火罐等治疗。痛点处可行灸法或中药涂擦治疗。 5.根据疼痛规律,对夜间疼痛甚者,适当增加穴位按摩、灸法、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次数。 6.遵医嘱正确应用镇痛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

(二)肩关节活动受限 1.评估受限程度及与体位的关系,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 2. 避免诱发肩关节活动受限加重的姿势或体位。 3.可用梅花针或指尖叩击、拍打按摩麻木部位,减轻或缓解症状。 4.指导并协助四肢关节功能锻炼,防肌肉萎缩。 (三)怕冷 1. 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注意肢体保暖 2.遵医嘱给予中药熏蒸、中药涂擦、中药贴敷、理疗、游走罐、灸法、刮痧等治疗,避免烫伤或意外损伤。 (四)压痛 1.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 2.遵医嘱给予中药熏蒸、中药涂擦、中药贴敷、理疗、游走罐、灸法、刮痧等治疗,避免烫伤或意外损伤。 (五)肌肉痉挛与萎缩: 1.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 2.指导并协助四肢关节功能锻炼,防肌肉萎缩

肩周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肩周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并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退行性、炎性病变。其临床表现为:多见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早期以疼痛为主,日轻夜重;晚期则以功能障碍来主,外展、外旋及后伸等动作受限最明显。 锻炼比吃药方便易学又不致于产生副作用,所以受到病人普遍的欢迎。常用的锻炼方法有:爬墙法、下蹲法等。 爬墙法患者直立面对墙壁与之贴紧。将有病一侧的手掌贴墙,并用手指缓慢地顺着墙壁向上爬行,直到肩部疼痛为止。重复以上动作并试图使每次高度超过前一次,直至肩关节能够完全上举。 下蹲法用手抓住相当于胸部高度的横杆或树枝等,患者缓慢下蹲,使患病的肩关节被动上举,当肩部疼痛时,停止下蹲。如此反复活动,并试图逐渐加大下蹲幅度。 中医学中,本病称“漏肩风”、“肩凝”等,属痹症范畴。多因年老体虚,风寒湿邪乘虚而入,致经脉痹阻;或跌仆损伤,瘀血留内,气血不行,经筋作用失常而道致本病。 1.穴位按摩:指压集中于肩膀前后的一些重要的穴位,比如肩井、肩隅、肩贞等。需要提醒的是,肩周炎会伴有肩膀虚冷,因此进行指压按摩之前,从颈部到肩膀,先用热毛巾蒸一遍以加强效果,平时也要注意预防肩部虚冷。当然,如果想要效果更好一点,最好到医院接受专业的推拿按摩。 2.中药:可以辨证选用活血化淤的中药肩周.骨方.世医贴;可以活血化淤、舒筋活络、消肿散结的中药直接作用于疼痛部位。 3.拔罐:拔罐工具有多种,有玻璃罐、陶瓷罐、竹罐、橡胶罐等,甚至家里的罐头瓶也可以用于拔罐。医院里一般使用玻璃罐,它光滑透明,可以透过玻璃观察罐内皮肤充血、淤血、起泡及放血时的出血情况,所以使用得最多。家里一般适合使用橡胶罐,因为它使用方便,用手一捏,就能吸住,一般是觉得哪里痛就拔哪里,非常容易掌握,但它没有用火,少了一个重要的环节,效果就要差一些。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天宗等穴位。每次选两个穴,交替使用。 4.刮痧:刮痧板有多种,传统的方法是使用牛角板,但是其在消毒时,易发生断裂,在医疗机构中多不使用。我们一般采用玉制板,易于消毒。可反复使用。刮痧时,应在施术部位多多涂抹刮痧油,减少刮时对皮肤的损伤,并能加强活血化淤、疏通经络的作用,常选用的经络有手臂外侧的肺经、大肠经,每周可刮1—2次。 人到中年,身体各处都有点力不从心。特别是50岁后,由于长期伏案工作,肩部的肌肉韧

左肩周炎(肩凝症)病程记录.

首次病程记录 2010年03月22日 09:30 病例特点: 1、郭云峰,男,58岁,农民。 2、主诉:左肩痛伴活动受限两月,加重半月。 3、现病史:患者自诉两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肩周疼痛,为持续性钝痛,疼痛以夜间、受寒及阴雨天时为甚,左肩关节上举、旋后功能活动受限,穿衣活动困难。病程中无发热,无心慌、胸闷及上肢麻木无力等症。间断行膏药外贴治疗,近半月感上症明显加重。今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左肩周炎”收入院。 病后患者精神、睡眠差,饮食、二便正常;体重、体力无改变。 4、既往史: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多年,否认“肝炎”“结核”病史,无手术外伤及输、献血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5、体格检查:T36.4℃、P80次/分、R20次/分、BP100/80mmHg 神志清楚,精神欠佳,步入病房,疼痛病痛苦面容,查体合作。舌淡苔薄白脉沉紧。头颅五官无畸形,心肺腹未查见异常,脊柱无畸形、压痛。左肩关节无畸形,局部肤色、肤温无改变,左肩关节周围广泛性压痛,以喙突及肱二头肌长头腱结节间沟处压痛明显,搭肩试验(+),左肩关节前屈40°、后伸30°、外展50°,臂丛牵拉试验(-)。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6、辅助资料:2010.02.05于市人民医院行左肩关节X线、胸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拟诊讨论: 1、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以“左肩痛伴活动受限”为主症入院,属中医“肩凝症”范畴。中老年男患,久居冷湿之地,劳汗当风,风寒湿邪侵袭机体,寒为阴邪,入于筋骨,症见肢体关节疼痛;湿为阴邪,其性粘滞,最易阻遏气血津液的流通,不通则痛,结合舌脉之象与“风寒湿痹”相符,治宜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止痛。 2、中医鉴别诊断:与“肝肾不足”型鉴别:疼痛呈缓慢加重,或失治日久,肩痛不剧,绵绵不休,局部不红、不肿、不热,筋腱松驰,肌肉消瘦,舌质淡,舌苔薄白或无苔,脉象缓而无力,二者可相互鉴别。 3、中医诊断:肩凝症(风寒湿痹)

肩周炎的推拿疗法试题

肩周炎的推拿疗法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共计10道题) 1、肩周炎有自愈倾向,一般病程多少时间内:() A、3月 B、6月 C、1年 D、2年 E、3年 2.关于肩周炎的发病情况,下列哪项正确()。 A.男性多于女性 B.右侧多于左侧 C.与外伤无关 D.长期活动不易患此病 E.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 3、肩关节周围炎可出现的阳性体征是:( ) A、直尺试验阳性 B、搭肩试验阳性 C、耸肩试验试验阳性 D、“疼痛弧”征阳性 E、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4、肩关节周围炎的病名很多,以下哪个不是:( ) A、漏肩风 B、五十肩 C、冷凝肩 D、肩痹 E、肩凝症 5. 对肩周炎的治疗,哪项是不妥的() A.功能锻炼 B.局部封闭 C.按摩 D服用盐酸乙哌立松 E. 能自愈,无需治疗 6、重型肩周炎患者肩臂肌肉萎缩,尤以何肌肉为明显:( ) A、冈上肌 B、胸大肌 C、背阔肌 D、肱二头肌 E、三角肌 7.肩周炎发病时肩关节哪一组功能活动受限最为明显,并且出现三角肌萎缩,斜方肌痉挛:( ) A. 肩关节以内收、外旋、前屈受限最明显

B. 肩关节以内收、上举、后伸受限最明显 C. 肩关节以外展、内旋、前屈受限最明显 D.肩关节以外展、外旋、后伸受限最明显 E. 肩关节以外展、上举、后伸受限最明显 8.不属于肩周炎典型症状、体征的是:() A.肩关节周围疼痛 B.肩关节活动受限 C.手指麻木、无力 D.肩关节周围有压痛点 E. 受寒和劳累后疼痛加重,并可向颈项及上肢扩散。 9.被动活动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作用是:( ) A.松解粘连 B.舒筋活血 C.益气养血 D.活血化瘀 E.理气活血 10. 50岁女性,右肩痛,右上肢上举、外展受限8个月,无肩周红、肿、热等表现,疼痛可向颈、耳、前臂及手放射。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肩关节骨肿瘤 B.肩周炎 C.肩关节结核 D.颈椎病 E.类风湿性关节炎 标准答案 1.C 2.E 3.C 4.C 5.E 6.E 7.D 8.C 9.A 10.B

肩周炎中医推拿治疗方法

肩周炎中医推拿治疗方法 文章目录*一、肩周炎中医推拿治疗方法 *二、哪些人容易患肩 周炎*三、肩周炎如何护理 肩周炎中医推拿治疗方法1、肩周炎中医推拿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体弱,或有严重其他系统病变者可仰卧位,用法 或一指禅在缓肩或上肢治疗,并配合患肢的被动运动,以外展,外 旋为主。 点揉天宗,秉风,肩髃,曲池,合谷,拿肩井。 四指推或一指禅推肱二头肌长腱,并配合小幅度的外展活动。 在结节间沟做轻柔而缓和的弹拨法。 肩部摇法,拔伸法,肩部扳法。 肩部大鱼际擦法,以透热为度。 上肢抖法,指间关节拔伸。 2、肩周炎的病因病机 筋络节,节属骨,骨为肾所主,人值中年之后,形体渐退,肾气 将衰,肾气衰则不足以生精养髓,疏弛骨节,髓不足以养肝,则筋纵。若因动之太过,或跌仆闪挫,或劳伤筋节,气血瘀滞,筋拘节挛,日久,则筋肌节窍滞僵,或因气血失于疏导而瘀滞,或为风寒湿邪 所客,寒凝气聚,气血痹诅,筋肌节窍失于濡养,筋肌拘结而不得 舒张,节窍不得屈伸而僵固。脉络不通,不通泽通,久之筋脉失养,拘挛不用,发为本病。 3、肩周炎推拿注意事项

肩周炎患者在处于疼痛期时,其肱二头肌长头肿胀、局部炎症未消退之前,不可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处按摩治疗,否则会加 重病情。此时患者应适当进行肩关节前屈后伸活动,再炎症消退之后再按摩治疗。 单纯借助按摩疗法治疗,不配合功能训练,患者肩周功能较 难恢复。因此,患者采用按摩疗法治疗的同时,要配合肩部功能锻炼。进行功能训练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常用练习如爬墙练习、体后拉手、甩手摇臂等。 按摩疗法治疗肩周炎的疗程较长,尤其是对于疼痛期患者的治疗,其第一个疗程治疗期间疼痛会越来越严重,部分患者会中 断治疗。此时必须要与患者治疗前讲明,避免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况。 肩周炎患者治疗时要注意做好局部保暖工作,避免受凉,也 要注意避免受到外伤。 肩周炎患者处于粘连期时,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则:松解粘连、滑利关节。治疗时要注意,初期松解粘连不宜强行撕开,要以主动训练为主,后期可适当加重手法。 哪些人容易患肩周炎教师易患肩周炎 慢性累积性疲劳损伤系指在长期的周而复始的重力作用下,虽然受力一般仍在肩关节软组织强度内,但组织出现了慢性疲劳,强度和韧性即下降,有的表面无特殊变化,但内部组织结构已出

中医辨证治疗肩周炎处方

中医辨证治疗肩周炎处方 肩关节周围炎又称漏肩风,五十肩,冻结肩,简称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妨碍日常生活.本病早期肩关节呈阵发性疼痛,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以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昼轻夜重,夜不能寐,不能向患侧侧卧,肩关节向各个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肩部受到牵拉时,可引起剧烈疼痛.肩关节可有广泛压痛,并向颈部及肘部放射,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缩. 疾病分类:骨外科疾病描述简称肩周炎(现少用),俗称凝肩(frozen shoulder).是肩周肌,肌腱,滑囊及关节囊的慢性损伤性炎症.因增生,粗糙及关节内,外粘连,而以活动时疼痛,功能受限为其临床特点. 意见建议: 治疗肩周炎常用哪些西药?(1)非甾体抗炎药:可在中药治疗基础上作为辅助治疗,在关节剧痛情况下,可小量应用以缓解疼痛,缓解后即停用.①阿司匹林:3~6g/日,分3~4次口服;或水杨酸钠,6~8g/日,分3~4次口服.水杨酸盐类具有止痛,退热,消炎,抗过敏的作用,无心脏炎者首选此药.该药服后可有胃肠道刺激症状或胃出血,应注意观察. ②消炎痛:具有抗

炎,退热,镇静作用,口服每次25mg,每日2~3次,饭后服用,以减少对消化道刺激症状.溃疡病患者禁用或慎用.③炎痛喜康:具有消炎,镇静作用,口服每次20mg,每日1次,饭后服.本药用量小,用次少,不良反应比阿斯匹林,消炎痛为轻,故为常用药. 但仍可引起溃疡病出血,故溃疡病患者,哺乳妇女,儿童禁 用.(2)肾上腺皮质激素:此类药物能抑制变态反应,控制炎症发展,减少炎症渗出,但一般尽量不用.药如强的松,每日10~ 20mg,分2~3次服;或地塞米松每日1.5mg,分2次服.中医对肩周炎如何辨证论治?中医临床上一般把肩周炎分为以下四型:(1)风寒侵袭主证:肩部疼痛较轻,病程较短,疼痛局限于肩部,多为钝疼或隐痛,或有麻木感,不影响上肢活动,局部发凉,得暖或抚摩则痛减,舌苔白,脉浮或紧,多为肩周炎早期.主 证分析:体虚之人,肌肤卫阳不固,复因汗出当风,风寒趁虚袭于肌肤经络,痹阻于肩部,使肩部气血运行不利,不通则痛,故 见肩部疼痛,局部发凉,因病程短,风寒仅袭肌表,故其痛较轻. 苔白脉浮或紧均为寒邪在肌表之征.治则: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方药:蠲痹汤加减.羌活10g,独活10g,桂枝10g,秦艽10g,海风藤15g,桑枝10g,当归10g,川芎10g,木香10 g,乳香10g,甘草6g.方解:方中羌活,独活,桂枝,秦艽,海风藤,桑枝等祛风散寒,化湿通络;配以当归,川芎,木香,乳香活血理气,并能止痛;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奏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寒胜者加制川乌,细辛;风胜者,重用羌活,再加防风.(2)寒湿凝滞主证:肩

肩周炎中医推拿按摩法

肩周炎如何按摩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肩周炎这种疾病在日常生活中也变得越来越常见。但是,很多人对于这种疾病的认识并不是很全面,这就导致在疾病出现的时候不能够及时的发现,因为没有获得及时的治疗,导致身体更加的疼痛。肩周炎并不是一种难以恢复正常的疾病,只需要掌握正确的按摩方法,不仅能很好的缓解疼痛,也能够令身体恢复健康。 第一种按摩方法 穴位;肩井穴、天宗穴、曲池穴、秉风穴、肩贞穴、合谷穴等等 按摩方法 1、患者端正的做好,然后患有肩周炎的那只手放松。医生用一只手抓住患者的数笔,然后另外一只手进行推拿。推拿的重点应该在肩膀的前面为主以及三角肌肉还有上手臂的内侧。如果说患者怕痛,那么就会导致肩膀周围的肌肉出现紧张的情况,这个时候可以选择仰卧位,然后将患病的手微微的向外扩张弯曲成为九十度左右,然后进行按摩。 2、医生一只手对患者肩膀的外侧以及腋下部位进行按摩,另外一只手则要配合患有肩周炎那只手被动进行伸缩。需要注意的是,上抬的动作一定要稳健,并且速度不能够太快,运动的幅度可以逐渐的加大,但是千万不能够过于粗暴,否则很容易导致出现疼痛剧烈的情况。 第二种按摩方法 这种按摩方法应该让患者坐在凳子上,然后医生则站立在对面的侧边位置。首先应该将患有肩周炎的部位涂抹上适量的滑石粉,然后在进行按摩。 按摩方法: 这种推拿按摩的方法主要就是采用揉搓、按压、推拿以及摇摆等等方法交替使用。一般来说,按摩的时间都会控制在二十分钟左右。具体的方法如下: 1、捏拿法

这种方法需要医生将一只手的指腹位置贴合在患有肩周炎的位置之中,然后往下对这个位置进行对称性的捏拿,同时用拇指按压曲池穴的位置。反复进行三五次就可以了。 2、敲击法 医生需要采取半持半握的姿势,然后从小鱼际这个位置开始着力,然后沿着肩膀的位置按摩到曲池穴之间。然后对这些部位进行快速的敲击,以四肢出现震动就可以了,这种手法应该进行三五次。 3、掌握法 医生的右手紧紧的贴合在患有肩周炎位置的皮肤之上,然后以大小鱼际开着力,快速的揉动大椎穴以及肩关节等等位置,然后反复三五次。 4、摇抖法 医生需要用双手紧紧地握住患者患病的那只手,然后双手发力的拉直双手,从内往外,然后在按照从外往内的方向效进行摇圈,并且幅度要越来越大,然后越来越小,反复三五次就可以了。

中医治疗肩周炎案例分析

中医治疗肩周炎案例分析 闫海明 (德州人民总医院骨关节科副主任医师) 【简要】膏药是传统中医医学的组成部分,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是中国的国粹。外用中药对于肩周炎治疗的传统理论认为“风寒湿邪,痹阻经脉,致使经脉不通,不通则痛”,所以外敷膏药治疗是以祛风散寒、解痉通络,活血化淤为目的。肩周炎和顺贴外用中医中药,遵循中医“通则不痛”的原理,使用方便,不过敏,疗效有效;达到疏通经络,消肿止痛的作用,治理肩周炎。 【目的】分析中医膏药对肩周炎案例分析。 【关键词】肩周炎、肩膀疼痛、中医膏药 一、肩周炎的概念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为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及滑膜等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慢性非物异性炎症,从而引起的以肩部广泛的疼痛和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一种病证。肩关节的急性创伤引起局部炎症渗出、出血、疼痛、肌肉痉挛,也会导致创伤性肩周炎。因其多见50岁左右的患者,故又有“五十肩”之称。本病体力劳动者多见,女性略多于男性。 二、中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 肩周炎中医学称之为“漏肩风”、“锁肩风”、“肩凝症”等,将肩周炎的一系列症状归纳为痹证的范畴,故又有“肩痹”、“肩胛周痹”等病名。在中医古典医籍《素问?痹论》中有骨痹、筋痹、脉痹、皮痹等

分类,认为其病因与风寒湿邪侵袭有关。在《灵枢?风》篇中首次提出其发病与外伤有密切关系,认为伤后恶血停聚于肌肉筋骨之间,气血运行不畅,易受风寒湿邪侵犯,恶血与外则发为痹证。在隋唐时期,又进一步认识到其发病与劳伤气血不足有关。如《诸病源候论》载:“此由体虚,腠理开,风邪在于筋故也,……邪客机关,则使筋挛,客足太阳之络,令人肩痛疼背拘急……。”《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记载:“带伤筋骨,肩痛疼痛”,指出了其与外伤有明确关系。至清代《医宗金鉴》总结了数千年来对肩臂痛的认识,指出肩痛有经络气滞、气虚、血虚以及兼风、兼痰等证候。 【临床证实】 在肩周炎和顺贴作用下,肩周血液循环加快,排毒功能增强,软骨组织强效修复,肩周炎所带来的酸痛、麻木、寒冷等症状明显消失。本组肩周炎病人100例。男性病人45人,女性病人55例。病程最短为9个月,最长为5年。其中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肩周炎疼痛。 【治疗特点与原理】 特点:肩周炎和顺贴皮肤炎症中,有活血止痛、通经行络、祛风去寒的功效。膏药贴于疼痛处,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扩张血管,达到肩周痛症状彻底消除的优良效果。 【效果分析】治疗组治愈100例,显效95例,有效2例,无效3例,

肩周炎的护理常规

肩周炎 肩关节周围炎,又称“冻结肩”、“五十肩”、“漏肩风”、“老年肩”等,是指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强直的一促临床综合症,由于年老肝肾亏损,气血虚弱、血不荣筋、痰湿瘀阴,复感风寒湿邪,使血凝滞不畅,筋脉为之拘挛而致。早期临床表现为肩关节疼痛、或有轻微肿胀,每在肩关节外展,后伸和前臂旋前等活动时疼痛加剧,病程如超过两个月,甚至洗脸、梳头等日常生活自理均感困难、疼痛可影响睡眠,偶而扭闪患肩时会引起刀割样疼痛、肩关节有广泛压痛、龙以喙突、结节间沟、肱骨大结节外痛为重,并向背部及肘部放射,不论主动或被动的肩上举、后伸外旋内等活动均受限,肌肉萎缩,病程长,痛苦大,严重影响患肢功能。 一、护理评估 1)疼痛发作时间、性质、关节形态。 2)病程长短、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行痹、痛痹、着痹、热痹、虚痹。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恶寒发热、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者,宜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可适当下床活动。脊柱变形者宜睡硬板床,保持衣被清洁干燥,出汗多时及时擦干,更换衣单。 3)生活不能自理的卧床患者,要经常帮助其活动肢体,适时更换卧位,受压部位用软垫保护,防止发生压疮。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及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2)观察皮肤、汗出、体温、舌脉及伴随症状等变化。 3、给药护理 1)风寒湿痹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2)热痹者,汤剂宜偏凉服。 3)注意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出现唇舌手足发麻、恶心、心慌等症状时,及时报告医师。 4)用药酒治疗时注意有无酒精过敏反应。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高营养、高维生素,清淡可口,易于消化。 2)风、寒、湿痹者,应进食温热性食物,适当饮用药酒,忌食生冷。 3)热痹者,宜食清淡之品,忌食辛辣、肥甘、醇酒等食物,鼓励多饮水。 5、情志护理 1)病程缠绵,行动不便,患者常心情抑郁。要关心患者,给予心理安慰,减轻其痛苦,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劝说家属给予患者家庭温暖及生活照顾,使其心情舒畅。 6、临证(症)施护 1)风、寒、湿痹者的患部可用热水袋或遵医嘱给予热药袋热敷,也可用食盐、大葱热熨。局部注意保暖,疼痛部位可用护套。 2)热痹者遵医嘱给予中药熏洗,局部禁用温热疗法。 三、健康指导 1)注意防风寒、防潮湿,出汗时切忌当风,被褥常洗常晒,保持干燥清洁。 2)需继续服药者,应告知其特殊药物的煎煮法,并注意药后反应,如有不适,及时诊治。 3)均衡饮食,肥胖者需指导患者减轻体重,以减轻关节负荷。 4)根据病情和体质,适当活动。

2021年中医对肩周炎的辨证论治

中医对肩周炎的辨证论治 欧阳光明(2021.03.07)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广泛的炎症反应。本病是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患,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左侧较右侧多见,双侧同时发病者少见。早期表现,仅以疼痛为主,或仅有轻微隐痛或肩关节不适和束缚感;继则疼痛逐渐加重,夜间尤甚,常影响睡眠,肩关节活动也逐渐完全受限;最后形成“冻结状态”。本病在中医学属“痹证”范围,又称为五十肩、漏肩风、肩凝症、冻结肩等。 中医认为,人过中年阳气虚弱,正气渐损,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营卫失调,以致筋脉肌肉失去濡养,遇有风湿寒邪外侵,易使气血凝滞,阳气不布,脉络不通故发本病。 (1)正气内亏:“七七肾气衰”,人到50岁左右,肝肾精气开始衰退,或劳逸过度,或病后体弱,致气血不足,筋脉得不到充分滋养,日久筋脉拘急,营卫失调。《中藏经*五痹》曰:“肾气内消……精气日衰,则邪气妄入”。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曰:“夫劳倦之人,表里多虚,血气衰弱,腠理疏泄,风邪易侵……随其所惑,而众痹生焉”。现代医学家刘渡舟在《金匮要略诠解·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曰:“凡尊荣之人,则养尊处优,好逸恶劳,多食肥甘,而肌肉丰盛,不事劳动则筋骨脆弱,以致肝肾虚弱……阳气虚,血行不畅,重因疲劳则汗出,体气愈疲**此时加被微风,遂得而干之,则风与血相搏,阳气痹阻,血行不畅。”(2)邪气外侵:居住潮湿,中风冒雨,睡卧露肩等,均可致外邪内侵,寒湿留滞于筋脉,血受寒则凝,脉络拘急则痛;寒湿之邪侵淫于筋肉关节,以致关节屈伸不利,如金元·张子和《儒门事亲》曰:“此疾之作,多在四时阴雨之时,及三月九月,太阴寒水用事之月,故草枯水寒如甚,或濒水之地,劳力之人,辛苦失度,触冒风雨,寝处潮湿、痹从外入。”又如明·朱《普济方》曰:“此病盖因久坐湿地,及曾经冷处睡卧而得。” 一、中医对肩周炎的辨证论治 中医临床上一般把肩周炎分为以下四型: 1、风寒侵袭

治疗肩周炎的十大药方 肩周炎的治疗中药秘方

治疗肩周炎的十大药方肩周炎的治疗中药秘方 发布时间:2015-01-15 来源:网络收集作者:中医网络 现在很多的白领们都有一个职业病——肩周炎。患有肩周炎抬臂是疼痛无比,需要我们加强锻炼。另外,小编为大家介绍十个治疗肩周炎的中药方子: 中药处方(一) 【辨证】久伤入络,筋肉失养。 【治法】活血养血,舒筋通络。 【方名】舒筋养血汤。 【组成】当归12克,生地12克,熟地12克,鸡血藤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威灵仙10克,桂枝6克,蜈蚣6克,橘络6克,黄芪15克,细辛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二) 【辨证】寒邪祛瘀,痹阻经络。

【方名】阳和活络汤加减。 【组成】麻黄5克,白芥子10克,熟地15克,桂枝10克,甘草3克,炮附子10克,姜黄6克,淫羊藿15克,当归10克,川芎6克,制乳没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中药处方(三) 【辨证】肝肾两虚,痹阻关节。 【治法】滋补肝肾,温经通络。 【方名】三痹汤加减。 【组成】羌活12克,党参12克,秦艽10克,防风10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狗脊10克,熟地15克,黄芪15克,白芍10克,细辛2克,蜈蚣2条,川芎6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四) 【辨证】寒凝血滞,兼有气虚。

【方名】肩凝汤加味。 【组成】黄芪30克,川草乌各9克,当归30克,丹参30克,桂枝15克,透骨草30克,羌18克,生地30克,香附1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五) 【辨证】筋骨劳损,营卫俱虚,气血瘀滞,经脉受阻。 【治法】调营卫,行气血,舒筋络,止疼痛。 【方名】蠲痹汤加味。 【组成】炙黄芪15克,当归15克,姜黄10克,羌活10克,赤芍10克,防风10克,甘草3克,生姜10克,大枣3枚,川芎10克,红花10克,丹参15克,鸡血藤15克,没药10克,续断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中药处方(六) 【辨证】肝肾亏损,风湿痹阻,经络凝滞。

(完整版)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

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肩凝症 西医病名:肩关节周围炎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50岁左右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2)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3)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4)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课件骨质疏松。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症状与体征:该病呈慢性发病,多数无外伤史,少数仅有轻微外伤。主要症状是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 a 疼痛位于肩前外侧,有时可放射至肘、手及肩胛区,但无感觉障碍。夜间疼痛加重,影响睡眠,不敢患侧卧位。持续疼痛可引起肌肉痉挛和肌肉萎缩。肩前、后方,肩峰下,

三角肌止点处有压痛,而肱二头肌长头腱压痛最明显,当上臂外展、外旋、后伸时疼痛加剧。 b 早期肩关节活动仅对内、外旋有轻度影响,检查时应固定肩胛骨,两侧比较。晚期上臂处于内旋位,各个方向活动均受限,但以外展、内外旋受限明显,前后方向的活动一般是存在的。此时肩部肌肉明显萎缩,有时因并发血管痉挛而发生上肢血循环障碍,出现前臂及手部肿胀,发凉及手指活动疼痛等症状。 (2)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肩关节造影则有肩关节囊收缩、关节囊下部皱褶消失,肩周炎后期可出现严重的骨质疏松改变,特别是肱骨近端,重者有类似“溶骨性”破坏的表现,但通过病史及局部查体很容易与骨肿瘤鉴别开来。 (二)疾病分期:参照《肩周炎》(李平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年) 1.粘连前期:主要表现为肩周部疼痛,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 2.粘连期:肩痛较为减轻,但疼痛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各方向的活动范围明显缩小,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3.恢复期: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改善。 (三)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风寒湿痹型:肩部窜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

肩周炎推拿治疗

推拿治疗肩周炎 摘要:肩周炎又称“冻结肩”“粘连性肩关节炎”“五十肩”,是由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引起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好发于40岁以上病人,其特点是肩部疼痛和肩关节功能障碍逐渐加剧,经数月甚至更长时间,疼痛逐渐消退,功能慢慢恢复,最后自愈。推拿可以……关键词:肩周炎推拿治疗综述 中国医学认为肩周炎的发病原因有两面: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是年老体弱,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外因是则是风寒湿邪。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老年人多肝肾两虚,故出现肝血虚、肾气虚、骨惫懈惰,素体虚弱,如风寒湿邪乘虚而入,邪客于肩部经络致使筋脉收引,气血阻滞而形成肩周炎。从局部关节而论,肝主筋,筋赖以肝血的滋养,肝血虚,筋失所养,故出现弛萎无力,肩臂不能运动,或筋痉挛而致肩臂伸展不利。肾主骨,骨是赖以肾气充营的,肾气衰,精少 骨髓不足,故出现骨惫懈惰,所以肢伸运动无力。也可因长期劳累,在汗出当风或睡卧时肩部裸露,风吹受凉时发生。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肩周炎的发病原因涉及内因和外因俩个方面,病机主要是在 年老肝肾两虚的基础上外感风寒湿邪,邪客肩部经络致气血阻滞而形成肩周炎。笔者现将近5年肩周炎的推拿治疗文献总结如下:.一.单纯推拿 单纯推拿是指在临床上单用推拿手法来治疗肩周炎。单纯推拿治疗肩周炎在临床上很常见,临床疗效观察的报道也很多。纵观这些临床报道,其治疗组一般治愈率都在30%以上,有效率都在90%以上,这说明单纯推拿治疗肩周炎疗效确切可靠,并且已被广大肩周炎患者接受和认可。 黄忠平[1]用推拿治疗肩关节周围炎200例,治疗方法:(1)肩关节牵拉法:患者一取坐位或仰卧位,医生先用滚、揉、推、抹、拿等手法在患肩部施治10分钟,再行分拨理筋手法,用拇指点揉、弹拨局部僵硬,痉挛的软组织,然后医生一手握住肩部,另一手握住前臂,作缓慢向上牵拉患者肩膀,逐渐增加前屈上举高度。如患者一取仰卧位时,医生一坐于患者一侧旁,一手扶持患者肩部另一手握住前肩或肘部,作缓慢向上牵拉,逐渐增加上举口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 反复上举及牵拉3~5次。(2)肩关节摇转法:患者一取坐位,医生一手握住肩部,另一手握住前臂作缓慢向上摇动如患者一取仰卧位时,医生坐于患者一侧旁,一手扶持患者一肩部,另一手握住前肩或肘部,作缓慢向上摇动,反复摇动3~5次,最后再按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肩关节。(3)穴位点按法:取合谷、曲池、缺盆、肩骼、肩井、天宗各点按一分钟,最后以抖法、搓法结束。每日治疗一次,10天为一疗程。 唐光丽[2]用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100例,操作:松肩法:患者取坐位,医生站于患侧。拿捏风池、肩井同时配合小鱼际揉从肩井至风门数次,然后点豁风穴半分钟,沿胸锁乳突肌方向用拇指按揉至缺盆穴,反复操作2~4分钟,使患者上肢或臂背有麻胀感。合掌按肩法:按上势,医生立于患肩侧,以双手合掌十指交叉置于患肩前后,同时掌根用力挤按,微微将肩上提,手法后肩关节松动,活动度明显改善。旋臂拉肩法:接上势,医生立于患肩侧,左足蹬在椅子上,以膝顶住患肩腋窝,右手将患臂外展、牵引、左手拇指弹拔粘连处(胧二头肌长、短头部位)2~4分钟,同时一手扶患肩,另一手握患肢腕关节,将手臂旋向身后,用力牵引,再屈肘时逐渐向上抬高,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按揉患肩法:接上势,医生以掌揉肩峰、肩胛、再揉肩前,上臂,同时配合点揉肩前、肩贞、曲池、合谷等穴。旋肩摇臂法:接上势,医生立于患肩背侧,患者屈肘,医生手固定患肩,另一手托肘沿胸肋作旋转肩关节动作3~5分钟再令患肘伸直,大幅度摇臂旋肩3~5分钟。摇肩抖臂法:接上势,医生立于患肩侧,一手扶患关节,另一手握住患掌作摇抖动作旋转3~5分钟。拉肩拔伸法:接上势,医

肩周炎中药名方

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并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退行性、炎性病变,又称漏肩风、五十肩、冻结肩,简称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其临床表现为:多见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早期以疼痛为主,日轻夜重;晚期则以功能障碍来主,外展、外旋及后伸等动作受限最明显。 中医学中,本病称"漏肩风"、"肩凝"等,属痹症范畴。多因年老体虚,风寒湿邪乘虚而入,致经脉痹阻;或跌仆损伤,瘀血留内,气血不行,经筋作用失常而道致本病。 常用中医名方 1.生山楂甘草汤 生山楂50克,桑椹50克,桑枝25克,乌梅25克,白芍20克,伸筋草20克,醋制元胡20克,姜黄15克,桂枝15克,威灵仙15克,醋制香附15克,甘草10克。水煎温服,3日2剂,1个月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除配合练功外停用其他药物或疗法。舒筋通络,祛淤行痹止痛,滑利关节。主治肩周炎。 2.白芍汤 白芍、沙地龙各400克,制马钱子、红花、桃仁、威灵仙各350克,乳香、没药、骨碎补、五加皮、防己、葛根、生甘草各150克。将上药共研为极细末,装入胶囊,每粒含生药0.2克,成人每次口服3粒,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半个月为1个疗程,休息3 天,再行下1个疗程。主治肩周炎。 3.黄芪当归汤 黄芪60克,当归20克,桂枝12克,白芍20克,炙甘草16克,大枣10克,威灵仙120克,穿山甲6克,防风12克,蜈蚣2条,生姜10克,羌活12克。每日1剂,水煎服。补胃气,通经络,散寒湿。主治肩关节周围炎。冷痛者,加制川草、乌草各10 克;兼痰湿者,加法半夏12克,胆南星10克;病久三角肌萎缩者,加制马钱子0.3克。局部可以配合以针灸治疗。

肩周炎临床路径

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的粘连前期、粘连期患者。一、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凝证(TCD 编码:BNV262)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ICD-10 编码:M75.01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 肩周炎,全称为肩关节周围炎,发病年龄大多40岁以上,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且多见于体力劳动者。由于50岁左右的人易患此病,所以本病又称为五十肩。肩周炎祖国医学称之为“漏肩风”、“冻结肩”、“五十肩”、“肩凝证”等,是以肩关节疼痛为主,先呈阵发性酸痛,继之发生运动障碍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诊断标准: (1)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 (2)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3)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4)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5)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西医诊断标准: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肌腱、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它的临床表现为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病程一般在1年以内,较长者可达到1-2年。 诊断标准: (1)肩部疼痛:起初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 (2)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 (3)怕冷: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4)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 (5)肌肉痉挛与萎缩: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 (6)X线及化验室检查:常规摄片,大多正常,后期部分患者可见骨质疏松,

肩周炎护理常规

肩凝症(肩周炎)护理惯例 令狐采学 界说:肩凝症是由于肩关节周围的筋膜产生病变或损伤而引起的一种病症,以肩关节疼痛、功能障碍、肌肉萎缩为临床特点。本病多由肝肾亏损,气血虚弱,血不养筋;或肩部露卧受凉,寒凝筋膜;或外伤后遗,痰浊瘀阻而引起。 一、护理评估 1、病发史,诱发因素 2、疼痛部位,性质,水平,继续时间 3、评估肩部活动情况,双上肢感觉和肌力 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5、辩证分型:风寒湿型,淤滞型,气血虚型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惯例进行。 2、坚持病房整洁、宁静、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2、病情观察 ①注意观察肩部疼痛的性质、部位及病发时间,休息后是否缓解。 ②注意观察神经支配区肌力与皮肤感觉情况。 ③注意观察局部肌肉情况及活动功能。 ④注意观察失眠、多梦、焦躁等情况。 3、临症(证)施护

①行理疗病人要注意皮肤情况,避免烫伤。 ②小针刀、臭氧患者要避免针孔感染。 4、饮食指导 宜食用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及含钙高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黑木耳、羊肉、黑芝麻、当归等可调理气血,舒筋活络之品,忌生冷、肥腻,忌烟酒。 5、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一般温服,风寒湿痹宜热服,风湿热痹宜凉服。 6、情志护理 调节情志,指导其戒躁戒怒,使体内阳气宣泄,多与患者交流,取得信任,安心养病。 三、健康指导 (1)消除恐惧,告诉病人肩周炎是可防可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注意肩关节局部保暖,随气候变更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寒受风及久居湿润之地。 (3)避免过度劳累及提重物。 (4)要加强身体各关节的活动和户外熬炼,注意平安,避免意外损伤。 (5)要加强营养,可适当多吃富含钙、磷,具有补益肝肾、滋养筋脉之食物,饮食调养以补肝肾、养筋脉为根本, 做到合理搭配、对症进食,饮食有度、避免偏食。 (6)加强功能熬炼,如:划圈法、爬墙摸高、体后拉手等。

左肩周炎(肩凝症)病程记录

住院病区:针灸科床号:204-2 住院号:12930 首次病程记录 2010年03月22日 09:30 病例特点: 1、郭云峰,男,58岁,农民。 2、主诉:左肩痛伴活动受限两月,加重半月。 3、现病史:患者自诉两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肩周疼痛,为持续性钝痛,疼痛以夜间、受寒及阴雨天时为甚,左肩关节上举、旋后功能活动受限,穿衣活动困难。病程中无发热,无心慌、胸闷及上肢麻木无力等症。间断行膏药外贴治疗,近半月感上症明显加重。今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左肩周炎”收入院。 病后患者精神、睡眠差,饮食、二便正常;体重、体力无改变。 4、既往史: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多年,否认“肝炎”“结核”病史,无手术外伤及输、献血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5、体格检查:T36.4℃、P80次/分、R20次/分、BP100/80mmHg 神志清楚,精神欠佳,步入病房,疼痛病痛苦面容,查体合作。舌淡苔薄白脉沉紧。头颅五官无畸形,心肺腹未查见异常,脊柱无畸形、压痛。左肩关节无畸形,局部肤色、肤温无改变,左肩关节周围广泛性压痛,以喙突及肱二头肌长头腱结节间沟处压痛明显,搭肩试验(+),左肩关节前屈40°、后伸30°、外展50°,臂丛牵拉试验(-)。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6、辅助资料:2010.02.05于市人民医院行左肩关节X线、胸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拟诊讨论: 1、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以“左肩痛伴活动受限”为主症入院,属中医“肩凝症”范畴。中老年男患,久居冷湿之地,劳汗当风,风寒湿邪侵袭机体,寒为阴邪,入于筋骨,症见肢体关节疼痛;湿为阴邪,其性粘滞,最易阻遏气血津液的流通,不通则痛,结合 1

中医经验方之治疗肩周炎

治疗肩周炎的中医名家方药极多,各有所长,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减轻或消除肩周炎的疼痛症状,增强或恢复肩关节的运动功能。在此我们仅介绍其中几种治疗肩周炎颇为有效的中医经验方药。 1、伸筋丹有专家研制的伸筋丹,对治疗肩周炎的疼痛症状有较好的作用。 伸筋丹的组成有:地龙(炒)500克,马钱子(制),红花各350克,汉防已,乳香(醋炒),没药(醋炒),骨碎补(制),五加皮各150克。 具体制法为;马钱子用砂烫至外表呈棕黄色并鼓起祛毛屑,骨碎补用砂烫祛毛。将上述药物粉碎成末混匀,装入胶囊,每丸含0.15克,用时,每日3次,每次5丸,15日为1个疗程,停药5日,再服15日。该药有较好的解痉镇痛作用。药理分析结果表明其镇痛作用不属于中枢性镇痛,而是通过局部的消炎,消肿以达到消除疼痛症状的目的。此外,该方对其它骨伤科疾病的疼痛也有较好疗效。 2、黄芪桂枝五物汤有专家研制的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肩周炎。 药方组成为:黄芪15克,桂枝10克,白芍12克,生姜3片,大枣4枚,细辛3克,制川乌,制草乌各5克,止痉散粉1.5克。用时,除止痉散粉随饮片煎汤送服外,其余诸药加水煎,分2次服。由于中老年人肝肾渐衰,筋骨,筋膜等组织逐渐退行性

改变,在风、寒、湿、邪浸袭的诱因下,造成肩关节局部的肌肉,筋膜,软骨等组织发生紧张,僵硬,变性,增生或萎缩等病理改变。 因此,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通过方中的桂枝,可辛温助心阳,通经络,改善肩关节周围筋骨,经络等的血运,驱除肌表之邪,以缓解疼痛,芍药苦平,生姜味辛,以佐桂枝,合芍药以苦化阳,调和阴阳,温养血脉,合大枣养胃气而发汗,以去肌肉,筋骨之邪,黄芪调治营卫气血不足,细辛祛除里寒之邪,制川乌,制草乌温经止痛,治风痹等肢体麻木,止痉散粉解痉挛而且通络,上述诸药加减应用,对治疗肩周炎的较好效果。此外,该方对颈椎病,腰腿痛也有较好疗效。 (责任编辑:徐蓓蓓) 老中医珍藏几辈的腰腿痛秘方---值得收藏 老中医祖辈留下来的治疗各类风湿病,关节炎、脊椎肩周、腰腿痛、四肢麻木-五莲山药酒秘方方,秘方是经得起考验的经验药方,用起来真的是妙不可言,这些药方的配伍您在网上是搜不到的,在药书上也找不出相同的药方,这是无形资产。相信大家是能够从中受益匪浅的。真心希望朋友们能够把这些药方收藏转载,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五莲山药酒秘方配方: 五莲山土虫20个、大柴胡根15克、清骨风10克 拉拉秧根15克、李枣根10克、山乌子2个、仙凌花3朵、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